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旅教案免费下载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学之旅教案免费下载(推荐8篇)

科学之旅教案免费下载 篇1

课 题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三)8、微小世界和我们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2、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3、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4、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三、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四、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五、生物细胞的观察

六、细胞的作用

七、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八、各组汇报展示

科学之旅教案免费下载 篇2

2018-2019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学期

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主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主,注重儿童的感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本册教材安排了四个单元,内容如下:

一、走进科学:

1、小小科学家。让孩子了解科学家是干什么的?科学家都分有哪些?并结合身边看到的、听到的、去真正了解科学家的工作与研究。从而萌发将来当科学家的愿望,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念。

2、小小工程师。通过学习,了解工程师的工作,试着动手制作简单的作品。

3、上好科学课。通过走进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学习科学的兴趣,使之从小对科学产生兴趣。喜欢思考,喜欢提问题。

二、用感官观察:

4、认识感官。结合身体的特点,亲身运用感官,知道每一个器官都有它的作用,学会保护感官。

5、感官总动员。通过学习了解,生活中有些东西可以利用感官来分辨,未知的东西决不能随便尝试。

6、借助工具观察。知道对于分辨不了的事物可以借助工具,这样以便于更加准确的判断。简单知道各种工具的用途。

三、用大难思考:

7、做个小侦探。能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兴趣,喜欢提出问题,并能自己亲身试验,得到答案。对于身边发生的现象可以做简单的解释。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可以做出推测,从而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8、暗箱里的秘密。结合书中的图片推断分析,从而了解暗箱的秘密。能举事例说说生活中见到的暗箱都在什么地方。

9、树叶变黄了。学会观察身边的树叶,通过自己的观察说出树叶变黄的简单过程,学会收集校园树叶变黄的过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用双手创造:

10、衣食住行的变化。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知道大自然中哪些是人工开发建设的,那些是自然地,并能举实例说一说。知道人工与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

11、在教师的引导学习下,初步的知道古代人与现代人的生活的不同。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人类的不断发明。

12、轮子的故事。在实验中了解轮子的作用,知道圆形的物体比其他形状的物体滚的快,初步知道从古到今轮子发生的改变。

1单元 走进科学 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的种类。

2、学会做滚小球的试验。

3、完成活动手册。教学准备:

图片,小圆球,一块棉布,一个斜坡。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科学家吗?(指名回答)谁来说一说你们知道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做什么的?你们想不想成为科学家? 板书课题:小小科学家。

二、学习新课

1、读一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找出与自己吹泡泡时的相似之处。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2、教师讲述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

3、玩玩具,提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是什么。

4、学生玩玩具。

5、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玩上升到有意义的科学活动。(1)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一边玩玩具,一边提问题。(要从身边的事物说起,还要有价值,适合于探究。)(2)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进行记录。

(3)在全班说一说,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

三、总结

同学们每人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身边经常遇到的,使 我们懂得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想的事做得事里就会有科学。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2、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大胆的想象提高学生们的想象力。

2、设计绘图,让学生们提高自己的画图能力。

3、上台解说,对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好处。

4、通过看课件,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是工程师。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们大胆想象,但在上台解说是出现害羞,胆怯。但在老师们的鼓励下还是成功解说。活动准备

1、铅笔,画图纸若干

2、课件“工程师”一份

3、儿歌:“我是小小工程师”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同学们,快来,快来。2.教师带同学们观看课件,同学们讨论。

A.工程师(老师扮):同学们好!(老师好)我要考考同学们,工程师是什么工作的呢? B.教师指导同学们认真观察课件,说说工程师是做什么的。(教师对同学们的回答先加以小结)你看到了什么,能把所见所想说出来吗?

教学意图: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为美术教学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同学们联想,唤起同学们以往的生活积累。

二、尝试活动,老师布置作业,给同学们一周时间让他们画出自己未来家园。A.老师帮助能力差的同学们共同制作。

B.对制作好的同学们进行再引导再创作使画面更丰富。己的作品讲给同伴听。

2.同学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参与指导,并有意识的指导个别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3.教师带领同学依次参观作品。

师:这是谁的作品?(同学回答)真好,可我不知道这是用什么画的,画了什么,请这位小工程师为我们讲一下。

四、伴随“我是小工程师”歌声本次活动结束。

3、上好科学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参观科学教室,实验室说出于普通教室有什么区别。

2、小组合作做比较“水”的多少的试验,初步的感知试验的必要性,在试验中明白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错的。教学准备:三种量杯、水、抹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上好科学课。

二、参观科学教室,实验室。

1、组织学生参观科学教室,提问:科学教室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

2、认识实验室,选择物品进行试验。

教师选择好测量水的多少的三种量杯,把学生分组带到试验台上,小组合作进行试验。

3、教师讲解实验物品的注意的事项,教给学生正确的测量方法,试验完指 一名学汇报。

三、小结内容:上好科学课,是需要试验来证明的,今天我们参观的科学室、实验室都是为了我们上好科学课而准备的。

4、认识感官 教学目标:

1、知道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

2、初步了解视觉、听觉、触觉形成的原理,能用语言正确表述。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人体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亲历感觉器官产生感觉的重要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感觉器官为什么能产生感觉。

三、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准备:每组三色三形物体,酒精、白醋、花露水各一瓶,鼓膜模拟实验器一套、牙签一根

2、演示实验器材:耳朵解剖模型、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师:鲜艳的色彩、诱人的飘香、悦耳的旋律,这些是我们身体的哪些器官感觉到的?我们的身体有哪些感觉器官?感觉器官为什么能产生感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教学探究

1、认识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活动一:出示下面物体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物体中有红、黄、绿三种颜色。

生:这些物体中有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三种形状。师:你用了人体的什么器官? 生:眼睛

师:我们把眼睛称为视觉器官。活动二:分组实验——闻气味 师:下面我们开展分组实验,请同学们打开瓶盖,你闻到了什么气味?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闻气味的方法。(示范闻气味)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有毒气体对我们鼻子的伤害。生:闻到酒味 生:闻到醋味 生:闻到花露水味

师:你用了人体的什么器官? 生:鼻子

师:我们把鼻子称为嗅觉器官。活动三:分组实验——尝白糖水 师:请同学们拿出烧杯装的液体,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它是什么味道?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尝的方法。(示范尝味道)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有毒液体对我们的伤害。生:尝到甜味。师:用到了什么器官? 生:舌头

师:我们把舌头称为味觉器官。

活动四:分组实验——亲历皮肤产生痛觉

师:请同学们拿出牙签,刺你的手,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疼痛 师:是什么感觉出来的? 生:手 生:皮肤。师:我们把皮肤称为触觉器官 活动五:课件播放音乐

师:这段音乐好听吗?你的什么器官听到的? 生:好听,耳朵听到的。师:我们把耳朵称为听觉器官。教学小结

师:我们人有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等感觉器官。眼睛称为视觉器官,鼻子称为嗅觉器官,耳朵称为听觉器官,舌头称为味觉器官,皮肤称为知觉器官。

能够感觉到色彩、气味、声音、香甜苦辣、疼痛等。

5、感官总动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感官的作用,学会保护感官。

2、知道一些事物可以用感官来判断。教学过程:

一、探究人的感觉器官为什么能产生感觉。活动一:认识耳朵为什么能产生听觉

师:出示耳朵解剖模型结合课件图,介绍耳朵的结构,耳朵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组成。

师:鼓膜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做一个模拟实验。(介绍实验器材和结构)(学生做鼓膜振动模拟实验)师:播放鼓膜振动模拟视频。生:薄膜随喂喂的声音而振动。生:鼓膜有振动传声的作用。

师:鼓膜就是一个感受器。正因为有了这个感受器,所以我们的耳朵才能够感觉到声音。

活动二:认识其他感觉器官产生感觉的原因

师:依次出示其他感觉器官图,学生找出各自的感受器。生:眼睛的感受器是眼球。

生:鼻子的感受器是嗅觉细胞和嗅觉神经。生:皮肤的感受器是痛觉神经末梢。生:还有触觉小体。

生:还有热敏小体、冷敏小体。生:舌头的感受器是味蕾。小结: 师:刚才的研究发现:感觉器官之所以能够产生感觉,是因为它们有相应的结构。如鼓膜是听觉感受器、眼球是视觉感受器、嗅觉神经末梢就是嗅觉感受器、味蕾是味觉感受器、痛觉神经末梢和冷觉小体等是知觉感受器。所以我们人的感觉器官能够感知周围的事物。

3、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感觉器官 师:刚才我们的研究表明:感觉器官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那么你知道各种感觉器官可能会出现哪些毛病呢?出现了毛病,对我们的生活会造成哪些影响呢?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生:眼睛失明,就什么都看不见。

生:耳朵失聪,就不能享受美妙的声音世界。生:味觉出现问题,就会食不知味。。。。

生:保护眼睛的方法:、不在光线过强、过暗的环境下看书;、不在晃动的车船上看书;、不能直视光线过强的发光体;、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持与书本一尺的距离;、不能过久的接触视屏(电脑、电视),做到劳逸结合 生:保护耳朵的方法:

防噪声、防进水、防揪打、不挖耳。。。

6、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目标:

1、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2、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 论。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借助工具观察)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认识工具

三、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7、做个小侦探

教学目标:

1、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进行案情分析。

2、感受对人物、场景等的细致观察在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提升思维的准确性与扩散性。教学准备:

1、已认识各种脚印。

2、课件:ppt画面八幅。(见附图)

3、教师侦探卡(大),学生侦探卡人手一张,笔。(见附图)

4、侦探奖章若干。教学重点:

学生根据案件中提供的三条线索,调动多种感观进行观察、记忆、判断,分别找出三条线索的答案。

教学难点:

在得出的三条线索的基础上,运用推理等手段,找出真正嫌疑人,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事件起因――少了商品。

1、点击ppt画面一:鸡大婶开商店。师:鸡大婶开了一个百货商店,商店里的生意可好了,来买东西的顾客非常多。

一天的生意忙完了,客人都走了,鸡大婶经过仔细的计算,算出店里应该还剩下这些商品。

2、点击ppt画面二:商品清单。

二、进行侦破。

(一)猜测。

1、师:那少了的1罐蜂蜜,2块蛋糕会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猜测,自由交流商店可能发生的情况。引导学生说出有人拿走了。

2、师:到底可能是谁拿走的呢?白天店里还拍摄到了一段录像,一起去看

看吧!

3、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可是这些都是你们猜出来的,光凭猜行不行,怎么办呢?想想警察破案需要找到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找线索。

4、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侦探,一起去找线索吧!

三、观察书中图画,找出原因

1、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图画中的现象,指名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原因。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平时的生活中现象来解释,要说的有所依据。

四、看书猜猜猜。

五、小结内容:今天我们做了小侦探,学会了推断,找证据,得到答案,希望同学们以后做生活的有心人,继续你的小发现。

8、暗箱里的秘密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学会讲述故事。

2、结合身边的事例说出自己的发现。

3、通过学习知道生活中也存在暗箱,对于暗箱的作用有所了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准备:听诊器、空盒子,圆珠子。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

1、学生打开书本,小组合作看图讲故事。

2、指名来讲故事。

3、仔细观察图,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指名来回答)

二、学习新知 教师讲解:有许多东西像洞穴一样不方便打开,人们只能开各种信息猜想里面的情况,这就是暗箱。

1、让学生试着举例说明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暗箱。

2、动手做实验,猜猜小珠子的位置,和同伴说说自己的发现,理由是什么?

3、教师指导看图27页,并进行相关的讲解。

三、玩游戏“我是小医生”

小组成员之间用听诊器来分别听听同伴的心跳,感受当医生的乐趣。

四、小结课堂。

9、树叶变黄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②掌握叶形书签的基本特征,进行装饰。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欣赏讨论中,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②研讨书签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路。③在创作表示中,提高审美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秋天的落叶自然现象发生兴趣,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五、教学要点:

了解树叶变黄的过程,通过收集,观察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出示“落叶图”。

2、创设问题: ①这是哪个季节?从哪里看出来? ②秋天的落叶为什么会飘落下来?为什么会变黄和红呢?

3、渗透科学知识,解释叶子变黄,变红和落下来的原因。

(二)、探究活动。(把收集的树叶进行排序,把变黄的过程贴在白纸上)。

1、落叶可以用来干什么?

展示同学作品,在欣赏讨论中研讨贴的对不对。

(三)、发明表示。(设计制作书签)

1、作业:设计一枚实用的、美观的叶形书签,图案要适合外形。

2、同学分组

制作书签。(播放音乐)

3、教师辅导同学完成。

四、小结课堂。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教学目标 :

1、区分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工物。

2、动手用自然物,搭建一个人造物。

3、交流更多的用自然物搭建人造物的事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较自然和野外娱乐场景的不同的。出示游乐场游玩图片,交流游玩的心情与体会。

提问:游乐场哪些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如:滑梯、摩天轮、各种玩具,建筑。

2、在野外你看到的景物与游乐场有什么不同? 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自然景物。

二、揭示自然物与人工物的概念

自然物: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如:山脉、河流、树木、等。人工物:是人类开采、创造,运用自然界中的物质。

三、找一找,区分自然物与人工物。

1、看书33页,找一找,说一说。

2、完成活动手册第10页。

四、动手搭建一自然物

1、小组合作完成。

2、上台交流展示。

3、评价,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自然物,人工物,说来说你都知道有哪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看看图片,说说你都在哪见过这些物品,它们可以干什么?、三、初步了解自然物与人工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树木:可以净化我们的空气,美化我们的环境。也可搭建房屋、制作桌椅等。羊毛;制作毛线、毛衣、衣服等 铁矿石:冶炼钢铁、制造汽车。

1、举实例说说还知道哪些自然材料制造物品的例子。

2、看图片了解还有哪些自然与人工结合的产物。

3、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活动用书。

四、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自然物与人工物结合的产物,这都要感谢我们的社会,社会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创造了便捷。以后你们长大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1、衣食住行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2.通过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学生提高的团结协作、探究学习的能力。3.通过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教学,学生养成分析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篇3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作者:杜玉霞

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3年第03期

摘要: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学生在开学第一课即《科学之旅》课上受益匪浅巧妙的把音乐的魅力融入课堂可以震撼人的,心灵;游戏是中学生的最爱,是学生进行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时机,有机的把游戏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平淡变为突出,寓教于乐,寓教于练;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将物理学以实验为载体,以想象为翅膀,以团结合作为主要手段的教学理念交给学生,本文即是在整合以上理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份教学设计。

《伟人细胞》教案5-免费教案 篇4

| 网站首页 | 免费课件 | 免费试题 | 整册教案 | 英语角 | 幼儿教育 | 海量教案 | 文书写作 | 免费论文 | 计划总结 | 用户留言 | ◆免费课件 47173 个 ◆免费试题 40841 套 ◆整册教案 3633 套 ◆海量教案 98632 篇

◆文书写作 83129 篇 ◆免费论文 110608篇 ◆计划总结 3592 篇 ◆幼儿教育 83268 篇

◆小说频道 [新推荐] ◆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推荐]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海量教案首页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物理 | 化学 | 历史 | 地理 | 生物 | 音乐 | 体育 | 美术 | 信息 | 班会 | ◆您现在的位置: 3edu教育网 >> 海量教案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教案正文

《伟人细胞》教案5【禁止复制文章的复制方法】

《伟人细胞》教案5

《《伟人细胞》教案5》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5

下一篇教案: 《夏》教学设计3

返回该栏目,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 2002-2008 3edu教育网 版权所有(新ICP备05002133)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内容。2.初步了解怎样学习物理。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有趣的物理现象。

2.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体会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3.通过阅读“STS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2.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难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探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烧瓶、烧杯、“小人”、扬声器、录音机,放大镜、食盐、生鸡蛋、气球、自制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让学生朗读章首语,在美好的憧憬中走向学习物理的征程。

教师活动 1.致词:欢迎同学们进入物理世界,面对一门新的学科,现在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2.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章首语,告诉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与学习就像在海边拾贝壳那样有趣,揭示科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充满乐趣和艰辛。学生活动 1.讨论,大胆提出问题:(1)物理学学些什么?(2)好学吗?(3)有趣吗?(4)有用吗?(5)怎样学? 2.推荐一名学生代表有准备、有感情地朗读章首语。在读、听和观察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并加以遐想,在憧憬中走上学习物理的征程。

二、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感知有趣有用的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怎样学好物理

教师活动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1)组织学生识别图0.1-

7、图0.1-8中的现象。指出“观察”和平时的“看见”不同,“观察”不但仔细认真,而且目的明确,才有收获。(2)组织学生完成图0.1-

9、图0.1-10中的实验,并想一想产生这些“奇特”现象的原因。(3)告诉学生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才总结出来的。所以,要学好物理,必须“勤于观察,勤于动手”。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结合上面的学习活动,告诉学生只动手,不动脑,什么都学不到,要多问“为什么?”,要大胆去想,敢于“质疑”,并想法弄清原因,力求理解,才能学好物理。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改造社会,造福人类。但科学技术的滥用,也会给人类带来消极的一面。组织学生讨论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包括积极的、消极的)让学生了解,要学好物理,还必须时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活。学生活动 1.(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发表意见,明确“观察”的重要性,做一个会观察的有心人。(2)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大胆猜测,知道“动手”对学好物理的重要性。(3)结合上面的学习活动,总结出要学好物理,必须做到“勤于观察,勤于动手”。2.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了解要学好物理,仍然需要思考、理解。3.积极参与讨论,知道恰当应用科学技术,会造福人类,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便利。但滥用科技,也有消极的一面。在以后学习物理学的过程当中,要关注这些方面的问题。

四、指导学生阅读“STS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阅读“STS伽利略对摆1.一名学生朗读。在读、听的过程动的探究”。中,思考伽利略怎样探究“摆动”的? 2.通过讨论,知道“观察,提出疑2.组织学生讨论材料后面的问题,问,做出猜想,证实猜想”是科学探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究活动的要素。

五、交流、小结。

教师活动 1.织学生交流体会。2.赠言:(作为结束语)“科学之旅”是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究历程,这个历程尚未完成,还有很多的事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敢于探索。正如伟大物理学家牛顿所说:“我不知道世界会怎样看待我,然而我认为自己不过像是在海滩上玩耍的男孩,不时地寻找比较光滑的卵石或比较漂亮的贝壳,以此为乐。而我面前,则是一片尚待发现的真理的大海。愿同学们学习愉快!学生活动 畅所欲言谈体会。

板书设计

科学之旅

一、有趣有用的物理: 1.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物理现象 2.有趣有用的物理。

二、怎样学习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教学反思:

物理对学生是一门新的课程,刚接触到这一门课时,学生往往有新鲜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兴趣上,或者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物理教学上,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多做实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学校以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在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时,我利用三棱镜让同学们观察白色光的色散现象。让同学们研究敲击装有水的试管时,到底是不是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还有,在讲究凸透镜的习题时,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凸透镜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并总结实验的结果。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让同学们学会观察,多观察,上课时尽量多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并积极的思考总结实验结论。对错误的结论,并不是马上指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表扬那些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

三、尽要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物理知识的应用 ,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再用来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噪声,同学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减弱噪声的三个环节来控制噪声。也可以利用回声,来估测一些生活中的距离。这样,同学们既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又会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热爱,对拥有知识的自豪感,也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下载文件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下载》这一节是泰山出版社第三章信息获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信息获取的必备技能之一。本章的学习目标就是要了解文件的不同类型及其重要属性,能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下载文件任务的要求,学会选用适当的途径有效的下载、存储和管理文件资源,并理解合理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日常生活中,现有资源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许多同学都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巨大“资源库”作用来为学习提供帮助,到网上下载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所以对文件下载一节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是如何使用下载工具进行高效地下载及下载的作用恐怕并不是每位同学都清楚,而是只会下载铃声、音乐、QQ等,因此他们的能力十分有限,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学生的“实情”,拓展学生现有的知识现状,使他们真正理解文件下载的实质和下载的多样性、合理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下载文件的常规方法;

2、能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下载文件任务的要求,学会选用适当的途径有效的下载、存储和管理文件资源,并理解合理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

3、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初步归纳利用网络查找和下载文件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的基本思想方法。

过程方法:

1、通过下载课前一支歌学会基本的下载技巧

2、通过下载和安装音乐软件拓展下载文件的方法和安装软件的技巧

3、通过下载FTP网站的压缩文件让学生学会FTP下载的使用,了解压缩软件的意义以及使用。

4、通过视频网站视频的下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情感价值:

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养成追求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和团结协作的习惯

岩石和矿物,免费教案 篇7

本课是“岩石和矿物”单元中的第2课,是在学生认识常见岩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本课学习前,学生已通过图书、网络等途径对岩石和矿物有所了解,并且对此还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在科学知识目标上,主要是初步建立矿物的概念,知道岩石和矿物的关系。但科学知识只是科学学习的载体,获得知识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矿物的共同特点,接着以学生常见的花岗岩作为典型引路展开观察,从而了解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这样的活动看似简单,实际上提供了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使学生探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保障。而教师要做的: 一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做、敢说,敢于开展各种探究活动;二是保持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环境。

在材料设计方面,准备一些常见的矿物标本、花岗岩、放大镜以及各种不同颜色的沙砾(主要是粉红色、白色、黑色)、胶水、一次性塑料杯以及量筒。这些材料可以是师生共同准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

过程与方法

● 在观察中发现矿物的组成特点;

● 绘制在放大镜下看到的岩石的矿物组成; ● 做矿物组成岩石的模拟实验。知识与技能

● 初步建立矿物的概念;

● 知道岩石是多种矿物的混合物; ● 能模拟矿物组成制作一块人造花岗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能够实事求是、认真仔细地观察并做记录; ● 愿意合作交流,分享合作带来的快乐; ● 乐于探究,保持发现岩石奥秘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 展览学生制作的岩石标本。2 评比优秀的岩石标本制作者。

【评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于学生课外作业的完成,教师更应该给予必要的鼓励性评价,这将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

二、观察矿物

1 谈话: 认识这些石头吗?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石头有什么特点? 2 分组采用各种方法观察,并填写观察记录。3 学生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一一写在黑板上。4 思考: 这些石头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5 学生讨论。

6 小结: 在大自然中,这些成分集中并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做矿物。它们是构成岩石的“积木”。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评析】科学学习应以探究为主,但在学生对事物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教给他们科学术语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观察花岗岩的矿物组成

1 谈话: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积木”,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不信我们来仔细观察花岗岩中矿物的组成。

2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并绘制在放大镜下看到的花岗岩的矿物组成。3 学生汇报,并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他们绘制的作品。

4 讲解: 花岗岩中红的是长石,白的是石英,黑色的是云母。花岗岩是由这三种矿物构成的。

【评析】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本环节让学生再次观察花岗岩的目的是便于他们了解岩石和矿物的关系;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有助于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

四、模拟花岗岩的矿物组成

1 谈话: 了解了花岗岩的组成,我们也可以制作一块人造花岗岩。你认为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制造?

2 学生讨论并交流。

3 介绍材料超市准备的物品。

4 学生根据需要有序地领取材料进行制作并贴上标签。5 作品展评。

【评析】本环节让学生在掌握概念后运用所学知识,并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片断赏析

“讨论并建立‘矿物’概念”教学片断

师: 经过刚才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石头的特点?

生: 我发现它们的颜色不同,有的是金色的,有的是白的,有的是花的„„ 生: 我发现这些石头摸上去都不光滑,有点粗糙。生: 我发现黄铜矿里面有一粒粒黄色的铜在闪闪发亮。生: 黄铁矿里面有一粒粒的铁。师: 你怎么这么肯定是铁?

生: 因为它的名字叫黄铁矿石,所以我这样想。生: 我发现方铅矿石里面有点亮。生: 赤铁矿里有一粒粒红色的东西。生: 石英有点透明,形状是六边形的„„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六边形和一个六方柱形): 你说的形状到底是哪种? 生(指着六方柱形): 这种。

师: 这种形状我们就叫它六方柱形,好吗?

生: 好的。石英的形状是六方柱形,东西放在石英下面会放大。

生: 我觉得这些石头的组成就像拼图一样,是由几种不同的颗粒拼成的。生: 我觉得他的比喻有点不恰当,我认为这些石头都是由一粒粒颗粒融合在一起形成的。

生: 我补充,我知道一些碎沙子慢慢融合在一起,最后变成了岩石;而岩石在大自然中热胀冷缩又变成了沙子。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都是这样不断变化的。

师: 你的知识真丰富!这些石头的成分比较集中。在大自然中,这些成分集中、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做矿物。(板书: 矿物)它们是构成岩石的“积木”。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片断评析】本环节材料的准备、观察和探究都是围绕概念进行的,否则一切活动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在强调学生自由探究的同时不应忽视教给学生“科学术语”。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科学语言有助于学生思考更精确、更有条理。在这里,教师在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又一次组织学生讨论、梳理事实,在学生建立大量表象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科学概念,可谓是恰到好处。

教学手记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研究表明,在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即使靠死记硬背掌握了某个知识点,他也并不一定会产生愉悦感,甚至厌恶学习。如果学生通过理解,掌握了知识点,那么学生的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愉悦感;如果学生自己发现了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并进一步探究它,发现了这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知识,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那么,存在于学生心中的就不仅仅是愉悦和满足了,还有自豪感,他们会认为自己了不起。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没有简单地把“矿物”概念简单地像流水一样从高处往低处灌给学生,而是突出科学探究,让学生尽可能多经历一些科学活动,以获得探究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以及自我实现的乐趣。

(曹燕琴)

2 岩石和矿物 B案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岩石与矿物”单元中的第2课。本课让学生观察、认识一些石头(矿物),并能发现它们成分集中并有一定的结构,从而理解矿物的含义;知道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积木”,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再具体研究花岗岩,绘制花岗岩矿物的组成图,并将自己描述、记录的观察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到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最后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模拟花岗岩,体验岩石形成过程,真正理解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从而实现课程目标中所要求的: 建立起矿物的概念,了解矿物与岩石的关系,学会动手,体验探究的乐趣。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通过对前一课《认识常见的岩石》的学习,知道了岩石的分布、种类及在生活中的用途,为对岩石内部的研究,作了较好的铺垫。学生通过学习,学会用绘图方法描述岩石结构,用模拟方法制作人造花岗岩,深刻理解岩石的组成和形成过程,并互相分享探究的乐趣,交流各自的发现和感受。

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实际情况,我们这样处理教材:

在教学目标的处理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对两组石头的观察、对比、分析,发现它们的共性,归纳出矿物的含义;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天然集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构造;重点以花岗岩为例,通过绘制、模拟花岗岩的矿物组成,进一步理解岩石与矿物的关系,并意识到绘制、模拟等都是探究的好方法。重点目标放在如何使学生理解矿物的含义及与岩石的关系上。如果这些目标解决了,那么重点也就得以落实。

在材料设计方面,选择有利于观察、便于有所发现的石头,来为学生理解矿物的含义服务。首先让学生回去搜集有关岩石与矿物方面的资料,以备上课时用。接着为学生提供两组观察材料: 第一组,选取花岗岩、砾岩等石头,让学生观察,说说名称;第二组,提供黄铁矿、石英、石膏、赤铁矿等能呈现矿物含义的有结构材料。经过观察、比较、分析后,学生会发现第二组石头的共同点,即成分集中,并有一定的结构,归纳出矿物的含义,出示一些珍稀矿物的图片,如金刚石、萤石、自然金等,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结构特点;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进一步理解;再后提供各组小块花岗岩进行观察、绘制其矿物组成;最后让学生设计、模拟制作花岗岩。这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胶水、搅棍、三色沙砾(白色、黑色、粉红色),并提供塑料量筒、90毫升纸杯和放成品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力求以简单、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于本课研究的是岩石与矿物,因此在不同的地方可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并依此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山区的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而平原地区的学生很少见到岩石,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总之,尽量采用实物教学,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为: 实物观察,对比分析——引导归纳,初步理解——绘图描述,实物分析——动手模拟,深刻体会——总结反思,拓展延伸。目标达成上,以探究活动为依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并使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同时实现知识目标的达成,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

● 能够对两组石头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

● 能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第二组石头的共同点,归纳出矿物的含义; ● 能绘制并描述花岗岩的矿物组成;

● 能动手模拟制作花岗岩,从而真正理解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知识与技能

● 能绘制、记录、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 知道成分集中,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矿物; ● 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愿意亲近岩石;

● 体验到动手模拟实验成功的快乐。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物观察,引导归纳

1(出示第一组观察材料)认识这些石头吗?说说它们的名称,再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2(出示第二组观察材料)请仔细观察这一组材料,先认识这些石头,再观察讨论:

(1)这组石头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2)与第一组整体比较,说说第二组石头的特点。(3)讨论、交流、汇报。

【说明】第一组可以是花岗岩、砾岩等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常见石头。第二组为单质矿物如黄铁矿、石英等。学生不知道的要做适当讲解,以便学生了解、认识。

3 归纳出矿物的含义。

4 用投影打出几种珍稀矿物的图片,再说说矿物的含义。

5 通过两组岩石对比,启发学生思考矿物与岩石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说出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6 相互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一步理解。

7 明确岩石可以由一种矿物组成(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也可以由多种矿物组成。

【评析】本环节一开始呈现第一组材料,让学生观察,说名称,分类,是为了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为本课的学习作一个铺垫,同时也为了与第二组材料进行对照。第二组材料是为理解什么是矿物服务的。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第二组材料进行观察、分析、对比,从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成分集中,有一定的结构。关于这一点,与第一组材料对比是不难发现的,从而归纳出矿物的含义,理解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交流搜集的资料,可以互通有无,进一步理解矿物与岩石的关系,知道岩石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这样的理解可以更全面些。

二、绘图描述,深化理解

1 谈话: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些岩石的具体矿物组成情况。2 研究花岗岩的矿物组成。

(1)明确观察任务。先用放大镜观察,同时要将观察到的矿物组成情况在课本第88页的方框里画出来,并用彩色笔上色,比一比谁画得像。

(2)交流评价。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用语言把其矿物组成描述出来,并谈谈自己的发现。

【说明】在观察、绘图前,明确观察任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里教师可以直接作出要求。小结时可直接告诉学生三种矿物的名称。

(3)引导小结。花岗岩是由白色、粉红色、黑色三种颗粒状的矿物组成的,这三种矿物分别叫石英、长石、云母。

【评析】在观察花岗岩之前,学生对花岗岩的总体印象是花黑的,对其矿物组成很模糊。通过绘制放大镜下的矿物组成,并用彩色笔上色后,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它基本上由三种颜色组成,并有一定的结构,从而知道了花岗岩是由三种矿物组成的。学生经历这一活动,将会意识到借助放大镜观察并绘图,可以发现岩石的许多秘密,体会到运用这些方法,将有利于自己的探究。

三、动手模拟,深刻体会

1 谈话: 假如让大家动手模拟,做一块“花岗岩”,想一想可以怎么做? 2 讨论: 哪种矿物成分应多些?哪种矿物成分应少些?为什么? 3 教师指导学生模拟制作“花岗岩”。

(1)用塑料量筒分别量出:15毫升粉红色的沙砾(代表长石),5毫升的白色沙砾(代表石英),25毫升的黑色沙砾(代表云母),5毫升的胶水。

(2)把5毫升的胶水倒入纸杯中,用搅棍搅拌直到完全混合。(3)不同颜色的三种沙砾倒进一个90毫升的纸杯里,然后混合。(4)写好组别、姓名,将标签贴在纸杯上。

(5)将纸杯放在实验室存放角,放置一天,直到“矿物”完全干了。【注意】胶水应选用强力的无毒胶水。搅拌时要小心,不可让胶水翻出。这里,小组的分工合作显得非常重要。

4 教师讲述: 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大家的“花岗岩”产品做得如何。【评析】从初步观察矿物——重点观察花岗岩,绘其矿物组成图——动手调配“矿物”,做“花岗岩”,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理解的过程。这一环节的教学将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高潮。动手做是学生喜欢的,在做中他们将体验到做“岩石”的乐趣,并把非常抽象的矿物、岩石的组成等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可以感知。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 说明: 下节课我们来看看自己做的花岗岩,还要用放大镜观察、绘图,看看是否与今天画的矿物组成图相似。

2 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通过研究你知道了什么?今后可以怎样去研究岩石的矿物组成?

3 反思: 大家在研究过程中,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注意】鼓励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应作针对性的评价。4 拓展: 下面布置任务,回家运用今天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你们所认识的一些岩石的矿物组成,下节课进行交流。

【评析】让学生总结自己所学到的内容,能起到一种巩固的作用。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等于给学生一把评价的尺子,肯定的地方、要改进的地方,自己最清楚。教者可从中了解到真实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实现教学相长。最后的拓展能让学生乐意用所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其他岩石的矿物组成,使探究活动无形中延伸到课外,成为自觉意识的过程。

教学片断赏析

“引入学生观察第一组岩石”教学片断

师(出示各种岩石标本): 你们看见过这些石头吗?在什么地方看见的? 生: 看见过。我家住在茅山脚下的薛埠镇,我们那里石头很多。生: 第一块是花岗岩。我还知道花岗岩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师: 很好,我们上节课已初步认识了岩石,看样子学得不错。

生(急忙举手): 老师,我家是开大理石厂的,我知道花岗岩有好几种。那种有点红的花岗岩,可以用来装饰地面;还有黑的,可以用来做厨房灶台的面子。

师: 呵,知道的还真不少!生: 第二块是泥沙沉积岩。师: 为什么?

生: 因为这种岩石外表看上去很明显,是由泥、沙、岩石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

生(急着补充): 我以前在沙堆上玩的时候,常捡到这种沙岩。部分男生(小声嘀咕): 我也捡到过。师: 好的,那第三块呢?

生: 好像也是沙岩,但看上去岩石碎屑成分多些,其他成分少些。生(争辩): 不对,我知道它叫做砾岩。生: 反正它们形成的原因都是沉积作用。生: 虽然成分不同,但总的来说都是沉积岩。师: 说得有道理!„„

【片断评析】学生进入科学课堂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四年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和前面所学的知识,都是我们开展科学教学的宝贵资源。在本环节中,教者对此不仅没有忽略,而且还采用了平等、民主的教学风格,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后面的探究学习。

教学手记 1 “学习科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特级教师、苏教版小学《科学》主编之一路培琦语)生活是科学学习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本课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对两组岩石进行对比,从而引起了学生对“岩石和矿物”的兴趣。研究石头看似没有什么新颖之处,但能给学生启示: 身边就有科学,熟悉的东西也含有科学,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发现。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所不变,即生活时刻都含有教育的意义。“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永远解读不完的鲜活教材。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生活作为科学教学丰富而重要的教学资源,处处关注学生的生活,选取学生常见的、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自然事物开展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生活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用自己的探究活动验证科学的结论,从而发现自然事物更多的奥秘。

2 新课改强调: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对科学教学而言,这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交流。引导学生交流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提出多种见解。因此,为学生树立个体自主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具有展示自我的信心,克服传统提问应答时的被动接受心态,这就要求教师时时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接受学生的不同意见,经常如此,就会使学生冲破思想的牢笼,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一点教者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科学之旅教案免费下载 篇8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能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并尝试解决。

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教学难点: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教学准备:

1、小棒、计数器

2、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9课时

第一课时 买铅笔

教学目标: 1、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谈话:小动物们非常喜欢学习,它们也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动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先在小组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个别汇报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2、请学生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兔妈妈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兔妈妈说:“我买9支铅笔”。兔妈妈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10-9=1 1+5=6(3)、把9分成5和4,15-5=10 10-4=6(4)、9+6=15 15-9=6 ……(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做一做、说一说(书2页)(1)、让学生拿出计数器摆一摆,想一想应该怎样拨珠子。(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边拨珠子边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9

17—9

四、巩固练习(3页练一练)

1、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2、圈一圈,算一算(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说算法和得数。

3、看图列算式

学生体会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任选2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5、说一说,算一算。(1)看图说图意(2)列算式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四、拓展练习(投影出示图片)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2)、交流,归纳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买铅笔(1)15-9=6(2)15-9=6

10-9=1

15-5=10 1+5=6

10-4=6 ……(3)15-9=6 因为9+6=15所以15-9=6

第二课时

捉迷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捉迷藏吗?你们都是怎样玩捉迷藏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玩捉迷藏。

2、投影出示4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3个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现在草地上有8个小朋友,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二、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2、列出算式,13—8

三、讨论13—8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一根一根地减。

(2)、13分成10和3,10-8=2 2+3=5(3)、把8分成5和3,13-3=10 10-5=5(4)、8+5=13 13-8=5 ……(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看一看、说一说(书4页)

(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8

17—8

四、巩固练习(5页练一练)

1、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11—8

14—8

(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建立实物和算式的联系。(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理解运算的道理。

2、画一画,填一填(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画法和算法,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3、看图列算式(2)看图说明图的意思,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

(2)指名说算法,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4、(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任选2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3)认真观察说一说每组算式的规律。

5、摘苹果(1)看图说图意(2)独立计算得数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怎样连线的。

四、拓展练习(投影出示图片)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2)、交流、归纳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算式。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捉迷藏

(1)13-8=5

(2)13-8=5

10-8=2

13-3=10 2+3=5

10-5=5 ……(3)13-8=5 因为8+5=13所以13-8=5

第三课时

快乐的小鸭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河边的草地上玩耍,有一些小鸭子到河里快乐地游起泳来,他们玩的可真开心。

2、投影出示6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2只小鸭子一起在草地上玩,7只到河里游泳,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二、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2、列出算式,12—7

三、讨论12—7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一根一根地减。

(2)、12分成10和2,10-7=3 2+3=5(3)、把7分成5和2,12-2=10 10-5=5(4)、7+5=12 12-7=5 ……(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书6页)(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2)、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在书上先圈一圈,计算得数。(3)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摆一摆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1—6

14—6

四、巩固练习(7页练一练)

1、算一算,用小棒或计数器说明你的计算过程

14—7

12—6

(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进一步建立实物和算式的联系。(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理解算理。

2、画一画,填一填(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画法和算法,进一步巩固数线的用法。

3、看图列算式

(1)看图,清楚表达图中的意思,尝试提出问题,列出算式。(2)指名说算法,学生进一步体会加与减之间的关系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任选2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5、小熊射门(1)看图说图意(2)独立计算得数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四、拓展练习(投影出示图片)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2)、交流、归纳“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算式。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快乐的小鸭

(1)12-7=5

(2)12-7=5

10-7=3

12-2=10 2+3=5

10-5=5 ……(3)12-7=5 因为7+5=12

所以12-7=5

第四课时

开会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理解比较意义下的减法,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9、8、7、6”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9、8、7、6”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探讨比较意义下的退位减法、准确列式计算。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学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新学期开学了,班干部同学们要开一个会,交流一下大家新学期的打算,11个人只有7把椅子,够用吗?

2、投影出示8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1名班干部要开个会,只有七把椅子,还缺几把椅子?

二、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

1、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强调一一对应,有利于发现缺了几个。

2、说一说缺了几把椅子。(4把)

三、列式解答

1、指名列算式。11—7

2、小组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

3、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9页练一练)

1、每人一把,还差几把?

(1)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2)通过画图或列算式解决问题

2、(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看图列出算式,理解减法的含义。(2)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学生如果提出还缺几个盘子等问题,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

3、看图列算式(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

(2)指名说算法,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4、括号里填几?(1)独立完成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理解加与减之间的关系。

5、填一填(1)学生独立计算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找一找每组算式的规律。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五课时

跳伞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具准备:铅笔、圆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了“谁比谁多几”的内容,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还记不记得是怎么解决的。(教师演示:左手拿3枝铅笔,右手拿2枝铅笔,老师提出问题:说说哪只手拿得多?多多少枝铅笔?)(列式的方法:3-2=1)

2、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真棒!今天,老师带大家观看美丽的大森林举行的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

3、投影出示10页的主题图,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我看到飞行员在表演跳伞,降落伞有红色的、蓝色的,还有黄色队。

(2)我想到了红伞比黄伞多多少个?蓝伞比黄伞多多少个?红伞比蓝伞多多少个?

(3)黄伞比红伞少多少个?黄伞比蓝伞少多少个?蓝伞比红伞少多少个?

(4)红伞和黄伞共有多少个?红伞和蓝伞共有多少个?黄伞和伞队共有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3)用圆片或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14—6 =8

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14—7 =7

2、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三、比一比,算一算

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11页练一练)

1、谁摘得多,多几个?

(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2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3、谁多?多几只?

(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4(1)先数出几种图形的数量,强调“不要漏数”。(2)进行比较,集体订正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

试一试(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解决相关的问题。

3、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谁家养过鸡?你帮妈妈捡过鸡蛋吗?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去小明家帮他去捡鸡蛋。

2、投影出示11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只生了5个,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二、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怎样列式?

2、列出算式,11—5

三、讨论11—5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11—2 =

12—3 =

13—4=(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从11—2 开始减号前面的数和减号后面的数都加1,得数一样。

四、巩固练习(12页5、6、7题)

1、送信

(1)独立计算卡片上的题目。(2)根据结果找相应的邮箱。(3)集体订正。

2、说一说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个数,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3、老师比学生少几人?(1)明确题意,独立解答。

(2)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只要合理予以肯定。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试一试

11—5 =6

11—2=9 12—3=9 13—4=9

第七课时

美丽的田园

教学目标:

1、初步发展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2、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3、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4、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后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教学难点:

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学准备:投影仪、动物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13页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图中景色:在碧绿的田野上有一条清清的小河,小河里有许多鹅在嬉戏,河难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树林,有一片青青草地,草地上有许多小羊在吃草,几只鹅儿在在草地上休息休息,在一棵大树上停着许多小鸟,天空中飞来了一些小鸟,春天的田野真美丽!

2、看一看,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填一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同桌合作,把发现的数学信息填在书中的方框内。

2、指名汇报,看看有没有漏掉。

3、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1)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2)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4、解答问题

(1)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11—5=7(只)(2)淘气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8+6= 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中的数字找到相应的动物,再根据加法算式想一想求的是什么。

(3)交流:在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实践应用(14页练一练)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题出什么问题?(2)解决问题。(同桌讨论)(3)完成书上的填空题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第八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2、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后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教学难点:

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学准备:投影仪、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的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二、巩固练习(15页练习一)

1、圈一圈,算一算。(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一说圈图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2、画一画,填一填。(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

3、(1)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每组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后面数一个比一个多1,结果一个比一个少1.4、谁钓得多?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好缺几张椅子?(1)独立列式计算。

(2)体会比较意义下减法的意义。

6、写算式。(1)独立列式计算。(2)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7、(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正确数出图中每种小动物的只数。(2)提出问题。

(3)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解答。

8、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算一算。(1)看题说一说题目的意思。(2)提出想解决的问题。(3)列式解答。

9、看谁说得多。(1)独立解答。

(2)组内交流,怎样才能把所有的算式都写出来,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

第九课时

做个减法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退位减法的思考过程,并能正确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做个减法表。

教学重、难点: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做个减法表。教学准备: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练习

二、整理退位减法的卡片

1、小组内同学把减法卡片分类整理。教师强调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别排列。

2、指名汇报自己的小组怎样排列?为什么要这样排列?(1)可以找的数相同的。(2)可以找被减数相同的。(3)可以找减数相同的。

3、做个减法表。

(1)认真观察减法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交流。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减法表。

2、把下面的减法表填写完整。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做个减法表

11-2 12-2 13-2 11-3 12-3 13-2 11-4 12-4 13-2

二 观察物体 课题:看一看

(一)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2、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准备:1.(学生)玩具老虎

2.(老师)PPT,实物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师: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探索新知

生:交流,同桌说一说。全班汇报。

小霞看到了小兔头上有漂亮的小花小宇看到了小兔的一只耳朵 师:为什么都是同样的小兔,他们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呢? 生:思考小女孩坐在小兔的正面小男孩坐在小兔的侧面 师:肯定评价

观察物体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出示18页例题

提问: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

生:思考交流讨论小霞坐在小兔后面,看到的是小兔的背面,选第二幅图

师:鼓励评价拿出玩具老虎,同桌一起看一看,说一说 生:同桌面对面观察老虎交换位置说自己看到的形状 3 巩固新知

做书上练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4 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生:小组讨论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板书设计:

看一看

(一)从前面看 从后面看 从侧面看 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课题:看一看

(二)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能辨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从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准备:1.(学生)玩具车

2.(老师)PPT,实物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用电脑出示课本全景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 探索新知

观察小汽车。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交流,同桌说一说。全班汇报。

小明看到了车的警灯小华在车的侧面小亮在车的后面

拿出玩具车,三人一组观察车的三个方向抽学生说自己从哪个方向看到了什么?

分别从车的上面,侧面,后面观察 生1:我从上面看到了警灯和车顶盖 生2:我从侧面看到了车门和轮胎 生3:我从后面看到了车牌和尾灯

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肯定评价 3、巩固新知

出示20页例题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下面哪幅图? 解决问题完成例题 拿出书包观察侧面,做出选择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 ? 板书设计:

看一看

(二)从侧面看 从后面看 从上面看

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生活中的数 课题:数花生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

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一包花生米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小朋友,今天你们是不是带了花生呀?我们来数一数自己带了多少花生好不好?引起兴趣 学生自由数 2、探索新知

交流,你是怎么数的。全班汇报。给与评价

3、巩固新知

数一数(第23页第一题)

再数一数(用刚刚汇报的多种方式都试着数一数)圈一圈(第23页第四题)再用圈一圈的方式完成第四题

练习课后第三题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第23页第三题)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4、学生反馈

练习课后第二题接力赛生生练习:小组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三个人接着说 师生练习: 34、36、38、()()、()、()20、30、40、()、()、()、(); 45、50、55、()、()、()、(); 22、32、42、()、()、()、(); 练习第五题

晴天和多云有多少个,说说你怎么数的,看谁数的快。总结怎么数的

板书设计: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 四十 五十 六十

十五 二十 二十五 三十

课题:数一数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观察能力,体验数学方法多样性发展思维灵活性。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二、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100以内数量,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教学准备:1.(学生)一百根小棒(牙签)和十根橡皮筋(扎头发那种)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数PPT上的小棒

复习一捆小棒有十根,九十九根小棒填一根就是100根(二十九加一根是30,三十九加一根是40引起兴趣回顾旧知 2 探索新知

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师:课件演示100个小方块,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几个小方块。估计一下有几个小方块

生: 动手操作,交流探究

A、1个1个数,课件演示得出:100个一是100。B、10个10个数,结合课件演示,得出:10个十是100。①同桌合作数小棒100根。一根一根的数 ②同桌合作数小棒100根。十根为一捆的数

生:汇报交流,那种方法更好,进一步提高100以内数数能力,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3 巩固新知 学生反馈 练习25页第1、2、3题 练习第四题

师:评讲 讲例题,再添多少就变成一百了? 总结再练习

思考练习第五题,古人计数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0个十是一百

课题:数豆子

一、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大花生、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估计有多少颗,说说怎么估计的。

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引起兴趣回顾旧知 2 探索新知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数一数 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颗? 拨一拨 让学生说说28课应该在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

写一写 怎么写呢?学生自由的写。

(二)说一说

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学生写数。36、40、100 3 巩固新知

练习书上27页第1、2、3题

练习书上27页第4题 师:讲例题,评讲 4 思考

找找生活中的100 板书设计

数豆子

2个十和2个一 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

课题:谁的红果多

一、教学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主题图,小熊是21个红果,小猴是18个红果。

2、学生观察,谁的红果多,谁的红果少。为什么? 观察,讨论

(二)探索新知

1、现在知道了谁的红果多。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2、学生回答。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32O34,100O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

4、看一看,填一填,认识直尺上的数,从小到大排列

(三)练习巩固

课后1、2、3、4、5题 板书设计

谁的红果多

21﹥18 21的十位7是2,表示2个十,18的十位7是1,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

课题:小小养殖场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在一节课中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师出示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探索新知

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师: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谁比谁怎么少啊?少一些,少得多。还有差不多等概念。观察PPT 想一想羊有几只?书30页 生:完成书上31页练习一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88人()、12人()、76人()。3、练习巩固 猜数。同桌合作,方法:一人猜数,其他孩子语言提示。例如: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乙:是20吗?

甲:不是,比20多得多。乙:是70吧。甲:比70少一些。„„

练习31页第2、3题 板书设计

小小养殖场

鸡比鸭多一些,鸭比鸡少一些。

鸡比鹅多得多,鹅比鸡少得多。

课题:做个百数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 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师:数学王国里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们是怎样排队的?(小组讨论)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边数边填,完成百数表)填完以后数一数。2 探索新知

师:这张百数表中藏这好多有趣的奥妙呢!(1)横着选一行读一读。在组里说说有什么规律?

[如:41、42、43、44、45、46、47、48、49、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3、4、5、6、7、8、9最后一个是整十数。](2)竖着选一行读一读。在组里说说有什么规律?

[如:5、15、25、35、45、55、65、75、85、95个位上都是5,上下两个数相差10,第一个数是一位数,其他是两位数。](3)斜着选一行读一读。在组里说说有什么规律?

如:11、22、33、44、55、66、77、88、99个位和十位上的数都相同。„„] 师: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几张“魔力框”看看魔力框里的数有什么联系。(小组交流)分别出示三张框。3 练习巩固

课后练习1、2、3、4 板书设计:

做个百数表 横着看

竖着看 斜着看

有趣的图形

1、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 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 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发展空间观念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通过积木中的三棱柱初步体会面在体上,并认识三角形

1、小组的桌面上都准备了许多各种形状的物体,谁愿意和我们说一说你们组都有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2、教师出示一块积木(三棱住)并问学生:你能看到它上边的那个面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说一说(多数是改变积木的位置)

3、教师提出:如果不能转动这块积木,还有被的方法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说一说。(利用沙子)

4、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的图贴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图形? 板书:三角形

活动二:小组实际动手操作共同体会面在体上,并认识圆

1、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学具中的小印章,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小组汇报。由学生拿着印章盖的印,边指边说)

3、都来试一试,看看是不是可以得到一个圆形。

4、教师出示一个圆(大一些),这还是圆吗?贴在黑板上。板书:圆 活动三:从实际物体上再次体会面在体上,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1、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在这两个物体上有没有你们认识的图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实际操作加以验证。

3、如果不去转动这个长方体,你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大家知道上面和下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描的方法)

4、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教师出示并板书。

活动四:找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加深认识

1、今天真高兴!我们有在一起认识了这么多的图形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找到他们吗?

2、教师出示下图:这些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活动五:做“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加深认识并体会面在体上

1、今天我们的老朋友淘气、笑笑和机灵狗也来了,他们也喜欢玩积木,可是不小心弄丢了一些,想请你们帮一帮,愿意吗?

2、淘气说:我要得积木有两个面是圆形;笑笑说:我要的积木的面都是长方形;机灵狗说:我要的积木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3、赶快想一想,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你的学具中找一找。

活动六:总结全课,体现课内向课外开放

1、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今天认识的这些图形上什么样的,记住了吗?

3、好,今天回家后请同学们在你的家中找一找它们,想办法画下来。

板 书 设 计: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 ○ △

2、动手做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

1、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可以怎么折?

2、学生说一说后自己动手试一试。

3、把长方形、、圆和三角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可以怎么折?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后自己动手剪一剪、比一比。活动二:利用分好的图形拼图

1、教师出示下面的图:

2、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试着拼一拼这些图形,说一说是由什么图形拼出来的。

3、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以小组为单位)

4、教师出示:教科书上的“王冠”图,先说一说象什么,再剪下附页的两个长方形,沿虚线剪开拼出更多的图形。活动三:折纸游戏

1、用正方形的纸折出纸飞机。

2、有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

3、将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四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剪下,进行拼图。

板 书 设 计:

动手做

(一)折一折 剪一剪 拼一拼

3、动手做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七巧板、制作七巧板

1、教师出示一张完整的七巧板的挂图

2、说一说七巧板是由那几种图形组成的?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那些图形比较大?那些图形比较小?有没有一样大的图形?

3、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张空白的七巧板,请你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剪下来。

活动二:利用做好的七巧板拼图

1、拼出一个正方形可以怎样拼?拼出一个三角形可以怎样拼?

2、拼出美丽的图案:学生自己动手拼

3、听“守株待兔”的故事

4、下面的图说的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请你拼一拼。

5、发挥你自己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你喜欢的图形,并展示给同学们!

活动三: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今天这节课你上的高兴吗?怎么高兴?

2、回家后继续用七巧板拼图,并搜集有关七巧板的资料。

板 书 设 计:

动手做

(二)(贴一些学生作品)

4、动手做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初步学习一些设计图案的方法。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美丽的图案

1、利用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组合可以创造出美丽的兔图案,你们看:教师出示图:

2、看看每一副图象什么?和他们的名字一致吗?

3、说一说,每一副图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4、教师可以在补充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活动二:自己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

1、想一想、涂一涂

(教师先让学生自己仔细的观察,然后自己独立的完成。全班交流、展示。)

2、小小设计师

(1)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横竖对折后分成四个小正方形,找到四条公共边的中心点,连成一个小的正方形,在把小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和原正方形的四个顶点连接。多做几个,拼一拼,并在相应的位置是图上颜色。

(2)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按照下面的方法做一做。

(3)自己设计一个图案。

板 书 设 计:

动手做

(三)(展示学生作品)

课题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与复习测量、平面图形与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与测量的方法,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及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独立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的能力,培养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整理与复习测量、平面图形与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与测量的方法,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及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

型:练习课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宣传画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世纪欢乐园大幅宣传画)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一(1)班的张老师想组织同学们去世纪游乐园放风筝。但是他们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你们愿意帮忙吗?

生:愿意!

(二)设置问题,共同解决

1.准备工作

(1)师:大家想一想,要想去世纪欢乐园放风筝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同桌两位

同学讨论商量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2)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生1:需要租车!

生2:要买门票!

生3:要买好吃的和带上风筝!

„„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比较好,要先选好车、订好门票才能去。

(3)师引导,帮助订票。

师:张老师已经专门去调查了世纪欢乐园的一些购票要求,请大家认真观察,从购票要求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门票购票要求)世纪欢乐园购票要求:

身高在1米10厘米以下免票

身高在1米10厘米~1米40厘米之间半票

身高在1米40厘米以上全票

生1:我知道身高不到1米10厘米的同学可以不用买票。

生2:身高1米10厘米到1米40厘米买票,只需掏一半钱。

„„

师:大家知道了这么多,那么张老师该怎么买票呢?

生1:可以先估一估自己的身高,再量一量就行了!

生2:在学习“我又长高了”时,已经测量过自己的身高了。只需要统计一下1米10 厘米以下的有几人,1米10厘米 与 1米40厘米之间的有几人,1米40厘米以上的有几人就行了!

生3:还可以比一比,找一个身高1米10厘米的同学,比他低的就不用买票;再找一个身高1米40厘米的同学,比他高的就得买全票;身高在他们中间的就买半票。

师:你们的办法真棒!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测量身高时应注意什么,用到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1:测量时,不能踮脚尖!

生2:测量身高时,应注意尺子的0刻度线和脚底板对齐!生3:尺子的上端和头顶平行!

生4:我们测量身高需要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师:真好!请你用手比划出一米和一厘米的大约长度,同桌互相看一看。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物品的长度用米做单位比较合适,什么物品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1:测量教室的长度用米比较合适!生2:量课桌的高度和宽度用厘米比较合适!师:你们知道这两个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 生:1米=100厘米。

(4)师:大家联系前面的学习,帮张老师解决了订门票的问题。刚才有同学还提出了租车问题。这是张老师在车站调查的每种车的座位情况,请大家来看一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大客车可以坐48人,面包车可以坐6人,中巴车可以坐10人。

生2:大客车比面包车多坐42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 48-6=42(人)。

生3:一辆面包车和一辆中巴车一共能坐16人,因为6+10=16(人)。生4:三辆车一共可以坐64人,因为48+10+6=64(人)。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他们班有66个同学,怎样租车比较合适呢?请你先想一想,再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这样租的理由。

生1:租11辆小车!因为每个小车只能坐6人,租11辆正好66人。

生2:太麻烦了,而且都租小车还会比较贵。我觉得租1辆能坐48人的大车,再租2辆能坐10人的车就行了!因为48+10+10=68(人),多2人,所以够坐。

(师生一起讨论哪种方案比较合理。)

(5)师:在停车场有一辆漂亮的汽车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3幅图)谁能说一说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分别看到的是车的哪个部位?汽车上美丽的图案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会用七巧板拼吗?

生1:小男孩看到的是车的尾部,小女孩看到的是车的侧面。

生2:图案是由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师:它们分别有几个?

生3:正方形有1个,三角形有5个,平行四边形有1个!

师:你们会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吗?你还能拼出其他漂亮的图案吗?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到达世纪欢迎园

师:经过大家的帮助,一(1)班的同学终于顺利到达了世纪欢乐园。

(1)吃果子(第1题)

师:张老师请大家品尝带来的果子。

①先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②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2)放风筝(第2题)

师:吃完了樱桃,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放起风筝来,天上的风筝可真多呀,每个风筝上

都写有一道算式题,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请你在书上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3)做小花(第4题)

师:同学们的风筝放得可真好,张老师要发一些小花,当作鼓励。他请了两名同学来

帮忙。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情况吧!

(小组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3.游玩归来(第5题)

师:在回来的路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思考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由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方法和答案。)

4.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受?

(三)我的成长足迹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有了很多的收获。那请同学们回忆这学期所学习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与同伴说一说。比如你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最有趣的数学问题,你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等。

(先小组内互相说说,再集体交流、展示。)

(四)实践作业(第3题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课下动手做一做,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说一说各个面是什么图形,折出的像什么。

加与减

(二)课题:小兔请客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教师童话引入课题。创设加减法情境。

2、出示挂图。请学生说说图意。探索新知

(一)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回答„生1: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再出示挂图。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生: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巩固新知

1、练一练

学生独立观察图意。自己列式计算。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计算。请学生板演。

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数学游戏:谁先到家。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分组选择小动物。

如:第一组是小猴,第二组是小狗,那么第三组选择小松鼠。依次类推。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自己进行速算。其他也如此。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兔请客

+ 30 =50 50-10 = 40

┆ ┆

加 和

数 被

课题:采松果

一、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

上一篇:情侣家族名字下一篇:卫生部招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