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企业职场特点

2024-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不同类型企业职场特点(共7篇)

不同类型企业职场特点 篇1

类型企业的劳动关系的特点,对于构建我国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所有制形式的角度阐述不同类型企业的劳动关 系特点,并对其特点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劳动关系 客观地比较分析不同类型企业劳动关系 的特点,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劳动关系是指企 业劳动力使用者与企业劳动者在实现劳动的 过程中所结成的与劳动相关的社会经济利益 关系。本文将从所有制形式的角度阐述不同 类型企业的劳动关系特点,并对其特点形成 的原因进行分析。

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分为国有企业劳动 关系和集体企业劳动关系,鉴于国有企业在 公有制企业中的主导地位,这里选择国有企 业的劳动关系作为代表来分析:

(一)劳动关系主体地位模糊。从政府 的角度来看,尽管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取代了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政府实 际上仍主导企业劳动关系的处理。它除了扮 演监督者角色外,更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 的身份继续对企业劳动关系施加影响。从经 营者的角度来看,虽然这个劳动主体正已基 本形成,但政府的主导以及强势的影响使经 营者权力的行使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职工的 角度看,一方面他们的主人翁身份仍然被肯 定,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按现代企业制度 的规则接受管理层的监督与管理。三方主体 地位极其不明确,也没有形成属于自己主体 的独特文化。

(二)劳动契约关系虚置。虽然企业劳 动关系的确立已基本实现由行政手段变为契 约手段,但是由于政府职能尚未完善,公共 政策导向不够明确,立法规制不到位,导致 劳动合同对企业和职工都没有约束力;职工 对自身地位转换不到位,他们更多地把维护 自身权益的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与签订劳 动合同后出了问题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来 解决劳动纠纷相比较,他们更多地选择行政 解决方式,要求政府官员出面处理。这致使 国有企业的劳动契约很难真正地发挥实效。

(三)经营者与职工的权力和利益差别 正在逐渐扩大。伴随着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 造、减员增效等措施,企业经营者掌握了法 人财产权,他们在企业的劳动用工和工资分 配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并且享受年薪 制和股份期权,更多地享受了改革的成果; 而普通劳动者与他们的权力和利益的差别正 在逐渐拉大,很多职工不得不被迫下岗失 业,承担了改革的代价。

(四)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有效性不 够。目前我国大多国有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有 效的集体协商机制,集体合同流于形式。截 止2002年6月,全国已有63万多家企业签订了 集体合同,其中26万家企业是国有企业,集 体合同覆盖的职工人数达8000多万。但在国 有企业中,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还难以发挥 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相当 多的国有企业中存在着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 严重流于形式的现象[1]。三方协商机制也不 完善,不能有效地发挥宏观协商作用。虽然 一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工会组建率很高,但 是国有企业的工会长期以来角色定位都相当 模糊,当企业目标和职工目标发生冲突时,工会组织偏向于企业目标[2]。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主要是由 私营经济和混合经济的企业劳动关系构成。这类劳动关系,在构成、运行、利益关系以 及劳资矛盾的处理等方面,已具有了市场经 济劳动关系的特点。这里选择私营企业劳动 关系作为代表来分析:

(一)劳动关系主体地位不平等,雇主 占主导地位。目前我国私营企业的劳动关系 呈现出单极化的态势:一方面,私营企业主 掌握着企业的财权、物权,他们享有完全决 策和高度自主权,处于强势地位;另一方 面,我国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并且存在着 巨大的就业压力,劳动者完全处于从属、被 支配的弱势地位,因此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 初始条件就是不平等的[3]。同时,我国正处 于现代化的进程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 是资本,资本相对于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决 定了资本所有者在劳动关系中的主导地位。这种初始条件“就不平等”的劳动关系是一 种典型的以雇主为主导的不平等的劳动关 系。

(二)劳动关系不稳定。当期我国很多 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经济及个体经济等的 发展不稳定且规模都不大,因此,其资产专 用性很低,改变资产使用方向的成本近乎 零,因而欺诈等机会主义行为普遍盛行。私 营经济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其劳动关系不可能 是稳定的,突出表现为私营企业没有稳定 的、长期的劳动关系发展战略,在劳动力的 使用上是一种短期行为。同时,随着劳动分 工的不断细化,劳动者的就业方式日益灵活 多样,各种新的就业方式不断涌现,加上劳 动力的频繁流动,客观上造成了劳动关系更 加短期化和动态化。

(三)劳动契约关系不规范。私营企业 普遍存在着劳动合同签约率低、合同内容不 规范等现象,尤其是那些工作比较危险、企 业安全保障措施比较差的私营企业因怕承担 法律责任、缴纳各种费用、增加企业支出,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致使大量的事实 劳动关系代替了理应规范的劳动关系。据 2005年全国人大委员会劳动执法检查的结果 显示,我国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 率不到20%,其中,建筑、餐饮、娱乐和加 工行业在招用职工特别是进程务工人员时,经常不签订劳动合同[4]。还有些私营企业即 使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其内容也极其不 规范,部分条款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 益,而劳动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又迫于就业 压力,不懂或不敢向企业提出合理要求。

(四)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健全。据调 查,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建有工会的不足三分 之一[5],有些私营企业即使有工会组织,但 在维护员工权益,参与集体谈判,改善劳动 者工作条件和工资水平等方面,所起到的作 用很有限。甚至有些私营企业的工会是在企 业主的控制之下。另外,政府管理职能不到 位,劳动监察力量不足,没有形成覆盖城乡 的劳动监察网络。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 计,2005年末,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配备劳动 保障专职监察员1.9万人[6]。国际上,一般是 按照5000~10000职工配备1个劳动监察员。如果按10000职工配备1个劳动监察员的国际 低标准计算,全国专职劳动监察员人数保守

一、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的特点

二、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的特点估计尚缺7476人[7]。

(一)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特点形成的 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有、集体企业 改制的推进,我国市场化条件下的劳动关系 运行格局已基本形成,并逐步实现由单一行 政调整劳动关系模式向依法综合调整劳动关 系模式的历史性转变。然而,国有企业改制 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对落后的管理 体制与机制的突破,涉及企业性质、劳动关 系的改变等核心问题。因此,国有企业改制 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改制过程不可能 一帆风顺。同时,由于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 初期缺乏统筹规划和宏观运作,导致改制不 规范、不到位,进而使现行的国有企业劳动 关系既保留了某些计划经济下的劳动关系特 点,又发展了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特点。另外,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现代化企 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经营者在员工进出、员 工晋升、薪资管理、考核奖惩等人力资源管 理方面的权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由于受 转型期就业岗位减少和失业人口增多的压 力,劳动者在企业内部的地位有所下降。一 升一降的结果必然导致国有企业内部经营者 与劳动者地位差别的拉大。

(二)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特点形成 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关系还 是一种不规范、不成熟的市场化劳动关系,其原因具体分析如下:[8] 1.劳动力供大于求。目前,我国劳动力 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尤其是从事体力 劳动和低技术的劳动力相对饱和,在多数行 业里,劳动力市场一般为买方市场。劳动力 市场的买方垄断决定了劳资双方基本上是强 资本、弱劳动的局面。劳动力的买方市场使 资本所有者在招聘劳动者时有更多的挑选余 地,在谈判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他们同劳 动者不签订契约或签订的契约内容更有利于 资本所有者。在就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一 些劳动者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往往会放弃一 些合法权益,接受资本所有者提出的苛刻条 件,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关系的不平衡态 势。

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目前我 国非公有制经济总体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 段,企业劳动关系主体还不成熟,主要行为 也不规范。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原始资本积累 时期,物质资本相对稀缺,在市场竞争的压 力下,资本所有者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利益,考虑问题往往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主要目 标,对劳动者的利益顾及较少。同时,经营 者成份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守法意识和劳 资共赢办公的观念不强,客观上导致了非公 有制劳动关系必然还处于不稳定、不规范的 时期;而企业的劳动者又大部分刚刚由农民 转化而来的,尽管这些人在经济上和社会上 形成了一个劳动者阶层,但是还没有成为一 个具有明确和独立的工人阶级意识的社会群 体。劳动者阶层的阶级意识不成熟,缺乏主 动参加和组织工会的组织意识。3.政府监管不力。目前我国非公有制劳 动关系不和谐,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在财税体制和政绩考核条件下,面对 各地竞相发展的压力,地方各级政府为了追 求本地经济的更快增长来获取财政收入和更 好的政绩,会争相出台吸引投资的待遇政 策。在处理劳动关系的目标和行为方面,政 府向自身利益和资本所有者集团利益倾斜,当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发生冲突时,政府容 易偏向于资本所有者。司法机构作为第三方 强制实施力量,受到政府的干预,当正式契 约的执行与裁决涉及政府的利益时,司法机 关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三、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多样化的原因分 析 参考文献

[1]王杰力,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与 对策[J]经济研究,2008(9),pp:44 [2]陈亚敏,邓旭艳,论我国国企劳动关系的变迁与 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月,pp:173 [3]刘凤英,张俐超,糜海燕,赵燕萍,构建和谐的 私营企业劳动关系[J],企业管理,2007年8月,pp:122-123 [4]张彦宁,陈兰通2006中国企业劳动关系状况报告 [R]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10月 [5]赵海平,宁波市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和对策 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1)[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 [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5月第9期

不同类型企业职场特点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安徽省省属重点院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共6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2 800份, 回收2 780份, 其中有效问卷2 600份, 有效回收率92.9%。

1.2 方法

1.2.1 问卷

自编一般情况问卷, 内容包括所在学校、性别、年龄、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学生干部、文理科等7项内容。

1.2.2 大学生网络行为问卷调查表

问卷调查表 (自编) 包括24道题, 分别对上网的目的、上网的依赖程度、上网的时间和途径、对网络的依赖性等4项内容分析网络行为特点。

1.2.3 数据统计和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的χ2检验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总体情况

对2所省重点院校、2所一般本科院校和2所高职高专院校的2 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统计, 其中男性751人、占28.88%, 女性1 847、占71.04%, 年龄17.0~25.0岁;省重点院校749人、占28.81%, 一般本科院校941人、占36.19%, 高职高专院校910人、占35.00%。

2.2 大学生上网时间比较

3种不同院校的学生上网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5.236, P<0.05) 。省重点院校的学生上网时间<1 h的人数占59.55%, 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上网时间<1 h的人数占48.03%,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上网时间2 h~4 h的人数占36.59%;在上网时间4 h~6 h的比例中, 高职高专类院为24.95%, 高于其他院校 (χ2=39.09, P<0.05) 。见表1。

2.3 各类院校上网目的的比较

说明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新知识、扩大交往面、丰富业余生活的重要方式。各类院校的上网的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91, P<0.05) 。见表2。

2.4 各类院校上网途径的比较

84.08%的高校学生用自己的电脑上网约占其他途径的5倍, 上网途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9.57, P<0.05) 。见表3。

2.5 网络的依赖性的比较

大多数学生对于网络的控制力尚可。高职高专院校“偶尔”所占的比例为40.73%, 在“经常”和“总是”的人数中高职高专院校分别占43.51%, 72.73%, 高于其他院校 (χ2=110.01, P<0.05) 。3类院校对于网络依赖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9.212, P<0.05) 。见表4

3 讨论

本次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学生的上网时间集中在小于<1 h和2 h~4 h, 认为在网络使用时间上在校大学生比较有节制, 这与廖传景和李培芬[3]研究结果一致。其中, 省重点院校的学生和一般本科类院校上网时间<1 h的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时间段;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上网时间2 h~4 h的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时间段。说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上网时间比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上网时间要多, 本科院校学生比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更好地控制网络行为。

调查数据显示, 各学校的大学生上网的目主要以为学习查资料和聊天交友为主, 这与林佩云[4]的结果不同。我们的结果表明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放在获取信息和学习上, 因此, 大学生上网的积极意义应当肯定。另外, 不同类型高校的大学生上网目的存在差异,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网络使用的娱乐化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院校, 这可能是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缺乏目标, 课余时间没有很好的安排等原因, 并且大学生常要经历一个无所适从和浮躁放纵的阶段, 可促进成为大学生漫无目的的上网行为[5]。因此要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上网目的娱乐化引导到上网目的学习化。

各类院校上网途径主要为自己的电脑, 说明近几年网吧等地点的使用率有所下降。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各高校的大学生能够拥有自己的电脑, 为学习化上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而上网时间却没有因此增加, 也反映了各高校大学生对上网的自控力增强。

在网络依赖性方面发现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较低, 这与林佩云[4]的结果不符;还发现高职高专院校“经常”和“总是”所占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种类型的院校, 表明高职高专院校对于网络的依赖性大于其他两种类型的院校, 可能因为校近几年来省重点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已获得了不同层次的网络课程, 其优质的教学资源, 促进了网络的教育发展, 而且这两种院校的学习氛围较高职高专浓厚, 对于减少其网络依赖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因此了解不同类型高校学生上网的行为特点尤其重要。通过本次研究, 我们发现当前各种高校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存在差异, 提示我们应该从不同类型的高校的新角度来分析大学生网络使用的特点。各类型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 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氛围, 从而更好地使用网络。培养各类型高校大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已经成为各类高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絢辉, 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1, 15 (4) :281-283.

[2]庞国民.大学生两类网络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引导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0) :249.

[3]廖传景, 李培芬.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人格特质变化研究[J].网络文化论坛, 2006 (1) :70-73.

[4]林佩云.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9) :69-72.

不同类型企业职场特点 篇3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癌;病理类型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66-02

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作为一种无创的评价组织灌注及微循环的新技术,提高了肝癌的检出率及诊断的准确性[1-2]。不同病理类型的肝癌超声造影具有不同的特点,本研究拟回顾性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肝癌超声造影表现,以探讨超声造影判断肝癌病理类型的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行超声造影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42例肝癌患者,其中男34例,女9例,年龄13~83岁,平均年龄(57.35±15.25)岁。42例患者共检出个43个病灶,肿瘤直径为15~130mm,平均直径(55.09±32.21)mm。其中肝细胞癌1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4例,肝转移癌20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Acuson Sequoia 51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4C1,频率1.0~4.0MHz,具备对比脉冲序列(contrast pulse sequencing,CPS)超声造影成像技术。造影剂为SonoVue(意大利Bracoo公司),使用前先用5.0ml0.9%氯化钠溶液溶解造影剂冻干粉,振荡混匀后用注射器抽吸2.4ml,采用团注方式快速注入肘静脉内。

先采用常规二维超声先观察病灶的数目、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及回声特征。选定病灶最佳扫查位置,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注射造影剂后立即开启计时器实时记录,连续观察6min,根据病灶回声强度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回声比较,分为高增强、等增强和低增强。当患者有两处病灶时,检查完一处病灶,待造影剂排空后,再观察另一处病灶。超声造影检查均由同一位医生完成。

2 结果

2.1 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表现

本组患者肝细胞肝癌18例,18个病灶。其中12例呈典型的“快进快出”型,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早期快速增强,团块与肝动脉同时显影或稍晚于肝动脉显影,动脉晚期或门脉期快速消退;6例呈“快进慢出”型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但造影剂消退较慢,在门脉期呈稍高增强或等增强,持续观察,延迟期表现为低增强或回声缺失。

2.2 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

本组患者肝内胆管细胞癌4例,4个病灶。4例均为动脉期边缘不规则等回声增强或低增强,开始强化时间早于肝实质,门静脉期呈持续低增强,延迟期全部病灶造影剂明显消退,呈不均匀性低回声。

2.3 肝转移癌超声造影表现

本组患者肝转移癌20例(21个病灶)。其中11例(12个病灶)表现为整体均匀或不均匀增强,与肝实质同步增强或稍早于肝实质,延迟期表现为回声缺失。其余9例呈周边环状增强,继而造影剂很快退出,门脉相及延迟相病灶呈低回声,部分病灶中心始终未见造影剂充填。

3 讨论

超声造影检查可实时观察肝脏肿瘤实质内微血管血流灌注的全过程,提高了肝脏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了。

肝细胞肝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是动脉期病灶的整体快速增强,这是由于肝细胞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肝实质主要由门静脉供血,造影剂微泡动脉期迅速进入肿瘤微血管内,使肿瘤迅速显影。由于肿瘤内存在动静脉瘘,肿瘤内造影剂迅速廓清,表现为“快出”。部分肿瘤呈“慢出”,但仍早于正常肝实质,可能与肿瘤内血管丰富程度、异常新生血管及门静脉血供不同程度增加有关[3]。肝内胆管细胞癌动脉期呈边缘强化是因为肿瘤边缘部分血供相对丰富,由于肿瘤中心部分存在丰富的纤维组织而呈向心性强化,肿瘤中心血供不丰富[4]。转移性肝癌以少血供或主要以门静脉供血为主,且肿瘤周边分布较多,中央血供相对较少,易发生坏死[5]。因此多血供型表现为整体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多与肝实质增强同步,少血供型多呈周边环状增强,内部可成点状增强,可见中央不规则充填缺损区。

总之,超声造影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肝癌诊断具有重要的價值,但对一些不典型病例仍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参考文献:

[1] Ooi CC,Low SC,Scheneider-Kolsky M,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differentiating benign and malignant focal liver lesions: a retrospective study.J Med Imaging Radiat Oncol,2010,54:421-430.

[2] Wu H,Lu Q,Luo Y,et al.Application of contrast-enhanced intra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ecision-making abou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peration.World J Gastroentreol,2010,16:508-512.

[3] 司芩,钱晓莉,黄声稀,等.原发性肝癌超声造影特征及其与病理相关性的研究.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1):50-53.

[4] 刘隆忠,李安华,江虹虹,等.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与病理对照(附5例报告).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6):467-469.

不同类型企业职场特点 篇4

一、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及现状 股权分置就是指在我国的A股市场上存在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情况。股权被分置的状况由来已久,是我国特殊国情和特殊背景下的产物,由于众多历史原因,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产生的国有股处于暂不上市流通的状态,其它公开发行前的社会法人股、自然人股等非国有股份也被做出暂不流通的安排,逐渐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截至2004年底,在我国深市和沪市两个市场中上市公司7149亿股的总股本中,非流通股份达到了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非流通股中又有74%属于国有股份(注:《上海证券报》2005-05-16),其余为能够流通的社会公众股,这两类不同性质的股票构成的“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利”的股权分置态势,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为了规范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实现两类股票并轨,提高市场价格的公信力,统一资本市场,在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下发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进入试点阶段。清华同方、三一重工、紫江企业、金牛能源被确定为首批股改试点公司,除清华同方外,其余三家试点公司的股改方案均通过了股东大会的表决。2005年6月下旬,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共选定了42家上市公司,其中涵盖大型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和中小板企业等不同类型和层面的企业,长江电力、宝钢股份等大盘蓝筹股都在其中。两批试点结束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2005年9月初,股权分置改革全面铺开。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已有G股公司835家,总市值2400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总市值的67%,并且有286家上市公司已进入股权分置改革程序。

二、不同股权分置改革的特点的方案及其比较分析 在股权分置改革如火如荼的全面开展之际,如何确定合理的股改方案,实现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双赢是股改中最关键的一环。从两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的股改方案和目前的股改方案的内容来看,方案主要由支付对价的依据、支付对价的形式(具体的对价方案)和相关的各种承诺和附加条款这三方面组成(国研网《金融中国》月度分析报告,2005)。在本文中我们只对支付对价的形式即具体的对价方案作详细的比较分析。在首批试点公司的股改方案中,四家公司都主要是送股方案。就第二批试点公司和以后的已披露改革意向的上市公司的股改方案来看,多样性和创新性的成分明显增多。如宝钢的送股+权证模式。对目前已经实施或正在研究实施的股改方案我们进行了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送股方案(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缩股方案(非流通股单方面缩股)、权证方案(非流通股股东或上市公司向流通股股东发行权证)、派现方案(非流通股股东或上市公司向流通股股东派送现金)、扩股方案(流通股股东单方面获得扩股)及上述各类基本方案的不同组合等。下面我们将对这些不同的方案的特点进行简单阐述并加以比较分析。[!--empirenews.page--]

1、送股方案送股方案是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以送股的形式支付对价的方案,是最容易被投资者理解和接受的一种形式。截至目前,采取送股方案进行股改对价的上市公司占绝大多数,并且有部分公司在送股方案的基础上附加权证方案以及其他承诺条款。这个方案简单明了,并且实施此方案时,公司的总股本不变,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都不会被摊薄。对流通股股东而言,实现了补偿的一步到位;而对于非流通股股东来说,送股方案不需要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现金,对价的支付比较简便,只需将自己手中的非流通股支付给流通股东。

在实行送股方案后,由于公司业绩没有摊薄而流通股数量增加,市场实现自动除权,公司股价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公司的市盈率水平较股改之前将出现显著的下降,公司的投资价值将得以彰显。实际的情况表明,股改前后,非流通股股东送股越多则流通股股东的增值越大,但相比较而言,如果非流通股按照净资产定价,除了个别公司非流通股东的价值涨幅和流通股价值的涨幅基本上差不多之外,多数公司非流通股东的股权价值增长幅度都远远超过流通股东的价值涨幅。

2、缩股方案该方案是指非流通股股东单方面缩股,是被投资者普遍看好的一种对价支付方式。相对送股方案而言,采用缩股方式进行股改,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会相对小些。因为送股方式短期内会增加市场的供应,而缩股方式短期内(禁售期内)市场上流通股数量与方案实施前相同,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内在投资价值(采取缩股方式时由于权益增厚而使价格上升),对于稳定的市场环境比较有益。其次,缩股方案将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革,并有助于形成公司控制权市场。

3、权证类方案 权证方案是指非流通股股东或上市公司向流通股股东发行权证,包括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权证产品定价复杂。以其支付对价,流通股股东在股改即期获得的对价不直观,特别是与送股、缩股相比缺乏群众基础,更不容易得到正确的理解和估值;其次,在于权证方案所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权证产品具有杠杆效应,这使得其价格随着各种市场因素的变化波动更加剧烈,在市场监管体制和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其价格容易受到操纵,从而使得中小投资者蒙受损失。

由于上述特点,能够在股改方案中引入权证产品的公司数量并不多,考虑到市场规模和流动性等问题,真正将权证引入的股改方案更加屈指可数,并且在一些附送权证的方案中,权证也仅仅充当送股对价的附加产品。

4、派现方案派现方案与送股方案类似,是非流通股股东或上市公司向流通股股东派送现金。由于财政部对股权分置改革中产生的现金支付免征所得税,使得派送现金的方式基本上可以和送股票的方式等价,且派现方式不会影响各项财务指标。上市公司采取派现方式支付对价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非流通股东看好公司未来发展而不愿出让过多股份;其次,非流通股东或上市公司资金充裕。因此可以将上市公司派现支付对价看作利多信号。而支付比例并不很高则主要是因为多数非流通股东的现金并不特别充裕,同时我国的投资者往往更加偏好送股,大比例派现有时并不能起到预想效果,尤其是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这种利多效应往往被忽略。[!--empirenews.page--]

5、扩股方案 扩股方案指流通股股东单方面获得扩股。这个方案有利于上市公司形成分散式股权结构,一方面可以使两类股东的利益都得到照顾,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我国特有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有利于企业并购通过股市按规则进行。

6、不同对价支付方案的比较分析 尽管上述对价支付方案的特点各异,但实质上均为流通权价值的某种转化和体现,因此均可以折算为最简单的形式——非流通股向流通股送股方式,由此各类支付方式均可实现转换。之所以产生这么多种方案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各个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有差异,公司应根据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方案和原则;第二,不同的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对不同的对价支付方式有不同的偏好。

三、以三一重工和宝钢为例分析企业如何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宜的股改方案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情况差别较大。表现在资产规模、股权结构、股份类别以及经营业绩等方面。因此,在设计和选取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时,应以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实际和特点为前提条件。目前市场上存在着送股、缩股、权证、派现、大股东回购等多种方案,同时还有一些创新性的方案正处在检验过程中,这为上市公司根据自身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状况,选择不同的方案,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提供了条件。下面分析一下三一重工和宝钢的股改方案,并简要论述企业应如何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宜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

1、三一重工及其股改方案 三一重工是首批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由民营企业绝对控股的上市公司。与其他三家试点公司相比,其总股本和流通股本最小、每股收益最高。三一重工所以能成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首批试点企业,主要是因为该企业的以下特点:首先是公司的股权结构清晰,非流通股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持股超过72%,而且自上市以来股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些都有利于设计出各方满意的改革方案;其次是作为民营企业,在非流通股东对流通股东补偿时,可以回避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能涉及到的国有资产流失等敏感问题;第三是公司业绩较好,多年来主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50%,在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后流通股东的投资价值将得到提高。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以流通股股东93.44%的高赞成票顺利通过表决,成为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第一股。三一重工的股改方案实质上属于组合方案,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除了送股还派送现金,即“送股+非流通股股东派现”模式。当时三一重工的流通股比率为25%,送股率为0.35,另每股送0.8元的现金,这个股改方案实施后,非流通股股东对其所持的每股股票在未能流通情况下的价值(即评估值)相对于每股净资产有溢价,据有关数据计算对非流通股的价值作出了相对于净资产26.23%的溢价,因此对非流通股股东是比较合理的。

2、宝钢集团的股改方案 2005年6月28日,宝钢股份正式公布了改革方案,这是宝钢股份公布的修改后的方案。在听取流通股股东意见的基础上,对方案做出了较大修改赢得了投资者的一致赞许。作为超级大盘蓝筹股和国有控股企业,宝钢股份的改革风向标作用,使市场对未来改革充满了信心和期盼。宝钢的改革方案对今后的国有企业改革有着极强的示范作用,同时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市场的预期宝钢股份。宝钢采用的是“送股+权证”模式,即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每10股送2.2股,另送1股认购权证(1份行权价为4.50元、存续期为378天)。宝钢股改前流通股比率为20%,该方案对非流通股的价值作出了相对于净资产53.89%的折价。因此,宝钢的对价偏低,并且付出的成本比较大,宝钢为此动用了40个亿的护盘资金。

职场新人六种不靠谱的开会类型 篇5

开 会的门道很多,对于刚入职场的新人来说,摸清这些门道很重要。前程无忧近期针对新人开会时的类型做了一个调查,65%的职场新人在开会时坐在一旁不发表任 何意见。在前程无忧曾经关于职场“伪成熟”的文章中写到一个职场新人,开会时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让新人先发表意见时,新人说自己的想法不成熟,需要再 想想;当部门同事为某个方案争论得面红耳赤时,新人很淡定地保持中立不加入论战„„”。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不管发言是主动还是被动,当需要在会议中说想法提意见的时候,职场新人还是有必要张开嘴巴,发出自己的声 音,以免被人当做“隐形人”。除此之外,职场新人在开会时也不乏有其他常见类型。想知道这些开会类型都有哪些弊端吗?不妨一起来看看这些职场新人的经历 吧。

新人开会之沉默寡言型

作为一个性格比较内敛的我,平时就不太爱说话,除非必要否则不太会主动去和别人沟通。就是因为这样,和同事相处别人都觉得我比较高傲孤僻,从而才和我自己最合适的岗位失之交臂,想来有点伤感。

刚毕业的我通过努力有幸加入一个我很喜欢的公司,可惜我钟爱的岗位满了,我被调配到岗位相关的维护部门。进了部门我勤勤恳恳做事 儿,也得到了诸多同事的认可。没过多久,我很喜欢的那个部门有了空缺,他们经理来开会商量转岗的事儿,我们部门都一起旁听了,会议内容很简洁,介绍了那个 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之后就询问大家谁有意向转过去。平时开会我就比较低调,坐在后排,也没有太多想法,觉得我的能力还不错,应该会有很高的几率转 岗,于是我就没有发言,和平日一样等着主管发话指派人选,谁知道有另外一个同事自告奋勇,主动提出希望能转过去,结果转岗名额就这样花落他家了。当时我就 郁闷了!想想自己实在是太傻了,自己勤勤恳恳做事情还不如别人在会上的一个自告奋勇的发言。

无忧点评:作为一个新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是对的,但是在开会发言时,需要新人做到张弛有度,不可以太过于激进,也不可 太过于沉默。在适时的时候要敢于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譬如当机会来临时,要敢于站出来告诉领导你有强项你能做到。记住机遇是给有准备而又敢说出来的人的。

新人开会之口无遮拦型

我是做IT工作的职场新人,平时比较开朗,进了公司后马上就和做开发测试的同事混熟了,后来跨部门开会讨论搭建一个IT应用平台,我也被邀请参加。与会人员里很多都是做开发测试的熟人,大家平时凑一起机会也不太多,我的话匣子情不自禁就打开了。主管问了一些环境搭建方面的问题,我一时兴起就开始发挥了,把时下各个主流机器和性能都说了个遍,还担心不够,顺带把采购价格和售后服务都整合在一起,说了都快有半个小时。我说的正兴起,也没觉得当时主管脸色不太好了,幸亏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哥们儿打断我的话,不然估计我还能继续往下说。随后的事儿就大家都能猜到,可能是我废话太多,亦或者 抢了那个主管的风头,让人穿了小鞋,本来坐在电话前就可以一个一个咨询的事儿,却被主管要求非要亲自跑腿,到每个供应商那里咨询,最后挑选出性价比最高的 机器设备。这个任务没有十天半个月是搞不定,正值炎热酷暑,让我一个大胖子每天外出奔波,真的是死的心都有了。

无忧点评:性格开朗、健谈会帮助新人尽快适应一个陌生的开会环境。但是过于健谈,影响主次关系,那就不好了,在会议中同上司和同事沟通讨论的时候尽量多听,多问,学会察言观色,而不是早下决断,这样才能在会议上表现得如鱼得水,赢得上司同事的好感和认同。

新人开会之针锋相对型

本人巨蟹座MM一枚,据星座书的性格分析,相当敏感、疑心甚重。我本也不以为然,谁知真的挺准的。当我毕业后进了公司接触了陌生的环境,就总觉得四面八方都有人想暗地里做些什么。

最近几次例会的时候,总觉得主管偏袒另外一个新来的人,明明每个地方我们都做得差不多,但是主管非要鸡蛋里挑骨头,褒她贬我。说 我不够成熟,处事缺乏判断,思路不够清晰太盲目下决断,反而夸赞她当机立断,这实在是让我太不舒服了。之后我就每次开会都会故意去挑他的语病,他有什么意 见和想法我都尽量提出异议,让大家一起讨论。渐渐的我觉得身边的同事都变了,背着我说话,背着我讨论事情。生活在这种被人孤立、被人指指点点的压力下,我 只能盼望自己能早点闪人早点离开这个鬼地方。

无忧点评:会议中敢于提出反对意见,需要一定的勇气,要反对得有谋、有理、有效,不要是趁莽夫之勇,不要都是反对无效,更 不能对人不对事。作为一个性格敏感的新人,自知敏感,那就在会议中应该更多的敞开心扉,主动去和领导、同事沟通,去了解他们对你真实的想法,坦诚相待,这 样才能解开心结,解除误会。而不是因为一些误会去处处算计别人,去顶撞去反对。于人于己都不是上上之策。

新人开会之直言不讳型

我一直被朋友们认为是很“直”的一个人,行事作风都是直来直往型的,在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因为我的性格而犯了错误。

我当时是在一家食品公司市场部实习,刚进去没多久我就和部门一起开会,讨论的是将产品怎样打到一个二线城市中去,而事实上据我了 解,让我觉得这个市场推广活动并不符合当地人的口味,当时公司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也未见起色,所以当主管试探性的问我意见时,我直言这个计划是失败的,当 即主管的脸色就变得铁青,因为我刚进公司不知道,这个项目的开展确实困难重重,但当时正是上司力排众议,才把它做下来的,现在被我一个初出茅庐的小朋友当 着同事的面批得体无完肤,主管的脸色自然不好看。

在后来的实习过程中主管没给我穿小鞋我已经“阿弥陀佛”了!所以虽然一开始实习踌躇满志,想要让公司求着我留下,但是后来三个月实习期满,我也只能灰溜溜的走了。

无忧点评:会议上应该多发表意见当然没错,但当新人刚刚进公司,什么都不了解就贸然直说一些负面的意见,未免就不太妥当 了。这样做,第一你不了解整个情况,你的发言不见得你就是正确的;第二还容易得罪人,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收也收不回。新人可以在开会初期,先观察同事 的举动,等到摸清开会流程、同事习惯后再开口。

新人开会之高深莫测型

作为一名杂志编辑,开会是最避免不了的,每次选题会都是大家集思广益、思维大碰撞的时候。但当我刚到这个环境,有的时候尽管有了好的想法,碍于同事们个个咄咄逼人的样子,我也常常把想法憋在心里。

在一次周例会上,讨论下期杂志的选题,最后还剩两页空缺,编辑们也再没有好的构思了,于是主编表示暂时搁置,明天继续讨论。实际 上关于空白部分,开会时我心中已经暗暗有了好的想法,于是我在会后找到总编,向他提意见这两页可以怎样做,同时开会中某位编辑的想法中有哪些错误。主编表 示我的意见确实都不错,并当即采纳了我的意见,于是我每次开完会后都会去找主编再做一番交流,本以为这是个让主编赏识我的方法,结果主编对我一次比一次更 不耐烦了,最后甚至躲着我了。

无忧点评:明明可以开会时说的却不说,背后悄悄跟上司或老板说,这样的行为千万要不得。无论你是紧张、还是其他原因,都容易被同事误会在背后搞小动作,新人在一个新环境下,不该说的话确实不能乱说,但当会议上询问你意见时,你还是可以大胆说出你的想法。

新人开会之阿谀奉承型

由于之前公司的领导非常强势,每次开会都不让别人有反驳的机会,所以在换了一个新公司以后,我也想当然的认为,“开会,只要跟着领导说就好。”

所以每次开会,每当同事提出一个意见,我就先看领导脸色,他表示满意的我就跟着夸赞几句,他对此有疑惑的,我也跟着摇头,久而久 之,每当每次会议上有什么议题时领导再问我意见时,我总说,“没问题,我没意见。”我本以为这是比较稳妥的明哲保身法,可是最近我隐约听到同事在背后议论 我是“领导的跟屁虫”,说我只会拍领导马屁,一点都不会思考。

无忧点评:如果领导都想到了,那么还要开会做什么呢,开会的目的就在于集思广益,一味附和只会显得你没有想法。作为新人,可以适当放开胆量,提出一些意见,会上采不采用倒在其次,最主要让别人看到,虽然你只是个新人,但是你主动思考了,你也能有自己的意见。

新人刚进公司,对公司或部门的会议并不熟悉,所以应对方法也各有各型,并非上述应对方法全然错误,但毕竟开会不是一个在战斗,行 事作风还需多考虑考虑。虽然面对开会,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但有些开会礼仪仍是共通的,无论新人还是老人,都有开会的一套基本规范需要遵守,下附开会礼仪的 基本小贴士,以供参考——

1.开会之前,要对开会议题、开会内容做好充分准备。不要等到临开会时才匆匆忙忙准备。你的态度应该是从容就绪的,不要显得慌慌张张。

2.开会要准时,切不可让其他人等你。如果早到了,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和其他与会者作自我介绍,联络感情。

3.如果会议因故推迟了,不要显得不耐烦,可以适时与周围人交谈,聊些与主题相关的事或时下流行的话题。

4.当第一次开会不清楚会议排座时,不要坐在正面面对会议室门口的座位上,因为那是通常的“会议主席”位,也就给会议中最重要的人坐的。

5.开会时要勤记录。记下讨论事件和讨论意见,就算事不关己也应适当记录,以备不时之需。开会时绝不要因无聊而打盹,也不要玩手机,这是对开会人的不尊重,同时也会给自己留下不好的印象。

6.如果在开会中需要发言,应该在发言前将发言的内容和资料再过一遍,如果需要用到其它辅助设备的话也应事先检查一下,以便发言能够顺利无阻。有重要的数据也要事先就分发给各位参与人员。

职场交际男女不同 篇6

你是否注意过自己和客户交谈的方式?在商务交往中,交谈显得如此重要,以下是心理学家发现的男女沟通方法的不同之处: 1.男性比女性更为饶舌,根据研究资料统计,对同一事情的叙述,女性平均使用的叙述时间为3分钟,而男性则多达13分钟。2.男性较女性喜欢在交谈中插嘴,打断别人的说话。3.在谈话中,女性比男性更喜欢凝神注视谈话的对方,而男性则只从对方的语言中寻求理解。4.在谈话过程中,男性注重控制谈话的内容,以显示他的力量,女性则注重维持对话的延续。5.女性比男性更易将个人思想向别人诉说,男性自认为强者,故较少暴露自己。6.女性的谈话方式较男性生动活泼,而男性则只注重语言力量的表达。7.一般而言,女性显露笑容的机会较男性多。来源:学生大

不同类型企业职场特点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的患者79名,其中39名患者为外生型CSP,40名患者为内生型CSP。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见表1。

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既往人工流产及剖宫产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诊断标准

①患者具有剖宫产史;②尿妊娠检测为阳性;③超声检测提示为子宫瘢痕妊娠。

1.2.2 研究方法

对不同类型患者入院时的一般妊娠状态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进行不同类型患者相同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的比较分析。

1.2.3 临床观察指标

以本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的时间、停经时间、病灶的平均直径及入院时血β-h CG值作为观察指标对每一位患者的一般妊娠状态进行评价;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对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2.4 统计学方法

将每一位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汇总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均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本检测标准。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患者一般妊娠状态比较

不同类型患者的一般妊娠状态比较结果见表2。

2.2 治疗效果比较

外生型和内生性CSP患者相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见表3、表4。

3 讨论

CSP的临床表现不具有典型性,本人通过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大多数患者在妊娠早期出血阴道出血拌或不伴腹痛,亦有部分患者仅出现停经而未出现其他临床症状。清宫术为传统的CSP治疗方法,但是该方法具有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等缺点,因而其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宫腔镜技术为CSP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途径。本人通过研究发现,接受宫腔镜治疗的患者中,外生型CSP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多于内生型患者,P<0.05,从而说明宫腔镜疗法尤其适宜内生型CSP患者的手术治疗,再者该方法具有手术创口小、术后恢复快、避免直接刮宫而产生大出血等优点[4],可有效的弥补清宫术的不足。

总之,开展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特点及不同类型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最佳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值得进行进一步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特点及对不同临床类型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选取来我院接受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的患者79名,其中39名患者为外生型CSP,40名患者为内生型CSP,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相同手术方式对不同类型CSP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分析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接受宫腔镜治疗的患者中,外生型CSP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多于内生型患者,P<0.05;②接受清宫术治疗的患者中,外生型CSP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内生型患者,P<0.05。结论 通过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最佳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

关键词:瘢痕妊娠,临床特点,治疗

参考文献

[1]李琼.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观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8):1485-1486.

[2]Liu HY,Leng JH,Shi HH,et al.Expectant treatment of cesareanscar pregnancy:two case reports and a glimpse at the naturalcourses[J].Arch Gynecol Obstet,2010,282(4):455-458.

[3]Wang CB,Tseng CJ.Primary evacuation therapy for Cesarean scarpregnancy:three new cases and review[J].Ultrasoud Obstet Gynecol,2006,27(2):222-226.

上一篇:践行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专题下一篇:优秀个人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