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精选8篇)
论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
作者:刘颖
所属行别和部门:白市驿新街支行
报送单位:九龙坡区支行
2010-7-23 论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
摘要: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展开论述。首先,阐述了合规风险管理的概念。接着,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合规风险管理框架仍存在一定缺陷;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如何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管理机制建设”的可行性建议,即:
(一)以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为切入点,强化合规风险管理,提高合规风险管理意识;
(二)以建立健全合规管理架构为核心,提升合规风险管理水平;三)梳理合规风险点,推进合规部门工作计划,密切跟踪银行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最新发展。
论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
面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违法违规事件频发的紧迫形势,作为风险管理体系核心之一的合规风险管理,日益受到我国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随着现代银行监管的发展,如何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及监管经验做法,加强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中的合规建设与监管,建立合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成为亟待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一、合规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合规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合规风险管理是指银行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主动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的内部控制活动,它是构建银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和核心。
二、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普遍比较淡薄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理念上的偏差,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一是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金融企业各级机构往往把目光局限于完成考核任务和经营目标,注重市场营销和拓展,忽视业务的合规性管理,有些营业机构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业绩,加大了银行合规经营风险。二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商业银行往往偏重于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事后 的管理处罚措施,试图以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出现,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却关注较少。三是重基层操作人员管理,轻高层管理人员约束。我国银行业在合规风险管理上存在着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理念,即重视对基层操作人员的管理,忽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似乎只有基层操作人员才有引发合规风险的可能。事实上,由于高层管理人员掌握着人力、物力、财力等大权,由其而引发的合规风险,其危害性要远远大于基层操作人员。
(二)合规风险管理框架仍存在一定缺陷
健全的合规管理框架是实现全面的合规风险管理的前提。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银行业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上仍存在一定缺陷:一是完善、垂直的合规风险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来对合规风险进行统筹管理,还没有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和全方位的合规风险管理架构。二是合规风险管理职责分散。目前商业银行合规性管理分别由财会、信贷、公司、个人等不同的业务部门进行自律监管,这种自立门户、各自为政的合规管理模式,使得合规风险管理不能有效地独立于经营职能,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组织协调,使得合规风险管理有的部门重叠,形成重复管理,有的职责不清,出现管理真空。
(三)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适应银行审慎经营和银行业监管的需要。银行内部缺乏一个统一完整、全面科学的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现象,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合规风险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比较欠缺,褒奖力度较小,惩罚措施较轻。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有损失或案件,对违规人员往往只采取教育和限期整改等措施,很少进行严厉处分,对于造成损失或酿成案件的人员,处罚也不够严厉,惩戒作用有限。
三、如何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管理机制建设
(一)以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为切入点,强化合规风险管理,提高合规风险管理意识
第一、明确合规是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战略目标。要切实落实巴塞尔合规原则“合规应从高层做起”。董事会要履行好“看管责任”,审批银行的合规政策,评估合规风险管理效能,监督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工作。高管层应负责制定、传达和及时修订合规政策,识别和评估合规风险,组建一个有效的合规管理部门,向董事会或下设委员会报告重大违规事件。
第二,制定统一的合规政策,提高合规管理透明度。合规建设是系统工程,没有固定模式,不能“一劳永逸”,需要适时根据外部环境、法律法规、银行改革等多种因素,持续改进合规政策,包括:合规文化;董事会和高管层的合规责任;合规部门的职责;识别和管理合规风险的主要程序、报告线路等。合规政策应提交董事会审议并批准,在全行广泛宣传和学习贯彻,成为银行依法合规经营的纲领性文件。第三、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建立主动合规的激励机制。合规文化重塑是评价合规管理绩效的重要标志,要研究建立先进的合规文化体系,通过加强全员合规培训,在银行内部树立诚信和正直的道德观念,强化“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开放及诚实面对监管部门”等合规文化。对于主动报告合规风险问题或隐患的,银行可视情况减轻违规处罚。
(二)以建立健全合规管理架构为核心,提升合规风险管理水平第一,建立合规责任体系。要明确合规部门是专门协助银行高管层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董事会和高管层对银行合规经营负最终责任,业务部门对合规风险负直接责任,每位员工对其业务活动的合规性负责,合规部门承担合规管理责任。对于合规风险及违规问题,要落实“五问”制度,包括经办人职责、领导人职责、前任职责、检查人员职责、用人职责等。
第二,建立部门协作机制。业务部门应支持合规部门实施合规风险监测与评估,合规部门应促进业务部门防控合规风险。业务部门应主动地进行动态合规自我评估;合规部门或合规人员应主动地识别、评估和监测合规风险,加强合规风险提示。合规部门与其他风险管理部门应分别侧重于某一风险领域。应建立合规部门与其他部门在合规管理中的沟通与合作机制。
第三,设置合理的合规部门。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经营特点,组建一个与自身风险管理战略和组织结构相一致的合规部门。考虑目前商业银行的授权制度、专业人才等现状,建议在总行及分行设立独立 或相对独立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在支行及以下机构可设立合规岗位。还应配备足够的、素质较高的合规人员,开发合规管理信息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合规部门绩效考核办法等。
(三)梳理合规风险点,推进合规部门工作计划,密切跟踪银行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最新发展。
1.1 合规
“合规”一词来源于英文“compliance”, 其本义是遵从、服从。依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颁布生效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以下简称《指引》) , 所谓“合规”是指, 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同时, 银监会在《指引》第三条将“法律、规则和准则”界定为“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
1.2 合规风险
《指引》所称的合规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其《银行内部合规部门》咨询文件中认为, 银行的合规风险是指因违反法律或监管要求而受到制裁、遭受金融损失以及因未能遵守所有适用法律、法规、行为准则或相关标准而给银行信誉带来的损失。
2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现状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起步较晚, 但随着银行业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 国内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股改上市取得初步成功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成为国内银行的自主要求, 加之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合规风险管理, 下发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为合规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近几年, 我国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 中国银行总行于2002年将其原来的法律事务部更名为“法律与合规部”, 并增加了合规职能, 并设立了首席合规官;中国建设银行于2003年在其法律事务部增设了合规处, 专门负责反洗钱和内部规章制度的合法合规性审查等。2005年8月又新设立了独立的合规部, 2008年建设银行又将法律事务部和合规部合并, 组建法律与合规部, 各省分行也相应的成立了法律合规部;工商银行于2004年财务重组之前设立了“内控合规部”, 负责内部控制、常规审计及合规管理职能;2004年12月, 交通银行为推动全行法律事务工作进一步开展, 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 法律事务部更名为法律合规部, 并增设合规管理处;而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先后成立了合规部门, 开始履行全行的合规管理职能。
虽然我国银行业于2002年开始设立合规部门, 但是并不意味着合规工作已经开始拓展了, 因为其工作思路与原来的法律事务部门差别不大, 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我国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目前还没有真正开展, 其真正兴起任重而道远。原因是存在如下制约因素: (1) 合规尚未真正“从高层做起”; (2) 尚未建立成熟有效的合规文化; (3) 外部监管机构没有建立正向激励机制; (4) 专业合规人才匮乏; (5) 合规工作远未实现独立性。因此, 如何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及监管经验,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合规建设, 成为各家银行及监管的垦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3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对策
(1) 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塑造深厚的合规文化。
银行应按照全员合规、全员参与的原则, 组织开展针对业务人员、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合规风险管理人员的不同层次的宜传、教育和培训。对业务人员负责提供操作执行中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行内规章制度的教育培训, 为内外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创造条件;对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外部监管要求、先进管理经验、行内战略目标和内控管理规定等的教育培训, 为其做好内部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为合规风险管理人员提供法律法规新知识的培训, 确保合规人员具备应有的专业素养, 以能胜任合规风险管理工作。要通过合规宣传、教育和培训, 尤其是对违规行为的严厉惩处, 逐步将规章制度的要求内转化为员工自觉的行为规范, 使全行员工形成合规思维、合规习惯和合规行为模式, 从而建立和坚持良好的合规文化, 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氛围。
(2) 建立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系统, 合规风险管理就只是停留在嘴巴上的一个口号而难以有效落实。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指出:如果一家银行设有符合下述“合规部门原则”的合规部门, 该银行将能更有效地管理合规风险。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为商业银行合规组织的建立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指导意见。因此, 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应贯彻执行合规政策, 按照独立性、权威性和全面性的原则建立构建合规管理组织架构, 设置独立的合规部, 明确合规工作体系内各部门的职责定位, 以及有效的分工合作机制, 完善以合规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为核心的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同时, 合规部门应为各业务部门和本行员工提供有关合规风险管理的咨询、指导和培训, 通过提供合规性提示、评价和报告等方式, 警示督促业务部门管理合规风险。
(3) 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开展。
监管部门要督促银行加强合规风险管理。通过发布合规工作指引、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合规检查等手段, 保持一定的外部压力, 使合规风险管理由外部监管要求转变为自身合规经营的需要。构建科学的合规工作机制做保障, 合规工作机制可在合规政策等文件中做出书面规定, 良好的工作机制是合规工作高效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性前提并将是否满足合规要求作为对分支机构的重要考核指标, 从考核导向上引导其重视合规工作。培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从事合规工作的人员既要掌握足够的法律法规知识, 更要懂得银行的各项业务和经营管理。通过外部指导、内部机制保障、考核导向和人才储备等各项有利条件的实施, 探索最佳的合规工作方式和方法, 从而真正实现良好的控制效果。
(4) 增强合规风险管理的独立性。
除了应有独立的合规机构、团队、人员和职责外, 还应建立独立的合规绩效评价制度, 把合规绩效评价与业务绩效评价结合起来而不是对立或割裂开来。商业银行应大力提倡内部各经营单位或分支机构不仅要争取业务发展、利润增长的金牌, 也要争取合规经营、安全增效的金牌。这不仅是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 也是商业银行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本质内涵。
(5) 增强合规风险管理的长效性。
商业银行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使命, 要作为系统工程来建设, 作为百年大计来规划。如果仅从一时一事来衡量, 合规管理可能因为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而被视为“成本中心”备受冷遇, 但从长远和全局利益去考量, 加强合规风险管理一定会成为商业银行价值创造或价值增值的重要砝码。
参考文献
[1]聂明.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
[2]黎志宇.浅谈如何构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J].消费导刊, 2007.
关键词:商业银行 合规管理 重要性 现状 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70-02
合规风险管理是指银行主动规避违规事件发生,主动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的内部控制活动,它是构建银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基础和核心。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起点低、规模小、人员素质不高等特殊因素的制约,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相应的规章制度还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与监管,对合规风险认识淡薄。尽管近几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在合规风险管理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与现代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加强和完善城市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商业银行加强合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合规经营是促进银行自身业务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国内外许多实践证明,严重的合规缺陷会给银行生存造成致命的威胁,而健全良好的合规管理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提高银行业务效益,提升银行声誉。在银行内部,各业务条线制定的相应政策、程序、操作手册或操作指南组成了满足整个银行正常运作的行为准则,是实现银行发展目标的具体要求与措施。如果无视这些行为准则而违规经营,轻则给银行自身带来经济、声誉的损失,重则会影响到银行的生存发展。因此,银行要健康发展必须做到合规经营。
2.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是强化银行内部治理、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的需要。一家先进的银行必须有良好的合规文化做支撑,否则银行想确定恰当的战略目标很困难,而实施好这些战略难度就更大。事实上,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团体、员工的具体行为,如果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对银行内部规章视而不见,很容易导致重大违规事件甚至违法案件的发生。因此,合规要从高管做起,银行高层率先垂范,在全行形成良好的合规经营氛围和合规文化。
3.合规风险管理是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的需求。合规管理是银行内在的需求,而不是应对外部的监管。银行只有具备良好的合规管理制度的安排,又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准确理解与贯彻法律、法规与准则的精神,才能通过持续关注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的变化和最新发展,建立并保持与监管者之间的和谐互动,就可以全面提升机构的风险管理质量。
二、城市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现状
1.合规文化尚未形成。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合规文化尚未真正形成。“合规从高层做起”,“合规人人有责”的合规管理理念尚未转化为管理层和员工的自觉行动,“主动合规”的意识和习惯较弱。合规文化建设还未系统化,宣传和培训力度不够,“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还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在实践中还不能很好处理好合规风险与业务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尚未建立完善可行的合规风险管理程序和考核体系,使合规控制与经营活动紧密结合。由于对合规风险管理的认识以及合规风险理念上的偏差,部分管理人员和员工合规经营意识淡薄,主动管理合规风险的意识缺乏,把合规经营与高效快捷的竞争力相对立,以原有的习惯做法代替规定的流程,抱着旧认识指导业务行为的现象仍然存在,弱化了制度执行力。
2.合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有缺陷。健全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是实现全面合规风险管理的前提。但从实际情况看,城市商业银行在合规风险管理上仍存在不足,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一是完善垂直的合规风险管理体制没有完全形成。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大多数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合规管理部门来对合规风险进行统筹管理,但还没有形成横到边、竖到底的全方位合规风险管理架构。二是合规部门的合规管理职责尚待完善。合规风险管理不能有效地独立于经营职能,合规风险管理与有的部门职能重叠,形成重复管理,有的职责不清,出现管理真空,甚至将合规部门的工作职责简单定位成检查部门或接待检查和管理检查的部门。由于经营的压力,利益的制衡,管理上存在盲点等各方面的原因,合规管理有效性打折。
3.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不规范。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适应银行审慎经营和金融监管的需要。内部缺乏统一完整、全面科学的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制度制定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现象突出,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合规风险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比较欠缺,褒奖和惩罚措施都较轻。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有损失,处罚都不够严厉,惩戒作用有限。而城市商业银行各个业务部门各自为政的合规管理体制,未将全行合规风险纳入大风险的视角予以全面管理,尚未制定全行统一的合规风险政策。这导致各个业务部门和各级分支机构对于合规风险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偏好,全行的合规风险缺乏统一控制。
4.合规专业人才匮乏,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合规管理人员与履行合规职责相匹配的资质、经验、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尚存在较大的差距,缺乏专业、专职的合规风险管理队伍。银行合规管理人员应当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熟悉银行的内外政策、制度和流程,而且要具有丰富的业务工作经验和法律专业知识,但目前合规管理人员有相当一部分尚不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严重制约了合规管理发挥高效作用。
三、加强城市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
1.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塑造深厚的合规文化。合规是银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银行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合规是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每一位员工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必须遵守的根本准则。城市商业银行应努力培养员工形成以诚实正直为基础的职业操守,将合规文化提升凝炼成银行文化的核心要素,把合规文化理念融入到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中,积极倡导“合规从高层做起”,“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文化理念、意识和行为准则。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让员工了解和掌握合规知识,提高对合规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树立合规是行为准则,竞争优势,而不是障碍的观念,以确保合规风险管理切实有效。
2.健全合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系统,合规风险管理就只是停留在嘴巴上的一个口号而难以有效落实。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指出:如果一家银行设有符合下述“合规部门原则”,该银行将不能更有效地管理合规风险。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为商业银行合规组织的建立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指导意见。因此,城市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应贯彻执行合规政策,按照独立性、权威性、全面性的原则构建合规管理组织构架,在分行设立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合规部门,在支行设立合规岗位。明确合规工作体系内各部门的职责定位,以及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以合规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为核心的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同时,合规部门应为各业务部门和本行员工提供合规风险管理的咨询、指导和培训,通过提供合规性提示、评价和报告的方式,警示督促业务部门管理合规风险。合规部门还应主动为其他业务部门的创新提供合规风险管理支持,在新产品、新业务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合规审核,并给予合规性意见,以真正体现合规部门的价值。
3.完善合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合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是合规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合规绩效考核制度、合规问责制度和诚信举报制度是合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三大支柱性制度。建立科学的合规绩效考核制度,将银行整体绩效、团体绩效和个人绩效有机结合,建立与岗位职责相联系的合规绩效目标,构建“合规创造价值”的目标导向,落实激励约束,实施有奖有罚,充分体现银行倡导合规与惩处违规的价值理念,使合规风险意识真正贯穿于整个业务流程。切实有效的合规问责制,是解决有章不遵,有规不循的关键。因不作为、乱作为或不当作为等违规行为而造成的不良后果的,必须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建立诚信举报监督制度,为员工举报违规、违法行为提供必要的渠道和途径,并建立有效的举报保护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举报不合规行为,强化对违规行为的有效监督。
4.改善合规人员配备,加强合规队伍建设。一是选拔有一定资质、经验、从业经历和专业素质,能正确理解法律、规则和标准,具有诚实正直品格的人员充实到合规人员队伍中。二是强化全员合规培训,提高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合规能力,逐步具备与岗位合规要求相匹配的职业素养,支持和协助合规管理部门识别和管理合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健安.中国民营银行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1(8)
2.卜微微,卜晓晓.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研究[J].经济与法,2011(1)
(作者单位:温州银行 浙江温州 325000)
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银行业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关键正卷入巨大的历史性变革的浪潮中,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正变得原来越复杂且不确定性在增加。银行的内部经营体制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银行的稳健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公司治理和严密的内控机制,迫切需要商业银行动态地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与策略。因此,要促进知识的流动与整合、转化和创新,并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便利、快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虽然近年来银行在规范业务经营、促进业务持续快速协调发展、防范化解金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应从基础管理入手,进一步强化内控管理和合规文化建设。但是,在银行的实际运营中,需要将完善银行内控制度和建立适当的市场营销策略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银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银行间竞争的日益加剧,风险问题受到银行业内的高度重视,只有不断探索如何健全完善银行的内控制度和更好地实施银行合规管理,才能为银行各项业务安全、稳健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对于银行内控与合规的管理,首先要从含义上认识。银行内部控制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防范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银行合规管理是指一个独立的机制,负责识别、评估、提供咨询、监控和报告银行的合规风险。我们可以发现,内控和合规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进步,银行业务日趋现代化、多样化、复杂化。而近年来,银行内部引发的案件屡见不鲜,而内控制执行过程中又存在诸多问题和漏洞。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内控系统,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是当前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想加强内控制度,一要建立和完善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内控机制。在健全资本金制度基础上,全面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对各项业务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与风险防范制度并严格实施。二是建立健全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降低经营风险。要明确不同业务、不同经营环节承担不同的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三是拓宽信息交流渠道,加强信息反馈。要建立内部控制信息传递奖惩机制,确保信息完整、可靠、及时,提高内控信息反馈的共享。四是加强内部控制,夯实管理基础。近年来,监管部门的对银行的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银行合规部门作为银行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连接的纽带,利用业务部门提供的风险信息,进行风险监测和评估。
银行引入市场营销是经营思想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就我国目前银行面临的情势而言,全面引入市场营销观念,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地开展营销活动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营销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积极寻找市场机会、合理选择目标市场、准确进行市场定位、选定最佳营销组合等方面。目前,我国银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行业环境威胁之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客户对银行商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重大调整,投资主体和储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作为投资主体的居民和企业对银行产品的消费需求选择性明显增强,客观上为银行产品创新提出了多样化需求。其二,银行业的竞争态势日趋严重。所以,他要求银行必须具备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长期作用的结果必然在促进银行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前提下,增强竞争实力。另外,由于营销策略能依据市场需求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借助市场细分,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其三,银行的部分产品已处在买方市场并在不断提高。银行营销观念作为经营思想的变革,应适时、有效的对客户需求的变化做出反应,实现银行盈利目标。当前我国银行实施市场营销管理的重点在于:第一,积极寻找市场机会。任何一家银行要经营成功,必须在竞争中居于优势,认真寻找并把握市场机会。第二,合理选择目标市场。只有与银行的经营目标、资源条件相一致,并且比竞争者拥有更大优势的市场机会才能被利用。第三,准确进行市场定位。使银行产品具有鲜明的特色或个性,适应客户需要和偏好。第四,选择最佳最佳营销组合。银行市场营销组合指针对选定的目标市场,综合运用各种可能 的营销策略和手段,组合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策略,以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
发展并获得效益是银行从业人员一切活动的根本所在。但银行发展、效益总是与风险共生相伴。不可否认,银行业是传统的高风险行业之一,与其说银行在经营货币,不如说银行在经营风险。事实上,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具有相对的统一性。辩证来看,过度盲目的业务发展,必定增加相应的风险;单纯强调风险防范,势必影响业务发展。因此,如何正确的开袋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又如何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必须关心的。内控合规与市场营销同样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内控合规业务发展能够促进市场营销的正确展现,市场营销较好能够促进内控合规业务,但二者又不同。因此,要合理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我国银行存在的现状是:一是从业人员风险意识薄弱。通过检查发现,部分问题屡查屡犯现象严重,如授权业务未认真审查、未严格执行每日核对每个柜员尾箱现金、重要空白凭证等。二是风险问题调整不力。目前,银行在业务办理的过程中,注重业务办理的结果而忽视潜在的风险隐患。对检查发现的违规问题,要形成有效的全员预防、整改机制。三是存在重业务办理、轻合规要求的情况。
在银行的营销策略中,主要就是经营部门管理工作,内控合规和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内控合规制度和经营管理之间的关系,从某一角度来讲,内控合规是经营管理部门的工作之一。内控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首先,合规的内控需要公司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守正常的职业道德,而公司的管理层又能够以恰当的管理风格好正确的激励机制引导员工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内部的控制文化。同时,要设计出适应业务发展的组织结构,配备合格的经营管理人员,制定合理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确立正确的目标和战略决策系统等,也是加强内控的必要环境条件。其次,在实际工作中,内控工作往往会被领导委派给稽核部门去计划和管理。这是因为,检查内控工作是否合规是稽核部门的重要职责。最后,经营管理部门的工作也需要进行内控。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是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审查监督部门的首要任务就是内控制度,所以说,银行的内控合规与市场营销是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风险合规经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风险合规工作激励约束机制,推动风险合规管理水平提升,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含农商银行、合作银行,下同)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6]76号)、《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银监发[2009]107号)、《XXX农村信用社风险合规管理基本制度》(赣农信联社字[2011]61号)等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风险合规经理,是指XXX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各成员行社根据风险合规管理需要,在各部门、各机构配置的专职或兼职从事风险合规岗位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风险合规经理岗位人员隶属于所在单位,业务接受上级风险合规管理部门的指导。
第四条 各单位应保证风险合规经理履职独立性和专业性。风险合规经理对业务经营管理独立实施风险合规审查、报告,原则上不参与业务经营或经办前台业务。
第二章 岗位配置及职责
第五条 岗位设置
(一)按照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实行“风险合规经理岗位设置机构全覆盖”,在全省农村信用社各条线、各营业网点均设置风险合规经理岗。未设置独立风险合规部门的成 员行社,应明确相应岗位。
(二)成员行社营业网点的风险合规经理岗一般由委派会计兼任,人员充足、规模大的网点可分设。
第六条 人员配备
(一)风险合规经理可专职或兼职,并根据业务发展和实际条件,逐步向专职风险合规经理过渡;
(二)省联社各部门、直属单位、办事处,成员行社各部门、营业网点均应配备至少1名风险合规经理;
(三)风险合规部门单设的,其部门人员属专职,人数按辖内员工总数的1%-3%配备;风险合规部门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的,其部门人员属兼职,人数配备参照本条第二款规定执行。
第七条 岗位职责
(一)具体组织、协调上级风险合规政策和部署在本条线、本机构的贯彻落实;
(二)及时报告本条线、本机构的风险合规事件、风险点;
(三)汇总、统计、审核本条线、本机构的风险合规管理事件数据信息,并对内、外报送;
(四)提供本条线、本机构的风险合规审查和咨询服务;
(五)进行本条线、本机构风险合规管理日常指导、督促与培训;
(六)具体组织对辖内风险合规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七)其他风险合规职责。
第三章 任职资格及聘任、解聘 第八条 实行风险合规经理任职资格制。拟聘为风险合规经理的人员应符合相应的资格条件,对不符合规定资格条件的人员,不得聘任为风险合规经理。
第九条 风险合规经理应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一)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品行端正;
(二)最终学历专科及以上学历,年龄在45周岁以下;
(三)从事法律、合规、信贷、财务、稽核等岗位工作满三年且必须在其中任一岗位工作满两年,或从事金融工作满四年;
(四)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熟悉有关金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及省联社风险合规管理理念与要求;
(五)综合分析判断、沟通协调、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较强;
(六)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
获得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中国银行业协会《风险管理资质证书》、国家司法考试合格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聘任。
第十条 拟聘为省联社各部门、直属单位、办事处的风险合规经理,或拟聘为成员行社风险合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除满足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二)从事法律、合规、信贷、财务、稽核等工作满五 年且必须在其中任一岗位工作满三年,或从事金融工作满六年。
第十一条 实行风险合规经理聘任、解聘备案制。对拟聘任、解聘的风险合规经理,按“事前报备、分层备案、分级建档、动态管理”的方式,进行建档备案。
(一)省联社各部门、直属单位、办事处的风险合规经理,成员行社风险合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聘任、解聘,向省联社风险合规部事前报备、建档。
(二)成员行社风险合规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外的风险合规经理的聘任、解聘,由成员行社风险合规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分别事后备案、建档。
第十二条 聘任、解聘程序
(一)拟聘任或解聘省联社各部门、直属单位、办事处的风险合规经理,应在事前10个工作日内,报省联社风险合规部备案审核,审核无异议后,报省联社领导审定。
(二)成员行社拟聘任或解聘风险合规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在事前10个工作日内,报省联社风险合规部备案咨询,咨询无异议后,由成员行社予以聘任或解聘。
(三)成员行社风险合规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外的风险合规经理,直接由成员行社予以聘任、解聘。
第十三条 聘任、解聘时,应提供以下资料:
(一)“XXX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风险合规经理聘任/解聘事前报备咨询表”(附件1)纸质一式两份;
(二)“XXX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风险合规经理个人履历表”(附件2)纸质一式两份;
(三)拟聘任、解聘风险合规经理的学历、资质等证件资料复印件一式两份;
(四)属聘任、解聘成员行社风险合规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外的风险合规经理的,提供成员行社正式聘任或解聘文件;
(五)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四条 风险合规经理每届任期两年,任期届满经考核合格后可续聘。
第四章 履职手段
第十五条 各单位应支持配合风险合规经理有效履职,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等资源支持。
第十六条 风险合规经理为履行职责,有权采取以下手段:
(一)参加或列席所在单位办公等有关会议,并就风险合规问题发表意见;
(二)要求相关单位或个人定期或按需报送必要的数据、信息及证明材料等;
(三)组织或参加对辖内风险合规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四)独立调查内部违规等合规事件,现场查阅、询问、检查实际情况;
(五)独立实施风险合规审查、报告;
(六)向相关单位及个人作出风险合规提示、工作意见与建议;
(七)参加各部门、各条线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
(八)其他必要手段。
第十七条 实行风险合规经理工作例会制。各成员行社风险合规部门内部建立周例会制,按周总结梳理风险合规工作情况和打算;建立辖内风险合规经理月度例会制,由风险合规部门组织召开,必要时由领导到会部署,按月分析汇总各条线、各机构风险合规工作成效、问题及计划。
第十八条 风险合规经理独立实施风险合规审查,形成书面意见,签章负责。
第十九条 风险合规经理独立实施风险合规报告,对风险合规事件、事项、信息,分别单独向所在单位(部门)领导和上级风险合规部门“双线”报告。报告时,应附报“XXX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风险合规事项报告表”(附件3)。
第二十条 风险合规经理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获知的信息和资料应保密与妥善保管。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组织规章制度、业务知识、新产品、新技术等各类培训,应安排风险合规部门人员参训,以利其有效履职。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应积极组织风险合规经理横向交流,借鉴先进做法,吸收经验教训,并有效整合经营资源,推进风险合规信息在各条线、各机构之间共享,从制度安排、技术应用等方面,多渠道提供风险合规经理的履职手段。
第五章 履职考评
第二十三条 各办事处、成员行社建立风险合规经理履职考评制度,针对风险合规经理在专职与兼职、岗位层级、职责侧重点等方面的不同情况,设定相应的考评范围、内容、权重、标准、程序和方法,充分调动风险合规经理履职积极性。
第二十四条
考评实施。风险合规经理履职考评按年进行,由法人机构组织实施,次年1月完成。其中,对成员行社风险合规部门负责人的履职考评,由省联社、成员行社分别进行,成员行社综合实施。
第二十五条 考评内容。风险合规经理考评内容主要包括:
(一)法规制度的贯彻与传达;
(二)工作部署的计划与落实;
(三)风险监测与报告;
(四)工作效果的检查与评估;
(五)风险合规培训与教育;
(六)风险合规审查与督促;
(七)数据资料报送;
(八)其他履职情况。第二十六条 考评方式及标准
(一)考评方式。由考评单位根据调研、检查等过程中发现的情况,以及在日常风险报告、合规报审、数据报送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考核评分。
(二)考评标准。考评采取100分制,由考评单位根据业务发展、工作重点和实际需要,参见“XXX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风险合规经理 履职考评表”(附件4),每年制定具体考核标准及分值权重。
第二十七条 考评程序
(一)省联社对其各部门、直属单位、办事处的风险合规经理以及成员行社风险合规部门负责人的履职考评,分为初评、复评、终评、审定四个程序。
1、初评。次年1月5日前,由所在部门或单位根据风险合规经理履职情况进行初评,填写“XXX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风险合规经理 履职考评表”,报所在办事处(南昌辖内成员行社报省联社南昌管理部,洪都、景德镇、新余、鹰潭四家成员行社直报省联社风险合规部)。
2、复评。次年1月8日前,由办事处根据日常工作情况,结合成员行社初评结果进行复评,填写“XXX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风险合规经理 履职考评表”,报省联社风险合规部。
3、终评。次年1月15日前,由省联社风险合规部根据调研、检查、日常工作情况,结合初评、复评结果,进行终评。
4、审定。由省联社分管领导对终评结果进行审定。
(二)成员行社对辖内风险合规经理的履职考评,参照本条款,自行决定考评程序。
第二十八条 考评结果运用
(一)考评单位适时将风险合规经理履职考评结果通报所在单位或全辖,激励其有效履职。
(二)省联社各部门、直属单位、办事处在按照《省联社机关员工考核暂行办法》(赣农信联社字[2011]122号)及有关规定进行员工考核时,省联社风险合规部对其履职考评结果应不低于整体考核权重的30%。
(三)各成员行社对风险合规部门(岗位)主要负责人考核时,省联社对其考核评价应不低于整体考核权重的30%。具体权重由成员行社自行确定后,于每年3月底前,填制“XXX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风险合规经理(部门负责人)考核权重表”(附件5),报所在办事处,由办事处收集汇总后于4月5日前报省联社风险合规部备案。
(四)综合风险合规工作履职考评后得出的风险合规经理的员工个人考核结果,应与其本的绩效薪酬、奖金等挂钩;连续多年综合考评结果,应与其员工等级评定、职务晋升等挂钩。
第二十九条 各单位对于履职效果显著,特别是对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做出突出贡献的风险合规经理,酌情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第六章 履职问责
第三十条 各单位建立风险合规经理履职问责制度。对任职期间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的风险合规经理,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对触犯法律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一条 风险合规经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解聘:
(一)因身体、能力、岗位变动等因素,不适宜再担任风险合规经理的;
(二)考核不称职的;
(三)制造或隐瞒违规事件和重要风险隐患,被审计、监察、合规、监管等部门查实处理的;
(四)工作不负责,敷衍了事,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露秘密、玩忽职守,给单位造成重大资金财产损失的;
(五)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利用职权进行犯罪的;
(六)有其他失职行为或犯有严重错误的。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各成员行社应根据本办法及有关规定,制定风险合规经理管理具体办法或细则,并于事后5日内报省联社风险合规部备案。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联社负责制定、修改和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
1、XXX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风险合规经理聘任/解聘事前报备咨询表
2、XXX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风险合规经理(部门负责人)个人履历表
3、XXX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风险合规事项报告表
4、XXX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风险合规经理履职考评表
随着我国银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银行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会计风险问题受到银行业内高度重视。要夯实银行经营活动安全运营,就必须加强银行会计系统的风险防范,其中,备受关注的就是如何健全完善银行的内控制度和更好地实施银行合规管理。只有不断探索如何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切实做好各项合规管理工作,才能为银行各项业务安全、稳健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我刚进入工行的时候,对于如何健全完善银行的内控制度和更好地实施银行合规管理这一问题,可以说只是一知半解。但是,在这几个月的学习工作工程中,我开始对其慢慢了解,在知识层面以及实际操作都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虽然可能还是比较浮于层面,不过我还是想根据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经验,对于如何健全完善银行的内控制度和更好地实施银行合规管理这一话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小小的建议,希望能为促进我行稳健持续发展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
首先,在含义上,我们要对其有一定的认识。银行内部控制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银行合规管理是指一个独立的机制,负责识别、评估、提供咨询、监控和报告银行的合规风险。合规风险包括因未遵循各项相关法律、条例、行为准则和良好的执业标准(合称“法律、准则和标准”)导致受到法律和监管条例制裁、财务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在字面含义上,我们就可以发现,其实内控跟合规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进步,银行业务日趋现代化、多样化、复杂化。近年来,由银行内部引发的案件屡见不鲜,从案件的发生过程看,在内控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漏洞。由此,加强银行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又被提到新的高度。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如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成为了我行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想加强我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就需要从以下几个反面着手:
1.完善银行组织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银行业应注重宏观金融背景之下,如何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的问题,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根据《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要求,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保证董事会是全行最高权力机构,切实发挥董事会在银行发展方向、重大业务决策和宏观管理方面的职能作用。在此基础上,改革商业银行现行的内部稽核体制,实行对总行法人负责的内部稽核制度,加强总行对稽核工作的垂直领导。
2.加强岗位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实现岗位间的监督制约。一是按照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坚持现金、有价单证保管与账务记录相分离,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与使用相分离,账务收支审批与会计核算相分离,呆账准备金的确认与销核相分离,账务处理与后续稽核相分离的准则,按照会计制度、业务性质和合理负担的要求设置记账、复核、事后监督等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相互制衡。严禁会计人员一人从事两个以上重要岗位的工作和越岗越权处理业务。二是按照每一项业务至少必须有两个岗位或两人以上参与记录、核算和管理的要求,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责权划分,按各自的工作性质、权限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三是加强业务操作的事后检查,每项业务要求有一名业务主管或专门岗位对该项业务处理的整个流程进行综合把关和全过程的检查,确保各岗位按职责要求正确处理同一业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在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独具特色,它较早设立了专职的内控管理部门。目前,总行、一级分行及二级分行三个层次均设立了内控合规部门,承担内部控制牵头、合规管理、操作风险管理、反洗钱管理和监督检查等职能。同时,在各级分行建立了内控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部署本行内控体系建设工作。
3.健全银行内部责任机制,保证资产运用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一方面要解决好银行内部审批程序和分段授权问题,防止分支机构权力过大,资产风险不易控制。另一方面狠抓内部岗位责任的落实。建立会计内部控制负责制,主管会计的副行长向行长负责,应定期检查会计工作;会计主管对主管行长负责,具体组织和管理各项会计工作,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处理重要会计事项,定期抽查重要会计业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向主管行长汇报工作,但不参与具体事务;一般会计人员对会计主管负责,执行各项会计制度和操作规程,履行所承担职责;下级行对上级行负责,并接受总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4.加强银行内控电子化管理,保障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行。银行业务的日益现代化,要求银行内控手段更加有效率、更加安全可靠。而我国银行业目前还未形成一套有效的内部电子监管系统和电子网络系统,影响了内控的质量和效率,有必要在银行电脑内部控制方面继续完善。为此,工商银行持续加大信息科技投入,搭建起覆盖所有业务领域的信息系统,系统硬控制能力显著提升;;实施数据治理工程,通过数据治理,提升了信息沟通效率,强化了信息质量控制措施,完善了重大信息内部报告管理机制,提高了信息披露质量。
5.加强业务岗位的交叉检查,防范员工舞弊行为。交叉检查是银行实施内部控制、防范员工舞弊行为的一个基本措施,也是银行会计控制体系和业务分工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因此要正确应用交叉检查原则,实行行内岗位轮换制和员工年假制等,使银行每个人、每项业务都处于被监督、被检查范围之内。
7.将内控评价纳入各级行长绩效考核,内控评价工作应包括过程评价、效果评价和限制评价三部分,分别对内部控制体系各要素的控制有效性、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案件风险防范情况进行评价。工商银行十分重视内评制度,在全面评价,其会从整个内控系统中抽出几百名骨干人员,组成18个组,每个组负责评价两个分行。按照89个指标、500多个评价点,对36个分行逐一进行过程评价并打分,9%的评分权重不算大,但管理层高度重视,因而内控评价工作对推动各级行加强内控管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所谓“不依规矩,难成方圆”,银行经营时刻与风险相伴,更要有自己的“规矩”,合规经营应该是银行业机构发展的前提。但是应该看到,目前我国银行业在合规经营方面仍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某些商业银行仍存在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的做法,往往把目光局限于完成考核任务和经营目标,注重市场营销和拓展,忽视业务的合规性管理,有些营业机构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业绩,加大了银行合规经营风险。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应该要深思,他们的做法或许能够获得眼前利益,不过却很容易把前途都毁掉了。对于如何强化合规管理,做到依法合规经营,我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1.全员树立合规管理和合规文化的经营理念。要让全体员工意识到合规管理和合规文化建设是我行经营管理的一件大事,因为合规与银行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资本回报等银行经营的核心要素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合规能为银行创造价值,有效的合规文化将能够消除合规风险于无形。合规管理和合规文化建设是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规违纪问题和防范案件发生,全面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是完善制度管理体系,从源头上预防风险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行新一轮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必须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全行员工的血液中,渗透到每个岗位、每个业务操作环节中,促使所有员工在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能够遵循法律、规则和标准,努力培育员工的合规意识,在全行上下推行“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理念,倡导诚实、守信、正直的道德价值标准和企业文化。
2.建立健全合规管理组织机制。一定要充分认识设立合规部门的重要性,努力克服人少、任务重和时间紧等困难,设置独立的、强势的合规部门,并高度重视合规部门的建设。合规专业人员既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又要具有较强的个人素质,要选派那些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合规经营管理队伍中,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合规管理组织机制必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合规部门在本行的枢纽地位,界定好合规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业务部门实施有效自我合规控制的第一道防线,合规部门在事前与事中实施专业化合规管理的第二道防线;合规部门作为银行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规则连接的主要渠道,将监管规则、风险提示以及监管意见等分解给各业务部门或其他后台支持部门,各个业务部门主动寻求合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主动提供合规风险信息或风险点,并配合合规部门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合规部门要通过提供建设性意见,帮助业务部门管理好合规风险,为银行业务与产品创新提供合规支持,最大限度地减少业务创新带来的法律风险。
3.制订一套具有较强执行力的制度。长期以来,我行内部缺乏一个统一完整、全面科学的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存在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问题,缺乏可操作性。合规经营呼唤科学合理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需要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以扭转长期职责不清、责任落实难的状况。在业务规章和操作规程的制定上,要明确内部制度梳理、整合和修订的规范要求,新的制度要有必要的合规预估,在源头上解决合规风险管理的制度基础。必须改变一直以来沿用行政机构规章制度的制定方式,不能再笼统地规定业务经营的相关操作标准,要按照金融企业的稳健做法,制定可供各个岗位人员使用的业务政策、行为手册和操作程序,规章制度一定要覆盖到所有客户、产品和服务,一定要涵盖所有从业人员的行为操守和道德规范。通过制度层面不断修订与完善的方式,形成事事都有明确合规守法的工作标准、处处都有严格的合规经营纪律约束,使依法合规经营成为全行员工的自觉行为。
4.强化员工的合规培训。高层管理者、合规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是合规文化建设中的三个层次。作为基层经营行,应通过组织开发持续有效的合规风险培训和教育项目,将银行所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准则、合规政策、合规意识和合规职责等字面要求及其精神实质,贯穿于银行的业务政策、行为手册和操作程序中。对合规管理人员要加强新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职业情操的培养,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应有的专业素养;对其他员工负责提供关于操作执行中相关的法律、监管规定、行业准则的培训,包括新入行人员的合规培训和测试;要针对适用法律、规则和准则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教育;要加强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大力宣传遵纪守法、恪尽职守、勤政廉政的先进典型,弘扬正气,同时剖析典型案例、公开处理典型案件和违规违纪责任人,对员工进行警示教育。通过多层次地合规培训,逐步在全行形成合规文化的氛围,确保内外部的相关规定得到贯彻落实。
6.建立有效的合规经营激励约束机制。一是要建立并落实合规经营的定期评估机制和重大违规行为的报告制度,对重大、突发合规事件应报未报或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的,根据有关情节、不良影响程度等,按照国家或本行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二是要建立合规问责制,落实合规责任。对合规工作做得好或对举报、抵制违规有贡献者要给予保护、表扬或奖励;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对存在或隐瞒违规问题、造成资金损失和经济案件的,严格追究各级管理者的责任。三是要建立检查人员的再监督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合规部门人员、监管人员在日常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中该发现的问题未发现,该处罚的未处罚,该提出整改意见未提出的,要追究连带责任,一并予以从严处罚。
总之,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根本保障和永恒主题。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完善内控机制实施合规管理的过程。不讲内控与合规的所谓发展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有效实现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的有机结合,就能保障业务的快速发展,就能有效地控制风险,就能保障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稳健经营。2011年全市金融统计工作将紧紧围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提供优质统计信息服务的目标,立足于xx市实际,进一步增强依法统计意识,认真落实全省金融统计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国、全省金融统计数据集中工作,牢固树立金融统计服务理念,完善经济金融时间序列库,充分整合金融统计、经济调查、货币监测统计信息,增强政策信息的敏感性,不断提高全市金融统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全市金融统计工作的新突破。
一、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金融统计制度,保证各项金融统计制度全面、准确落实。一是提高认识,积极组织和督促xx各县支行和各金融机构认真做好2011年金融统计制度的培训学习和贯彻落实,准确领会新金融统计制度的内容和要求,确保各项金融统计制度的全面落实和准确执行。二是加大协调,结合xx会计、统计制度变化的新要求,努力做好与会计、支付结算和国库等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保证各级xx统计数据的规范采集和及时、准确报送。三是强化监控,严格执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认真做好对涉农贷款相关统计数据的监测、评估,进一步统一涉农贷款统计指标口径,规范统计行为,准确采集和报送涉农贷款数据,二季度正式披露辖区涉农贷款有关统计数据。四是严格制度,督促xx各县支行和各金融机构准确理解和执行《xx省金融机构贷款按实际投向区域专项统计制度,建立和完善相关信贷台账和统计系统,及时准确地收集、报送和编制辖区金融机构贷款按实际投向区域专项统计报表。五是严格按照金融统计制度要求,结合实际我市新增农村合作银行业务的规范统计工作,保证全省金融机构统计数据的连续性、可比性。六是精心组织,按照xxxx中心支行和地方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业务指导与培训,积极协调、组织xx各县支行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做好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单位名录、基(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本信息、财务报表等资料的搜集、填报,努力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有关银行及相关金融业经济普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保障重点,全力以赴做好金融统计双轨并行工作,保证金融统计数据集中工作顺利进行。一是精心准备,全力完成新系统上线前全市金融统计涉及报送数据的信息初始化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督促xx各县支行统计人员尽快掌握和熟悉系统操作及业务处理。二是按照xx总行金融统计数据集中工作部署,认真组织和协调xx各县支行和各金融机构应妥善安排人力,顺利开展2011年1季度金融统计数据集中系统双轨运行工作,做好新老系统的数据源和报表等内容的一致性核对,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新老系统的平稳过渡。三是积极协调和督促xx县支行和各金融机构,努力做好双轨并行期间各项金融统计工作,密切联系,及时向xxxx中心支行反映双轨并行期间的各种情况,保证全市金融统计双轨运行工作规范进行。
三、夯实统计基础,努力做好金融统计各项基础工作,确保各类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一是严格统计数据报送规定,按时、准确地报送各类金融统计报表,坚决杜绝漏报、迟报、拒报等违规现象的发生,确保全市金融统计信息数据汇总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全面提高金融统计数据报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二是继续做好辖区内“金融机构货币信贷统计月报”以及“专项统计报表”等基础性报表的编制工作,充分满足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和各金融机构以及xx有关部门的信息需求。三是积极协调与地方劳动保障部门、教育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继续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担保贷款、助学贷款、房地产贷款、中长期贷款按行业分类等专项统计指标的核对力度,不断提高专项统计报表质量,为决策部门和其他需求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专项信息。xx各县支行要高度重视专项统计数据的核对与报表编制,本着审慎的原则做好对外披露工作,以确保辖区金融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金融统计工作安排意见》相关的文章。
四、强化依法统计管理,保证各项金融统计工作高效开展。各县xx和各金融机构要认真学习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等统计法规,进一步增强依法统计意识,不断规范金融统计行为,保证全市各项金融统计工作正常高效开展。
一是各县xx要认真履行依法统计管理职能,建立辖区规范、有效的日常考核管理机制,通过坚持不懈地对辖内金融机构日常金融统计数据报送的质量、金融统计信息沟通交流和金融统计组织管理等情况的考核管理,加大对金融统计数据的非现场监测和检查,积极促进和规范全市金融统计工作,从根本上保证金融统计数据的质量。二是认真落实《xx省金融统计人员备案制度》,各县xx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建立辖内金融机构的统计人员备案制度和信息库,实现对金融统计人员的动态管理,真正落实统计岗位a、b角制度;各金融机构要严格执行备案制度,及时对金融统计工作人员进行报备和信息更换。今年是全国、全省数据集中的关键一年,各县xx和各金融机构要确保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切实保证全市金融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各县xx要认真履行金融统计监督职能,从本辖区金融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入手,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金融统计现场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金融统计检查程序,增强金融统计监督检查实效,切实加强对辖内金融统计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金融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五、增强服务意识,保证金融统计数据集中后金融统计信息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做好金融统计信息披露工作。一是充分准备,采取积极措施,完善和改进金融统计数据集中系统双轨并行期间和数据集中系统正式上线后各项金融统(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计信息服务工作,正确认识和合理处理数据集中对现有金融统计工作造成的影响,保证各项金融统计工作连续、有效开展,金融统计信息服务工作不受任何影响。二是继续以“精品”意识做好各层次金融机构货币信贷统计月报、金融统计快报和专项统计报表等各类金融统计资料的编制,向本行领导、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各县xx提供优质金融统计信息服务。坚持按季度和分别在《xx金融调研》和《xx市统计年鉴》等刊物上,定期披露xx市金融机构本外币、人民币、外汇信贷收支统计、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统计、金融机构贷款累放累收等进度数据,进一步扩大金融统计信息披露范围,努力提高金融统计数据的透明度,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金融统计信息产品。三是以“中国xx内联网xx市中心支行网站”为平台,及时披露相关金融统计信息,并及时做好统计信息维护和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金融统计信息服务的实效性、便捷性,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用户和需求主体对金融统计信息的实际需求。四是各县xx一定要按照xx兰中支和xx市中心支行有关金融统计信息披露、交流与共享的相关制度规定,结合辖区金融统计工作的实际,建立和完善辖区分层次的金融统计信息披露与共享制度,全面推动金融统计信息在地方政府综合经济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有序交流与共享,更好地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四是继续完善2011年建立的xx市(1949-2011)经济金融数据库,全面仔细核查已入库数据,保证一致的经济金融统计口径。认真审核填制2011年全年经济金融数据,并将xx市所辖五县一区经济金融数据全部囊括入内。使调研人员能够及时完整地查阅所需各类数据信息。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金融统计工作安排意见》相关的文章。
六、充分挖掘和整合信息资源,积极开展各种有特色的金融统计分析和统计制度调研。一是在做好日常统计工作的基础上,注重总结、分析辖区内经济金融运行规律和货币信贷变化特点,拓宽信息数据的搜集面,深入挖掘货币信贷变化的原因,采用计量经济学数据模型等先进的专业分析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金融统计分析质量,积极做好金融统计信息的挖掘和成果转化工作,为各级领导、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金融运行第一手信息资料。二是依托“中国xx内联网xx中心支行网站”做好统计工作动态反映。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国xx内联网xx中心支行网”覆盖范围广、信息传递速度快和信息容量大的优势,加快金融统计信息成果的转化,及时编写和发布优秀的统计分析和调研成果,促进全市金融统计的业务沟通与信息交流,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逐步提高金融统计人员的分析水平和调研能力。三是密切关注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统计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经济金融发展和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比如结合金融统计制度改革和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制度研究,对《现金收支统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进行更为深入的调研,为金融统计制度改革提供一些修改意见和参考信息。
七、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全市金融统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针对新形势下金融统计工作对金融统计工作人员提出的新要求,我行将根据金融统计业务发展和金融统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围绕金融统计数据集中和金融统计制度改革等重点内容,结合金融统计数据集中后新业务知识增加较多、对不同层次统计人员(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要求不同的具体特点,积极创造条件,继续加大对全市金融统计工作人员有关经济金融理论及金融统计新业务、新技能、新知识的综合培训,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全省金融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八、继续加强对经济调查工作规范化管理,深入挖掘和充分运用各类调查数据,努力提升经济调查工作质量。一是企业商品价格指数是中央银行进行价格形势判断、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参数。四大制度性经济调查之一的企业商品交易价格调查于2011年6月在我市正式开展,2011年新的企业商品调查系统将正式上线运行,各县支行要积极配合企业商品调查系统升级工作,做好调查规格品每月三旬的价格数据、价格变动原因的按时上报和企业底卡、企业价格调查表册的填制工作,今年xx市中心支行将按照上级行要求对个别县支行企业商品样本调整和扩大企业布点工作。二是继续加强对景气调查企业的监测,做好景气调查企业调整和调查分析工作。企业景气调查工作要在强化基础性工作的同时,紧密结合xx工业结构中高耗能企业占比较大、gdp能耗较高、降耗困难的现状,对xx省高耗能企业运行重点监测。月、季度分析中要加强与上月、同期相比变化幅度较大财务指标原因分析,季度综合分析要将财务数据和企业负责人问卷变化趋势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同时深入攫取由于企业改制或生产规模和方向发生变化等形式造成的利润盈亏原因分析。各县支行要继续加强与被调查企业的联系,采取深入调查网点、调查企业,与企业负责人等相关人员进行座谈等多种形势,加强银企之间的协作配合,保证经济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金融统计工作安排意见》相关的文章。
当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借款企业及担保人存在恶性逃避债务的现象,道德风险较高,整体社会信用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面对这一新的形势, 银行应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
在构建合规信贷文化上,应从细节入手,坚持信贷从严管理,倡导合规文化,摒弃违规文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制度保证
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对信贷管理方面的制度进行梳理完善,严格依照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的各项需要制定相关的信贷政策、制度和规定,使之符合银行体制的需要,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力度。与此同时,还要强化信贷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向执行要效率。此外,要提高信贷审查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信贷审查的标准化、规范化。审查人员要做到专业化、精细化、全面化,抓好限制性条款的落实。
合规信贷制度作为"软文化"、"铁制度",突出表现为"合规"理念贯穿于信贷业务发展始终,做到合规经营、合规管理、合规操作,既要"全员操作合规、全程运行合规、全过程管理合规"。这种文化理念不仅符合信贷业务发展的客观规律, 更有助于信贷业务的有效发展、科学发展。
二、分类管理
加强贷款风险分类的指导和管理, 逐步规范贷款风险分类操作。加强潜在风险客户的退出管理,倡导有效压缩风险。尤其要强化贷后管理意识,加强对贷后管理工作的检查。银行应加强对项目的跟踪和监测,时时关注市场变动和行业发展,对信贷资金的使用和流向做到心中有数, 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的信贷风险,以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在目前新的市场环境下, 特别要注意关注借款企业、担保人的经营情况和企业负责人的个人信用情况变化。如果企业负责人涉及民间融资,则该笔贷款出现风险的可能性比较大。必须加强潜在风险客户的退出管理,
三、人才建设
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还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贷队伍, 这也是合规信贷文化得以营造的根本保障。当前要切实防范信贷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信贷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选拔,将业务素质良好的人员充实到信贷队伍中去,坚决从“人”这一根本环节上堵住信贷风险的渗入。
同时,应加强对合规信贷文化的宣传,使之深入人心, 让员工从过去被动执行相关制度转向主动学习和自觉执行制度。“合规文化建设带来的不仅仅是业务操作的规范化和资产质量的提高, 它应从深层次上改变员工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
四、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德育的关键, 诚信和道德的重建是合规信贷文化确立的根本, 是一门对人的思维改造的艺术。“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银行管理人员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一是要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二是要在工作状态和职业精神上给下属带一个好头。只有扬弃居高临下的官场作风,员工才会以诚相待。
只有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正气才能主导工作氛围。由于信贷业务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不能也不可能通过刚性的制度来确定未来的收益和风险, 制度的完善只能降低而不能消除信贷员与管理层信息不对称的矛盾, 信贷风险的控制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员工爱行敬业的精神, 而这种精神是合规信贷文化的培养土壤,有着润物细无声,功到自然成的效用。
五、奖罚分明
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和信贷激励机制,合规信贷文化的培育与制度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从信贷调查到信贷各业务环节都应明确各自的责任。 责任追究作为一种事后控制办法, 具有持久的震慑力。
因此, 最为重要的是把这些制度性安排与技术性安排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使得出现什么问题, 就应承担什么责任,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并真正落实“合规从高层做起”的理念。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对因违规出现资金损失和经济案件的, 要严格追究各级管理者的责任。在明确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的基础上,还必须改革现行的分配制度,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
六、专业指导
充分依靠银行的法律合规部门, 利用法律合规工作专业人员的业务指导, 切实防范银行的信贷风险。专业指导能确保发现违规事件时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是商业银行有效实施合规管理,将信贷合规文化落到实处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
我国银行业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革,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但银行业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准备好,包括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公司的治理结构、产品创新和盈利能力等等。从我国各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来看,在操作风险管理思想、管理结构、管理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即使监管部门对操作风险特别关注,也只是关注在表面的操作性的操作风险层面上。在未来几年内,我国银行业按照资本协议的要求组织实施操作风险管理已是不可避免,各家银行必须从现在起,建立并逐步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种类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其中,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是银行最关心的两大风险,而操作风险却往往被忽视。如今,在我国接连发生的人为操作所引起的风险使得银行业不得不把操作风险与其它两个风险同等看待。巴塞尔协议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较详细的分为七类:
1、内部欺诈风险。主要指银行人员受贿、贪污、挪用银行和客户资金等行为。
2、外部欺诈风险。主要表现为外部人员诈骗、偷盗、黑客操纵计算机等形成的银行损失。
3、客户、产品与经营行为风险。主要表现为由于银行产品设计不合理、服务合同不完善、单方面修改合同、擅自提高服务价格、服务质量不规范引发的诉讼而引起的银行的损失。
4、实物资产的破坏风险。主要表现为洪水、地震、火灾等自然因素而造成的物理资产损失。
5、计算机系统失误风险。主要表现为由于硬件及软件瘫痪、设备及通信故障、程序错误、计算机病毒等原因造成交易不成功而形成的客户或银行资金损失。
6、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业务记账错误、未被授权的账户录入、未经客户允许的交易、抵押品管理失误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7、雇员活动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银行员工在合同管理、福利保障方面违反相关规定形成的诉讼而造成银行资金损失。
二、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监督体系。商业银行和监管当局缺乏对风险的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及防范,尤其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控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有效模型。由于我国引进国际银行业关于操作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的数据模型还未起步,在制度安排方面的滞后性和内控管理严密性方面的漏洞,使商业银行治理操作风险缺乏及时性、主动性、有效性和目的性。此外,中国银监系统成立时间短,做好中国银行业监管的组织体制架构、工作机制以及有关的监管经验和措施还在探索与实践中。虽然银监会提出了加大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的13条措施,但是对不同操作风险监管方面还是采取单一指导措施;对不同的操作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监测、控制上还缺乏具体的安排。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操作风险几乎涉及到银行的各个职能部门。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操作风险的职责分散,缺乏统一的协调部门。这种分散管理的办法使我们无法做出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策略,无法让高层领导了解银行经营中存在的操作风险整体情况。因为我国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未设立专门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因此风险标准不统一,风险偏好和容忍度不清晰,没有一整套操作风险定义、识别、监控、转移等管理系统。
第二,上层领导对操作风险的认识比较单一,对风险的认识度不高。风险防范意识弱是我国商业银行各经营支行和网点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对现存操作风险的认识不到位,片面地认为一些操作风险引发的只是偶然事件,忽视其必然性。其次,对现有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只考虑眼前的经营效益而忽视了违规操作所带来的风险损失。比如某些商业银行内部人员认为操作风险防范的对象主要在操作层,因而放松对其他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此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以及股份制银行的创新发展,也涉及到人力资源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就是要用好人、管好人,人的问题是银行案件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商业银行惯有的操作体制与运行机制下,国有商业银行原有的内部用人制度至今仍未改变。银行经营过程中只要不出现大的恶性案件,人的问题就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问题的责任人就得不到处罚,这种现象十分值得我们反思。
第三,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稽核、监督、检查部门存在严重的漏洞。我国商业银行虽然也建立起了一套内部监督控制机制,比如会计业务上的前台操作、会计检查等监控体系,信贷业务上的客户经理与授信经理分离制度、审贷分离制度,银行内部的审计稽核体系等。但现行的内部管理和操作中,基层营业机构还未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内控体系。一些单位负责人疏于监督和管理,对员工违规操作不及时指出和纠正;内部主任不能在事前、事中、事后认真逐笔审核柜员办理的业务,没有按规定进行监督管理本单位发生业务的真实性,因此监督制约机制运作脱钩,以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基本上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这一部门仅在总行有设置,在基层机构没有分支。这就造成基层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职能的缺失。
三、我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第一,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新巴塞尔协议的制定,并没有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金融监管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无法满足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尽管如此,新巴塞尔协议中包含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以及国际上围绕新协议展开的讨论和研究,对如何加强我国银行业的操作风险管理,建立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仍然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内部控制制度是风险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正如巴塞尔委员会在发布的《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报告》中的陈述:“内部控制是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绝大多数操作风险事件都是与内控漏洞或者与不符合内控程序有关的”。巴塞尔委员会把内控的目标分解为操作性目标、信息性目标和合规性目标。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适应新形势,转变经营观念,从内控的三大目标出发,
检查是否建立健全了内控制度,确保业务操作能根据决策层制定的政策、规定、内控程序等以谨慎的方式进行,这是防范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必须分析研究巴塞尔资本协议变化趋势,并及早针对新巴塞尔协议的框架采取措施,才能使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监管适应国际金融业风险管理发展和我国金融市场平稳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尚未达到8%的最低资本要求,若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势必进一步提高资本要求,加大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压力,因此,现阶段不宜对商业银行提出统一要求。
第二,银监会在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中应进一步发挥其监督作用。银监会应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操作行为等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状况做出恰当的判断。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人员、业务、体制、理念等不同类别进行分析,并形成科学的风险评估报告。一是要注重新业务和新金融工具的监管,注重对表外业务的检查;二是完善非现场监管,逐步积累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银行业完整的非现场指标体系和指标值,以便于对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和连续监管。同时,银监会应该促进商业银行对存在的操作风险隐患进行整改。操作风险状况严重,有可能爆发大范围操作风险的,要对商业银行的相关人员提出任免意见,按照行政法规对商业银行的人员及机构进行处罚,增强银监会的权威性,避免在商业银行中爆发大范围的各类操作风险案件,并且逐步形成一个安全高效的金融监管环境。银监会还应成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信息中心,通过检查、上报等途径获取各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案件,避免同一类操作风险在一家银行或一个地区各家商业银行蔓延或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局面。
【论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推荐阅读:
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全文07-15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10-06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风险和对策研究11-02
我国商业银行现状10-21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06-24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现状分析及建议07-06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06-15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问题与06-16
我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现状分析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