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机房设计规范(精选9篇)
(报批稿)
目 录
1范围-------(3)2引用标准-------(3)
3定义-----------(3)4传输机房选址---(4)5传输机房装修---(4)6安全消防-------(6)7传输机房电器设计------------------------------(6)8传输机房机架曹架安装--------------------------(9)9功能区划分----(1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一级传输机房(一级分中心)和二级传输机房(二级分中心)的选址、装修、给水排水、安全消防、电气设计、机架槽道的安装、功能区划分。
本规范适用于有线传输机房的设计和建设。
2引用标准
GB 50174-93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7-94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 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9361-88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3 定义 3.1 超干线光缆
一级传输机房间的光缆线路。3.2 干线光缆
连接一级传输机房与二级传输机房或二级传输机房间的光缆线路。
3.3 支线光缆
传输机房到光节点间的光缆线路。3.4 传输机房
传输和中继模拟电视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机房。3.5 一级传输机房
具有将前端模拟/数字信号传输或中继到其他一级传输机房和二级传输机房,同时能将前端电视信号分配至光节点的有线电视网络枢纽传输节点。3.6 二级传输机房
具有将一级传输机房的模拟/数字信号传输或中继到其他二级传输机房,同时能将一级传输机房的数字/模拟信号分配至光节点的有线电视网络枢纽传输节点。4 传输机房的选址
4.1 传输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内宜设于一、二层。4.2 传输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力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便于光缆敷设,自然环境清洁。 远离粉尘、油烟、有害气体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
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高压线、变电所等)。电磁干扰强度在5MHz--1000MHz范围要求小于120dBuV。4.3 一级传输机房以150-200平方米为宜。4.4 二级传输机房以80-100平方米为宜。
4.5 传输机房净高度以3.3米为宜,但不能低于2.55米。4.6 与传输机房无关的排水管道不得穿过机房。5 传输机房装修
5.1 传输机房装修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并在温、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的材料,并符合下列要求:
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减少积灰面,并应避免眩光。如为抹灰时应符合相关建筑装修关于摸灰的规定要求。
铺设活动地板。活动地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要求。铺设高度按实际需要确定,宜为200-350mm。
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饰物,可采用水泥砂浆抹灰。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
5.2传输机房亦可做吊顶,吊顶以30公分为宜。不具备高度的可以不吊顶。吊顶宜选用不起尘的吸声材料。
5.3 传输机房与值班间的内门、观察窗、管线穿墙等的接逢处,均应采取密封措施。机房与值班间应良好隔离。
5.4 传输机房设有外窗时,应采用铝合金窗或塑钢窗,玻璃应采用中空玻璃。
5.5 当传输机房内设有用水设备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止给排水漫溢和渗漏的措施。
5.6 传输机房的装修除正常的项目外,还应包括: 机房与过道之间安装铝合金隔断。
机房铺防静电地板。传输机房要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地板距地面高度以18-30公分为宜。 机房的地面载荷不小于5KN/m2。 机房安装防尘铝合金窗或塑钢窗。 安装防盗门,窗和阳台安装防护网。
开凿光缆出入局槽孔。
安装光缆入机房走线桥架和机架间走线桥架。安全消防
6.1 传输机房应设二氧化碳或卤代烷灭火系统,并应按现行有关规定的要求执行。
6.2 传输机房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
6.3 传输机房的安全设计,除执行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6.4 传输机房宜安装感烟探测器。
6.5 当传输机房设置空调设备时,应受机房内的电源切断开关的控制。传输机房内的电源切断开关应靠近工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或主要出入口。
6.6 传输机房出入口应设置向疏散方向开启且能自动关闭的门并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机房内打开。6.7 传输机房应有防鼠、防虫措施。7 传输机房的电气设计 7.1 供 配 电
7.1.1 传输机房的用电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
7.1.2传输机房的用电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应考虑传输设备有扩展、升级等可能性,并应预留备用容量。
7.1.3 传输机房的供电容量按下列标准预备:
一级传输机房:不小于60KW。二级传输机房:不小于30KW。主、备用前端机房:视实际情况而定。
7.1.4 传输机房应安装UPS不间断后备电源设备。UPS容量按下列标准预备:
一级传输机房:不小于40KW,后备4小时(有双路供电时后备20分钟)。
二级传输机房:不小于20KW,后备4小时。(有双路供电时后备20分钟)。
主、备用前端站:视实际情况而定。
7.1.5 传输机房供电应尽量采用双路供电。机房供电应单独配电。传输机房设带电表配电柜。照明、墙电、机架设备电、空调电、厨卫用电应分别分配。机架设备电应串接UPS不间断电源。
7.1.6 单相负荷应均匀地分配在三相线路上,并使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小于20%。UPS输出可以不平衡。
7.1.7 传输机房电源进线应按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采取防雷措施。传输机房电源进线应采取地下电缆进线。当不得不采取架空进线时,在架空电源进线处,应装设低压避雷器。
7.1.8 传输机房活动地板下部的低压配电线路宜采用铜芯屏蔽导线或铜芯屏蔽电缆。配电线路走线应采用防火材料的管、槽。
7.1.9 传输机房供配电系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进行设计。设计内容包括电源设备安装,电源配电设备安装,电源布线分配,并出具设备安装平面图和电源布线分配图。7.2 照 明
7.2.1 传输机房应有充分的照明。光照度不小于300 lux。7.2.2 传输机房照明应采用下列措施限制工作面上的反射眩光和作业面上的光幕反射。
使视觉作业不处在照明光源与眼睛形成的镜面反射角上。 采用发光表面积大、亮度低、光扩散性能好的灯具。 视觉作业处家具和工作房间内应采取无光泽表面。7.2.3 大面积照明场所宜分区、分段设置开关。7.3 静 电 防 护
7.3.1 传输机房设备机房及电源机房应铺设活动防静电地板。活动防静电地板电阻率应为1.0×107-1.0×1010 Ω·m。其导电性能应长期稳定,且不易发尘。
7.3.2 活动防静电地板可由钢、铝和其它阻燃材料制成。活动防静电地板表面应是导静电的,严禁暴露金属部分。
7.3.3 传输机房内的导体必须与地做可靠连接,不得有对地绝缘的孤立导体。
7.3.4 传输机房静电接地板的联接线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7.4 接 地
7.4.1 传输机房的接地装置应满足人身的安全和系统设备的安全需要。参照GB 5O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7.4.2 应按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安装防雷接地,对电源设备、光缆出入局设备及机房内导体管线进行雷电防护。7.4.3 传输机房应安装设备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应为: 一级传输机房及主、备用前端站接地电阻≤1Ω。 二级传输机房接地电阻≤3Ω。
同时按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采取相应措施。
7.4.4 传输机房设备系统的接地应采取单点接地并宜采取等电位措施。
7.4.5传输机房多设备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宜将各设备机架分别采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7.5 空气调节
7.5.1 传输机房设备间温度最高不应超过28℃。
7.5.2 传输机房应设置空气调节系统。空调系统宜采用集中式空调设备。在不适于使用集中式空调设备的机房环境,应采用分体式空调设备。
7.5.3 传输机房的相对湿度在80%以下。
7.5.4 应有完善的排风设施,保证空气交换通畅和空气清新。8 传输机房机架槽架的安装 8.1 机架安装
8.1.1 传输机房机架安装应采取列架结构,并通过连接件与建筑物连接成一个整体。
8.1.2 机架高度应以200cm设计。
8.1.3 机架可分期安装,但以满足工程近期需要为前提。规模较小的机房,机架一次装齐。
8.1.4 机架的任意方向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60cm,列架间距离不小于100cm。
8.1.4 地震设计烈度为7度以上的机房,机架安装应采用抗震加固措施。8.2 机架加固
机架一般安装在铁架底座上,铁架底座的高度应与活动静电地板的安装高度同高。机架与铁架底座并与建筑物地面之间应通过连接件连接成一个整体。8.3 槽架安装
8.4.1 传输机房槽架外形尺寸和排列方式应视与之配合的机架情况而定。
8.4.2 槽架应选用铝合金或铁板材料,尽量选用标准化、通用化的零部件。
8.4.3 槽架可分期安装,但应满足工程近期的需求,凡安排机架的位置,一般均应安装槽架。
8.4.4 槽架高度应按200cm机架高度设计,一般高于机架20cm。应以维护方便和经济实用为前提,作妥善处理。
8.4.5 槽架应与传输机房建筑物连接成一体。8.5 槽架加固
8.5.1 槽架终结处应与机房地面可靠加固。8.5.2 槽架在适当位置应与机房墙面可靠加固。9 功能区划分
9.1 传输机房工作用房按功能划分为机房,辅助机房和值班室。其面积分别不小于:
由于台州广电网络有限公司路桥区的有线电视机房要搬迁到新大楼, 需要对路桥区新机房的电视系统传输平台重新规划设计。由于目前的机房电视系统传输平台采用的是1310nm的传输系统, 随着广电网络技术的发展, 双向增值业务的开展和高清电视业务推广, 迫切需要提供给用户更大的带宽和高质量的网络, 这就需要越来越密集的光节点来支撑, 而目前的1310nm系统显然无法承受密集的光节点。
系统的设计思路
1.系统的选型
目前, 在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络技术中, 通常使用的波长有1310nm和1550nm两种。理论上1310nm是单模光纤零色散波长。1310nm光传输系统采用直接调制的DFB光发射机, 一般中间无中继, 传输范围在35km以内。应该说1310nm光发射系统适合短距离传输, 适合HFC网络的升级和改造中所使用, 因为采用这种光发射机均为小功率、电路结构环节少、工作相对稳定, 同时采用小光分路, 这样既保证了宽带业务下行带宽和网络扩展性, 又充分保证了网络安全, 可随时更换, 不至于影响更多用户的接收。
1550nm是单模光纤最低损耗波长。1550nm光传输系统采用外调制的光发射机, 一般采用EDFA (掺铒光纤放大器) 作为传输中继, 考虑到SBS受限的原因单级最长传输距离应在60km范围以内, 当入纤光功率太大时, 则会产生受激布里渊反射, 大部分的输入光信号功率将在光纤传输过程中被转换成后向传输的斯托克斯光, 前向传输的信号光则被非线性衰减, 同时造成系统CNR的劣化。如需用EDFA中继, 一般最多级联数小于或等于3级。1550nm光发射机适合长距离传输, 但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 在EPON (无源光网络) 的系统中, 通过采用WDM (波分复用) 技术, 1550nm光发射系统被得到了充分应用 (其中1550nm波长传输下行广播电视信号, 1490nm传输下行数据信号, 1310nm波长传输上行的数据信号) 。
综合比较两种系统, 结合我们数据业务采用EPON系统, 路桥电视信号传输平台可选择1550nm传输系统。
2.主要设备选型及设计思路
系统需要考虑的主要设备可以分两块, 第一块为1550nm光发射机、光放大器设备, 第二块为1550nm光接收机和射频分配系统的设备。先考虑1550nm光发和光放大器的设备, 这样才能考虑射频分配系统。
(1) EDFA光放大器的设备选型
首先, 应选择光放大器, 这样才能选择光发射机。光放大器考虑的主要是放大倍数, 而光放大器放大倍数需要考虑光链路损耗, 我们城区新机房到最后靠近用户的分光节点大致的光缆路由如图:
从光缆路由图我们可以知道机房到最后靠近用户的分光节点的光缆距离组成包括光缆主干线距离, 光缆分干线距离, 还有主光节点到分光节点距离。
下面表1是目前新机房出来拉的城区用的主干光缆, 一共10根。
另外, 为了以后的扩容和升级, 城区每个主要光节点按1×16配置。这样根据光缆路由图和表1我们可以知道机房到东红光交箱这段主干光缆是最远的, 而每个光节点的都是按1×16配置, 因此, 我们可以知道机房经东红光交箱主干线再到最后靠近用户的分光节点这段光链路损耗是最大的。
这样我们可以知道城区最大的光链路损耗为18d Bm, 并且由于影响总损耗的主要是主光节点分路器的插入损耗, 因此, 其他光链路损耗也跟18d Bm相差不多。
而18d Bm刚好是一个21d Bm光放大器经1*2光分路器出来的光功率, 因此, 我们可以知道一个21d Bm光放大器刚好可以带2个主光节点, 这样就确定了EDFA光放大器为21d Bm的光放大器。
(2) 1550nm光发射机设备选型
输入光放大器的最佳功率为+3d Bm~+6d Bm之间, 而目前主流的1550nm外调制光发射机输出功率分别有7d Bm, 8d Bm, 9d Bm, 取9d Bm的光发射机, 经过一个1*3的分路器刚好可以带3台光放大器。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单口的9d Bm的1550nm光发射机可以带3台光放大器, 双口的9d Bm的1550nm光发射机可以带6台光放大器, 取双口的。
另外, 选择1550nm光发射机的时候考虑SBS阀值的问题, 由于入纤的最大光功率达到18d Bm, 虽然城区传输是短距离传输, 没有长光纤, 可不用考虑SBS问题, 但可能的话最好还是选择SBS阀值为18d Bm的光发射机。
3.1550nm光接收机和射频分配所需要的设备
这一块可以借鉴目前老机房的射频分配系统, 在目前老机房的射频分配系统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一些改变, 就可以得到我们新机房的射频分配系统。如下图:
总结
路桥新机房电视系统平台采用的1550nm光传输系统, 结构统一简单, 扩容方便, 可满足日益增加的光节点需求, 兼容数据业务的系统, 对路桥数字电视质量以及网络数字化双向改造提供了有力保障, 给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网络。
1.0.2 工程设计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建设用地,重视文物和环境保护。
1.0.3 工程设计必须保证通信网整体通信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设计中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工程造价。
1.0.4 工程设计应合理利用已有网络设施和装备器材。
1.0.5 工程设计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的材料和设备,未取得入网许可证的产品不应在工程中使用。
1.0.6 工程设计应与通信发展规划相结合。建设方案、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应以网络发展规划为依据,充分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性。
1.0.7 当本规范与国家相关网络技术体制、进网要求、技术标准有矛盾时,应以后者为准;与本规范引用的标准及规范有矛盾时,应以本规范为准。
1.0.8 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的条款确有困难时,应充分阐述理由,提出解决方案,并呈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1.0.9 本规范未尽事宜,可参照现行相关设计规范或暂行规定执行。
5.6 架空光缆敷设安装要求
5.6.1 长途架空光缆线路,应根据不同的负荷区,采取不同的建筑强度等级。线路负荷区的划分,应根据气象条件按表 5.6.1 确定。
表 5.6.1 划分线路负荷区的气象条件
轻负
负荷区别
荷区
气象条件 冰凌等效厚度(mm)
结冰时温度
结冰时最大风速(m/s)无冰时最大风速(m/s)
中负 荷区
≤10-5℃ 10 /
重负 荷区
≤15-5℃ 10 /
超重负 荷
区
≤20-5℃ 10 /
≤5-5℃ 10 25
注1:冰凌的密度为0.9g/3立方厘米,如果是冰霜混合体,可按其厚度的二分之一折算为冰厚。
注2:最大风速应以气象台自动记录10分钟的平均最大风速为计算依据。
5.6.2 长途架空线路的负荷区,应根据建设地段的气象资料,按照平均每十年为一周期出现的最大冰凌厚度和最大风速选定。
5.6.3 个别冰凌严重或风速超过 25m /s 的地段,应根据实际气象条件,单独提高该段线路的建筑标准,不应全线提高。
5.6.4 架空光缆可用于轻、中负荷区和地形起伏不很大的地区。超重负荷区、冬季气温低于-30 ℃、大跨距数量较多、沙暴和大风危害严重地区不宜采用。
5.6.5 架空光缆杆线强度应符合《长途通信明线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和本地网架空线路工程设计的相关标准。利用现有杆路架挂光缆,应对杆路强度进行核算,保证建筑安全。
5.6.6 光缆在原有长途明线杆路上架挂位置的确定,应考虑对原有明线有色金属回路传输质量的影响。
5.6.7 架空光缆宜采用附加吊线架挂方式,每条吊线一般只宜架挂一条光缆。根据工程要求也可采用自承式。光缆在吊线上可采用电缆挂钩安装,也可采用螺旋线绑扎。5.6.8 吊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吊线程式的选择
(1)吊线程式可按架设地区的负荷区别、光缆荷重、标准杆距等因素经计算确定,一般宜选用 7/2.2 和 7/3.0 规格的镀锌钢绞线。
(2)不同钢绞线在各种负荷区适宜的杆距见表 5.6.8。当杆距超过下表的范围时,应采用正副吊线跨越装置,其中正吊线宜采用 7/2.2 规格,副吊线宜采用 7/3.0 规格。
表 5.6.8 吊线规格选用表
吊线规格 7/2.2 7/2.2 7/2.2 7/2.2 7/3.0 7/3.0 7/3.0
负荷区别 轻负荷区 中负荷区 重负荷区 超重负荷区 中负荷区 重负荷区 超重负荷区
杆距(m)≤150 ≤100 ≤65 ≤45 101-150 66-100 45-80
备注、吊线的安装和加固
(1)吊线用穿钉(木杆)或吊线抱箍(水泥杆)和三眼单槽夹板安装,也可用吊线担和压板安装。
(2)吊线在杆上的安装位置,应兼顾杆上其他缆线的要求,并保证架挂光缆后,在最高温度和最大负载时光缆与其他设施的净距符合相关隔距要求。
(3)吊线的终结、假终结、泄力结、仰俯角装置以及外角杆吊线保护装置等按长途明线和本地网架空线路的相关规范处理。
5.6.9 拉线的安装 1、拉线程式的选择
(1)终端杆拉线应选择比吊线大一级的程式。
(2)角杆拉线:角深不大于 13m,拉线同吊线程式。角深大于 13m 时,应选择比吊线大一级的程式。
(3)中间杆当两侧线路负荷不同时,应设置顶头拉线。拉线程式应与拉力较大一侧的吊线程式相同。
(4)抗风杆和防凌杆的侧面拉线可选用与吊线程式相同的镀锌钢绞线,防凌杆的顺线拉线应与吊线程式相同。
(5)假终结、泄力结、长杆档和角深大于 3m 的高拉桩杆,拉线程式同吊线程式。、抗风杆和防凌杆拉线的隔装数应符合表 5.6.9-1 要求。
表 5.6.9-1 抗风杆和防凌杆拉线的隔装数 轻、中负荷区(杆距50m)
架空光缆及
重、超重负荷区(杆距25m)
吊线条数
抗风杆
≤2 >2
重、超重负荷区(杆距50m)
防凌杆 16 ≤658
抗风杆
4防凌杆 8 4
83、拉线程式与拉线盘、地锚铁柄的配套应符合表 5.6.9-2 要求。
表 5.6.9-2 拉线程式与拉线盘、地锚铁柄的配套
拉线程式 7/2.2 7/2.6 7/3.0
拉线盘程式(mm)500×300×150 500×300×150 600×400×150
地锚铁柄程式(mm)
Φ16×2100 Φ20×2100 Φ20×2100
5.6.10 光缆距地面和其他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表 5.6.10 的规定。表 5.6.10 架空光缆线路与其他建筑物间距表
最小净距序 号
间距说明
(m)
光缆距地面:
一般地区 特殊地点(在不妨碍交通和线路安全的前提下)
交越角度
3.0 2.5 7 8 市区(人行道上)高杆农林作物地段 光缆距路面:
跨越公路及市区街道
跨越通车的野外大路及市区巷弄 光缆距铁路: 跨越铁路(距轨面)
跨越电气化铁路平行间距
光缆距树枝: 在市区:平行间距
垂直间距
在郊区:平行及垂直间距 光缆距房屋:
跨越平顶房顶 跨越人字屋脊
光缆距建筑物的平行间距 与其他架空通信缆线交越时 与架空电力线交越时 跨越河流:
不通航的河流,光缆距最高洪水位的垂直间距 通航的河流,光缆距最高通航水位时的船桅最高点消火栓
4.5 4.5
5.5 5.0
7.5
一般不允许30.0
1.25
1.0 2.0
1.5 0.6 2.0 0.6 1.0
2.0 1.0 1.0
45°
30° 30°
≥
≥≥11
光缆沿街道架设时,电杆距人行道边石 0.5 不宜小于 与其他架空线路平行时
4/3标高
注:上述间距应为光缆在正常运行其间应保持的最小间距。沿铁路架设时间距必须大于4/3杆高
5.6.11 光缆接头盒可以安装在吊线或者电杆上,但应固定牢靠。
5.6.12 光缆吊线应每隔 300-500m 利用电杆避雷线或拉线接地,每隔 1km 左右加装绝缘子进行电气断开。
5.6.13 光缆应尽量绕避可能遭到撞击的地段,确实无法绕避时应在可能撞击点采用纵剖硬质塑料管保护。引上光缆应采用钢管保护。光缆与架空电力线路交越时,应将交越处作绝缘处理。
5.6.14 光缆在不可避免跨越或临近有火险隐患的建筑设施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5.6.15 架空光缆在市区内敷设时,其建筑安装应符合市话架空电缆线路的有关规定。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93(摘录)
第四章 建 筑 第一节 一 般 规 定
第4.1.4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主体结构应具有耐久、抗震、防火、防止不均匀沉陷等性能。变形缝和伸缩缝不应穿过主机房。
第4.1.6条 室内顶棚上安装的灯具、风口、火灾探测器及喷嘴等应协调布置,并应满足各专业的技术要求。
第4.1.7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围护结构的构造和材料应满足保温、隔热、防火等要求。
第三节 防火和疏散
第4.3.1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第4.3.2条 当电子计算机机房与其它建筑物合建时,应单独设防火分区。第4.3.3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宜设于机房的两端。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走廊、楼梯间应畅通并有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第4.3.4条 主机房、基本工作间及第一类辅助房间的装饰材料应选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
第五章 空 气 调 节 第四节 系 统 设 计
第5.4.4条 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和变形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防火墙处设防火阀;穿过变形缝处,应在两侧设防火阀。防火阀应既可手动又能自控。穿过防火墙、变形缝的风管两侧各2m范围内的风管保温材料,必须采用非燃烧材料。第5.4.5条 空调系统应设消声装置。
第七章 给 水 排 水 第一节 一 般 规 定
第7.1.4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内的给排水管道应采用难燃烧材料保温。
第八章 消防与安全 第一节 一 般 规 定
第8.1.1条 电子计算机主机房、基本工作间应设二氧化碳或卤代烷灭火系统,并应按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执行。
第8.1.2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8.1.3条 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应与空调、通风系统联锁。空调系统所采用的电加热器,应设置无风断电保护。
第8.1.4条 电子计算机机房的安全设计,除执行本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
第8.1.5条 电子计算机用于非常重要的场所或发生灾害后造成非常严重损失的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工程设计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第二节 消 防 设 施
第8.2.1条 凡设置二氧化碳或卤代烷固定灭火系统及火灾探测器的电子计算机机房,其吊顶的上、下及活动地板下,均应设置探测器和喷嘴。
第8.2.2条 主机房宜采用感烟探测器。当设有固定灭火系统时,应采用感烟、感温两种探测器的组合。
第8.2.3条 当主机房内设置空调设备时,应受主机房内电源切断开关的控制。机房内的电源切断开关应靠近工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或主要出人口。
第三节 安 全 措 施
第8.3.1条 主机房出口应设置向疏散方向开启且能自动关闭的门。并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机房内打开。
原则上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来实施机房综合布线工程(见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
1. 一般,我们都把综合布线的工程外包给相关的综合布线承包商来进行实施,所以,作为系统工程师,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做客户以及布线承包商之间沟通的桥梁,并进行施工监工和工程项目验收等工作;
客户
承包商
系统工程师
2. 施工过程当中,应当严格按照施工图来进行信息点的位置测算和布线规范;
3. 强电配电箱一定要距离地面高1.5米之上,并且和给排水线路分离至少3米以上距离;
4.拉线钱一定要把线理线一定要将线理顺;
5.强弱电的走线线路一定要分开走各自的走线槽,不能混合在一起;各自的线槽上下搭架的时候,距离至少分隔20CM,弱电线槽一般放到强电线槽的上方;
6. 一定要做好测试线路连通性测试;
7. 布线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线的对称标示,最好是能够对称用标签机打标签做标记;
8. 网络机柜与强电位置一般为相互成对称方向布置;
9.机柜安装布置图
关键词:综合布线系统,EIA/TIA 568标准,线缆布局,线缆类型,拓扑,主干布线,线缆距离,接地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对计算机通信设备机房(下文简称“机房”)的设施、设备、建造标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采用新思路、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创造可靠的防静电、防干扰、防雷电,并能充分满足计算机设备的安全运行要求的机房,是机房设计建设的首要目标,其中机房综合布线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尤为重要。为了便于今后的工作,在通信设备机房设计建设初期就应全面参照各类设计、施工规范进行规模设计及施工建设,尤其是机房综合布线系统。因此,本文针对机房综合布线系统中各类线缆(包括电源线、数据线、语音线、馈线、光纤等)的布局、走向、冗余度等的规范设计建设进行了讨论。
1 老式机房布线系统的弊端
由于老式机房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建设初期未能全面参照各类设计、施工规范进行规模设计及施工建设,而仅采用在防静电地板下预置走线槽布线方案,因此目前大多老式机房的布线情况如图1所示。老式机房布线系统中所有的数据线缆、电源线缆放置在走线槽内,电源线缆沿机柜下方平行铺设在地板上,在投入使用初期,线槽内的数据线缆是按照规范平行铺设、绑扎的,但随着通信设备的不断扩容,数据通信线缆的数量成倍增加,线缆间相互交叉、叠压的情况日益严重,而且一些不再使用的线缆由于已被绑压在其他线缆的下方只能留在线槽内,这一切都影响到线路的稳定及线路故障排查。同时,由于没有预先设计冗余线缆,每增加一根数据线缆,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完成线缆铺设。此外,由于所有的线缆均放置在防静电地板下,给老式机房布线系统的防水、防鼠害等工作都带来极大的不便。
2 新式机房布线系统的规范设计
2.1 新式机房布线系统的设计依据
为了避免老式机房综合布线系统的弊端,必须对新建机房综合布线系统进行规范设计。为了使建筑物和园区内建筑物之间的综合布线系统尽可能地支持不同类型的办公区、商业区同时工作,且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EIA/TIA 568国际综合布线标准规定了单幢建筑物(包括通信插口)和园区内各建筑物间的综合布线系统的最低要求[1]。因此,在规范设计新式机房布线系统时,本文结合了EIA/TIA568标准。
2.2 新式机房主干布线设计
EIA/TIA 568标准中主干布线的相关规定有:a.对于一个永久性的综合布线系统,为了有效地安装主干线,一般建议分为多个设计阶段,应确保在每个阶段不再安装其他布线就能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和增长。b.主干布线建议采用常规的分层星型拓扑结构,在主干布线中仅有主跳接、内跳接两种常用的跳接,在每一管理区内都应有到主跳接或从内跳接再到主跳接的布线。c.设计主干布线距离时,应考虑管理区到主跳接箱的距离、主跳接箱到大楼设备的距离、中间跳接箱到电信设备的距离,规定直接与主跳接箱或中间跳接箱连接的设备应采用长度小于30m的转接电缆。
因此,新式机房主干布线从以下方面展开了设计:a.线缆的拓扑结构。新式机房的主干数据通信线缆采用了网状拓扑结构。为了便于新式机房综合布线系统规划,将中心机房内所有机柜进行分组布置,以10个机柜为一组,各机柜组定义为岛(如图2所示),各岛之间均预敷设了直连的网线,岛内各电气设备到其他机柜的数据线首先接入头柜中相应的跳接线架,因此同一岛内的对外数据线均为星型结构。新式机房的语音及二线环路线缆采用了分层的星型拓扑结构,机房E岛的E1机柜的语音配线模块是主节点,配有到其他各岛及配线间的语音线路;配线间内的对外语音模块是二级节点,用于与办公楼外各语音节点的连接;各岛头机柜的语音配线模块是三级节点,用于语音及二线环路终端线缆的连接。各岛头机柜中还安装了通往其他建筑单元的数据光端设备,分别组成了不同星型拓扑结构的光路。b.线缆的作用距离。各机柜到各岛头机柜的直连线长度均小于15m,主干线路的最长距离小于500m,机房内数据线路经过跳接到达对端的总距离均应在设计范围内,完全能够满足数据的稳定传送,而对于建筑单元之间的数据传送采用了光路设计,有效地延长了作用距离,保证了传输的可靠性;考虑到新式机房与原有各卫星室外单元的距离增加了近50m,所有室外设备馈线均采用衰减极低的馈管,以延长有效距离。
2.3 新式机房水平布线设计
EIA/TIA 568标准中水平布线的相关规定有:a.在规划设计布线系统时,应考虑语音通信业务、室内交换设备、数据通信、局域网等日常业务和系统。b.在选择缆线类型和设计系统布局时,应考虑避免和减少因需求变化造成的水平布线变动。c.应考虑布线系统应用的广泛性。d.应考虑布线系统与电气设备的距离,以防止造成高强度的电磁干扰。e.应考虑布线系统的接地方法。
因此,新式机房水平布线从以下方面展开了设计:a.线缆的选择,共涉及光缆、网线、语音线、射频电缆、E1细缆、电源线、地线7大类。其中光缆用于中心机房及各辅助机房之间的数据通信;超5类网线用于机房内部网络信号和RS232数据信号传输,分为每条4对和每条25对两种,每条4对的网线用于岛内机柜及区调席位连线,每条25对的网线用于各岛间连线;语音线使用3类25对网线和100对语音电缆两种;射频电缆通往楼顶天线,使用1/2英寸(1.27cm)馈管;E1细缆用于D岛到E岛、F岛的2 Mb/s信号传输。b.媒体选择。各机柜组的网络数据线接入各岛头柜的24口网络配线架上,语音配线接入语音配线模块,通往不同建筑单元的光缆分别接入各岛头柜的ODF线架及配线间ODF线架。c.线路的铺设。采用机柜上空吊装铝合金专用走线架上走线方式,强、弱电使用不同的走线架,两类线架在空间上相互按规定保持一定隔离距离;同时,强、弱电各自分层敷设。d.设备接地线。核心机房内共有4处接地点和建筑物接地相连,每个接地点通过地线电缆和机柜下的接地铜带连接,机柜、桥架、席位等和铜带相连,在机柜内有铜条供设备接地;同时,各接地柱、接地铜带、接地线的规格尺寸严格按标准要求执行。e.核心机房单独设计在办公楼二层办公区域的一端,远离发电机、配电室等可能造成电磁辐射的设备。
2.4 新式机房布线系统的安装调试
根据EIA/TIA 568标准中测线、打线、通信线缆接口定义等规范标准,严格完成新式机房综合布线的安装调试。
3 新式机房布线系统的优点
相比于老式机房综合布线系统,按照EIA/TIA568标准设计施工完成的新式通信设备机房综合布线系统具有众多优点。
3.1 数据传输效率高、线路防干扰性好
新式机房布线系统采用了高质量的数据线缆、合理的线路布局,有效避免了因各类数据线缆相互交叉而带来的信号干扰。新式机房布线系统使用超5类网线作为网络信号和RS232数据信号的传输媒质。由于超5类网线采用了高质量铜线及较高的绞入率,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信号串扰,并且支持高达200 MHz的信号传输频率,其传输容量是普通5类网线的2倍,因此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和线路稳定性。另外,由于新式机房布线系统对强、弱电走线架按规范在空间上保持了一定的隔离距离,同时强、弱电各自分层敷设,并且在线架上平行排列,从而有效避免了强、弱电之间的交调干扰,图3为新式机房的主干线缆走线架。由此,同样的终端设备在接入老式机房布线系统时会发生的不明原因死机现象,以及自动转报系统的终端电路在线路正常的情况下发生断续的漏报情况(但通过发测试报和进行环路测试时均为正常),在接入新式机房布线系统后再未发生。
3.2 连接点少、网线长度短、设备运行稳定性强
新式机房布线系统将建筑单元间的局域网的光终端设备引入了机房,这样减少了中间连接点和网络连接点、缩短了网线长度、增强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3.3 新建业务快且省力、资源反复使用
相对于老式机房布线系统,新建一条数据线路要先拉一些明线进行调试,调试完成后,再依次掀起防静电地板,将线缆铺设到线槽内,这样没有一两天、三四个人是办不到的,而新式机房布线系统中主干线路采用了冗余线缆设计,在新增一条数据线路时只需依据线路资料,将终端线缆接入相应的配线架,无需大量的人力、时间和资源,即可完成长距离线路搭建,并且当线路改变或不再需要时,只需拆除终端线路,并不占用主干线路上的资源,实现了主干线路资源的反复使用。
3.4 无线通信能力强、通信设备安全性好
新式机房布线系统中室外天线的射频电缆使用1/2英寸(1.27cm)高质量馈管,即使在通信距离加大一倍的情况下,仍能保证无线电设备的可靠运行。为了增强通信设备的安全性,实现可靠接地,以有效避免静电、强电感应电压、雷电感应电压对通信电路的破坏,新式机房布线系统规范了接地线配置。新式机房布线系统按建筑物接地规范设计及连接了机房接地,确保了机房整体接地的可靠性,同时严格规范设计及连接了机柜接地、跳线架接地、设备接地,保证了机柜接地、跳线架接地、设备接地的可靠性。
4 结束语
由于按规范设计建设的机房综合布线系统可给通信系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展带来长远益处,因此本文结合EIA/TIA 568标准对新式通信设备机房综合布线系统中各类线缆(包括电源线、数据线、语音线、馈线、光纤等)的布局、走向、冗余度等的规范设计建设进行了讨论,以使相关业者能更好地把握机房综合布线标准及建设要领。通过对新式机房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选材、布局、施工等方面的分析,表明该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方便、实用、高可靠度的运行体系,可为各类通信设备提供所需的各类传输服务,为通信设施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同时它将通信网络维护人员从繁琐的线路管理中解放出来,并为通信网络今后的发展建设留出充足的资源。
参考文献
本制度用于机房内部,作为机房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
一、机房人员日常行为准则
1、必须注意环境卫生。禁止在机房内吃食物、抽烟、随地吐痰;对于意外或工作过程中弄污机房地板和其它物品的,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清理干净,保持机房无尘洁净环境。
2、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工作人员仪表、穿着要整齐、谈吐文雅、举止大方。
3、机房用品要各归其位,不能随意摆放。
4、机房工作人员,负责机房的日常整理和行为督导。
5、注意检查机房的防晒、防水、防潮,维持机房环境通爽,注意天气对机房的影响,下雨天时应及时主动检查和关闭窗户、检查去水通风等设施。
6、所有机房内的施工,在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等清扫干净、物品摆放整齐。
二、机房安保制度
1、出入机房应注意锁好门窗。对于有客人进出机房,机房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负责该客人的安全防范工作。最后离开机房的人员必须自觉检查和关闭所有机房门窗、锁定防盗装置。应主动拒绝陌生人进出机房。
2、工作人员离开工作区域前,应保证工作区域内保存的重要文件、资料、设备、数据处于安全保护状态。如锁定工作电脑、并将桌面重要资料和数据妥善保存等等。
3、工作人员、到访人员出入应登记。
4、外来人员进入必须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全面负责其行为安全。
5、未经机房管理人员批准,禁止将机房相关的钥匙、密码等物品和信息外借或透露给其它人员,同时有责任对保安信息保密。对于遗失钥匙、泄露保安信息的
情况要即时上报,并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保证机房安全。
6、机房人员对机房保安制度上的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有责任及时提出改善建议。
7、禁止带领与机房工作无关的人员进出机房。
8、绝不允许与机房工作无关的人员直接或间接操纵机房任何设备。
9、出现机房盗窃、破门、火警、水浸、110报警等严重事件时,机房工作人员有义务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协助处理相关的事件。
三、机房用电安全制度
1、机房人员应学习常规的用电安全操作和知识,了解机房内部的供电、用电设施的操作规程。
2、机房应安排有专业资质的人员定期检查供电、用电设备、设施。
3、不得乱拉乱接电线,应选用安全、有保证的供电、用电器材。
4、在真正接通设备电源之前必须先检查线路、接头是否安全连接以及设备是否已经就绪、人员是否已经具备安全保护。
5、严禁随意对设备断电、更改设备供电线路,严禁随意串接、并接、搭接各种供电线路。
6、如发现用电安全隐患,应即时采取措施解决,不能解决的必须及时向相关负责人员提出解决。
7、机房人员对个人用电安全负责。外来人员需要用电的,必须得到机房管理人员允许,并使用安全和对机房设备影响最少的供电方式。
8、机房工作人员需要离开当前用电工作环境,应检查并保证工作环境的用电安全。
9、最后离开机房的工作人员,应检查所有用电设备,应关闭长时间带电运作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的用电设备。
10、禁止在无人看管下在机房中使用高温、炽热、产生火花的用电设备。
11、在使用功率超过特定瓦数的用电设备前,必须得到机房管理人员批准,并在保证线路保险的基础上使用。
12、在外部供电系统停电时,机房工作人员应全力配合完成停电应急工作。
13、应注意节约用电。
四、机房消防安全制度
1、机房工作人员应熟悉机房内部消防安全操作和规则,了解消防设备操作原理。
2、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消防系统工作状态、设备位置。需要变更消防系统工作状态和设备位置的,必须取得机房管理人员批准。工作人员更应保护消防设备不被破坏。
3、如发现消防安全隐患,应即时采取措施解决,不能解决的应及时向相关负责人员提出解决。
4、最后离开的机房工作人员,应检查消防设备的工作状态,关闭将会带来消防隐患的设备,采取措施保证无人状态下的消防安全。
五、机房硬件设备安全使用制度
1、机房人员必须熟知机房内设备的基本安全操作和规则。
2、应定期检查、整理硬件物理连接线路,定期检查硬件运作状态(如设备指示灯、仪表),从而及时了解硬件运作状态。
3、禁止随意搬动设备、随意在设备上进行安装、拆卸硬件、或随意更改设备连线、禁止随意进行硬件复位。
4、禁止在正式运行的服务器上进行试验性质的配置操作,需要对服务器进行配置,应在其它可进行试验的机器上调试通过并确认可行后,才能对服务器进行准确的配置。
5、对会影响到全局的硬件设备的更改、调试等操作应预先发布通知,并且应有充分的时间、方案、人员准备,才能进行硬件设备的更改。
6、对重大设备配置的更改,必须首先形成方案文件,经过讨论确认可行后,由具备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更改和调整,并应做好详细的更改和操作记录。对设备的更改、升级、配置等操作之前,应对更改、升级、配置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做好
充分的准备,必要时需要先准备好后备配件和应急措施。
7、不允许任何人在服务器、交换设备等核心设备上进行与工作范围无关的任何操作。未经机房管理人员允许,更不允许他人操作机房内部的设备,对于核心服务器和设备的调整配置,更需要报备经同意后才能进行。
六、机房资料、文档和数据安全制度
1、资料、文档、数据等必须有效组织、整理和归档备案。
2、禁止任何人员将机房内的资料、文档、数据、配置参数等信息擅自以任何形式提供给其它无关人员或向外随意传播。
3、对于牵涉到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重要信息、密码、资料、文档等等必须妥善存放。外来工作人员的确需要翻阅文档、资料或者查询相关数据的,应由机房相关负责人代为查阅,并只能向其提供与其当前工作内容相关的数据或资料。
4、重要资料、文档、数据应采取对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加密、存储和备份。对于加密的数据应保证其可还原性,防止遗失重要数据。
八、机房财产保护制度
1、机房工作人员应有义务安全和小心使用机房的任何设备、仪器等物品,在使用完毕后,应将物品归还并存放于原处,不应随意摆放。
2、对于使用过程中损坏、遗失的物品应汇报登记,并对责任人追究相关责任。
3、未经机房管理人员同意,不允许向他人外借或提供机房设备和物品。
九、机房卫生制度
1、禁止在机房内吃东西。
2、禁止在机房内吸烟。
3、禁止在机房内堆放杂物。
4、禁止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等废弃物。
5、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施工人员应该及时打扫。
6、应每周对所有设备进行清洁一次。
7、除常规打扫卫生外,要保持机房内的整齐、清洁。
8、凡进入机房的设备应预先做好清洁处理,未经清洁处理的设备不得进入机房。
湖南移动通信数据专业设备范围:IP承载网设备,包括BR、AR、CE;MDCN设备;GPRS系统设备,包括:SGSN、GGSN、CG、FW、SW、DNS;短信系统设备,包括:梦网网关、行业网关、互通网关、短信中心、垃圾短信收端拦截平台、垃圾短信发端拦截平台、垃圾缓存系统、专家系统、LBS、1259系统、OTA、企信通、MISC、短彩内容跟踪平台、短号短信平台、DCS、Proxy设备;彩信系统设备,包括:彩信中心和相关网络设备等。
标签包括3个:
1、设备机柜在机房空间行列位置标签(建议由机房负责人统一制定和粘贴);
2、机柜标签(建议由机柜责任人负责粘贴);
3、设备标签(建议由包机人负责粘贴)。
位置:
1、设备机柜在机房空间行列位置标签统一粘贴于设备机架或综合机柜顶端左侧;
2、机柜标签贴在设备机柜在机房空间行列位置标签正下方。
3、设备标签:设备标签贴在设备面板左上方或显眼位置。
内容要求:包含不限于以下内容(1)设备名称;(2)设备类型;(3)设备别名;(4)设备覆盖范围;(5)设备负责单位;(6)负责人(或包机人);(7)联系方式。格式范例:
1、设备机柜在机房空间行列位置标签,参照空间资源要求,图例如下:
长沙市区妙高峰八楼北机房
E6
第一行为机架所在机房名称;第二行为机架行列编号。
2、机柜标签分两种情况:
(1)对于机柜内放置同一套系统设备的机柜,格式如下:
CSSGSN14BNK 设备类型:
设备别名: 设备覆盖范围: 设备责任单位:
责任人:
联系方式:
GSSGSN14BNK为机柜内放置的设备名称,与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录入名称一致。如果机柜内放置同一套系统的不同设备,对应位置填写能唯一标示该系统的系统名称;设备类型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服务器等等;设备别名:设备中文名称或者其他便于外专业人员理解的设备命名;设备覆盖范围为:全省、或相关地市(如长沙、湘潭、株洲)等等;设备责任单位为:省网管中心数据室、长沙分公司**部门等等;责任人:为设备负责人或包机人;联系方式:责任人电话号码。
(2)对于机柜内放置不属于同一套系统的多台设备的共用机柜,格式如下:
综合机柜
设备名称1 设备名称2 设备名称3
设备名称
1、设备名称
2、设备名称3为机柜内放置的设备名称,按照机柜内机框位置从上到下顺序列出,设备名称与综合资源管理系统中录入名称一致。
3、设备标签 设备标签格式如下:
UNCS-MDCN-CE12-M6000 设备类型:
设备别名:
设备覆盖范围: 设备责任单位:
责任人:
联系方式:
设备名称为标准命名,与综合资源管理系统中录入名称一致;设备类型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服务器等等;设备别名:设备中文名称或者其他便于外专业人员理解的设备命名;设备覆盖范围为:全省、或相关地市(如长沙、湘潭、株洲)等等;设备责任单位为:省网管中心数据室、长沙分公司**部门等等;责任人:为设备负责人或包机人;联系方式:责任人电话号码。
第二条 全业务接入设备标识
使用范围:适用于全业务接入设备,如ONU、交换机、光猫、协转等。位置:粘贴于全业务设备或机身显眼处
内容要求:1.设备名称,应与传输网管标准命名保持一致; 2.上挂站点名称; 3.描述(可选),对接入业务、设备位置、覆盖范围等信息的描述;4.服务热线(可选),对于在用户机房设备可选移动服务热线电话号码。格式范例:
第四章 DDF/ODF架
第三条 DDF/ODF配线架标识总体要求
DDF、ODF架标识要求能够反映出设备硬件连接关系。所有DDF架顶标识内容必须与综合资源系统中数据一致,按照一定的坐标位置或顺序进行编号标注,要做到通过综合资源系统中的资料和电路管理资料可以方便的找到对应的DDF/ODF架。
第四条 DDF/ODF配线架标签
位置:粘贴在DDF/ODF配线架顶中央的位置。
内容要求:所属分公司、所在机房名称、机架编号,如为传输调度架,请注明。DDF架内容必须包含相关DDF模块对应的线缆信息。格式范例:
第五条 ODF子框标签
位置:粘贴在ODF子框左上角或中央的位置。
内容要求:ODF模块所在子框位置、此ODF模块对应的光缆名称。格式范例:
第六条 ODF/DDF面板及尾纤跳线标识 位置: ODF/DDF面板:ODF单元内面板
尾纤标识:粘贴尾纤末端。
内容要求:标签内容及标签颜色参照集团公司下发的《正式版中国移动传送网DDFODF架标签命名》。
关键词:节目传输机房,接地系统,保护装置
节目传输机房是广播电视发射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作用是负责节目信号的落地、处理以及传输。现今的发射机房的多信息系统由许多现代的数字设备以及网络设备组成, 为了使各系统以及设备的安全得到保证, 就必须对节目传输机房的接地系统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1节目传输机房接地系统的作用与分类
1.1功能性接地。功能性接地又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 工作接地, 它是根据系统运行的需要而设置的接地。比如中性点接地。二是, 逻辑接地, 它是指将一个等电位点或者等电位面作为电子电路的公共点位参考点的接地形式。这种接地形式只是逻辑上的接地, 不一定属于大地零电位。三是, 电磁适应性接地, 它是一种屏蔽接地, 其作用是为了防止寄生电容回授或者形成噪声电压。同时也是为了满足点兼容设计要求的接地形式, 所以又称为“电磁兼容接地”。电磁适应性接地又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 屏蔽接地, 设置屏蔽接地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电路之间存在的寄生电容产生相互干扰、电路辐射场或者对外界电场敏感。要注意的是屏蔽中的金属必须接地。第二种是, 滤波器接地, 滤波器中一般会有信号线或者电源线到底的旁路电容, 当滤波器不接地时就会使得这些电容处于悬浮状态, 而无法起到旁路的作用。第三种是, 抑制噪声和干扰, 抑制噪声和干扰时需要设备或者系统的许多部位与地面相连接, 来为干扰信号提供“最低阻抗”通道[1]。
1.2保护性接地。保护性接地又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 外露导电部分接地, 它是指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进行接地, 让外露导电部分处于地电位, 当电气设备带电部分的绝缘层被破坏时, 可以保障电击的危害被减轻或者消除。二是, 装置外导电部分接地, 它是指把非电气设备的导电部分进行接地或者连接到接地干线或者相互连接, 来减少电击的危害, 非电气设备的导电部分有机械设备的外壳、建筑物的金属结构以及金属管线等。三是, 防雷接地, 它是指为了消除或者减轻雷电危害, 而将雷电电流导入大地的接地方式。四是, 防静电接地, 静电是由于摩擦等原因产生的积累电荷, 为了避免静电引发事故或者影响到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就需要将静电荷快速的向大地泄放接地, 即为防静电接地。
2节目传输机房接地系统的分析
电视台节目传输机房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机房。其中接地系统的作用有, 一是, 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二是, 防止建筑物遭受到雷击;三是, 将旁路杂散的能量从高灵敏度的广播节目接收和传送设备中转移出去, 来防止产生电噪音;四是, 保证电子设备不会因为瞬时电磁干扰而遭到破坏;五是, 使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得到保证, 以及使节目信号的传输质量得到保证。节目传输机房基本采用的接地主要要有以下几种:
2.1防雷接地。由于发射台多设于山区, 而山区在夏季属于雷雨多发区域。防雷接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保护建筑物不受到雷击危害而专门设置的防雷接地装置, 另一种是为了防止雷电过电压破坏设备而埋设的防雷接地装置。而在节目传输机房中应用的防雷接地措施属于第二种。节目传输机房的卫星接收天线多设于机房的屋顶挥着高于机房的建筑物上面,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接受信号的效果。节目传输机房采用避雷针防雷接地, 当雷雨压近地面时, 避雷针防雷接地会使得地面的电场发生畸变, 在避雷针的顶部形成局部电场强度畸变, 电场发生畸变是为了改变雷电导入的发展方向, 将雷电引导只对避雷针集中放电, 然后通过避雷针将雷电流, 渡向大地, 来保证建筑物以及设备不会受到雷电危害。这是最为广泛采用的防雷接地措施, 也是最有效果的, 在进行避雷针防雷接地时要保证传输机房处于保护范围内, 而且避雷针的接地电阻要渡河广播设施防雷接地的规范要求才可使用。
2.2电气保护接地。当采用三相四线制系统时, 电气设备不带点金属外露部分采用直接电气连接与电力网的接地点相接。当带点相线因为绝缘故障而将设备外壳损坏时, 就会通过设备外壳造成该故障相对底线的单相短路。这时, 电气保护接地会利用很大的短路电流, 使得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来切断电路, 来达到消除人身触电危险的目的。电子设备的外壳均是由金属制成, 如果保护接地工作不到位或者没有按照要求进行, 当发生接地故障时, 很容易造成操作员触电危害。在节目传输机房中, 要进行接地保护的设备主要有两类:一是, 配电柜、设备的金属框架或者外壳;二是, 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或者桥架、接线盒外壳以及铠装电缆外皮等[2]。采用扁钢或者铜导线来作为保护接地的连接线, 从而保证形成的电气通路具有可靠性。
2.3防静电接地。节目传输机房中的静电会造成许多危害, 在机房中很多设备以及仪器都对静电电压比较敏感, 如果受到静电干扰就会影响到这些设备以及仪器进行正常运作, 如果情况严重, 静电会造成电子设备元器件被击穿的故障, 所以必须要消除静电的危害。有很多可以消除静电的方法, 但是最简单和最有效的就是采用接地措施来进行消除静电, 接地措施必须保证机房中所有会产生静电的设备都要被接地。而在节目传输机房中采用耗散静电地板, 并让地板与大地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 是一种很好的防静电措施。
2.4电磁适应接地。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大体上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 内部因素主要是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 外部因素主要是外界对机房的干扰。这些干扰都会影响到节目设备以及节目信号的传输, 所以必须要做好防电磁干扰接地工作。具体来说有两种形式的防电磁干扰接地:一是, 屏蔽接地。屏蔽接地是所有接地方式中最复杂的, 因为它既可以方外界的电磁干扰, 也可以通过它来对外界进行干扰, 而且在设备内部各元件之间也要进行防电磁干扰。二是, 信号接地。将信号接地归为电磁适应接地是因为信号接地对电磁干扰有着积极的抑制作用。信号接地是在系统与广播设备之间进行的接地, 它的接地原则有:第一原则是, 同一广播设备的信号输入端所处地与信号输出端所处地应该分离;第二原则是, 要保证前级设备的输出地只能够与后级设备的输入地相连。如果没有按照这两个原则进行信号接地, 就会使得信号可能会通过地线形成反馈, 进而引起噪声和干扰, 进行信号接地的目的就没有得到。
结束语
节目传输机房接地系统可以保证节目传输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 但是在进行接地工作中还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一是, 要把各接地系统进行隔离, 尤其是防雷接地系统要与其他接地系统进行隔离;二是, 要合理的布线, 来减少相互影响;三是, 要有序的搭接接地线, 以防设备被损坏[3]。只有做好接地系统的设计与布线, 才能为节目传输机房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毅.节目传输机房接地系统浅析[J].科技与创新, 2015, 1:106-107.
[2]熊燕.论电视台节目传输机房的接地系统[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 23:139.
【传输机房设计规范】推荐阅读:
传输网管监控系统设计和应用研究论文06-29
中国移动机房规范11-10
通信机房综合设计11-30
机房照明系统设计方案11-26
传输基础知识简介09-12
传输专业人员试题11-05
传输的基础知识12-11
中心机房装修设计方案11-26
党政电子公文传输系统06-25
机房装修施工组织设计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