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拨动学生的心弦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用爱拨动学生的心弦(精选8篇)

用爱拨动学生的心弦 篇1

拂去心灵上层层尘埃,洗涤后放出心中最初的那抹淡红色的光,映照整个剔透无暇的世界,而那世界的尽头,有根美丽却久久未曾拨动的弦……

炎炎夏月,人们都在海边享受清凉,享受在水里游泳的快乐,享受海滩上各种各样的美味海鲜,而有些人,却无法在海边享受快乐,他们要穿着厚重的工作服,戴着口罩和帽子,来来回回收拾海边的垃圾,保护大自然的环境,他们便是清洁工。其中,却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奶奶,看着眼前这个吃海鲜中毒的男孩和吐了一地的赃物。男孩好些后,便抬眼看了看她,没有说什么,走了,却留下一堆吐掉的.海鲜。老人望了望男孩的背影,低下头收拾,什么都没说……

今天是中秋节,但学校却没有放假,张老师是三年级的班主任,自然不能回家团圆了。今天,张老师仍然有六节课,她托着一身的疲惫,无奈的挤出六节课的笑容,心里却是无尽的失落。到了晚上,学生在上自习,她就坐在讲台上备课,到了九点半,学生们放学,她回家。到了家,她看了看熟睡的女儿和丈夫,坐在沙发望月亮,后又闭上眼想,这是我第几年没过中秋了……

明媚的午后,同学们在上课,忽然一阵天崩地裂,摧毁了美好的一切,而在这期间,一个刚刚上初中的小女孩,害怕的不知所措,坐在地上大哭,而此时,正是高年级撤离教学楼的时候,一个梳着马尾的女孩,看见了这一幕,撒腿便跑过去,拉起小女孩,把她推到了门外,而这时,教室的墙壁塌了,梳着马尾的女孩高喊:“快跑!”后就只剩一片废墟……

这些人,这些事,用爱为别人取暖,用爱,拨动了我久久未曾拨动的心弦!

用爱拨动学生的心弦 篇2

一、用真诚之心,正确认识学困生

学困生是相对的,但学困生也有出类拔萃的人才。数学家巴比基和文学家玛阿特是同班同学,他俩因为成绩差被罚站,但后来他们两个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物。大诗人拜伦在读小学时,成绩也是全班倒数第一。可见,学困生存在闪光点,只要我们用正确的观点看他们,从适当的角度去培养他们,他们同样能为社会作贡献。

二、用关切之心,真实分析其成因

在山区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

1. 学校的因素:

山区一些学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不够到位;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对学生不能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2. 家庭的因素:

在山区家庭里,一部分家长对其子女漠不关心;贫困家庭的父母忙于生计到外地打工,造成“留守儿童”问题严重,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全部依赖于学校;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有些孩子因父母离异,失去温暖,无人关照。

3. 学生自身的因素:

山区学困生不求上进,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有厌倦心理,自制能力不强,是非不明。

三、用关爱之心,采取转化策略

1. 克服偏见,施之以爱。

学困生一般都存在自卑心理。因此,要克服偏见,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身上。“偏爱”能更好地沟通师生的感情,密切师生的关系,消除师生间的情感障碍,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我教过一位名叫吕雁朝的学生,他一直调皮捣蛋,无心向学,很多老师说他是“烂泥扶不上墙”。我深入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常利用课外时间,与他谈心,把他当优等生一样看待;同时,教学时我给他多个“优先”,即发言优先,质疑优先,辅导优先,训练优先,对他点滴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又指出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消除了自卑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2. 关心学生,做有心人。

2006年我曾带过九年级一名学生叫何业刚,学习成绩一直较差,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在课堂上,我总是挖掘他的潜能,积极鼓励他回答问题。在生活中,我时时关心他,发现他作业本开线了,就用订书机帮他订好;发现他的凳子上的钉子松了,我帮他钉好。这些事情,在他心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他用纸条写到:“没想到老师对我这样关心,我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从这以后,他学习勤奋了,在2007年升中考试中语文取得了82分的好成绩。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3. 用心发现,抓闪光点。

每个学困生都有闪光点,只要我们抓住其闪光点,才能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有一位女学生名叫胡秋霞,因家庭原因,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一次课间,我无意中发现她给一位学困生讲解政治题。这时,我萌发了一个想法:鼓励激进。于是,在一次班会上,我提出让她来担任科代表。我一说完,她脸上显露出喜悦。果然,从第二天开始,她每天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积极做好科代表的工作。这正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师积极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加以充分肯定和积极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4. 用心感动,持之以恒。

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用爱精心呵护。我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细心关心他们,又利用学生干部,科学搭配,“帮助”他们,使他们深受感动。学困生的心理活动是十分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所以,持之以恒,促进其飞跃。如曾有一位名叫唐运承的学生,曾欺负弱小同学,当时已认识了错误,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故态复萌。我多次跟他谈心,鼓励他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以使他的精神集中到有益的活动上来。通过活动,同学们对他也产生了好感,他也乐滋滋的,他的坏行为慢慢地也改正了。

5. 耐心引导,自我教育。

我针对学困生的缺点或问题,开展“争当文明学生评比活动”、“一帮一”“知识改变命运”等活动,用行动关心和耐心引导他们,当他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挫折感到失望时,我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点燃他们新的希望。从而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能力。

用爱拨动孩子的心弦 篇3

一系列的问题让我陷入了深思:“该如何拨动他内心深处的那根弦,让他回归正常轨道?”

一、深入了解,寻找原因

激发我了解赵同学兴趣的是一件完成作业的小事。开学第二天,我例行作业检查。检查到他的作业时,小赵同学对我说:“老师,我们家昨晚上停电了,没办法写作业,我爸妈都让我今天来学校补作业;他们会给你打电话的。不信,你也可以打电话证实的。”一听这话,不得不信。孩子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还能有假?不可能!正想作罢,可转念一想却觉得不放心。初来乍到的新生,我还不了解,再怎么也不能听信其一面之词。真也好,假也罢,还是得自己去证实一下才行。就这样拨通了家长的电话,经过交流才知道原来昨晚不是家里停电,而是小赵同学在为自己不完成作业的行为找理由。

经过这次交流,我还了解到原来小家伙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对他是宠爱有加,孩子不愿意做的事不勉强其做;孩子乐意做的事哪怕是错的也都顺着孩子的心意,满足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都没养成。庆幸小赵的父母不仅注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还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遗憾的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们用尽千方百计也不见其效;孩子依然我行我素,面对错误撒谎、抵赖的坏习惯全都出来了。

二、乐于倾听,客观分析

一日,小赵同学在车上朝一小同学身上吐口水;小同学被欺负几次后被彻底激怒,也吐了回去。经过老师协调后,原以为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没想到,他们在洗手间上演了另一场闹剧。原来,小赵看到小同学在上厕所便二话不说使劲地把门往小同学方向推一把以示回敬。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小同学头上被碰了个大包。事情发生了,把他找来了解情况时,小子突然来一句:“我可不是有心的,我只是想着教训一下他就好了。”

由于他一直以来的不良表现都在同学心目中留下了印记,所以同学对他的言行都是另眼相看的。无论大事小事,只要他沾了边的就是他的不对。

一次,他与其他孩子发生打架事件,我去调查事情的过程中所有的孩子都说他的不对,于是我就秉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观点处理了这件事情,认定是他的不对。

事后,他非常懊恼,觉得自己是一位不讨人喜欢的孩子,也是一位不被人相信的人。坚信凡事只有自己能处理好,只有自己能相信自己。就这样,碰到了此类问题后他都是采取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的。听到这样的反应,不禁脸红;原来我对学生并不了解,我解决问题并不客观公正。这件事情告诉我:孩子的对错并不能光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观点来处理问题,而是要学会悉心听取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来开展工作。

三、用心观察,善用鼓励

我们班实行每个星期的班级量化,由班干部对同学的行为、学习表现实行每天的计分量化;一周进行一次的小结,对表现突出的同学通过发表扬信的方式行表彰,对表现欠佳的同学则提出建议性的批评;以此促进班风建设,提高每个孩子的竞争意识。第一个星期结束,小赵同学的量化得分在班级的末位;第二个星期量化结果出来了,小赵同学依然排在班级的末位。看到这样的结果,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发吧,怕连续批评打击了孩子上进的积极性;不发,又怕孩子有恃无恐,继续我行我素犯他的错误。正为此事发愁时,没想到他着急地跑过来问:“老师,我这周是第几啊;还是我倒数吗?”我一听,怔住了。难道他也在乎这名誉的吗?过了一阵,才告诉他:“的确是你排在倒数第一,但这星期老师不给你发批评信了;只要你以后注意自己的言行,按时完成作业、不打架撒谎就行了。另外,老师还保证只要你一有进步老师就给你发表扬信,行不”?没想到,他一听这话,马上跳起来说:“老师,是真的吗?”“真的!”我说。他用不太相信的眼光望着我。

此后,他提高了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做事考虑问题全面了,与同学相处也和谐多了;作业完成质量也有了较大改观,告别了应付了事,取而代之的是工整的书写,良好的表现、不断进步的成绩。

在生活中,孩子们要求的并不多,需要的仅仅是一句鼓励,一个安慰而已。孩子的天性就是一根敏感的弦,要想奏响这生命之歌,只有走进孩子他们的心灵深处,用赏识的眼光拨动其上进的琴弦,才能让其顺势成长为一棵“自主、自律、自强、正直”的参天大树。

拨动心弦的作文 篇4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流……”我的爸爸也是这样,时光的河流无情地消磨着他的身体,慢慢削弱着他的精力,不断加深着他的皱纹,还渐渐漂白了他一头浓密的黑发。给爸爸拔白发,大概是每个人都做过的吧?每一次给父亲拔白发,我都会不自觉地手抖。因为一看到爸爸头上的银丝,便会想起爸爸操劳工作的辛苦,想起我对每次爸爸的顶撞,心里便不由自主地涌出一丝惭愧与担心。

“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每当我得了奖状、证书之类的荣誉,爸爸虽不像妈妈一样对我大加赞赏,但眼中却是满满的欣喜与鼓励,用他那温暖有力的手,轻轻拍拍我的头,还会为我做一顿丰盛的饭菜,让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是啊,我现在已是一名初中生,再也不是那个天真稚嫩的小孩子了。我现在懂得了父亲的辛劳,学会了体谅父亲。

这首歌深深拨动了我的心弦,歌声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忧伤的音调,渐渐让我的眼角湿润了。

拨动心弦的往事作文 篇5

六月正是多雨的季节,下课时我们常被困在教室里。天空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却像孩子的脸一样说变就变。

星期六的早上,我来到学校上小作者班。课堂上宋老师神情专注的为我们讲课,我们专心听讲,积极的思考问题,没有漏掉一个知识点。窗外的骄阳毒辣的照射着地面,树上的知了不断地扇动翅膀,不间断的发出声音。我们在教室里忍受着酷热,汗水打湿了宋老师的脸颊,可是她仍全神贯注地为我们讲课。

到了下午,天空就黯淡了,层层白云被染成了灰色,教室里的光线也越来越弱,窗外的景象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宋老师怕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雨淋湿,提前十分钟下了课,我们都被宋老师的细心所感动。也许是老天在捉弄我们,在我们下课的同时,窗外也下起了倾盆大雨。那是我们还小,不懂得未雨绸缪,所以当雨来临时,我们才知道雨伞的重要,但是宋老师想的十分周全。虽然班级的人很多,但是宋老师还是毫不犹豫地把同学一个个送到家长身边,望着老师被雨淋湿的身影,我不由感叹;还有哪位老师能像宋老师一样给我们这么多感动呢?轮到我时,宋老师已累的气喘嘘嘘,但她还是把我送上了班车,并继续送剩下的几个同学。望着宋老师在雨中穿梭的身影,我更觉得老师是如此高大。

宋老师那严谨认真的态度感动着我们,她就像园丁一样,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我们。

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 篇6

--音乐活动中情感教育初探

在人类的活动中,离不开美妙的音乐,音乐能引起人的瑕思,能使人产生共鸣,更能激起人的情感。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节奏可喻为音乐的“骨骼”,旋律可喻为音乐的“肌肉”,而情感便是音乐的“灵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情感”这条无形的线,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使之受到美的熏陶,从此产生共鸣。

当代情感教育理论指出:情感并不是附属于其他心理活动的“副现象”,它是个体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的适应机制、认识发生的动力机制,行为选择的评价机制,生命的享用机制。”因此,情感除了生动性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就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有着其他心理素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心理学研究证明:情绪、情感是早期儿童社会性行为反应的一种原始动机系统,只有一定的自然先天性,“由于它的先天预成的性质决定了它比语言出现得更早,并更早地起作用。”在实践中发现,音乐教育在培养幼儿情感方面起着特有的功能,它的特点是寓教于自由活泼、愉快纯朴之中,用声音去打动人心的美,对幼儿情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促使其良好品德的形成。

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而我们的音乐教育其目的不在于让幼儿掌握更多的技能,而是要“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感受和表现”是音乐教育的宗旨,“萌发和初步”是需要把握教育的“度”,“情趣”则是最终的落脚点。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现代的音乐教育活动中,除了以往的“歌唱、韵律”活动外,还包括了欣赏活动、打击乐活动等。同样在各项活动中,都包含了情感因素的存在。

(一)、创设育情的环境,激发学习的欲望: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有物质环境,也包括心理环境。因此,要充分利用环境中的育情因素,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

1、创设情境,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情绪更易受环境的影响,一张图片、一段表演、一个故事、一场游戏,往往能让幼儿身临其境,共同欢喜和悲伤。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创设一定能够的情景、图片的展示、情景的布置、游戏的开展等,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将会起到导向的作用,更快的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

例如,我在进行《让座》的音乐活动中,采用了布置场景,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主动的投入活动。活动中一改往日的音乐课的座位,事先搭好车厢的形状。首先用语言把孩子带入场景中。”今天我们一起来乘公共汽车好吗?“"好!”孩子们欢呼雀跃。“那上车时要注意什么?”“要排队”、“要买票”、“要遵守秩序”,在孩子们的七嘴八舌中掌握了乘车的文明,随之音乐响起,孩子们听着音乐,有秩序的上车、入座,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一遍音乐后,车到站了,这时上来了一位老奶奶(事前编排好),做售票员的我忙喊:“谁来为老奶奶让座?”话音刚落,有几位幼儿站了起来:“老奶奶,我给您让座。”“老奶奶,坐我这儿来。”我及时给予了表扬,同时又鼓励幼儿共同把刚才的好事编进歌曲中。虽然,最终仍以老师唱为主,但幼儿在参与表演后学唱的愿望完全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带着歌词的意境和表演后的愉悦,投入的开始学唱了。而后我又引导幼儿创编了“抱孩子的妈妈上车”、“老爷爷上车”、“盲人叔叔上车”等歌词,幼儿的兴趣和投入程度可想而知了。通过此次活动,幼儿的情感得到充分体验,培养了幼儿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也大大提高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培养师生情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音乐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努力营造一份平等、宽松、愉快、自主师生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这对小年龄的幼儿来说,尤为显得重要。喜爱音乐是孩子的天性,刚入园的幼儿对一切陌生,师生间存在着距离,而当音乐响起,胆大的幼儿会高兴地手舞足蹈,胆小的幼儿也会暂时停止哭声。于是,我就利用音乐手段,同时给幼儿更多的关怀和爱,进行情感交流,逐渐消除陌生感,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幼儿午睡,轻声哼唱《摇篮曲》;幼儿入园时,放上轻松愉快的音乐,热情地迎接他们;自由活动中与幼儿一起唱他们熟悉的歌曲,并将他们轻拥入怀;幼儿离园时,放上一段抒情的音乐,产生留恋之情。总之,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充满音乐声,让每个幼儿从教师的身上和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了一种期待,一种力量。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有了亲近感、信赖感,期待和力量化为了学习的动力,创造出了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幼儿的情感随之更丰富了。

(二)、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不同的音乐作品体现不同的风格和情感,教师要认真分析作品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的特点,引导幼儿掌握不同的特点,从而体会音乐的美,促使音乐才能,如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表演能力等的提高。下面就不同的音乐形式,不同的音乐风格举例说明。

1、歌唱活动: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幼儿对歌曲作品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在愉快的情绪体验和歌唱表现中,促使其良好品德的形式、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

(1)、说歌:《鸡的一家》

教学情感目标:在有节奏的跟旋律念出歌词中感受三种不同的鸡的形象,感受家庭中其乐融融的温暖氛围。教学重点:A:根据歌词帮助幼儿选择不同的角色形象,如弟弟--公鸡;妹妹--母鸡;小个幼儿--小鸡。B:通过描述家中父亲、母亲、孩子的不同声音,激起幼儿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公鸡--神气高昂;母鸡--温顺柔和;小鸡--清脆、活泼。

(2)、歌表演:《小海军》

教学情感目标:模仿海军战士神气、威武的形象,表达对解放军的敬佩、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A:提供给幼儿雄壮、有力的音乐旋律。

B:听音乐模仿海军开炮、打枪等动作,体验英勇杀敌的情景。

C:教师的示范表演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原型,引导幼儿用短促、雄壮的声音表达。

(3)、《小乌鸦爱妈妈》:

教学情感目标:体会表达爱妈妈的情感:

教学要点:A:出示教学挂图,播放歌曲旋律,说说小乌鸦爱妈妈的情景,同时引导幼儿说说妈妈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激起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B:引导幼儿用优美、深情的歌声表现歌曲。

(4)、歌曲《毕业歌》:

教学情感目标:回顾幼儿园生活,产生依依不舍离去的留恋之情。

教学要点:A:感受三拍子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B:引导幼儿用抒情、留恋的情感较缓慢、深情的表现歌曲。

(5)、歌表演《双层汽车开来了》

教学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活泼、欢快、诙谐的情感基调,产生愉悦的心情。

教学要点:A:根据歌词内容模仿角色的不同形象动作,产生欢乐的情趣。

B:引导幼儿用愉悦的声音缴欢快的表现歌曲。

2、欣赏活动: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不仅能初步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感受欣赏活动的快乐,而且通过欣赏不同性质的音乐,可以发展幼儿的感受力、理解力,以及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

在欣赏《摇篮曲》和《进行曲》时,我让幼儿从力度和速度的不同变化及音乐产生的背景不同中引导幼儿区别,体会两种不同变化及音乐作品的美妙之处。《摇篮曲》是一首抒情的歌曲,曲调缓慢、优美,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一片关爱之情。我引导幼儿闭目聆听,使他们在温馨、柔和的音响中体会音乐的意境,感受躺在摇篮里享受母亲轻歌慢摇徐徐入睡的甜蜜梦幻。听着听着,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随音乐节奏左右摆动,尔后,我让幼儿想象母亲会如何哄宝宝,并引导幼儿表演,有的抚摸自己的手臂扮演妈妈,有的则闭上眼睛,手枕着头学小宝宝安然入睡。让幼儿完全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用心去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随后,是“欢快、热烈”的《进行曲》,我引导幼儿想象解放军叔叔不怕牺牲、勇敢打敌人的情景,让幼儿学做不同的动作,又引导幼儿想象战斗胜利大家欢庆的场面,配上节奏欢快的《进行曲》,幼儿的情感顷刻间被调动起来,有的拍手跳,有的跳起了秧歌舞,还有的放鞭炮、敲锣打鼓,气氛热烈,达到高潮。通过活动幼儿自然学会了区分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且学会了用不同的情感去表现作品,幼儿便乐意去学习、体验作品了。

3、韵律活动:

除了歌唱和欣赏活动外,韵律活动在音乐活动中也占了较大的比重。在活动中,我们并不是追求高深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要培养幼儿能和着音乐即兴创作些简单的动作,让幼儿人人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幼儿大胆思考,创编简单的动作。

记得在律动《摘果子》中,表现的是采茶姑娘欢快劳动的场面,体验丰收的喜悦,劳动的乐趣。首先,我出示一幅果园中人们忙碌地摘果子的背景图,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幼儿带入场景。“秋天到了,果园里果子都熟了,红红的,甜甜的果子挂满树梢,诱人极了。果园里的阿姨辛勤地摘着果子,想早早的让大家尝尝味儿。可是果子太多了,来不及收获,这了怎么办呢?”孩子们纷纷叫着:“多请些人帮忙。”“我们也去摘果子吧!”幼儿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参与的愿望也激发了。其次,在律动活动中不断给幼儿以鼓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表现作品,教师要以形象的语言指导幼儿的动作、眼神,如“小眼睛看仔细了,我找个最红最大的果子摘下它。”“哟,你们摘了这么多了,本领可真大。”等等。在鼓励声中,幼儿的劳动热情更足了。由此可见,挖掘作品本身的艺术情感是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的首要条件。

(三)、带领幼儿进入音乐,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

“音乐”是一片浩瀚的大海,需要教师用简练、生动、准确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的演唱,优美的舞姿,饱满的热情去引导幼儿徜徉在音乐的大海洋中,唤起幼儿的美感,愿意亲身去体验,激起他们情感的表现,拨动他们的心弦。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领幼儿进入音乐殿堂,促进情感的表现。

人类表达情感最直接的工具是语言,幼儿年龄小,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往往不能意会。这时,教师就要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作品,从而产生情感体验,更好的表现作品。

如歌曲《小树叶》是一首由两段歌词组成的歌曲,但它每段歌词又表现了不同的感情色彩。第一段歌词表达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伤心、害怕的情感色彩,演唱中充满伤感。而第二段歌词则表现了小树叶勇敢的面对现实,憧憬美好的春天,感情的处理也是乐观、向上的,演唱中要愉快、兴奋的。对于这样的强烈对比,幼儿如自己演唱是不能把握的,就要靠老师用语言来激起幼儿的感情。我先引发幼儿讨论:“如果你有一天

将要离开妈妈,心里会怎么想?”幼儿各抒己见,谈话中流露出伤感的神情。我适时地引导幼儿进入歌曲的意境:“小树叶离开妈妈,是不是跟你们一样的感觉呢?”幼儿以物拟己,在演唱中把歌曲感情真情演绎。而后我继续以语言引导:“第二年的春天,万物苏醒,大树妈妈又长出了许多树叶宝宝,小树叶们又回到了妈妈的怀抱,它们高兴的唱歌、跳舞,为自己勇敢的战胜了寒冬而骄傲。”在我语言的诱导启发下,幼儿流露出了勇敢、兴奋的神情,他们在为小树叶骄傲,为小树叶而自豪,经过语言的启发,幼儿在演唱中能较轻松自然的把握感情色彩,唱来情感交融。

2、用投入的表演,激起幼儿情感的表现: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好模仿,于是在活动中我较多的运用“教师表演”的方法,激起幼儿的兴趣,以此表达情感。如律动《采茶》,乐曲欢快、优美,带有浓烈的江南风味。由于受到所处的环境的限制,幼儿不了解采茶的具体过程,更不能体验其中愉悦的情感。此时,教师声情并茂的表演显得尤为重要。我让幼儿边聆听优美的音乐,边欣赏老师的表演。从鸟鸣声响起,到我背着小背篓高兴的出门;从我轻巧的采茶到看到漫漫一筐茶叶而高兴雀跃时,许多幼儿坐不住了,他们也跟着一同去采茶,一同去体验其中的快乐。于此,让我深深的感到,教师略带夸张的表演及丰富的表情是促使幼儿投入活动的基础。只有让幼儿充分的感受,才能更快的激发他们表演的欲望,促使他们情感的真切流露。你瞧,采茶时神情多专注,动作多轻巧;丰收了心情多激动;捧起来闻一闻,呀!多香,多陶醉!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自我表现力也得到了发展。

探寻拨动学生心弦的支点 篇7

一、择“善”而从

“择善而从”,意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本案例中,李老师的处理方法显然不妥。李老师正处中年,随着教育经验的日渐丰富,对于比较懒散、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很容易凭经验对其进行教育,教育过程难免会“好为人师”“好为人母”,教育用词往往都是“大道理”,大有高高在上之势。学生越不悔改,老师就越唠叨,而老师越唠叨,在学生小钱看来就越“搞笑”,这从小钱似笑非笑的表情中就能看出。同时,小钱对老师已产生逆反情绪,在心里早已构筑起“唠叨防火墙”,“金玉良言”非但没有打动学生,反而被学生放在贴吧里恶搞,师生关系也日益紧张,教育效果几乎为零。李老师虽然曾做过一定的努力,但由于只是简单地迎合小钱的喜好和模仿高中生的语言,并没有触动小钱的内心,因而面对老师的种种教育,小钱并不领情。李老师唯有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与小钱平等对话,用心聆听,努力探寻小钱的内心需求,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教育引导,方是良策。

二、因“势”而导

“因势而导”,是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此案例中,李老师和小钱目前这种尴尬的师生关系已然成为事实,李老师不妨自己先放平心态并正视现状,找小钱心平气和地沟通。一般情况下,学生见老师没有因自己的恶搞而大发雷霆,而是坐下来与自己沟通,都不会拒绝。只要愿意坐下来聊,事情就有转机。坐下来后,建议李老师做几个方面的排查:第一,小钱是否因为对老师有意见才在贴吧恶搞?如果是,因何事而起,其中有没有误会?如果是误会就要澄清,不是误会就要寻求解决方法,以消除师生情感隔阂。如果小钱对李老师并没有成见,那么接下来的沟通还是有一定的师生感情基础的,李老师就要积极探寻小钱的内心需求。第二,小钱究竟是对李老师教育的内容不认同还是对其教育方式不认同?若是对教育内容不认同,李老师切勿急于求成,因为这属于道德认知范畴,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直接关联,不是靠一两次沟通就能解决的,需要循序渐进地提高小钱的道德认知水平,方能达到教育目的。如果是对李老师的教育方式不认同,那就需要在解释的基础上达成相互谅解,并协商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沟通方式。

需要提出的是,在与小钱沟通的过程中还会生成其他问题,需要李老师及时捕捉,逐一进行了解和沟通。当然,要想让小钱愿意讲出内心的想法,除了需要寻找合适的时机,还需要李老师掌握一定的倾听技术。李老师可以从小钱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培养好谈话的感情基础和情绪,在倾听过程中,运用目光接触、身体语言、空间距离、沉默等非言语活动让小钱有被关注感,同时要善用点头、微笑、面部表情等适当的非言语反应,表示理解或惊讶,也可以运用如关注、重复、重读、询问等语言反应,促进小钱自我表达。李老师唯有想尽办法让小钱敞开心扉,顺势而导,师生之间的对话才能真正形成,李老师的教育才能真正发生作用。

三、借“逆”而动

“借逆而动”,喻指迎着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逆”在此处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困难”,二是指“逆反”。小钱的“不爱学习”“不受教”“不听话”“对正面教育觉得搞笑”“以恶搞老师的行为显示自己的高明”等行为是逆反心理的表现而非“麻木”。教育,从来就是一门慢的艺术。面对逆反的小钱,李老师首先要对小钱的转变保有足够的耐心,在与小钱改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贯微动密,逐步深入了解小钱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比如,通过家访了解小钱的逆反是否与家庭教育有关。不同的家庭类型和家庭教育方式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李老师需要通过家访等形式走进小钱的家庭,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来“望闻问切”,即望其家庭环境、闻其所接受的教育理念、问其成长故事、切其心理历程和亲子关系,以寻找教育良策,从而对症下药。又如,要搞清小钱的逆反是否和初中备考经历有关。如果小钱中考是在初三突击成功的,那么他就有可能会习惯性地认为高一高二不重要,只需要到高三努力一下就可以了,学习就有可能懈怠。此外,要考虑小钱的逆反是不是源于一定的心理问题,比如学生因能力上存在不足而引发自卑情绪等。如果是由于自卑,则需要李老师提供机会增强其成功体验。当然,小钱的逆反也可能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进入高中阶段,伴随着生理上的逐渐成熟,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思维特点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独立意识明显增强,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把这个时期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这个阶段的学生特别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其实,大家也大可不必谈“逆”色变,要辩证地看待高中生的“逆反”。除了那些令人头疼的问题,逆反行为的背后,往往也反映出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李老师可以借学生之“逆”,扬长避短,达到教育目的。

让体验拨动学生的心弦 篇8

一、在朗读中体验

感情朗读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感情朗读能使抽象的文字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感情朗读,能达到知情相融,人文相悦的审美境界。

二、在情境中体验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文,创设不同的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写人写事的文章,可通过情境创设,唤起学生对事件、主人公命运的关注;抒情性的散文,可通过情境创设,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意境中,使学生从中获得具体的表象,体验作者的爱憎。

三、在想象中体验

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也是凭借语言文字对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理解的过程,无论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文章的线索,还是理解原文所描述的场景、形象,都需要丰富的想象。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大胆想象,进而体验文本的内涵,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学《特殊的葬礼》一文,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消亡前后的文字描述,边品读边想象昔日的雄伟壮观和今朝的“奄奄一息”。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在塞特凯达斯瀑布下,你会说些什么?”学生想象的闸门很快打开了,有的说:“塞特凯达斯瀑布,你还能恢复往日的壮观气势和美丽风姿吗?我企盼着这一天。”有的说:“塞特凯达斯瀑布,你真是太可怜了,我会劝阻人类不再对你伤害。”……丰富的想象,唤起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增强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在实践中體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如教学《学会合作》一文,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文中所述,组织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体验合作的乐趣,领悟合作的道理。

五、在表演中体验

表演是体验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根据文本提供的情境、情节,让学生入境表演,以此求得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探究。它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完整演绎,也可以是对文中“空白”处创造想象表演,还可以是根据一个片断或一个教学点的即时表演。如一位教师教学低年级课文《北风和小鱼》,为了让小朋友体会到北风的“得意”和小鱼的“不怕寒冷”,她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北风”,一组扮“小鱼”。然后师生合作,教师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学生一心一意地尽情表演,将教学推向高潮。表演中学生似乎真的感觉到了北风的肆虐和小鱼的顽强。

上一篇:部门销售主管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变化多端的云小学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