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先进校总结

2024-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园文化先进校总结(共8篇)

校园文化先进校总结 篇1

——左权宏远科技有限公司在我校举行的一次讲座

为了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实现企业文化进校园,使师生零距离接触企业,5月6日上午,机电班主办的第二届机电专业分论坛暨“先进企业文化进校园”讲座在我校多功能大厅举行。此次讲座由宏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事教育部孟海军主任主讲,我职高部部长孟凤鸣,副部长贾运军及机电专业全体师生聆听了讲座。

孟海军主任首先介绍了宏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随后,孟主任对公司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所倚重的企业诚信文化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孟主任指出,宏远科技在近几年发展中,凝练出一套科学、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以打造百年基业为目标,坚持诚信立本,以裕禄精神为精髓,岗位诚信体系为特色。作为宏远科技企业文化最突出的亮点,岗位诚信体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并延伸出员工诚信宣言、岗位诚信规范、群策群力活动和员工诚信考核,构成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企业文化的生生不息,实现企业基业常青。公司把焦裕禄精神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之中,提炼出“诚信敬业、拼搏奉献、开拓创新”三大精神,成为公司形式及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动力。孟主任还着重强调了宏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理念和思想体系,包括:以高端战略赢取“云层之上”竞争优势的战略理念:“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质量理念:“以人为本,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人才理念:“客户满意是永恒的追求”的服务理念等精神。通过这些解读,使与会师生对宏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先进企业文化精髓有了更深层的了解,现场师生热情高涨,掌声不断。

最后,我职高部部长对此次企业文化经校园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孟部长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环节。职高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这就需要不断拓宽校企合作模式。先进企业文化进校园能使企业的价值观、精神和思

想走进校园,让师生零距离和了解企业,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养成,对学生岗位职业素养的形成、固化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优势互补,形成新型的校企合作机构,是学校与企业上方共同探讨和谐文化建设的新模式。孟部长强调,先进企业文化不但要进校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换药让企业文化进教室、进课堂、进教材,把这种模式作为课题来做,以校企文化交流合作为起点,提升师生综合素质,不断适应社会、企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校园文化先进校总结 篇2

一、确保体育教学质量、确保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确保体育竞赛有序进行

1.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开齐开足体育课程。

课程计划是确保学校教学课程有效实施的“法律”, 本溪一中始终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课程管理计划, 不论低年级或高年级、不论是否处于考试期间, 务必确保每周两节体育课的有效落实。即便是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 毕业班的体育课时间, 也从来不会以任何理由被挤占或挪用。

2. 确保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有效落实。

在充分发挥体育课堂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 本溪一中将每天上午9:55~10:05, 设置为学生自选项目体育活动时间;10:05~10:30是该校固定的课间操活动时间;每天下午15:00~15:25也是学生自选项目体育活动时间, 其活动主要包括毽球、羽毛球、跳绳等。同时, 各年级每班每周均额外再增设一课时的课外体育活动, 并且鼓励以足、篮、排三大球运动为主, 在快乐运动中磨炼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由于该校有3000余名学生, 为保证体育活动的质量, 学校特别采取分时段进行的方式, 并且形成了一套“班主任亲自组织, 体育教师巡回指导, 校领导到场监督”的责任机制。同时, 该校德育处会对每个班级各项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以记录, 并在每周的班主任例会上进行点评, 将这些作为对师生进行考评的依据, 这样既能够调动班主任积极管理的情绪, 又可以达到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 确保了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有效落实。

3. 抓好学校运动队训练, 有效组织体育竞赛工作。

该校常年组建校田径队、排球队、篮球队、足球队、荷球队、乒乓球队和健美操队。各队均由专业水平突出的体育教师带队训练, 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 运动队训练水平飞速提升, 在国家、省、市各级比赛中名列前茅:曾夺得辽宁省三对三篮球赛冠军, 全国荷球锦标赛乙组亚军, 在全国U19排球联赛中, 该校男子排球队获得第六名的优秀战绩, 并有5名运动员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

为了不耽误学生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 学校特别采取早晚训练和运动员单独补课相结合的方式, 同时, 学校建立了奖惩制度, 对师生尤其对运动队参加比赛获得不同名次的运动员给予不同的奖励。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自身运动队的梯队建设, 而且也带动了周边学校整体运动水平的提高。

此外, 该校每年举办两次的全校田径运动会, 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竞技热情, 每个班级近半数以上的学生都会踊跃参与;全校每年一次的队列广播操比赛, 高一年级的篮球对抗赛、五人制足球大比拼, 高二年级的排球竞赛和三对三篮球比赛, 以及全校范围的体育周、体育月等活动, 广泛培养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极大地活跃和提升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在组织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同时, 该校还加强教职工体育竞赛活动, 组织全校教职工进行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篮球等比赛, 并且多次组队参加了全市教育系统的篮球赛和排球赛, 不仅提升了学校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同时也彻底转变了教职工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了解和认识。

近几年来, 该校毕业生体育合格率、达标率在99.8%以上, 为众多高校和专业队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 而且切切实实提高了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二、注重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场地器材管理和人才引进的管理

1. 明确职责, 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该校始终把体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要务来抓, 不仅提出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每天锻炼一小时, 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 而且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首, 副校级领导为枢纽, 德育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为实施人员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层层落实。校级领导与教务处工作人员每月两次与全校体育教师共同进行校本体育教研, 研究体育教学业务, 探讨学校体育教学规律, 不断改革完善体育校本课自选教材, 科学制定教学课程, 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特色。

2. 针对学校体育工作, 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每学期之初, 该校把体育工作纳入到教学工作计划当中, 各相关部门将围绕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出相应的体育活动计划, 层层细化, 提高了体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保证了体育工作的有序进行。体育组按照《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条例》的要求, 特别制定了《本溪市第一中学体育工作制度》、《体育工作例会制度》、《运动会制度》、《课间操制度》、《冬季长跑制度》, 狠抓体育教学常规管理, 对体育备课、教案和体育课教学等情况长期进行检查和指导, 积极开展体育看、评课活动, 不断提高体育常规教学质量。

每学期结束之后, 相关部门及时总结, 查缺补漏, 为新学期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学校还经常组织教师反复学习相关制度, 使学校体育工作有章可循。

3. 完善体育设施建设, 加大对场地器材的投入和管理。

近年来, 为抓好学校体育工作, 该校加大了经济投入, 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配备了实施新课程必须的体育器材, 根据学校的规模设置了体育器材室4间和体育更衣室5间。同时, 投入20多万元购置了20套乒乓球桌案等全套设备, 新校区体育看台落成后, 又集中投资400多万元, 在看台下修建了师生健身房, 健身器械齐备, 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运动健身的路径。不仅如此, 当学校各体育运动队外出比赛时, 出于对学生的爱护, 更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 学校努力创设一切便利条件, 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另外, 为了更好地让全校师生劳逸结合、身心俱进, 在学校各级各类考试之后, 除购买优秀的书籍外, 学校还以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毽球、跳绳等为奖励, 鼓励学生走出教室, 走到操场上, 走到阳光下, 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学校的体育场地达标率100%, 体育器材达标率98%以上。学校体育场馆及运动设施不仅完全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而且在满足体育社团和运动队训练的同时, 也能够面向社会开放, 实现有效利用。

4. 引进优秀的师资力量, 加大对体育教师的考核和管理。

早在1988年, 学校即被评为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试点学校, 良好的师资队伍与正确的发展思路, 使学校近些年来的体育工作成绩不断提高。

先进企业文化 篇3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在国有企业中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远大的理想激励人、用高尚的情操培育人,努力培养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在国有企业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导向,把国有企业中聚集的社会成员培育成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现代公民,使之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群众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个任务,很大一部分要通过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来实现。同时,国有企业中的文化状况,对我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果。因此,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育先进文化,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国有企业这个阵地,把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大环境中形成的,为企业成员所共享并在企业内部起支配作用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对企业的运营制度和经营管理实践起着统领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得到明确的指引和激励,形成高度的默契和信任,从而更好地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力、生命力和内在活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的变革和发展,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不良的企业文化,则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无论是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状态、行为习惯,还是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因此,大力培育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先进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先进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推进企业文化的转型和创新,首先需要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是先进的企业文化?

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不仅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总方向,也是在国有企业中建设先进企业文化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方向。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生产性、社会性和时代性三个基本特征。所谓生产性,是指企业文化必须有利于促进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有利于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从而有利于国有企业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所谓社会性,是指企业文化必须有利于企业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所谓时代性,是指企业文化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时代的特征和潮流,与时俱进,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因此,凡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利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有利于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的贯彻,有利于企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承担社会责任和为社会繁荣稳定发展作贡献的文化,就是先进的企业文化。在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先进的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强烈的发展意识和氛围。千方百计谋发展、抓实干务发展、只争朝夕促发展成为企业精神的基调和主题,尽快把企业做强做大、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迈进成为广大职工自觉的追求。

第二,强烈的改革意识和氛围。全体职工能够充分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做好彻底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体制、机制的精神准备。

第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氛围。管理层正把创新作为关系企业命运的根本措施来抓,全体职工能够以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创造卓越的精神和作风,在经营领域、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敢于与国际巨头争雄。

第四,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企业经营管理者到广大职工都能够充分认识解放和发展企业生产力、把企业做强做大、壮大国有经济的重大社会意义,意识到企业对国家、社会承担的责任,人人都拥有一份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奉献力量的赤子情怀。只有培育和建设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

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途径和措施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组建5年多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培育企业文化,有力地促进了集团的改革与发展。我们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体会到,在国有企业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应在企业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

坚持党的领导,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国有企业一切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为此,必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职工的头脑,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教育和塑造职工,使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牢固占领国有企业这个阵地。

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和发挥职工的首创精神。要尊重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培育和形成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保证职工群众充分参与,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使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细节得到丰富;尊重职工在企业文化实践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使企业文化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对模范实践企业文化的职工给予大力宣传和表彰,以带动全体职工共同实践企业文化。

使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实践活动中生长和升华出来的,同时它又必须回到企业的实践中去,在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中得到贯彻和体现。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

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企业的各级干部是培育和落实企业文化的关键主体。只有各级干部对企业文化在心理上认同,在实践上身体力行,企业文化才能生根开花,才能真正对企业发挥作用。因此,要在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从选人、用人到考核、奖惩,都贯彻企业文化的要求。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发挥作用,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

文化的先进性与先进文化的培育 篇4

文化的先进性与先进文化的培育

文化是社会生活的灵魂,是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文化的形态是社会生活本质的观念折射.文化的先进性体现在客体尺度、主体尺度、社会尺度三者的统一.先进文化的功能体现在民族凝聚、教化塑造、价值导向、社会批判四个方面.培育新时期先进文化,并探索其建构路径,是文化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 者:史炳军 作者单位:浙江丽水师专,政史系,浙江,丽水,323000刊 名:湖北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HUBEI年,卷(期):“”(2)分类号:G0关键词:先进文化 尺度 功能 建构

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篇5

一、端正师德师风,增强教师敬业精神。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高低,也影响学校在社会中的形象。学校利用暑期‚中继教‛培训,对全校教职工进行了《新时期师德修养》培训和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理论;随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学校发展规划要求,为更好地适应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2008年9月,学校行政一致通过确定2008-2009学年度为学校‚教师学生政治思想和法制教育工作年‛并产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有规划、有措施地对广大教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师德师风教育和培训,组织了全体教职工参加2008年‚五五‛普法考试,组织学习新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提高教职工的政治思想、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

二、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德育工作,突出素质教育,逐步形成特色校园文化。

(一)学校始终把素质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学会做人‛为德育核心,坚持‚成才先成人‛的做人准则,开展各项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仪表教育。充分发挥党支部、团委、工会等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扎实、细致地搞好校园卫生,坚持校园卫生常规管理,增设校园‚卫生监督岗‛,抓好班级卫生及校园卫生的检查评比,促进学校环境卫生大为改观;狠抓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仪表规范,从而使学生在行为仪表方面上有明显进步;组织召开家长座谈会,校长和处室领导分别参加各班座谈,向家长们介绍了学校办学情

况、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许多家长肯定了学校的工作并对学校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好各项德育常规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组织好每周主题班会课和升旗仪式及国旗下朗诵,加强‚两操‛检查和校园周边环境、网吧、游戏室的巡查等。

(二)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生命安全和感恩教育等教育活动,通过每周的国旗下演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人格。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组织开展了全校性的‚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法制教育讲座‛、‚党团知识竞赛‛,主题黑板报比赛,团委、语文组组织了‚春晖感恩书信大赛‛、‚清明节缅怀先烈,继承传统诗歌朗诵比赛‛等德育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了学生的法纪意识。制定了应急疏散议案并组织了应急疏散演练,2009年5月11日,在该校举办的‚贵州省暨黔南州‘防灾减灾消防科普送平安进校园’启动仪式‛取得圆满成功,意义深远,受到省州领导好评。

(三)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搞好学校绿化、美化,推进学校花园式建设,以七十周年校庆为契机,按照‚申示‛要求,完成了校园网络和校史陈列室建设、老校门改建、第二教学楼装修、学校围墙整修、田径场平整及绿化,校园‚三化‛建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如今全校师生均有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全校基本做到了办公室、寝室、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符合卫生标准,整个校园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校园内建设布局比较合理。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已实现分离,整个布局和谐统一;寝室、食堂、浴室等生活区功能齐全,操场、水泥场地等活动区分布合理;学校的各种校牌制作规范精致,在走廊过道和不同功能的室内,分别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以及有我校特色的师生书画作品;在学校教学楼旁边建造了八个宣传窗,发挥了多种功能。同时重视教室的美化和办公室的美化,要求有创意,积极向上,富有文化气息;在校园绿化过程中,力求做到富有层次感受、艺术性和观赏性,学校先后建造了‛行知廊‛‚润之亭‛、‚凤翔园‛‚冲之泉‛等人文景观;同时一草一木都力求与周围建筑相匹配、相映衬。如今的惠水民中,林园亭榭、卵石幽径,以及清翠平整的绿化步道,那芬芳四溢的鲜花……无不令人乐而忘返,遐想联翩。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形成了以开展活动为载体,以为传承文化和弘扬时代精神为内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优化美化育人环境和提升学校整体形象为目标,在校园内开展校园之声广播、走廊书法美术展、教室美化评比、民中之星评选、文明寝室、文明班级评比等活动;在完成常规德育工作的同时,成功举办了二届富有特色的‚红五月‛艺术节、英语节和三届体育节,让学生在节日中尽情展现自我、享受快乐,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各方面素质;德育工作突出主体活动且富有时代特征,结合5.12汶川大地震,组织开展了‚仁德至上,大爱无疆‛的全校性捐款活动、缴纳特殊党费和特殊团费活动,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国家意识、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

(四)努力塑造学校人文精神,丰富学校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成员在思想观念、精神风范、价值观念的深层表现,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2005年以来,结合学校实际,学生特点,逐步形成了‚明德、立志、笃学、立人‛的校训和‚诚实、勤奋、和谐、进步‛的校风,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教风与学风并设计出了美观形象、寓意深远的校徽和谱写出了活泼欢快、积极进取的校歌。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学校均将组织新生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并把校训、校风等口号上墙悬挂在学校醒目的位臵,让师生与之朝夕相对,耳濡目染,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共识和价值观,形成了一种学校无形的人文精神,从而增强敬业意识,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另外,狠抓班级文化建设。以争创‚文明班级‛为核心,鼓励每个班级有特色、有创新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创作班歌、组建学习小组等;借此美化自己、充实自己、展示自己。现在,我校的学生有较强的爱祖国精神和爱国热情,举止端庄,谈吐文雅,乐观大方,诚实谦逊,勤奋好学,有着美好的人生展望。

三、提炼管理文化,加快学校发展进程。

管理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近五年来,学校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依法治校,促进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健全了学校领导、各处室、部门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部门之间通力合作,相互补位,扎实工作,保证了学校整体工作的顺利推进;坚持校务公开,在学校工作的重大决策、经费使用、涉及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和学校收费等由职代会讨论和审议,充分发挥职代会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坚持公开选拔和民主评议学校中层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切实转变学校行政处室工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使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完善和认真落实年级部负责制,加强对年级部工作的指导力度,充实年级部干部队伍,给予宽松的政策,提高年级部工作的自主性;积极开展党员民主生活会,充分

发扬党内民主,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与此同时,学校融入人文管理,关注教职员工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家庭、身体情况,校长不定时组织职代会成员到教职工家里探访、慰问。使之与较硬、较冷的制度形成一种刚柔相济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泉州市管理先进校总结 篇6

一、学校基本情况

洛江区马甲彭殊小学是一所农村的基层小学,地处马甲镇西南边,南与洛江区河市镇相接壤,西与南安市洪濑镇比邻。学校创建于1941年,迁建于2004年5月,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惠女水库边,与仰恩大学隔岸相对,是一所环境优美的农村小学。学校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几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有科学实验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音乐多媒体室、电脑室、图书阅览室、科学实践活动室、少先队部室、小礼堂、200米环形跑道等。

几年来,学校以“依法治校,科研促质量,民主管理、务实工作促发展”的办学思路,以“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以“创特色,造就有用之才”的办学目标,严格遵循“博学、笃志、和谐、创新”的校训精神,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创建“泉州市小学教学管理先进校”工作以来,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各种管理制度日臻完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不断走向合理化、规范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上新的台阶。

学校从07年至今,分别接受了洛江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检查、泉州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检查、泉州市小学“十配套”验收、泉州市农村小学远程教育工作检查、福建省小学“合格校”抽检,2008年5月30日成功举办了与泉州市关工委、老促会共庆“六一”系列活动,2010年4月成功举办了马甲中心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现场会。学校分别被评为洛江区“文明学校”(07年)、洛江区“平安校园”(07年)、洛江区“绿色学校”(08年)、洛江区“学前班教学管理先进单位”(08年)、洛江区“少先大队金奖单位”(09年)、洛江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09年),泉州市“学校南音教学先进单位”(08年)、泉州市“绿色学校”(08年)、泉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09年)等荣誉。

二、创建工作回顾

泉州市小学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建设是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精神,切实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小学管理规程》和《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试行)》,提高全市小学教学管理水平,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创建工作意义重大。我校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如下:

㈠重视营造良好氛围

自从确定了创建目标后,学校高度重视,在洛江区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马甲中心小学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我们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及时进行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及时进行任务的分工负责。各成员组人员各司其责、通力协作、务实创新、力求最好,各项工作能够按预期目标有序地运行。学校能积极寻找差距,对照《标准》,认真查找自身不足,群策群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迎合《标准》。

㈡重视学校的团队建设

团队是学校的灵魂,团队的战斗力及精神状态决定了学校的生命力。我校历来重视学校的团队建设:

1.学校是一个大家。我校时常贯穿于师德教育的一个理念就是:学校是一个大家,每位教师都是这个大家的成员。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象对自己家一样对学校,“同坐江中一叶舟,要么同沉要么同靠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等已是每位教师的共识。团结友爱,和睦共处,排忧解难,务实工作,劲往一处使是我们团队的亮点。2.学校事是大家事。平时工作中,我校时常告诉每位教师,你的任务不单教书育人这事,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你的一份,全员参与是每个人的职责所在。只有每个人的共同参与,才能把事情做好。因此,我校在做任何事情,都是全员参与的,各司其责,各尽所能,通力合作,牺牲节假日及晚上时间进行加班加点是常事,每位教师都积极主动参与,能者多劳,不计个人得失地把事情做好。3.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完善的职责分工系统是学校管理工作地有力保证。我校本着“以人为本、依据特长、人人参与”的原则,进行分工,责任到人。全校12名教职工,人人都有除教学外的职责,如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学生管理、各专用教室管理等,都有专人负责。再者,每次迎接的上级专项检查,我们都专门成立了一个材料整档小组。为此,在每次的迎检工作中,学校都能有条不紊、及时地开展工作,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

㈢重视学校的常规管理

始终不渝、耐心细致地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行着。

1、把紧课程设臵关和教学计划实施关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学校严格按照省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新课程方案,认真制定、科学合理安排,开足开齐各门课程。不随意增减各科教学时数,不在双休、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教师能认真制定学科计划,依据要求备好课,学校要求各科任教师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上课,不随意拖课、调课、占课等;严格请假制度,不得无故旷课。在期初每位老师根据自己所任的学科,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合理地分析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准学期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比较到位,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优补差等措施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并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

2、抓紧备课关

我校的教师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计教案,紧靠《课标》,重点突出,体现特点,落实三维目标,渗透理念,教学环节清晰合理,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课后及时反思。

2、把好质量反馈关

我校每月定时对学校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做得较好的及时进行表扬推广,对于做得相对不够妥善的地方进行沟通与指导。值得一提的是本学期我校部分教师自行购买作业批改印章(内容有非常优秀、你真棒、请认真书写、有进步、别灰心及五角星等等),努力让作业批改工整规范,工整字体与激励语让学生清楚明白、奋发向上。同时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对期中、期末进行质量分析,所取得的成绩及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把课堂上发现的问题拿到课间,在茶桌上进行研讨,这不仅让教师们轻松自由地表达,也解决了我们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与困惑,有经验的老教师成了我们年轻老师交流的中心人物。

我校老师听课的积极性较高,能自觉地去认真聆听教者与学子们的交流,认真地记录在“自设公开课、自主听课”评课卡上。课后教者与听者进行深入地交流、探讨与反思,除了对成功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外,还提供了自己的思考与设想。校长、教导能以身作则深入教学第一线任课,分别担任三年级数学、五年级语文及部分技能科的教学工作,随时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动态。通过茶桌研讨、自主听课等形式,我校老师能及时把教学中的心得、问题与困惑拿出来互相分享、解决与研讨,老师们在互动中专业理论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3.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

针对我校有教师会南音这一资源,我校把南音教学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利用。几年来在不断完善校本课程运行机制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将一些流传较广,群众耳熟能详的南曲汇编成课程实验教材,并于音乐课、南音兴趣班里实施,南音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已初步成型,许多学生已能较有型地唱出教材里的一些曲目,学生在参加洛江区、泉州市举办的南音比赛中,屡获佳绩。

4.开设“一诗”“一歌”栏目。

如何让校园充满愉悦及书香韵味是我们致力追求的目标。当前,我校开设了“一诗”“一歌”栏目。“一诗”是指每周一首小学生必备古诗,学校统一制定计划,制定安排表,时间安排在上下午眼保健操后播放,一次三遍,一周下来,学生一般都能记背。“一歌”指每个课间都播放一首歌,这样一天8首,一个月换一次,所播放的歌曲都是爱国主义歌曲及儿童歌曲,课间优美的旋律带走了学生的疲劳,陶冶了学生的情操。5.努力发挥各专用教室的功能作用

学校重视各室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做到各室管理制度上墙、仪器有清册、有专人负责、有使用记录,要求各室负责人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整洁、有序、合理、美观和富有特色,努力做到“为我所用,体现价值”,杜绝“摆设”式。

6.重视育人工作

A.注重“一旗一评比,三会说教”。这里所指的“一旗”是指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这是雷打不动的事情(雨天除外),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一评比”是指少先队组织的每天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评比活动,有力地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促其良好习惯的形成;“三会说教”是指早会、班会及课间操后的小集会,早会、班会就不说了,所谓的课间操后的小集会是指每周二至周五学生做完课间操后站好聆听教育。讲教者由学校的校长、教导、总辅导员组成,教育内容有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突发事例剖析等,实践证明,特设这一会,对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起到关键作用。

B.注重案例熏陶。我校从08年开始,试行每班两周一次,从地方课程中抽出一节课,进行专门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的典型案例播放观看(地点为音乐多媒体室),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案例中熏陶情操,不断形成良好的品德。

C.注重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讲文明语,见了面“敬个礼,问声老师好”是我校强化训练的科目。

㈣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一所学校要发展,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必备的。我校着重从下面三方面进行布臵:

1.班级文化建设

我校每个班级都严格按照泉州市教育局《班级文化建设“十个一”》的标准进行布臵,并要求各个班级遵循“以人为本,富有个性”,布臵既有统一,又有各自的特色,现在,只要你进入班级,“整洁、明亮、舒适、特色”将是你的第一印象。2.墙壁文化建设

让墙壁开口说话是我校近段时间注重做的事情。利用好墙壁,在墙壁上设计德育宣传栏、学生作品展、活动剪影等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把无声的墙壁变为学生学习的平台,励志的天地,努力让学校师生在一个温馨惬意的环境中工作、学习。

3.绿色文化建设

让校园里绿意盎然,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是我校的规划目标。通过几年来不断地投入,学校的绿化面积已达到1440平方米,生均9.1平方米,学校绿色文化已现雏形。

三、存在不足与努力方向

对照《泉州市小学教学管理先进学校评估标准(试行)》,我校仍存不足与差距:

1、校本教研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学校虽然搞了一些校本教研活动,但效果还不明显。学校虽能积极探索对师生发展的评价,评价机制初步形成,但还不够成熟。

2、师资的配备不足。学校需加强技能科的师资投入,以更好地全面育人。

3、教科研活动针对性、实效性有待突破。学校的教研活动仍停留在听课、评课等常规活动上,要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工作。努力从教学中的共性与突出问题研究转化为课题研究,提升研究档次,为教育教学服务。

4、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行为陋习仍存在,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仍较为突出。

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要结合学校实际,完善或重建质量指标、奖惩方案及教师德、能、勤、绩考核实施细则,努力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2、加强学习培训,提升教学意识。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要抓好业务学习,立足校本培训,积极探索校本培训的途径和方法

3、抓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要求教师经常对自己的读书笔记、教案、教后小记、工作总结等进行反思,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总结的基础上提高。

4、推进教科研,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科研促质量”的意识,营造教学参与研究的氛围。

5、继续多方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用科学发展观来规划、发展学校。

校园文化先进校总结 篇7

一、什么是中国的先进文化

中国的先进文化, 首先, 要在生产力发展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其次, 要善于化解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凝聚力和社会协调力;再次, 能积极应对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关系, 民族关系的新变化, 既要防止抗拒全球化走向的国粹主义, 又要反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和本土文化的虚无主义, 同时能够承受、预警和消化科学技术急速发展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后果, 努力引导科学技术革命积极造福于人类, 防止科学技术的应用给人类造成灾难性乃至毁灭性的后果;最后, 中国的先进文化能够有效推进文化参与普遍化和文化趋向市场化、世俗化, 使先进文化真正成为大众文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从四个方面告诉人们应该信仰什么、追求什么、奉行什么、遵循什么, 体现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鲜明价值取向, 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 当代青年要不断学习、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 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二、 加强青年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一) 文化素质是新时期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当前, 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人才素质不仅指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比起专业知识和技能来, 文化素质是一种更基本, 更值得重视的素质, 它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人才的质量。一个人的文化素质越高, 他的精神生活才会越充实, 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才会更深刻, 才能俯视和超越社会低俗文化以及社会精神的商品化, 才能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康人格, 也才有可能进入科学的前沿。

(二) 加强青年文化素质的培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总是和一定的文化相联系的, 没有哪一个经济可以脱离文化背景这个基础。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必然给经济活动以最大的影响。而由这一切所产生的伦理关系, 道德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关系的形成的人们的生产组织形式及运行效率。所以, 市场经济要健康文明发展, 必然要有内在的文化支持。对于当代青年, 要不断地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教育, 引导青年明确历史赋予的重任, 坚定理想信念, 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构筑起新时期青年一代的文化支柱。

(三) 加强青年文化素质培养是迎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挑战的客观要求。

经济全球化在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许多机遇的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挑战。而信息化的到来不仅改变着经济、社会、文化结构和运行方式, 更改变着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交流方式、聚集方式。当今的中国, 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交融, 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状态。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 更应该加强青年文化素质的培养,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青年的主流价值观, 从而构筑起强大的精神支柱, 提高抵御不良文化的免疫力。

(四) 加强青年文化素质培养是青年文化素质现状及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于忽视了素质教育, 我国受过初等教育的青年, 除了书本知识之外, 对其他知识所知甚少。我国高等教育则普遍强调专业教育, 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素质教育, 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使得学习的重点和热点, 往往过于集中在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 而忽视基本文化知识积累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这种忽视文化素质培养的教育体系必然导致我国文化基础知识先天发育不良。

当代青年文化素质低下的现状迫切要求我们尽快加强青年文化素质的培养, 使当代青年通过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知识的熏陶, 增加自身的文化修养, 更好地适应人类发展的需要。

三、始终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加强青年文化素质培养

(一) 以先进文化来武装青年, 教育青年。

青年, 正是学习知识, 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抓住青年渴望学习的心理, 加强对青年学习内容的引导。一是对青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 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对青年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 使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科学文明、不断创新、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 成为广大青年精神世界的主流。二是教育青年既要用科学的态度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 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批判地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使自己成为有崇高理想, 高尚品德, 渊博知识, 优美风度的专门人才。

(二) 以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宣传倡导先进文化。

文化强国的战略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作为文化工作者, 要借着文化强国的东风, 多制作面向大众, 服务于人民生活, 能激发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 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通过正面宣传来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要通过广播、影视、网络、出版等一切传播媒介在全社会宣传介绍优秀的文化产品。同时, 要注意文化传播的通俗性、大众性。在社会上逐步形成重视人文科学, 宣传先进文化的氛围。

(三) 以创新的方式来传播先进文化。

校园文化先进校总结 篇8

关键词:先进文化;传统文化;儒家文化;诚信观念

一、先进文化的内涵与构成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健康积极向上的具有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西明认为,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应该由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在继承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灵魂;二是知识的积累,对古今中外一切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知识成果的积累和应用; 三是发达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四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风貌。研究中国先进文化,必然要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大背景,同时诉诸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而诚信思想又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议题之一, 深刻反映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同时也是先进文化构成中重要的思想元素。“诚信”作为儒家道德范畴的“五常”之一,是儒家思想体系中重要的概念,同时,诚信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对于现代文化亦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期,价值观领域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社会问题,并以不同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判断。

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越发展,越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任何的发展战略都会变得脆弱,甚者会前功尽弃。198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75位诺贝尔奖得主围绕着“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议题展开讨论,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儒家思想中极为丰富的道德资源,是我们民族的财富, 尤其是对其诚信思想的阐述与应用,将儒家诚信文化从自然存在提升为文化存在,将共同社会实体的诚信要求内化为个体内在的价值元素, 对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与深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儒家诚信观释义与诚信文化的内化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一种伦理型文化作为其基本样态,这种伦理型文化所强调的,正是道德伦理。道德概念,是个体将整个社会文化生活中共同的秩序要素、规则要求、共同的社会实体性诉求内化为个体的、自我的东西,所谓德者得也,这是一种伦理意义上的修炼与感化;这种感化正是来自于作为社会共同体意义上的伦理内涵,伦理所体现与表达的正是社会实体中,人们所认同的社会规范、秩序与规则,是具有普世性的价值意义的存在。作为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修炼并内化这种伦理精神,达到个人道德的实现,是个体人格的升华与存在目标。“诚信是文明的基本因素之一,孔子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如果领导政策不断修改,在人民心中就会失信。‘信’的孪生兄弟是‘义’与‘廉’,‘诈’的孪生兄弟是‘利’与‘贪’。孟子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作为礼仪之邦就绝对不能搞利欲熏心的短期行为,不管它的目的是为国家还是为个人。一看到‘信’这个字,就会意识到‘人言为信’。古时候邮政不发达,“口信为凭”成为传统风俗习惯。孔子说,‘不逆诈,不亿不信’(对不熟悉的生人表示信任)是君子的品德。东方(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社会文明的立足点是个‘信’字,西方社会文明的立足点是个‘疑’字。正因为‘疑’,所以要有书面的凭据。西方接洽生意一定要签合同,这在中国本来是没有的。”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诚信思想又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议题之一,深刻反映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自汉代董仲舒以后,儒家道德体系中,将“信”列为“五常”之一。守信用、讲信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公认的价值标准。《论语》一书中,“信”字出现了16次,《说文解字》云:“信,诚也,从人言。”孔子把它作为做人的根本。“信”为儒家的教学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将“信”作为其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与“文、行、忠”一同教授讲解,可见,孔子非常重视“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神所侧重的是性善的信念与自主自律的精神,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所谓“信”的基本要求是言行一致,言行相符,“信”是训练人诚实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基本前提,“朋友有信”历来是中国人结交朋友的准则,正所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治长》),这是君子的志向与做人的努力方向。儒家思想把“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作为为政的基本要领,而三者之中,“信”又最为根本,是足食、足兵的根本目的,也是政权存在的根本意义, 同时, 孔子还指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儒家另一部经典著作《中庸》中,对于“诚”的阐释则更为实际,所体现的思想正是对于“信”的外化与扩展。《中庸》中“诚”字出现了24次。其实际含义重点表现为:一方面,“诚”是指诚心,至诚之心。“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矣诚矣。”这里的“诚”,指出了诚心与究明事理和教育感化的内在关系;同时,“诚”作为一种自然法则、规律表现为“诚者,天之道也。”将“诚”上升为形而上的伦理本体, 赋予了“诚”以更高一层的形上意义。“《说文解字》中对于‘诚信’的解释为:‘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与信可以互训,诚即信,信即诚。由于‘诚’与‘信’的意义和使用有很多相同相通之处,后来逐渐结合,形成了双音词‘诚信’。‘诚信’一词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基本含义就是指忠诚老实,实事求是,讲求信用,遵守承诺。基本要求就是言合其意与‘言必信,行必果’一致。”因此,儒家的诚信文化在传承和对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影响与贡献上, 如何实现其独有的价值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笔者试图从儒家诚信文化的内化教育与诚信观的养成与建构来进行解读与分析。

儒家的诚信行为标准,一方面是作为伦理实体的公共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又是作为个体道德的内化规范,《论语》中的“主忠信,行笃敬”,对“信”德的要求是对待每个人笃信的道德信仰,无以怀疑,惟有践行;同时,作为社会性公德,在维持社会的秩序与稳定方面,《论语》又提出为“长者讳”的思想,用以维护德政的权威性。伦理道德的教化过程、诚信教育感化过程,更应该突出强调其个体、自我认同的价值观。

诚信是儒家实现人身修养的根本前提和必要条件,伦理道德的教化过程,就是一个人发生变化的过程。人作为一个个体性的自然存在样态, 因为具有了一种德性, 从而成就了与这个社会实体保持一致的并具有公共本质实体性的文化存在方式。 在个体价值观的认同中, 必然会遇到并思考有关诚信的伦理问题。当人们思考自己的价值观、诚信度以及更高层次的文化存在方式的时候,就成为一个主体,其生命也就从一个自然状态上升为文化存在, 把自己修炼成为一个具有德性的文化生命意义。 儒家的诚信思想的本质属性就是从这种发自内心的自觉性出发,培养人格,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惟有将诚信理念内化、实现内化教育,其意义才得以彰显, 也就是说当诚信必须由本体世界向意义世界转换和落实的时候, 我们才能将其称为现实生活世界的德性。“意义世界的建构,是诚信的形上道德原理中最重要的过程,因为对任何德性和任何伦理精神来说,意义世界总是核心。意义世界是道德所以成为道德,伦理所以成为伦理的核心构成。”儒家诚信思想的内化教育过程,正是努力将意义世界的道德元素内化为个人的实际行动,其根本方向是对于个体诚信思想与诚信行为的养成与建构。

三、 儒家诚信观的建构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在研究与探索有关儒家诚信观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契合点方面,最为重要的即如何将儒家诚信文化为今人所用,即古为今用的途径。一方面,建构起儒家诚信观体系;另一方面,将建构起的这种诚信价值体系与当今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有机结合,使其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是其所释放出的文化信息、文化标识和文化密码。当今国际社会对于文化软实力的认识越来越充分,尤其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产品输出的同时,文化输出与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越发显得紧迫与重要,比如中国目前已在海外建立约三百所“孔子学院”和不断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年”活动就是有力的证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教授说:“‘当今中国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文化保守主义注重传统文化,强调文化主体性;自由主义则反对讲文化主体性,认为这是对普世价值和西方文化的消解;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注重文化传统和精神家园的塑造,另一方面又不赞成把儒学当做主流意识形态,一方面讲改革开放,积极融入世界,另一方面又不赞同完全追随西方,把西方的价值当做普世价值。这三种思潮既有交叉和交融,又有抵触和冲突,大体影响和规范着我国未来文化的发展走向。但总的来说,现在找到了一个结合点,即这三种思潮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都重视传统文化,都讲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那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儒家诚信文化,如何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实现发展, 又如何实现儒家诚信文化的建构呢?儒家经典著作《大学》的开篇即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道”所体现的就是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将“道”放在首位之意, 基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与学者使命感的认同,关乎的是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前途命运。由此,教育的目的不能仅仅是提供一个个谋生的手段,不仅仅是把个体单纯地培养成适应市场经济的经济人,否则,教育职能只能变成呆板的工具。如果在唯经济论,唯利益论的驱动中进行,只能教育出麻木不仁的社会危险品, 而毫无意义与德性。 文化的建构与传承,需要的就是诚信思想与诚信文化的养成与建构,最终使个体具有习惯性、内在性的道德品质。

如前文所述,无论是对于儒家诚信观念的阐释,还是儒家诚信观内化的分析, 都表明诚信的伦理德性在于养成与建构。 其所反映的问题与表述的意义在于,诚信不仅仅是人的一种优秀品质,而且是使人优秀的品质, 养成这种优秀品质与建构诚信德性的过程,本质就是在成就优秀的人格。优秀人格的养成,是一个社会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构成与现实载体。因此, 诚信观的养成与建构就是造就优秀的品格与人格魅力的过程。“诚其意者,自修之始也”,诚信的涵养与培育,一方面是靠教育的启发与诱导,另一方面, 也是更为根本的方式是靠其发自内心的自觉性的维护;单纯的外部机制,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限制作用,但是根本问题的解决是应该由内而外的,而非单纯的外在制约。 儒家一直将个人的修养作为成人的重要内容, 通过个人的内在诚信理念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动,进而实现个人的价值观的建构。

然而,当今的社会发展,经济因素渗透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儒家的传统诚信思想必然遭遇经济大潮中各种利益的撞击与挑战。在《罪与罚》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借主人公的口, 反复追问: 如果没有上帝,世界将会怎样?如果没有利益,道德将会怎样?诚信将会怎样? 现代社会被市场经济推向高度的世俗化领域。如今,我们追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梳理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的儒家诚信思想,正是希望能够建构一种普世的道德真诚,与经济的发展、人格的培养实现一种融合。 不是将传统的儒家诚信文化与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对立, 不是将儒家的诚信思想去空洞说教,而是通过对传统儒家文化、儒家诚信观念的认同,实现自我诚信观念的养成与建构。其最终的目的是将儒家诚信文化从自然存在提升为文化存在,将共同社会实体的诚信要求内化为个体内在的价值元素并成为其个体人格。

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趋势。以儒家诚信文化为契入点,实现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系统思想的现实转化,这也正是文化软实力的特点所在。

参考文献:

[1]张西明. 用文化求解中国发展问题[N]. 人民日报. 2003-12-08(5).

[2]谭中. 缺诚信不能怪儒家文化?伪善不是中国独有[N]. 环球时报,2006-07-21(11).

[3]唐珊石. 儒家诚信观与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5).

[4]樊 浩. “诚信”的形上道德原理及其实践理性法则[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

[5]郭建宁. 发展先进文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 北京日报,2011-10-17.

[6]黄宗羲. 宋元学案[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2698.

上一篇:员工手册管理规定下一篇:论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