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党员的程序(入党基本知识)(精选8篇)
发展党员工作以中央在1990年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和2006年泉州市组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改进发展党员工作“五项制度”的通知》作为业务依据,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的就是这“五项制度”。
我们一般把发展党员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阶段、预备党员接收阶段、预备党员教育、考察、转正阶段,这三个阶段,又可以分成近30个环节。为了方便大家记住,我们制作了“发展党员工作基本程序图”。今天,我们主要是依照这个程序图,对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作一个简要的说明。
下面,我们开始第一个阶段,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阶段。第一个环节,是本人提出申请。即入党申请人自愿向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
在这个环节有四点需要注意:第一,入党申请人必须年满十八周岁。第二,入党申请人必须具有中国国籍。要特别注意香港和澳门户口的,不能入党。第三,申请的形式必须是由本人自愿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可以打印;若申请人因特殊原因写入党申请书确有困难,可由党支部指定一名党员根据本人的口述代写,但不管是打印还是请人代写,最后一定要由申请人亲笔签名盖章或按手印。第四,是关于临时工、合同工的入党问题。分为两种情况,若应聘不满一年的,向其原工作单位党
组织或户口所在地党组织提出;应聘时间超过一年的,可向招聘单位党组织提出。
2、组织推荐。有两种形式:一是群团组织推荐,即基层工会、共青团和妇女组织都可以通过一定形式,向党支部推荐优秀分子,为党组织发展党员充足的源头。根据团组织推优的有关规定,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28周年以下的共青团员一般应经团组织推荐,“推优”的程序为由单位团支部向上一级团组织推荐,由上一级团组织审查后向本单位党组织推荐。其他群团组织推荐方式参照团组织推优程序。(泉州市组要求28周岁以下的青年入党推优率要达90%以上。)二是党小组推荐。
3、申请人递交书面个人自传。
4、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在此基础上,即可召开支委会或支部大会,研究确定入党申请人为入党积极分子。
5、确定培养联系人。即由党支部确定1-2名正式党员作为培养联系人,开始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时有以下四个注意事项:一是培养联系人人数最好是2名,以避免因入党介绍人工作变动而影响考察工作的连续性。二是在确定培养联系人时要注意征求发展对象本人意见,不要硬性指派,同时也注意不要是申请人本人的亲属,从而有利于保证培养、考察工作的客观性。三是培养联系人必须是正式党员,而且最好由党龄较长,表现较突出的正式党员担任,预备党员不能担任。四是一个党员一般不能同时担任几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这四个注意事项同样也适用于后面的“入党介绍人”。
6、定期考察。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入党积极分子每季度向党支部书面汇报一次思想认识和表现情况;二是联系人和党支部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并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有关栏目。
7、民主测评。
关于测评制,适用的对象是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培养考察,在成为发展对象前,必须召开民主测评大会进行民主测评并征求意见。要注意的是测评结果必须公布,可当场公布也可以由支委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以适当形式及时间向党员群众公布。
8、公示。在经测评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要确定为发展对象前要进行5-7天的公示。经过公示后,对公示中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同时注意不要随意扩散,对反映问题的党员群众要严格保密。
9、党组织研究确定为发展对象。至此,入党积极分在经过一年以上培养考察,并经民主测评、公示后,若无重大问题,即可召开支委会或支部大会,研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为发展对象。
10、政审。确定为发展对象后,党支部要尽快组织政审,即对发展对象的历史和政治表现、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通过同本人谈话、同发展对象单位同事谈话、查阅资料、函调、外调等形式进行政治审查,形成综合政审材料。“直系亲属”一般包括5种对象,即发展对象的父母、配偶、子女、自幼抚养其长大的养父母和由其抚养的养子女。“主要社会关系”通常指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旁系亲属。
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的政审还必须注意几个方面: 一是实行“村企联审”制度。非公有制企业支部发展本地人(户口关系在晋江)入党,应发函征求发展对象所在村党组织的意见。村居党组织召开支委会或党员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赞成票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一半,方为通过。村居党组织应在收到企业函调的15日内回函,给予答复。经村居党组织审查后回函不同意发展的,企业党组织不能发展其入党。如企业坚持发展该对象入党,需上报上级党委,由上级党委召开党委会研究决定(具体格式见指导手册P33)。
二是要防止发展党员“家族化”。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展党员时,每批新党员中与企业主有三代内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姻亲关系的占发展总数不得超过50%。发展后与企业主有三代内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姻亲关系的党员占企业党组织党员总数的比例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基层党委要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预审,及时掌握情况,防范未然。
11、短期集中培训。确定为发展对象后,基层党委组织要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时间5-7天(或不少于40个学时)。
12、上级党组织预审。即党支部对经过政审、培训等过程,拟提交支部大会研究接收为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应将其有关材料依次报送党总支、基层党委和组织部层层进行审查把关。
市委组织部主要是采取季度汇总、半年检查、随机抽查和考核的办法对各党委、党工委发展党员预备工作进行督查。对考核和平时检查发现未能尽到预审职责、把关不严的,将进行通报,取消其当年党建工作评先资格,根据违规情节按
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二、经过预审,进入预备党员接收阶段。
13、发展对象本人填写《入党志愿书》。这是申请人开始履行入党手续的标志性程序,因此应注意,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之前,一定要事先征得上级党组织同意。
14、党支部确定2名正式党员作为发展对象的入党介绍人。入党介绍人的确定除了要遵照确定入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的四点注意事项外,还有两点要说明:一是入党介绍人一般由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担任,从而有利于整个培养教育工作的连续性。二是入党介绍人要分别在《入党志愿书》有关栏目中填写意见。
15、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吸收预备党员。
(1)会前准备工作。在支部大会讨论发展对象的入党问题之前,一般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征求党员外有关群众对发展对象的意见;二是要由支部负责同志或组织委员同发展对象谈话,进一步了解他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以及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三是召开支委会或支部大会,对发展对象填写的《入党志愿书》和有关问题进行审查,确认发展对象具备入党条件。
(2)召开支部大会正式讨论预备党员的接收。这个会议主要有六个议程:一是发展对象汇报自己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履历、现实表现、家庭和主要社会关系情况,以及需向党组织说明的有关问题。二是入党介绍人介绍发展对象的主要情况,并对其能否入党表明意见。三是支委会向支部大会报告发展对象“推优”、政审、培训、民主测评、公示、预审等方面的
情况及支委会研究结果。四是与会党员发表意见,对发展对象能否入党逐个进行酝酿讨论,未到会党员提交的书面意见由委会在大会上宣读。五是发展对象对支部大会讨论的情况表明自己的态度。六是与会正式党员对申请人能否入党进行投票表决,支部大会根据票决结果形成会议决议。
(3)会后善后工作。支部大会结束后,党支部要及时将支部大会决议写入《入党志愿书》相应栏目,连同本人的入党申请书、政审材料、培养教育考察等材料,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16、党总支审查。对支部大会通过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进行审查,在《入党去愿书》相应栏目填写审查意见,报上级党委审批。
这里要说明的是,在整个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党总支一般都只有建议权,没有否决权,不管是否同意支部的意见,都要将有关材料及时报上级党委审批。
17、基层党委审批。
(1)会前有关工作。在召开党委成员会议研究之前,党委要先指派党委委员对支部报送的各种材料进行审查,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同申请人进行谈话,谈话人将谈话情况和自己对申请人能否入党的意见写入《入党志愿书》相就栏目,并向党委汇报。
(2)正式召开党委成员会议(注意不能用传阅的办法代替),对申请人的入党条件和手续等情况逐个进行审议并表决。关于这点,重点要强调的是审批时限问题。根据《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党委对党支部上报的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必须在三个月内审批,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审
批时间,但不得超过六个月。”如果超过三个月的要交由原报批党支部进行复议,然后再报党委审批,并注明原因;超过六个月的必须重新办理入党手续。可见,如果这个时限没有把握好,会给发展党员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对发展对象本身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在社会上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3)会后有关工作。即党委将审批意见及时写入《入党志愿书》的相应栏目,并通知报批党支部,由党支部通知本人并在党员在会上宣布。在填写《入党志愿书》时,要注意注明预备党员预备期的起止时间,一般“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这样,经过本人填写入党志愿书、组织确定入党介绍人、支部大会研究、党支部研究、党委研究等环节后,发展对象正式成为预备党员。
三、预备党员教育、考察、转正阶段。在成为预备党员后,还要经过一年的教育、考察,才能转为正式党员。所以在这阶段的工作可分为两部份:一是预备党员如何接受教育、考察,二是预备党员如何转正。
(一)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在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期间,有以下几项工作要完成。
18、党组织及时将预备党员编入党支部和党小组,便于对其继续进行教育和考察。
19、党组织组织预备党员进行入党宣誓。
20、预备党员每季度向党支部作一次书面个人思想及表现情况汇报。
21、党支部每季度讨论一次预备党员教育考察情况。
在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期间,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关于预备期时间4条相关规定。要注意,一年的预备期时间是从支部通过之日算起;达不到一年预备期的不能提前转正;延长预备期一般是半年至一年,即既不能少于半年,也不能长于一年;延长预备期只能延长一次。二是预备党员有关权利义务问题。要注意预备党员除了没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外,还有“四个不宜”,即不宜评为为优秀党员、不宜担任任何党内职务、不宜讲党课、对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不宜作劝退处理。
(二)预备党员的转正。经过一年以上的预备期后,符合条件的预备党员进入转正程序。
22、个人提出转正申请。预备期将满,预备党员向党支部提出书面转正申请。
23、党小组提出意见。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试行)》规定,预备党员转正需“党小组提出意见”。这样做,可以使党支部更详细地了解转正对象的情况,便于支委会审查和党员大会表决。
24、召开支委会审查。党支部在听取党小组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召开支委会,对预备党员能否按期转正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并做好会议记录。
25、召开支部大会讨论预备党员转正。会议主要应有以下六大程序:一是转正对象向大会汇报自己在预备期的表现;二是支委会向大会报告审查情况;三是与会党员对预备党员能否转正进行讨论;四是转正对象对支部大会讨论的情况表明自己的态度;五是与会正式党员对预备党员能否转正采取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票决制);六是支部大会结束后,党支部要根据会
议情况,通过预备党员能否转正的决议,并填写《入党志愿书》相应栏目。
关于票决制,下面作进一步介绍。这个制度,适用的环节有两个,一是在接收预备党员的时候;二是预备党员转正的时候。在进行票决时,这里着重强调三点:一是一人一票的原则。即每个投票人只能投一票,填写有困难的,可委托他人或由党支部指定专人在其授意下填写;因故不能到会的,不能委托他人投票,但可在会前向支部提出书面意见,该意见应统计在票数内,但不能计入到会人数。注意,若在会后或表决后提出书面意见,失去了作为表决的依据,应视为无效。二是“两个过半”原则,即实到会有表决权的党须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党员的半数,方可进行票决;票决对象获得的赞成票数应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党员的半数,方为同意。两个“过半”超过的都是“应到会有表决权党员”的半数。三是关于票决结果的运用。在接收预备党员时候,票决意见只有“同意”、“不同意”两种,支部大会可根据票决结果直接形成同意或不同意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而在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的时候,在票决意见有“同意按期转正”、“延长预备期半年或一年”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等几种意见。那么票决后,支委会应根据票决结果提出预备党员 “同意按期转正”、“延长预备期半年或一年”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初步意见,然后形成支部大会的最后决议。
如果“同意按期转正”和“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票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半数的,应就此直接得出相应结论;如果以上两种意见都没过半、作为“延长预备期”,支委会应根据票决情况提出延长预备期期限,再提交支部大会讨论通过。
26、党总支审查。党总支对支部大会通过预备党员能否转正的决议进行审查,在《入党去愿书》相应栏目填写审查意见,报上级党委审批。
27、党委审查。上级党委在支部大会通过之日起三个月内召开党委成员会议,对预备党员能否按期转正进行逐个审议和表决,做好会议记录。会后,党委将审批意见写入《入党志愿书》相就栏目,注明党龄起算时间,并及时将审批结果通知党支部。
28、党支部书记与本人谈话,并将党委审批结果在党员大会上宣布。
29、整档工作。预备党员转正后,应当将其入党有关材料整理归档。整档工作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完整的党员档案应该包括哪些材料。完整的党员档案至少应包括10种材料,即《入党申请书》、《个人自传》、《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思想汇报材料、计生证明材料、政审材料、培训证明材料、《入党志愿书》、宣誓材料、《转正申请书》以及其它教育考察的材料。二是如何归档。发展党员工作结束后,应该把有关材料整理后交党委存入本人人事档案;若无人事档案的,建立党员档案,由所在党委保存。
下面我们将发展党员工作中的一些重点回顾一下:发展党员过程中必开的一些会议,必备的一些材料要做到三个“至少”:
首先,是至少要召开9次会议(有党总支的11次)。即1次测评会、6次支部大会或支委会,(2次党总支会议)和2次党委成员会议。6次支部大会或支委会,即:
1、研究确定入党早请人为入党积极分子;
2、研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为发展对象;
3、审查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和有关情况;
4、吸收发展对象为预备党员(必须是支部大会);
5、审查预备党员能否按期转正;
6、研究讨论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必须是支部大会)。2次党总支会议和2次党委成员会议分别是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时候分别召开。
这些会议都必须在发展党员工作登记簿中体现。其次,是至少要形成十种材料,即《入党申请书》、《个人自传》、《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思想汇报材料、计生证明材料、政审材料、培训证明材料、《入党志愿书》、宣誓材料、《转正申请书》以及其它教育考察的材料。
最后,是至少要有3种选票及其汇总表,外加两份表格。关于3种选票及其汇总表,是指入党积极分子民主测评票及其汇总表、接收预备党员表决票及其汇总表、预备党员转正表决票及其汇总表,其中,每张汇总表都要一式两份,一份党支部存档,一份报基层党委备案。
一、财务预警的界定
财务预警是由预警不断演绎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经济学家模拟军事预警系统构建了经济预警系统, 即通过对宏观经济的景气分析, 从各个方面预先报告经济运行在未来可能出现的警情, 使宏观经济有效运行。如果从企业这个微观层次来研究经济预警就是企业预警。若进一步将此概念细化, 从财务角度来进行企业预警, 就产生了财务预警概念。由此可知, 财务预警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预先告知企业即将发生的警情, 并采取一定的措施, 排除警情, 保证企业财务活动安全运行的管理行为。
财务预警主要偏重于研究财务危机, 实际上就是财务危机预警。财务危机主要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恶化, 丧失了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企业的净现金流量小于企业需偿还的到期债务。财务危机与财务风险紧密相连, 实质上就是财务风险规模化、高强度化的集中爆发。财务预警, 即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基础, 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等进行分析和预测, 判断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向经营者发出警告,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排除警情, 保证企业财务活动安全运行。
二、建立财务预警的必要性
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是有关利益方决策的需要。
一个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 能起到报警器的作用, 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适应企业有关利益方的需要。对于监控部门来说, 根据财务预警提供的信息, 可以进行宏观经济监测, 改善宏观经济环境;对于企业来说, 借助财务预警, 企业管理层能及时发现财务状况的恶化, 以及造成恶化的原因, 从而能够及时、有针对地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 扭转经营恶化的势头。另外, 越早获得失败信号, 就越能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支付的费用;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 可以根据对财务预警指标的动态分析进行正确的投资选择, 财务预警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为他们的最终选择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支持;对于银行而言, 通过有效的预警, 有利于银行随时监控信用风险, 防止坏帐发生, 帮助其做出贷款决策, 并进行企业贷款和质押贷款控制, 避免不必要的贷款风险;对于审计人员来说, 能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审计范围, 制定必要的审计程序, 并帮助判断被审计公司能否维持或保持良好的前景, 进而提高审计人员的评估能力, 降低审计风险。特别是当审计人员与客户发生意见分歧时, 审计人员有客观分析模型加以支持, 客户往往更容易接受审计意见。
2. 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是竞争机制的客观要求。
企业作为一个盈利组织, 其存在的价值和目的就是以其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去创造最大的财富, 实现资产的不断增值。我国加入WTO后, 企业在迎接改革和发展的机遇的同时, 也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 面临新的更大的风险。始终处在生存与倒闭、发展与萎缩的矛盾中, 企业只有生存下去才能获利。而影响企业生存的主要威胁来自于其面临的各种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因此, 防范财务危机是企业生存下去的保证, 而财务预警就能起到这个作用。
3.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是财务监督的需要。
自从19世纪80年代财务开放化成为一种世界趋势以来, 财务市场上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许多先进工业国家提高了财务控制的标准, 以迎接来自财务开放的竞争。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监管除了要建立传统的财务评价体系, 还必须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财务评价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财务评价以财务报表为依据, 形成各种财务指标, 借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考核和检查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受托情况。它虽然能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但只是财务监督管理的一个侧面。而且财务评价是对财务报表进行表面的静态的存量分析, 属于事后监管。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监管部门就必须全面加强财务监督管理, 既要利用财务评价系统给经营者的业绩做出客观评价, 也要利用财务预警监测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监督企业的风险意识、化解风险的措施。
4.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是预测局限性的迫切要求。
我国尚未建立完备的财务预警系统, 仅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进行某些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 但财务预测可能只是对上市公司历史和现在的财务趋势的简单延伸, 一旦公司经营处于非正常状态, 财务预测披露的信息就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未来趋势, 使得预测“失真”。因此, 财务预测的局限性也迫切要求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实施。
三、建立财务预警的可行性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 它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浓缩和集中体现。具体是指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 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与预计目标发生背离, 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或不利结果的可能性。从企业理财的角度看, 一旦这种负面影响或不利结果产生, 将会直接引起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和企业经营成果的降低, 进而给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以及政府等企业各类利益主体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 即财务损失。所以, 为了衡量这种由企业财务风险造成的企业利益主体的财务损失的程度, 我们可以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及其结构之间的变动关系来展开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即可以从企业一定期间内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及其结构的变化情况与预期的偏差来表征或衡量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及其大小。
依据会计基本原理可知, 企业一定期间内所有资产的形成不是来自于权益资本的投入就是来自于负债资本的投入, 或者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即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权益资本或负债资本的任何变化都将引起企业资本或资本结构的变动。以企业一定时期形成的资产为基础, 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取得一定的经营收入, 同时也要发生一定的经营费用, 两者的差额即形成了企业的利润, 即利润=收入-费用。收入或费用的任何变化也都将引起企业利润的变化。所以根据企业各类会计要素的这种联动传导关系, 基于系统分析的思想可以得知:不论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及其结构的不确定性变化, 还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及其结构的不确定性变化, 其最终结果都将可能导致企业经营成果与预计目标的背离, 从而引发财务风险。因此, 通过分析影响企业会计要素及其结构变动的所有因素, 就能够找到企业财务风险的诱发因素。
财务危机往往是企业各类风险最直接也是最终的表现形式。企业风险的加剧和恶化, 必将使企业的财务状况逐步恶化, 最终导致财务危机的出现。任何企业的财务危机都会经历一个初步萌生到逐步恶化的过程, 在这个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各种危机的因素和特征都会不同程度地在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中得以表现, 这样通过观察和判断一系列敏感性经营财务指标及其发展趋势, 就能对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发挥预警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企业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管理决策的不确定性都将可能引起企业会计要素及其结构变动的不确定性, 其最终结果将可能使得企业实际经营成果与预期经营目标产生负偏离, 从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风险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引发财务危机。所以, 我们可以通过对这种负偏差程度的分析即通过对企业实际经营成果的评价及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来综合判断企业财务危机是否发生以及可能存在财务危机状态的严重程度。
三、财务预警的程序
财务预警的基本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财务预警的警义。
警义指的是财务监测和预警的对象。它由若干个警素组成。警素是指构成警情的指标。不同的警素对应不同的警兆 (警兆指警素发生异常变化时的先兆) , 警素发生异变, 总有一定的先兆, 这些先兆有的与警素有直接关系, 有的与警素有间接关系。
2.寻找财务预警的警源。
警源指警情产生的根源。财务预警的警源包括外生警源和内生警源。外生警源指来自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警源。例如: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 有可能导致企业被迫转产或做出重大经营政策上的调整, 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巨额亏损, 乃至破产。此时, 外生警源为“政策调整”。内生警源指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不协调而产生的警源。例如:投资失误, 而投入资金又是从银行借入, 导致营运资金出现负数, 企业难以用流动资产偿还即将到期的流动负债, 很可能被迫折价变卖长期资产, 以解燃眉之急。此时, 投资失误则为企业出现财务预警的内生警源。
3. 分析财务预警的警兆。
在警源的作用下, 当警素发生变化导致警情爆发之前, 总有一些预兆或先兆。财务预警的警兆, 是伴随着现金流量状况恶化的一些财务先导性指标或迹象。分析财务预警的警兆, 是财务预警系统的关键一环。从警源到警兆, 有一个发展过程:警源孕育警情→发展扩大→爆发前的警兆出现。财务预警的目的就是在警情爆发前, 分析警兆、控制警源、拟定排警对策。警兆又可细分为景气警兆和动向警兆。景气警兆指警兆反映的是经济景气的程度和状况, 反映的是萌芽状态的警情或正在成长壮大的警情;动向警兆是与警情具有因果关系或逻辑关系或时间先后顺序关系的先行变量指标, 动向警兆一般与警源相联系, 与警源构成因果关系。财务预警系统中, 反映财务风险状况的一般属于景气警兆, 而导致财务风险的经营风险状况属于动向警兆。财务出现风险的景气警兆有:现金净流量为负数、资不抵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过度依赖短期借款筹资等。经营出现风险导致财务出现风险的动向警兆有:主导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失去主要市场、或有负债与或有损失数额巨大、关键管理人员离职且无人替代等等。
4. 监测并预报警度。
警度指警情的级别程度。财务预警的警度一般设计为五种: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巨警。警度的确定, 一般是根据警兆指标的数据大小, 找出与警素的警限相对应的警限区域, 警兆指标值落在某个警限区域, 则确定为相应级别的警度。例如:为了监测企业的债务情况, 设置资产负债率为警兆指标。设置的警限区域为:当资产负债率小于10%为无警, 10%—30%为轻警, 30%~50%为中警, 50%~70%为重警, 70%以上为巨警。当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的实际值为58%, 则为重警。
5. 建立预警模型。
预报警度有两种方法:一是定性分析的方法, 如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经验分析法等等;二是定量分析的方法, 包括指标形式和模型形式。模型的形式, 一般是建立关于警素的普通模型, 并做出预测, 然后根据警限转化为警度。
6. 拟定排警对策。
《报告》认为:这是落实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组织措施,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的总任务的重要保证;这项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优秀的中青年知识分子身上。
这一文件圆了一大批知识分子的人党梦,其中就包括广西罗城县气象局的气象观察员黄炳安。
黄炳安在当时算是个小知识分子,初中毕业后在南宁气象学校读了中专,毕业后分配到罗城县气象局。1985年以前,他几次要求入党,都未能如愿。“1984年组织上还讨论了,没通过。”今年已经72岁的黄炳安说,“为什么通不过?就因为我家成分不好,是富农。”
有了1985年这份文件,出身不再成为问题。第二年,也就是1986年,黄炳安终于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政策上开放了
黄炳安至今感谢这份文件,“它说明政策上开放了。”
得益于政策开放的还有黄炳安的另外几名同事。“罗城县气象局1980年以前有十名知识分子,只有两名党员,还是入党后分配到气象局工作的。这个局24年没有发展过党员。”1986年,罗城县气象局前局长覃建明在《广西气象》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分析其原因,覃建明认为,主要原因是受“左”的思想影响和束缚,对知识分子在业务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认识不清。“个别党员认为要求入党的知识分子有的出身于剥削家庭,有的社会关系复杂,难去搞外调,也难政审。”
1985年的中办文件是对“左”的思想的解放,罗城县气象局党支部以此为契机,打开了知识分子入党的大门。不过,为了使自己的行动更有理论依据,他们还把邓小平搬了出来。覃建明在文章中写道,党支部组织党员学习邓小平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的讲话》。
其中有一段是:“为什么对这些业务干部、技术专家却要特别苛求呢?对于科学技术人员中出身不好、历史上犯过错误或家庭、社会关系有些问题的人,我们应当着重看他们自己的基本政治态度,看他们自己的现实表现,看他们对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所作的贡献。”
有了充分依据之后,罗城县气象局党支部确立了对于出身等因素的“三看”原则——家庭出身看本人,个人历史看现在,社会关系看影响。
根据这个原则,党支部首先吸收了当时的测报组长、后来的局长丁亚楞入党,从而结束了24年没有发展党员的历史。
1991年接替覃建明担任气象局局长的老胡回忆说,丁亚楞被发展为党员之后,1985年和1986年,党支部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先后又发展了三名知识分子入党,“知识分子党员的比例达到了总人数的60%。
“我的印象是,1985年后出身的障碍就不存在了。当然你还得交代清楚,是不是地主或富农,但是只要对党忠诚就行了。”老胡说。
大学文化程度的党员只占4%
1985年,改革的新风才刚刚吹起,此前那段特殊历史的影响远未消尽。反映在党的问题上,当时党员的结构呈现一种十分失衡的状况。
1984年的《瞭望》杂志刊载了一篇题为《大量吸收优秀知识分子入党》的文章,文章说,有两个数字很值得人们重视。一是在全国4000多万名共产党员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只占4%,具有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只占13.8%,二是全国1000多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共产党员只有232万名,占22.8%。
“这一事实说明,党员队伍的文化知识结构,同党所面临的新形势和肩负的新任务是多么不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大力加强现有党员的文化、专业培训,鼓励他们通过多种渠道自学以外,必须大量发展具备党员条件的知识分子入党,使党内具有千千万万掌握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各类专门人才。”文章说。
检索1985年之前数年的报刊文章,这样的观点和呼声非常集中。1985年的改革顺应了这种呼声。
事实上,坚冰的最初打破始于改革开放。中央党校资深党建专家叶笃初对本刊记者说,1980年,邓小平就提出干部“四化”,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要求。“知识化是对干部文化水平的要求,主要指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既要注重学历,又要注重真才实学。专业化是对干部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要求,主要指专业技术知识,使之成为精通本行的行家和能手。”
在实践中,变化迅速产生。上述《瞭望》文章还记录了另一组数字——改革开放近5年来,全国有58万名知识分子被吸收入党。
“但是”,文章作了一个转折,“还必须看到,在对待知识分子入党问题上,党内还有一部分同志仍然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认识。他们一讲知识分子就同资产阶级联系起来,一讲专就与红对立起来,一讲脑力劳动就与体力劳动割裂开来,对吸收知识分子入党不热心、不放心……个别人甚至嫉贤妒能,生怕知识分子入党后会妨碍他坐‘铁交椅’。”
另一篇写于1985年的文章《中年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希望》记录了当时中年知识分子入党的“别样”障碍:“人们总是把中年知识分子的这种进取精神错误理解为‘追求名利’,‘喜出风头’,成名成家’等等。更有甚者,对他们通过正当手段、业余劳动如著作、翻译、讲课、会诊、办学、辅导、技术协作、成果转让等额外劳动而获得的一份额外收入产生妒忌心理,这对调动中年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不利。”
种种原因导致在现实中,一些单位如罗城县气象局“入党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这也是中央办公厅要发文郑重其事地表明态度的主要原因。”叶笃初说。
阶级属性之辨
这并不是党中央第一次发文力促知识分子入党。
1939年12月,党中央作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指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1957年6月28日,党中央又发出《关于在一两个月后吸收一批高级知识分子人党的通知》。
这两个文件的下发,一个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都是在国家最需要人才的时候,但是同样由于‘左’的影响,知识分子入党之路并不顺畅。
“左”的思想背后,涉及更深层次的对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定位。“1955年以前,知识分子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团结、教育、改造’,一般的知识分子被归入小资产阶级范畴。”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建问题专家孙应帅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产阶级等阶级在整体上完成了改造。中国阶级状况发生根本变化,工人和农民“两大阶级”成为中国阶级结构的主体,“此时再将知识分子仍归为小资产阶级范畴就不再合适。因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面临调整。”
1956年1月14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在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做报告,明确宣布,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关于在知识分子中吸收党员的工作,周恩来也在不久后谈到“应该作出计划。现在已经有很多的进步的知识分子要求入党”。并提出明确要求,争取到1962年,使高级知识分子中的党员占到其总数的1/3左右。
“但是,由于在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上,党内的认识并未取得一致,所以1957年‘反右’斗争后,随着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知识分子又被明确划入资产阶级范畴,这种状况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才得以纠正。”孙应帅说。
敬爱的党组织:
这是我第一次上党课。这节课是由陈xx老师为我们讲解入党的基本条件和入党的程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一些关于入党的知识,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说的入党的基本条件。我觉得,入党不是平时上上党课或者写写思想汇报就可以的,最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入党。
这是我的第一次党校培训,刚开始上课时,我是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可是,下课的时候,我发现我多了一种觉悟,那就是我要端正态度,我要努力加入中国共产党。确实,一节课下来,我的收获不少,总的来说,包括三方面:一是端正了对党的态度。二是增强了对党的认识。三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首先,端正了对党的态度。在上党课之前,我对党的概念完全是模糊的,甚至不知道入党是干嘛的。而在陈xx老师的课堂上,我清楚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明白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是那么容易。在入党的基本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要求都是严格的,这就是党的纪律,党的作风。在入党的程序中,从个人申请到培养、教育、考察 再到发展对象的确定、预备党员的接收最后到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转正。每个阶段都有严格的要求,这就是考量党员的一种有效方法,层层筛选,保证高质量。由此我们更加可以得知入党是一个过程。这是需要我们努力奋斗的过程。
其次,增强了对党的认识。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许我们经常会说到中国共产党,但当别人问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党时,我很难一下子回答出来。虽然学政治也学了这么多年,对党应该会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但没有系统地全面地认识中国共产党。而这次参加党校的培训,让我有机会有动力去主动学习党的知识。欣然地接受了党的教育,系统地了解了党的历史、性质、奋斗目标、建党宗旨、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等基本知识。我相信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会对党的认识水平有了更深一层的提高,更进一步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等的真正含义。虽然现在我没有拥有多少关于党的理论,但我会努力吸取其精华,争取做得更好。
最后,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陈xx老师在台上讲得激情澎湃,台下的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在这次的培训活动中,身边的都是年级里的优秀分子,跟他们一起交流、一起学习,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例如组织能力不算很强、站在台上发言或者提出自己的建议时胆量还不足够等等。现在担任我们支部的小组长,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锻炼机会,我应该好好抓住这一机会,好好锻炼自己。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很荣幸能够进入党校培训班学习,好好提升自己。在这里,我要不断努力,加强自己的政治修养,特别是党性修养,从而确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人生目标。
履行入党手续,是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的必经程序、这不是单纯的技术性工作,而是一项严肃的政治性工作。作为一名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志,应该对入党程序和成为一名党员应准备那些材料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入党的程序,仅供参考。
党员入党的程序精简篇一:
申请人递交入党申请书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1、团组织推优
2、通过考察党支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3、为入党积极分子确定1-2名培养联系人,并指导其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
培养、教育、考察入党积极分子
1、入党积极分子定期汇报思想并参加党校学习
2、联系人与积极分子谈话
3、党支部与联系人对年满一年的积极分子做一次综合考察鉴定
确定发展对象
1、以党小组的形式进行内部考察和交叉考察
2、党支部讨论确定发展对象
3、党组织对发展对象进行预审(包括对父母的政审)
预审
1、相关材料报送院党总支预审
2、公示发展对象名单
3、预审通过后发给入党志愿书
预备党员接收、审批
1、党支部召开接收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
2、相关材料报送院党总支审查
3、院党总支指派专人与发展对象谈话
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
1、参与党内组织、民主生活会
2、预备党员定期汇报思想
3、考察人与预备党员定期谈话并做好纪录
4、党支部定期分析考察情况
预备党员转正
1、预备期满后(一年),预备党员提出转正申请书
2、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
3、党小组提出意见,供支部大会讨论
4、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并作出决议
5、相关材料报送院党总支审批
入党材料归档
党员入党的程序详细篇二:
一、自愿提出入党申请
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以下简称“入党”)的同志自愿向所在单位党支部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主要写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本人主要表现。党支部接到申请后,应派人与申请入党人谈话(一般在十五天内),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教育。
二、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入党申请人应由申请人所在支部提名、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党员大会)审查同意后,便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将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志愿书、支部大会通过决议等材料汇集齐备,报中心党委备案,并通知入党积极分子本人,要求其本人写出自传(内容主要写本人简历、家庭主要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经历<以下简称“政历”和现实表现情况),指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
三、进入考察期
考察期一年以上,自党支部确定其为入党积极分子之日算起。党支部每半年要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每次考察情况要填入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填写考察意见时,要真实、具体、准确,既要有优点,也要写出缺点)。防止平时无记录,入党前闭门造车、突击编写的现象。要注意掌握表中时间顺序即工作顺序,按先后顺序一般为:党支部提名-支部对申请人的政历了解意见-支委会(或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党员大会)讨论是否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意见-考察意见(时间相隔不能超过8个月)-综合政审结论-党内外群众公开测评意见-支委会或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发展对象意见-党支部意见。
四、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
党支部派一至两名正式党员召开座谈会,听取党内外群众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反映。
1、座谈会党外群众一般不少于8人,不够8人的,支部应加以说明。
2、座谈会应在考察期近一年,支部准备列为发展对象之前召开。
记录整理表内评定意见反映要求真实。除表内情况还应附一份完整的群众座谈会原始记录(参加人员必须签名)。
五、确定发展对象
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后,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讨论同意,可列为发展对象。
党支部确定了发展对象,应及时向中心党委报告意见,并附送入党积极分子的政审材料、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原始记录、考察材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等。
中心党政办公室进行审查,并向党委书记如实汇报情况,对符合要求的,同意确定为发展对象,方可下发《入党志愿书》。
六、政治审查
对已确定的发展对象,要通过查阅档案、在其工作单位和出生居住地调查等方式进行政治审查,凡没有通过政治审查的,一律不能发展入党。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前,各支部要对发展对象的条件、培养教育情况和入党手续等进行全面审查,防止“带病入党”。
审查发展对象本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政治历史和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期间在校的中专学历以上的学生入党时一定要到该校取得当时政治表现证明材料。党支部在讨论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要在适当范围内对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公示,并在支部大会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审查发展对象直系亲属和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对发展对象自传中反映出的情况及上述审查内容要形成综合性的政审材料和结论意见(落款处须盖上支部章)。
七、短期培训
中心党委定期组织发展对象参加局或党校的短期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五至七天(或不少于四十个学时),主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共党史》、《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邓小平理论等文献。
未经培训的(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不能发展入党。培训结业证复印件装入入党材料档案。
八、确定入党介绍人
入党介绍人由两名正式党员担任,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也可由发展对象约请,或由党组织指定。入党介绍人的主要任务是:
1、向被介绍人解释党的纲领、章程,阐明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认真了解被介绍人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工作表现、经历等情况,如实向党组织汇报。不能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更不能有意隐瞒和歪曲事实真相。
2、指导被介绍人填写《入党志愿书》,并认真填写自己的意见(填写入党介绍人意见时,不要简单地以“提希望”的形式代替写缺点,而应实事求事地对被介绍人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工作表现和其它方面的情况作出全面评价,并表明自己对其能否入党的态度)。向支部大会如实介绍被介绍人情况。
3、被介绍人批准为预备党员以后,应继续对其进行教育帮助,使其按期转为正式党员。
九、填写入党志愿书
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须经上级党组织同意,在入党介绍人的指导下,在入党志愿书第一页的右上角粘贴近期免冠2寸照片,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并要求其填写时要忠诚老实、实事求是,不得有任何隐瞒和伪造。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对《入党志愿书》上有的项目没有内容可填时,应注明“无”。在“对党还有哪些需要说明的问题”一栏,主要填写需要向党说明,而其它栏目中不能填写的问题,或对某些栏目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如亲友中被停职、拘留审讯等,现在尚无结论和处理的问题。
十、支委会审查
召开支委会,未设支委会的由支部书记负责,严格审查发展对象填写的《入党志愿书》和有关材料、经支委集体讨论认为发展对象合格和手续完备后,即提交支部大会进行讨论。采取座谈或个别谈心的方式,听取党内外人员对入党申请人的反映。
十一、召开支部大会
支部大会程序:
1、申请入党人汇报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履历、现实表现以及向组织说明的其它问题;
2、介绍人介绍入党人的主要情况,并对其能否入党表明意见;
3、与会党员充分发表意见,对申请入党人能否入党进行讨论;
4、申请入党人对大会讨论情况表明自己的态度;
5、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
注意事项:
1、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达到应到会的正式党员半数以上;
2、申请入党人及其入党介绍人必须参加支部大会;
3、讨论两个以上的人入党时,必须逐个讨论和表决;
4、支部决议应及时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决议内容包括申请人的优缺点,记录到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数、表决结果及日期;
5、及时将《入党志愿书》、申请书、政审材料、培养教育和考察材料报中心党委审批。
十二、入党前谈话
在审批接收新党员前,要指派党委成员同申请人谈话,作进一步的考察。谈话前,谈话人要对支部报来的入党材料进行审查,看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查看支部记录)。谈话中,主要了解被谈话人的入党动机,对党的认识和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征求其对党需要说明的问题,帮助其提高对党的认识,指出努力的方向。谈话后,及时如实地将谈话人的意见填入《入党志愿书》,并向党委汇报谈话情况。
十三、党委审批
党委审批要及时,必须在支部上报的接受预备党员决议三个月内审批,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审批时间,但不得超过六个月。凡无故超过规定时间而未予审批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党委审批必须坚持集体讨论,不能个人说了算。党委审批的意见要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注明预备期的起止时间,并通知报批的党支部。
十四、支部向本人发出入党通知书
党支部接到上级党委入党审批通知后,应及时通知本人并在党员大会上宣布。党支部应将中心党委批准的预备党员编入支部名单,告诉其交纳党费的时间、规定等。
十五、入党宣誓
预备党员必须面对党旗进行宣誓。举行入党宣誓仪式由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批准预备党员后及时举行,或由中心党委统一组织在党的生日集中举行。
入党宣誓仪式的程序:
1、唱国际歌
2、党组织负责人致词
3、新党员宣誓
4、上级党组织代表讲话
5、党员代表讲话
6、新党员代表向党表示决心
十六、预备期的培养考察
预备期为一年,从支部大会通过预备党员之日算起。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考察,党组织通过听取本人汇报、个别谈心、集中培训、介绍人帮助等方式。党支部每季度要讨论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同本人谈话。
预备党员要自觉地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考察,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每半年要向支部书面汇报思想和工作一次。预备期满后,党支部要进行全面考察,并写出书面报告。预备党员转正材料(转正申请、个人思想工作汇报、党小组意见、党内外群众意见、党支部考察报告及发展材料)必须报中心党政办公室审查同意后,方可上党委会讨论审批。
十七、预备期满
(一)考察合格,按期转正
手续:
1、本人在预备期满前适当时候向支部提出书面转正申请;
2、党支部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
3、支委会或支部书记审查;
4、党员大会讨论、表决通过;
5、预备党员材料报中心党政办审核;
6、中心党委会审批。
党委对党支部上报的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一般在三个月内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审批,并通知报批的党支部。
(二)考察不合格
1、延长预备期
对预备期满后不完全具备条件或犯有一定的错误,但还没有完全丧失预备党员条件,并且本人决心努力改正错误的,可延长预备期。延长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最短不能少于半年。延长预备期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作出决议,填入《入党志愿书》,报上级党委。延长预备期期满后,由党支部根据其是否具备党员条件作出转为正式党员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决议并报中心党委审批。
2、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按照以往做法,对档案中没有《入党志愿书》等入党材料,但正常参加党的基层组织生活、按时缴纳党费的党员,经本人申请可以补办有关材料,以证明其党员身份。具体程序是:
1、由入党时的2名入党介绍人,分别出具书面证明,证明何年何月何日,在何地介绍该同志入党。如介绍人已经去世或难以联系,也可由当时参加会议表决的2名以上党员提供书面证明,证明何年何月何日在何地参加会议,表决该同志入党问题。
2、由接收预备党员的党组织提供证明,证明于何年何月经何人介绍接收该同志为预备党员。证明材料要由党组织盖章,当时的党支部书记签字。
3、由转正时的党组织出具证明,证明该同志于何年何月转入本党组织,并于何年何月准予转为正式党员。如转正时所在的党组织与接收预备党员的党组织相同,可以与第2项证明材料合并。
4、如该同志多次转移组织关系,每次转移和接收的党组织都要提供证明,证明该同志于何年何月由何处转来,又于何年何月转往何处。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建设, 抓好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
1.高校团组织要全面考察推优入党积极分子, 严格推优培养考察程序。培养和考察团员青年, 推荐优秀团员青年入党, 是新时期高校团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团组织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关系到党员发展质量。为此, 高校团组织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各级组织机构, 增强高校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校团委和团总支两级组织在学生团员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使团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深入到广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 同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多层面地感受到团组织的教育与帮助;二是做好“推优”育人工作。团组织要建立普通学生教育培优体系, 通过开展团内“推优”活动,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举办党的知识培训, 加深他们对党的认识, 进一步端正其入党动机。
2.健全入党培养教育的规章制度。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机制涉及多个方面, 健全和完善的制度和机制是确保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必要保障。一是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机制。高等学校要建立以学校党校为主导, 由“班级党章学习小组—院 (系) 党校—学校党校”共同构成的入党积极分子分层培训体系, 加强各级党校的培训管理。二是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党的任务分担机制。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内活动, 适当给入党积极分子交任务压担子。三是建立高校党委、院系党委 (党总支) 、学生党支部三级相互衔接、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 健全规章, 加强考评。四是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教育服务联系机制。坚持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制度, 坚持与入党积极分子谈心制度, 要着眼于解决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普遍关心的、思想困惑的实际问题。通过党团的工作, 切实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
3.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严把新党员发展质量关。新党员发展必须把好五关。一是严把审核关。严格遵循本人的申请, 党支部的推荐, 考核, 培训公示等程序, 把群众反映好的同志作为培养对象;二是严把培训关。通过基层党支部推荐, 参加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采取听辅导讲座、看电教片、谈体会、交流心得、自学鉴定等形式, 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三是严把培养关。应着重抓好重点培养对象的考察、吸收预备党员前的考察、预备党员转正前的考察。采取听取被考察人思想汇报, 听取培养人、介绍人情况介绍、经民主测评、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全方位考察;四是严把谈话关。对发展对象以及党员转正前进行谈话, 通过谈话, 进一步了解他们入党的动机是否正确, 入党态度是否端正, 党的基本知识了解多少、是否真正具备了入党条件;五是严把审批关。对发展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 都认真地实行公示制度, 对师生有反映的发展对象进行调查核实, 若确有问题的发展对象坚决不予批准。
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帮助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一)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
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 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政治引领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两个目的:一是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帮助他们掌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二是对学生进行“三观、四信”教育, 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毋庸置疑, 由于受多元文化思想侵蚀, 少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 我们不能回避现实, 教学中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学生认识问题, 对少数入党动机不纯的学生应及时纠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大学生,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第一位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问题。
2. 大力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就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积极探索符合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行之有效的新举措。一是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加强师生之间互动。对学生提出的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 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二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三是加强实践教学, 使大学生了解社会, 认识国情, 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具备一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外, 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党性原则。胡锦涛同志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1]。“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 努力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 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 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2]事实上, 只有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 才能讲授马克思主义;只有忠于马克思主义, 才能传播马克思主义。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素质是保证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一是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业务素质, 加大对教学科研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的奖励力度;二是鼓励中青年教师考博, 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三是通过短期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等。
三、高校党校应着力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和党性意识教育, 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端正入党动机是入党培养教育的重点。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 是推动其争取入党的精神力量。入党动机是否端正不仅关系新党员质量, 影响他们未来事业发展, 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据统计, 目前大学生中申请入党人数占到了大学生人数的80%, 每年新增党员中大学生超过了三成。大学生中如此众多的申请入党者, 他们的入党动机如何?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高校各级党组织, 要特别关注入党动机处于自发状态的大学生, 通过党校系统的培养教育, 使其认同并全面掌握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树立全局、长远、根本的目标与利益追求, 实现对个体、眼前、具体利益的超越, 并逐步将其内化为价值信仰, 外化为行为准则, 最终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这样, 自发性的入党动机就会发展成为自觉性的入党动机, 从而实现入党动机由自发向自觉的升华。为此, 党校课程设置必须规范科学, 真正触及大学生灵魂深处。
2.党性教育是入党培养教育的关键。党性是一个政党的性质、宗旨、目标、任务等的本质体现, 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主要的特征。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道德等各方面要素的综合反映, 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共有的属性和特征, 其核心内容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党性教育至关重要, 党性观念和党性修养不是自发产生的, 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是要经过个人不断学习、实践、提高和党组织的精心培养教育, 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和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观念和党性修养呢?一是坚持入学教育与入党启蒙教育相结合。要及时占领大学新生的思想阵地, 把党的知识纳入新生入学教育, 结合新生军训开展入党启蒙教育。二是坚持日常培养与党校培训相结合。要活化日常各种教育活动, 细化日常帮助指导环节, 强化党校集中培训提高。三是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注重培养方式的多样性和实践性, 有条件的高校组织学生进博物馆、红色纪念馆、社区自愿服务团等, 在实践中磨炼意志, 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3.强化艰苦创业精神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大多是“80后”、“90后”, 他们中少数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认识了解不够深入, 对“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缺乏深刻认识, 对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不全面, 缺乏历史对比感和厚重感。当今, 中国的繁荣振兴任务十分艰巨, 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是对大学生提出的符合国情的重要要求。大学生只有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敢于战胜任何艰难险阻, 才可能成就一番大业, 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当今的大学生富有热情但缺乏韧性, 善于进取但求实不足, 缺乏面对困难, 面对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只有强化艰苦创业精神教育, 才会完成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实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因此, 党校课程设置必须具有艰苦创业,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 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 2005-01-19.
【关键词】 会计分析目的方法程序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析的具体步骤和程序,是由分析人员根据分析目的、分析方法和特定分析对象而具体设计的。通常,会计分析的基本程序或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分析目的
会计分析通常会借助于会计报表来进行,其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不同的目的。例如,企业短期投资者分析会计报表的目的,在于了解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便于作短期投资决策;企业长期投资者分析会计报表的目的,则着重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为长期行为提供决策依据;股东分析会计报表的目的,在于获悉企业的经营业绩、获利能力、财务状况及资本结构等因素,这些因素对股票价值的高低具有重大的影响;企业管理人员分析会计报表的目的,在于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检讨其得失,并及时发现问题所在,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注册会计师分析会计报表的目的,在于以独立超然的地位,采用合理的方法与程序,明确指明企业所提供的会计报表是否公允表达某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税务机关分析会计报表的目的,在于査核纳税义务人是否如实申报有关税收等。
正是由于企业财务活动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关心公司财务状况时是有所侧重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明确分析目的是什么,信息使用者希望获取的是些什么样的信息,是与决策相关的信息,还是与目标相关的信息,然后才能决定是进行全面的会计分析,还是进行某一专题的会计分析等。确定了分析的目的和所采取的形式之后,才能详细制定分析计划,包括分析目的、分析要求、组织分工、进度安排、资料依据以及确定分析评价的标准等。
2. 搜集分析资料
企业会计分析所需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2.1财务会计报告等内部核算资料。企业在会计期间编制的、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有关附表、附注等。内部会计核算资料还包括各项计划、预算、定额资料,日常收集积累的历史资料,以及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的各种足以说明情况和原因的第一手资料。
2.2注册会计师查账验证报告。注册会计师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及一般公认会计原则,采用必要的查账验证程序,对企业会计报表予以验证后,应提出査账验证报告,对验证后的会计报表表示意见。会计报表分析者、银行、其他贷款机构及投资人等,对于注册会计师所提出的查账验证报告一般是比较信任的。因为注册会计师必须在查账验证报告中表示,对验证后的企业会计报表是否公允、是否合理必须发表审计意见。
2.3企业的会计政策。企业的会计政策是指该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所根据的各项会计原理、原则与方法,以及对这些原理、原则与方法的特殊应用。
2.4其他途径取得的有关资料。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进行会计分析的主要资料来源,但为了全面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还需要搜集其他资料,如市场前景、产销情况、员工构成、技术开发,以及预测、计划、定额和标准等资料。有些资料可以来源于专业性机构,如投资咨询服务机构、行业性协会、证券交易所等;有关企业预算、计划、总结、规划的材料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当年度生产经营与未来展望的评价等,均可作为会计分析的必要补充资料。
2.5调査核实所获得的资料。有些原始资料是粗糙的、零碎的、表象的、感性的,甚至是有错的,所以需要经过核实,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任何分析方法都只能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指明方向,而不能代替调查研究。要确定影响财务活动及其财务成果优劣高低的具体原因,并据以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和措施来改进工作,必须深人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把数量分析所得的结果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判断。
3. 选择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服从于分析目的,应当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如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往往需要用到回归分析法;对流动性的分析,往往需要用到比率分析法;对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往往需要用到因素分析法等。
会计分析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运用时应当注意科学性和完整性。例如,对收入增长额、增长率分析可运用对比分析法,收人增长速度分析可运用趋势分析法,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收人的比重、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应收账款账龄及其比重分析可运用结构分析法,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分析可运用比率分析法,收人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可运用平衡分析法等等。
4. 进行分析计算
根据所掌握的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特别是采用一定的财务指标,进行指标计算,然后根据计算得出的指标,层层分解和辨析。比如,在进行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时,要找出指标之间的差距,分析差距形成的原因;在进行未来趋势预测时,就要在指标计算的基础上,剔除其中隐含的非正常因素,从而对未来趋势作出判断。
5. 撰写分析报告
会计分析报告是会计分析工作的总结,也是会计分析的最后步骤。它将会计分析对象、分析目的、分析程序、分析评价及提出的改进建议以书面形式表示出来。外部信息使用者主要利用会计分析报告接受信息,例如上市公司每隔半年要在报纸上公开披露财务信息。
会计分析报告首先要求数据确凿。尤其是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必须经过专业性中介机构审查验证,出具书面意见,保证其审查验证文件的内容没有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且对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司的全体发起人或者董事也应承担连带责任。其次观点鲜明。是就是,非就非,避免模棱两可的结论。再者要求语言朴素。应当尽可能让缺乏专业知识的使用者读懂专业性很强的分析报告,这是分析者应当努力做到的事。为此,分析报告应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表达,用简洁的数据说明问题,作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分析报告具有可读性,只有这样,分析的观点与结论才能对决策更有用。
在会计分析报告中,还应当对分析时期、分析过程、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依据作出交代,对分析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作出概括,同时还应当对分析资料、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作出说明,如有必要,还可以提示分析报告内含的风险。当然,对于不同利益关系人、不同的分析目的、不同的数据范围,会计分析的内容可以有所区别,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并不存在一种一成不变的固定程序,也不存在惟一的通用分析标准或模式,有些分析问题还可以是一个研究和探索的过程。
【发展党员的程序(入党基本知识)】推荐阅读:
发展党员的程序及文书案例06-30
发展新党员的党支部大会程序07-03
规范发展党员程序09-08
发展党员简要程序10-31
发展团员程序06-03
关于发展张文入党的综合考察材料10-25
入党发展对象评议优秀07-23
入党发展对象公示结论10-25
华北电力大学发展党员工作程序07-16
本科生支部党员发展工作程序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