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3 过程改进分析报告(共6篇)
XXXXX是一家以软件研发和解决方案销售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以互联网技术和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为核心,为客户提供定制软件开发及维护服务。
公司组建了EPG过程改进小组、品质保证组,并正式启动了基于CMMI的软件过程改进进程。
EPG过程改进小组对公司软件开发过程与公司运营过程的分析和探讨,制定了一套适合于公司实际的组织标准过程定义。
组织标准过程定义选定项目中进行了样本试验,在包括研创中心内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公司按照CMMI3的标准对过程改进管理、并与外部咨询机构签订咨询合同聘请资深咨询顾问通过深入了解公司的过程改进目标及现状,帮助EPG过程改进小组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跟进实施计划及现状提供相应的培训,并在定义或改进过程时提供有力的支持。在CMMI过程改进之前需求频繁变更没有得到及时的记录,也缺乏对需求变更的分析和管理,导致项目的返工率增加,以至延误项目的进度并造成成本的增加,测试人员不能得到最新的完整的需求,因而造成测试的遗漏,最终引起提交给客户的产品品质低下测试缺陷不是总得到记录(特别是单体测试时的缺陷),导致缺陷遗漏和缺陷数据不准确。功能方面的测试点覆盖不全面,造成测试遗漏,提交给客户后被发现,质量低下客户投诉高、返工率高无法提高生产率,从而导致项目成本不断上升。公司成立EPG过程改进小组,通过收集外部咨询机构人员、内部评审人员、QA和项目组成员的建议,制定了需求管理、品质管理、项目管理等改进计划:
1、需求管理
EPG过程改进小组制定了需求变更管理过程,在过程中要求使用表格来管理所有的需求变更,包括变更的内容、时间、原因、提出者、状态。使用Q&A来记录与客户的交互信息,这些Q&A都得到了统一的保存。负责需求的人员在每次变更时要召集所有项目的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影响程度和范围,对于超过组织定义的阈值的大变更只有在评审通过后,才可以被纳入系统,对于小变更也要得到记录,整个过程得到QA人员的监察和审核以确保过程得到严格的实施。
2、品质管理
使用“缺陷列表”记录缺陷数据以减少缺陷遗漏,使用“项目度量数据”对缺陷进行分析,在测试结束时对缺陷的准确率进行评审。QA人员也要严格监察此活动改进评审方法,使用同级互查的方式,并在评审中使用“评审检查表”,尽早发现问题。建立测试用例和需求之间的追溯关系,确保所有的需求都被相应的测试用例所覆盖,并加强对测试用例的同级互查以确保充分的测试覆盖率。
3、项目管理
在公司的职责描述中,明确了项目经理需要掌握的管理技能,并根据公司项目的实际经验开发了一套项目管理的过程规范,在组织中定义了一套经过试验验证的估算方法,项目经理可以使用和修订这些方法为自己的项目进行工作量和工期的估算,并参照估算结果制定计划。并给相关人员提供了该课程的培训,同时EPG作为专家在具体的工作中提供指导,另外与培训机构接洽,由外部项目管理培训师为公司内部的项目经理提供项目管理技能的培训,提高了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能力。
关键词数控机床 对刀点 刀位点 对刀
一、数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加工误差
(一)编程误差。
主要是数控编程时数控系统产生的插补误差,主要由于用直线段或圆弧段避近零件轮廓时产生的。这是影响零件加工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靠增加插补节点数解决,但会增加编程工作量。
(二)刀尖圆弧误差。
在切削内孔、外因或端面时,刀尖圆弧不影响其尺寸、形状,但在加工锥面或圆弧时受刀尖圆弧影响造成过切或少切。此误差可通过测量刀尖圆弧半径,采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来消除误差。
(三)测量误差。
主要是受量具测量精度以及测量者操作方法影响,导致的实测尺寸不准确。此误差可弥补。
(四)对刀误差。
此误差主要产生在对刀过程中,刀具在移动到起刀点位置时受操作系统的进给修调比例值影响。解决办法是合理选择进给修调比例,尤其是当刀具靠近起刀点位置时采用最小挡进给修调使刀具精确定位于起刀点位置。
(五)机床系统误差。
受机床本体影响产生的形位公差,此公差一般不可调整;伺服单元,驱动装置产生的重复定位误差,主要由系统受机床脉冲当量大小、均匀度及传动路线影响;这些误差量很小且稳定,只有在精密加工时应予以考虑。
二、对刀方法
(一)试切法。
根据数控机床所用的位置检测装置不同,试切法分为相对式和绝对式两种。在相对式试切法对刀中,可采用三种方法:一是用量具直接测量,对准对刀尺寸,这种对刀方法简便但不精确;二是通过刀位点与定位块的工作面对齐后,移开刀具至对刀尺寸,这种方法的对刀准确度取决于刀位点与定位块工作面对齐的精度;三是将工件加工面先光一刀,测出工件尺寸,间接算出对刀尺寸,这种方法最为精确。在绝对式试切法对刀中,需采用基准刀,然后以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测出其他刀具的刀位点与基准刀之间的偏差,作为其他刀具的设定刀补值。以上试切法,采用“试切——测量——调整”的对刀模式,故占用机床时间较多,效率较低,但由于方法简单,所需辅助设备少,因此广泛被用于经济型低档数控机床中。
(二)对刀仪对刀。
对刀仪对刀分为机内对刀仪对刀和机外对刀仪对刀两种。机内对刀仪对刀是将刀具直接安装在机床某一固定位置上,此方法比较多地用于车削类数控机床中。而机外对刀仪对刀必须通过刀夹再安装在刀架上(车床),连同刀夹一起,预先在机床外面校正好,然后把刀装上机床就可以使用了,此方法目前主要用于镗铣类数控机床中,如加工中心等。
(三)ATC对刀。
AIC对刀是在机床上利用对刀显微镜自动计算出刀具长度的方法。由于操纵对刀镜以及对刀过程还是手动操作和目视,故仍有一定的对刀误差。与对刀仪对刀相比,只是装卸刀具要方便轻松些。自动对刀是利用CNC装置的刀具检测功能,自动精确地测出刀具各个坐标方向的长度,自动修正刀具补偿值,并且不用停顿就直接加工工件。
(四)自动对刀。
自动对刀是利用CNC装置的刀具检测自动修正刀具补偿值功能,自动精确地测出刀具各个坐标方向的长度,并且不用停顿就直接加工工件。为提高对刀精度和对刀效率,一般采用机外对刀仪对刀、ATC对刀和自动对刀等方法,其中机外对仪对刀一般广泛用于中档铿铣类加工中心上。在采用对刀仪对刀时,一般先选择基准芯棒对准好工件表面,以确定工件坐标原点,然后选择某一个方便对刀的面,采用动态对刀方式。
三、加工误差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一)当用试切法对刀时,对刀误差主要来源于试切工件之后的测量误差和操作过程中目测产生的误差。
(二)当使用对刀仪、对刀镜对刀和自动对刀时,误差主要未源于仪器的制造、安装和测量误差,另外使用仪器的技巧欠佳也会造成误差。
(三)测量刀具时是在静态下进行的,而加工过程是动态的,同时要受到切削力和振动外力的影响,使得加工出来的尺寸和预调尺寸不一致。此项误差的大小决定于刀具的质量和动态刚度。
(四)在对刀过程中,大多时候要执行“机床回参考点”的操作,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零点漂移而导致回零误差,从而产生对刀误差。
(五)机床内部都有测量装置,最小度量单位的大小也与误差有关。一般说来,最小度量单位大的测装置其误差就大,最小度量单位小的测量装置其误差就小。
减小对刀误差的主要措施有:
(一)当用试切法对刀时,操作要细心。对刀后还要根据刀具所加工零件的实际尺寸和编程尺寸之间的误差来修正刀具补偿值,还要考虑机床重复定位精度对对刀精度的影响以及刀位点的安装高度对对刀精度的影响。
(二)当使用仪器对刀时,要注意仪器的制造、安装和测量精度。要掌握使用仪器的正确方法。
(三)选择刀具时要注意刀具的质量和动态刚度。
(四)定期检查数控机床零点漂移情况,注意及时调整机床。
通过采用试切法与近似定值法法对零件进行加工,每种方法均加工五个零件。分别测量其轴向尺寸与其中一个径向尺寸(10),求尺寸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平均值大的那一组工件说明其对刀误差较大。
如果零件的轴向尺寸精度要求高的话,不要用手动测量的试切对刀,因为测量时的人为误差难以避免,可用系统自动测量的那种试切对刀方法,不过也要看系统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测量精度是否与需要保证的尺寸精度。如果零件的径向尺寸要求较高,尽量不要用近似定值法对刀,此对刀方法很难保证刀剪准确的对准工件旋转中心。不过这种方法对刀零件的轴向尺寸不会有太大的误差,因为对刀时的轴向尺寸是系统自动测量的,避免了人为误差的介入。
参考文献:
[1]陈国平.数控机床加工的对刀技巧[J].机床与液压,2002,(6).
[2]董献坤.数控机床结构与编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摘要:加工中心可将铣、镗、钻、铰、攻螺纹等多项功能集于一身,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换刀装置(ATC)是加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工中心故障率最高的部分,约有50%的机床故障与换刀装置有关。斗笠式刀库是加工中心比较常见的一种换刀装置,在本文中,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斗笠式刀库的动作过程及换刀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故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加工中心ATC斗笠式刀库动作过程故障分析
0引言
加工中心的一个很大优势在于它有ATC装置,使加工变得更具有柔性化。加工中心常用的刀库有斗笠式、凸轮式、链条式等,其中斗笠式刀库由于其形状像个大斗笠而得名,一般存储刀具数量不能太多,10~24把刀具为宜,具有体积小、安装方便等特点,在立式加工中心中应用较多。
1斗笠式刀库的动作过程
斗笠式刀库在换刀时整个刀库向主轴平行移动,首先,取下主轴上原有刀具,当主轴上的刀具进入刀库的卡槽时,主轴向上移动脱离刀具:其次主轴安装新刀具,这时刀库转动,当目标刀具对正主轴正下方时,主轴下移,使刀具进入主轴锥孔内,刀具夹紧后,刀库退回原来的位置,换刀结束。刀库具体动作过程如下:
1.1刀库处于正常状态,此时刀库停留在远离主轴中心的位置。此位置一般安装有信号传感器(为了方便理解,定义为A),传感器A发送信号输送到数控机床的PLC中,对刀库状态进行确认。
1.2数控系统对指令的目标刀具号和当前主轴的刀具号进行分析。如果目标刀具号和当前主轴刀具号一致,直接发出换刀完成信号。如果目标刀具号和当前主轴刀具号不一致,启动换刀程序,进入下一步。
1.3主轴沿Z方向移动到安全位置。一般安全位置定义为Z轴的第一参考点位置,同时主轴完成定位动作,并保持定位状态;主轴定位常常通过检测主轴所带的位置编码器一转信号来完成。
1.4刀库平行向主轴位置移动。刀库刀具中心和主轴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时为换刀位置,位置到达通过信号传感器(B)反馈信号到数控系统PLC进行确认。
1.5主轴向下移动到刀具交换位置。一般刀具交换位置定义为Z轴的第二参考点,在此位置将当前主轴上的刀具还回到刀库中。
1.6刀库抓刀确认后,主轴吹气松刀。机床在主轴部分安装松刀确认传感器(C),数控机床PLC接收到传感器C发送的反馈信号后,确认本步动作执行完成,允许下一步动作开始。
1.7主轴抬起到Z轴第一参考点位置。此操作目的是防止刀库转动时,刀库和主轴发生干涉。
1.8刀库旋转使能。数控系统发出刀库电机正/反转启动信号,启动刀库电机的转动,找到指令要求更换的目标刀具,并使此刀具位置的中心与主轴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1.9主轴沿下移到Z轴的第二参考点位置,进行抓刀动作。
1.10主轴刀具加紧。加紧传感器(D)发出确认信号。
1.11刀库向远离主轴中心位置侧平移,直到PLC接收到传感器A发出的反馈确认信号。
1.12主轴定位解除,换刀操作完成。
刀库仅有以上四个传感器是不够的,为了保证数控机床的安全,保证刀库的换刀顺利完成,在斗笠式刀库中一般还安装刀库转动到位确认传感器(E),保证刀库转动停止时,刀具中心线位置和主轴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
2斗笠式刀库换刀过程常见故障分析
数控机床刀库部分故障率相对较高,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对斗笠式刀库在换刀过程中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总结以下几条:
例1故障现象:数控系统发出换刀指令,刀库不动作。
原因分析:①检查机床的操作模式是否正确?机床是否锁住状态?指令是否正确?这些原因虽然简单,但也是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②检查数控机床的压缩空气,检查空气的气压是否在要求范围内?一般数控机床常用的压缩空气压力在0.5MP—0.6MP之间,如果所提供的压缩空气压力低于这个范围,刀库在换刀过程中由于压力不够,造成不动作;③检查刀库的初始状态是否正常,即检查传感器A、E的状态是否良好?输送到数控系统PLC的入口信号是否正确?可以通过数控系统提供的PLC地址诊断功能帮助检查。
例2故障现象:刀库移动到主轴中心位置,但不进行接下的动作。
原因分析:①检查刀库到主轴侧的确认信号传感器B、E是否良好?发送到数控系统PLC中的信号状态是否正常?此故障现象多由于传感器不良造成;②如果传感器状态及信号都正常,请检查主轴刀具是否加紧?③检查主轴定位是否完成?④确认第一参考点返回是否完成?
例3故障现象:刀库从主轴取完刀,不旋转到目标刀位。
原因分析:一般刀库的旋转电机为三相异步电动机带动,如果发生以上故障,要进行以下检查:①参照机床的电气图纸,利用万用表等检测工具检查电机的启动电路是否正常?②检查刀库部分的电源是否正常?交流接触器与开关是否正常?一般刀库主电路部分的动力电源为3相交流380V电压,交流接触器线圈控制部分的电源为交流110V或直流24V,检查此部分的电路并保证电路正常:③如果在保证以上部分都正常的情况下,检查刀库驱动电机是否正常?④如果以上故障都排除,请考虑刀库机械部分是否有干涉的地方?刀库旋转驱动电机和刀库的连接是否脱离?
例4故障现象:主轴抓刀后,刀库不移回初始位置。
原因分析:①检查气源压力是否在要求范围?②检查刀库驱动电机控制回路是否正常?刀库控制电机正、反转实现刀库的左、右平移,如果反转控制部分故障,容易出现以上故障;③检查刀库控制电机:⑧检查主轴刀具抓紧情况,主轴刀具抓紧通过加紧传感器D发出回馈信号到数控系统,如果数控系统接受不到传感器D发送的加紧确认信号,刀库不执行下面的动作;④检查刀库部分是否存在机械干涉现象。
关键词:半自动;手机软件;SACOO;软件定制;缺陷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3G网络得到迅速发展,运营商在移动数据业务服务行业中开始进入激烈的竞争时期。为了能够有效的扩展己方在一定数据市场的占有份额,运营商在竞争的过程中采用各种营销策略,而利用手机终端厂商来进行其自身专有的系列软件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同时,手机终端厂商也能够依靠运营商的销售网络来对自己的终端品牌进行推广。所以。手机软件定制成为了当前手机移动业务运营商以及手机终端厂商的主要经营模式。而解决软件定制过程中的缺陷自然成为了手机软件稳定性测试的关键工作。
一、软件缺陷及其处理工具
(一)手机软件缺陷
手机软件的缺陷,通常又被称作手机软件的Bug。就是手机软件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影响软件程序正常运行的问题、错误以及各种隐藏的功能缺陷。這些缺陷的存在将会导致用户正常的使用手机来获得运营商获得的功能和服务。
(二)手机软件缺陷处理的工具
软件缺陷管理工具从本质上讲是对软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收集和发布,并提供修改补丁。它是软件开发、测试、以及管理人员与各种缺陷进行沟通和对应操作的工具和渠道。而对软件缺陷管理工具的操作实际上就是对缺陷数据库的操作,通过保证数据库的合理准确性来给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类和分析,最终得到准确的评估。
二、半自动化手机软件定制缺陷处理的流程
半自动化手机软件定制缺陷的处理流程主要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基本的步骤:
(一)提交缺陷
在进行软件的测试过程中会发现各种缺陷,这些软件测试内容包括软件的系统测试、功能测试,区域用户测试以及运营商测试等。其中区域用户的测试主要是日常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软件缺陷,这可以利用DMS系统来进行提交。
(二)缺陷的确认
当提交的缺陷道道软件的开发团队之后,他们讲能够以所提交的缺陷描述来对软件缺陷进行核实,确认该缺陷是否真实存在或者是否会影响到软件的正常使用。
(三)分析缺陷是否为重复缺陷或者是错误缺陷
提交的缺陷有时候已经被人提交,且经过了处理,还有部分缺陷是用户对软件功能的误解而导致的缺陷。这时候,缺陷状态将成为拒绝或者是重复,将不会得到处理。
(四)缺陷分配到处理部门
当缺陷被确认之后,需要进行处理的时候,缺陷将被修改为开始处理的分配状态。假若缺陷的处理需要其他部门来进行时,则将之提交给其他部门。
(五)缺陷的处理
在进行缺陷的分配之后,就需要在对应的时间内完成对缺陷的处理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缺陷状态将被修改为处理中的状态。
(六)完成缺陷的修改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改和处理之后,缺陷修改完成后。缺陷矗立着还需要自己对软件进行一次测试,确保自己已经完成了对缺陷的修改,并且确保其修改工作不会导致其他副作用的产生。当确认处理完成之后,则将缺陷修改成为处理成功的状态。
(七)修改软件的集成缺陷
在处理人员完成自我软件测试之后,将处理好的软件打包提交给项目组进行集成之前的测试,这时处理过程进入了集成状态。
(八)集成测试确认通过
软件的集成测试通常是由缺陷的提交者来进行的,这主要是因为特定的缺陷只有少数人最为清楚。若处理不成功,将再一次进入软件缺陷提交状态。
(九)缺陷的关闭
项目负责人将定期的对DMS系统当中的已处理缺陷进行验证,并将之全部修改成为关闭状态,使得缺陷修改完毕。
三、半自动化手机软件定制过程中缺陷管理流程改进与优化
(一)SACCO处理流程的优化和改进策略
1.分析数据处理
以某一次缺陷分析为例,利用XSLT模板以及CDA生成的缺陷分析数据如下:以HB109为平台的手机软件与XSLT解析模板相关的设计缺陷一共包括271项,占到所有CDA分析缺陷的10.81%。而其中属于严重缺陷的数目达到64个,为全部CDA严重缺陷的17.63%。以HB109为平台的手机软件在软件定制过程中的缺陷一共包括487项,是所有CDA缺陷的19.35%。而属于严重缺陷的为123项,达到CDA严重缺陷的34.05%。
2.导致缺陷的原因
从上述的分析数据可以看到,与XSLT模板相关的缺陷是所有手机缺陷当中最少的一种,这有力地证明了采用XSLT模板相关的软件要远远比采用SACCO系统进行输入的成熟度要高。但是,一般就是这些问题最少的环节经常导致了最为严重的问题。在实际的上市使用过程中,XSLT模板就出现了很多严重的问题,导致大量的手机进入生产工厂返工的问题。
而由CDA生成分析过程而带来的缺陷以及对软件的整体影响程度在整个软件中处于一个中间水平,其最严重的比例也仅仅只是占到了三分之一。在进行CDA操作的生成过程中,由于基本的操作都是通过利用SACCO系统进行的。从这方面来看,导致这方面的缺陷主要是由于工程师在进行产品设计及建模过程中对建模需求的了解不足而导致的。
3.优化和改进策略
①进行XSLT任务移交
在文章上述中提到的产品上市过程中遭遇的严重缺陷,主要是由于针对软件技术的更新信息没有实时的提交给XSLT设计工程师,导致了软件设计理念的滞后。为了有效的杜绝这种现象的出现,同时考虑到XSLT模板已经趋于成熟。因此,这里可以将进入市场之后产品的XSLT修改工作直接提交给XSLT工程师来完成。这样,当XSLT在手机进入市场并得到用户的反馈信息之后可以更加及时的提交到处理部门,有效的降低了由于更新信息不及时而带来的风险。
②取消软件定制工程师的具体分工处理方式
针对上述软件定制过程中出现软件建模的问题,可以从下面这样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其一,当前在进行CDA分析数据的分析过程中,通常是由于产品的建模过程中出现对应的内容缺失甚至是错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软件的定制协调者在和软件设计工程师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过程中出现沟通不畅以及信息共享时存在延迟或者是滞后而导致的。所以,为了有效的优化软件产品的建模过程,可以将建模工作提交给软件定制协调人员。而且每一个分开的建模工作量都不会很大,更多的工作一般都是对模板进行的更新和维护,便于简化建模工作,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二,软件定制工程师的另外一个重要工作是利用SACCO系统进行CDA的建立,并提交給软件进行测试,发布软件信息。整个过程都是有操作系统来通来通过一系列的简单操作来完成的,不存在太大的技术难度。因此,可以将之提交给客户定制经理来完成。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客户定制经理工作量的增加,这时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客户定制经理的方式来予以平衡。这样,在同一个区域、同一个职位或者是同一个部门,都会在信息共享方面更加的流畅,迅速的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软件的缺陷。
(二)CDA测试环节的改进建议
1.分析数据的处理
以HB109为平台建立的定制软件中,CDA缺陷项数为2505,在运营商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发现了804项,在CDA的功能专项测试过程中发现了670项,在进行系统功能测试过程中发现398项,这其中还包括779项重复无效或者是被拒接的缺陷。
2.导致缺陷的原因
在对缺陷的分布特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除了CDA生成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在功能专项测试过程中被大量发现之外,其他的缺陷都是在运营商测试过程中才被发现的,发现的时间较晚。从这方面来讲,这直接影响到了软件的质量,运营商难以对软件形成较高的认可度,影响其上市时间。
2.优化及改进策略
强化CDA文件包与运营商的原始需求之间的对比测试。尤其是在SACCO系统软件测试的过程中,其主要的测试内容包括SACCO输入内容与CDA文件包之间的对比测试,在每一个版本的测试过程中都能够发现CDA文件包生成过程中的问题。而另外一种测试就是主要是将最终生成的文件包与运营商的需求规范进行对比测试。这种测试可以及时的发现软件平台的缺陷,但是其执行的频率较低,实际效果难以实现。因此,在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可以加强这方面的保障性测试,并采取由SACCO系统自动提交测试请求的方式,在测试执行周期内分别在产品的初期、中期以及末期都执行一次的方式。这将便于及时的发现缺陷,确保顺利的完成并达到运营商的测试标准。
四、结语
本文对HB109软件平台的现有缺陷数据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企业系统软件的缺陷处理流程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对SACOO系统对手机软件的定制流程进行了优化和改进。给提高手机软件定制过程中的缺陷处理效率提供了一个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增建.半自动化手机软件定制中的缺陷分析和流程改进[D].北京邮电大学.2010,05
[2]孙磊.软件缺陷追踪研究及在手机软件研发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06
[3]洪勇军.第三方JavaME GUI框架LWUIT的分析与应用[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4):24-27
一、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
1、重法律形式而轻经济实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观点,“实质重于形式”的含义为“要使会计资料如实反映其意欲反映的交易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其经济实质,而不是只根据其法律形式进行反映和核算”。因此,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实质发生背离时,会计核算应该根据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
2、重成本而轻价值。由于会计主体假设的存在,采用成本或者价值进行会计核算,反映在同一时点上不同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立足点的不同:成本是会计主体对“投入”的核算,而价值是会计主体对“产出”的核算。笔者认为,以资产为例,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仅仅代表了资产的存量特征,而价值则代表了资产的流量特征。
3、侧重于企业历史的经济活动而忽略未来可能的经济活动。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会计要素定义可以看出,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财务报告或报表,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
4、侧重于利润的核算。FASB的概念框架力图体现的是资产/负债观,而不是以收益表为重心的收入/费用观,但是在财务报告中却并未始终贯彻这一思想。例如:①过分注意盈利的核算,强求收入、费用的配比而忽视资产的计价;②过分注意最终的利润数据,对企业的实际现金流量状况长期忽视。
5、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的不完整性。尽管完整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是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固有弊病。试想,以交易为基础的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势必会拒绝确认乃至报告某些虽然与交易无联系但是却十分重要的期间价值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企业对经营业绩的反映和控制(监督)不能令人满意。例如:①企业经营过程中造就的竞争优势,因为不直接与企业的交易活动相关,因此在财务报表上得不到反映,但是这类事项或情况,对企业日后的经营业绩却有着深远的影响;②那些企业内生的人力资源状况和各种软资产如知识产权、智力资产等,对企业发展意义深远的项目,更是得不到反映;③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在财务报表中也长期被忽视,而由此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④对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创造的商誉和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与报酬机会以及种种不确定性很少披露;⑤财务报告的不完整性还在于它是一种“通用目的”的报表,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通用目的”财务报表以外的某些特殊需要的“专用”财务报表。
6、财务报表项目的不确定性。不可否认,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例如FASB关于资产定义中的“可能”一词,就含有“不确定性”,然而各项资产却以非常确定的单一数字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之中。事实上,只要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主,那么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估计和判断就不可避免。但问题在于,在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单一、仿佛十分确定的数字,到底向会计信息市场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即使加总可以抵消单一会计数据的不确定性,但也掩盖了一些十分有用的信息。难道我们不能从个别会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和分部报告同时并存不悖中得到什么启发吗?
理智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会为这些貌似精确的数字所迷惑,但是要探究其本质上的确定程度,也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去验证和再确认,甚至不厌其烦地去对财务报表上的单一数字进行重新分解,然后再按照自己的判断重新组合和汇总。那么我们就要提出质疑——会计人员将零散的会计数据经过确认、记录和计量程序最终汇总为单一的数字,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又将它按照自己的需要予以分解并进行再组合,这样合了又分,分了又合,会计人员到底起着一种什么作用?对整个社会资源是否意味着一种巨大的浪费?我们为什么不对此状况加以改进呢?此外,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这也是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重要局限性之一。
二、对改进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几点设想
在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加以改进时,一定要解决好继续和发展的问题。要改进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中与会计环境不相适宜的部分。总的来说,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应是一种扬弃;具体来看则有以下十点:
1、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之完全否定,相反,我们应该继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但是建议将这三张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对于核心会计信息,应该更加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而对于非核心的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尤其应该注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能够表明投资报酬、财务弹性和变现能力的会计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做法,在损益表的下端附加披露全部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
2、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注意披露各种表外融资方式的特征和风险。
3、在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之中,披露企业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另外,可以适当披露采用“区间”或“范围”估计数量报表项目的有关信息,借以消除报表项目貌似确定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的误导。
4、在其他财务报告中,着重披露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经营活动重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的显著风险和报酬机会、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和关于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以及评估的商誉的信息,并尽可能披露关于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余相关企业的信息。
5、尽可能及时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可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
6、对操作衍生金融工具的企业,应该单独予以披露并进行核算。
7、若存在着多个企业分部,应尽量按照行业分部或地区分部编制或提供分部报告。
8、鼓励企业进行适当的自愿披露,包括披露一些有一定依据的预测性、前瞻性会计信息和管理当局的意图等。
9、鼓励企业披露关于履行社会责任和关于企业增值的会计信息,并根据具体条件酌情采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叙述性披露、在现有财务报表中添加某些项目或单独披露如社会收益表、增值表等形式。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财务分析在公司治理中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于是纷纷引入杜邦分析体系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筹资能力并预警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然而传统的杜邦分析法是在财务报表基础上,以权益净利率为起点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随着经济活动的多元化与复杂化,这一体系越来越难以满足管理层及其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和经营业绩评价的需要。本文基于这一背景,旨在找出杜邦分析体系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关键词 杜邦分析 现金流量 EVA 价值链
一、杜邦分析体系简介
杜邦分析法是一种利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通过计算分解权益净利率来评价公司盈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一种经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权益净利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这样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较企业经营业绩。下图为杜邦分析图:
因此管理者可以通过运用杜邦分析法来清楚地看到权益净利率的决定因素,以及销售净利润率与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公司权益净利率未达到期望水平,就可通过杜邦分析法找出具体原因,为报表分析者全面仔细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盈利状况提供路径。因此在公司治理中引入杜邦分析体系有利于提高公司资产管理效率,并最终实现企业目标:股东权益最大化。
二、杜邦分析体系的缺陷
首先,杜邦分析法注重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而轻视现金流量表对企业现金流量的披露作用。根据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时需要采用权责发生制。固然权责发生制在成本收益的配比上、对资源存量的反映上及负债的披露方面都有其优势,可是如果财务分析只是盯住这两张表,并凭借这单一计量制度上的数据来计算出一系列诸如权益报酬率、销售净利率等财务指标,就只能反映出企业静态的财务状况,这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容易对企业的经营判断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杜邦分析体系是从权益净利率出发,主要从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三个方面来衡量企业业绩,然而用于评价的一系列财务指标多属于短期指标,无法反应企业长期的发展潜力,也无法清晰地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情况。如果仅仅看重杜邦分析的结果就极易诱发企业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因此杜邦分析法对企业的评价不够全面,存在有待改善的空间。除此之外,由于存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会计计量的模糊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使得净利润等财务指标指标极易被操纵,这无疑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
最后,杜邦分析体系重点着眼于企业内部的财务指标,而无法评价企业全面经营成果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例如杜邦分析体系无法识别供应商、购买者、现有竞争者、潜在进入者、企业内经营流程等因素对经营业绩的影响。这样就难以发现企业运营的基本驱动因素,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
三、杜邦分析体系的改进措施
1.引入与现金流量有关的指标来综合进行计算、分析与评价企业的财务业绩
第一,将现金流量指标与传统的评价企业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指标相结合,以此优化分析体系。因为现金流量较之于净利润等指标更具有客观性,能够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尤其是企业管理者来正确评价企业,降低企业由于隐性负债所带来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财务管理。另一方面,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时,如果适量运用现金流量信息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企业的财务弹性,并帮助企业防范流动性风险。除此之外,把资产周转率与现金流动比率相结合考虑,能够优化企业营运能力的考评;把现金流量与所有短期内即将到期的负债相结合,可以用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照此思路可以将现金流量相关指标融入到很多传统财务指标中,形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在财务分析中的有机结合。
第二,在杜邦分析体系之外单独构建一套完整的现金流量评价体系,以此来帮助企业评价其现金流动情况。即在现金流量表基础上设置相关指标来分别考察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对企业现金流动的影响,这样利于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活动对企业的贡献,识别企业收入结构是否合理,并能够及时发现企业所面临的潜在风险。
2.引入经济增加值指标,增强财务分析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经济增加值(EVA)是企业净经营利润减去对投资在该企业所有资本的机会成本的合理估算。其核心原理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因此它能够表明一定时期为股东增加了多少价值。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EVA=(R-C)*A
EVA=R*A-C*A
其中,R表示资本收益率;C表示加权资本成本;A代表投入资本。R*A即为税后净营业利润,C*A为资本成本。
由于EVA是扣除全部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剩余利润,因此它对企业利润的评估更加准确真实。通过EVA的计算与分析不仅可以帮助管理者明确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有效设计经营者激励机制,还可以强化风险意识,丰富财务预警体系。因此在财务分析中充分运用EVA指标无疑能够更准确的反映经济现实和会计结果,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德鲁克曾指出:作为一种度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指标,EVA反映了管理价值的所有方面。这足以说明将EVA指标引入杜邦分析体系的重要意义。
3.将价值链管理引入财务分析体系。价值链管理即通过协调价值链上各环节的分工、优化其资源配置,并且在此过程中尽力实现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的综合管理,以实现最大的价值增值。具体来讲可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分别同时引入价值链管理。
第一,在企业内部,传统的财务分析主要是将重点放在制造环节上,而对各个环节的关联与协调了解甚少。如果引入了价值链管理办法,就能将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有机分解并深入分析各个影响动因。这样就有利于在财务分析中找到与各个关键因素相关的财务数据,从而判断企业资源配置情况,找到各种能够降低成本费用、增加收入利润的途径。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其面临的发展瓶颈。
第二,在空间上可以参考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分别从供应商、购买者、现有企业、新进入企业以及替代产品这五个角度来对企业进行横向和纵向的价值链管理。这样可以突破企业这一单一范围进行全面分析。
首先是纵向价值链,它主要存在于供应商、生产者与购买者之间,其中供应商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成本费用等财务指标,购买者则能决定收入利润。将价值链管理融入到财务分析中可以帮助企业制度发展战略,决定向上下游扩展与否。并且有利于协调企业与各个环节的关系,为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与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横向价值链,主要反映同类产品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价值运动情况。在财务分析中引入横向价值链,可以了解本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合理调整企业生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来打造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财务目标。
改进后的财务分析体系将能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加科学合理得对企业进行全面分析,但同时也应认识到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与总结。本文所提出的改进措施只是大致设想,具体指标的设计及实施路径的规划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美]克里舍•G•佩普,保罗•M•系利,维克多•L•伯纳德著.运用财务报表进行企业分析与估价.
[2]戴颖,李延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不足及改进.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49-50.
[3]曾紹周.价值链分析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2007.
【CMMI3 过程改进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工作改进报告01-17
过程控制实验报告11-14
英语阅读教学过程分析09-19
研发项目过程总结报告10-05
工地实习报告过程12-11
校园网络安全改进报告05-30
绩效考核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09-07
全过程跟踪审计汇总报告10-02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报告11-03
现行财务报告的不足和改进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