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共12篇)

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篇1

为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是餐饮服务单位法定代表(负责人)或者由餐饮服务单位授权,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质,对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并承担食品安全责任的正式从业人员。

二、大型以上餐馆(含大型餐馆)、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供餐人数500人以上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食堂、餐饮连锁企业总部、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及承担重大活动接待任务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设置独立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并至少配备1名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上述六类以外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如无条件,可以配备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员。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不得同时在2个以上(含2个)餐饮服务提供者从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四、餐饮服务提供者在食品安全管理员发生变动后,应当在10天内将新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名单向《餐饮服务许可证》原发证机关备案。

五、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1)身体健康并持有效健康证明;

(2)具备相应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知识和工作实践经验;

(3)持有效的培训合格证明,并按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掌握下列知识:

(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

(2)常见的食品污染因素及其预防控制措施;

(3)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处理原则;

(4)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要求;

(5)餐饮服务其他相关食品安全要求。

七、食品安全管理员的主要职责包括:

(1)组织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培训档案;

(2)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督促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提出工作岗位调整意见并督促落实;

(3)对食品(含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采购记录和食品添加剂贮存、使用进行管理;

(4)组织制定本企业食品安全检查计划,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的食品安全状况、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并记录、存档,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5)对场所环境卫生和餐厨废弃物处理进行管理;

(6)所在单位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时,及时将事故发生情况报告当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处理;

(7)积极配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的监督检查工作,并如实提供有关资料或信息;

(8)其他保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有关的管理工作。

八、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当每年至少参加1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年继续教育培训时间应当不少于40学时。

九、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管理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篇2

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几年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这不仅仅是因为食品本身关系到老百姓的身家性命与健康, 更重要的是因为, 公众发现, 食品安全在中国成了一个离他们近在咫尺的问题。从毒大米、毒豆芽到染色蛋糕, 从双汇瘦肉精、喷甲醛的蔬菜到墨汁粉条, 从三聚氰胺奶粉到染色馒头, 所有这一切, 无形中为公众制造了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生活空间。他们无时无刻不受到食品安全的威胁。但是, 单个的公众, 因为信息机制, 技术系统以及时间与精力的局限性, 对这些安全问题只能采取回避与发牢骚的态度。最终, 无数的这种回避与发牢骚形成了公众集体性的对政府的不满甚至信任危机。在民众看来, 既然从中央到地方都有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 都有相应的制度与惩罚机制, 为何类似的事件还屡禁不止, 反而愈演愈烈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政府主观的不作为。但如何我们更进一步的追问, 为何政府敢不作为从制度主义的角度看, 政府不作为所获取的受益远远大于政府不作为所付出的制度惩罚。故而, 发现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从制度方面进行建设, 改进制度机制, 才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

一、食品安全的制度缺陷

责任追究机制的缺乏是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领域最重要也最需要解决的难题。任何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都必须经过两道程序。一是食品生产者生产了不安全的食品, 二是这些不安全的食品通过层层关卡进入到了合法的流通领域。目前我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 基本上都是对第一道程序的责任者进行处罚, 包括进行严厉的刑事处分甚至剥夺生命权。但是, 对第二道程序的责任者, 往往采取的是象征性的处分。除非发生大规模的安全问题, 否则甚至可能不进行任何处分。正是因为处分机制与责任机制的缺席, 才使得一些地方的食品安全监督部门习惯在“办公室看样品”, 在“瘦肉精事件”中, 甚至暴露出一些监管部门“让养猪户自己取样送检”的尴尬。更有甚者, 把监管按照罚款数量进行年度量化, 从而提前完成全年监管任务而迟迟不监管。试想, 如果我们任何一种食品安全出了问题, 都可以通过回溯的形式找出在哪一个监管环节出了问题, 从而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的处罚, 那么, 在现实中就会大大降低那种监而不管甚至以罚代监的现象的可能性。

制度与机构错位也是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重要制度性缺陷。在我国, 控制与监督食品安全的责任往往被多个机构与部门同时承担, 这些机构及其职能往往存在着交差的地方, 往往在现实中形成互相推诿, 一旦出现责任与事故, 难以找到真正的责任主体。以食品安全中最重要的原材料农产品为例, 在我国, 对于农产品的产地管理, 往往以农业部门以及当地的环保部门负责, 而对于农产品的耕种, 种子, 施肥等后期照料, 则又由农业, 工商, 质检等部门负责, 对于农产品的加工品, 除了工商与质检以外, 还有卫生部门负责, 一旦出现流通, 则商务部门也有一定的监管权力。这种多头管理在管理学上其实是典型的违背了命令统一原则。表面上看似乎有多个部门进行管理, 应该管理的更好, 把关更严, 但在操作中则不仅容易形成责任不清, 监管不明, 而且也往往因为各自为政, 而无法形成统一的合力, 甚至造成资源浪费。

食品安全检查制度不到位是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重大缺陷。这种检查的不到位与我国目前食品生产的分散化紧密相连。我国目前在很多乡镇一级, 存在着大量的家庭小作坊, 这些小家庭作坊多、小、散、乱。很多都没有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要件与许可;不仅设备陈旧、卫生不达标、而且生产工序不合规范, 生产人员达不到相关要求。出于利益的驱使, 有的在食品中掺杂使假, 以假充真, 滥用添加剂问题相当严重。但是, 从绝对数量上看, 我国目前乡镇一级的工商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确实数量有限, 因此, 单靠这些有限的人力与物力去对付数量庞大, 生产隐蔽的家庭小作坊, 确实存在着困难。更重要的是, 食品安全的检验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业务①, 对于很多县以及县以下的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来说, 目前还未必全部具备这些技术与设备与从业人员, 故而, 最终结果只能是食品安全检查制度不到位。

食品安全的宣传制度不到位是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另一制度性诱因。确实, 很多小作坊是知法犯法, 但是, 我们不可否认, 也有一些企业与作坊, 是不懂法而犯法。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 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技术与法规方面的宣传与培训则是防止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重要办法。此外, 这种宣传制度还应该向社会与广大公众普及, 因为一旦公众自己知道什么样的食品是安全的, 那么, 他们就会抵制身边那些存在着安全问题的食品。从而从销路上断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加强食品安全的制度对策

毫无疑问, 建立与健全责任机制是加强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制度。这种制度不仅仅是针对生产不安全食品的生产者, 还应该形成整个制度链条, 包括生产者, 流通者, 颁发许可以及从事各种检验检疫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一旦出现食品安全方面的事故, 就应该层层追究责任, 通过制度的形式形成程序公正与实质公平, 做到不冤枉一个好人, 也不放过任何一个玩忽职守与贪赃枉法者。还需要强调的是, 目前我们对于发生大规模的食品安全的问题, 往往追究的是一把手的政治责任, 但却忽视了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直接责任人的行政与刑事责任, 二是事后在制度方面的反思, 这些都应该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反省, 从制度方面进行认真的改进。

其次, 应该理顺与食品卫生安全相关的各管理机构。如前所述, 在我国, 目前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很多, 至少包括商务、农业、工商、质监、卫生、药监等, 部门众多, 扯皮的事自然不会少, 尤其是像食品安全这样很少甚至没有收益却可能有责任的事情就更不愿管, 最终导致出现监管的真空地带, 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有空子可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有一个强有力行政执法部门行使市场监管职责, 应该由政府牵头, 分管首长负责, 建立一个职能全面、管理得力、业务精湛、内通外联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 强化管理力度。

第三, 要尽快建立食品污染监测网。市里建立一个食品污染物监测中心, 各县区设监测站, 各集贸市场、大中型商场和超市等分设监测点, 强化食品安全检验制度, 系统地开展食品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的监测。监测结果将为各级政府有针对性的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为消费者提供科学可靠的仪器安全信息。市政府应该对监测网的运行提供必要的经费。

第四、要制定食品经营管理法。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数量多达几十部, 虽然数量较多, 但因分段立法, 条款相对分散, 不仅时间滞后, 且标准体系不完善, 尚存诸多法律“盲区”, 法律中罚则较轻, 威慑力明显不够。如食品卫生法仅对104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肉等45种食品中规定了允许的残留量。而国际食品法典则对176种农药在37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条农药残留标准。这样在执法过程中, 就会使许多有害物质蒙混过关, 为违法者留下作恶空间。

第四、行政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 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督管理。目前大部分的食品违法、违规问题都是出于商家故意, 而非过失, 因此, 对厂家、商家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 按国际通行规则, 只要被发现一次严重食品造假售假行为, 就做出相应的处理, 而且通过媒体充分曝光;对无证无照的“山寨厂”, 及时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让一些铤而走险者不敢再越“雷池”。

最后, 要通过制度性的渠道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加大对公众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 特别是对农村消费者的宣传, 这项工作显得十分重要。通过科学的宣传, 可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卫生意识和防范意识。及时曝光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例, 通告广大公众不要购买无安全食品检验证的食品, 同时提高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参与意识, 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实施监督。设立不安全食品产销举报制度, 重奖举报者。

摘要: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引发民众的持续关注。本人从制度层面剖析了现行食品安全管理在责任追究、机构与职能设定、检测制度、宣传制度等方面的制度缺陷, 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

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篇3

对于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来说,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同时,两者之间往往能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因此,在幼儿园工作当中,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具有同等的地位,不能偏重某一方面。而要想对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进行有效的提高,就必须对后勤工作的正常开展进行有效的保证。但是,在目前状况下,幼儿园的保育人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保育人员素质偏低、年龄偏大,这些问题对保育工作的整体水平造成了消极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对保育人员的培训,定期为保育人员开展培训课程,同时组织考核,要求相关保育人员能够通过考核。对于保育人员自身来说,应当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二、目标管理,强化后勤管理工作

一般情况下,目标管理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职工对总务处负责;另一方面,总务处对幼儿园负责。通过目标管理模式,可以将相关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同时,建立起与目标管理制度相配套的奖惩制度,保证幼儿园后勤工作正常而又顺利地开展,并使幼儿园后勤工作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要想将目标管理制度落到实处,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后勤工作管理提出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

三、实行结构工资制度,突出工作绩效

在对工资制度进行建立时,需要与本地区幼儿园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拟定考勤工资、职岗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的发放办法。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参考职工的工作量,并对超工作量补贴进行有效的发放,突出幼儿园职工的工作绩效。通过对结构工资制度进行有效的实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进行有效的激发,并对保教队伍的稳定性与有效性进行提高。

四、实行后勤财物管理制度,保证幼儿园各项活动正常运转

在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中,财务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情况下,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幼儿园内的各项财务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类,并进行认真详细的记录。在记录中,需要将物品名称、买入时间、单价、借出时间、归还时间、修缮费用等要素进行详细标记。这样一来,就可以对幼儿园内部各项财务的有效使用与正常运转进行有效的保证。在期末可以在全园内组织开展“爱护公物、节省开支”等评比活动,对于先进的人物事迹及时进行鼓励和表彰,提高幼儿园广大职工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营造爱园护园、愛护公物的良好氛围,克服人为浪费现象。

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篇4

为了避免幼儿园食堂发生火灾或伤害事故,预防造成食品污染事故的发生,防止食物中毒的事件发生,保证师幼员工的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制定食堂安全、食品安全等管理制度。

一、防止食物污染措施

1.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饮食卫生“五四”制,按岗位责任制要求,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工作。

2.彻底消灭厨仓库、配食间的老鼠、蟑螂、苍蝇和蚊子。

3.严格把好食品原料进货关,严禁采购和加工腐烂、变质、霉烂的肉类、奶类、水产品、蔬菜、水果等食品原料,禁止家禽类活物进入厨房。

4.易腐食品应低温冷藏,隔夜食物大多数不宜再用,应作废弃处理。5.凡患有皮肤病、化脓性创伤、上呼吸道炎症、口腔疾病者或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厨房工作人员,应禁止从事食品加工和食品供应工作。

6.把好食品采购、验收关,防止有毒食物进入厨房,以防误食或由于加工不当而引起食物中毒。

7.厨房中的非食用或非直接食用品如:碱、小苏打、明矾、去污粉、清洁剂等应分类专门贮存,禁止与其它物品特别是食品混装。

8.剧毒品(包括杀虫剂)禁止进入仓库和厨房。

9.一旦发生事故,应保持现场应有状态,防止当事人擅自毁掉可疑食物,应收集食品容器、半成品或原料、采集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样品,及时送交卫生管理部门,以备检查,听候处理。

二、食堂安全操作、预防火灾、防火措施

1.食堂的设备应符合消防规范,并需要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2.加强火源管理,燃气炉灶、电热设备及电源控制柜应有专人负责,下班前,应将所有的电源切断,并关闭天燃汽开关及门窗。3.随时消除油渍污物,将易燃物品置于远离火源的地方,厨房和仓库内应禁止吸烟。

4.必须对所有的员工进行消防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对所有的消防设施的检查。

5、禁止一切非厨房人员进入操作场所。

三、食堂工作人员刀伤、烫伤、烧伤和机械伤害预防措施 1.所有设备实行包机制,操作人员必须严守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2.加强刀具管理,设置专用刀具柜和刀具架,上班时专人定点使用,下班后集中存放保管。

3.炉灶操作人员在烹制、运送食品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接触高温炊具炉具,必要时,应戴上手套或用布巾隔热,以防烫伤灼伤。

4.员工如受到伤害,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并通知其家属,在伤口未愈之前,伤员不应与食品再有接触。

四、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1.定期组织食堂员工学习有关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法规及各级政府、机关对有关食品卫生安全文件精神,组织员工参加卫生部门组织的卫生知识培训,不断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和法律意识。

2.根据卫生部门的规定要求,结合幼儿园食堂实际情况,备齐各功能用房,配全相关设施,并将设施的管理、使用分工到人,落实责任,切实发挥其作用。

3.食堂工作人员须戴工作帽、穿工作服、佩戴上岗证上岗,并做到勤剪指甲、勤洗手,不戴戒指和手链,不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不在食品加工场所吸烟。

4.各卫生区域、各库房、各加工操作间、各硬件设施等的卫生责任人及时组织相关人员打扫、擦抹,及时清理杂物等。

5.严把采购、储存食品卫生关。杜绝采购腐烂变质及其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蔬菜等,杜绝用腐烂变质及其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规范采买肉品渠道,查验肉品的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同时做好必要记载,做到货证相符。

6.用专用水池洗刷餐具;用专用消毒柜对餐具进行消毒;用专用保洁柜存放餐具。

7.规范备餐间设施,充分发挥备餐间功能。库房、设施、环境卫生区域的打扫、检查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及时打扫,不留污物、灰尘。

8.食物粗加工、精加工,分场所进行;荤、素食物清洗分池进行;生、熟食物分开存放;冷藏、冷冻设施正常运转。冷藏柜的霜不得超过5毫米。确保库房加工间通风、无鼠蝇、无灰尘。

9.供应的熟食特别是荤菜须充分加热。

10.食堂伙委会定期检查食堂卫生,发现问题现场处理,并做好记录。

五、幼儿园食品留样管理制度

食品留样,是预防师生食品中毒的有效措施,是检验是否是食物中毒的重要依据。为确保师生食品卫生安全,特制定食品留样制度。

1.每餐坚持饭菜留样。配餐员在分配饭菜时,每样汤、菜、饭均须留样,每样不少于100克。分别放入留样盒内加盖并标明留样时期、品名、餐次、留样人。及时储存于专用冰箱,温度保持在5摄氏度左右。

2.饭菜留样必须保留四十八小时后方可倒掉。

3.留样前,必须对用于饭菜留样的容器进行清洗、消毒杀菌。4.食堂厨师必须负责对留样食品的检查,并做好“菜名、餐次、日期、留样人”等的留样记录,以备查验。

六、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制度

1.采购员要认真按照学习,熟悉并掌握食品原料采购索证要求。2.采购食品(包括食品成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食品用工具和设备),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供方索取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化验单,同时注意检查核对。合格证明中记载的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等必须与产品相符,不得涂改、伪造。

3.所索取的检验合格证明由采购部门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4.不得采购腐败变质、掺杂掺假、发霉生虫、有毒有害、质量不新鲜的食品及原料,以及无产地、无厂名、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标识不清以及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5.不得采购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给的食品。

6.采购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食物油、调味品、冷食制品、食品添加剂以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应当索取的其他食品等,均应严格索证;生肉、禽类应索取兽医部门的检疫合格证。

7.验收员在验收食品时,要检查所购食品有无检验合格证明,并做好记录。

七、库房管理制度

1.主食、副食分库房存放,食品与非食品不能混放,食品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和杂物。

2.仓库内要定期清扫,保持仓库、货架清洁卫生,经常开窗或机械通风设备通风,保持干燥。

3.做好食品数量、质量合格证明或检疫证明的检查验收工作。腐烂变质、发霉生虫、有毒有害、掺杂掺假、质量不新鲜的食品,无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者提供的食品,未索证的食品不得验收入库。

4.做好食品数量、质量入库登记,做好先进先出,易坏先用。5.食品按类别、品种分架,隔墙、离地整齐摆放,散装食品及原料储存容器加盖密封,同时经常检查,防止霉变。

6.肉类、水产品、禽蛋等易腐食品应分别冷藏储存。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明显标识,结霜不得超过5毫米。

7.任何生、熟食物都不得用非食品袋包装。8.任何冷藏食品都必须加盖。不得混放。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5

一、幼儿园在取得卫生许可证的情况下进行食品加工烹饪工作。

二、建立健全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门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三、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做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工作。

四、食品加工场所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五、食品加工、贮存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及其运送食品的工具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冷藏及保温设施应定期清洗、除臭,温度指示装置应当定期检验,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六、幼儿园采购的食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禁止采购有毒、有害、变质及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不采购三无产品。

七、食品提供商应具有卫生许可证,同时应向提供商索要食品检验合格证、肉类食品检疫证及豆制品送货单等有效凭证的复印件。

八、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保持清洁、无霉变、鼠迹、苍蝇、蟑螂,仓库应通风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霉、有害物品。

九、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

十、食品操作人员应做到“三白”上岗。

十一、食品原料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水池应根据食品类别分开使用。

十二、原料、半成品、成品、刀、砧板、桶、盆、筐、容器、抹布等有明显的标志,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

十三、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烧熟煮透,中心温度不低于70摄氏度。

十四、烹饪后至食用前不得超过2小时,一旦超过应置于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

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 篇6

目录

1、阳光幼儿园安全工作小组名单

2、阳光幼儿园卫生工作小组名单

3、阳光幼儿园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组

4、阳光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

5、阳光幼儿园安全管理园长负责制

6、阳光幼儿园安全事故追究责任制

7、阳光幼儿园关于学校防范暴力事件的处理预案

8、阳光幼儿园火灾事故处理预案

9、阳光幼儿园体育活动事故的处理预案

10、阳光幼儿园校外集体活动事故应急的处理预案

11、阳光幼儿园安全事故上报制度 阳光幼儿园安全工作小组名单

组长:洪于栋 副组长:张金英

安全组员:洪林、洪秀萍、洪彩华、黄晓春、吴彩平、程凤莲

阳光幼儿园卫生工作小组名单

组长:洪于栋

副组长:张金英、洪丹

卫生组员:洪林、洪秀萍、董火兰、洪彩华、黄晓春、吴彩平、程凤莲

阳光幼儿园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组

为了更好的落实上级有关学校安全管理文件精神,使各项工作能在关键时刻也有条不紊的开展,切实做好我园的安全工作。现根据我园的各类防止事故发生的工作预案,特成立以园长为总指挥的领导小组和三个工作组,并制定一系列的预防应急措施,具体如下:

指挥领导组:以洪于栋为组长,张金英为副组长,洪林、洪秀萍、洪彩华、黄晓春、吴彩平、程凤莲等为组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做好第一时间的上报工作,发挥团员的作用,积极投入到安全工作中来,增强我园安全工作的战斗力,保证资金,使安全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当异常情况出现时,层层落实,并能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积极地开展各项工作。敢于与犯罪嫌疑人进行周旋和劝说,负责做好宣传、疏导、火灾疏散逃离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发现情况迅速报警,增强自救力量,保护好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配合上级部门调查事故原因并做好有关记录。紧急救护组:以张金英为组长,保育员为组员,负责第一时间抢救病人,了解伤病原因,遇到中伤和不明病因的及时送往医院检查、急救或打120救护电话。

阳光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

一、实行早、晚护导值班制,护导教师必须准时到岗,组织安排好幼儿活动,幼儿离园时,各班班主任要把好关,尽快熟悉本班幼儿的家长和亲属,严禁让陌生人接走幼儿。

二、行政值班人员实行一日三巡制,加强对电器设备,大型运动器具等的检查,发现损坏及时维修,杜绝事故发生。

三、节假日安排好值班人员,并作好相应记录,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四、班组长负责组内的安全工作,班主任负责班级的安全工作,下班前做好“四关”(灯、门窗、电扇、饮水机)、“两清”(桌面、地面)工作。

五、教师进班时要做到人到、心到,不擅自离开幼儿,不让幼儿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不与人作长时间交谈。

六、教职工必须遵守学校安全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并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七、外出参观活动时,要配备充足人力,随时清点人数,教会幼儿知道家庭地址、幼儿园名称、父母姓名等,确保安全。

八、教育幼儿不带危险品、尖锐物来园,防止异物落入耳、鼻、口腔等,保健老师及班主任要进行把关。

九、保健教师必须管好园内药品、内服、外服药必须注明,并分开摆放,药必须核对幼儿姓名。

十、严禁幼儿出入厨房,在通道外不堆放任何东西,保持通道畅通,避免不安全因素。

十一、定期组织教工进行学校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懂得必备的安全知识和救灾技能。饮事员每天离园前必须认真检查水、电、等是否已关闭,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十二、知道火警电话号码119、报警电话

110、救护电话120,全园教工都需学会灭火机使用的方法,懂得发生事故时如何开展自救,并按事故处理工作组的要求展开各项抢救工作。

十三、门卫人员按规定时间开、关门,对来访者问清事由,并认真填写来访登记本;如将物品带出,需得到园方允许的通知,才予放行,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汇报。

十四、门卫待全部幼儿离园后,及时关好园门,加强园内巡视,检查各班门窗、电扇、电灯等开关情况。

十五、明确各重点部位安全责任人,门卫(程凤莲)、保健室(张金英)。

十六、幼儿发生意外或事故,应做到“五及时”:

1、向上级主管领导及时报告。

2、送医院或处理。

3、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协查工作。

4、经协商后与家长沟通。

5、善后工作(家访慰问、处理好医药费)。

阳光幼儿园安全管理园长负责制

一、认真贯彻执行各类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与法规,以法治园,加强食堂卫生监督管理,全面负责幼儿园的安全工作。

二、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园长任组长,明确园长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副园长任副组长,具体管理,明确职责,分层落实。

三、树立“安全健康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安全卫生制度,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增强工作责任心,始终把师生健康列入幼儿园工作的首位。

四、根据上级部门的安全卫生要求,配备我园的软硬件设施,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五,督促各部门定期做好安全卫生自查记录和春秋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杜绝和 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若有安全事故发生,以安全事故处理工作组为龙头,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不谎报、不漏报,协助有关部门查清原因,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阳光幼儿园安全事故追究责任制

一、学校行政部门因管理不当,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营私舞弊,造成重大事故,应按级追查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威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二、具体分管安全的领导要全面负责:定期组织人员对学校软硬件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问题未及时处理而引发的安全责任事故要严肃处理,按情节轻重追查相应的责任。

三、食堂管理员因个人失误,未把好食品采购关、验收关、消毒关、烹饪关,而造成幼儿食物中毒的,以情节轻重,分别追究各部门的负责,给予处罚、行政处分或开除,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食堂人员因烧熟不透或清洗不到位而造成幼儿集体性腹泻等病情,以情节轻重,就职论处,分别予以处罚或开除。

五、春秋传染病高发季节,保健老师要积极采取个预防措施,发现食物中毒,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主管部门做好上报工作,并协助有关部门查清原因。

六、幼儿活动期间,因教师或保育员管理疏忽、检查不周、教育不全等原,因而引发的事故,需追究相应责任。

七、因门卫人员把关不严、值班不尽责而引发的事故,需追究相应责任。

八、班主任和保育员要经常检查自己负责的活动区域的设施设备,发现不安全隐患,应及时解决或上报。如因检查不周、解决、上报不及时而引发的事故,应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阳光幼儿园

关于学校防范暴力事件的处理预案

为有效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及时处置危及师生安全的各类恶性事件,有效地控制事态的扩大,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与国家财产的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一、可能引发学校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恐怖分子造成的破坏性行为、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对社会不满的极端分子的恶性行为、歹徒在被追捕过程中的威胁性行为、因严重利益冲突而引发的报复性行为、精神病人的严重失控行为等。

二、事件的预防

1、加强对门卫人员的教育,提提高安全意识,把好门卫第一关,严格执行门卫 登记、验证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

2、加强对校内有精神病症状的人员的管理。为确保学校安全,具有精神异常症状的人员必须在正规的精神卫生部门进行鉴定,一旦确诊为精神病人,学校应劝其在家休养治疗,经济待遇上给予帮助照顾。

3、对可能引发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做好矛盾的化解工作。

4、加强对师生的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5、积极组织师生进行防范暴力事件预案的演习,提高师生的防范能力。

三、事件的处理一旦发生学校暴力事件,务必以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为主要目的,一般按照下列程序处理:

1、报警可按紧急报警按钮或拨打“110” 报警电话。

2、选派应变能力强、口才较好的老师、身体强壮的老师与犯罪嫌疑人周旋,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劝说,以拖延时间。

3、迅速组织人员保护有关对象及全体幼儿,将保护者护送到安全处。

4、一旦发生伤害事故,以最快的速度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并通知家长或亲属。

5、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

6、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作善后处理

7、将事故经过情况报局办公室及综合教育科。

四、组织机制

1、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实行分工负责制,一旦发生事故,实行逐级负责,校长在由校长指挥,校长不在由分管校长指挥,以此类推。

2、各类人员分工明确、行动步骤清晰,如:报警人员、周旋应付人员、护送学生转移的人员、将伤者送往医院的人员、向局报告的人员等等,均要有明确的分工。

阳光幼儿园火灾事故处理预案

为了切实加强我园的安全工作,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正常开展,现根据教育局有关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上,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本”的方针,特制定本案。具体如下:

一、工作目标

1、以“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为原则,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认真做好我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通过对教职工、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确保幼儿健康成长,提高我园的安全责任意识。

二、组织管理

1、成立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洪于栋 副组长:张金英 组 员:洪林、洪秀萍、洪彩华、黄晓春、吴彩平、程凤莲

2、发生安全事故,以四组(指挥领导组、宣传疏导组、后勤保障组、紧急救护组)为龙头,展开各项救护工作。

三、消防安全措施

1、完善我园的安全工作制度,成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建立并有效执行安全值勤制度,以“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为原则,开展“以块为主,条块 结合”的长效管理模式:认真做好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确保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园内的一日三巡工作,特别要关注食堂、煤气库、电器设施、消防器材、楼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检查,消除死角和危险障碍物。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各安全管理人员要增强岗位意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尽快处理。

3、各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懂得火灾的危害性,培养幼儿一些简单的消防防护技能,学会分辨安全和危险,学会保护自己。

4、充分挖掘家长资源,通过家园小报、家园之窗、黑板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各类消防安全防范知识,家园同步,共同做好安全工作,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四、应急措施幼儿园一旦发生火灾隐患事件后,由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开展事故处理工作,落实各项防范应急措施。

1、发生火灾时,发现者除119、110报警外,还需大声呼救,并迅速报告学校领导,园领导接警后,在报警的同时应立即组织人员灭火;迅速关闭电源,开展自救工作。初见火点的教职员工要就地取材用各种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2、起火点有学生时,发现者和听到报警者(教职员工),应迅速打开通道,按照平时消防演练逃生的路线有组织、迅速地疏散学生,如火势已蔓延,要稳定学生情绪等待救援。宣传疏导组应立即派人到达各指定位子,楼梯口、转弯口等,到达疏散集中地,要安慰管理好学生:不使学生走失、走散。

3、如有伤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如有学生受伤,要及时通知学生家长。

五、保护和处理

1、火灾后应保护好现场,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进行事故现场分析,查明原因。

2、火灾发生,领导要到一线指挥、人、财、物及时到位,迅速传递有关信息,尽最大可能保证师生生命安全,使损失减少到最小。

阳光幼儿园 体育活动事故处理预案

幼儿在园体育活动时,因活动保护不当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轻则挫伤、擦伤、关节损伤、肌肉抽筋、拉伤,重则造成骨折、呼吸紊乱、严重休克甚至丧失生命。伤害事故一般发生在户外体锻活动、,体育游戏等运动项目中。为预防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保护在园幼儿的生命安全,特制订如下预案:

一、引发事故的原因

1、对预防体育活动伤害事故认识不足:

2、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

3、运动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

4、运动量过大;

5、身体机能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参加体育活动;

6、教学训练和比赛的组织方法有缺点;

7、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8、场地设备不安全等。

二、体育活动事故的预防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幼儿好胜心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经验不足:需教育幼儿学习正确的游戏规则,并懂得分辨什么是危险动作。

2、完善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定期检查运动场地及大型玩具器材,要经常保持 的清洁和平整,对有破损的玩具要及时维修,不留有快口和锐角,杜绝一切不安全隐患。

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必须精心设计,严格组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1)建立良好教学秩序,重视课前准备;教师、学生着装规范,活动前做好必要的检查,幼儿身体状况如何,鞋带是否系牢,穿戴衣裤是否舒适,便于运动等。(2)精密组织教学,加强纪律教育。带班教师必须经常反复地提醒幼儿遵守纪律及游戏规则等方面的教育。(3)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相互保护的意识,不做错误的推、拉、撞等危险动作,懂得避开障碍物等。(4)掌握合理的运动量,因人而异,注意区别对待。在运动量的掌握上,教师要随时注意幼儿的生理反应,特别是个别病痛、体弱、伤残的幼儿要及时关心,允许免修。

4、重视准备活动、加强医务监督教师应根据上课内容和气候情况决定谁备活动的内容,严禁不做准备活动就进入体育活动,准备活动要充分、有针对性。

三、体育活动事故的处理

1、发现险情后要及时报告保健老师,紧急或情况复杂时还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有关教师应立即到达现场,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先行急救;遇到重伤的或不能判断伤情的,应及时送医院检查、急救或打120救护电话。

2、及时通知家长及其他监护人,以便作出救治决定,并作好安慰工作。

3、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作好有关记录并保护 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处理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区教育局办公室和综合教育科。

5、主动安排教师前往医院探视,随时掌握伤者身体康复情况。

阳光幼儿园

校外集体活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为预防幼儿校外集体活动事故的发生,及时处理集体活动事故,防止事态扩大,有效地保护幼儿的人身安全,根据《中中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预案

一、可能引发校外集体活动事故的原因学校未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带队教师疏于管理、幼儿不遵守活动纪律擅自离队;活动场所的设施,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租用的车辆安全性能差;驾驶员疲劳驾车、违章驾车;驾驶员驾驶技术、应变能力差等。

二、事故的预防

1、活动前由学校向全体教师进行外出安全方面的教育事项:由各班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对于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因素,要反复向幼儿进行讲解、分析,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

2、加强对带队教师的责任意识教育,要求教师加强管理。

3、活动过程中要求教师始终跟随幼儿,不得放任幼儿自由活动,发现不安全动作及时制止并加以教育。

4、要求车队选派遵守交通法规、驾驶经验丰富的驾驶员,选用车容、车况、安全性能好的车辆为校外集体活动服务,并落实安全检查制度,确保车辆安全状况 良好。

5、加强车队驾驶员职业道德教育,要求驾驶员“文明驾车,礼让先行”,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减少事故隐患。

6、一活动前,校方应到活动场所进行实地察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问题设施和危险地区要有专人管理,禁止幼儿入内游玩。

7、委托经过区教育局资质认定的活动承办机构组织校外集体活动,并要求活动承办机构为参加活动幼儿购买保险。

三、事故的处理。一旦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伤害事故,一般按以下程序处理:

1、以最快的速度将受伤幼儿送就近的医院进行救治,并通知家长。

2、一般事故三天内学校及活动承办机构书面报告区教育局综合教育科;重大事故及时将情况报告区教育局办公室,综合教育科及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办公室。

3、一旦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应立即报警,并配合导游人员、学校教师,根据师生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进行抢救及处理,同时报有关领导。

4、因驾驶员交通违章造成学生伤害,会同车队进行处理。

5、重大事故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

6、事故责任认定和善后处理。如果事故是由学校管理不当或学生自身原因造成的,应通知保险公司校方责任险理赔服务部。如果事故发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则按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如果事故是由活动场所的设施所造成的,则由学校与活动承办机构、活动场所进行交涉,达成合理的处理意见。

阳光幼儿园安全事故上报制度

园内发生安全事件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1、第一时间内向所在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伤亡人数、可疑食物等有关内容。

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受伤人员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和保护好事故发生现场。

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行政部门及主管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6、事故处理期间,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应保证无线通讯畅通,以便相互间及时联系、汇总。

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篇7

1 比较制度分析的基本范式

比较制度分析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是经济学的一个新领域, 最早由日本经济学家青木昌彦于1990年提出。其基本思想在于:一个制度作为稳定的结构而存在, 是由于某种社会行为方式越普遍, 选择这种行为方式在战略上就越有利, 从而作为一种自我约束机制固定下来的缘故;一个制度内部通常是由多个小制度互为补充存在着, 并产生出作为整体制度的强度;制度具有惯性, 经济所处的外部环境与所积累的内部环境的变化一起逐渐地进化、演变着。其基本假设为: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 人是有限理性的 (Boundedly Rational) , 而非传统经济学所指的完全理性。这是因为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 一个人要清楚地权衡自己所面临的所有利害得失, 并选择最佳的行动, 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 社会制度是那些具备有限理性的人为了对付复杂环境而必然产生的结构, 是那些适应环境、社会变化的新结构不断被发现而更为理想的结构被保存下来, 即所谓的“适应性进化 (Adaptive Evolution) ”的过程中产生的。比较制度分析的基本工具是1982年梅纳德·史密斯和哈密尔顿提出的进化博弈论分析。选择比较制度分析探讨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原因在于:一是有效的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防止因合作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激励或惩罚机制并有利于外部收益内部化;二是比较制度分析不仅停留在现存制度为什么能够稳定地运作的问题上, 而且也尝试着对于制度的生成、变化进行动态分析;三是比较制度分析中随机组合博弈和有限理性的假设与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实际状况较为吻合。

2 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演变

改革开放初期, 为了切实保证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 该条例主要介绍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卫生要求及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但由于管理范围较窄, 内容欠丰富, 后又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试行) 》, 该法案不仅继承了管理条例的优点, 还通过与实践的结合完善了条例的不足。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1993年国家科技部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1996年农业部又相继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以规范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管理。为了预防转基因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 2000年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及八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 国务院2001年也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该条例标志着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管理正式纳入法制建设轨道。2002年, 农业部为了配合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 也颁发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同年, 卫生部也颁发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并明文规定食品中含有转基因产物的要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等字样。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生物安全管理, 2005年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标志着我国的生物安全管理正式步入国际合作的轨道。2006年农业部为了进一步加强转基因生物的审批管理, 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 办法中明确了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应具备的条件。2007年卫生部又颁布实施了《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

纵观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演变历程, 不难发现: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变迁的发展过程, 并逐步向标准化、系统化、国际化靠拢。

3 基于进化博弈论的制度变迁解析

进化博弈论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是近年来经济学常用的博弈论的一个领域, 它最初起源于生物学的进化论。传统的博弈论是分析当一个游戏者会给另一个游戏者的行动带来影响的“战略性的情况”下, 合理的游戏者会如何行动的理论。进化博弈论则是不假设游戏者的合理性, 而是利用进化博弈的手法即使不假定相当程度的合理性 (比如正确预想游戏对手会采用何种战略的合理性) , 也可以分析纳什均衡会如何进化。在经济学里, 进化博弈论对于分析社会中存在着那些习惯、规则, 以及它们怎样进行变化是有效的。就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而言, 其变迁经历了一个从不均衡到均衡的反复调整过程, 其中涉及到政府管理者、研发者、生产者、加工经营者及消费者等多个利益主体的动态博弈。在复杂的利益网中, 政府与农民及食品生产企业、政府与消费者以及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构成了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变迁的最佳反应动力。

一般的博弈论分析的是某些固定的参与者所进行的特定博弈, 而进化博弈论则假定一个社会中存在着许多参与者, 政府与转基因食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博弈便是这样一种情况。转基因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可能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 寻找制度的漏洞来谋求更多的利益, 如未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检测转基因食品的成分、未采用规范的标签标识甚至将不安全的转基因食品推向消费者等。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和检测, 而这种实验和检测是需要花费大量成本的, 一般的生产企业可能无法承受;另一方面可能是我国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不如欧美等国家严厉, 赔偿数额或承担责任较少不足以警示违规企业, 同时生产企业具有先天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中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也正是在政府与生产企业之间的重复博弈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在调查中, 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第一反应仍然是恐惧。消费者怀疑政府默许在食物链中引入转基因生物体, 却并没有从生物技术公司那里首先获得确保它们无害的强有力保证, 因此, 消费者的健康权利需要得到政府在制度设计上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障。关于这一点, 欧盟认为:“消费者对食品的知情权是消费者所享有的基本权利, 因此必须使消费者知晓市场上出售的食品是否由转基因技术制造, 并作出是否购买的自主决定”, 并作出强制性规定, “无论是否能够检测出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 只要食品包含转基因生物或由转基因生物制成, 均需特殊标签加以标志”。欧盟的这种强制性标识制度虽有贸易保护主义之嫌, 但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看, 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健康权的最大尊重。

美国是当今世界头号转基因产品出口大国, 占领着国际转基因产品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其垄断地位为其获得了高额的经济利润。同时, 美国还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技术投资国, 孟山都、杜邦/先锋等均为美国公司, 其基础研究起步较早, 相关配套检测技术体系较为健全。而欧盟的生物技术研究水平落后于美国, 在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在巨大的国家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美国自然希望为生产开发转基因食品的生物技术公司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保持生物技术的全球领先优势, 而欧盟作为转基因食品的净进口地区, 在WTO相关规则的约束下, 无法借助常规的关税或非关税手段来限制转基因食品的进口, 只能使用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为进口设置障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其生物技术研究水平较为落后, 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尚不健全, 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政府的政策取向一方面要支持国内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以确保国家未来的“粮食安全”, 并保护本国的生物技术产业, 另一方面还需积极与国际接轨, 吸纳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所用, 因此, 各项制度的出台需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综合考量。

现有文献较少讨论政府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对农民的影响。而事实上, 目前投入市场的转基因种子只是生物技术公司为迎合发达国家农民生产的模式和目标而设计的, 他们考虑的均为现代农业体系的技术, 而未对发展中国家传统的小农耕作方式加以考虑。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可能并不适应转基因作物的生产要求。在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尚未顺利转移的现实条件下, 强制推广转基因农作物可能会损害农民的利益。高产的转基因技术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市场风险、农民缺乏自己的利益代言人、适应小农生产的转基因种子可能需要支付昂贵的种子费用及其他配套费用等均是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进化博弈在分析制度的变化中, 除了分析政府介入的影响外, 技术的革新与进步、不同文化社会的接触等均会对制度的变迁产生重大影响。

4 完善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

通过利用比较制度分析理论中的进化博弈论思想对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变迁的原因进行探讨, 得出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4.1 建立严格的转基因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由于转基因食品生产的特殊性, 为了从源头上把关转基因食品安全, 需要政府出台专门的生产许可制度对生产者的资格进行严格把关, 实行“一扇门一把钥匙”的标准评估程序, 杜绝未达到许可标准的食品企业从事转基因食品的生产。

4.2 建立规范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监测制度

目前, 国内的监管和检测技术还比较落后, 制度还不甚完善, 市场上生产者往往将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混同销售, 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达到蒙蔽消费者、获取利润的目的。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生态安全, 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监测制度, 明确产品法律责任、加大对违规企业 (下转P44) (上接P21) 的惩罚力度, 防患于未然。

4.3 健全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应用事先知情同意和预防原则, 保障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我国虽然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和《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规定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标识, 但这些规定仍不够具体, 还需要做到:应明确标识转基因的内容如转基因成分来源、过敏性等;给定标识制度的适用范围如明确规定食品的转基因含量限值等;标志位置应该显著, 便于消费者选择等。

4.4 建立转基因农作物种植补贴制度

种植转基因作物可能并不适应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 为了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规避市场风险, 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给予农民种植补贴, 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产业的正常发展。

此外, 还需要制定一部全面系统的有关生物安全的综合性法律, 而不仅仅限于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生物技术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 需要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保护, 为国产转基因食品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摘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制度作为降低市场风险、防范机会主义行径、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得以在实际生活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利用当前较为流行的比较制度分析理论, 分析了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 为完善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比较制度分析

参考文献

[1]青木昌彦, 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M].魏加宁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

[2]邱彩虹, 柳鹏程, 冯中朝.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生态经济, 2006, (7) .

浅析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医院综合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精神科病区,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会出现行为异常、精神障碍甚至做出一些危险性行为,如伤人、毁物、冲动及自伤等等。护理安全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护理人员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的重要环节[1],进入到医院的精神病患者需要采取怎样的管理模式,才能保证每个人的人身安全,这是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最关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教育,提高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多进行学习和交流

由护士长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行业规范、专科护理制度以及职业道德培训,同时学习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每个医护人员都能在思想上重视护理安全工作。由于精神科室服务的人群比较特殊,在实施护理的工作中,要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及优质的服务,使广大护理人员心理上深深扎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理念,降低护理中出现不安全因素的几率[2]。

2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以及患者家属为医院提供的各项诊疗方法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规章制度、应急预案以及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等,主要包括:住院、出院等等环节上,保证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3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后,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操作,从每个工作环节、工作岗位入手,保证每项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严格禁止有章不循的事件发生。因精神科患者存在特殊性,精神科护士要对每个患者都熟悉,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三查八对原则,防止出现差错。

4加强安全管理质量检查

护士长要定期进行工作考核,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同时制定出相应的改正措施,将护理安全列入到考核护理质量的标准中,年终进行分析总结。

5加强沟通,杜绝安全隐患

护士要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及交流,帮助患者家属尽快熟悉医院的规章制度,防止家属将危险物品放在患者的身边,带来安全隐患,一些护士不知道如何和患者进行接触,这就有可能受到伤害,一些家属将不洁的食品带入病房,导致患者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因而,家属在给患者带食品时,要由护士进行检查[3]。医院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尽量遵循:在不违背安全原则的同时,尽量满足患者生活上和生理上的需要。护士要和医生多沟通,对于需要重点防治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关心和体贴,尊重和理解患者,防止出现意外。

6加强物品管理

将物品进行分类,分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两种。将非必需品去除,同时将必需品的数量降到最低。医护办公室要依照精神科的特点,对物品进行规范管理,进行定位管理。对于可能出现危险的物品(如针线、保护带、针带及剪刀等等)妥善保管同时上锁固定,交接班时要查看物品的数量[4]。每天对患者的床单进行清理,确保床头柜上无杂物,由于精神科的特殊要求,每天要对患者的衣物进行清理,尽快发现危险物品。

7定期对急救物品、药品进行检查

每天对抢救车内的物品、药品进行检查,保证设施齐全,无损坏,药品均在保质期内。每周对抢救设备进行检查,做到功能良好,物品齐全,人人均可熟练操作,确保需要使用时可以立即投入到抢救和治疗中。

8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每周的周一进行彻底的安全检查,包括浴室、门窗、厕所、各个角落、床头柜以及患者床单等,对检查结果进行登记,保证病区环境舒适、安全、整洁[5]。

9对于精神障碍同时存在急性期患者、躯体疾病以及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要防止出现跌倒等意外情况,同时加强其生活护理

安全护理是精神疾病护理中主要的环节,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精神科医护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实施护理的過程中保护和尊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叶二农,曾玲,舒玉.精神科护士长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护理管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06):716-717.

[2]刘德春,马起群,赵翠辉,蒋霏霏.“五常法”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08):58-59.

[3]刘春乔,李亚红,王晓玲,朱永鑫,张君,周晓坤.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0):403-403.

[4]姚宁,田素英,张蕊.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02):62-64.

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 篇9

1.卧室要空气流通、宽松,不阴暗潮湿,安全无噪音。

2.为幼儿适宜的睡床、被褥、枕头。

3.中大班幼儿上床后自己摊好被子,小班幼儿由教师事先摊好被子,不用被子蒙头,各种姿势都能够。

4.对睡高低床的幼儿要注意安全,离窗户的床头尤其要注意安装栏杆,防止幼儿坠落。吊扇下不摆放高低床。靠墙的床附近不能有电源插座或开关。

5.幼儿起床后,保教人员要检查幼儿是否穿戴整齐,观察幼儿的精神、情绪、面色等是否有异常。

6.保育员负责整理床铺、卷好窗帘、开窗通风。

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篇10

为确保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依照《食品卫生法》、《幼儿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标准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制定本制度。

一、幼儿园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食堂卫生的监督、监测与管理,积极争取卫生防疫部门的技术指导。

二、管理人员要组织全体炊管人员认真学习和坚决执行《食品卫生法》,建立卫生岗位责任制度。要把幼儿园食堂的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及炊管人员的个人卫生列入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使食堂卫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要利用各种形式,对幼儿进行防病教育,食品卫生教育,发动幼儿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四、食堂的饮食卫生必须达到《食品卫生法》第六条“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列要求。特别要做到生熟分开,生熟分开要有明显标记;对存放直接入口的食物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

工具。

五、严禁采购以下食品

(一)有毒、腐烂变质、污秽不洁、混有异物和其他感观性状异常的食品;

(二)无食品卫生检查合格证明的各类食品和肉、食、水产品、调料等副食品:

(三)超过保质期限及其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四)无卫生许可证、无生产日期的食品。

六、发现幼儿因食品卫生患病,要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防疫站,立即采取措施。对患病幼儿要及时护理、诊治、防止并发症。对食堂的食品和餐具要认真取样化验,找出发病原因。

七、幼儿园每学期要对食堂内所有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要在每学期开学前组织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食品加工人员必须在取得卫生健康许可证并经过食品卫生业务培训后持证上岗。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加工规程和卫生要求,工作中要衣帽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八、要认真做好加工及存放食品的检查。蔬菜要与肉类、水产品分池清洗干净;用于盛装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各种用具、容器及其他工具必须有明显标志,并做到分开使用、存放,保持清洁。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凡是隔餐或隔夜的熟制品必须在低温、安全卫生的条件下存放,经充分再加热后方可再次食用。餐具必须按要求洗净、浸泡、消毒后再使用,并有专人负责并对消毒情况进行记录。幼儿食堂不准制作和出售凉菜。

九、加强食品加工场所的安全。要加强对食品加工场所的管理,严禁非食堂人员入内,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煤气灶、罐必须保持安全距离,食品加工场所要按有关规定配备有足够数量的灭火器。

十、要加强对幼儿饮用水的安全检查和管理,纯净水要定期按时将水样送有关部门检查,确保饮水安全和卫生,要对饮水设备进行定期的检验和消毒。

十一、加强对幼儿食堂的管理,根据季节变化和市场供应情况,注意营养配餐,使幼儿吃到价廉物美、营养卫生的饭菜。

十二、幼儿园定期检查食堂各种设备的卫生条件,不合格的要想办法改进或更换。对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幼儿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事故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幼儿园水电气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师生用水、用电、用气安全,节约能源,保障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水电气管理制度。

1、幼儿园水电气由园长管理,负责安装、维修、督促、检查。

2、水电气管理工作人员要搞好园内水电气设备的安装,并经常检查水电气线路,确保线路畅通,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3、幼儿园教职工不得私自接线、安灯、安插座等,不得使用电炉、电热水壶等大功率用电设施。若确因学习、工作急需另行接线安灯,由园长统一负责安装。

4、幼儿园水电气线路规范安装,做到定期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公共财物及师生的人身安全。

5、录音机、电视、影碟机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

6、电源插座(尤其接线板)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7、园内应该设立儿童专用洗手区域,禁止儿童接触水源,防止儿童戏水。

8、若幼儿园使用煤气瓶煮饭,应使用符合检测标准的煤气瓶,煤气瓶应放在厨房内;若使用天然气的,应由天然气公司安装不得随便改变管路。

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 篇11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研究

1 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要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坚持安全生产管理,杜绝煤矿事故的发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

目前的煤矿行业中仍然存在人员素质普遍低、工作环境差、危险源多等问题。煤矿的生产安全与安全管理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若放松安全管理,则必然会对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

2 煤矿生产管理制度的现状

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利益永远大于安全,因为安全的管理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见效果,很多企业不希望在这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时间、资金与人力。这就说明部分煤矿企业中从领导层乃至基层工作人员都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另外,一些企业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不到位,内部管理不全面,安全救护设备配备不健全,这一系列问题都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严重阻碍着安全管理的进行。

3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安全管理制度混乱

当下许多煤矿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对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不上心。才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分工不明、责权不定,造成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大大降低了煤矿监督保障体系和煤矿预警系统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在现场管理中还存在人员分配不均,白班和路线近的安全管理人员多,晚班和路线远的管理人员少,这就是大多数事故发生在夜间和边远地带的主要原因。

3.2 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当前随着煤矿行业的迅猛发展,基本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各生产环节集中化程度与日俱增,这也对煤矿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文化和技能素质要求。然而,很多煤矿企业人事部在招聘员工时往往不认真筛選,引进大量低文化人员,造成煤矿职工素质普遍较差的状况,从而阻碍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职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造成思维理解能力不高,所以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掌握专业技术知识;部分年轻工人拈轻怕重,矿井重活主要以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工人为主;部分人员心理素质较差,尤其是在发生矿难后,情绪波动大,恐惧或抵触下井工作。

3.3 安全管理观念落后

虽然“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在各大矿区得到了普遍认同,但部分煤矿仍为追求利益,对风险预控管理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实不到位现象,仍然有很多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目前发生事故后,大多煤矿普遍采取的补救措施除了抢救受困人员,对其家属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补偿外,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一定的处罚,以及整改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这种补救措施虽然能给受害人员及家属一定程度的心理安慰,但这种安全管理观念忽视了生产环节中对危险的分析和研究。因此这种被动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今后煤矿企业的发展趋势,无法从根本上保证企业职工的安全。

4 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4.1 加大对煤矿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是对煤矿工作人员的管理,只有做到遵章守纪,按章操作,才能夯实安全生产基础。针对操作技能较低的员工,加大培训力度和安全教育力度,使员工真正认识到违章作业的危害性,自觉遵章守纪,按章作业。严格各项规章制度,严肃查处各种违章现象,使员工的素质迅速提高,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遵章守纪,做到安全生产。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量,保证安全生产和煤矿产品质量,增强工作效率。

4.2 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级岗位责任制,尤其是要明确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安全职责范围,时刻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将该工作观念贯穿于煤矿生产的全过程,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首先要保证生产安全,其次要抓好过程控制,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化、程序化、精细化。

4.3 做好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工作

增强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完善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制度,坚持对煤矿生产时发生的各类事故进行严格调查,并按照规章制度严肃处理,坚持以法治矿,依法追究责任。

4.4 落实监管责任,加强监管力度

健全和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加强煤矿安全监管力度。建设煤矿行业安全监管队伍,切实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配备具有相应煤矿安全业务知识和能力的驻矿安监员,确保驻矿安全监管职责履行到位,督促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大检查执法力度。

4.5 提高煤矿现代化安全管理水平

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煤矿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是指导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的重要标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安全隐患,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必须抓好安全生产,这是对员工生命安全、对企业健康发展和对社会稳定安宁高度负责的态度,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抓好安全管理,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5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地避免各种煤矿事故的发生,相关企业就要全面做好各种防范措施,提升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从根源上排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马森.实施以人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抓好企业生产[J].大陆桥视野,2014(2):32-33.

[2]曾敬.安全管理制度是煤矿企业安全的根基[J].中国科技纵横,2014(14):195-195.

作者简介:

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篇12

关键词:高校,人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一、高校学生人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特点

(1) 我国公立高校的规章制度没有民办高校的规章制度严格。半封闭式管理或者是全封闭式管理是现在很多民办高校的管理手段, 还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在教室学习, 更甚者还会采取点名和惩罚措施, 每天晚上进行人数的清点, 这些都是公立高校所没有的。

(2) 在高校安全管理中, 男生比女生松懈。在高校宿舍管理方面, 对男生的管理比较松, 如在进行女生宿舍管理中, 男生进入需要先进行登记, 或禁止男生进入女生宿舍。

(3) 高校学生人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严格与松懈与当地的治安状况有关。为了保证和维护校园安全, 在社会治安状况比较差的地区, 学校会在学校规章制度中设置很多强制性和惩罚性的规定。

(4) 高校比较密集区域的规章制度会比较相似。高校密集区的学校在学生宿舍管理、安全管理和违规处分方面所设定的标准差异不大。

二、存在的问题

(1) 高校原有的规章制度与现有的法律法规之间还存在差距。我国高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源自于我国的相关规定, 如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法律。随着时间的变迁和法律的完善, 法律权利义务规则发生了改变;可是高校并没有针对法律的改变而更新, 出现了高校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不统一的情况。

(2) 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第一是没有完善的立法体系和立章规划。第二是因为安全管理规定与实际不符, 没有配套的规则和措施, 不能推行。

(3) 内容缺乏公平合理性。公平合理这一原则在高校制定规定中并没有得到重视, 其主要表现在权利和义务内容不平衡方面。我国法律规范可以分为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 高校管理规定中应该将两者结合, 还应该包罗对学生行为进行指引和教育的内容。

(4) 高校学生人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与我国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矛盾。首先是超越权限后的行政处罚;其次是未经同意和规定免除责任的事项;最后是滥用自由裁量权。除此之外, 对于开除学生学籍情形, 我国法律法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可是还是有学校滥用私权开除学生学籍, 这违反了法律法规。

(5) 缺乏合理有效的学生救济渠道。如果学生在校期间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学生可以去当地法定机关寻求帮助。笔者认为, 申诉是最有效的救济办法, 因为申诉时间短, 耗时少, 如果学校不接受申诉或申诉结果不符合法律规定, 学生有权对学校提起诉讼。现在, 我国很多高校都设立了用于学生申诉的机构, 可是, 因为高校内部申诉机构和程序还存在权利和责任不明确的问题, 导致出现救济力度和成果有局限, 裁判立场角度存在偏差等问题。

三、完善措施

(1) 为了让学生人身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 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 合法性。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不能超过法律赋予的权限。第二, 法律保留性原则。学校可以设置合理的标准来处理损害学生的基本利益等问题。第三, 公平合理性原则。为了保证学校不滥用职权, 高校要提升自身对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和约束。

(2) 在以上三个原则的指引下, 高校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 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树立义务和权力平等的观念。第二, 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立法体系和立章规划。第三, 细化规章内容, 创建配套的规则和措施。第四, 明确学生人身安全管理的责任和职责。

(3) 对高校内申诉制度进行完善。为了实现高校申诉方式的多元化, 可以通过调解教育行政部门复议制度等救济模式对学生提供帮助。

(4) 借鉴“无诉校区”的模式。降低高校内部的诉讼数量, 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纠纷, “无诉校区”主要是由学校、社区街道和法院共同创建。如果在高校学生人身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引入这一模式, 提倡创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对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冠鹏.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3.

[2]白元儒.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2010.

[3]王锐.“无诉”新风扑面来[N].湖北日报, 2013-06-23.

上一篇:创业中国下一篇:尝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