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关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局关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共9篇)

教育局关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

一、我县农村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农村学校190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乡镇初中37所,中心小学113所,完小14所,分校21所。全县农村有高中在校生6796人,初中在校生26372人,小学在校生31339人。此外,还有各类农村幼儿园109所(含鸦鸿桥镇两所民办园),在园幼儿13800人。

二、近几年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努力使基础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以省“普九”复查为契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近几年,我县以迎接省“普九”复查为契机,大力推进“普九”完善工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普及程度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县初中生年巩固率逐年提高,已达到省“普九”标准,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已达省“普九”标准。我县多次被省政府评为“普九”工作先进县。

2、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努力实现“普九”向两头延伸。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同时,我县还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努力使普九成果向两头延伸。近几年我县高中在校生人数逐年攀升,今年我县5所农村普通高中共有在校生6796人,占全县高中学生总数的44.7%;在学前教育方面,从2002年起,我们努力实现由学前班向幼儿园的转变,三年时间共新建乡镇幼儿园69所,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6.2%。去年我县在原有基础上又投入资金1146万元,用于学前教育发展。2004年12月初,我县接受了省检查团的“普三”验收,省市领导对我县的学前教育发展给予高度评价,我县的学前教育保持了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水平。

3、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进程,我们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定了2005—2007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几年来,全县农村初中、小学学校总数从1998年的498所减少到目前的185所。

4、加大现代化教育装备力度,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从2001年开始起动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截止到目前共投入资金4300万元用于配备校长办公系统、学校微机室、多功能教室建设以及购置教师、学生用微机。目前全县农村所有完小以上学校均配备了微机室、校长办公系统、多功能教室,全县农村中小学配备校长办公系统210套,购学生微机5200台,建微机室205个,多功能教室194个,语音室48个,建校园网17个。

三、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需求的增加与教育投入的不足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近年来,我县先后启动了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农村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工程,迎接了省“普九”、“普三”检查验收,全县教育欠帐达9720万元,其中农村教育欠帐为1603万元。而我县县、乡两级财政一直比较紧张,落实的省定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还很低。今后我县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危旧校舍维修改造和教育现代化装备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2、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问题。自2000年以来,我县初中小学没有再分配新毕业生,而自2003年暑假,实小、三中开办寄宿制以来,先后从乡镇选拔293名教师进城任教,又先后有200名教师出口,其中多为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造成目前我县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尤其是小学教师,目前平均年龄在43岁以上。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的中心校没有音体美专职教师,音体美课不能保证,英语、微机任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年龄老化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3、初中生流失严重,控辍保学的任务艰巨。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是目前农村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它不仅加大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也影响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虽然我县通过了省“普九”复查验收,但初中生流失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遏制,尤其是我县南部潮洛窝、石臼窝等乡镇受当地服装厂影响,初中三年,学生的流失更为严重。分析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凭教育系统的力量很难将此项工作做好,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4、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有实际困难。布局调整工作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由于一些村队干部或群众的认识问题,加之个别乡镇缺少应有的力度,至今依然没有完成调整任务。布局调整后,确实存在学生上学距离过远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从群众利益考虑,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

5、素质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受社会就业、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础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学生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改革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初中的非主要学科授课质量不高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远景规划

总体目标:到2008年,初步建成适应玉田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现代教育体系,高标准实施素质教育,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把玉田县建成唐山市教育较为发达、教育质量较高的地区之一。具体目标:

(一)形成系统优质的学前教育

继续发展学前教育,保持我县学前教育在全市乃至全省领先地位。到2007年,全县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争取达到100%,充分满足三至六周岁儿童入园需求。通过幼儿园升级升类工作,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学规模和管理水平,所有乡镇中心园达到省二类标准,到2008年全县一类幼儿园的比例达到30%,二类园比例达到60%。在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学前三年教育向0-3岁幼儿教育延伸。到2008年,形成完善的以省级规范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园为骨干,以中心校独立园为基础,各类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幼教体系。

(二)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有长足进步

以迎2008年省“普九”复查为契机,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小学抓实特色校建设工作,全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学校,展示我县素质教育成果;初中抓实控辍学保学工作,提高在校生巩固率。未来几年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工作重点放在初中,到2007年完成撤并15所初中和42所农村小学的任务,为解决学生上学远的实际困难,考虑在农村建设九年一贯制试点寄宿制学校。在全县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到2008年全县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教师全部实现微机备课,到2015年前后,全县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教室全部建成多功能教室,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装备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三)大力普及高中教育

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到2008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认真做好生源预测,考虑未来几年,生源减少的因素,为发挥高中现有优势,在5年内将现在的彩亭桥中学、亮甲店中学、鸦鸿桥中学逐步撤并,重新划分招生范围,只保留林南仓中学、窝洛沽中学两所农村普通高中,完成对以上两所学校的改扩建工程,争创省级示范学校。保证从农村向高等院校输送更多人才。

(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继续做好初三毕业生的春季分流工作,保证县职中心生源。合理利用撤并后的3所高中校址尝试举办高中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在高中教育阶段的比例,培养更多的适合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五、保障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合力建设高水平教育强县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大教育观,引导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建设高水平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把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并作为干部选择、任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教育强县、优先发展的教育战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贡献,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

2、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县政府在依法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经费逐年实现“三个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做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增加对重点项目的专项资金投入,结合布局调整盘活现有教育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办学效益和经济效益,鼓励社会各种力量捐资助学,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3、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坚持依法治教。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依法治教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教育和公安、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好初中生流失问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开展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研讨活动,健全各项教育规章制度。学校要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自觉性,逐步使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央、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为根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完善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暂行办法》;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运行机制,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教育局关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2

一、教育科研的起源与发展

(一) 教育科研的起源

一般认为, 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教育科研则源于我们对教育的关注, 源于人类的教育实践活动, 源于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历史地看待人类的教育实践活动, 我们发现, 人类的教育实践活动不是从来就有的, 它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 顺应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在此过程中, 教育科研也就相伴而生。

严谨地看, 教育科研的起源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各地区有较大的差异。各地的发生、早期发展状况迥异是不争的事实。

(二) 教育科研的发展

1. 早期的教育科研

早期无疑是一个很长的时期, 人类社会在此期间的发展也是非常的缓慢。与此相适应, 教育科研表现为零散、无组织性, 研究处于自然发展的状况。

虽然如此, 这一时期仍然有一些教育思想的火花。如孔子提出性习论、学知论、发展观和差异观等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 等等。

2. 独立发展的教育科研

这一时期, 有了较为公认的时间节点, 主要是从17世纪开始到今天。在此期间, 教育科研开始走上正轨, 受到来自社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对象的描述和方法的使用上, 更具科学性。

夸美纽斯是教育研究走上科学化道路的拓荒者、开创者, 是公认的教育科研独立发展的标志性人物, 他的《大教学论》《学校课程》《祖国语言》等教育著作, 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学校教育理论。其后, 各种教育教学理论不断产生, 各种新兴学科相继问世, 交叉学科衍生。教育学科体系也不断重组、完善, 教育科研成果丰硕。

二、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坎坷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们在教育事业、科学事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一) 改革开放之前

新中国成立后, 我们在教育科研事业上花了大力气, 学习革命老区的经验、学习苏联的经验等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改革开放之前这一期间, 我们的教育事业、教育科研经受了数次冲击, 表现为: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一票否决;对苏联经验的生搬硬套;受大跃进思想的影响, 形式主义、浮夸风盛行;“文化大革命”期间, 否定一切, 不讲科学, 整个教育事业和教育科研都遭到严重摧残。

(二) 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倡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重大举措为教育科研带来了历史机遇。

这期间, 我国教育科研走上了有计划、有组织的轨道。国家大力提倡、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和教育研究工作者积极进行教育改革试验。各层级教育科研机构构建基本成型, 教育科研硕果累累, 教育科学应用研究影响力不断提升。

(三) 二十世纪末至今

这是我们最近十多年的总结。在此期间, 国家经济飞速发展, 民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超过以往。

期间,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素质教育的呼声高涨, 强化自主创新,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对教育科研投入明显加大, 成果更加丰硕, 成果质量明显提高。

三、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未来趋势

(一) 教育科研事业需要准确定位

时代的变化, 教育、教育科学、教育科研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比重和分量在增长, 教育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如何准确把握当下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 是我们能否把此项工作做好的关键。这就涉及当前我们如何定位我们的教育科研事业。只有找准位置, 用对方法, 才能事半功倍。

眼下, 教育科研受到重视。但是, 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当前的问题和矛盾重重。很多专家、学者以及民众, 都将矛头指向应试教育, 认为只要不搞应试教育, 教育就可以立马好转。实际上, 他们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的教育面临重大问题, 也是重大机遇, 但根本的是当前的教育是要改革还是重构。改革是在教育内部, 对教育问题的思考、研究;重构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重构需要大刀阔斧, 剔除那些影响真正教育的一切因素。

我认为, 我们今天的教育、教育科研应该是自然的、自主的, 我们的教育应重在改革, 而不是重构。既然是改革, 那就是对某些观念、理念、信念的修改完善, 而不是一概否决。我们应当关注我们的学生, 关注他们的未来, 关注他们未来的生活。我认为, 只有这样, 我们才算是找准了教育的定位, 也才能真正找到教育科研事业的定位, 即服务学生, 服务学生未来的生活。

(二) 教育科研事业的人才体系构建

教育科研事业要由一定的人来做, 这些人共同构成教育科研事业的人才体系。

教育科研的定位是服务学生。在学校教育占主体的今天, 教师无疑是在时空上面对学生最多的人。他们一定是教育科研的第一人, 是教育科研实践性、应用性研究的最佳人选。但教师队伍中, 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应当或者适合做教育科研, 只有那些有兴趣、有潜质的教师人员才能够做教育科研, 他们的研究才有价值。

专家、学者应当是教育科研的核心队伍。专家、学者不是实践第一线的人员, 但他们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可以同第一线的教师合作, 促使教育科研的顺利进行, 可以为第一线的教师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教育管理部门是因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设置的行政部门。行政部门应当是事务性部门、服务部门, 而不是教育事业业务部门。他们应当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并应当时时刻刻调整自身, 以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而不应成为教育事业、教育科研发展的羁绊和障碍。

这样, 教师队伍中的有志者、专家、学者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服务人员就共同构建起了教育科研事业的人才体系。

(三) 教育科研事业的期望值合理

教育的定位是服务学生, 教育科研的定位是服务于真正的教育, 最终也是服务学生。所以, 教育科研事业的期望应当立足于学生, 立足于学生的成长。

学生是差异化的, 每个个体的差异使得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很难就单独的一个学生做出一整套个体成长的方案以服务于此学生。故而, 教育科研是集中教育问题中的普遍现象来提供应对策略, 而不是具体方法。

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是观察者、引导者、协助者的角色, 而不是主导者。学生的成长更多地应当依靠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所以, 对教育科研的期望应该局限在此范围之内, 而不应强加于教育科研者们。

摘要:现在, 教育科研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 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历经坎坷, 但一路走来成果丰硕。未来, 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准确的定位, 关键人员的参与, 合理的期望。只有这样, 才能期待我们的教育事业、教育科研事业回归其本源。

关键词:教育,教育科研,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天山.教育科研的历史考察 (上) [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10) :9-13.

[2]曾天山.教育科研的历史考察 (下) [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11) :11-15.

[3]潘炯华, 李锡槐.我国教育科研的历史发展与当前特点[J].教育论丛, 1986 (1) :4-7.

教育局关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队伍思想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二是人际交往带有功利性,保持健康纯洁的人际关系比较困难;三是要弘扬无私奉献精神的任务比较艰巨;四是新旧制度的交替,城乡差距的加剧,也产生了一些消极情绪和消极思想;五是对外开放和大众传媒的现代化,信息的大量涌入,教师队伍对是非的辨别和行为的选择陷入了困境。

二、形式的原因

由于市场竞争的影响,成才观念强烈,思想解放,价值观念、效益观念强烈。他们敢想、敢说、敢闯,奋发进取,好学上进,不甘平庸,有敢于竞争的意识,有怕掉队的紧迫感。同时,部分人金钱意识也比过去强,政治观念也比过去淡,无私奉献的意识较弱。由于农村教师各项考核任务重,经济、思想负担重,加上生活中所闻、所见腐朽现象,使他们易产生思想波动,想法较多,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受到了削弱,缺乏无私奉献精神。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许多矛盾心态:一是攀比心态。喜欢在社会上、现实生活中找一些人和事进行参照对比,比金钱、比地位。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他们越比越气人,越比越失落,越比越泄气,越比越缺乏精神动力,在本职岗位上,不能尽心尽力,不求无私奉献,不求开拓进取,丧失了革命斗志,只想着打自己的算盘,想着招儿怎么创收,使得神圣的教坛也不再是一方净土。二是补偿心态。个人利益和欲望由于某些方面的客观原因得不到满足,升迁不成,将主要精力放在挣钱上,把教师当成第二职业,本末倒置。此外,还存在一些拉关系求平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侥幸心态等,如此种种,其结果,造成人心涣散,不求事业上的开拓进取,给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三、用科学发展观来推动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要把新形势下的农村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细。一是在务实上狠下功夫,抓好一个“实”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较多,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实,下功夫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环境,帮助他们解决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要分清问题的个性和共性,把做工作具体到某一个人,把工作真正落实到具体人身上。二是在发挥攻势上下功夫,“灯红酒绿”、“抛砖引玉”、“吃喝玩乐”等腐朽作风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加剧,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攻势,有战斗性,旗帜鲜明的反对。同时,要加大对各种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清除对教师队伍产生消极影响的不良环境,努力营造一个分清是非、积极向上的良好政治风气。要摒弃信心不足、简单应付、被动说教的做法,增强预见性和针对性,抓住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以整风的形式,把是非界限搞清楚,把思想基础打牢。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要同道德、法规、制度结合起来,形成思想控制、行为控制的有机防范体系,达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基层领导班子,选好各中、小学校长。在提高他们素质上狠下功夫,增强学校领导干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作为农村基层教师队伍的领导,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加强教育学习,增强教育管理水平。同时,完善各种监督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管理。如举报、测评等。

其三,要促进教育公平,就是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也要让城乡教师公平。因为农村教育量大面广,影响广泛,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短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人数多,教师多,办好农村教育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对于推进教育公平、教师公平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于农村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4

乡村要振兴,教育必振兴。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办好满足乡村振兴需要的教育,是当务之急。为推动我县农村教育质量快速发展,近期,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对全县农村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当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根本上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和农村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农村教育发展仍然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继续把国家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资源向农村倾斜,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为更好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要坚持振兴乡村的根本是振兴乡村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关键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原则,紧紧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高农村学校保障水平,协调发展,使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二、主要做法

一是破解思想定位问题,强化发展农村教育的责任意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始终坚持把农村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力抓基础建设、抓队伍提升、抓改革创新、抓特色发展,努力办好农村每一所学校,努力让每个农村孩子都享有高质量的教育。要党政同心,齐抓共管。坚持把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列入党委实事予以重点推进,列入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统筹部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形成党委引领、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抓、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

要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要求,结合教育发展规划,认真编制乡村振兴战略教育发展规划,按照农村教育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的工作目标,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三年行动计划、职业教育提升工程等重点环节,细化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措施。要健全机制,强化督办。建立健全乡村教育振兴的统筹决策、研究咨询、分工落实、督查督办、总结推广的工作链条,统筹谋划、综合协调、检查指导,解决乡村教育振兴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建立督查机制,将乡村教育振兴纳入重点工作督办事项及时跟踪督查。

二是破解投入瓶颈问题,提供农村教育必须的设施条件。

坚持“集中资金办大事、实事求是办急事”的原则,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补齐农村教育短板。将农村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畴。确保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教师

年平均工资逐年增长。教育规定收费足额征收,全部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经费的X%全部用于教师培训。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加快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采购教学仪器设备,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装备水平。坚持向上争取和政府投入相结合,拓宽筹资渠道,确保学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定额资助、乘坐校车补助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到位。

教育局关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5

4月29日开始,市政协主席…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央一号文件),推进我市农村水利事业发展工作进行了一周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农村用水工作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不断强化领导、加大投入,水务局、农开办、农业局、发改局、国土局、财政局等部门积极履行职能,为我市农业灌溉和农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强力支撑和保障。

我市农村用水主要分农田灌溉用水、农民生活用水和乡镇企业用水三种类型。我市耕地80.2万亩,全部利用地下水灌溉,每年农田灌溉总用水量20034.3 万m,占全市现状总用水量27218.66 万m的74%,灌溉用水是本次调研的重点。生活用水事关农民切身利益,是本次调研的重要内容。

农田灌溉用水方面:截止2010年底,我市发展节水灌溉41.6万亩,占全部耕地的51.9%。建成管道化、灌溉标准化的高标准成片农田22.22万亩,占27.8%。农业部门积极支持农业节水技术研究推广,市高科技农业园区采用膜下滴灌、沟灌等技术,蔬菜种植节水率可达30%——50%,并在贯庄、杜村、西辛庄等村进行推广,在节水、节电的同时,降

33低了劳动强度、劳动力成本、蔬菜发病率和药物残留,提高了肥效、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西关镇佳强农业生产合作社在100亩沙滩地上采用水肥合一微喷技术,节水1/4,节肥1/3,节电1/3,节时1/5,节地1/10,增产1/3,大幅度提高了种植效益。

农民生活和乡镇企业用水方面:农民生活用水设施相对完善,全市68.23万农村人口绝大多数使用自来水,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联村集中供水,农民饮水质量不断提高。乡镇企业普遍采用独立供水生产方式。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我市缺水矛盾突出,节水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市工农业用水逐年增加,由于没有地下径流侧向补给,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全市地下水埋深已由74年的7.08米降至32米,年均下降0.9米,形成井越打越深、水越采越少的恶性循环。随着水位下降,机泵更新换代频繁,提高了灌溉费用和农民生活用水成本,加重了农民负担。并且随着乡镇工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用水量将持续增加,缺水矛盾会更加突出,水利对工农业的制约日益明显,缺水矛盾将长期存在,发展节水事业任重道远。

二、农民节水意识差、先进技术推广慢、节水设施建设积极性低 一是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严重。我市地处平原,农田灌溉条件好,只要有深井和电力保障,皆能灌溉。由于部门宣传不够,农民普遍对水资源有限性的认识不足,且浇地只掏电费、不掏水费,节水意识淡薄。乡镇企业多使用自备井独立取水,成本低,浪费严重。二是节水技术推广慢。我市基层农技干部队伍人员少,面对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喷灌、水肥一体、减次饱灌、旋耕镇压等节水种植技术,膜下滴灌、沟灌等蔬菜节水增产技术推广速度慢,范围小。三是节水设施投入积极性差。农村多为分户承包种植经营,地块小、种植结构、管理技术不尽相同,缺乏建设规模化、集约化农田灌溉设施积极性。四是农业效益相对较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能力较差。

三、专项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几年来,农业局、农开办、水务局、国土局、财政局等部门,积极对接国家支持农田水利发展的政策,向上争引项目、跑办资金,大力研究探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为我市发展节水农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上级部门缺乏横向协调,我市各个项目互不统属,资金来源不同、设计理念各异、技术上标准不

一、设施建设上差别很大,很难实现集成发挥最佳效益。由于项目占地没有整体规划,相对分散,对下一步节水项目建设形成了制约。

四、农田水利设施易遭破坏,管护亟待加强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难度大、管护困难多,易遭人为破坏,特别是农闲时节破坏农田水利设施部件的案件时有发生,往往一处损坏导致成片土地无法正常灌溉,且侦破难度大、处罚轻,难以对破坏行为形成有效震慑,影响农民投资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

五、部分村饮水设施老化,村民饮水困难

我市农民饮水已普遍使用自来水,多数村农民饮水能够得到保障。但由于近年经济快速发展,水位下降、村庄规模和布局变化、部分村饮水设施老化等原因,造成部分村民饮水不便。

对搞好我市农村用水的建议

为落实好“中央1号”文件,加强我市农村水利事业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对我市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入宣传,强化意识

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大力开展宣传。在报纸、电视台、网络上开辟专栏,结合印发小册子、街头宣传栏等方法开展我市基本水情和科学用水知识的宣传,使社会普遍了解我市缺水现状,广泛树立并不断强化节约用水的紧迫感和从我做起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积极创新使用征文比赛、节水妙招征集等方法,大力开展节约用水、重复用水、循环用水等科学用水知识的宣传,使人人想节水、会节水、善节水,切实形成良好的节水氛围。

二、科学规划,完善思路

建议立足我市水资源和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现状,制定全市用水发展统一规划,农业用水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要求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布局,大力推进防渗水利设施建设,推广农艺节水增效技术,为发展规模化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专业合作化组织和专业服务队伍发展创造条件。工业用水要制定政策,引导企业采用先进节水技术,鼓励使用中水和循环用水。

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建议对全市水利建设资金、技术、人才进行整合。一是整合资金。要按照集中使用的思路,建立市级统筹,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形成拳头,建成一批在国家和全省叫得响的高技术、高效益的示范田,发挥好在全市及至全省全国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对国家和省市专项项目和资金的吸引力,与项目、资金争引工作形成良好互动。二是整合技术。按照集成化、高效化的思路对农业用水适用技术进行整合,并搞好设施建设,以发挥示范作用和最大效益。通过参观学习、教学光盘、农业科教电视片、明白纸等方式,对农民进行推广水肥一体喷灌、减次饱灌、旋耕镇压、膜下滴灌、沟灌等节水增效农业技术宣传,使农民了解节水技术;每个镇村选择节水技术示范户,与村民进行对比试验,让农民看到节水灌溉的效益,引导农民自觉采用节水技术。三是整合技术队伍。通过引进培养高层次农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加强农艺节水技术的研究,挖掘农艺节水潜力。探索镇村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新模式,依托农业合作社、种田大户,建设一支责任心强、技术过硬且相对稳定的农技推广队伍,并对其中的优秀分子给予有足够吸引力的奖励,以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性。

四、健全机制,增加投入

要健全完善农田水利投入和运营机制,努力形成多元投资水利事业发展的局面。一是争引上级资金。统筹筛选一批“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全力挤进国家和省的规划本子、项目笼子、资金盘子。二是落实政策性投入。全面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石家庄市委10号文件中确定的,关于从土地出让净收益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提取10%和15%等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各项政策性投入措施。三是吸引商业贷款。要尽量多的争取农发行、国开行等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水利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资,尤其是中长期投资。四是鼓励民间投资。对农民和民间组织修建农田水利设施要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补助或经营管理权限,调动群众不断跟进的投资投劳的积极性。

五、加强管理,严格执法

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之初,要谋划好管护工作。建成交付使用时,与镇村一起明确管护责任,明确专人负责管护,列支专项经费,明确奖惩措施,确保农田水利设施有人管、用心管、管护好,以维持正常运转,最大限度发挥效用。加大对破坏农田水利设施行为的打击力度,震慑盗取、破坏农田水利设施的行为。

六、城乡统筹,科学发展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篇6

一、2005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2005年,贵阳市教育工作,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通过全市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使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一)科学规划教育发展目标,理清教育发展思路

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结合我市教育发展的需要,围绕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依照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对我市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育干部和人事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确保教育事业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环境。

为了使基础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得到较好的落实,完成了三城区初级中学及部分完全中学移交区级人民政府管理工作,贵阳七中等二十三所直属中学全部移交三城区管理,结束了我市多年来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规范的历史。

(二)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积极开展“五爱一讲”主题活动,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组织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名篇导读》读书活动,推出《中小学生礼仪读本》并在全市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学校思教工作及班主任工作,倡导文明班风、校风。

完成了全市国民体质监测6~18岁城乡汉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任务,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师资培训工作。举办了全市青少年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游泳、少儿体操、武术、羽毛球、珍珠球、蹴球等十余项体育锦标赛和元旦越野赛跑比赛。组织了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全市中小学校“班班有歌声”的比赛活动,开展了全市少儿书画大赛。

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制定了贵阳市安全文明校园实施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多种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确保全市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三)构建金阳新区基础教育体系,完善新区教育服务功能

为构建金阳新区小学、初中、高中相互配套的基础教育框架,切实解决新区居民子女读书问题,加快了贵阳一中金阳新校、贵阳三中新校和贵师附属实验小学的建设步伐。贵阳一中金阳新校于9月正式投入使用。完成了贵师附属实验小学的组建工作,200多名小学适龄儿童到学校就读。贵阳三中新校建设工程已于9月正式破土动工。

(四)实施“温馨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让人文关怀覆盖全体农村学生

2005年农村学校全面铺开“温馨工程”,共投入资金135万元,建设了661个小伙房;投入资金495万元,改造或建设学校厕所693个;投入资金285万元,建设了655个创业实践基地,各村级小学均在不同程度开展或确定了创业实践基地的发展项目。一些区、县还自发地开展了为农村学生提供免费午餐的试点工作。

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总计投入资金1231万元,改造项目31个,危房改造面积21209平方米。

(五)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制定出台了《贵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标准化学校督导评估细则》等系列文件,59所中小学经过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达到了标准化办学标准,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继续加强市直属薄弱学校的建设,总计投入资金1672万元,重点改善了13中、21中、30中、33中四所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六)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规模保持增长,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2005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2325人,在学研究生5527人,毕业生739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32万人,在校生20.71万人,毕业生3.9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42万人,在校生7.58万人,毕业生1.49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31万人,在校生6.13万人,毕业生1.53万人;普通初中招生5.21万人,在校生15.77万人,毕业生5.33万人;普通小学招生6.36万人,在校生37.53万人,毕业生5.55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65万人;全市特殊教育招生232人,在校生1687人,毕业生176人。

(七)建设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机制,保障远教功能的充分发挥

继续加强远程教育硬件建设工程,组织实施了第二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投入资金240万元,建成了150个卫星教学收视点,基本完成了对我市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全面覆盖。在硬件设施基本到位的情况下,适时将工作重点放在远程教育管理和使用的长效机制的研究和建设上,建立了远教工作例会制度,制定了《贵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区、县、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经费不能低于费改税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教育经费的5%。

(八)认真落实“两个为主”,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开展大规模的调研统计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市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情况底数。制定了《贵阳市加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方案》,将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纳入贵阳市人民政府义务教育工作范畴。加强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地公办学校建设,接纳更多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读。共投入1040万元重点对云岩、南明、小河三城区7所公办学校进行了改造,有近4000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获益,免费到公办学校就读。

(九)合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规范民办教育管理

安排职业教育经费300万元,比上年增长400%,主要用于试行职业教育券和农村职教中心建设等。同时,中职扩招20%,对初中生实行了“一考多分流”的办法,鼓励报考中职校效果明显。

民办教育专项补助费由上年的20万元增至100万元,增幅达400%,用于对承担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生均补贴公用经费,同时继续为民办学校建校贷款贴息300万元。加大了对民办学校规范发展的引导力度,出台了《贵阳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设置暂行标准》,并从今年起按新标准对民办学校进行审批。

(十)以《贵阳市教育督导规定》的实施为着力点,确保教育全局工作的全面顺利完成

率先在全省出台了第一部教育督导政府规章──《贵阳市教育督导规定》(贵阳市人民政府令),对加强我市教育督导工作,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保障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及教育目标的实现,推动我市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二、2006年贵阳教育工作展望

2006年,教育工作坚持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进贵阳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进一步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认真做好谋划未来工作。颁布和实施《贵阳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十一五”期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制定《贵阳市2010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力争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合中等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资源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进一步落实农村教育政策,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统筹城乡教育,大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中小学建设,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及设备购置工程”,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长效机制。制定出台贵阳市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贵阳市标准化学校建设评估标准》,按规划、按标准,合理有效地使用市、区(县)两级教育经费全面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2006年创建一批城乡标准化学校(含农村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三小”工程建设,探索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全面落实县级政府对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管理责任。做好实施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政策。

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弱势学生群体帮扶政策。对云岩、南明、小河、白云、高新5个区和全市18个贫困乡镇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对全市城市低保家庭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实行“两免”。切实落实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关政策措施,2006年改善城区8所公办接纳进城就业务工农民子女学校,城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尽可能安排空余学位招收进城就业务工农民子女入学。

加强市移交三城区初级中学的管理及业务指导,确保移交学校的平稳过渡。年内完成三十六中等4所薄弱初中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工作。全面完成贵阳三中新校建设,确保9月1日正式开学。

重视学前教育发展。以县级示范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教研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同时,重视支持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发展。

积极推进普通高中稳步发展。启动或完成贵阳一中二期、贵阳二中、六中、民族中学改扩建工程,鼓励支持实验三中、民族中学、息烽中学、修文中学争创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确保清华中学、开阳一中、乌当中学、白云二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二次评估,鼓励支持贵阳十中、十四中、二十五中按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办学标准办学。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扩大招生规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继续实行“职业教育券”制度。2006年重点扶持4所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进行公办职校引进民间资本的试点,鼓励多种形式举办职业教育,扩大中职校招生规模,提高中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扩大就业范围。

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积极支持贵州大学金阳新校区的建设,力争年内动工。加快我市“一本两专”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筹建集学前教师教育、初等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一体的教师教育分院。加大市属中等职业学校整合力度,力争完成组建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完成贵阳卫生护理职业学院建设任务。

民办教育的重点是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引导向非义务教育发展,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开展对民办中学的教育督导评估试点工作,督促指导民办学校依法办学,提升办学水平。对承担进城就业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给予一定的生均公用经费补贴,鼓励支持民办学校自建校舍,继续为民办学校建校贷款贴息。

(三)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深入开展素质教育调研工作,提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和措施,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相互衔接的途径和方法。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加强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对全市青少年体质调研结果分析研究工作,完成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研究报告。研究制定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方案。以开展预防传染病及学生常见疾病、加强学校食品工业安全管理为重点,认真抓好农村学校食品卫生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实现我市农村中小学和所有行政村现代远程教育全覆盖的目标。切实加强远程教育网站资源和教学软件及光盘库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维护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全面开通贵阳教育城域网,建设贵阳市教育局局域网,基本完成“贵阳市市民受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继续推进城区中学“班班通”工程建设。加强对全市教育的宏观研究,开展义务教育公平入学,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等重大课题研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大力推进中考招生改革。按照“梯级测评、整体提高”的思想,搞好高中会考的改革和组织工作。创新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继续开展英语教师暑期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对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水平,确保我市各级各类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全省同级同类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

(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工作量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启动新一轮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抓好学科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工作,重视新任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加强各区(市、县)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培训机构的作用,重点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

继续深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教育系统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做好面向社会人员认定教师资格工作,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建立城镇教师到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促进干部、教师合理流动。做好筹划建立教师人才交流市场的前期调研工作。

(五)积极推进依法治教,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推进地方性配套教育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切实加强教育执法监督和依法治校工作,完善学校法人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确保80%学校成为安全文明校园,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教育局关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7

关键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教育发展模式

1、引言

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应有的专业素质, 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 笔者对石家庄市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2、调查结果

本问卷采用单项选择和自由选择两种方式, 3个大项包括:中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中的英语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素养、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的情况;中学英语教师提高专业素质所接受继续教育的愿望、继续教育方式、学习内容及授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2.1 对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

只有27%的教师认为很了解, 这说明仍有一些教师对新课标理解欠深刻, 某种程度上, 无疑会阻碍新课标的实施,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初中英语教师的新课标的学习。

2.2 教师在教学方面和教研方面问题。

对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的了解程度, 分别有12%和73%的教师认为完全了解和基本了解;“不了解”的仍有15%。也有不少教师对《标准》的认识不足, 有待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只有理论上统一了认识, 才能很好地实施。

2.3 提高专业素质的需求。

其中46%的教师认为很需要, 这也说明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自己的专业素质未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 在语言素质、理论素质、教学技能、教研能力几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需要提高。

2.4 关于接受继续教育的规划。

73%的教师希望近期接受继续教育, 这说明了教师对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愿望。在继续教育方式上, 35%的教师希望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后能有机会脱产进修, 渴望能集中一段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学历或各方面的素养。从被调查教师对继续教育授课方式选择上的多样化可以看出, 现代教师的兴趣已经越来越倾向于观摩交流、专家讲座、案例/微格教学等新型研究方式, 希望通过能体现最新教育理念的这些方式来培养和提高自己专业方面的素质。

3、开展切实有效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的设想

通过调查分析, 我们发现我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迫切要求在英语专业素质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希望能通过各种形式和类别的继续教育培训, 使自己能顺利完成英语教学工作, 这也正是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目的。

3.1 拾遗补缺, 探索分段式培训模式

由于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来源出现“层次多样化”及各方面素质的参差不齐, 反映出继续教育的培训需求上, 自然呈现出“多样化”。这样, 以往那种统一的“一刀切、齐步走”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不能适应与满足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继续教育上的需求, 应及时做出调整。目前, 制定继续教育课程和模式应从农村教师的实际出发, 探索多层次的“分段式”培训模式, 即把整个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层次, 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标准与目的, 层次之间相互联系又各有差别, 在具体培训中, 根据每个层次参加培训教师的具体情况, 本着“拾遗补缺”的原则, 因人施教, 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自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2 突出重点、编制模快化教材

在确立分段式培训模式的基础上, 经过认真研究与分析, 科学划定不同的培训“层次”, 明确每个层次的培训重点, 着手编制适合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 在教材编制中, 采用模块化教学, 将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全部内容, 根据内容、要求、时间的不同, 设置出若干个模块, 编制出模块化教材。

3.3 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式

针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各类教学问题开设一些实用性强、有针对性的课程。首先在课程和教学内容上加大专业课程比例, 使农村英语教师的基本专业知识得到夯实。开设《中学英语课堂分析与研究》、《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与研究》等课程, 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开设《英语语言学概论》、《国外英语教学流派和国内教学动态与研究》等课程, 提高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理论水平。

3.4 校本教研模式

学校是新课程实施的最基本单位,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最重要的执行者。校本教研直接围绕学校自身所遇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1) 。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 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 乃至课堂中, 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 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 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是保证新课程实施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 (1) 教师个人自我反思 (2) 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 (3) 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开展校本教研, 要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学校教学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 要强调实践, 要体现“开放、合作、自主、探究”的特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3.4.1 合作学习方式

在社会建构主义看来, “学习就是知识的社会协商” (2) 。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一种合作和交往的过程。作为群体力学的创始人代表勒温 (k.lewin) 专门研究过共同目标下群体成员的互动合作。他得出结论说, 在合作性的群体中, 个体具有较强的工作动机, 往往能够相互激励, 相互理解, 个体间的信息交流频繁, 工作效率明显高于非合作性群体 (3) 。教师基于群体的合作学习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⑴指导型的合作学习:校外专家、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对教师的知道;⑵表现型的合作学习:公开课、教学成果展示、读书汇报会等;⑶研究型的合作学习: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等。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 提升教师的合作能力是校本教研的重要任务。因此, 英语教师在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 也应身体力行“合作”的观念。教师间通过分享计划和教学资料, 交流教学经验, 探讨改革策略, 把合作学习方式贯穿到现场诊断、案例教学等校本教研模式之中, 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4.2 自主学习方式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在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信息时代,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由于各种原因, 现任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有明显不足, 上课负担重, 外出学习机会比较难得,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余抓紧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促进自身发展。由此, 外语教师可以自读一些与外语教学有关的书籍和期刊。如《语言教学的流派》 (Richards J, et al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 刘润青编著的《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 韩宝成编著的《外语教学中的统计方法》、《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龚亚夫的《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订阅专业杂志和书籍。除此外, 还要经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讲座, 观摩英语教学录像、影碟, 并利用电脑网络和远程教育手段, 了解世界各地, 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 形成广博的知识体系;要进一步钻研英语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应用语言的能力;要系统学习语言学、语言心理学、语言教育学等理论, 了解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极其发展规律 (4) 。

3.4.3 基于研究性学习方式

20世纪60年代, 斯腾豪斯 (L.Stenhouse) 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 (Teacher as Researcher) 的口号, 力图改变教师在课程、教学和学习中的原有定位。长期以来, 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脱节的现象非常突出, 往往的情形是完美的教育理念在复杂变化的教学实践面前可望而不可即, 最终成为空中楼阁而搁浅 (5) 。时代呼唤教育工作者深入教学实践中去, 时代也要求从事教学实践工作的教师不仅仅是教案的执行者, 还必须是教学问题的研究者, 纯粹“教书匠”的时代已经结束。所以, 教师即研究者的真正内涵是, 教师在从事研究时, 应当实现从检验课程专家的假设到自己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只有实现了这种转换, 教师才能真正算得上是研究者。

3.4.4 基于网络学习方式

电脑网络的普及将极大地缩小城乡差距。农村中学教师理应学会在网络环境下学习, 也是校本教研成功实施的必备条件。英语教师可以从网上获得许多有助于自身教学和自我发展需要的丰富资料。如各种介绍英语文化背景的知识, 各类英语教学教辅资料、试题, 各方英语教学动态、教研信息以及各种教学研究所需查阅的英、汉语资料。总之, 英语教师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方便的学习机会, 自觉而有鉴别性地合理取舍网上资源, 为我所用。

3.4.5 反思性教学模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分析和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教师评价体系, 倡导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 成为反思实践者。教师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7) 。反思性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⑴教学前反思主要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考虑、分析影响教学的多种因素。

3.4.6 基于微格教学方式

( (Microteaching) 是一种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培养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方法。将课堂进程用摄像机摄下来, 能详尽反馈整个教学过程, 扩大教师反思的空间, 有利于教师总结自己教学行为的成功与不足, 培养反思能力, 改善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居于一种旁观者的角色来观看和分析自己的课堂实录,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可以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某一个方面, 或围绕某一方面问题进行反思, 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结束语

我国面向21世纪的英语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系列重大的变革, 这些变革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外语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进修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提高农村学校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与从事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使新一代的农村英语教师能够承担起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对中学英语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作为专业人才的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内涵将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高层次的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建设将得到更快的推进。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9.[3]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9.

[4]张正东, 李少伶.英语教育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11) .[4]张正东, 李少伶.英语教育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11) .

[5]林崇德.论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 1996 (6) .[5]林崇德.论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 1996 (6) .

[6]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6]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教育局关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8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环境的差异,影响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因素方方面面,各地、各校情况略有不同。但通过笔者观察,应该是大同小异。笔者所处地区属中等发展水平县区,基本上体现了大部分县区的实际现状,其主要问题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师资调配问题。随着义务教育新机制的推进,广大农村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彻底解决了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可以说初步解决了“量”的问题,但对于“质”的完善,略显薄弱。

2.师资素质问题。大部分农村学校地处偏远,文化理念、社会观念相对滞后。音乐教师长期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日常工作量很大,很多教师都没有太多机会去进修和学习,甚至很少接触相关专业的信息,自身业务素质、审美水平、观念更新都受到很大影响。艺术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行业,长期的封闭会让音乐教育失去活力,会让农村音乐教育失去新鲜感。

3.社会观念问题。社会观念影响着时代的进步,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也不能例外。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广大的农村,培养教育一个学生很不容易,家长对学生的期望特别大,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孩子未来的命运,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家长对相对重点的文化科目重视度很高,其他的科目被认为作用不大,大都忽视。在农村学校开展一些音乐活动、培养一些音乐苗子,大都会被家长阻止,认为这是在“搞没用的”,在浪费时间,更谈不到在这方面进行关注与投入了。二是很多的农村孩子喜欢音乐,每天也都在听音乐,但大部分都是一些流行歌曲,只能算是一种自娱自乐。因为生活环境和观念的制约,他们接触不到相对正规的音乐形式,也很难接受规范的音乐教育,他们感觉音乐就是流行歌曲,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对音乐喜爱仅仅存在于这个层面上,对于他们好像这样已足够,一旦音乐课堂上涉及较为专业的内容,他们就会觉得枯燥和乏味,不愿参与和探究,甚至不愿接受。这种现象在农村孩子们当中很普及,且在一定时期很难扭转。

4.整体性和连贯性问题。万事成功贵在持之以恒。部分农村学校由于师资条件相对优越,艺术氛围浓厚,在音乐教育方面搞得就有声有色。但仅仅靠这一部分的力量远远不够。教育是一个贯穿的整体,就像是一条铁链,一环扣一环,哪一环节脱节,就是整体脱节,整体的断裂。特别是广大的初级中学,处于教育的中间环节,承上启下,上有高中,下有小学,处于教育的关键点,也是难点:学生从小学升上来没有任何基础,想开展规范的教学确实是很困难的;在中学培养出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学校不再重视,前面的基础就等于零了。所以,只有持续、连贯的教育模式,才能有所成效,才能实现终身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二、应对策略分析

面对农村实际,若想改善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现状,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地完善,笔者认为重点如下。

1.科学合理调配师资,做到人尽其才。对于师资的调配需要科学、合理,更要全面。农村地区的学校,师资薄弱往往不仅存在于某个专业类别,有些学校甚至连校长都得排班任教,师资非常紧张。这种现实情况造成了很多音乐教师“专业兼职”的现象。对于现有教師的补充方式,如同是给一个满是漏洞的轮胎打气,堵上某一个空洞去补气,是无论如何都打不满的。音乐教育,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相对较高,因为音乐的专业性决定了它的独立性,和其他学科不能够简单互通,除合理配备外,更应合理运用。“专业专职”对于音乐教师来讲应该一点都不过分。艺术教师人数相对于其他科目的教师数,比例明显会小很多,每年毕业的艺术教师和其他专业人数比例同样较小。培养一个音乐教师不容易,如果没有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岂不是造成了人才的浪费?

2.强调整体连贯,避免链条脱节。要形成良好的教育局面和大气候,对于全局的把控相当重要。小学、初中、高中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占据学生时代的一大部分。忽冷忽热、断断续续,直接导致音乐教育体系的“营养不良”。各学段、各学校,甚至各年级音乐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或有或无,很难形成一定成果体系,甚至误导学生对音乐教育的理念,产生认识上的偏颇。

教育局关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9

金江实验幼儿园简传丽

当前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就我县目前农村幼儿园发展而言,由于受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局限,很多乡镇幼儿园师资不足、设备简陋,这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协调发展。我个人根据自己在平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认为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明确责任,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力度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一环节,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为指导,采取政府投入办园为主,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为辅;深化办园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以政府和教育部门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辅助的发展格局。

二、加强整改,完善制度,规范各种办园行为

坚持和提高办园准入制度,坚持和完善托幼园所登记注

册年检制度。未经登记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举办

幼儿园、托儿所。农村园所的举办、停办应由所在乡镇政府、乡镇中心学校负责登记注册并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园所

每年全面检查一次,对质量下降达不到办园标准的园所

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标准的,要坚决取消其办园资格。

对幼儿园实行类别评估挂牌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

园的评估认定,要定期公布各类园所名单。经评估认定的园

所应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对质量提高的给

予晋级,对管理不善、质量下降的予以降级。

强化园所内部管理,推行园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建

立园长、教师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合理流动制度。

三、创新科学管理机制,改进办园环境

根据本土乡情、园情,修订、完善适合本园发展的规划

和管理制度,包括幼儿园章程、幼儿园中长期规划、日常工

作常规、教职工职责、教师教学常规、保育员常规、幼儿在园常规、教研管理常规、后勤保障措施、财务管理制度、年

度考核方案以及幼儿安全管理系列制度、职责、预案等,并

逐一落到实处,努力实现人本关怀与制度管理的完美结合。幼儿教师必须实现“专任”化,建立起一支具有过硬的幼儿

教育专业知识且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形成专业化的管理,实现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立足现状,实施“青出于蓝胜于蓝,青蓝结合工程”,即中老年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习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青年教师则向年长教师学习敬业精神和教学经验。良好的教师素养、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育人的先决条件,教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正确的导向才能适应幼儿教育的发展。

四、合理设置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对课时安排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减少语言、计算每周授课时数,增设安全教育、游戏活动,特色剪纸、泥工、舞蹈、美工制作、文艺创新等特色课程。

突出学科特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配备。教学中,任课教师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开展,力求教学形式游戏化、多样化;教学内容故事化、情境化。教师适时适度地介入教学活动中,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激励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凸显办园特色,提升办园整体水平。园本课程、特色课程的开设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能力,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的过程。幼儿准备各种材料,主要以粘贴、折纸、绘画为主,幼儿的作品在班级设置的专栏上展出,及时反应幼儿学习效果,把幼儿艺术教育变为现实存在的乐趣。加强口语教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如果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其智力发展也将出现飞跃,进而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自主的语言发展环境,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对话的兴趣,使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说话清晰、流畅、有声有色。

上一篇:律师工作处工作职责下一篇:《识字2》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