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的见习报告

2024-1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地理科学的见习报告(共6篇)

地理科学的见习报告 篇1

见习报 告

班级:1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2班

学号: 姓名:

时间:2016年08月20日

目录

一、见习目的二、见习时间

三、见习内容

四、见习体会

五、见习总结

见习报告

一、见习目的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用人单位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参加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通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实习,能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风景园林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调查研究、文献检索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风景园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协同合作及组织工作的能力,同时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见习时间

1、在盐城市园林管理局 见习时间为2016年7月18日~22日;

2、在盐城市凯盛设计院 见习时间为2016年8月01日~05日;

三、见习内容

1、盐城市园林管理局

为期五天的实地实习,我们的重点在于把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实践或者观察进一步掌握。我们学习了蒲葵植物的换盆技术,亲手进行了换盆,到公园里观看树木的栽植养护管理是实习的重要部分,下面将会重点报告。在栽培学中,常言道“种三管七”,绿化中种植的都是有生命的植物,不少单位在园林绿化时,往往规划设计高标准,施工养护低水平,造成好景不长。所以园林施工过程中要重点抓好绿化树种栽植及其养护管理的工作。

1、绿化苗木的载植

苗木的移植,原则上要在苗木的休眠期,一般春季、秋季起苗。春栽宜早不宜迟;秋季起苗,一般在落叶的10月下旬开始。特殊情况应特殊对待,如夏季起苗,要在凌晨、傍晚或夜间进行,要随起随栽。

移植树木除应注重季节外,在栽植中应该注意的个问题有:

(一)、精耕细作 对土壤要求精耕细作,植树造林用的土地往往不是熟地良田,更需要进行深翻,深度在40厘米~50厘米,以便疏松土壤,增加蓄水保墒的能力。整地要细致,采用沟植的要求整成水平沟,以利灌溉,也比较美观。

(二)、树种的选择

要考虑到树木植株枝叶的色彩、形态、风韵,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起到美化的作用,既要考虑到树木的抗污、抗毒、净化空气的特殊功能,又要考虑到树种是否适应土壤性质,如柳树耐湿性强,栽培分布广。土壤瘠薄的可栽植白榆、松、柏、杜鹃类等;土层较肥厚的可栽植杨树、核桃楸等;盐碱地可进行改良换土,栽种耐盐碱树种,如柽柳、沙棘、沙枣、榆树、小叶杨、紫穗槐等,苗木必须健壮,无病虫害。

(三)、起苗方法

1.裸根起苗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阔叶树在休眠期的移植,其优点是保存根系比较完整,便于操作,节省人力和物力,运输方便。

2.带土球起苗法:栽植成活率高,但其施工费用高。大苗移植时,一般土球直径是植株头径的2倍~3倍。

(四)、树木的修剪

一般来说,起苗过程中不能带上完好土球的,应将植株老根、烂根剪除,把裸根沾上泥浆,再用湿草和草袋包裹,在装车前剪除枯黄枝叶,根据土球完好程度适当剪除部分茎干,甚至可截干,再结合截枝整形等方法,最大程度保其成活。

(五)、树木的包装、运输与假植

移植规格较大的带土球树木(胸径一般在10厘米~15厘米之间),或对珍贵难成活的树种要做好包装。可用草包、麻袋、尼龙袋等软质材料包装。在包装过程中,注意要把苗木根对根放在包装材料上,并在根间加湿润物。当苗木的重量达到50公斤,将苗木卷成捆,用绳子捆住,捆时不要太紧,以利于通透空气。

苗木的运输要迅速及时,避免风天运苗。运输途中保持行车平稳,较长距离运输时,中途停车应停在树荫下,且经常给苗木喷水;长距离运输,大苗必须带土坨。

苗木如不能及时定植,必须假植。假植时使苗向背风方向倾斜,用湿润的土壤将苗木埋土并用脚踩实,埋土厚30厘米~40厘米。苗木在假植期间,应注意经常浇水、看管,一般针叶树采用全埋法,即将苗木全埋入土中;阔叶树一般埋全苗的2/3。

(六)、树木的栽植

树坑直径应比树苗的根幅大1/3,清除坑内杂物。株行距应因林木用途而定,如防护林用2米×2米;株行距尽量笔直对称;树身垂直;裸根苗栽植时,埋土到一定深度后,应将苗木轻轻向上提拉,埋后浇水;带土球苗栽植时,不得砸土球。

(七)、养护管理

栽植后,一般最少浇3次水,并要浇透,浇水后根部培土;树木发芽后,有条件的一两天喷1次水,天气干旱及时观察喷药,经常锄草松土。挖坑时,在树坑底部先施基肥;栽植后,可用厩肥或化肥,用沟施或穴施肥料,促其生长。

2、绿化养护的技术措施

(一)绿化树木的管理

园林绿化中,树木种植面积并不是最大,但其所占的绿化空间最大,草地、鲜花、灌木、乔木合理搭配,体现了立体绿化的效果。习话讲:“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创造了良好的小气候和优美的环境。另外,许多灌木树种植后可以通过修剪造型,亭亭屹立在草地和景点中,甚至可产生立体动感。

1、肥水管理

乔木树型高大,根系发达,根深幅广,种植时需要开正方形0.8-1.0立方米的大穴,填上肥沃客土高于平地30厘米才种植。在施肥方面,用肥种类以复合肥为主,N、P、K的比例1-3年的幼年树是5:3:2;三年以上的大树是3:2:1。施肥的次数,植后三年内,每年的春、夏、秋初各施一次,每次用复合肥1-2kg,小树少施,大树多施。施肥的方法是:小树结合松土施液肥,大树在冠幅内地面均匀开穴干施,三年以上高大的乔木原则上可不施肥。灌木树型小,以浅穴或浅沟种植为主,丛生根系浅,视土壤和树势施用适量的复合肥,液施干施结合,观花观果灌木适当增加P、K肥,观叶灌木适当增加N肥施用。绿化树木的水分管理,重在幼树,原则是保湿不渍,表土干而不白。高大乔木,根深叶茂,不存在因缺水影响生长,灌木矮小,根系短浅,盆栽地栽都要防旱保湿不渍,才能正常生长。

2、树型管理

绿化林木,通过艺术设计,认真管理,使之有稀有密,有型有款,座落有置,是绿化成功的关键之一。乔木要求树干笔直挺拔,不要过早拔掉种植时的固定拴护杆,以免引起树杆弯曲。成年大树及时锯掉不规则的树枝,对冠幅大,叶多枝小的挡风枝不锯掉,遇大风雨会折枝断干严重时连根拔起造成损失。灌木要求整齐有形有序,树形是树木不断生长和通过人工不断修剪而成,可修剪成园球型、方型、扇型、磨菇型、抽象图案、线条、柱桩、椎桩等。并要及时清除枯枝落叶。

3、树木的病虫防治

绿化树木主要的虫害有天牛、木虱、潜叶蛾、潜叶虎、介壳虫、金龟子等。近年来在乔木灌木中木虱为害较严重,其次是介壳虫,采用常规杀虫剂、速扑杀、介特灵等均能达到防治效果。主要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常用的防治药物有托布津、多菌灵、炭疽病等,常用浓度800-1000倍。除了药物防治外,栽培上要经常清理枯枝落叶,保持清洁,同时要排除渍水,必要时修剪后喷药。

2、盐城市凯盛设计院

在这里工程师为我们介绍了城市规划设计图的制作方法及主要利用什么样的辅助软件,如autoCAD,PS等。她展示了盐城市规划设计图,主要有中茵海华广场小区、清华苑、五星小区、盐城市城镇整体规划图、盐城工业园区等二十几副规划设计图,让我们从理论的规划走向直观的规划设计图,使我们了解了规划图的设计流程和盐城市的发展方向。

四、见习体会

我先后到盐城市园林管理局、盐城市凯胜设计院等单位进行考察,我这次见习通过实地考察观摩,让我了解到了我们学习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工作程序和方法以及城市规划设计图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总之一句话,我们要在实践中锻炼,这样才可得到更多的知识。

五、总结

我很感谢系上给我们这次见习机会,让我们从实践中学到了很多课堂学不到的东西,我们所学到的这些知识在生活中仅仅是一个开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利用所学的知识继续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在实践过程中去逐渐加深对花卉学的认识和了解,然后进行更多的创新和补充。尤其是我们园林专业的学生,更应注重实践的能力,理论固然很重要,单实践一而必不可少,所以我希望在以后的专业课中能有更多的这样实习的机会,也希望老师能对大家做更多的课后复习和辅导。

地理科学的见习报告 篇2

关键词:地质学基础,室内实验,野外实习,实践, 探索

《地质学基础》是高等师范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1]。众所周知,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 其侧重于研究地球的地下部分, 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2], 为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发展服务。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及历史比较法[2], 客观上决定了它的实践性, 不参加必要的室内和野外实践, 要想从事地质学的学习和研究是不可能的。所以, 《地质学基础》课程作为一个地质学这个学科的“浓缩版本”, 同样也具有很强的实践特性。因此有目的地开展《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见习实践活动, 不仅很有必要, 而且对掌握《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精髓意义重大。《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见习分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两大部分。作为长期从事《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见习实践者, 笔者有责任、有义务对以往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希望这些工作能对该门课程的见习有所帮助。

一、《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室内实验

《地质学基础》课程中很重要一部分内容涉及地壳及上地幔的物质组成。元素组成矿物, 矿物组成岩石, 岩石形成岩石圈。岩石圈的运动实际上就是板块运动的重要内容。因此, 认识并掌握重要的矿物类型和岩石类型对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 意义重大。需要指出的是, 和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不同, 矿物和岩石的实验主要是认识实习。室内实验的核心就是掌握矿物、岩石肉眼鉴定的方法, 具体来讲, 就是凭借放大镜、小刀、条痕板、稀盐酸等简单工具和化学试剂对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判断[3], 识别出矿物, 然后根据矿物组合规律确定岩石名称。

1. 矿物的室内实验。

(1) 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矿物的形态和重要的物理性质, 矿物的物理性质的核心是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 其中矿物光学性质主要包括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而力学性质主要包括硬度、解理和断口等, 要求实习学生熟记摩氏硬度计, 体会解理和断口之间的互为消长关系;学会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掌握常见矿物的重要鉴定特征。 (2) 实验项目具体内容, 包括目的、内容、主要实验仪器、教学方式和实验预习等。 (3) 实验矿物的分类包括自然元素大类、硫化物大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大类、卤化物大类和含氧盐大类等五种类型。 (4) 注意区分经常容易混淆的矿物:比如自然金、黄铜矿和黄铁矿;方铅矿和辉锑矿;方解石、石英和萤石;等。

2. 岩石的室内实验。

(1) 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和主要矿物成分特征;掌握常见岩石的肉眼鉴定方法和步骤。 (2) 实验项目具体内容, 包括目的、内容、主要实验仪器、教学方式和实验预习等。 (3) 岩石分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需要指出的是, 对于三大类岩石的认识, 注意必须兼顾认识岩石的结构和构造。譬如, 在火成岩室内实验中, 需要了解火成岩的分类原则, 按照二氧化硅含量的不同, 火成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等四种类型;由于火成岩形成因岩浆活动的方式不同而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因此火成岩的种类相对而言就显得比较复杂, 例如中性岩既有喷出岩, 又有侵入岩, 即使二者化学成分相同, 其岩石的面貌也会大相径庭。所以说认识和肉眼鉴定火成岩一定要从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入手, 才能弄清其成因, 从而正确地区分不同种类的岩石。同样, 沉积岩和变质岩也应结合它们各自的结构和构造来进行肉眼识别, 其中, 沉积岩具有“成层”特征, 即部分具有层理构造, 含动、植物化石;而变质岩的矿物“定向性”的片理构造特别明显。另外, 结合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 也会对肉眼鉴定中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例如, 沉积岩中的页岩和变质岩中板岩具有亲缘关系, 具有一定的相似外貌, 初学者容易混淆, 从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中比较容易解释, 即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就会形成板岩;同理, 砂岩经过变质作用会形成石英岩, 在肉眼鉴定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 注意区分经常容易混淆的岩石类型;譬如石英岩和大理岩;页岩、板岩和千枚岩;花岗岩和混合花岗岩;辉长岩和闪长岩;白云岩和石灰岩;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等。

3.《地质学基础》室内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1) 教学方式,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一般采用先由实习教师讲解肉眼鉴定方法, 然后实习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观察矿物或岩石标本。实习教师首先将课堂学习内容简要复习一下, 接着就重要的矿物和岩石种类进行讲解, 并及时、准确地回答同学在实验期间提出的各种问题。每一次实验结束后, 要对实验进行归纳和小结。 (2) 考核方式。 (1) 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要尽可能体现实验内容全面、结果准确、形式灵活的原则。 (2) 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考核方式分优秀、良好、中等、不及格四个等级, 考核成绩记入平时成绩, 约占平时成绩的70%, 规定没有实验课成绩的学生, 期末不得参加本门课程的考试。 (3) 如果有条件, 室内实验结束后应逐一对实习学生进行标本考核。

二、《地质学基础》课程的野外实习

《地质学基础》课程的野外实习主要目的是巩固学习过的书本知识, 弄清如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以及怎样取得野外地质观察数据。由于时间和经费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本课程的野外实习, 实际上已成为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一部分, 实习内容涉及地层、褶皱、断层、节理等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和观察。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 近20年来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地质学基础》课程野外实习可以说是立足陕西, 面向毗邻省份, 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的实习点或实习基地, 比如:陕西省汉中市梁山地质实习点、陕西省泾阳县口镇—关山大断裂实习点、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宝塔山地质实习点、陕西省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翠华山地质实习基地、陕西省洛川黑木沟黄土国家地质公园实习基地、陕西省西安市段家坡黄土地质实习点、陕西省西安市南五台国家森林公园实习点、陕西省户县太平峪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实习点、四川省峨眉山地质实习基地、四川省都江堰市九甸坪—深溪沟地质实习点等。另外, 我院还积极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 曾多次委托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系为我院地理科学创新班在南京地区和黄山等地进行了以《地质学基础》课程为主要内容的野外实习, 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为积累经验, 我院还将谋划和其他兄弟院校进行合作, 力争尽快使本门课程的野外实习更上一层楼。同时, 积极创造条件, 未来将更多实习基地建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 让参加实习同学看到更多更好的地质遗迹, 这样不仅会增长同学们的地质知识, 而且会陶冶他们的情操, 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1. 野外实习内容。

由于不同地区地质状况千差万别, 本课程的野外实习内容会根据具体情况而侧重点会有所变化。以陕西泾阳口镇—关山大断裂实习点为例, 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实习地区的地层; (2) 观察口镇—关山大断裂以及断裂的地貌标志和断裂面特征; (3) 观察断层角砾岩; (4) 观察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褶皱; (5) 野外如何区分节理和层理; (6) 野外识别灰岩、砂岩、页岩以及煤线; (7) 识别地层之间的不整合; (8) 罗盘的野外使用。对于每一次的野外实习, 实习教师都要做到实习前的室内讲解, 不论实习地点多么熟悉, 都要实地进行野外踏勘, 精选实习线路, 对实习内容精益求精、胸有成竹, 对在实习期间学生的提问要耐心细致作答。

2. 野外实习考核方式。

野外实习考查方式是完成实习报告, 一份实习报告实际是对实习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考查, 报告的内容涉及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地质构造 (褶皱和断层等) 、地质发展历史等。要求报告图文并茂, 语言流畅、推理符合逻辑, 实习报告的字数限制在5000字以上。野外实习的考核成绩评定办法:考核方式分优秀、良好、中等、不及格四个等级, 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凡考核成绩不及格者需要参加下一届的野外实习, 直到成绩考核合格为止。通过多年来的《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见习实践, 笔者认为不论是室内实验, 还是野外实习, 同样都十分重要, 不可偏废。室内实验是野外实习的前提条件, 野外实习是室内实验的进一步延伸, 二者共同构建起了本课程的见习实践环节。为保证室内实验的顺利开展, 陕西师范大学在原有岩矿标本陈列室的基础上, 2013年再次由新成立的陕西师范大学基础实验中心为地质实验室从浙江某地质教学标本厂购进了价值十几万元的矿物、岩石标本, 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目前基本可以做到两个参与实验的同学拥有一套实验标本。另外地质实验室专门增加配备实验管理人员, 为相关实验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除此而外, 基础实验中心还对地质实验课不时进行检查, 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也定期进行全程听课;这些措施的实施在笔者看来不仅仅只是反映学校对实验课的重视, 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地质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全面实现和提高。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熟练、准确地用肉眼鉴定矿物和岩石是从事地质学研究的工作基础和基本技能。笔者认为肉眼鉴定矿物和岩石的重要法宝是多看、多比较、多记忆。而《地质学基础》课程的野外实习更是不可或缺的野外实践和地质认识经历, 所谓“读万卷书, 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用在此处显然是再贴切不过了。多年的实习反复证明, 要成功地完成一次野外地质实习, 除了前期的野外踏勘外, 必须要有周密的野外实习计划、宽裕的经费支持、科学的团队管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带队教师团队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做支撑;当然, 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知识准备是必要的, 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岩石和地层及地质构造的观察与描述等。同时要加强野外实习教学内容与要求, 其中包括要求实习生完成地质路线的信手地质剖面的绘制, 完成必要的野外地质素描等;根据实习地点的具体情况, 尽可能开辟出多条地质实习路线, 尽量覆盖课堂教学所讲授的学习内容;实习结束后要按时编写实习报告, 及时组织实习学生进行必要的实习总结, 包括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实习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证地质野外实习的绝对安全, 其中最重要的是实习参与者的生命安全, 作为实习的组织者, 要有各种各样的实习预案, 以及处理实习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实习的组织者而言, 每一次实习路线的选择都要慎之又慎, 不然就会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刘护军.高等师范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49) :209-210.

[2]宋春青, 邱维理, 张振春.地质学基础[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地理科学的见习报告 篇3

关键词:内科学;临床见习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支柱学科之一,知识体系庞大、专业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践性强,且与基础医学各科联系紧密。临床内科诊疗中要求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如检体诊断中视、触、扣、听操作、呼吸内科中涉及的抽胸水、支气管镜检查操作等。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医学知识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医学院校的内科学授课在理论授课结束后,会安排学生到相关医院进行临床见习。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重要桥梁,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临床见习,可以巩固理论授课中所学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临床思维。然而,当前的临床见习教学中面临许多问题,如教学病例缺乏、师资不足及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等。如何提高内科学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是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讨的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带教体会,对内科学课程的临床见习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索及实践,获得了初步成效。

一、内科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临床专业的学生临床实习多集中在校附属医院,采取各科轮转的方式进行。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临床专业的学生逐年增多,进入各专科实习后几个学生都由一位教师进行临床教学带教;此外,由于病人的自我防范意识及隐私感很强,病人及其家属多不愿配合作为教学示教病例,因此典型示教病例很难寻找,在教学中只能根据临床实际工作选取少数病例示教,教学资源明显不足。学生大部分时间均在协助医生书写病历,而带教老师所讲内容基本为教科书上的内容,与理论授课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复现象。此外,高校学生由于其经验和阅历的限制,普遍存在医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沟通技能差及临床操作技能薄弱等问题,且学生在实际临床教学中的动手机会少,这都导致了临床见习的教学效果欠佳。

二、对内科学临床教学的改革探索

针对在内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结合本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本科室的实际条件,对临床见习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改革探索:

1.科室给予充分重视

由于医院医生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同时仍需进行繁重的医疗工作,临床教学工作往往未得到足够重视。对此,我科室领导将临床见习作为科室工作安排中的重点内容,从科室领导到一般医务工作人员对临床见习教学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科室主任和教学秘书按照教学大纲并结合本科室临床工作情况统筹安排教学工作,制订了严格的临床见习的规章制度、教学要求和考核机制,且医生带教工作情况与职称晋升挂钩,尽量满足教学人员及场地的分配。

2.合理安排临床见习的内容

将临床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穿插进行,使学生将所学内科学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充分结合并灵活应用。带教老师在临床见习过程中,及时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理论知识,以此为基础进行临床病例的观摩及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在患者查体及简单操作中尽量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教师在旁进行悉心指导,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当出现典型病例时,科室领导和主治医生要积极与患者协商,提供实习病例,组织学生进入病房观摩见习。

3.要求学生在见习的同时认真复习教材,学以致用

内科学涉及多系统的疾病,各部分之间独立性强,缺乏有效联系,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后进行临床见习的过程中,对之前学习的内容多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而临床上遇到的病例其诊疗过程中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基础医学知识,例如,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检验医学、影像学等,如果对这些知识没有充分掌握,临床上遇到相关病例进行教学时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进入具体科室进行见习时,带教老师应根据本科室常见的病例和临床诊疗特点,预先为学生布置复习内容,并要求学生利用空闲及休息时间及时进行充电,了解常见疾病的病理病因、主要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等,以保障临床见习的效果。

4.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本科室规定临床带教必须安排主治以上职称的教师进行授课,定期安排高职称教师进行教学病例示教并组织带教教师进行学习,每学年对带教教师进行教学考评并进行学生满意度测评,成绩计入年度考核结果。其次,要求教师根据临床病例制作教学资料,如将临床少见而又较典型的胸片、支气管镜照片及肺部病理图片等搜集制作成幻灯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常规临床见习教学。这样可以使见习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典型的病例。且多媒体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使教学过程形象、直观,简单易懂。最后,基于临床患者的配合度差、见习学生较多导致的教学病例相对缺乏的情况,我科室购置了常用的教学假体模型(如心肺听诊模型),提高教学硬件水平。见习学生先在假体模型上练习,当熟悉基本临床操作技能后,再在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对病人进行相关的诊疗操作,这样患者更容易接受和配合,也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教师在见习教学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基本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培养上,通过讨论病例等形式引导学生以教材知识为基础,传授临床经验,使学生拓展思路,提高诊疗水平。

经过对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的一系列改革探索,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临床典型病例的诊疗和实践。同时,学生满意度调查也显示学生对教学改革给予很高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且学生具备了一定临床思维能力,此为学生将来投入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方凡夫,顾伟,孟晓燕,等.《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施[J].中国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0):162-163

地理科学野外实习报告5000字 篇4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

桐柏山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间经过加里东运动。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岭大致为固庙——太白顶盘山公路一线。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这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山矿”。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察,桐柏山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地质之谜”、“地质博物馆”、“地质橱窗”。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桐柏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三.土壤地理实习(部分)

1.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选择标准: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

②挖掘标准: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 1m、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应呈斗型。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

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

四.植物地理实习(部分)

(一).认识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种类2000多种,我们在实习的第一天主要是认识一些植物,然而我们所认识的植物却不足100种。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们所认识的部分植物种类:

1、国槐:豆科,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葇状花序,豆粒状果实。

刺槐:豆科,乔木,又称洋槐,带托叶刺。

龙爪槐:豆科,乔木,是国槐的变种,在生长期时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状复叶,卵形、基部圆形,两边都有白色柔毛、穗状花须。

2、辛夷: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木兰、紫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年幼时皮光滑,年长时皮粗超。花紫色,落叶,是优良的绿化植物,可入药。

3、梧桐:树干通直,树皮浅绿色光滑。叶子厚纸质,有缺刻,曲裂,掌状三裂。果实是蓇葖果,属梧桐科。

泡桐:玄参科,叶子纸质、无缺刻,叶子背部有绒毛,花呈喇

状一般为紫色,枝干有髓。

悬铃木(法国梧桐):一般作为行道树,果实有三球(一球的为美国梧桐)。

油桐:球形果实,大戟科,叶基有两个红色腺条。

4、棕榈:棕榈科,叶鞘纤维质,包茎,叶柄长,叶圆扇形,所以又扇子树,掌状深裂,叶脉为辐射状平行脉。

5、河南杨:杨树有20多种,叶子边缘波浪形锯齿状,两侧压扁叶尖较尖,属杨柳科,总脉状花絮形成的果实。

柳:杨柳科,叶子条形叶,叶脉只有一条。

6、油菜:十字花科,角果。

7、花椒树:樟科,叶轴有狭翅,小叶有5-7片,茎上有皮刺,奇数羽状复叶,果实是球形(花椒)。樟科一般具有皮刺,叶轴有狭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还有野山椒,它的刺较大。

8、雪松:宝塔形树形,一束7~15针以上。

9、银杏:叉状脉,叉状分枝,也有缺刻,边缘不十分整齐。

10、楝树:属于楝科,奇数二回羽状复叶,叶子是倒卵圆形,叶缘有粗锯齿,奇数二回羽状复叶,互生,它的果实是椭球状,圆锥花序。

此次实习认识了很多原来经常见到却说不出名字的植物,采集并制作了数十种植物标本,初步掌握这些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生活习性、所属科目、分类地位、生态分布等知识。了解组织专业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处理及制作,为将来从事工作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这次的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理科学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了解,培养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同学们的情操,达到转变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提高从事专业工作的兴趣。

通过实习,也发现了自己生物方面知识的匮乏,对野外实习的准备不充分等问题。还有就是桐柏山的各项实习条件不是太好,植物、土壤的实习还是到宝天曼效果会更好一点。

实践出真知,地理学专业更是如此,我们的实习也正是把我们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逐步成长。

六.参考文献

地理科学的见习报告 篇5

医学院校学生的临床教学与基础课教学有着很大差别,基础课教学以理论教育为重点,而临床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专业人才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再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我院儿科教研室对原有儿科见习教学进行有一系列改革,本文就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探讨,以寻找更适合现代医学教育的教学方式。

1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

针对儿科学临床教学课时多,任务重,部分教学内容与内科学,传染病学等重复,导致学生课时负担过重,接触病人的机会及查阅资料时间过少,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通过反馈调查征求学生对儿科学课时改革的意见,笔者采取缩减课时,由原来的47课时减为40学时,见习课课时,由原来的48学时减为46学时,减少总学时的同时增加临床实践的权重,并同时开展了“以儿科病床为中心的临床观察与思考”活动。

新的教学安排的优点有:精减课时,增加临床实践的权重;小课效果好于大课,利于掌握和交流相关内容,同时讨论课上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理论联系实际,见习过的内容印象深刻,为生产实习作好充分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精减课时,开展临床观察与思考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2临床见习方式的多样化改革

临床见习课根据见习内容的不同,要求见习教学安排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笔者采取如下方式:

2.1结合病例的实习讨论

病例讨论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效果好,此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工作能力。大多数疾病的见习均是由学生对教学病例病史的询问和体查,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与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通过认识疾病的病理生理,认识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初步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病例讨论时应以学生为主,老师只做总结和点评。使学生很快进入临床工作状态,并为以后的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2.2参观法

多用于某些基本症状和体征的认识,主要是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见习过程中主要由老师示教,示教过程中讲解其症状与体征相关知识,如在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外观特点及婴儿喂养等常采用此方式。

2.3参与病房查房的见习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见习阶段,是学生接触临床工作,开始行医生涯的第一步,病房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最好课堂。查房时,教师引导学生将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中了解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病情,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同时教研室要求加强查房的带教质量,无形中提高了年轻教师的临床査房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加强了师资的.培养,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2.4在采集病历中培养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技巧

采集病史是学生与患儿及家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刚刚接触临床的见习学生往往面对患者不知所措。所以首先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复习问诊技巧,让学生明确医生和患者的定位,指导学生了解患者的心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关心爱护患儿,用恰当的语言与患儿及家长交流,取得第一手临床资料。

2.5开展临床观察与思考的活动促进教学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在儿科教学中笔者精减了课时,开展了此项活动,即儿科临床见习后,每1位学生分管1张病床,要求学生根据理论课进度,参加了儿科临床医疗实践,鼓励学生展开辨论,发表各自意见,注重培养学生对临床问题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以达到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2.6以读书报告及论文报告方式培养继续学习能力

地理科学的见习报告 篇6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中医内科学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 研究人体内脏疾病, 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为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 如何改革现有的医学教学模式和方法, 培养创新型、全面型、复合型优秀医学人才, 是当下医学教育工作者亟需探索和思考的问题[2]。

该教学模式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创立的, 是一种精英式教育。PBL教学模式强调将学习设定在具有实际意义且极为复杂的问题情景当中, 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合作来达到解答问题的目的, 进而对问题中所暗含的知识加以掌握, 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处理问题的技巧。

1 病案的选择

病案的选择是PBL教学的基础, 针对学生的课本知识选择病案, 通过病案的实地教学检验理论, 而且病案的选择最好单一, 不要复杂, 不要多种病穿插。例如《黄疸》, 在《中医内科学》黄疸分为阴黄、阳黄, 阳黄有2种证型, 阴黄有6种证型, 阴黄与阳黄的鉴别诊断又是中医内科学的重要部分, 如何让学生轻松地掌握阳黄、阴黄的鉴别以及黄疸病的定义就是本次见习的重点。首先是病案的选择, 选择典型的病案, 最好是阳黄患者1名, 阴黄患者1名, 给予学生对比掌握的空间、加深学生对黄疸病的认识、牢记阳黄与阴黄的鉴别。选择好典型病例, 最好是证型亦是比较典型的, 尽量不要过多的交叉, 防止学生自我误导, 这是带教老师提前1天做好的准备, 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针对现有的病例系统整理、全面分析, 做好教与学的统一。

2 师生讨论

因为临床见习短短的2~3小时, 大篇幅的讲授就缺少了学生的能动性, 体现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是学生的自我学习又是有限的, 大多数的学生不能提前温习所要去见习科室的专科病, 所以在师生讨论以及开始见习学习的前期温习理论知识这一步骤还是不能缺少的, 几年来通过见习带教的体会, 笔者每次带教前都会留出30分钟和同学们温习基础理论知识, 可以以提问的形式询问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 由多名学生抢答以加深学生的理论印象。随后选择典型病例, 给予带教。针对典型病例由学生讲解其对本病的认识, 以及对待本病的病证论治, 舌脉象等的考虑, 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观点以及把带教老师的临床诊断与临床见解强加给学生消化, 这样不利于学生自我的修复与体会。作为选择的典型病例学生也往往会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 但这是学生自我思考后给予的结论, 是学生自我检验课本知识的结果。不要强加带教老师的观点给予学生, 最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讨论环节。师生讨论是本次学习的关键, 有学生发言自我描述两个病案的体会, 包括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预后等观点。并要求把诊断的理由说出来, 同学相互之间的不同观点, 可以保留至结论反馈环节。

以黄疸为例, 可以在讨论前期布置, 何为黄疸?黄疸的分型?黄疸的治疗?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什么病种?通过你们看到的病人, 你们认为这两个病人是属于什么证型?如何治疗?可以带着以上问题进入见习讨论环节。不要急于回答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 要将学生的思考后的答案给以充分的讨论, 看看那些同学的答案是经得起推敲验证, 并将经得起推敲验证的答案与书本标准相结合, 相对比, 相验证。并将不同的答案加以细化看看问题所在, 答案的偏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一来就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消化了课本的知识, 使见习变得更具有意义, 更加体检理论结合实际。

3 结论反馈

在结论反馈这一环节, 仍然应是以学生为主体, 对各组学生进行引导, 以使其就本次病案展开讨论, 以发现其中的问题, 并通过查找资料来找到问题的答案。当然也可以由带教老师提出几个主题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组间课堂辩论、老师点评;组织学生自己讲解分析问题, 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等等。此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还可促进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 同组间互相团结协作, 让学生始终处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氛围中。讨论结束之后, 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而总结的主要内容是讨论期间学生所碰到的疑难点, 且提出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给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并针对明显的错误给予纠正, 已达到整个见习过程学习的意义。

4 讨论

PBL教学法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发现, 在依据大纲要求设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应当综合考虑多方面的问题, 学生是刚刚接触临床, 缺少临床思维, 问题设问不可太过复杂。所选问题可以是医学杂志中具有代表性的病案, 教师也可联系实际自行设计相关病案, 但这些问题必须贯穿综合性的论述题[3]。比如在向学生讲解黄疸的过程中, 为了使学生能意识到中医黄疸病, 其名称与症状相一致, 但其中所包含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继而设计如下问题:“中医的黄疸和西医的胆红素血症有何不同”以此问题来促使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 展开讨论, 进而解答问题。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 采取PBL教学法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提高教学有效性。学生在对医学问题的答案进行寻找时, 对其自主学习能力与主动学习能力进行了培养。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PBL教学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教学的引导性。目前PBL教学在当代教育界等很多领域的教学中均有应用, 国内外很多高校也已经涌现出一些先进的PBL教学模式, 如“以项目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等, 都是很好的尝试。在中医院校也有开展PBL教学取得较好成效的, 如王存芬等[4]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 开放临床见习和专题讲座, 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开放病案问题讨论, 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刘英莉等[5]将急诊教学引入内科见习, 并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 学生的基本功得到了提高, 在综合考试中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因此, 在开放式教学中应实现两个转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不会学习到学会学习, 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效果天壤之别。

参考文献

[1]邢玉瑞.关于中医原创思维方法体系的初步研究[J].中医杂志, 2012, 53 (1) :8-11.

[2]孙桂林, 井庆勋, 王永杰.从思维方式的差异探讨中医学发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0, 26 (2) :79-80.

[3]柏文婕.PBL教学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应用中的几点体会[J].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4, (4) :318-318, 319.

[4]王存芬, 巴哈尔·哈德尔, 陈玉萍.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基地理论课程中的应用体会[J].中医教育, 2008, 27 (2) :45-46.

上一篇:图书漂流活动策划书下一篇:中国梦大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