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知识点第九课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化生活知识点第九课(精选6篇)

文化生活知识点第九课 篇1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96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13

① 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主流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②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

④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文化发展的主体)

⑤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P96---P98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宏伟目标。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③文化发展道路与文化强国是路径与目标的关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什么?P101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四有公民)

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101---P102

①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②积极投身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6、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

(5)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第九课全课练 篇2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创新”文化。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必须是“民族的”,表明我国的文化创新必须()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C.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3.眼下网络风行一种称为“火星文”的语言,它杂糅了繁体字、错别字、中文偏旁、符号等,如“囧”字,可以代表郁闷、悲伤、无奈、无语、很好很强大等意思。对“火星文”正确的态度是()A.应予以取缔,因为它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不利于文化交流 B.应大力推广,因为它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

C.应正确引导,因为它是在特定区域里与特定对象交流时使用的工具 D.应让其自生自灭,因为文化发展具有条件性和时代性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目的是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②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③能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④能有效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7.我们要把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培育和弘扬的好思想、好作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教材,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要求我们坚持()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③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8.2010年春节,烟台市博物馆免费向市民开放。这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道精美的春节文化大餐,更为市民了解烟台历史、陶冶艺术情操提供了理想场所。烟台市注重发挥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最大效能,有助于()

①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②提高人们文化素养,提升精神境界 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④挖掘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9.2010年8月16日,文化部2010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试点活动启动仪式暨北京志愿团出发仪式在京举行。上述活动的开展使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居民()

①精神生活得到充实②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③道德意识得到增强④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2010年8月19日,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情况指出:大力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三大惠民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难的问题,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A.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C.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D.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11.2010年6月24日,山东聊城大学师生为即将奔赴西部的60名大学生志愿者送行。下列关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意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促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B.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

C.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D.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2.2010年8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根据该办法,11类引进人才可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这有利于()

①普及科学知识②弘扬科学精神③崇尚科学、鼓励创新④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3.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下列属于这一活动的是()

①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

②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青年志愿者创先争优活动 ③社会各界组织的“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

④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山东文化资源灿若星辰,“鲁”字号金字文化招牌比比皆是:吕剧《苦菜花》,电视剧《闯关东》、《南下》、《沂蒙》等屡获大奖,享誉全国;《齐鲁晚报》位列2009年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榜第22位,“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在全国叫响;孔子国际文化节、潍坊国际风筝节等文化节会品牌享誉国内外。这表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A.积极发展文化产业B.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C.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D.支持和发展文化公益事业

15.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

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外国人没有理由看不起中国人和中国文化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中国的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所起的积极作用

16.全国道德模范王乐义始终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用诚实劳动获取财富。他靠诚信带领乡亲们发明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技术,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这种美德()①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③引领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17.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因为()A.中国共产党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中国共产党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D.中国共产党能始终坚持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18.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社会主义荣辱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繁荣农村文化提出了三点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农村文化建设全过程。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

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④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2.某村有一“风水宝地”,村民担心耕种会带来灾祸。村干部不信,带头承包了“风水宝地”,不仅没有遭灾,反而获得了可观的收入。针对上述情况,当地政府应该()A.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B.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完善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D.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2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以下选项中属于发展科学技术的有()

①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②坚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重 ③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内地累计登记在册吸毒人员达百万余人,其中青少年居多。由此可见()

①国家必须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②要加强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③要在全体人民中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 ④要开展“送温暖工程”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据此回答25~26题。

25.只有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良好的文明风尚,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才能逐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表明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B.提供物质基础 C.提供政治保障D.提供社会支撑

26.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使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关系的建立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表明()

A.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B.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鼓励创新

D.我们应该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27.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

A.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

B.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C.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

D.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这是因为()

①教育在提高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③人才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培养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________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A.发展文化产业B.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C.繁荣文化市场

D.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

30.近年来,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

等公益性活动等。这体现了()

A.发展先进文化,本质上是一个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过程 B.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31.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是()

①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②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③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④考上名牌大学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32.(15分)我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什么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对这个问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是当今时代的特征。用一种思想观念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实在没有必要,也是不现实的。” 也有人认为:“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化扩展了人们选择的空间,但人们的选择都是受一定的价值观主导的。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我们的社会就会陷入无序或混乱。” 请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33.(14分)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什么重大意义?(7分)(2)请你就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当地文化发展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7分)

34.(15分)为推动网络文明建设,营造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网络环境,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文明上网,共建和谐”网上征文和知识竞赛活动于2010年8月19日隆重推出。活动邀请广大网民畅谈文明上网体会,讲述亲身经历的上网故事,抒写文明上网的体验和心得,积极参与网上知识竞赛答题,为共同营造纯净、和谐的网络空间贡献心智、共享心得。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种生动形式,举办“文明上网,共建和谐”网上征文和知识竞赛活动有何意义?

35.建国60年来,新中国文化建设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培养和弘扬了民族精神,提高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了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青年学生应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第九课答案

1——10ABCBAABBDB11—20BCBACCCADB

21—31DBAAADDBBBB 32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4)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但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的态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3【解析】本题以十七届五中全会为背景材料,重在考查学生对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解和运用。解答第(1)问,要运用文化的意义进行组织,分析角度主要有国家、民族、人民群众三个。第(2)问根据教材知识展开即可。答案:(1)①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我国的 综合国力,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② 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 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 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2)①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 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②要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既要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保持民族性,发展创新,体现时代性, 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③要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要积极开展亿万人民参加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即可回答。答案:(1)“文明上网,共建和谐”网上征文和知识竞赛活动,作为富有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可以有效地抵制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2)使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3)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4)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35答案:(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积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并不断为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文化生活知识点第九课 篇3

1.什么是环境问题?

答:是指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

答:草原退化,沙漠化进程加快,森林锐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水污染不断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存放量大,垃圾包围城市,噪声污染、光污染、磁辐射,旱涝灾害频发,温室效应突出。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现象、能源短缺、、有毒化学物品污染等

答:(1)奉献绿色、氧气、涵养水分、保护土壤。

(2)缺乏环保意识,乱砍滥伐,垦林开荒,围海造田,过度放牧。

答:(1)第一声叹息①症状:“头发”脱落,植被破坏。树木、花草植被都是我的秀发。它们不仅为我遮风当雨,也为在我身上安家的人类奉献绿色、氧气、涵养水分,保护土壤,我的头发每天都在大片大片地脱落、大把大把地枯死。头发的哭泣,我的叹息,很多人都听不到。②药方(补救办法、措施):①合理开采树木,禁止乱砍乱伐;②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搞好护林工作;③退耕还草,保护植被;④依靠科学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等。

(2)第二声叹息①症状:大气污染。头发脱落已经让我痛苦不堪,祸不单行的是,环绕在我身体周围的大气层也遭到了严重污染;解铃还需系铃人,污染是人类造成的,人类必须自己解决。②原因:人类燃烧大量的石化燃料,向空气中排放有毒废气及悬浮颗粒。工业生产造成的大量烟尘和有毒气体;生活废气;汽车尾气;建筑工地的灰尘。

(3)第三声叹息①症状:水污染。如:大江断流,水质污染,饮用水短缺,干旱频发,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等。就像对待空气污染一样,人类也已经注意到了水污染问题,已经采取了不少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措施。②原因:浪费水资源及工业废水、农业化学污染、生活污水和石油对水体的污染,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浪费、破坏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弱。

(1)地球的三声叹息:植被减少;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2)反映的问题:地球面临着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3)策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地球是唯一可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可是地球母亲却被我们人类破坏得千疮百孔,人类已经饱尝了大自然的惩罚。

(2)保护地球,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球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共同呵护地球,让地球母亲不再叹息。

森林作用:提供氧气;净化空气;降低噪声;调节气候。

森林与植被的减少危害有:(1)会造成水土流失;(2)引起生物物种减少;(3)使土地面临沙漠化的威胁;(4)气候恶劣变化;(5)干旱缺水严重;(6)洪涝灾害频发;(7)温室效应加剧,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8.大气污染的危害、解决措施,(2)危害:①形成酸雨,破坏农作物、森林、建筑物等;②破坏臭氧层;③造成重大经济损失;④损害人体健康,人类很多的疾病都与大气污染有关。

(3)解决措施:①工厂排放的废气净化后再排放;②改变农村焚烧秸秆习惯,使用环保燃料;③提倡使用洁净的燃料;④限制私家车,发展绿色环保的公共交通;⑤美化环境,植树造林(6)发展新能源,减少废气的排放量(7)限制汽车尾气的排放(8)禁止焚烧废旧的塑料、泡沫等有机有毒物质(9)改造燃煤炉灶,鼓励使用节能环保能源。消除烟尘,净化空气;关停废气排放超标的企业;使用太阳能。

(1)原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学污染、石油污染。

(2)根本原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

(3)危害:大江断流、水质污染、人畜饮用水短缺、干旱频繁发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危害人体健康,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

(4)解决措施:①废水达标排放,建造污水处理厂;②生活污水再利用;③加大宣传力度,节约用水;④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⑤依靠科技、提高水的循环利用(6)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7)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8)制定法律和控制标准,规范排污者的行为,加强监管及惩处力度(9)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树立科学发展观。

(1)原因:乱砍滥伐,过度放牧,毁林开荒,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环境破坏。

(2)危害:①加速物种灭绝,影响生物的多样性;②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泥石流、洪涝、干旱等灾害,危及人类的生存及安全;③影响动植物的生存及发展;④严重危及生态环境,伤及人类自身。

(3)植被功能(作用):为地球遮风挡雨,奉献绿色、氧气,涵养水分、保护土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动物的安家之地,保护生态平衡。

(1)认识并宣传保护植被的重要性。

(2)从点滴小事做起:爱护一草一木、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纸张。

(3)发现破坏花草植被的行为,对其劝说,若不听劝,向有关部门举报。

(1)环境问题产生原因: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②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对环境的保护;③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缺乏环保意识;④人口的急剧增长,加剧了环境危机。

(2)(4)危害:①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②加剧了资源的短缺,威胁着生态平衡;③使人类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恶化;④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5)对策:①国家要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③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环境保护相协调;④有关部门要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关闭高污染、高耗能企业;⑤企业要自觉遵守国家政策和法规,依靠科技提高处污能力;⑥公民应自觉落实环保行动。

13.我国为什么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1)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

(2)环境问题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举措。

14.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或当地政府应怎么办?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科学发展观。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完善各项环保法规,打击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4)加大环保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15.设计环保宣传标语、列举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并就“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发出倡议,(1)宣传标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家乡,实现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协调发展。

(2)现象:水体污染严重;随意乱扔垃圾;水土流失严重。

(3)倡议:①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履行环保的义务;③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④坚决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⑤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1)提高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生活用水重复使用。

(2)随手关紧水龙头,不浪费一滴水。

文化生活知识点第九课 篇4

编号:F19编写人:王清华 王德春审核:隋旭玲 使用时间:2013年12月8日

【重点知识记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目标提出的背景依据?(建设文化强国的原因)3.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及必要性)4.必由之路和文化强国的关系?

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文化强国目标前进的关键是什么? 6.文化自觉含义?文化自信来源?两者表现?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根本任务?措施? 8.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整合提示】

(一)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此,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②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二)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③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方向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典型例题】

材料一:山东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2013年作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攻坚”,拨款新建美术馆等三馆,供免费使用;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丰收年”,举办“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文艺创作生产的“提升年”,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同时,还围绕“山东精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材料二:山东省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分析和把握山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山东特色、齐鲁风格的文化品牌;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文化强省建设做法的依据。

【反馈练习】

1.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他们能够把周围的事物伦理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D.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2.2012年11月28日,国家广电总局叫停某地方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原因在于其违规制作播出低俗娱乐节目而造成不良影响。这告诫我们()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②要发展经典、高雅的大众文化 ③应弘扬主旋律,培育文明风尚④必须克服文化市场的盲目性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站在文化发展角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据此回答3-4题。3.当前,我国之所以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这包括()①我国的社会制度②继承各种传统历史文化的要求 ③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④我国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某市贯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就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作出具体规划。这一规划中可能提出的发展措施()

①增强全市人民的文化创造活力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将文化发展作为本市工作的中心④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5.穿越剧以“穿越”的手法演绎历史,满足了不少人的欣赏需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以“穿越”的方式解读历史也引来了更多的反思,甚至受到批评。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

A.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B.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 C.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D.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6.2012年4月,某地干洗店店主全家不幸罹难,店主姐夫含泪通知顾客前来取衣退卡还钱,被人们誉为“信义姐夫”。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市民,欠账的顾客也赶来还钱,商户们还自发挂出了“崇尚诚信,传递温暖”的横幅。这件事情表明诚信

A.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B.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C.能够引领社会主义良好风尚建设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

7.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档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2020年我国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新增劳动

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5年。这是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②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

③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具体体现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 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推进文化的改革发展,需要①大力发展各项公益性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握文 化发展规律、科学执政

③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教育 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0、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1周年。51年来,雷锋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这说明学习雷锋精神有利于 ①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质②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

③传承其凝固不变的道德内涵④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材料一:2012年6月25日《甘肃日报》报道,《在浙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表明,47.9%的被调查者没参与过社区文化活动,33.6%没参与过单位文化活动,6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开支主要用于上网、手机,主要的娱乐方式是喝酒吃饭、看电视、打牌和搓麻将。

材料二: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他们希望能够在业余时间得到技能培训;希望参加丰富的文化活动;希望有更多的文化场所免费开放……(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10分)

12、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描绘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而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我们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为什么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5:CBBDD6-10:CDCDC

11.[解析]解答第(1)问,可从“没参与过社区文化活动”、“没参与过单位文化活动”可知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满足。第(2)问,可结合材料一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开支主要用于上网、手机”和材料二的“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从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环境、开展技能培训等角度展开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比较枯燥,得不到满足。(2分)

(2)①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2分)②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如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文体、志愿服务活动等。(2分)

③加大投入力度,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更多的文化场所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娱乐生活需求。(2分)

④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环境,通过手机、网络等渠道,以先进文化、健康文化影响、引导他们健康成长。(2分)

⑤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学习成长需求,支持企业和社区开展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他们合理规划和实现自身职业发展创造条件。(2分)

12(1)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这一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③有利于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之梦。(2)

①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而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就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宝贵资源,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了浓厚实践基础,这都有利于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从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部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材料一:《纲要》强调: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二:山东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2013年作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攻坚”,拨款新建美术馆等三馆,供免费使用;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丰收年”,举办“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文艺创

作生产的“提升年”,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同时,还围绕“山东精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材料三:山东省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分析和把握山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山东特色、齐鲁风格的文化品牌;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

(2)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三中文化强省建设做法的依据。

课堂探究案答案: 第一问: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过程中,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我国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④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不断增强,逐步树立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二问: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生活知识点第九课 篇5

5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梳理与巩固精练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指导、基本特征、本质和核心)?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依据)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现实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特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一单元理论依据:(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

(3)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必要性:第四单元第八课必要性:

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必由之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主要内容: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科文,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4.什么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5、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决定因素: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④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的唯一正确道路,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6.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知识整合)

(1)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2)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3)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城阳三中2014高三文化生活复习导学编辑:于可岱2013.12.2

5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梳理与巩固精练

(5)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教科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7、知识联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4)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8、什么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含义、来源与表现)

9、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条件?

必要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科学指导理论、宝贵资源、深厚实践基础

10、怎样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含义表现可转化为要求:

(2)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文化强国、文明发展道路的关系)

(2)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对各项事业的重要性)

2、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中特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主要内容: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3)重要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培育„„文明风尚。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培育„„文明风尚,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第九课 头饰设计 篇6

头饰设计

备课时间:2005年3月18日 教材分析:

用彩色纸经过设计,加工制作头饰是十分适宜低、中年级学生的一项活动。在语文、音乐的情景教学中,在节日的联欢会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头饰会为教学及游戏增光添彩。本课教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

本课教学共分两个页面,其中可分为抽象形和动物造型两种。左下页的四个同学展示的是一个头饰的四种不同戴法,目的是启发学生作品的出新、出奇。右页上的图片,展示了学生们在研究制作方法和一组舞蹈动态造型。

教学目标:

1、会按预定的设计用彩色纸剪贴、加工制作头饰。

2、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初步培养事先预想和计划行为的习惯,进一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头饰的制作。

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教学用具:

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彩笔、剪子、胶水。教学进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看一段录像:观察人们头上戴的饰物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题:头饰设计

三、讲授新课

1、观察分析(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提供资料)(1)你知道古代人们戴什么样的头饰吗?

(2)说一说这些少数民族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回族、维吾尔族、藏族)

(3)说一说戏剧中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

(4)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头饰?

2、组内研究讨论。(每组发3—4件制作好的头饰作品)(1)从外形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2)从图案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3)从颜色上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4)从表现手法是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3、分析研究

(1)每组挑选一件你们认为最有特点的头饰介绍给大家。(2)研究这些头饰是怎么做的?可以动手拆开来进行研究。

四、学生制作

1、想一想你将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制作?

2、想一想你将做一个什么样子的头饰?

3、动手进行制作

五、教师辅导

在造型上、材料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制作出更新奇的头饰。

六、展示作品

想一想你的头饰可以有几种戴法?

七、表演节目

戴上自己的头饰,小组内编个节目表演给大家看。

八、课后拓展

上一篇:妈妈我答应你-作文450字下一篇:给深受战争苦难小朋友们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