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集体备课会议记录

2024-10-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学集体备课会议记录(通用10篇)

数学集体备课会议记录 篇1

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一、所有数学教师一起分析教材,进行商议,确定上课内容。

二、根据教材内容,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共同商讨采用什么方式突破重点,分散难点。本课教学力求使学生做到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一些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以及类比、迁移的学习能力。

三、确定上课教师。

四、具体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新:小数加、减法和乘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三)、教学新课

1、复习整数除法,说说整数的除法法则是什么?

2、教学例1。让学生看例题,说一说题意。怎样列式?

明确这道题是小数除以什么数?

学生尝试练习,仿算小数的除法。集体讲评。

3、验算

用小数除以整数按刚才这样的计算对吗?现在我们就来进行验算。单价×数量=总价集体订正。

提问:验算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谁再说一说,例1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

4、做“练一练”的题。

理解每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商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为什么商的小数点位置不一样?

你认为小数除以整数每次除得的商要怎样写?商的小数点怎样处理? 仿做小数除法。

5、练习。

三、课堂小结。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怎样算的?你认为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2010.10.1

5清风小学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内容:研讨“学习活动设计”《认数》(有效反思之二)

活动情况:

本次业务学习采用先独立解读教材,再集体研讨对话的形式进行: 施恩权:这一个星期,我们就<认数>一单元进行了认真教材解读,今天我们就各自谈谈自己队教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设计思考。

王科:我觉的这节课的知识点很多,有认识数位、数与数之间的换算、认识1000,还有如何读数。

施建设:是这样的,关键是数位之间的关系,数与数之间的换算,如五个十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弄错。

(施恩权质疑:你们认为这些重点内容中哪一块对学生来说最难?)施建设:数位之间的关系。

(施恩权:准备怎么突破?)

王科:孩子们知道10个100是1000吗?所以在拨计数器时可以突破。严晓冬:我认为我们可以再看教材的安排。(1)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教材注意了知识结构的优化组合,按几百——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的顺序分段安排数的认识,这样的安排遵循了由易到难、由基本到复杂的认数规律。我们就第一课时如何安排?这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一点突破了,刚才我们所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就迎刃而解。教材中借助木块和计数器认识数。木块是第一次出现的学具,以往都是以小棒作为数数的工具,由于这个学期学的是千以内的数,用小棒很难表示,所以选用小方块作为学具。我们来看P16的例题,可以看到一个方块表示“一”,10条方块拼成一片表示“一百”,10片方块堆成一个正方体表示“一千”。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新的学具,尽快让学生熟悉1个、1条、1片、1堆小方块表示的意思。利用计数器读数、写

数,同时落实千位,拓展学生对数位顺序的认识;

施恩权:(2)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让学生读、写、计算,教材里有很多,如电表度数、字典页码;(3)介绍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如P20第四题、P30第四题(看一看),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4)用多种形式表示数,加深对数的意义和大小的理解。除了刚才所提到的用木块、计数器表示数以外,P17第一题出现了数轴,P20出现了人民币,P21出现了木料堆,P21出现了邮票书本,P23出现了练习本。(5)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如P30的第一题,要求学生“用10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培养学生用量化的思想观察生活中的事和物,用数精确地描述和交流信息的能力。(6)重视估计,继续练习用日常用语表示数量间的大小悬殊状况。如P17的第一题、P18的第三题、P25的第五题、P28的第六题、P29的第七到第九题、P32的第十二和十三题,老师们可以自己去看一看。

施建设:谈教学设想及意图。想用故事导入,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认数还是比较枯燥的。

王科:从学生自己收集的信息入手,让学生自己读解决会读的问题。严晓冬:我认为可以先复习数的组成。突破满十进一的迁移。

施恩权总结:不管怎样导入,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就好。中间对整百数的认识和对这些数的真实感觉也是这节课重中之重。准备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将是我们这节课重点思考的。下星期我们每个人就这节课进行实践,然后主要对课堂导入部分和如何认识整百数进行薇格分析。

我们也思考一下,这节课完了以后,给学生留下了什么?这一单元上完了,孩子们会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

数学集体备课会议记录 篇2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及教材的不断改革, 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 备课组往往对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大家各抒己见, 然后统一意见, 再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进行再整合, 这就是集体备课.下面谈谈怎样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

一、有效集体备课要注意四“点”

有效的集体备课, 能引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迅速进入角色, 通过和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交流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时也能打造精品的数学课堂.

1. 要备切入点.

集体备课为主, 个人备课为辅, 主讲人备课要备切入点, 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引入教学设计问题情境,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恰当的切入点能引导学生走进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

2. 要备链接点.

有承前启后的典型例、习题或知识点, 对学生有点化作用, 特别是高考链接.即使是高一、高二基础年段也应该让学生清楚高考到底考什么, 是什么难度.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 要备学生易错点.

学生易错的就是他没有掌握好的;集体共研时, 教师经常以教材、练习册为主线研究如何讲解, 而经常忽略了学生的易错点, 只是抱怨学生是如何错了又错的, 但是却忽略了为什么出错的原因.如果能抓住学生的易错点进行研讨, 包括如何进行易错点的教学.这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4. 要备延伸点.

对教材进行大胆、合理的再加工, 再创造, 富于教材以生命.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因材施教的整合.这样才有针对性.同时数学中的题型和规律性的方法特别多, 教师要对题型方法进行整合归纳, 也就是知识的延伸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 上好课是为了优质的教学效果.因此集体备课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有效集体备课必须遵循“四性”

现在每所学校都在抓集体备课, 但是应该特别关注的是要具备以下四性.否则一切都会流于形式.

1. 可行性——备课模式必须可行且行之有效, 所备教案必须在课堂教学实际中可以实施, 只注重花架子而没有可行性的备课只能是空谈.

2. 实效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确定好重点和难点后, 针对不同的学生再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最后再确定教案和学案.

3. 适应性——适应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科类的学生, 教案既要完成教学目标, 又要以学生为主体.

4. 针对性——对不同教材内容, 不同教学要求, 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模式, 要坚持“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的教学理念, 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 因材施教, 让各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均有所得, 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三、有效集体备课要注意“四环”

有效集体备课还要关注“集体”的力量, 调动集体的智慧, 集体备课绝对不是备课组长的“一言堂”.也不是只有老教师才有发言权.青年教师可以多、提出问题, 他们的思维往往更能暴露学生的问题.他们的问题也往往能够推进集体备课的节奏, 只有大家都参与进来了, 才是真正的集体备课.因此要注重以下四个环节:

1. 一周一聚, 落实备课

一是对已完成的上一段课堂教学的反思.分析研讨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中有否共性的典型的错误, 有否遗漏, 要否补充, 是否需要加强和复习, 有些经验包括学生的好方法值得共享和推广.

二是对已备好的即将施行的下一段教案再加工.认真学习、分析、研讨教案, 进行补充完善, 并考虑对不同层次, 不同班级的要求.

三是指定专人负责下阶段的备课任务, 共同分析下一段教学时的重点、难点、典型问题和易忽视的方面.

2. 每节一备, 专人负责

一般以课本中的一大节为任务, 由备课组长负责落实到每一位教师, 每次安排一位主讲人.主备教师根据共同商讨的备课精神要点和素材, 主要做好三件事:

(1) 备好书面教案, 每位教师收到公共教案后, 根据教材内容, 所教班级实际, 再修正补充和发展, 进行个性化细化备课, 把公共教案再加工变为个性教案.在上课时既统一进度内容目的要求, 又各有特点和教学风格.

(2) 做好教学课件, 以电子版发到校园网备课组文件夹内.现在的网络信息特别发达, 应该有专人负责本组的资源库, 这样能做到资源共享.

(3) 教辅资料, 统一规范.

单元试卷, 轮流做庄——考虑数学课本身的特点, 每一单元出一份单元练习卷, 备课组往往采取组内教师按一定的顺序轮流做庄, 一人命题, 多人校对, 由备课组长严格把关.

学生练习, 教师先做———备课组内教师还将课外教辅资料轮流由每一位教师提前做一遍, 精选好题, 纠正错误, 以利于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

自己动手, 编印资料———根据教学实际, 备课组还编印适量的符合学生实际的练习题, 作为学生主要的自主学习资料.

(3) 疑难问题, 集体决定.

如新教材立体几何B版教材采用向量方法研究立体几何, 其中在讲到用法向量来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时, 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平面角的关系难以处理, 备课组老师就有了不同的看法, 大家讨论后初步有了三种处理办法:一是直观判断所成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二是考虑将一半平面旋转到与另一半平面重合时, 法向量的方向是否一致?三是考虑法向量的方向是否同时指向内部或外部?但是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是不是三种方法上课都讲授, 经过讨论, 最后决定暂时先教第三种办法为好, 于是集体的智慧就一起共享.

(4) 相互听课, 共同提高.

(1) 组内听课公开.

备课组内教师有一个约定:无论什么时间, 相互之间听课开放.这样既有利于教师之间交流, 也有利于新教师提高业务素质.

(2) 相同教案观摩.

备课组内经常开展同一个教案但不同的教法观摩活动, 有时教师同一天听几节课, 虽然有时有点累, 但是收益很大.

(3) 课后反思提高.

备课组教师随时对听课进行课后分析、整理心得, 有许多教师还将心得撰写成文章.

四、集体备课的再认识

集体备课对教学目标的统一, 教学进度的统一和教学要求的完整是大为有益的, 有效地发挥了集体作用和团队力量, 调动了组内教师的积极性, 形成了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 有利于学科建设和教研组建设, 有力地促进了其它教研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师资水平,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尤其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等方面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效果明显.但集体备课也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集体备课是集体的积累, 每个教案都可以说是较精品的教案, 但精品教案不等于精品课, 不同教师, 不同教法, 不同班级所产生的效果仍有很大差异.教学效果还在于教学时的发挥.因而教师应关注个人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个性化的工作, 集体教案必须经过个人的再加工和深加工, 尤其是青年教师不能过分依赖集体备课, 照搬照抄, 必须刻苦勤奋钻研教材教法, 把集体的智慧有效转化为个人的积累, 扎实提高自己的业务功底和专业素养.

谈开展高中数学集体备课 篇3

一、集体备课的必要性

1.教师的行为是学生的表率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以及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目前一些学校,数学教师之间很少合作。除统一进度,平时个别问题讨论外,其他方面基本上是单干,甚至出现不正当的竞争。教师不能做到互相合作,又如何教育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教师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许多数学教师担任班主任,每天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八小时,无论传统教材还是新教材都需要数学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搜寻信息、进行课堂设计、解题、编题、批改作业、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等,数学教师本身还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数学教师确实太累了。这样既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必然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教师个人获取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随着学生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成分增大,学生的自我空间增大,自主意识增强,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数学课本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有效的数学学习需要丰富的数学课程资源,需要教师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查找资料,开发数学资源,以适应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但一个人获取的信息毕竟是有限的,仍难以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

4.数学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不够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时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两位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心筛选的资料或典型例题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出现“高耗低效”的困境;教学中的一些精彩的设计只有自己的学生可以享受,平行班里的学生却无法享受,总让人感到意犹未尽。

二、集体备课的具体操作

1.个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基础是每个个体的自我准备、反思。集体备课前每个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写出备课提纲,一定要突出重点,实破难点,找准教学兴奋点和关键,尽力提出有独特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集体讨论

每次集体备课要预先确定一个备课主持人。备课主持人以“说课”的形式陈述其备课方案,其他的教师积极地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要善于争辩,在争辩中求同存异,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3.修正教案

教学永远是个性的行为,集体备课不是在集体中被决定,而是在集体中形成自己的个性,用别人的智慧轰击自己的思想,裂变而产生思想增值。每位教师还必须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使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才会有自己的风格。教师要教好书,应该“多走一分,深入三分”。孟子曰:“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4.课后交流

课后交流是备课总结的主要内容。备课组教师上课后要进行交流,了解经过备课组研究过的教案在各班实施的情况,以便及时总结和不断改进,促进每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树立以下几个意识

1.合作意识

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有些专家还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氛围。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备课组教师都应有明确的分工。

2.反思意識

通过对教学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即对自己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将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进行批判性反思和分析。

3.教研意识

目前,我们的集体备课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备课的过程中没有丝毫教学科研的影子,我们的集体备课还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分析和钻研上,对学生的分析也是少之又少,这样的集体备课必然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针对这些情况,每次备课还必须有第二主题,即科研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当前我们学科的热门问题,也可以是我们自己所立的学科课题,还可以是我们平时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所看到的对自己有一定触发的问题和一些理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教师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才能真正促进我们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集体备课记录 篇4

日 期:2008.4.8 参与人员:顾敏 汪喜萍 陈亮 俞淑琴 课 题:《菩萨兵》 研讨记录:

汪喜萍:各位老师,今天我们集体备课就本册教材《菩萨兵》的第二课时进行研讨,下面首先请顾敏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顾 敏:课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藏胞一听说军队过来,就躲进深山,不敢露面。藏胞见军礼就怕得要命,原因是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藏胞躲藏躲藏并不影响红军的体整,然而却急坏了朱总司令,为什么呢?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红军官兵具有“菩萨”心肠。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这里主要写了朱德与翻译的两次对话,从朱德的话语中字字句句皆见他一心为藏胞着想。第三段(第6-7自然段)写朱德总司令动员并带领红军主动替藏胞完成春耕工作。“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朱德的话,既指红军认真负责搞好春耕,又指他们要把军爱民的真诚爱心播在藏胞的心里。第四段(第8-9自然段)写藏民们耳闻目睹红军的行动后激动不已。“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这是藏胞由衷发出的赞叹。这既点题,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教学本课时主要是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汪喜萍:请顾敏老师介绍一下教学预案。顾 敏: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那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一段(第一节)

1.导入:长征途中,当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时,藏族同胞却躲进了深山,他们为什么要躲进深山呢? 2.出示:(第一小节)指名学生朗读。

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躲进深山呢?那么反动军队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 3.指导朗读。

(二)精读第二段(2~5小节)

过渡:藏胞躲进深山,不敢露面,朱德总司令急坏了,他急什么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2~5小节,画出体现朱德司令着急,担心的句子。2.交流:(你从哪儿看出朱德司令很着急)

出示:(1)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指名读读这句话,说说自己的体会。(2)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指名学生读这句话,想想朱德在想什么?指导朗读。过渡:朱德替藏胞着急,你还从哪儿看出来了? 出示:(3)这也怨不得„„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指名读这句话,你从话中听出了什么?说说朱德担心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这是一位怎样的司令。

3.过渡:这么好的司令,为什么藏胞一见就跑呢?谁能联系上文来说说。学生朗读,体会翻译的话。4.指导朗读。

(三)精读第三段(6~7小节)

过渡:朱德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赶快去读读课文的6~7小节吧。

1.自由朗读,边读边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2.集体交流。出示:

(1)不能让藏胞„„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红军是怎样帮助他们春耕的?

(2)开完会,„„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理解“热火朝天”,想象他们帮助藏胞干的事。教师小结。

3.指导朗读总司令的第三段话。

(四)精读第四段(8~9小节)

1.自由读,学生交流藏胞得知这一消息后得做法。出示第八节:

2.再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3.出示最后一节。朗读理解。

这句话表达了藏民对红军怎样的情感呢? 教师小结。4.指导感情朗读。

三、总结课文

1.小结: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们称红军为——引读课题《菩萨兵》

四、布置作业 1.写话练习。2.复述故事。板书设计 菩萨兵

朱德 急 受不了(动员)春耕(帮助)红军

关爱 藏民 躲 返回 感激

汪老师:下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俞老师:课文的重难点就是理解感悟“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最后一段在一开始就出示,反切到课文中,以这一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一条主线贯穿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避免了零零碎碎的问题。

陈老师:对于第七小节,课文中只用了一句话,写出了动员会过后,战士们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菩萨一样的兵,我们可以结合挂图,配以战士们劳动的场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在语言的交流中,思维的碰撞中既使学生语言得到发展,也让学生深切感受这是一支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的军队,是一支菩萨一样的军队。

汪老师:故事离我们的孩子生活的年代较远,要上好这类课文,我们课前要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或观看相关的影片,使学生对写作时代及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如课文第一小节讲到的“藏胞一听说有军队进来,就逃进了深山。”这句话的理解,教师事先要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使学生对反动军队有个感性的认识,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俞老师:这篇课文在教学时,我们只要抓住这个“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朱德着急,他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一个大问题抛下去,引导学生从语言和行动这两个方面来体会朱德为民担心,为民着急的心理,从而感受朱德着急的背后是一颗为民所想的热心。

陈老师:对于文中的句子“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等句子含义比较深,对三年级小朋友来说是个难点,但又是关系到文章中心的语句。怎么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由文字字面意思走到文字背后,理解它所包含的深刻意思。如可以这样:先练习句子说说,红军播下的种子是什么,学生从字里行间肯定可以了解是春耕庄稼的种子,红军是怎么播种种子的呢?在红军热火朝天的劳动中想像庄稼会长得怎样?看到这一片长势喜人的景象,藏胞们会说什么?这时,教师可推波助澜一步,那看来红军不仅在田地里播下了种子,还在藏胞心里播种下了什么?

顾老师:我觉得板书比较复杂,有没有办法改简约一些。

俞老师:的确,板书只要突出菩萨兵这一主题,所以把菩萨兵的言行概括一下。

形成教案: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引读)《菩萨兵》。我们再一起来把课题读好了。课文中的词语你还记得吗? 出示:

糟蹋 糊涂 怨不得 挨饿 露面 尽心尽力 春耕 同胞平平整整 动员 感激 热火朝天

指名学生读词语(第一行注意轻声,第二行注意多音字,第三行注意后鼻音)

2.那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谁是菩萨兵,(板书:朱德,红军),是谁称他们为菩萨兵呢?(板书:藏胞)藏胞们是怎么说的呀?

出示:(最后一节)(泛红:菩萨一样的司令 菩萨一样的兵)学生齐读。

导入:藏胞们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细细地读,细细地品吧。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一段(第一节)

1.导入:长征途中,当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时,藏族同胞却躲进了深山,他们为什么要躲进深山呢? 2.出示:(第一小节)

谁来读读这一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问题。

谁来说说。(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就„„)3.那么反动军队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

学生交流(逼迫干活,精神上的折磨,肉体上的摧残)

4.藏胞们真是吃尽了苦头,现在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便躲进深山,谁也不敢露面了。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藏胞们生活的疾苦呢。(板书:躲)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泛红:急坏)(板书:急)谁来读出朱德司令的着急。5.指导朗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情来读好这小节。学生齐读。

(二)精读第二段(2~5小节)

1.过渡:藏胞躲进深山,不敢露面,朱德总司令急坏了,他急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2~5小节,画出体现朱德司令着急,担心的句子。2.交流:(你从哪儿看出朱德司令很着急)

出示:(1)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谁来读读这句话。A“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受不了的)(板书:受不了)哪些词可以看出藏胞会受不了的(泛红:这么、还在)。B朱德司令担心什么?

指名学生朗读,说说朱德的担心:长时间待在山里,吃住条件十分恶劣,担心藏胞们受不了。C这句话该怎么来读呢?

D指导朗读:朱德担心藏胞的疾苦,替他们着急,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

过渡:朱德深知藏民的疾苦,对藏民充满着关爱。再读读这段话,你还从哪儿看出来了。(2)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划线)(板书:动员)谁来读这句话,想想朱德在想什么?

小结:朱德真是一位对藏胞无比关切的总司令呀,就像菩萨一样。指导朗读:同学们,让我们抓住这个问号和感叹号来读好这两句话。过渡:朱德替藏胞着急,你还从哪儿看出来了? 出示:

(3)这也怨不得„„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谁来读这句话,你从话中听出了什么?(朱德理解藏胞的苦衷,知道他们这样是迫不得已)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想想朱德司令担心什么? 学生先自己说说。

小结:是呀,朱德怕耽误藏胞的春耕,来年挨饿。(板书:春耕(帮助))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司令。

(这是一位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胞疾苦,就像菩萨一样的司令呀!)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

4.过渡:这么好的司令,为什么藏胞一见就跑呢?谁能联系上文来说说。

(他们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现在一听说有军队开过来,就跑了,躲到深山里去了)过渡:怪不得翻译回来对朱德同志说—— 出示句子:

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真糊涂呀!

这里的“乌云”指什么?为什么说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呢? 5.指导朗读。

(三)精读第三段(6~7小节)

过渡:朱德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赶快去读读课文的6~7小节吧。

1.自由朗读。(边读边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3.集体交流。出示:

(1)不能让藏胞„„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朗读,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红军是怎样帮助他们春耕的?

(2)开完会,„„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热火朝天”是什么意思(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呀,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把关爱藏民落实到行动上)他们帮助藏胞干了些什么呀?(学生交流)说话练习:

朱德带领红军战士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他们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看到红军劳动的场面,播下种子的春耕地,藏胞们会说什么? 交流。

(3)再次出示:不能让藏胞„„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还指什么呢?

小结:朱德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藏胞们的土地上开花结果,让红军为民着想的形象在藏胞们的心中生根发芽。5.指导朗读总司令的第三段话。

让我们一起来读好朱德司令的三段话。(配乐朗读)

小结:字字句句都体现了朱德总司令对藏胞的关心和爱护,他就是一个活菩萨呀!

(四)精读第四段(8~9小节)

过渡:藏胞们得知这一消息后怎么样呢? 1.自由读。

学生交流(板书:返回)出示:第八节:

2.再读(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板书:感激)

(学生:看到红军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和反动军队完全不同)(是呀,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是一支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的军队)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指名读)我们一起来读好了。(学生齐读)

如果你就是藏胞中的一位,见到红军为你做了这么多事,你会怎样说呢?让我们一边欣赏《军民团结一家亲》这首歌,一边展开想象。学生交流。

(是呀,怪不得藏胞们说——引读最后一句)3.出示:最后一节。(学生齐读)

菩萨一样的司令是指——(朱德),菩萨一样的兵是指——(红军战士)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学生交流。(板书:关爱)

这句话表达了藏民对红军怎样的情感呢?(信任与感激)你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吗。(指名学生朗读)小结:是呀,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这是藏胞们对红军的无比感激与热情赞颂。4.感情朗读(让我们带着对红军的信任与感激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三、总结课文。

1.小结: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们称红军为——引读课题《菩萨兵》

让我们再来读好课题,把藏胞和红军间的这份鱼水深情也深深地埋入心底吧!再读课题——《菩萨兵》 布置作业 1.写话练习。2.读红军故事。板书设计

菩萨兵

急坏了

帮助春耕

热火朝天地干

集体备课记录 篇5

学科:数学

年级:六年级

记录人:冼建南

主讲人

冼建南

时间

10月8日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

谢晓华、柯甘生、谢健民、许丽敏

主题

进行第二单元分析,找出学生容易错的题目。

备课资料

1、讨论第二单元学生容易错的题及解答方法。

2、制定学生竞赛的题目。

群众发言记录

1、冼建南:学生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及图意较为困难。在教学时老师应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的画给学生看,而不能单纯让学生看书理解。

2、许丽敏:学生在画比“单位1”少的题目时,“少的部分”往往不用虚线表示,并且问题把比“少的部分”也包括在内。在教学时应让学生理解“比较量”所对应的分率是多少,还有强调“少的部分”是比较量没有的,所以不能包括在内。

3、各位老师都写出几道竞赛题目。

小结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模式的思与行 篇6

一、问题提出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的基本形式, 是教师专业共同体的一种具体体现,是教师知识合作分享的一种常见方式。调查表明,教师集体备课的现实境况也不是教育理论者所倡导的那样理想。正如研究者于泽元所言:“在研究中, 我们发现中国的学校基本上处于两个极端。一些学校中个人主义非常严重, 教师之间的矛盾重重,难以看到合作的景象;一些学校则非常强调合作,但是却在不断地抹杀教师的个性,结果教师倒是合作了,团队也好像和谐起来了,不少优秀的教师却因此走向了平庸化。”

二、改进高中数学集体备课模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有效集体备课模式,充分发挥数学集体备课功能呢?为了真正减轻高中数学教师的工作负担,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提出“个体预案———集体定案———课堂实践———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第一环节:个体预案,确立讨论主题

组内各位教师学习新课标,对教学内容提前自备,然后在集体备课中交流自己在备课时发现的薄弱点或困惑点, 共同筛选出教学中存在的具有“共性”或“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落实集体备课的内容。在提前自备以及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每个教师要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 把遇到的困惑、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录在案,这是形成自己教学方案的重要参考。

第二环节:集体研讨,形成初步方案

本组每位教师根据提炼出的主题, 提出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然后根据策略,设计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并互相交流各自方案中的精彩之处。即初步完成“确定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资源共享”等方案预设。这一环节展示了备课组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组内全体成员围绕主题,本着学习研讨的态度进行合作交流。

第三环节:课堂实践,共同跟踪会诊

将集体备课所形成的预设方案, 通过个体建构反思结合学生实际形成新的教学设计,即二次备课,并付诸课堂行动。进行公开教学的教师,认真展示集体智慧的结晶,组织组内成员联系公开课的课堂实践, 对课堂观摩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再次调整教学设计,然后将调整后的教学设计,带入新一轮的研讨中去;对课堂观摩中的成功之处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四环节:反思提炼,聚焦新的问题

组内每位教师联系自己的课堂实践,对自己的教学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并形成文字。教学反思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跳出自身的圈子,来批判性地解读自己,课后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三、应用反思

这一模式的实施,对提升教师的备课热情、工作态度、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自身的教学水平等等, 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践及与其他数学教师交流,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1) 用在刀刃上。高中数学课 ,在课程表上密度是很高的 ,如果每节课都用这种模式集体备课,显然是忙不过来的。所以,建议对于概念课,特别是高一、高二年级概念的第一节课,用这种集体备课模式细细打磨;对于高三年级,每周选择1~2节重要的内容精雕细琢,这样可以将这种模式真正落在实处。

( 2) 重视课后反思。备课组的每位数学教师,一定要及时对集体备课中的每一节课进行反思。教学反思可以不限字数,但不能是空洞的客套话,而应该是实实在在地反思自己整个教学过程的得与失,即总结成功点、反思失误点、捕捉闪光点、分析后续点。

( 3) 在“管”上着力。教师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的具体体现 ,如果单单只是靠教师的内在需求和教师的自发行为来进行,在实践中显然是不够的。集体备课要想规范、实效地开展,还必须有一定的外控压力以及适度的任务驱动, 外控的压力重在协调和引导,而不是强制和胁迫。

( 4) 在“研”上用功。活动中,备课组长布置给组内教师相应的任务,组织教师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态度是否认真积极主动,对合作讨论的结果与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数学教师必须研究教材教法学情, 才能清晰地表达面临的教育教学困境,然后通过与同伴教师平等对话与讨论,有效地解决自身的教学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即教师之间的切磋交流与专业人员对教师的理论指导。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 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切实有效的集体备课促进教师走向专业自强,让每位数学教师在专业自强中体验自身的职业幸福感。

摘要: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师集体备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传统的数学集体备课模式进行改良,力争使集体备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自强的教研平台。

数学集体备课会议记录 篇7

一、创新组织形式

主要做法是改变传统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组织形式,转而根据研讨内容需要选择人员组成备课组。如围绕“幼儿线描画的教学常规”这一课题,组织美术领域的教师组成备课团队;围绕“幼儿入园不哭闹的技巧和策略”课题,组织小班教师组成备课团队。我们还专门组织全园教师参加环境创设的集体备课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创新环境,使全园的班级环境创设更具童趣和特点,达到地面、桌面、墙面三维一体的多元和谐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效果。

二、探索备课模式

(一)“异中求同”模式

“异中求同,集体备课”,是先选取一个具体的活动内容,全体(或一个教研组)教师每人都根据选定的内容备一节课,然后再集体研讨,将众多设计集结为一节课,并选取一个教师来执教,展示设计成果,共同观摩后再次备课、试教,经过多次“磨课”,最后形成一个可行的定案。下面是我园数学教研组开展的“大班数学活动:学习二维坐标”集体备课活动实例。

1.个人备课,认真钻研、思考,自助积累

在这个环节中,每位教师凭着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对幼儿特点的把握自主进行备课,设计了不同的活动目标、教学教程,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成目标。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二维坐标”,教师生成了不同的活动主题及初步目标。

“小小探险队”活动目标:

(1)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让幼儿学习看坐标找物体。

(2)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成功的快乐。

“美丽的马路”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为马路种花、种树的活动中,初步学会用二维的方式找坐标。

(2)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及操作能力。

…………

从以上活动确立的目标中,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行为主体不一致。在同一活动中,有的目标以教师为行为主体,有的目标以幼儿为行为主体。行为主体不一致,使得目标指导活动评价时对象不明,缺乏针对性。

其次,目标不够具体明确。在教学活动“美丽的马路”中,目标1缺乏导向作用,目标2“培养分析、综合能力”,不明白教师准备在哪一个环节培养这两种能力,活动中也并不需要幼儿分析什么问题。

再次,目标的语言陈述不精确,缺少可观察和可测量性。从这些目标中,我们无法了解教师具体想让幼儿在学习中达到什么认知程度,所以活动结束后也无法知道是否真正完成了目标。在制定活动目标的时候,必须了解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兴趣,以此为基点展开教学,才能更好地落实目标。

2.集体备课,互相探讨,互助交流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们交流了彼此的想法和意见,针对性地找出了自己在备课时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对不同教学设计进行分析与修改,剔除不符合教学理念和幼儿学情的环节,从而形成了我们第一次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找宝藏》。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暂定为:

(1)尝试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寻找物体,初步认识坐标。

(2)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操作游戏的乐趣。

(3)增强幼儿的空间方位感和小组合作、竞争意识。

教学方法:

(1)为幼儿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激活幼儿思维。

(2)找到幼儿兴趣点,运用尝试法、操作法、交流讨论法、对比法、游戏法等,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3)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借助问题教学法、探究发现法等主动建构知识。

3.反复磨课,进入实战阶段

在集体备课后,教研组推荐一名教师进行试教,大家观摩集体备课的效果,以便进一步完善设计。

第一次试讲后,教师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为幼儿准备的数字宝图解读起来过于复杂,影响了幼儿的积极性;教学游戏的难易程度设计不合理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又进行了第二次集体备课,再一次回顾教材与教学目标,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整幼儿操作学具,提高教师指导语言的准确性等。

(二)“同中求异”模式

“同中求异”的集体备课方式,就是在同一主题背景下,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不同的生活实际,采取不同的设计构想,进行发散式备课。各自备好后,大家再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1.个人分析主题,多角度挖掘教学资源

我园在开展五月份主题“马路上”活动时,就运用了发散式备课形式。教师们通过对主题的认真分析,都能够多角度地挖掘资源、分析教材、设计活动。(请参看图表1)

2.集体研讨,互助教研

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集体备课、研讨,老师们分别展示了自己的活动设计。

教师一:小班孩子对色彩非常敏感,马路上各种灯色彩丰富、变化多端,根据这些特点,我设计了“马路上的灯”这个活动主题,美术活动“漂亮的霓虹灯”、科学活动“灯”、手工活动“制作路灯”等。

教师二:马路上的灯使夜晚的马路变得更加美丽,但许多孩子对夜晚的马路了解却不多。我班准备从“夜晚的马路”入手,运用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向孩子们展示马路的四通八达,进而扩展到马路的种类、功能,让孩子全面认识马路。

…………

不同的设计思路为参与的其他教师打开了思路,老师们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小班“交通警察”活动,引入了家长资源,让当交警的家长到班上,请全体幼儿自由提问,了解交警的职业特点。就这个活动方式,有老师提出疑问:小班孩子能进行自主提问吗?这个方法适合小班孩子吗?问题提出后,其他老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在热烈的讨论中,教研组长又适时抛出一个问题:这个主题如果放到中班、大班,你们会怎么开展呢?通过讨论老师们发现,同样的活动可以通过活动目标、活动形式的调整,延伸到不同年龄班。

3.取长补短,个人备课

在集体备课之后,老师们重新进行了又一次的个人备课,每个人都本着“保留经典、舍弃重复、创新生成”的备课目标,对自己选定的主题进行修订、补充,形成更加完善的主题活动。(请参看图表2)

“同中求异”模式在教师团队中掀起一种“头脑风暴”,它是不同教师思想碰撞产生火花的温床,是实现教学方式灵活性、有效性、丰富性的良好途径。

三、拓展集体备课功能

除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功能之外,我园还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开发拓展出集体备课更多的功能。

1.园本课程开发功能

集体备课不仅提高了我园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执教能力,也提高了大家组织教材内容、综合运用教学方式的能力,学会“借脑”、“借势”、“借力”,经过理解、整合,转化为适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能。

2.教师研修功能

我园将园本研修中的“个人自主反思、同伴交流互助、专业示范引领”三要素贯穿于集体备课的全过程,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逐渐养成了学习研讨、实践反思的职业生活习惯。在树立正确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提高效率的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3.团队建设功能

我园力求做到在教研活动中为教师创造“说”的机会、尊重教师“说”的权利、培植教师“说”的勇气、锻炼教师“说”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使我园教师的群体力量进一步加强,在集体方向性、团结性、自我组织性和活动整合一致性方面有较为显著的进步。

集体备课记录 篇8

《师恩难忘》

记录员

小虎

教材分析

《师恩难忘》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就应抓“难忘”二字,什么难忘?师恩。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

主要是老师编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教育我,让“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抓住田老师所编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体会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课后作业第二、三题教师就应抓住,让学生细致体会。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重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推荐

阅读指导法

据图想象法

学习方法

集体备课富饶的记录 篇9

时间:2014.11.18 地点:二楼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集体备课内容:三年级上册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主发言人及执教人:石欣欢 主持:吴云座 记录:麻成梅

吴主任:(教导主任):今天我们语文组的老师汇聚在一起,就石欣欢老师设计的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备课方案展开研讨。首先请吴主任来说一说我们这次备课研讨的重点。

我们此次磨课要解决的1.教师能进一步转变角色,更新观念,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实现预习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2.教师通过学生预习卡科学了解学情,依据学情和教材实际,以学定教;能运用自悟导学、合作探究、协商交流等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通过设计科学的前测和课中观课量表,有效观测、评价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们就结合教材和石老师的教学设计来讨论一下这两个问题。

石欣欢: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要上课的内容是: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基于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会读“饶、屿、崖、珊、瑚、绽、蠕”等十六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参”。

2、理解“富饶”“海防前哨”“蠕动”“威武”“成群结队”的意思,读出鱼的多、珊瑚的美、海参的懒洋洋及大龙虾的威武。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请课文脉络。

4、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能用“有的 ……有的……”句序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了解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各种物产。

5、初步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感知西沙群岛的富饶。教学难点: 能用“有的 ……有的……”句序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

第一版块: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第二版块: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第三版块:

三、感受物产,学习写法 第四版块:小结课文,升华情感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流程的设计,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教务主任吴云座:下面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见解,哪位老师先谈。

关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1唐慧:根据语文课标精神,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于一体,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威武”等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等词语。

2、通过表演读、男女分角色读、比赛读等形式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初步知道课文的中心句。

2.龙群

三、吴燕:

站在学生角度,我觉得学生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一定会喜欢上西沙群岛,会对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种各样的珊瑚,威武的大龙虾,各种各样的鱼,千奇百怪的贝克,庞大的海龟等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也能根据课文的描写想象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准备中国疆域图,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准备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沙群岛。不过学生虽然喜欢西沙群岛,但不一定能把情感上升到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上。

段绍敏:我来说说第二板块:教学策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读中感悟 以悟促读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方法。朗读赋予了作品生命,使形象“活”在眼前、“活”在心中。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整体初读、各段落多种形式读,有表演读、男女分角色读等,读的层次势如剥笋。读的形式灵活多样。

2.图片展示 直观激趣从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图片出示到形状各异鱼的图片补充,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丰富了学生感知世界,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麻成梅:新课标指出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凭借本课句群种类多,结构典型的有利条件,进行句群结构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其特征,掌握由句子——句群——段落的组合规律,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吴兵奎:我觉得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龙玖州:我个人感觉整节课教学思路比较明确,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都体现得比较突出,教学各环节过度也比较自然。在进行第四段教学时,让学生欣赏海底世界的影片剪辑,学生非常感兴趣,都看的十分认真和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看海底的各种产物,非常形象直观,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深,利于朗读感情的提升。

论集体备课 篇10

1研究教材,人人初备

(1)理解“三点”——知能点、重难点、注意点。地理教材由众多知识和能力点组成,每章节教学内容都有其较为独立的若干知能点,需要教师准确全面地予以理解和把握;教学重点是指在教材各章节中起关键作用的知能点,具有生长性;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现有知能水平下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能或不易解决的问题;注意点是指各知能点、重难点中易混淆的或关键的问题。找出教材中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教育点,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加以落实。

教师个人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毕业班还要研究高考考试说明以及其它相关资料;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深入了解学生,摸清学情,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要详备突出重点的方法和突破难点的策略,归纳注意点的方式方法,以便设计合理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方案,利于授课时切中要害,化难为易,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例如,在高中必修三第二章“荒漠化的防治”这一节中,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及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是教学重点,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是教学难点,万里长城和农牧过渡地带是注意点之一,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则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教育点。

(2)把握“三个认知层次”——了解、理解、运用。在新课程标准中出现了“三个认知层次”,了解是指对知识的认识和识别。如必修三的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西北地区和其它自然区划的界线、荒漠化的对策和措施等知识均属此类。理解(或初步学会)是指在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领会、解释和说明。如必修三的人口增长与荒漠化的联系图、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地区掘井带来的负面作用等知识。运用(或学会)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初步运用、分析和重新组合以及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迁移。如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灌溉与次生盐渍化、种植业侵入牧区带来的影响等。这三个认知层次是基于认知水平和该知识点在本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考虑提出的三级教学要求,使整体教育合理化和教育要求具体化。在每节课时教案中,不仅要一一列出各知识点,而且要分别用A、B、C注明教学认知要求,以便把握教学、练习的尺度。特别是复习阶段,拟出双向细目表,以使学生全面正确掌握。

每位教师应该超前一周备课,要尽力提出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在教学环节上要有创新,要写出教学目标达成的具体方法;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体研讨,攻克难点。

2研讨教法,集思广益

(1)探讨“三法”——教法、学法、考(练)法。教法、学法、考(练)法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和考(练)的恰当时间及方式。教法服务于学法,考(练)是检验教法和学法的实际效果。备课既要对课程标准“心中有数”,还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学生)”;既要备教师怎么教,更要备学生怎么学,还要备怎么考与练。备教法,就是遵循课程标准,驾驭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方法、板书、作业等,把教材中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即备出深度),如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因果联系、递进关系;把梯度大的知识点、重难点分散化,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即备出梯度);把各知识点的精要方面,关键字句归纳提取分析(即备出精度)。备学法,就是将学生的心智水平、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要求相结合,施之以有效的教法:从课前预习、课堂阅读、听课笔记、知识记忆、分析运用,到课后训练、笔记整理、知识梳理拓展等方面都精心设计,以便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备考(练)法,就是针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重难点和注意点,并研究分析高考的考试说明和不同地区的考题,从中找出考练重点,精心创设课堂提问,设疑讨论、目标练习、课后作业、单元检测、模拟训练、各类题型解析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动脑、强化学生记忆,实现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能力。

(2)研究“三结合”——知能结合、知技结合、知行結合。知能结合,就是把认知与理解、记忆、运用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现象,工业、农业、城市形成与分布等现象,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知技结合,就是把认识与地理活动、动手技能相结合,如进行热力环流、简易傅科摆设计实验等。知行结合,就是把认知与知情转化,、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如由环保理念上升为环保行动等。结合教学内容,有机进行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环境观的教育。知能结合属知识智能领域,知技结合属于操作技能领域,知行结合属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只有三个领域有机结合,才能完成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落实素质教育。

3管理创新,撰写教案

(1)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和评价,“各家自扫门前雪”的现象就会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学校把教育教学任务要求具体落实到备课组,备课组“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肩上有指标”。充分利用好每位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想方设法使教师群策群力,在互补共生中成长。每位教师教学各有所长,个人研究成果各有所专,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智慧与个人特长有机结合,弥补主讲教师的不足,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2)科学制定集体备课程序。集体备课应该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讨论教学问题、提出教学主张、设计教学策略时,要多质疑:是否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问题的生成和解决?是否有利于自主学习?是否有利于合作研讨?是否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是否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是否有利于自我体验?要用教研的眼光去审视备课资料,使之适合当前教学,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

集体备课时要确定一个主备课的发言人,主备人在集体备课的前三天把已经备好的教案,发到每个人的电子信箱,让其他教师思考并提出不足、拿出修改文稿,集体备课时人人发言,大家讨论、形成共识,捕捉讨论中有价值的创新思维火花。备课组应经常邀请比自己高一年级的备课组长参与集体备课,请其提出上一学年度在教学本课题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供大家借鉴。最后综合集体智慧,完善创新方案,使教案内容更加充实。集体备课方案形成以后,组织教师认真反思,紧扣自备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捕捉感悟点,将教学感受记录下来,开展自己的二次备课,形成自己上课的正式教案。这样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备课与研究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该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即第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和总结阶段。课后交流是备课总结阶段的主要内容,备课组教师授课后要写好教后分析并及时进行交流,谈谈自己的教学得与失,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新课程理念下集体备课应树立的意识

(1)合作意识。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根据个人的长处,备课组进行明确分工,优势互补、教学相长。

(2)整体意识。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开学第一次集体备课时教师要纵览全局,制订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集体备课活动有可能会因意外的事情受到影响而暂停,备课组长一定另找时间及时补上,以保证备课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3)超前意识。教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制订好整体教学计划后,集体备课时最好能提前准备一、两周的课。高中地理教材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专题,提前备好全章的教案,对整体内容有总体的把握,安排好教学计划,确定每一单元的主备人和集体备课的时间。

(4)反思意识。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将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研究、总结自己的教学得与失即教后分析。众多在教学上获得成功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写教后分析,有位学者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上一篇:床垫代理营销方案下一篇:感人的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