习作修改教案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习作修改教案(精选8篇)

习作修改教案 篇1

Changjun Yuhua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运用细节描写凸显“感动”之情

——《一件令人感动的事》习作修改

长郡雨外

李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环境、语言等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感动之情。在习作的修改中,感受到人世间的真、善、美。

2、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通过修改,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回顾课文中那些感动我们的人物及描写方法。首先让我们来个激情十秒钟抢答,看看下面出示的文段主要运用了哪种细节描写方法。知道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1、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动作描写)

2、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外貌描写)

3、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动作、神态描写)

4、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环境描写)

5、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一只豹子。

(动作、语言描写)

小结细节描写的方法有:

同学们,反应又快又准。看来细节描写方法掌握不错。在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而这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高大形象都离不开细节描写的刻画。我们归纳一下,具体有:

(1)提取细小传神的动作。(2)捕捉人物特色的语言。(3)描摹个性的外貌神态。(4)刻画典型的景和物。(5)描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佳段学习:

其实细节描写的运用并不难,在我们同学们的习作当中就有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妙笔生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首先老师想请班里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来读一读第一段文字,其它同学思考: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了什么画面?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1)卖主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农民,他有满头的白发,驼着背,牙齿就像掉了齿的木梳,残缺不全„„在昏黄的灯光下,我看到了那位老爷爷,他穿着单薄的衣服站在寒冷的风中,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自改中来。

长 郡 雨 花 外 国 语 学 校

Changjun Yuhua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东张西望,像是在等什么人,手里还捧着我的书,看来是在等我,我的鼻子一酸„„(彭佳良)

师:这个同学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谁来说一说你的看法?

第二段我请一个女生读一读

(2)老清洁工举起双手,麻利地按压起我的脚来。我这才开始注意起他的面孔来:一张古铜色的脸上,有着岁月留下的痕迹,额头上渗出一颗颗晶莹的汗珠。一双长满老茧,粗糙而又坚实的手细心地摸摸我的关节骨:“疼吗?”见我摇头,便又在我的小腿上轻轻地拍打、揉搓、按摩„„(陈博烽)

师:这个同学读得画面感十足,这是什么细节描写方法,你喜欢的理由?

第三段我想请我们的小作者来读一读,并分享她这么写的理由,请其它同学认真倾听、学习。(3)眼看着同学们的生意越来越好,而我却怎么也卖不出去,顿时心里万分着急:“怎么办?怎么办?易佳,你快想办法呀!”可是,我始终不敢大声吆喝,最后还是打了退堂鼓„„“小姑娘,你在卖什么你?让阿姨看看!哇,鸡腿耶!我尝尝„„恩!味道好极了!好香啊!来,阿姨帮你卖!”只见阿姨边麻利地把袖子卷起,边大声吆喝起来:“来看一看,瞧一瞧啊——自家秘制的家乡卤味!有香辣鸡腿、凉拌豆笋等一系列凉菜,大家可以免费试吃一下哦。不要抢,一个个排好队。佳佳,你负责收钱,阿姨负责给你打包„„”(易佳)师:小作者读得深情并茂,请你说说你的写作心得?

第四段老师请一个听课最认真的同学来读一读,鉴赏鉴赏。

(4)天空中突然聚集了厚厚的乌云,黑压压的。天开始下雨了,豆大般的雨点滴落在树叶上,发出了清脆悦耳的“滴答、滴答”的声音。砸在地上,也立刻砸出一个硕大的湿点。风呼呼地刮着,吹弯了小草莓嫩绿的细腰,吹得树上的叶子婆娑起舞„„(骆一瑄)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非常精彩。但是“光说不练假把式”,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增加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完善和修改我们的习作。

三、修改习作

同学们,通过老师修改的习作中总结出的方法:

(一)加一加

1、加具体的细节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等)

2、加自己的感受(抒发感情)

3、加适当的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二)减一减

(三)换一换

(四)调一调

师: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原文,可以自由地小声地朗读,一会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那一天我起得格外早,因为我约了朋友去玩。天下着蒙蒙细雨。我看到小区里有一个

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自改中来。

长 郡 雨 花 外 国 语 学 校

Changjun Yuhua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五六十岁的老奶奶正披着雨衣费力而又仔细地打扫着,不一会儿就把小区里的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个年轻人路过,旁若无人地将手里的早餐塑料袋随手一丢。那个奶奶看见了,又跑过去打扫干净,老奶奶这种敬业的精神真让人感动啊„„

同学们,这篇同学的习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运用恰当的细节描写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表达具体,语言概括而不够细致,我们没有充分感受到他的感动之情,不足以打动读者,作为同学的你能给他什么具体的修改意见呢?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学们说得非常具体细致,给的意见非常中肯、实用。请同学们根据大家刚才研讨的结果对这个文段进行快速地修改。你可以选择具体的一处进行修改,速度较快的同学可以进行多处修改。现在计时5分钟。开始。

现在请小老师们展示你的修改成果。(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互评:你觉得他修改怎么样? 教师小结:谢谢这些同学的精彩发言,我们通过修改知道了恰当的细节描写就好比是锦上添花,让文章生动不少、增色不少。我想很多同学都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还有一些同学都还觉得不过瘾,没关系,我们马上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改同一篇习作,来“小试牛刀”,看看哪个小组改得最精彩。

四、学习反思:我学到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呢?

五、作业布置:修改自己的习作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们明白了“三分文章七分改”的道理。难怪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自改中来。”海明威说:“我把《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二百遍从最后付印。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刀越磨越快,文章越改越好”。所以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到的细节描写修改的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进一步的修改。让你的妙笔生出一株花来。

习作修改教案 篇2

一、要彰显人物特征,凸显外貌特点

对于人物外貌,也许与习作内容关系不大;而要真正写好外貌,把人物写活,难度却不小。笔者在批改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也知道在写人记事中要描写外貌,但他们大多眉毛胡子一把抓,追求面面俱到,虽然描写很“全”,但是却没有个性,没有特征,更没有灵性。比如:

她的皮肤雪白,头发乌黑,拖着一根“马尾巴”,眉毛浓浓的,眼睛却亮亮的,鼻子有点小,很可爱。

这一段外貌描写,虽然描写得不错,但是贸然一看,却不知写谁。具体来说,也就是没有具体特征。怎么修改?对此,笔者就曾在习作讲评中,通过多媒体给他们呈现名人漫画,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些漫画让人印象深刻。最根本在于他们在刻画人物中抓住了特征,抓住了一点求突破。同样在习作中也可以采用“漫画式”描写,围绕人物中某一特征,采用比喻或者拟人手法进行重点勾勒。只要在外貌中抓住了一两个“点”,总代理夸张、缩小,或者强烈“曝光”,那么就给人印象深刻,特征鲜明。比如针对上面一小段外貌描写,可以重点围绕“马尾巴”这一点进行重点刻画:

她的“马尾巴”一直拖到腰间,粗粗的,颜色黑得发亮,走路的时候,总会随着一晃一摆的……

案例中的修改,就是围绕“马尾巴”这一鲜明特征进行重点突破,一来便于学生迅速“对号入座”;二来特征鲜明,便于把人物写“活”,写出个性,从而有效提高习作质量。

二、要聚焦人物镜头,还原具体言行

镜头,是照相或者摄影中用到的一个名词,相比场面描写而言,采用镜头进行特写,聚焦到人物自身的动作与语言,可以让故事更细腻,同样也让人物更鲜活。学生习作也需要经常采用特写镜头,聚焦放大习作中人物言行,通过细微刻画从而有效彰显人物性格。然而在学生习作中,这样的镜头很少,或者说学生没有这种意识,即便有,很多时候也不知道具体怎么样描写,往往三言两语就把一件事情说完了。比如针对以“我的同学”为主题的习作训练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

小明虽然学习不太好,文艺细胞也没有,但是他非常热爱劳动,一有活儿总是抢着干。

这里虽然描写很简练,但是对于小学生习作来说,肯定不行,至少从字数上来看,不达标。毕竟对于他们习作来说,重点不是培养概括能力,而是让他们有话说,有内容可写,通俗地说,也就是把话写长。但是这里怎么修改?笔者就曾结合镜头,通过抓拍“小明”的镜头,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具体“抢”是什么样子,又会说些什么?经过这样的指导,其习作修改为;

虽然小明学习不太好,文艺细胞也没有,但是他非常热爱劳动,一到大扫除或者紧急劳动,他总是一手拿扫帚,一手抓拖把,跑到班主任面前主动问:“老师,我干什么?”

案例中前后对比,只是多了具体动作语言描写,但却把“小明”写活了,把“抢”着干诠释得很生动。而对于习作人物修改来说,通过镜头把人物推到前排,通过细化其言行,从而在读者心中塑起人物形象。

三、要走近人物世界,挖掘真实内心

要真正把人物写活,写形象具体,归根到底,还离不开心理描写。在习作中,对于心理描写来说,用得最多的还是内心独白。通过独白可以直接呈现人物内心世界,让读者直接穿越外表,与人物内心进行深度对话。然而在批改中发现,学生对于人物内心独白描写往往非常单调,只会习惯用一些“高兴”“激动”等抽象词语,虽然属于心理描写,但比较抽象,或者说只是泛泛而谈,形不成具体印象,更无法把人物喜怒哀乐展示给读者。

班上曾有个学生,近期做了开刀手术,对于他进手术室前内心真实的想法,笔者曾采用“记者”发布会的形式上,组织学生对此进行提问采访,继而有位学生进行概括,并重点对其内心进行了描写:

当时我内心真的很害怕,头脑里全是胡思乱想,一会儿想医生是什么样子,一会儿又想开刀究竟会怎样,会不会直接“咔嚓”;一会儿又想,我会不会死掉呢……

虽然这段内心独白有点乱,但却是人物内心真实的想法。而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对习作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刻画,可以丰富人物形象,便于读者走近人物内心世界,与人物对话,有效提高习作质量。当然不是每篇习作都需要这样进行模拟,但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心里通过模拟追问人物几个问题,然后根据回答内容进行整合,这样就能有效提升习作质量,真实写活人物。

总而言之,针对学生习作中人物修改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但无论何种修改,都需要学会换位思考,模拟习作中人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多观察,这样才能写活人物,彰显个性。

习作修改五法 篇3

一、自读自悟法。一般说来,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后老师应该要求学生把作文从头到尾大声读几遍。一来可以发现其中的错别字;二来检查语句是否通顺;三是体会字词句的表情达意是否确切。如一个同学在《我的烦恼》一文中把“拔牙”全写成了“拨牙”。我不露声色,要求他仔细读读文中含有“拨牙”的句子和段落,过了一会,他恍然大悟,不声不响地将“拨”更正为“拔”。

二、集体点评法。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习作评价课上,我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学生大声念自己的作文,并且要绘声绘色。记得有一次,王若禹同学念完《一件有趣的事》后,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合不拢嘴。我赶紧利用时机,让学生点评。一个学生恰到好处地抓住文中的一个句子:“幸亏塑料袋机灵,一下子跑到妈妈的屁股底下垫着了,要不然可就麻烦了。”进行赏析,结果,话音刚落,教室里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三、对照修改法。首先是学生习作与书上例文之间的对照,例如有一次,我让学生练习写《颐和园导游词》,许多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于是再一起温习了《颐和园》,重新回顾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让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和课文仔细对照,看看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了。经过我的一番折腾,学生习作有了很大改观。第二种是将学生本身的语言实践和写作理论相对照,主要在语言运用和谋篇布局方面。我曾经多次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提过这样一个问题:“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看过的很多书本上,在同学的习作中,你发现过别人运用语言的错误吗?”学生们也找到了不少例子,如,“各位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同学们基本上都做对了。”“今天是第一天开学,大家都穿戴着红领巾和新校服。”这些都是习作中的败笔。这种情况下,我的课堂常出现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起交流、修改,直到师生都感到满意为止。第三种是将学生习作和老师的作文相对照。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也必须做到,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在评讲学生作文时,我常常进行 “陪写”──口头作文,并鼓励学生找出不妥之处,对比之下,学生更清楚该这样写,而不应那样写。师生一齐写作,并加以评改,教学相长,其乐无穷。

四、虚心求教法。修改作文的方法还可以是请优秀的同学帮助。把已经写好的作文念给同学听听,虚心听取他人好的意见,可以找到自己发现不了的毛病,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互通有无,从中悟出作文之道,使文章修改得更精细,切实提高作文的水平和质量。

小学书信习作教学初探(修改1) 篇4

绍兴县实验小学新校区蒋南

摘要:书信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通讯工具的深入家庭,小学生已经不会写信了。但是,它表情达意的细腻性,叙事论理的充分性以及展现作者思想的个性的真实性,依然是其他通讯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书信不仅可以作为信息交流所用,同时写好一封信也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古今中外,不少文人墨客都通过书信向世人展示了其斐然的文采。所以,让学生进行书信习作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让学生了解书信的特征,指导他们掌握书信的固定格式和书写的礼节,最终来加强书信习作练习。练习中,要注意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教师再加以适当适度的指导,做到评改结合,让学生学会真正写好一封信。本文综合这几个方面,来对小学书信习作教学做一点探析。

关键词:小学生书信习作教学探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文作为习作训练的一项内容自三年级起为小学生所接触。其中书信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七册第七单元中。它可以是“给同辈写信”、“给长辈写信”、“回信”等。虽然说在通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书信已经远不如在古代时那么受人欢迎了,但书信仍然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工具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可是,如何才算是真正的写好了一封信呢?

1.小学生书信习作存在的问题

1.1社会因素导致的格式不规范

在通讯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电脑、电话、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有什么事情只需一个电话,一个短信或一封邮件。书信正慢慢退出人们的生活舞台,“家书抵万金”的场景已成遥远历史。有报道称邮政局的工作人员在对信件进行整理过程中发现,有个信封的收件人一栏直接写上了“妈妈收”。工作人员说:“现在的孩子很少写信了,因此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封信肯定是个小学生写的。”在这些信件当中,除了有收信人姓名不详的信件外,还存在一些使用铅笔填写信封内容的情况,这样导致了字迹模糊、无法识别;此外,还有一些地址写得不详,一些家庭没有设立接收信件的邮箱等问题,这些情况都给邮政部门投递信件带来许多不便。小学生失去了接触书信的机会,自然写不出格式正确的书信。

1.2学校教学因素引起的不重视

受着各种新教学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新概念作文教学,却忽视了有传统底蕴的书信习作教学。个别老师连自己都不清楚写信到底有怎样的格式与要求,只教会学生一个写信的模子,却不分析针对不同的信件内容与措辞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的不重视也导致了学生的写信的不规范,对于书信文化知之很少,不少学生连书信格式、邮政编码、住址、姓名书写等常识都不会。

2.书信习作的重要性

书信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现代社会书信对于人际交往似乎已经不重要了,但是,它表情达意的细腻性,叙事论理的充分性以及展现作者思想的个性的真实性,依然是其他通讯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书信和日记一样属于私人写作,在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文学作品”。但书信写作内容丰富,形式自由,风格独特,而且

最能体现作者的个性情怀。古今中外许多名家大师的书信,或叙事,或抒情,或体物,或论理,往往词达意足,情真意切,一封书信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而,可以说书信既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实用文体,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书信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有其特有的内蕴。

3.书信习作的指导策略

3.1了解书信的特征

通过让学生了解书信的特性,让他们能乐意来写一封信,而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能用于平时生活中。

3.1.1了解写作目的的明确性

书信是私人性质的写作,是写作者与他人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应酬往来的重要途径。由于其交际工具的实用性,决定了写作目的的明确性。书信的作者常常从一定的交际需要出发,与收信人直面对话倾心交谈,或探讨问题,表明观点;或叙述见闻,抒发情感;或阐明道理,教育指导;也可以家长里短,嘘寒问暖。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书信形式得以传递交流和表达,从而达到书信写作的实用目的。

3.1.2了解写作情境的自由性

书信不同于日记的独语,至少是写给第二个人看的,是一种指向对方的写作,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所有语言表达形式中最随意、最坦诚的。

在内容和形式上,书信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刘衍文先生在《现代作家书信集珍》序言中将书信内容分为论学、论文、交际、性情和情书五大类。加上最常见的家书,足以看出书信内容的丰富广泛。书信形式自由灵活,问题不限,长短不拘,尽可随意挥写。

在艺术风格上,书信更是自由随意。在情感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然率真。周作人说过“日记与尺牍是文学中特别有趣味的东西,因为比别的文章鲜明的表出作者的个性,诗文小说戏曲都是做给第三者看的,所以艺术虽然更加精练,也就多有一种做作的痕迹。信札是写给第二个人,日记则给自己看的(写了日记预备将来石印出书的算作例外),自然是更真实更天然的了。”

从写作过程来看,书信写作完全是在一种自由状态下的自由穿凿,作者的情感体验,个性风格,对问题的选择,语言的遣使,无不是在一处轻松自由的心境中展现出来的,而这正是写作追求的至高境界。

3.1.3了解写作对象的显在性

这里说的写作对象,是指收信人,即书信的读者,书信的读者对象是显在的、具体的。就写作者来说,由于书信读者的显在性,作者的写作活动与读者关系极为密切,既受制于对方,又依附于对方,所以作者要选择最恰当的方式予以传递。

当然在书信写作中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就是书信中的礼节。书信具有告知性、礼节性等特点。礼节性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在书信往来中尤其重要。因为口头表达和面对面交流时,礼节的实现可以是语言和行为举止的结合,而书信则只能依靠语言实现礼节。

3.2指导书信的固定格式以及信封书写的礼节

书信有固定的格式和写法,一般由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四个部分组成。此外,信封书写的礼节也是不容忽视的,书信礼节贯穿在书信的各个部分。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各部分的格式和礼节,才能写出一封规范的信。

3.2.1指导称谓的礼节

称谓,是寄信人对受信人的称呼,它表示双方的关系,在信第一行起首的位置书写,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是自己要说的话。我国习俗素来重视人伦、名分,所以,在交际活动中应该特别重视称谓妥当,写信时尤其如此。笺文中的称谓包括名字(或号)、公职位、私关系(包括血统关系及亲戚关系)、尊词等等。书信中的称呼应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来定,收信人如果是自己关系密切的长辈话,可以只写称呼,省略姓名,如果是关系不是很亲密的长辈,但又为了表示跟其他人有所区别,可以在称谓前面加上对方的名字,如“梧俊叔叔”。给平辈写信,两者关系如果十分密切,可以只写称呼,如“哥哥”;相互比较熟悉的,可以不用称呼,只写名字,如“林芳”、“国生”;也可以在称呼前加上名字,如“小龙哥哥”。关系不密切的,一般把姓名写全,再加上“先生”,显得庄重些。另外,根据收信人身份、职业的不同,称呼也可以不同,称老师、师傅、先生、女士、同学、同志,各需有别。年老位尊者,可以称某某老,对年纪小而且关系亲切的,可称小弟小妹之类。用“张教授”、“王大夫”等职务作称呼,也是很庄重得体的。

3.2.2指导书信正文的礼节

正文是一封信的具体内容,是书信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问候语、缘起语、主体文和结束语。

问候语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问候与关怀,一般写在称谓的下一行,在信正文的开头,最通用也是最常用、简洁的问候语是“你好”,也有比较长的问候语,如果问候语长那是写信的人确实有话要说,只有关系密切的人才会有很多的问候,问候语简短常常是一种客套。问候语单独占一行,显示出特别与重要,情到理周。

缘起语一般接在问候语的下一行,用以说明写这封信的原因或目的,从而来引出这封信的主要内容。但它不是非写不可的,只是有了缘起语,就如同写文章有过渡一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会让信的行文会显得自然而顺理成章。如“你的来信早已收到,只是最近一直有事耽搁,还请见谅。关于你在信里提到的疑问,我在下面会做详细解答。”书信的主要内容就是主体文了,根据自己写信的内容可以分层次来写。如果要写的内容较多,就应该按照主次,详略得当,逐一说清楚,也可以把不同的意思分段写。如果写的是回信,就应该针对信中提出的问题或要求办的事情逐一回答,做到段落分明,条理清楚。

结束语是正文的煞尾,可以用几句总结语来结束全文,也可以用与内容无关的一两句话收尾,如“写长了,有机会再谈。”

3.2.3指导祝颂语的礼节

祝颂语也叫致敬语,它分为“请侯语”和“安好语”两部分.

“此致”、“敬祝”是常见的请候语,直接连接在结束语之后或者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安好语就接在请候语的后面,常用的安好语有 “敬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等。安好语应该另起一行顶格写,请候语与安好语之间是不能加标点符号的。

3.2.4指导署名、启告语与日期的礼节

一封信写好之后,要在信末写明自己的身份、姓名,还应加上启告语,它是在信末尾署名之后的谦辞。简单的启告词有“启”“上”等。“启”在这里是说的意思,表示上面的文字是某某写的。在现在我们的日常写信中,启告语已经不占不可或缺的地位了。在信末署名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同收信人的关系。关系不太密切的就写全姓名,关系密切的,就去掉姓或者只写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完整的署名应该是姓名前有修饰语,后面有启告语,如“您的学生XXX敬启”。

署名写祝颂语后,在信的右下角,日期是信的最后,写在署名的下一行,并与之相对齐。

3.2.5指导信封书写的礼节

信封上要写的内容有:收寄双方的邮政编码、收寄双方的地址和收寄双方的姓名。收信人的姓名后要写启封语,简洁的启封语单写一个“启”或“收”字,信封书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对收信人的称呼要按邮递员的口吻,信封上的称呼是给邮递员收发或者是转交者使用的,如果用发信人的口吻来书写信封上的称呼,对邮递员(转交者)都是不怎么礼貌的。应该选择用大家都可以使用的称呼,如先生、女士、同志等,而不要写成如“某某叔叔”收之类。

二、我国邮政部门规定使用横式信封,左上角写收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上面写收信人的详细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要写得大些。下面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右下脚写寄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右上角帖邮票。

知道了书信中的基本礼节,对初学写信的人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注意写信的规范。

3.3加强书信习作练习

在了解了书信了的特征与格式后,开始让学生尝试来写一封信,教的时候我做到抓住以下几点:

3.3.1写自己身边有真实体验的书信内容

就跟小学生写作文一样,最忌讳空口说白话,写出来的没有一句是自己心里面真正想的,纯属人云亦云。现在各式各样的作文参考书,多种多样的网上资料,老师知识面再广,也不免有疏忽之处。所以给学生布置写作内容的时候,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是能给他们很深感触的,这样不但学生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而且也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比方说给自己的同辈写信,在我们学校,三年级会从新分班,也会有插班生。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材料来进行“给同辈写信”的书信教学。给曾经的同学写写近况,写写彼此美好的祝愿,让他们写出自己想说的,才能让他们有兴趣来学着写好一封信。又如写一封感谢信,也有很好的写作契机。由于我们学校是由一位老板独资建成的。他曾经是南屏学子,目睹自己母校的破败不堪,为了回报母校,也为了造福后代,慷慨解囊,给了南屏再次腾飞的机会。学生对于这位给了自己那么好的学习条件的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3.3.2给学生适当、适度的指导

人都需要倾诉,当自己有话要说,我们可以选择把它说出来,也可以选择把它写下来。而且有些话不易于表达,这时就更需要用笔和纸把它写下来。

书信习作教学分四个阶段依次出现在浙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七册、第八册、第十册和第十二册中,它们分别是“给同辈写信”、“给长辈写信”、“回信”、“写感谢信”。

在进行给同辈写信的习作教学时,考虑到这个是学生觉得最有话可说的主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写。写信对象可以是自己曾经的同学,可以给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是没有见过面的朋友,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只要给学生多加以写信格式规范上的指导即可。

在进行给长辈写信的习作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措辞上的指导。首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对象。不管是父母,或是爷爷奶奶一辈,写信是为了要给长辈提意见,或是说心里话,或是感谢他们的养育,都要注意遣词造句上的得体。和同辈写信可以不乏调侃与幽默,但是长辈就不同了。写信的时候少不了要用到敬语,如“您”;跟长辈有什么想法要沟通,也尽量要选择婉转的语气,而不能是命令式的。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历来重视身份和礼节,所以写信时用语的得体与否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

在回信的指导上强调了要注意突出与自己主动给别人写信的区别。先要认真阅读对方的来信,确定对方有什么问题需要你解答或是有什么事情需要你的帮忙。然后在回信的时候,根据对方的信件内容,有条理地来展开叙述,做到思路明确,详略得当。这样就能给对方很好的答复。

小学应用文体教学,书信习作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书信写作有其特别的内蕴,也有别于其他应用文写作,有着特殊的礼节。通过对书信内蕴的分析,以及对书信书写礼节的阐述,结合实际书信的修改评议,让学生在了解书信习作价值的基础上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同时,也没有忽略选择学生有真是情感体验的内容。这样,学生有兴趣了,觉得有话可写了,自然能够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接受书信习作的规范格式,更能够在实际评改的过程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写作》【J】,2003年第1期,第30页.[2]《写作》【J】,2003年第5期,第20页.[3]《应用写作》【J】,2005年第4期,第33页

[4]《应用写作》【J】,2005年第5期,第50页

[5]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Z】第七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6]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Z】第十二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习作修改教案 篇5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左思呕心沥血,10年著成《三都赋》,一时洛阳为之纸贵。

一、课题的提出

两干多年前的荀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常言道:“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由此可见,修改是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而纵观我们的作文教学,作文一向被称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一般写完作文后,把笔往旁边一搁,什么都不理了,原因是学生不知道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不知如何修改。

经过调查发现,我们作文修改的环节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1、老师包办,学生依赖心过重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对于学生写的指导很多。而在修改的环节中,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很少,老师大到布局谋篇,小到字词标点一手代办。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学生作文进行了详细地批改,却导致学生在作文时,只求完成作文,剩下的感觉就是老师的任务了,从而使学生的依赖心加重,也使得他们作文修改的能力无从得到培养。

2、老师包办,学生修改能力无法提高

正因为老师的愚公精神,对学生写作的包办代替现象,批改的形式极其单调,使学生很少参与到自己作文修改的过程中,也让他们对于作文修改的意义认识不足。而教师辛苦修改的作文,学生多只是看看等级和评语,对于老师为什么如此修改并没有深入的思考,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作文批改绝对不是老师写点眉批、总批就了结的。

3、老师包办,让教学工作难以承重

现在班级的人数很大,一般都在70人左右。一次作文之后,如果要精批精改,老师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批改学生的作文上。加上对部分学生的面批面改,从而就使原本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难以承受,无法很好完成其他工作,同时作文也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期待中逐渐磨灭对写作的渴望。

新课标强调应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鉴于此,我们进行了“指导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策略”的研究。

二、研究的基础

1、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六年级学生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2、事实依据

(1)名家眼中的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鲁迅说过,作品写完后要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删去。托尔斯泰也说:“必须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还不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改,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2)名家手中的修改

吕叔湘说:“古今中外有不少作家曾经修改他们的作品三遍五遍乃至十几遍才定稿。”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作过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变动达上千处,包括典故、比喻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等。正是有了对《围城》的精心琢磨,才使得这部作品总体上日趋精致,最终导致了一部光彩照人的文学经典的诞生。古往今来,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佳话不胜枚举。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每次文章写成后,总要贴在墙壁上,进出都要认真看看,随时改定,有时一篇文章改到一字不留。像他的《醉翁亭记》的开头,越改越精练,最后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字。

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具体内容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现状及作文的类型,确定了以下高段作文自我修改的研究内容。

1、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原则的研究

2、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训练途径的研究

3、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方式方法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的阶段中,采用问卷调查、团体座谈等方式经常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分析学生在自我习作修改中的思想意识的变化及修改的方法总结、能力提升,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及时采取教育对策,完善课题研究。

2、文献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来搜集、整理和运用古今国内外与学生习作修改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并用于我们的作文修改教学指导之中。

3、个案研究法

我们根据学生作文及作文自我修改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类,并建立相关个案。观察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对相关的表象与特征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从而不断调控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研究过程、对象、手段、效果等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撰写经验总结论文。使之系统化,提炼经验,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四、研究的成果

(一)确立了小学高段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原则

1、先大后小的原则

所谓先大后小,即是在作文修改的过程中,要先检查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能明确的表达中心等,再去看文章的结体顺序,争取创新,与众不同,最后到字词句的斟酌、润色。“着眼于大,入手于微。”就是要先看是否搭建了正确的文章整体,再去进行遣词用句的修饰。

2、换位修改的原则

在修改作文的时候,把作者和读者的位置交换,想想如果是自己在读,什么样的文章让自己感到有新意,有兴趣,有美感。另外,与小组成员交换朗读,自己的作文是否让别人听得明白,清晰等。这样能更好地知道如何进行修改。3、舍得放弃的原则

欧阳修追字,曹雪芹写《红楼梦》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修改。这些都表明文章的修改不是一蹴而就,而不断锤炼。所谓“文不厌改”正是如此。

有时作文时有非常好的段句等,但又与文章的表达无关,就要勇于弃掉。使文章更精简、精炼。正如鲁迅说的“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二)探索了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的训练途径

小学生作文每期安排了8次习作。学生要进行作文的修改,如果只针对每次作文之后进行,这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修改习惯,极大提高他们的修改能力。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要随时对他们进行训练。

1、课文的反思欣赏

课文是经过筛选而编入的,是训练学生修改能力非常好的资源。在学习完课文后,把课文最“出彩”的地方挑选出来,让学生反思,如果按你的想法会如何写,再与原文对比,找出“优劣”处,从中感悟写作。

如“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人教课标本《祖父的园子》)

在教学过程中,就这一段话,老师设置情景:这一段话太过于“啰嗦”了,让学生进行修改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提醒”下,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兴趣盎然地进行修改,却在修改的过程中发现,正是这种“啰嗦”,体现了一种自由,一种无拘无束。

2、课堂中每日一练

每天语文课抽出五分钟,安排一个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小片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师生共同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说片断写得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的建议。【原稿片断】“到了东湖山沙滩上,同学们把背包往柔软的草地上一扔,就玩去了。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周围的景物,湖边的杨柳舒展着婀娜的身姿,嫩绿的枝叶垂到水面,像满头秀发的少女。调皮的小鱼儿不时浮到水面上换气,又“扑通”一下潜下水,让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在草坪上,我大口大口地吮吸着绿草的清香,闭着眼睛倾听同学们的欢声笑语······那感觉真好。”(五年级六班王梓蔚)

【修改过程】加上“独自、懒懒地、什么都不用去想”表现了春游时的自由、闲适;“看着看着,那分明是我,在绿树红花中,又在清水银波中„„忙揉揉眼,却又不见我的踪影,再使劲掐掐脸,好痛。”表现了与自然合为了一体的感受;“于是,转过脸,去亲亲小草嫩嫩的小手;闭上眼,轻轻地闻闻绿草的清香„„”则陶醉在自然之中。

【修改片断】“到了东湖山沙滩上,同学们把背包往柔软的草地上一扔,就玩去了。我独自躺在草地上,懒懒地,什么都不用去想,只望着周围的景物,湖边的杨柳舒展着婀娜的身姿,嫩绿的枝叶垂到水面,像满头秀发的少女;调皮的小鱼儿不时浮到水面上换气,又“扑通”一下潜下水,让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看着看着,那分明是我,在绿树红花中,又在清水银波中„„忙揉揉眼,却又不见我的踪影,再使劲掐掐脸,好痛。于是,转过脸,去亲亲小草嫩嫩的小手;闭上眼,轻轻地闻闻绿草的清香„„耳边却还又荡漾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那感觉真好。”

3、总结卡片

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将自己常出现的问题总结、记录在卡片上,以便在下次作文时告诫自己,并可以此来修改作文。同时,也可收集生活中的文字片断,自我或与同学交流发现不足,加以修改。班上定期开展“我是小小评论家”的比赛活动,交流修改的心得,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不断提高修改能力。

在自主修改的过程中,要先扶后放,步步为赢。教师精批细改示范,让学生有样可学。再“半扶半放”,多用启发式语言质疑、点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文章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经常出示一些学生改得好的文章指导大家品析,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最后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改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多读多思,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分析哪里有问题,怎样修改。并鼓励学生进行双向或多向交流,取长补短,形成两性互动。自改能力强的可以介绍经验,谈谈“我是怎样改的”“我为什么这么改”。作文自改效果无论好与坏,都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好的应予以表扬,不满意的也应该予以尊重。对暂时达不到要求的不能过多批评,以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增强信心,感受到喜悦,敢于继续尝试。

(三)、探索了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的方式方法

1、构建了小学高段学生作文小组自主修改的模式 为了让学生的作文达到习作的要求,教师往往不辞辛苦又是改又是删,又是添又是调,改出来的文章确实符合作文要求了,成了一篇“美文”,可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在越来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今天,这种老师包办代替、一改到底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现象无疑是对学生能力的低估,会扼杀学生的纠错能力,学生易养成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必然会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

六上口语交际习作四习作教案 篇6

一、谈话导入,引起思考

1.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2.谈话:是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它多么需要我们的保护呀!可生活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回忆一下,你听到过、看到过或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

全班交流。可以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

3.小结并交代任务:这样的现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妈妈,我们应该做的很多很多。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些不良的现象,向有关部门呼吁环保吧!板书:建议书

二、明确要求,交流建议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2.建议书有内容是什么?(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3.书中告诉我们写建议书有哪些步骤?

1)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

2)再说明产生的原因

3)最后提出解决的问题的建议

4.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好的办法?提出来大家交流。

5.咱们来看一下几篇例文:学生快速读文章。

大家看了这几篇文章,觉得对写建议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着重从格式上谈)

建议书格式: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B案 看图写话

课前准备:了解什么是漫画,搜集有关环保的漫画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

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四、试写初稿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

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四课时 修改评议

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习作修改教案 篇7

关键词:习作,修改,能力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不厌改”之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也有“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的明确要求。那么, 如何进行作文修改呢?我在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 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一、借故事说理, 让学生产生修改习作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 激发学生接受学习技能训练的动机是掌握学习策略的重要内驱力。在日常教学中, 我十分注重向学生介绍名家改作的典型事例, 让学生明确“改”的重要意义, 懂得“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如:贾岛“推敲”的典故;王安石炼字炼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千古名句的典故等。同时介绍身边的榜样——班级学生由于认真评改而提高写作水平的事例, 向学生展示优秀习作的原稿和修改稿, 使学生懂得好作文是“三分写, 七分修改”, 从而引发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 调动学生评改作文的自觉性。如学生在阅读中已学会圈划佳词佳句, 对文章内容及写法精彩处作简评等。名人的故事、身边的榜样及老师的鼓励, 调动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二、鉴互相欣赏, 让学生燃起修改习作的热情

在教学实践中, 我还尝试让学生欣赏他人作品与摘录相结合的方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每个人都期待被认同、被肯定, 小学生尤其如此。一篇有儿童情趣的作文写出来以后, 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作文展示栏”上, 然后引导其他同学将贴上的作文当作名家名篇来欣赏, 互相评价, 互相寻找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片段并将其摘抄下来。这样, 一方面对文章的作者是肯定和激励, 他会争取写得更好, 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另一方面作为评阅者如果看到别人的评价与自己不谋而合, 会油然产生一种自豪感, 感受到自己的鉴赏是有一定水平的。这样, 作为作者与评阅者, 学生就获得了双重的心理满足, 对作文的信心就会逐渐增强, 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在学生欣赏与摘录的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及时地交流与反馈, 这是作文评改课的一项主要活动, 也是教师进行必要的作文指导的一个手段。课堂上,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同学的哪篇作文或作文中哪一处, 并说说理由;可以请小作者绘声绘色地朗读自己的作品, 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时还可以请同样欣赏这篇习作的同学一起赏析、一起交流, 从而形成“读者”与“作者”、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多维的交流局面。让学生从欣赏别人的作文入手, 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形成独到的见解, 这是欣赏的最终目的。另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写下自己的感受, 贴在“作文展示栏”上进一步地深入欣赏与交流, 这又是欣赏之外的另一种收获。

三、用形式多样, 让学生提高自主修改的能力

1. 自悟自查, 学生自改。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即学生作文稿拟好以后, 安排专门时间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的文章, 边读边感受, 边查边改。一是感受情感强弱、停顿长短, 查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二是感受语句是否含混别扭, 查语句是否明白通顺;三是感受语言的表达是否与内容贴切, 查用词是否恰当;四是感受内容是否杂乱, 前后意思是否重复, 查段落层次是否清楚。

2. 相互换读, 商议修改。

法国作家莫阿罗有一句名言:“学校里的同学, 是比父母更好的教育者。”“兵教兵, 兵官互学。”教师一要根据教材训练重点的要求, 明确修改要点;二要明确修改程序, 可以自己选择伙伴, 你读我听, 对照作文要求相互讨论, 交流协商, 然后动笔修改。如果二人意见不能统一, 可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解决。

3. 选准范例, 集体修改。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多项交流所形成的信息交流立体网络比双向交流有更为显著的效果。多项交流不仅可以较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 而且可以较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四、持强化训练, 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1. 结对互改。

俗话说, 旁观者清, 修改习作亦然。除了可以采取发到谁的就改谁的习作方法外, 还可让学生结对互改互批。老师把修改权还给了学生, 学生很有新鲜感, 他们怀着好奇心, 以主人翁的态度当“小老师”, 因此, 审视同班同龄人的作文, 格外认真投入。这样, 既训练了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 又使学生体验了批改作文的艰辛, 还培养了其认真负责的精神。

2. 即写即改。

这是要求学生作文时, 先一气呵成, 写后就改, 还要适当写眉批, 即要学生在批改栏内写出修改的理由, 引导学生深思, 知其所以然。通过前几个步骤的改文训练, 这时放手让学生修改习作, 学生较容易发现习作的毛病, 改起来得心应手。

3. 一文多改。

任何能力的形成, 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文章不厌百回改”, 我要求学生一文要多次修改, 反复进行“深加工”。学生随着知识的拓宽和认识的提高, 对自己的习作也会产生不满足感, 会不断给自己的习作修改、雕琢、润色。

论习作的自主修改 篇8

叶圣陶先生作为现代作家、教育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其作文教学思想历来是作文教学的“圣经”,备受语文教学界的重视。即便在如今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语文教师也可以参照叶老对作文修改的独特观点,其作文自主修改观对改革习作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在叶老的自主修改作文的启发下,笔者也尝试着教师指导示范、学生自主修改、同伴相互评改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

叶圣陶 自主修改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一、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

叶圣陶先生在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提出修改对于一篇好文章的极为重要,在他一生的教育实践中,曾从好几个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深刻认识。他从写作难度来谈:“作文难得成功一次,往往要改好几次才算数。”他从写作价值来谈:“认认真真修改一回,比另写一篇有好处,容易得到进步。”他还从负面方面来谈不重视修改的后果:“文章不好,原因之一,就是自己不改或者少改。” “单管练习,不给批改,学生就如冥行摸索,进步与否还是不可知。”因此,叶老这么说:“我一向认为,学生的作文需要改。”

二、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

叶老认为“作文修改肯定是作者分内的事”,他关于作文修改的核心思想就是:“作文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作文的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叶老的观点是基于写作的意义,也是基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告诉了语文教师应该把自作修改的机会还给学生。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那么教师该如何自处?叶老当然不会忽视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他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可见,先生很重视教师在习作修改中的主导地位,不是老师代替学生修改作文,而是适当“引导和指点”,是“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学生本位思想。叶圣陶先生深知“教师改作文是辛苦的”,对于那种“几十本,一本一本改”,他觉得是“劳而少功”。所以,他说“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样该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养了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这与叶老教育的核心“教是为了不教”相统一,能实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研读叶老的作文教学思想后,笔者总结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面批面议,调动学生自改主动性

叶圣陶认为作文批改的启发诱导“最有效的办法是当面改”。一般来说,面改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批完了跟学生说明那里有问题,二是教师边批边和学生说明出现了哪些问题。但是,先生说了:“最好与学生共同念文稿,与学生商量着改。遇到需要改的地方就顿住,向学生提出些问题,如‘这儿怎么样‘这儿说清楚了没有之类,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学生经过点醒,本来忽略的地方注意了,他动脑筋了。脑筋动过之后,可能的情形有二。一是他悟出来了,原稿写得不对,该怎样才对。哪个不对哪个对由他自己悟出,印象当然最深刻。二是他动过脑筋还是不明白,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在这儿向他提问题,这时候他感到异常困惑,在这异常困惑的时候,听老师的改正,也将会终身忘不了。”

2. 多就少改,激励学生自改自信心

批改作文,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要“多就少改”。他说:“批改要尽量尊重原作,能不改的就不改。应该尊重别人的意思。凡是说得正确的,表达得明白的,就不动它。”他早在1963年的一封信中就曾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他强调,写好批语要“考虑怎样才能鼓励学生、启发学生”。他很注重情感的激励机制。诺波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认为:“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美国文明之父” 爱默生也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于漪老师对叶圣陶先生的这一观点理解得较为深刻,她认为“讲评应在正面激励,评出练笔的信心,评出练笔的热情”。

3.率先垂范,提高学生自改实效性

叶圣陶先生知道, “教师改作文是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为此,叶老建议换个方法:“或者教师只指出习作的主要缺点,让学生自己修改;或者每回作文挑出一两篇来,在课堂上跟全班同学一同讨论修改;或者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回作文在小组中相互提意见,有教师指导进行修改。”叶老还特别强调:“教师的改笔,批语,评语,要力求没有毛病,标点要用得正确,字要写得工整。这种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照此,教师的几次精细批改就是“举一隅”,激励和调动学生有章法地“自改”,就是“反三”。

上一篇:师德师风个人先进事迹下一篇:汇源果汁财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