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精选8篇)
读到这里,我的心异常焦虑,有如此英勇的战士,我们为啥还会惨败哪?我们再看看当是的清政府吧。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兴建起颐和园。致使北洋师没有更新装备,弹不足。开战后清政府最高军事统师李鸿章,又执行避战保船的方针。这样,北洋舰队深威海港内,坐待寇来攻。后来,军从宽松登陆,占领威海,致使刘公岛为一个孤岛。在外援断绝,内部叛的况下,丁汝昌仍连续击退倭寇8次进攻,最后,知大势已去,遂自杀殉。在当时政府腐败、民羸弱、士不振的形势下,丁汝昌一是无法挽回败局的,“壮志未酬先卒,常使英雄泪潢襟”。
中近百前的历史悲剧,虽已为过去,但它几乎是一部中近代史的缩影,一个可悲可泣的历史教训,当引起后的无限深思!
看今朝,美富强,他想打谁就打谁,没有敢惹,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南斯拉夫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都是打着给家带来和平的谎言发动的。多少百姓无家可归,多少妻儿老小惨遭涂炭,有谁给他们做主,有谁给他们撑腰,没有,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强大的祖,这就是强权,没有理可讲的。
沧海横流,惊涛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中甲午战争记录着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和中民不可侮的民族节!如今,在这个弱强食的世界里,我们要牢牢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被欺负,就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家领导集团,带领民搞好建设,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提高综合力,加强防,把家建设的无比强大,下一心富强民,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我们昂首立于世界之林,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幸福安康的子过,这也就是我们要生存,要和平的唯一出路,读后感《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
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17日中午,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遇日本舰队来犯,12点50分,双方舰队接火,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此战我以10艘舰对敌舰12艘。战斗异常惨烈,定远和其姐妹舰镇远舰在陷入敌舰的重围之中,仍然坚持战斗,定远舰右翼总兵刘步蟾和镇远舰左翼总兵林泰曾,互相合作,力挽危局,愈战愈勇。3点半时,定远舰所发出的30厘米半口径巨弹,命中松岛。日本旗舰被击中起火,完全丧失了指挥和作战能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临危不惧,对大副陈金揆说:“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决定除掉敌舰主力吉野舰,于是,陈金揆果断开足马力,直冲吉野舰,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将士全部殉难。邓世昌坠海后,其随从刘忠持救生圈往救,但邓世昌以“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自沉。”这天正是邓世昌45岁生日,他与200余名官兵壮烈殉国。邓世昌“大将怒沉舟”的悲壮故事,给后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中华民族历史谱写了一曲壮烈的悲歌!经过4小时40分的酷战,我方5舰沉没,800余人伤亡;日方六舰受重创六舰受伤,伤亡300余人。
读到这里,我的心异常焦虑,有如此英勇的战士,我们为啥还会惨败哪?我们再看看当是的清政府吧。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兴建起颐和园。致使北洋水师没有更新装备,弹药不足。开战后清政府最高军事统师李鸿章,又执行避战保船的方针。这样,北洋舰队深藏威海港内,坐待日寇来攻。后来,日军从宽松成登陆,占领威海,致使刘公岛成为一个孤岛。在外援断绝,内部叛乱的情况下,丁汝昌仍连续击退倭寇8次进攻,最后,知大势已去,遂自杀殉国。在当时政府腐败、国民羸弱、士气不振的形势下,丁汝昌一人是无法挽回败局的,“壮志未酬身先卒,常使英雄泪潢襟”。
中国近百上前的历史悲剧,虽已成为过去,但它几乎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一个可悲可泣的历史教训,当引起后人的无限深思!
看今朝,美国富强,他想打谁就打谁,没有人敢惹,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南斯拉夫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都是打着给人家带来和平的谎言发动的。多少百姓无家可归,多少妻儿老小惨遭涂炭,有谁给他们做主,有谁给他们撑腰,没有,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就是强权,没有理可讲的。
识记:
1.甲午战争的简要战争经过。
2.《马关条约》的内容。
3.1840~1895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
4.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英勇反抗的事迹。
理解运用:
1.分析材料掌握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理解历史的复杂性, 学会分析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
2.通过清政府战争前、战争中和战争后的表现, 得出封建制度失败的必然性的结论。
3.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4.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5.通过分析在这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同态度, 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爱国人士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要集中在学生的理解与拓展部分。应该把握本课的主旨, 即帮助学生清晰地把握识记部分内容, 把握住对学生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把握住如何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如何培养为民族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与突破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突破:借助史料和历史剧及绘制地图,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三、学情与策略分析
学情:
1.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时粗浅学过, 已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2.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 历史知识储备有限。
3.高中生具有一定研究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策略:
1.布置任务———编写历史剧。上交作品, 评选出好的作品, 然后排练表演历史剧。
2.布置任务———画地图。给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地图让学生临摹, 同时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在地图中标明《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地点和开放的通商口岸及侵略者所占地点。
3.布置任务———讲历史。结合地图和三个条约分析《马关条约》的变化与危害;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结合地图总结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讲述中国人民抗击列强侵略的斗争史实。
四、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布置给各个小组具体的任务, 鼓励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 在任务的驱动下生生合作, 主动进行合作与探究学习。
[设计意图]如何在学生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的基础上, 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因势利导, 避免知识的简单重复, 设置“创新点”,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成为上好本课内容的关键。让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学生从实践中不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屈辱和抗争的精神。让学生画地图学历史, 使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二)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
师: (出示PPT) 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一组数字和事件, 大家发现有什么规律或特点?
生:都是4结尾, 相减都是60。
师:对。在我们传统纪年里, 六十为一个轮回, 这几个年份都是中国的甲午年。2014年也刚好是甲午年, 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使中日两国命运大不相同, 日本快速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发展资本主义, 而中国则面临着亡国的危机。
讲授新课:
【知识梳理———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师: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更正基础知识部分, 给大家一分钟时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老师则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地图的轮廓图, 然后巡视学生所做的情况。)
师:请同学们参考PPT上的答案进行快速更正。
【研学检测———检查自主学习部分的掌握情况】
师: (出示PPT) 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丰岛海战, 然后是四大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和威海卫战役。下面再检测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请大家看PPT, 快速地进行连线, 请举手来回答。
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师:学生讲完之后, 教师进行点评提升。
师: (出示PPT) 在甲午海战中不仅有邓世昌这样的英雄, 还有很多可歌可泣、英勇抗击日军的中国将领和士兵。例如回族将领左宝贵、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和将领聂士成等。
【完成重难点突破】
师:下面我们来共同分析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首先我们结合老师手绘的地图来看一下战前的国际关系。这场战争涉及到中、日、朝三国, 在近代以前, 中国是东亚地区的宗主国, 日本、朝鲜等都是中国的藩国和属邦, 这是一种封建的宗藩体系。近代以后, 形势发生了变化。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作为岛国, 它资源少, 国土面积小, 市场小, 发展资本主义就确立了向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清政府对这种变化认识显然不足, 没有有效地防范日本的这种侵略。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四则材料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 (出示PPT) 。
重难点突破1:结合材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师:请大家结合材料, 论从史出, 分析材料中关键的信息, 形成结论。
生: (1) 世界形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2) 日本: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 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3) 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的侵略。 (4) 清政府:依靠外国调停, 备战不足。 (5) 导火线:朝鲜的东学党起义。
师:那我们再看一看日本是如何对外宣称这场战争的? (出示PPT) 结合日本方面的两则史料, 大家作为正义的时事观察员, 能否正确地为世界分析报道这场战争呢?历史需要正义的人将它公布于世, 否则就会被时间淹没。小组合作探究, 给大家一分钟, 选出最精彩的一篇进行示范。
生:完成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一:模拟时事报道。
生: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 并不是真正地让朝鲜摆脱中国的统治而获得独立, 而是以帮助朝鲜摆脱中国统治为借口, 真正的目的在于吞并朝鲜和中国, 并且还污蔑中国方面先挑起战争, 所以这场战争是不正义的战争, 要认清日本的真实面目。[设计意图]采用模拟时事报道的活动帮助学生认清日本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师:这场战争最终是中国败了, 究竟谁要为这场败局负责?是慈禧太后、光绪帝、李鸿章还是丁汝昌呢?显然不仅仅是这些因素。那么我们结合下面五则材料来分析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出示PPT) 。
重难点突破2:结合材料分析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学生回答整理:分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 (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 (重要原因) ;武器装备落后的落后;科技的落后;群众没有反抗意识;政府没有发动和组织群众;清政府不重视舆论战等。外因:日本蓄谋已久, 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科技、武器装备的先进;利用国际舆论等。
师总结提升:这场战争战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深层次来讲, 我们对这场战争的反思可以归纳四个方面。 (1) 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 也非陆军之败, 而是国家之败, 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落后的封建制度的胜利。 (2) 只建立现代化海军没有现代化的军事思想取得不了胜利, 现代化的思想才能有现代化的海军和现代化的媒体、新闻等等。只有解决思想观念的落后, 才能真正地进步。 (3) 清政府内部各种派别利益的藩篱阻碍着中国的进步。 (4)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民才开始真正地觉醒, 空前地团结起来, 挽救民族危亡。
[设计意图]采用新史料是本课讲授者突破的地方, 运用的照片、战争中双方的新闻报道都非常吸引学生。通过对新闻史料的分析, 学生看清了日本的真面目。日本利用金钱贿赂, 收买西方媒体, 歪曲颠倒历史事实, 获得西方世界对这场战争的支持。而清政府在舆论宣传上放任和漠视, 造成在舆论战场的失败。日本全面操纵了现代化传媒工具正能体现出这是一场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落后的封建主义制度的现代化战争。
重难点突破3: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生:表演《甲午之痛———反割台斗争》历史剧, 用时4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战争给国家带来的伤害, 领土主权的丧失, 日军的残暴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是本课一大亮点。
师:感谢同学们的精彩演出!接下来我们结合着刚才的演出, 进行一次合作探究活动, 请大家手绘地图, 并结合三个条约分析《马关条约》的变化与危害, 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生:完成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二:画地图, 讲历史。
师:以小组为单位迅速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讲解。
(1) 结合地图和三个条约分析《马关条约》的危害。
生:鸦片战争中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放最南到海南, 最北到营口, 增开天津;甲午中日战争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四处通商口岸。
师:同学们讲解得不错, 但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 在北方, 今天的外蒙古一带不是俄国所割让的领土。所以大家不要在那里画斜线。其次, 要注意画出长江和黄河, 以这两条河作为基本点就能抓住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特点。最后, 在长江上标出重庆、沙市两个城市, 还有注意苏州和杭州的地理位置, 不在长江上, 也不沿海。
[设计意图]合理运用历史地图, 能够帮助学生极大地提高记忆能力, 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历史地图具有直观和立体的作用, 能帮助学生克服历史学习中的时空转换的困难。学生通过所绘地图, 并结合所学知识, 能了解西方列强一步步入侵中国的基本状况和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大致变化情况, 培养运用地图信息分析、比较、归纳历史问题和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2) 结合地图学生讲解中国人民抗击列强侵略的斗争史实。
生: (1) 鸦片战争:林则徐广东禁烟和抗英;厦门守军英勇抗战;海龄镇江浴血奋战, 壮烈殉国。 (2) 第二次鸦片战争: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 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3) 甲午战争:邓世昌及致远号全体将士壮烈殉国。《马关条约》签订后, 刘永福万死不辞, 反对日本占领台湾;姜绍祖招募义军, 组织抗日;徐骧率义军浴血奋战。 (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和清朝爱国官兵在廊坊、天津英勇打击侵略者。
【本课总结、课堂巩固】
师:出示PPT并进行总结。带领学生填写PPT中的知识体系框架, 并完成PPT中的课堂巩固训练题。
五、教学反思
刚刚过去的2014年正值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这场战争体现了近代中国从军事到制度, 从思想到新闻媒体全方面的落后, 同时也体现着日本和西方社会近代化的快速发展。这是一场落后的封建制度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战争, 中国战败有其必然性。与此同时, 在这场战争前后也体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奋勇抗争精神。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时粗浅学过, 已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但不能因此就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 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 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 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因势利导, 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在历史课堂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清政府的腐败落后、苟且求和, 以及西方近代化的发展, 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笔者进行了一些针对学生活动的尝试, 采用让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的方法,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对《甲午之痛———反割台斗争》历史剧的演绎, 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演能力, 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感。剧本以人教版课本中姜绍祖等人反割台斗争的故事为原型, 尊重了历史的真实性;人物的对白也基本还原了当时台湾人民对日本侵华的看法和做法, 很好地体现出了台湾人民的抗争精神, 给人以鼓舞。难能可贵的是, 在老师的鼓励下, 学生用日语参与了表演, 这个点把握得也比较到位, 能够更充分地体现出日军的丑陋行为。用日语进行表演, 也反映出当代一些中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不仅能够掌握英语, 还掌握日语等语言。学生在课后对历史剧表演环节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他们认为这次表演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感, 并深有感悟。从效果来看, 历史剧不失为本节课的点睛之笔。
(1897~1910)》
蔡建 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8年5月版
在1884年的甲申政变后,朝鲜的亲日派“开化党”全军覆没,日本自认当时还没有力量与中国一较雌雄,因此当俄国势力进人朝鲜之后,日本便主动与中国妥协,鼓动中国加强对朝鲜的控制,让中国在前面抵御俄国的扩张,而自己却积极地在朝鲜扩张其经济利益。有人认为这一时期(1884—1894)是日本对朝鲜的“消极退婴时期”。此是只见其表,不见其实。这一阶段是其走向近代帝国的成长期,是猛兽捕捉其猎物前,隐其爪牙,匍匐待机的时期!在此期间,日本军部开始细密地制定大陆计划,节约一切冗费,以中国为假想敌,全力扩充军事设施。当1894年3月金玉均(朝鲜“开化党”首领)在上海被刺杀后,日本国内一部分激进分子就此事大做文章,组织“金氏友人会”,于1894年4月16日在东京浅草区本愿寺集合数千人,仅以遗发为金玉均举行盛大葬礼,并派代表往访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认为中朝两国对金玉均尸体所采取的措施,污辱了日本,因此政府应于此际对清宣战,洗雪国耻,以确固日本在朝鲜的势力。陆奥宗光则称,能否发动战争,请问参谋本部次长川上操六,并开具介绍信予以引见。川上则说:“此时不管是谁,只要他能点燃战火,后事我可负全责。”可见,日本已经完全做好军事准备,所需要的只是一粒“火种”而已。1894年4月,朝鲜爆发了大规模的“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无力镇压,遂向中国借兵。6月,中国军队进入朝鲜。这就等于给了日本出兵朝鲜的借口。
按照1885年的《天津条约》,中国在出兵朝鲜时,向日本发出了照会,表示按照“我朝保护属邦旧例”将派兵赴朝,“一俟事竣,仍即撤回,不再留防”。出乎中国的意外,日本却复照表示也将出兵,照会说:“遵照明治18年4月18日贵我两国政府议定条约之款”,“朝鲜现有重大变乱事件,我国有派兵之必要,帝国政府拟派兵若干”。清廷立即照会日本,提出异议,声称中国出兵是“应朝鲜之请,清国派遣兵员乃援保护属邦之先例,其目的仅为诛戮内地之贼,事件平定后立即撤回”,希望日本不要出兵。直到此时,清政府仍以空洞乏力、名存实亡的属邦论调来抵御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活动。日本政府对清廷的“非朝鲜所请,断不可进入内地”的劝告置若罔闻,大批军队开进汉城,与清军直接对峙,战争一触即发。为了避免战争,清政府照会日本,建议双方“先撤兵后议和”,但是日本一心想借此挑起战争,不但不撤兵,反而不断增兵,同时要求“先议和后撤兵”。在这种危急形势下,清政府内部也开始有人附和日本的方案。驻日公使汪凤藻自东京来电,“建议为大局计,不惜迁就”。袁世凯也来电云:“日本欲寻衅,何患无隙,为避免衅自我开,我先撤也无损。”这一切促使清政府改变原定的外交方针,从力争双方共同撤军转为中国先撤军。这个转变使清政府的外交活动失去了主动权。中国的让步使得日本找不到发动战争的借口,因此在清廷同意先撤军的方案之后,日本又进一步提出了直接插手干涉朝鲜内政的主张。清政府提议等中日两国撤兵之后方可改革,但日本此时急于吞并朝鲜,因而对清廷不惜以武力相胁迫,于是便开动战争机器,准备发动战争。清政府在战云密布之际,不在军事上做充分准备,反而一味依赖外国调停,先是期望“以俄制日”,后又想“联英制日”,还希望美法等列强出面调停。但是日本在此前早就做了大量的外交工作,赢得了西方国家的谅解。日本一直标榜为了朝鲜独立与清开战,将侵略合理化,甚至于美化。1894年日本称:“扶韩自主,不但韩王及群臣乐从,即各国亦皆默许。”日本就是这样利用“帮助朝鲜独立自主”为借口来实现其“阳扶韩自主,阴实据韩”,并通过“据韩”进而实现“据华”的美梦的。
《甲午中日战争》观后感
《甲午中日战争》非常确切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和日本当时的社会形态和国家实力,特别是对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性格和思想诠释得相当深刻和到位。当时慈禧太后一心忙着万寿庆典,清政府腐败无能,整个政府和皇族穷奢极欲,国内民不聊生,军队同政府一样腐败,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军队毫无战斗力。而此时,日本明治天皇却励精图治、卧薪尝胆,苦心经营联合舰队,日本国民不分男女老幼,无不忠勇奋发,以战胜清国为己任,军国主义的理念深入日本社会的骨髓,在生活中完全正常的一个日本人,在面对中国时都变成了残忍狠毒的凶手。中日甲午战争的胜负,虽有偶然,却又是必然的,落后的军备加上部队纪律的松散,清兵根本不是训练有素、设备精良的日兵的对手。马关条约,丧权辱国,中日两国最终走向了反面,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反复深思。无可否认,战争中清兵中那些士卒们是勇敢的、爱国的,这是战争中最温馨动人的爱国心,也是最残酷的现实,以自己的身躯扑向日本人杀人不眨眼的洋枪火炮,不惜牺牲生命,这种爱国精神也值得后人学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愿历史不再重演,愿国家繁荣富强。
中国像德国船厂购买了两艘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船“致远号”、“镇远号”,清朝水师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强的海军,让日本人羡慕嫉妒恨。邓世昌、刘步蟾满怀期望驾驶者军舰回国,他们想中国能改变中国海军落后的局面,他们的心境是怎样大的得意。可是呢在影片中,就只是为了能让老佛爷开心,吃上新鲜的荔枝,竟要用镇远号从南方送过去。真是可笑、可悲。同样是坐高领导人,日本天皇当得之英国刚完工的快速式新型巡洋舰,二话不说,买!经费不足就全国捐款,天皇捐出30万元,并把德国皇帝送给他的钢琴捐了出去,政府官员每人捐出工资的十分之一,举全国之力,硬是将新型的巡洋舰购买了下来。光绪皇帝请示慈禧太后的时候,她竟然为了办她的六十大寿,挪用了经
费。正是这快速的巡洋舰,到了海战后期,双方军舰近距离接触的时候,才显示出它射速快,反应快的一面,这也是海战失败的原因之一。光绪的一个鸡蛋要一两银子,大臣说一两银子能够买800个鸡蛋了,官员的腐败可见一斑。由于清政府的贪污腐败,下发的海军经费,连年克扣,导致海军炮弹不足,开战时竟用的是训练弹,在战争中,射向日舰的一发炮弹直接打入了弹药库,上头的官兵闭上眼准备受死,上天真是向北洋水师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这是枚臭蛋。可悲、可笑,又无奈。在看海战的时候,相反,我的心境平静了,因为我们都明白日舰五艘重伤,中国五艘沉没。因为我明白中国必败无疑,历史是残酷的,不要带有感情色彩。邓世昌曾说过“整个中国都处在浑浑噩噩的病态之中,也许要一场更惨的失败才能让中国醒过来。”,在弹尽重伤之时,邓世昌毅然驾着烈火之舰决死相拼,水柱如林的海面上传出他的吼声:“我等从军卫国,即使死,也要撞沉吉野”!可是在敌舰队上百门快速炮的集中轰击下,“致远”号最终爆炸沉没!悲忿交加的邓世昌拒绝了战友的救援,誓与“致远”号同沉,但他的爱犬却死死叼住他的肩头不放,邓世昌仰头长啸,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波涛……惊天泣地,壮烈至极!北洋水师退居刘公岛,苦苦坚持了一个月,竟然没
有援军来支持,一个月,就是爬也爬过来了,为什么福建水师还有十几艘军舰还可参战,为什么没来支援影片的最终,一个日本军官说“中国人就是这样的特点,如果他们团结起来,我们将面临的是一个强大的巨人。”我认为定远、镇远、济远、致远、靖远这些名字应当传承下来,时时刻刻地提醒我们勿忘国耻,每每提到这些名字的时候就要想到甲午耻辱。
此外本片还不断提及钓鱼岛,日本的政客早就想夺取钓鱼岛,他们也苦于没有证据来证实,只能是武力抢夺。向世人证明了日本篡取钓鱼岛的阴谋。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并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教师导学质疑,在演示课件的同时,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利用闻一多和丘逢甲的诗句,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导学]
地图背景移动,出现三个国家:清、朝鲜、日本。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引导概括:“腐败无能,饱受欺凌”(字幕)。
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改革富强,野心勃勃”(字幕)。与清朝形成鲜明对比。它的野心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那么其发动对华战争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答案是必然的。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教师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年7月,丰岛战役。
牙山战役。1894年9月,平壤战役。鸭绿江边燃起战火。
1894年9月,黄海大东沟燃起战火。
学生阅读相应段落,讲述黄海大战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想。
教师展示黄海大战的地点、时间、视频、邓世昌像、致远舰部分官兵像。学生积极发言,感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学习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指出日本多艘战舰遭受重创,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但是,日本控制了海权。
面对日军的侵略,统治者的态度怎样呢?学生回答,妥协退让,避战求和。教师演示辽东半岛陷落的过程:九连城、花园口、大连、旅顺。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揭露日军罪行。学生说出感想: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接下来,日军又进攻了哪里,结果如何呢?教师伴随着学生回答,演示日军荣成湾登陆,于是海陆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至此,清朝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划上了句号。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的代表、内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出示“1895年4月”及会场、李鸿章、伊藤博文像、主要内容。结合地图背景中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列强)两个角度分析影响:
一、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其使京津安全直接受到威胁。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
日本占据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安全。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二、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
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
四、增辟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掠夺从沿海深入到内陆。通过上述分析,得出:《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教师指出,自此,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三国干涉还辽,学生自读。教师相应演示。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学生自读。教师相应演示。联系史实认识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抨击“台独”。
[小结]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联系上联归纳本课主要内容。下联又说明什么问题?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本课主要内容(略)。
下联中那拉氏、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苟且贪安,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这一小撮人主持国家哪有不败之理。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还与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清军军备废驰,部分官兵临阵逃脱等有关。
[探究]
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感想]
在《夜深沉》的乐曲中出示丘逢甲像及其《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结合本课内容,说出自己的感想。
许多历史学家已经说明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但记忆终究是当事者双方的事,德国人已经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深刻忏悔,但日本人呢?听说他们也在反省。但如果强盗在面对正义审判的时候不是反省自己的杀人越货是否正当,而是反省自己杀人水平不高以致被擒时,这种反省只能使周围的人更加警惕。
历史不能给任何人带来任何启示,每一代人都是从自己的错误中重新获得启示的。对照中日的记忆历程,可以发现双方都有错误:日本把失败记忆太深,中国把苦难记忆太浅。
第一篇 人
假如日军是个别部队在个别时间对个别中国平民进行加害,或许今天我们就不会沉淀出一种深厚的对日恶感(就像东南亚的那些国家)。但事实是:侵华日军在中华大地上进行了长达14年的有计划的、毫无人性的对中国人民的整体屠戮、掳掠,而其背后所动员的不是一部分受军国主义毒害的无辜群众,而是整个民族,这是什么,兽道!
1.两封信
中国
夫君如面:天津已是乍暖还寒时候,想察哈尔恐怕还是冷风嗖嗖吧?抗日军初创,自是头绪纷繁。我最担心的是你不知爱惜身体,你总是自诩身体为黑铁塔而不会休息,是不知馒头是要一口一口来吃的;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语曰:欲速则不达。夫君以为然否?
取款买枪之事,当遵嘱办理。抗日,此乃义举,把钱用在抗日上,实属正当用途,为抗日过穷日子,于心也甘。为了避免招惹麻烦,妻当躬亲其事,一俟办成,我一定亲自送去。我深知军器是军中急需之物,你静候佳音吧。此颂
春绥
霞上
注:1933年,吉鸿昌在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苦于军需之短,其夫人胡洪霞毅然毁家纾难变卖家当,于天津打通关节找到购买武器之渠道,分批买下冲锋枪、手枪及子弹若干,冒死押送至张家口。
日本
我的夫君,现在的我正满怀高兴之情。我都不知如何表达我的高兴之情了,我将在您明天出征之前快乐地离去。不管如何,请您不必担心往后的事情……
注:信太长,编者援引不多,因为后面的故事才惊心动魄。
1931年冬天,日军占领了中国东北。此时,侵华日军中的步兵第37联队的井上清一中尉新婚燕尔,正在大阪家中休假度蜜月。可归期已至,井上清一在蜜月的最后两天终日落落寡欢,这一切,新娘千代子都默默地看在眼里。
就在井上清一行将出征中国的前夜,21岁的井上千代子躺在丈夫身边悄悄地用小刀切开了自己的喉管。由于她不谙此举,这个残酷的举动持续了很长时间,而她始终一声不吭,直到黎明前才默默地死去,鲜血溢满了榻榻米。次日清晨井上清一才发现身边妻子仍余温的尸体以及千代子留下的“军人妻子之鉴”的长长的遗书。阅毕遗书,井上清一未掉一滴眼泪,默默地收拾起行装,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在大阪港上驶往中国的军舰。
事件发生后,日本舆论媒介如苍蝇见血般叮住不放,喋喋不休地加以渲染,井上千代子被尊崇为“昭和之烈女”;两家会社以惊人的速度在极短的时间内竞相将其事迹拍成电影《啊,井上中尉夫人》和《死亡的饯别》,在全国上映,并将影片空运到侵华战争的前线在军人中上映。皇后陛下还驾临“昭和烈女”井上千代子的“遗德显彰会”。受此感染,千代子的媒人安田夫人发起组织了“国防妇人会”,它像病菌一样在日本迅速孳生繁衍,短短10年内其成员由40人猛增至1000万人。它为虎作伥,充当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的帮凶,有效地协助了日本军队遂行侵略战争。而千代子的丈夫井上清一果真斗志更加昂扬,他成为中国战场上最凶残的日军指挥官。“平顶山惨案”3000多冤魂就是他的“杰作”。
2.痛与乐
中国
仵德厚,1910年生,时任30师88旅176团3营营长。
战斗中战友被炸飞的人头落在我怀里一次、飞舞来的肠子挂在我军帽上一次、炸断的大腿砸在我身上一次。15天里阵地上是枪炮声滚到一起,震耳欲聋、飞沙走石、血雨腥风。700多日本鬼子战死在我们的阵地前沿,每天都可以听到日军冲锋或者撤退的鬼哭狼嚎!我们营部的阵地上打得只剩下我和通讯员赵怀碧。一发炮弹打来,把我埋了,烟雾弥漫中我听到赵怀碧大喊:“营长!你还活着吗?”我挣扎着爬到阵地前操起重机枪向冲到眼前的日本鬼子扫射。敌人,又被打退了!战友们一个个光荣牺牲了,在武装到牙齿的外国侵略者面前,我们全营官兵没有一个是孬种!
——人民网日本版 2003年9月22日
孙汉皋,1923年生,现住南京
我19岁那年,到南京做木工,被国民党抓夫到国民党参谋本部造炮台,在老虎山住了几年。记得是民国26年冬月,当时我24岁。一天晚上,国民党的头领只准我们进来,不准我们出去,并跟我们说:“你们不要怕,日本兵真来时,我们江边上有3只兵舰,会把你们送到重庆去的。”这天夜里12点钟时,烧饭的厨子到江边去挑水,一看3只兵舰都没有,回来告诉我们这个消息。当时我心想,不能乱说,乱说是要枪毙的。第3天日军包围了中山桥和老虎山一带,我在老虎山上亲眼看到教导队和日本兵拼刺刀,我也在山上用石头砸日本兵,因寡不敌众,日军占领了老虎山。日军把老年人集中起来,用汽油把他们活活烧死,真是惨不忍睹。日军把我们年轻人赶到一起,5个人捆绑在一起,带到上元门去,一批一批地用机枪扫死。从下午5点一直到晚上9点。轮到我这一批的时候,已是下午6点多钟了,天已经黑了。当机枪对准我的时候,我已把腰弯下来,所以我没有被机枪扫到,而站在我前面和后面的人全被打死了,他们的鲜血喷得我一身。当时我被尸体压着,我知道我没死。捆我的绳子已经有点松了,我就用大拇指指甲磨手上的绳子,绳子被磨断了好几股。没断的,我就用我的3颗金牙来咬,绳子终于被我咬断。
那时我的眼前到处是死人,国民党从宝塔桥到燕子矶挖的3米深、3米宽的壕沟里,全被死人填满了。我从死人身上慢慢爬过去,跑到了和记洋行,当时是世界红十字会的驻地,在那里我得救了。
日本
冈崎茂 1915年5月生,原第16师团步兵第38联队第1大队
在南京,我砍了5个人的头。那感觉就跟杀苍蝇一样。诀窍是留着脖子前面的皮不要切断。我们让他们盘腿坐着,双臂交叉在胸前,所以头被砍掉的时候人就往前倒了。他们是朝着紫金山的方向倒下去的,这等于在日本朝着皇宫倒下去。我们也曾经把中国人绑在房子烧剩的柱子上,叫部下用刺刀把他们刺死。大别山的战役很激烈,平均都有1个人战死就有3个人受伤。当时38联队的第2大队几乎全数覆灭,被杀了1000人。我们当时认为,马是武器,士兵是消耗品。很悲惨。所以我们在杀中国人的时候比杀一只鸟还要轻松愉快。
町田义成 1913年生,原第16师团步兵第33联队第3大队
敬启
战地已是白雪一片、冷风刺骨的季节,首都南京的城墙上是高高飘扬的太阳旗的美景。寒冷算不了什么。反而更令人勇气倍增,热血沸腾。敌人最大的阵地紫金山仅仅数日就陷落了,他们丢下了10万多具尸体逃跑了。我们看到好多被弃的步枪,散乱的迫击炮、高射炮以及其他武器、被服时,感到十分痛快。特别是12月13日下午,败兵四散逃跑,走投无路,乘小船沿扬子江而下,其数5万,我军不失时机,将其全部消灭。情不自禁地高呼万岁。
注:町田给某村妇女会的信,军事邮件
3.永远牢记他们
中国,十位抗日英烈
杨靖宇:(1905~1940),河南确山人。 1936年2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委,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面对日伪军频繁的“讨伐”,他采用“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虚,各个击破”等战术,指挥所部与日伪军作战数百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游击根据地。1940年 1月,杨靖宇所部被日伪军重兵围困。2月23日在吉林濠江县三道崴子壮烈牺牲。在后来的遗体解剖中,发现他的胃中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不见一粒粮食。
赵尚志:(1908~1942),辽宁朝阳人。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兼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行主席等职,其间,率部西征,开辟小兴安岭和黑嫩平原的抗日游击战争。1942年2月12日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俘,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赵一曼:(1905~1936),四川宜宾人,早年加入共青团,1926年入党。1935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935年11月,与敌作战中,为掩护部队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在狱中,敌人动用酷刑,她坚贞不屈。1936年8月英勇就义。
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所写《悼左权同志》。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区进行“铁壁合围”,25日,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他在指挥部队掩护八路军总部转移时,不幸牺牲。他是抗战中,八路军方面牺牲的最高将领。
张自忠:(1891~1940),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5月1日,在枣宜战役中英勇殉国。1940年5月28日,重庆国民政府举行隆重葬礼。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举行张自忠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 朱德分别送了挽词。
佟麟阁:(1892~1937),河北高阳人。1936年夏,其任陆军第29军副军长,驻南苑。1937年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7月28日佟麟阁在抗击日军的战斗中不幸阵亡,终年45岁。
王铭章:(1893~1938),四川新都泰兴场人。1938年1月,任第41军前敌总指挥、代理军长。同年阵亡于徐州会战中的滕县之战。国民政府对王铭章将军奋勇抗战给予高度评价,并追认其为陆军上将。
戴安澜:(1904~1942),时任第200师长,安徽无为人。1942年5月16日在缅甸,突遭日军重兵伏击,戴安澜亲临前线指挥。激战两天后,全师伤亡惨重,戴安澜胸腹两处中弹,还是突出重围。在多雨的山林中。戴安澜的伤口感染恶化,以身殉国,终年38岁。
郝梦龄:(1898~1937),河北藁城庄合村人。国民党抗日将领,陆军上将第9军军长。1937年为收复南怀化高地,稳住防线,郝梦龄指挥7个旅从正面攻击敌军。为前往独立第5旅的前沿阵地指挥作战,在穿越日军火力封锁地段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赵登禹:(1890~1937),山东菏泽人。1933年长城抗战中,时任旅长的赵登禹奉命坚守喜峰口,用大刀片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还砍出了一曲风靡全国的《大刀进行曲》。1937年7月28日,在守卫北平南苑的战斗中,不幸与副军长佟麟阁先后殉国,终年47岁。
日本,十名战犯
裕仁天皇:没有列为战犯的战犯
1931年,日军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裕仁天皇在给侵华日军的密电中下令他们“向前推进”。侵华日军在中国扩大他们所谓的“圣战”,裕仁天皇亲自向日本将领们说:“在要害地区集中大量兵力实施压倒性的打击不是更好吗?”几个月后,心领神会的侵华日军制造了导致中国30万大军遇害的南京大屠杀,1938年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
东条英机:军国主义战争的头号战犯
他在1931年任日军参谋本部课长时,参与策划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5年任侵华日军关东军宪兵司令官,在“强化治安”的名义下,以“剃刀效率”大批逮捕和屠杀中国东北抗日军民。
广田弘毅:侵华的主要决策者
1936年3月,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组阁不久,就恢复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这为军部控制政权提供了合法手段。其历任驻苏联大使、外务相和首相,是侵华战争的主要决策者之一。
冈村宁次:实行“三光政策”的杀人魔头
1927年任日本陆军步第6团团长时,出兵中国山东,是制造“五三”济南惨案的主凶之一。1932年任日本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参与制造“一二八”事变,率部侵犯上海,屠杀上海人民。1933年春,关东军侵犯热河、长城,威逼天津,他代表日方迫使国民党当局与之签订了屈辱的《塘沽协定》。1941年~1944年,疯狂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梅津美治郎:顽固到底的战争狂人
1934年3月至1935年8月,被任命为日本驻天津的中国驻屯军司令。他迫使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签订了有损中国主权的《何梅协定》。
谷寿夫:“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
日军在侵占南京的最初40余天中,进行大规模集体屠杀28起,被射杀、火烧、活埋的中国人有19万余人;真正被杀害的中国人有15万余人以上,合计杀害中国人民34万余人,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
石井四郎:731部队细菌战犯
1940年8月1日,石井四郎曾亲自带队参加对宁波空投带菌跳蚤的鼠役战;1941年3月1日,参与对常德空投带菌跳蚤的鼠役战,毒杀中国同胞。日本投降前夕,为逃脱罪责,石井四郎指挥炸毁全部细菌工厂。
土肥原贤二:侵华日军的间谋头目
1913年,土肥原贤二以参加谋本部陆军上尉的身份来到北京,在日本特务机关“坂西公馆”任坂西武官的助理,开始了其在中国长达30余年的特务生涯。
板垣征四郎:“九一八”事变的主犯
日本陆军上将,1931年与关东军主任参谋石原莞尔狼狈为奸,策划“九一八”事变,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是制造“九一八”事变的主犯之一。1938年 5月,他奉调回国,出任改组的近卫内阁的陆军大臣,主张扩大侵华战争,亲自下令扩大战争范围。
木村兵太郎:笔笔血债的甲级战犯
各位老师好!我是冉容,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甲午中日战争》,这是八年级中国
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说这堂课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甲午中日战争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来确定这一课的教材地位本课的教材地位是:
1教材地位: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
由于甲午中日战争是在当时极为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爆发的一场战争,如何向学生解释清楚、让学生深入认识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将显得极为重要;而《马关条约》作为甲午战争的一个直接结果,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近代中国带来极为严重的危害,此内容在本课书中应占重要地位。在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将具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能力有限的实际,我确定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
本课重点是: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本课难点是: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我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教学来讲述本课的目标,从知识能力层面上: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从过程与与方法层上: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从情感价值态度价值观:掌握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方法: 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对教学方法做了如下设定
1学情分析:由于初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了以及比较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但是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要提供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在教学方法上:我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仔细阅读教材文字和插图,对于重难点我采用了问题探究,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团结合作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识水平得到提高。
3在教学手段上:我采图示,视屏,板书教学方法,注意课本中的彩色插图和关于战争的视屏,这样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四:教学过程:
由于教学过程设计的构思与巧妙,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一个合适的教学过程是至关重要的,1在教学思路上:我把本课教材共分为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和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为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教学线索安排从战争起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启示为主要线索,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2教学设计:
在导入新课之前。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导入新课:我的新课导入方法是:向学生展示一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对联含义,然后用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于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惨败的认识。
战争战争原因:首先从战争的原因说起,我用提问的方式,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的认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战争的性质。接着用简短的语言讲解中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战争的经过。然后战争经过包括: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理顺时间线索,使学生能够清晰的还原历史的发展过程,并且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每个战役的特点。再现战争场面,让学生明确概念,掌握要点,启动思维,深化知识。讲完经过后,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得出教全面的结论。
战争结果:最后得出战争结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赔款、开埠、设厂。由于这是本课的重点。我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
导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
甲午中日战争留给我们后人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处境大致相同,为何短短的30年后,我们这个号称“天朝上国”的泱泱大国,却在一场战争中对一衣带水的东洋小国府首称臣,任其宰割,这又给我们以何等的震动和感想?
(课引导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
甲午中日战争留给我们后人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处境大致相同,为何短短的30年后,我们这个号称“天朝上国”的泱泱大国,却在一场战争中对一衣带水的东洋小国府首称臣,任其宰割,这又给我们以何等的震动和感想?
堂小结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一个基本回顾,有概括式的,也有反思式的,这里我采用了一个反思式的小结,引导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
甲午中日战争留给我们后人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处境大致相同,为何短短的30年后,我们这个号称“天朝上国”的泱泱大国,却在一场战争中对一衣带水的东洋小国府首称臣,任其宰割,这又给我们以何等的震动和感想?
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一个基本回顾,有概括式的,也有反思式的,这里我采用了一个反思式的小结,引导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
【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推荐阅读: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09-23
我观中日甲午战争有感06-23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09-17
甲午风云电影观后感心得06-14
甲午风云3000字观后感09-14
中日关系论文07-05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10-16
浅析近期中日关系11-04
中日酒文化比较研究11-17
新时代中日关系论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