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散文(共15篇)
我的古岚,承载着我的古典,装饰着我跨越在古时的痴爱缠绵………
初入古岚,那本有我的一段江南梦,都说梦过无痕,方能忆起的只是那段走过的经历。记的那年今时,众多江南的兄弟姐妹,我们共同努力,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了江南网站的发展上,不知是什么原因,被溪儿的一句解散,并说和古岚合并,我有个无数疑问,但还是把话咽了回去,溪儿做事,不会没有原因,她不说,我便不问,我相信,她的抉择自有她的独到之处。
古岚,听这名挺不错,古,传统;岚,山亦风岚,山中有情,风过无痕,故想起【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结,冬雷阵阵,夏雨雪,乃敢与君绝。墨,水墨之气,优雅之风,犹如书法中的柔中之刚。带着这样的情节,我踏入了古岚。
可岚,虽不是我在古岚认识的第一个人,但是他却是一个你想忘记他却怎么也忘不了的大哥哥,刚去古岚,可岚哥哥就手把手的教我在网站编辑,他甚至很信任的把网站的排版教给我,颜儿,多么幸运,能遇到这么热心的大哥,心间一股暖流,我很用心的学着,虽说不是精通各种操作,但基本的,我也学会了。我不知道是何种原因,我离开了古岚墨风一段时间,那时候,编辑部常常开会,带有太多的商业化,我心里特别不舒服,这跟我心里的那抹净土染上了一股作气,人性化的情字我看不到了,本就是一个骨子里透着古典传统气息的女子,哪能接受得了这般折腾,我毅然冷却了古岚,偶尔看看网页,不再发表任何一篇文章,其实我也没有文章可以发表,这一年身边发生了太多事,我没有多少精力去写,一直都说写一部小说,可还是落下,现在想来,有点惭愧,我辜负了可岚哥哥对我的栽培与期望,我不再是编辑。
某日,突然想起,之前在古岚发表过得文章,想去看看,说来说去,我还是一个念旧的女子,我舍不得往日的足迹和留下的东西,或许是思念某些人。说到那些人儿,令我欣赏的女子,那便是嫣然姐。
嫣然,人如其名,古岚墨风的散文编辑,写得一手好文字的女子,每每读她的文字,总觉得温馨,跟着她的文字,带你走进身临奇景的画面,跟着她的文字,会让你觉得身处春暖花开的季节,心花怒放,美不胜收。虽然没去古岚了,但嫣然姐的问候与祝福常常出现在我的空间,很感动,可我却忘了嫣然姐的生日,还是去古岚网页才知道的,立马送上祝福,虽然我的祝福不是第一个,但迟来的祝福,希望她不介意。
爱恨缠绵,不过是那些虚构的文字,曾经痴迷古风散文,喜欢她的温婉凄迷,喜欢她的痴怨,喜欢她的枯等成灰,喜欢她的肝胆侠情,在古岚里,我与时代脱轨,那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是离人眼里的胭脂泪,是红颜心头的朱砂,是一盒尘封已久的年华。每一次开启,都是因为向往那时的相濡以沫,每一次合上,都是割舍不下那里的牵挂,那一夜我挑尽灯花,依旧那么多来不及诉说的情话,只是那时落花沉舟,你已天涯……
星月诗话,江山如画,日月星辰,只是陪忖,有你的地方,温暖如春,岁月如痕,不改我心,你爱的.力量,用之不尽。
我的江山,我的文字梦,装点了一个热情的温暖异乡,锁着一个心灵密码。
当向日葵迎向太阳的时候,她不再伤悲,而是温暖向阳,给了她一个希腊神话美丽的梦。
因为遇见所以美丽,因为爱所以温暖,我在最美的四月天,遇见最美的你,一段文字,一篇人间四月天,让我走进了文字缘。文字缘,传诉着,一场美丽的遇见,那些年,那些字,那些温暖的文字姐妹,倾听心灵的声音,看缘起缘落,人生的大起大落,字字句句感人肺腑。
,浅月若寒,惊艳了我的时光,带我穿过了,江南小巷,相约一起走到了地老天荒,听那细水长流的佳话。有她的日子里,我忘记了自己,就连名字也一样,我成了你们口中,文字中的颜儿。说起颜儿,很多人,都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有时候,我分不清楚,到底是网络虚实,还是现实太过浮华,在这个虚拟的网络里,我遇到的兄弟姊妹,他们给过的温暖,不比身边的人少,反而觉得实实在在的。
有人说,你网络人气那么旺,还不是因为你也是个寂寞的人,我不可否认。有人吃过醋,说我把这些网络里的人看得比家人重要,甚至更亲切,我觉得,不管是什么,那只是一个称呼,何需要计较,是因为嫉妒,还是因为什么……此时此时光,在这个时代的顶尖,我几乎不太爱说话了,也许沉默,对谁都好,只愿这份温暖的情,留在自己心间,那便好。
身边的人,大都是尖酸刻薄之人,何须理会,我不发话,并不代表着对你没有看法,只是这样的人,我懒得张嘴说话,你不喜欢我,我不期待,因为我不是蒙娜丽莎,对谁都会微笑。你欺负我,我可以闪躲或是忍耐,要不然就反击,礼尚往来,我向来不太喜欢,因为这些都太虚了,若那人值得,我不需要他的礼尚往来,我给你是我的情意,不需要你还这个情,我帮你,是因为我信任你,因为你值得我这么做,套句月儿的话说,帮你是情分,给你是情意。有些人明明是根白萝卜,他非得说他是青菜,管你是什么,各有各爱。
花开姐说感恩,是人生的阳光和雨露,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定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胸怀若谷的人,一个心地澄明的人,生活,就是朝起暮落的辗转;人生,就是月缺月圆的浮沉,心怀感恩,便能感受到一滴水的润泽,一朵花的芬芳,才能从它人的微笑中读出温暖,从简单中读出快乐,从平淡中读出诗意,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一路花红柳绿,春山含笑,常感恩,多福祉。
经常读到 这样一句话,再晴朗的天,也会有几朵云在悠然的飘;再荒芜的地,也会生长着几棵顽强的小草。就像生活里的日子,完全没有忧愁的时候很少。如果有一天,天空的蔚蓝被浓云肆意的笼罩,忧郁的气压低得连呼吸都想逃跑,就让习惯带着自己去那片熟悉的旷野,迎着风,为自己放飞一个微笑。
1善良、2凶残、3美丽、4忧郁、5温顺、6好色、7邪恶
在一只夜莺啼血的歌喉中,我和七个女人野蛮地相爱
她们一会儿是亚马逊女人在战场上厮杀,割下自己右边的乳房给敌人下酒
一会儿是狄俄倪索斯的女仆寻欢作乐
数着酒的手指1、2、3、4、5、6、7,从灰烬中将我拉到铺满尸体的床上
1,她的绝望是禁欲和善良在母牛肚子里的私生子,为此,上帝在她的身体里酿造了经血,和创世一样的年纪以阻止男人会走路的石头长出毛和蝙蝠变成哑巴
2,嗜血的蜘蛛,她用山羊的胡子当作春药蛊惑世界她在约翰干涸的头颅里分娩,但是不能等到太阳睁开双眼否则众神们统统都要遭殃,相互之间没有关系和血缘
3,丑陋的女人的心肠,我随手从黑夜的牙齿中抽取一把锋利的刀在你雪白的胸脯上刻下我对生活的厌恶,和一只开屏的孔雀的屁股以此歌颂世人美丽的漂浮在下水道里的油污和他们的上流社会
4,正如我手中没有翅膀的绿苍蝇,你挂在窗台的忧郁的尸体变成一颗石榴树
在二十年后,开花结果,却和天边飞过的盲目的鸟儿成亲
我丈量爱情的尺子在你们的洞房里变成了匆匆老去的岁月,埋在四分五裂的天上
5,宙斯化身的男性的奶牛,你为何躺在一件女用贴身内衣的纽扣里?
那个婊子屁股里的思想怎么能够渴望长出一只山羊的尾巴?
她是虚伪的国王,她会在宣布祈祷之后,开始带着诚意杀光所有人
6,悲剧的舌头,在蓝色的火焰中吐露白色的呜咽,挂在夜幕下的身体被欲望的烧酒撕碎,我躲藏在她的身体里咒骂我自己的灵魂和我那骑在马背上的诗歌,以此向她求婚
7,带着永久的醉意的土壤里,有超现实主义的男人在犁地,象征主义的女人在播种,贫瘠的荒漠里长出破碎的我和晴朗的阉割,诗人已死,把一切美好都忘掉,真正的罪孽还在酣睡,未来主义还没有到来,而现在,我怎么能说我活过?
【文字的死亡】
有一天,我站在正在建设的时代广场前,看着一个疯子,一个男人,他穿着一条十分耀眼的黄色的连衣裙,戴着一个具有某种异域风情的草帽,他在广场上对着每个陌生人笑。他那种癫狂的极尽认真与严肃的态度深深吸引了我,我站在他身后看了他很久。很奇怪,一种严肃、认真地微笑,竟然在一个疯子的脸上出现,带着孩子般的纯真。如同一个世纪以前,疯了的尼采抱着一匹被鞭打的马痛哭。他们都饱含一种诚意的纯真。在这样的纯真里隐藏着最原始、最平静的抗议,如同婴儿的呼吸那般轻盈,轻盈得没有任何力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拉贡和布勒东在荣誉军人医院值夜班时会在甬道里高声朗读《马尔多罗之歌》。作为超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布勒东这样说:“况且文字已不再游戏,文字在做爱。”如今,当人们谈论伟大诗人艾吕雅关于爱情的文字时,总是说艾吕雅的文字给人这样的感觉:男女都在爱情中享受,也在享受中抗争。其实,那个时代的文学产物大抵如是。这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同时是所有时代的参照。
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拉伯雷的《巨人传》再到斯特恩的《项狄传》再到哈谢克的《好兵帅克》,我把这些人的作品归入到“文字在游戏”的范畴。而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到卡夫卡的《城堡》到劳伦斯的《查泰来夫人的情人》再到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再到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到耶内利克的《钢琴教师》再到米兰·昆德拉乃至整个垮掉派以及后垮掉派,我把这些人的作品归入到“文字在做爱”的范畴。
但是,现在我却想在布勒东说的那句话再补充一句,时至今日,文字已不在做爱,文字在死亡。时至今日,文字已经不再作为人类最有力的武器来对抗社会和一些人,恰恰相反,文字被这个社会和一些人利用,反过来对抗人类,反过来对抗那些需要得到文字庇护的人。
文字的死亡意味着人类生活最美的部分的死亡,意味着人类丧失了抗争的能力。而这最美的部分和抗争便来自于身体以及对身体的想象。
【宣言】
凡夫俗子啊,你们的鼻子里开满了黄疸病
小儿麻痹症和被狗咬过的传统与现实。
当我牵着我深蓝色的马,在未来某个僵硬的清晨推开门
啃着波德莱尔、兰波、马拉美、策兰、曼杰什坦姆、艾略特和达达主义者们“优美的尸体”
用太阳擦干嘴,一一拒绝你们
被蚊子叮了三个包的呼吸。
记得小时候,我就对文字情有独钟,喜欢阅读和收集各种书籍,更喜欢书信往来时的惊喜和品读文字时的乐趣,书信交流能增加亲戚朋友之间的感情,还能锻炼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过往的信件还有珍藏的价值,想念亲朋时还能翻阅出来重新的品读和回味,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如今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对远方亲戚朋友的思念早已被电话和网络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信件也慢慢的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子邮件,它效率高,既方便又快捷。所以,我的兴趣和爱好也随着高科技在演变,一直以来,喜欢在网上阅读文章,潜移默化,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一篇好的文章中隐藏着颇有深度内涵的文字,它既能宣泄内心的情感,又不过于张扬,既能表明自己的意思又不被他人看破,如,开在午夜里的幽兰,暗夜飘香,沁润心房,又不被人察觉。这就是文字的魅力。闲暇时,如果能发现这样的好文章,连自己都不知要在电脑前坐上多久。
我回忆以前曾经读过的能够触动心灵的文字,多少年过去了,依然还能清晰的记得,那些文字似乎已经浸染进了我的生命,这说明作者文字功夫的精深,和赋予文字灵动的技巧度掌握的恰到好处,作者还能把字字句句的文字渗透到读者的心里,看后让人发自内心的折服。
我喜欢阅读网络上各种类型的.文字,也喜欢到朋友的空间去品读他们的心情日志,由于经常浏览空间,才发现,原来和我一样喜欢文字的人大有人在,他们(她们)把自己的空间经营的温馨、雅致、舒适、浪漫。美歌、美文(每一篇文章都是真实的情感流露)能有幸的读到这样的好文章,每次我都会陶醉其中,无数次的感动。
我喜欢文字,因为文字可以宣泄心灵的情感。
我喜欢文字,因为文字的魅力可以征服人心。
我喜欢文字,因为文字的安静可以不动声色的净化心灵。
文字是幼年时期的梦想,在流逝的岁月里,一路坎坷,一路跋涉,总想以文字诠释生活,解剖未来,以此来点亮心中的那盏灯,只因爱好,不求他物,唯文字抒写快乐,借淡墨抒发感慨,重新撰写人生!
这是我同江山签约时的作者简介,其实与文字来说,也真可算是久违了。
从小学到初中乃至于高中,大学,对于文字的爱好始终不变,然而对于文字的解说,以及对文字的绵厚和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到现在为止,也难释其中之万一。
我把文字作为我的一个梦想而已,作为我最亲近的朋友,与文字相伴是我的快乐!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无论是欢乐还是痛苦与孤独,只要有文字相随,就是我人生中的最大幸福。
喜欢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坐在灯光下,尽情地享受文字给我所带来的快乐,在文字里荡漾,遨游,欣赏,品味。一篇好的文字,能使我激动,哀愁,能唤起我的激情,激发我对人生的思考。
生活中有许多人生中的无奈,也面临着诸多的抉择,当困乏,疲惫,以及生活中许多不如意一齐向我袭来的时候,文字可以为我排解心中的忧虑,化解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她就像在浩瀚的大海中高高挂起的那盏指路明灯,让我在彷徨中分清方向,辨明航标,不至于在人生道路上迷惘,跌倒,甚至于摔得一塌糊涂而体无完肤。
文字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激发奋斗向上的催化剂,是鞭策人生的分路碑,是前进道路上的指路航灯!
文字是一种思索,是解说生活的注释,她柔情似水,能使冰雪消融,能使寒冬变为春天;文字是母亲,她能广施博爱,胸怀广大,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文字是父亲,有着大山般坚强的毅力,凭着一双铁肩担当道义,面对世俗的无情毫不畏惧,像大山般坚定豪迈;文字是一种信仰,有真实的内涵,有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有世人不为所知的苦与乐;在文字里徜徉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其实,于文字来说,我不仅仅是陶醉于她的芬芳,而是陶醉与她的辛酸,陶醉于她对生命不屈的绽放,陶醉于她用真情记录着人间的真,善,美!
谈及文字,应该从引导我投缘与文字的人谈起,从少年时期开始,那时年少轻狂,曾在远大理想中的瀚海里漂游,不识人间文字的辛酸与无奈,只求个性的发展,凭一时之豪气,借朋友之慷慨,扬言立志与创刊《边城文学创作社》借沈老的光辉余韵,铺展今后的文学天涯。然而生活就是不会尽如人意,在慷慨激昂里,我被撞得头破血流,从此,不敢再谈文字,如此将文字搁浅在黄昏里,任其自生自灭,毫不理会。
时光如一把穿越在东西南北的梭子,漂浮在天边的浮云,不敢再次妄谈与文字之缘,一晃十几年的春夏秋冬,已成为过往云烟。
庸庸碌碌,懵懵懂懂,就这样滑过最美的青春年华,直到中年,本无意再握笔杆,让久远的信仰,随清风而烟消云散。让岁月埋没其原始的本真,叹息之中,心有不甘。
一日,偶遇同事,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我已经在边缘上注册,你怎么不去注册一下,我看你行的”就这样在同事的鼓励下,我重新鼓起余勇,再次点燃昔日的热情!
拿起笔,思绪万千,却不知从何着手,思量之下,慨叹荒废已久,只觉得笔头沉重,笔尖无力。苦思冥想半夜,只有寥寥数行立于纸上。读之无味,顿觉惭愧于心,没有办法,只得咬牙坚持。
谁料想,在边缘,机遇诸多文友,在他们的精心辅导和关心支持下重温文字的芳香,在此深表感谢!借边缘之舟游历江山,得遇莫逆佳友,一路关爱,一路帮助,方能顿悟文字的深邃内涵,使我重怀对文字的激情,感念好友,遥祝问安!
人生就是那么奇怪,有些事你如果放弃了,那就永远的放弃了,然而,如果你在那里停留时,稍稍清理一下思绪,为自己加一把劲,谁知放弃与坚持只有一线之隔。两种行动下的.两种结果,让你惊喜万分!
时至今天,不敢说自己已迈向成功,但是可以说自己已经陶醉在文字的跋涉中,喜欢从文字里去感受其中的五味杂陈,酸甜苦辣,总之,在文字里寻找到自己想要的快乐。能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文字交融的内涵,在那里寻求人生的苦与乐。
其实文字中的乐就是能在自己经营的一方天地里寻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更重要的是能在这块天地中能遇上几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文友,感叹文字之余,谈谈创作的辛酸,这样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能有这样肝胆相照的朋友,心息相通,夫复何求!
对于文字之苦,不言而喻,凡所有在文字里艰难行走的人,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那种不为人知的辛酸与无奈。大多数玩文字的人,心中都十分明白,今天的辛苦不一定会为明天带来一顿丰盛的晚餐。
有人说文人其实就是“苦行僧“的差事,大家都知道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大都是生前穷困聊倒,甚至于连基本的温饱都不能保证。然而,人就是那么的奇怪,因为一份执着,一份追求,一份爱好,一份梦想,就这样在文字的苦乐中寻根,探寻,而自得其乐,将一生的痴迷与文字缔缘,点缀人生。
生命存续的最大意义应该是奉献,而不是索取。人生的追求是恰如其分的活在自己的快乐里,因为快乐,何求他物,这才是经典的人生价值!
尽管在文字的跋涉里,有着坎坷,有着寂寞,有着无奈,有着太多的辛酸,但是唯有文字相伴是一生最大的追求!
不求权利和物质的丰富,不求金钱和美女的相伴,只求人生追求的幸福,只求在文字的艰辛中寻求到自己的快乐!
想要停下对那篇灵异故事的写作似乎有点困难!
这是我事先不曾想到的,写这篇灵异故事起因只是与女儿的一次对话,在先前写就的诸多文字中,女儿将《花痴》进行了,随之我看到诸多的“赞”。
对于“赞”,我起先不甚理解,只是单纯的理解为一个好字,譬如图片精妙,文字深刻,事件处理好满是正能量等,这就是我理解的好与“赞”的必然关系,而前不久友人与我的聊天才让我正式去理解与关注于“赞”一字或称为一词。
朋友与老公情感到了危机的边缘,又无以诉说,只能借助网络,写些文字发于说说或微信空间,不诚想自己痛苦的心事竟赢得了一堆的“赞”,朋友不理解,我也是,干嘛人家与老公水深火热,分道扬镳你们非但不同情还点个赞,真是可气。
当然这只能算做题外话,女儿的转发为我的《花痴》赢得了人气,也赢得了“赞”,没几天网上十几家知名网络站就转载了这篇文字。
与女儿说起这事,女儿说:要是你能写些灵异类或青春励志方面的就好了,我们同学都爱看这些。
其实我当时正在构思,如何改变下文风,从婉约与低调消沉中走出来,写出一些清新的文字,《花痴》便是这次的大胆尝试。
文风的改变不是一句话,一个词,一时半会的事,这其间最主要的还是思想观念的改变。
《九五至尊》系列小故事,构思起因只是为满足女儿与其同学的小要求小愿望。孩子眼中的`世界,美好又单纯,空灵又饱满,不能让太多虚妄的东西误导了他们,也不能让未解的迷像魔一样困扰着他们,故此我选择了情节简单的一些事件,让故事简单又耐看,而不是鬼魂遍地,让人看了混身起鸡皮疙瘩。
其实对于灵异故事我并不排斥,所谓好奇心激发灵感,也许可解释我的想法。曾经见过许多大家写灵异的文字,散文,小说,杂文等都有。
我没想到《九五至尊》系列发布后会激发很多人的兴趣,大概他们一直看习惯了我的散文系列的文字,换一个角度,散文尤其写实类的文字不像美文来的清透,又字字如雨露,让人读来如饮香茗,写实性文字,重在事件与人物,鸡毛蒜皮的些许小事,原本就是些妇人手中的针头线脑,主妇手中的油盐酱醋,但写下了就不同,虽读起来生涩,但品之又韵味深远。
停了一天,就有不少朋友通过QQ与我联系,今天为何不曾见更新,明知他们看了怕,怕了还想看,但还是不忍心去伤害他们的情感。
说实在的,写这类灵异故事,我不很拿手,更进一步讲写着写着我自己也怕,常听说拍戏的会入戏,而我也不自觉的困入这灵异故事中,经常性的不自觉地感到后背发凉,尽管故事进行了精简。
昨天早晨收到签约信息,心中就有些吃惊,我没想过自已的文字会顺利通过,更没想过这些被自己认为是记录心情的文字竟得到了认可。
签约金不是很多,但精神层面的东西或更可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只要有受众的读者,你的心情就可代表一类人,也会引起他们的共鸣,试想自己的支言片语会有人认可,会点个“赞”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与收获。
为了一个“赞”我与同事进行了探讨,最终结论,将其理解为来过似乎更妥帖些,当然优化为好也不错。
昨天与妻看完生病的外甥回家,见到路边新修的小康村,独立的房舍,几间房屋围了个小院,可开垦了种些花果蔬菜就有些羡慕。
就与妻讲起退休的生活,假如退休了就回老家来,住了老家的房,养个三五只羊,没事了与她一道放羊,回家了写点放羊心得,妻竟有些感动与兴奋。
或许文字的功效就在此,简单却沁入心扉,带给你感动。
插入这段文字,只是不想让夜幕下的另类世界变得昏暗,夜晚的清凉,月色的美丽,带给自己的也不止视觉快慰。
既然有人喜欢,就写下去,哪怕是灵异故事,虚幻的世界,未必不是真情的感动。
如好友所言,生活中有太多的相左,我们无须面面俱到,只要自己觉得好就去做!
文如其人,品读文字,间接的其实是在与作者进行沟通,透过字里行间,找寻着写作的初衷,感悟着作者的心境,体会着作者的苦与乐,并达到情感的个人深化,这是读书的乐趣也是读书的境界,在深层次的阅读后,不但净化了我们的心灵,也涤荡着我们的灵魂。
文字又是写给喜欢的人,因为喜欢才会阅读,因为阅读才会感知,因为感知才会品读,因为品读才会成长,因为成长才会懂得,因为懂得才会珍惜,因为珍惜才会感恩。
“故人心”对于签约有着经典的说道,挣得半升米养家怡情。细品真是精妙,半升米给予的不单是物质上的动因,更给予了自我身心的力量支撑,让自己在灵性世界走的更远,签约也如“茉莉”所言不是附庸风雅,而是一种动因,那种如知已守望,香茗一杯便可。
《写食主义》是近年写吃的书里最著名的一本。这本书是沈宏非在《南方周末》开设专栏的结集。沈君在吃喝玩乐之余,兴天马行空之乱想,发妙语连珠之宏论,从吃的种类、吃的体系、吃的地点、吃的状态到吃的流行或不流行……任何与吃有关的话题都能被他做成一篇篇颇具娱乐性的文章。沈宏非的写食文字,不再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饮食文化”,他醉心营造的是一种“在饮食语境中所进行的文字游戏”。因此他的煞有介事引经据典,随手拈来流行话语,改写名句,正话反说等等往往没有特别的意图,只是为了让文字更加有趣。在《爱在餐桌的日子》中,为了论证“男女谈恋爱很难绕过餐桌而行”,他说:“郁达夫缠着王映霞的那些日日夜夜,按照男方事后发表的日记,我检索出自1927年1月1日至5月31日,郁、王先后于沪杭两地合共听戏37场,看电影6场,拥吻不过12次,吃饭倒有37回。”在《广州驴年》中,他歪写《黔之驴》来描绘广州吃驴的盛况:“穗无驴,有好吃者载之入。拴门前,人见之,庞然大物,以为神,生火锅涮之。水一滚,人大乐,以为去风湿,甚补。然往来嚼之。觉无异味。稍近,益狎。驴不胜怒,蹄之。人因喜,计之曰:‘蹄可红焖!’。因跳踉大口阚,断其鞭,涮其肉,乃去。”此书把美食文字的游戏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致成为一种新的路数,不愧是时尚性休闲文艺的一枝奇葩。
《吃的自由》也是一本讲吃的好书。不同于沈宏非“我是一个很馋的人,我是一个吃饱了以后依旧很馋的人”的顽童姿态,符士中“不仅出奇得好吃,而且还特别喜欢琢磨吃。”所以,他的箸下风景有一股浓烈的“吃以载道”的特点。《生日蛋糕与寿面》由中西两种不同的祝寿食品分析中西两种不同的生命意识;《熊掌》充分揭示了本来无味的熊掌却名列八珍之首背后人为的心理因素。文字绵密精到,看似轻盈松弛,其实用力在内,剖毫析芒,巨细毕究。所谓食翁之意既在味,又在文化比较中西古今之味外之味也。
香港女作家李碧华写吃不讲究旁征博引,也懒得钩沉历史,只是专注于食物的色艺姿态,食物因此成为真正的主角,而且在作者灵动的笔下又添了心肠性情。比如写豆腐:“在日本叫做‘冷奴’。它是这样上桌的:一个小小的玻璃皿,以冰镇着一方雪白豆腐,毫无破绽,傲视同侪。上面斜着摆放一个长柄的金菇,和一朵芫荽。这一客冷奴,真贵,几乎同刺身一般身价。假得像幻觉,故并不敢惊动。”写上海酥糖:“别看它硬朗倔强正直,内心却是脆弱无能,人要十分小心细意,以最轻柔的手势拈起,快快地放进口中。偶一不慎,它便散了,满盘落索。魂飞魄散后的酥糖,总是无法收拾,也无法恢复原来的坚定姿态,益发觉得它不济和薄命。”这些俏皮慧黠的文字都收在李碧华散文选《逢魔时间》里。
《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迷》是当代著名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研究饮食人类学的专著。这本讲吃的书不同于以上的散文小品,而是一本严谨的科学作品,不过同样好看耐看。正如序言中所说:“马文·哈里斯从肉食主义与素食主义的争执入手,把人类社会中由吃所引发的种种奇特现象和习俗作为解析的对象,把读者带入饮食人类学的知识视野,告诉我们吃的文化差异和民族个性,在特定社会中应该吃什么,怎样吃,如何看待各个文化特有的饮食禁忌,以及个别文化的饮食癖好,如法国人和比利时人喜欢吃马肉,大约有42个不同社会中的人们喜欢吃老鼠肉,而新几内亚的弗瑞人要吃死去亲人的尸体等等。这些饮食习俗背后有多少遗传学的因素,多少消化生理学的因素,多少营养学的因素,又有多少文化学的因素,这些因素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甚至为什么在20世纪出现拒绝食用肥肉的风潮,为什么70、80年代以来会有自北美波及全球的食用深海鱼油的风气……”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有剖析。应该说马文·哈里斯这种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部上出发,调动各种学科资源进行研究的方法对我们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灯火阑珊的世界,笔下的字迹,闪烁着回忆,无声无息的夜里,翻开泛黄的日记本,灯光下,还有那曾经写下的梦想在闪烁着泪花。
还记得初写日记时,那是一份青涩的记忆,带着酸甜与希望,记载在那本小小地日记本里,还初记得那是淡黄色碎花的封面,夹缝着自己所有点点滴滴的记忆。而自己竟然在写完后烧掉。什么缘故?大概也不是太清晰了,也许是因为难过,也许是想怕家人看到我的秘密,现在却想不起来残痕的记忆了。再后来渐而之地习惯写写,哪怕自己写不出什么的故事来,却喜欢用文字来诉说自己的幸福与不悦。
文字,爱上的,都是伤感的人,如张爱玲一度华美的衣袍,在喜怒哀乐中经历了辉煌衰败,沧桑变幻,慢慢趋于黯淡,直到虚无。也许,爱上的,都是过早地洞悉人性的弱点和世事的沧桑与虚空,才有了致命的`悲伤。总会:“你太伤感了”的类似话来概论,让我不知所措,我是惧怕的,害怕自己的文字出现伤感、沧桑,可是,骨子里,已经少不掉这些文字出现。如果说,花落时节,请懂得,这颗文字的心在伤感,也许爱上了,就同此了!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渐渐习惯了用文字这样的符号来记录内心的感受与触动。回想起来,自己都会有些不太敢相信,因为自己曾经是如此的怕学习,特别怕老师每周的作文题。因为看着那些不断变换的题目,手中的笔总是画不出个什么东西来。每次,听到由老师充满深情的声音将一篇篇来自身边同学编织出的美文尽情朗诵时,我甚至想过要把他们的脑壳打开来看看,对比下与自己的有什么不同的冲动。
那时的自己也写过日记,而且还精心地买来日记本,锁在属于自己的小抽屉里,但那仅仅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一道作业而已。现在,还依稀记得上面记录的无非是某月某日,天气晴朗或是阴雨,老师又教了我们什么新的内容。当然,写得更多的无非就是与小伙伴们去放牛,捉到了一只蛐蛐;去找猪草的时候却看到谁家走丢的一只鸭子;躲着家人去游泳,但总是被父母一眼识破而挨一顿骂;看到谁家的果子熟了,赶忙去摘,醒来却只是一场梦......
那拥有漂亮封面的日记本总是记不了一半就真正地闲置在了抽屉里,时间久了,也不记得每次记录或翻看之后把那小铜锁锁上,自己内心的“秘密”也早剥去了最先的神秘感而变得毫无新意,而那上面琐碎的记忆也在我们开始摘抄歌词的时候,自己“狠心”地用妈妈的剪刀将之剪下,扔到正在做晚饭的、燃烧着的灶窝里,而剩余的部分被当作“废物利用”抄上了至今都不曾忘记的.、打上了岁月痕迹的好听的歌词。
在离家求学与工作的月夜里,我总会把脑海中的一个个文字拼凑在一起,用它来记录思乡之情,念亲之痛。但当我整理这些只言片语的时候,我却发现这些文字当中总是流露出淡淡的伤感、丝丝的忧郁和明显的无奈。这些文字当中总是不自觉地将儿时家境的困窘、求学的艰辛、母亲的病痛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溶在里面。那些文字里而从没有过文友笔下那轻松、活泼、诙谐、充满热情的氛围以及令人羡慕的小资情调。自己也曾试着去改变这样的感觉,可总是写不了三句就无法继续下去而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笔。
我找到了曾经教我的老师,老师的笑容竟然掩藏不住渐深的皱纹。声音也苍老了许多,相逢固然让人兴奋,可是里面已经含蓄了许多的悲伤。假如相逢是天空的云,那么此刻这片云强忍着泪水。我们之间有许多感动的事情,有一回老师给我们讲作文,把一个同学的作文拿出来做范文,题目是《爸爸再爱我一次》,老师还没有读完,下面已经有了哭声,老师的眼睛竟然也湿润了。现在想来,流泪的目光还能看到。从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了好老师都能发觉学生的情感,能为之高兴或者悲伤,我们没理由不喜欢她。
此刻,坐在老师的对面,开始讲述别后的情景。几个叹息,或是微笑都是一种最贴切的关怀,时间一下子在收集着曾经一切的信息,感觉很幸福。老师说让我明天就给学生讲课,因为她太想看看她的学生的成绩。是的,我自有我的自信,然而我知道一个好老师绝不全是因为课讲得好,她知道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带着这样的心境我走上了讲台,而我的老师悄悄地坐在了后面像个“听话的学生”,微笑地看着我,目光让我读出了许多的满足和欣慰。
学生们是高一的,十七八岁的样子。是啊!他们的天空喜欢下雨,或者开花,人生再美好不过的时令。望着他们更多地想起了我,譬如人生是淡茶一杯,而那段日子只剩给我一缕余香。让我傻傻地奢望着,说真的,见到他们没理由不把自己所学的讲出来,那样美好的花朵,谁不想给多浇灌些雨露呢?泰戈尔在(采果集)里这样写着:“我年轻的生命,犹如一朵鲜花。当和煦的春风来到她门口乞求时,她从充裕的花瓣中慷慨地解下一片两片,从来没感到这是损失。”不错的,我们都曾经是老师面前淘气的风,而老师就是那片片凋落的花朵。“落花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古人早已深深地知道过,并深深地幸福过。
我不想过多地去表述我的实习过程,一切的感觉都是对以前忽略的细节给以补偿,这是我能为时间做的。离开学校那天老师送我很远,是的,在学习的道路上她送走了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她送走了我。她的目光给了我很多的坚强。别后的日子我依旧是去学习,在大学里面继续寻找着我需要的文化。一天晚上,我接到了久违了的老师的电话,这意外的惊喜使我高兴得语无伦次,互问之后,老师说:“立波,你知道我为什么给你打电话吗?”我呵呵地笑说不知道。老师接着说:“我正在给学生们批改日记,你知道吗?大家竟然不约而同地都写着你呢!而且写得真好!他们对你的评价居然是我这个做老师都看不到的,可一想又是多么的合适!我真想拿给你看看呢!”电话里听出了老师许多的兴奋。我固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点,但学生给我的形象一定“唯美”了吧?这让我也很高兴,因为我走进了他们,我的老师看到了两代学生的进步,说话竟然像个小孩子一样的有趣。最后老师说等你回来吧!我给你留着。看过之后你一定很幸福。我在电话这头笑,师生之间的情感竟是这样的亲切,她真像我母亲。
虽然我很喜欢文字,但却从来不敢说爱好文学,因为文学对我来说是那么深奥,奇妙,高雅,只敢仰视怯怯不敢涉足的境地。偶尔在累了的时候,我也常常喜欢把一个个的汉字组合成句子甚至段落,寄予浅浅的文字与心灵交汇的那一种释然。
夜,幽深寡静,那浩瀚无穷的天空,沉重而深远,庄严而肃穆。不是这眼前一轮明月能点缀或诠释了的,黑夜的空灵似无形的神笔,挥毫点灯,星星闪闪,如流动的文字淌佯在无际广袤的苍穹。神奇的宇宙,深邃神秘,孕育着无穷的魅力,无处不勾起人类以欲知无尽的兴趣。
沏一杯香茗,拂一缕清风,端一份心情,撰一段文字。每一支小小的绿色尖芽都是一个美丽的文字,几经沸水冲击,逼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又似浓厚的墨香,妖娆着思绪、牵动着灵魂,浮浮沉沉,如古老茶道上精美的文字,在杯中川流不息。有品不尽的人间苦涩与甘甜。
晴朗的初夏之夜,灵魂在笔下的文字里幻化成色彩斑斓。周围似乎没有蝉鸣和蛙声,没有湖水的荡漾和晚风的轻盈,没有杨柳的摇曳和萤火的闪烁,一切的一切却能在一页纸墨上活灵活现。我似乎没有了耳朵,没有了眼睛,只有了文字与灵魂。这会儿,我超拔了,超拔了烦嚣,思维的海洋里,流动着无不是美妙的文字,幻之不尽,挥之不去,言之不出。静静地咀,悄悄地嚼,尽情享受灵魂深处的芬芳。此刻心情只有驾驭在文字中才能描摹出来那种快感。
人的形态是多样的,累的时候,疲劳的身体,窝着像一砣坍塌的泥或是蹬在角落里呆若木鸡;愤怒的时候,就分不清场合的狂吼或嘶骂;兴奋的时候精神焕发,顾不及形象的轻狂或像快乐的小鸟造作地舞乱身姿。总是不拘一格地随着自己心情显露形态。但在文字里,人是最完美的,只有在文字里,人才能深入独有的精神气质与心灵体验,文字能把人墨化成端庄稳重,举止儒雅,风行洒脱的美景。人只有在文字的演绎中,才能被渲染得有声有色,绚烂无比。
(二)女人与文字
我喜欢文字,我更喜欢女人笔下的文字。我不是一个囿于闺阁的女子,喜欢自由浪漫又不乏严肃,风行洒脱又不乏儒雅,灵动妩媚又不乏清纯。女人笔下的文字流淌着女人细腻的心思,她的文字里有她未来的理想,美好的渴望,生活的热情,感情的忠贞,命运的主宰,内涵和外在搭配的注重以及与人结缘和道德善良的理解。女人看上去温柔似水,文字却像内骨坚如钢韧。在女人的文字里,写得更多的是生活,是琐碎,也是幸福。傍晚的女人,绾起乌黑的秀发,围着洁白的围裙,回旋在厨房那闪亮的瓷碟清脆的碰撞声汇合烹饪的肴香飘绕中,那弯曲的弧度和洁白身姿,如紫色细长的一瓶葡萄酒,韵味甚浓。那气韵透着巧慧,如一首流传千古不朽的诗,让人百读而不厌。
小女人的日子,含着些许恬谧,些许神秘,些许忧郁,些许黯然神伤。也许是这惨淡的生活需要排遣,我想,恋上文字,便是在这生活的苦咖啡里吸吮到的些许砂糖,甘甜,舒心,适意。文/芷忧
闲坐,泡上一杯清茶,捧起一本喜爱的闲书,荡起满屋子的轻音乐旋律,仿若芳韵都在流淌着,很是享受这诗情画意时刻,任清风盈袖,思绪飞扬。一行,两行,读着,读着,不经意间被那些清丽婉约沁心的词句泊住了眼眸,瞬息之际,仿佛一朵朵素净雅致的小花在眸中盛放,感觉如沐春风,似饮甘露,醉了,醉了。
读着文字,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勾勒柳烟含翠,花落如雨,紫燕双飞的情境。情不自禁地感叹尘世间曲终人散,缘起缘灭,无来由无结局的故事,有时会莫名忧伤地惋惜那些脆弱的生命划过的痕迹。或许,这就是我“郁性难移”的本性。
我喜欢在文字的国度里静静聆听,在现实生活中默默洞悉,细细品悟。
在我看来,文字是坠入凡间的天使,那些飘摇在生活中句句温暖贴心的话语,段段细腻真挚的写照,篇篇贴切的足以让人产生共鸣的好文,无时不刻会打动着我的心,温暖着我的灵魂,这是文字给予我们莫大恩赐,慰藉。反之,那些含着泪的.文字,消瘦了日月星辰,浓烈的伤感如氤氲的雾气缠绕在心头,仿若令人窒息,那拾不起载不动的愁绪折叠的是你我无尽的叹息。接着,它无声无息无形地一步步将你我推进冰冷无助的深渊,任悲伤逆流成河,不能自拔。
或许品文,择文,分情境,分时间,依心境而定,便不会轻易地任由驱遣,折磨。
喜欢乘着文字的翅膀走向另一个世界,听文字歌吟岁月,与时光同行。淡墨总含情,很多记忆的碎片,许多感动的瞬间一旦与那熟悉的字眼碰头,哪怕是一句话,一段诗,也能让你不经意地走近记忆的门廊,昔时,怀念,仿若在天边,也在眼前。皆因文字梦里梦外的陪伴,它若喜了,灿烂的便是你的脸,它若泪了,潮湿的便是你的心。文字是与灵魂对白的知己,是自我情感的凝聚。于是,空旷芷然的心就习惯了在文字的海洋里徜徉,游离,聆听那一缕缕欢愁。
常言道“人生亦如文字,文字如人生。”人生难免喜怒哀乐,文字亦有积极忧戚。不管是乐观进取的字眼还是那些忧戚悲伤的文字,都有它的灵魂,伤也罢,乐也罢,慰藉心灵诠释情感足矣。每每阅读着这样或那样的感悟文字,参透的是句子,参不透的,却是自己。
走在生活的长廊,每一步都留下深深浅浅的足印,每一个足迹都弥漫着浅浅淡淡的伤,那些留下斑驳的痕迹如花般盛开在阳光下,明媚得忧伤。时间流淌过生命留在心里的痕迹越发的清晰,我飘渺,细腻,忧郁的文字便是对生活情感的写照,抒发与寄托。喜欢一个人默默地退守在静夜的一角,摒弃了一切的繁琐,在这样一种忧伤的情绪里,让心思沉静下来,悄悄地整理着纷繁的思绪然后,将生活里一些或浓或淡的忧伤,用笔下的文字,姿意的释放,让那种心跳或心痛的感觉在忧伤里,静静的,蔓延,绽放成一种极致的美丽。
接着,听他说起了这位詹老师:
“是的,要讲出点教绩,也就是说在大小考测中能让自己的学生出好成绩,这样的教师如江中的细沙,我手下不缺乏,我也懒得向你说。但如果对每位教师送出的学生离校后的十年进行反馈性的跟踪调查,这位詹老师的‘教学业绩’可就值得一说了!人家的学生行行都有,共性却又那么突出,那就是:都那么‘阳光’。作奸犯科、龌龊混事的都是别人的弟子,老詹的可没有!”
朋友这么一说,我倒有了兴趣,抽空让朋友带着去拜访这“特色人物”去了。
朋友利用职务之便给我找来了连老詹在内的几位教师的本年度的工作计划,他递给我,说:“秀才,比较性地看看,如何?”
这几份计划还真让我给找出了不同,老詹的与众不同:在于既非内容的完备与否,也非书写的整洁与否,更不是计划的可行性与否。老詹的计划在谈到学生时,没出现“差生”这个词。要表达这个意思的时候,他用的往往是“基础不牢固的学生”、“顽皮点的学生”、“懂事缓一点的学生”,或者是“后进生”。而其他教师的计划就是“差生”该怎样,或者“差生”应如何。
而且,别的教师的计划都摆一副公文嘴脸,老詹的呢?老詹的计划行文恳切,谈及学生时,文字温和。
于是,我借故与詹老师凑在了一起,接着交往起来,一来二去,熟了后我问他:“老詹,到底是教育界不再有‘差生’这提法,还是你自己不习惯这种说法?”
笑笑,老詹掏心窝子地做了这样的表白:
“我反感说‘差生’这个词。你想,一旦你认为某人是“差生”,你情感意识的砝码其实是发生了倾斜,最少是在词语的运用上有了偏爱性的认定。你知道,这对他(她)是不公平的,教育上的考测也仅是片面性的,一个在片面性的考测中表现得靠后一点的人在其他方面谁能说就不会‘优秀’呢?将某个学生往‘差’的评价里一拨拉,自然而然地,看他(她)时,就难免戴上有色眼镜,就会一次两次地往他(她)心灵的天空驱赶乌云,老被乌云笼罩的孩子是忧郁的,是可怜的。我们当老师的,绝不能制造忧郁,绝不能培育可怜,我们要培育的是可爱。说某个学生‘懂事缓一点’,或说某个学生是‘后进生’,这只不过是说他成长的步子暂时慢一点,暂时缓一些罢了,这样说既有爱护,又有提醒他(或她)加把劲的意味。我想,有的词语(文字)是暖色调的,这样的词语里应该含有‘阳光’,而有一些词语则是冷色调的,它们里面不乏寒气。老是把冷色调的文字送给学生,这和把学生推进冰天雪地有什么差别呢?我只想多对他们用一些暖色调的文字,如果他们能把我给的一点点微弱的阳光积攒起来,他们就会多一点点快乐。说不定,他们的一生会桃花灿烂呢……”
四月,初夏已展露娇羞,花开又想赶在夏的前头把妩媚尽妖娆,深深地把生命盛放。岁月总是停不下脚步,走过几个四月已不是当年的容颜,不知觉已多了皱纹和白发,只是一颗心好像没有太多变化,徒增了几丝深邃的感概,看着小路……
窗外,一条小路,远处一片小山峦。新绿早已铺满了眼前,不知名的小花点缀了诗意的美,与平日无异样色彩,在这平静中,很久没有写心中的文字,文字是舒心的,也是心灵的寄托,有时候它不是疗伤的,而是自由行走的灵魂,素月流年,静默安然,才能在世俗中墨香久留。
四月光阴在指尖中溜走,还没有来得及细品春日的馨香浪漫,初夏已深情款款地来了。四月总有太多的记忆,也不想总是触及文字,毕竟岁月过了将近半个世纪,一颗心灵的沉淀,而一些文字中的忧伤和清欢在心中已然融化。
寻常的日子里,或者在静谧夜里,或者在一个细雨菲菲日子里,窗前独坐,时而展开一卷书默默读着,时而望着窗外静静地听雨,其实也是听着自己的心音,让一颗心有所寄托。
这个世上什么东西都可以有残缺,只有文字没有。懂得文字的美,也不是每一人身上都具有的气质,文字是一个人的心灵,文字也是一个人的情怀,多少光阴多少寂寞时光它陪伴我们度过。记得小时候,他看过很多书,各类小说,月刊,杂志,人生或许是一本书吧!而他在书中寻找着一切和感悟在充实着自己。后来他打发时间也曾写下近万字的半截小说而停笔,许是年龄太小,太幼稚,许是又发现写的没有意义又非常浅薄,而搁笔。也许他那时写的只是一种渴望,有一个完美人生,后来他写的最多就是日记了,虽然不成文却是心灵的倾诉。
唯有文字才能打开一个人心灵的钥匙。那些一路写下的痕迹,而倾诉也是一种人生的聆听。那些曾经弥漫着淡淡忧郁的时光里,更是一种坚强在索绕着我的一切,文字就如纸上花朵轻盈地荡漾着芬芳气息,在我的心灵张开翅膀柔美舞动。
窗外清香弥漫,花开也是静悄悄的,某日它会惊艳了你的窗,这些不知名的小花,恣意生长,自由开放。文字也如无名小花一样把馨香轻留,没有承载赞美和荣耀,淡淡而来,淡淡而去,以一颗平凡之心盛开在尘世烟火之中,在阳光下灿烂,在风雨中优雅,以一颗淡然的心,写着烟花一样的风景。
一个人的文字也是一个人的心路,把淡淡忧伤隐藏,把心灵一份美留给阳光。我的文字和我一样,早已习惯了人生的舞台,不说伤痛,只叙平凡,淡淡地从容走过每一个有雨的日子,却注定了背后那道隐藏的坚强。
面对文字,我总是有无限的奇思异想。毕竟我不是作家,只是喜欢而已,我也没有写作的天份,只是写一些无关的心情,也只有自己懂得那些,那里也是我生命里的一份美丽和知足。网络作家西子说:“许多次执笔而歌,书写的不是文字,而是心底崇尚的一种人生的境界。我们的.灵魂正是为这样的意境而丰盈,纯粹。”我的目光望向窗外,那风景就如文字,心灵轻轻地触摸着文字,感受着另一个丰富世界里的温度和光泽,还有我遐想中的美好爱情脉脉凝视。
说起爱情,或许有一千一万个理由解说。有人说爱情很复杂,爱也是很简单的,因为爱而美好,也因为爱我喜欢着这个世界,就如你来过我的世界。爱情这个词是一朵雪莲花,在心中盛开,一路上我所寻觅的也是一种心灵安顿,遇见就是心中的缘。
一场细雨,远处风景更加妩媚了,一帘绿色清新可人。对雨的喜爱好像胜过我自己,在雨中我悟出了爱的真谛。四月的雨很轻柔,更喜欢漫步在暮色里,感受小小雨滴落在身上,抬一抬头望一望天空,我又捕捉着每一个声音,循着雨水聚集的地方驻足聆听,时有时无,如一首无人弹奏的曲子,走过,又折回我却寻不到……只有雨相伴,在夜里倾诉。
唯美的文字,是一颗纯净心灵的留白。有时候我们爱上文字,其实我们爱上的是与自己心灵的对白,在文字中如一朵小花自由行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朵花,只要懂得欣赏,万物就可衬托出我们美丽的心情,就能给我们希望。
我喜欢文字把比作纸上盛开的花朵,觉得这是很有意境的一种说法。其实正是文字上的灵妙,才让纸上盛开出一片片美丽的花朵。
窗外,有文字生香,任岁月怎样的荒芜,
也不会寂寞,我所爱的,是你的陪伴,
夜已阑珊,只有窗外偶尔吹来的风让这寂静的夜色透出了丝丝凉意,窗前那棵银杏树仿佛已染上了一抹金黄,在悄然窥探着冬天。
沏一杯清茶,铺一叠稿纸,捧一本好书。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自己的心情交给文字。
黑暗中,时间被拉长,空间被缩小,我的内心也不免浮躁起来。更多的时候,相对于人来说,我是相信文字的。不是因为我对人不信任,而是我感觉在与人交谈时,相互之间的沟通远不如与文字的交流那样酣畅。有时是我词不达意,有时是他人无法意会,有时则是源于彼此人生阅历和生活背景的不同,致使双方无法产生共鸣,因此就有了误解乃至分歧,而这往往会使我感到十分孤独和伤感,甚而对与人的交流产生质疑。
正因为如此,在这个时空中,我始终是一个喜欢文字的人,喜欢读别人的文字,也喜欢将心情毫无保留地交给自己笔下的文字。在一个个平淡的日子里,无论是轻浅的愁绪亦或是深切的喜悦,我都喜欢它们能在我的笔下变成文字缓缓流淌出来,那一刻我的心情就是释然,就会产生一种皈依的.安稳,就像今夜的时光,于我真是再美不过了。
同样,我也喜欢阅读那些优美的文字,它们或灵动婉约,或厚重深沉,那些和我一样的文字迷们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求索,总会不由自主地感染着我,使我随着他们的文字感受着他们的心境和情怀,感受着他们对于生活、对于生命的心灵律动。
而他们那些带着神韵的文字更让我感叹着文字的神奇,意会着他们对文字的热爱。同时,我最大的感触是:我的文字是用来阅读的,而他们的文字是用来欣赏的。尤其是当我看到余秋雨、于丹等人的文章时,我又明白了,他们是热爱文字的人,而我只是喜欢文字的人。热爱与喜欢,如此便有了差异。但我并不沮丧,反而有一丝窃喜,只因为自己的了然。
即便如此,我依然坚持做一个喜欢文字的人,我喜欢让自己的心情在文字的韵律里抑扬顿挫,我喜欢让文字将自己的心情渲染成一道风景,我喜欢让自己和文字做亲切的絮语,我更喜欢在他人的文字中看到生活的真、人性的善、尘世的美
1. 寻动情之物
我们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生活中蕴蓄着真挚情感的实物载体:可以是小巧的文具盒,精致的书签;也可以是一片枫叶,一束花,一挂风铃,一张旧照片…… 只要能引发情感的波澜,都可以之为媒。例如,《日记本里的康乃馨》(片段)(2005年话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车在村头便停下了,我急忙跳下车,急奔回家。此时已近黄昏,刚好我在村道上碰上挑着一担沉重的稻草的母亲。看到我她显得很兴奋:“你回来了!”看着她艰难地挑着一担稻草,我心里酸酸的。今天是她的节日啊,她依然这么辛苦,就算是我把花店的花全部买下来送给她,母亲也是受之无愧啊!
晚饭过后,我迫不及待地从书包里取出那枝花,拿到母亲面前,并大声地说:“妈,节日快乐!”母亲先是一愣,然后便微微一笑,紧接着便显出一点愠色。我想,母亲应该感到幸福才对啊,怎么会……
母亲没有接我手中的康乃馨,而是稍稍生气地对我说:“你大老远坐车回家浪费钱不说,还买这东西干嘛,咱家不兴这个,只要你有出息,妈每天都像过节。”
“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是个充满哲思的话题,聪明的考生却能以一束“康乃馨”为线索将其化解在有深刻意蕴的故事之中。这束“康乃馨”凝聚着“我”对母亲真挚的爱,母亲的态度出乎女儿的意料,联系实际,谁又能说不在情理之中。
再看习作《感动》(片段):
翻书的时候,一片书签悄然滑落。我弯腰,拾起,惊觉。这是去年高考成绩揭晓时,念大学的姐姐寄给我的,背面写着——“珍重,弟弟!”不记得当时是否有种想哭的冲动,只是现在,泛黄的书签上早已是滴滴泪痕。想起,这世上还有一种心情叫感动。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已经忘了感动的滋味,是我心已冷漠,还是我的心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充斥得没有了空间?
由一片书签引出一段情感故事。
2. 找共鸣之处
能否引发读者的共鸣是作文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如2006年江苏高考一满分作文《人与路》的片段:
在小道的尽头,你转身再朝我挥挥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劲地擦着自己的脸。那条羊肠小道,如今已铺上水泥了吧?那些你踩过的脚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你早就预备好的大袋水果,同样沉沉的,是你的千叮咛万嘱咐。
你说,你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个礼拜,我还是没回来。看到你时,你那双在田间耕作了半个世纪的手,已经凉了。我问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着这些冥币,让它们为我铺一条“心路”,寄托我的深情,问候天堂里的你……
“在小道的尽头,你转身再朝我挥挥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劲地擦着自己的脸。”最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再看习作《等待》(片段):
长大后,父母的等待是复杂的。随着我的入学和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在意我的学习成绩。然而他们却又不太关心,只是偶尔地问一句,知道个大概情况,便不再过问。因为在他们心中,作为女儿的我总是完美的,不用他们操心,他们只需努力地挣钱,来担负我年复一年日益增多的学费。然而同时,他们也在等待,等待着我顺利通过高考,拿着红通通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站在他们面前,让那美好而又激动人心的时刻瞬间定格,成为永恒。这种饱含无限期望的等待,对我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爸妈,对不起!如果有一天,女儿让你们漫长的等待瞬间成为泡影,那么请你们原谅。但也不要因此对女儿失去希望,女儿即使名落孙山,也不会放弃,我绝不会让你们的青春为我白白地流淌!爸妈,在这剩下两年时间里,就算我的成绩再差,我也一定坚持不放弃,因为你们曾说过:只要认真过,拼搏过,努力过,即使失败也是快乐的!女儿铭记于心。
“不再过问”真的道出了父母的心理,最容易引发共鸣。
3. 生活大写真
叶圣陶曾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作文要力争再现生活。如2007年江苏满分作文《怀想天空》(片段):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
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
本文实话实说,用朴实本分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发自小作者的肺腑。生活画面逼真,人物形象鲜明,跃然纸上,显然是原汁原味的生活。稍有这种生活经历的人皆会为之动容的。
再看习作《等待》(片段):
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每天回家,我都会冲着厨房甜甜地叫道:“妈,我回来了!”随即冲入厨房,看着正围着围裙忙得满头大汗的妈妈,跟她讲一讲班级的趣闻。既而是扑鼻的饭香,饭桌上,我们继续未完的话题。我对妈妈从来不会有什么隐瞒的,妈妈也得以自豪地宣称自己是天底下最了解女儿的母亲。饭后,我也会在厨房里帮她整理碗筷,偶尔帮她理一理滑下的一绺头发……生活在平淡之中溢出馨香,盛满我的心扉。我会做一个让妈妈欣慰而又自豪的女儿。
在家的舞台上我翩翩起舞。
4. 细节要凸显
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可尽显人情美、人性美。如2005年江苏高考满分考生写的《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话题“凤头、猪肚、豹尾”):
可是第二天,起床的时候看到您赶集回来,肩上背着个小西瓜,篮子里还有些刚下地的青绿的菜。妈妈走进灶房操劳着一天的饭菜,我忽然有想哭的冲动。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文字质朴,情感真挚。别的不说,妈妈啃西瓜皮这一细节,极富情感内涵:伟大,母亲!
再如朱自清《背影》(片段):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只那么几个动词,细节处凸显真情。
5. 或叙事或描写
将真挚的情感融入到娓娓道来的叙写之中,使叙述的过程充满浓郁的情感色彩。如《花开花又谢》(片段)(2002年话题“心灵的选择”):
日子还是这样一天天的过。有时站在门外,听到家里混合着男声女声的笑声,恍如妈妈还活着,而父亲那终日不展的愁容也似乎消失不见了,心中的恨好像渐渐消失了些。那天我回来推开小屋门,正见张阿姨擦拭母亲的相框,仔仔细细的,那盆我以为已经死了的栀子花也浇了水,柔柔的亮亮的。一转身,她便看到站在门边的我,看着她尴尬的神情与若有期待的眸光,我微润着眼,笑着叫了声:“张阿姨!”而她潸然,我,终于还是哭了。
在寻常琐事中托物寓情,借栀子花来述说故事,有诗意,有美感。叙事透情。
在自然景物或人物形象的描写中融入真挚的情感。如《山中的雾好大》(片段)(2002年话题“心灵的选择”):
“眉儿,眉儿,你的事咋样……”母亲的话还未说完,就感到胸口一阵憋闷,不由得剧烈地咳起来。眉儿低下头,眼睛里神色黯淡,长长的睫毛上还挂着未拭净的泪珠儿。“娘……”眉儿轻轻地咬了咬下嘴唇,露出一排洁白而整齐的牙齿,“这事您别瞎操心了,我自己心里清楚。”娘点点头,一副如获重释的样子,然后轻轻地叮嘱了眉儿一会儿,使又睡去了。
小路上,到处开满红红黄黄的野花,路旁不时飞过一只只小麻雀或百灵类的鸟儿,叫声是那样的婉转而悠长。
然而现在,眉儿一边抓着一把野花,一边向空中抛去。泪,流成一条条小溪,黑黑的眸子绝望地望着山间的空谷。“娘——”,眉儿长喊了一声,“娘——”眉儿又喊了一声。
结尾景物的再次点染,不仅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而且进一步反衬了主人公心中的惆怅,触发读者的悲悯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