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地名调查报告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趣地名调查报告(共6篇)

有趣地名调查报告 篇1

你看,一提到户部巷,人们就想到美食;一说起江汉路,就和热闹时尚有关;许多老街都有相关的街名的故事传奇,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汉口胜利街上一溜有趣的地名吧。

在汉口的胜利街上,有六条名字非常有特点的道路,这就是一元路、二曜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和六合路。这六条路的名字为何如此特别,他们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据说,一元路,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汉口的兴盛得益于一个水字,更因为它直通码头,就由它做这六条街的老大吧。二曜路,取“日月光曜”之意,更是期待着全国抗战胜利。三阳路,取的是“三阳开泰”之意,如今的三阳路果然成为这六条街道中最宽阔的一条,暗合了“三阳开泰”的意义。

四唯路,《管子 牧民》有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不存。这条街取其深意,固定名为四唯路。

五福路,中国民间称“寿、富、康、德、命为五福”,许多城市都有五福路这样的路名。

有趣地名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天水,地名,地名文化

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和地域范围内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词, 具有生活交往、信息传递的功能。同时, 地名又是地理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是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再次, “地名也是民族文化遗产”, 地名是地域内群体精神文化活动的成果, 所反映的文化特征,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同, 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

本文选取天水市秦州、麦积两区的主要街巷、居民小区作为地名调查对象, 分析了地名命名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期为地名标准化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益的补充。

一、天水市主要街巷地名调查分析

根据行政区划网 (区划地名网) 甘肃省天水市部分, 秦州区共含7个街道、10个镇、6个乡, 麦积区共含3个街道、12个镇、5个乡, 对两区主城区部分的街巷地名检索, 结果如表1。

统计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 以“自由”“合作”“青年”“建设”“光明”“中华”等政治文化类词语作为街巷地名的所占比例较大, 此类地名在发挥信息传递等指称作用的同时, 显现一种“高大上”, 实际却空泛、干瘪, 缺少地域文化内涵和特色, 并且与全国其他城市的街巷地名多有雷同。

(2) 街巷地名的命名相对比较规范, 均以“某某路”“某某街”“某某巷”这种“专名+通名”的形式构成。

(3) 部分街巷地名以所在区域内原有村庄及企业、社会教育、公益部门命名。比如, 团庄路因地处东团庄村得名, 岷山路因天水岷山机械厂得名, 红山路因天水红山试验机厂得名, 师院路因高校天水师范学院得名等。

(4) 少数街巷地名因区域内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或者少数民族居住人口较多而命名, 例如, 自治巷、伊民巷等。

(5) 带有天水本地地域文化内涵和元素的街巷地名相对较少, 且多为一些较小的街巷。比如, 南郭路因古“秦州八景”之一的“南山古柏”南郭寺得名。

二、天水市主要居民小区地名调查分析

检索天水房产网、天水生活网等天水主要网络媒体上的房产信息, 并逐个确认, 统计秦州、麦积两区主要居民小区, 结果如表2。

在统计过程中进行简单分类,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 统计表明, 秦州、麦积两区主要居民小区中的第 (1) 、第 (2) 类地名命名比较规范, 均以“某某小区”“某某家属院”这种“专名+通名”的形式构成。

(2) 两区主要居民小区中的第 (2) 类, 多为企事业单位机关的家属区, 命名过程中多以“单位名称+小区”形式构成, 且小区建成时间相对较早。

(3) 两区中的第 (3) 类, 均存在“有专名无通名”的问题, 命名过程存在夸大其词、罔顾传统和崇洋媚外嫌疑。此类多为新建居民小区,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种功利化思想和对自身文化不自信的心态。

(4) 在居民小区命名过程中, 发现多选择一些有美好、吉祥寓意的词语, 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景。但在“通名”选择上“家园”“佳园”“嘉园”“佳苑”“嘉苑”“家苑”等近音同音词的使用, 给人们日常书写使用造成混乱和不便。

(5) 两区居民小区少数存在重名现象, 比如, “和谐家园”和“和谐嘉苑”, 音同字不同, 前者位于秦州区东十里曹家埂, 是天水市政府主持修建的补助帮扶类居民小区, 后者位于麦积区廿里铺, 是麦积区花牛镇镇政府主持修建的职工住房。

三、地名的标准化

地名具有生活、交往、信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功能, 地名的标准化显得十分重要。1967年召开的联合国第一届地名标准化会议 (UNCSGN) 拉开了全世界“地名标准化”工作的序幕, 要求“用本国官方语言或其他语言统一地名的书写形式并固定下来”。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 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1]

标准的地名应包含“音、形、义、位、类”五个要素, 即正确的读音、固定的书写形式、具体的命名含义、特定的地理实体空间位置和地理实体的类别性质。但使用过程中, 地名不规范问题一直存在, 主要表现在“大”“洋”“古”“怪”“重”[2], 甚至存在有地无名、有专名无通名、拼写错误、译写不准确等问题。读音方面如:藉河是横穿天水市秦州、麦积两区的一条主要河道, 天水本地读音为“Xi--he”, 而“藉”字有“jie”“ji”两个音, 并无“xi”音;再如“赵崖”“白崖”两地, 天水本地均读作“zhaoai”“baiai”, 但城市公交上却读作“ya”音。书写方面比如, “滩歌镇”, 有时却又写成“滩哥镇”。因此, 在地名标准化过程中, 不但要解决大、洋、古、怪、重等问题, 还要给地名正音、正字。近日, 天水市民政局出台《天水市地名命名更名工作规程》公告[3], 将地名命名更名工作提上日程, 标志着天水市地名管理将纳入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的轨道。

四、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的地名保护

天水市地名破坏主要在大跃进时期和文革时期, 据不完全统计, 两个时期更改的街巷地名达70多处, 例如, 将“箭场里”改为“前进巷”“砚房背后”改为“文革巷”, 将“十方堂”改为“反修巷”, “忠武巷”改为“反帝巷”, “玩月楼巷”改为“解放路”等。后旧城改造, 从1980年到2007年, 60%的古地名消失得荡然无存。

1994年1月, 天水市被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又被甘肃省确定为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古城、古镇、古村落以及古建筑、古街巷的保护利用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如何保护这些历史遗迹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地名文化保护是其中一项核心的工作。

首先, 要增强保护老地名的意识。地名能彰显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老地名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 地名的背后埋藏着特有的故事和民俗史实, 能够折射出本地区在特定时期的原始历史风貌。其次, 要对老地名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考证辨析, 充分掌握地名产生年代、演变情况, 涉及人物、事件及地理实体迁移变化。再次, 对现有老地名的撤销、兼并、更名进行科学决策, 尽量保持地名的稳定性, 要保雅舍俗。在命名更名过程中, 要做到标准化和差异性、地域性、文化性的统一。最后, 要给老地名挂牌立碑, 简述其产生演变的过程, 尽可能保存地名文化对城市发展历史反映的能力, 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EB/OL], 2005-8-31.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5-08/31/content_27920.htm.

[2]徐运.公明, 地名标准化任重道远避免大洋古怪重[N/OL], 解放网, 2015-2-20.http://sh.eastday.com/m/20150220/u1ai8588902.html.

洋地名泛滥倒逼地名文化保护 篇3

有关专家表示,地名文化保护终于被提上了日程,国家相关部门站在历史高度,对洋地名进行全面清理,不仅是方便市民生活的需要,更是对传统地名文化的敬畏!

洋地名频现中华大地

“有名,万物之母”。古人对于地名十分看重,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可能都是轻的。我们也看到,古人留下来的很多地名,有历史有文化有精神。

正如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感慨的,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在国家治理、文化传承、国防建设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广泛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看看现在的一些地名,简直不堪卒读。

中国城市化的一大问题就是高度雷同。有千篇一律的城市,更有千篇一律的地名。到很多城市,都能見到曼哈顿、威尼斯、香榭丽舍、地中海、泰晤士小镇等地名。这样的洋地名,与本地历史文化生态有何关系?

全国皆是“新村路”,到处都有“开发道”,有城市把名山大川汇总起来,然后按顺序起黄山、泰山、长江、黄河……看不到一点技术含量。

还有些地方,把土桥和八公里路合并起来,然后起一个名字叫“土八路”……类似稀奇古怪的地名,除了拍脑袋决策者外,其他人都摸不着头脑。

当下,洋地名泛滥,它不仅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的街头,连地处内陆的三线城市甚至小县城都遍布“欧洲小镇”。

西南某省会城市,不管是商业小区还是购物中心,洋名占的比例可不低。部分公交车站也以附近小区或者商场命名,从而出现“被洋地名”的现象。

近年来,地名文化出现了两种现象:其一,新建道路或商业广场“穿戴外国衣衫”;其二,新建小区也“戴上外国帽子”。一些饭店、超市也跟风而来,就连一些旧有的地名也为了跟风被换了个洋名,地名充满了“大、洋、怪、重”。

当我们的街头巷尾都是稀奇古怪的地名时,当我们的生活小区都是乱七八糟的名字时,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无处安放了。

老百姓为何反对稀奇古怪的地名?一方面,它们困扰了百姓生活。有些原有地名虽然显得灰头土脸,可是这些地名往往都沿袭几十年、几百年了,大家已经习惯,突然换了名字,就会影响到生活的便利。另一方面,它们丢失了传统文化。有的老地名可能不好听,但由于有着历史的沿袭,有着文化的色彩,也就有了十分珍贵的意义。令人痛心的是,这些老地名的消失速度是空前的。

2014年全国地名普查发布数据,1986年以来的近30年里,中国约6万个乡镇名字、40多万个村名被遗弃,永远地躺在了故纸堆里。

2013年民政部资料显示,1980年到2003年,北京消失的胡同地名近40%。空间地理和历史脉络,由于地名的消失而中断。当我们抛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时,我们丢失的其实是自己的灵魂。

一些地方轻易乱改地名,导致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快速消失,这种丢弃传统、割断文脉的表现,对地名文化传承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细加观察,凡商业化的楼盘取洋名,无非是营造国际化氛围,提高楼盘附加价值,利于项目推广。而公共性质的广场或项目取洋名,则更多地是出于时尚、高贵等的心理需要。

不管出于何因,这些都对一地传统文化造成了破坏,也影响到了该地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任性”改名的背后,暴露出的是畸形的政绩观和浅薄的文化观。

2007年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上,地名被正式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地名文化,也就是在重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

中国高调整治洋地名

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标签,是城市的名片,既反映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又承载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近年来,洋地名的泛滥,不仅让人费解,也损害了地方的文化特质。

有关专家表示,国家相关部门站在历史高度,对洋地名进行全面清理,不仅是方便市民生活的需要,更是对传统地名文化的敬畏。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视频会议上指出,此次地名保护和整治工作将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桥梁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并加强地名文化保护。

据悉,这项工作从2016年2月开始至2017年6月结束,分为动员部署、普查摸底、清理整改、健全制度、总结验收五阶段。其中,清理整改工作原则上于2017年3月底前完成,地名文化遗产确认或地名更名命名后,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李立国希望在给路桥建筑起名时,能从中国历史中汲取灵感,尽量避免出现像“曼哈顿广场”这样的洋地名。

2015年5月,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也表示,抓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来进行。

实际上,针对多地大量存在洋地名现象,民政部早在1996年就发布了《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其中包括居民区、楼群、建筑物等。”

时至今日,依然有人以“法无禁止皆自由”替洋地名辩护,不仅可以看出随着洋地名的泛滥,不少人已经见怪不怪,而且可以看出,原有的法律规定并未得到很好执行。

2013年10月15日,河南省政府发布第156号政府令,宣布《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经河南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自即日起施行。

《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规定:擅自对地名进行命名、更名与销名,公开使用未经批准的地名等行为,由当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按照河南出台的地名管理办法,禁止使用洋地名的范围涵盖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纪念地和旅游地名称,以及大型建筑物与居民住宅区名称等。

nlc202309081859

分析人士表示,以地区立法的形式叫停洋地名,不仅是为了矫正某些低劣的市场创意,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国家上位法的法律尊严。

实际上,在河南此番出台相关规定之前,北京、广东、河北、湖北、浙江、内蒙古等地都已颁布相同内容的地方法规,立法叫停洋地名。

针对洋地名乱象,各大城市曾进行集中治理,但效果并不理想。分析原因,“罚则过轻”或“缺乏强制处罚手段”是关键因素。

在当下的中国,很多事情可以“策划制胜”,故尽管有规定存在,但洋地名仍呈泛滥之势。这引发当地人关于立法效果的困惑。

规范地名须违法必究

地名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人文底蕴的地理信息,特别是一些老地名,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有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是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

国务院早在1986年就出台了《地名管理条例》,其中规定,“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

遗憾的是,正是其后三十年间,乱改地名现象不断发生,甚至出现了贪大、媚洋、求怪等现象。其背后,则是惩戒乏力,追责不力,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沦为乱改地名的帮凶或主导者。

地名的更改与否,改成什么地名,本应遵循一定程序,征求当地居民意见,尊重历史文化因素。但现实中,却很少有规范更改地名的情况,一个地方的名称多由时任主政者根据喜好乃至风水而随意更改,既不征求民意,更不尊重历史传统,只要征得了上级同意,便可改名换姓。一些小区或楼盘更是取决于开发商个人喜好,只要开发商喜欢,只要能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无论什么名称,都可为我所用。

在地方权力体系中,民政部门属于政府组成部门,假使政府决策者希望更名,民政部门不仅无力阻挡,反会成为帮凶。假使小区或楼盘在开发商主导下胡乱命名,民政部门尚且不能对其形成约束,遑论出处罚。一方面是违法成本极低,另一方面是更名后能带来巨大潜在收益,肆意更名或命名奇葩的现象自然层出不穷。

规范地名使用,不妨实行分类管理。对行政区划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公共场所名称或涉及公共利益的区域命名,进行严格的程序约束,如设置公开征求民意、听证、专家论证等前置程序,提高更名门槛。同时,对违规的主导者、决策者给予行政处分,让其更名不成反误仕途。

当然,从保留和弘扬城市文化传统角度说,禁止用洋地名不宜一刀切,而应根据城市历史文化和实际市情具体确定,还要考虑本地群众的承受能力和认可度。

分析人士表示,洋地名的核心问题不在于禁止,关键在于树立文化自觉。取地名无疑是需要文化自觉的,需要让当地人充分参与进来,如此,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唤醒当地的文化自觉。当文化自觉形成,文化自信亦离我们不远了。

而宾馆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建筑物及居民住宅区采用洋地名,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并没有侵犯他人利益。它的去与留,还是交给市场为宜。

(責编 孙礼勇)

中国最有趣最奇怪地名大集合 篇4

中国地大物博,中国人口的13亿人口也不是盖的,中国的语言历史也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除了无人区,几乎你去哪儿都能看见人,有人的地方就有家,那家的地址自然也是人叫着叫着而形成的,其中不乏有很多有趣的地名,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举出一二来。旅游 中国 触屏版 分享到:

高潮村(江苏)

这个名字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的确有点小雷人。但实际上高潮村这个名字在1958年就有了,那个时代,农业 生产讲究要掀起轰轰烈烈的生产高潮,所以村里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就被取名为高潮合作社。后来,生产大队改村,当地的村委就沿用了高潮这个名字。旅游 中国 触屏版 分享到:

和尚背尼姑(福建)

有网友从百度地图上搜到福州市马尾区的一个地名叫“和尚背尼姑”,其实“和尚背尼姑”就是一个石头景观,叫法是当地民间流传下来的。地图上是应该找不到,叫法是当地民间流传下来的。旅游 中国 触屏版 分享到:

火星村(浙江)

火星村到底是个什么样?是否有过火星人?走进火星村,这里的基础设施都是以“火星”来命名,火星卫生所、火星幼儿园……问起火星村的村名来历是否和“火星”有关?新中国成立之初,成立了“星火农业生产合作社”,取星火燎原之意,寄托村民们希望农业生产呈现星火燎原、欣欣向荣发展的愿望。这就是“火星村”村名的雏形。到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改称为“火星大队”,至此,“火星”这一名字就被延续了下来。旅游 中国 触屏版 分享到:

珠窝村(北京)

珠窝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西北,永定河官厅山峡中段的主河道上,成村时代无考证,推测为明代,因为本村有元朝的蒙人墓地,村民称之为鞑子坟、还有鞑子洞。明朝时开银矿炼银。村名原称朱家务,又称朱窝,后演变为今名。旅游 中国 触屏版 分享到:

恐龙乡(四川)

搁现在人看,觉得是不是这个地儿因为发现恐龙或者这的人长得都是恐龙才得名的?其实,恐龙乡地处丘陵,气候温和,阡陌纵横,塘堰众多。无论是人为还是天成,都造就了它的独特魅力。水源充足,果木遍地,青山绿水,是它的自然美;4大水库、1大河堰。漂亮的农家园,是辛勤的恐龙人赋予它的装饰美。为了感谢先人所以才得名恐龙乡。

旅游 中国 触屏版 分享到:

菊花村(青海)

菊花村为青海省海西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大格勒乡的一个行政村,名字似乎有些让人看着疯狂,但其实这里的地名就是单纯的因为菊花很美而得名。旅游 中国 触屏版 分享到:

尼玛县(西藏)

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中部,尼玛县经济以牧业为主,特产品为扬名中外的喀什米亚尔山羊绒。农业仅在县境南部零星种植青稞、油菜、无根,其余地区均为纯牧业区。主要饲养牦牛、山羊、绵羊等。手工业以加工卡垫和金银手饰品为主。“尼玛”音似“你妈”,网络用语,为避免软件系统过滤脏话,而发明!用于表达自己的不满,例如在DOTA里面,玩家对话你输入“你妈”则过滤为"你**。旅游 中国 触屏版 分享到:

奶子房(北京)

“奶子房”是北京市地区一处村的地名。因养马场得名,在元代的辽金时期,村北建有辽代统治者萧太后的万花楼,在村南,设有大规模土筑的养马圈围墙,曾经是专门养马产奶的地方。因为蒙古人爱喝马奶酒,所以这个专门供给蒙古贵族养马产奶的地方就被称作了“马奶子房”。“奶子房”是后来才改的。旅游 中国 触屏版 分享到:

太监弄(江苏)

太监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最繁华的步行街观前街中段南侧,是观前街的一条内街。也是苏州著名的美食一条街。苏州地区蚕桑和丝织业十分发达,出产的丝织品最为闻名。自元代开始,朝廷为了索取苏州的丝织品,专门在苏州设立织造局,并将一批机匠隶属在局内服役,日夜织造丝织品,供宫廷内务府应用。为此,朝廷特地派人来苏州监管织造局,一是将丝织品如数上交朝廷;二是收取税银。据《苏州织造局志》载:明朝的历代皇帝,均派内官、内使、太监来苏州监管织造局,少则一二人,多则十来人。如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派太监罗政、陆英、麦秀来苏州监管;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派太监龚洪、杨軏、芮景贤、晁进、孙锐、张玉、浦智、廖宣、梁玉、李彬等来苏州监管。这些太监就居住在织造局附近,由于太监长期居住于此,故而得名“太监弄”。

旅游 中国 触屏版 分享到:

摸乳巷(南京)

地名的调查报告 篇5

题目:北京的五棵松

内容来源:?网络参考?采访家人?实地考查

一说到北京的“五棵松”,人们马上会想到五棵松地铁站,它位于西四环与长安街的交叉处,东南面是301医院,西面是永定路。

据说清朝时有个提督叫劭英,他死后墓葬在这里,在他的墓地里有五棵古松,非常醒目,后来当地人就经常以这些松树为汇合地点的标志,久而久之,“五棵松”的名字就叫开了,一直流传至今。1966年北京修建地铁一号线时,原松树枯死掉,后来为了纪念,在五棵松地铁站西北出口处又栽了五棵松树,以符其名。

现在,北京的五棵松已经发展成为集商业、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交通枢纽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区,附近有五棵松立交桥、五棵松摄影器材城、永定路小学、五一小学、西点百货、301医院、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五棵松体育场等,其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棒球比赛和篮球比赛就是在这里举行的。今天的五棵松已不是往昔的五棵松了。篇二:地名调查报告教学设计

《地名调查报告》教学设计

解北一小 陈方元 教学目的:

1.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文化,懂得地名中蕴涵的文化 2.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搜集家乡地名的由来(部分地名由教师提供,让学生查访其由来)。2.搜集与地名有关的故事,或发生在这些地方的事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老朋友,想不想知道是哪几位老朋友?

出示:解放北路 梁家巷 高笋塘 荷花池 驷马桥

齐读

2、同学们,见到这几位老朋友,是不是格外亲切?

抽生再读(注意读出亲切之感)

3、那么,这几位老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说:

4、课前布置大家找市区内感兴趣的地名作一些调查,都调查清楚了吗?

板书:调查

二、全城搜索,全班互动

(一)交流调查的地名

1、小组交流自己调查了哪些地名?

2、学生代表汇报

3、同学们通过调查,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这些地方都是成都的骄傲。

(二)采访调查的(方法)过程

1、大家是通过什么方法调查这些地名的?

抽生汇报

板书:采访 上网 实地考察

2、你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地名,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调查? 抽生汇报:

板书:来历 现在

3、采访个体,回忆调查过程

(1)你调查的是哪个地名?你是什么时候进行的调查?

(2)你那天的调查顺不顺利?讲一讲你的调查经历或故事。(随机指导学生发言)(3)面对调查结果,你的心情怎样?

(三)汇报调查的成果

1、现在,大家都迫不及待想知道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谁来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2、针对汇报情况作指导

三、书写调查报告

1、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在北京也做了一次地名调查报告,他让我把他的调查报告带给大家看看

出示:

2、完善板书,弄清格式

3、好朋友丁丁的调查报告写得多清楚呀!我们也能像丁丁那样能干,写出自己的一份地名调查报告。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5、现场展示篇三: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我区地名工作科学发展

民政局 史春雷 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立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地名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地名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为民服务的关键举措。为促进地名工作科学发展,我们采取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座谈等方式,对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自启动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以来,地名工作逐步实现了工作重心由管理向服务的转移,探索了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名服务发展之路。今后一段时期,应以建立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地名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地名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1、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

根据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和《葫芦岛市地名管理办法》,我区在细化地名标志管理、楼门牌管理、建筑物名称管理、地名规划编制、地名管理行政处罚规定等系列规章和标准的基础上,还强化了地名命名更名论证制度、听证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实行了地名规范化管理。

2、地名规范化环境进一步完善

在完善制度的同时,更加强了地名命名更名管理,规范了地名拼写译写,纠正了一些不规范地名,净化了地名环境。对我区地名进行了全面清查,清理整顿非标准地名处理16条,共整理出1306条标准地名信息,规范了地名更名、命名工作。

二、地名标志体系基本完成目前,我区基本完善了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共110个。为当地群众工作、生活、交流、交往提供了方便,通过各类导向牌的设置,服务了经济建设,丰富了全区的景观文化。同时,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地名标志导向体系,确保全区都有符合标准、数量足够、布点合理、便于公共使用的地名标志。

三、大力推进地名规划工作

地名规划是加强地名服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内容。行政区划应本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的原则,制定变更方案,逐级上报审批。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葫芦岛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完成了我区的行政区划变更和调整和调整工作。

四、扎实推进数字地名工作

数字地名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点,也是进展较为迅速的一项工作。按照民政局研制升级的《地名数据库管理系

统》新版软件,进行录入、更改、标会等,完善了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完成属性数据录入和图形库建库工作,共采集11大类地名数据有1306条。

五、地名文化蓬勃发展

为了不断深化地名理论的研究,近年来,我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结合原有的有关地名文化书籍,编纂了我区地名区制大典。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使地名文化活动日益活跃,群众参与地名文化活动的热情高涨。

几年来,我区的地名工作检查积极探索、注重创新,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1、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服务促进发展。以人为本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民服务是地名工作的根本目的。不断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有力推进了地名工作的新发展。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群众要求为向导,根据社会需要开展工作,大大拓展了地名服务领域;始终依靠群众力量,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实现了地名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始终尊重人群众意愿,做实各项工作。

2、始终坚持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注重统筹安排,分类指导,较好实现了地名管理的协调发展;注重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 解决核心问题带动整体协调发展;注重统筹服务与管理,促进服务和管理水平同步提高,较好实现了各项事务的协调发展;注重协调配合,加强沟通协商,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和谐局面,全面推进工程建设科学发展。

3、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依靠创新推进发展。改革创新是地名工作发展的根本动力。工作上的每一次深化,每一次实践,每一次发展,都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结果。

4、始终坚持合作共赢,聚智聚力共谋发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是一项公益性公共事业,涉及面广,需要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科学把握和创造性的运用这些经验做法,对于进一步探索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内在规律,推动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要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抓紧抓实,措施上扎实有力,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把地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出新的贡献。2014年11月10日篇四:全国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全国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来源:互联网 作者:admin 时间:2009年07月22日 浏览: 139次

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地名工作科学发展 ——全国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孙秀东 陈德彧 张伟

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立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地名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地名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举措。为促进地名工作科学发展,我们采取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座谈等方式,对全国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自2005年启动实施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以来,全国地名工作逐步实现了工作重心由管理向服务的转移,探索了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名服务发展之路。今后一段时期,应以建立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地名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全国地名公共服务成效显著

经过多年努力,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地名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服务领域大大拓展,较好地服务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可。

(一)地名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民政部积极修订《地名管理条例》,开展地名标准体系建设,2006年12月出台了《地名标志管理试行办法》,2008年8月修订了《地名标志》国家标准。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法规,广东省2007年新修订了本省的《地名管理条例》,上海市制定了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简称为“一程序、四规则”的五项法规,浙江省近年来出台各级各类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制度160多件,安徽省池州市近年来出台的20多个民政部门规范性文件中,关于地名的就有5个。此外,各地在细化地名标志管理、楼门牌管理、建筑物名称管理、地名规划编制、地名管理行政处罚规定等系列规章和标准的基础上,还强化了地名命名更名论证制度、听证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实行规范化管理。

——地名规范化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完善制度的同时,各地加强了地名命名更名管理,规范了地名拼写译写,纠正了洋地名等不规范地名,净化了地名环境。重庆市对全市地名进行了清查,共清理整顿非标准地名250多条,规范了长江、嘉陵江上18座桥梁的命名工作,对群众反映强烈、含义粗俗的11条地名及时进行了更名;广东省重点规范建筑物名称管理,过去三年共审批建筑物、住宅区名称5000多条,并清理整顿了一批不符合要求的建筑物名称;江西省重点规范乡镇名称,三年来先后对十多个不规范乡镇名称用字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昆明、石家庄等市对洋地名进行了清理整顿;合肥市结合全市道路地名普查,对37条不规范街路巷名称进行了更名。

(二)地名标志体系基本形成继1995——1998年完成国道设标工作、2000年——2005年完成全国城市地 名设标工作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遍开展了县乡镇地名设标工作。全国地名标志导向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覆盖范围更广。地名标志逐步由城市和国道向广大农村地区和普通公路扩展。截至2008年10月,全国共有1909个县城、19000多个乡镇完成设标任务,分别占总数的81%和54%。上海、江苏、浙江、青海等省已率先全面完成城乡地名设标,吉林、湖南、海南、四川、云南等10省完成了全部县城设标工作;四川、辽宁、江苏、浙江、山东等省还超前安排,开展了农村地名设标工作,设置村庄地名标志和农村居民门牌,全国约有45%的村庄设置了村庄地名标志。——标志数量更多。2005年完成的全国城市地名设标工作共在660多个城市设立地名标志5300多万块,此后各地继续补设和更新,城市地名标志数量进一步增加。农村地区地名标志从无到有,数量猛增,目前县乡镇共设立街路巷标志约180多万块,农村设立村标约40万个。

(三)地名规划全面开展

各地按照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先行试点,抓好培训,全国城市地名规划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结合实际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对部门职责、规划编制要求、图档资料提供、规划实施办法等提出了指导意见;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专项培训,进行了地名规划试点。在全国283个地级市中,60%的城市完成了规划,其中,江苏、浙江、河南、贵州、新疆、青海等省的地级市全部完成,山东、江西、贵州等省有超过80%的县级市完成规划任务。

(四)地名信息化进展迅速 ——地名数据库建设。部里研制升级《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新版软件,普遍开展软件培训,启动数据转换、集成和建库试点,积极筹建国家地名数据库。全国有24个省级、315个地级、2116个县级行政区建 立了地名数据库,20个省级、277个地级、1919个县级 地名数据库完成属性数据录入,7个省级、82个地级、254个县级地名数据库完成图形库建库工作,共采集地名数据约1600万条。——地名信息化服务。按照边建库边服务的思路,各地积极探索地名信息化服务方式,逐步展开了电子地图、声讯问路、地名网站、地名触摸屏等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服务。宁波市开通了81890地名声讯服务电话,被评为全市最佳公共服务平台;北京市城八区开通了617数字信息亭,平均每天点击量达60多万次;湖南省在所有市县区全部完成地名数据库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开通地名网站17个,投放地名触摸屏780多台,在社区设立地名信息亭90多个。全国共开通地名网站469个,地名问路电话服务热线266条,设置地名触摸屏2500多台,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经济社会活动交往,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五)地名文化蓬勃发展

——地名理论研究不断深化。近年来编著出版了《数字地名》、《地名学简论》、《地名规划原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标准地名图集》、《古今地名大辞典》等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研究著作和工具书。2007年民政部组织了全国地名理论研讨活动,收集了470多篇论文。湖南省组织编制了《湖南省地名志》,浙江省组织了第二轮地名志编修工作,福建省民政厅组织了闽台关系论坛,出版了《闽台地缘关系论文集》。

——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民政部组织了评选“千年古县”、拍摄大型纪录片“中国地名故事”等活动,许多城市也积极开展历史地名的挖掘和保护工作,纷纷采取措施加强保护老地名,如北京开展了“胡同地名文化保护工程”,南京、济南等城市将老地名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受到联合国赞扬,并被列为试点。

——群众性地名文化活动日益活跃。各地出版了大量地名文化书籍,如《济南老街老巷》、《杭州街巷里弄》、《天津地名文化》、《成都地名掌故》、《故都印记一南京地名文化解读》等。南京、合肥、池州等地开展了十佳地名评选活动,群众参与地名文化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推进地名公共服务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在建设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过程中,各地准确把握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社会的现实需求,将地名工作 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相结合,与本地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相结合,不失时机地解放思 想,抢抓机遇,大胆探索,务实求效,不断实现了地名 公共服务工作的新发展,创造了许多有特色、有成效 的创新性做法。主要的做法和经验有:

(一)以地名服务工程为龙头,统筹各项工作进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2005年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启动后,各地紧紧依托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这一平台,以地名标准化为基础、地名信息化为载体、地名文化为支撑、城乡系列地名标志为抓手,统筹各项工作开展,促进了地名工作的全面发展。1.四个专项互相配合。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包含地名规范、地名标志、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四个专项内容。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将四个专项紧密结合,互相配合,注重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广西自2002年开始,开展了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工作,补查和更新了40多万条地名资料,为开展地名服务提供了现势基础资料;厦门市结合设标工作,对“村改居”后的地名、以及原来地名使用错误的楼门牌和街路巷牌进行标准化处理,解决地名管理中存在的生僻字、异体字和一地多名等问题;江苏省在开展县乡镇地名设标过程中,指导各地做好乡镇村道路地名命名工作,规范了全省乡镇村地名。合肥市将地名规划、地名命名更名审批以及数字地名建设相结合,在完成地名规划的基础上,对批准使用的规划地名,及时录人地名数据库,并上传地名网站供市民查询。2.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地名公共服务是一项公益性公共事业,涉及面广,关联部门多,特别是在我国地名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的情况下,更需要协调好地名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针对这一特点,各地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各部门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黑龙江等省恢复了地名委员会,很多城市也保留或恢复了地名委员会,各地普遍成立了由民政、建设、规划、工商、交通、质检等多部门组成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领导小组,成立了跨部门议事协调机构,各部门联合下发了有关文件,共同推进工作。宁波市在开展地名规划过程中,充分利用规划部门的规划成果和技术力量,认真听取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对地名规划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拓展,在时间和跨度上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并对地名规划进行了规范性编修,根据城市建设时序对相关数据、图纸进行综合运用,使地名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融合,进一步提高了地名规划的质量和效果。上海市2006年开展了同名道路整治行动,该活动涉及18个部门和19个区县的相关部门。该项工作不仅规范了800多条地名,还更换了1667块路牌、10726块门弄牌、106块交通指示牌、972块交通站牌以及9807个身份证、4765本户口簿。另外,对邮政、电信、水、电、煤等各有关部门的信息系统数万个数据进行了调整和更换。3.不同地区协调发展。吉林省全面部署,统筹兼顾,积极培育示范县市,促进了全省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吉林省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县分为“单项示范”和“综合示范”两部分,通过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各专项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确定了四个单项和一个综合项目的考核、评比、表彰办法,激发了各地争创一流的积极性。省厅对试点单位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同时,针对数字地名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特点,在软硬件建设、开发上,由省里统一解决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统一完成了“吉林省区划地名网”和50个市县子站的区划地名网站建设,统一开展了绘制市县城区大比例尺电子地图工作,统一指导开发地名信息查询系统,推动了各地区的均衡发展。4.管理和服务互相促进。各地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在管理中拓展服务,在服务中规范管理。上海市从地名普查和梳理着手,开展了同名道路整治、公路名称梳理整治、居住区和建筑物名称梳理整治、编制区域性地名规划、建立《上海市地名储备库》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地名标准化水平。)为加快地名信息化进程,上海市自2005年开始研建《上海市地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利用gls、database、network等技术,构建一个综合、开放、稳定、安全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市、区两级地名工作基于网络的办公自动化,借助网络提供现势准确的地名信息,宣传地名工作,提供地名资讯查询,建立地名办与社会的交流平台,将地名管理与服务实现了有机融合。5.政府和市场合作共赢。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市场合作,多渠道筹集资金,有效聚合社会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取得良好效果。在地名设标工作上,多数城市采取了政府财政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设标经费问题。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时,福建省注重策划,联手传媒公司打造品牌网站,与福州雀临文化传播公司合作,公司具体参与网站运营,民政厅负责网站组稿、编辑、更新工作,采取全新方式打造网站品牌。

(二)以为民服务为核心,提高地名服务能力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民服务是地名工作的根本目的。自2004年全国地名工作会议提出地名工作的重心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以来,各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践行“为民服务”的民政理念,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有力推动了地名服务的迅速发展。1.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各地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需要开展工作,根据当地实际优先发展群众需求迫切的服务项目。始终尊重人民意愿,做实各项工作,不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如地名标志设置力求经济实用,信息化服务力求准确快捷,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工程实效。在编制地名规划、进行地名命名更名时,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倾听群众呼声,始终依靠群众力量,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促进了地名工作民主发展。2.着重强调优化服务。各地通过转变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效率,完善服务内容等各种途径提高服务水平。在服务方式上,由过去传统的纸质资料转变为以信息化为主;在服务领域上,不再仅仅局限于发布提供地名信息,而是拓展到地名标志、信息化等多个方面;在服务效率上,着力于应用网络等现代化的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在服务内容上,不仅局限于地名本身,而是拓展到与地名有关的地图、经纬度、历史沿革等全方位的信息。3.大力提高服务能力。推进地名公众服务,实现地名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需要有一支掌握现代科技知识、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各地从充实人员、提高素质入手,大力提高地名服务能力。一是积极开展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一方面培训机关干部,提高他们的政策、业务知识水平,让他们熟悉和掌握信息、网络等实用技术。另一方面,培训技术骨干,负责采集、整理地名信息资源,设计、制作软件。如云南省近两年来共举办地名录人培训班17次,500人次受到了业务培训,提高了业务素质。二是通过招聘充实队伍。在争取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困难的情况下,公开向社会招聘业务人员。有的地方以民间组织和社团为依托,建立地名信息中心,作为企业,通过合同的形式承担一部分具体业务,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人员和费用问题。

(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地名工作创新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各地解放思想,在工作理念、体制机制、工作

措施等方面大胆探索,推动了地名工作创新发展。1.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地名工作不是政府工作的热点,在有些地方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各地不等不靠,在困难面前千方百计地抓住各种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贵阳市按照省政府“整治脏乱”、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将市区撤除的景观式路牌改造后用于县乡镇路牌的安装,既不铺张浪费,又解决了乡镇设标经费不足的难题。沈阳市抓住“村村通工程”的时机,在全市国道两侧的村镇设置了统一制式的地名标志;抓住第二代身份证换发的时机,大力推进了农村门牌编码和设置工作;抓住邮电、通信建设的时机,推动了地名工作与有关公用事业部门的协作。北京市抓住举办奥运会的契机,清理整顿了不规范的楼门牌,进一步规范了地名标志、公交场站、站牌、车厢等标识。2.依靠理念创新推动实践创新。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在新形势下,各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确立了许多新的服务理念。如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名工作全局的理念,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坚持统筹协调发展,使地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相适应。再比如,确立了以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机制提高地名服务效率的理念。更加注重建立科学的地名服务运行机制,整合地名资源,更多地采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服务手段,增强服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3.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北京市建立了由市规划委和民政局牵头、11个部门参加的“北京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联席会议制度”,拓宽了沟通渠道,增加了信息交流,搭建了重要的地名议事、决策和实施平台。在这一机制下,“地名多家共管”的体制问题不但不再是管理的掣肘,反而使相关各方以更宽广的视野、更灵活的思路、更专业的手段来开展各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为北京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平台,成为推动地名工作不断发展的推进器。重庆市针对原来“分区域、分层次、分行业”的多头管理模式,2005年调整了地名管理模式,将各专(行)业部门管理的地名全部交由民政部门审核,实行统一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多头体制的弊端。同时,还从各大院校等聘请了24名从事地名、历史、地理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地名评审专家组,专门负责地名和地名规划的评审工作。

(四)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促进地名文化建设 1.把握地名文化的先进方向。地名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大力发展地名文化服务,使地名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2.提升地名文化的内涵品味。许多地方在保护老地名的同时,不断加强对新生地名的锤炼打造,提高新地名的文化品位。在地名规划编制中普遍强调地名的文化内涵,天津市蓟县地名总体规划特别重视地名的人文基础,体现当地的历史人文特点,并将地名保护列为规划的单独一部分。一些城市对格调粗俗不雅、违背社会公德的地名进行了更名,或恢复了历史悠久、群众认同度高的老地名。一些地方在地名法规制定修订时增加了地名文化的内容,为弘扬地名文化提供制度保障。3.发展繁荣地名文化产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必须积极发展文化产业,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地名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长沙市等地的民政部门与有关文化部门、文化产业机构合作,将地名由单纯的传播媒介生产为地名文化产品推向市场和社会,既传播和弘扬了地名文化,促进了地名工作发展,又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三、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篇五:安徽地名分析报告

安徽省南北部地名异同及其分析 关键词:安徽,地名,差异,文化。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的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

我国最早出现地名一词的书籍是《国礼》,不过当时多以具体丘名,陇名,坟名,衍名等为主。到了东汉时期,班固作《汉志》对地名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列出水、河、津、原、谷、泾、丘、池、潭、?等近四十种命名门类。极大丰富发展了地名学。被称为大明全才的郭子章关于地名有这么一段著名的言论,“意者地之灵,人之杰不尽系名称耶?地灵人杰,则以曲阜、驺人而生孔、孟,地薄人悍,即以元城、陇西而生莽、卓。” ① 所以他很早就对地名产生了兴趣,他的四个儿子孔建、孔延、孔太、孔陵分别是他在为建宁府推官、摄延平府事、督榷太平府、领凤阳山陵事时出生的,均以当时出生的地名为名。可以说他为我国地名学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

中国的地名命名规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特征。以水为名,以地形为名,以物产为名。如洛阳,合肥,黄山。

2、反映时代变迁。以年号为名,以历史人物、事件为名。如

隆庆市,奥运村。3、4、5、反映社会意愿与企盼。如寿宁县,昌乐县。反映地名的移借。如南陵,公主坟。反映宗教特色。各地的城隍庙、隍庙街。安徽省地跨我国南北方,是一个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都存在明显地域差异的省份在地名特征的某些方面,如地名的类型、沿革、分布等,这种地域差异也有表现。本文将从同异两个方面对安徽各地地名进行研究分析。

一、同

1、安徽各地村落乡镇名之前多冠以姓氏,如孔庄、许庄、汤家(宿州),陈圩、李二庄(蚌埠),孙岗、袁店(合肥)叶村、刘街乡(池州),杨家镇、许村镇(黄山)。需要指出的是此现象北部比南部更突出一些,原因会在后文说明。

2、许多县使用“城关镇”作为县治所在地(县城)的行政建制正式名称,其中长江以北阜阳7个,蚌埠3个,六安2个,宿州、铜陵、淮南、巢湖(现属合肥)各一个,江南,芜湖2个,马鞍山、宣城各1个②。在清代以前,我国的县城是县政府的直属地,没有乡镇建制;民国开始,部分县开始将县城也编为乡镇;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已有大量县城建立乡镇建制,而且多无城名,一般都被当地人民称为“城关镇”。因而在建国后一般就依照习惯,各地设立了众多的城关镇、城关乡、城关区等等;部分县的县治迁移,城关镇不再是县城,但

是治所迁移后一般还是会保留历史原有称谓。自80年代起,各地陆续意识到这个问题,全国千篇一律的诸多“城关镇”开始普遍改名或分设街道为什么安徽北部的“城关镇”要明显多于南部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异

首先,淮河以北地区,地名之中多包含庙、堂、集、营、场,如大庙、尹集、王集、禅堂(宿州),许塘乡、老庙镇(阜阳),张场、高场、倪场(宿州)等,且场在此为上声,新华字典场解释为

1、平坦的空地,多指农家翻晒粮食及脱粒的地方

2、集市,同于“集”。江南地区,地名之中多包含山、塘、冲、滩、溪、湖,如芜湖的长山、工山荷花塘、湾塘、卢塘、池州的大塘冲,乌家冲、丁冲、长冲,查阅资料发现“冲”字有山区的平地的意思,属于方言,江南丘陵地带,地势起伏不平,而人们对于自己的居住地多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地方,所以“冲”就作为很常见的村落名。江淮地区.地名特色具有明显的过渡色彩,淮河沿岸,淮南多以人文、社会因素命名地名,而合肥,北部的长丰县属于北部风格,南部的肥西县地名特色更偏向于自然因素主导!市县名的语源类型也具有过渡特征。

北方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们聚集而居,宗法氏族观念较浓厚,所以村落乡镇名前冠以姓氏的现象更突出一点!南方山多水长,地势不平,人们居住较分散,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所以其村落乡镇名多包含山、塘、湖等!总体来说,在姓氏 冠名情况中,北部多以姓氏冠以人文景观,而南部多以姓氏冠以自然地貌!

趣谈美国地名 篇6

美国有相当一部分地名是用某些德高望重的总统的名字命名的。有28座城市用第四任总统的名字Madison(麦迪逊)命名,有25座城市用第四十二任总统的名字Clinton(克林顿)命名,有23座城市用美国之父的名字Washington(华盛顿)命名,有22座城市用美国第五任总统的名字Monroe(门罗)命名,有17座城市用第七任总统的名字Jackson(杰克逊)命名,有19座城市用美国第十六任总统的名字Lincoln(林肯)命名,有十几座城市是以美国第九任总统的名字Harrison(哈里森)命名,还有用Kennedy(肯尼迪)的名字命名的城镇。然而美国却没有用第二十九任总统的名字Harding(哈丁)命名的城市,因为他所领导的政府腐败无能、声名狼藉,他在任还不到三年。

美国有不少地方是用名人或富翁的名字命名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得到他们的资助。在犹他州,百万富翁汤姆斯·W·比克纳尔(Thomas W Bicknell) 表示他将向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捐赠一座颇具规摸的图书馆。瑟伯市捷足先登,雷格森市也不甘落后,为此两座城市打起了官司。最后法官裁定:瑟伯市改为比克纳尔市,雷格森市改为布兰丁市,布兰丁是比克纳尔夫人娘家的姓。两座城市将比克纳尔捐赠的图书平分秋色。

有些地方改名是因为居民渴望提高城镇的知名度。1950年,新墨西哥州的温泉镇同著名的Truth or Consequences(事实还是推论)节目主持人拉尔夫·爱德华进行了一笔交易,他们用节目的名称将温泉市(Hot Springs) 易名为Truth or Consequences(特鲁斯康西昆西斯市),条件是他得在该市进行该节目十周年庆典转播。西弗吉尼亚州的莫尔希尔市(Mole Hill:鼹鼠小山) 易名为芒廷(Mountain:大山)。斯洛特市的英文名字Slaughter意为“屠杀”,不好听,因而1893年该镇居民将它改成奥本市,即Auburn,意为“金棕色”。有些美国人图省事方便,用当地最大的旅店店名命名自己的城镇,如宾夕法尼亚洲的伯德因汉德市(Bird in Hand:手中的鸟),雷德莱昂市(Red Lion:红色的狮子),布卢博尔市(Blue Ball:兰色的球),普鲁士王村(King of Prussia)等等。

由于美国的市、县、镇、村重名现象十分严重,美国邮政部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一州之内不得有相同的地名。在印地安纳州,一个镇想起名为圣菲,但该州已有了一个圣菲镇,所以它只好起名为圣克劳斯(Santa Claus:圣诞老人)。出人意料的是,该镇很快名扬全球。每年圣诞节,明信片、信件雪片般地从世界各地飞来, 集邮爱好者都想得到“圣诞老人”镇的特殊邮戳以资纪念。去年圣诞节,当地邮局盖邮戳近50万个。

数字在美国的地名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肯塔基州有一个无名村庄,村民们请第一任邮政局长为村子起个名字,他说:“我的文字水平让人汗颜,就用数字称呼它吧!”说完把手伸进口袋掏出随身携带的零钱共88美分,村民认为这个数字吉利,于是88便成了村名。在报请华盛顿审批时,邮政官员同意使用这个名字, 但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必须用英文Eighty Eight 。类似的例子还有绍森帕姆斯(Thousand Palms:一千棵棕榈树),特温蒂奈恩帕姆斯(Twentynine Palms:二十九棵棕榈树),塞文西斯特斯(Seven Sisters:七姐妹),锡克斯迈尔(Six Mile:六英里),万山群岛(Ten Thousand:一万)等等。

18世纪后期,美国邮政部批准在密苏里州的一个镇设立邮局。局长为这个镇起了几个名字,但均未获批准。一气之下,他在给邮政部官员的信中写道“Just give us one peculiar name.(那就有劳大驾给这个镇起个奇特的名字吧!)”。首都的官员当仁不让,真就把这个镇命名为皮丘利尔(Peculiar,即 “奇特”之意)。

以人的身体部位命名的城镇有黑兹(Heads:头)、茅斯厄夫威尔逊(Mouth of Wilson:威尔逊的嘴)、萨姆(Thumb:拇指)、汤角(Tongue Point:舌尖)、芬格(Finger:手指)、阿姆(Arm:手臂)、汗德县(Hand County:手县)、布莱克富特(Blackfoot:黑脚)、斯利皮艾(Sleepy Eye:困乏的眼睛)等等。

以水果的名字命名的城镇有奥兰治(Orange:橘子)、怀特阿普尔 (White Apple:白苹果)、皮奇奥查德(Peach Orchard:桃园) 、格雷普兰(Grapeland:葡萄园)、切里特里(Cherry Tree:樱桃树)等等。

以动物及家禽的名字命名的城镇有(Elephant Rock:象岩)、泰格(Tiger:老虎)、多格岛(Dog Island:狗岛)、怀尔德霍斯(Wild Horse:野马)、皮科克(Peacock:孔雀)、特特尔山 (Turtle Mountain:龟山)、希普河(Sheep Range:放羊区)、伊格尔(Eagle:鹰)、伯兹(Birds:鸟)、奇金 (Chicken:小鸡)、睡熊角(Sleeping Bear Point)、袄尔夫(Wolf:狼)等。

以职业等命名的城镇有索尔哲(Soldier:士兵)、多克特顿(Doctortown:医生镇),斯利珀(Sleeper:睡眠者)、费希尔(Fisher:渔夫)、莱迪史密斯(Ladysmith:斯密斯女士)、法默(Farmer:农夫)、迈纳(Miner:矿工)等等。

以表示天文、地理、方位方面的词语命名的城镇有伊斯特曼(Eastman:东方人)、韦斯特(West:西部)、南柴纳(South China:华南)、诺斯(North:北方)、厄斯(Earth:地球)、斯诺弗莱克(Snowflake:雪花)、斯塔(Star:星星)、斯普林(Spring:春天)、萨默斯(Summers:夏天)、温特(Winter:冬天)。

用常用英语词汇命名的城镇举不胜举,例如费尔韦尔(Farewell:再见)、奈夫里弗(Knife River:刀河)、戈尔德(Gold:金子)、科尔(Coal:煤)、科茨(Coats:上衣)、斯莫尔(Small:小)、威洛斯(Willows:柳树)、厄利(Early:早)、怀特(White:白色)等等。

上一篇: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下一篇:严打整治集中行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