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参考文献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题参考文献(精选6篇)

课题参考文献 篇1

课题参考文献:

[4]陈映芳.“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J].社会学研究.2005,(3).[5]马用浩、张登文、马昌伟.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问题初探[J].求实.2006,(4).[6]文军.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3).[7]刘传江,程建林.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与进程测度[J].人口研究.2008,(9).[8]刘传江,程建林.农民工代际差异与市民化[J].经济纵横.2007,(4).[1] 姜作培.从战略高度认识农民市民化 [J].山东经济,2003(2):7-9.[2] 黄泰岩,张培丽.改变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元化[J].前线,2004(5):26-28.[3] 袁小燕.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问题浅探 [J].资料通讯,2005(1):4-8.[4] 许峰.农民市民化问题探讨 [J].绿色中国,2004(10):52-53.[5] 杨风.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综述 [J].上海城市管理,2009(3):90-93.[6] 陈映芳.征地农民的市民化——上海市的调查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88-95.[7] Auvachez Elise.“Supranational Citizenship Building andthe United Nations: Is the UN Engaged in a „Citizenization‟Process?” [J].Global Governance : A Review of Multilateralism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2009(1):24.[8] Cohen Elizabeth F.“Reconsidering US ImmigrationReform: The Temporal Principle of Citizenship” [J].Perspectiveson Politics, 2011(10):575-583.[9] 文军.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55-61.[10] 李建兴.主体性因素与农民的市民化——关于农民市民化的调研 [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27.[11] 王春光.农民工的“半城市化”问题 [C].// 李真.流动与融和:农民工公共政策改革与服务创新论集.北京 : 团结出版社,2005:41-57.[12] 单菁菁.城市农民工社会适应状况与生活满意度调查[M].// 国情调研.济南 :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3] 陈丰.从“虚城市化”到市民化:农民工城市化的现实路径 [J].社会科学,2007(2):110-112.[14] 周晓虹.流动与城市体验对中国农民现代性的影响——北京“浙江村”与温州一个农村社区的考察 [J].社会学研究,1998(5):58-71.[15] 朱考金.城市农民工的心态与观念——以南京市 600例样本的频数分析为例 [J].社会,2003(9):10-12.[16] 徐志旻.进城农民工家庭的城市适应性:对福州市五区 132 户进城农民工家庭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06-111.[17] 张时玲.农民工和城市社会的关系分析 [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28-32.[18] 马广海.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67-69.[19] 王春光.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地位的变化 [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4):51-56.[20] 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 [J].社会学研究,2006(5):107-122.[21] 刘传江.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边缘化与市民化 [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11):44-47.[22] 郑杭生.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 [J].甘肃社会科学,2005(4):4-8.[23] 颜秀金.农民工市民化:篱栅重重 [J].人力资源,2006(13):18-19.[24] Roberts K.D.“The Determinants of Job Choice byRural Labor Migrants in Shanghai”[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1(1):15-39.[25] 张世友.三峡库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角色障碍及其调适策略 [J].农村经济,2004(12):85-87.[26] 高华.论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J].理论界,2007(6):104-105.[27] 单菁菁,牛凤瑞 , 等.中国城市科学发展报告(城市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6.[28] 甘满堂.社会学的“内卷化”理论与城市农民工问题 [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33-38.[29] 叶鹏飞.探索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合之路——基于社会交往“内卷化”的分析 [J].城市发展研究,2012(1):81-85.[30] 米庆成.进城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问题探析 [J].青年研究,2004(3):25-32.[31] 李艳,孔德永.农民工对城市认同感缺失的现状、原因与对策分析 [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16-18.[32] 郭聪惠.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城市归属感问题探微 [J].兰州科学,2008(9):90-92.[33] 史溪源.对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缺乏的原因分析——以社会流动的视角 [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5):4-7.[34] 裘涵等.农民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突破——对宁波市北仑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的分析 [J].农村经济,2004(3):84-86.[35] 杨东.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J].理论探索,2003(6):59-60.[36] 卢海元.走进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37] 陆林.融入与排斥的两难——农民工入城的困境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97-103.[38] 李斌.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从“刚性”走向“渗透”[J].求实,2004(1):24-26.[39] 闫文秀.流动民工的边缘化问题综述 [J].求实,2005(2):85-87.[40] 李涛.农民工流动过程中的需求与障碍——京、粤、青(岛)三地农民工生存与发展基本状况调查报告 [C].// 李真.流动与融和:农民工公共政策改革与服务创新论集.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6-30.[41]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42] 莫艳清.城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综述 [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1-34.[43] 卢海元.实物换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 [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44] 刘传江.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其机制 [J].世界经济,1999(12):36-42 [45] 杨浩.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土地流转研究 [D].重庆:西南大学.2009.[46] 彭希哲.推动人口合理流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都市里的村民——中国大城市的流动人口 [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9.[47] 胡苏云,赵敏.流动人口社区服务型管理模式研究 [J].中国人口科学,1997(4):22-29.[48] 黄晨熹.大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特征与社区化管理 [J].中国软科学,1999(7):51-55.[49] 钱正武.青年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分析 [J].青年探索,2006(1):3-8.[50] 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 [J].社会学研究,1996(4):42-52.[51] 李汉林、王琦.关系强度作为一种社区组织方式——农民工研究的一种视角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52] 蔡昉等.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 [J].经济研究,2001(12):41-49.[53] 张国胜.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视角的研究 [M].人民出版社,2008.[54] 陆学艺.“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困境 [J].特区展望,2000(3):13-16.[55] 姜作培.六统一 : 农民市民化的对策选择 [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3(1):100-103.[56] 王桂芳.城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综述 [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5):51-53.[57] 刘传江、徐建玲.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研究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8] 唐健.让农民“带地进城”[J].中国土地,2010(7):19-21.[59] 张蔚.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退出机制研究 [D].重庆:西南大学.2011.[60] 柯兰君、李汉林.都市里的村民——中国大城市的流动人口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61] 王正中.以市民化推进农民的现代化 [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6):133-135.[62] 张新岭,赵永乐等.农民工就业 :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耦合分析 [J].农村经济,2007(12):117-120.[63] 单菁菁.城市发展转型的缘起、内涵与态势 [J].城市观察,2010(3):33-43.[64] Shan Jingjing, “Social Network and Social Capital OfChinese Migrant Workers”[J].Asian Rural Sociology, 2010(8).

课题参考文献 篇2

一、文献综述的功能与价值

文献综述是一种书面论证。它依据对研究课题现有知识的全面理解, 建立一个合理的逻辑论证;通过论证, 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 回答研究问题。文献综述在我们中小学课题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

第一, 文献综述能够提供综合的研究信息。综述是在大量的原始文献基础上凝聚成的情报性文献, 提供指导科学研究综合的信息。通过阅读它, 读者可以花较少的时间来了解所要研究课题的主题思想与研究状况, 了解课题的新进展、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在把握学科动态的基础上及时指导自己的工作, 为确定自己的课题提供参照系统。

第二, 文献综述能够展现多样的专题文献。综述文章一般都列有相关的参考文献目录, 报道专题文献, 便于回溯检索。尤其在缺乏专门检索工具的情况下, 经常可将综述作为检索工具来使用, 从而省时省力地获取所需原始文献的线索。

第三, 文献综述能够培养信息的研究能力。撰写文献综述需要查阅大量原始文献, 并对它们进行整理和研究。这一方面是研究者把握文献, 获得对于研究课题深化认知的手段。因而撰写综述文章通常是选报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 在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中, 科研人员的文献检索能力、快速阅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第四, 文献综述能够把握课题的研究方向。文献综述在课题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综述高度浓缩了许多散乱无序的同类文献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对它们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达到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程度。它不仅为科研工作者完成科研工作的前期劳动节省了用于查阅分析大量文献的时间, 而且还非常有助于科研人员借鉴他人成果、把握主攻方向以及领导者进行科学决策。

二、文献综述的原则与方法

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结论及附录四大部分, 综述均具有专题性、论述性、综合性、评价性与传递性等基本特征, 撰写文献综述应当注意三大原则。

第一, 要选择适当的写作方法。文献综述的写作基于研究目的。文献综述的目的因研究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你的研究目的是要展现有关某个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 那么你要做的是一个基本文献综述。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一个研究问题, 进而深入研究, 那么你要做的是一个高级文献综述。基本文献综述主要目的在于陈述和总结现有课题研究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比基本文献综述更进一步, 研究者首先陈述有关研究问题的现有知识, 然后根据已知的成果, 提出可以深入的研究课题。

第二, 要确定适宜的文献主题。一篇文献综述的质量如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文献综述的选题是决定研究方向的重要步骤, 在选题的过程中, 研究者可能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 然后就问题展开调查与分析;也可能是研究者通过长期的阅读分析, 在不断积累中发现原来的研究结论存在问题, 并作出自己的综合评价。不同的情况在选题时选择注意的方面不一样, 但是对于确定主题有着共同的要求。主题选择, 一要关注自身从事的专业领域, 应与研究者自身熟悉的领域密切相关, 这样才能更为理解和把握文献内容与主题思想, 利于全面消化吸收一次文献的精髓, 对于之后的文献的归纳、分析、整理才能更为全面。二要注意范围的锁定, 综述题目越具体明确, 那么开始的文献搜集整理以及之后的分析材料才能有的放矢, 主题也更加容易把握, 而不至于偏离中心。

第三, 要保持适度的质疑意识。研究者在研究中需要保持开放的思想, 具有必要的质疑意识, 不被个人的主观思想误导而预先下结论。善于提出疑问是研究者进行课题研究的一项必备技能, 有提出疑问的意识才能够发现一次文献资料之间的细微差别, 才能够寻找证据来检验问题的正反两面, 才能够考虑得更为周全, 并在研究进程中进行反思与审查, 坚定研究的方向。

撰写文献资料综述还应当掌握以下三大方法:

第一, 要全面科学地搜集一次文献。文献资料搜集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 (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 搜寻文献资料。 (2) 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索文献信息。 (3) 利用原创的一次文献 (包括专业期刊、学位论文、专著等文体形式) 搜索文献信息。 (4) 利用与文献综述平行的其他三次文献 (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等) 搜索文献信息。 (5) 通过互联网与其他网络数据库搜集资料。文献资料的搜集虽然需要足够全面, 但是搜集的资料要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一方面对于资料的选择要瞄准主流, 另一方面要看准该课题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的观点与论述, 得到颇具价值的文献信息。

第二, 要仔细严谨地展开推理与评述。对文献综述进行论证与评价, 首先, 应该建立相应的论证方案, 利用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呈现出需要研究的课题的各个方面, 通过逻辑的推理, 形成与自己观点相一致的论断。其次, 对文献的评价应当在既有文献知识与结论之间形成关联。再次, 要有一定的文献批评, 在文献中找寻有局限、矛盾的地方, 甚至是观点之间的争论, 经过深入的文献批评, 作者才能揭示出尚未解答的问题和可以研究的新问题。最后, 要有研究者亲身实验或研究所提供的必要的证据, 更加详尽地阐释主题与内涵。

第三, 要认真周密地进行评审与总结。检视文章中的论据是否准确, 观点是否可信, 用于论证的方案是否统一, 通过核查与修改将全文的逻辑理清, 使作者的思路表达更加连贯和清晰, 最后将主题进行扼要总结, 重申研究者自己的见解。例如, 在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研究的课题“城市化进程中的滨湖区域教育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中, 在文章的末段作者谈到了对于整个课题总结性的思考:“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与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会越来越紧密;2.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互动影响;3.区域学校管理体制的变化要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变化……本课题试图从城市化进程与区域教育互动发展的视角, 研究、发现城市化与区域教育之间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基本规律, 梳理百年滨湖区教育发展轨迹……”通过总结让读者能看到该课题的主题思想。

三、文献综述的问题与对策

写好一篇观点可信、论证科学的文献综述, 对于中小学教师研究课题来讲, 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在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写作中, 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第一, 作者课题研究的专业能力不足。文献综述的选题常常是某个学术领域会产生争论的, 或者在这一段时间内热于讨论的课题, 对研究者的专业能力需要一定的要求, 要求对课题涉及的领域有足够深厚的知识储备, 能准确地搜集到相关的文献资料。中小学教师作为授课解惑的精英, 他们在理论研究上的时间与精力有限, 在课题研究上与专业的研究者相比存在一定的劣势。当然, 他们在教学研究的课题上比其他研究者具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和自己的亲身体会,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 也更能看到文献资料中存在的问题, 如能发挥这项优势, 则能弥补专业性、理论性上面的不足。

第二, 文献的搜集、阅读与归纳有缺漏。一方面, 中小学教师常常只是在网络上搜集文献, 缺少经典与主流意识。另一方面, 中小学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课题的主题, 一味地堆砌文献资料, 没有很好地理清脉络, 对于各种文献资料的作用尚未能很好地理解, 例如, 为文献综述提供观点论据的文献, 为对比分析提供素材的文献, 可以称为反面教材的文献, 时间上有承续关系的相关文献, 等等。对于资料的分析归类是研究者需要严格把握的问题。另外在阅读材料时, 如果阅读不仔细, 很容易在归纳上出现缺陷, 误解文献中的原意, 影响文章观点的可信度。

第三, 缺少对文献的评判与论证。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 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在遇到文献之间存在矛盾与争论时, 要有评判精神, 大胆地表达出作者自己的观点, 整理出文献中于主题思想有价值的论据, 运用一定的逻辑加以论证。而不应只是停留在综合描述相关的文献资料, 那仅仅是给读者一些学术知识和信息, 而不是研究者的研究成果。

第四, 参考文献的编排不科学。文献综述中的参考文献, 虽然放在文末, 看似不重要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绝对不能省略。因为它不仅代表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 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查找相关文献的线索。引用参考文献, 首先, 应该选择在文中被直接引用过的, 能反映主题中心的文献资料。其次,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 查找方便, 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要与研究论文相同。可是不少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往往缺少了这一项, 或者没有科学编排。例如, 在无锡市山水城幼儿园研究的课题“自然童趣的幼儿园水墨画创作活动实践研究”的文献综述中, 虽然有对课题学术状况的相应介绍, 还有对相关文献资料的述评和对此课题存在的问题的辨析, 但是没有科学编排文中所用到的文献资料。这样读者对课题的认知就缺乏了可信的信息渠道, 从而难以深入对该课题的了解。

小课题参考题目 篇3

小学英语(30项)

1.小学英语情趣教学的行动研究

2.农村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3.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与对策 4.小学英语活动课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5.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口语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6.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7.小学英语情境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8.帮助小学生有效记忆英语单词的行动研究 9.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10.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11.小学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12.小学英语情趣教学研究 13.小学英语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探讨 14.小学英语教学中任务设计的研究

15.小学高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技巧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16.关于加强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17.小学英语阅读能力低现象的对策研究 18.PEP四年级教材的整体性研读的实践与探究 19.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结构的心理效应及有效实施 20.民工子女学校流动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探究

21.农村小学英语认读纠错的教学策略研究 22.小学英语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23.小学低段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的研究 24.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再生利用 25.小学英语课堂中音素教学的探究 26.小学高段英语课堂导入法的探究 27.通过儿歌教学促进低段学生英语口语学习28.儿歌教学促进低段英语口语学习的研究 29.渗透语法教学的教学案例的研究

30.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科学(10项)

1.提高学生小组实验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指导寄宿制学生做好科学课前材料准备的研究 3.小学高段科学实验中的发现及提问

4.在发现中学习——小学高段科学发现学习法的培养策略

5.关于小学科学单元起始课教学的研究

6.基于“轻负高质”的小学科学课前材料准备的实践研究 7.对比实验中如何引领学生控制好变量的研究

8.基于“轻负高质”提高学生科学课课外延伸实践能力的实践与探究

9.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10.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美术(10项)

1.农村小学“乡土”拼贴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展地方传统美术项目的研究 3.小学中年级段线描画教学探究

4.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快乐作画在儿童画教学中的作用 5.小学生卡通画教学实验研究

6.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建构美术和谐课堂的实践研究 7.如何正确运用范画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研究 8.“档案袋”在美术课中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研究 9.提高学生美术作业质量的研究 10.小学美术体验性小学的研究 小学体育(15项)

1.当前农村小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 2.农村小学体育课堂纪律状况的调查研究

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发地方传统体育项目的行动研究 4.学校体育与促进小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 5.小学体育课堂中活动性游戏的研究 6.对低段体育教学课堂调控有效性的研究 7.小学高段篮球队有效训练的研究 8.低年级体育课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9.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10.培养小学高段学生锻炼习惯的研究与实践

11.小学课余女子篮球训练的研究与实践 12.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研究 13.低段小学体育课外作业布置的研究 14.构建小学体育服务型课堂的实践研究 15.农村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实践研究 小学音乐(15项)

1.关于小学音乐综合活动实践课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小学中年级班级歌唱教学的研究

3.多元评价促进小班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发展的研究 4.儿童游戏化音乐教学的研究 5.让少儿舞蹈充分走进音乐课堂

6.把握音乐课堂的“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 7.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乐器辅助教学的探究 8.小学低段如何培养学生学会音乐鉴赏的探究 9.有效组建校际合唱团并服务音乐课堂的探究

10.在音乐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的研究 11.音乐课开展有效即兴创编活动的研究 12.歌曲教学中音准问题的解决

13.在音乐活动中提升学生自我表现力的探究

14.小学音乐低段课堂教学中声势有效应用的实践与研究 15.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德育(20项)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2.城郊小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调查研究 3.小学后进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4.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5.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6.农村小学教育中“惩罚”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7.如皋市特殊学校聋哑毕业生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 8.小学生作业拖拉现象的个案研究 9.农村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10.农村小学生视力状况的调查研究 11.关注小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 12.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13.品德课程向生活化延伸的研究

14.在品德与生活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 15.自主参与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的研究 16.寄宿生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 17.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18.品德与生活教材插图运用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19.开发品德学习形式,有效提高德育实效的研究 20.构建和谐品德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研究 小学管理(15项)

1.农村小学校本研究中培养教师积极性的实践与研究

2.城镇小学校本培训的问题与对策 3.教育生态校园中教师生态成长的环境研究 4.学生学习困难的研究 5.家庭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 6.农村小学寄宿生管理模式

7.农村小学“绿色童谣”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实践与探究 8.“后30%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9.实施发展性评价

促进学生劳动技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0.小学生意志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11.优化初三毕业班管理策略的思考 12.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的行动研究 13.家长期望与孩子行为反差的实践与研究

14.让他们的心灵晒晒阳光

与性格孤僻孩子交往的策略研究 15.“烹饪技法”生活化作业的设计与应用的探索与研究 初中语文(30项)

1.初中文言文趣味性教学的行动研究 2.初中语文课堂有效练习的实践与研究 3.初中语文阅读指导课课型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4.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形式的实践与研究 5.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推进策略的研究 6.初中语文“读悟写”三结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7.初中生作文“自改互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8.初中生考场习作低效的成因与对策 9.初中语文“情境再现”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10.初中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11.提高学生作文评价能力的实践研究

12.初中学生语文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13.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

14.谈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语文教学的意义 15.语文教学中潜回答的挖掘和利用 16.“经典名篇”作文格的实践与升格研究 17.挖掘校本资源,优化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18.借助影像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研究 19.语文课堂渗透古典文化的策略研究 20.提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积极性的设计研究 21.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研究 22.基于情感教育的中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3.渠不清流缓缓来——浅谈师生共读 24.初中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浅谈 25.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研究 26.让九年级学生学会梳理语文知识 27.让初三学生学会如何阅读说明文 28.让初三学生学会古诗文复习的方法 29.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有效途径

30.如何让初三学生把中考作文写得漂亮 初中数学(30项)1.初三数学复习策略的研究 2.初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疑的研究 4.培养农村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5.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小型辩论会的实践与研究 6.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问题的研究 7.初中生数学知识巩固方法的研究 8.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9.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10.初中数学讲评课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11.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际与研究 12.初中数学学习笔记本的设计与研究 13.初中数学课堂小练习有效性设计的研究 14.初中数学作业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实践和研究 15.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6.初中数学教学分区分线管理的尝试和思考 17.初中数学习题课例有效性的研究 18.数学教学中的变式练习的研究 19.初中数学课中例题的变式教学研究

20.“五让”教学理念下的数学课让学生“说”起来的研究

21.“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非智力因素,减负增效”的探究 22.初中数学教学中培优的策略研究——数学智慧攻略 23.心语日记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4.让学困生爱学数学

25.农村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26.初中数学课外作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27.提高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绩的策略研究

28.农村初中“数学学习潜能生”的不良学习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29.数学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实践研究 30.初中生数学学习厌烦心理研究 初中英语(30项)

1.农村初中英语语境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初中英语作业多元化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3.初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4.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5.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6.初中生英语学习分化问题的研究

7.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小先生”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8.初中英语教学中口语训练方法的研究

9.初中英语“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及对策 10.开展初中英语第二课堂的行动研究

11.英语课堂活动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 12.英语课堂教学语境引入的设计与研究 13.初中英语预习导学案优化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14.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15.如何通过“Morning Report”提高初一英语教学效果的研究 16.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17.农村英语口语教学的探究

18.如何让评价更好的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19.如何进行有效备课的研究与探索 20.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

21.在小班教学环境下,如何让“五让”理念更好的实施 22.农村英语词汇学习方法的策略研究 23.农村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研究 24.农村初中生英语课前有效性预习的探索 25.提高中学英语写作水平的策略研究 26.初中英语课外作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7.初中英语“完成时态”有效教学的探究 28.让初中学生乐学英语的策略研究

29.利用乡土资源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 30.建立初中英语作业多元批改模式的研究探索 初中物理(10项)

1.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问题的研究

2.初中生物理学习分化的成因与教学对策 3.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4.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5.提高物理实验课时间利用率的行动研究 6.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7.城镇学生与乡村学生物理学习差异的研究 8.初中物理作业的分层设计

9.初中物理开放性作业的编排与兴趣激发研究 10.初中物理课前预习作业的编排研究 初中化学(10项)

1.利用家庭小实验提高农村初中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实践研究 2.农村初中简易微型化学实验的实践与研究 3.初三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4.影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 5.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6.初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7.初中生化学学习分化的成因与教学对策 8.探究有效批改初中化学作业的模式 9.初中物理学案导学的分层设计的实践和研究 10.初中化学作业多元化设计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初中生物(10项)

1.如何正确处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2.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能力

3.在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4.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 5.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健康教育

6.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7.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8.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实验能力

9.生物教学中,学法指导,学、练矫正的探索 10.怎样上好生物试卷讲评课 初中政治(德育)(10项)

1.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生活案例应用效果的研究 2.农村中学生理财和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3.农村初中非常态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 4.初中生自我教育成功案例的研究 5.优秀初中生道德自主学习状况的个案研究 6.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7.初中生学习焦虑心理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8.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9.初中三年级部分学生自信心下降的成因与对策 10.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初中历史(10项)

1.初中历史复习方法的研究

2.初中历史教学中阅读式学习方式的行动研究 3.改善初中生历史记忆效率的实践与研究 4.历史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5.多媒体教学在历史课中的有效使用研究 6.关于新课标下初中历史作业策略研究

7.巧妙设置导入提高学生历史课堂学习兴趣的研究 8.随堂检测的合理设计研究 9.初中历史学案设计研究 10.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初中地理(10项)

1.地理分布图阅读方法的研究 2.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3.读图分析题解题方法的研究 4.培养学生读图技能和用图习惯的研究 5.如何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6.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研究 7.读图分析题解题方法的研究 8.地理课堂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 9.关于提高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 10.地图判读及地理图表分析能力的研究 初中音乐(5项)

1.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2.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现状调查

3.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 4.关于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应用的研究 5.中国戏剧的魅力在音乐课堂上如何展现 初中体育(5项)

1.初中生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

2.在初中体育课中渗透“规则教育”的研究 3.初中体育课、活动课一体化实验研究

4.初中体质健康测试与体育课有效结合的案例研究 5.游戏教学法对提高肥胖学生耐久跑兴趣有效性的研究 初中美术(5项)

1.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研究 2.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美术新课程中欣赏课的教学设计 4.美术课堂上如何开展写生教学 5.如何开展水墨画教学

课题总结报告参考 篇4

自主性学习是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是国际社会比较认同和实践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本质就是强调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活动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策略,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教学观、学生观,寻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进而在各科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与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课程其实是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自学与指导结合起来,融开放、引趣、导思为一炉的新型课程,它打破了以课本为中心的单一性,打破了严格意义上课堂教学上的封闭性,它把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的知识学习和体验放在首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这一切都为开展自主性学习提供了最佳土壤。所以本课题,尝试在这一领域做一番积极的探索,期望能在探索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为自我个体的发展获取一个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

语文微课题参考目录 篇5

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识字兴趣、习惯和能力的研究 培养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研究 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研究;

识字教学中认写分开、采取多种方法巩固认字的研究;

在低年级加强写字指导的研究;

在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思想指导下,改进阅读教学的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提倡独立思考,组织合作学习,引导探究发现,鼓励发表创见的研究;

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研究;

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研究;

十三、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索;

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实践研究;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操作策略研究; 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掌握与搜集信息能力的培养研究; 指导小学生学会略读与游览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导研究; 小学生自主写作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探究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创意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探究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操作研究;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写作档案的建立研究; 小学生起始阶段的写作教学研究;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与实践研究; 小学生语感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人际关系素养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讨论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小学生写作评价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评价研究; 小学生语文档案式评价的操作研究; 小学生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研究; 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评价研究;

数学微型课题研究目录

一、教材内容分析研究

1.教材中内容设计与传统内容对比研究

2.教材中课堂活动、习题设计特色与分析研究

3.教材的主题图的设计与功能研究

4.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文化研究

二、与新数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关于教师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2.自主、合作、探索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

3.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4.改善课堂活动与作业的研究

5.数与计算内容设计特点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6.空间与图形内容设计特点与教学方法研究

7.实践活动设计特点与教学方法研究

8.统计与概率内容设计特点与教学方法研究

9.小学数学的教具和学具的研究

10.与新教材配套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课件研究

11.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研究

12、让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3、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三、与教材相适应的评价方法研究

1.培养学生自评和自我反思能力的研究

2.在小学数学学科中评价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

3.关于评价数学学习中的兴趣、方法和习惯的研究

4.评价手段多元化的研究

5.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实验研究

6.数学测评内容与成绩记载方法的研究

英语微课题参考目录

一、有效课堂

1、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实效性的研究;

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3、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与积累的研究

4、小学英语小组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5、有效作业(家庭、课堂)设计和评价的研究。

6、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

7、课堂提问的研究。

8、课堂情景创设研究

9、期末复习方法的研究。

10、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估的研究

二、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1、教研组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

2、集体备课实效性的研究。

3、教师专业化“合作”途径和手段的研究。

4、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科学素养的研究。

三、课程改革

1、对新教材与新课标的研究。

2、新课程背景下听、评课的研究。

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研究。

4、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研究。

5、新课程背景下学科考试有关问题的研究。

6、学科合作教学策略的研究。

7、小学英语小班化课堂交往的实践研究1、8、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

2、9、新课程背景下观课、议课的研究3、10、小学英语课例研究

4、四、师生关系5、1、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研究。

6、2、学习困难生的研究。

7、3、学生学习分化问题的研究。

8、4、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力的研究。

9、5、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10、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研究。11、7、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12、8、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交往模式研究13、9、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

课题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医院,科研,中期管理

1 前言

医院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包括3个环节: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前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申请书的撰写辅导、评审和组织申报。中期管理主要是对在研项目进行检查、监督和阶段总结, 在此阶段, 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繁多, 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1) 在课题开展过程中, 提供课题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对项目的各种支持条件, 对其一切经费开支进行监督, 并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审批大型仪器设备采购支出、国际交流与合作费用支出、管理费用支出、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2) 对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 以确保研究质量和控制时间进度为关键因素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反馈与监督检查机制, 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寻求解决办法, 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后期管理则是对已完成的课题组织结题、论文发表或专著出版、成果申报以及被引用情况的信息收集、分析评价等工作。三期管理在科研课题计划管理中处于同等地位, 同等重要, 缺一不可。由于科研课题前期管理的结果可以中标课题的数量、等级、经费来定量衡量和显示, 后期管理的结果可以专利、成果奖的等级、数量, 成果转化获得的经济效益等定性或定量指标衡量和显示, 这些指标相对客观、直观、容易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 容易被大家认同。而中期管理注重在管理过程而不是管理结果, 因而经常被忽视。下面本文就医院科研中期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2 加强医院课题中期管理的措施

2.1 对考核结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1) 激励措施。 (1) 给部门和课题组发组织奖; (2) 给课题组增加配套经费; (3) 在同等条件下给课题组成员优先申报课题; (4) 在课题申报前优先预资助课题负责人; (5) 国内外进修、培训、参加学术会议课题组成员优先; (6) 评优、评奖、晋职、晋薪等优先考虑。

(2) 处罚措施。 (1) 如因外部原因而非课题组本身问题, 应分析原因帮助协调解决困难, 允许课题继续进行并赶上进度, 此类课题的后续过程要重点关注, 随时跟踪; (2) 因课题组原因而进展缓慢的课题, 要延缓拨付下一阶段经费并督促其加快进度; (3) 因课题组负责人不能有效组织课题执行的应果断向课题组织部门申请更换”课题负责人; (4) 因课题组原因课题确实无法继续或长时间延期的要及时终止执行课题, 避免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同时对课题的主研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处罚, 如几年内不许申报课题、评优、进修培训、晋职等。

2.2 实行项目负责人制

实行项目负责人制是做好项目中期管理的关键。项目负责人, 从早期课题申请书的撰写到项目的具体实施, 直至最后结题报奖, 都接触着自己的课题, 如他们能对课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不仅可提高科管部门的效率, 更能保障课题按时保质地完成。 (1) 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负有全责。项目负责人对完成项目任务承担法律责任, 要严格完成规定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指标, 按时提交有关年度执行情况报告,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中期检查和考核, 按时结题验收, 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并要接受归口部门的信誉评估。 (2) 项目负责人对项目享有全权。项目负责人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经费预算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包括用人权、经费使用权、计划执行权。

2.3 加强科技人员的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中期管理的重要内容, 项目管理中的学术交流有2种: (1) 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通过研讨会, 了解项目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了解最新的研究方法, 吸取有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也检验项目组本身的研究水平, 以促进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2) 项目组内研究进展的交流和研讨。项目组成员各有分工, 各成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思维方式各有不同, 研究方法和角度也有多样性。项目组成员互相交流各自掌握的文献资料, 了解其他成员的研究进展, 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 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加强科技人员的学术交流, 既能提高成员的学术水平, 又可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2.4 加强课题经费的管理

课题经费是保证课题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合理有效的使用课题经费不仅能保证科研课题的顺利完成, 更能很大程度地提高科研效益。目前, 对课题经费的管理主要采取的是课题开始前的经费全额预算和项目完成后的经费使用情况审计管理模式。首先要建立健全课题经费使用的规章制度, 使科管部门和科研工作者均有章可循;其次是进行课题经费预算时, 应细化科研支出的具体内容, 并进行分阶段评审, 上一阶段课题的进展情况和费用的评审情况将对下一阶段的经费划拨产生影响;最后是加强财务、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 在其间建立一种有效的反馈机制, 防止课题经费预算与实际支出不相符情况的出现, 也方便针对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时也应根据课题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经费使用方式一定的灵活性, 做到松紧适度, 宽严相济, 充分发挥课题负责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也有助于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

3 结语

上一篇:收藏自然的美丽作文下一篇:《蜻蜓眼》读后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