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会诊实施方案(精选12篇)
一.项目背景
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群众看病难问题突出的问题,国家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面向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远程会诊,并提出资源整合、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建设原则。为充分利用远程会诊提高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卫生部提出了中西部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
建立以省级综合医院为核心的基层远程系统和以国家级医院为核心的高端远程会诊系统。5家县级人民医院开展基层远程会诊。
二.建设原则及目标
(一)建设原则顶层设计,统一标准:从全局出发,依照统一设计,推动基层与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建设。立足当前,分步实施: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备、人员等资源,根据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需求,分轻重缓急,逐步推进、完善远程会诊系统建设。技术成熟,互联互通:充分考虑远程会诊发展需要,采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采取开放架构设计,支持互联互通,易于扩展升级。保障安全,注重实用: 信息及系统安全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远程会诊建设和应用,涉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病人,系统必须方便实用、安全可靠、易于维护。
(二)总体目标建设以人民医院为省级远程会诊中心的的基层远程医疗会诊平台,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专科诊断等功能,促进我省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医疗服务的均等化,有效加强我省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未来实现与部级远程会诊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三、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系统架构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系统,采用B/S架构,大集中模式,具备可扩展性时机成熟时可在各地区建立地区级平台。系统由一套软件、一个网站、一个数据中心构成,组网采用10MB/4MB光纤专线组成。
一套软件:按照卫生部技术方案要求设计具体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软件开发商进行平台开发。
一个网站:建立远程医疗会诊服务网,用于远程视频教学录像点播、远程视频教学信息的通知、数字共享资源的查询、阅览等。
一个数据中心:省级建立远程医疗数据中心,实现远程医疗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远程医疗数据中心作为远程医疗管理系统的中枢,实现各类远程医疗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并为远程医疗各应用系统,如远程教育系统、远程数字资源共享系统等提供数据挖掘和分析支持。
网络:采用初步建成的卫生信息专网进行组网。整个系统包括远程会诊管理、病历资料采集、远程专科诊断、远程监护、视频会议、远程教育、数字资源共享、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数据中心、电子身份认证、短信平台、费用结算等子系统。
(一)远程会诊管理子系统按照实现方式,远程会诊包括交互式远程会诊和离线式远程会诊。
1、交互式远程会诊:支持会诊专家与申请医生、患者间的实时交互式远程会诊;支持患者的临床需求,实现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实时接受专家远程会诊服务;支持会诊专家对异地病床上的患者视频画面进行远程控制;针对危重症患者,支持床边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传输,为会诊专家提供连续、动态的诊断依据。
2、离线式远程会诊:支持会诊专家与申请医生间的非实时离线式远程会诊;支持申请
医生提交会诊申请信息和病历资料;会诊专家根据实际情况,非实时浏览会诊申请信息和病理资料,并编写和发布会诊报告;申请医生再浏览会诊报告。包含如下功能模块:功能模块详述见表3.1。表3.1 远程会诊管理系统功能列表 功能模块 功能描述 使用单位会诊申请 会诊申请提交与修改;专家 信息查询;病历资料提交与查询等省级、地市级、县级医院会诊管理会诊申请管理;病历资料管理;会诊过程记录、报告浏览等。三级医院、县级医院、省卫 生厅专家会诊 病历资料浏览(医学影像、心电图、病理图片等);会诊报 告编写、修改与发布;会诊报告模板管理等三级医院专家管理 专家信息管理;权限管理等 三级医院统计分析 按医生、医院、病种等进行 统计分析省卫生厅、各级医院系统管理 基础数据维护;用户及权限 管理;服务器信息监控等省卫生厅、各级医院
(二)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应支持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实时信号的处理,主要功能如下:
1、模拟信号处理:病人的胶片及纸质病历、化验单、图文报告等通过扫描方式实现数字化。系统支持扫描文件的传输、存储和阅读,支持病历资料的手工录入。胶片资料:建议胶片使用医学专用扫描仪处理,能支持输出为DICOM3影像文件。纸质资料:纸质资料使用普通平板扫描仪处理,扫描文件以JPEG格式保存。
2、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应支持借助DICOM网关从具有DICOM3接口的影像设备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也应支持自PACS图文工作站导入DICOM3影像。系统支持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中心等系统间实现互联互通。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根据卫生部已经颁布的有关电子病历的标准规范,导出患者病历信息,远程会诊系统支持针对导出信息的导入、传输、存储和阅读。
3.实时生命体征信号处理:系统支持床边呼吸机、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实现对患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动态观察。
(三)远程专科诊断子系统远程专科诊断子系统应支持影像、心电、病理的远程诊断功能。
1、远程影像诊断支持从标准DICOM 3.0接口的影像设备或PACS系统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并进行存储、再现以及相应的后处理操作。建立基于DICOM 3.0协议,B/S架构,WEB浏览方式的远程放射会诊系统,支持影像资料的后处理、关键图标注、保存,支持影像会诊报告的书写、发布,支持报告模板功能。支持远程影像会诊过程中多方进行医学影像(含静态和动态)的实时交互式操作。支持远程会诊专家在任意位置通过互联网安全认证后,进行远程影像会诊。有条件的上下级医院,可建立科室对科室的远程影像诊断服务关系。
2、远程心电诊断支持从数字心电图机采集心电图信息,并进行无损的数据传输、存储和再现,把基层医院的静态心电图数据传送给上级医院会诊专家。支持专家对心电图的判读、打印,支持报告的书写、发布。12导数字心电图支持通过Internet、GPRS、电话线等方式传输心电图数据。数字心电图数据可存储为XML、DICOM等通用数据格式。支持不同病例及历史资料的分析、对比。有条件的上下级医院,可建立科室对科室的诊断服务关系。
(四)视频会议子系统视频会议子系统为远程会诊服务提供音视频交互功能,其主要功能如下:
1、医学专家与申请医院医生、病人的远程互动交流、会诊。支持对异地的摄像头进行远程控制,实时调整观察视角;系统支持危重症患者的床边需求,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实时接受专家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服务;
2、系统支持会诊申请医院与不同卫生部属(管)医院及不同省级三级甲等医院间开展远程会诊服务;支持跨专科、跨机构、跨区域的多专家同时对同一基层患者进行实时联合会诊。在向不同医院申请会诊时,系统应快速无缝切换,增强系统响应效率和扩展能力;
3、开展远程教育,支持授课专家音视频和课件幻灯的同步,支持双方互动交流,支
持培训过程的实况转播和录像;
4、支持各医疗机构间的高清视频会议,满足医疗机构间学术交流、病例讨论、经验分享等业务需求;
5、音视频录制/回放,支持会诊、会议、教学过程的录制和录像回放;
6、可与应急指挥系统视频平台进行互联,支持音视频信息的报送。
7、系统基本配置:
(1)采用基于IP网络的全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2)采用H.323协议框架技术,同时支持H.264等主流音视频协议
(3)解像度:分辨率≥1280×720P
(4)帧速率:30帧/秒
(5)双流:支持H.239标准,第二路视频流分辨率≥1280×720P
(6)支持双屏显示应用
(7)与应急指挥视频交换平台互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远程会诊视频会议系统与国家、省级应急指挥视频交换平台互联,实现应急会商与突发事件相关图像信息的报送。
(五)远程教育子系统支持实时交互和课件点播两种培训模式。实时交互培训应能保证授课专家音视频与课件播放同步;支持培训参与方实时交互;支持对培训过程的录像,并保存为通用文件格式存储在远程会诊中心,并支持进行流媒体课件的制作、整理、归类。实时交互培训应包括对远程手术观摩、远程护理示教及远程教学查房的支持。支持课件点播服务,具备新增、删除、上传、查询等课件管理功能。
(六)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子系统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共享医学图书情报资源,为其查阅医学文献提供便利,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支持上级医院把具有典型意义的病历、案例分析、手术录像等资料共享给下级医院,供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参考、学习。
(七)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子系统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支持上级医院出院病人信息自动下转至病人所属基层医疗机构,由基层对病人进行随访与院后管理,引导病人当地复查复诊。支持基层医院完成预约挂号、预约检查、转院申请等操作;支持上级医院完成相关申请受理及信息反馈。
(八)电子身份认证子系统接入即将建设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实现对单位和个人进行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认证,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
(九)短信平台子系统支持站内短消息通知和手机短信通知,系统内部用户可通过站内短消息功能发送一对一或一对多通知,亦可通过手机短信平台手动或自动进行事物处理通知。便于及时有效处理会诊申请,实现会诊时间提醒等。
(十)费用结算子系统支持远程会诊收费标准设置,用于远程医疗会诊费用的查询、结算、汇总等。
(十一)远程会诊通信网络及数据中心
由于数据在系统实施前已经产生了将近20T的数据, 每天新产生5G新数据, 我们将这些数据复制到目标端阵列上, 再启用该系统每天实时复制新产生的图片数据。
CDR以近似实时的方式把数据从源计算机复制到目的计算机, 来保护应用数据和文件系统。当在源计算机写入数据时, 复制的数据被获取, 字节级别的变化都被传送到目的计算机, 在目的计算机上被再次写入。复制过程分两个阶段来传送数据, 开始时创建一个基本的复制或叫镜像, 接下来对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连续的、增量数据更新。一个记录机制被用来确保把增量变化数据传送到目标的可靠性, 在工作时间, 网络带宽控制也被用来限制源计算机传送数据的流量。
一、COMMSERVE端配置
服务器硬件配置:最低32G内存, 500G镜像硬盘。
winsows2003企业版sp2以上。
本服务器安装COMMVAULT SIMPANA9.0软件, 用于整个数据管理系统的管理及控制, 为系统的核心模块, 内嵌SQLSERVER2008数据库。
二、MEDIAAGENT模块安装
本模块为介质管理服务器, 用于数据操作所需介质的管理, 包括磁带库及磁盘空间。计划部署在COMMSERVE服务器上, 无需另外增加一台单独服务器。
三、数据备份模块
i Data Agent for HP-UX, Continuous Data Replicator模块分别安装我局本地系统和远程服务器上, 操作系统版本为hpux11.31, 补丁版本为2012年1月, 符合COMMVAULT系统安装要求。
另外, 本地系统服务器上至少需要3G以上的磁盘空间用来保存日志。
四、对COMMVAULT软件打开防火墙设置, 并确保DNS解析通过, 否则可能造成连接不通等问题。
五、总结
该系统实施两年来, 已无差错传输了将近3T的图片数据, 很好的满足了我局海量图片数据备份的需要。
六、安装步骤
Commvault Simpana 9.0的安装过程
1. 插入光盘开始安装, 选择安装使用的语言、安装协议
选择在此计算机上安装Simpana (图1)
进入安装的欢迎界面
建议安装过程中关闭杀毒软件
2. 安装协议、.NET Framework、MSSQL
3. 指定Comm Serve客户端名称及主机名、Commvault Simpana 9的安装目录、Commvault Simpana 9的数据库目录。
4. 为Commvault Simpana 9创建数据库
5. Commvault Simpana 9的灾难恢复路径, 可以选择备份到本地也可以选择网络路径
6. 指定Commvault Simpana 9管理平台的用户名和密码和设置Commvault Simpana 9软件缓存路径, 设置自动更新。
7. 显示安装摘要和提示创建计划, 完成安装。
8. 提示创建计划
关健词:油井生产 数据采集 远程监控
中图分类号:TP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0092-01
通过前期对现有市场上的数据采集产品调研,从运行环境条件要求、使用难易程度、运行可靠性、使用寿命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对现有国内外同类产品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没有一家产品能够完全满足我地区使用需求。如:有的测控箱密封不好,沙尘容易侵入;有的元器件为稀有型号,出现问题很难调换;有的使用起来比较复杂;还有的在高温环境下运行不稳定……等等。
在油井数据远程传输方面,可利用我公司现有的覆盖整个辽河油田通信网络资源;在集中监控方面,市面上已有基本定型的设备。综上所述,公司把该项目研发的主攻方向放在数据采集板的研制上。
1 确定数据采集板基本功能
通过实地调研及考虑通信要求,油井数据采集板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1)实现对电机的交流电压、交流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频率、日用电量的测量;对油井停机、电压过压、欠压、电流过流、欠流、缺相、井口油压或套压过高、过低、载荷过高、过低等异常情况检测报警;
(2)提供4~16个接口,两线制常供电方式,用于负荷、位移、油压、井口温度、流量等传感器的接入;
(3)提供6~16个接口,用于接入红外传感器、门磁开关、位置开关等信号;
(4)提供4个控制继电器输出的通道;
(5)提供DC24V/1A的输出电源;
(6)具有128K采集数据存储器;
(7)提供实时采集数据,包括传感器模拟量、开关量、三相电流和电压、采油周期的旋点载荷曲线和电流曲线;
(8)具有数据统计功能,包括每小时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可以保存最近3次的示功图、电流图以及2d的统计数据;
(9)提供3000个采样点、2个采油周期的抽油机示功图和电流图;
(10)具有看门狗功能;
(11)电源、运行和串口收发指示;
(12)具有1个RS232/RS485接口,实现与监控中心之间通信;
(13)具有1个RS232接口,用于本地配置和调试;
(14)具有标准的通信协议及接口,便于数据交换;
(15)测控箱具有防尘、防雨、防盗、防冲击功能,元器件易于安装调试。
2 样机设计及测试
根据功能设计要求,我们先用PROTEL99设计出电子图版,再用KEIL7.02模拟芯片运行测试,无误后再购买元器件安装,其中:中央处理芯片采用:MSP430F149;通信芯片采用:RW-232/485;看门狗芯片采用:MAX817L。元器件在测控箱安装如图1示:
安装完成后,我们模拟在高温、低温、强沙尘、水雾、强电磁干扰等环境,进行了为期2周的样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采集板系统、测控箱运行可靠稳定。经申请取得了国际CE、FC标准认证,并及时进行了产品商标注册。
3 产品配套驱动程序开发
采集数据通过上位机组态软件进行处理和显示,对通信协议有特定要求的设备,我们根据自己产品的通信协议、利用组态软件提供的接口函数和输入输出类库,编写Ioapi中的代码,用来控制I/O设备,初步完成了监控软件的框架结构,最后对研发的数据采集板进行联机调试。
为将现场采集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以实现采油过程控制,我们开发了适合生产调度需要的诸如:指挥监控、井口扫描、编制报表、数据分析、数据通信等专门的软件,由油机井场、采油单位、监控中心组成三级自动化监控系统。每口井具有其自己的识别特征,能自动进行数据传输、检查错误;下级机能自动进行数据、图像的实时采集和实时控制;上级机能自动收集远程井口传输来的数据,实行集中处理、动态显示和远程控制;在油时运行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可自动进行短信、语音、电话等报警。
4 油井数据采集板实地试用
我们在金马油田洼15站进行实验,研究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
大队和采油站监控终端用户利用McWiLL系统连接、登录到WEB服务器,厂级机关办公楼内的局域网用户通过光纤网络相连、登录到WEB服务器,在监控终端对抽油机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进行测量,对油井油压、套压、井口温度等参数进行了测量,对抽油机停机、电压、电流、井口油压等异常报警情况进行了查询;对电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日用电量等参数进行了查看,对油井遥控启停功能进行了测验。
将上述实验测试结果与油机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对照,经效果评估证实,基本上满足预先的设计要求。
该系统对采油电机功率、电流、电压和采油油管内油压等参数具有实时监视功能、对功率等指标实时趋势图、历史趋势图有分析显示功能,各级监控终端机用户可通过查阅浏览器,来随时掌握油井各种运行参数,便于快速地进行生产分析、实行远程监控与管理。
5 结语
采油行业生产的普遍特点是油井比较分散,如光靠人工实地巡查来管理油井,存在用工成本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缺点,所以,对油井实行信息化、自动化的远程集中监控是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赵枫,田青,刘畅.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FoxPro[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江开耀,张俊兰,李晔.软件工程[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一、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组员:XXXXXX
二、组织形式
1.高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全员远程研修以市为单位组建学科指导小组,以参训学校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建研修组,配备研修组长。
2.我校各科研修组长名单如下:
语文:辛喜玲数学:杨晓颖英语:郭会敏
物理:颜玉清化学:武献敏生物:景长林
政治:冯振红历史:陈照海地理:宋百君
美术:赵燕珍体育:李朝伟
音乐和信息技术与二中编为一组,组长由二中老师担任。
三、参加人员:我校全部在编教师(含杨兰东、马玉珍、杨菲),共117人。
四、培训费:
培训费每人156元,由学校统一支付。
五、考核评价
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省项目办制定了学员评价标准(见附件),我校也将把它作为培训考核的重要指标。老师们达到合格标准后,将在中小学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个人电子账户记入A1类学分36分。对达不到合格标准的老师全市通报,并且学校将从本人津贴中扣除培训费。
六、培训时间及要求
20xx年8月19日——8月24日 。
上午:8:30——11:30到现在的办公室集合自带笔记本电脑观看视频或按要求学习(中间学校办公室抽查学习情况,上午8:30、11:30分别到年级办公室签到、签退)。
下午完成作业(地点不具体要求)。
七、学习方式:
集中研修: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参训教师每天学习视频课程,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并积极参与在线交流研讨。
分散研修:集中研修结束后,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及密码登陆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在研修平台、齐鲁名师等平台继续参与教学研讨,享受平台提供的资源服务和网络研修的跟进服务,时间是9月11日至10月28日。
八、几点说明
1.自己从学校网站资源中心提前下载视频内容。
2.严格考勤,有事向马校长请假。
3.8月18日上午9:00—12:00,马子宏、文朝括、范红卫以及各研修组长到实验高中东教学楼二楼多媒体教室参加高中远程研修视频会议。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以全面深入开展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为工作中心,紧紧围绕省市区三级培训要求,树立四个意识(即全局意识、纪律意识、质量意识、合作意识),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教师培训模式,全面提高我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二、研修目标
借助远程研修平台,以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主线,教师个性化自主选学课程资源,并完成每年不少于36学时的网络研修。同时,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按照“优课”的内容要求上好研究课,参加晒课、观课、评课、研课活动,推动学习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最终达到推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目标。
三、实施过程及时间安排
1.登录
2.选课
(1)学校选专题(6月25日至7月2日)
学校根据学校特色发展需要、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及年度校本研修计划,在充分调研教师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本校教师年度选修专题为“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由学校管理员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研修平台完成专题选择操作。
(2)教师选课程(7月3日开始)
学校将选定的专题通知到每位教师,并指导全体参训教师在学校选定的专题下选择自修课程,不得漏选缺选,不得在学校选定专题之外另选课程。学习开始后,不能再进行调整。
3.课程学习
远程研修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共36学时。
(1)必修课程(7月26日至8月1日)
必修课程一共22学时,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分别是:国家级“优课”课例学习专题(4学时)、有效观评课的方法与技术(2学时)、学科课例点评专题(12学时)、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专题(4学时)。
研修开始后,必修课由研修平台依据参训教师所报学段、学科自动推送到个人空间。
(2)选修课程(研修平台于7月26日常态化开放,即可开始选修课的学习)
学校选定专题“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参训教师从该专题下自主选修不少于14学时。
四、参训人员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15个学科的教师。
五、组织管理
1、加强领导
成立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教导处成员及全体参训学科教研组组长为成员。培训工作由校教导处具体组织,培训过程中严格管理,以确保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后附:xx中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领导小组)
2、强化管理
(1)实行学科集中管理。将两个微机教室按教研组进行固定位置管理,各教研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将学校统一安排的区域进行统一安排,分机到人。(后附:xx中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教师座次一览表)
(2)领导全员参与管理。我校中层领导全部在一线教学,涉及语文、数学、思品等多个学科,本次全员参加研修,学校在安排微机教室时,将这些学科合理搭配开,以便于管理。
(3)实行定时和不定时点名制度。教导处安排专职教师每天负责点名,要求中间休息时不得远走;每天除上午、下午开始学习时及学习结束时进行点名,中间还将穿插数次不定时点名。对于未请假,擅自离开的一律作旷工处理,通报批评。(后附:xx中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学习制度)
3、学分管理
(1)参训教师能全程参加研修,则计36学时,36学分。
(2)被推荐的优秀作业,按照区级、省级不同推荐级别,计入学校教研考核积分。
六、保障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和“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大力发展远程教师培训”要求,也为了能让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师的整体素质能够得到提高,根据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和相关的文件精神,本学期决定对我校教师进行进一步的远程教育培训,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校的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1.促进本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培训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全面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以备课基本功和教材研习为重点,提高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灵活驾驭和使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培养中学教师网络研修的能力和习惯。
2.促进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的均衡发展。通过网络平台,让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信息化背景下区域教育资源整合,教师网络研修的模式与路径,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的均衡发展。
3.将教师全员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探索满足教师多样化培训需求,适合小学教师持续发展、研修一体的新机制,打造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
二、培训原则 1.以人为本,以校为本。将校本研修作为教师培训的主要有效的手段。努力创建“校本研修”的环境。学生、教师和学校存在和出现的问题是校本研修的起点,人人是问题的提出(发现)者,又是研修者,人人可参与研究。问题来自学校本身,易认识、易入手、易研讨、易互相解决。在关注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素养,改善教学,最终让学生受益。
2.优质资源共享。以网络培训这一形式,从研修平台的活动中,在开放的背景下,获得来自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将远程网络培训与面对面的教师培训相结合,使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3.以学校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作为研修课题,用自修反思的方式开展校本研修。本校教师在校本研修的环境氛围下,自修反思,立足岗位,教师自我进修、自我学习,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获取信息,提高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提高自我觉察水平,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培训对象 我校全体教师。
四、培训方式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把网络课程学习、互动交流与校本研修、日常研修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两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有效学习。
五、远程培训计划的保障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现代远程教育与师资培训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推进、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工作。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完善继续教育学分与教师考核、职称评聘挂钩制度,为远程培训计划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政策支持。
2.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加强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教师培训坚持学以致用、学用一致的原则。
1. 设计思路及需求分析
本文将提供一个基于J2EE的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在远程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将信息从教师端传递到远程的学生端,从学生端接受学生反馈。传递的信息可能是多元化的,这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数据:如视频、声音、文本、图片、文字等。将这些资料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是远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如何将这些信息资料有效的组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正是笔者重点思考的问题。基于流媒体技术,研究出了一套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的解决方案,本系统由服务器端(教师脚、学生端)构成。首先,将各种类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成统一格式的流媒体文件。当然,也可以通过音、视频采集设备进行现场实时采集;然后,把它们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放到流媒体服务器上;最后,通过流媒体服务器将其在网络上以点播或广播的方式发布,用户端只需要较小的缓存区等待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观看流畅的多媒体节目了。同时系统还可支持多个学生同时访问,具有实时作业和智能答疑等功能,学生可以在线学习,进行同步和异步的提问、查询知识等。
2. 远程教学系统的构架及总体设计
2.1 系统的基本网络架构(如图1)
2.2 总体设计
本系统要实现的是既能用于课堂教学,也能用在远程教学方面的支持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
本系统是支持教师、学生和系统管理员实现远程教学的开放式系统,共分为系统管理员功能模块、教师功能模块和学生功能模块三部分。
3. 模块设计
3.1 登陆模块
本子模块用于控制用户的登录,保证本系统不被非法用户使用,保证系统的版权与收费用户的权益。
3.2 在线交流模块设计
在本校园网站中,在线交流模块被设计为类似与FAQ的模式,同时可以匿名/实名留言提问,相关教师登录系统后可以对留言问题进行回答。随着留言的增多本模块可以对问题按时间、按访问热度进行分类排序,并将热度较高的问题自动总结FAQ中,最大限度地降低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3.3 在线学习功能模块的设计
在线学习子模块向普通用户提供了在线学习功能。使用户能够通过Web观看、下载各类多媒体教学资源,同时通过对用户身份的认证,控制来访用户的权限。针对教师用户,该子模块还提供了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管理功能。在多媒体教学库中,课件资源以ASF格式存在,教师用户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工具将已录制视频资源转为ASF格式,并添加至资源库中。
3.4 智能考试功能模块的设计
根据智能考试的功能要求,不需教师干预,系统自动在学员要求测试的范围内组卷,学员完成试卷后自动进行批改、评分并对成绩进行记录。在线测试系统提供后台题库的在线维护。为了实现系统自动阅卷,模块设计时只设置了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三种客观题型,主观题没有涉及。按照考试的流程,一个完整的网上考试系统可分为组卷、考试、阅卷和成绩发布四个部分。管理员在本模块的功能主要是对试卷和成绩进行管理。
3.5 网上作业功能模块的设计
网上作业根据其流程可划分了教师发布作业、学生完成提交作业和教师批阅作业三个步骤来实现。管理员在本模块的功能主要是对作业和成绩进行管理。
3.6 答疑系统详细设计
本系统采用J2EE三层体系结构来实现远程答疑系统的框架模型。模型中,将应用逻辑与用户界面以及数据访问分开,使得系统的维护难度降低,同时通过EJB组件技术,降低了数据库服务器的负担,提高系统的性能。
3.7 实现教务管理需求的模块设计
专供教学管理人员使用,其主要功能有注册管理、学籍管理、教师管理、资源库管理、成绩管理和系统维护。
4. 结论
该远程教学系统是为推动网络教学的发展,解决教学空间分散和教学资源紧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等问题而设计开发的,本系统经过后期测试,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本系统无论是在技术实现上,还是在功能实现上,都是切实可行的。本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成功,但是由于经验和资源等方面的局限,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之处。本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没有考虑系统中存储的文件的扩散问题,如给学生较宽的权限,可随意下载系统内部的教学资源,可能引起学校教学资源的流失,也可能引发版权方面纠纷。所以在未来的改进中,必须考虑去操作权限和版权的控制问题。最后,网络结构的优化也有待深入研究,以适应越来越复杂与繁重的功能需求。
参考文献
[1]郭红芳.计算机公共课程远程教学系统明.计算机应用,2008,6
[2]曾海军.从国外远程教育看中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闭.电化教育研究,2008,4
[3]黄刚.远程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明.光明日报,2008,1
[4]范作栋.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远程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闭.微计算机信息,2008,3
关键词:数据完整性传输;云计算;公开验证;多副本验证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043-01
云计算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通过远程资源访问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和方便快捷的方式来获取储资源和计算资源,从而使得个体的用户和中小型企业得以获益。
由于远程数据的完整性传输依赖于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协议,因此本文对以往构建的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协议作了归纳,并从完整性保护、公开可验性、第三方审计者、数据动态更新、隐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说明,以期对远程数据完整性传输的解决方案作一个总结。
一、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协议
云服务器提供数据存储服务,在云环境下,云服务器的用户很多,需要存储的数据也很多,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完整,就需要用到远程数据完整性协议,它可以使得用户不用下载原始数据就可以对数据的完整性进行验证。
(1)如果云服务器存储的数据没有丢失或被破坏,那么服务器就则可以通过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如果存储的数据丢失或被破坏后,服务器则不能通过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2)用户可以对同一数据进行无限次的完整性验证;(3)用户可以通过较低的更新代价就可以完成数据的删除、修改和插入这些动态更新;(4)用户和第三方都可以验证远程数据的完整性,并且在第三方进行验证时,无法获取用户的数据信息,以确保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5)由于用户不对数据的副本进行保存,服务器为了安全考虑会将数据的多个副本保存在不同的服务器上,用户通过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来确保副本的完好无损;
二、远程数据完整性传输协议最新动态
现有许多的完整性验证协议可以为远程数据完整性传输提供参考,本文将其分文支持公开验证和数据更新的协议和多副本公开验证两类协议。
(一)支持数据更新和公开验证的远程数据完整性协议
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是实现远程数据完整性传输的关键,上面我们也说到过数据完整性协议需要支持数据更新,并且允许第三方等进行验证。近些年,许多研究者都在探究支持数据动态更新和公开可验证性的协议的构建,现有的协议及其优缺点如下:
1.S-PDP协议和E-PDP协议。S-PDP协议和E-PDP协议是2007年Ateniese等人提出的两种可证明数据持有的协议。S-PDP协议能够在较强的安全定义下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但效率较低;E-PDP协议能够在较弱的安全定义下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且效率较高。这两种协议都是针对云服务器中远程数据的单一副本进行设计的,可以支持数据的公开可验证性和追加的数据动态更新。
2.Sebe等人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关键性信息基础设施的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协议。
此协议的安全性是基于RSA和Diffie-Hellman问题在ZN上的难解性。此外,该协议能够支持数据的动态删除、插入和修改。但是,上述协议不支持数据的公开可验证。
3.Erway等人提出了基于认证跳跃表和RSA树进行构建两种协议,分别通过定义了基于秩的跳跃表上的哈希方案并利用基于秩的认证跳跃表和通过使用基于秩的RSA树,实现了数据的动态更新。
4.Wang等人提出了一个协议,使用到双线性映射和哈希树和一个具有比较特殊的技术的、可信的第三方审计,可以支持公开验证和数据动态更新。后来,他们在考虑了验证过程中用户隐私保护后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一个协议,该协议需要使用一个可信第三方审计者,支持公开验证并可以保证用户隐私。
5.郝卓博士基于Sebe等人的协议在2011年提出了适用于云存储的一种新协议,该协议支持分块级的数据动态删除、插入和修改,不依赖于第三方审计者。对用户数据提供隐私保护且支持公开可验证性。经验证在通信和存储代价方面效率较高。
(二)多副本公开验证的远程数据完整性协议
1.Curtmola等人提出了支持多副本存储于多个服务器的可证明数据持有协议,协议包括Setup阶段,Challenge阶段和Replicate阶段三个阶段。该协议效率高,能够确保云存储服务器的多个副本数据的完整和实现多副本的完整性验证,但不支持公开验证。
2.Wang等人提出了一个适于多服务器环境的安全存储协议。协议包括文件分发、挑战码计算、正确性验证和差错定位、文件取回和差错恢复等过程。该协议支持数据的高效删除、修改和追加,能实现多副本的完整性验证,存储代价较低,但不支持数据的插入和公开验证。此外,Wang等人的协议因为基于预先计算挑战码和签名对数据完整性进行验证,因此在这些预先计算过的挑战码和签名用完之后,就不能保证服务器端数据的完整性了。
3.Chen等人为基于网络编码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提出了一种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协议,该协议分Setup阶段、Challenge阶段和Repair阶段三个阶段。由于自身网络编码的限制,导致基于编目的存储系统中的数据不能被经常读取,因此该协议适用于读取操作较少的数据归档系统。另外,该协议在修复阶段,使客户能够在不需要访问原始数据的情况下,保证服务器编码操作的正确性并且能够对出错的服务器进行定位,在客户端保持常量的存储开销。
4.郝卓博士提出了基于多副本存储环境的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协议,该协议基于双线性映射和BLS签名的同态认证标识,共包括KeyGen,ReplicaGen,TagBlock,RequestProof,GenProof和CheckProof这6个算法,该协议能够提高数据的可用性且允许公开验证,另外还对恶意服务器具有安全性,并且保证用户的隐私不被第三方审计者侵犯。性能分析显示,所提出的协议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实用性,非常适用于多副本的云存储系统。
三、结束语
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协议是实现远程数据完整性传输的一个重要步骤,直接关系到远程数据完整传输的质量,通过归纳现有的一些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协议,可以看出,我们应该把构建远程数据完整性验证协议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来认真的考虑,并且在构建过程中注意结合先进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云存储服务器端远程数据的完整性传输,才能有利于完整性验证协议与时代同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G.Ateniese,R.Burns,R.Curtmola,J.Herring,L.Kissner,Z.Peterson,D.Song.Provable data possession at untrusted stores[C]//Proceedings of the 14th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ACM,2007:598-609.
[2]郝卓.远程数据完整性和认证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为了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通知》的精神,切实做好做实省教育厅、县教育局下达给我校“国培计划”52名教师远程培训的工作,特制定我校教师远程培训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教师研修网、北京大学网络学院、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和新思考网等全国知名四大教育网站为依托,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作用,采用以远程培训为主、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运用专业网站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方式,对我县中小学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有效性的专业培训,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二、培训时间
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四大网站定于2011年10月中旬开始培训,到2011年12月末结束,教师上网培训学习历时近三个月时间,每名教师在线学习时间不得少于60学时。
三、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为两种:一是在线学习与校本研修相结合;二是在线学习与集中研讨相结合。以教师独立自主的在线学习
为主导,针对学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结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和集中研讨,使教师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四、培训学科
本次培训我校共涉及23个学科,其中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体育、音乐、美术、信息计术10个学科;
四大网站负责培训学科如下: 研修网:科学 品德与社会 体育 英语 继教网:美术 音乐 信息技术 北大网:数学
新思考网:综合实践 语文
五、培训内容
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能”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针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需要,着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四大方面: 一是师德修养与职业道德。二是课程进展与教学理念。三是有效教学与课堂设计。四是职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六、培训的组织、管理
(一)切实加强培训的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远程培训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我校成立了“国培计划”远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管理培训工作的全过程;具体负责远程培训的组织实施、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严格培训的日常管理
1.全校要认真做好培训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按照本校培训人数和培训学科备齐设备,并且要保证设备能使好用。认真填写本校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及时报送远程培训办公室。
2.学校要成立“国培计划”培训工作领导组织。3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校远程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安排好时间,为教师网上学习提供时间上的保障,每周利用校本研修或业务学习时间集中开展一次网络学习交流座谈会,并要有学习笔记和学习活动记录。
4.学校要跟踪监督、检查教师的培训过程,保障教师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确保本校教师参训率100%,合格率100%。
七、保障措施
(一)学校国培工作领导小组将采取考核和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师网上学习情况。
(二)学校将把“国培计划”纳入教师年终考核机制,作为评模选优的重要依据。
(三)培训工作结束后,学校对在培训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等进行表彰。
杏山中心校2011年 组 长:唐远程副组长:路洪君成 员:宋艳梅
郑立兴
窦春艳
颖 姜秀芳 “国培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中共汉中市汉台区XXXXXXX委员会 关于印发《关于对全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终端站点进行分类定级活动的实施方案》的
通 知
各党(总)支部:
现将《关于对全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进行分类定级活动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围绕中心工作,创新活动形式,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中共汉中市XXXXX街道办事处委员会
2012年6月12日
学习条件;电信模式能够流畅点播节目和查看信息,卫星和有线模式能够接收、播放、存储、回放各级播出平台传送的节目,具备网络条件的地方要接通互联网。
2、站点管理规范。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站点设备管理制度、播放收看制度、管理员职责和操作流程统一规范并上墙。设备管理达到“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雷”等“五防”的要求。设备运行维护良好,保障经费落实。
3、站点使用率高。坚持站点经常开放,党员干部和群众能随时学习和使用;选播节目针对性强,预告及时;坚决杜绝“零点击”。
4、学用组织有力。坚持定期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活动;及时提供个性化服务;学用效果显著,示范站点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应当在当年“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中被评定为先进单位、二类以上村或晋升档次的村。
根据上述标准,确定终端站点分类定级主要指标,分为“先进”、“一般”、“后进”三个等级。分类定级按百分制评分方式进行,分别赋予主要指标分值,评定80分以上的为“先进”,60-79分为“一般”,60分一下的为“后进”。
三、考核办法和具体步骤
1、考核办法。终端接收站点“分类定级”工作程序为站点申报、办事处初评、区远教中心验收并抽查复验认定。检查验收将采取查阅资料、问卷调查、随机走访和实地察看等方式进行。先进站点比例原则上不超过总数的30%。
6月26日,远程支持解决方案供应商RSUPPORT在中国推出为个人用户提供的远程控制解决方案—RemoteView。用户只要能连接因特网,无论在何处都能通过RemoteView访问个人电脑,实现远程控制。此外,RemoteView还支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设备远程控制个人电脑,如修改文档或发邮件等。
RemoteView在技术实力上拥有其他公司的远程控制解决方案所无法比拟的优点。RSUPPORT独立开发的VRVD(Virtual Remote Video Driver:远程虚拟视频驱动)引擎能够提供快捷稳定的服务,即使是在CPU使用率低,传输量少,网速缓慢或用移动设备连接的情况下,也能确保用户体验到快捷的远程控制操作。
用户可登录RemoteView网站(www.rview.cn)下载客户端并安装到PC上,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可在包括“安智市场”在内的18个应用市场下载应用程序。值得一提的是,RemoteView还推出了iOS应用,iPhone或iPad用户也可通过苹果应用商城(store.apple.com/cn)下载安装RemoteView。一旦连接成功,即可通过移动设备远程控制PC。
开展教师远程培训, 具体实施时可以分八步走:
第一步:制定培训计划。
在培训开始前, 教育行政部门及教师培训机构相关人员应该从加强当地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的长远角度出发, 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以避免培训的盲目性。
一个完整的远程培训计划应该涵盖培训目标、对象、类型、时间、课程、措施等几个要点。培训目标即通过远程培训所应达到的预期目的。确定培训对象时应适当考虑学员学段、学科的分布情况。培训类型包括学科培训、专项培训、骨干研修和岗位培训等。确定培训类型后要根据学员需要在平台资源中选定课程、课时, 确定培训的时段范围。为了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和培训的质量, 计划中还要体现出有效的培训措施。
第二步:组织报名编班。
编定虚拟班级, 一般是根据学科编定, 还可以考虑学员分布的地域、年龄、志趣等, 在人数上要考虑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益。原则上每50人一个班, 最少不得少于30人, 最多不得多于60人。大班可以分解成学习小组, 人数少的班级可以通过远程中心寻求与其他学校或者其他远程中心合作。
第三步:选聘工作人员。
远程培训强调学习的自主性, 但是这并不等于不要引导和指导, 为了保证培训质量, 学习过程中的监控和指导非常有必要。因此, 培训开始前要配备教务管理人员、班主任和辅导教师。人员配备的数量可根据学习人数和班额大小来定。省远程培训指导中心制定了班主任、辅导教师职责及选聘标准, 操作时可参照网上公布的标准执行。
第四步:进行培训动员。
首先, 应阐明学习意义, 提高思想认识, 使学员了解远程培训的特点及其规律。其次, 组织学员学习评价标准, 结合网上公布的合格学员、优秀学员的评价标准提出学习要求。第三, 指导并督促学员学习操作手册、用户指南, 上网进行操作实践。
第五步:培训过程管理。
第一、要落实四个环节。1.资源学习。班主任与辅导教师要指导督促学员观看视频资源、阅读文本资料。2.完成作业。班主任与辅导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作业并督促学员认真完成作业, 批改学员作业后应结合课堂笔记等情况对其作出定量与定性评价, 并及时推荐优秀作业进行展示。3.讨论交流。要组织学员通过直播课堂、即时通讯工具以及论坛等形式参与在线研讨活动, 并将相关情况及时小结后提交至培训平台, 使学员提出的问题能得到及时回应与反馈。4.撰写博文。辅导教师要带头在远程培训平台上的"教师博客"栏目中建立自己的博客, 并倡导学员在培训期间撰写与学习主题或者培训工作相关的日志。教师博客使教育叙事突破了个人生活圈, 促进了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博客, 教师和学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叙事研究, 与大家共享研究成果。
第二、要加强培训管理。1.掌握信息。辅导教师对于学员上网学习的时间, 发帖数量, 作业数量、质量, 文章数量、质量等情况应密切关注, 随时了解。2.及时反馈。辅导教师应及时将学习情况反馈给学员、班主任和学员所在单位。3.多管齐下。采取培训机构、学员单位同时监管, 课程专家、辅导教师、班主任、教务管理员多层指导, 班级学员互为督促的方式加强过程管理, 使远程培训不流于形式。
第六步:进行学习评价。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评价体系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部分, 同时要关注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可以依据网上学习时间、发帖数量和质量、作业完成情况、撰写博文数等平台自动记录的数据获得, 辅导教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与分析。终结性评价主要依据离线考试和在线考试的情况获得。发展性评价是一种新型的动态评价体系, 它是在充分尊重学员前提下进行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评价, 是重发展而非重功利的评价, 是整体目标指向性评价。
第七步:完成结业工作。
学习结束后, 培训单位要着手办理学员结业手续。1.按照要求填写《学员结业登记表》, 学习结束一个星期内报省远程中心。2.按照规定名额和标准评选优秀学员和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教师。3.举行结业仪式, 进行总结和表彰。4.组织不合格学员进行补修。
第八步:拓展延伸, 终身学习。
【远程会诊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会诊总结10-25
加强会诊制度11-20
病理科会诊12-11
远程互动课堂方案11-21
会诊管理规定07-23
疼痛科会诊制度12-17
外院专家会诊邀请函06-12
远程教育实施情况汇报材料05-27
远程视频会议综合解决方案05-29
远程门禁管理控制系统解决方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