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田径管理中心主任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陕西省田径管理中心主任(精选8篇)

陕西省田径管理中心主任 篇1

这次有幸在陕西省师范大学参加了骨干班主任培训,给我们培训的有教育专家也有西安知名高中的一线班主任。

在连续的几天里,我分别听取了宝鸡文理学院杨泳老师讲的《师德修养》,陕师大心理学院王淑兰老师的《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陕西师范大学张迎春老师的《教师共同体的建立》,同时还有来自一线的班主任,有西安85中廖蔚芬老师的《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西安高新一中姚发清老师的《用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西安铁一中史亚安老师的《班主任工作之我见》,陕西师大附中董翼老师的《班级活动设计》。他们的讲座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也引发了我很多的反思。

一、做班主任难,做一个好班主任更难,一个合格优秀的班主任是怎样的:

1、师德高尚

老师的职业,让我们的家长,社会对我们有高期待。我们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的榜样,也是学生对我们是否尊敬的关键,试想一个道德低下的老师,怎么让学亲其师信其道呢?

2、业务精湛,班带的好

一个好班主任首先一定是一个好老师。业务上过得硬,课讲得好,让学佩服;班带的好,让学生在高中这个最关键的时期,在班级中健康快乐成长。一个好的班级应该是有良好秩序的,有很浓厚的班集体的学习氛围,有自主的活动能力,好班主任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精神生命质量。

3、能关爱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信任、理解、宽容和接纳,充分地重视和欣赏每一个学生,耐心地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关心。

二、我们如何把班带好?

1、多开展有益的活动

董老师讲的《班级活动设计》给我很好的启示,一个班级应该开好班会、夕会等活动性的班级活动;组织辩论、知识问答,时政分析等知识性的活动;在如教师节,感恩节开展节日性的活动;利用考试总结,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开展方法指导类的活动。

2、多反思班级管理中的不足

给我们讲课的老师中,我感觉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非常善于反思。这恰好是我做的不好的地方。从董老师和姚老师讲的案例看不管是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没有反思就不会有创举。因此,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反思。

3、协调好科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班主任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科任教师和学生的润滑剂。姚发清老师介绍她经常利用自费请科任老师吃饭,在其中将饭局中把工作悄悄安排下去。董翼老师的怎样在学生面前介绍科任老师,多给老师一些包装,有利于让学生信服和接受这个老师。这两则案例都给我有很好的启发。

4、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用微笑打破留给学生威严的形象,让学生喜欢你,特别是在刚接到新班的时候。当然,率真也是必不可少的,虚假的表情迟早要被学生唾弃。尽量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让学生在学校这个相对的净土上,看到世界的美好,有利于他们良好世界观的建立。有时当我们的语言和行为不小心伤害到学生,要及时的做好补救工作,必要时敢于承认错误。

5、引导、利用、规范集体行为

班主任自己的语言通常是生硬的,很多事情如果让学生自己去说,自己去做,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所以此时我们不是告诉他们怎样去做而是要善于引导他们该如何去做。利用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说出来,或是利用舆论让

学生去自觉遵守。用合适的制度规范大家的行为。总之,引导、利用、规范集体行为。

6、有良好的班级管理方法

⑴认识学生

要搞好班级管理,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以及家庭状况,然后通过观察分析,建立学生档案。建档案,便于掌握学生的全面情况,减少班主任工作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

⑵培养集体荣誉感

班主任可以通过各项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用系列的活动在学生之间架起了桥梁,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最重要的还要倾注爱心,关心学生不仅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学生们就会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

⑶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

采用鼓励的教育方法比批评、训斥等教育方法效果要好,批评过多,过于严厉,还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坚持正面教育,不断强化学生 “自尊、自爱、自强” 的心理很重要。

⑷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让所有学生欢乐成长的教育,是让学生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

通过这次班主任培训, 听了专家的讲解,通过和大家的交流,我感觉自己还停留在把班级秩序维持好的这一层次。离一个良好的班级还有很大的距离。

原来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需要付出的真的太多,休息不好,照顾不上家人。班主任工作很累,有时很想逃避,一交流才发现所有的班主任都是一样的辛苦。

陕西省田径管理中心主任 篇2

记者:孙主任, 您好, 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念?

孙祥林:可以这样讲, 观念也是生产力。陈旧的观念就像一部落伍的机器一样, 只会拖你的后腿;观念新, 则步子快, 更容易成功。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 大学生实行统招统分的招生与就业政策, 国家编制就业计划, 各个学校报送就业方案, 一个萝卜一个坑, 大学生无需为就业操心, 惟有服从分配而已。然而,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由最初的“供需见面, 双向选择”逐渐过渡到目前的“市场调节就业, 学生自主择业”阶段。多元经济决定了多元的就业形式, 市场经济的规律决定了大学生就业自由、独立、竞争的就业准则, 同时也决定了大学生就业的价值法则。

记者:您能具体谈一下吗?

孙祥林:好的。首先, 要树立市场经济的自主择业观。市场经济意味着自由交换, 意味着个人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个人作为就业主体,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价值观等选择用人单位, 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我国, 除了国家特种行业招生、定向招生的以外, 毕业生就业基本打破了时间、地域、行业的界限。毕业生有选择是否就业 (考研或出国留学) 、就什么业、到什么地方就业的权利。毕业生也可以选择聘用就业、短期就业、非全日制就业、临时性就业等灵活就业形式, 以磨练自己、锻造自己, 为将来到更理想的单位就业, 或自主创业积累经验, 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 市场经济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竞争, 通过市场和竞争机制推动生产、流通和有效地促使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业竞争成为大学生求职路上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劳动力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需要通过市场来配置。一场场招聘会、一次次笔试、面试, 无不要鼓起勇气, 迎接挑战。来自全国各地各类院校的千千万万大学毕业生, 与其他农村、城镇青年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一道, 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接受用人单位的挑选, 接受市场的检阅。因此, 每个毕业生都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出发, 深化对竞争机制的认识, 做好参与竞争的思想准备, 依靠自身的实力, 对自己准确定位, 大胆推销自己, 增强竞争的意识和主动参与的观念。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 机遇与挑战同时并存。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实力就是竞争力, 实力就是就业力。

第三, 市场经济是多元经济, 因此就业形式也要多元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社会就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传统的就业观认为, 只有在行政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就业才算找到了工作, 在私有民营企业工作, 只算临时打工。对此, 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有、集体、私有企业只是所有制形式的不同,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无论在什么样的企业工作, 都能施展个人的才能。因此, 我们鼓励大学生到外企、合资、私有、民营、股份制等不同所有制单位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需要毕业生适应新形势, 及时调整“单一就业形式”的观念。

高等教育大众化呼唤大学生平民就业观念

记者:您认为大学生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

孙祥林:我国高等教育迈进大众化发展阶段以后, 大学不再是少数“天之骄子”的殿堂。高等教育大众化, 同时也意味着大学生就业的大众化。目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困难, 其原因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滞后不无关系。一方面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 大学生数量在逐年增加;而另一方面, 毕业生的择业观念还停留在传统大学生“精英”层面上。也难怪, 大学生就业中出现了“有业不就”与“无业可就”同时并存的现象。因此, 毕业生对自身的合理定位、自觉完成从精英到平民的观念转变, 是新形势下保证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关键所在。

记者:您所讲的平民就业观念主要是指什么?

孙祥林:所谓的平民就业观, 就是说大学生应该以一个普普通通现实的社会求职者的身份去对待就业问题。在求职择业过程中, 大学生要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 抛开浪漫, 抛开幻想, 认识自己所处的真实地位和社会现实, 实事求是地面对就业问题。

第一, 树立“低”姿态, “高”目标的就业观。作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 大学生不要只想自己要什么样的工作和待遇, 不能把学校、家庭、亲友及同学所给予的关心、呵护、尊重当成是社会的最终认可。在国外, 那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普及化的发达国家, 大学生开出租车、做保姆、当售货员是很正常的事情, 甚至是博士生、硕士生刷盘子、送牛奶、做清洁工也是很普遍的现象。高等教育大众化后, 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缺资源, “普通员工”是大学毕业生这一重要人力资源发展的必然过程。但是, 大学生要有远大的目标。惟其如此, 开出租车才会开出一个出租车公司来;送牛奶才会送出一个奶牛场来;做清洁工才会做出一个保洁公司来。

第二, 树立一种“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的就业观。目前, 一方面, 在我国沿海、城市传统产业的人才需求已趋饱和,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壮大,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了这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但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人才基本上是高学历、高职称、高资历的成熟型人才。另一方面, 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 西部、基层有充足的就业需求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是个传统产业的大国,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 传统产业已经开始向内陆向中西部向乡镇转移, 就业的强劲需求也由东向西、由大城市向乡镇农村演进, 所需人才缺口很大。因此, 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 到中西部、基层就业, 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空间,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是理性的、现实的选择。

第三, 树立“蓝领”就业观。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 所谓“蓝领”, 即基层、生产、服务一线人员。“蓝领”意味着吃苦, 意味着薪酬待遇很低, 人生价值不高, 社会地位低下, 意味着永远称不上人才。老百姓认为, 要摆脱当蓝领, 即“劳力者”的命运, 自古华山一条路, 就是上学读书。所谓“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因此, 大学毕业了还要当蓝领, 是许多学生、家长传统意识里不能接受的。也因此, 大学生就业中的供需矛盾突出, 学机械的不愿意下车间, 学建筑的不愿意下工地, 学管理的不愿意跑市场。

当代大学生最缺的是实践能力, 只有到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摔打一番, 才能去掉学生气, 胜任高层次的工作。许多单位招聘时, 都会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下基层。事实上, 基层是人才成长的摇篮, 无数人才都是从基层干起脱颖而出的。无论做什么管理工作, 都必须精通相关的流程、工序或者环节, 只有这样, 管理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因此, 大学毕业生不能目光短浅, 只看眼前, 应当志存高远, 放长眼光。只有从基层做起, 从生产一线开始积累经验, 积蓄力量, 以后才能做成大事业。

第四, 树立“不才”的通才就业观。大学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所谓的专业只是一个宏观的发展方向。据调查, 大学毕业十年后仍然从事大学所学专业的毕业生不到50%, 大量的事例也说明, 大学生跨专业成材的例子比比皆是, 不胜枚举。而好多大学生就是故步自封, 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十分狭窄的领域, 就业一定要“专业对口”, 否则, 担心“学非所用”。实践证明, 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 注重的是应聘者个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至于专业是否完全对口, 并不过分计较。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实需要难以完全吻合, 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将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毕业生, 应看中行业的发展前景, 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 勇于进入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职业, 树立“通用人才”的就业观。因此, 大学生既不可一业不专, 又不可只专一业, 不必抱着自己的专业不放, 完全可以尝试与专业相关的, 甚至专业以外的职业。

第五, 树立“骑驴找马”的动态就业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动将会日益频繁。因此, 一个人想在一个单位长久蹲下去, 一直到退休是很不现实的。还没找到工作就谈“跳槽”, 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因为家长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有的凭兴趣, 有的受环境影响, 更有的是无可奈何, 至于这一专业是否适合自己, 市场是否需求, 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因此, 只能把毕业后的前两年视作学校学习的继续, 在社会这个大学校经受磨炼, 积累起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选择满意的职业。随着各种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健全, 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将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和必然趋势。社会将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 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骑在驴背上找马”的“先就业, 后择业, 先生存, 后发展”的动态就业观念。

第六, 树立“服务生”的就业观念。现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主要体现在社会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上,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将成为社会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吃、穿、住、用、行等日常生活方面日益商品化、社会化, 这些都将促使服务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也为该行业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 服务业应该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后的另一个就业新天地。任何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工作已很难做出严格的区分, 即使当服务员、营业员也得懂外语、知法律、晓礼仪。因此, 大学生必须克服鄙视体力劳动的思想, 甘于从最苦最累的基层工作做起。当前, 我国的服务行业正处在发展与完善的转型过程中, 大学毕业生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服务行业里大显身手并取得成功。

信息时代呼唤“造椅子”的创业意识

记者:您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

孙祥林:如果说就业是“找椅子”, 那么, 创业则是“造椅子”。创业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一种素质。创业不是个人行为, 而是合作和表率。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 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精”的微型企业, 即毕业生不做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 而是为自己、为社会上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 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创业主体。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带动更多的人就业。这就是“造椅子”, 不仅给自己造, 也带来就业的倍增放大效应, 等于给合伙人 (或同伴) 造。一般而言, 小型企业至少能够吸纳3—5个人就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客观上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对拓宽就业渠道, 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不仅可以为社会带来财富和价值,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还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 完善和发展自我。这一就业模式, 将对人才的成长、对社会的发展带来无尽的好处。

记者: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孙祥林:首先, 政府要完善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 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扶持, 放宽市场准入限制, 加强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 积极培育创业主体, 推动创业型社会建设, 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其次, 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提高创业技能。最后, 全社会要营造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 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 鼓励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

从目前来看, 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 已经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相信随着对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 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必定会逐渐树立, 高校毕业生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 而且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这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缓和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陕西省田径管理中心主任 篇3

陕西省太白酒厂创建于1956年,前身系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民间作坊,关于太白酒的优美传说曾使得历代文人墨客用带醉的笔墨飞写着绚丽的诗章佳句。可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期间,这个久负盛名的企业却失去了前进的航标,仿佛一艘搁浅的大船停滞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国优称号、地方名酒、历史文化名酒的许多殊荣也黯然失色。就在这面临困境之际,1998年6月县上重新组建起太白酒厂新的领导班子,给这个企业注入了新的血液,从此太白酒厂焕发起勃勃生机,活跃在同行业中并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扬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在团结奋进的企业班子带领下,太白酒厂从1997年的销售收入不足2800万元发展到今天的两亿多元,企业每年以40%发展速度递增。这些成效的取得令同行业刮目相看,同时也令今日的太酒人有些陶醉。市场是无情的,今年原辅材料的涨价和竞争对手的迅猛崛起,又一次困难和挑战摆在了太酒人的眼前。面对困难,企业班子年初及时调整了生产经营工作的总体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改革管理、分配、考核机制,努力提升管理水平,从经营理念、营销模式和市场空间上进行突围,增强驾驭市场的能力。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领导班子认为要解决生产经营上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处理好人的管理问题,人的问题解决不了,一切工作的开展还是显得苍白无力。然而如何去解决,怎样解决这又是一个难题,原因只有一个,这就是太白酒厂是国营老企业,职工等、靠、要的思想意识还在禁锢着思维。经过慎重的研究讨论,领导班子认为,人的问题一旦不解决企业的发展便成问题。再一次的论证和分析终于在今年六月份推出陕西省太白酒厂员工动态管理实施方案。坚持以人为本,任人为贤,德才兼备,人岗匹配,人尽其才,注重能力,突出实效的用人原则,规范企业管理,成立人事聘用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岗位竞聘工作,为企业搭建人才平台。通过两天有序的激烈角逐,37名中层管理干部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其中9名新的员工以自己的实力脱颖而出,原有6名中层竞聘落选。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层岗位激烈竞聘象一颗惊雷在太白酒厂炸响,公示期间一线职工说:“这才是真正的选拔干部,我们是评委,干部我们选,纠正了过去领导开会研究任命的做法,也避免了人情关系,企业有了职工选的干部带领,我们干啥也放心。”紧接着管理内勤岗位的竞聘和生产一线的岗位竞聘继中层竞聘结束后在企业展开,部长选主管,主任选班长,班长选工人,在企业定员定岗的方案中,各自的竞聘工作在生产经营工作正常运转下稳妥地进行,最终有六名工人落聘。经过人力资源部的待岗培训,使落聘的工人深刻的感觉到混日子靠面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二次上岗后颇有感触地说:“都怨自己平时工作不努力,一下子没了工作岗位,真是丢人,努力找工作比工作要努力还难。”太白酒厂在员工动态管理实施中,压缩了管理部门的富余人员十多名,充实到生产一线,有12名因病或年龄偏大的员工在这次竞聘中向企业递交了内退申请,自愿地退出岗位。太酒人一向比较松驰的心态在这次岗位竞聘活动中实然感觉到紧迫感和危机感,各部室及车间都在寻找工作上新的突破点,高温天气个个在办公室或交流或探讨,汗水浸透了衣裤,没有人喊热,困了喝杯浓茶,热了用凉水冲一把脸,极大的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生产车间更是焕然一新,现场管理和工艺纪律比以前得到了改变,最突出表现在工人从昔日只管生产酿造的理念中提升到钻研太白酒的科研领域中来。思想得到改变,作风得到改观。不良的习气在瞬间中消失,一位略上年龄的工人说:“幸亏这次没落聘,一旦下岗,我就觉得无法生活了,我虽没落聘,我可知道下岗后的艰难,因为我目睹过下岗工人的艰辛,我今天更要努力工作,争取下次竞聘再次上岗。”

重新走进太白酒厂,感觉就是不一样,办事的效率比过去提高了一倍,闲转的人少了,学习的风气浓了,在同厂领导的交谈中,可以看到领导们脸上洋溢着高兴的笑容说:“终于迈出了这艰难地脚步,今天看来这一步走的正确也走的果断,给企业的用人机制搭建了一个平台,给职工一个表现和发挥自我的机遇,竞聘结束后,已经出台了一些行之有效地科学管理方法和创新措施,通过民意调研,工人的热情高了,干劲大了,责任心强了,信心足了,干部队伍也是一样,一些班外的工作也放在班前赶着做完,这下我们班子可以放心的去研究市场,分析市场和决策市场,提升企业驾驭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在今年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中一定能冲出重围,实现更大的突破。

集天地之灵气,凝五粮之精髓,采太白山雪水精酿而成的太白美酒,又一次在太酒人新的开拓创新中飘香得更远,坚信着在不远之将来,太白酒这颗西部灿烂的明星定会将耀眼的星光普晒神州大地的广沃田野。

陕西省田径管理中心主任 篇4

县人大主任 付木和

本届内,县人大常委会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监督、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和谐创业、富民兴县”工作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较好地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江西省进贤县人大主任付木和主持召开人大常委会工作总结

一、重点与一般兼顾,各项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围绕“依法治县、服务经济”这个主题,紧紧抓住我县经济建设、政治生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监督,监督的重点更加突出,形式不断改进,效果明显增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财政预算的执行,关系着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常委会及时听取和审议了全县“十五”计划落实情况和“十一五”规划制定情况的汇报,就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新的五年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有关部门关于财政预算执行、预算外资金管理、财务审计、社会保障和民政事业等方面的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了公、检、法三部门关于打击经济犯罪、预防职务犯罪、强化审判监督工作汇报,要求司法部门按照“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热情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执法和服务工作。

江西省进贤县人大主任付木和主持召开人大常委会工作总结

-1-县城建设和管理工作一直是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每年人大代表都在这方面提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对此,县人大常委会2004年对城建、城管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工作评议,针对梳理出来的重点、难点和深层次的问题,2005年又进行了重点监督,并制定了《关于对县城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的实施方案》。对县政府和涉及城建、城管工作的10个职能部门(单位)履行职责的情况,采取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工作组检查、常委会三次审议、两次表决的程序和方式开展监督,做到了监督目标明确、程序规范、动作连贯、有始有终。促进了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重视城建、城管工作,理顺了一些城建城管工作管理体制问题,加大了对城管经费的投入,强化了一些管理措施办法,并对六个难度较大、带深层次的问题拟制出了解决办法和实施方案。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已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下一步解决好这些问题做了必要的准备工作。

江西省进贤县人大主任付木和主持召开人大常委会工作总结

加强普法教育,开展执法检查,严肃认真地实施法律监督,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贯彻实施,是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责的一项重要工作。五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在积极推动“四五”普法深入开展的同时,针对那些关乎广大群众身体健康、财产安全,涉及农民负担、农业发展,事关城市建设与管理、市场经济建设等领域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我县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先后组织了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办公室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水法》、《农业法》、《档案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城市规划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城市集市贸易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执法检查。

江西省进贤县人大主任付木和主持召开人大常委会工作总结

二、任命与监督并重,人事任免工作取得新进展

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人大常-2-

委会的重要职权。常委会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和常委会依法行使任免权有机统一起来,把贯彻党委意图、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密切结合起来,保证了任免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了国家机关正常运转。五年来,常委会共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85人。为了保证人事任免工作的严肃性、民主性、合法性,常委会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把好 “任前了解关、法律考试关、常委会组成人员表决关”。

江西省进贤县人大主任付木和主持召开人大常委会工作总结

对干部实行动态监督管理是人事任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委会在依法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同时,加强了对所任命人员的履职监督。五年来人大常委会先后对1名副县长和交通局长、环保局长、经贸委主任、卫生局长、检察院反贪局长等20多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述职评议。整个述职评议工作坚持客观公正、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把对人的监督与对事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各评议组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力求使评价全面、客观、准确。促使所任命的干部进一步强化了公仆意识,增强了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责任感,推动了述职人员及其所在部门(单位)的工作。

江西省进贤县人大主任付木和主持召开人大常委会工作总结

三、决定与检查相结合,重大事项决定工作取得新进展

人大决定重大事项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也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结合。五年来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对涉及我县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重大事项作出了审议决定,并开展了对决议、决定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2005年11月,县人大常委会首次组织了部分市县人大代表对“一府两院”落实当年在人大会上的报告情况进行视察。为确保视察效果,切实掌握“一府两院”落实报告工作的情况,常委会进行了认真选题,力求使视察的内容集中在重要事项、重点项目、重要工作方面;力求视察的人员精干高效,确保视察深入、仔细,不-3-

走马观花。江西省进贤县人大主任付木和主持召开人大常委会工作总结

四、联系代表与督促办理议案、建议并举,代表工作取得新进展

密切与代表及人民群众的联系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基础,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常委会从制度入手,多形式密切同代表及人民群众的联系。一是坚持代表学习培训制度,努力提高代表素质。要求人大代表认真学习省人大编印的《人大代表学习文件选编》,积极订阅《中国人大》、《时代主人》等人大刊物,学习《宪法》、《代表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二是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三是坚持常委会领导接待日制度。五年来共接待来访代表和人民群众1124人次,处理群众来信126件。四是坚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五是积极组织代表视察,组织代表小组开展活动。2005年7月份,我县22个县代表小组围绕优化投资环境的课题,组织代表开展了一次调研活动,全县70%以上的县代表都参加了本小组的活动,认真听取和收集了社会各阶层的建议、意见。

办理好议案和建议,是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工作。常委会对十四届人大共五次会议期间,收到的代表建议、意见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代表意见建议交办会,对各承办单位提出了办理要求,明确了办理时限。对那些办理难度较大、涉及多个承办单位或部门的建议和意见,实行重点督办。

江西省进贤县人大主任付木和主持召开人大常委会工作总结

五、业务工作与中心工作齐抓,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人大常委会把做好本职业务工作与积极参加县委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两促进、两不误、两提高。

一方面,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一是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机关干部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人员素质;二是积极争取县委对人大工作的支持。2005年3月,县委召开了全县人大工-4-

作会议,印发了《中共进贤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为做好人大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组织保证;三是不断完善人大机关规章制度。2005年4月将《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主任会议议事规则》、《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办法》、《信访工作制度》等涉及人大代表及常委会履行职责的相关规定和制度,汇编成册,人手一份,使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自身的责任及如何履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四是充实常委会各工作办公室力量,为各工作办公室聘请了工作顾问,从而为更高质量地开展审议和监督工作创造了条件;五是对外联系不断加强。共参加了七次全国部分市县人大常委会联系会议,学到了经验,结交了朋友;六是加强了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制定了《乡镇人大工作考评办法》,进一步夯实了人大工作基础。

另一方面,人大机关积极参加县委中心工作。一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广泛联系客商,今年引进工业项目3个,而且做到了当年投资,当年投产,超额完成了招商引资任务;二是发挥人大领导多、协调力量强的优势,5名正副主任分别担任了工业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基地、徐家岭小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县城“双创”领导小组的工作,并为这些工作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三是认真做好贫困村扶贫开发和乡镇“四挂”工作,支持、帮助、督促所挂的乡、村完成好当年工作任务,并尽力为其排忧解难。

江西省进贤县人大主任付木和主持召开人大常委会工作总结

今 后 工 作 思 路

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全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坚持党的领导,积极发挥常委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作用

常委会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出发,继续牢固树立组织观念、政治观念、大局观念,自觉地将各项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5-

下,坚持重大事项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争取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常委会还要继续发挥联系广、人才多、协调力度大的优势,积极完成、支持、配合县委的中心工作,尽可能投身于中心工作,寓监督于支持之中。

江西省进贤县人大主任付木和主持召开人大常委会工作总结

二、坚持服务大局,推动工作,积极行使各项职权

常委会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针对那些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涉及面广的重大事项,依照法定程序适时作出决议、决定。

按照“依法监督、集体行使职权、不包办代替、不超越职位”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监督意识,完善监督机制,拓宽监督范围,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着重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外资金收取和使用情况、重点项目建设以及“一府两院”落实在本次大会所作工作报告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努力促使监督内容落到实处。

在人事任免工作中,要继续严格执行党管干部和依法任免原则,进一步强化任前调查了解、法律知识考试,任职表态、宣誓和任后监督程序。

江西省进贤县人大主任付木和主持召开人大常委会工作总结

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努力做好代表工作

常委会要进一步提高为代表服务的意识和水平,抓好代表的学习培训工作。通过召开工作通报会、寄送学习资料、组织代表参加视察和调研等方式,进一步拓宽代表掌握政情的渠道。要进一步密切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密切人大代表与原选区选民的联系,加强信访工作以及对代表议案、建议、意见的办理工作,切实落实办理责任制,提高办理质量。要认真做好县人大、政府换届准备工作,确保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顺利交接。

江西省进贤县人大主任付木-6-

和主持召开人大常委会工作总结

四、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切实加强常委会及机关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机关干部队伍素质,加强自身建设,是常委会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常委会行使好职权的前提和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围绕履行职责的实际而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人大工作不断有所作为,有所发展;积极探索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的新途径、新办法,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了解社情民意,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加强常委会和机关人员的思想、组织、制度及作风建设,使整个队伍更具生机和活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人大的联系和指导,奠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

以上述职,请各届人士评议,欢迎对我单位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二00七年元月

陕西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篇5

2007-9-24 【大 中 小】

发文单位:陕西省财政厅 陕西省国家税务局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陕西省地方税务局 陕西省

工业交通办公室 西安海关 文

号:陕工交发[2007]124号

发布日期:2007-9-24 执行日期:2008-1-1 各市经委(经贸委、工交办、工业局、工经局)、杨凌示范区经贸发展局、省级各有关部门:

为规范和加强陕西省企业技术中心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我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参照《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本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七年九月二十四日

陕西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陕西省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在我省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功能与示范作用,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科学技术进步法》,参照《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

法》,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主体地位,对我省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突出,创新管理规范,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予以认定,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以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条 陕西省工业交通办公室会同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西安海关负责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陕西省工业交通办公室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并负责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的具体组织及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认

第四条 陕西省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每两年组织一次,受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申请的截止日期为认定当年的6月15日。

第五条 陕西省工业交通办公室根据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及全省行业、产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发布当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领域指导目录及

相关要求。

第六条 申请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企业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2%,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占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的比例不低于20%。

2、企业主要领导重视技术中心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为技

术中心的建设及运行提供良好的条件。

3、企业具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全省主要行业中具备明显优势和重要地位,产品技术附加值高,技术创新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4、技术中心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及试验条件,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稳定的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水平及技术开发投入额在全省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5、技术中心的技术力量较强,有一批优秀的技术带头人和一支结构合理、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创新队伍,在我省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6、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健全,规划目标明确,产学研合作稳定,技术创

新绩效显著。

7、企业一年内(指申请之日起向前推算一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认定省级技术中心:(1)有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行为的。(2)涉嫌涉税违法行为,正在接受

审查的。

第七条 陕西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程序:

1、企业向各市经委(工交办)、省级行业办及有关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按要求上报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陕西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见附件一)和《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见附件二)。

2、主管部门对企业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按照有关要求,确定推荐企业名单,并将企业申请材料及推荐意见(一式三份),在规定时间内上报陕西省工业交通办公室。

3、陕西省工业交通办公室依据《陕西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组织有关

专家进行评审。

4、陕西省工业交通办公室会同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西安海关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初评结果、专家意见进行综合审查后,择优确定陕西省认定企业技

术中心名单,并予以公告。

第三章

评 价

第八条 依据《陕西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每两年评价一次。

第九条 当年通过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参加下一企业技术中心评价。

第十条 评价程序:

1、材料上报:陕西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于当年4月10日前将评价材料上报主管部门。评价材料包括:《陕西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见附件三)和《企业技术中心

评价材料》(见附件二)等。

2、数据初审:主管部门对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材料进行初审,并出具审查意见,于当年4月25日前以正式文件上报陕西省工业交通办公室(一式三份)。

3、材料核查:陕西省工业交通办公室委托符合条件的中介评估机构对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评价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查,核查方式包括:会议核查、现场核查、信函核查、网上

核查等。

4、评价结果计算:中介评估机构对经核查的数据按照《陕西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定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评价结果,并形成评价报告。

5、评价结果确认:陕西省工业交通办公室对评价结果及评价报告进行审核确认,并发

布评价结果。

第十一条 技术中心的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1、评价得分在85分及以上为优秀;

2、评价得分在60分(含60分)至85分之间为合格;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评价为不合格;

(1)评价得分低于60分;

(2)企业破产或被兼并;

(3)企业全面停产半年以上;

(4)连续两次评价得分低于65分(含65分);

(5)逾期一个月不上报技术中心评价材料。

4、评价得分低于65分(含65分)的给予警告。

第四章 调整与撤消

第十二条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发生改制、合并、分立、股权转让、更名等重大调整的,应当在办理相关手续后30个工作日内由主管部门将有关情况上报陕西省工业交通办公室,同时抄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西安海关。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销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1、评价不合格;

2、企业自行要求撤销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3、由于技术原因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

4、有税收违法行为的企业。

第十四条 陕西省工业交通办公室会同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西安海关对调整与撤销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当年新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公告形式一

并公布。

第五章 管理与政策

第十五条 企业上报的申请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材料和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评价材料的内容和数据应真实可靠。提供虚假材料的企业,经核实后,申请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三年内不得申请省级认定;已是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撤销其省级企业技

术中心资格,三年内不得申请省级认定。

第十六条 因第十三条原因被撤销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的,两年内不得重新申报省级

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

第十七条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按要求于每年1月20日前上报上一企业技术中心快报,7月20日前上报当年上半年企业技术中心快报。

第十八条 在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给予警告的企业,由主管部门负责督促企业整改,并将整改报告上报陕西省工业交通办公室。

第十九条 对在上一评价中取得优秀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创新能力建设项

目将优先给予支持。

第二十条 对在评价中取得优秀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将优先推荐申报国家认定企业技

术中心。

第二十一条 根据产业发展重点,鼓励企业进行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强产学研结合,不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参观考察和经验交流等活动,促进企业加大技术中心建设力度,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第二十二条 陕西省工业交通办公室、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西安海关等政府部门集中社会各方资源,鼓励技术中心企业积极创新,不断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力度。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若干配套政策。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各市也可结合本地区实际,参考本办法,制定政策,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并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给予相应支持。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陕西省工业交通办公室会同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

地税局、西安海关负责解释。

附件一:《陕西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一、企业(集团)的基本情况

1、企业经营管理等基本情况,包括所有制性质、职工人数、企业总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销售收入、利润、主导产品及市场占有率、技术来源等。

2、企业在本行业领域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和竞争能力与国内同行业领域相比所具有的规

模和技术优势。

二、企业技术中心的基本情况

1、企业技术中心的发展规划及近中期目标。

2、目前企业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包括:各项制度建立,组织建设,研发经费的保障,激励机制,创新环境,产学研合作等。

3、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及实验的基础条件。

4、企业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原始性创新、自主开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产学研合作、企业间技术合作等。

5、企业技术中心信息化建设。

6、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带头人及创新团队的情况,人才培养情况。

附件二:

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

一、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

企业名称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所属行业

主营业务

企业负责人

联系电话

技术中心负责人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联系传真

电子邮件

企业网址

报告

序号 定量数据名称 单位 数据值

企业营业收入总额 万元

企业利润总额 万元

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 万元

4(T-1)年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 万元 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 万元

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 万元

其中: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 万元

7(T-1)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 万元 企业全部科技项目数 项

其中: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数 项

其中:对外合作项目数 项

新产品销售收入 万元

新产品销售利润 万元

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 万元

企业自有品牌产品与技术出口创汇额 万美元 企业职工总数 人 企业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 万元 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 人

其中: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 人 技术中心职工人数 人

技术中心人员培训费 万元

技术中心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 万元 技术中心高级专家人数 人

技术中心博士人数 人 来技术中心从事研发工作的外部专家人数 人月

技术中心在海外设立开发设计机构数 个

技术中心与其他组织合办开发机构数 个

通过国家和国际组织认证实验室数 个

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项目数 项

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数 项 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 项

其中: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 项 最近三年主持和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 项 企业获得的驰名商标数 个 企业获得的陕西或中国名牌产品数 个

获省级以上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 项

二、需提供的附件及证明材料

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项目一览表(B107-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B107-2)。未列入国家统计局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统计范围的企业应参照上述两

个表的格式填报后提交。

2、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复印件。

3、大型企业集团应将下属企业的(B107-

1、B107-2)表合并填报,资产负债表、损益

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合并填报。

4、评价指标的必要证明材料,主要包括:技术中心高级专家和外部专家、对外合作项目、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在研和完成的全部科技项目、发明专利、参与制定的标准、国家认证实验室、驰名商标、陕西(中国)名牌产品、科技奖励等方面的内容。

三、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1、报告:指评价表中指标统计,时间范围从填写评价表的上一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所有指标的填报时间范围,如无特殊指明,均为报告。(T-1)年指报告

的前一年。

2、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指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总部和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企业(按实际控投权)等应该列入会计合并报表范围的所有企业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经按合并报表原则处理后的合并营业收入。包括工业性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房地产与旅游酒店服

务等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

3、企业利润总额: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消耗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亏损以“-”号表示)。包括企业的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各种投

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4、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指企业销售产成品、试制半成品的收入和提供工业性劳务

收入总额。

5、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指企业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后的余额。

6、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指企业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列入技术开发的经费支出以及技措技改等资金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支出和归还贷款支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指企业用于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包括外协加工费。不包括委托研制或合作研制而支付外单位的经费。科技经费内部支出按用途分为科技活动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赎买自制设备支出、其他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外部支出: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或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展科技活动而支付给

其他单位的经费,不包括外协加工费。

7、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指在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项目以及这三类项目的管理和服务费用的支出。

8、企业全部科技项目数:指企业立项并开展研发(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当年)仍继续进行研发(制)的科技项目,包括当年完成、年内仍在进行、年内研发工作已告失败的项目,不包括委托外单位进行研发的项目。从开发项目的性质看,包括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技术开发项目数、新工艺开发项目数、新服务开发项目数与基础研究项目数之和。

9、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数:指研究开发周期在三年以上(含三年)的技术开发

项目数。

10、对外合作项目数:指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联合开展的科技项目数。

11、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报告期本企业销售新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是产品销售收入的组成部分,计算口径与产品销售收入一致。新产品即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

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

新产品: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新产品包括全新型新产品和重大改进型新产品二大类。

全新型新产品:指与以前制造的产品相比,其用途或者技术设计和材料三者都有显著变化的产品。这些创新可以涉及到全新的技术,也可以基于组合现有技术新的应用,或者源于

新的知识的应用。

重大改进型新产品: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产品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或者重大改进的产品。若产品的改变仅仅是在美学上(外观、颜色、图案设计、包装等)的改变及技术上的较小的变化,属于产品差异,不作为新产品统计。

12、新产品销售利润:指企业销售新产品所实现的利润。

13、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指年末整个企业用于科研、技术开发的仪器、科研设

备、中间试验设备的原值(帐面原值)。

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包括技术开发仪器、技术开发设备、技术开发检测设备、中间试验设

备等。

14、企业自有品牌产品与技术出口创汇额:指企业出口自己生产的自有品牌的产品和向

国外出口技术所收入的外汇。

15、企业职工总数:指企业在册职工人数。

16、企业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指企业在册全部职工一年的货币收入的总额。包括职工工资、福利费、奖金、政策补贴、项目提成等各项货币收入的总和。

17、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指企业直接从事(或参与)科技活动、以及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累计从事科技活动的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10%

(不含)以下的人员不统计。

(1)直接从事(或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包括:企业所属的技术中心及中试车间(基地)等机构中从事科技活动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及其它辅助人员;虽不在上述机构工作,但编入科技活动项目组(攻关小组)的人员。

(2)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包括:企业主管科技工作的负责人,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科研管理处、部、科等)的工作人员,直接为科技活动提供资料文献、材料供应、设备维护等服务的人员。不包括保卫、医疗保健、司机、食堂人员、茶炉工、水暖工、清洁工等间接服务人员。

18、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指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活动的人员。包括直接参加上述三类项目活动的人员及这类项目的管理和服务人

员。

19、技术中心职工人数:在技术中心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包括技术中心科研开发人员、直接管理人员和直接为其服务的人员等。

20、技术中心人员培训费:指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在国内、海外地区接受继续教育和专项

培训的费用总支出。

21、技术中心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指技术中心在册全体工作人员的年货币总收入,包括工资、福利费、奖金、政策补贴、项目提成等各项收入的总和。

22、技术中心高级专家人数:指全职在技术中心工作、获得国家、省、部和计划单列市等政府部门认定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或者享受国家、省、部和计划单列市专项津贴的专家的人员数。

23、技术中心博士人数:指全职在技术中心工作、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数。在站的博士

后可以作为博士进行统计。

24、来技术中心从事开发工作的外部专家人数:指来技术中心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作的具有较高科技开发能力的海内外专家累计人月。最小统计单位为: 0.5人月。

25、技术中心在海外设立开发设计机构数:指技术中心在港澳台地区及国外设立以科研

开发、设计为目的的开发机构数量。

26、技术中心与其他组织合办开发机构数:指技术中心与高校、研究院所、其他企业联合设立的以科研开发设计为目的的组织机构数量。

27、国家和国际组织认证的实验室数: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国家部门和国际组织认定认证的、仍在有效期内的实验室、检测中心的数量。

28、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项目数:指企业完成(结题)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技术项目数、新工艺开发项目数之和。

29、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数:指企业作为专利权人拥有专利权属、经国内外专利机构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全部发明专利件数。

30、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指企业报告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

理的专利件数。

31、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指企业报告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并

被受理的专利件数。

32、最近三年主持和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指企业在报告、报告前一年、报告前二年主持或参与制定,目前仍有效执行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数

量。

33、企业获得的驰名商标数:指企业拥有的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或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定的陕西或中国驰名商标数(含国际驰名商标数)。

34、企业获得的陕西或中国名牌产品数:指企业拥有的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定的陕西或中国名牌产品数。

35、获省级以上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指企业获得省级以上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总数。

附件三:《陕西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提纲

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需要提交工作总结,以全面总结上一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中心工作情况。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的实施情况,包括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与调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涉及企业秘密可作技术处理)。

二、企业主营与国内同行业相比所具有的规模和技术优势。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包括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情况、技术中心组织建设(内部组织设置与调整、下属企业组织设置、与外部单位共建组织及运行情况等)、技术中心创新机制建设(技术带头人培养、人才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投入制度及执行情况等)、合作创新情况(产学研之间、企业之间及国际合作情况)、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试验设施、检测设施、信息化设施)。

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情况,包括重点创新项目的实施效果、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情况、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创新情况。

五、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情况。

六、其他有特色的工作情况。

陕西省财政厅 陕西省国家税务局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陕西省地方税务局 陕西省工业交通

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 篇6

(1998年8月22日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998年8月22日公布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旅游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行为,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旅游业,是指旅游经营者利用旅游资源和设施从事旅游接待、招徕,为旅游者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化娱乐等综合性服务的行业。本条例所称旅游资源,是指可供参观游览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本条例所称旅游经营者,是指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旅游管理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 鼓励境内外投资者依法在本省进行旅游业投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第六条 旅游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旅游业的行业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的行业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配合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做好旅游业的管理工作。

第七条 发展旅游业,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第二章 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与旅游设施建设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和评估,制定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并组织实施。坚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第九条 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项目及其配套设施,应当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开发建设旅游项目应征得市(地区)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审批立项。禁止兴建有害旅游者身心健康的人造景点。禁止重复建设人造景观。

第十条 旅游涉外饭店建设项目,应征得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报批立项。

第十一条 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由省人民政府审核,报国务院批准。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 对旅游景区、景点实行分等定级管理。旅游景区、景点分等定级的标准和管理办法,国家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国家没有规定的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三条 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必须遵守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及其他有关的法律、法规。禁止破坏景观原貌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第三章 旅游经营与管理

第十四条 旅游经营者必须依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十五条 旅游经营者必须公开旅游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实行明码标价。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欺诈、勒索旅游者,不得强迫旅游者接受各种有偿服务。

第十六条 旅游经营者必须负责旅游者的旅游安全,建立健全旅游安全责任制度。旅游经营者发现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受到侵害时,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七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旅游经营者应当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旅游从业人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财物。旅游经营者必须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

第十八条 旅游经营者必须按照旅游合同或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不得擅自改变合同规定或约定的服务项目、服务标准和运行计划。

第十九条 旅游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执行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技术监督部门制定。

第二十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旅游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验收。旅游设施安全不合格的,不得营业。

第二十一条 从事导游业务的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导游资格考试,取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导游资格证书,方可执业。旅行社不得聘用未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导游业务。

第二十二条 设立国际旅行社,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设立国内旅行社,报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不得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旅行社必须按照《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核定的业务范围从事业务经营活动。

第二十三条 旅行社应按国家规定向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缴纳质量保证金。质量保证金的使用和管理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旅行社应当为旅游者办理旅游意外保险,并保证所提供的服务符合保障旅游者人身安全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 对旅游涉外饭店、旅游涉外汽车公司、旅游涉外餐馆、旅游涉外商店、旅游涉外娱乐场所实行定点管理制度。定点管理的标准和办法,国家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国家没有规定的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制订。

第二十六条 对旅游涉外饭店实行星级评定和星级复核制度。星级饭店必须按照星级标准提供服务。未评定星级的饭店,不得使用星级称谓和标志进行经营活动。

第二十七条 旅游景区、景点、旅游车队等从事涉外旅游活动的,须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批准,方可从事涉外旅游业务经营活动。

第二十八条 旅游景区、景点经营管理者必须加强旅游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

第二十九条 旅游景区、景点规划区域内摊点的设置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批。禁止在旅游景区、景点内擅自摆设摊点和围追旅游者兜售商品。禁止擅自圈地占点收取拍照费。

第四章 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条 旅游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要求旅游经营者提供旅游服务的项目、标准、费用等有关的真实情况;

(二)自主选择旅游经营者和服务项目;

(三)自主选购旅游商品和纪念品;

(四)获得人身、财产安全保障;

(五)人格尊严、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得到尊重;

(六)要求旅游经营者履行合同或约定;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权利。

第三十一条 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旅游经营者发生争议时,可按下列方式处理或解决:

(一)双方协商;

(二)向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旅游经营者所在地或侵害行为发生地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投诉;

(三)旅游合同中有仲裁约定的,按约定申请仲裁;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二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制度。对旅游者的投诉,受理部门应当自接到投诉之日起七日内予以答复。情况特别复杂,限期不能答复的,应当向投诉者说明办理的情况。

第三十三条 旅游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二)尊重旅游地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

(三)保护旅游资源,爱护旅游景物和设施;

(四)遵守旅游活动秩序,遵守安全和卫生规定;

(五)履行旅游合同或约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建、限期关闭、拆除或改作他用。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旅游经营者造成旅游者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应依法给予经济赔偿,并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旅游业务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关闭,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四款规定的,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改的,责令停业整顿十五天至三十天,可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旅游业务,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停业整顿。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按其规定处理。

第四十七条 实施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进行。对个人处二千元以上罚款、对单位处二万元以上罚款,吊销经营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第四十八条 当事人对依照本条例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陕西省田径管理中心主任 篇7

在我国,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高发的场所, 占全国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85%[7,8]。强化学校卫生, 提高学校传染病疫情早期识别是有效控制和降低该类事件的关键。我国目前已建立的学生缺课监测系统主要集中在城市[9,10,11]。农村地区由于卫生条件较差, 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 更可能出现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有研究报道指出, 学校教师对传染病防控的认知、态度和重视程度, 以及学校的晨午检制度, 均是影响缺课监测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影响因素[12]。本文研究以了解监测点班主任关于传染病防控的知识、态度、行为和需求情况, 为完善和建立农村小学缺勤缺课系统提供基础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本文根据中国农村地区传染病综合监测系统 (Integrated Surveillance System in rural China, ISSC) [13,14], 确定江西省的永修县和奉新县为监测点, 并根据乡镇采用多阶段整群抽取的方法抽取50%学生总数≥100名的小学, 探索性建立小学缺课监测系统。共抽取15个乡镇63所学校的所有在职班主任进行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644份, 有效率为99.7% 。男性184名 (28. 6% ) , 女性460名 (71. 4% ) 。年龄20 ~61岁, 平均 (38. 4±10. 1) 岁。工作年限在12 ~ 18 a所占的比例略高, 达27. 4% 。学历主要是大专和本科, 分别占46.3%和36.4%。其中277名 (43.0% ) 来自县小学, 183名 (28. 4% ) 来自乡小学, 184名 (28.6%) 来自村小学。

1. 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社会学信息、传染病相关知识 (27题) 、传染病防控信念 (9题) 、传染病防控行为 (6题) 、对传染病防控的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等。由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到每个学校发放调查问卷, 现场完成调查问卷, 核对无误后收回。

1. 3统计分析调查问卷统一编码, 原始数据由EpiData 3. 1录入, 用SPSS 19. 0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 百分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传染病相关知识班主任对10个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9. 41%。在调查的644名班主任中, 只有12.11%的被试能正确知晓发热定义。在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水痘和风疹隔离期等知识的知晓率上, 村级小学班主任比县级和乡级均要低。县、乡、村三级小学的班主任对10道题的应答正确率逐渐下降。见表1。

注: () 内数字为知晓率/%。

关于传染病早期识别症状的认知方面, 调查对象对发热的知晓率将近90%, 但是对腹痛、腹泻和呕吐的认知较差。班主任对学校常见需报告的传染病知晓率为63.98%, 其中对感染性腹泻的知晓率最低, 仅为19.33%。水痘在江西省被纳入需要报告的传染病, 县、乡、村三级班主任的知晓率逐渐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2. 93, P < 0. 01) 。超过70% 的班主任认为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和水痘需要隔离, 但对细菌性痢疾需隔离的认知较差, 仅为35.41%。县级的教师对流行性腮腺炎的认知正确率高于乡级和村级。

问卷中症状或疾病, 县级小学班主任的平均知晓率为64.16%, 乡级为62.45%, 村级为57.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见表2。

注: () 内数字为知晓率/%;县乡村级问卷均有数据缺失。

不同学历的调查对象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不同, 中专学历为50. 9%, 大专学历为59. 2%, 本科学历为64. 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53. 61, P < 0. 01) 。女性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为60.6%, 男性为5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9. 91, P < 0. 01) 。近1 a参加过传染病知识培训的班主任为66. 58%, 没有参加过的为53. 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07. 86, P <0. 05) 。

2. 2传染病防控态度如表3所示, 班主任对传染病防控的态度普遍较好。有接近50%的教师认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应该完全由专业机构承担。在“一般传染病不需要隔离治疗”“宣传工作在传染病防控中没发挥作用”“不担心与患学校常见传染病的学生一起上课”和“同意家长让患有传染病的学生带病上课”的态度上, 县级小学班主任的报告率均高于乡、村级小学 (P值均 <0.05) 。

注: () 内数字为报告率/%。

2. 3传染病防控行为调查的班主任中, 有41. 2%在过去1 a中参加过传染病防控的培训、讲座或者研讨会。89%的班级有晨检, 小学班级的晨检88.1%由班主任完成。晨午检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传染病病例时, 一般是直接上报给校长。98.5%的班级有缺勤原因的追查, 95.7%的班级有缺勤原因的登记。

2. 4传染病防控知识需求96% 的班主任愿意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在众多的学习方式中, 班主任比较乐于接受的是发放宣传手册、观看多媒体教学片和在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对于学习内容, 班主任最希望了解传染病预防的常识, 但有超过50%的班主任对疫情的报告和相关的法规没有兴趣。在少数不愿意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的班主任中, 50%觉得传染病防控工作与自己的教学任务无关, 27%认为这些知识太复杂, 还有23% 认为对这些知识比较了解, 不需要学习。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 江西农村地区小学班主任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认知情况不理想, 所有传染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为60%。对于传染病早期识别症状的认知也不理想, 低于黎新宇等[15]调查结果, 且县、乡、村三级班主任对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逐渐下降。在传染病的防控态度上, 尽管大多数班主任能正确认识学校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 但有超过50%不愿意参与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 认为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应该由专业机构承担。调查中发现, 县级小学班主任的传染病防控态度要好于乡村小学。在对知识需求情况的调查上, 绝大部分班主任有意愿学习传染病防控的相关知识。

陕西省田径管理中心主任 篇8

体育产业指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社会所提供的各类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总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人民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体育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必将成为陕西省经济增长的又一亮点。

一、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和管理现状分析

1.体育产业初具规模,产业体系评价指标有待完善。目前为止陕西省体育产业框架初步成型、发展基本规范,形成了具有陕西省自身特点的体育服务市场和体育用品市场。体育产业指标已纳入陕西省国民经济的统计指标。近几年,体育产业产值平均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还缺乏完善的体育产业评价指标。

2.体育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体育市场管理需加强。经过几年的发展,我省体育产业逐渐形成门类广泛的产业体系。目前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休闲娱乐市场、健身健美市场、经营性的运动训练培训市场以及体育用品市场等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省内各城市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比赛,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业门类的细化,为体育市场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3.体育产业投融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不完善。产业投资方面,完全依靠国有资本兴建体育设施和提供体育服务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变,社会资本和个人资本等场外资本逐渐介入,体育产业发展的多形式、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正在形成。但我省经济总体水平不高,导致了人们体育活动偏好不高,进而制约了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

4.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专业体育管理类人才缺乏。人才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保证。2008年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17万人,但目前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生产和销售领域,缺乏以产业化运作方式为主的既懂体育规律,又懂市场经济规律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

5.建立体育产业集团,扩大体育产业集群效应。陕西省体育产业集团在2011年5月中旬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国内首家成立体育产业集团的省份。集团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为主体,以园区为基地,以项目为支撑”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七个体育产业园区的总体发展思路,还将启动秦岭山地体育产业经济圈规划。以此为重点,逐步建立起陕西省的体育产业集群。

二、陕西省体育产业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1.建立体育产业评价、统计体系。体育产业评价指标是指体育产业所属各行业专用的,用以反映体育产业有关数量特征的指标。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新兴部门,缺乏统一规范的评价,统计体系。确立科学合理的体育产业指标体系和统计体系,有利于准确把握体育产业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也有利于及时掌握体育产业发展状况,以便及时对产业发展目标做出调整。

2.规范体育产业市场,出台相应政策法规。为加强体育市场的管理,1994年原国家体委下发了《国家体委关于加强体育市场管理的通知》,在1996年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经营活动管理的通知》。2011年4月29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其中对体育市场经营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今后的重点在于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建立体育市场监管队伍,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体育市场规范发展。体育经营活动方面,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及产品质量检测,确保管理制度、服务条件、设施设备符合要求,保护消费者权益。

3.完善体育产业投融资机制。体育产业领域内国有资本长期占据主要地位,虽然目前投融资渠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短期内无法消除。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投融资机制势在必行。因此,需要淡化政府的直接参与,建立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为核心的间接调控机制,引导经营性资本流向,完善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投融资环境。

4.建立高素质体育产业管理人才队伍。《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重视体育产业队伍建设,对现有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引进高水平经营管理人员,充实体育产业系统,提高体育产业组织管理水平。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与体育经济相关的专业。加强对体育经济现状和预测未来的研究。”要解决体育产业人才问题,重点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大力培养或引进各种专业人才,尤其是我省体育产业缺乏的高水平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以及法律、金融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5.扩大体育产业集群。陕西省应以体育产业集团建立为契机,扩大体育产业规模,完善体育产业体系,让体育产业成为我省经济又一新的增长点。

[1]鲍明晓.体育市场—新的投资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总局经济司.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M].体育产业信息,2011(05).

[3]张海英.大连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2).

[4]刘玉兰.对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的探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4).

[5]廖培.我国体育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J].体育学刊,2005(7).

[6]陈同先.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发展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6(3).

上一篇:团青系统迎新晚会主持词下一篇:生产员工安全生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