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说课稿和教案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捞铁牛说课稿和教案(精选7篇)

捞铁牛说课稿和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捞铁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地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说明了无论什么事情都有它本身的变化规律,告诉人们要想把问题解决好,必须要善于思考,注重调查研究,懂得利用科学原理的深刻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主要内容”。教学时,我们首先可让学生围绕着课题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要捞铁牛?谁去捞铁牛?他是怎样捞的?结果怎么样?这样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将陷在淤泥里的铁牛捞上来的事迹。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然后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练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课的教学十分关键,为后几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材料处理上详略得当的写作能力。

(3)懂得关于水的浮力的知识。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有条理复述课文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无论处理什么事情,都要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摸清具体情况,然后再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3)使学生懂得谦虚是美德,无论个人能力多大,都应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4)教育学生从小要学好科学,认识事物,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重、难点是理解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要重点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懂得怀丙捞铁牛方法的科学性。难点的理解可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点词语弄清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从而懂得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记叙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是这篇课文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二、说学生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学中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抓各种描写的句子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了解宋代怀丙和尚在打捞铁牛前做了哪些准备,又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使学生明确遇事时要善于动脑思考。

(一)、情景描述与课件演示相结合,导入新课

教师用生动、充满激情的语言,借助课件演示“河中府”、“黄河”、“铁牛”,把学生引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河中府城外的黄河上,想象洪水冲断浮桥、铁牛深陷河底的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远古科技落后的宋代去体会故事内容。(这一步骤的设计,为理解怀丙捞铁牛方法在当时的科学性、发现怀丙的聪明才智做好了准备。)

(二).默读全文

用抢答的方式回答:捞铁牛的办法是谁想出来的?课文第几段有描述?(这么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比较句子

体会“出色”一词的作用。1.出示投影,读句子(1)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工程方面的专家。(2)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工程方面的专家。(3)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方面的专家。2.分析每句的意思,比较哪句好,好在哪里。(这正是体现学科特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地方,突出强调怀丙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和能力,是个了不起的人。激发学生对怀丙的敬佩之情)

(四).品读重点句段,感悟怀丙的出色表现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边勾画。那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2.汇报交流。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概括成三个方面。

(1)设想出色(叫水送回);(2)准备出色(准备周密);(3)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3.抓语言描写

“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怀丙正是认识和理解了水强大的浮力并很好的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4.抓场面描写(第二小节)

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想象人们都议论些什么?怀丙此时能主动承担打捞铁牛的责任,更衬托出他的过人之处。

5.抓行动描写

(1)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请默读第二部分,把表示这四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

(2)找四名同学分别读这四句话,找出关键词,运用关键词说出意思。

(3)讨论。①这几步准备工作能前后颠倒吗?为什么?练习用“先„„然后„„再„„最后„„”这些顺接词说说准备工作的过程。(这段话前后承接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不能颠倒)②从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中你了解到什么?(怀丙先调查了解,摸清情况,在确定打捞铁牛的具体办法。这正体现了怀丙不单凭想象而通过工作细致、周密、有条不紊,显示出他高超的工程技术水平)

(4)再读课文的第三部分内容,小组讨论: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因果重叠。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

指导朗读第3、4小节,强调停顿和重音,这样表达对怀丙的敬佩与赞叹。(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情感,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4)演示操作捞铁牛的经过,认识水的浮力的知识。边演示边提出问题。(这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觉,并在演示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6.齐读第6自然段,提问:

(1)这样的办法指的是什么?让学生练习复述。

(2)课文为什么不详写捞其它几只大铁牛的经过?(使学生明确写作时材料的处理要详略得当)

(五)、总结全文

1.结尾点明怀丙和尚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捞铁牛的过程中,人们就对怀丙和尚从了解到敬佩,此时点出“出色”水到渠成,令人佩服,有助于突出中心)

2.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怀丙又让水把他送回来,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呢?(人的力量大。怀丙考虑周到,指挥有方。认识这一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会科学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捞铁牛”一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

(六)、作业及课外延伸

1. 请你想出比怀丙更好的捞铁牛的办法。

2. 回家做一个小实验,并按一定顺序把实验过程写成一段

话。(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登上企鹅岛》说课稿

张大华

《登上企鹅岛》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的第十四课。南极大陆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使人向往的地方,那的企鹅更是小朋友们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这篇课文记叙了小作者跟随南极考察队来到南极大陆登上企鹅岛的所见所闻,这篇课文通过对企鹅的样子、种类、特点及生长过程的介绍,说明了企鹅的可爱,表达了小作者对企鹅的喜爱之情。这是一篇很有情趣的课文,能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了解世界,放眼世界,知道他们身边以外的事情。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先讲述了企鹅的种类、特点,最后讲的是企鹅的生长过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细致具体的描写了岛上的三种企鹅:金企鹅、帽带儿企鹅和阿德雷企鹅。通过文中“它的嘴是金红色的,头部有两块白毛,又叫花脸企鹅”“他们彬彬有礼,站在远处向我们点头,像欢迎我们似的”“我刚踏进他们的领地,一只企鹅就尖叫着把我驱逐出境了”等细致描写,抓住了这三种企鹅的特点:金企鹅漂亮;帽带儿企鹅彬彬有礼;阿德雷企鹅凶猛。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流畅、充满童趣。

三年级的学生正是渴望知识的年龄,他们对万事万物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他们尤其喜爱小动物!对我选的课文,他们有极强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对文中的企鹅很是好奇,但是,南极大陆离他们生活太远,在他们面前是一个神秘遥远的世界,另外,就三年级孩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课文的难点语句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很注重电教媒体的突破和运用。使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语言文字,也可以在直观的感受中自然的产生对企鹅的喜爱之情,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因此,我的电教手段始终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收到满意效果。

这篇课文能力训练主要是:

1、默读,即通过默读思考,找出描写三种企鹅特点的句子,从而概括出三种企鹅的特点;

2、理解,通过抓重点词句、展开想象,理解句意,从中体会三种企鹅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即使学生能把自己的体会、感受通过读来加以表达针对教材的要求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南极大陆企鹅岛上企鹅的外形、种类、特点及生活习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了解南极大陆企鹅岛上企鹅的外形、z种类、特点及生活习性。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是围绕南极企鹅十分有趣这个意思,从几个方面具体来写的。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读议法、自读自悟法、电教演示法、情境教学法

结合《登上企鹅岛》一文的具体情况,在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是这样安排第二课时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导入时,我创设了一个小情景:和小作者一起到南极大陆的企鹅岛去看看那些可爱的小企鹅。因为学生从没去过南极大陆,也很少有机会能看到小企鹅,所以学生对此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运用这种心理,创设情境,便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整体感知,激活探究需要。

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这里的企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符合认知规律,并训练学生能读有所得,为后面深入的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抓住“成千上万”这个词,让学生细细品味,通过想象、看图片、朗读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这里的企鹅非常多。

三、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指导朗读。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成年企鹅与小企鹅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通过填空的形式检查学生是否清楚了。并着重让学生理解“六十多厘米高”和“一摇一摆”这些语句,采用了用手比一比、站起来走一走、有语气地读一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企鹅的可爱。

四、展开想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指导朗读。

第4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几种企鹅,对喜爱动物的小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请学生自读自悟,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当学生找到了企鹅的特点之后,再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谈谈是怎么体会到的。接着通过图片等形式给学生一种直观地感受,采用直观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从而自然地激发学生对企鹅的喜爱之情。然后师生共同填空,加深对企鹅种类、特点的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五、角色扮演,积累运用语言。

对于5、6自然段,我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企鹅,把企鹅长成的小故事说给大家听。学生通过讲故事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强化了语言训练。

六、读写结合,体验探究乐趣。

学习应该是件快乐的事,《登上企鹅岛》的学习气氛就应该是快乐的、轻松的。课堂上导游的姿态、语言,课堂上学生们认真的表演,我和同学们都仿佛身临其境。在整个教学中,我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是导游,更是教师,和学生们一起进入角色、引导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去体现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认识整点和半点说课稿和教案 篇2

执教者:邵霞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结合幼儿生活,让幼儿认识时钟,让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知道时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从而可以激发幼儿珍惜时间,养成按时学习、生活等良好的作息习惯,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9:30上课5:0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为: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难点是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以突破教学重点,利用游戏的手段演示时针、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这一难点。让幼儿有粗浅的了解,孩子在上小学还会在此基础上再次深入学习。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我借助时针分针赛跑的游戏,让孩子更好地感知时针、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用发现秘密的方式告诉孩子整点和半点让本来索然无味的数学活动变得多姿多彩。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我注意加强辅导。

四.教学准备

1、各种时钟收集表,我让孩子提前收集各种时钟,有的没有图片,和家长一起动手做了钟面,画了时针和分针,孩子在收集的过程中,与父母之间的交谈肯定对钟有一定的了解,这对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活动钟面每人一份,这有利于孩子在做中学,对他们认识整点、半点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一开始我就展示幼儿收集的时钟家族,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钟了解钟的种类,然后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二)基本部分

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认识整点、半点。

在本环节中,我首先提出悬念: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猜猜谁会赢?抓住孩子的心,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进一步提出谁跑的快?你发现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引起孩子思考。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然后用发现秘密的方式教授给孩子整点和半点的准确知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活动的钟面让孩子操作,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以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

(三)操作活动:以小朋友在幼儿园的生活作息时间如:上学、上课、睡觉、起床、离园等为操作活动内容,以便于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整点和半点

执教者:邵霞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活动准备:

1、“我见过的时钟”收集表

2、活动钟面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时钟家族,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钟了解钟的种类及作用。

(一)这是小朋友收集的各种钟表,我们看一看这里都有哪些钟表?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二)看过这么多漂亮的钟表,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使用钟吗?钟与我们的生活什么关系?

(三)教师小结钟表和我们生活的密切的关系

二、引导幼儿认识钟面,能区分时针、分针。

(一)小朋友仔细观察钟上有什么?

(二)有哪些数字?

(三)除了数字还有什么?有几根针?它们的长短一样吗?粗细一样吗?

(四)教师小结

三、通过演示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整点、半点。

(一)教师通过演示让幼儿发现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

1、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猜猜谁会赢?

2、谁跑的快?你发现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

教师反复操作。引导幼儿发现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分针绕一圈,时针走一格。

3、教师小结:分针长,时针短;分针绕一圈,时针走一格。就表示1个小时过去了。

(二)认识整点。

1、时钟里除了这个小秘密以外,还藏着许多的秘密呢,我悄悄地告诉你,仔细听哟。当分针指向12上,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教师操作钟表,请幼儿说出是几点,为什么?

3、教师报时,幼儿拨相应的时间。

(三)认识半点。

1、师:当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两个数字之间,它经过了数字几就是几点半。

2、教师操作钟表,请幼儿说出是几点半,为什么?

3、教师报时,幼儿拨相应的时间。

四、操作活动。

1、逐幅观察图上小朋友在做什么?几点钟做的?请幼儿操作活动钟面。

捞铁牛的教案设计 篇3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捞、拴等生字,会写府、拴等字。

2.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打捞铁牛的情景。

2.激趣:你想了解捞铁牛的过程和结果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捞铁牛》。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互相纠正读错的字,还不懂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老师。

3.(出示生字卡)开火车检查认读生字。重点指导陷字的右部臽。

4.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读得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并用序号标出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范读课文(或借助录音机),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小组讨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汇报归纳,教师随堂点拨,指导朗读。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默读课文,思考: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课件演示打捞铁牛的情景。

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着重理解捞铁牛的过程,感知怀丙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朗读时,抓住重点词语,把这些词语突出出来。

怀丙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3)学习第3自然段。

着重理解打捞铁牛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朗读时,抓住表示准备工作的一些动词,这些词要读重音。如潜到、摸清、准备、装满、划到、拴、搭、绑。

(4)学习5、6自然段。

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五、通读全文,加深理解

1.再读课文,并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感情,再读给自己的学习小伙伴听。

2.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配乐有感情地范读全文,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意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后懂得了什么?

二、指导朗读

抓住重点词、句指导,让学生读出感情。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2.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学生提出难记的生字。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指名在班上说说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

6.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四、积累词语

1.朗读课文,把生字在课文中的组词用 标出来读读,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齐读。

2.组词比赛,评选组词高手。

3.从课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捞铁牛》教案设计及原文 篇4

掌握“宋、府、拴、笨、尚、潜、绳、绑、铲、拔、丙、程”等12个字的音、形、义,并会写。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宋朝、笨重、熟悉、出色、浮桥、议论纷纷、淤泥、工程家”等词语的意思,并会用“熟悉、出色”造句。

能结合课文,理解课后习题3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练习1的三个问题。

教学难点:

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理解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原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点拨:重修浮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为什一定要捞铁牛?

2、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指导学生理解:“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3、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

投影:“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指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讲了几个意思?

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

一、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知道了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浮桥,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冲到河里去了。正当人们想办法要捞起铁牛重修浮桥进,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他究竟用什办法把八只铁牛捞回来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为了捞铁牛,和尚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顶呢?在课文里找出来,作上记号。

2、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3、朗读第二段。

4、学习第三段

5、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6、投影这段话,组织学生讨论:

和尚先让水手们干什么?(铲沙)

为什么要把船里的沙都铲到黄河里?

船里的泥沙慢慢减少,船身和拴住铁牛的绳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一点一点向上拔)这里为什么用“拔”?是什么力量把铁牛从淤泥里向上拔的?水的浮力是怎样把铁牛向上拔?(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画面理解捞铁牛的过程)

实验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7、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并讨论:和尚是怎样把铁牛捞上岸的?(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让学生理解)

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

8、齐读第六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和尚是怎样把一只只铁牛捞起来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简单叙述过程)

投影“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怀丙和尚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

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课文是怎样评价他的?

“出色”是什么意思?教师讲解“工程家”的意思。

为什么说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的出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投影“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从怀丙说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

9、总结全文

怀丙和尚捞铁牛这件事,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那时他就能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多么出色啊!直到今天,人们还是利用这种原理打捞沉在水里的重物。此时此刻,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引导学生发现课本插图的错误。

《捞铁牛》教学原文

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和尚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

这个和尚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

看了“《捞铁牛》教案设计及原文”的还看了:

1.白杨优秀教案设计及原文

2.天上的星星教案设计及原文

3.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设计及原文

4.《美丽的呼伦湖》的教案以及原文

松鼠和松果说课稿和评课稿 篇5

一、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十分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十分活跃。如课一开始,老师以猜谜语的形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引出本课的“主角”——松鼠。

二、在学习课文时,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然后再分段去深入学习,符合认知规律。

三、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在学习“聪明”“活泼”、词“那么……那么……”时,让学生口头造句,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并学会了运用。

四、朗读指导很到位,而且读的形式多样。学习第一自然段时,要体会小松鼠愉快的心情,先让学生找到了重点词语“高高兴兴”,老师先示范读词语,然后学生练习读好词语。在读好了词语的基础上,再将词语放入到句子当中进行朗读训练,循序渐进,学生容易接受。

五、课件的使用恰到好处,真正起到了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在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时,让学生想象“蒙蒙细雨过后,这片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课件展示出春雷、春雨和小树生长的画面,学生想象丰富,还会用上“茂密、挺拔”等词。将课文的内涵展现的十分明白,使学生理解的非常透彻。

六、整节课把常规习惯教育贯穿于教学中。读书时,强调读书姿势;读完书,用端正地坐好来告诉老师你读完了等。

之外,我们认为有两点不足:“好主意”在读的时候应该把“主”变成二声;课件在最后展示茂密的.松树林,却展示了一副白桦林的图片。

以上是我们年级组对本节课的认识,说的不妥请见谅。

捞铁牛说课稿和教案 篇6

1.了解怀丙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打捞上来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重点)

2.初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难点)

3.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难点)

教具准备:《捞铁牛》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河底打捞重物,我们现在可以用很多高科技手段,做起来并不困难。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他们并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但他们也能从黄河的河底打捞出重达万斤的铁牛,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十课《捞铁牛》。板书课题(齐读)

二、复习前两部分

1、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内容(出示幻灯片)

为什么要捞铁牛?

是谁提出能捞铁牛的?(生个别回答)

2、出示浮桥的图片及资料,点出捞铁牛势在必行

3.怀丙打算怎么捞铁牛,他怎么说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他想的办法一定和水有关,自信、胸有成竹)

三、新授

1、师:怀丙要捞铁牛了,下面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呢?

生甲: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生乙:是用什么方法把铁牛捞上来的?

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写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的方法。

2、看幻灯片上的问题,自由读第三段

师:那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甲:写了和尚做准备工作。

生乙:这一段主要写了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板书:准备工作)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就是这一段的段意。我们通过认真读书,知道这一段中的四句话都是写“和尚做的准备工作”,所以同学们把段意概括为“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由此可见,认真读书,了解内容,然后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师:谁再来把第二段内容读一遍,我们看一看课文中运用了哪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请同学们用笔画下来。

生:课文中运用了“先……然后……再……又……”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

师:你说的完全正确。下面请同学们看投影屏幕,我们来体会一下准备工作。(师用幻灯片分步演示四项准备工作)

3.师:刚才我们演示了四项准备工作,都看清楚了吗那如果换一换顺序可以吗?比如说先写把两只船拴在一起,再写划过去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船很大,单独划比较好划。

师:由此看出,课文是按照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写的,能颠倒吗这样写很有条理,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言之有序。(投影出示:言之有序)

生:(齐读)言之有序。

师:谁再来把这一段读一读,同学们再来体会一下这一段是怎样做到言之有序的。

四、学习打捞过程

师:刚上课时,同学们就提出了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现在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4到6自然段。

师:铁牛捞上来没有?怎么捞的?

生:捞上来了

师:那和尚是利用什么把铁牛拔出来的

生:利用水的浮力。(板书:利用水的浮力)

师:谁还记得刚才老师提的第2个思考题

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

生甲:因为铁牛太沉了,水手们根本没有办法把它拉上船。

生乙:因为和尚还在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放在水里拉回来可以省一些力气。

师:这几位同学分析得特别好。和尚这时还在利用水的浮力,你们看和尚是多么聪明啊!

师:怀丙只捞了一只铁牛吗?

生:捞其余七只铁牛都是略写

师:看来写文章还要做到有详有略(生齐读)

师:谁能概括一下这一段段意

生: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八只大铁牛。

师:现在同学们是不是知道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八只铁牛捞上来

生:(齐答)利用水的浮力。

五、师: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在看时,请同学们注意打捞过程的顺序。(放录像)

六、师: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需要两船泥沙,捞八只就需要十六船。那么多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多不好呀!这样做会阻塞航道,还会污染河水。如果老师给你四只大木船,你能不能只用两船泥沙把铁牛捞回来小组讨论讨论。

生:我先把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划到沉铁牛的地方,架好架子,拴住铁牛。然后让另外两只空船分别靠在前面那两只船的两边,让水手们不要把泥沙铲到黄河里去,而是铲到空舱里。这样装泥沙的船慢慢浮起,铁牛也被拔离河底,再把铁牛拖到岸边。接着,用装满泥沙的后两只船挂铁牛,等前两只船把铁牛运到岸边划回来,再分别靠在这两只船的边上,把泥沙铲到那两只船上。用这样的办法来回七次就可以把八只铁牛全捞上来。……

七、总结

八、作业:仿照捞铁牛的过程做一个小实验,并写出实验过程,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板书设计重修浮桥爱科学

10、捞铁牛准备工作学科学

(浮力)打捞过程用科学

捞铁牛说课稿和教案 篇7

培正中学 吕文霞

一、说课标

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实施建议”中关于“写作”方面的建议提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因此,我想从学生作品中选取教学的篇目,把学生作品当做习作的事例或范文,从中归纳写作的方法。力求让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说教材和目标

八年级上册重点学习叙事记叙文的写作。在第3课《蜡烛》的“读一读 写一写”后面附有“学习阅读记叙文” 的知识。同样,阅读记叙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更是为了写记叙文。

那么,任何一篇记叙文,都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一般把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称为记叙的六要素。阅读记叙文,抓住了这六要素,也就大体把握了全文的基本内容。

记叙文有侧重写人的,侧重写事的,侧重写景状物的。

阅读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分析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从而了解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记叙文有侧重写人的,有侧重写事的,有侧重写景状物的。

本节课主要学习侧重写事的记叙文。阅读和写作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不仅仅要注意人物、时间和地点,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的具体、生动,从而了解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因此,本节课学习的目标是:

1.运用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概述。2.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生动。

三、说学法:阅读归纳法

四、说教法: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作品为例,让学生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归纳出写作的技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教师开门见山入课,引出记叙文的六要素,教师示范用六要素说话,分析教师所说的话中没有展开事情的经过和结果,以及意义和影响。然后,让同学们围绕六要素概述一件或两件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为后面详细叙事做好铺垫。

(二)学生交流自己概述的事情。教师点拨并且引出本节课学习的目标(目标在ppt中出示): 1.叙事要交代清楚六要素。2.叙事要具体、生动。

(三)教师出示学生作品,学生阅读。

(四)教师组织学生比较阅读,从而发现其中的亮点和不足,然后归纳出写作的方法。

第一大亮点---叙议结合

第二大亮点---叙事中贯穿心理变化 第三大亮点---环境烘托 第四大亮点----人物描写

教师总结:其实在本文中可以借鉴的写作方法远远不止以上这些,比如:(教师ppt出示本文中可以借鉴的写作技巧。)细节描写

第一人称的口吻叙事(使读者感觉更有真实感,好像作者娓娓道来); 按照时间顺序叙事; 情节的曲折等。

总之,我们阅读一篇文章,不仅仅停留在阅读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指导我们写作。

(四)写作实践

建议同学们使用以上的一种或几种写作方法,自己选材,写一个片段。

(五)学生作品交流与展示。

本节课是体现读写结合、体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学思想的写作课,一定要把时间用在指导和学生练笔上,不能上成阅读教学课。

“叙事记叙文写作指导”教学预设

培正中学 吕文霞

【学习目标】

1.叙事要交代清楚六要素。2.叙事要具体、生动。

【学习重点】叙事要具体、生动。【学习难点】叙事要具体、生动。【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阅读学生作文的归纳法。【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学生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开门见山入课。引出本节课学习的目标(目标在ppt中出示):

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叙事记叙文的写作。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就是什么人?什么时间?因为什么?在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怎样?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我们常常用六要素说话。比如:今天我因为参加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来二中讲课。这样的话叫做概述(板书)。我们不可能用概述的方式把事情的经过、结果和意义及对我的影响讲清楚、讲生动。所以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把事情写具体、写生动。

二、阅读学生作品

教师下发学生的叙事作品,学生阅读。

三、教师组织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发现文章的亮点和不足,从而归纳写作技法。

第一大亮点---叙议结合

第二大亮点---叙事中贯穿心理变化 第三大亮点---环境烘托 第四大亮点----人物描写

教师总结:其实在本文中可以借鉴的写作方法远远不止以上这些,比如:(教师ppt出示本文中可以借鉴的写作技巧。)叙事中贯穿心理变化 叙事中人物的描写 叙事中景物的烘托 叙事中的细节描写 第一人称的口吻叙事 有叙有议 记叙的顺序 情节的曲折

总之,我们阅读一篇文章,不仅仅停留在阅读的层面,更重要的是用来指导我们写作。

四、自己选材,写一个片段。

上一篇:幕墙工程验收要求下一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