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学位英语(精选8篇)
this bar chart shows us the distribution of awarded degrees among five different fields of study in .
we can see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bachelor's degrees in the fields of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natural sciences, humanities, business, and accounting is, more or less, even. however, when it comes to masters and doctorates, a very large proportion goes 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natural sciences respectively. what is worse, the humanities have the smaller or smallest number of graduates. take the masters for eample, humanities has only ten percent of the total number of degrees, which is the smallest portion.
why is there such an uneven distribution of degrees when it comes to masters or doctorates. in other words, why do more students choose education for their master's degree and the natural sciences for their doctorate's degrees? the answer, i think, lies in the fact that it is easier to find jobs after graduation if they pursue these two degrees. a master in education, for instance, may find it easier to find a teaching post, possibly, in a college or, certainly, in a high school. astudent with a doctorate degree in the natural sciences may find it easier to hold a position either in a research institute, a college, or a large company
★ 学位英语现象阐述型作文范文
★ 学位毕业论文格式
★ 学位ph.d是什么意思
★ 学位论文评语 范文
★ 学位管理科竞聘稿
★ 申请小学学位自荐信
★ 专升本学位申请表自我鉴定
★ 大学学位竞选稿
★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标准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非英语专业学生选修英语双学位对于培养优质复合型人才、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等, 具有很高的现实性。 选修英语双学位能够克服专业限制过死、过窄、过专的问题, 学校也能不拘一格地因材施教, 培养出各类不同规格的国际化人才。
1.文献综述
需求分析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 在外语教学领域, 需求分析的重要性等同于医生对病人开处方前的诊断, 它使得语言课程与不同国家、不同水平及不同目标群体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成为可能, 是外语课程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基础步骤, 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具体外语课程来讲, 针对社会对外语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而对学生对外语学习需求的分析, 则可以帮助课程实施者选择符合现有外语教学条件、 目前学习者知识和技能水平及其学习策略和动机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估等。
Kemp归纳出了六种需求: (1) 常模差距需求, 指用国家标准衡量和识别的需求; (2) 比较出来的需求, 指与其他同类学校或平行班级比较, 决定教学内容、设施、经费等方面的需求; (3) 感觉需求, 学生感到需要的, 目前达不到但希望达到的能力或水平; (4) 表达的需求, 学生把感觉需求表达出来, 希望能够得到满足的需求; (5) 预测需求或将来需求, 学生潜在的需求和未来将要发生的变化所带来的需求; (6) 重大事故反映出来的需求, 有些重大事故后对未来课程和教学提出的需求。Berwick把需求分为觉察需求和意识需求, 前者指教育者以别人的学习经历为依据而设立的需求, 而后者是指学习者本人的需求或愿望。
我国外语需求分析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基础理论介绍和作用的研究等。 首先,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学者们研究外语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 ( 夏纪梅、 孔宪, 1999; 束定芳, 2004) 、需求分析的特性 (倪传斌、刘治, 2006) 、国内外外语需求分析综述 (陈冰冰, 2009;陈冰冰、王欢, 2009) 等。 其次, 在需求分析的作用方面, 束定芳总结外语需求分析至少有四大重要作用: (1) 为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设置外语课程提供依据; (2) 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 (3) 为外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 (4) 为现有外语课程的检查和评估提供参考。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核心性着手, 结合非英语专业学生当前对英语的学习状况, 对问卷调查的情况进行评述, 以期改善英语学习状况, 促进英语双学位的发展。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及方式
本研究为个案研究, 主要关注本校非英语专业学生选择英语双学位的情况。 此次调查对象为我校选修英语双学位的学生, 共100名。 收回有效问卷70份, 其中2014级学生32人, 约占比46%, 2013级学生38人, 约占比54%。本次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对英语双学位的看法, 以及对双学位课程的需求。
本次研究方式为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 问卷由我自行设计, 包含参与者年级、专业、性别等个人信息, 以及部分选择题和部分主观问题。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 收回70份。
2.2问卷调查参与者个人信息
本次共收集70份问卷, 2013级学生38人, 2014级学生32人, 其中参与人员学院分布如下图所示。
从图表可以看出, 文学与传媒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的学生选修英语双学位占比较多, 这与他们本学院的专业需求是分不开的;而外国语学院和艺术学院学生较少, 同样与其需求相关。 具体选择内容如下。
题9.您希望学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哪些双学位课程? (本题为主观题)
根据调查结果,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本校范围内, 绝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本专业都是相当满意的, 所以其中为大部分学生都是基于提升自我的目的选择学习双学位, 正因为如此, 他们基本会选择与自身专业相辅相成的双学位学习。 事实上, 两年专业的英语学习或多或少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收获和启迪,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极其有益的。 并且, 作为一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专业+英语”的双学士学位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生的认可。
(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国民文化水平、 素质的不断提高, 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文化水平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学历、文凭就成了衡量人才的标准, 也体现了个人地位及身份的一种标志、企事业单位实力和文化素质的象征。 学历、文凭是去企事业单位就职、提升、调干的一个重要门槛, 绝大部分受访者都表达了对英语四六级及其他外语类证书的重视。
(3) 绝大部分同学对双学位办学模式是认同和满意的, 占总人数的49%。 学生普遍认为双学位是他们难得的学习经历, 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巩固和强化了他们的英语能力, 也期待双学位的学习能为他们将来考研、出国、找工作等增添筹码。比较满意的方面表现在, 教学环境良好, 教学设施等硬件完善, 教师备课认真, 上课尽心尽力;不满意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某些课程设置不合理, 比如读写的课程过多, 使得学生的听说能力不能得到更多锻炼。 访谈中, 还有部分学生认为, 双学位课程虽然全面, 但是由于课时有限, 反而各方面都没得到锻炼。
(4) 对学校双学位开设情况, 59%的受访者提议开设小语种课程, 包括英语、法语、日语、德语、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越南语等在内;30%的受访者提议增设英语口语表达锻炼课;15%的受访者提议开设外国文化课。
3.改善双学位教学的建议
双学士学位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多年来我们在本科人才培养上的单一模式, 加强了学生的选择性和对成才道路的自我设计, 拓宽了我校的人才培养渠道。 双学士学位培养满足了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质量的多元化需求, 是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由上述数据分析可得, 从需求角度看待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双学位的选择是明智的, 无论基于提升自我还是辅助本专业的目的, 选修英语双学位都能为本校学生带来不少助益。 为了将需求分析和本校英语教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外语需求分析理论学习。 外语教学教师应加强对外语需求分析理论的学习, 并且将其化为己用, 扎实地运用于外语人才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与教学的方方面面, 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是高度重视需求分析理论的实际运用。 教师要运用需求分析理论, 学会因材施教, 摸清学生选择英语双学位的目的所在, 根据需求调整课程设置, 争取满足学生的主客观需求。例如医学院和水利与环境学院, 两者都需要通过英语翻译一些专业术语, 但行业要求又大不相同, 面对这种状况, 就可采取分学院“量身定做”相应课程。
三是完善英语双学位教学的工作机制。 先是成立外语教学领导小组, 负责统筹英语双学位教学工作, 通过定期会议和访谈相互沟通交流学生外语学习情况, 制定学习政策;其次要搭建好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 通过QQ、微信等新媒体, 使得师生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 让反馈更及时, 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学习共同体。
总之, 需求分析对外语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只有结合教学实际并重视需求分析, 才能真正提高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双学位的教学质量。
摘要:语言教学中的需求分析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其应用已经从最初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领域发展到了通用英语教学领域。因此, 需求分析对当今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 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当前的学习环境、学习兴趣和学习压力等进行调查和分析, 以了解他们对大学英语主观与客观的学习需求, 从而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完善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需求分析,外语学习,非英语专业
参考文献
[1]Berwick, R.Needs Assessment in Language Programming:From theory to practice[A].In R.Johnson (ed.) 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Cambridge:CUP, 1989.
[2]Kemp, J.et al.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 (2nd ed.) [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1996-1998.
[3]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9 (2) :125-130.
[4]倪传斌, 刘治.外语需求的特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2) :21-24.
[5]束定芳, 陈素燕.大学英语成功之路——宁波诺丁汉大学“专业导向”英语教学模式调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我当时没有意识到,而是天真地将其当作真理。我走上了读大学这条传送带,寒窗苦读地拿到了学位,憧憬着能够如愿以偿地找到雇主拱手相送的好工作。也正如你现在已经猜到的那样,我从未满足他们的期望,实际上我的很多朋友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尽管我们都以为学位是找到好工作、得到高工资的保证,但再也没有比这更愚蠢、更不靠譜的白日梦了。
还未走出校门前的两个月里,我就已经把简历、求职信、推荐书发给了一百多位雇主,应约面试了十多个岗位,却全是无功而返。我最后干了什么?──找了一个没有我那令人垂涎的学位也可以胜任的岗位。
我那些同学的遭遇也是如此:拿到了学位证书,干的却是高中毕业就可以从事的工作,一个给饭店跑外卖,另一个在赌场里发牌,还有一个在工地打下手。工资当然就更不好意思说了,不过是以元按角计算,要是以后找到所学专业工作的话,起步工资还不如做这类工作的工资高。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我认为学位不过是帮助我们铺就通向更美好未来的道路,而且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并非是注定,那么我们做错了什么?
是我们没有真正明白学位意味着什么。想想我们得到学位时都做了什么:用镜框镶好挂到墙上。几年后搬家,把它放进盒子里,到了新的住处却再没有挂回墙上。再次搬家后把它送到阁楼上,眼下似乎已经不知遗忘在哪个抽屉里了。说句实话,学位不过是一张纸,绝非是能够给持有者带来好运的神仙。
我这样讲并不是说大学教育毫无用处,只是认为大学学位不过是一纸可以参与竞争的许可证,把你放到向着更好未来出发的起跑线上,但不会提供你任何担保。
我曾经认为大学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答案,但到了毕业的那一天,也是我们梦醒的时分。我们相互祝贺、热烈握手、接过学位、合影留念,然后四处寻找理应给我们提供工作的雇主,却无处寻觅到他们的踪影。
我们直呼上当,可严酷的现实是:学位并非是最后答案,只不过是更大等式中的一个数字,一条起跑线而绝非终点线。要命的是,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曾意识到这一点。
我想说说当前的一种趋势:有的人认为不太成功是因为学位太低,就下决心读研究生。我再次重申不是要否认教育的价值,只是认为他们落入了一个惯性思维的窠臼:继续寻找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那张纸。虽然我真心希望他们能够证明我是错的,但我还是认为他们做了错误的投资,相信他们一旦得到了新学位,就会发现还是没站在终点线上——脚下不过是一条略微有所不同的新起跑线。
人们给学位本身添加了太多附加值,但请不要期望它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因为它根本做不到。就大学学位的真正价值而言,它能够告诉雇主的只有一件事:大学毕业不容易。同时,也告诉你,你必须更加聪明、能干,不要辜负上面寄托的希望。
所以请记住,大学学位不过是可以参加竞争的介绍信,剩下的一切就全靠你自己了。
第二部分 词汇
Section A
21.(D)该句意为:尽管这些农民勤劳,拼命干活,但由于闭塞,当地经济十分落后。
industrious: adj.勤劳的capable:adj.有能力的ingenious: adj.新颖的,独创的innovative: adj.创新的,革新的hard-working: adj.能干的,辛苦的22.(A)该句意为:由于妇女运动进行的斗争,许多妇女找到了好工作。
put up: v.(carry on): 进行initiate: v.策划,发动,倡议
propose: v.建议support: v.支持,赡养terminate: v.中止,结束
23.(B)该句意为:这些新雇员的工作表现突出了乐观思维的作用。
highlight: v.强调,突出confirm: v.证实,确认emphasize: v.重视;强调
enhance: v.加强enlighten: v.启蒙,指导,教育
24.(A)该句意为:这张由人体造型编成的旗帜的照片惊人的美丽,我们全家人静静地站着看了它一分种。amazingly: adv.惊人地surprisingly: adv.惊人地indescribably: adv.无法描述地
permanently: adv.永久地uniquely: adv.独一无二地
25.(A)该句意为:加强情报收集工作的决定有望减少部队伤亡。
intelligence: n.信息,情报intellect: n.智力
26.(B)该句意为:在我看来,圣.弗朗西斯是虔诚合奉献融合一体的象征。
blend: n.混合物composition:n.作曲,作文,构成mixture: n.混合elaboration: n.详细论述speculation: n.投机;思考
27.(C)该句意为:这些发现被发表之后,几个州在重新思考开设训练营的计划。
in the wake of: prep.紧随,在…之后precede: v.在…之前target at: v.目标是
28.(D)该句意为:对该工程投入的巨资没能产生预想的效果。
staggering: adj.走路不稳的,惊人的fluctuating: adj.起伏不定的increasing: adj.增加的diminishing: adj.减少的overwhelming: adj.巨大的,征服性的29.(B)该句意为:这件事使我对死亡、生命和人类进行了思考并最终帮我度过了难关。
ultimately: adv.最后,后来decisively: adv.果断地eventually: adv.后来
somewhat: adv.有点儿,略微somehow: adv.莫名其妙地
30.(C)该句意为:这时,她首先想到的是大祸临头。
around the corner:马上到come to an end: 结束in the air: 悬而未决out of the question: 不可能的 Section B
31.(B)该句意为:你的孩子是否担心要无愧于你的英雄形象是有压力的?
come up with:想出,提出live up to: 达到,不辜负catch up on: 完成add up to: 合计
32.(A)该句意为:在最艰难的时候,你要利用出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
come along: 跟随,出现(不及物)come by: 得到come across: 偶然遇到come to: 苏醒;逐渐…
33.(D)该句意为:老板看什么都不顺眼,而且专横跋扈;商讨事情时一个人唱主角,不理会不同的意见。facilitate: v.有助于,促进illustrate: v.阐明,解释illuminate: v.照明dominate: v.占主导地位
34.(B)该句意为:安德森伸出双臂来躲避攻击,但鲨鱼咬住他的右前臂后向水下游去。
turn off: 关上;使…厌烦ward off: 避开trigger off: 诱发call off: 取消
35.(D)该句意为:她精通英语,这使她能自如地与国外同事交谈。
standard: n.标准,水平criterion: n.标准evaluation: n.评价command: n.命令;(语言)水平
36.(D)该句意为:大学无法接受所有具备基本资格的年轻人,所以上大学需要竞争。
admiration: n.羡慕;欣赏approach:n.靠近,方式admission: n.进入,录取assignment: n.任务;作业
37.(C)该句意为:直升机迅速开往“神舟”5号着陆的地方,对中国首位宇航员实施求助。
touch down: 着陆turn down: 拒绝settle down: 安家shoot down: 击落
38.(A)该句意为:中国人已取得很大成就,但困难和艰险将长期存在。
这四个词都有“忍受”之意,但endure还有“存在”的意思。
39.(C)该句意为:这种任务摆脱精神压力就会健康的观点不再适用,原因是我们工作十分紧张。作为不及物动词,hold有“说得通或站得住脚”的含义。
40.(B)该句意为:人造革的手包被认为是过时的,而且质量差。
systematic: adj.系统的synthetic: adj.合成的sympathetic: adj.同期的statistic: adj.统计的 第三部分 完形填空
41.(C)有些人特意选择学习一些和新的工作有关的课程以便能够换一个新的职业。
separately: 个别地spiritually: 在精神上地
specifically: 特意socially: 善于交际地
42.(A)上夜校使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使我们能够更新技能或者获得新的技能。
update: 更新uprise: 升起,起义uproot: 根除uphold: 支持
43.(D)在有些情况下,一开始是因为爱好而学,结果都变成了自己的职业。
term: 期限,条款occasion: 时机consequence: 后果case: 情况
44.(B)Jory不仅在夜校学历所有的摄影技术课,她还碰到了另外一些热心摄影的人,她意识的这是一个极好的合作机会。perspire: 出汗,渗出aspiring: 热心的,有抱负的expiring: 期满的,终止了的45.(C)specialty: 专业phase: 阶段
46.(B)结果我们共同举办了一次世纪摄影展。
give in: 屈服,让步end up: 结果cease to: 停止result from: 由于
47.(C)最后Jory辞掉了原来的工作,现在她已经是一位专业时装与人物摄影师了。
qualification: 资格,条件portrait: 肖像,人像
48.(A)但是,无论是谁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去选修夜校的课,在注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这门课是否能够给你带来你期望的结果。deliver: 递送;陈述;发表delight: 使高兴detect: 发觉
49.(D)事前要做一些调查研究。in advance: 事先
50.(D)要确保你学的课程与你的预期结果一致,并确定你所学习的学校在这方面是高水准的。redundant: 多余的reserved: 保留的resolved: 有决心的relevant: 相关的第四部分 阅读理解
第一篇
本文讲述了电视和广播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电视和广播的出现使人们很少自己唱歌和演奏乐器了。作者分析了这种现象的两个原因:一是人的惰性。有了电视和广播里专业演员的歌唱和演奏,人们就懒得自己去唱或演奏了;二是人们害羞的天性。当我们听到专业演员唱得那么好,自己就羞于开口了。作者回忆了儿时母亲为他们唱歌和朗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并指出人们还是应该多参与像卡拉OK这样的自娱自乐的活动。
51.(B)
第二段作者说:一百年前当电视和广播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如果一个人想要用唱歌和音乐来消遣一下的时候,他们要么自己放声歌唱,要么拿起小提琴自己演奏,可是现在他只要打开收音机和电视机就可以了。这样歌唱和演奏音乐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52.(D)
第三段第三、四句作者说:印度的电影大多是以一个简单的故事为线索配以大量的歌舞,结果在印度的村庄里人们就唱得少多了。
53.(D)
见第四段全段及文章内容介绍。第四段作者没有提到著名的天才音乐家们原因随时愿意为人们演唱和演奏。
54.(A)
第五段开始作者说:我是近来才有这些想法的,因为最近别人给我寄来了两盘具有历史意义的CD录音盘,是历史上著名的作家朗读他们自己的作品。听到了这些已经去世很久的19世纪的作家的声音真的使我非常激动。Thrilling既有“使人害怕,毛骨悚然”的意思,也有“使人非常激动”的意思,但这里作者是积极主张大事朗诵的,因此一定是很激动。
55.(B)
第五段第四、五句作者说:现在孩子两岁以后我们就不再给他们唱歌了,五岁以后就不再给他读故事书了。一旦他们自己能阅读,我们就成了聋人。我们只有从电视和音响中才能感受到声音的美妙。
56.(B)
最好一段第四句作者说:出于同样的原因人们发现卡拉OK对他们是一种解放,它是惟一的一种能使人们听到自己声音的电子装置。
第二篇
本文通过介绍Small博士的一本书«记忆经»指出人脑老化的开始比我们想像的要早得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做一些大脑得练习、吃健脑的食品、锻炼身体以及减少压力等来缓减大脑老化的速度。文中还介绍了一些大脑练习的具体的方法。
57.(D)
第一段作者说我们大脑有时会变得不好使,比如说你想不起朋友跟你说了些什么话,或者忘了把钥匙放在什么地方了。如果这些情况越来越多,那么你可以多做些大脑的练习,或多吃些健脑的食品,也许会有帮助。mad:发疯的;愚蠢的58.(B)59.(C)
第五段第一句作者说:Small博士为我们提供了全面反击大脑老化的武器。第六段第一句作者又说:Small博士承认这些练习听上去有些奇怪,但确实有效。
60.(B)
第五段作者通过举例介绍了一些减缓记忆丧失的方法,如观察、快速记忆以及联想等。
61.(B)
第五段第三句开始作者引用Small博士的话说:“假如你想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和他的长相,你就应该把你头脑中的第一印象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记忆。假如你见到Beatty夫人,你注意到了她脸部与别人不同的特征,也行是眉毛部位特别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会想到演员Warren Beatty, 所以我就在脑海中闪出一个镜头Warren Beatty在亲吻Beatty夫人的额头。”
62.(D)
在最后一段Small博士还建议要多进行体育锻炼,多吃些低脂肪但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品,比如鱼类、核桃、巴西坚果以及含抗氧化剂较高的蔬菜和水果如蓝草莓和洋葱等,此外还要减少压力。
第三篇
本文讲述了长期以来人类对于领袖才能和领导艺术的研究一直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不同的时代,领导艺术的理论也不同。作者列举了许多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对于领导理论的研究做出的贡献,但是作者认为没有一种理论能够经得起时间得检验,因此认为对领导艺术的研究陷入了一种不能自拔的陷阱。
63.(A)
第一段第二句作者说:领袖的才能是一直没有变化的,只是人们对什么是领袖才能、领袖才能如何起作用以及人们如何运用这些才能这些问题的理解都发生了变化。
64.(C)
第一段的第三句作者说:我们确实开始了对领导艺术的总体理论的研究,从历史和社会方面,最主要的是对伟大的领袖人物的思想进行研究,例如摩西(圣经中古代犹太人的领袖――编者注)、恺撒、詹姆斯.麦迪逊(美国历史上的第四任总统,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他对美国宪法和人权法的制定做出了重大贡献――编者注),以及当代最杰出的智慧天才甘地、丘吉尔、毛泽东和基辛格。他们除了都曾经存在过、都用文章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之外,别无共同之处。
65.(A)
全文第一句作者就指出:多上年来我们对于什么是领导艺术以及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领袖的看法变化相当大。另参见第64题。
66.(C)
第三段第二句作者说:对领导艺术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一种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和不充分的。这些定义大部分相互矛盾,而且很大都没有研究领袖的领导技巧。这些定义反映了当时的时尚、政治潮流和学术趋向。它们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有时一点用都没有。
67.(B)
最后一段第一句作者说:许多关于领导艺术的理论流行了一段时间就消失了。第四句起作者说:这些理论没有一个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有了这样的记录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关于领导艺术的研究和理论这样令人沮丧,以至于人们把它说成是组织研究的“死亡陷阱”。这里所说的“死亡陷阱”是在位于洛杉矶的一处沥青坑里发现了不同纪的史前动物的遗址,这些动物来到此处是想探个究竟,结果就回不去了。
68.(A)
第四篇
本文主要是向美国想要退休的雇员介绍退休养老金制度的一些注意事项。文章特别提醒了那些想要提前退休的人们如何才能最有效地保证支取和使用雇主应付的养老金,并指出提前退休的时间越早,养老金的损失就越大。
69.(D)
文章第一、二句作者说:如果你与雇主签订的是传统的养老金计划而你想要不干了,不要以为你就拿不到这笔养老金了,你有权拿到你应得的这份福利。第二段第一句作者又说:你以前的雇主应该给你一份证明表明你应得的养老金的数额。
70.(C)
第二段第二句起作者说:如果说你应得的养老金数额不到5000美元,或者公司同意一次给你付清的话,公司回结清你的养老金帐户并付给你养老金的钱。钱可能不多,但是用这5000美元投资20年,按8%的汇报率算,就是2.3万元(意为这样还是合算的)。
71.(C)
第四、五段作者说:如果你与雇主签的合同是按春天的养老金计划那么提早退休会比你想像的损失要大。大部分人以为如果你比原计划中正常年龄提前退休的话,就会按比例扣除提前退休的部分。比如说你需要干到30年才可能退休,而你想提前三年退休的话,你就能拿到养老金总额的90%。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算的。雇主实际上会决定按每年减掉你养老金的5%。因此如果你提前三年退休你就只能拿到原计划退休金总数的85%。
72.(A)
第六段第一句作者说:如果你与雇主签约时签订的是“规定贡献”式养老金计划(请参见本篇精解之后的文章背景介绍),而你又提前退休的话,问题就是你得开始花本来可以挣得利息得那一部分投资。
73.(C)74.(B)
从全篇内容看如果人们了解了退休养老金制度是如何执行的,那么就可能改变提前退休得计划,以减少养老金的损失。选择B“人们如果了解退休养老金制度是如何运行的那么提前退休是划算的”与此意思相反。文章背景介绍:
美国退休养老金制度比较复杂,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险(social security),其数额不大,但要等到退休人员达到65岁(对于1940年以后出生的人要到67岁)时才能支付;第二部分是雇主为雇员提供的养老金,也就是第四篇阅读所涉及的这一类养老金计划,其形式依法有多种,较为复杂,许多美国人自己也弄不清楚。文中提到的传统的养老金计划(traditional pension)是由雇主每年按与雇员签订得合同支付到一个账号中,到雇员达到合同的一定年限可以退休时再支付给雇员。与传统的养老金计划不同的还有文中提到的“规定贡献”(defined-contribution plans)养老金计划。按此计划雇主不是每个月向雇员的帐户中存入固定的养老金数额而是视雇员的情况而存入不同的数额,如按雇员工资的6%存入,或可以让雇员存入一部分,如6%,雇主再存入另外6%。这部分养老金可以用来投资,如购买公共基金(mutual fund)等,这样这笔养老金的钱既不用交个人所得税又可以增值;第三部分养老金是由雇员个人购买的养老保险等。
第五篇
本文作者通过一个案例讨论了公共图书馆应该为读者提供什么样的网上服务的问题。美国地区法院的法官裁决:用过滤软件来限制公共图书馆的读者进入某些网站的做饭是违反宪法的,因为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有保证人们言论自由的规定。此案对全国各地图书馆的政策有着重大的影响,但作者也提出了另一问题:许多私人公司生产的过滤软件决定了我们能上哪些网站,这样就剥夺了读者自由选择网站的权力。作者认为为了保证人民的言论自由,不应设置任何限制,应该让人们自己来决定浏览什么网站。
75.(D)76.(A)
第三段第一句作者说:根据Reno告美国民用图书馆联合会一案,Brinkema法官否定了被告的抗辩。被告认为安装这类过滤装置是图书馆决定购置什么设备的决定,不适用于«宪法第一修正案»。
77.(C)
第二段第二句作者说:Loudown 县图书馆用的这种X-Stop软件可以阻止读者进入许多网站。在第一段最后作者说:Brinkema法官裁决该图书馆以保护儿童不受有害内容影响为由而减少成年人进入的网站的数量是不合法的。文章第一句还提到法官裁决此做饭是违反宪法的。在文章的第四段作者还说这些软件都是由私人公司生产并卖给用户使用的。选择项C“该软件修改了图书馆中百科全书的某些部分”显然是不正确的。
78.(D)
第四段第一、二句作者说:虽然Brinkema法官的裁决对全国图书馆的发展影响很大,但是一个关键性的潜在问题不能通过法律的程序来解决。这就是过滤软件都是由私人公司编制和生产的,他们非常想要并非常高兴为我们来做决定。
79.(A)
第三段的第二句作者说:法官指出因为该图书馆原来提供的是未经审查的因特网服务,然后有用特别的方法来限制它。uncensored: 未经审查的。这里与free同义。
80.(B)
最后一段作者说:华盛顿反审查联合会在其原创的T恤衫上提出了我们能够信任的、能保证我们言论自由的解决方法:“用你自己的大脑,这是你与生俱来的过滤器。”
第五部分 翻译
【英译汉】
尽管布什政府承诺让伊拉克人管理自己的政府,但和平和秩序还很遥远。一方面,萨达姆仍下落不明;另一方面,激增的暴力行为、流血事件、自杀性爆炸和人们走向街头抗议使美国陷于尴尬的境地。布什总统最近发表讲话,似乎是回应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批评意见。这些人批评高层决策者未能预料到将来日益增多的困难。人们希望联合国积极参与这个饱经战乱的国家的重建工作并在和平解决伊拉克面临的问题当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汉译英】
Those who take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graduate schools spend much(far)more time on English than on other subjects, hoping for(for the hope of getting)the highest possible scores of English.Many people are convinced that the secret to success is to attend training courses and learn many sample writings by heart, only to find that doesn’t work.Their effort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can’t pay off easily.注:扣分点包括一项错译:
1.the time they spend on English is more than
2.many people convince that…
3.the secret to succeed …
4.recite many sample writings
5.as a result, …
2014年8月修订
同济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第一外国语)为公共学位课,学习时间为一学期,总学时数为108学时,总学分为3学分。
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第一外国语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有效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综合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英语基础和技能,同时也考虑到研究生的个性化及职业发展。第一外国语的课程设置包括36学时网络课堂学习和72学时多媒体教室课堂学习, 具体教学安排和考试规定如下:
1、网络课堂: 共36学时, 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堂进行自学, 主要提高英语听力和阅读能力, 增强自主性学习能力。网络课程学习的成绩考核分为期中和期末两次, 成绩共占总评成绩的30%。
2、英语综合技能:共72学时,本课程旨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各种英语技能。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任课教师可根据各类学生的专业背景、个性化发展和职业发展等不同,灵活补充讲解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阅读材料。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
另外,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免修免考第一外国语全部课程:
1)同济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排名前12%内; 2)获全日制英语专业本科学位;
3)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80分或新评分标准568分(5年内有效)。4)TOEFL成绩老托福550分(满分677分);机考240分(满分300分);网考96分(满分120分);新托福96分(满分120分)(2年内有效); 5)IELTS成绩6.5分(2年内有效);
6)PETS 5级考试笔试80分,口试3分(2年内有效); 7)GRE成绩 1280分(满分1600分)(2年内有效)。
符合条件并被批准免修的研究生,英语最终成绩登录为“免修”,并获得相应学分。
第一外国语总成绩核定办法如下: 总成绩 = 网络课程(30%)+ 综合技能(70%)。总评成绩及格的研究生可获取学分3分。总评成绩不及格者,须参加在下学期开学第二周统一组织的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须重修。补考或重修及格者,英语最终成绩登录为60分。缓考规定:学生因病或突发事件,可以申请课程考试的缓考。缓考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核批准,并参加下学期开学第二周统一组织的考试。未在考试前申请缓考而不参加考试者,作“缺考”处理,该课程必须重修。
本规定由研究生院与外国语学院公共英语教学部负责解释。
2014年8月
GRADUATION CERTIFICATE
Wuhan University
This is to certify that Mi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orn 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as admitted to t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eptember, 2008 specialty of this university 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nd successfully accomplished all the courses required by the four-year ______________________undergraduate program and earned enough June, 2012 she credits before __________________.Thus, ________ is allowed to graduate.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ions on Academic Degre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is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ngineering has been awarded the Bachelor’s Degree of_____________________.Date: 6/30/2012 Number:
1 培养专业人才, 满足社会需求
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对于人才的大量需求, 大学兴起后则通过学位制度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 正如拉斯达尔所说, “中世纪大学真正开启了一个时代, 一个使得人类事务的管理——简而言之, 就是对世界的统治——开始落到文化人的手中的时代”。 (1)
学位最初不过就是指教师执教的资格, 大学也只是教师之间联合起来的行会, 大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教师, 并颁给他们授课的凭证。但是, 随着社会和大学自身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在拿到学位后不选择从事教师的行业, 而是把学位当作自身能力的证明来寻求更好的职业前景。在低级系科文学院中, 学位获得者通常会在毕业后当上小学教师、家庭牧师、教区牧师等。神学和医学, 尤其是法学的毕业生则有更好的出路, 他们会就职于各级国家机构或者教会组织, 成为法官、政府高官、王室顾问、牧师、医生等。在法国, 自圣路易和菲利普四世起, 皇家行政和司法职位便基本由接受大学罗马法教育的‘法学家’担任。” (2) 这些人才满足了世俗政府和教会机构在统治和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
关于欧洲中世纪大学在培养人才、满足社会需要方面的历史贡献, 科班总结道:“总的来说, 中世纪大学培养的毕业生既能够胜任专门化的职业工作, 又是社会有用的成员:他们构成了中世纪社会劳动力的精英。他们是舆论的制造者, 是引导社会力量的必不可少的支柱。中世纪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受过训练的头脑, 它们将影响政治观点和形成教会的政策。在对中世纪社会具有根本作用的仪式形态斗争领域, 大学培养的有才干的人才所具有的创新才能有了施展的机会。” (3)
2 推动知识传承, 孕育近代科学
在古代社会和中世纪早期, 知识是通过个体的方式传授的, 父亲传给儿子或者师傅传给徒弟。而大学则把各专业的知识系统化、理论化地提供给学生, 并且发展出了一套标准的教学模式和考试评价体系, 使得知识的传承有了组织和制度的保障, 并且实现了人才的批量化“生产”。以学位考试为主导的这一系列学习和训练武装了学生的头脑, 提高了他们的知识能力和专业水平, 推动了知识的传承。
中世纪知识史专家爱德华·格兰特指出:“科学革命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中世纪创造了一种智力背景, 在这种背景中, 自然科学才作为严肃的学科发展起来, 它也提供了观念和方式, 对这种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 由于十字军东征和翻译运动给大学带回了大量的希腊和阿拉伯的科学著作, 从12世纪初开始, 各个大学普遍开设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托勒密的天文学、阿拉伯的哲学和科学, 还有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伦理学、逻辑学等课程, 这些课程为中世纪大学提供了本质上以科学为主的教育, 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智力基础。而在教学过程中, 中世纪大学十分推崇的辩论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训练了思维的严密性, 培养了科学理性的精神。克里斯托弗·道森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只有随着大学的兴起, 西方文化才获得了它后来的成就所依赖的那种新的理智与科学的训练。”这种训练通过对问题进行辩论的方式, “不仅提高了才智的敏捷性和思想的准确性, 而且尤其发展了那种西方文化与近代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此而兴起的批评精神与方法上的怀疑”。实验科学认为观察和实验才是获得真理的不二法门, 积极主张进行科学实验活动, 这种崇尚探索崇尚实验的精神无疑对近代科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 增强阶层流动, 促进社会公平
在中世纪, 贵族是世袭的, 各行各业也基本上都是子承父业, 一个人的命运基本上在他出生之前已经被决定了, 贫困子弟向上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但是大学的诞生改变了这一状况, 学位使得任何阶层的人都有了社会晋升的希望。
学位制度的这一社会功能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学生, 他们为了获取知识和社会晋升的希望, 千里迢迢来到巴黎、博洛尼亚、牛津等城市求学, 甘愿忍受短则四年长则十几年的枯燥学习。在宗教色彩浓重的欧洲北部, 非贵族出身者最好的社会晋升途径就是获得学位。牛津学者罗伯特·格罗斯泰特就是萨福克郡 (Suffolk) 农民的儿子, 他在牛津接受教育后留在牛津任教, 1214年, 格罗斯泰特成为牛津大学的教长, 1229年成为莱斯特 (Leicester) 的副主教, 1235年成为牛津方济各会的第一任讲师。而在欧洲南部则是另外一种情况, “在意大利, 民法学学位则是通往所有类型世俗公共职位的必备通行证”。出身于中小贵族的学位获得者可以轻松进入到国王的行政机构, 城市自由民的儿子也能通过学位获得体面的社会地位, 有的可以成为法官或者最高法院的推事, 运气好的话甚至最后能被加封为贵族。
总的来说,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位代表着一份崇高的荣誉, 硕士和博士的头衔更是意味着一种权威和地位, 是竞争政府机构和教会职位的重要砝码, 有了学位就有了获得高贵地位的机会。学位制度给予了中下层人士晋升的希望, 在客观上增强了中世纪时期各个阶层的流动,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的实现。
摘要:正是有了学位制度, 欧洲中世纪大学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学位制度对中世纪大学和后世的大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且这种影响甚至还波及了整个欧洲社会。大学通过学位制度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满足社会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了知识的传承, 在某种程度上孕育出了近代科学;增强了各阶层的流动, 促进了社会的公平。
关键词:欧洲中世纪大学,学位制度,影响
注释
1[英]海斯汀·拉斯达尔著.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 (第三卷) [M].崔延强, 邓磊, 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271.
2[法]雅克·韦尔热著.中世纪大学[M].王晓辉,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51.
3[英]阿利斯科·E.麦克格拉思著.科学与宗教引论[M].王毅,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1.
4[英]克里斯托弗·道森著.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M].长川某, 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217-219.
关键词:双学位 英语教学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席卷了世界,市场对多元人才的需求日趋扩大,中国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政策鼓励了一批批海外企业来到中国,也促使中国走向了世界。如今,单一型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商务、财政、法律等专业的毕业生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就显得极为重要,此时英语双学位应运而生。
英语双学位,顾名思义,指在本科阶段,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辅修一门跨学科门类的另一本科专业。目前,一般本科院校开设的双学位集中于法律、金融、国际贸易等专业。本科学生在完成自己第一专业的同时,完成并通过第二专业的考试,方可获得双学位。
双学位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市场上复合型人才的紧俏,中国经济日益与国际接轨,都让双学位人才越来越受欢迎,他们在就业时明显比单一学位的人才更加受到重视和青睐,表现在无论从事的职业是否与两个学位相关,双学位的人才普遍被用人单位视作是积极向上、能力良好的表现。
本文以法英专业为例,试图探讨在英语双学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今后教学改革中可行的对策,以期为以后英语双学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传统双学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压力过重,针对性不强
一般来说,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一是大学入学第一二年开设基础的学科课程,如精读、泛读、写作、听力、口语等,在大学后两年开设语言学、英美文学、英美文化以及第二外语等课程。由此来看,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讲,学业压力是极为重的,在大学四年内,他们不仅要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英语专业八级等考试,还要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事实上,法英专业的英语部分课程几乎与英语专业完全相同,任课教师的水平也几乎一致,大学一二年级开设精读、泛读等课程,后两年学习英美文化、英美文学等课程。而法律专业的学生本身课业压力就极其繁重,在完成本专业的基础上,还要完成有关英语专业的课程,他们要随着英语专业的学生一同参加专业四级和八级的考试,参与第二外语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就难免出现纰漏和偷工减料的现象。就本科学科建设而言,对于英语专业和法英专业一把抓的行为在实际中是现实的、易行的,但是对于人才的培养不注重针对性和专业性,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双学位的诞生本身面对的是市场的需求和全球化的趋势,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法英专业有着根本的差别,所以二者在培养过程中理应有着不同。口译、笔译这些在就业市场上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应该在法英专业中得到加强,而且应该在专业性上有所体现。但在现有体系中,丝毫看不出法英专业的英语专业课设置与英语专业有何不同,法律英语这种最基础的课程也没能得到体现。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法英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学业极为繁重,但是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却没有得到任何增长和提高。
(二)评估标准过低
虽然法英专业与英语专业一同参加各种考试,毕业论文也要和英语专业学生选题范围一致。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明显对法英专业的标准放宽放低,他们始终未将其与英语专业的学生相等同。在专业的标准上降低理所当然,但是在专业性上理应得到加强,而且在实际中,对于二者的考核也应该不同。然而,对于法英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大部分教师都是草草了事,没有将法英专业的特别性体现出来。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出来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阔的英美文化知识的人才,能够在外事、商贸文化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法英专业则旨在以法律专业为依托,以英语专业为辅助,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必然会使培养方式不同,培养方式的迥异也会导致标准的不一。但是现实是法英专业与英语专业在培养方式上完全相同,培养标准上只是低了一个等次。法律与英语专业的融合不应体现在标准的档次上,在培养的方式和标准上都应该与其区分开。
当然,在双学位方兴未艾的今天,双重方式和双重标准在有些院校实施起来可能略有难度,但是不可否认,双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势必会使双重标准浮现于世。
(三)复合性能力不强
许多法英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仅仅变成了英语学得比较好的法律专业的学生,这与法英专业的培养初衷是相违背的。学科之间的并列不是单纯的平行关系,而应该是融合与促进的关系。由此来看,法英专业的复合性有待加强。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基于以上两种学科建设和课程安排的基础之上,课程针对性不强、学业压力过重、评估标准过低导致学生复合型能力不强。这也和其专业课安排有关,法英专业的学生面对的是国际市场和海外客户,但是在实习或者法律专业课程安排上,与法律专业的学生基本一致。这就与上文提到的针对性不强有着很大的关系。无论是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还是在毕业之后走向市场时,法英专业的优势基于所从事的领域都应该有极强的优势和专业性。但就目前的市场就业情况表明,法英人才的“双素质”都有待加强。
三、对策和出路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第一,加强法英专业的教学改革,在现有的基础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辅之一专业性较强的英文类课程;第二,提高对法英专业的考核标准,对于法英和英语专业中的“英语”课程采取两手抓、两个标准的方法,改良教学模式,让二者各有优势,特色突出;第三,提高法英专业学生的素质,让他们不仅仅成为懂法律的英语专业或者英语较好的法律专业,而是能在面对国际市场、海外客户,甚至是奔赴海外市场时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
在英语双学位教学的改革过程中,高校英语系任重道远,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硬件设施上都需要极大的投入和改革,这对学校以及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上正视出现的问题,积极应对,才能够真正让英语专业和法律专业得到融合与互补,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作者简介:
【河海大学学位英语】推荐阅读:
1、河海大学自学考试学位要求12-27
河海大学电路考研06-15
河海大学百年校庆12-13
河海大学硕士论文06-11
河海大学什么专业最好11-02
河海大学电力工程11-15
河海大学物理考试题库10-01
河海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02-13
河海大学水利工程建设管理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