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2025-04-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设计大师作品分析(共13篇)

建筑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篇1

这次的大师作品分析作业,我们小组四人分析的是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作品——萨伏依别墅。从查找资料到画草图到做模型绘制A1,整整五周中,我们对萨伏依别墅做了详细的分析,从而了解到一个建筑的很多非表面性的东西,让我们感触颇深。

最初是查找资料并绘制草图的阶段,我们收集了有关萨伏依别墅的许多资料跟文献。在查找过程中,这样一段话让我很有感触:“那一天小雨,当我们推开院门穿过绿篱,亭亭玉立的白色小楼便静静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绕过架空的门廊,走进宜人的门厅,循坡道而上,在屋室中徘徊,空间在流动,视线在流动;别致的楼梯,多变的隔断,浴室的躺衣,厨房的壁柜,室外的条案,室内的家具,以及白色、黑色、蓝色、绿色,一切都是那么质朴、简单,一切又都是那么新颖别致,独具匠心,不要说70年前,就是放在21世纪的今天,也毫不落伍和逊色,这才是大师!”一句话讲萨伏伊的特点尽显。

对萨伏伊别墅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开始找绘制草图所需要的想要的数据,想要找到准确的数据并非简单的事。我们分头查找,两个上图书馆找资料,我跟另一个同学则从身边已经买的书籍上和网上来找。最后,利用有用的数据,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因为萨伏依别墅有底层的独立支柱的特点,所以根据底层的柱网结构,绘制出了底层,再这样结合二层找到的资料绘制出二层,再是顶层。在绘制过程中,对萨伏伊别墅这个建筑的构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收集资料的过程培养了我们收集、整理、分析文献资料、理解建筑图纸的能力。

在绘制草图的同时,我们制作了一个草模型,在制作过程中,才发现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曲面怎么做,萨伏伊别墅底层的弧形墙怎样才能与其他墙体连接牢固等。我们边想边做,初步完成之后,心里也就有了底,接下来就是制作正式模型了。

在做之前,因为时间不多,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且尽量做的最好。我们小组一起讨论了各自的时间表,因为课时有些不同,所以时间未必能凑到一起,讨论下来,只要同时有两个人有空变来做。

制作的模型该如何拆解才能使拆解方式与状态更准确。在我们的讨论之下,别墅车库的设计吸引了我们的眼球,特殊的组织交通流线的方法,使得车库和建筑完美的结合,使汽车易于停放而又不会使车流和人流交叉,所以我们选择的剖切位置主要是把别墅中间的坡道展示出来,来展示萨伏伊特殊的交通流线。在决定完如何剖切之后我们便开始模型的制作了。

在开始时我们碰到的问题,就是老是忘记做门,草模没有做门所以当时并没有发现。于是我们马上查找萨伏伊的实景照跟其他一些能够现实别墅内部交通流线的图,这才解决了问题。一路紧赶慢赶,光做底层就花费了我们很久的时间,想要把模型做的细致,就必须要把每块割下的模型板进行打磨,以致使板跟板之间能够很好的贴合。在做弧形墙体的时候,我们把厚四毫米的纸板划穿一半,然后就形成了可以折成弧形的纸板了,然而弧形有一定的韧性,很难将其与其他墙体连接紧密。我们一起想了很久,最后决定以两层卡纸的外墙一层和一层互相交错黏贴的方式将其固定,实施后发现很成功。

在不断有新问题出现的过程中,我们终于一起将正式模型做完,每个人都尽着自己的最大的力,看着从自己手里再现的萨伏伊别墅,别提有多激动了。

最后是绘制图纸,绘制过程要注意的是图纸的排版,整个版面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自己在不同排版中比较,来获得不同的感受,再去选择最后出来的效果。图纸中包含了建筑的总平面、平立剖面,还有模型的拆解过程,以及对于建筑形式构成逻辑的分析与结论,在绘制分析图时,我们跳出建筑的内部细节结构,而是从对建筑的自然光、体量关系、几何关系等的大方面去了解建筑本身,并且发散思维,理解每一个建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融合了自然、周边环境等的。

建筑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篇2

陕西省图书馆

建成于1997年,是张锦秋大师“现代建筑的多元创作”理论指导下的代表作品。 建筑师巧妙地保留并利用了建设场地与城市道路的高差,既减少了对原有地形的扰动,又满足了图书馆功能和空间方面的需要。建筑顶部造型源自中国古代的承露盘, 寓意摄取知识和启迪智慧。

《静谧》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位于西安市兴庆宫公园内的阿倍仲麻吕纪念碑是张锦秋大师的早期作品,建成于1979年。建筑师以南北朝义慈惠柱和唐石灯幢为原型,赋予纪念碑特有的“唐风”韵味,恰如其分地起到了纪念和缅怀这位唐代中日友好使节的作用。

《天问》

黄帝陵祭祀大殿

建筑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篇3

欧仁·普林茨的作品是拍卖会重点推出的拍品。欧仁的作品是展示高质量家具设计的最好范例,欧仁虽然没有受过关于设计的高等教育。仅在他父亲的工作室里学习家具制作。但他所设计出的家具却非常独特,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评论家们称他的作品是一种“有历史感的家具”(historic furniture)。拍号27估价为300,000-500,000美元,材料为棕榈木和氧化铜,设计于1930年左右。这张桌子最具特色的地方是桌脚,一边以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直线形式为主设计而成,由四个抽屉所构成,极具功能性;另一边的桌脚则由新艺术运动时期的曲线形式所构成,并形成一个活动架,在同一件作品中并置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风格。拍品28号是欧仁另一件可书写历史的设计,简洁的现代造型与古典的桌脚设计结合在一起,是这件靠背长椅的经典之处。估价为250,000-350,000美元,材料为氧化铜,设计于20世纪30年代。

此次备受瞩目的还有保罗·杜布飞一拉芳的作品。保罗·杜布飞一拉芳1900年6月出生于法国马赛,在法国马赛圣艾蒂安高等美术学院(Ecole desBeaux-Arts de Saint-Etienne)学习艺术设计。保罗共有11件作品参与拍卖,其中估价最高为拍号35名为《羊皮纸、桃花木、皮革、镀铜的桌子》,为400,000-600,000美元,创作于1940年左右。桌子配有转椅,转椅是由皮革软垫、着色木与黄铜组成;桌面镶嵌着两根乌木。保罗另一件拍号38《羊皮纸、橡木、着色青铜桌子》估价为300,000-500,000美元,创作于1940左右。桌子的桌面上镶嵌着三块枫木板,中间的枫木上嵌着金属笔筒。这张桌子同样配有皮革橡木转椅。

拍号45软垫桃花木扶手椅是法国设计师皮尔瑞·查里奥(PierreChareau,1833-1950)的作品,估价80,000-120,000美元,设计于1929年。皮尔瑞·查里奥是法国早期现代设计运动最有影响的人物。其设计领域涉及建筑、室内、家具、灯具及工业设计的多方面内容,其广泛的、充满现代气氛的设计为他赢得国际性的声誉。查里奥生于法国的包迪奥斯(Bordeaus),大学毕业后先在巴黎的一家英国设计公司工作,1914年成为独立设计师,为相关建筑物设计专用家具。1918年,查里奥建立自己的设计师事务所,参加了1924年的法国应用设计展及1925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并于1925年开设他自己设计作品的展示厅。1929年,查里奥成为“国际现代艺术协会”和“国际建筑师协会”的创始人之一。1940年,他移居美国并在纽约开办自己的事务所。查里奥的家具设计在充分体现国际现代风格的同时也体现出法国的设计传统,这从他的众多沙发设计中能明显看出——对贵重材料的使用使他的家具设计时常显出一种现代豪华气息,体现了法国家具的现代设计风格。查里奥亦创造了许多构思新颖。形象极为“前卫”的家具设计,如拍号14胡桃木折叠式小桌,估价为120,000-180,000美元,创作于1930年左右,桌子由四块扇形可折叠的胡桃木和一块直木构成,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得到最好的体现。

拍号52“餐桌与六张椅子”为克劳德与拉兰(Claude LaLanne)的作品。估价为200,000-300,000美元。材料为着色青铜,1996年制作。雕塑家拉兰(FrancoisX-Lalanne)1927年出生于法国。1945年到巴黎学习绘画、雕塑。并于1952年首次在密特朗画廊(Cimaise)举办个展,结识女艺术家克劳德(Claude)。从1956年起俩人决定一起在巴黎蒙帕那斯创作,并于1962年结为夫妻。之后他们迁至枫丹白露定居创作。夫妇俩在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超现实主义的洗礼,至今仍在西方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们的雕塑作品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功能,有的在冬天可以做壁炉,有的可以当坐椅,有的可以存放书籍和文件。有的可做花园里的景观等。他们的创作非常多元化,既像16世纪传统的法国雕塑家。又像超现实主义的魔术师——Lalannes承认他们的创作灵感与超现实主义有密切的关系,靠着它们,去发掘人类无边的想像力。

拍号20是阿道夫·卢斯(AdolfLoos)设计的桌子,估价为10,000-15,000美元,材料为橡木和黄铜。卢斯生于捷克。曾在皇家帝国技术学院(Royal and Imperlal State Technical College)和德累斯顿技术学院(Dresden College of Technology)接受教育,1893年前往美国三年。在美国的三年时间,卢斯熟悉了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尤其是沙利文(Louis H.Sullivan,1856—1924)的著作理论。1908年,卢斯发表《装饰与罪恶》(Ornament und Verbrechen)一文,认为“装饰”是一种文化上的退化,认为外加装饰既不经济也不实用——他的理论对于装饰艺术运动以及现代主义运动的许多设计师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得现在主义设计以趋向简约型的设计为主。

此次拍卖会除了家具之外,还有一些镜子、灯具的作品。拍号3的镜子是巴黎著名的女雕塑家莱恩-沃特恩兰(Line Vautrin)的作品,名为《太阳王》('ROISOLEIL’),材料为弯曲的塔罗糖树脂和玻璃,估价为80,000-120,000美元。设计于1960年。国内对于莱恩的认识更多的来自于知道她是圣·罗兰(Yves SaintLaurent)Cinema香水瓶的设计灵感来源——Cinema香水瓶的设计灵感源自莱恩的佳作《金属女诗人》。

拍号53是丹麦著名设计师阿瑟尔·萨托(Axel Salto)创作的陶瓷台灯,估价为8,000-12,000美元。设计于1945年。虽然丹麦工业化开始得比较晚,但在20世纪后半叶涌现出许多重要的国际设计大师,他们从传统入手却达到设计创作的顶峰,比如阿瑟尔·萨托(Axel Satto)从东方陶瓷中找到装饰的灵感,从而设计出极为独特的丹麦陶瓷;汉斯·华格纳(Hans Wagner)和博格·莫根森(Borge Mogensen)设计的家具。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民族手工艺传统的特点,它们细腻而舒适,都是丹麦设计的精品。

建筑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篇4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我们欣赏、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本课讲述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这种创作意图可能针对现实,也可能针对艺术,但无论针对什么,它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情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针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体现的这个问题,本课主要是从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三种不同美术类型来对此展开分析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使学生能从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

2、方法与过程:本课作为鉴赏美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采用讲授、提问、探究、展示等方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并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关注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进一步理解艺术家在作品中试图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艺术家的作品都是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这种意图又都有现实的依据。同时,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创作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之间的关系。

(四)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往往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一种神秘感,面对美术作品不知如何进行分析。本课试图让学生能学会从创作意图角度分析作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高中学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归纳、分类、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同类型美术作品背后的创作意图,提升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能力。

(五)教具: 多媒体

(六)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艺术家和我们一样创作 多媒体展示罗丹《巴尔扎克》雕塑(学生模仿“巴尔扎克”的姿态)

提问:这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文学家《巴尔扎克》,那么罗丹在创作《巴尔扎克》过程的故事,请大家看书上的介绍,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的告诉大家。讨论:

1.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扎克》的双手铲去?

2.从这个故事里,让你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有什么样的认识?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二.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多媒体展示毕加索的作品《牛头》,请学生说出创作《牛头》所使用的材料。(废弃自行车的车把和车座)

问:自行车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为什么我们没有能创作出“牛头”来呢?作者为什么能够创作出来?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并不神秘,他们也生产者,他们以视觉语言为手段,创作出艺术品。他们比一般人有更敏感的视觉,以艺术的眼光看待世界,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触动,使得艺术家有感而发,从而产生表达和创作的冲动和欲望。

三. 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

我们从大的方面来分析:一是现实因素,二是艺术艺术因素。多媒体展示图片《春》,(学生讨论)

“作者按照诗人波利齐安诺的诗创作的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的诸神的富有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画面中虽为神灵之境,却洋溢着人间的世俗之情。”

从艺术角度来探讨的话,我们再来看看文人画,大家知道文人画主要是通过梅、兰、竹、菊或山水来表达画家的个人情趣和笔墨情趣。

欣赏中国写意花鸟的代表题材图片《梅》、《兰》、《竹》、《菊》,理解艺术表现与象征。

四.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表现方式 1.具象作品(内容和形式)多媒体展示图片《开国大典》 2.意向作品(整体氛围的渲染)多媒体展示图片《卢昂大教堂》系列 3.抽象作品(形式语言本身及其构成关系)多媒体展示图片《百老汇的爵士乐》系列

五. 学生练习(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可独立创作也可以合作完成。)1.用多媒体放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的编辑视频,图片配以歌曲“灰色空间!”让学生感受歌声中震撼的心灵。

2.说明练习内容:“选择一定的艺术语言表达对灾难的思考” 教师引导 六. 课堂小结

各小组或个人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是否体现了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所思所想。师生互相交流,教师鼓励大家多观察、思考生活,希望以后能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设计

饶河县高级中学

建筑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篇5

杨惠珊, 中国台湾著名电影演员, 曾获台湾电影金马奖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张毅, 中国台湾著名导演, 代表作品是著名的女性电影三部曲:《玉卿嫂》、《我这样过了一生》、《我的爱》。

1987年杨惠珊息影与张毅创办琉璃工房, 夫妇二人苦心研究特殊的琉璃脱蜡精铸法, 先后在世界十数个国家展出, 在国际艺术界引起很大的回响。在国际玻璃艺术舞台上, 在杨惠姗之前, 没有中国人的身影, 而自1987年以来, 已有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康宁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等16个世界顶级博物馆收藏杨惠姗的作品。

直击“国大师”作品展现场 篇6

这是一次工艺美术界中坚力量规格最高的展示,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国大师”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头衔的最终归属;这也注定是一次想来便让人垂涎欲滴的顶级视觉盛宴,因为有资格进入这个展场的作品一定是这些顶尖创作者们最呕心沥血、最高水平的得意佳作。

由于此次展评并不对公众开放,所以偌大的展区并不见如其他普通展览那样熙来攘往的参观者,反倒可以让人静下心来,去认真阅读、领悟每一件作品。千余件作品按工艺门类分区陈列,大体分成了陶瓷紫砂、漆器镶嵌、砚石玉石雕刻、编织印染、木器家具、金属工艺等几大类,且同一类别的作品也考虑到了对不同地域进行归类划分,参差错落,井然有序,让观者得以条理分明、有所对比地去赏鉴。

参评作品几乎包括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所有门类,工艺特色各异,形制题材殊同,即使是同一工艺门类,不同的创作者也有着迥异的风格特征。况且,每位参评者都带来了3件(套)作品,虽并排而置,但也可展示出不同的风貌和趣味。可以说,每一件作品都有吸引眼球之处,都有着充分的值得驻足品评的理由。形制壮硕高大者可见高达两三米的珐琅跃马,精雕细镂小巧者则如不足10厘米的象牙微雕《清明上河图》;光彩熠熠者可见金杯银盏,朴拙内敛者纵使顽石纸浆也可夺神工造化。南工北技各竞锋芒,创意设计俱得匠心,当代工艺美术顶级作品的荟萃云集,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当然,纵然都是顶尖高手,但此等规模的同场竞技,在整体概观和相互比对下,还是可以看出目前工艺美术创作中尚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在同一工艺门类甚至不同工艺门类间,不乏题材雷同的作品。像玉雕作品、石雕作品、木雕作品中就有多件以《山鬼》为题材的;还有如《洛神》、《清明上河图》、《四美图》等传统题材,似乎每个工艺门类都爱在这些题材上做文章;再有如石雕、木雕中的造像,也多为佛祖、观音、弥勒等,略显单调。这一现象或许并不是因为各位参评者创意暗合,而是反映出了当今工艺美术创作在题材选择上的局限性。

看完本次展评还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作品技艺水平、艺术水准的高低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陶瓷紫砂、玉石雕刻、漆器木雕这些传统工艺美术大项,由于创作者队伍繁盛,传承发展势头活跃,所以普遍水平都很高;而编织、印染等相对来说受众面较小的类别,作品则相对缺少亮点。还有,或许与“国大师”的评选在客观上要照顾到不同地域的工艺美术发展有关,像来自工艺美术发达地区的作品自然是竞争激烈,强中选优,而弱势地区的作品相对竞争就没有那么激烈,水平会出现一定差距。

著名园林设计大师 篇7

迈克尔·范·瓦肯伯格是美国景观建筑设计师协会成员,罗马美国学院的设计成员,还拥有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生院的查尔斯·艾略特教授头衔,自1982年以来就一直在景观设计学研究生院教授景观设计学课程。在1991年到1996年期间,他还担任了景观建筑系主任。

迈克尔·范·瓦肯伯格

迈克尔·范·瓦肯伯格在1973年获得了科内尔大学农学院的理学学士学位,在1977年获得了伊利诺斯大学美术学院的景观建筑硕士学位。现在,迈克尔同时负责管理剑桥大学和纽约事务所两个地方的工作,迈克尔·范·瓦肯伯格景观设计事务所(MVVA)在美国纽约和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均设有分支机构。迈克尔·范·瓦肯伯格作为公司首席设计师,他的作品多次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设计大奖。2005年凭借出色的环境设计荣膺库伯·休伊特国家设计奖。2006年校友谷(Alumnae Valley)改建项目荣膺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优秀奖。

迈克尔·范·瓦肯伯格景观设计事务所涉及的设计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城市、公园、大学校园、企业、花园、居住区等各个尺度的景观设计。从古老农庄的大尺度景观到城市公园和庭院中的亲密空间。迈克尔追求着一个终身的目标,那就是在城市、校园、花园以及其他的任何地方,景观都可以成为加深和丰富人们生活的一个活生生的设计媒介。他设计的位于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海龟溪花园(GARDEN ON TURTLE CREEK Dallas,TX(1997-1999)),充分体现了他对于建筑与景观,景观与环境,生态与艺术相互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是现代景观设计美学和环境敏感性相互统一的典型范例。其他主要设计作品有芝加哥蜘蛛岛(SPIDER ISLAND Chicago,IL(1999-2000)),查尔斯顿玛丽恩广场(MARION SQUARE Charleston,SC(1998-2002)),布鲁克林大桥公园(BROOKLYN BRIDGE PARK Brooklyn,NY(2003-ongoing))等。

设计大师精彩的创新演讲 篇8

(TED演讲集)

在TED演讲中,关于设计的部分,邀请了全球设计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大师参加演讲,是设计领域专业人士和学生扩大视野,培养革命性创新思维的很好途径。建议设计爱好者系统学习TED演讲,演讲视频链接:

网易公开课:

TED(指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盈利机构,该机构以它组织的TED大会著称。TED诞生于1984年,其发起人是里查德•沃曼。

2002年起,克里斯•安德森接管TED,创立了种子基金会(The Sapling Foundation),并营运TED大会。每年3月,TED大会在美国召集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於技术、社会、人的思考和探索。

TED环球会议是TED大会的子会议。2005年,第一届TED环球会议在英国召开。2007年,TED非洲大会在坦尚尼亚召开。2008年9月,第二届TED非洲大会於南非召开。从2006年起,TED演讲的视频被上传到网上。截至2010年4月,TED官方网站上收录的TED演讲视频已达650个,有逾五千万的网民观看了TED演讲的视频。所有的TED演讲的视频都是以创用CC的方式予以授权的。

关于TED演讲(英文):

TED stands for 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It started out(in 1984)as a conference bringing together people from those three worlds.Since then its scope has become ever broader.The annual conference now brings together the world’s most fascinating thinkers and doers, who are challenged to give the talk of their lives(in 18minutes).This site makes the best talks and performances fromTED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for free.More than 200 talks from our archive are now available, with more added each week.These videos are relea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so they can be freely shared and reposted.Our mission: Spreading ideas.We believe passionately in the power of ideas to change attitudes, lives and ultimately, the world.So we’re building here a clearing house that offers free knowledge and inspiration from the world’s most inspired thinkers, and also a community of curious souls to engage with ideas and each other.This site, launched April 2007, is an ever-evolving work in progress, and you’re an important part of it.Have an idea? We want to hear from you.The TED Conference, held annually in LongBeach, is still the heart of TED.More than a thousand people now attend — indeed, the event sells out a year in advance — and the content has expanded to include science, business, the arts and the global issues facing our world.Over four days, of 50 speakers each takes 18-minute slot, and there are many shorter pieces of content,including music, performance and comedy.There are no breakout groups.Everyone shares the same experience.It shouldn’t work, but it does.It works because all of knowledge is connected.Every so often it makes sense to emerge from the trenches we dig for a living, and ascend to a30,000-foot view, where we see, to our astonishment, an intricately interconnected

建筑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篇9

关键词:达·芬奇;人文主义;明暗;渐进

一、达·芬奇简介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科学家、工程师。文艺复兴是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对于达·芬奇的童年,我们知道的并不多。只知道他五岁以前和母亲一起居住在芬奇的村镇,1457年以后和他的父亲、祖父母、叔叔居住在芬奇小镇。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达·芬奇的童年已经成为了历史疑案。我们比较熟悉的达·芬奇形象基本上来自于他那副著名的自画像,所以一提起莱昂纳多,我们总是想到一个哲学家一般睿智的长者。其实,达·芬奇年轻的时候可是意大利佛罗伦萨闻名遐迩的美男子呢。达·芬奇的老师韦罗基奥雕塑的那俊美非凡的青铜大卫像据说就是以年轻的达·芬奇为模特。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学术界一般将达·芬奇的创作活动分为早期和盛期两个阶段。达·芬奇在作坊学艺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绘画天赋。约1470年他在协助韦罗基奥绘制【基督受洗】时,虽然只画了一位跪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态、表情和柔和的色调,已明显的超过了韦罗基奥。据传,韦罗基奥为此不再作画。

莱昂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达·芬奇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的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达·芬奇的作品特点

(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达·芬奇的作品非常有层次感,深浅的表现也非常到位。

说到达·芬奇的作品特点,就不得不提起他的两幅著名的作品:蒙娜丽莎和达·芬奇自画像。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所绘的丽莎.乔宫多的肖像画,它代表来了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的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在达·芬奇自画像中,画家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尤其善用浓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现光暗的微妙变化,此画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强,简单的寥寥数笔却包含许多转折,体面关系,立体感强,还有就是,人物的表情也很传神。

(二)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哺乳圣母这幅作品圣母怀里的婴儿形象被画得很生动,形象丰满,神态恬静,洋溢着一种年轻母亲的温柔的爱子之心,但在这里仍然是色彩处理让位于解剖结构的合理性。在哺乳圣母中,画家更多的是强调一种母爱的普遍人性。形象丰满,神态恬静,洋溢着一种年轻母亲的温柔的爱子之心。

岩间圣母这幅画虽属传统题材,然表现手法和构图布局皆表明达·芬奇的艺术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以及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的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达到的新的水平。一般题材的岩间圣母都按照教会意愿把圣母画在先知的环绕之中,而达·芬奇的创作完全是一副在佛罗伦萨正悄然兴起的世俗性作品,充满了诗一样的温情、祥和和典雅。

(三)寓情于景,思想深刻

纺车边的圣母这幅作品中,纺车是平凡且随处可见的事物,但是将纺车与圣母联系在一起,会有一种通俗可爱的感觉。前几年,好莱坞电影也出现了一种风潮,即“生活化”,不管电影中的角色是总统亦或是大英雄,导演都会在角色的身上穿插很多生活中的行为和场景,这种通俗化的制作电影的方法广受大众的喜爱,因为我们可以在角色的身上看到很多我们自己的影子。同样,纺车边的圣母与好莱坞大片中的生活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看着纺车边的圣母抱着可爱的孩子的情景,我们不禁会联想起自己的母亲怀抱自己的感觉。达·芬奇用这种构图的方法,巧妙地拉近了神与人的距离。堪称是一副宗教画的里程碑。

施洗者圣约翰这幅作品中,画面显示圣经中施洗者圣约翰,取材于圣经中的人物:布道者约翰奉上帝之命,将为耶稣施以洗礼,当他舀起约旦河的圣水为耶稣洗礼时,天空突然豁然开朗,有一鸽子形状的圣灵显现在被开启的天空中。从此约翰紧随耶稣布道,得名“施洗者圣约翰”。这幅画虽属传统题材,人物和背景的描绘却前所未见。事实上,施洗约翰在茫茫黑暗之中指着天国,揭示了画家此时内心的苦闷与彷徨。

三、结语

达·芬奇作为一个人文大师,其绘画作品对世界文化的进程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达·芬奇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怀有神灵搬的无限想象,试图重新创造世界的美,量度世界的广大无垠,解释世界的奥秘。可是他只有常人的生命和力量。他的抱负是发现一切、研究一切、创造一切。他的生命是一条没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是撒满了崇高的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临终前辛酸地说过:“我一生从未完成一项工作。”达·芬奇是一位伟大的博学家,他的作品至今影响着我们,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他是一个时代的传奇,研究达·芬奇及其作品必须从文艺复兴说起。达·芬奇在诸多领域的贡献使得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对人类历史进程的贡献。作为一个工程师和一个画家,达·芬奇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的创作方式是举世无双的。达·芬奇推动了历史的进程,其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对当代和后世的影响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参考文献】

[1][英]查尔斯·尼克尔.达·芬奇传[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建筑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篇10

一、印象派大师

1874年,30多位青年艺术家以“无名画会”的形式举办了联合画展。画展上,莫奈的一幅描绘日出景象的作品《日出·印象》成为焦点。参加这次画展的有莫奈、雷诺阿、塞尚等,他们因《日出·印象》而得名为印象主义画家。印象主义绘画的诞生,意味着传统绘画的“固有色”观念、“明暗法”技法已经走到尽头。

二、莫奈的绘画

莫奈绘画的色彩魔力和色彩奥妙,预示着20世纪现代主义绘画的时代即将到来。莫奈被誉为印象主义绘画之父,他是印象派的奠基人,《日出·印象》是其早期代表作。19世纪90年代左右是莫奈绘画事业的转折点,他开始创作同一主题系列连作(组画),其中专注创作的“睡莲”系列跨时最远,直到他病逝。

《日出·印象》是莫奈1873年在法国阿佛尔港口的写生作品,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幅作品真正价值在于表现自然物象瞬间真实的动态色彩。

19世纪90年代,莫奈的“草垛”系列连作(组画),就是一幅幅连续不断地实现“阳光的温度”的画。莫奈一共创作了24幅《草垛》,组画色彩光辉、斑斓跳跃,阳光顷刻之间凝固到干草垛里面。他的这种探索,对后来的抽象主义绘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莫奈的作品

莫奈的作品对现代主义绘画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当代,对于那些有志于进入绘画艺术殿堂的人而言,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1926年冬天,莫奈在完成他人生中的最后作品“睡莲”系列连作后,驾鹤仙去。在有生之年,他见证过那一场场风起云涌的艺术潮流。其实,莫奈生前交往的艺术领域印象派大师都相继离世,即使是仍然健在的,也离开了印象派。深受印象主义影响或者说前期本身就是印象主义者的塞尚、修拉、凡·高、高更,他们分别从印象主义绘画的色彩观念、造型观念、表现观念出发,将印象主义引入到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他们是“反印象主义”的,但是印象主义关于绘画色彩的观念却被保留了下来。纵观这一切,在西方现代美术史上,每一个艺术家们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不断实践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作为西方现代主义的开端,印象主义深意绵长。或许不了解印象主义绘画,也就无法了解西方的后现代主义艺术。

从印象主义一路走来,绘画发展到当代,艺术的门槛已经很高了。由于艺术风格的演变,绘画理念、绘画方法和表现形式都成为了厚厚的历史积淀,这也常使那些最初接触绘画艺术的人感到困惑,以至于不知绘画要从哪里开始、从什么地方学起。一些急于成功的有志者,急于对别人绘画色彩的表面进行模仿,然而得到的仅仅是别人的皮毛而已。向前辈大师学习,可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艺术的路还很漫长,不在于眼下的一朝一夕。

同时,印象主义绘画中有很多交汇点,可以作课题讨论和研究。比如:正确地观察物象,进行有效的写生的问题;绘画色彩的美学价值取向问题;印象主义绘画与中国画写意画的关联性问题。思考问题,也是收获。

本文是笔者一段时间来的读书心得体会。札记式的写作方法,欠缺严谨,字里行间充满感性,同时对于论及的问题也感到力不从心,错误一定是有的,好在多少有一点所获。

摘要:在当代艺术条件下,绘画艺术就是以色彩为首要表现方式的艺术。当代绘画艺术由印象派绘画大师所开创,他们的艺术贡献是划时代的。莫奈是印象派绘画大师中的大师,他的作品载入了艺术史册,改变了绘画艺术发展的进程。对于当代学习绘画的人而言,有很多珍贵的艺术遗产是可以继承和借鉴的。

关键词:绘画色彩,印象派大师,莫奈作品

参考文献

[1]李广元.绘画色彩系统[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

[2]杨超.光与色的奇迹——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美术[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赵英敏.莫奈画传[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4]王一川主编.西方现代美术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冯健亲.绘画色彩论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6]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7]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色彩的主观经验与客观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8]弗朗索瓦兹·巴尔伯·嘎尔.读懂印象派[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5.

《大师成才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态度和情感: 激发儿童崇敬大师的情感,使他们心中有榜样,初步培养儿童有向往、有追求、有憧憬的生活态度。

行为和习惯:养成乐于阅读、动脑筋、合作讨论的良好学习习惯。

过程和方法:尝试通过了解大师的成长经历,进行简单的整理、归纳,探索大师成才的奥秘。

知识与技能:尝试通过大师的成才经历,探索大师成才的奥秘。学情分析

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当对于大师的认识比较神秘,为了消除学生对大师的神秘感,拉近学生和大师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大师的亲近和喜爱之情。教学流程

一、欣赏大师成就

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大师成就的课件(把书上的图片及一些学生想了解的大师的成就做成课件)。

学生畅谈感受:大师们的贡献真是了不起呀!

教师小结:大师们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改变了世界,为后代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来探索他们成材的奥秘吧!种植“大师成材的秘诀”苹果树。

二、探究大师成才的秘诀

1、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你知道哪个科学家与苹果树有关啊?(牛顿)

2、谁愿意为大家讲“苹果落地”的故事。

3、讨论:听了这个故事,你发现牛顿是个怎么样的人啊?(善于思考)

师生共同填写好“善于思考”的苹果贴在苹果树上。

三、交流故事探索秘诀。

1、小组间相互交流收集到的大师成材的故事。

2、小组里讨论探索大师成材的秘诀,填写“秘诀苹果”。

3、全班交流,把写有大师成材秘诀的“苹果”贴到苹果树上。

四、观看“大师成长的电影”,探索大师成长的秘诀。

1、探究鲁班的成才秘诀

师出示“锯子”图片,认识它们吗?(生:是锯子)

师:知道是谁发明的吗?(生:鲁班)

师:那么,想知道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生:想)

师:让我们走进一段视频,去了解鲁班的成才经历,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孩子们,你们要边看边动动你们的小脑袋,想想是什么让鲁班灵机一动,发明了锯子?

师播放视频“鲁班和锯子的发明”

师问:孩子们,为什么鲁班能从平凡的草叶子中获得灵感发明了锯子呢?(根据学生回答师相机出示:爱提问、细观察、勤思考······ 探究居里夫人的成才秘诀

师:你们知道“镭”是谁发现的吗?(生:居里夫人)

师:居里夫人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精英。为什么他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科学成就,让我们通过一段短片去发现他的成才秘诀。

师:播放居里夫人视频

师:从居里夫人身上我们发现了(生答:不怕苦、亲尝试、肯坚持······

五、总结升华

大师工作室陶瓷设计宣传策划书 篇12

活动目的:宣传大师工作坊的陶瓷

活动背景:我们学校学生与台湾学生在台湾大师的指导下共同制作的陶瓷饰品 活动内容:1:播放宣传视频。

拍摄制作陶瓷制作过程,作品展示的视频,投放在学校门口的显示屏上。建筑技术馆的显示屏上。

2:制作海报

海报要凸显陶瓷这个主题。标注时间和地点。(800*1200)5张 打印海报张贴在学校里的人员容易聚集的地方二食堂门口,教育超市门口,林荫大道,教三楼门口和图书馆门口

3:发布文案

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这次活动的文案介绍我们学校的大师工作室,放上我们的陶瓷作品。

4:发起投票

在微信里放一些这些人员的作品,发起投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一个作品。然后给予奖金和小礼品奖励。

5:举办展览

时间:10月15日-10月18日 地点:图书馆一层

举办陶瓷展览。工作人员身穿印有“大师工作室”和地址的字样。工作人员可以在校门口举牌引路。

在林荫大道上悬挂横幅,上面标明展览的举办时间和地点。

在横幅旁边放上升空气球吸引学生的注意。

举办展览时DV录制视频刻成光盘活动后分发给来看展览的同学。

6:贴吧宣传 在学校的贴吧上发帖做宣传。里面详细介绍一下大师工作室。介绍里面的成员。介绍陶瓷工艺品对人类生活品位的的影响。放上拍摄的作品制作过程的视频。

7:开设讲座

建筑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篇13

让我们来看看那些艺术家在未成为大师之前,就已为其日后在艺术领域崛起所创造出的高价拍品。正如姑娘们嘴中常念叨的那句“不要低估一个胖子的潜力”,而在艺术领域,尤其是艺术鉴赏和收藏领域,“请不要低估一个素人的潜力”。

列宾,苦难背后的人情

在国人的眼里,列宾想必是耳熟能详的艺术家之一。当然,这归结于出现在小学课本里堪称为“人类共有的财富和宝藏”的画家的画作。列宾,19世纪后期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那些令人记忆深刻的肌肉线条,足以说明列宾在绘画上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与此同时,列宾所创作的大量历史画、肖像画令他在全世界艺术领域上的位置都举足轻重。他的画作之多,翔实地展示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的各种可能性,这恐怕是任何一位画家都无法比拟的。

课本告诉我们,列宾是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创作的,加上童年生活的贫困和艰难,以及不止一次亲眼目睹人们生活的惨状……这些种种,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来源。然而,课本上没来得及说的是,列宾的绘画才能受到在画坊当学徒的表哥影响,因表哥时常带给他一些纸张、颜料、画笔……耳濡目染,列宾逐渐对绘画著迷。

移居圣彼得堡后,列宾进入彼得堡绘画学校正式学习。求学期间,列宾创作了一系列肖像作品。随后,列宾获得美术学院津贴,前往意大利和法国留学,这一时期对列宾的艺术创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此期间,列宾创作了那幅著名的油画——《巴黎的咖啡馆》。因留学期间,列宾对古代与当代西欧各流派艺术逐渐熟悉了解,这幅画作破天荒地有别于列宾创作生涯里此前及此后的苦大仇深主题的创作,进而表现了闲情淡雅的风景。由于《巴黎的咖啡馆》的仿作很多,真迹很难见到,俄罗斯的许多博物馆均期待收藏该画。就在近期,伦敦克里斯汀拍卖行以约750万美元的高价将其拍出,虽然买主身份不明,这一价格亦成为报价最高的俄罗斯画作之一。

倘若想要购入俄罗斯等东欧艺术家的作品,不妨考虑反其道而行,购入他们有别以往的风俗和风景画。因东欧由于历史和政治等原因,最为擅长的是反映大众百姓的疾苦、磨难和反抗,而略有“人情味”的作品却鲜少出现。众所周知,“物以稀为贵”,少有的相对“轻松”的风俗和风景画若能入手,势必能够产生更大的市场价值。

里希特,批判与成长同行

不是每位吸引人的艺术家都咄咄逼人,有一类艺术家,他们冷静、沉稳,用最实际的言行证明“我相信绘画”的力量!他们选择继续绘画,在其他艺术家们纷纷埋头尝试不同创作形式的年代里,仍然坚持使用绘画的语言,这是需要信念的,最终,大家的目光会转向他。德国画家格哈德·里希特就是这样引人注目。基于写实照片的抽象绘画作品是他所独有的艺术标签,里希特始终与前卫和激进的声音保持着温和的距离,被尊称为尚健在的最受敬重的艺术家。

1961年,里希特进入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在那里,他接受了他的二次教育并开始受到诸多艺术家的影响。1962年,里希特开始了他的正式绘画,开始他的第一幅创作——《桌子》,这也是里希特第一幅被给予高评价的绘画,在这幅90 cm ×113 cm的布面油画中,深灰色的地面上的一张无奇的桌子,多条粗狂的弧形笔触恣意“破坏”着画面,迫使观者想要绕开笔触。这幅作品的图像来自意大利建筑和设计杂志《多莫斯》中一张现代风格的桌子。里希特创作时,由于不满画布上颜料太多,随意拿起一张报纸并在颜料未干的画面上发泄性地涂抹,涂抹一遍后,竟出其不意地获得了一种满意的效果,发现画因此忽然产生了某种令人喜欢的特质——在同一幅作品中并置两种描绘手法,就直觉地觉得应该这么保留下来。

《桌子》因而成为里希特作品全目录的首件作品,也因此成为里希特毕生作品全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水岭。1996年底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这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以近25万英镑成交,由私人购买并收藏。在某个程度而言,里希特在学生时期就已经开始对欧洲的波普艺术进展有所贡献了,当1964年结束学业时,他早已羽翼丰满,做好起飞的准备了。

上一篇:2018保教知识材料分析下一篇:实习生的教育实习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