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术与教育融合(精选11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日常教学中也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成为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给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有机地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是我们中学老师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四种教学形态的划分
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活动,为了培养人这一根本目标,教师动用了一切教学媒体,诸如黑板、投影、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等,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就是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段。孔祥辉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他按教学手段的不同,把课堂教学分为五个阶段[1]。但我认为,为了探究的方便,也是为了尊重长期在教学第一线老师的经历,我们不妨按教学手段变革的不同,划分为四种课堂教学形态:传统教学、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和交互白板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现代教育理论和上述的后三种课堂教学形态。对于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流形态,丁兴富教授有很好的研究。他发现目前的课堂主流是传统课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2]。显然电化教学已基本上过渡到了多媒体教学形态,交互白板教学只所以不是主流,是因为尚没有大规模普及。而我们的“浅谈”将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实际,从这里开始。
二、传统教学的优点及缺点
传统教学所使用的手段主要是:黑板、粉笔、教案、课本、参考资料、图片、模型、部分实验用具等等。
传统教学的优点,(1)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2)讲授法可以让学生减少探索时间,避免走弯路。它有助于形成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较快形成概念,理解有关知识,有助于基本技能的培养。(3)传统的教学方式发挥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随时调整授课内容[3]。(4)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的缺点:(1)传统教学媒体在形象性和信息显示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劣势。(2)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长期以来我国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灌输知识的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灌输的对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4)由于旧的评价体系,师生只重视分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幻想的翅膀被折断,学生的主动性无从发挥。
三、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及缺点
多媒体教学所使用的手段主要是:网络、计算机、课件、音箱、投影、屏幕等等。多媒体教学的优点:(1)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2)传输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可随机调节,操作可重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3)多媒体介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以使教学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历史与现实的限制。对激活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4]。多媒体教学的不足:(1)学生们被课件的声音、动画、图象所吸引,忽略了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而且课件的画面如果切换太快,不利于学生们转换思维。(2)教师埋头于操作电脑,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无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3)在幅员辽阔的中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使学校无法全都具备购置必要教学设备的能力。(4)成本过高,课件制作费时费力,对师资的水平要求较高,教师备课与管理工作较大。
四、交互白板教学的优点及缺点
交互白板教学所使用的手段主要是:交互白板、鼠标笔、投影系统、白板软件等。交互白板教学的优点:(1)应用电子白板,让教师远离“键盘、鼠标”,走到学生面前。(2)应用电子白板,更有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3)应用电子白板,有利于课堂中的交互作用。(4)应用电子白板,有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5)应用电子白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5]。交互白板教学的缺点(1)交互式电子白板只是一种工具,无论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有多大,也不能说它适合所有学科的学习。(2)教师只有掌握交互白板特定的操作方法,才能在课堂中应用自如。(3)白板以正投方式安装居多。使用者正好介于白板和投影仪之间,来自投影的光线使操作者觉得晃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性能的发挥。(4)每块互动白板只配一只电子笔,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6]。
以上我们仅仅是粗略地谈了一下主要的教学形态,可以发现任何一种新的教学形态,都有优点及缺点因而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形态,这也正是教学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而我们周边众多的老师仍然使用黑板教学的主要原因。我的观点是把它们的优点充分的融合起来,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融合起来,开辟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五、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融合的途径
(1)把现代教育理论与传统教学理论的融合起来,指导课堂教学改革
大致地说,现代社会以前的教育理论,可以称之为传统教育理论,诸如:我国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结合的教育理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的系统化理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德国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理论。后来,凯洛夫又将其演变为五步法,即复习、引入、讲解、总结和练习。建国初期,中国中小学曾广泛采用这一教学模式[7]。显然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和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优点。凝聚了几千年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
现代教育理论,主要代表有: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当代我国魏书生的语文六步教学法、邱学华的尝试成功教学理论、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理论等等。
这些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实践和变革,本身就是不断继承升华着传统教学理论,在指导着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其实,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来源正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维果茨基和加德纳的教育理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不断汲取传统的、现代的教育理论成果,不断地融合百家之长,成长为有个性的有特色的教师,从而推动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
(2)把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融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我们应辩证看待。一方面,不能过分夸大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而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事实上,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传统的教学手段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中小学教师应主动出击,学习并掌握新事物,反对固步自封,在教学中应大胆尝试,合理利用。使得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相得溢彰,最大限度地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益[8]。
(3)把现代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的融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数学课程资源, 增加教材厚度
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 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难以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学生所要学习的教材知识, 是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直接经验, 具有很高的抽象性。仅凭课堂上教师的传授和单一的媒介, 要使学生能理解、接受和消化是很困难的, 所以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特点, 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到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将不同版本的教材整合,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充分利用时代性的信息资源, 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更贴近生活, 提高教材的质和量, 达到有效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二、创设真实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内在性的学习需求
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该是主导。学生活泼好动, 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供这种生动、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 用直观的图形, 使枯燥和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和具体, 使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 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利用几何画板讲椭圆的定义。打开几何画板, 做一个圆心为A的圆, 在圆内任取不同于A的点B, 在圆上取一点C, 连接线段AC、BC, 做线段BC的中垂线AC交于点P, 连线段PB, 引导学生发现|PA|+|PB|=|CA|, 即圆的半径, 且大于|AB|, 然后让学生操作电脑拖动点C在圆上运动, 得到P的轨迹——椭圆。启发学生得到椭圆的第一定义。再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当点B在圆外或圆上时, 点P的轨迹是什么图形?通过这样的设计, 使学生参与椭圆形成过程的探索, 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 让学生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 体验了数学美的魅力。运用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为动, 使教学内容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 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 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 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数学学习不应是一个被动吸收知识、反复训练和强化的过程。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几乎没有实验, 多半是在听数学, 缺少发现过程。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 调动储备的知识和经验, 同化新知识, 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如果能给学生创造一种积极的探索问题的情境, 创造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 就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 而不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
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地做数学的环境, 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曾经有两个美国学生应用几何画板发现了又一个任意等分线段的方法, 以研究者的角度去发现知识, 这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 由于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 教师要考虑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强调逻辑思维过程, 比如证明之类, 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 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 使学生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调动非智力因素, 形成良好的心态。借助技术把优美的艺术形式与学科内容结合起来、展示出来,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情绪, 激发学习内驱力, 使这些非智力因素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迁移的实质是概括, 迁移是灵活的运用知识的基础, 在形成新知识结构过程中, 教师通过选择内在逻辑联系比较密切、便于加强比较和概括的课件, 这样学生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向, 有利于推导出新的知识, 同时学会了迁移的学习方法。恰当的电教技术会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例如, 在概念学习中, 以知识为载体, 运用电教技术揭示概念本质, 引导学生学会抽象和概括的学习方法, 便于深刻理解。在上《函数单调性》内容时, 运用多媒体课件:第一次演示时, 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单调性的概念;第二次使用时, 帮助学生理解单调性概念的本质。在两次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掌握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
五、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和合作
如今的Internet, 是一个拥有信息最丰富、交流信息最为快捷的媒介, Internet可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学校。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相关课件, 各种教学视频和微课程, 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和研究, 通过观察、实验、交流、归纳和综合, 实现意义建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 而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知识的发现者。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以及如何组织、协作、思考和交流。可以利用E-mail、聊天室、BBS和blog进行交流和聊天;可以使用同步多媒体环境的虚拟教室;可以让远方的专家和教师来替代计算机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 让学生通过交互和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供助网络, 会给个别化教学提供另一种解决方式, 合作学习就大大发展了。
由此观之,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促进教育发展,已是迫在眉睫。
农村,是教育的难点。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同样也是难点。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必须要首先了解农村教师情况及教育技术在农村教师中的应用状况。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及教育技术的应用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年龄偏大。据某地区调查显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队伍中,50岁以上的语文教师占39%,40-50岁之间的语文教师占28%。中老年教师占了整个语文教师队伍的一半以上。
二是思想观念传统守旧。尽管课改进行了多年,但多数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式并没有多大改变。
三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甚为肤浅。教育装备到位了,网络开通了,但教师的怀疑态度却十分明显。
四是教师备课,基本上就是依靠一本《教学参考书》或一本《鼎尖教案》,运用网络资源少之又少。
五是制作课件。很多教师不会创作课件,少数教师也只是下载现成的课件,而且也不会进行修改。至于操作课件,那更像是牛被牵着绳子一样了。
六是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老样子,一枝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偶尔搞公开课,除了少数年轻教师到多媒体去一下,平时基本不用。
七是学生的学习也基本上是老样子,一枝笔一本本子一本书,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外书查找资料却不可能要求利用网络去查找。
八是学校也基本上不会对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提出什么要求,除非参加省或全国远程教育培训。
以上状况的出现,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教师原因,二是农村原因,三是教育部门原因。因此,我们要深化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明确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和作用,并采取相应措施。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可以提高语文教师教育能力。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教育能力提升的过程。
可以拓展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语文资源在本质上是无限的,但农村学校的条件制约了语文资源的开发。而网络资源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无限的,将网络资源与农村本土资源巧妙结合,可以有效拓展语文教学,从而充分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模式,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精彩而美丽的画面、优美而动人的音响、丰富而简约的文字,这些对学生的每个兴趣点都能起到很好激发作用。
可以创设学习情境,培养积极情感。现代教育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可以有效创设学习情境,渲染气氛,从而充分感染学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技术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分别采取适当的培训方式,将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将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将专家引领和同行相助结合起来,既在教育技术的理念上加以引导,又在教育技术的应用上加以训练,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农村教师教育技术素养,为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是将教育技术的应用纳入教师考核之中,并实行层级考核制。没有定性与定量,教育技术的培训效果将大打折扣,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更是纸上谈兵。根据农村教师年龄特点,对教育技术的应用考核可以分为三个层级进行。40岁以下为第一层级,40-50岁之间为第二层级,50岁以上为第三层级,各层级的考核要求相应递减,这样不仅可以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也能因人制宜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立足课堂教学,将教育技术的应用纳入教学竞赛的评价指标,并定期举办教育技术应用研讨活动。首先是看教学中有没有应用教育技术,再看教育技术对教学过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还要看学生对于应用的教育技术态度如何,这样衡量的目的就是避免教育技术在应用中的形式化。教育技术对于农村教师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定期研讨交流,对于深入理解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评价、研讨,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四是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来组织教学,也可以采用网络自主学习来组织教学,还可以采用建立虚拟教室、创设虚拟情境来组织教学。当然,教师的角色应随不同教育技术的应用而变化,但归根结底都是因课而宜,以最适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五是遵循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做到因材因人而用。教育技术的应用要适时、适度,既反对大张旗鼓、大用特用,也反对蜻蜓点水、敷衍了事。比如,某教师在进行朱自清的《春》公开教学中,除了其中的一个片段朗读外,课件的使用基本上从开始到结束,这样的课能说是语文课吗?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也是必然存在的,学生对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有很大区别,教师在组织学生运用网络查询资料时也应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只有遵循了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恰到好处,使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谢安兴.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08,(3).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2010-07-29.
尹集中学:解安夏
信息技术步入数学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直观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的乏味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融合”,它指的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的融合,即各学科互相联系的加以学习,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有机地掌握不同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融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臵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在课程融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数学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撤离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课程融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在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融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经过10余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国政府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何克抗教授提出: 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
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时发现,推动教育信息化不能简单地搞硬件驱动,而忽视课堂教学应用,这种方式做起来相对容易,但难以持久,并且效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我国教育部公开表示的基本思路就是采取应用驱动,一是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这种应用应该是师生广泛参与的日常教与学的活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应该是对即有教学方法的改造与提升。二是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应用、实现新的应用。也就是要从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学习者的需求出发,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目标来安排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有聚焦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才能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点,才能真正体现融合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强大支撑作用。
他们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永无止境的,技术的不断创新会给应用提供新的动力和条件,教育的需求和发展也会给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课堂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使学习者学习方式便捷化、学习支持个性化,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学习结果,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本质,而且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希望所在。
中国政府确定的“十二五”期间“三通两平台”的核心目标与任务,都是按照应用驱动的基本思路提出的。除“宽带网络校校通”属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范畴,“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都是从不同侧面强调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班班通”强调的是数字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深入普遍应用。他们提出了以建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三种形式推进“班班通”。“人人通”就是利用云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的网络服务空间与环境,努力使每个学生或教师都可以拥有一个网络上的个人管理平台,逐步实现课内、课外的教学、学习与交流功能。“人人通”是面向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以网络为载体,着重探索信息时代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新模式。
三、网络环境下的成果
近年来,美国可汗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等著名高等学校正在引领的美国大规模公开网络课程(MOOC)的热潮,可以说都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成功案例。
当然我国也在积极的探索中,例如:天津市十九中学是一所有91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初中校,多年来虽然教师非常努力,但由于生源不理想,教学成绩难以和重点校媲美。为了让学生提高成绩、树立自信,学校在七年级成立教改实验班,采用“新知点”个性化学习检测平台,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教改之路。学校在未给学生和家长增加任何经济负担情况下,率先在七年级开展教改实验。教师们放弃休息,利用每天放学后一小时时间,义务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在线学习检测。
实验班虽然刚进行十六天,每天1小时,45位参加实验班同学的成绩,在月考中不同程度都有提高,26人在年级排名提高15名以上,很多同学单科成绩提高30多分,还有几位上初中就未及格过的学生,这次也能取得80分左右的成绩,更关键的是,这45位同学的学习兴趣大为提高,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面对成绩,学生们难以置信,而校长和教师们却极为坦然,孙茁校长指出:教学模式一样时,生源决定教学效果;生源一样时,教学模式决定教学效果。孙茁校长强调: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坚信也能够改变学习模式。我们要寻找信息技术和教学的融合,才能在减负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
信息技术怎样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怎样对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挥最大作用?为使全市教育信息化和国家教育云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更为高效有序,6月24日,东阳市教育云环境下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观摩活动在横店镇中心小学举行。
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与会者分别观摩小学语文市级网络教研活动、横店镇中心小学美术翻转课堂教学、横店二小与三单中小学英语同步课堂。第二阶段由横店镇中心小学、横店一中作国家教育云学校应用的经验介绍。中央电化教育馆技术处处长费龙、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章雪梅,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徐飞,东阳市教育局局长徐文金、副局长杜召荣等出席了本次观摩活动并讲话。
费龙高度评价了本次观摩活动和东阳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他强调,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义务和愿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要在下一步的应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更多更好的新模式。
在高度肯定东阳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同时,徐飞强调,东阳要积极发挥聪明才智,保持领先地位;逐步强化应用,促进不断创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是难点,会有挫折,要不断实践,坚定地走下去,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徐文金指出,要统一思想认识,提升推进教育信息化内在动力;要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他要求校长们要以本次观摩活动为契机,加强学习实践,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引领者,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加快东阳教育现代化步伐。
现代杂技表演艺术在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创新, 借助现代的媒体技术形成了新颖、美观的艺术表演形式, 并逐渐走出国门, 将我国美轮美奂的杂技艺术呈现到国际舞台。
二、现代技术在杂技艺术中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与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 现代技术逐渐被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较大的改变。同样, 现代技术也给杂技表演艺术领域带来了极大的变革。现代杂技艺术表演不再是局限于某一时间、地点, 而是通过电视、网络等被广大观众欣赏, 这给杂技艺术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市场与空间。并且现代杂技技术通过结合布景、音乐、灯光、视频背景等现代技术, 呈现出符合现代审美、吸引观众注意并且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表演效果。
现代杂技中运用的舞美涉及布景、音乐、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 极大地丰富了表演的内容及形式。还有一些杂技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典故、故事情节以及音乐剧等融入表演中, 将单一的杂技体能表演呈现为一场美观大气的舞台剧杂技。
如别具特色的杂技音乐剧《新鹊桥会》, 将牛郎织女这一古老的爱情神话与现代都市男女情感相结合, 整场演出音乐同样东西结合, 温婉的民族音乐与刚劲的金属音乐碰撞。既能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又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意识, 即使是国外观众也能深深地感受到表演者想要传达的情感。该杂技舞台剧以中国江苏地区地方元素为特点创造组合, 通过多媒体、灯光构成天河效果, 用音乐剧的手法对牛郎织女故事中的重要情节进行蒙太奇式的重新调和包装, 塑造一场极具现代感的舞蹈杂技秀, 将东方美学与后现代风格的魔幻主义集于一体, 打造出国际化的杂技表演效果。
三、现代技术与传统杂技艺术的融合创新路径
在传统的杂技技术中辅以现代技术打造出新的表演风格, 是当前杂技艺术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杂技表演者在将现代艺术与传统杂技艺术进行融合创新时, 需遵循杂技艺术的特点与创作规律,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既要突出舞台表演感染力, 又不能喧宾夺主忽略了杂技艺术的本质。
(一) 合理运用现代技术丰富表演内容
如何使杂技艺术呈现出新的表演形式与效果, 是当前杂技艺术领域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当前杂技艺术利用现代技术丰富表演的案例比比皆是, 有些是在传统道具加入高科技元素或创造新型道具, 有的则是将杂技与其他艺术表演形式进行嫁接和融合, 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
借助现代技术、融入多种文化表演艺术成为当前杂技艺术界的一种共识, 杂技创作者不应只追求表演技巧的难度与新奇度, 也将节目整体表现效果、动作的衔接、音乐的融入以及舞台形象的设计等纳入作品思考中。
(二) 扎根传统艺术进行创新发展
杂技艺术在我国已有近三千年的发展历史,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特色, 传统杂技体现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地域风俗是其得以发展的根基, 因此, 在对杂技艺术进行创新时, 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 珍惜自己的本土特色, 在广阔深厚的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我国杂技的创新发展只有体现出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与时代精神, 才让人们从作品中感受到中国时代和中国文化带来的艺术魅力与精神力量。
(三) 利用现代技术提升表演整体美感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杂技艺术也要考虑到自身的发展需要与观众的需求, 适当的与其他演出形式进行融合, 将舞美、灯光、音乐等舞台技术手段引进到了杂技节目中, 提升表演整体美感, 给观众带来更加美观震撼的杂技艺术享受。
如在现代杂技节目中, 将中外古典音乐或故事情节作为杂技表演的情景进行表演, 不仅丰富了表演的内容与形式, 给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还能兼顾国内外观众的历史文化差异, 推动我国杂技走向国际舞台。
四、结语
传统杂技艺术与现代技术跨界的结合, 将多媒体影像与杂技技巧巧妙融于一体, 能够打造出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底蕴、现代舞台艺术为形式的表演盛宴, 将我国优秀的杂技表演艺术进一步推向国际舞台。
参考文献
[1]欧阳红.浅谈杂技舞台与现代灯光技术的运用[J].华人时刊 (中外教育) , 2011 (10) :91.
现代教育技术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相长素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理念,注重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也就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通过这种有机的“融合”,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目的。作为教师,必须运用这种手段丰富教学环境创设,自觉地把这种思想理念贯彻到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环节实现最佳的高效的重组,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改革目标。
第一,教师要深入研究教育理论,找准资源整合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变化多姿,形象生动,能最大限度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设计中,如何找准教学内容与现代技术手段之间融合点,把握其与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的切入点,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全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特征,吃透教材,心中有学生,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事物与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化形象为直观,有声有色。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中、生活中那些抽象立体的知识转变成生活中生动、鲜明的图文声像,必然会从多角度多层面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或组织教学过程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这些因素,让学生亲临其境,亲历其中,得到更直观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教师要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扩充课堂信息量,促进知识的更新,达到教学相长目标。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途径,因此,要实现高效教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打造高效课堂,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会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加快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进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缩短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周期。可以说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高效率、高质量地传递给学生有效信息,并真正实现师生知识共享,在这样的新型知识传授手段的推动下,教师要树立长远目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破课堂知识限制,拓展视野,容纳、接受并传播新知识。
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这一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它有效地推动教学信息的双向流动和多维拓展,教师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达成了最佳的沟通交流。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不断研究学习,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深入研究教学方法,掌握更先进的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系统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拓宽了思维视野,使知识再现的教学方式转换为理解型的思维教学,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
第三,教师要立足于提高教学效率,积极改变教育教学策略,推动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提供者和学习的主导者,因此,教师要给自我准确定位,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要立足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育教学策略,积极打造高效课堂。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时效性和规整性,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学生全方位的提高素质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及课外学习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中,许多优秀教师耗费时间和心血编写教案和学案,积累了大量的优质资源,但是纸质资源由于其自身特点不利于保存和传播,限制了资源的广泛交流和传播,造成了知识和经验的浪费。而现代教育技术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的智慧和经验都会得到最有效的传播和再利用。视频手段、教育博客等交流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再生,有效地延长了优质教学资源的生命,并使之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如此生生不息地传承和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创造高效课堂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增强学生专业素质。在了解中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笔者用详实的教学案例,从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生活实例、提供教育示范资源、创设交互情境等四个方面,讨论了信息技术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结合,提高学前教育学生教学能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中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现状
(一)从生源质量看。
职业学校为了满足职业教育发展和某些学生入学的要求,有时不得不放开招生,致使生源普遍较差,录取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缺乏自信、厌学、学习习惯与自我约束能力差。
(二)从学习兴趣看。
由于对现行竞争机制理解不够,不少学生错误地认为在学校只要学好与就业有关的专业技能课就行。他们特别重视五项专业技能训练,即唱歌、跳舞、弹琴、画画、讲故事。至于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对语言教育课程学好学坏漠不关心。
(三)从家长要求看。
由于不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上了中职,只要能安安稳稳上学,拿张文凭,今后找个幼儿园工作就行了,在学习上没有给他们提出过高要求。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看。
在日常教学中,教学步骤仍是机械地重复:教师讲述、板书、偶尔提问等,形成教师“满堂灌”现象。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导致课堂缺少活力,没有突出提高教学技能的特点,大大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在中职学前儿童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化解枯燥理论。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向学生面对面地传授知识的灌输性讲授形式通常只能是听其形而不能观其形,一些很简单的事物描述得很复杂也不能使学生明白。将音频、视频设备引入到教学中,用显示文字、图形、动画、录像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让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有助于学生对抽象事物及其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例如,教学“词义泛化”、“视听文化”等概念,可以利用课件、动画及声音解说等多种手段以清晰显示,使学生获得在课堂上难以得到的直观经验体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理解效果。
(二)展示生活实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儿童学习生活联系特别密切。要让学生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概念和原理,就必须联系学前教育实践,把大量的学前儿童教育实践中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利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将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生活中的事实与现象,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教材中语言文字符号相对应的表象,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语义。
(三)提供教育示范资源,丰富学生观摩学习内容。
教师向学生讲解语言教育教学法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教育设计能力、讲授实施能力。笔者利用教育技术中心信息搜集平台,搜集全国各地幼儿园优质课、示范课教学录像,并结合教法理论,指导学生观摩。
(四)创设交互情境,促进课堂互动。
互动是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方式,是师生在同一教学目标下,同时发生作用。互动总是在一定情境下进行的,因此可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教学视频,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教学创设一个互动的情境。在多媒体构建的交互情境中,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内在的学习要求,思维也被激活,达到对教材内容具体而深刻的理解。
三、结束语
内容提要
一、引言--ME命题的背景
二、ME命题为真的哲学基础
⒈ 信息技术是导致人类社会实现第三次飞跃的决定性因素
⒉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三、ME 命题为真的教育科学基础
⒈ 21世纪对新型人材的需求特点
⒉ 现代教育技术对新型人材培养的重大意义
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理论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基于ME 命题的实践探索
⒈ 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⒉ 运用“几何画板”革新数学教学的试验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远程教育;艺术教育;融合
G434
一、 新媒体概念
在当今媒体领域对于新媒体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不同的学者是从新媒体不同角度来做定义,因此很难对错对其进行判断。新媒体的概念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2、新媒体还是一个时间概念,就是指其在某段时间内,新媒体有其自身发展的内涵,就如现阶段的新媒体,就是指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所出现和更新的媒体形态; 3、时间概念相对,新媒体亦是一个发展概念,静止状态只是相对而言的,在科学技术的發展过程中,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二、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新媒体时代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首先,新媒体具有消解力量,突破了旧媒体所带有国家与国家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信息传送者与接收者、空间、时间的界限。阳光文化集团,吴征曾经说过: “创造性破坏是新媒体最根本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冲破了传统媒体形成的壁垒,使得媒体呈现了一种大融合的形式,催生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媒体和新型产业结构,而且新媒体在发展的同时,也孕育和创造了新的产业和商机。第二是新媒体改变了以往大众传媒的特点,不同时代的传媒有不同的功能,新媒体改变了以往大众传媒“一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实现了“多点式对多点式的传播方式”,使得传播更加便捷; 第三是新媒体实现双向互动的传播形式,数字化媒体信息的传播更加畅通,摆脱了时间上的约束,它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形态信息的沟通交流。
三、新媒体与远程教育
我国远程教育主要由丁兴富提出,其“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理论的细致划分,第三代远程教育就是我们当今所说的“现代远程教育”,其借助双向交互的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借助网络、无线移动终端、多媒体、网络、智能媒体、虚拟技术等媒体形式来实现远程教育。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新媒体时代在第三代远程教育的范畴内。第三代远程教育的特征是实现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双向互动,而新媒体时代特色更是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局限性,实现了双向互动的传播形式,而且在信息的传递和接受两方面中,信息传递者不再占据主动作用,更多的是满足了信息受众的兴趣、时间等需求。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轻松实现了同步和异步通信,数字化媒体正在像四大发明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一样推动着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四、新媒体与现代远程艺术教育融合的意义
新媒体时代与现代远程教育的融合之下,引发了媒体领域和远程教育领域新而广的变革,不仅是信息传播介质的变革,而且传播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新媒体时代下,极大丰富了远程教育传播的内容,提高了传播质量与内容。新媒体技术不是将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传播,而是根据社会需求实现与技术无间缝的联合。互联网视频,其是现代媒体的重要载体,在新媒体视频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互联网上的视频共享是最受远程教育学习者欢迎的功能。而且在新媒体实现了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亲密互动,而远程教育既是通过媒体技术、教育技术实现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单就这方面,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就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羽翼”。
五、艺术教育慕课平台
MOOC慕课作为新兴的一种线互动教学模式,可满足艺术教育深度改革、创新与进步需求,通过利用现今急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可更好的支持艺术教育工作的进步与创新,对于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在现代艺术教学中应用MOOC慕课辅助教学,互动平台的构建可更好的服务教学工作进步与创新,通过赋予网络学习新的含义加强教学互动,促进艺术教育课堂形成全新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所有人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加速慕课与艺术教育的融合进程,对于更好的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艺术类创新人才有积极意义。
六、艺术教育慕课构建的必要性
【现代技术与教育融合】推荐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09-20
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工作自查汇报10-08
谈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整合论文07-26
现代教育技术计划09-10
电子信息技术与现代生活09-30
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06-05
现代教育技术汇报材料06-09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方案06-13
现代教育技术前沿概论06-27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要求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