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助学会议上的讲话(精选8篇)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在扶贫助学会议上的讲话
尊敬的罗主任,各位领导,同志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举行“资助百名特困生读完小学活动”总结会议。首先,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向亲爱的同学们表示良好的祝愿,向为贫困学生提供大力扶助的东方红建设集团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雷总介绍了活动开展的整体情况,受助学生和家长代表汇报了几年来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几位领导作了很好的讲话,对东方红建设集团的善举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受助学生的成长进步给予了充分认可,对我们进一步做好扶贫助学工作寄予了殷切期望。我们一定要站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来关爱贫困青少年,做好扶贫助学工作。
各位领导,同志们,同学们:
扶贫助学,表达的是一种殷殷关爱的情感。知识改变命运,爱心成就未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贫困青少年能否正常求学、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谐,关系到地方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兴衰成败。扶贫助学,就是帮助青少年铺展梦想之路、帮助家庭点燃希望、帮助国家成就未来。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扶贫助学是一个窗口,一个体现素质、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在这个窗口中,我们看到的是博大的胸怀、无私的心灵,看到的是爱心的流露、道德的升华,看到的是厚重的情感、殷切的关怀。
扶贫助学,体现的是一种勇于担当的责任。温家宝总理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身上还应该淌着道德的血液。”扶贫助学,是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是时代进步与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慈善事业不是富裕阶层的专利,但富裕阶层应为慈善事业作出表率。我们欣喜地看到,长沙有东方红建设集团这样的企业连续6年资助贫困学生,长沙还有一批企业纷纷向新成立的长沙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捐款,这就很好地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把关爱的目光投向弱势群体,把热情的双手伸向贫困学生,尽力为建设教育强市争做贡献。
扶贫助学,呼唤的是一种重视教育的意识。教育是强国之基、兴国之要。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崇文重教、兴学育才的优良传统。从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到近代武训乞讨兴学,重教助学之风一直薪火相传、绵绵永续。仅在北宋时期,就出现了三次大的兴学运动,那就是范仲淹发起的“庆历兴学”,王安石发起的“熙宁—元丰兴学”,蔡京等人发起的“崇宁兴学”。这种耕读传家、尊师重教、捐资助学的优良传统,是华夏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支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我们更要积极弘扬先人们传承下来的重教传统,坚持走好发展教育这个人间正道,大力倡导帮困助学这种善行义举。
扶贫助学,倡导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的风尚。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汇集成爱的海洋。<莲山课~件 >今天之所以如此隆重地举办这个活动,实质上就是为了在全市倡导一种博爱、奉献的风尚。各级各地要借长沙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等好的平台,积极动员全社会有能力的人、有实力的企业、有条件的团体都来参与扶贫助学活动,都来关心国家人才的培养,都来关注贫困学生的成长。对兴教助学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要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用他们的奉献精神打动人们,用他们的模范事迹感召人们。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这里,我以“三心”寄予同学们:
一是永怀一颗感恩的心。希望你们铭记经历、不忘感恩,以真心对待爱心,自觉磨砺锐意进取、不懈奋斗的意志和毅力,积极培养友善诚信、乐于奉献的心灵和品格,将来无论身在何处、从事何种职业,都要以益公的价值观对待人生,以满腔的热忱来回报党,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关心帮助过自己的每一个人。
二是永怀一颗进取的心。少年时代是美好人生的开端,远大的理想在这时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时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时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时奠基。希望你们立下报国志向,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知识、长本领、练素质、增才干,早日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的栋梁。
三是永怀一颗乐观的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出身贫寒不为过,披荆斩棘更有为。希望你们志存高远、自强不息,把暂时的贫困作为精神财富,作为宝贵经历,把感恩之心、感激之情化为成才之志、发奋之源,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最后,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祝同志们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搞好扶贫开发,努力消除贫困,既是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一定要充分认识我国扶贫开发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科学判断上来,把思路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安排上来,绝不能因为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而放松扶贫开发工作,绝不能因为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伟大成就而减少扶贫开发投入。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更加注重强化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主发展能力,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不断增进贫困人口福祉。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靠发展缓解贫困、靠科学发展消除贫困,坚持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的基本手段、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已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变化,按照“划定一条线、锁定一群人、圈定一批主战场、确定一种衔接关系”的崭新思路,全面执行新的扶贫标准,更好地瞄准扶贫对象,集中力量抓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攻坚,有效实现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推动扶贫开发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发展。抓紧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扶贫开发投入体制,形成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扶贫开发资金投入,加大各部门投入对贫困地区和人口的倾斜力度,确保“十二五”期间平均增幅不低于今年。切实增加信贷对贫困地区的投放,逐步增加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规模,支持发展小额信贷,不断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扶贫开发事业。加强扶贫开发资金使用管理,创新扶贫开发资金到户扶持机制,全面推行扶贫开发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倾斜力度和投入强度。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9年3月9日)
张兴德
同志们:
这次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是在全市上下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提速加快、又好又快推进广元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市政府对2008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苍溪、旺苍、朝天、利州作了交流发言,连奇同志总结了去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并对2009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08年工作,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2008年,是我市历史上极不平静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各级从事扶贫开发工作的同志,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克服“5.12”特大地震灾害影响,准确把握发展形势,调整工作思路,树立“大扶贫”理念,凝心聚力,求真务实,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建设整体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以库区扶贫为重点的新村建设有序开展,TCC5项目扩大试点和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快速推进,浙江常规对口帮扶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扶贫工作有声有色,贫困村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展开。特别是2008年9月21日国务院扶贫办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在我市利州区三堆镇马口村举行了贫困村灾后重建项目试点村规划实施启动仪式,标志着全国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工作正式启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08年,全市圆满完成了各项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争取到位财政扶贫资金7782.5万元,比2007年的4611万净增3170余万元,增幅达68%,其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市是连片贫困地区,受特定的自然条件限制和历史原因的影响,农村经济的产业培育和发展滞后,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农民增收困难,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特别是受“5〃12”地震和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返乡回流较往年明显增多,贫困群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灾返贫和因灾致贫的问题十分突出。同时,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工作推进机制创新力度不够,对口支援工作的信息反馈不够及时,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项目启动建设缓慢,进度不快,质量不高等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搞 2 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意识,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
二、抢抓战略机遇,进一步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一是我市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整体上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的不断增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中央、省、市高度关注民生,使我们扶贫工作面临着许多政策机遇。今年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拟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并且取消县及县以下相关资金配套要求。“5〃12”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又面临许多灾后重建的政策机遇和对口支援省市在各方面给与我们的帮助支持。同时,当前我市贫困群众的主体意识增强,脱贫致富的愿望日愈强烈,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积极性日益高涨,将有利于各项扶贫工作的开展。
二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缓解和消除社会贫困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今年,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扶贫对象覆盖4007万人。”“要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坚持开发式扶贫,重点 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和移民扶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问题,并努力实现脱贫致富”。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科学把握当前有利形势,牢固树立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因势利导,抢抓机遇,努力把各种政策机遇、政治机遇转变为发展机遇,促使扶贫工作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三、把握工作重点,努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思路决定出路。抓好2009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扶贫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家宝总理来广视察灾情作出的“广元是贫困地区,国家要在各方面加大扶贫支持力度,要把扶贫和救灾结合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发展机遇,围绕“攻重点,抓主线,显特色,创机制,上水平”的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措施,坚持抓好新村、劳务、产业、村道和沼气扶贫“五项主业”,齐心协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突出产业支撑。新阶段的扶贫开发,首要任务是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产业支撑。要认真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带动贫困地区发展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市场前景好、能够直接带动贫困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予以重点扶持,逐步形成主导产业优势和区域规模优势;要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要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二是突出整村推进。工作中,要整合资金项目,配套治理开发,发挥综合效益,既要抓好分户扶贫、又要抓好整体开发;既要改善生存环境,又要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培育产业支撑;着力提升新村建设的内涵和质量,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突出发展劳务经济。劳务输出是当前贫困村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要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有针对性地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做好转移就业,增加收入。
四是广泛推进社会扶贫。进一步拓展浙广合作领域,积极做好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定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努力争取更多中央、省级部门在我市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要继续组织好市、县党政部门,社会团体、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着力打造“大扶贫”局面。
五是强化项目管理。要加大争资金、跑项目力度,努力抓住当前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抢抓机遇,认真筛选扶贫项目,争取国家和省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要加强项目管理。规范申报立项审批备案程序,严格执行项目实施责任制、项目公示制、项目合同制、项目竣工验收制、项目档案登记制、项目资金报帐制等六大项制度,加大扶贫资金执法检查和审计力度,使扶贫资金实现“专户管理、专项使用、封闭运行”,确保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实现扶贫项目效益最大化。六是突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扶贫开发既要注重物质扶贫,也要注重精神扶贫,要把教育与智力扶贫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明新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
四、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严格考核,逗硬奖惩,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要在人员机构编制和工作经费上给予倾斜,特别是在扶贫资金配套上,要确保落实。在县(区)扶贫办工作经费上,要尽力帮助解决问题,以保证扶贫工作正常运转。
要创新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工作协调,共同协商,互通情况,搞好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履行好扶贫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扶贫工作格局,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要以扶贫新村建设为平台,组织协调各部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扶贫项目资金,把各类项目进行统筹安排,组装共建,集中资金扶持贫困 6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项目,提升扶贫新村建设水平。
要深入发动群众。贫困群众是扶贫开发的受益主体和实施主体,扶贫开发需要国家的投入和社会的帮助,但最终要靠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挖掘贫困地区群众参与的潜力,激活群众的内在活力,把外部的支持和内部的动力结合起来,实现由“政府大包大揽”向“群众自主建设”的转变。要把项目实施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发挥群众在项目建设中积极投入和项目建成后主动管理的主体作用。建立县、乡相关技术部门指导把关的新机制,真正把扶贫工程建成新农村示范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要加强队伍建设。搞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关键在干部,越是任务艰巨,越要保持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状态,越是条件艰苦,越要发扬求真务实、抓难碰硬的工作作风,越是困难多,越要形成同舟共济、万众一心的强大合力。各县区要加强扶贫部门自身建设,提高扶贫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要围绕扶贫开发重点工作,抓好专题培训和重点贫困乡村干部轮训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扎实、精神饱满、克难奋进、能打硬仗的扶贫队伍。要切实解决好扶贫战线干部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工作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要及时予以提拔重用。要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使之真正成为能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和坚强战斗堡垒。广大扶贫干部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紧紧围绕落实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放到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上,放到研究和解决实施问题上,坚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扶贫、扶真贫,解民忧、帮民富,确保农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贫困村面貌有新改善。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在“十三五”即将开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动员全县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县委、县政府已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了成员单位职责,制定了脱贫攻坚包保任务分工表。请各乡镇、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就做好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开展脱贫攻坚的责任感、使命感
脱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实的惠民实事。全县上下要充分认识抓好脱贫攻坚的重要性、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
第一,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在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社会。不久前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巴音朝鲁书记、蒋超良省长在会上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全省脱贫攻坚目标和具体要求。今天上午,市里召开了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吴兰书记、王立平市长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重点工作做了详细部署,我县与市里签订了责任书,宝春书记就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在会上表了态。所以说,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作出的重要部署,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社会长治久安,是党和政府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第二,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性指标。贫困人口是东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我们未来五年面临的最艰巨、最重要的任务,不彻底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十三五”末期在东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省、市都确定到实现“三确保、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我们也要按照这个要求来组织实施,否则我们建成小康社会的承诺就很难如期兑现。因此,东丰的脱贫攻坚工作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谋划、推进和落实,切实通过脱贫攻坚,建成更高质量的、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
第三,脱贫攻坚是需要拿出啃骨拔寨精神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认真落实国家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整村推进、提升农民素质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十二五”期间,全县实施扶贫开发项目62个,完成扶贫投资6653万元,脱贫人口12650人。按照省里重新确定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标准,目前全县还有贫困村18个、贫困人口13310人。这些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攻克的一块“硬骨头”。这些人贫困程度深、脱贫成本高、返贫压力大,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导致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制约脱贫工作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从客观因素看,这些人无劳动能力、因病、因残、因学等是致贫的主要因素。从主观因素看,我县扶贫开发的精准工作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缺乏对症下药、分类指导,跟踪问效还不到位,扶贫机构和力量还有待加强;扶贫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一些基础数据由于人为因素不够真实准确,甚至存在弄虚作假问题;政策性扶贫资金渠道多头分散、门槛高,受益难;有些扶贫项目不尊重群众意愿、不切合实际,不适合在当地实施,扶贫效果不明显;部分贫困人口脱贫愿望和能力不强,存在“等靠要”惯性思维。同时也要看到,我县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债务负担重,将严重制约扶贫工作开展。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难以推进。必须超常举措、给予特殊扶持才能脱贫。因此,我们既要正视困难、直面挑战,也要坚定信心、自加压力,以对历史负责、对群众负责的积极态度,拿出攻坚拔寨、滚石上山的精神,下定背水一战的决心,以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坚定态度,才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共同富裕。
二、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要抓重点、解难点、把握着力点。要按照“六个精准”要求,认真贯彻“五个一批”工作方法,立足东丰实际,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一要锁定目标节点,明确攻坚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县政府研究提出,全县脱贫攻坚目标是:到20,全县18个贫困村、13310名贫困人口必保实现“三确保、两不愁、三保障、两平均”目标。,实施扫尾攻坚。2020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结合全县总体目标,科学分解任务指标,,要帮助7个贫困村、5500名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要帮助6个贫困村、4500名贫困人口脱贫。2018年,要帮助5个贫困村、3310名贫困人口脱贫。尽管我县脱贫基础较好,但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因此,我们必须把扶贫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汇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二要精准识别对象,夯实攻坚基础。扶贫必先识贫,摸清摸准扶贫对象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前提和基础。要组织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扎实开展进村入户调查,做到符合扶持条件的一户不漏,不符合的一户不进。在“回头看”过程中,要充分发动群众参与,进一步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群众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贫困户,以保证贫困户认定公开、公平、公正,做到识别准确、群众满意。要在摸底核查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贫困村、贫困户类型。在贫困村中,区分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致贫村,产业发展滞后致贫村,村班子软弱涣散致贫村等类型。在贫困户中,先区分出缺乏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低保户和有发展能力的扶贫户。在扶贫户中,区分出因智、因病、因学、因残致贫户,因缺乏生产经营技能或缺少发展资金致贫户,为制定针对性措施、精准扶贫奠定基础。要做好扶贫数据录入,及时更新录入数据,实现动态管理,确保贫困人口动态精准在册。
三要突出扶贫重点,明确攻坚路径。按照扶贫攻坚“五个一批”战略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个性化、精准化帮扶措施,促进脱贫致富。
一是发展生产脱贫。解决贫困的根本出路在发展生产。要着力做好产业脱贫这篇大文章,增强“造血功能”,推动可持续发展,真正拔掉穷根、开掘富源。要引导贫困人口参与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依托东丰药业、睿康生物、江城淋漉等企业,带动群众养殖梅花鹿,发展梅花鹿产业,扩大养殖规模,为梅花鹿产业发展壮大奠定基础。对从事梅花鹿养殖的贫困户,给予养殖保险保费全额补贴,降低养殖风险。依托嘉亿、中农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裕国菇业,发展食用菌产业,带动群众合作种植增收;继续设立500万元食用菌产业引导资金,扶持产业规模壮大。依托仁义沃园、聚鲜园蔬菜等园区,发展棚室果蔬产业,带动群众以土地入股增收;依托农民画品牌优势,发挥慧鑫胜泰公司的营销优势,发展农民画产业,带动群众作画增收;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休闲旅游业,扶持培育农家乐、特色山庄、休闲度假村等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创业就业、增加收入;依托丰富的秸秆资源,扶持辽源金帆、江苏振森等企业成长壮大,发展草编业、密度板加工业,带动群众入社加工增收;依托昌盛日电农业科技公司,发展光伏农业,带动群众承包科技大棚或入园务工增收;依托鹏翔牧业、麒鸣牧业、皓月集团等龙头企业,发展养殖业,带动群众加盟饲养增收;依托清收还林,扶持发展林下产业,鼓励农民在还林地发展大榛子、林下参、刺五加等林下经济,抓好利用采伐迹地发展红松嫁接等项目,拓宽增收脱贫渠道。加快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扶贫产业发展格局。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引导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和受益度。对参与产业扶贫开发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在资金扶持、土地流转、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通过资源整合、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不断增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能力,实现长久共赢。对具备职业技能和劳动能力的,要加强转移就业指导和服务,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能力,支持劳务输出增收,计划新增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贫困人口1000人。
二是实施教育脱贫。习总书记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要优先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加大对贫困家庭孩子的就学帮扶,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能上得起学、平等接受教育。要认真落实好学前教育资助、免费义务教育、在校住宿生补助、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免费教育、贫困家庭高中学生免除学杂费、贫困大学生助学等政策,解决好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问题。要深入开展“爱心捐助·圆梦大学”活动,充分发挥企业、机关和社会各界力量,不让一个贫困学生辍学、不让一个困难学子掉队,为贫困学子上得起学、读得好书提供保障。自开始,我们已经连续5年开展“爱心捐助·圆梦大学”活动,累计筹集资金532万元,资助1897名贫困学生步入大学校门。这一点,我们做得很好,今后还要继续坚持下去。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贫困家庭子女的就业能力和致富技能。
三是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长期以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部分贫困群众难以摆脱的困境,抓好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在推动农村脱贫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要严格落实扶贫对象民政救助政策,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相衔接的医疗保障机制,加大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帮扶力度,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要大力实施健康扶贫行动,优先做好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与大病保险工作,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适当提高报销比例。今年我们加大了尿毒症透析患者救助力度,在市里救助95%透析治疗费用的基础上,全部解决需个人承担的透析治疗费用,让176名患者享受到了在县内实现免费透析治疗。今后,我们还要在大病救助上积极探索新的措施和办法,努力保障大病困难群众生活。要进一步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组织城市医务人员到农村开展诊疗服务、医疗教学、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提高农村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贫困人口提供优质低价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是抓好社会保障兜底。保障兜底是解决贫困人口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要不断完善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及其他通过脱贫仍然无法保障生活的部分困难群众,纳入农村低保,稳定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到2018年,确保全县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省现行扶贫标准。要不断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提高农村特困户供养水平,改善供养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业,切实提高养老公共服务能力。
五是实施一事一议帮扶脱贫。对上述无法涵盖的贫困人口,或突发因素致贫的贫困户,要通过一次性救助脱贫的,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对因灾致贫的,要实行民政自然灾害生活救助、保险理赔、扶贫帮扶等方式,帮助脱贫。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要建立详实的管理系统,切实加强关爱、服务和救助。
四要整合行业资源,提高攻坚实效。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全面动员、全民参与,真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帮、社会主动、群众主体的扶贫开发格局,凝聚攻坚力量,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在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上取得实效。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努力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推进贫困村屯道路建设,消除危桥和路段安全隐患,改善出行条件。支持田间道路建设,增强农村公路服务保障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形成安全便捷的运输体系,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要加强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等项目建设,优先扶持贫困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要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力度,提高水质达标率和自来水入户率,实现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重点支持贫困户危房改造,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要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不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全力打造精品村、特色村。
二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取得实效。通过有线联网、无线覆盖、直播卫星、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等多种方式,在贫困乡村开展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提高电视收视覆盖率。实施贫困村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加快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和数字农家书屋建设,每个农家书屋每年补充图书不少于60种。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培育“文化下乡”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全面完成以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骨干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三是在“互联网+扶贫”上取得实效。大力推进信息网络建设,加快经济薄弱、信息化落后的村屯宽带网络发展步伐。将农村互联网人才培养纳入重要工作日程,通过集中培训和专题培训,逐步提高乡镇主要领导、村干部和农村青年了解掌握电子商务技能。加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畅通信息渠道和销售渠道,抓好市场销售,扶持农民依托产业脱贫致富。提升贫困乡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支持。加快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邮政、供销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服务网点。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建强扶贫开发信息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强化脱贫攻坚信息服务。
五要强化支持保障,激发攻坚活力。整合项目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全力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形成优先扶持导向。坚持把各类资源优先向贫困乡村倾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各类生产基地、示范基地优先向贫困乡村安排,不断增强贫困乡村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带动致富能力。加强涉农项目整合,对农村饮水、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综开发、移民搬迁、一事一议等政府各类涉农项目进行捆绑,统筹使用、集中投入。在到户项目上,要根据每一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精确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发展多元增收产业,形成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产业项目走的产业扶贫格局。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大规模扶贫脱贫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从东丰目前的情况看,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多,压力很大。但财政再紧张、再困难,扶贫资金也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为此,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认真研究国家和省扶贫政策,吃透精神实质,敏锐把握政策中蕴含的机遇,争取更多的扶持项目和资金。省财政在对贫困地区转移支持方面也有预算资金,并且提出要安排5亿专项资金用于脱贫攻坚。目前,我们已围绕道路建设、生产生活用电、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田水利、饮水安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谋划了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18个产业项目,涉及总投资1亿元,可争取上级资金6500万元。各部门、各乡镇要尽早与发改局搞好对接,尽快做好项目对上申报,尽可能多地敲实这些项目。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项目谋划力度,谋划更多的脱贫攻坚项目,高效开展对接,全力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要有效整合各级财政资金、信贷资金、社会资金等扶贫资金,“打捆”使用各类专项资金,重点投向18个省级贫困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20开始,每年要安排不少于3500万元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扶贫开发上来。
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融资难、融资贵是我们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推动金融创新,做好金融扶贫文章。要抓住我省被国家批准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验的机遇,积极争取试点项目,扎实推进我县农村金融改革,进一步提高面向农村的金融服务水平。要强化金融支农服务,扩大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粮食直补抵押等贷款规模,推广林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抵押贷款模式。要采取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现金直补、携资结对帮扶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破解融资瓶颈。进一步完善金融与财政扶贫的深度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农村和贫困地区,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为发展创业提供信贷支持。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加快农业保险制度化建设,推广信贷与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产品,引导各类农业主体积极参保,不断提高农业风险保障水平。
六要完善退出机制,巩固攻坚成果。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退出,中央有明确要求,就是要确保有序退出、精准退出。根据中央和省、市的统一安排,县里要制定出台具体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的标准和程序,建立健全反映客观实际的贫困村和贫困户退出机制。在贫困村的退出上,要明确退出政策,对提前退出的,根据提前年限给予不同的奖励,以形成正向激励,保证苦干实干先退出的不吃亏。要严格退出验收办法,明确退出标准和程序,确保退出结果经得起检验。在贫困户的退出上,要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对已经脱贫的要认真核实标准,完全脱贫的实行逐户销号。对贫困户的帮扶措施,即使销号了也可以再保留一段时间,做到不稳定脱贫就不彻底脱钩。考核验收脱贫要实事求是,成熟一个退出一个,退出一个销号一个,确保贫困群众不仅脱了贫、还能稳得住。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打好扶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切实把扶贫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按要求圆满完成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
一要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坚持以责任落实促进工作落实,建立务实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要全面落实党委、政府的脱贫攻坚责任。县委、县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抓好工作规划、目标确定、项目落实、资金投放、监督考核等工作,由县政府副县长姜俊同志负责主抓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发改局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脱贫攻坚的日常协调工作。为切实保障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要组织抽调后备干部,充实到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人员工作上要与原单位业务脱钩,专职负责脱贫攻坚工作。这项工作由组织部负责。各乡镇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工作。各部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份内职责,加强对本部门本行业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做到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要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制。省里明确要求,省市县三级要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我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宝春书记和我任组长。这个领导责任还是要向下延伸,乡镇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把压力层层传导下去。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主要领导要亲临一线作战,一级抓好一级,层层抓好落实。要亲自带头进村入户调研,亲自谋划部署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抓扶贫攻坚上,对每个贫困村都有深入了解和研究,明确贫困特点、成因、解决办法,做到心中有数。要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在市扶贫开发会议上,县委、县政府与市委、市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这次会上,县委、县政府也要与乡镇和部门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目的就是让各乡镇、各部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明确目标任务。要通过强化责任落实,引导各方面的工作力量向脱贫攻坚集聚,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要扎实开展扶贫包保。开展脱贫攻坚,必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要建立领导干部牵头、机关单位包保的定点扶贫制度。省里对党政机关团体定点扶贫作出具体部署,明确提出要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全省千个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村、万名以上干部包户、百万名以上党员参与扶贫,做到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实现对全省贫困村、贫困户联系包保全覆盖。按照这个要求,市委、市政府也对此项工作作出明确部署。市里包保责任分工已发至乡镇,各乡镇要主动搞好对接。我县也要结合省市部署,坚持县级领导带头,以上率下,组织好、落实好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单位包保帮扶工作。要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包村,每个乡镇都有包保县领导,18个贫困村都有县领导带领县直部门包保。实行县直部门包乡镇、包村,根据每个乡镇的脱贫任务量安排包保县直部门。在各乡镇的包保部门中,除已明确包保村的县直部门外,其他县直部门的包保工作由乡镇安排。县直部门不足的,由乡镇安排乡镇领导和乡镇站所办包保。包保县直部门要把定点扶贫工作纳入本单位重点工作,一并推进,全力抓好落实。要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帮扶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确定具体责任人,组织发动本单位、本系统干部职工参与到定点扶贫上来,切实为脱贫攻坚、包保帮扶做实功、办实事。包保帮扶要保持5年不变,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扶贫点,包保帮扶关系要保持到2020年。元旦过后,也就是1月4日,全县所有县级领导、各包保单位、干部党员要按照脱贫攻坚包保帮扶任务分工,带着贫困村登记表、贫困户登记表,深入包保乡镇、村、户进行对接,扎实开展调查研究,逐条逐项摸清情况,了解分析致贫原因,理清帮扶思路,制定帮扶计划,切实做到帮扶思路、帮扶责任、帮扶措施、帮扶项目、脱贫路径、脱贫时间“六到户”,为开展好帮扶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发改局要做好两表填报的业务指导。各乡镇包保工作的方案、组织领导和联络员,各部门包保的组织领导、联络员,要于1月4日上报县扶贫办。要积极推动村企共建。要组织县内重点企业通过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合作共建、捐资捐助等形式,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在扶贫攻坚包保任务分工表中,全县现有的贫困村也都落实包村企业。希望各包村企业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上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咱们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贴近农业、农村、农民的自身优势,引导困难群众参与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提高带富能力。参与包保的其他工商企业,要扩大企业产能,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优先录用贫困群众,帮助他们就业增收、脱贫致富。要营造脱贫攻坚的良好社会环境。要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抓好对口帮扶工作,寻求更多的扶贫资源和项目,不断充实扶贫力量,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脱贫攻坚舆论氛围,新闻宣传部门要牢牢把握精准扶贫舆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扶贫攻坚工作的宣传力度。电视台、政府网站要开辟专栏,跟进报道,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宣传我县的精准扶贫政策和脱贫攻坚最新成果。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典型培育工作,选树一批立得起、站得住、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在全县努力营造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同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三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开展脱贫攻坚,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至关重要,必须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打牢脱贫攻坚的组织基础。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深化党组织结对、县直部门包保联系软弱涣散村等活动,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要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选优配强第一书记,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不断补充新鲜力量,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扶贫最重要的是扶志,鼓励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脱贫。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自主创业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让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规划制定和实施,克服“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坚定他们战胜贫穷、改变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将外部力量与内生动力有机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决心和热情。
四要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需要担当精神、实干作风和为民情怀做保证。要坚持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深入查找扶贫开发方面“不严不实”的问题,用精准扶贫的实际行动来检验“三严三实”的实际成效。全体干部要转变思想观念,沉下身子、深入一线,倾听贫困群众呼声,真切感知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帮助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去,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无论是定规划、作决策,还是出政策、干工作,都要设身处地想一想、深入实地看一看,是否有利于推进扶贫开发、是否有利于让贫困群众受益、是否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切忌讲大话、放空炮,切忌做表面文章,力戒浮躁,真正沉下心来,脚踏实地抓好扶贫工作。
五要加强脱贫考核奖惩。县督考办要强化督促检查和绩效管理,把扶贫开发纳入目标绩效管理,作为各级党政干部年度考核的依据。对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工作长期无起色、推进不理想、工作浮在表面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对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的,要进行问责。要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严格资金监管,对扶贫资金绝不能截留挪用,更不能优亲厚友、中饱私囊,对扶贫项目绝不能暗箱操作、粗制滥造,一定要管理好、使用好、建设好。审计、监察和财政等部门要加强专项审计和随机抽查,对在扶贫资金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实行零容忍,对贪污侵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确保扶贫资金充分惠及扶贫对象。
同志们,元旦、春节将至,借此机会,强调一下两节期间的有关工作。要严守党的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严禁用公款购买赠送年货节礼等;严禁以各种名义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补贴、奖金、实物,做到不该发的坚决不发,不该拿的坚决不拿,坚决不能触碰廉政纪律这条高压线。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盯紧重点部位,把握关键环节,严格管控措施,持续抓好各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和隐患排查,坚决遏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落实具体包保人员,做好信访和化解矛盾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保障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要做好扶危助困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农村五保户、因病致贫户等困难群众的走访慰问工作。要全力保障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水、供电、供暖和市场供给等工作,保持节日期间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
同志们,实现脱贫目标,是贫困群众的殷切期盼,是我们不容推卸的历史使命。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坚定信心,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人民更加满意的美丽、富裕、幸福、快乐的新东丰做出更大贡献!
同志们:
这次全市扶贫攻坚工作会议,是在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把目标任务明确下来,把工作措施落实下去,推动全市扶贫攻坚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刚才,正富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同盐边县、米易县、仁和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仁杰同志对全市下一步扶贫攻坚工作作了安排,我完全赞同,请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当前,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全市上下务必要准确把握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把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落实到当前和今后的各项工作中去。
(一)要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以奋发有为的姿态迎接新使命。
中央和省委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刚性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央、省委的宗旨意识和历史担当,为我们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引。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加快扶贫攻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事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事关人民群众根本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党的执政根基,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也是攀枝花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和迫切要求。我们必须突出把握好全面这个关键,以全面小康的时间表倒逼扶贫攻坚的路线图,不让任何一个贫困地区掉队,任何一方贫困群众落伍。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以决战决胜的干劲、水滴石穿的韧劲、乘风破浪的闯劲,肩负起扶贫攻坚这一历史重任,补齐这一最大短板。(二)要准确把握扶贫开发的形势任务,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应对新挑战。
省委提出了提前一年实现全省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按照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市根据实际,对扶贫攻坚工作的目标进行了调整,决定到2018年实现全市2.69万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这既是自我加压、跳起摸高,更是巩固扶贫攻坚工作成果的有力举措,也是加快实现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目标的现实需要。按照这个目标规划,要如期实现全部脱贫,我们每年至少需减少贫困人口8000人以上,加之当前宏观经济依然严峻、我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要完成这些工作,可以说任务非常艰巨、时间非常紧迫。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全省四大连片贫困地区比较而言,攀枝花的贫困面不大、贫困深度较浅、返贫率不高,扶贫攻坚已经积累了较好的物质基础、贫困地区后发优势逐步显现、精准扶贫基础更加牢固,完全具备决战决胜、务必全胜的有利条件。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把扶贫攻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最大、最急、最紧的民生工程,坚决消除绝对贫困,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三)要认真落实扶贫开发的工作部署,以脱贫致富的成效夺取全面小康新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从工作目标、总体思路、实现路径、着力重点和推进方式等方面对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按照中央、省委部署,立足我市实情,科学研判形势,我市新阶段扶贫开发总体要求是:坚持围绕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贫困地区为主战场,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着力抓好七项重点扶贫工程,到2018年实现全市2.69万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此,全市上下必须要集中力量、精准施策,把脱贫致富与全面小康、加快发展与扶贫开发、精准扶贫与区域开发、夯实基础与提升能力、政府主导与社会动员统筹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具有攀枝花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奋力夺取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决定性胜利。二、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着力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
扶贫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要打赢这场攻坚战,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集中力量打一套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能力提升、政策支撑的组合拳,加快推动贫困村向小康村、新农村转变,贫困户向小康户、富裕户转变。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
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是贫困地区腾飞的翅膀,必须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地区发展现代产业、享受现代生活提供坚实的设施支撑。要切实抓好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贫困地区、偏远山区道路建设,提升农村公路通达能力,合理规划贫困村客运线路,有效解决农产品外运难、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加强饮水安全、抗旱水源和农田水利工程等设施建设,保障贫困地区用水需求;全面实施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升级、沼气能源太阳能等工程建设,逐步解决贫困地区用能问题;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对外沟通条件。要扎实推进新村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保贫困群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深入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彝家新寨建设,积极打造旅游新村。要精心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施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建设、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推广种养结合、水旱轮作等循环农业模式,推广太阳能灌溉、太阳能植保、生态绿色能源,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二)培育特色富民产业,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
做好扶贫帮困,根本在于发展、目的在于发展。必须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帮困难与促发展共进,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资源禀赋优势,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和载体,布局发展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农产品加工、民间工艺、商贸服务等富民产业;充分利用独特的阳光资源、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资源,发展阳光康养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业,开辟更多的脱贫增收渠道,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要积极推动商贸流通发展。充分利用与京东联手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合作的机遇,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完善贫困地区商品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搭建涉农电商平台,打造特色品牌,促进销售流通。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抓住我省刚被列为全国首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我市全域纳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机遇,抓好米易县、仁和区两个省级试点项目,完善扶持政策,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土地流转交易,放活土地经营权;创新农业经营制度和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创新农村资产收益扶贫、涉农项目资金投资收益扶贫、理财收益扶贫等新模式,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
(三)发展社计民生事业,着力提高贫困地区民生水平。
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济民。要消除贫困,必须坚持将服务范围延伸到村、特惠政策落实到户、保障措施兜底到人,确保贫困群众朝着人有普保、劳有应获、学有良教、病有适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的目标同步迈进。要大力发展公共事业,加大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金融信息、商贸物流等的政策扶持、人员配备和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向贫困村覆盖,切实织好网、兜住底、促公正。要着力强化社会保障,完善提升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社会养老保障为核心,以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户等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扶贫、低保、救助等工作协同推进的机制和办法,进一步编织好兜住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要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结合依法治市工作,推进基层法治创建和法治乡村建设活动,全面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加强乡村新风正气塑造,巩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提升能力素质,着力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本领。
扶贫必先扶智、治贫首在治愚,必须不断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的能力与动力,全面铲除贫困滋生的土壤,坚决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充分结合贫困村实际,加强对农民粮蔬种植、水果栽培、畜牧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帮助当地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加强职业能力培育,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大教育投入,扎实推进贫困地区群众职业技能和创业意识等免费教育培训,提升贫困人口社会就业、外出务工、自我组织、防病治病、当家理财、自立自强和发展创新等能力,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实现由被动救济到主动脱贫的转变。要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就业信息传递、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为其就业创业牵线搭桥,帮助贫困群众拓宽劳务输出、自主创业渠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积极创造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引导贫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五)强化政策保障,着力健全扶贫攻坚制度支撑体系。
政策是前进导向、是发展保障、是真金白银,必须打好用活政策组合拳,充分释放政策红利。要加强对接争取,国家、省上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含金量之高、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为我们带来了重大机遇。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梳理、挖掘政策,结合实际找准对接点和突破口,积极主动与上级汇报沟通,争取我市有更多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等项目进入国家、省上盘子,更多的扶持资金和政策投向我市贫困地区。积极同农行、农发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加强协调联系,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农村延伸服务网点、加大信贷投放、强化金融服务,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扶贫资金互助社,稳步实施特色农业保险试点,放大乘数效应。要完善政策措施,着眼于解决贫困地区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科学编制好十三五扶贫专项规划,创新和完善财税支持、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使用、生态建设、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措施,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科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真正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扶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
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致富目标,是对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作为检验和考核干部政绩的重中之重,以更加坚强的组织领导、更加高效的体制机制、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要健全完善市级统筹、县乡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帮助到人的工作机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扶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真正做到领导、责任、措施、落实四到位。要健全扶贫开发机构,加强扶贫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领导联系帮扶、8+8对口援边、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等制度,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工作组就不撤出。继续开展走基层双联双报到等活动,实现包村包户全覆盖。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扶贫开发总揽农村工作全局,集中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治理机构建设,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二是动员社会参与。
要发动群众,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切实发挥主体作用,用勤劳双手改变落后面貌、创造美好生活。要营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知晓贫困地区群众生存现状和需求,营造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要激励促进,探索建立科学理性的激励机制,如对机关和个人可在政治待遇上、对企业可在税费上作适当优惠,对帮扶工作予以实质肯定,让更多的单位和个人主动投身扶贫攻坚工作。要规范引导,强化服务与监管,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将政府的德政和民间的善举统筹起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帮、社会主动、群众主体的扶贫攻坚格局。要经验带动,及时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抓好示范创建,进而全面推进我市扶贫攻坚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三是推动工作落实。
要强化执行,把扶贫开发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相结合,作为培养干部、锻炼干部、考验干部的主课堂和赛马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矢志不渝扶贫攻坚。要强化监管,落实各级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实行规范运作、专业管理、定期审计、全程监控,确保把扶贫资金切实用到刀刃上、把扶贫项目建在关键处,经得起群众的监督、历史的检验。要强化考核,按照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的要求,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考核管理,细化责任分工,严格奖惩措施;同时,市委常委会也将每季度听取一次扶贫攻坚情况汇报,市领导将对各县区进行不定时抽查,力促扶贫开发快速健康推进。按照会议安排, 我就分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11年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全省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对我省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积极探索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和模式, 以研发多功能中小型农机具为主, 抓好重点农时重点区域、主要作物和主要环节的机械化生产,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抗灾救灾中的重要作用, 努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 农机工作有亮点, 有特点, 呈现出快速健康、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 农机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日趋加强。各级各部门对
农机化工作的认识更加统一, 农机化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在年初的省委农村工作会上, 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提出:“要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特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要以中小型农机为主推进农业机械化。”王富玉副书记指出:“要把农业机械化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业生产方式要从传统的人畜力转向农机化。”在省“两会”中也有不少委员代表提出要加快我省农机化发展进程。《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与研究》被列入省委重大课题。农业部分管领导、农机化司的领导多次到贵州视察农机工作。通过我们积极争取, 安顺市被列为全国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市, 为我省坚持走具有丘陵山地特色的农机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 购机补贴资金逐年加大, 监管制度逐渐完善。2011年, 农业部、财政部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2亿元, 省级财政安排资金6000万元。在实施中做到:一是购机补贴向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关键薄弱环节、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倾斜, 支持购置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二是调整补贴比例, 促进农机拥有量不断增加。在确保省级购机补贴资金力度不减的前提下, 根据我省农业生产实际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制定补贴标准, 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及特色产业作业机具补贴比例;三是为各实施县安排600万元的工作经费, 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四是从省级购机补贴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 作为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及稻、马铃薯、茶叶等重要农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的示范经费;五是按照农业部和省政府签订的合作备忘录协议, 安排50万元经费重点培训农机操作手和维修人员;六是进一步加强了对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贵州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通知》、《贵州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管理暂行办法》, 与各地区农机主管部门签订工作责任书, 明确省、地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职责, 细化政策落实的奖惩制度, 不折不扣地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面实施到位, 最大限度发挥其政策效应。全年在完成中央、省级补贴资金的同时, 引导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投入购机资金4.18亿元, 购置补贴机12.89万台 (套) 、温室大棚68万平方米, 受益农户10.69万户, 农机总动力达到1851.24万千瓦, 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三) 农机与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结合的工作思路更加晰。紧紧围绕全省粮、畜、果、蔬、茶、烤烟六大主导产业, 积极进、改进、推广和鼓励广大农民购买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的新型农机具, 加快农业生产产前、产后机械化发展, 形成了与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一是组织做好农业部下达我省机插秧、油菜和马铃薯、保护性耕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推广工作;二是结合我省农业生产实际, 做好省级农机化项目。投入1280万元农机专项资金, 实施水稻机插秧、马铃薯、茶叶生产机械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农机平安示范县建设项目;三是首次探索了与茶产业结合的试点。选择石阡作为重点示范县, 投入379万元, 在“大屯万亩有机苔茶园”开展茶叶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 有效地降低了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生产效率, 确保茶叶品质。通过以上农机化示范项目的实施, 加快了我省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四) 衣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逐渐壮大。投入450万元在全省新建4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目前达到252个, 合作社社员6360个 (户) , 服务农户13.48万户, 作业面积347万亩, 服务总收入2.55亿元, 机具数量1.18万台 (套) , 资产总额9300万元, 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己成为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 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助推器。黔南州在全省率先提出农机化发展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 整合平安农机建设, 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三合一”建设模式, 使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及农业生产全程发展, 推进其走向产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
(五) 农机在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针对去年持续的严重干旱, 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农机力量投入抗旱救灾和灾后重建。4—5月分别在黔西南州和毕节市组织了两次全省农机抗旱救灾应急演练。各级农机部门多渠筹集抗旱专项资金1950万元, 新购置抗旱机具12311台 (套) , 省级农机部门及时分配中央购机补贴资金向重特旱地区倾斜, 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和抗旱救灾中的生力军作用。全省共组织各级农机技术人员2.86万人次深入春耕、三秋、抗旱、抢种抢收生产第一线, 检修各类农机具18万台 (套) , 组织各类农机专业服务队1590个, 举办各类机具演示会500余次, 完成机插41.48万亩, 机耕1187万亩, 机灌823万亩, 机收323万亩。
(六) 农机安全生产形式基本平稳。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在“春耕、三秋”等农机事故易发高发时期, 全省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切实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等工作, 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大检查、平安农机创建等活动。进一步抓好农机质量监督管理, 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试验鉴定, 严格农机安全技术监督, 加强对全省的农机监理事故处理员、考试员、检验员的培训力度。全省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农机安全生产事故。
二、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工作成效突出
2011年, 围绕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和休闲农业年均增长12%的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 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 扎实工作,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
(一) 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增长。预计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483亿元 (不含烟酒) , 比上年增长28.8% (未考虑物价因素, 下同) 。新增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10家,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1家。
(二) 休闲农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全省从事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457个, 从业人员5.3万人, 其中农民就业人数4.7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元, 比上年增长12%, 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6.1亿元;实现利润4.2亿元, 上交税金6.6亿元。休闲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三) 融资、担保力度增大, 引领拉动作用增强。我委牵头组织的招商融资项目与外省实现合同、意向协议签约资金35.8亿元。省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在保数195户, 担保责任余额8.3亿元, 其中在保涉农项目金额1.9亿元, 约占在保余额的四分之一, 比上年增长26.7%。
一年来, 我们主要抓了四方面工作:
(一)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制定《贵州省农委贯彻工业强省战略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暂行) 》, 下达各市 (州) 农产品加工业目标考核任务, 签订目标责任书;二是按照扶优扶强扶特的原则, 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 促进优强企业快速发展;三是开展专题调研, 与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共同完成《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强省中的地位作用与发展对策》课题研究工作;四是配合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在遵义等地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发展情况调研, 向农业部申报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增至5亿元。12月, 在全国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上又一次签约。每次合作力度的不断加深, 为创新农业担保模式开拓了新思路;二是在农业担保领域进行了特色合作银行的探索。2011年中心与建设银行开展涉农小微企业担保业务合作, 打造特色合作银行。我委与建设银行于12月签署了三农战略合作协议, 该协议中指定中心作为三农企业融资服务平台, 在首批签约的十家涉农小微企业中, 有九家由中心提供担保, 金额约3000万元;三是创新反担保措施。中心在涉农项目的反担保设置上, 首次采用了生物资产质押的方式。
(四)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增强对外经贸交流合作深度。一是努力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收集项目350余个, 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 对我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方面的种植、养殖生产基地加工104个招商引资项目和农产品加工、物流176个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初步审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向省发改委报送29个大项目, 向省经信委报送8个赴港招商引资项目;二是围绕我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与广东省农业厅共同签署了《黔菜供粤协议》;三是积极参与省委、省政府组织的项目推介活动;组织企业参加部级商品推介、投资贸易洽谈活动, 大力推进农业领域对外交流合作。
三、明确目标任务, 扎实推进农机和乡企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 实现农业机械化,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突出打造休闲农业新亮点, 对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 关于农业机械化工作部署
2012年全省农机工作主要目标是:新增各类机具17万台 (套) , 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 机耕面积1200万亩, 机收面积350万亩。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坚持走丘陵山地农机化发展道路。为贯彻落实栗战书书记提出的要以中小型农机为主推进贵州农业机械化的指示, 根据我省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基础, 我们坚持全力普及机耕, 大力发展机收、机脱, 力争突破机械化栽植的原则, 统筹做好适宜丘陵山地重点作物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一是积极争取农业部农机化司在研发、引进适合我省特点的农机具项目上给予支持;二是省农机推广总站、山地农机研究所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 通过对丘陵山地小型农机关键技术开展改进和研发工作, 争取在茶园中耕机具、采摘机具、马铃薯收获机具等方面有所突破;三是通过招商引资, 争取一些国内有实力的农机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落户贵州, 通过与省内的农机生产企业及研发机构合作, 生产一些适合贵州山区特色的先进中小型农机具, 为加快贵州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2、坚持走与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的道路。为加快发展我省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 更好发挥省级购置补贴及项目资金的作用, 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继续向特色优势产业倾斜。农机部门要加强与委相关处室协作, 整合资源, 加强与各市 (州) 县联系, 结合当地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 给予大力支持。2012年, 各市 (州) 要结合本地农业产业特点, 申报一至两个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
3、进一步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2012年, 农业部、财政部已安排我省第一批补贴资金2亿元。省级财政资金预计不会低于6000万元。可以肯定的是, 今年全省的补贴资金总量不会低于去年的水平。因此, 我们务必根据农业部精神及时制定我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意见, 完善补贴实施政策制度, 加强监管, 确保安全。
4、继续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是研究出台《关于大力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二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 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并执行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标准和鼓励办法;三是继续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投入,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进一步促进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四是推广黔南农机专业合作社“三合一建设”经验, 适时召开一次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场会。
5、努力提升农机安全发展水平。广泛开展好农机安全宣快发展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 实现农业机械化,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突出打造休闲农业新亮点, 对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 关于农业机械化工作部署
2012年全省农机工作主要目标是:新增各类机具17万台 (套) , 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 机耕面积1200万亩, 机收面积350万亩。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坚持走丘陵山地农机化发展道路。为贯彻落实栗战书书记提出的要以中小型农机为主推进贵州农业机械化的指示, 根据我省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基础, 我们坚持全力普及机耕, 大力发展机收、机脱, 力争突破机械化栽植的原则, 统筹做好适宜丘陵山地重点作物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一是积极争取农业部农机化司在研发、引进适合我省特点的农机具项目上给予支持;二是省农机推广总站、山地农机研究所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 通过对丘陵山地小型农机关键技术开展改进和研发工作, 争取在茶园中耕机具、采摘机具、马铃薯收获机具等方面有所突破;三是通过招商引资, 争取一些国内有实力的农机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落户贵州, 通过与省内的农机生产企业及研发机构合作, 生产一些适合贵州山区特色的先进中小型农机具, 为加快贵州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2、坚持走与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的道路。为加快发展我省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 更好发挥省级购置补贴及项目资金的作用, 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继续向特色优势产业倾斜。农机部门要加强与委相关处室协作, 整合资源, 加强与各市 (州) 县联系, 结合当地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 给予大力支持。2012年, 各市 (州) 要结合本地农业产业特点, 申报一至两个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
3、进一步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2012年, 农业部、财政部已安排我省第一批补贴资金2亿元。省级财政资金预计不会低于6000万元。可以肯定的是, 今年全省的补贴资金总量不会低于去年的水平。因此, 我们务必根据农业部精神及时制定我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意见, 完善补贴实施政策制度, 加强监管, 确保安全。
4、继续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是研究出台《关于大力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二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 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并执行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标准和鼓励办法;三是继续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投入,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进一步促进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四是推广黔南农机专业合作社“三合一建设”经验, 适时召开一次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场会。
5、努力提升农机安全发展水平。广泛开展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落实农机事故防范措施, 坚决制止无牌无证和未经检验、未经培训的拖垃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投入农机作业。开展违规发放拖拉机牌证专项治理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做好拖拉机的界定和推广鉴定工作, 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 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创建活动, 促进农机化和谐安全发展。
(二) 关于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工作安排
为努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 确保2012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和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5个目标的完成。主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加大工作力度, 促使农产品加工业稳中求进。一要完善《贵州省农委贯彻工业强省战略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暂行) 》, 将挂帮联系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列入目标考核;二要扎实搞好项目储备建设工作。按照项目动态管理, 优进劣出的原则对各地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入库。对需要贷款的好项目及时向有关融资机构和省乡镇企业担保中心推荐;三要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监测预警, 开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月报统计和季度分析工作。加强茶、椒、药、薯、油、肉、粮、果疏等特色加工企业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四要按照农业部乡镇企业局 (农产品加工局) 的要求和安排, 认真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项目, 促进农民增收;五是继续坚持扶优强扶特的原则, 重点扶持规模型企业, 适度扶持成长型企业, 探索扶持示范型企业。
2、加大工作力度, 促进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一要加强对贵州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会的指导和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 鼓励“促进会"在遵守国家法律政策和自己《章程》的前提下, 大胆创新开展工作, 配合主管部门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推荐活动, 提升我省休闲农业的形象;二要继续开展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命名工作。探索各地发展休闲农业好的做法、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和宣传, 引导旅游企业规范建设、发展, 做大做强, 做出特色, 打造品牌;三要在整合农业资源上进行新尝试和探索, 把休闲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清洁工程和扶贫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3、充分发挥融资担保作用, 为涉农企业融资提供保障。
一、总结成绩,把握方向,增强做好健身气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已成立10周年时,刘鹏局长在为纪念中心成立10周年制作的画册题写的序言中对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10年来所做工作和所取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总结健身气功这些年来的发展,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各级领导重视。在健身气功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力指导和支持,始终得到各级政府以及体育部门、行业体协、体育院校和社会各有关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各级健身气功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了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作用。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全国高校健身气功比赛已经举行两届,很多高校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明年还要进行中小学健身气功课程试点。民政部、外交部等部门对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的成立和健身气功对外推广给予了有力支持。
体育总局党组始终高度重视健身气功工作,各有关司局也给予了很多指导和支持。以总局名义对全国推广健身气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批准健身气功列入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正式比赛项目,批准申请成立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批准健身气功申报国际奥委会群众体育奖等,可以说对健身气功的每一步发展都给予了特别关爱。与此同时,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体育部门的领导参与健身气功活动的越来越多,各地健身气功的管理机构、社团组织、经费逐年增加。总之,健身气功的发展离不开各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基础建设扎实。为了加强阵地建设,体育总局从2005年起启动了健身气功“和谐站点”工程。在这项工程的引领下,各地站点不仅数量逐年有新突破,而且通过树立标杆发挥示范作用,使站点建设从城市到农村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目前,排在前3位的山东、河南、江西,站点数量均已超过1000个,有24个省区市站点达到了300个以上。除站点建设外,健身气功推广工作也在不断探索一些新路子,比如江苏南京开展的广场教学,北京和浙江杭州建立的健身气功俱乐部,武汉体育学院正在筹建的健身气功培训基地,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待条件成熟时,可以在全国推广。近年来各地重视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骨干培训工作,既有对管理干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常规培训,也有新开辟的行业体协骨干培训,特别是今年开展的巡回教学活动,将健身气功志愿教学、骨干培训、展示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些年来,健身气功科研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完成了90多项课题研究,特别是先后编创的9套新功法,深受社会好评和广大习练者喜爱。在科研成果基础上编撰的一系列科普读物、成果汇编、知识荟萃等,为广大群众习练健身气功提供了实用性强、易懂易学的理论指导。
三是大型活动活跃。近年来健身气功工作的最大特色就是注重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各种类型的活动遍布城乡,丰富多彩,并且形成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按照“活动与建设并举”的原则,各级体育部门、行业体协积极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表演展示和交流比赛活动。江西、江苏、安徽等省还使健身气功登上了全国农运会、全运会、全国体育大会等全国综合性体育盛会的表演展示舞台,安徽亳州创办了中国健身气功博览会,这些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各地展示交流、赛事活动越办越多、越办越好,可谓是遍地开花,今年广东、江苏、上海等许多省市举办活动都在10场以上。除表演、展示、交流等活动外,多层次的全国比赛、邀请赛、联赛等赛事也已逐步形成体系。以活动和竞赛搭建平台,实现了促进建设、营造氛围、推动发展的新局面。
四是海外推广深入。健身气功源于中国,属于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福人类健康,既是健身气功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健身气功海外行”活动走过5年历程,每年推广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发展,每年健身气功社团组织都在增加,每年表演展示、教学培训、科普讲座都在改进,每届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规模和水平都在提高。特别是今年,首次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和在香港举行的两岸四地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均获巨大成功。可以说,健身气功对外推广工作每年都有新突破、新进展。随着“健身气功海外行”活动的深入开展,这项工作赢得了海外合作伙伴的欢迎,得到了我有关使领馆、当地华人华侨和新闻媒体的支持和肯定。健身气功国际比赛的参与面广,代表性强,水平较高,是对外推广成果的集中体现。
二、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健身气功的文化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健身气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发展繁荣的任务,同样肩负着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培养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在我国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健身气功工作同样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健身气功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与中华文明有着紧密联系。深刻认识气功文化的现实价值,深入挖掘气功文化的内容精髓,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并且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对于发展繁荣中华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健身气功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理论建设,进一步丰富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加强健身气功基础理论建设,这几年大家做了很多工作,编撰出版了一系列科普读物和科研汇编,去年启动的“四种健身气功辅导教材”和“健身气功学”两项重要课题正在进展中,在各种骨干培训中也开始融入一些新的理论内容,这是很好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的视野可以再开阔一些,争取更多领域、更多学科、更有建树的专家,整合更多的资源为我所用,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健身气功文化理论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二是打造活动品牌,进一步凸显健身气功的文化特色。随着新功法的深入推广,健身气功的活动逐渐多了起来,也形成了一系列品牌活动。比如前面提到的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不仅在国内开展得红红火火,而且还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表彰。再比如全国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比赛、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中国健身气功博览会、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等,这些活动都是很好的品牌。健身气功开展活动的时间还不长,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很不易,需要巩固完善,需要创新发展。活动开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会出现一些瓶颈问题,比如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问题。要突破这些瓶颈,就要从增强文化内涵入手,想办法在活动中凸显健身气功的文化特色,使我们的品牌活动更加精彩,更有吸引力。
三是开展宣传报道,进一步营造健身气功的文化氛围。健身气功的媒体宣传曾经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改观。《健身气功》杂志、中国健身气功协会网站、中国体育报健身气功专栏等自有媒体的宣传效果越来越好,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中央和地方电视媒体也逐步开展了一些宣传报道,节目的收视率也比较高,这是很好的现象,说明健身气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媒体和人群的关注。宣传报道工作的专业性很强,什么时机宣传、在哪宣传、宣传什么、怎么宣传,都是很有学问的。健身气功的宣传报道既要把握好政策尺度,确保适时适度,积极稳妥,又要根据形势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突出文化特色。
nlc202309011240
四是加强对外交流,进一步做好健身气功的文化传播。这些年“健身气功海外行”活动的成功开展,让世人了解健身气功,走进健身气功,更多的海外人士因此爱上了中国文化,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健身气功的各项工作中,最能体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的就是海外推广。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开创健身气功对外推广的新局面。我们就是要进一步丰富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把更加引人入胜的内容展现给海外人士;就是要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海外人士;就是要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以更加卓有成效的组织和人员动员海外人士。我们看到,今年的健身气功通过进入欧盟总部、进入孔子学院、进入国外高校,正在逐步向国外主流社会发展,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已经批准成立并正在筹备之中,这些都是当前健身气功对外推广的重头戏。希望今后继续加强研究,准确把握这项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行之有效、事半功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方法和手段,努力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做贡献,为造福人类健康做贡献。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健身气功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工作千头万绪,我想大家还要继续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进一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继续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坚持正面宣传推广,树立健身气功科学文明的形象。健身气功工作关乎社会稳定,关乎群众健康,关乎文化发展。健身气功工作能够在困境中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好的局面,既来自于全国健身气功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也得益于各级领导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在建设体育强国、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中,健身气功也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今年总局领导对健身气功工作的一些批示,也反复强调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二)进一步加强站点管理。建站设点,是管理健身气功的重要抓手,也是健身气功推广工作的重要依托。实践证明,这些年健身气功之所以能够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地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夯实了站点这个基础,通过组建站点形成了基层规范化的管理网络,构建了群众练功和交流的平台。因此,站点建设在健身气功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管理工作中的一条宝贵经验,在今后工作中还必须继续坚持。加强站点建设一定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数量多少是衡量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志,但数量要服从质量,要严格按照《健身气功管理办法》中的要求进行管理。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既要做好年检工作,又要在平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三)进一步探索推广模式。随着健身气功越来越为群众所接受,以站点为主的健身气功推广模式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拓展。今年气功中心初步制定了健身气功俱乐部和健身气功培训基地配套管理制度并启动了试点工作,从策划到实施,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对于这样的新生事物,一定要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运作情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真正做好试点工作,从而上升为可以在更大范围推广的样板。气功中心已经连续两年与群体司合作举办行业体协健身气功培训班,这是推广工作一个新的领域,能够使更多群众受益。我们以前有过在厂矿企业推广健身气功的成功经验,希望能够结合行业体协的特点运用好,推广好。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参与了健身气功比赛。健身气功进学校、进课程对于健身气功发展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下一步要加强与教育部的沟通,争取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在制度建设方面,为了统一国内外练功人员等级,便于管理,在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之外,国内也要开展健身气功段位制试点工作。希望尽快制定出试点工作方案,做好相关评定和套改工作。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推广的新路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然,工作中还必须坚持积极稳妥,逐步推进,又好又快地发展。
【在扶贫助学会议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在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农村扶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04
在助学捐赠发放仪式上的讲话09-12
在捐资助学座谈会上的讲话06-25
在小学捐资助学活动仪式上的讲话10-20
在扶贫对接会上的讲话11-03
在消费扶贫推进会上的讲话06-16
扶贫助学捐赠仪式领导讲话稿09-27
在捐赠助学仪式上的致词10-17
扶贫工作会议讲话心得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