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抓廉政 求真务实促和谐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强基固本抓廉政 求真务实促和谐

强基固本抓廉政 求真务实促和谐 篇1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处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总面积9914平方公里,人口304.52万人,农业人口占80%;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和钟山区4个县级行政区,98个乡镇,1037个行政村;因为煤炭资源丰富而为“江南煤都”;因气候凉爽而被誉为“中国凉都”。

改革开放30年,我市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利益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也导致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目标,目标的提出,实质上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当前在全国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在积极认真的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应该说,在市委的统一领导部署下,我市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总体是好的。各级干部在制度建设上认识普遍是清楚的,态度是端正的。在乡(镇)村的关系、重要村务票决、点题公开、便民服务中心的设立、运转;村财乡(镇)管等方面进行的一些积极的探索是成功的、有意义的。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辛勤工作,廉洁奉公,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当前农村基层在党风政风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仍然比较薄弱。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分不利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我市所辖区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整体有序推进,取得了一些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其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抓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

(参见六盘水市2008年上半年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第三页第(三)部分)各县区具体的亮点请马书记定夺

2、抓廉政教育,营造廉景和廉政氛围。在市委、市纪委的统一部署下,我市将农村基层反腐倡廉教育与巩固和扩大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基层组织建设年相结合,突出抓好警示教育、提醒教育和示范教育,积极营造廉洁氛围。各县区将近年来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编写成册,发放到乡镇基层站所和农村基层党支部,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参见六盘水市2008年上半年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第二页第(二)部分)

3、村财乡(镇)管制度建立,并健康运行。

我市所有村(居)完全实现了村财乡(镇)管。通过这样的做法,使村集体资产得到了规范管理,有效防止了村集体财产的流失,确保其保值增值;对引导村集体的经济走上规范健康的发展道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同时对反腐败的源头治理也是一个很好的推动。

4形成了以产业链条为单位的村级组织。

在农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地域界限被打破。出现了建立在产业链上的村级组织,这对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思路。我市钟山区荷城办事处所成立的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就打破了原有的以村组为单位的限制,并于2007年12月28日成功的通过票决的方式对其有争议的2.99亩土地进行了妥善处置;这为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

二、我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对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局部认识不到位。

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有不少领导干部把“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解成: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党的建设是“软指标”;存在认为只要“硬指标”上去了,就什么都解决了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从而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把廉政建设挂在嘴上,应付的思想较为普遍。在考核干部时,以单纯的经济指标为考核的主要尺度,对其取得这些指标的手段和方式往往不加以考察,这对一些地方的干群和党群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负面效应。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广大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的思想认识;同时对干部考核手段和方法做相应调整:在考核方法上, 做到专项考核与综合考核、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自我评价与上级考核及群众评议“四结合”。在市委统一领导部署下,由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扶贫办、民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分别根据各自职能进行考核并组织群众进行评议。考核结果必须与奖惩、选拔任用、责任追究挂钩;与村干部的绩酬挂钩, 并作为乡镇党委、纪委目标考核的内容之一, 根据考核结果,报市委、市政府表彰并备案。持续排名靠后或者出现重大问题的一律不得提拔使用并追究村党支部书记责任。

2、干部队伍素质偏低,党员结构不太合理。

就乡镇来看,干部基本素质虽有所提高,但其现有的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对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大环境下的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而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城市化的渗透对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引起农业自由择业的变化,收入差距拉大引起不安定因素出现的变化感到茫然。对迅速变化的市场经济无法握住其脉搏,缺乏对市场走向预测的能力,市场信息滞后,以致出现“赶羊猪俏”、“赶猪羊俏”的现象。较为典型的是我市有县区近几年大力发展蔬菜基地,初衷是好的,但出现了一窝蜂上的现象,如果不能够解决好销售渠道的问题,则必然会导致价贱伤农现象的发生。我市六枝特区的西红柿的种植就令人担忧,六枝特区的木岗镇、龙场乡等诸多乡镇均大面积种植,产量喜人;往年销往湖南、重庆等地,而今年出现了湖南、重庆等地的西红柿返销的情况,必然会导致西红柿的滞销和价贱的现象。一个产业结构的调整,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没有前瞻性的抉择,必然会导致不良后果,这就需要我们的基层干部必须有较高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才能够做好决策,引导农民走上致富路。再就村党支部而言,结构不太合理,整体素质更令人担忧。据统计,一般农村党支部党员在12至46人之间,虽有一定的数量,但结构极不合理。首先是老年党员多(有个别村有年龄近90岁的党员),青年党员少;其次男党员多,女党员少;再次是大多数农村党员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具有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很少;加至务工党员多,外出党员多,务农党员少。党员结构的不合理,其作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偏低,更多的是强调其德,而没有注重其能。这些人缺乏创新精神, 缺乏技术本领,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很难做出成绩,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有文化、有技术的农村青年多外出打工经商,导致农村党员结构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将会导致一些有能力、有上进心的人渐渐对加入党组织的信心。

3、对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和应对手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明及其生产生活方式对广大农村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 广大农村已经开始从过去单纯、封闭的农业社会, 逐步向开放、多样的城市社会转化。农民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也由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农村人口较分散, 村民的整体素质和技能相对较低。因此, 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面对的是正在转型期的农村社会, 其既要继承和发展农村传统工作职能, 又要应对城市化进程的要求: 从过去单一抓农业、抓经济, 逐步把党的各项建设,包括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到居住物业、环境卫生、社区教育、文化生活、社会治安等全方位的社会生活中,从传统的管理型模式转到服务型的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学习、注重知识更新,提高决策水平。除需不断发展村级经济和争取政策扶持,夯实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完善农村各种社会保障制度, 为农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信息、疏通渠道、开辟市场, 为农村弱势群体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还需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充分认识到老百姓的事无小事,把老百姓反应强烈的问题和事情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心所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在村民中的凝聚力。

4、工作进展不平衡的情况较为严重。

我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有序。但各县区及乡镇存在工作进程不一致的情况,这中间固然有因为有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原因;更深层次的应该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的认识不统一有很大关系。这对全市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推进是不利的,我们必须统一思想,遵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梯次推进,整体向前的原则,不断夯实基础,有力的推进我市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走向新的层次和更高的水平。

5、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教育内容“大而空”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有些乡镇虽然开展了村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但普遍存在方法陈旧、内容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没有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进行教育,导致其教育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实效。同时,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不明确,往往照抄照搬上面的文件,没有根据不同地方和不同村干部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措施也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甚至出现了个别村干部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部署和操作流程都出现了不同步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某些村干部的党风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的淡化也就成为了必然。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坚持依靠乡土文化,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营造廉政文化的氛围。我们一些廉政示范村的出现和一些廉政代表的树立将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编辑一些相关的文字读本,漫画,文艺节目等等。

5、在构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上有待提高。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决定了我们特殊的党情和国情。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相对封闭落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基数大,党员人数多是党的路线和方针的直接实践者,其所作所为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过程中也普遍存在“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干部”的现象。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是党在农村基层的核心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途中,其是不可或缺的。提高他们的勤政廉政意识则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正因为如此,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形成长效机制。这就需要我们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建设、思想教育、考核体制等方面常抓不懈。

6、现行村级管理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1)在现行的农村管理体制下, 村级组织不在行政体制内, 但却承担着大量的政府行政职能,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 涉及到村级组织的公共事务大量增加。但是,由于在体制外的原因,村干部报酬很低,就我市的基本情况而言,许多村干部月收入只有200元左右,如此低的报酬是很难真正吸引有才能的人来任村干部的。同时,由此引发了以下的一些相关问题。所有这些问题涉及到的不只是乡村局部性的问题, 而是涉及到整个农村管理体制,及我国城乡发展的战略问题。

(2)对村干部的监督缺位。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目前对村干部的监督检查以县区为主,但普遍存在县区对村居的情况不能够及时掌握,出现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村干部的不廉洁行为往往不能够提前预防和发现,基本是村民举报后才得以发现和处理。加之历史的原因,村干部普遍是在村里有相当威望或是致富能手担当。导致乡镇能够管,但是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不能够管、不愿管的情况相当普遍。县区要管又不了解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对村干部监督的缺位。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在将村官纳入行政体制的同时,加大乡镇对村干部的管理力度,加强市县区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领导,因地制宜的制定总体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辅以相应的奖惩考核制度,杜绝各部门间的相互推诿现象的发生。对村干部的廉政监督可以考虑垂直管理、分片包干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

(3)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缺失。随着市场经济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的附加值大幅增加,村干部能够支配的村里的公共资源的范围越来越大,由此造成的职务犯罪也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各村居虽然都成立了理财小组,但是人员结构普遍存在没有专业知识,随意性大,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所以,开展对村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也就越来越有必要了。这样可以分清职责,加强控制,从源头上对腐败进行治理。应该说将村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到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来是十分必要的。其具体内容应包括审查村级财务收支及预算和决算以及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是否经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日常财务收支是否经民主理财组织逐据审核, 票据是否“五章”齐全等;同时, 要对村级债务、土地补偿费的管理使用、村级补助经费等实行专项审计, 保护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同时充分保证村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强基固本抓廉政 求真务实促和谐 篇2

——高沙镇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报告

(2014年元月16日)

一年来,我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第一基础和第一保障工程来抓,自觉把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有机结合,“着力打造两个平台,奋力实施三大工程,全力推进三项活动”,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着力打造两个平台,认真落实党建工作

1、打造制度建设平台,完善党建工作机制。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我作为组长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党委的主要职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不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对党建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保证全镇党建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抓实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规定每个领导干部至少联系一个基层党组织,一个非公企业,一个重点项目,形成了以我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党员领导干部协助抓,驻村党员干部具体抓的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新机制。三是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度。落实我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树立 “不抓党建工作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工作是不称职”的思想,建立健全 “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在全镇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2、打造阵地示范平台,强化硬件设施保障。一是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提质,完成2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提质。二是充分发挥村级远程教育站点作用。积极督促各村远程教育站点播放红星视频、鼓励各村学习先进的农学技术、加强对政策的学习、宣传,定期对党员进行轮训。抓好终端站点设备管理和维护更新,抓好站点学用和晋位升级。三是组建党代表工作室。为推进党代表任期制工作,探索完善党代会闭会期间党代表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加强各级党代会代表与基层党员和群众的经常性、制度性联系。我镇按照县委部署组建了党代表工作室。党代表工作室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统一挂牌”的原则设立。我镇共有11位党代表,每位代表都建立了基本信息档案。

二、奋力实施三大工程,努力筑牢战斗堡垒

我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我工作好与不好的标准,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把服务工作纳入到全镇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1、素质提升工程。一是强化党员干部学习。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新党章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为重点内容的理论学习培训,努力增强全体党员的理论自信。二是转变党员干部作风。依托群众工作站点,要求全镇干部在每月的25号、26号、27号至少住村三天;改革考核考勤和抽查机制,确立基层干部作风改进的制度要求。年初实行干部聘任制,落聘三人,严格执行机关干部上班签到、值班、请假、工作学习、公务用车、财务会审等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定期对干部上下班情况进行督查,并以党委政府红头文件通报督查情况,加大处罚力度。

2、机制创新工程。选优配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引进在外能人回村任职,探索建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创新成立了“支部+合作社+养殖户(种植户)”三位一体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机制,全镇选择7个村开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帮助村级组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先锋模范工程。全面推行无职党员定岗定责机制,充分发挥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农村工作实际,给每个村的无职党员设臵了相应的岗位。村党支部把每个党员在岗位上发挥作用的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评议,记录在案,作为年底党员评议的依据。农村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增强,实现了由无职到有职的转变,为村党支部注入了新的活力,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三、全力推进三项活动,形成党建工作合力

1、扎实开展晋位升级活动。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按照支部自评、党员和群众代表测评、党委评议审定“三步走”,完成我镇113个党支部分类定级。确定28个党组织为好等级;56个党组织为较好等级;26个党组织为一般等级;3个党组织为较差等级。根据分类定级情况,制定整改方案,确立负责人,做好晋位升级工作。

2、深入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组织党员干部下村走访,上门服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2013年来,共走访群众34000户,发放便民联系卡4万余张,召开各类座谈会296次,发放征求意见表1768张,通过各种形式收集民情信息149条,解决各类纠纷隐患256起。进一步密切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干群关系得到融洽,基层堡垒得到巩固。

3、大力实施培养关怀活动。一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今年我镇吸收和发展了45名预备党员;给84名预备党员办理了按期转正的相关手续。通过狠抓党员队伍建设,广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涌现出了一批各行各业先进分子,今年“七一”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120人。二是切实关心贫困党员生产生活。开展“支部关爱党员、党员热爱支部”活动,通过对全镇的困难党员进行摸底,建立困难党员台账,为42名老党员办理了申请固定生活补贴手续,共发放各类困难党员慰问金2.4万元。

一年来,通过狠抓基层党建各项工作的落实,全镇各级党组织的活力明显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13年,我们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8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完成45亿元;农业生产总值完成9.8亿元,;完成财税任务342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20元。

四、致力理清工作思路,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我镇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农村党建存在薄弱环节,部分村党支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斗力没有充分发挥,村与村发展不平衡;二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有待加强,要更加注重培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高素质村干部;三是党员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解放思想抓教育 求真务实促发展 篇3

通过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大讨论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向心力、感召力、渗透力、影响力来树正气、聚人气、增底气、扬锐气,使得学校幸福教育步入良性循环,从而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学校的牵引力。“火车跑得快,全凭头来带。”五中党支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领导讲话,并从教育管理、教学质量、服务意识等方面查找问题,针对领导班子在团结奉献、谋事成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大讨论,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成员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采取了“扬长避短、善用能人、不用懒人”的用人机制,逐步把教职员工的心思引上了爱岗敬业的正道。学校班子处处以身作则、深入群众。校级领导带头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进行教法学法的指导,与教师交流、研究、解决问题。全体党员干部,当好群众的“领头雁”,做好表率,促进了全校教职工精神风貌的提高,增强了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是抓好教师培训,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勇于奉献的教师队伍。通过学习活动对教师进行形势政策、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使教师队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不断增强。同时联系具体教学实际,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系统丰富的教育资源,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对全体教师的在职教育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与其他学校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教师队伍的迅速成长。

三是抓好师德作风建设,树立风清气正的良好校风。学校反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可靠保证,要通过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向心力,在学校树“正气”。基于这个认识,从讲团结、比奉献做起,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这一全局性的工作目标展开大讨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主体精神得到有效激发,积极参与到学校建设和管理之中。如今,在幸福教育的氛围中,全校上下同唱正气歌,形成辉南五中团结友爱、荣辱与共,快节奏、高效率的特别能战斗的优秀团队,赢来了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四是凝心锁定可持续发展,形成幸福教育核心理念。通过学习大讨论办学思路更加清晰,为尽快走出教育发展的瓶颈,转为向内涵发展寻找学校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选择了文化层面的构建。由传统的单纯注重制度约束的教育观向刚柔相济的人文主义的教育观的转变,由一味地注重学业成绩向格外关注师生的幸福人生、个性成长转变,旗帜鲜明地确立了“实施幸福教育,引领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及以建构“幸福教育文化”为学校发展战略的思路。把“追求开放的育人文化、追求高雅的办学品味、追求多元的业绩质量、追求幸福的师生生活”的作为幸福教育办学目标,力求把学校建设成“幸福、多元、协作”的学习共同体,为学生和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彻底扭转“重智育,轻德、体、美”倾向,学校提出并确立了“幸福教育大质量观”,并全面启动“降、活、提”工程,即把学生课业负担降下来,让校园生活活起来,使教学质量提起来。在教育教学中形成这样共识:一要把学生的健康和幸福作为教育质量的首要指标,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潜质,即为学生高中阶段、大学阶段乃至终身的学习及成长做好储备;二要把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视为教学质量观的核心内涵,尊重个性差异,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幸福教育大质量观摒弃了以牺牲学生健康和幸福为代价的仅以文化成绩为代表的陈旧观念,遵循教育规律,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追求“绿色”升学率。围绕学生、教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既定目标,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和谐有序的竞争机制、常抓不懈的检查督导机制,学生、教师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激活了一潭春水。

求真务实促和谐科学管理谋发展 篇4

——洪洞县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大队争创一流法警队伍纪实

作者:景春记 李春华 来源:临汾日报 字数:187

4近年来,洪洞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把司法警察编队管理作为加强法警队伍建设的着力点,按照“政治建警、专业立警、科学管警、规范用警”的编队管理要求,紧紧围绕“服务检察办案,保障办案安全”的法警工作目标,强化法警队伍管理,提高法警履职能力,司法警察大队为各项检察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警务保障。

求真务实 加强队伍建设

2008年以来,司法警察大队始终坚持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警队伍为方向,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法警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加强对法警的动态管理,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激励与考核机制,进一步明确、细化工作职责,细化各项工作的达标条件,完善各项奖惩制度,逐步调动法警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人才意识,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使法警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从而实现人才强警,以人才带动司法警察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进一步做好司法警察的技能培训。结合实际特点和需要,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教育培训规划,分层次、按步骤、有重点的抓好落实。坚持每年把第三季度作为“岗位练兵活动季”,分别确定了“体能技能、执法能力、实战制敌技能”等培训科目。使每名法警都能达到高检院提出的“一熟、二懂、三会”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使法警们都能胜任本职工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科学管理 完善制度建设

坚持把规范用警作为司法警察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把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完善了制度,先后制定了《办案安全责任制》、《警务值班制度》、《办案工作区管理制度》等20多个规范性制度,按照细化、量化的要求,精心编制司法警察执行职务流程图,在协助参与自侦部门办案中,他们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的要求,从着装仪表到言行举止,从室内陈设到警械具管理,都注重从细处入手,从点滴做起,做到了处处有规范、事事讲规范、人人守规范。使派警、用警、使用办案工作区等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按照司法警察编队管理“五个统一”要求,形成一个完备的制度体系。健全监督制度 创新规范执法

为使警务保障落到实处,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主要总结出两个工作亮点:一是实行办案安全督察员制度和办案安全责任制,是确保办案安全有关规定落到实处的重要措施。纪检监察科和安全督察员对办案人员、法警的办案纪律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办案过程进行监督,办案安全督察员做到一案一设,每案必设。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贯穿到每一次任务中、渗透到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个干警,才能使办案工作区建设日趋规范化。切实维护办案工作区的工作秩序。二是探索制定《司法警察执行警务实行工作卷制度》,规范法警执法行为。对法警执法行为进行细化量化,把警务保障融入到检察办案的全过程。从业务部门申请用警开始,到派警、出警,从参与协助侦查活动,对嫌疑人实行看审分离,到配合执行强制措施,全部做到内部审批监督,每案都有安全预案,使司法警察在办案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清晰完整的记录,确保执法全过程真实客观、合法。做到工作卷一案一卷。在办案时,实行“案前动员,案中监督,案后讲评”的管理方法,确保法警在执行警务时严格执法,文明办案。对执行警务行为的得与失,及时总结,查漏补缺。依法履职 提高执法水平

出色的工作来源于过硬的本领。过硬的本领要依靠综合素质的提高。司法警察大队既能达到保障办案安全,又能增强突破案件的能力。如“5·27”案件中,他们接到出警任务后,按照专案组的部署,配合三个办案小组,经过26小时的连续工作,对涉案的犯罪嫌疑人执行了刑事拘留,确保了此案的顺利进行。在“12·5”案件中,虽然接到出警令时正是凌晨,但是案情就是命令,在15分钟内法警迅速与反渎职侵权局的干警集结。在此起案件中法警们连续工作5天5夜,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都义无返顾,勇往直前。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这样多的警务任务,可以说是人少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加班加点如同家常便饭,但是法警们都毫无怨言,任劳任怨,圆满地完成了警务保障任务,受到了高检院、省院专案组领导的好评和肯定。

强基固本抓廉政 求真务实促和谐 篇5

郑瑞同

在村级组织中学习推广“4+2”工作法,是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重要载体。其实质是规范村级管理,创新决策程序,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生机与动力;核心是以民为本,发扬民主,尊重民意,科学发展;内涵是民主构建和谐,和谐凝聚力量;精髓是凝聚民心,调动民力,汇集民智,构建党领导下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淮阳县大连乡在推行“4+2”工作法的工作中,坚持“抓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的工作思路,把组织工作延伸到经济实体、贯穿于民间协会,做到点上创经验,面上抓推广,强素质、变作风、重实效,走出了一条党员干部支持、群众拥护、社会参与的科学发展路子。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学组织,广泛动员。一是健全组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全体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组,各村也都成立了相应组织,保证工作安排有部署,有专人负责落实。二是广泛动员。采取培训与宣传相结合的办法,在乡党校集中对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专题培训6期,培训人员920人(次)。制定下发了《大连乡党委关于学习推广“4+2”工作法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大连乡“4+2”工作法实施细则》,利用标语、宣传栏、广播会、群众会、出动宣传车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印发“4+2”工作法宣传手册、明白卡2000本,并组织村“三委”干部到外地实地参观学习。通过宣传,让群众明白程序要求,保证在实践运用中不出偏差。三是乡村联动。开展“领导联点、单位联建、干部联户,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基层组织建设双强村”为内容的“三联两创”活动,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系村、乡直单位对口帮扶、党员干部驻村工作三项制度,把联点帮扶责任落实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帮扶村因“4+2”工作法落实不到位而引发群众不满意的,追究联村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保证“4+2”工作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强力推进,创新服务。一是典型引路。在全乡选定4个村作为示范点,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召开现场会、座谈会等形式,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做到学有先进、赶有目标,逐步扩大典型示范的辐射面,提升“4+2”工作法水平和质量。二是督导驱动。乡党委建立村级重大问题决策档案资料库,每月由村“三委”向乡党委上报重大事项决策情况,乡党委对村级决策的实施进行全程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明确包村乡干部、大学生村官担任“4+2”工作法信息员、宣传员、监督员,协助村干部监督好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严格按照“4+2”工作法程序决议重大村务。三是严格考核。将学习运用“4+2”工作法情况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支部分类、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四是坚持六结合。与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保证低保复核扩面、平安建设、农村“三资”清查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村务活动公开、公正、透明;与深化村务公开相结合,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依法、依程序监督村务决策是否按“4+2”工作法规定进行决策,表决结果、决策执行结果是否按时公开,公开内容是否符合规定;与各项中心工作相结合,用“4+2”工作法推进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农业综合开发等中心工作顺利开展;与人大专门监督相结合,人大代表参与“4+2”工作法进行重大村务决策,既提高了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责任意识,也规范了议事监督程序,使“4+2”工作法更加深入人心。与争创五好支部、五好党员相结合,开展“三联两创”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勤政廉政能力,既要帮助收集联系户意见和要求,又要负责给联系户解释决策结果,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的村务决策中来。与转变干部作风、服务群众相结合,按照“利民、便民、为民、富民”的原则,深化政务公开,建设了乡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站。便民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窗口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让群众办事“少走一段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群众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经济。

(三)积极运用,务求实效。坚持借势、顺势和造势相结合,积极引导党员干部用“4+2”工作法破解发展难题,凡是涉及全乡的中心工作,乡党委都派驻督导组,入村督促村“三委”利用“4+2”工作法推进工作开展。如在平安建设工作中,全乡32个行政村按照“4+2”工作法的规定程序,群众自觉自愿,在每个行政村的主要路口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器,建立村级巡逻队伍32支。

二、工作成效

通过推行“4+2”工作法,群众充分享受到了自己的民主权益,激发了群众力量,释放了发展潜力,破解了发展难题,推进了集体决策的科学民主,规范了村级组织的决策程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新方法带来新变化,村民的事情交给村民办,不仅使村民放心、干部舒心,而且通过互动交流,拉近了干群距离。

二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4+2”工作法实行阳光作业,强化了监督,使干部改变了工作作风,强化了廉政为民意识。推行“4+2”工作法以来,全乡未发生一起违纪案件。

三是推进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4+2”工作法使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大大提速,使村级组织建设硬件更硬,软件更优,构建了村级事务决策的长效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三、几点体会

在学习推广“4+2”工作法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4+2”工作法是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金钥匙”、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润滑剂”、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加速器”。总结学习推广“4+2”工作法的经验,我们的体会是:

学习推广“4+2”工作法,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农民来说,规则越简单越好。“4+2”工作法简单、直观、实用,便于推广学习。学习推广“4+2”工作法,不能把它复杂化,要立足农村实际,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看到并切身体会到“4+2”工作法管用、有用、实用。学习推广“4+2”工作法,要正确引导。民主不能超越国家法律法规,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实现和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要引导广大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真正用好、用活“4+2”工作法,不能越权、越位。

学习推广“4+2”工作法,要把重点放在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上。民主表决是“4+2”工作法的核心环节。要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提高村民会议的质量。特别是要针对村民代表外出较多、会议召集难的问题,在时间确定上,探索委托表决、电话表决、邮寄表决等多种形式。

学习推广“4+2”工作法,要把提升村干部和村民素质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4+2”工作法作为一项民主制度和民主实践,它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农民群众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村干部作为“4+2”工作法的组织者、实施者,其素质高低对推动“4+2”工作法的实施影响较大。因此,在选好配强村级班子的基础上,通过集中培训、先进典型带动、外出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着重提高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发展经济的本领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同时,要着重抓好村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参与“4+2”工作法的民主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

上一篇:世界献血日教育活动工作简报下一篇:人才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