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思念母亲的文章(推荐16篇)
妈妈你在天堂过的还好吧?我知道有奶奶爷爷,还有大姑和三姑陪伴着你。你知道我有多么想你吗?想的时候自己悄悄的在流泪。
虽然你离儿女们已有十年了,可是,我无时不刻的在想念你。每一次对你的祭拜,对我来讲都是一次痛苦的爆发,清明节我体会不到春天的温暖,七月十五我感觉不到夏天的炎热,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如此一样,每年的除夕我更加难受,妈妈你知道嘛?那是我大姑离开我们日子……
妈妈,自从你离开我后,那份孤独、那份无助、那份失落,也只有自己体会的清楚。虽然懂得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但是,妈妈你离开的时候,仅仅59岁啊!我常常自责无能,没能挽救妈妈你的生命,这是做女儿的最大悲哀,生离死别是最残忍的。
记得在家陪伴妈妈的日子里,她非常体谅我们儿女的苦衷,妈妈说:“每一次我病了,都是你们左右在扶持我,这一次你又在家住了两个多月了,你该回家去看看孩子了,孩子快考试了。”当时,我说:“孩子有我婆婆她们照顾。”我想,妈妈此时最需要人照顾!
我不管如何做也报答不完妈妈的养育之恩,妈妈像哺育小鸟一样养育着我们儿女。我什么都可以放弃,唯有老人我不能不管。那时候妈妈说:“孩子快放假了,放假你把她接回来,别怕,我没有事的,家里有你弟弟他们在。”我走之前,我问了大夫妈妈的病情,大夫说:“我看问题不大,你妈让你回去你就走几天吧,‘孝顺孝顺’,顺着老人就是孝敬她。”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那竟然是我最后一次和妈妈的离别,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后悔当时不该走呀……
母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却非常通情达理,善待着邻居,孝敬着老人,辛勤的养育了我们六姊妹。
妈妈呀妈妈,可你从来就没有为自己想过,为操劳家务,你付出所有的心血,你每天去地里干活,回到家里在做饭,那个时候白面少,每一次总要单独给爷爷蒸几个白面馍,害怕孩子们偷吃,就放在一个小栏子里,挂在大梁上再用土布盖上。不管家里多么困难,每天早上,你总给爷爷荷包一个鸡蛋,再加一个白馍,从来没有间断过。弟弟的从小身体就不好,每一次病了,你都是背着他去村里的卫生所。你上有老下有小,有一点好吃的,也从来舍不得吃,自己承担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辛苦,不管村子里的红白喜事,你都去帮忙。你在村子是受人尊敬的,现在他们说起你,各个都举起大拇指称赞你是好样的。我都不忍心说出你受过苦和罪呀。你临走前的几个小时,还想着爸爸没有吃饭,赶快让家里的人给爸爸做饭吃。
妈妈你放心吧,我会继承你的优良传统,和家里人和睦相处,我也会经常回去看望二姑和四姑,你不在了姑姑就是妈。我会好好孝敬姑姑为她们养老送终。我会照顾好爸爸、弟弟、妹妹的,尤其是我的弟弟,他的病需要常年服药,我带弟弟到省城大医院治疗过几次,可是,大夫说:“那病去不了根,得慢慢养。”你放心妈妈,有我吃的就有弟弟吃的。我会一直照顾他。
也许,好好过日子是母亲对子女的愿望吧,于是,哀痛之余我会珍惜亲情,珍惜友情,也会珍惜生活,珍惜今天的一切。
这样的母亲节很快不再。
母亲是在清明前一天去的。去的匆忙。从进医院到去世,仅仅5天。当我为她拔去身上不再需要的一根根管子时,19岁的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伤痛。
没有母亲的母亲节,我无法接受。看到许多人和自己的母亲在一起及那些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时,眼泪常常忍不住掉下来。我知道母亲从此只在我的记忆中,但是好长的日子里,我在朝霞中,在天边漂浮的云彩里,在有月和无月的夜晚,我总是看见她———我的慈爱的母亲。
几年后,我参加考试时经过那所医院,所有的场景骤然扑于眼前,我用手捂住嘴,咽下所有的苦涩。母亲在的时候,如同生活中还有棵遮风蔽日的树可依靠,而今,“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没有了母亲,才感觉到母亲节多伟大、多重要。每年母亲节到来时,恰好是鲜花盛开的季节。母亲酷爱花,不管是香气浓郁的玫瑰、花期很长的指甲花,还是与人面相映红的桃花、隆冬傲霜的菊花都曾栽满了我家的院前屋后。在母亲节里,看到手捧一束束康乃馨、满脸喜悦的少女和已过而立之年的男子在花店给母亲订花时,曾有几次我忍不住走进了花店,仔细端详,寻找母亲最喜爱的花。然而,蓦然之间,我又满腹惆怅走出了门。纵使我买上一大捧鲜花,又该寄往何处?
印象中母亲最爱的是菊花。每年在隆冬初至、霜降之后,母亲都会细心的采摘开在墙角的那一排香气浓郁的杭州白菊花,将它们洗净后蒸上一会儿,然后在阴凉处晾干。等到来年立夏后,每每我们放学或玩耍回家后,总有一杯杯清香四溢的菊花茶等着我们。母亲说,菊花茶清热解毒消暑,还可以醒脑提神,是学生最好的饮品。贪婪地喝上一大口,清凉馨香遍至全身,精神也随之一振,倦意全消。学生时代的夏季里,整日都充溢着菊花的芬芳。它的清香亦不分季节缠绕在我的梦乡,飘在我的思海,如母亲温暖的笑容,让我永远眷恋。
——余光中《地图》
站在人类文明的前缘,您粲然的笑靥击碎无知与野蛮;袅袅的炊烟从历史第一页蜿蜒而出,万物为之复苏。
世界东方,亮出了一双传情的眼睛。
(一)
一条大河,从天而降,远古的清风,高原的激流,敲醒这地老天荒的大河两岸,华夏文明从这里破土,黄河呵,您是母亲永远流动的血脉。
长江的涛声响过几千年的乐章。时而磅礴粗犷,时而秀美温柔——母亲笔下的诗歌。
巍巍昆仑,横空出世,冰川雪原,蔚为壮观——母亲头上的光环。
还有万里长城,白水黑山,江南水乡,雪域草原。
东方浩瀚大海的呼啸,西域大漠风沙的驼铃,南面桂林山水的柔美,北国黑土地山牧野的雄浑……
母亲,您都听到了吗?
(二)
步入另一个空间,母亲,您会看见无数个多才多艺的儿女,您会听见四面八方对临的赞音。
黄河下游,泰山之东,有一孔姓学者,飘然道骨仙风,超然大家风范,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他为两千多年的东方文化谱曲定调。
楚地天广,有一因怨恨牢骚而著称的屈原,立于汨罗江畔,用一种高于常人的声音说:母亲,我是您忧郁的儿子!
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太白,汪洋恣肆,放歌纵酒,雄视中国诗坛;补天顽石曹雪芹,一路苦旅,登上现实主义最高峰……
还有古代陆地上最长商旅——丝绸之路,奇巧壮丽的中国赵州石桥,如玉如冰的陶瓷工艺……
母亲!
您看见望闻问切的扁鹊了吗?
您看见玉带当风的吴道子了吗?
您看见东瀛的朱雀玄武大街了吗?
您看见欧罗巴航海家手里的指南针了吗?
……
母亲,我看见您自豪的表情。
(三)
岁月荏苒,离合无常,千载而下的历史潮流中,几多欢欣,几多悲凉。
透过变幻的风云,我们看见当初秦始皇创造性地把“T”变为“1”;后来刘邦指挥千军万马,是为了另写一个“1”,再后,又有三分天下,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这一次次的改变,无休无止。
一直是中国人在书写。
某时,一林则徐者刚把虎门烈火熄灭,我们听见了城外的马蹄声。
母亲,有凶悍强盗闯入您的家园。
从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到圆明园的冲天大火,从甲午黄海海面的沉舰到南京古城的累累尸骨,母亲呵,您的土地,您的物产,连同您的自尊一起被野兽肆意蹂躏。
一个多世纪的屈辱。
母亲啊,臣服非您的名字,关天培、洪秀全、邓世昌、杨靖宇等英雄,是您挥出的一只只铁拳,至今我们还在历史的某一页,听到他们的沉重声音。
因为,您要自由、民主和平等。
该结束的,总要结束。母亲,请记住您一个优秀的儿子,他率领您的其他儿女,以星火燎原之势,赶走了入室的豺狼,解决了 内部纷争,彻底更新了您的家园。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一个让世界震撼的日子。
该中兴发展的,总归要中兴发展。母亲,请记住您另一个优秀的儿子,他面对十年动乱留下的窘境,以改革经济、对外开放的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向了富强的必由之路。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一个迈向繁荣昌盛的时刻。
(四)
母亲呵,今天到了您六十花甲之期,让我们为您高歌。
为您风光秀丽的大好河山,为您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为您的儿女战胜洪水猛兽,为您的儿女在“5.12”大地震面前永不低头,为您的儿女在北京奥运会展示风采,为您的儿女在世界舞台挥斥方遒……
母亲呵,我们更为您千载不变的勤劳勇敢纵情讴歌,更为您万古延续的遇阻弥坚而百折不挠。
母亲呵,让我们为您奋斗。
为您的腾飞,献出了我们的青春与热血。有风,我们为您添衣;有雨,我们为您撑伞。您的强大与平安,是十三亿儿女的永世弘愿。
我的母亲过世已经整整十二年了,在她离去的这段漫长的日子里,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一种思念、牵绊,还有自责与亏欠,这种心情一直缠绕着我……有许多话藏在心底,不知道怎么说,也不知道跟谁说,就要过节了,每当看到人家的子女都回家看妈,我的心里就有一份心痛的感伤,一种莫名的失落。
母亲一生辛劳拮据,没有享过什么清闲。从我记事起,母亲总是第一个天不亮就起床,照顾一家的生活起居,还要到田地里去干活,天黑了看不见了才回家。那时候科技不发达,没有收割机,没有旋耕犁,也没有除草剂,没有现在先进的设备和工具,收割、除草、打药、翻地,一切农活都要靠手工操作,父亲担任着大队里的干部十几年,管理着村里的一些事务,哥哥姐姐结婚的结婚,上学的上学,大多的农活都是靠母亲一人去做,那时候年幼的我不知道母亲的辛苦,时不时还给她添点乱,可她从来不对我乱发脾气。
我四岁的时候,母亲和姐姐领着我去地里剔玉米苗,她让我在地边上玩,我看着姐姐和母亲娴熟地拔着苗,感觉挺容易的,自己也能做,于是就跟在她们后面,也一棵挨一棵地拔起来,小手拔得挺欢,一会儿就追了上去。姐姐一回头看到了我拔下来的那些幼小的玉米苗,气得喊起来:“你干啥呢?这都提好的,你都给拔了……”姐姐这一喊,我也蒙了,吓得站在那里一动不敢动,看姐姐的神情便知道自己闯祸了,母亲走回来牵着我的手温柔地说:“傻瓜,尽捣乱!快回家去吧!”随后我被姐姐遣送回家,长大之后才知道我的这一出场,那些玉米苗母亲得费多大的劲才能补全。现在自己一想起那时的无知,就是又气又笑。
母亲就是这么一个好脾气的人,对孩子不着急,对邻里乡亲也很热心,别人有需要帮助的,只要能做的她都不会无动于衷。记得我家的后邻,住着一对孤寡老人,没有儿女,收养了一个儿子。老人上了年纪腿脚不便,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他的儿子还没结婚,为了生活去城里上班,不能照顾他们,我的母亲就会多做一些饭菜送给他们吃,顺便帮助照顾一下,他们二位很感激,不止一次地对母亲说:“如果没有婶帮俺,俺老两口子早就死了。”
母亲性格温柔,也很孝顺,四邻八乡没有不知道的。自从跟父亲结婚后那么多年,从来没有跟奶奶吵过架拌过嘴,没有让奶奶生过一次气。奶奶生病了,都是母亲伺前蹋后,从不厌烦,有一次奶奶想吃油条,要是现在这都不是问题,可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油条就是美食了,一般是吃不到的,母亲就让父亲拿着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去给她买。那时候生活困难,家里孩子又多,有好吃的,总是先留给奶奶,再分给孩子,从来不舍得自己吃。母亲总是说,爷爷去世得早,奶奶也不容易,受过不少苦,不能让她不开心。就这样,母亲总是把最好的留给老人和孩子,自已省吃俭用,我想这也是母亲后来身体严重透支,虚跨很快的原因吧。
我的母亲不仅勤劳善良,而且心灵手巧。因为那个年代都思想封建,母亲没有读过什么书,但却从小就跟外婆学了一手好针线。做衣服鞋袜,针脚又细又密,穿在身上很舒适、得体,穿出去会让很多人投来赞叹的目光。母亲还会刺绣,至今我还收藏着她的几件绣花工艺品,没事的时候我就会拿出来欣赏欣赏,这也是她老人家留给我的唯一纪念品,这么多年了虽然颜色退了,但那针线依旧缜密,花色鲜艳如初,图案栩栩如生。我会好好珍藏,好好保存。母亲还会剪窗花,那时候村里不管哪家有结婚的,都来找她帮忙,那时候看着一件件红色喜庆的纸花在她的剪下裁出,煞是美丽,很是羡慕,自己也去偷偷学着做,可怎么也剪不好,就放弃了。我真的为有这么一位多才多艺的母亲,感到很骄傲和自豪。
母亲跟着父亲为了这个家辛苦劳累大半辈子,吃苦受累,从来都不抱怨。熬到儿女都结婚,完成任务,自己却老了。本应到了享福的时候,身体却是很多的毛病,这都是为了我们操劳而落下的啊,这可真是“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时候真的是痛彻心扉,遗憾和心痛常常搅扰着内心,却又无能为力。怎么也忘不了,母亲在世的最后那段时光,大多数时间是处于昏迷状态,本来就很瘦弱的身体更是骨瘦如柴。那天我去医院看她,恰好她醒过来,看到我,紧紧攥住我的手嚎啕大哭起来,我的眼泪也止不住地往下流,母亲从来没有流过泪,即便生活再苦再累,也没有这样悲痛和伤心。即便她什么都不说,我也知道是为我,我是她最小的女儿,是她最挂心的一个,这就是母亲啊,都到了这个时候,她还是放不下她的孩子啊。
我的母亲最终没能扛得过病魔,在20xx年的春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她守护了一辈子的家。有妈就有家,没有了母亲,也就再也找不回原来那种家的模样和感觉。又过了四年,父亲也去世了,这个家就彻底散了,我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再过两天就是母亲节了,以往与母亲在一起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今天,我准备一束康乃馨,决定在节日那天送给我天国的母亲。这是我送给母亲的节日礼物,也是第一次给母亲送母亲节礼物。我知道母亲在世的时候,没有给她过过一次母亲节,这也是我的终生遗憾。记得十三年前,那时候乡下还很少有人过母亲节,当我听说五月的哪一天是母亲节的时候,已是母亲节的第二天,后来我给母亲提起,母亲却笑着说“都挺忙的,什么时候来不行啊!”虽然母亲没有责怪,我心里还是过意不去,于是我就暗暗发誓,明年一定不要忘了给母亲过母亲节。可是母亲却走得很匆忙,很匆忙,还没等到母亲节,就在鹰飞燕舞,桃花争艳的三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不知道母亲收到礼物,会是什么反应,还会如从前柔柔地嗔怪我浪费吗?还是露出欣慰的笑容?哪怕是一句责骂我的语言,我想我都会幸福地哭,只是做女儿的再也听不见什么了。我只有把这束鲜花虔诚地放在您的坟茔前,遥寄我深深的思念,请求您的谅解,以弥补心灵的缺憾。
一别就是几十年
站在美丽的日月潭看着母亲的容颜
那般地望眼欲穿
心想何时才能回到祖国母亲的身边
大陆的亲人早已在祈盼
思念的心从未间断
日日夜夜盼着团圆
只因过去实在太难
总要绕一大圈
如今得以实现
三通就是新的起点
美好的明天不会太远
母亲告诉我说
在若干年前
轩辕黄帝是我们共同的祖先
长江黄河与我们有着很深的渊源
不是时间所能隔断
更不能分割两半
海峡两岸始终是血脉相连
只有成为一家才能成就明天美丽的宝岛台湾
祖国母亲的怀抱广阔无边
以前的风雨不会重演
一国两制就是最好的典范
母亲时时再向你呼唤
放心的回到母亲身边
1988年,不甘心在人艺跑龙套的王姬,在只会说三句英语的情况下,带着仅有的60美元家当,只身闯荡美国。在那里,她摆过地摊,做过推销员,刷过盘子,做过陪护。为了谋生,她离自己的演员梦越来越远。
就在她打算放弃演戏,专心经商时,却遇上了改变她命运的《北京人在纽约》。因为剧中的阿春和现实中的王姬,无论性格还是经历都非常相像,王姬欣然接下了这部戏。
因为经费紧张,剧组几乎是没日没夜地赶戏,最辛苦的时候,王姬连续四天四夜没有合眼。而就在这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高强度的工作显然对胎儿非常不利,整整四个月,胎儿在她腹中停止生长,以至于怀孕六个月时,走在大街上,警察都没看出她是孕妇,为她走得太慢而开了罚单。
因为之前已经生过一个活蹦乱跳的女儿,所以,王姬并没有太在意。孩子出生后,虽然体重偏轻,但一切都还正常。两岁时,孩子却忽然出现了癫痫症状,从此,就再也离不开药,最要命的是,孩子的智力停止发育,成了智障儿童。
为了给儿子治病,王姬想尽了一切办法,连“跳神”这种不靠谱的事儿都不惜一试。儿子喝药非常艰难,味道不对,马上就喷了出来。她把那种液体药装进注射器里,往儿子嘴里推。这种方式,儿子觉得很好玩儿,每次都高高兴兴地跑到妈妈面前把药“喝”掉。
儿子完全没有危险概念,站在楼梯上,他会张开双臂就往后倒,在阳台上,他会爬过去够树叶。也就是说,只要离开大人的视线,他随时都可能摔伤或出现更严重的意外。出门时,王姬就用根绳子把儿子拴在自己的腰上,别人都用奇怪的眼光看着她,她想的却很简单,只要儿子不走丢不被车撞就好。
就连吃饭,也要在身后追着儿子一勺勺地喂,他一边吃一边玩儿,一顿饭下来,要折腾好久。等喂完儿子,饭菜早已经凉透。
这种生活,一过就是17年。17年里,王姬从来不敢停下来,她要拼命地拍戏,攒足够多的钱,为儿子的后半生做储备。常年的劳累,让她的身体严重透支,她却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活得久一点,这样,就可以给儿子多一些照顾。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从来不打牌,不唱卡拉OK,努力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规律一点。
很多人被她的拳拳母愛所感动,称赞她是最伟大的母亲,她却说:“我非常感谢我的母亲,她真的太伟大了!”
因为常年在国内拍戏,照顾智障儿子的重任实际上母亲承担得更多,她的苦若有十分,母亲的苦绝对有二十分。老太太寸步不离地照顾外孙子,再苦再累都从来不对女儿抱怨一句,即使生病,女儿也一定是最后一个知道。
那次,王姬拍完戏回家,推开门,发现母亲跪在地板上。她愣住了,一问才知道,母亲严重感冒,怕自己站起来会晕倒,所以就跪着给外孙子端水喝。她的眼泪,当时就哗啦啦地往下流。
一年至少有十个月的时间,王姬在国内,而母亲独自在美国帮她照看孩子。没有人可以依靠,被现实逼着,老太太学会了开车,还硬背下了不少英语单词,能应付最简单的沟通,实在别人听不懂的时候,她就拿出纸板慢慢地画,比如想买鱼,就在上面画条鱼。
王姬觉得很愧疚,因为儿子,母亲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艰难和困苦,而这一切,本应该是她来承受的呀。一想到白发苍苍的母亲牵着儿子时的佝偻身影,她就忍不住泪流满面。
她做客“鲁豫有约”时,母亲只捎给节目组一句话,让他们转告女儿,不要愧疚,一切都是她应该做的,她只是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做了天下母亲都愿意为女儿做的事。
很小的时候,母亲接我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个算命先生对母亲说,你的女儿像你一样,将来会在离你很远的地方生活……就是这句话,让母亲一直耿耿于怀,并对我陪加宠爱:女儿会远离,在她身边的时候,她要好好呵护。虽然我是家里的长女,但是我一直享受着母亲给予我的对待小女儿般的爱。
而我,感觉到在母亲对我的爱之中,还有她深深的恐惧---我身体不好。
记得小时候的每年冬天,我都在医院里,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度过。我有严重的哮喘,到了冬天就发作,最严重的时候,是不能平躺在床上的。为了让我呼吸顺畅,不管白天、黑夜,母亲都把我搂在怀里。每次迷迷糊糊的醒来,看见的都是母亲年轻的脸上透出的疲惫与焦灼:她害怕算命先生说的“很远”会是那样一种“远离”……从我7岁到11岁的五年里,每个冬天,母亲都这样搂着我在医院里度过。
我在她小心翼翼的关爱之中长大……
然而,我依然是很不让她放心的。19岁那年冬天,我的一场大病让母亲一下老去十岁。
那时,我已经工作了,工作的地方离家有130公里。开始是由于我腰部无名的疼痛开始的。几经检查,都找不出问题所在,只好住院观察。怕父母担心,一直没有告诉他们。就在我住院的第二天中午,母亲竟然出现在我的病床前,她说她晚上做梦,梦见我对着她哭喊……惊醒后的母亲起床收拾衣物,天亮就赶车来到我这里,到了我的寝室,听说我在住院,差点晕倒在地……当时就要过春节了,母亲决定让我转到家乡的医院去治疗,但是检查依然没有结果。疼痛难忍时,我就让母亲去医生那里要安眠药,期望着熟睡可以减轻我的疼痛,可是母亲拿来药却一直攥在手心里不给我,甚至在我痛得迷迷糊糊的时候,还不断在拍我的脸,不许我睡去---她怕我吃了药熟睡后感觉不到疼痛,不再醒来……
大年初三的深夜,病床上的我,已经疼得失去知觉,进入了昏迷状态。恍惚中听到母亲的悲鸣:我的乖乖,你要坚持……就在母亲抱住我痛哭的时候,她的手触到我的腰部有了异样:好像肿了起来。在这之前,除了难以忍受的疼痛,那表面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让医生无从诊断原因。就是这肿,确定了我的病因:腰部软组织损伤,需要手术。
天亮之后,我的手术就在病房里进行。母亲怕吓着我,不许我进手术室,甚至没有告诉我要做手术(她后来对我说,她要一直陪着我,看着我手术)。因为受损时间久、面积大,当时伤口不能缝合,需要每天清洗伤口、换药。每次换药,我都紧紧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的手上便有我指甲嵌入时浸出的斑斑血迹。伤口缝合那一天,母亲在床边搂着我,我只感觉到母亲楼我的胳膊越来越用力,却不知道母亲的胳膊被我咬得鲜血淋漓……缝合结束以后,母亲脸上有止不住的泪,我还没伸手去为她擦试,她就晕倒在地上---母亲绷了40多天的弦终于放松了---40天前,我是被医生下了病危通知的人,而这期间,母亲在忍受着怎样的煎熬---她怕,这就是远离的时刻……
我结婚了,老公是四川人。知道我最终会随他回四川,家里人表现出强烈的反对。而母亲却淡淡地对父亲说,是注定的,算命先生说得准,她要去很远的地方生活……就随她吧,我同意。再说,我不是也和你走了这么远吗……父母都来自江苏扬州美丽的瘦西湖畔——年轻的父亲支援巴基斯坦回国后落户新疆,又回家乡迎娶了更年轻的母亲,并一同到新疆安家落户。母亲说,几十年来,她思念家乡的心,像天上的云,在新疆和家乡之间来来回回的飘,从来没有停止过……
记得前年的母亲节,我恰好休完假要出来工作,其实那一天我不知道是母亲节,在家从不看日历,天天都是今日当昨日过。那天,收拾好东西,外面却下起了瓢泼大雨,我无奈地拎着背包发呆。妈走过来说:“走,我送你去坐车。”
其实从出门打工那天起,每次离家,妈都在家门口遥望着我离开。每次出门我行李都不多,也从不喜欢别人送我。我害怕亲人伤感的眼神,总是一转身,故作潇洒离开。但这一次,我来不及拒绝,因为妈已经撑着伞拿着我的背包快步走到前面去了——妈永远都是那么风风火火,她在任何人面前都不曾轻易示弱。而我却慢腾腾地跟在她身后,不自觉就玩起小时候踩她脚印走路的游戏,稍不小心,我一下子踩到她的鞋后跟了。“要死喔,小丫头。你看,鞋子都被你踩脏了。”妈在前面轻轻地骂了我一句。我跟在后面不好意思地傻笑着。
到了等车的小店门前,我躲在小店的屋檐下避雨,妈却一把把我扯到店内:“站进来点,别让雨淋着,会生病的。你这人,怎么教都不会照顾自己。”妈说完就往我背包里塞刚刚买的苹果,“路上饿了就吃,吃水果不怕呕。”看着妈把近三四斤的苹果塞到我的背包里,我有点不满地说:“够了够了,重死了,几个小时就到深圳了,又不是逃难。真是的!”妈白了我一眼:“别饿着就行,你别老不听话,啊!”我无语,只好任她往我背包里塞吃的。
长途客运车还没来,我催妈回去,她说等一下走。我再催,她又说等我上车了再走。这时雨越下越大了。我想想也就算了,和她一起坐在小店门口无聊地看着电视。电视播的是记者去一些小家庭采访调查,其中问那家中的小孩:“今天母亲节送了什么给母亲?”我心里一震:母亲节?今天是母亲节?不会吧!再看一下小店的挂历,果然是母亲节!一下子,我满脸滚烫,母亲节,作为女儿不仅没有回报母亲,还对她大呼小叫的……雨继续下,我心里的难过也一点点的积压上升。我站起来,心盘算着买什么给妈好。事实上,这二十年来,我从来就没送过什么给她……
还有十多分钟车就要开了,买什么呢?我蓦地一瞥,见到妈刚才被我踩脏的鞋子,已经不知道穿了几年了,相信也穿不了多久——对,我可以买鞋子给她呀。于是我一头扎进雨里,全然不顾妈在我后面拼命喊。挑选、问价、讨价、付钱……当我笑着把鞋递给妈时,她用她的大嗓门掩饰着自己心中的激动:“你这死丫头,买这些干嘛?你说错过了车怎么办?伞也不带,看你满身是水,真不听话!”听着妈在一旁数落,我心里却轻松多了。一旁的店主却提醒:“看你女儿这么孝顺,你还骂什么?还不试试看合不合脚?”妈这才眉开眼笑,蹲下来坐着换鞋。一试,结果却是小了两个码数,妈说她会去换大码,但我心中又是一阵愧疚。
车来了,母亲节送给母亲的礼物虽然不很完美,但我依然能感受到妈的快活。
从那以后,每一年的母亲节我都会准时奉上我的祝福——女儿给伟大的母亲的祝福:愿天下的母亲,母亲节快乐!每一天都快乐!
听了母亲的话, 久远的记忆忽地涌了出来。想起小的时候, 我总是爱穿母亲做的布鞋。母亲常常把给我们做衣服用的下角料经过很仔细的浆洗, 然后一块一块地和着糨糊贴在旧纸盒上, 放在太阳底下晒, 晒干之后揭下来, 照鞋样剪好, 母亲便开始一针针地纳结实的鞋底, 然后再做上鞋面, 一双布鞋就算大功告成了。春秋有单布鞋, 冬天有棉鞋, 我的小脚在母亲做的布鞋里蹦跳着, 一天天变大, 母亲的布鞋便年复一年地做着。
记得那一年冬天, 天气格外地冷, 调皮的我和小伙伴去河里玩冰, 却不小心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里, 母亲闻讯赶来, 迅速地把我的湿棉裤脱掉, 把自己身上的棉袄脱下来包住我, 抱起我便往家里跑去。三九寒冬, 母亲身上只穿着一身单衣, 已经冻得嘴唇青紫, 牙齿直打颤。回到家, 我才发现, 我的新棉鞋早已经不见了, 大概是掉进冰窟窿里了, 我心里怕得很, 怕母亲打我。然而, 母亲只顾得一把一把地往灶膛里添柴火, 不一会儿, 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便端到了我的枕边。那一晚, 母亲在昏黄的煤油灯下, 连夜为我赶做棉鞋。我躺在暖暖的土炕上, 母亲很麻利地把长长的麻线从鞋底上穿过来, 再穿过去, “嗤嗤”的声音在暗夜里是那样的动听。母亲的神情专注而安详, 我似乎能感受到母亲透过来的温暖, 那亲切的感觉在身边的每一寸空气中游荡, 不一会儿, 我便在这温暖里进入了梦乡……
一觉醒来, 一双令我惊喜的新棉鞋放在我的枕边, 紫色的条绒布的鞋面, 厚实柔软的鞋底。我知道, 这布鞋上每一寸都是在母亲的手里仔仔细细地捏过的, 穿上这新布鞋, 宛若穿了灰姑娘的水晶鞋, 让一个山村小女孩的生活拥有了炫目的美丽!
就这样, 我穿着母亲做的布鞋走过了童年, 走过了少年, 渐渐地长大。不知何时, 我没有再穿母亲做的布鞋了, 而今, 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鞋子, 让我眼花缭乱, 小巧的高跟鞋, 穿着袅娜优雅, 比母亲做的布鞋不知道要漂亮多少倍。可是, 我常常记得母亲的话:穿鞋子, 要选能脚踏实地的适合自己的鞋子, 不要为了美丽而委屈了自己的脚。
思念是痛苦的,思念又是美丽的,要不然每次回到家,怎么都会看到母亲那渐渐变白的头发和嘴角那淡淡的微笑呢?
每次去学校之前,母亲总要一遍遍地整理我那个并不是很大的书包。每次母亲都要送我出门,而且总是要替我背那沉重的书包,走出家很远后,嘴里总说:“好了,好了,就送你到这吧!不送了,你自己慢慢走吧!”可是母亲送我的脚步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每次回家都能看到一个身影在路口晃动,那是母亲在张望,她盼望着回家的孩子。正所谓“儿行千里,母心随行”。思念是美丽的,要不然怎么母亲见我回家就会百般喜悦呢?
妈妈回去了。春节时和爸爸一起轰轰烈烈地回来,而今却一个人静悄悄地走了。
周五大休,晚上我回来时,心中黯然神伤,神伤中夹杂着一丝侥幸:万一没走呢?一进屋,没有拥抱,没有问候,我心一凉。妈妈,果然还是回去了,最后的一丝侥幸也随风飘散。我双眼不禁蒙上一层薄雾,朦朦胧胧,而在这朦胧中,母亲的容颜和她的`一点一滴也在这朦胧中浮现……
上周日,天气十分晴朗,万里无云,碧蓝的天空映照着明媚的大地。如此美景我却无福消受--头不知怎的,一阵一阵针扎般的痛。时间飞速流过,如白驹过隙般,仿佛不会为任何事而停留一瞬。
眨眼间到了黄昏,妈妈说:“走,出去转转,透透气,顺便割点肉,你不是馋馄饨了吗?”我跟着妈妈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金色的黄昏映照着大地,光影点点,给平时朴实无华的大地披上一身璀璨的薄纱,我们便踏着霞光回家。一回家,妈妈便开始忙碌起来,和面,揉面,调馅……,看到她忙得不可开交的样子我不禁有些后悔。“今晚炒个啥菜?”妈妈问道。我说:“就土豆丝吧。”心想:土豆丝简单易炒。
妈妈放下手中的活,拿出几颗土豆,但左找右找找不到刮皮刀,我万万没想到这一点,忙说:“不用了!”妈妈说:“儿子想吃了,妈就给他做。”拿起菜刀一片片地削着皮。我的心头一颤,想上去替下妈妈,妈妈疲惫地说:“替我包会儿馄炖吧?”脸上还挂着一丝歉疚和不安。
看着妈妈形单影只的样子,我心就忍不住痛楚……一段时间后,饭做好了,虽是一小段时间,但却像一个世纪那么长。偌大的桌子上只有两碗馄炖、一盘土豆丝、一盘炒羊杂;偌大的房子里只有妈妈和我,显得十分冷清。妈妈一脸盼望地对我说:“儿子,快吃吧。”我应了一声,刚吃不多,那万恶的头疼如瘟疫般袭来,快且势不可当,不一会便充满了整个头颅。我刚想放下筷子离开,但看见妈妈做的饭、妈妈疲劳的面容,又觉得这样辜负了妈妈一片心意,忍住痛又多吃了一点。
晚饭后,妈妈拖着疲惫的身子去洗碗。看着妈妈为我日夜操劳而日渐苍老的面容,看到她发鬓染上的白色发线,心间便一阵一阵心酸……洗完碗后,妈妈无力地躺在床上,我扯过被来给妈妈盖上,自己也褪去衣衫钻进被窝。我一搂妈妈,身上炽热,我立刻读懂了那抹不安和那抹歉疚,她感冒了。我刚要起来拿药,妈妈虚弱地说:“我吃了药了,快睡吧,明天还得上学。”
这一次,我终是没有忍住,两行热泪打湿了枕头,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那只是未到伤心处。
他睁开眼睛, 面前是一件新衣服, 正是他梦寐以求的那种军装式样, 双排铜纽扣, 肩上有三道蓝杆, 这是在同学中正“流行”的。他一下子兴奋起来, 三下两下穿上衣服, 连长寿面都吃得慌慌张张———他要去学校里跟同学们炫耀一下, 他也有一件自己的新衣服了, 而且是最“时髦”的!要知道, 从小到大, 他都是穿哥哥的旧衣服, 补丁摞补丁呀。
果然如他所料, 当他一走进教室, 同学们的眼光都瞪直了, 他们都没想到, 一向灰头土脸的他也有这么光彩夺目的时候。
他在自己的座位上心情愉快地上完第一节课, 课间时分, 同学们都围拢在他的周围, 翻看他的新衣服。有个同学忽然问:“咦, 你的纽扣怎么跟我们的不一样呢?”他这才认真看起了自己的纽扣, 还真的不一样, 别人的纽扣是双排平直的, 而他的纽扣却是斜的, 两排成倒八字形。
同学们翻看他的衣服, 忽然都笑了起来, 原来他的白衣服被纽扣扣住的地方, 是一块黄色的旧布。他也明白了, 一定是母亲买的一块布头, 布头不够做衣服, 只好在里面衬上一块别的布, 为了怕别人看出来, 纽扣只好歪到了一边;而为了让别人看不出来, 母亲又别出心裁地把另一排纽扣也斜钉着, 自然就成了倒八字形。
知道了真相, 同学们“轰”地一下全笑了, 眼里又恢复了往日讥诮的神色。那些目光激起了他心里的一片怒火。中午回到家, 当着来客的面, 他剪碎了自己的新衣服。母亲冲到他面前, 高高扬起的手, 终于没能落下来, 他瞥到母亲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 转头跑了……
他分明地感觉到, 从那天起, 母亲像是变了个人似的。父母做的是磨豆腐的生意, 母亲平时都很少闲过, 那以后就更是连喘口气的时间都不给自己留。他眼看着母亲消瘦下去, 眼看着母亲倒下去……他很想对母亲说一句“对不起”, 可再也没机会说了。
但他继承了母亲的傲骨和勤奋, 他努力地学习, 使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拥有很多很多的钱, 把母亲的坟墓修茸了一遍又一遍。
有一天, 他参加了一个服装展示会, 那都是世界顶级的服装设计大师的作品。中间有一个男模特走上场, 他的眼睛一下子直了, 脑子里面嗡嗡乱响———那白色的衣服, 倒八字的铜纽扣, 里面是不是……?他情不自禁地冲上了舞台, 翻开那个男模特的衣服, 里面衬的竟然也是一块黄布!
他跪在那男模特的面前放声痛哭。
Although it wasn’t celebrated in the U.S. until 1907, there were days honoring mothers even in the days of ancient Greece. In those days, however, it was Rhea, the Mother of the gods that was given honor.
Later, in the 1600’s, in England there was an annual observance called “Mothering Sunday”. It was celebrated during June, on the fourth Sunday. On Mothering Sunday, the servants, who generally lived with their employers, were encouraged to return home and honor their mothers. It was traditional for them to bring a special cake along to celebrate the occasion.
In the U.S., in 1907 Ana Jarvis, from Philadelphia, began a campaign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Mother’s Day. Jarvis persuaded her mother’s church in Grafton, West Virginia to celebrate Mother’s Day on the second anniversary of her mother’s death, the 2nd Sunday of May. The next year Mother’s Day was also celebrated in Philadelphia.
Jarvis and others began a letter-writing campaign to ministers, businessmen, and politicians in their quest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Mother’s Day. They were successful. President Woodrow Wilson, in 1914, made the official announcement proclaiming Mother’s Day a national observance that was to be held each year on the 2nd Sunday of May.
Many other countries of the world celebrate their own Mother’s Day at different times throughout the year. Denmark, Finland, Italy, Turkey, Australia, and Belgium celebrate Mother’s Day on the second Sunday in May, as in the U.S..
在美国,人们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庆祝母亲节。在这一天,孩子们将卡片、礼物和鲜花献给母亲。第一次庆祝母亲节是1907年在费城,是由朱莉娅·瓦德·豪和安妮塔·贾威斯分别在1872年和1907 年提议设立的。
虽然在美国直到1907年才开始庆祝母亲节,但是尊敬母亲的节日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尽管那时人们是庆祝上帝的母亲罗伊的。
后来, 17世纪初在英格兰,人们有一个惯例,就是在每年六月的第四个星期天庆祝“母亲节”。在母亲节那一天, 通常与雇主住在一起的仆人, 被劝说回家同他们的母亲团聚。按照惯例,他们要带一块特殊的蛋糕回家庆祝。
在美国, 1907年一个来自费城,叫阿纳·贾维斯的人,发起了一场建立全国性的母亲节的运动。在西弗吉尼亚的格拉夫顿,贾维斯说服了她母亲的教堂,在她母亲去世2 周年的纪念日那一天庆祝母亲节,即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第二年费城也庆祝了母亲节。
贾维斯和其它人开始给部长、商人、以及政治家们写信,要求建立全国性的母亲节。他们取得了成功。1914年在任的伍德罗·威尔森总统,向全国发布官方通告,宣布在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庆祝母亲节,并使之成为一种传统。
今年的母亲节过得很开心,也非常激动!以前过母亲节,儿女不在身边,他们只能老早的打电话来为我祝福!而今年就不同了,母亲节到来之时,我正好在儿子家里,女儿一大早就发来信息为我祝福!但我不想告诉儿子,让他们为我花钱、忙碌。他们本来就很忙。
我认为男孩子心比较粗,我不告诉他就会想不起来。可没想到,傍晚时分,儿子拎着大包小包的回家来了。远远的就喊:“妈,今天是母亲节,你看我买了好吃的,为您过节。”说着把手里的肉鱼和水果糕点等等,在我的面前放了一大堆。儿子说今天不用我做饭,说着就动起手来,烧菜做饭。不大会儿一大桌子菜就做好了。饭菜的香气袅袅扑鼻,味道鲜美。各种糕点香甜可口…….
如今的母亲们各自享受着新时代的优越性。母亲节过得比昔年过年还要隆重。
在幸福之余,我突然伤感起来。是因在节日的气氛里,我不禁想起自己的辛苦一生的母亲。在那贫穷的60年代里,儿时的我看着母亲,以及更多的母亲,整日里吃苦受累,破衣褴褛,吃糠咽菜,食不饱腹,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哪里还有人为她们过节呀!那时候人的生活实在是苦不堪言!简直就是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
她们白天要到生产队里劳动,到了夜间还要为一家人缝补衣裳,推磨拤碓——那时候工业极为落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要用手工来完成。一天24个小时,当母亲的每天只能睡三、四小时,其余的时间都要在劳动中辛苦度过。想来实在令人心酸落泪!
看看现在的母亲,吃得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家庭用具全部是电气化,商店里加工好的食品。城市里每个社区或者每个居民小区,都建了公园。公园里都设有健身器材,闲暇时逛逛公园,跳跳舞唱唱歌,锻炼锻炼身体,何等的自在,神仙般的生活。
农村的母亲虽然比城市里的母亲要辛苦一些,但是,耕作全部是科学化机械化……干活不出力,做饭不冒烟。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来到冬闲的时候村里到处都是戏台,她们在一起侃大山,说大海……生活得如此幸福快乐。
如果说,过去的母亲和现在的母亲相比,是用一句天壤之别,恐怕也难以形容表达。
天堂里所有的母亲们,你们如今过得好吗?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祝福天堂的母亲们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一个晚上过了,男孩又来到海边一个人看日出,他坐在沙滩上,渐渐地天边露出了一片红霞,接着越来越红,刹那,太阳整个都浮出了海面,男孩用手指着太阳开心的说:“日出真美呀,这是我最开心的一天。”
有一次男孩回到家,他主动和妈妈说:“妈妈,我一个人看到了很多好看的东西,就在沙滩上。”妈妈听了以后说:“那是美丽的风景。”男孩听了以后又去海边看了看,男孩心想海边的风景真美,以后每一天都要来看一看。
第二天早上男孩依旧很早的来到了海边,他看见沙滩上坐着几个人,心想日出真的很美,很多人都来看喜欢的日出呀!男孩坐到了沙滩上看着地上的贝壳,等待着日出,嘴里唱起了妈妈教他的儿歌。
作者|王怡丹
有一个人, 她永远占据你心中最重要的地方, 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 这个人叫“母亲”。有一种爱, 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 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 这种爱叫“母爱”。
张尊潭, 我们的母亲, 您阳光乐观、善良坚强, 让家人为您感到骄傲。您爱岗敬业、仁爱无私, 也让身边所有的人都敬重。母亲, 您走起路来昂首挺胸, 做起事来认真细致;母亲, 好多事您都一个人扛着, 有什么委屈、忧愁都藏于心中, 总觉得怕给我们添麻烦, 增压力, 也不轻易向别人倾诉。可是等我们可以为您分担的时候, 您却走了, 走得那样匆忙, 这叫我们怎不心生愧疚?
今年4月18日, 您走了, 带着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对事业的无限不舍, 走了。我们敬爱的母亲, 生命中最疼我们, 最爱我们, 最难割舍的人, 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段日子, 我们总觉得您仿佛不曾离去, 我们觉得您不过是再一次紧急出诊去了, 只不过是耽误了回来的时间。虽然, 我们知道您患病多时, 虽然我们也看过好多回, 您一次次住院痛苦而又坚忍的样子, 虽然我们至今也不忘您临行嘱托“家和万事兴”, “工作要积极认真”的交待, 但这许多的“虽然”, 都无法让我们相信您不再回来。从此, 我们再也见不到您那精干的身影和慈爱的目光;从此, 再也听不到您那细柔的声音和关切的问候;从此, 再得不到您那悉心的教导和谆谆的勉励。每每想起这些, 怎不叫我们悲从心来, 潸然泪下?
母亲您很善良, 每过地下通道都会施舍流浪汉, 买水果也喜欢去医院对面搭着棚子的老婆婆家, 买菜也是找那些头发花白的老人, 您总说:“这些人可怜。”您知道吗?如今我们每次出去买东西也会不自觉地去您去过的那些小商小店, 小摊贩。您经常收集家里的衣服、鞋子、生活用品甚至去买新的, 送给家庭困难的人。您知道吗?如今我们一听到哪里要捐助, 我们也会回到家里, 不由自主的像您一样拣几件物品捐赠出去。
母亲, 您爱岗敬业。还记得2008年冰灾的那段时间, 孕产妇抢救特别多。那天晚上, 因为路面结冰, 交通事故频发, 而您出诊一夜未归, 父亲为您的安危焦急万分, 他几次拿起电话又放下, 他担心您, 又怕打过去影响您的工作。第二天早上, 看到您疲惫的身影, 父亲心疼地问您:“又是一晚上没睡吧?”“昨晚大小两条命都救了, 嘿嘿。”您乐呵呵地回答。多少个日日夜夜, 我们都在这种焦虑不安中度过, 但看到您回来满足的样子, 我们五味杂陈, 我们为您的成就而骄傲, 却也在为您的身体而担心。我们也曾无数次劝您不要这样拼, 您却摇头, 只说这是工作。
母亲, 您工作尽职尽责, 对待家人也尽心尽力。每逢周末, 一有时间您都抽空带着我们去看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 去和姑姑伯伯们聊聊天儿, 和阿姨舅舅们聚聚会。您喜欢看着家人在眼前来来回回地走动, 您说家人的缘分是最深的, 也是最坚固的, 所以要多来往, 才会更加亲密。
记得2012年外婆在长沙住院病重等着做手术, 正好那段时间我们准备结婚, 为了能使两件事情都做到完美, 您一边亲力亲为为我们筹备婚礼, 一边不停地和长沙的医生联系, 这些, 您都没告诉我们, 直到婚礼完成的下午, 您才松了口气, 又匆匆忙忙赶往长沙去照顾外婆, 一连几天, 您就守在外婆床前, 直到她老人家出院。
父亲的身体不太好, 有高血压、糖尿病, 您就算再忙, 也会将父亲的药准备好, 督促他按时服用, 并且密切观察用药的反应。有一回, 父亲服用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一段时间后, 出现了痛风, 您又给他寻找合适的降压药。为了监测父亲的血糖, 您每天早上都会给他做微量血糖, 及时调整饮食和降糖药物。您知道吗?您走了之后, 父亲经常看着床头的血糖仪发呆……
您的儿子年少时, 曾经也有过不懂事的抱怨, 怨您不能按时回家做饭, 不能像其他妈妈一样有更多的时间陪着他。还记得刚读小学那会, 爸爸在国外出差, 有一天, 您按点下班回来了, 他很高兴。可是您抱着他, 满脸愧疚地说:“妈妈要去外地学习一段时间, 一会送你去奶奶家, 你暂时到奶奶家住好吗?妈妈回来马上就去接你。”“我不去!”他哭着挣开您。但是, 您还是狠心把他送到奶奶那去了。您知道吗?当时他有多伤心, 他觉得别人的妈妈都那么宝贝自己的孩子, 您怎么都不管他。虽然赌气, 但是他每天都追着奶奶问您什么时候回来, 奶奶总跟他说:“快了, 就回来了。”那次, 一等就是一年。您的儿子渐渐长大, 他也逐渐理解您, 您虽然回家晚, 但不会落下一餐饭菜, 就算没时间做饭, 您也会提着盒饭回来;他懂您, 您虽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他, 也是想让更多的孕产妇平安, 更多的孩子健康!这实则是一种大爱!
母亲, 您虽不善烹饪大鱼大肉, 但小炒清炖都能信手拈来。您工作忙, 但能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可口的饭菜。生病期间, 您还总是想着病好了要为家人煲汤炖菜, 做更多营养的美味。您常说没有时间研究厨艺, 等退了休好好给我们张罗。家里的锅碗瓢盆、食谱书籍很多, 我们老念叨您浪费钱还碍地方, 您也不听, 只顾买。有个周末晚上, 您去超市买生活用品, 回来看您提了三大盒子厨具。爸爸取下眼镜, 看看您, 看看锅, 笑着说:“又买这么多, 你又没时间搞。”您一边把弄着锅, 一边得意地说:“我还买了面粉, 过段时间给你们包饺子, 做银丝卷, 免得下次有时间还没工具!”我们都摇头:“您这样的承诺太多了, 下次科室一个电话, 我们的饺子又泡汤了。”自那次以后, 我们就吃过一次您亲手做的饺子和银丝卷, 记忆中包得很精致, 个小巧, 很有嚼劲儿。您知道吗?如今, 每当看到这些盆盆罐罐安静地放在橱柜里, 就如同我们的心般落寞。我们多想再吃一次您包的饺子呀, 可是, 再也不可能了!
您孙女刚出生时, 您病得很严重, 您经常看着她流眼泪, 感叹她好可怜, 这么小奶奶就不能照顾她了。所以, 只要状况好点的时候, 您就竭尽全力给她准备生活用品, 奶粉, 尿片……凡是能想到的全都一件件买回来。您腰疼得站不起来了, 还要靠着靠垫在沙发上抢着抱她, 给她唱歌, 跟她说话, 或硬要驼着背给她做果汁, 肉泥。只要状况好点的时候, 您就和阿姨带着她出去买菜, 您一边弯着腰背着她, 一边念着儿歌。我们怕您累着, 劝您不要硬挺, 您还不高兴, 说:“自己的孙啊, 做得开心有味儿, 现在不要跟我抢, 以后有你们做的时候。”听完我们心里堵得慌, 半天说不出话来。后来身体越来越不好住院了, 您每天都要听孙女咿咿呀呀的声音, 要我们发照片过去, 说看着她, 您就不疼了, 比麻药还管用。如今, 您孙女一岁多了, 我们问她奶奶, 她会跌跌撞撞地走到您房间里指着照片叫您。看着您祖孙俩面对面笑时, 我们却只能在心里流泪。
现在, 您走了2个多月了, 我们天天都会到房间里去看您的相片, 给您擦擦脸, 跟您说说话, 我们依然可从您灿烂的笑容里看见您的幸福, 读出您的心思。父亲老了, 好多回, 他翻看您的照片都会忍不住泪如雨下, 他说多少次你们约好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 您总是一推再推说过段时间, 现在却再也不能兑现了;孙女看着您的照片叫奶奶时也多想您抱抱她啊, 但这都实现不了了!我们好舍不得您啊, 真想您啊!我们也相信, 您内心同样放不下我们, 即使去了天堂, 也会一直看着我们, 一样会守护着我们!
【母亲节思念母亲的文章】推荐阅读:
抒情作文母亲节的思念01-01
母亲节经典文章07-26
关于写母亲的短文章11-04
母亲节祝福语文章12-30
母亲节歌颂母亲的歌曲06-19
母亲节对母亲的感谢09-12
母亲节祝福母亲的话语04-11
母亲节赞美母亲的诗歌十首07-09
母亲节感恩母亲的初中作文09-28
母亲节送给母亲最好的礼物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