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读后感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先学后教》读后感(精选8篇)

《先学后教》读后感 篇1

干冲小学符光才

根据学校安排,在暑假里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 一本书,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之所以称其为“教育的革命”、富有生命力,就是因为它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富有实效,更在于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坚实的、先进的科学理论基础。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先学后教》读后感 篇2

一、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理解“先学后教”

我们的教育, 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并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离开素质教育的高度就会掉入应试教育的泥潭;离开“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服务”的目标, 教育就失去了意义。“先学后教”的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都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的人才,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

二、“先学”如何学

(一) 围绕目标学

“先学”是围绕明确的可检测的分层次的目标而学, 整堂课不能脱离目标、也不能偏离目标, 目标是整堂“学”和“教”的中心和灵魂。

(二) 独立地学

体现“生本”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 并采用灵活的方法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充分调动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敢于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培养其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

(三) 合作地学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有团队合作意识, 积极参与课堂的交流讨论, 多角度获取知识, 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要通过形式多样进行展示, 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 “师教生、生教师、生教生”。教师既是合作学习的指导者, 也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

(四) 在教师指导下学

“先学”环节并不是单纯让学生去看书、理解, 而是在教师已给出的自学指导下, 让学生明确任务, 在一定的时空下自学相关的内容, 完成检测题。在自学指导中明确了自学时间、内容、标准、学法、验收办法, 并不是几道简单的预习提示题。该环节中教师的“教”是隐含的。

三、“后教”怎样教

(一) 明确的教学目标

“后教”之前有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独立、合作“先学”, “导学”时教师要快速地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明确目标。教学目标应符合三个特点:

第一, 符合课标和教材要求, 有机整合“三维目标”。

第二,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难易适度, 照顾学生个体差异。

第三, 目标要细化, 易于操作、便于检测。

(二) 精准的点拨辅导

1. 放手发动自学, 充分了解学情

教师要转变观念, 解放思想, 相信学生, 大胆放手, 学生能做的教师坚决不讲.不能将学生困得过死, 对学生总不放心。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后, 教师要及时检查, 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做到心中有数。让大部分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 板演不同的结果、答案, 将学生的答案、思想、方法完全展示在同学面前。

2. 尊重学生独特体验, 注重方法引领

教师在课堂上出现最多的语言应该是“为什么”和“说说你的方法”, 不应该是机械地、死板地背诵和操练。在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时去开导他, 在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全表达出来时去启发他。只有这样, 才能够让学生在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方法的同时, 还锻炼了能力, 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 积极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积极”是说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在课堂上体现出其优越性, 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采用。“恰当”是说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在课堂上体现其优越性的时候不可滥用、搞花架子。

(四) 及时地强化提高

1. 加强当堂练习, 尽量面批作业

作业布置和问题设计要适合本班学情, 有提升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价值, 面批作业可以使反馈、讲评及时且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把握好练习活动的整体组织调控, 使教师忙而不乱, 让学生紧张有序。

2.“错误”是动态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优、中、差三层次学生资源, 不要怕“错误”, 要让学生从答案、思想、方法中类比异同, 寻找最好的方法、思路, 多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错, 让知识得到细化, 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正确方法。凡是他们能讲明白的观点, 教师绝不参与, 只做补充、更正、讲解、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克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 提高课堂效率。

3. 允许有学习差别, 不搞“一刀切”

分层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做高难度深层次的训练, 以利于培养拔尖人才。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 让差生也能有成就感, 树立学习信心, 这样学生的总体成绩才有明显的提高。

(五) 过硬的教师素质

1. 基本功扎实, 有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

要让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一般源源不断, 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

2. 善于捕捉动态学习资源

课堂是生成的, 不是预设的, 需要不断捕捉动态的学习资源,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这样才能实现“高效”。

3. 善于营造“愤悱”情景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达到“愤”“悱”的状态, 则不利于教师的引导。只有在学生“心愤口悱”的情况下, 教师才能启而发之, 并收到举一反三之效。灵活运用“先学后教”。

全国很多学校和很多优秀的教师先后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先学后教”模式, 如洋思中学“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模式,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等等。别人的模式只是别人的模式, 不能照搬照抄, 尤其是不能每节课都一个面孔、一种招式, 这样反倒被“模式”束缚了手脚。“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枝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才是春”。

总而言之, 探讨“先学后教”理论并付诸实践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一件大事, 我们必须提高教育技术、掌握教育艺术, 在必胜的课堂中勇猛前进, 坚决彻底地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摘要:当下教育界正进行着一股“先学后教”的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的热潮, 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高效课堂”。如何理解“先学后教”?“先学”如何学?“后教”怎样教?如何正确对待“先学后教”的各种模式?本文试图对“先学后教”做一些叩问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如何,理解,先学后教

参考文献

浅谈“先学后教” 篇3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实施“先学后教”。

一、“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不能只学形式

我们要把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我遵循的原则:凡是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能转变学生学习习惯的好方法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可能一时接受不了,应该循序渐进。在我任教高一年级,与学生刚接触“先学后教”,预习指导时,我刚开始主要围绕概念、定义、公式着手,从重点,难点和知识转化点进行数学思想的突破,让学生慢慢接受,从而养成有目的的预习习惯。

二、课前先学和课内先学相结合

“先学”可以在课前,也可以放在课堂中。我个人认为,学生在课前围绕着重点、难点、知识转化点和思想方法这四点去自主研究,能弄清楚基础知识点就可以了。把变式练习放在课中让学生去先自学,会让学生少走许多弯路,扫除了许多障碍,能更明确地懂得去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去变式问题。

三、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学与总结的能力

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师在开始实施“先学后教”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先严格落实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先把小组学习中听与说的习惯培养起来,然后再培养学生自己去总结,先让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好的学生慢慢带动起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其实是教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教师想得更全面。我在课上常常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要让大家都能听懂。”学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清楚时,也可以上黑板去画一画,或配合动作或声音来形容。

四、以帮带教,时刻关注学困生

“先学”以后,优生与学困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差距可能会拉得更大,学困生或许在自学后依然不懂新知,同时自信心也会有受挫感。这时候教师就要调整好课堂的节奏,在解惑时要更加关注差生的需求,照顾到他们的心情,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我在课堂中不会一开始就直接展示差生作业,而是先会展示中等以上学生的作业,作为范本,然后再出示学困生的作业,通过比较,分析错误资源。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对组内其他成员提出要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学困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对学困生的帮助要有耐心。同时也要给中下等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一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并且在小组汇报时,教师首先提问这些学困生:“通过这次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如果学困生不敢回答,可以先请一个中上等学生先回答,再鼓励学困生回答。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到了课后就要把重点转移到学困生那里。每节课上完后,我一定会走到学困生那儿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来弄清楚这位学生是否是真的懂了。如果还是不明白,就及时补差。我想这样坚持下去,两极分化的现象一定会渐渐淡化的。

我认为,“先学后教”表面上看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但是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分析和解答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理解和认识,适当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或是变式训练,这样的导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应该是“学后导”,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做到了“以学促教”。

《先学后教》读后感 篇4

教学革命?一看到书的题目,便足以勾起了我的兴趣。所有的革命都是颠覆一些陈旧的传统,出芽一些新锐的思想。每场革命的胜利都需要实践者付出诸多的实验,最后才能得以推广。当这革命的胜果馨香成一本厚厚的书,在我手心里沉淀成一份思想与实践的结晶时,内心便有了一窥到底的欲望。

花了三四天的时间,把厚厚的一本书看完。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尤其是对奋战在一线教学的老师,有许多启发之处。全书分五章,开篇介绍蔡林森的成长历程,结语是专家们的评述。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详细地介绍了先学后教的应用价值,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它的操作方法,理论基础等等。书看完了,心里的懵懂变成萌动,有醍醐灌顶之觉,亦有恍然大悟之感。

看完此书,不禁感慨: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原来书还可以那样教,原来学生可以挖掘那么大的潜力。感慨之余,不禁联想前几日看到的一篇博文:大家都这样,便对吗?联想近几年新课改中涌现的语文课堂观摩课,大家不约而同地走进了一个大同小异的模式。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找出重点句,畅谈感悟,安排一个小练笔或其他的环节对主题进行深化与拓展。大家都这样,便对吗?我想,蔡林森肯定不这样认为,他发明创发先学后教,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呈现在实践中的课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有效性。当老师们还在会“减负”与“提质”纠结的时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已然为我们提供了减负与提质并行的轨道。这种教学法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能够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学习力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学们成了学习的主人,都有了责任感,都能像竞赛那样紧张地看书、练习、更正、讨论,最后又像竞赛那样当堂完成作业。这样课堂上有静有动,静中有动,学习效率就特别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能够达到堂堂清,能够“培尖”“补差”。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仅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达到不教,还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了课堂的有效性,并做到了课前不预习,课后没作业的学生课业减负。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自主性。在一节没有任何花样的课里,“永威人”如是说:课堂要尽量减少老师的讲,只有老师的不讲,学生才能真正地学!不教才是教,永远坚信学生学的自觉和能力,时刻警惕老师的教变成越俎代庖,才是教育的真智慧。理解和运用知识都是课堂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相当的练习,就很难说理解得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

这就是蔡林森经过20多年探索实践、在思洋中学开花结果、又在永威不断丰富创新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所呈现的“另类”课堂风景。

先学后教 篇5

我是汝南县东官庄镇良屯小学的一名普通的教师记得在刚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时真的不知道怎么做,当时校长给了我一本蔡林森老师的书,我读了蔡老师的书之后,我深深地觉得,“教学革命”是蔡林森老师多年在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之谈,显示出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之心。真让我们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或刻在学案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在些过程中,数学或者是理化老师可能还要在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看完书,或者让先让同学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

2、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

综合自己学习,使我明白,做一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做好学生的“引导者”,让自己的课堂因生成而精彩。针对这一段时间内的收获,我具体对我的教学工作做好以下的规范。

1、每次课前做好教学设计,才能更好促进“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练习练习要有针对性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巩固知识。

2、尽可能让一切教学环节都进行在学生的学习之前。

3、交给学生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尝试教学 篇6

现在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简述如下:

第一,尝试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来尝试练习,所以教学过程中便具有基本训练题、准备题与尝试题的进行。“温故知新”便是尝试教学法的主要精神之一。学生从复习旧知识的活动中,使其认知结构再度获得同化或顺应,也增强儿童的信心。进而利用既有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教师所提出的尝试题。基本训练题与准备题的呈现方式,视教材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常用的方法有快问快答法、分组游戏竞赛及小组搜集资料报告等,这些都是学生较乐意进行的活动。

第二,尝试题的设计,决定了整个尝试活动的流畅性,多以发散型的多元思考题型呈现,且与课本的例题相似,让学生藉以自学课本,操作学具及共同讨论,来尝试解决问题。尝试题的呈现方式可采用多元化,例如角色扮演、模拟问题情境、自由联想、属性列举、分合法、再定义等。选用多样化设计的教学情境,提供学生以准科学家研究过程与原则来进行学习。经由各自独立研究思考之后,再由各组讨论,共同努力从困惑中运用能力所及的科学方法,或从自学课本中得到的信息,来探索问题的解法,并为小组争取荣誉。

谈小学数学“先学后教”之后教 篇7

一、认识“后教”的两个误区

误区一:“穿新鞋走老路”——重新教一遍。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 我们总认为教师把问题考虑得越全面、讲解得越细致, 学生就会学得更容易、学得更扎实。虽然“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的经验正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所尝试, 但由于传统意识的影响, 教师往往对学生的自学显得不信任、不放心, 于是表现到课堂上就是把学生的自学经验抛之脑后, 按自己“教”的思路把知识重新再教一遍。

误区二:“按导学稿讲习题”——把题讲一遍。

在“先学后教”的初级阶段, 为了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教师多采用导学稿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是由于“教”的意识没有完全转变, 教师往往会按照“教”的思路来设计面面俱到的导学稿, 把原来的教案编制成学生的导学稿, 期望学生做了导学就能学会全部知识。这样一来, 教师在课堂上就会把导学稿上的习题从头到尾进行一一讲解, 把“后教”变成了习题讲解和错题分析。

二、“后教”教什么?

(一) 教只有教了才能学会的知识。

余文森教授提出了教师的“三不教”原则:凡学生看书能懂的, 不教;凡看书不懂自己想想能懂的, 不教;想想不懂但经过学生之间讨论能懂的, 也不教。“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 教师要教的是只有教了学生才有可能学会的知识, 突出教学的关键点,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疑难处实施教学。比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中,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 但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后教”的重点应该放在这样的疑难点上。

(二) 教触及数学本质的知识。

因为学生有了“先学”的基础, 对一般的数学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那么“后教”要有更高的追求, 即要引领学生学触及数学本质的知识。比如“圆的认识”一课中, 学生通过教材阅读, 知道了在同一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 但如何发现这一规律的过程学生是有困难的, “后教”的重点应该放在这样的疑难点上。又如解释生活现象:为什么车轮是圆的?从数学本质上帮助学生理解圆的特征。

(三) 教数学思想与方法。

“先学后教”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以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渗透于各个环节, 包括“后教”。而数学自学能力的高低, 取决于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思考能力、数学学习方法、数学反思能力等。所以, “后教”的课堂教学中, 要通过对学生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培养来提升他们学习能力作为追求的目标。比如在讨论“圆的半径为什么有无数条?”时, 除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性体验外, 更重要的是要渗透极限的思想。

三、“后教”怎么教?

在“先学后教”的数学教学结构中, 学生已有了“先学”的基础, 对所学的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那么教师应处于怎样的位置呢?我们认为, “先学后教”的数学课堂的基点是学生的自学经验及由此产生的反思与疑问, 教师的“教”,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具体地讲, 必须弄清楚三个问题:一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二是学生还有什么疑惑与反思?三是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解决疑难问题?因此, 教师应处于“导”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享交流、互助释疑,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开展针对性的补救措施。我们认为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实施“后教”。

(一) “后教”的原则

1. 在合作的学习组织中教。

“先学后教”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习的参与度,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 合作交流、互助释疑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所以合作型的学习组织是推进“先学后教”的基础。要建立固定的学习组织 (一般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宜) , 形成合作学习的机制, 形成分享交流的意识与习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中各个成员的特长, 利用小组学习解决一般性的问题, 并提炼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 在已有的自学基础上教。

“后教”是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实施的教学, 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通过自学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 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材料 (如课前的导学稿) ,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产生的问题组织教学。在解决疑难的过程中, 要充分运用学生的自学经验, 组织学生分享交流, 并不断强化这种学习模式, 使之固化。教师只有在学生普遍存在困难时, 才作适当的引导, 提供思考的方向或研究的素材, 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

3. 用多样的互动形式来教。

“先学后教”中的“后教”说到底是一种分享式的教学, 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深层次互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形式的互动教学, 用好“兵教兵”的策略, 不管在小组学习或是全班交流中, 都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现生生、师生的良好互动。其中师与生的互动要侧重于因材施教, 特别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适当采用小范围师生互动的形式, 在小组学习、质疑问难等环节适当介入,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二) “后教”的策略。

基于以上对“后教”的认识, 我们设计了“小组交流—梳理新知—互助释疑—课堂检测—巩固拓展”的课堂结构, 各个环节都要遵循一定的教学策略。下面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圆的认识”一课为例。

1. 小组中“理”。

教师在揭示课题后, 利用已建立的学生学习组织 (一般为四人学习小组) 结合学习导航进行自学交流, 时间控制在5~8分钟左右。此环节重在提出疑惑并对疑惑进行讨论交流, 解决一部分问题;教师在巡视过程中, 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了让小组的自学交流进行得更为有效, 教师可在交流开始前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2. 展评中“引”。

此环节是在学生小组交流整理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有序地呈现自学成果——新知识的各个要点。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实施了这样的组织与引导。

师:同学们, 我们通过昨天的预习和刚才的交流, 对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那你知道了圆的哪些知识呢?

生1:圆心、半径、直径, 圆有无数条半径, 有无数条直径。

生2: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同一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师: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圆心吗?你能把圆心找出来吗? (生上台操作, 并用大写字母O表示)

师:那半径呢?谁能上来画一条半径, 你能告诉大家什么是半径吗?

师:直径呢?谁也来画一条直径, 再说说什么是直径?

师:这些都是同学们通过预习和交流后知道的, 但老师也发现有些知识同学们还不是很清楚, 那么请你把记录下来的问题提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 展评引导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学经验, 要以本课时的知识内容展示为主, 重在知识要点的梳理, 切忌把新知识重教一遍, 成为穿新鞋走老路!

3. 互动中“点”。

此环节是“先学后教”课堂教学的重点, 主要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和疑惑展开互助式的学习,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学经验, 让懂的学生教有问题的学生, 引导学生在分享中解决疑难, 而教师的角色是点拨、帮助。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下面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

【学生提问】

1.同一个圆中, 为什么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2.怎么用圆规画半径3cm的圆?

3.直径5cm的圆怎么画?

4.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什么是半径?

【解决学生的问题】

1.同一个圆中, 为什么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呢?有的同学已经明白, 有的同学还不清楚, 老师提个建议:请把昨天剪好的圆片拿出来, 你可以通过观察圆的折痕 (半径、直径) , 也可以用尺来量一量, 思考:直径的长度为什么是半径的2倍。

师: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到讲台这边来, 老师可以帮你, 已经有想法的同学可以同时把你的想法找一位同学交流。 (教师在讲台上引导有困难的学生思考, 有想法的学生互相交流)

2.怎么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师:画半径3cm的圆, 请会画的同学来给我们示范一下好吗? (生演示)

师:画的时候请其他同学观察他是怎么画的, 为什么可以这么画?

生边画边说:先用尺量圆规两脚尖间的距离是3cm。

师:为什么两脚尖间的距离取3cm?

生:圆规两脚尖间的距离就是半径。

师:同学们, 他说圆规两脚尖间的距离就是半径, 你能理解吗?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请继续画, 画好后请你把圆规停留在上面,

(学生继续画圆)

师:同学们, 看看圆规两脚尖间的距离真的是半径吗?

生:是的。

师:为什么呢?

生:连接圆心到圆上的线段就是半径。

师:现在你理解了吗?

师小结:所以我们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时必须要知道什么?

生:半径。

师:好, 那么用圆规画一个直径5cm的圆就要怎么办?

生:先求出半径。

在互动环节, 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学后的“导学稿”材料,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从而解决疑惑, 其根本点在于学生自学经验的运用, 在分享与交流中启发学生、点拨学生, 切忌另起炉灶, 漠视学生的“先学”!

4.检测后“补”。

此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当堂检测。检测的题量不宜过多, 内容必须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检测的功能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为了平衡学生整个学习过程, 检测题应尽可能考虑配套作业的内容, 选择针对重、难点的题目进行检测。“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 我们选择了配套作业本P28一 (1) 、 (2) 、 (4) 、二 (2) 共计4题, 作为当堂检测用题。

5. 掌握后“提”。

此环节的重点在于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在自学与互助学习中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 “后教”要注重内涵理解与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 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拓展练习。

(1)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吗?

(2) 在下面的套圈的游戏中, 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呢?

上述两个问题的互动讨论, 进一步综合应用圆的知识, 实现知识的整体贯通与融合, 而且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应用巧妙地结合起来, 是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课堂“后教”从“小组交流—梳理新知—互助释疑—课堂检测—巩固拓展”, 实施基于学生“学”而教的课堂结构,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自学经验, 在“理、引、点、补、提”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分享交流、互助释疑,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篇8

【关 键 词】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学数学;策略

“实施素质教育,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而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师讲得多,知识传授多,课外作业布置得多,方法指导少,培养能力少;学生被动接受多,活动少,主动积极思维少,动手实践少。这些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而制定、调整教学策略,全过程让学生学,全过程让学生思,全过程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所谓“先学”,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按照老师所揭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自己学习教材内容并尝试解答有关问题。所谓“后教”,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整理、评价并进行必要的补充。所谓“当堂训练”,是指老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本节课的作业。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体现的教育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学(看书、检测、更正、讨论、作业),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者、辅导者、评价者,起主导和引导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作为教育者,不再滔滔不绝地传授灌输,而主要是对学生自学中遇到的或生成的疑难进行点拨。“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师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体验,去感受学习的艰辛和快乐。学生的手、脚、眼、耳、头脑都得到了解放,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

新课改要求教师把讲给学生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转化成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化成了具体教学操作方法。处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者的关系。

(二)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水平有高低,怎样在课堂上让优生、后进生可以同时看书,再同时完成检测练习?“先学”时,优秀生、后进生同样看书、练习,结果优秀生学会了、做对了,后进生没有学会、做错了;“后教”时,“兵教兵”,即做对了的优秀生帮助做错了的后进生更正,并讲清“为什么”,这样后进生的问题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当堂就能基本得到解决,补了差。同时,优秀生在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对当堂所学知识又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培优”的目的。

(三)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符合自主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先学”时,学生运用旧知识看书,获得新知识是“创新”;看书后完成检测练习,是开始运用新知识,也是“创新”;自己纠错、讨论、弄懂为什么,最后当堂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都是创新。全过程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自主创新,就是在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基本步骤

(一)设计目标。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一堂课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评价这节课效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其课堂基本结构是:课题——教学目标——自学提示,包括自学内容、自学方法、时间和思考题——师生互动学习,即学生依据思考题汇报自学情况,确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巩固练习——课堂检测。因此,小学数学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外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课堂始终的主线——紧扣教材内容的习题上,即自学思考题、巩固练习题、课堂检测题。

(二)未教先学。“先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也不是没有教师指导的学,整个学是在学校教育的框架下进行的,是有着鲜明的学校教育认识目的的。未教先学是指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边读书边思考,既要回忆已学过的公式、概念,看懂例题,还要尝试通过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用独立与合作方式理解课本新知识,并内化到自身的知识结构。

(三)学后再教。学后再教是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先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学后再教”并不全是教师讲,而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合作学习。学生学了以后,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亲历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老师在教的过程中不要就题讲题,一题一题地讲,而要一类一类地讲,一步一步地讲,由个别到一般,即由这一道题或几道题归纳出理论知识,总结出解题步骤或规律,再指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当堂训练。当堂训练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的练习和作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和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练习的内容是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形式则是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不允许进行讨论。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应处理好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倾听与表达的关系。先学后教模式的特点和亮点是学生的表达和展示,先学为学生的表达和展示提供了内容和资本,小组交流和大班活动又为学生的表达和展示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二)要处理好表现欲和求知欲的关系。表现欲和求知欲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学生通过“先学”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也带着对课本的质疑和自己的想法进入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求知欲和表现欲。我们认为,先学后教的课堂首先重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要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帮助每个学生解决先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和困惑,一定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教有所获,在这个基础上或在这个过程中,注重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表现的机会,激发和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智慧。

(三)要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个人独立学习是基础、前提和关键。无论是课前、课上、课后,都要把个人独立学习放在首位。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之上,小组合作学习是个人独立学习的深化和提高。

(四)要处理好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关系。先学后教模式有利于优秀生的脱颖而出,学困生及其转化就成了先学后教模式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一定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教师的教学要求、任务、内容要适应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无论处于哪一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打破了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中解脱出来,能充分发挥学生学習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俞昌页. “以学定教”策略的实施与探索[J]. 教育学文摘杂志,2011(2).

上一篇:昆虫记的简介下一篇:第6册美术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