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对压力的方法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生应对压力的方法(共10篇)

中学生应对压力的方法 篇1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大学 生就业难的问题。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大学生,受专业局限和自身能力的影响,据我所知,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在毕业之后这一专业的大多数毕业生首先会选择考取“特岗”来缓冲就业压力,还有一些人在幼儿园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只有一小部分人在公立或私立学校就业。综合其原因,从专业看,“小学教育”就限定了只能是小学教育方面,要想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很困难。从技能方面,小学教育专业学习的教师技能仅仅是单方面的,还不够成熟地精通和运用。

但即使有上述方面的这种压力,只要我们端正良好的态度,积极的心态,小学教师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大的。

首先,在2010年政府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说到: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

出的教师给予奖励。从这些政策可以看到,国家对教师在各方面条件的改善有很大的重视,教师的行业正在日趋完善和健全,教师的地位在不断上升。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教师是一份很好的职业。

其次,保持理性的就业态度很重要。

大学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怀揣着青春的梦想,对就业的地区、待遇等有很大的要求。有些毕业生非大城市、高新金不去,这就造成了就业的困难。我觉得,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应结合自己的现状和自身的能力对自己进行评估、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起点。降低就业底线,也是大学生刚开始就业的良好心理。如考取“特岗”就是一个缓兵之计。如果想从事教育工作而又找不到好的地方,“特岗”就提供了一个机会。在这期间,可以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在期满后,还可以报考国家公务员考试。国家对于报考公务员“特岗”的教师,有一定的优先政策。

以上这些都是走出校门之后的事情,而要想在职位竞争中处于优先位置,在就业中没有择业、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就要打好坚固的专业基础和职业技能。

随着小学生在幼儿时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加强,在进入小学之后,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突出的特长。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加强。如写作、简笔画、音乐等。所以,在校期间的学习对于大学生能力的提高很重要。在技能方

面,如“三字一话”,就需要每天的练习。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必备硬件必不可少。还要结合本专业多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从容走向职场。

如果想要全面加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考研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继续在喜欢的专业深造,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更高层次的进步。在学历上下功夫,增加择业的成功率。

中学生应对压力的方法 篇2

1 血透室护士职业压力的因素及分析

1.1 不良工作环境

(1) 血透室工作环境封闭, 血液透析机多, 空气流通性差, 每天接触的设备, 如:水处理机器、透析机、各种监护仪等和各种化学消毒剂, 如:安而碘、酒精、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均影响护士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2) 血透室护士接触的患者多为急危重患者, 经常面对患者死亡的刺激及家属心情焦虑、沮丧、不理解等使护士长期处于一种同情、低调、灰暗、高度紧张甚至厌恶的环境。

1.2 工作负荷超重

我院血透室护理人员长期严重短缺, 工作量大、上班时间长且机动性强。尤其是急诊血透患者多, 经常去其它科室行床旁CRRT血液透析, 且工作时间长达10h以上, 需要护士随时不定时的加班, 大脑随时处于紧张状态, 而且作息时间不利于正常休息, 长期处于超负荷和生活无规律性状态, 易产生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等。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护士的身体和精神健康, 而且会直接影响护理质量。

1.3 职业风险性压力大

1.3.1 血透中患者病情危重, 病情变化非常迅速: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几秒就可能发生病情变化, 护士在整个透析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透析中异常情况的发生, 如:双腔管从体内脱出、体外循环凝血、动静脉内瘘血肿、患者引超滤太快引起低血压、高血压、低血糖、心律失常、肌肉痉挛、失衡综合征等并发症。许多患者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不能按照医嘱进行规律性血液透析, 造成透析间期体质量和尿素肌酐增长较多, 每次透析时超滤必然太快、肌酐下降太多, 这样的患者在整个透析过程中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所以对护士的各种素质要求相当高, 护士上班时大脑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1.3.2 专业技术要求高:

新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对临床血液净化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标准, 对血透护士的要求也更高, 使之承受着极大的工作压力与挑战。长期透析患者每周定时来医院做透析治疗, 而透析的先决条件就是动静脉内瘘穿刺术, 内瘘每年要进行上百次的有创性穿刺, 内瘘条件不好的患者反复多次穿刺不成功, 会引起血肿, 甚至导致内瘘闭塞, 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1.3.3 高危环境:

血透室是一个频繁暴露于血液的工作环境, 血透室护士每天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 护士可因穿刺或皮肤黏膜损伤等职业暴露极易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特殊的工作环境易引起各种职业暴露, 对护理人员身心造成各种伤害。

1.4 患者因素

血透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长期被慢性疾病所折磨, 在身心上往往受到严重的伤害, 同时由于经济负担重, 患者的情绪变化各有不同, 大多数人存在消极、悲观等思想。对于直接接触患者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对的压力也愈来愈大。

1.5 人事制度、职称评定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给护理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随着人事制度改革, 许多人面临下岗或转岗, 这一压力呈现上升的趋势。医学的快速发展, 对护理专业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血透室护士在工作和照顾好家庭之于, 需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学历, 否则面临下岗、转岗的威胁。近年来, 护士晋升、职称评定的难度加大, 护士的晋升机会太小。晋升困难, 造成较大心理压力[1]。

2 缓解血透室护士压力的方法

2.1 护理管理人性化

目前血透护士面临的压力, 许多来自管理层次。现代管理者, 可以激发护士的积极性, 实行弹性排班。护理管理者应站在护士的角度关心护士, 给护士争取最大限度的支持, 增强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减少不良情绪。护理管理者应经常组织一些活动, 比如聚餐、外出旅游、娱乐活动等。

2.2 创造一个和谐、融洽、良好的工作环境

加强透析室内空气流通, 开窗通风换气, 护士必须按照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要求,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尽可能避免职业暴露, 做好自我防护。护理管理者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协调好人际关系, 特别是护患关系, 增加同事间的沟通和凝聚力,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2]。

2.3 加强护士的新业务新技术培训

血透室护士应加强业务能力的培训, 经常学习血液净化及相关方面的新知识, 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 不断充实和完善护理技能, 熟练掌握各种透析设备的性能、特点和各种操作方法。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并能快速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工作中做到有条不紊, 以轻松的心情对待工作, 增强自信心。

2.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护士的职业注定了护士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护士必须正确面对。尤其血透患者有身心、经济等各方面都受到严重的伤害, 关心理解患者, 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与家庭。良好的人际关系, 强有力的社会支持能有效地减轻护士的压力[3]。

2.5 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树立正确价值观

护士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 释放内心压力, 加强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礼仪、人际交流于沟通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面对压力时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如谈心、郊游、参加集体活动等方法。

2.6 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和维护自身权益, 应加强法律教育。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道德规范、规章制度及法律。勿随意增加患者或家属对疗效的期望值。在患者或家属充分知情的情况下, 尊重其选择。医患双方应认真履行书面的签字手续, 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超艳.临床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14) :3249.

[2]王静, 宋新然, 刘伟.护理人员压力构成及减压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10) :2263.

中学生压力应对机制与策略的研究 篇3

开展中学生积极压力应对机制与策略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在西方心理学界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动机等积极因素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创始者赛里格(Martin Seligman)等学者认为,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潜在的建设性力量以及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一种积极的心态解读人的心理现象,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以帮助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美好的生活。通过培养或扩大人固有的积极力量而使人真正成为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积极心理学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即通过发掘和塑造人类自身的积极潜力,形成自身有效的应对生活压力的技巧和策略,来促进中学生更好的适应、更有效的应对压力和更幸福健康的生活。应对(coping) 是指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应对方式是个体对挫折和压力所采取的认识和行为方式。而积极压力应对机制是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为基础构筑的个人应对压力的技能与技巧。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学生积极压力应对机制的研究,可以弥补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不足,可以从本源上减低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并能具有长期效应。

开展中学生积极压力应对机制与策略的可行性分析

国外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在临床心理学领域,W.C.Follette等人提出了设计环境因素以唤起积极的行为,交给个体控制环境和行为的技巧等方法,以帮助人们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在管理心理领域,有的学者也提出应当努力培养组织成员的愉悦、兴趣、自豪和满足等积极情绪,因为这些情绪不仅能使个人改观,也能通过影响组织中的他人和顾客给组织带来变化,从而有助于组织的繁荣。对艾滋病病人的研究也表明,对很难控制自己疾病的病人进行积极的认知再评估训练,引导他们放弃先前的消极目标,树立新的现实的目标,也使问题得以更积极的好转。因此,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通过训练,发展中学生积极认知评估策略、积极情绪体验策略和积极行为操作,不仅是有据可依、也是切实可行的一种尝试。

中学生积极压力应对机制与策略的资源

积极心理学研究认为,保障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对心理疾病的积极预防,而积极预防的关键则来自于对人类内部积极潜力的塑造或唤醒。人类自身存在着的诸如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和洞察力等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发掘并专注于困境中的人的自身力量就可以做到有效的疾病预防,保证心理乃至身体健康。中学生积极压力应对策略资源的构筑,应从发掘中学生自身积极力量人手,通过促进乐观的人格的形成,培养情绪智力,构建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中学生有效的预防压力产生的不良影响,维护身心健康。

1、积极的人格

积极心理学倡导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乐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一种人格特质,指个体对自己的外显行为和周围存在的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体验。一个人一旦形成了积极人格特质,常常就会把生活环境中所面临的困难归因于外在因素,在任何环境条件下他都会朝好的方面去努力。因此,建构个体积极的人格特质,可以为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有效应对压力提供最有利的资源。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学会积极地解释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和压力,促进个体生成乐观积极的人格特征,从而使中学生能够从现实出发,利用自身的积极资源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压力和挫折,并对未来充满希望。

2、培养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t) 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萨洛维( P1Salovey) 和迈耶(J1Mayer) 在1990年提出, 用于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绪特征。1995年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 出版了《情感智商》一书, 该书进一步阐述了情绪智力的理论体系和基本观点。情绪智力理论一问世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 在预测人的成功时,了解情绪智力比仅通过传统智力测验或其他标准化成就测试测量出的智力更有价值。应对方式(coping style) 是当代心理健康领域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主要是指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认知和行为努力的过程。大量研究表明, 应对方式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相关,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 它与情绪智力又存在呈正相关的关系。所以,培养中学生的情绪智力,对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开设相应的训练与教育课程,帮助每个大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制订生涯规划,让自己有目标的、充满希望的生活,即使在遇到一些困难、压力、痛苦时,也能够把它作为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有益磨练,积极地战胜它。

3、强有力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发展所依托的社会关系系统。研究表明,亲密人际关系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个体缓解压力,包括调节不良情绪、分担责任、提供建议、传授技巧和提供物质帮助等。对中学生个体而言,朋友不仅能够支持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提供爱、关怀以及披露内心世界和宣泄的机会,而且能够使青年获得情感上的安全感和支持,为社交能力的提高提供基础。一些研究还发现,中学生将友谊作为一种支持性的人际关系来感知,友谊为学生可以提供一种亲子关系难以替代的独特视角。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中学生有意识地体验并从现存生活中挖掘社会支持资源的能力,是构筑中学生心理健康系统的重要环节。如在中学生教学中应包含如何体验社会支持,如何支持他人、如何获取他人支持等内容的训练科目,通过训练让大学生学会构筑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增强自信,进而更好的增进健康。

中学生积极压力应对机制与策略的探讨

对中学生而言,压力应对策略的培养应强调以积极心理学理念来形成个体的建构,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引导,帮助中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压力事件,形成积极的压力感,并产生积极的压力反应。通过对中学生压力认知策略的指导、积极压力体验的强化以及压力行为的操练,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压力建构系统,最终达到自我调控压力、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

1、培养积极的认知。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对压力作出积极的解释,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这是中学生应对压力的基本策略。积极的认知评估策略是压力应对策略中常用的改变认知的方法。认知评估是对应激源的认知解释和评估的过程,是压力的调节变量。因此,教育和训练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积极地认识和评价压力事件及其作用,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认知压力和应对压力,有助于个体产生积极的体验和积极的反应,也可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

2、培养积极情绪。情绪在压力应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压力情境下,积极情绪有三个重要的适应功能,即支持应对、缓解压力、恢复被压力消耗的资源;且积极情绪,如满意和愉快,可以消弭消极情绪的行动倾向(如愤怒引发的攻击、恐惧引发的逃避),将个体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使个体处于和谐、安宁的状态。Fredrieksonm系统地提出了积极情绪的拓展和建构理论模型,认为积极情绪拓宽注意范围、提高行动效能,并有助于机体获得身体、智力和社会资源。积极情绪促进认知过程积极情绪能够促进信息的加工和自我调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积极情绪能拓宽注意。采用整体一局部视觉加工范式研究情绪状态和注意偏向网,结果表明:消极情绪如悲伤、抑郁引发了反映注意范围狭窄的局部加工偏向,而积极情绪如快乐则引起了反映注意范围拓宽的整体加工偏向。与处于消极和中性心境中的人相比,处于积极心境中的人则对关于个人缺陷的信息注意更多阀。积极情绪能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灵活性。

积极情绪缓解消极情绪的心理影响高强度消极情绪如悲伤和抑郁使个体思维狭窄、导致更严重的消极情绪,甚至会引发临床抑郁,而积极情绪有助于抵消消极情绪的损害效果。研究发现积极情绪体验可以阻止那些由压力诱发的疾病的产生。积极情绪加强社会支持消极情绪趋向于瓦解社会支持,而积极情绪的体验和表达可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并加强社会联系。一项关于丧偶者情绪表达的研究发现,那些描述他们和已故配偶关系时表现出微笑和大笑的人,会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而且有更少的挫败感。同时也发现,人们更愿意向那些展示微笑的人提供安慰。因此,培养中学生积极情绪对应对压力事件和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3、形成积极行为模式。研究表明,当代中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主要以积极的心理调节机制为主,消极的自我防御方式使用相对较少。但中学生中也存在一些消极应对压力的行为模式,通过情境训练加以调节和克服,取而代之的以积极的压力应对行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放松练习或认知调节技术,改善考试焦虑,缓解就业应聘紧张等压力产生的不适应感受,并利用压力开发自身的积极力量,使自己形成更积极的应对压力的行为模式。

中考前心理压力症状及应对方法 篇4

中考前心理压力症状及应对方法

一、厌倦学习

状态:越临近考试,越不想学习。

应对高招:出现这种情况时,考生可以暂将学习搁置一边,不妨散散步,与朋友聊聊天,放松一下心情。再找出自己产生厌倦情绪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已经弄懂了,还是自己对考试没有信心,看自己能否找到解决的办法,想通了,过度焦虑的心情自然消除。

二、失眠

状态:眼困,但脑子异常亢奋清醒,越想睡就睡不着。

应对高招:干点别的事情放松心情,如听听音乐,读读优美的散文,散散步,使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告诉自己“人困了,自然就睡”。不要老想着自己睡不着,担心失眠会影响明天的考试。

三、头痛、头晕、“晕场”

状态:莫名其妙头晕或头痛。

应对高招:可以吞服或含几片仁丹等清凉药物,或在太阳穴上搽一些清凉油,风油精等刺激性药物以刺激感官,并作深呼吸数次,帮助稳定情绪,消除焦虑。

四、怯场

状态:一进考场,心跳加快,手心冒汗。脑子一片空白,越急越怕。

应对高招:自我暗示法。暗示语要具体、简短和肯定。如“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这一天,我喜欢考试,喜欢同别人比个高低。”“我今天精神很好,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等。

五、记忆阻滞

状态:提笔忘字,对某个公式或概念非常熟悉,可就是想不起来。

应对高招:转移刺激法。先保持镇静,最好是把回忆搁置起来,转移一下注意力,然后可以通过联想,利用其他考题,回想当时记忆的环境,随便写点什么或反复审题等办法来唤起记忆。

中考前提高成绩的方法

一、合理安排时间

在考前是最紧张的时候,我们临时复习虽然来不及了,但是对于我们成绩一直不怎么好的考生,可以利用前时间做好我们每一科的复习,虽然不是很起作用,但是还是有一定的用的,所以我们考生,合理安排一下我们考试前的时间,尽量把知识点缩小,才有一定的效果。

二、知识点的清理

我们考生在考前可以清理一下我们自己会的知识及自己不会的知识,给自己一个标准,在考试前把自己会的知识和会不是很熟练的知识进行清理出来,在考前进行一定的复习,这会使我们考生轻轻松松面对我们的考试。

三、利用好自己所拥有的知识

自己拥有的知识是自己的,知识与知识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我们考生在考试时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连接自己一些有印象的知识,这对我们考试会有一定的帮助。

四、做好每一科的考前知识巩固

“三十夜里冲年猪”不是没有用,是有一定的作用的,虽然不是很大,所以我们成绩不怎么好的考生在每一科的考前进行一定的复习,对考试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在考前的复习可以给我们巩固知识点,对于考试做题的时候会想到刚才记过的。

五、合理控制好自己复习速度

在考试前,依据自己的能力和自己可以和能够奔向的目标去安排考前复习的时间,才会对我们有所帮助,了解到自己的速度也会知道自己的知识量程度,考试自己也会有一个底了。这时尽量的控制好,做一个小目标,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中考备考方法

一、难题先跳过手热好得分

考第一科时,常出现因为紧张的心情导致开考不顺,如果一开始的几道选择题拿不准,十几分钟后会越做越慌。这时候可以跳过这几题往后面做,等冷静下来了,思路打开了,答题就会顺利起来,我感觉脑袋也像机器,需要预热!

二、开头最易错回头可救分

基础题得分和丢分都很容易,越容易的题越要仔细。一些考场的黑马能超常发挥,很大程度因为考试时基础题得分高,特别是理科综合和数学两门。做选填题时,无论题目多简单,都会保证做完后再检查一遍,确保能做的题目不出错。既然得不到难题分,一定要保证简单题不错。

三、时间很宝贵掐表做综合

对于综合考试的时间,一定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算综合科目的答题没必要刻意按照统一的答题模式,但最好分科进行,不交叉答题。答题时,应先做自己最拿手的科目。

四、审题别偷懒用时别吝啬

不集中精力仔细审题,一不留神就丢分。不要小看题干中的每个隐含条件和细节,审题一定要非常仔细。要留意题目的所有条件,物理题有时会给出很多物理量。这时不妨把已知的物理量都圈起来,做题时如发现所给物理量没用,肯定是答题思路有问题,一定要重新思考。

文科综合更是重在审题。文科综合里的选择题干扰项特别多。复习阶段做了太多训练,考试时会遇到似曾相识的题,如不仔细看题就会按往日做过题的答案填写。考场答题就算遇到再熟悉的题目,也要把题目审完。

五、相信第一感改动需谨慎

增强学生心理压力的方法 篇5

当前教育的弊端就是注重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孩子们只会考场得分,而不会在生活中做人,更不会顽强地面对挫折。偶遇不如意的事,不是出走就是自寻短见,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因此,对孩子进行抗压教育,对于培养其心理承受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让他们知道人活着的目的、意义,应学会珍惜、热爱生命,同时更应教会孩子应付挫折的方法,学会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学会客观认识自我和冷静评价他人,学会排除消极情感和自我调节方法,让他们明白“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从而引导他们从应试教育的“独木桥”转到素质教育的“立交桥”上来。

对学生进行抗压训练

教师的职业心理压力与应对 篇6

一、教师职业心理压力的表现

1.教师职业榜样的压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需要以榜样的姿态,以典范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随时在关注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因此,教师必须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校里,精神很难得到放松。

同时,他们作为普通人,也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尤其是会有生活上的不如意,事业上的不顺利 这些消极的情绪很难宣泄出去,常常是压抑下来。

2.教学压力根据一项对2992名中小学生教师的调查研究表明: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工作太累,37% 的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他们除了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指导课外活动,做学生的思想t作,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等,其中大多的工作时间较长,劳动强度高 上课都是需要精神高度集的活动。另外,学生统考、学科竞赛、升学率等带粜的重压,常使教师更加紧张。

3.管理学生的压力教师职业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

一方面,他们纯真可爱,生气勃勃;另一方面,他们在智力发展、品德发展等方面都可能有差异,造成教学及日常管理上的困难。比如,有的学生智力发展比同龄学生要晚一些,接受课堂的知识慢一些;有些学生顽皮,好撒谎,懒惰;有的学生爱欺负别的同学,或者对老师有敌意。每个老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都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顺利接受老师的教育。在任何一个班级里,都难免有行为习惯交叉的学生,接受知识较慢的学生。当老师身心疲惫时,对这些学生的“容忍性”就会下降,很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同时,教师处理学生行为问题的方法不当,电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4.职称晋升与岗位竞争的压力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压力是很大的。职称是教师工作能力的一个标志,一是各种待遇发放的依据。他们要争取表现出色,要教学优秀,还要有出色的论文。同时,教师岗位也开始竞争上岗,不合格的也要被淘汰。这些无疑都给教师带来了巨火的压力。

5,生活压力尽管国家明文规定,教师的待遇略高于公务员.事实上,教师的工资表面上比公务员高,但实际上公务员潜在的收入远大于教师。而且,对教师的调查发现,各地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非常严重,有的拖欠时间过长.有的拖欠数额较大,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正常生活。另外,教师很难改善住房。这都会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二、教师职业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教师的职业生涯始终是一个压力不断的过程,教师的职业压力是来自各方面的。特别是我国的教师更承受着与其他国家教师不同的压力。首先,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教师的生活压力更大,收入不高,生活条件差,是在一种付出与回报不相称的物质环境中工作。由于家庭对教育的期望值过大,社会上普遍追求升学,因此教育过程中任何毛病和问题全让教师来承担。其次,不规范、不利学的管理形成的许多人为的人际关系的心理压力,更困扰着教师的工作,阻碍了教师的发展。学校要生存,要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学校从管理到教学无疑给教师造成强烈的紧迫感,不得不促使他们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以及修养。第三,从学生方面看,由于社会的变化发展,学生中单亲家庭增多,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困难,以及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些现象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心理健康成长以及学习环境造成相当的影响,从而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迫使教师对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不仅增添了工作难度,同时也给教师带来心理负担与压力。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职业在客观上是为社会承担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在主观上它更是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挑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三、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能管理自己的情绪,在教学中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这就需要教师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调整情绪。

第一,教师应学习适当的调整情绪的方法。

如,运用适当途径宣泄消极情绪。心理学对一般人的调查发现,女人在面对消级情绪时往往采用“疯狂购物”的方法排解不快;男人则往往用抽烟、酗酒来排解忧愁。事实上,我们要主动选择一些无害甚至有益的宣泄方式来改善情绪。

第二,学习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不但可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且可以鼓励、赞许、支持、安慰学生,甚至微笑也可以改善同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两个嘴角向上一翘,你就笑了。每天出门前对着镜子笑一笑,晚.L回家再对着镜子笑一笑。你会发现,微笑可以带动你的心理呈现的积极的状态。笑过之后,心理压力会大大改善。

第三,学会放松。紧张和放松在生理上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也就是说,身体是放松的,人就不可能紧张;反之.身体紧张,人就不可能放松。可以说,放松是缓解紧张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以下几种放松的方法对缓解紧张情绪大有益处:每天都坚持做一项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梳发健脑法;用呼吸法放松;形象松弛法等。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减轻职业心理压力不仅需要教师的自身调整,还需从学校政策上进行调整与改善。学校管理就是要为教师心理动力层次的提升创造一种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氛围。

首先,学校应为教师的发展创设一种良好的人际环境,人际环境的准则就是公平。

其次,就是知人善任、扬长避短、用人所长 人尽其才,使教师在更有利于其发展的位置上充分发展。

第三,是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调控竞争的度,既鼓励教师个人成名成家,又强调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四,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鼓励、支持、帮助教师进修,提高教师群体心理动力的需求档次。

第五,学校应重视教师的精神维护。如给教师开心理健康讲座,适当减少工作量,适当减少工作压力,增加教师之间心理交流的机会,在教师中开展一些能放松身心的活动,如定期郊游等,甚至定期让老师接受心理辅导等。

第六,学校应对教师家庭及生活状况给予高度的关注。作为一个教师,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前提是,要有幸福愉快的家庭生活,要有能满足生活的基本条件。学校对教师家庭和生活状况的关注,可以使教师有一种被关怀、被重视的感受,可以调动教师参与工作的热情,减轻教师对压力的感受。同时更需要重视管理中的心理调控、加强教学过程中和教师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分析、心理咨询、心理调整和心理动力的建设工作。

巨大的就业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应对 篇7

1. 毕业生人数剧增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由精英型逐渐转向大众化, 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 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就业的难度。从高校招生人数看, 20世纪80年代, 由于大学毕业生空档多年, 社会对他们的需求量极大, 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90年代, 大学毕业生人数虽然有所增长, 但基本上与社会发展需求量相适应, 就业实行的又是国家统分统配的就业模式, 因而就业矛盾并不突出。从1999年开始, 我国高校开始扩招, 1998年全国大学生人数为145万人, 1999年达212万, 到了2000年增至280万, 2001年达338万, 2002年为413万, 2003年达到495万, 2004年达559万, 2005年达610万, 每年以增加60万~70万的幅度增长。此后高校招生人数增速虽然有所减缓, 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06年为630万, 2007年为660万, 2008年680万, 2009年699万, 2010年突破700万, 人数是扩招前的近五倍。我国从2000年起开始打破大学生由国家统分统配的就业模式, 实行了大学生自主择业和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模式。从2003年7月以来, 随着高校第一批扩招生走向社会, 供需矛盾开始显现出来。2006年是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年, 毕业生的人数明显增加, 造成供大于求, 竞争加剧,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是到了2008年,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 市场需求量有限

社会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能力有限。近年来, 虽然中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大量引进外资, 新的企业、公司需要一定数量高素质的管理、技术人才, 但这些岗位要求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担任, 所以对大学生的吸纳量增加有限。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许多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降低成本, 纷纷实行劳动和用人制度的改革, 减员增效, 对就业人员的需求量大大减少。事业单位随着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 同样要求减员增效, 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率也是有限的。政府机关实行精简机构改革, 要求压缩公务员人数, 干部分流, 吸纳的岗位极其有限, 竞聘公务员岗位异常激烈, 这些都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人才需求的下降。

3. 自身准备不足

从学生方面来看, 由于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专业划分过细、对学生操作等能力的培养不足, 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 操作能力、适应能力较差, 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积极的心理应对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必须作出积极的心理应对, 才能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取胜。

1. 善于收集职业信息

在当今社会, 职业信息是求职、择业成功的基础, 谁能及时获得职业信息, 谁就获得了求职的主动权;获取的职业信息广泛, 择业的视野就广阔, 求职的把握性就越大。所以大学生要学会利用各种渠道、手段, 诸如传播媒介、用人单位、人事部门、人才交流等机构和各种人际关系, 广泛、全面、准确地收集有关的职业信息, 诸如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大学生的总体供需情况、不同行业的需求状况、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用人单位的工作条件、现有规模、发展前景等, 并进行分析、整理, 以便综观全局, 准确定位, 不失时机地寻求求职机会。

2. 提升实践能力

有真才实学是求职成功的保证。然而, 由于受中国“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加上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 大学生普遍“眼高手低”, 缺乏独立工作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因此, 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知识、掌握技能外, 还要加强各种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 要积极参与科学实验、研究工作, 以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以培养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 善于与各类人打交道以及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应付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以便在未来的求职竞争中抢占先机, 并为将来步入社会、迅速适应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确立适宜的择业目标

正确地选择职业, 能够为未来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择业目标和个人所具备的实际能力相当, 可以使自己在择业中占优势地位, 并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为此, 每个毕业生对自我都应有个客观而全面的认识与评估, 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综合素质、自身的能力, 以及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社会需求总体状况、各专业的需求情况等等, 据此来确立自己的择业目标,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只有这样, 才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 在求职中抓住机遇, 获得成功。此外, 还要善于确立动态发展的择业观, 要善于根据自身的条件与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择业目标, 使之更加切合实际,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求得一份理想的工作。

4. 塑造“外向化个性”

个性外向者善于把自己展现给对方, 尤其是把长处、优点显示出来;而内向者不善于展示自己, 即使有本事, 他人也无法通过感性来认识他, 而求职面谈中的感性印象对于决策者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 求职者的内、外向是影响求职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 为了适应求职市场竞争的需要, 使自己在择业竞争中不至于处于劣势, 个性内向者应有意识地进行“个性外向化”塑造。要有意识地寻找、参与各种社会性、集体性、合作性的活动, 如沙龙、自荐演练活动、生日Party等, 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 培养自己主动参与的精神, 主动与人交流、配合, 共同完成一些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逐渐改变严肃、被动、缄默、退缩等内向特点, 培养热情、主动、健谈、合群等外向特点, 改变对自己的消极认识, 勇于展示自己、表现自己。

5. 学会自我调节

面对激烈的求职竞争, 失败是难免的, 一旦竞争失利, 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 不要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要冷静、理智地分析原因, 找出自身的不足, 努力改进, 继续朝目标奋进, 或根据客观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目标, 努力适应社会需求, 做到社会需要我干什么, 我就能干什么, 大城市、沿海地区、物质条件优越的单位进不去, 就到小城镇、中西部地区、物质条件较差的单位去, 先就业再择业。另外, 要意识到在现实社会中, 没有绝对平等的竞争条件, 择业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能力, 有时个体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用人单位的好恶, 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因素, 都有可能影响到就业的成功与否。所以, 求职一旦失败, 要能够摆正心态, 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一切, 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益明.“个性外向化”与求职择业竞争[J].现代交际, 1995 (7)

[2]卢法现、鲁卿、松玉编著.当代大学生的危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8

中学生应对压力的方法 篇8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学业压力;对策探究

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社会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农村中学生的压力过大的问题。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无论是学生、父母还是教师都很关心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不得不探讨的一个问题。对农村中学生学业压力及对策的探究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农村中学生学业压力来源

1.学生个人压力

(1)前途不爽朗产生压力

进入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也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村的经济并不发达。所以农村的中学生学习的环境是比较差的,学生能够利用的学习资源也比较少,导致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迷茫和怀疑。农村的中学生觉得自己没有希望,学生感觉在渺小的世界里看不到自己的将来。对自己的前途没有明确的认识和思考。情绪也不够稳定,学生把学业看成一种负担,产生了压力。

(2)自卑产生学业压力

相比城市的中学生,农村的中学生基础比较差,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差。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很大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对自己没有自信。比如,我们所学的英语课,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发音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入门是相当关键的,学会某种错误的发音之后,要改变成正确的,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农村中学生的基础教育教师发音不标准,误导了学生。这就让农村中学生形成一种压力,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这种自卑的心理使农村中学生上课不敢回答问题,因为害怕受到教师和城市学生的嘲笑,并且教师的发音不一致,可能导致学生上课听不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一种压抑的心情,变得自卑,没有自信,即使自己会说的也不愿意说出来。就英语这门学科而言,就会使学生变成“哑巴语言”,教师也会批评不回答问题的学生。自卑让农村中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压力,这就是所谓的学业压力。

(3)激烈竞争产生学业压力

进入初中以后,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学生对于自己的成绩排名重视起来。看到成绩好的同学受到教师的表扬和学校的奖励的时候,受到奖励的学生希望保住自己辉煌的战绩,就给自己一些压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受到表扬,所以都不甘落后,拼命学习,给自己增加课业负担,压力变大。

2.家庭压力带来的影响

使农村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变大的因素中家庭因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农村的中学生是非常懂事的,看到父母在家里务农,面朝黄土背朝天,早出晚归,非常辛苦地劳动,但是农业的收入却很低。所以农村中学生为了不让父母那么辛苦,将来想让父母享福,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学习。要想改变父母的生活状态,唯一的出路也是努力学习,考入好的高中,再考入好的大学,这是农村中学生的梦想。因此,农村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其次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比较高。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努力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每次考完试,对孩子的成绩过分关注,要求比较高,结果适得其反,增加了农村中学生的学业压力。

3.学校压力

农村中学师资力量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教师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测试和考试频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高,另外有的教师不能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增加了学生的学业压力。

通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形成中学生学业压力根源主要是自身、家庭以及学校的压力,面对种种情况,我们也有相对应的策略。

二、缓解农村中学生学业压力的策略

1.学生冷静分析,舒缓压力

面对学业压力,农村中学生要想缓解压力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目标,坚持梦想,冷静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缓解压力

理想是农村中学生扬帆起航的动力。学生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前途。忘记昨天,把握今天,憧憬明天。珍惜上学的机会,高效地利用时间,冷静地分析让自己产生学业压力的原因,做好必要的分析和评估。每天要有自己的计划。多看看书,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开阔自己的眼界。

(2)克服自卑,要有自信

农村中学生要正确地看待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不能选择家庭,但是可以改变自己。虽然输在了起跑线,但是也相信勤能补拙这句话。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相信学业压力一定会减轻。

(3)要培养自己的抗压能力,调整心态,在竞争中求平衡

很多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总是让自己很紧张,每次考试产生考试综合征,害怕自己在竞争中会一败涂地。其实只要冷静地想想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在考试时做个深呼吸,保持愉悦的心情,学业压力自然就降低了。

(4)要多和家长、教师沟通

进入初中,学生变得不喜欢和父母或者教师说自己的事情。当学业压力大的时候往往是憋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学生要理解父母的心情多和父母交流,得到父母的支持。还要相信教师,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

学生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减轻自己的学业压力。

2.家庭、学校通力合作缓解学生学业压力

(1)父母方面

父母不能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得过高,过分地看中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做到不与其他孩子比较学习成绩。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如果家长喜欢比较,那么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要关心孩子的健康发展,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可以通过一种特别的教育方式,不让孩子觉得生活在农村家庭是一种不幸。要有适度的学业要求。注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父母的一言一行也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的价值观也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要重视这一方面。

(2)学校方面

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多在心理方面辅导学生,不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学生是引导人和好朋友,多和学生交流,让学生保持适度的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导学生树立合理的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多鼓励学生,多方面地观察学生,对学生展开心理教育。不过分苛责学生,对学生的学业要求不要过高。

只有家庭和学校通力合作,才能减轻农村中学生学业压力。

总之,农村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来源很多,有学生自己的,也有家庭和学校的,只有在三方共同努力下,才能很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学生要乐观、积极地面对和分析学业压力。家庭和学校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而又适度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文道,钮丽丽,邹泓.中学生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对压力应对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04).

[2]阴国恩,吕勇,阎国利.中学生学习负担程度及其心身反应的调查[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02).

[3]张忠锋.影响初中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农村中学生应激和抗挫折心理训练研究;编号:FJCGJJ1207。

如何应对心理压力 篇9

卫生部:超九成上班族心理压力大

卫生部宣教中心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大企业员工身心健康问题突出,超八成人受到过各种健康问题困扰,仅有5.8%的员工自称没有工作压力。此次调查面向30个城市的50家全国500强企业,其中国企24家,私企19家,外企7家。

调查显示,员工最大的困扰来自“疲劳”和“失眠”。78.9%的员工有过“烦躁”情绪,59.4%的人感受过“焦虑”,38.6%的人觉得“抑郁”,仅有5.8%的员工称自己没有压力,近60%的员工选择休息睡觉解压,

身处职场,工作压力、竞争压力、人际压力等等多方面的压力齐齐逼向上班族,在这种心力交瘁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放松身心,想要心理健康不出问题很难。

四种方法助上班族自我调节

效仿阿Q

鲁迅先生提出的精神胜利法,对应对职场上的很多纷争和压力十分有效,当遇到挫折心情不佳时,不妨阿Q一下,往往能够放松心情,让郁闷情绪烟消云散。

如何应对心理压力

拥抱自然

让身心回归到大自然母亲的怀抱,清新的空气、舒心的美景都能够让人神清气爽,将烦恼完全抛之脑后,从而恢复心理健康。

瑜伽冥想

以轻柔缓慢的动作增强肌肉的力量,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全面调整心理状态,达到心平气和、气定神闲的精神状态。

饮食调理

中学生应对压力的方法 篇10

儿科护士面对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

【摘要】

本文通过对儿科护士面临各种心理压力的研究分析,表明了儿科护士比普通成人科室的护士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的源自:护患关系、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等各个方面,这些压力对儿科护士身心状态及生活、工作状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提出了必要的压力应对措施,如:提高护患沟通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管理者给予更多的支持引导等措施来应对压力,进而保障儿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减轻工作中的疲劳感,提高儿科护士的心理调适能力,使儿科护士能够轻松愉悦的面对工作。

【关键词】儿科护士;心理压力;来源分析;影响;应对措施

[1]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日益健全的法律法规不断的出台,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日益增强,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护士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并日趋复杂。特别是儿科护士,护理工作高风险、高责任,而且儿科护士面对的是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的人群,这就要求儿科护士不但要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还要有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这些都给儿科护士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儿科护士也被认为是最具有挑战性和压力最大的临床护士之一,持久而巨大的心理压力既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及生活状态又影响护理工作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去分析这些压力提并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儿科护士的身心健康,为儿科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1、什么是心理压力

社会心理学对压力的定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压力是一种刺激,压力一种反应状态,压力是一种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压力学研究之父汉斯﹒塞利把压力描述为“一种综合表现状态”,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表现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的紧张反应状态,而这种紧张表现在人们身上是按一定顺序和阶段进行的,这一过程被称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它分为3个阶段:警戒反应阶段、抵抗阶段、耗竭阶段。Sarivatava认为,当个体感觉自己的能力和应对资源不足以迎接挑战时,压力就产生了。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据我国著名的压力管理专家和心理治疗专家,郝滨先生在其著作《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中论述:心理压力其实就是指个体依据对压力源的不同感受而导致的生理、心理、行为上的反应过程。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治病因素引起机体患病。现代生活的压力像气球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挤压着人们,尤其是护士这个职业,护士每天面对患者的痛苦、悲哀,工作平凡而回报少;在常人眼里护士工作内容乏味,甚至是不体面的。护士职业已是世界公认的压力性职业。儿科患者的[2]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特殊性使直接与患儿接触的儿科护士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压力,研究分析这些压力源及影响,并提出应对压力的措施对儿科护士来说更为重要。

2、研究分析儿科护士心理压力

2.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在儿科工作的15名注册护士,15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35岁;婚姻状况:未婚9名、已婚6名;文化程度:大专10名、中专5名;职称:主管护师1名、护师3名、护士11名;工作年限:1年以下3名、3~5年10名、10年以上2名;其中有正式编制的护士4名、合同制的护士11名。

2.2、研究方法

对这15名儿科护士进行访谈,访谈时本着保密和方便的原则,向访谈者详细说明研究目的、过程及保密原则。采取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根据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访谈包括以下问题:

(1)你是否愿意在儿科工作;(2)你觉得儿科的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有什么不同;(3)你在儿科工作的感受如何;(4)你工作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5)什么情况下你更愿意留在儿科工作。根据访谈结果进行如下分析总结。

2.3、通过研究分析出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

2.3.1、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及患儿家属的不理解

儿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生理、语言、行为发育均不够完善,无法直接交流或沟通困难。且患儿到了医院大都害怕打针,“谈针色变”、“见针就哭”,打针时多是不合作、哭闹不安、挣扎,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再加上患儿家属因孩子生病往往手足无措,心烦意乱,易激惹,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另外,儿科患者的病情变化快,上一分钟都是稳定的,可下一

[3]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分钟病情就会变严重,比如肺炎的患儿在喂奶过程中如不注意被奶呛着引起窒息是很严重的情况,如不及时处理后果就不堪设想,这就要求护士要有很强的观察力及应对能力。儿科患者的病情也不易察觉,护士必须密切观察,不能轻易放过一个细节,并根据变化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及抢救措施。这些都使儿科护士常常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

有许多护士不安心在儿科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家属难缠,不易沟通,不理解护士,在儿科工作容易受气。现在的小孩儿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一旦生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前呼后拥,就怕孩子遭罪,打针、抽血如临大敌,个个惶恐不安。扎针时由于不理解护士,有些家属做出诸如:“要一针打好啊”,“我的孩子血管不好扎,你能一针扎上吗?”,“我的孩子在某某医院都是一针打好的”,“昨天某某护士都是一针扎好的,今天你是怎么回事”,“你们拿孩子练手呢,我们不打了”,有时针才进去一点,护士正准备继续进针,家属就急切的说:“怎么回事,还不回血”等。这些都影响了护士,造成护士的心理压力,一旦没有一针扎好,有些家属就认为你是在练手艺,不负责任,不当回事儿,并要求换人,把护士气的的难受、憋闷还不能发言。儿科护士长期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缺乏理解与支持,容易出现负性心理,使得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远远高于成人科室的护士。

2.3.2、高标准的专业技术要求

现在的患儿多为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患儿患病后,家长焦虑不安,迫切希望病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医学知识的匮乏,溺爱孩子,担心治疗护理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往往不能配合,尤其是输液时,由于儿童生理的特殊性,如患儿血管细小,穿刺难度大,不易固定,加之患儿恐惧、哭闹、反抗,但是家长常常对护士“一针见血”的要求,给执行输液操作的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另外,加上患儿的病情变化快又不易察觉,决定了儿科护士一定要有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应对能力,这又增加了护士的心理负担。新护士在危重儿急救技术、应急能力等方面更差,初期面对工作总是感到信心不足,精神

[4]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紧张,往往影响护理操作技术的正常发挥,工作不能做到位时就会产生焦虑、内疚、缺乏自信心等心理紊乱症状,进而影响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2.3.3、工作环境嘈杂

儿科一向是病人多、家属多、噪音多,尤其是每天的高峰时段及每年的秋冬季节,整个病区人头攒动,哭声、催促声不绝与耳,特别是做各种检查治疗中,患儿的哭声震耳欲聋,加之现在家庭特殊,多为4、2、1结构(4个老人、2个大人、一个孩子)往往一个孩子住院,几个家属陪伴,声音嘈杂。由于患儿较小,家属携带的物品较多,病室显得零乱不整齐。儿科护士每天在这种嘈杂、烦乱的环境中,很难以一种平静的心态集中精力处理医嘱、配药、穿刺等事物,所以儿科护士在执行每次操作前不单要按“三查七对”原则,更要反复查对,容不得半点马虎。儿科护士长期处于这样一种紧张疲劳的状态,必然会导致身心疲惫。另外各项操作均在家属的监督下进行,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2.3.4、工作量繁重

护理工作相对成人科室繁杂、琐碎,同样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护士付出的劳动往往要比成人科室的护士高出几倍。儿科患者病程短,用药量小,常常需经过计算得出,加药、换药频繁,在输液速度方面对液体滴速要求高,患儿不配合,易漏针,静脉穿刺频繁,加之现在患儿偏胖,静脉穿刺困难,要求高准确度等等,使儿科护士付出更多。同时,临床护理人员的编制不到位,护理人员短缺,夜班通常只有1位当班护士,虽然夜间治疗护理措施不多,但当遇到收新患者、抢救、有危重患儿时,就不能及时巡视病房,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者,夜间本来就是人生理心理都很脆弱的时候,护士还要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就会造成护士紧张、疲劳、抑郁。由于儿科护士人员相对固定、编制不足、轮班、夜班频繁,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使护士生活无规律,使人体生物钟紊乱,容易造成情绪激动及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护士的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长期如此易导致心身疾病。

[5]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2.3.5、投入与回报不相称

目前社会上大多数人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不承认护士劳动成果的现象较为普遍,病人康复家属认为都是医生的功劳,看不到护士的关心与付出,也不尊重护士,护士尽管付出了很多仍然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而且与医生相比护士的职称晋升、进修学习、福利待遇等问题也得不到重视。

特别是儿科护士,提供给住院患儿的护理时间、人力、财力、物力较成人高,也付出了更多的宽容与爱心,但也很难得到患儿家属的肯定与认可,甚至有些家属,当患儿出现一些不好的问题就把矛头直接指向护士,使护士常常成为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另外,由于儿科资金匮乏,护士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转正机会少,使护士产生不不平衡的心理,进而出现了儿科护士要求调离岗位甚至离职的意向增加。

2.3.6、人际冲突带来的压力

当今国内对于从医者的职业风险保障鲜有所闻,而各种“差错事故赔付处罚条例”以及媒体上大肆炒作的相关报道却令人触目惊心。护士上班提心吊胆,总怕出事,病人投诉虽可直接提高服务质量,但如使用不当,会使护士产生严重的身心问题。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果不很好的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中。表现为医护之间、护患之间、护护之间及护士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护患冲突,它直接和间接地涉及护患双方权益、健康和经济问题。在原则上护士即使遭到歪曲现实、情绪激动,甚至痛骂护士的病人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情并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压抑了自身的感受,委曲求全,做出精神妥协。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或经历感情伤害无法表达自己会感到地位低,对工作满意度下降,这种长时间的情感投入,会使护士精神耗竭。

2.4、分析心理压力对儿科护士的影响

[6]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儿科护士所背负的心理压力导致的影响并不均为负性的,轻、中度压力能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又能锻炼人的能力和意志。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压力也不例外,持续的高压力会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和工作质量。

2.4.1、对儿科护士身心健康及生活的影响

持续较高的心理压力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即是对护士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影响,在生理方面产生诸如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头痛、失眠、体力透支、免疫力降低等;在心理方面产生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就会出现沮丧、麻木、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现象,身体常常产生疲惫不堪的感觉,结果导致护士的抱怨增多、心理不平衡、烦躁易怒等。也导致护士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人际关系恶化;生活习惯改变。严重者还会出现情感淡漠、妄想、幻觉、自杀意念等病态心理现象,严重的破坏护士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4.2、对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就是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有研究表明护士的不良情绪会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大大降低,例如:有位静脉穿刺技术比较过硬的护士,一次在操作前遇见一件不愉快的事,结果十多个静脉穿刺几乎都是二针或三针才成功。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可见不良情绪潜在的能量是不可低估的。护士不良情绪的来源多是持久的心理压力造成的。另外,持久的心理压力使护士在工作中既不能耐心倾听也不能迅速做出反应,对病人态度冷漠,甚至冷嘲热讽或逃避与病人接触,结果不仅会影响护患之间的关系,也会导致出现差错率升高,冲突增多等现象,导致儿科护理工作质量下降。

2.5、提出应对措施

有专家称“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的人是智慧的人”,我们儿科护士面对如此繁重的心理压力,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不能让这些压力危害我们的健康影响

[7]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我们的生活工作,我们要学会应对这些压力,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从而使我们能够更轻松的面对工作。应对措施如下:

2.5.1、多关心安抚患儿,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儿科护士应在患儿入院时开始认真正确地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微小需求,并尽可能给予满足。护士要加强与患儿及家属情感交流,把握自己的情绪,切忌情绪化,不受外界任何刺激干扰,做到遇事不惊、沉稳、心细、耐心、自信、宽容,并注意语言修养,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重视体态语言的表达,如恰当地运用微笑、抚摸,以缩短与患儿及家属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配合。在给患儿静脉穿刺时,婴幼儿要抚摸、安慰,对年长儿要称赞、鼓励,儿童往往喜欢他人表扬和鼓励,应以亲切友善的态度在操作前鼓励患儿,对其合作与进步给予表扬,并鼓励其坚持和发扬,这样多数患儿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积极配合治疗。

认真的向患儿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静脉穿刺时把穿刺的整个过程及注意事项向患儿家属讲清楚,以取得对护士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如果穿刺失败,要向患儿及家属表示歉意,以取得谅解。护士还应学会换位思考,保持宽容、平衡的心态,多从患儿家属的角度看待他们,理解他们的心情,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嘛,做到真正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这样有了“换位思考”的方法和宽容”的观念,就能坦然对待患儿及家属的担心和挑剔,保持心理平衡,减少与患儿家属之间的误解与冲突,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2.5.2、提高专业知识技能

儿科护士一定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和各种操作技术水平。通过岗前培训,熟练掌握护理程序和护理技能。在工作不断提高自己处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能娴熟地进行各种技能性操作,进行各种治疗时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如为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力争一次成功,平时潜心研究婴幼儿、肥胖儿、脱水儿、危重儿血管的特点,反复体会进针动作,留心观察经验丰富、技术较

[8]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好者的操作方法,使静脉穿刺技术精益求精、得心应手,这样既可减轻患儿痛苦,又可增加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度,形成彼此理解和包容的良性循环。同时,年长护士应做好“传、帮、带”,使年轻护士树立爱岗敬业的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体会到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激发自主能动性。

2.5.3、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改变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护理工作有很强的协调性,一个团结、协作、上进的集体,会缓解护士的工作心理压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医院管理者要尽量为儿科护士提供一个心理上感到安全、宽松、团结、友善的工作氛围。改变病房嘈杂的工作环境。

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护士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最有效的方式。作为科室的护理管理者,日常生活中要引导护士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注意自我调节,密切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不宜把批评、惩处放在首位。当护士和病人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护理管理者不能一味的训斥护士,而要去了解事件的原因、性质,设身处地地去体谅护士,化解矛盾。当护士处以某种困境时,护士长能及时发现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心尽力的给予帮助和支持,为其排忧解难,使她们在科室中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对鼓舞士气,缓解心理压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医院领导可增加护士的编制,在情况允许下适当增加儿科护理人员数量,以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改变当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合理调配人员,采取弹性排班,以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更要设法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为护士提供均等的晋升、学习机会,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护士自我价值感和职业自信心,同时组织一些娱乐、休闲活动,使护士身心得到休息、释放和调节。

2.5.4、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学会自我减压

[9]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培养护士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感,我们要以宽容、接纳并安抚的态度对待患儿家属的误解、迁怒与不理智。对不配合治疗的家属,应使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和委婉的方式来沟通,即亲切文明的语言、温文尔雅的表情会给患儿家属带来亲切感、信任感,这一切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在工作中应做到避免正面冲突,防止事态扩大。另外护士工作中还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一旦工作中遇到了问题影响了工作和情绪,要及时自我调整或通过适当的途径宣泄出去。如压力大时,可通过找朋友聊天,听音乐,和家人出去郊游等途径放松心情,宣泄压力。儿科护士还应自觉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健康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应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2.5.5、加强责任心,杜绝差错事故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一定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正确执行医嘱,认真仔细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巡视患者,还要不断加强专科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不断掌握新技术,总结经验,更新知识,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加强临床“三基”训练,特别是在儿科要执行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成功率等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对科室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事故或差错事故苗头,以及患者反映不满意的地方,随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即使在工作轻松时,教导我们更不能麻痹大意。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护士继续教育,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这些我们在工作中都坚持认真去履行了,那么自然而然的我们工作中就会少出差错,甚至不出差错,护士的心理压力也相应的减轻了。

2.5.6、加强疾病知识宣传,促使媒体正面报道

加强患儿常见疾病的知识宣传,一方面有利于预防疾病,另一方面可以使患儿家属理解病情变化过程,而不是一味的认为生病了只要打针吃药立刻就会好起来。护士与患儿家属要多沟通,让他们明白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小儿静脉,不可能每次都一针见血,争取家属各方面的[10]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理解与配合。绝大部分情况下护士是尽心尽责,应该引导媒体正面报道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救死扶伤精神及医护人员无时无刻不在履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

2.5.7、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

最近几年,医生护士遭到患者及家属的误解谩骂甚至殴打、刺伤刺死的事件屡屡发生,某些媒体也将人向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引导,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就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自身价值。我们要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自尊、自强、自爱,从自己的职责出发客观地评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善于自我肯定自我承认。保持乐观、恬静、愉悦的心境,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不把消极情绪带入病房,用积极情绪影响和感染患儿,并由此得到愉悦。我们要明白护理对人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意义,热爱护理工作,踏踏实实的干好护理工作,客观地看待得与失,不过分苛求自己和别人,加强自我肯定,积极发挥自己的专长。

3、结语

我们都知道医疗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在临床工作中,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压力的作用也是双面性的。适当的压力激发护士的主动性,让护士能不断的提升自己,而持续的心理压力又会对护士的身心状态、生活和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儿科护士,其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着她们面对的比其他护士更多更大的压力。这就需要管理者对儿科护士多一些关爱,社会各界对儿科护士多一些理解与支持,作为儿科护士,自我调节也非常重要,要不断的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工作和个人心理之间的相互影响,以良好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患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11]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参考文献】

[1]张烨、浅谈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原因及缓解对策、医药前沿、2013年4月第7期 [2]李雪、浅谈儿科护士如何应对压力、中华护理学杂志、2011年6月8卷11期 [3]李显兰,陈吉英、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儿科护士压力及心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8、7、(10):735-737 [4]杨新月、护理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80-82 [5]孙晓萍,王艳艳等、儿科护士压力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吉林医学、2009、30、(6):558-559 [6]崔瑞荣、儿科护士压力分析、《中国保健》、2007、27、(12):34-35 [7]张英丽,王晓凤,纪秀杰、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吉林医学、2006、27、(8):996 [8]万文艳、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对策、江西医学、2006、41、(S1):1173-1174

[12] 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

致谢

本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朱丽丽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结构安排,从内容到文字润饰,都凝聚了她大量的心血。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不辞辛劳,多次与我就论文中许多核心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给我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帮助我开拓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并细心全面地修改了我的论文。她严肃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谨向温松梅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此外,感谢我同一组的组员和班里的同学,是你们在我遇到难题时帮我找到大量资料,解决难题。同时感谢所有教育过我的专业老师,你们传授的专业知识是我不断成长的源泉。再次真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谢谢!

作者:任世超

2014年 3月 6日

上一篇:资助政策助我成长征文下一篇:进修护士结业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