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帮扶措施和材料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贫困生帮扶措施和材料(精选10篇)

贫困生帮扶措施和材料 篇1

边阳一小 欧天碧

“不让一个学生应贫困而失学”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信守的贫困生救助原则。特别是在上级下达有关帮扶贫困生的系列文件之后,本人更加深了对此项工作的理解和认识,精心研究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使此项工作真正得到了扎实有效的开展。本人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贫困生进行帮扶:

1、思想上解惑

鉴于这类学生的家庭特殊,有的是单亲家庭,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有的是父母体弱多病,无经济来源,因而资助方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这些学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要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要求平时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经常找他们谈心。

2、生活上资助

贫困生平时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们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对他们要适当的资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师生齐动员,积极发动,让人人献出一点爱。本人每月从工资中拿出小部分作为帮扶资金,同时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少点吃喝穿,省下零花钱”入手,让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们实施爱心捐助贫困学生,让孩子们懂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

在帮扶的过程中,本人力求做到帮扶资金的明朗化,募捐到的资全部由班级的班干部进行清点,建立班级贫困资金,由本人统一管理,做好资助明细账目,做到每一笔资助金来有来路,去有去处。

贫困生帮扶材料

贫困生帮扶措施和材料 篇2

小学生在第一天背着书包来到校园, 一直到小学毕业。在这六年里因智力、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部分学困生。尤其是农村的孩子, 有部分家长信奉“读书无用论”, 正是因为家长有了这些想法, 不注重孩子的学习, 这样学生也就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 不但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健康进步, 同时也影响了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学困生形成的因素

1. 基础教育方面的因素

一些偏远山区的学生, 由于他们接触的现代化事物少, 有部分同学的智力开发较晚, 而且有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学前教育, 甚至连数字1~10都不会数。这样在课堂上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困难, 如果教师再不注重引导, 久而久之, 学生在学习上越来越困难, 赶不上同伴, 因而成为学困生。

2. 心理方面的因素

小学生处于身心的成长发育阶段, 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思想不稳定, 辨别事物的能力弱, 因此, 一旦遇到生活或学习上的打击, 其意志和信心就会遭到打击, 从此一蹶不振。

生活中, 由于现在的社会生活压力很大, 有些家庭的父母或离异, 或不能尽到监护责任, 而把孩子交给长辈。我在家访中就看到有很多孩子的监护人根本就不管孩子的学习, 有些孩子的监护人由于年龄很大, 孩子还得照顾他们。很难想象, 一个身处这样环境中的孩子, 很难有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习。

学习中, 学生在学校学习中也会受到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在考试中因为没有取得好的成绩, 而产生消极的情绪, 由于没有考好萌生了自卑感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使成绩飞速下降, 沦为学困生。也有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因为没有评上优秀、没有成为班干部等一些原因而导致心理上的失衡, 严重影响了信心和情绪, 对教师和学校产生了想法而放弃学习, 成为学困生。

3. 教学方面的因素

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技巧和方法。一位教师如果掌握好每一节课“教”的方法和技巧的同时, 也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学”的方法和技巧, 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 教师只是在“教”而学生没有学会“学”, 就会产生学困生。有的教师只是片面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 对学生的要求过高, 脱离了实际, 或只抓学习好的学生, 而冷落了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或学困生。也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很简单, 或不认真备课, 教学过程中缺乏艺术性, 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能较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而教学质量和效果不高。

二对学困生的帮扶措施

对学困生的帮扶应始终遵循“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

1. 找出学困生的困难所在及其原因, 然后对症下药

我在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 对待学困生首先是使其产生亲近感和信赖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 我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和他们敏感的自尊心, 我不但自己做到不歧视、不嘲笑学困生, 我更教育全班学生和他们平等相处、真诚相对, 让学困生处处感到集体的温暖, 让他们感到是班集体的一员, 这样学生就会对你敞开心扉, 把自己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向你诉说, 这样就能很好地掌握他们的困难。知道了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原因, 才能对学困生对症下药, 找到解决他们学习困难的良方, 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2. 帮扶学困生要因人而异, 注重培养其兴趣和信心

每一位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都各不相同, 这样就需要我们对每一位学困生采取因人而异的帮扶方法。首先, 我对每一位学困生都制订了一套学习方法, 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也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有些方法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改进,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 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由于小学生的自学、自控能力很差, 我就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充满艺术性和趣味性, 兼顾那些学困生, “既让学习好的学生吃得饱, 还要让学困生吃得着”, 并且让学生融入到学习中。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乐趣。第三, 学困生有了点滴进步, 就要及时地肯定和表扬, 促使其树立信心, 使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3. 循序渐进、分层要求

学困生的帮扶工作是个长期而细心的过程, 因为有的学困生本身自控能力就差, 对学习的热情也是时高时低, 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的帮扶计划, 学生可能又回到从前, 甚至比以前更差, 如果那样再对学生重新帮扶可能就会更加困难。因此, 要拟定详细周到的计划, 做长期持久的帮扶工作。

由于情况不同, 学困生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对于不同的学困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从其源头和关键处抓起, 以求取得最佳效果。

4. 齐头并进、共同提高

对学困生的帮扶工作不是一个人就能解决的事, 它需要学校、家庭、班集体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其中, 班集体的作用不可小视, 我在帮扶过程中就鼓励优秀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与学困生互相帮助, 这样既营造了团结共进、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 又促进了班集体中每一位学生的共同进步。

贫困生帮扶措施和材料 篇3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心理健康 成因分析 帮扶措施

一、引言

目前,高校贫困生已成为大学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各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这支特殊群体也正逐步扩大,每年的学费及生活费用对贫困生来说则是沉重的负担。贫困生的思想状况、心里状况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高校校园的稳定,因此,做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帮扶工作,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准确掌握贫困生心理现状,做好帮扶工作将越来越重要。

二、高校贫困生的概念、比例及来源

所谓高校贫困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据统计,全国高校贫困生所占比例最低为10%,最高达35%,平均数量已占在校大学生人数的20%左右,而且还呈上升趋势。目前高校贫困生来源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从其构成可以分成固定人群和非固定人群。固定人群一是指由于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在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下,高校贫困生大多数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等经济不发达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还有部分从经济落后地区来到沿海等高消费地区就读的学生,收入与支出标准差距较大,使得生活更加拮据。二是家庭收入不稳定者: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只靠土地为生,收入随着自然环境时好时坏,生活不稳定;来自城镇家庭,父母无固定工作,收入微薄且不稳定,难以承担学生的固定生活和学习开支;家庭负担沉重者,多是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弟妹要抚养,家庭经济不堪重负。非固定人群如家庭变故,近年来较多出现的下岗职工家庭,断了经济来源,固定开支受到冲击,无法承担高额学费支出;经济变故,家人或本人病重需要支付高额医疗费,甚至负债累累,生活难以继日;婚姻变故,随着近年来离婚率的不断攀升,部分学生因父母离异导致生活学习费用供给不正常,学习生活费用也就成问题。另外还有由于不可抗力的天灾人祸,使一些学生失去经济来源,加入贫困生行列。

三、高校贫困生心理表现及成因分析

1.因学习压力较大而产生焦虑和紧张心理。贫困生把取得高学历作为日后提高就业水平,从而让家庭和自己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他们希望通过发奋学习而努力成才,彻底改变现实命运,所以在求学过程中承载着比非贫困生更大的期望和更大的心理压力,而现实生活中,贫困生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在拼命学习以期获得奖学金的同时又不断寻求勤工俭学的机会。一方面,较高的学习目标需要付出相对多的学习时间和因勤工俭学而不能保障学习时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急需通过勤工俭学自立与许多现实问题难以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的拼搏得以解决的矛盾,都使贫困生身心俱疲,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使在学期间学习压力更大,久而久之,部分贫困生可能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人格发生变化,出现精神病症状。

2.自卑、敏感、不稳定心理。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鄙视等否定的感情,是对个体的得失、荣辱过于强烈的一种心理体验。面对经济贫困的现实,由于自卑缺乏承受挫折的忍耐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从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具体表现为很少与同学交流,不常参加集体活动,消极地对待人生,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是贫困生的心理特点。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内心极为敏感。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容易引起强烈的情感波动。另外,对于贫困生,他们的上学费用要靠家长借债或自己贷款供给,将来要靠自己的薪水偿还,面对就业压力,可能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忧虑或没有信心,外在情绪表现抑郁消沉,言谈举止具有不稳定性。个别贫困生产生退学、轻生的念头或行为。

3.因人际交往困难而产生的抑郁、孤僻心理。在目前教育体制中对一个中学生的评价和认可主要依据的是其学习成绩。这样,无论是城市贫困生还是农村贫困生,都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优异的成绩,从而赢得同学的羡慕和老师的喜爱,即得到较高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然而步入大学后,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让贫困生的成绩相应地失去了明显的优势,且社会的贫富差距在校园中凸显,而同学间的正常交往、感情的沟通,常伴随着一些物质联系,对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可能出手阔绰,交际面广泛,而贫困生由于经济匮乏,难以支付这类额外开支,如果不能另外开辟人际交往空间,易导致一部分贫困生索性采取“自我封闭”,失去与他人交往的热情;如果因“寒酸”形象遇到歧视或冷遇,强烈的自尊心也可能使他们产生对社会文化的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由于贫困生时时为经济拮据所困扰,长期处于郁郁寡欢的不良心境状态,且又缺乏调节情绪的能力,故造成抑郁孤僻心理。

4.虚荣、嫉妒心理。少数贫困生好攀比、讲究衣着打扮,追求享乐与高消费,生活上不勤俭节约,也不愿参加稍微艰苦的勤工助学劳动,他们虽然也属于贫困生,但却由于图虚荣,往往打肿脸充胖子挤入阔人之列,想让大家刮目相看,常用资助的钱或者父母辛苦借来的钱大肆摆阔,而对家庭经济困难视而不见。还有些贫困生自尊心极强,且心胸狭窄,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从而因不满、不服气或者羡慕对他人产生嫉妒情绪。

5.行骗、犯罪心理。个别贫困生在个性心理方面,表现为自私自利、占有欲强、自我素质低、自制力差、法制观念淡薄,经受不住贫穷的磨难或者对社会及富裕的人抱有抵触、敌对、报复心理。无视校规校纪,在校内外从事行骗或者进行刑事犯罪,这类贫困生虽然人数极少,但对社会影响很坏。可见,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强烈的自卑感,极度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拘谨压抑的性格,尴尬的人际关系,因期望值过高而产生的学业压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时候,就会引发问题行为。在贫困生的问题行为当中,比较突出的除了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失败以外,还有出走、旷课、偷窃、打架等现象。

四、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我国一般高等学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针对扩招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的现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贫困生在高校中占到将近20%的比例[2],帮助贫困生克服心理障碍,获取心理健康是在高校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

2.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高校帮困育人体系。为帮助贫困生减轻经济压力,国家不断健全助学体系,推出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困难生补助、、社会无偿资助等一系列积极措施,但相比于庞大的高校贫困生群体,这些仍是杯水车薪,只能缓解一小部分亟待解决经济困难的贫困生的压力,另一方面由此引发的关于贫困生隐私、依赖社会和受资助产生的心理压力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高校“育人”工作的本质要求在完善国家助学体系过程中,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贫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贫困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以积极的姿态战胜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3.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社会的人口素质。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贫困生很大一部分抱着通过求学改变命运的想法,他们在艰苦的生活、学习条件下顽强拼搏,但一部分贫困生由于各种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以发现和疏导,就会影响到其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高校中的贫困生终究要走上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前提条件,如何发现问题并培养贫困生健康的心理,是大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贫困生中发掘和培养优秀人才,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4.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和谐社会发展的大局。当前我国提出要建立和谐社会,对于高校来说要建立和谐校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如何促进贫困生群体与整个学校、整个社会的融洽和谐。贫困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明显增多,这背后也暴露了整个社会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阶层分化等问题。

五、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帮扶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消极心态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而且极易造成人格的不健全和偏执心理,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应结合国情以及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实际,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经济救助与心理救助有机结合起来。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根据贫困生的具体实际,高校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也应以同样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鼓励他们在困境、逆境面前不低头,能够正视困难、积极进取。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要让贫困生认识到国家以及学校财力毕竟有限,要彻底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问题,还需要他们个人及其家庭共同努力,不能一味地等、靠、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力求使每一位贫困生都能主动承受由于经济窘迫所带来的心理压力,避免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2.全方位的经济资助是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针对高校贫困生问题,国家为使家境贫困的学生上得起大学,从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高校在认真落实这些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应该提倡经济资助以“自助为主,他助为辅”,“先自助、后他助”,“有偿在先、无偿在后”,“以酬代补”的原则来建立高校学生经济资助运行机制,设法使各种补助通过劳动的方式来兑现,让努力学习、力求上进的贫困生获奖受补,以利于克服“等、靠、要”的消极依赖思想,树立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以利于鼓励学生艰苦求学,勤奋上进。要合理安排、优先安排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园和社区参加勤工助学的公益劳动,既获得报酬、弥补经济困难,又得到锻炼,促进学习。让贫困生在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3.加强典型事例的媒体宣传,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运用高校贫困生(特别是本校贫困生)中依靠自身努力,顽强拼搏而获得成功的优秀代表,抓典型,树榜样,增强贫困生发奋成才的自信心,使他们以健康和上进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4.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大力拓展高校的育人途径。学校以育人为根本宗旨,贫困生问题的解决也应遵循这一宗旨,高校要十分注意加强学校、班级、宿舍等育人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特别是对服务于贫困生的社团,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使贫困生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深刻地体验到社会的支持,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贫困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管理工作,倡导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关怀、真诚接纳、共同成长的理念,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5.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高校贫困生健全人格。首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在贫困大学生中,多数人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失衡,可以随着诱发情境的消失或经过同学的帮助或心理辅导老师的辅导而恢复正常,只有少数人属于心理失常或心理疾病。因此,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种专题讲座等形式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普及活动,让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其次,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辅导,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各种教育使贫困生对贫困问题有正确的认知,并进行必要的行为指导。另外,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一旦形成,就应考虑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尽早加以矫正。

总之,贫困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全面发展,这里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一群优秀青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的健康发展问题。深入研究高校贫困生心理,不断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仅仅是贫困生人格培养的问题,更是在强调建设和谐社会、强调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今天,探索如何发挥高校育人功能,如何形成和谐成长氛围的问题,注重对高校助困育人工作各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和高校刻不容缓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宋美英.如何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1).

[2]彭玲云,吕广振.当今我国高校中贫困大学生“挂科”问题探究[J].城市建设,2010,(10).

[3]李美琴.当前高校贫困生的现状特征与教育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2).

[4]石庆新.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5]李婷.论高校贫困生的精神扶助[J].邵阳学院学报,2009,(10).

三联办小学贫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 篇4

发表日期:2009年3月16日出处:川店小学政教处【编辑录入:】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保证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培养和教育不完整家庭的学生,帮助他们摆脱和消除家庭结构不完整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促进义务教育发展,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强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张胜利

成员:查福英

1、开学初由政教处确定资助形式,指导班主任建立不完整家庭学生、贫困学生档案。

2、学校在校长领导下,由政教处负责资助贫困生工作,监督落实各班级贫困生资助,不完整家庭学生的教育。

三、工作目标

学习上,营造良好的氛围;生活上,尽力排忧解难;心理上,积极正确引导,促使他们同完整家庭、非贫困生孩子一样,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辅助对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完整家庭学生。

五、辅助措施

1、对这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他们情绪稳定,并初步掌握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自主、自治的能力得到增强。

2、从情感上贴近缺少完整家庭关爱的学生,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3、师生齐动员,广泛宣传,积极发动,让人人献出一点爱。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少点吃喝穿,省下零花钱”入手,实施爱心捐助、挽留贫困学生。

4、认真贯彻国家关于贫困生的教育辅助:通过学校、家庭调查,确立对象,并张榜公布。

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汇报材料 篇5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的正确领导下,区扶贫和移民局的指导下,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全身心投入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积极做好贫困村帮扶和指导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就2014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开展以来,我镇顺利完成11个贫困村的识别、申报工作,积极与各挂包单位取得联系。截止12月底,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完成规模确定、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贫困农户登记表》、填写《扶贫手册》、数据录入8项内容,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完成规模确定、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登记表、数据录入8项内容,为下一步逐户制定落实帮扶措施,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成效

各帮扶单位部门多次下村走家入户,实地查看,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指导各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村脱贫规划,各驻村工作组通过详细调查,根据贫困户的不同致贫原因制定与之相符的脱贫规划。

至目前,11个贫困村的贫困户通过参加巴山妹家政培训、畜牧养殖业技术培训等各类培训实现减贫728人,引进各类帮扶信息31条,落实帮扶项目20个。

三、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驻村帮扶工作组,落实好各自职责,督促落实到村到户情况和相关机制建设。积级争取各单位和部门的支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履行职责,将精准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目标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二)强化方案细化。按照区有关文件的要求,将因村施策、因人施计制订帮扶计划,帮扶计划与扶贫政策、与“两项制度”有效衔接。

(三)强化管理服务。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实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信息平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四)强化资源整合。整合各部门人才、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扶贫资源到村到户。对具备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实施转移培训和产业扶贫;对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贫困人口,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五)强化基层组织。结合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建设好村两委、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干部执行力,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六)强化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宣传工作,积极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挑战贫困的先进事迹,总结推广驻村帮扶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广泛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激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与活力。

四、问题建议

学困生帮扶计划与措施 篇6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两个文科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很多人数学比较差,针对几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我制度了以下的帮扶措施。

一、找出原因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就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

二、降低门槛,激发兴趣。

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作为教师,我注意做到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能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这样,就容易把学困生引入学习的殿堂,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每次布置作业时,我会让学困生做常规作业(如例题解析,重复演练等),让学困生能轻松地完成作业,培养学习兴趣。

三、主动出击,帮扶前进。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往往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自卑感,正是由于他们缺乏学习的兴趣,所以一般遇到困难他们不会主动去请教。作为教师要主动关心他们,主动帮助他们,并且要发动学习好的同学也主动去帮助他们。

四、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点燃成功火苗。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开展很多的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如:每单元1次公式考核,每个模块1次的单元测试。,在这些竞赛中学困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还及时给予奖励,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一导火线,帮助他们点燃“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学习欲望,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是既喜欢物质奖励,又喜欢精神奖励。

五、自定目标,超越自我让学生给自己定下学习的目标。制定目标并不是简单的定下自己要达到的等级,而是具体的分数及要求和水平层次,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样学困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次小测和单元测验中制定目标,超越自我。当然,我还对达到目标的同学发奖品奖状。

如何帮扶学困生 篇7

有许多学困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不是上课不注意听讲,就是课后贪玩,再有就是抄袭别人的作业,如果教师去帮助他,他也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完成。但是不要不理他们,更不要歧视他们,虽然他们学习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后进生的感情丰富,且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非常聪明的,他们外表一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内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渴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也想拥有良好的成绩。作为教师要明确他们落后的原因,与他们共同的努力,转化学习困境,帮助其克服不同的学习障碍。转化学困生不能只靠我们老师的说服与批评,要采取多种策略结合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习归根结底是自己的事情,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教师要有颗爱心,热爱和尊重他们,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多表扬、多鼓励。例如课余时间和他们聚在一起“闲谈”,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漫谈中,教师既可给他们解难释惑,又能和他们交谈人生理想及对家事国事的看法,就在这日常交流中,不带任何教育痕迹的接触中,和学生交流了彼此思想,融洽了师生感情。教师只有用真诚的态度接纳他们,从而才能让他们接纳老师,接纳数学课,这样,才能唤起后进生的进取心。有了充分的交流就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学习管理措施。老师在适当的时候要放手,可以不定时的检查,督促他们,也可让他们互相督促、检查,这样,才能养成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利于今后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养成。

其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综合运用全班教学与分组教学、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等手段,实施分层教学与区别教学相结合。教学起始阶段是可以集体同授,建立大的学习情景,使学困生最大程度地融入集体学习。教师还应当抓住当堂训练重点、难点对学困生进行解题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要点,理清思路,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参与学习。要不断地给学困生以成功感,往往成功次数越多,动力就越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法创设成功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基础上取得不同层次的成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使学困生体会到与集体一起取得成功和自己取得成功的双乐趣。

帮助策略1:教师及时关注学困生。教师对学习困难生应做到不放弃、不抛弃,虽然不可能让他们立即达到我们对学习要求的境界,但是只要努力就会有或多或少的进步,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通过努力取得的成功,老师同时也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有所收获。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关注学生一点一滴的变化,及时地给与鼓励、指点、帮助。同时明确学习目标,明确考试目标,增强学习信心。为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可短时间段内确定学习内容即为考试内容,让学困生明了学习内容就是考试内容,短时间段学,短时间段考,则学困生就会因为内容少,考试目标明确而获得较大幅度的进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减少学习难度感。也增加了学生对教师课堂语言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策略2:好同学帮扶。根据学习情况给学生搭配学习帮扶小组。教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充分运用学生的力量和智慧,让学习好的同学去帮扶学习落后的同学,在互帮互助的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共同提高。让学习好的同学发现自己的力量和作用,同时也增进了同学的友谊。学生之间的帮助是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帮助是不同的,学生之间的帮助会打消一部分性格内向同学的顾虑,更有利于他们把学习的心扉敞开,从而取得老师所不能取得的教学效果。

策略3:落后生之间互比。在给予了学困生足够的关注和一定的帮助后,还应当在水平相近的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竞赛,通过表扬他们的进步来激发其学习竞争力。竞争可以使他们更加认可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相近同学的学习对比竞争学习促进学习动力。

策略4:总结学习规律。教师应当帮助、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学习规律,利用自己总结的学习规律或技巧来解题,并通过类似的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达到高效学习的境地,使他们感觉到学习的规律性、技巧性、轻松性。有了自我寻觅学习规律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学习的简易性、规律性,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加学习兴趣。

策略5: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合作。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还应当和学生家长互相沟通,共同研究帮助方法,家长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某些时候要比教师的作用还要大。所以应当获得家长的参与,共同来改变学生学习困难的境况。让家长获知学生的学习状况,获知学生的进步,以鼓励的方式和教师一起推动学困生的学习改造。家长的认可与鼓励对学生来说有着不可取代的激励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拥有了对学生的爱,拥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爱,我们就会创造出很多好的方法把我们的学生教好,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符合家长要求的人才。

帮扶贫困户脱贫措施方案 篇8

一、结对帮扶目标

从20__年起,根据上级安排,荥经县人民法院、县地税局、县残联等3个单位与我乡4个行政村开展结对帮扶,市、县、乡三级干部与我乡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242户386人开展帮扶脱贫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目前为止,我乡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得到有效扶持,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0__年底贫困人口已脱贫67人,预计20__年将脱贫80人。

二、结对帮扶方式

1.实行县级领导挂乡镇、帮扶单位包村、党员干部结对贫困户工作责任制,统筹协调指导扶贫攻坚工作。

2.实行单位结对帮扶行政村全覆盖。每个行政村都安排单位结对帮扶,帮扶单位派出工作队驻村帮扶,由单位主要领导带队,分管领导任队长,13名干部为工作队员。

3.实行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一是根据上级安排,根据单位在编在岗干部情况,实行干部结对帮扶;二是县级单位按要求干部结对帮扶还剩余的贫困户,由乡干部包干帮扶。结对帮扶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帮扶干部变动后,新进干部自然接替。新纳入扶贫范围的贫困户要及时安排干部结对帮扶。

三、结对帮扶内容

(一)精准识别,掌握情况

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要对所驻村基本情况、贫困原因、存在问题、群众意愿等进行调研。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要对已确定的结对扶贫对象认真开展再核查、再识别,进一步核实其家庭人口、资源状况、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劳力状况、技能技术等情况,逐一分析梳理出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以及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意愿不足等具体致贫原因,实事求是逐户登记在册。

(二)因户制宜,精准施策

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结合当地实际,帮助贫困村围绕改善发展条件、提升发展能力制订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对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分析归类,制订分类脱贫措施。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要围绕脱贫成效可持续、不返贫的要求,根据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分户制订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帮扶措施要因村因户制宜,切实可行、持久生效。要综合施策、组合帮扶,做到一村一套帮扶措施、一户一套帮扶办法,把资金和具体帮扶措施整装精准“滴灌”到贫困村和贫困户身上。重点做好“六个着力帮扶”:

1.着力帮扶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村和扶贫对象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中药材种植、生猪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结合村情和贫困家庭人口、资源、技能、致贫原因、产业发展意愿,选择有利于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格局。紫炉村重点中药材种植,在提高中药材质量上下功夫,引导并帮扶贫困户自身种植中药材,或者参与中药材加工、运输等获取劳动报酬;和平村要重点引导贫困户积极发展生猪养殖及旅游产业;河林村、工业村要重点围绕山区面积大、适合种养等特点,引导贫困户种植中药材、养殖禽畜等。此外,要鼓励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以产权为纽带,在依法、自愿基础上将土(林)地承包经营权作价、产业帮扶资金入股,参与联户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发展新的产业,参与生产劳动,获取分红收入和劳务收入。

2.着力帮扶就业创业。加大培训力度,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雨露计划”、“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等培训,让有条件的扶贫对象掌握12项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积极为扶贫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扶贫对象转移就业。

3.着力帮扶完善保障。加大教育扶助力度,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要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建立长期助学计划,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困难家庭助学措施;加大卫生医疗扶持力度,大力实施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达标建设项目,对因病致贫的对象,要按规定实行大病救助、大病保险等医疗精准扶贫,确保看得起病,不因病加重负担。完善社会救助措施,开展“救急难”工作,对因病、因灾、因残等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加大物资、资金等扶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加大托底保障力度,对符合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4.着力帮扶改善条件。继续改善贫困家庭居住条件,探索信息扶贫新途径,推进农村信息通信和邮政网络建设,逐步实现电信、广电、互联三网融合,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提供信息服务支撑。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入,提高电力供应质量。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小农水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灌溉条件。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治理垃圾和污水,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5.着力帮扶提升后劲。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推进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高村级党组织推进精准扶贫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好党员教育培训、“一村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三培两带两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室,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帮助建设或修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展平安创建,强化城乡社会自治和服务功能,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大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力度,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6.着力帮扶法治扶贫。根据我乡涉及林地、邻里等矛盾纠纷多发、易发,要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妥善化解重复访、非正常上访问题。特别是对因不懂法、不用法、不守法致贫的贫困群众,要大力实施法治扶贫。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利用横幅、标语、宣传栏以及发放宣传单、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开展巡回宣讲等形式,建立健全农村法宣队伍,常态化向广大群众,尤其是边远山区贫困群众,宣传法律知识,普及法制常识,引导贫困群众学法用法,遵规守法,勤劳致富。二是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深入推进“平安新建”建设,严厉打击危害贫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和个人极端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黄赌毒”和非法传销等社会丑恶行为。帮助排查调处贫困群众矛盾纠纷,依法规范信访秩序,集中整治缠访闹访、越级非访等突出问题,依法打击“以闹取利”、牵头组织或幕后策划非访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做好贫困家庭重点人员法律服务。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和行为矫正,加强贫困家庭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鼓励企业吸纳刑释人员就业,并给予税收优惠或奖励。加强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监护工作,落实有奖监护机制及家庭贫困患者免费救治政策。加强贫困家庭重点青少年教育管理,对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进行教育和帮助,有效防止贫困家庭青少年违法犯罪。

四、主要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建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全乡精准扶贫工作。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扈蓉任组长,分管领导、乡人大副主席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党政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乡干部及村两职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新建乡党政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唐直兼任。加强精准扶贫队伍建设,配备2名专职扶贫工作人员,并配备固定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

2.保障帮扶资金。积极筹措产业帮扶资金。帮扶单位采取向上争一点、单位自筹一点、向社会募捐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专项支持有产业发展意愿和一定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产业,没有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不享受资金补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捐赠,多渠道募集帮扶资金。产业发展帮扶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另行研究制定。

3.加强舆-论引导。各村、各相关单位要整合宣传资源,充分利用横幅、标语板报等各种宣传载体,宣传好推进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的重大意义、扶持政策、结对帮扶举措等,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激发扶贫攻坚信心,形成工作合力,各村要在醒目位置悬挂横幅、张贴标语。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干部上门入户宣传结对帮扶的各项政策,让每个村、每户贫困户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对接落实到位。

4.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完善督促检查机制。建立乡对村、乡对驻村工作队、乡对帮扶责任人的督促检查机制,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专项督查等方式,做到“半年检查、年度考核”,工作不力的要责成限期整改。二是完善考核评比机制。把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资金落实、完成进度等进行细化分解,每年底组成检查组对各村、各单位、帮扶责任人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纳入到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乡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的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和评先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村“两委”班子的培训、考核和奖惩力度,将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作为村级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三是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各村、各帮扶单位要指定一名联络员,切实做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有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与县、乡对接、联络工作。

7.1班学困生帮扶计划和总结 篇9

通过一个学期的内化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起来,不管是优等生或是学困生,现已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时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学习风气较以前有明显的变化,以前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对这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差生

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切忌向家长及班主任告状。这些差生在班级中常被学生鄙视,有些教师也指定他们是班级的“败类”,“包袱”。在社会上受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长的训斥。心里有一种压抑感,在厌学情绪。自信心不强我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栽培他们。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工作过程中能个体分析、群体分析,确立发展目标和措施,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点、缺点、潜在的优点、缺点,新的生长点。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分析别人。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价,各科任老师能热心配合,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安心于课堂的学习,把学困生的厌学,逃学情绪抑制在一个最低点上。

三、对症下药,开发非智力因素

差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我主动给他们母亲般的爱,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我还注意了解每位差生的情况。决不把他们当作包袱,不鄙视他们,不放度他们,了解他们特长,爱好,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四、争取差生家长的配合:

学困生的家长对于此次帮扶活动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监督学生在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反馈给老师学生的学习态度。一些家长还通过此次帮扶活动对孩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于怎样在家教育孩子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五、给差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差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我在对每位差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长期学习目标,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2014.2

初一一班学困生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确保教好每一个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从学困生抓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行成功教育,并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 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所任教的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目前我班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基础不好,学习困难大,听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这样的学生不需要一味的责怪和批评,而是需要辅导和关心。

另一种是基础还好,但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做事态度不够认真,遵守纪律的意志不够坚强,他们的作业一般有能力完成,但可能出现未完成或完成不认真的现象,他们的作业往往令人不能放心,这些学生如果学习用心,就会有比较好的成绩。对这类学生需要多提醒,多付出一些耐心教导和严格要求,也需要加强纪律教育。

这两类学生都是需要夸奖和鼓励的。

习惯上,我们把学习困难的这一类学生称为“后进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真可谓任重而道远,往往教师的投入精力最多,而收效甚微,但后进生若能成功转化则是最能给老师和学生信心的。因此工作虽然艰难,但是还是充满了挑战的。

三.工作目标:

唤醒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对学习确实有困难的,需要多辅导。

四、具体帮扶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为了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特制定如下帮扶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3.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

贫困生帮扶措施和材料 篇10

县扶贫办

关于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整合和

加强管理的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一步加强全县驻村帮扶工作力量的整合和管理,加快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根据省、市《关于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整合和加强管理的实施办法》、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市委发[2013]87号)、《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县委发[2015]1号)和省、市、县《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的整合和管理。

第二章 工作队组成和干部选派

第三条

驻村帮扶工作队由省、市、县联村单位选派干部组成,整合双联干部、到村任职(挂职)干部(以下简称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包村干部,以及有对口帮扶任务的干部力量,强化驻村帮扶工作,常驻干部3-5人,确保所有贫困村都有工作队驻村帮扶。

第四条

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一次完成整合到位,由县委组织部门把原来在非贫困村任职的挂职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调整到贫困村任职,同时加大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力度,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全部分配到贫困村工作,确保年内实现所有贫困村挂职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全覆盖。

第五条

驻村帮扶工作队实行第一队长和工作队长负责制。第一队长由县级双联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工作队长由省、市、县联村单位选派的干部或乡镇包村领导担任。

工作队长要从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熟悉农村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协调推动能力强,作风扎实、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干部中选派;有省级双联单位的选派1名处级干部或处级后备干部担任所联系村的工作队长;有市、县双联单位的选派1名科级干部或工作5年以上的优秀科级后备干部担任所联系村的工作队长。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群众公认的挂职干部,也可兼任工作队长。第一队长、工作队长任职1年以上。

第六条 落实关于省、市、县委干部“逢提必下”的制度,驻村工作满1年以上的第一队长、工作队长和队员,其帮扶经历为基层工作经历。

实行双联干部轮流驻村时间累积制度,在3年内驻村时间累积达到1年以上的,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县委双联办建立工作台账,对驻村干部到村开展工作时间报组织部门备案,时间从本办法下发之日起计算。

第七条

驻村帮扶工作队以县为主体进行力量整合,由县委双联办、县委组织部负责统一编队,任命第一队长和工作队长,明确队员组成,督促到村开展工作。

县级联村单位要及时将选派的联系贫困村工作队员名单报县级组长单位汇总,再由组长单位统一报县委双联办备案。

第八条

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日常管理协调工作由县委双联办牵头负责,组织、扶贫部门配合做好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年度考核等工作。

第九条 实行驻村帮扶工作队年度培训制度。队员的培训由县委双联办牵头,扶贫办组织分期分批次对驻村干部每年培训1-2次,培训时间累积不少于5天。要紧扣省、市、县委和政府年度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和精准扶贫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经费从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中安排。

第十条 做好驻村帮扶工作队蹲点工作和双联干部轮流驻村工作的有效衔接,不能以驻村工作队代替联村单位和干部轮流驻村。联村单位要严格落实双联干部每年进村入户不少于4次,时间不少于15天的规定要求。

第三章 职责任务

第十一条

驻村帮扶工作队要按照扶贫工作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核、保障“六个精准”的要求,全面落实省、市、县委和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分类施策,集中发力。

1、帮扶对象精准聚焦。摸清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基本信息,开展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建立数据库;根据入户调查问卷的情况,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以及村三委班子会议,对联系村的贫困户进行倒排序,对不符合要求的农户及时调整,确保做到对象精准;准确掌握联系贫困村中每个贫困户的发展需求,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列出需求清单,制定到村到户的帮扶措施,做到底数清楚、扶持精准,动态管理、有进有出;充分利用全县农户分类管理精准帮扶精细化服务活动即将建立的“七大类”农户信息平台,进一步摸清联系贫困村所有农户的基本情况,并与贫困户信息相互对接,建立相应纸质档案及电子档案,从而形成一个涵盖联系村各个层面、各类人群的农户精细化服务网络体系。

2、目标任务精准对接。紧盯“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三年巩固提高”的目标,深入调查研究,对接全面小康标准,制定联系村切实可行的年度减贫计划;落实减贫人口实名制管理,对联系村减贫人口做到到户到人,明确村、户脱贫时序,制定“任务书、时间表、施工图”,倒排工期、挂图作业,一项一项抓实见效。

3、帮扶内容精准落实。紧紧抓住“1236”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六大突破”,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等工作,以“美丽乡村和环境整洁村”建设为抓手,积极争取落实项目资金,加快水、电、路、房、易地扶贫搬迁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按期实现村村通路、户户通电、安全饮水、住无危房的目标;加快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积极制定落实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协调落实双联惠农贷款、妇小贷、草食畜牧贷等各类扶贫优惠小额贷款,落实便民金融服务网点全覆盖和农村扶贫互助协会运行的规范提高,积极推进村级信用体系建设;实现村有致富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劳动者有致富技能,培养一批特色产业示范带头人、科技种植养殖能手和农民经纪人;根据联系贫困村不同资源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特点,坚持开展专业技术服务双联行动,积极帮扶引导联系村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发展大枣、核桃、苹果等经济林果和林下经济,做大做强制种玉米、枸杞、西红柿、黄冠梨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提高农户自我积累和发展的能力;落实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社会救助保障等行业扶贫计划,帮助群众解决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

4、帮扶措施精准到位。推进扶贫机制的改革创新,用足用好各项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村集中资金用于重点扶贫项目和贫困户、贫困人口;主动参与到村到户到人资金项目的衔接立项、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验收评估;深入宣传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教育引导贫困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依托全县 “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再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培训资源,对贫困村群众分行业、分专业开展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通过培训变“输血”为“造血”,全面提升贫困村群众的自身素质和自力更生谋求发展的能力;积极协调引导联村单位和干部围绕年度重点任务开展帮扶工作,做好社会帮扶的争取和对接,动员省内外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到村到户帮扶工作。

5、夯实基础强化治理。协助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指导贫困村党组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肃党内生活,建设和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等,帮助村级班子提高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和依法办事能力,发挥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和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四议两公开”,引导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弘扬文明新风;坚持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通过谈心、走访、与群众和乡村干部沟通等方式,深入了解掌握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生产生活状况、家庭邻里关系等情况,及时发现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通过开展“一对一”和“多对一”谈心帮教活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邻里和谐、村组和谐。对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全面开展摸底排查和关爱救助;结合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法律服务直通车”活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法律讲座和法律服务活动,促进农民群众形成人人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风尚。

6、培育典型示范引领。及时总结贫困村、贫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发现、培育可跟可学的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实践中创造的有效模式和成功经验,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第十二条 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队长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总体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沟通交流的职责,定期向联系村县级牵头领导请示汇报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安排落实组长单位月例会议定事项,协调各级帮扶力量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联村单位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工作队长负责队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制定年度计划,组织推进落实,做好上下沟通衔接,组织协调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协助联系村省、市、县的双联单位召开联席会议,负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卫生室、幼儿园等民生工程的组织实施;确定1名专职队员做好联系村双联和扶贫各种软件资料的修订完善和有关数据的统计、录入和上报工作;确定1名专职队员做好驻村干部工作日志、驻村时间和工作情况的记录和汇总上报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负责管理工作经费,定期不定期地向县委双联办、乡(镇)党委及派出单位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第四章 工作保障

第十三条

所在乡(镇)和联村单位要积极主动为驻村帮扶工作队创造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驻村干部食宿可安排在村委会、空置校舍,也可租用农房,距离乡(镇)政府所在地较近的,可由乡(镇)政府提供食宿条件。租用房屋等所需费用按相关规定,可从财政补助经费中列支或由双联单位承担。

第十四条

驻村干部要集中时间精力开展帮扶工作,严禁“走读”现象,确保每年达到220个工作日以上(含因公出差、开会和培训),其中驻村时间达到160天以上。

合理安排休假休息时间。由工作队长负责制定年度休假计划,采取轮休、调休等方式集中休假,确保工作队每天有人驻村值守。

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工作队长请假由乡镇党委书记审批,报县委双联办备案。队员请假由队长审批。

建立驻村干部工作日志、驻村时间和工作情况档案,由乡(镇)核定,县委双联办汇总后逐级上报,每季度向市委双联办报送工作开展和考勤情况。县级联村单位要对联扶干部到村开展工作的次数、天数记录在案。

第十五条

干部驻村期间的交通费、伙食补助费等费用,由派出单位参照甘办法【2014】57号文件规定和甘财行【2014】187号文件有关问题的解答执行,按照县委双联办核定的实际驻村天数足额解决。工作队员驻村帮扶期间,原单位各项待遇不变。

派出单位要参照《甘肃省选派到村任职干部管理办法》(甘组通字【2013】73号)文件精神,为驻村干部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安排健康体检。

第十六条

省财政每年安排每个驻村帮扶工作队经费5000元,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元,不足部分由联村单位解决。

第十七条

工作经费实行专款专用、结余留用的方式,主要用于驻村帮扶工作队租用农房、购置日常办公用品、订阅报刊等支出,不得挪作他用。工作经费由所在乡镇双联和扶贫工作站统一管理,单独核算,各乡镇双联和扶贫工作站每年年底要向县委双联办上报经费使用情况,县委双联办负责审核监管。

第十八条

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帮扶工作及慰问困难群众所需经费,可从联村单位机关工作经费或业务费中筹措解决。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捐赠和赞助。

第五章 考核和奖惩

第十九条 驻村帮扶工作队实行一年一评估制度,每年对驻村干部履职情况、驻村时间进行考核评价,作出年度工作鉴定,作为组织部门干部使用、公务员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评工作由县委双联办会同县委组织部、县督查考核局、县扶贫办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驻村帮扶工作队干部的考核结果,由县委双联办及时反馈派出单位,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满意、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队长和队员,给予表彰奖励,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作风不实、考核为不称职等次的,不得提拔,也不得平职转任重要岗位。

第二十一条 驻村干部驻村时间满一年,由派出单位视情作出留任、轮换或调整的决定。对工作成绩突出、本人自愿的可继续留任;对群众不满意、工作不称职的予以调整。派出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做好驻村干部的轮换交替,不得随意抽调或中途更换,确保驻村帮扶工作的连续性。

第二十二条 设立先进驻村帮扶工作队、优秀工作队长和优秀工作队员奖,在每年全县双联行动大会上予以表彰;对没有如期完成年度帮扶计划的工作队、驻村时间没有达到要求的干部,不能纳入评先树优范围,年度考核直接评定为较差等次,并视情予以通报批评。

第二十三条

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规定、市委“十六条”规定和县委具体规定,按照“三严三实”和双联行动“三个防止、八个不准”的要求驻村开展工作。对违反群众工作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人和事,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派出单位领导责任。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名单和工作任务在联系村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上一篇:人事工作面试下一篇:勤劳的奶奶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