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复习题带答案(通用4篇)
一、填空题
01.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02.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槽面摩擦大于平面摩擦,其原因是(正压力分布不均)。
03.设螺纹的升角为λ,接触面的当量摩擦系数为(fv),则螺旋副自锁的条件为(螺纹升角小于螺旋副的当量摩擦角.)。
04.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以曲柄为原动件时,其最大传动角γ为(90度)。05.曲柄滑块机构是改变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摇杆长度和形状)而形成的。在曲柄滑块机构中改变(曲柄)而形成偏心轮机构。在曲柄滑块机构中以(曲柄)作机架而得到回转导杆机构。
07.内啮合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模数和压力角应分别相等且螺旋角相同)。
08.一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重合度由(端面重合度,轴向重合度)两部分组成,斜齿轮的当量齿轮是指(以法向压力角为压力角,以法向模数为模数作的)的直齿轮;
09.3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间共有(3)个速度瞬心,这几个瞬心必定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上;
10.含有6个构件的平面机构,其速度瞬心共有(15)个,其中有(5)个是绝对瞬心,有(10)个是相对瞬心;11.12.在凸轮机构推杆的四种常用运动规律中(一次多项式)运动规律有刚性冲击,(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有柔性冲击;(正弦)运动规律无冲击;
13.凸轮的基圆半径是指(凸轮回转轴心)至(凸轮)最小半径。
14.在设计凸轮机构时,凸轮的基圆半径取得越(小),所设计的机构就越紧凑,但是压力角越(大),使机构的工作情况变坏。
15.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转动)副或(移动)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平面高)副。
16.一个采取负变位修正的直齿圆柱齿轮与同样基本参数的标准齿轮相比较,其(齿顶)圆及(齿根)圆变小了;而(基)圆及(分度)圆有大小则没有变。
17.周转轮系中,若自由度为2,则称其为(差动轮系),若自由度为1,则称其为(行星轮系)。
18.一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中,若改为以曲柄为机架,则将演化为(回转导杆)机构。19.在平面四杆机构中,能实现急回运动的机构有(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等。
20.蜗轮蜗杆的正确啮合条件是(蜗杆的轴面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等于涡轮的端面模数和压力角mx1=mt2,ax1=at2=a)。
21.机构要能动,自由度必须(大于或等于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应等于机构的自由度的数目)。
22.相对瞬心与绝对瞬心的相同点是(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不同点是(绝对瞬心的绝对速度为零),在有六个构件组成的机构中,有(15)个瞬心。
23.刚性回转构件的不平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静平衡),其质量分布特点是(在同一平面内);另一种是(动平衡),其质量分布特点是(在不同平面内)。
24.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当(连杆)与(从动曲柄)两次共线位置时出现最小传动角。
25.移动副的自锁条件是(驱动力作用在其摩擦范围之内),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作用在轴颈上的驱动力单为F,且作用于摩擦园之内),从效率的观点来看,机构的自锁条件是(驱动力做的功小于或等于由其引起摩擦力所做的功)。
26.根据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都可以看作是由(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组成的。
27.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就是要使(离心惯性力)之和为零。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则要使(惯性力)之和为零以及(惯性力所构成的力矩)之和为零。
28.渐开线齿轮的齿廓形状取决于(基圆)半径的大小,其值越大齿廓形状越(接近直线)。
29.采用(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廓时发生根切的原因是(刀具的顶部会过多的切入轮齿根部,因而将齿根的渐开线切去一部分)。
30.渐开线齿轮在不同圆周上的压力角也不相同,在(齿顶)圆上压力角最大;在(齿根)圆上压力角为00;在(分度)圆上压力角取标准值。
31.图1三种四杆机构分别是:1(曲柄摇杆机构)、2(双曲柄机构)、3(双摇杆机构)
32.斜齿轮的当量齿数ZV =(Zv=z/cos3b),圆锥齿轮的当量齿数ZV =(Zv=z/cosa)。
33.有一标准渐开线直齿内齿轮,Z=60,m=5mm,ha*=1,c*=0.25,α=20°;该齿轮的齿顶圆半径ra=(155mm), 齿根圆半径rf=(142.5mm)。
二、简答题
01.何为机构运动简图?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构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根据机构的运动尺寸,按一定的比例尺其相对位置的尺寸,并且定出各运动副的类型,采用运动副及常用机构运动简图符号和构件的表示方法,将机构运动传递情况表示出来的简化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相同之处:各构件的数目,连接方式,运动规律。不同之处:构件的尺寸,形状。
02.铰链四杆机构在死点位置时,驱动力任意增加也不能使机构产生运动,这与机构的自锁现象是否相同?试加以说明。
0答:不同。死点是指机构处于传动角等于0的位置。而自锁是指机械中由于存在摩擦,在一定的几何条件下,即使将驱动力增大到无穷大,也无法使机械运动的现象,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其从动件将出现卡死或运动不确定现象。为了使机构能通过死点而继续运动,可以利用飞轮的惯性,或采用相同机构错开排列的方式等办法来实现。
答:不同。死点位置驱动力在驱动方向的分力为0;自锁是驱动力克服不了摩擦阻力所做的功。
03.何谓摩擦圆?为何要引进摩擦圆的概念?摩擦圆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在转动副中,以轴颈中心为圆心,以ρ=fv×r为半径所作的圆称为摩擦圆。因轴承对轴径的总反力Fr始终切于摩擦圆,引入摩擦圆有利于判定总反力的方位。与轴承半径以及当量摩擦系数有关。
04.对齿轮进行变位修正的目的是什么?
答: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凑中心距,二是让小齿轮正变位,改善、提高小齿轮的轮齿强度和齿面接触强度。
05.简述渐开线的主要特性,并写出参数方程。
答:(1)发生线上线段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即 =
(2)发生线BK即为渐开线在K点的法线,又因发生线恒切于基圆,故知渐开线上任意点的法线恒与其基圆相切
(3)发生线与基圆的切点B也是渐开线在K点处的曲率中心,线段就是渐开线在K点处的曲率半径。
(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5)基圆以内无渐开线 渐开线极坐标方程:
06.一对标准齿轮传动的实际中心距大于标准中心距时,其传动比有无变化?它们还能正确啮合吗?其重合度有无改变?
答:其传动比无变化;能正确啮合;其重合度减小。07.平面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是什么?
答:平面四杆机构中杆长条件:最长杆最短杆之和小于等于其余两杆之和,机架或连架杆为最短杆。这样就有曲柄存在。08.在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时,速度瞬心法一般适用于什么场合?能否利用速度瞬心法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答:构件比较简单的场合,且各构件间的速度瞬心容易确定,且直观,不能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09.四杆机构中压力角与传动角有什么关系?它们对传动性能有何影响? 答:压力角与传动角互余。压力角越大,传动越不利;传动角越大,传动越有利。
11.在曲柄滑块机构中,当以曲柄为原动件时,是否有死点位置?为什么? 答:在曲柄滑块机构中,当以曲柄为原动件时,不存在死点。因为曲柄滑块机构相当于摇杆为无限长的曲柄摇杆机构,它的连杆与从动件不可能共线。
答:没有。因为在曲柄滑杆机构的最小传动角始终大于0。12.简述渐开线标准斜齿圆柱齿轮当量齿数Zv 的用途。
答:因为渐开线标准斜齿圆柱齿轮加工时,刀具是沿着齿轮的法向方向加工。所以要在法向方向上要找出一个与直齿轮相当的齿轮,并要求出其当量齿数。
答:可求得渐开线标斜齿圆柱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并根据换算的结果选择加工的标准齿轮刀具。
13.何谓机构的自锁?举出两种工程中利用机械自锁完成工作要求的实例。答:在某些机械中,由于摩擦的存在,出现无论驱动力如何增大都无法使机械沿着有效驱动力作用的方向运动的现象,称为机械的自锁。如:千斤顶,斜面压榨机,偏心夹具,炮膛等。
14.铰链四杆机构在死点位置时,驱动力任意增大也不能使机构产生运动,这与机构的自锁现象是否相同?试加以说明。
答:同第02题
15.设计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时,在推杆运动规律不变的条件下,需减小推程压力角,可采用哪些措施?
答:增大基圆半径,合理选择偏置;改为平底推杆。(减小导轨长度,增大悬臂尺寸)
16.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有那几种?其中存在柔性冲击的有哪几种?
答:等速度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17.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当机构的原动件数少于或多于机构的自由度时,机构的运动将发生什么情况?
答:原动件的数目和机构自由度的数目相等;当少于时运动不完全确定;当多于时导致机构中最薄弱的环节的损坏。
18.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有哪几个?其中哪些是有标准的?为什么说这些参数是齿轮的基本参数?
答:压力角,模数,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齿厚,齿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是标准的;因为有了这些参数则这个齿轮的形状也就确定了。
19.何谓机构的急回运动和行程速比系数?其在机械设计中有何实际意义?举出三个实例。
答:在机构的运行过程中,机构处于两个极位时,原动件之间的夹角的存在,导致摇杆出现正反行程平均速度不一致的现象称为机构的急回运动;反行程与正行程平均速度的比值为行程速比系数;节省空回时间,提高机械效率。20.简述机械中不平衡惯性力的危害。
答:机械在运转时,构件所产生的不平衡惯性力将在运动副中引起附加的动压力。这不仅会增大运动副中的摩擦和构件中的内应力,降低机械效率和使用寿命,而且由于这些惯性力一般都是周期性变化的,所以必将引起机械及其基础产生强迫震动。
21.何谓机器的“运转速度不均匀系数”?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的实质和方法是什么?[δ]是否选得越小越好?
答:运转速度不均匀系数的定义为角速度波动的幅度ωmax-ωmin与平均角速度ωm之比(教材P100);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的实质是减小速度波动,方法是安装飞轮;[δ]并非越小越好,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δ]应尽量取得大些,这样可减小飞轮的转动惯量,不致使飞轮过于笨重。
22.简述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
答:渐开线齿廓定传动比传动具有可分性,渐开线齿廓间正压力方向不变。23.斜齿轮的螺旋角β对传动有什么影响?常用范围是多少?为什么要作此限制?
答:会产生轴向推力,8`-20`,为了控制轴向推力。
24.何谓当量摩擦系数及当量摩擦角?引入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确定移动副中总反力的方向?
答:为了简化计算,统一计算公式,不论运动副元素的几何形状如何,均将其摩擦力的计算式表示为,其中称为当量摩擦系数,在此情况下总反力与法向反力之间的夹角即称为当量摩擦角;目的是不必考虑运动副元素的几何形状,简化计算;总反力略。
25.什么叫做周转轮系?
答:传动时,轮系中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位置不固定,而是绕另一个齿轮的固定轴线回转,这种轮系被称为周转轮系。
26.什么叫齿轮传动的重合度?其意义何在?
答:在一对轮齿的啮合传动过程中,实际啮合线段 与法向齿距的比值称为齿轮传动的重合度;重合度的大小表示同时参与啮合的齿轮对数的平均值。重合度大,以为着同时参与啮合的齿轮对数多,对提高齿轮传动的平稳性和承载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27.在曲柄滑块机构中,当以曲柄为原动件时,是否有死点位置?为什么? 答:没有死点。因为其传动角不等于0度,压力角不等于90度。
28.何谓总反力?在移动副和转动副中总反力的方向及其作用线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
答:把运动副中法向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称为运动副中的总反力。移动副:总反力与构件1相对构件2的速度方向偏离;转动副:总反力与其它外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切于摩擦圆,对轴心之矩与轴颈相对轴承的相对转动方向相反。
29.在考虑摩擦的情况下,如何确定转动副中总反力的方向?
三、计算题
01.计算如图所示机构的自由度,若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请指出其位置。画箭头的构件为原动件。图中DE平行且等于FG。
解:I滚子处有局部自由度,E处为复合铰链,N(或O)为虚约束,构件FG为虚约束构件。去掉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后,得
02.如图所示为齿轮——连杆机构,试分析:1)该机构自由度为多少?(要计算过程);2)试用瞬心法求齿轮1与3的传动比ω1/ω3。
解:1)n=5,Pl=6,Ph=2 F=3n-(2Pl + Ph)=1; 2)如图所示,先求的构件1和构件3的相对瞬心P13,VP13=ω1P13A=ω2 P13D ω1/ω3= P13D/ P13A
03.计算如图所示机构的自由度,并指出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解:B滚子处有局部自由度,E处为复合铰链,K为虚约束。F=9*3-(2*12+1)-1=1。
04.计算如图所示机构的自由度,若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应指出。
解:F=3n-(2Pl+Ph)=3×8-(2×11+1)=1 或F=3n-(2Pl+Ph-P′)-F′=3×12-(2×17+1-1)-1=1 其中:B、D处为复合铰链,AB、BE、BD杆为虚约束,滚子处为局部自由度。
05.计算如图所示机构的自由度,并指出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如果以凸轮为原动件,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为什么?
解:F滚子处有局部自由度,C处为复合铰链,无虚约束。F=8*3-(2*10+1)-1=2自由运动构件数目小于机构自由度,运动不完全确定
06.某机械在稳定运转的一个周期中,作用在等效构件上的等效阻力矩Mr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等效驱动力矩为常数,平均角速度ωm=20rad/s,要求运转速度不均匀系数δ=0.05,试求:1)等效驱动力矩Md;2)最大盈亏功Δwmax;3)应在等效构件上安装的飞轮转动惯量JF。
解:(1)因为Wd =Wr, 所以Md = 20N·m(2)(3)0.785 07.如图所示为某一机械在一个运动循环中的等效驱动力矩Med和等效阻抗力矩Mer的变化曲线。设两曲线包围的各小块面积所代表的盈亏功分别为S1=1400J,S2=-2000J,S3=1200J,S1=-1500J,S5=1000J,S6=-100J。试做出能量指示图并确定其最大盈亏功。
解:很明显
先画出能量指示图,最大盈亏功就是最高点到最低点之间盈亏功代数和的绝对值。
08.如图所示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为Z1=Z2´=25,Z2=Z3=20,ZH=100,Z4=20。试求传动比
解:
09.如图2所示已知齿轮1的转速n1=200r/min,而Z1=40,Z2=20,Z3=80。Hi13求(1);(2)nH的大小及方向。
解:(1)
(2)由 得:r/min方向与n1的转向相同。
10.如图所示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为Z1=Z2=Z3′=Z4=20,Z3=Z5=60。1)分析该轮系为何种轮系?2)试求传动比i15并指明其转向。
解:1)该轮系为定轴轮系。2),两轮转向相同
11.如图所示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为Z1=Z1´=40,Z2=Z4=30,Z3=Z5=100,试求传动比i1H
解:(1)行星架H,太阳轮1’-1,行星轮4;(2)行星架5,太阳轮3,1’-1,行星轮2; iH15=(w1-wH)/(w5-wH)=zz5/z1’=-5/2; I513=(w1-w5)/(0-w5)=-z3/z1=-5/2; 得到 12/7w1=7/2wH I1H=w1/wH=49/24
四、分析题作图题
01.如图3所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各杆的长度为杆1为28mm,杆2为52mm,杆3为50mm,杆4为73mm,当取杆4为机架时,求机构的极为夹角θ,杆3的最大摆角Φmax,机构的最小传动角γmin(结果可以作图量取)。
解:
以A点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圆;以D点为圆心,DC长为半径画弧CC;以A点为圆心AB+BC长为半径画弧交CC弧于C1点,再以A为圆心BC-AB长为半径画弧交CC弧于C2点,则AC1与AC2的夹角θ即为极位夹角;DC1与DC2的夹角Φmax即为最大摆角;最小传动角为AB与AD 两次共线时BC与CD的夹角(取其较小值)见教材P119 02.图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lBC=50mm, lDC =35mm, lAD =30mm,试问: 1)若此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且AB杆为曲柄,lAB的最大值为多少?2)若此机构为双曲柄机构,lAB的最大值为多少?3)若此机构为双摇杆机构,lAB应为多少?
解(1)若为曲柄摇杆机构,且AB杆为曲柄,则AB为最短杆,则符合杆长条件LAB+LBC<=LCD+LAD LAB<=15,故最小值是15mm。(2)若此机构为双曲柄机构,AD为最短杆,AB>AD=30mm,若AB为最长杆,LAB+LCD≤LBC+LCD LAB≤55mm,若BC为最长杆,LBC+LAD≤LAB+LCD 50mm≥LAB≥55mm, 故最大值是55mm。
(3)若此机构为双摇杆机构,若BC为最短杆,不成立,若不满足杆长条件,AB为最短杆,LAB+LBC>LCD+LAD 30mm>LAB>15mm, 若为最短杆,LAB+LAD>LBC+LCD, 50mm<lAB 若不为最短杆也不为最长杆,Lbc+lAD>Lcd+LAB 30mm<LAB<45mm 03.用图解法设计摆动导杆机构,已知行程速比系数K=1.5,曲柄长。求机架长。
解:作图步骤:由θ=180°(K-1)/(K+1)求得θ=36°选择合适比例尺μl在任意位置选择一点,以此点为圆心,以100/μl为半径作圆,并从该圆圆心作一铅垂线,以该铅垂线为角平分线,以圆心为角顶点作一夹角为144°,该夹角与圆相交于两点,分别以两点作夹角边垂线交角平分线于一点,该点与圆心的距离即为机架长。
04.如图所示,已知四杆机构各构件的长度a=250mm,b=600mm,c=400mm,d=500mm,试分析:1)当取杆4为机架时,是否有曲柄存在?若有曲柄,问哪个杆为曲柄?此时该机构为什么机构?2)要想获得双曲柄机构,应取哪个杆为机架?3)若将杆4 的长度改为d=400mm,而其它各杆的长度不变,则当分别以1、2、3杆为机架时,所获得的机构为什么机构?
解:1)因a+b=250+600≤c+d=400+500且最短杆1为连架杆,故当取杆4为机架时,有曲柄存在。此时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
2)要使此机构成为双曲柄机构,则应取最短杆1为机架 3)如果将杆4的长度改为400,其他杆长不变,则当分别以1,2,3杆为机架时,因不满足杆长条件,故所获机构均为双摇杆机构。
05.在图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各杆长分别为:LAB=30mm,LBC=110mm,LCD=80mm,LAD=120mm。构件1为原动件。试分析:1)判断构件1能否成为曲柄,为什么?2)用作图法求出构件3 的最大摆角φmax;3)用作图法求出最小传动角γmin ;4)当分别固定构件1、2、3、4时,各获得何种机构?
解:(1)构件1能成为曲柄,因为AB杆最短且为连架杆,并且,LAB+ LAD< LBC+ LCD,满足杆长条件。(2),(3)答案如图所示。(4)固定构件1为双曲柄机构;固定构件2为曲柄摇杆机构机构;固定构件3为双摇杆机构;固定构件4为曲柄摇杆机构
06.一对心直动尖顶推杆偏心圆凸轮机构,O为凸轮几何中心,O1为凸轮转动中心,O1O=0.5OA,圆盘半径R=60mm。1)根据图a 及上述条件确定基圆半径r0、行程h,C点压力角αc和D点接触时的位移SD及压力角αD。2)若偏心圆凸轮几何尺寸不变,仅将推杆由尖顶改为滚子,见图b,滚子半径rT=15mm。试问上述参数r0、h、αc和SD、αD有否改变?如认为没有改变需说明理由,可不必计算数值;如有改变也需说明理由,并计算其数值。
解:1.(1);(2);(3);(4);(5)2.(1);2)(不变);3)(不变);4);5)
07.在如图示的对心直动尖顶推杆偏心圆凸轮机构中,O为凸轮几何中心,O1为凸轮转动中心,O1O=0.50A,圆盘半径R=60mm,求:1)确定基圆和基圆半径r0;2)确定推程和C点的压力角αc;3)确定当推杆与凸轮D点接触时的位移SD和压力角αD。
解:如图所示:
08.如图所示,一偏置直动尖顶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已知凸轮为一偏心圆盘,圆盘半径R=30mm,几何中心为A,回转中心为O,从动件偏距OD=e=10mm,OA=10mm。凸轮以等角速度ω逆时针方向转动。当凸轮在图示位置,即AD⊥CD时,试求:1)凸轮的基圆半径r0;2)图示位置的凸轮机构压力角α;3)图示位置的从动件的位移S。
一、填空题:
1.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社会组织)、(公众)、(交流、沟通、劝说过程)。
2.公共关系的基本类型:(主体或部门型公共关系)、(对象型公共关系)、(功能型公共关系)。
3.社会关系的一般属性:(社会关系发生或人与人有机联结的必然性)、(社会关系不断协调和平衡的必要性)、(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4.缘由性的社会关系形态可分为:(亲缘关系形态)、(地缘关系形态)、(业缘关系形态)、(泛缘关系形态)。
5.公共关系研究的对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现象及其内在规律)。
6.主体或部门公共关系包括:(企业公共关系)、(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事业、团体公共关系)、(金融业公共关系)、(社会公众人物公共关系)
7.公共关系的调节法则:(互惠互利法则)、(主动法则)、(承诺法则)。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组织形象
是指社会组织在运行过程中显现的、在公众心目中形成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它既指组织的外观形象,又涵盖了它的内在气质。
2.公众人物
简单的说就是社会组织的代言人,这些代言人已经不再是自然人,而已成了对社会组织形象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公众人物。
3.知晓公众
是指对共同问题已经构成群体性的自觉意识的公众。
4.业缘关系形态
是指以从事的事业为基础的交往,包括各种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主客关系等。
5.信息沟通传播
作为公共关系三要素的第三个要素是公共关系的过程,一个交流、沟通、劝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将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和客体(公众)联结起来。达到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意义,进而达到相互理解,合作的目的。
6.组织形象管理
组织的形象既包括组织的外观形象也包括组织的内在气质,组织形象管理就是努力实现组合字外观形象与内在气质的协调和平衡,达到二者的完美结合。
7.全员公关
组织在其运行的日常细节中考虑到公众中每个可能与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以及组织内部的作为个体的每个成员的需求,把不断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渗透到组织运行的每个环节、细节,以取得公关的最佳状态。
8.企业公共关系
是指以企业为主体的公共关系。
9.对象公共关系
按照公众的横向划分,进一步分别论述各类公共关系的特点和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员工关系、消费者关系、政府关系、媒体关系、社区关系、股东关系、竞争对手关系、国际公共关系等。
10.功能型公共关系
是指以公共关系在组织运行中发挥的功能性作用为标准而加以划分的,主要研究日常事务性公共关系、宣传型公共关系、征询型公共关系和矫正型公共关系等。
11.公共关系的规范和准则
公共关系必须以满足公众需要为出发点。公共关系必须十分注重社会效益。公共关系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大原则。
12.言语传播
公共关系就其本体而言是一种交流、沟通、劝说的活动,也即是传播的活动,言语传播是公共关系实务活动中大量采用的传播方式。
三、简答题:
1.公共关系的规范和准则有哪些?请举实例说明。
公共关系必须以满足公众需要为出发点。公共关系必须十分注重社会效益。公共关系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大原则。
其中每个大准则中又包括了很多具体的小的规则,可任选一个举例进行论述,如满足公众的知晓需求,就是组织将有关事物的真相传播给
公众,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知晓心理的需求,而且能够增加他们对组织的信赖度和亲近感,从而促使他们有可能成为组织的长期稳定的公众。
2.请举例说明文字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
文字传播的特点:
文字作品的制作好理解需要一定文化基础;
文字传播比口语传播更为单一好准确;
一、概念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2.教育的本体功能: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可看成教育的职能。育人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和首要功能。
3.教育规律: 即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以及教育与其外部环境诸因素或自荐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性准则。
5.教师专业化: 教师职业达到一定的专业性职业标准,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6.教育机智: 对一种突发性教育情境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7.教育情境: 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而创设的教学环境,包括学习活动、教学背景、教学氛围等。
8.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指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9.教育目的:是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10.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11.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课程:是在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引下,由具体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具有多层组织结构和育人计划性能、育人信息载体性能的,用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方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3.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生活课程”或“学生中心课程”,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14.综合课程:是打破分科课程的界限,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把有关联的学科及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各成份整合成为有机整体的新型课程。
15.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
16.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制度和程序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17.教学观:是指人们对教学问题的基本看法和主张,包括对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评价等基本问题的看法和主张。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3.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普通教育学。
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萌芽阶段、形成独立学科阶段和科学化发展等三个阶段。5.对于人类来说,遗传不是经验获得和智力发展的主要形式,人对经验和智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的形式进行的。
6.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7.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特 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8.教育的一般规律,即教育的基本规律、普遍规律,指存在于教育领域之内为一切教育共有的规律,这类规律有两条,即_ 教育与社会发展_的关系和__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__的关系。
9.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_ 遗传_、__环境__、__教育__和__人的主观能动性。10.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___教师____、___学生___和___教育影响__。
11.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民主平等___、____尊师爱生____、___教学相长_。12.学生是教育的_____客体____,又是自我教育发展的____主体____。
13.教育影响包括_ 教育内容
_、教育方法___、_ 教育技术 _和_ _教育情境____。14.广义的教育情境包括____物理环境____和__ 心理环境____两大范畴。
15.人的片面发展的社会根源是随生产力发展出现的____社会分工___________。16.在确定教育目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__个人本位论__和____社会本位论_____。17.确定教育目的反映出___社会发展___需要和____人的发展____需要之间的关系。18.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_____出发点____,又是教育工作的___归宿___。
19.确立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____。2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2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又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于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_____六三三学制________。22.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__单轨型___学制发展而来的___分支型____学制。23.义务教育是依据__法律_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_学校_、_家庭_和_社会_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4.现代教育制度发展方向是建立和实施终身教育制度。
25.美国著名教育学者_____博比特___出版的《课程》一书,被认为是第一本专门讨论课程的著作,也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26.课程的纵向组织结构为:__课程计划____、__课程标准___、__教科书__。27.课程资源的特点包括多样性、价值潜在性、___多质性__等特点。
28.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正在被_ 相互适应__取向、相互创生_取向所超越。28.从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来看,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__过程__取向的评价和__主体_取向的评价所超越。
29.教学是学校的__中心工作__,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加强素质教育、造就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30.教学过程中的三条基本规律包括_教学发展性_规律、_教学教育性_规律、_教学相长性_规律。
31.备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钻研教材、___了解学生__、研究教法、__摸索学法__。32.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以下几个要素:行为主体、___行为动词_____、情境或条件。
33.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以下三类:陈述性知识、__程序性_、策略性知识。
34.教学中的预设与______生成____不仅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35.德育过程是内化与建构相统一的过程。
36.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是社会需要、_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__、__现代教育理论_ 和法律政策。
37.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三、选择题 1.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B。A.《学记》
B.《论语》
C.《雄辩术原理》
D.《大学》 2.____C____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3.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B。
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C
。A.斯宾塞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
5.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____B_____的《大教学论》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A.柏拉图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6.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C,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卢梭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7.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C________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8.教育的本体功能是
B。
A.社会功能
B.育人功能
C.经济功能
D.政治功能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
A.教书育人
B.管理学生
C.教育学生
D.教学 10.教育的人性化是____D___的基本特征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知识社会 11.教育的国际化是____D____的基本特征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知识社会 12.教育的民主化是_____C___的基本特征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知识社会 13._____B_____是传统的“师道尊严”的体现
A学生中心论
B教师中心论
C“主体—主导”论
D“主体间性”论 14.师生关系是通过
C
而形成的关系体系
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教与学的活动
D.师生相互尊重
15.师生关系的主体是
C。
A.心理关系
B.社会关系
C.教育关系
D.情感关系 16.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B_____。
A.孔德
B.卢梭
C.那托尔普
D.涂尔干 17.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D_____。A.卢梭
B.孔德
C.那托尔普
D.杜威 18.美育即____A____。
A.审美教育
B.艺术教育
C.社会美教育
D.自然美教育
19.当代教育制度发展方向是建立和实施__
D __制度。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终身教育 20.世界上第一个颁布执行义务教育令的国家是_____C_____。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21.我国颁布的第—个现代学制是_____A______。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22.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B_____。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戍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23.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是
B。
A.幼儿园至初中 B.小学至初中
C.幼儿园至高中
D.小学至高中 24.“课程”一词在我国文献中的出现,始见于
B。
A 汉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25.D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A 杜威
B 博比特
C 布鲁纳
D 泰勒 26.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洛克 27.依据
A
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于当年秋学期正式启动。
A 2001年
B 2002年
C 2003年
D 2004年
28.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新中国
C
课程改革,依据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于当年秋季进入实验区。
A.第六次
B.第七次
C.第八次
D.第九次
29.在西方,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教育家是
A
。斯宾塞
B.博比特
C.泰勒
D.杜威 30.我国当今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 A_____。
A.课堂教学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现场教学 3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B____。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课外辅导 32.______C____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A.读书指导法
B.发现法
C.讲授法
D.探究法 33.狭义的德育是
B
A.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
C.法纪教育
D.文化教育 34.德育原则是教育者进行德育时所必须遵循的____A__ _。
A.准则和要求
B.具体程序
C.具体方法
D.实施途径
35.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属于____A____。
A.说理教育法
B.情感陶冶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E.品德修养法 F.品德评价法
36.班主任的中心工作____A__ _。
A.培养发展性班集体
B.个别教育
C.管理班干部
D.心理健康教育 辨析题
1.动物界也存在与人类本质上相同的教育现象。
错:这是“生物起源论”的观点,把人类教育等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从根本上否认的教育的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2.教学就是上课。
错。从教学活动全程来看,教学活动包括三大基本阶段,一是教学设计、计划与准备阶段,即备课阶段;二是教学实施阶段,包括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等;三是总结评价阶段,包括学业成绩的的检查、评价与反馈。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但仅仅是教学实施阶段中的一环,因而,不能将教学仅仅视为上课。3.学校教育应确立德育为首的目标。这种认识是正确的。通常认为学校教育由德、智、体、美、劳五育构成,五育之间的关系是:德育首位,统领其他各育,智育是基础和条件,美育、体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是途径。但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往往智育首位,德育实效性难保。
4.“一两遗传胜过两吨教育”
错。这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和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素质固然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物质前提,但它仅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性,还要靠后天的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
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错。这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着重要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程度和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性质。但是,环境仅仅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而不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6.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会任意地使他们加以改变,或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或是乞、小偷
错。这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但是,教育并不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同时也离不开遗传、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综合作用的结果。7.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错。这是传统的知识本位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观。新课程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角色发生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知识拥有者转变为合作学习者;由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习者、研究者。8.课程资源就是指教材 错。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教材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是教材,也绝不仅仅限于学校内部。课程资源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中一切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的资源,它弥散于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
五、简述题
1.简述教育的本质特性。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简述教育的本体功能。
(1)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的进程——人的培养
培养人是教育的最基本职能,也是教育的特质所在。通过教育,加速实现人的社会化,使人 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2)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社会遗传” 人类文明的传承,不是靠生物遗传实现的,而是靠教育(3)经验和人才的选择——科学筛选
选择和传承人类经验的精华是教育的基本职能;人才选拔时学校选择职能的又一方面。
3.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与方法、个性特点等,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正视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正视学生是整体的人、认知与情意发展的统一体,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先导。(3)热爱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这是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根本体现。(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这是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措施和途径。(5)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这是影响师生关系、做好育人工作的核心因素。4.怎样理解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两个不同主张? 个人本位论主张:(1)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2)教育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本性,增进个人价值;(3)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4)评价教育的价值应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社会本位论主张:(1)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2)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3)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4)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在处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关系的问题上,两种主张各执一端,割裂了个人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的关系,走向对立,因而都是不科学的。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辨证统一起来,才是唯一科学的观点。
5.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1)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2)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3)教育目的确立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6.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中,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为各育提供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
五育各有自己的特点、规律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不能互相取代的;同时它们又互相依存、相互渗透的、相互促进。在实践中,要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他们的关系,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五育”并举并非要求学生门门百分平均发展,要正视学生个性差异,把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7.简述“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4个基本问题:①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②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③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④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这4个基本问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出发点;选择教育经验和组织教育经验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环节,它指向教育目标的实现;评价教育计划则是课程开发系统运行的结果检验和基本保证。
8.课程标准包括哪些内涵?(1)它是按门类制定的;
(2)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3)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4)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5)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9.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有哪些?(1)确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
(2)努力解决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3)因地制宜,体现出地域特性、民族特性和文化特性(4)因校制宜,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10.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为:
(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1.简答知、情、意、行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规律。“知”即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关系、道德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及其社会意义的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是指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而产生的爱憎、好恶的内心体验。
“意”即道德意志,是在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行”即道德行为及习惯,是指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支配下所表现的行动。品德结构中知、情、意、行四因素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其中,知是基础,是情和意产生的依据,并对行具有定向调节作用;情和意是构成道德动机和道德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向行过度的中间环节;行是品德形成的最重要标志,是知、情、意的外在具体表现。品德结构中知、情、意、行四种心理成分又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德育过程具有统一性: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构成,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工作应注意全面性,对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培养。论述题
1.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人口功能
第一,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第二,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 第三,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第四,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2)教育的经济功能
第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第二,教育可实现劳动能力的再生产,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第三,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3)教育的政治功能 第一,培养政治人才; 第二,培养合格公民;
第三,传播政治意识,培养主流政治价值观;(4)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具有文化传承、文化选择、文化交流与融合、文化更新与创造的功能。
2.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内因,教育是外因,教育只有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有效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如下:
第一,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根据顺序性和阶段性特点,要求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尊重不同年龄学生的阶段特征,注意各年龄阶段间的相互衔接,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 第二,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或在个别方面是不均衡的,存在着发展的关键期。根据不均衡性特点,要求教育把握关键期,及时而教,促使其获得最佳发展。
第三,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个别差异性。根据差异性特点,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促进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第四,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要求教育把握各个年龄阶段中比较稳定的共同特征;可变性则要求教育把握学生身心发展时代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第五,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整体性。人的身心发展是身体与心理、认知和情意等方面整体的、统一的发展。根据整体性特点,要求教育必须重视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并不是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要适当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前面,以教育促发展。
3.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总体上来看:一方面,教育发展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社会发展。
(一)社会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1)国民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
第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第二,科技发展制约着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变革和发展; 第三,国民经济不平衡发展状况影响着教育发展; 第四,教育优先发展是当代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
第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性质、目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 第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3)文化发展制约着教育
第一,文化知识发展状况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水平; 第二,文化模式制约着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第三,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传统与变革。
(4)人口因素、地域环境对教育也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二)教育发展促进着社会发展
第一,教育可以通过劳动力再生产、劳动者劳动能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等,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教育可以通过培养政治人才、培养合格公民、倡导主流政治价值观等,发挥教育的政治功能,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第三,教育可以通过文化传承、选择、交流、创新等,发挥教育的文化功能,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四,教育可以通过改变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发挥教育的人口功能,提高国民素质、优化人力智力资源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4.论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上好一堂课,需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要明确认知方面、情感方面和动作技能方面等三方面目标。
(2)教学内容正确:要保证科学性和思想性,既要注意系统连贯性,又要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3)教学方法恰当: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使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教学结构合理:整个课的组织合理,结构紧凑,有效利用上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5)教学语言艺术、教学板书有序、教学态度从容自如。语言要清楚、精炼、通俗、生动,板书规范,教态从容、精神饱满。
(6)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好、教学效果佳。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体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要上好一堂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5.论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德育过程具有统一性。学生品德由知、情、意、行构成。知、情、意、行这四个因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同时发展。根据统一性特点,德育过程要注意全面性,对知、情、意、行全面培养,发挥德育整体功能。
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一般来说,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从知开始,沿着知、情、意、行的发展顺序,最后以形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点。但由于知、情、意、行四因素发展常常出现不平衡状况,而且因人而异。根据多端性特点,德育过程要注意针对性,从学生知、情、意、行不平衡发展实际出发,选择多种开端。
(二)德育过程是在活动和交往过程中进行的,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学生的思想品德既在社会实践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又在社会实践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学生的社会活动与交往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为保证德育过程的实效性,必须注意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具有矛盾性和转化性 德育过程具有矛盾性。德育过程是将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外在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学生现有的思想品德状况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学生原有思想品德状况之间的矛盾,即学生思想矛盾斗争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就是知与不知、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不断矛盾斗争的过程。
德育过程具有转化性。德育过程要实现多种转化,一是将外在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内在需要;二是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三是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四是将道德行为转化为道德习惯。学生思想中的内部矛盾过程和转化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四)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
德育过程具有长期性。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和修养实践的过程 德育过程具有反复性。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曲折过程和发生反复现象。德育过程要坚持反复抓,抓反复。
6.什么是班集体?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发展性班集体的培养与教育工作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一)班集体的特征:一个真正的班集体,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班集体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班集体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定集体的奋斗目标
2)培养骨干,健全组织,形成核心 3)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设备维护的“三知、四会”的主要内容是:知设备结构、知设备性能、知安全保护装置、会保养、会维护、会操作、会处理一般故障。
2.带式输送机包括:机头部、托辊及机架、机尾部、输送带、拉紧装置、清扫装置等部分。
3.《煤矿安全规程》第十条规定: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随身携带自救器和矿灯,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前严禁喝酒。
4.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是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5.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 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6.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 0.5%,只有在检查证明作业地点附近20m范围内巷道顶部和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存时,方可进行作业。
7.检查胶带清扫装置与输送带接触是否正常,清扫器与输送带距离不大于2-3MM,并有足够压力,接触长度应在85%以上。
17.胶带机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1)胶带(2)托辊(3)驱动装置(4)拉紧装置(5)保护装置(6)电控装置(7)逆止装置(8)制动装置
18.托辊有几种?
答:胶带机的主要托辊有:承载托辊(上托辊),回程托辊(下托辊),调心托辊,缓冲托辊。
19.皮带的八大保护是什么?
答:闭锁.跑偏.烟雾.堆煤.打滑.纵撕.断带.超温洒水。
20.《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胶带运输机的胶带有何要求?
答:井下胶带运输机应用不延燃皮带。
21.减速机的常见故障有哪些?其发热和响声不正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温度过高,轴承发热,齿轮掉齿或轴承磨损严重
发热——轴承磨损严重,造成间隙过大,轴承窜动
响声不正常——齿轮掉齿,对轮不同心,振动。
22.托辊的作用是什么?
答:托辊的作用是支撑胶带,减少胶带运行阻力,并使胶带的垂度不超过一定的限度,以保证胶带平稳的运行。
23.胶带运输机的工作原理如何?
答:胶带绕过主动滚筒和机尾滚筒形成一个无极的环形带。上下两胶带都支撑在托辊上,拉紧装置给胶带以正常运转所需的张力,工作时,驱动滚筒通过与胶带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胶带运行,货载在胶带上和胶带一起运动。
24.使用难燃液或水为工作介质的液力偶合器应有什么特殊保护装置?
答:必须装设易熔塞,易爆塞。
25.液力偶合器对易熔塞.易爆塞安装数量有何要求?
答:安装数量各不少有一个。
26.清扫器的作用什什么?
答:清扫器是为清理卸载后胶带表面上的浮煤(或粘着物)。
27.胶带接头有哪两种?
答:有机械接头和硫化接头。
28.带式输送机用的制动装置有哪几种?
答:逆止器和制动器。
29.向上运输的胶带机应安装逆止器。
30.向下运输的皮带机应安装制动器。
31.《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对胶带机的清扫器有何规定?
答:机头、机尾都必须安装清扫器,清扫器的调节装置完好无损,清扫器与胶带接触部分应平直。
32.胶带在胶带运输机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胶带是胶带运输机中的重要部件,它既是承载部件,又是牵引部件,物料通过它由一个地点运到另一个地点。
33.导向滚筒在胶带机中起什么作用?
答:导向滚筒的作用是增大驱动滚筒的围包角和改变胶带的运行方向。
34.《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值班司机应如何执行交接班制度?
答:值班司机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1)交接班必须按时在现场进行。
(2)交接班时必须把本班运转及检查情况向接班人交代清楚,并有记录。
(3)交班时如发现接班人酒醉、病异等不正常现象时,不能进行交接,应报上级处理。
(4)接班人必须同交班人核对运转及检查情况,当发现问题时应及时提出。
(5)双方同意后,在交接薄进行交接签字。
(6)接班时应进行试验信号、安全保护工作。
35.皮带司机的岗位责任制什么?
答:(1)要熟悉设备性能和构造,达到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坚守工作岗位,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要正确使用和操作机器,保证机器安全运转。
(2)掌握运转情况,经常检查各部件和保护系统是否动作可靠,保持设备完好状
态。
(3)紧固各部螺栓,调整皮带跑偏,调整清扫器和检查张紧装置。
(4)清除驱动滚筒以及皮带机头周围内的浮煤,保持机头部的设备清洁。
(5)操作中发现问题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处理不了要及时汇报。
(6)司机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不允许无证人员操作。
36.皮带司机在开车前应作哪些准备工作?
答:(1)检查各部件是否有损坏,紧固件是否齐全,有无障碍物。
(2)检查驱动滚筒及托辊处有无浮煤,如有要及时清理。
(3)检查各部油量是否符合规定。
(4)将皮带空运转一周,检查皮带与接头是否牢固完整;皮带是否跑偏;张紧程
度是否正常。
37.皮带司机在巡回检查中应注意哪些重点? 答:皮带司机在巡回检查时要严格按照点检图表进行,并注意以下检查重点:
(1)各发热部位温度是否符合要求。
(2)张紧系统是否正常。
(3)电机减速器运转有无异响。
(4)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动作可靠。
38.-造成皮带跑偏的原因是什么? 答:(1)滚筒和托辊安装不正,水平误差较大。
(2)胶带接头接口与中心线不垂直。
(3)给料不正。
(4)皮带下面浮煤过多,将皮带挤向一侧。
(5)皮带架歪斜。
(6)拉紧装置调整不当。
39.造成胶带机打滑的原因是什么? 答:(1)胶带运输机过载引起的打滑故障;(2)张紧系统故障引起的打滑故障;(3)胶带与驱动滚筒摩擦系数减小引起的打滑故障;
(4)围包角欠大引起的打滑故障;
(5)CST、可控液力偶合器、普通液力偶合器之功率不平衡引起的打滑故障)。
40.液力联轴节的作用是什么?
答:液力联轴节用来连接电机和减速器的高速轴,它既起到传递扭矩作用,又起到保护电机及减速器的作用。当多台电机驱动时,还起到电机功率平衡作用。
41.拉紧装置在胶带机中起什么作用?
答:胶带机的拉紧装置的作用就是将胶带拉紧,使胶带与驱动滚筒具备足够的摩擦力,使两托辊组支架间的胶带控制在一定的垂度范围内,从而使胶带机正常运转。
42.皮带跑偏如何调整?
答:胶带向哪侧跑偏,就要在胶带开始跑偏的地方顺着胶带运行方向向前托辊,使托辊向前倾斜,但要注意,不能同时移动托辊两端,调整时,要间隔一组,适当多调几组托辊,每组托辊尽量少调一点。
43.照下图简述皮带机工作原理,并指出图中数字的部件名称。(20分)
44.请画出你本人所操作的胶带机的传动系统示意图,说明中写清楚所画胶带机现在井巷中的具体位置。例:
45.两条以上运输机实现逆煤流方向的电气闭锁。
46.带式输送机机头须配备2只合格的灭火器和不少于0.2m3的灭火砂。
47.带式输送机机道卫生整洁,无淤煤、积水、杂物。
49.带式输送机机道应有消防水管,每50米有一个闸门和管接头,有25米软管。
50.带式输送机机头、机尾前后两端20米的范围内支护用不燃性材料。`
51.带式输送机机头部主要由电动机、液力偶合器、减速箱、主副传动滚筒和卸载臂等组成,其中电动机用来提供动力;液力偶合器用来均衡电动机负荷,改善电动机起动性能;
53.缓冲托滚装于输送机装载处,以保护胶带。
54.胶带的类型有普通胶带、钢绳芯胶带、钢丝绳牵引胶带。
55.托滚按其用途可分为槽形托滚、平行托滚、调心托滚和缓冲托滚。
56.法定长度计量单位与英制单位之间可以换算,换算关系是:1英寸=(C)毫米。
A、10.2 B、22 C、25.4 D、32.8 57.在图样上所标注的长度计量单位为(C)。
A、米M B、厘米CM C、毫米MM 58.在键联结中,传递转矩大的是(B)联结。
A、平键 B、花键
C、楔键
59.滚动轴承允许最高温度不超过(C)。
(A)55°C(B)65°C(C)75°C(D)85°C 60.以下哪项不是胶带输送机断带事故的原因?(C)胶带张力过大
胶带磨损超限
胶带长度过短
胶带载荷不均或超载
61.倾斜井巷中使用上运带式输送机时,应在驱动部增加(D)A、电动机 B、减速机
C、.液力偶合器 D、逆止器
64.胶带打滑的原因有: ABC。
A.托辊损坏、杂物缠绕、煤矸埋压等原因使大量托辊不转;损坏的输送带或接头,在通过托辊时阻力增加;输送带跑偏严重;装载货物过多;巷道片帮变形或支护断梁折腿,挤压输送带等均使输送带阻力过大。
B.输送带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塑性变形而伸长
C.当输送带与驱动滚筒的接触面浸入泥水、煤尘时,摩擦系数急剧下降
65.胶带跑偏的原因有: ABCDEFGH。
A.巷道变形、底鼓使支架不正,造成托辊偏斜;托辊粘结物料,导致托辊表面凹凸不平;输送带下积煤过多,将输送带挤向一侧。
B.滚筒不平行或者接头不正。
C.装载位置不正,货载偏于输送带的一侧,使输送带两侧负载相差很大。
D.输送带松弛。
E.卸载两侧挡板与输送带接触松紧程度不同。
F.由于胶带的结构及制造质量或接头不正,导致胶带受力不均。
G.托滚和滚筒安装质量和调整不当。
H.滚筒上有煤泥。
66.胶带伤人的原因主要有: ABCD
A.输送带着火,致使人员窒息死亡。
B.连接、清扫输送带,以及处理输送带跑偏、打滑问题时,工作方法不当
C.违章跨越输送带或在输送带上行走。
D.人为接触转动部位或正在运行的输送带
67.阻燃胶带是能阻止燃烧的输送带。(×)
68.液力偶合器易熔塞的熔化温度为115±5℃。(√)
69.液力偶合器具有过载保护。(√)
70.我矿主斜井胶带机所选胶带为钢丝绳牵引胶带。(×)
71.跑偏开关可以自动调整胶带跑偏。(×)
72.如何防止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着火事故?
答:措施是:
1)使用合格阻燃胶带,对带面进行阻燃试验确认其是合格的;
2)在输送带附近氧焊时,必须严格执行防火措施;
3)及时调整输送带的松紧程度;
4)及时处理输送带跑偏和不转的托辊;
5)加强巡视,防止大块卡阻。选用水介质液力偶合器;
6)定期清理机道浮煤;
【机械原理复习题带答案】推荐阅读:
机械原理习题参考答案10-21
机械原理答案12-07
机械原理凸轮习题07-27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07-04
机械原理的实验报告12-1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论文12-20
机械原理自测题01-04
牛头刨床机械原理分析05-3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南车12-23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怎么写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