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记忆初二作文(精选11篇)
十月的风吹过让人感到凉意,当空的太阳也是拼了命才给予了一丝温暖。这里――埋葬着30多万人的地方让人不免有些压抑。巨大的妇人雕像向天哭喊,双手无力地下垂,手中的孩子早已没有了生气。身旁的`一名少年背着奄奄一息的母亲奋力地向前冲,口中似乎在喊:“母亲啊,儿子这就带您脱离危险。看啊,前面就是胜利军啊!”一路上,各种人性毁灭的有力证据栩栩如生。
走进大门,醒目的“300000”无时无刻不在警示我们。偌大的空间有成百人,却无一点声音。大厅中,一张张英雄的照片就如顶部悬挂的小型灯一样。虽小,但也在继续明亮。一路上,伴随我的是广播中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犯下令人发指的桩桩罪行。
走到露天的后庭,地上那瘦小的足印让人心疼。它们是二战中幸存下来的老人的,至今,依然有人在期盼那不可能的道歉。每一个足印我都仔细和我的对照,最后不知道鼻子为什么有些发酸。太瘦小了,让我心中有了几分怜惜。
当走到最后一个馆厅时,我有些胆怯不敢上前。几番挣扎,我迈进了一步。嘶,有一些凉意。空旷的大厅只用了几盏昏暗的灯照明,透过脚下的玻璃,看到的尽是皑皑白骨。停站许久,不知为何我竟想上前了解他们,伸手去触摸他们的名字。
忍受不了的我冲出了大厅,眼前居然是一束火焰。巨大刺目的火焰没有因寒风而减弱,反而越烧越旺。
翻看唐载清同志当年拍摄的反映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一组照片,感觉非常真实而珍贵。照片激起了我在“南京路上好八连”国防部命名前的一段回忆。
解放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八连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和许多英雄的兄弟部队一起,从硝烟弥漫的战场来到了花花绿绿的上海南京路。
面对着旧社会留下的形形色色的巨大诱惑,八连党支部如指导员刘仁福用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教导教育干部战士,用连队先进典型带动连队。于是,在连队中拾金不昧蔚然成风,逐渐做到了“身居闹市,一尘不染”。他们进驻上海南京路后,睡的是水门汀地铺,穿的是解放区带来的粗布衣服、老布袜子,日日夜夜在车水马龙的南京路上站岗放哨。
他们千方百计地节约开支,在生活中节约一分钱、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上海的市区交通工具当年已经十分发达,但每到节假日,他们还是会步行二三十里路,轮流到郊区开荒生产。他们相信,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可以减轻人民负担,为国家增添财富。
八连艰苦奋斗的事迹,引起了部队各级领导的注意。八连所在团俱乐部主任吕兴臣通过深入调查采访,整理出了一篇通讯。1959年7月23日,上海《解放日报》头版发表了这篇以《南京路上好八连》为题的通讯,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上海各阶层掀起学习好八连的热潮,南京军区、上海警备区各级领导机关纷纷派工作组深入连队,搞代职,搞调查,帮助八连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
这时,吕兴臣同志跟随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沈西蒙搞《霓虹灯下的哨兵》的剧本创作去了,所以,怎样通过《解放军报》把好八连的事迹介绍给全军广大指战员,就成为我——当时该报长驻上海记者所需要经常思考的问题。不久,军报派老记者西虹、胡奇坤来上海,我协助他俩深入八连采访调查,十多天后完成了一篇8000字的长篇通讯,以《南京路上好八连》和《思想战线上的红旗手——记好八连前任指导员刘仁福》为题,分别刊登在解放军总政治部机关刊物《八一》杂志和《解放军报》上。这是较早较全面地向全军官兵介绍好八连的文章。
1963年初,根据解放军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关于大力宣传全军的重大先进典型的指示,军报记者提出将“南京路上好八连”作为我军重大典型的报道计划,并派出驻南京、上海的记者参加采访。大家在听取八连两任指导员刘仁福和王经文的情况介绍后认为,八连最宝贵、最光彩之处,就是进驻上海14年来,一直坚持学习和实践“两个务必”, 因而能够身居闹市一尘不染,艰苦作风代代相传。当年3月30日,《解放军报》头版刊出《艰苦作风 代代相传》的9000字通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也全文刊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进行了全文广播。各省市报刊也在次日转载了这篇通讯,八连为更广泛的军民所熟悉。
周总理在30日早上听到电台广播的这篇通讯后,立刻吩咐邓颖超给军报打电话,派专人送当天的报纸来。罗瑞卿同志在看到军报上的这篇通讯后,十分感慨地说:“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不久后的4月12日,周总理在百忙中接见了好八连前任指导员刘仁福,勉励好八连继续保持与发扬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在中央和军委领导同志的关注下,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下达命令,正式授予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称号。同年8月1日,毛泽东同志为八连题写了一首《八连颂》。
唐载清从50年代末开始拍摄好八连,很多照片发表在全国大大小小的报刊上,有些被收入军史资料,有些也可以看作城市历史档案。
四十多年过去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旗帜仍然飘扬在黄浦江畔。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八连的精神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作者张哲明,1929年出生,曾任上海警备区宣传部干事、解放军报社驻上海记者。)
摄影师简介
在我四岁那年,妹妹出生了,爸爸为了让我们有更好的生活,工作也更加繁忙了,经常三四天都不能与他见一面。妈妈带着妹妹,要喂她喝奶、哄她睡觉,换尿不湿……这些琐碎的事耗掉了妈妈大部分的精力,对我就显得无暇顾及。
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外婆来到了我们家里。给我穿衣、吃饭、陪我玩耍,外婆承担起了照顾我的任务。长时间的相处让我和外婆十分亲近,她为我精心安排的生活起居自不必说,最难忘的是她每天送我上幼儿园的时光。
去幼儿园有两条路,一条大马路,另外一条是带菜地的小径,外婆坚持带我走小路,她说这里人少车少,空气清新。每天清晨,我沿着菜地蹦蹦跳跳出发,外婆时不时的教我认各种蔬菜:白菜。油菜。波菜。空心菜。西兰花等等,每当教会我一种菜她就讲一个她年经时候的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外婆见我开心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照顾我本身已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毕竟我才四岁多,调皮好动,而妹妹太小也需要外婆帮忙,外婆和妈妈每天围绕着我和妹妹忙得不亦乐乎。我还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住院,外婆怕医院伙食不好,天天做饭带到医院来,一天两次,想想上了年纪的外婆,每天走那么远的路,记忆深处的情景每一次回放都让我有一种情到深处,泪流满面的冲动。记得有一次下了大雨,外婆又不会开车,只能冒着雨走路前来接我,在回去的路上,外婆把雨伞都倾斜到了我这边,到家时我身上还是干的,而外婆浑身上下几乎都湿透了,小时候不懂事,大了才明白,那一把雨伞是外婆用爱给我擎起的天空。
走在路上,徐徐清风散去了夏日的炎热,送来了古城的气息,古朴的气质渗透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暖风吹拂着古城。静谧的斜顶,参天的古树,百年来的岁月沉淀出它淡雅而又独特的风格。在古巷中漫步,脚下一块块厚重的青石讲述着历史与生命的流动,上面蒙着一层细纱般薄薄的尘土;石缝间是潮湿的泥土,清新而又孕育着无限生机。泥土中的几许青苔像害羞的小精灵,怯生生的躲在石缝间,欣赏着古城的无限风光。星星点点的绿色点缀着古巷,与古巷中的青砖碧瓦相映成趣,有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生机之感。为古朴的风情中添了几分灵动与活力。轻轻地抚摸古巷的墙壁,传到指间的感觉不同于城市粉刷得光滑、平坦的墙壁,而是粗犷中带着几分细腻,圆滑中又含着几许刚劲,清凉中又有几分炽热。表面千沟万壑,使他显得更加沉稳、雅致。像一位年逾古稀的智者祥和的脸庞。它的上面写满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沧桑,岁月在上面留下了痕迹,历史的轮在这里镌刻。这是记忆的轮回,生命的奇迹,只是青砖背后的故事只有它自己知道。
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朦胧的细雨,丝丝雨滴密密地交织在一起,遮住了我的眼帘,为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和虚渺,慌忙中,我来到了一个小店的屋檐下避雨,屋内弥漫着清幽的名茶之香,仿佛等着归来的客人。这里的景致,如整夜落花般凄美,似海棠开花般安然,店铺中几把墨迹未干的伞子摆在架子上,朵朵墨梅在伞面上绽开,看着她那挺拔的身姿,立刻让人想到了她高雅、坚韧的品质,桌边摆了几把油纸伞,油墨的清香在鼻间流转,勾勒在伞上的是一朵红色的海棠花,妩媚而又不失端庄。细雨滴在青石上,仿佛是一曲优美的乐章,为这清冷的古镇添加了几分神秘。
时光如同沙漏,在细碎的点滴中,从指尖悄无声息中带走往事,把经历徐徐弥漫在光阴中,有的如同春日拂过鹅黄树梢下和煦的春风,让人温暖,有的如同盛夏树荫斑驳的阳光,让人惬意。同时也有一些在心底的事情,时刻让我警醒,催我奋进。
记得那是两年前冬天的清晨,下了一夜的大雪,纷纷扬扬,银装素裹,天地之间一片素雅,连空气都仿佛甘冽了好多。我也像往常一样,选择坐公交车上学。
今天坐公交车的人特别多,可能是天冷路滑的原因吧。上车后,我发现了最后面唯一一个剩余的座位,我赶紧坐了上去,觉得舒服多了。公交车徐徐前进,我望着窗外茫茫的雪景,冰雕玉彻的世界,看着路上行色匆匆的路人,好像进入了童话世界。
正在陶醉的时候,我无意中一转头,看到我旁边不知道什么时候站了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我下意识的.刚要站起来让座,又看到旁边的叔叔阿姨都是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什么都没看见。我站了半截,又坐了回去,继续欣赏窗外的美景。但是此时,感觉好像窗外的雪景已经没那么美好了,窗外那挂着白雪的树枝,令我想起了满头白发的老爷爷,不禁有些羞愧了。我想起了“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这句话,虽然我还不是彻底的明白这句话的道理,但是想到如果我的爷爷坐公交车,也是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的。
我刚想站起来让座,这时车门旁边的一位叔叔站起来,对那位老大爷说:“你来坐这儿吧,我站一会就行。”老爷爷说:“谢谢你,小伙子。”那位叔叔便站到了旁边,这位叔叔在我心目中形象顿时高大了起来。但是我注意到这位叔叔有一个奇怪的动作,他的手紧紧抓住栏杆,身体也紧紧的贴在了栏杆上,好像很吃力的样子。
过了两站,那位叔叔要下车了,我才发现他走路时,有点一瘸一拐,原来他也是个残疾人。我顿时明白了他在车上紧紧贴住栏杆奇怪的动作。望着叔叔远去的背影,我觉得这个寒冷的冬日仿佛温暖了好多。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事情,有些事无论如何都记不住,如过眼云烟;而有的事却是像刻进了心里,想忘都忘不掉,可谓刻骨铭心。
应该是20xx年吧,它来的那天还飘着绵绵细雨,它浑身湿透了,打着哆嗦,恐惧的眼神使我对它产生怜爱之情。
姐姐抱着它低声央求奶奶:“就留下它吧,它那么小,不占地方的。它不会咬人的。要是把它留在外面,它会死的……”它似乎也听懂了,很可怜地配合姐姐呜咽了两声,缩在姐姐的怀里,又很可怜地睁着一双湿漉漉的眼睛望着我,望着奶奶。奶奶是个心软的人,看着几张可怜巴巴的脸,就答应了下来。
来得第一天,它就暴露了自己的本性——闹腾。对一切看得见的事物都充满好奇。钻到这,跑到那,一分钟都不肯闲下来。偏偏身子还小,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洞就毫不犹豫地往里钻。有时,扑腾着四条小短腿,跟在奶奶后面,似乎在跟奶奶撒娇套近乎,似乎也知道奶奶就是收留自己的`主人。
后来,它慢慢长大,和小时候大不一样,却也性子温顺,乖巧灵活,和小时候一样讨人喜欢。爷爷出去散步,它寸步不离地跟在爷爷后面,像保镖似的。等到它熟悉散步路线后,就跑跑停停,等走得慢的爷爷奶奶。不知什么原因,爷爷给它戴上“项圈”,又系上一根绳子,每每出去散步,爷爷都是悠然自得地手牵着它,它依旧十分温顺地听从爷爷的命令。
天寒地冻了,它常在太阳底下安详地享受日光,不受任何人打扰。有时,也会在门口对着陌生人时吼几声,见到陌生的狗从家门前过,更是狂吠不止。家人喝令它停止,它立马安静下来。
家里人都很喜欢它,夸它是条好狗,就是家里不喜欢动物的小弟弟、小妹妹也会时常蹲下拍拍它的头。
1937年12月13日,野心勃勃、阴险狡诈的日本华中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5师团师团长谷寿夫指挥虎狼之师的日军进攻人杰地灵、俊采星驰的中国首都南京,他们杀气腾腾,浩浩荡荡,中国军队虽然英勇作战,精诚团结,视死如归,浴血奋战,终因武器落后而失败,日军占领了南京城。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南京到处是断壁残垣。耀武扬威的日本鬼子对手无雨铁的中国居民实行了为期6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至少有30万人被杀,仅草鞋峡一处一次就杀死5。7万人。南京城尸横遍野,堆积如山,血流成河,。十恶不赦的日本鬼子见人就杀,连老人、小孩、孕妇都不放过,孕妇被杀后剖开腹部,拉出胎儿,小孩被塞上手榴弹炸死。他们还开始了杀人比赛,有的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杀了106人,犯下了滔天罪行。
记得有一次,妈妈买回来一袋饺子皮,说要包饺子给我们吃,这可把我们几个孩子高兴坏了。只见妈妈拿出一块肉,剁碎后加了些蒜末和盐,用手拌了拌,饺子馅儿就做成了。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包饺子,只见妈妈拿出了饺子神器,先是把饺子皮放上去,再往里面放一勺陷儿,最后使劲儿一捏,一个鲜活的饺子就“呱呱坠地”了。我们觉得很有趣,就动起手来。妈妈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并投来了关切的眼神,当我们动作不标准时,她就手把手地教我,丝毫没有不耐烦。就这样,一会儿的功夫,40多个饺子全部都包好了。
开始煮饺子了,妈妈等到锅里的书沸腾的时候,把饺子一个一个地丢进去。那白白胖胖的饺子就像一个个游泳健将接二连三地跳进泳池里。只见他们在水里翻来覆去,当他们都变得鼓鼓的浮在水面上时,妈妈笑眯眯地说:“饺子熟了。”
那饺子散发出来的香喷喷的味,顿时吸引了我们几个小馋猫。等饺子端上来时,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蘸了一点醋,直接放到了嘴里,只觉得嫩嫩滑滑的,我又连吃了几个,才反应过来,这就是饺子的味道,掺入了妈妈的爱,可口又甜蜜。
只见妈妈娴熟地切好了所需的食材,把它们摆成了一排,往锅里倒了些油,待油烧到了八成热,将排骨倒进了锅里,锅里立刻变得沸腾起来,油点到处乱迸,还发了了“噼里啪啦”的声音,妈妈熟练地拿着锅铲在翻动着,香味四溢,不一会儿,排骨就被炸成了金黄色,妈妈便把它捞出来备用。紧接着妈妈又往锅里倒了油,再拿起番茄和菠萝往锅里倒下去,红色和黄色结合在一起翻炒,漂亮极了!然后将刚才炸好的排骨倒进锅里一同翻炒,空气弥漫着一股酸酸甜甜的诱人香味,让人口水直流,最后把盐和白糖依次倒进了锅里,一道香喷喷的糖醋排骨新鲜出炉啦!
看着这道糖醋排骨,我已经馋得不行了,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那个熟悉的味道让我觉得回味无穷,我连吃了好几个,把嘴吃得像一个花猫,还一边说道:“这一盘,我包了,谁都不许跟抢。”妈妈指着我的脑袋说:“你以后还想不想嫁出去了?”“我才不想嫁出去呢,我要一辈子都待在家里面。”整个屋子里都回荡着我们一家人的笑声。
正是槐花盛放的季节,一朵朵盛开得丰腴肥美,擎一枝在手中便被浓香裹挟,捧住了夏的浓烈热情。那几棵槐树安静地矗立在城市的一隅,其貌不扬,却是我童年的整个天堂。
那时的我恣意顽皮,就连总是慵懒地躺在沙发上的猫儿每每见了我都夺路而逃。桌上几只破裂的碗,衣服上茶杯口大的果汁渍与食物残渣,还有墙角处被扔得七零八落的玩具……不消说都同我脱不了干系。
当姑姑拖长了音调唤我回家时,我正折了根柳枝,在地上挖出一个不规则的坑,舀入一瓢水,将一只河蚌放进去。它缓缓地微启蚌壳,吐出内里雪白的嫩肉……。我偶尔瞟一眼静观其变之外,便是静静地躺在老槐树下感受夕阳的余晖筛出的温柔图案。草丛很密很厚,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阳光味道,温馨而清新。
风儿拂过,槐花的清甜阵阵袭来,我深吸了一大口气,为了让它的气息多停留一会儿,我走近槐树轻扶它的躯干,上面有着一些醒目的刻纹。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蝉鸣不休。我路过老槐树,只见它旁边有几个比我年纪略大些的男孩儿,正用小刀在树干上用力一下下刻着什么东西。我脑子一片空白,也不知是哪儿来的勇气和劲道,将他们狠命一一推开。为首的男孩儿许是被我脸上的表情所镇,一言不发地带头离去了。而槐树身上则渗出了一些莫名的绿色液体,我总疑心那就是老槐树的眼泪……几日后,等我再次瞧它时,那些液体已经凝固了,一根根枝条荡下来,散发出柔和的香,好像在安慰我说,“不要担心,就算痛苦我也要学会自愈。”
草丛中传来的窸窸窣窣声音将我硬生生拉回现实,姑姑不分青红皂白地拖住了我的胳膊,我只能不情不愿地跟她回家用饭。晚餐照例有槐花糕,虽然我喜欢槐花的清甜,但仍受不了槐花糕的过分甜腻,总觉得不那么清新自然。
初中刚入学时,那块不卑人瞩目的黑板呆呆的挂在墙上,那是多么的干净,上面没有一点美好的回忆。
上英语老师的课时,我们总是充满疑问和快乐。因为每一次上课,从老师嘴里传不出几句中文,老使我大部分时间是走神的,对英语的问题充满了疑问。快乐那,是因为老师经常上课动不动就说到另外一件事上,而且都跟英语扯得很远,但老师依然浑然不觉的讲着,我们也听得不亦乐乎。每当想去英语老师在黑板上写的连笔英语,就让我无比头疼。记得有一次,因为看不清老师写的句子,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说:“你怎么有那么多单词写错了,以后不确定的下课要问同学或者我。”从那以后,老师写单词就不连了,我写单词的正确率也高了。
语文老师上课时,虽然有几分严肃,但课下却十分有童心。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都非常大,就算坐在最后一排,也看得很清楚。而且老师上课时,每一个内容都讲得很细,我的课本上记得满满的。
数学老师用黑板比较多,几乎每次上课时,都会在黑板上出现一个又一个公式,虽然每个公式的代入老师都讲得很明白。但碰上我这样的傻脑袋,什么都不明白了。我喜欢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母公式,因为老师写的字母跟妈妈写的字母有几分相似之处,看到数学老师讲课就像看到妈妈在讲课似的。
初中生为黑板上记载着无数美好的回忆,也记载着出众三年来所学过的重要知识,它同样也是每一位老师一笔一画写上的。黑板,不仅记载着我们最珍贵的回忆,同时它是和我们一起上课,为我们奉献知识的“人”,每一节课都伴随在我们身边。
【南京的记忆初二作文】推荐阅读:
记忆中的小狗作文初二作文10-22
甜美的成长记忆初二作文700字07-15
尘封记忆600字初中初二优秀作文05-30
最美的记忆初二议论文600字10-05
文明社会,和谐南京的作文07-26
冬天的南京作文500字作文范文10-22
描写记忆的作文10-16
记忆的相册作文10-23
记忆的优秀作文07-27
永不褪色的记忆作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