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通用10篇)

一年级数学《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 篇1

一、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学会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退位不进位),对这部分内容一定要讲透,上课时这部分内容不宜讲解过快。难点是一位数加两位数时,数位怎样对齐。建议:

1、教加法竖式时,补充问题“为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进行加减运算)诱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强化学生对竖式格式的掌握;

2、说明竖式名称由来,竖式是相对于横式而言,两个加数竖着排列,所以叫竖式;

3、学完例题后,及时对加法竖式进行即时训练和变式训练。如列出横式请学生试列竖式,找出不足,如出示一个加数是一位数的.加法横式,请学生列出竖式计算,引导学生掌握一位数应该和两位数的个位数字对齐。等学生对加法竖式计算掌握的较好时,再出示“试一试”中习题。

还有老师提出,可以通过摆小棒突破此课列竖式计算一位数加两位数的难点。

一年级数学《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 篇2

五、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的认知规律,我不仅设计了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

让学生通过前置学习,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新知,掌握新知。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我从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容易入手制定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交流前置学习内容,学习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全课总结

七、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出示美丽的小树林图片,你们想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吗?(以此来激发学生提出数学信息的欲望)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实时选择适合本节课教学的可行性问题来解决。

师:小树一共有18排,每排有16棵。这片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怎么列式?(18×16)

(我没有采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我感觉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对围棋并不熟悉,我采用小树林的情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且渗透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从而于我校政教处举行的爱护地球一系列活动联系起来。)

(二)交流前置学习内容,学习新知

1、把“怎样计算18×16”这一前置学习作业和本小组的同学交流分享。

2、组织交流,各组展示算法。

A组:18×6=10818×10=180108180=288

B组:18≈20xx×16=320大约320棵

c组:竖式

……

3、生生评议、师生评议

!)请学生说一说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2)同学之间对发表的意见给予肯定或者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和运用范畴(如估算的方法很容易算出这片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但他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的计算方法,再现笔算过程?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或者老师追问:第一步算得是什么?是怎么算的?个位满十怎么

办?十位呢?

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是怎么算的?

第三步算得是什么?是怎样算的?(10818)

4)趁热打铁接着跟上一个小练习。请你填一填。

5)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没必要严格要求。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通过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索,交流,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总结提升。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这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符合以学生为本理念。)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第一题收南瓜同桌互相验收看看能收几个南瓜,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

第二题帮小蜜蜂采花蜜连线题

第三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题拓展提升小红家养鸭121只,养鸡的只数是养鸭只数的15倍,请问小红家养鸡多少只?(利用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试着做一下,老师相信你。)

(设计了收南瓜、采花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层层深入,最后出示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我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利用类推地方法一定也能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挑战性,使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不要只停留在一个思维层面上,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课后感想?

(“你学会了什么?”紧扣知识技能目标,“是怎么学会的?”紧扣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后感想”体现了课堂延伸,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产生问题的场所)。

(六)、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简明直观,突出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掌握。

一年级数学《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1.在计算条与位值板的帮助下进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学习,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2.加强独立思考,学会与同伴合作,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3.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

强调过程、强调算法,灵活掌握“个位不变,只要在十位上相加减”的算法。教学难点: 算法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从百数图或百数表(数射线)引入。出示:18+30 师:你们能不能用学过的百数图、百数表或数射线来试一试? 学生操作,然后交流。

1.实物投影:在百数图上直观地展示18+30。2.百数表上演示18+30。3.数射线上演示。

二、教学新授。

(一)两位数加整十数。

1.师:今天我们学习利用计算条、利用位值板来计算:18+30。(出示课题)2.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电脑演示。

(1)先把18拆成10和8,再把10+30=40,最后40+8=48。(2)个位不变,只是在十位上相加。(只要在18的十位上加3。)3.出示:30+18=?

师:你们认真仔细地想一想可以怎么解决?

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30+18=48,与18+30=48结论相同。小结:在加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4.反馈练习。

(1)小组合作完成题2。

49+10 36+10 53+10 21+10 67+10 49+20 36+20 53+30 21+20 67+20 49+30 36+40 53+40 21+70 67+30 汇报,互批。

(2)把和填入表内。(题3)

(二)两位数减整十数。

师:请你们在数射线中,看一看37-20等于几? 1.操作:选择计算条或位值板摆一摆37-20。2.学生汇报:(电脑演示)

(1)把被减数分成30与7,30-20=10,10+7=17。

(2)个位上不变,只是在十位上相减。(只要在37的十位上减2。)3.小结:“个位上的数不变,只是把十位上的数相减”。4.反馈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把和填入表格中。(题6),实物投影核对。(2)口算(课件演示)

37—20 64—10 46—10 55—10 72—10 37—10 64—20 46—20 55—30 72—30 37—30 64—50 46—30 55—50 72—40 99—30 81—20 63—30 75—20 99—60 81—50 63—40 75—50 99—80 81—70 63—60 75—70

三、练习。

题7,加减混合计算。(课件展示)师:仔细看一看,这组题有什么特点? 从同一个数出发加上的数与减去的数相同。

四、总结。

一年级数学《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 篇4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39至41页,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仅在实际生活中游泳,而且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相关计算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寻找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其能够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题目,体验算法多样化。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的精神,以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类推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 紧密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难点】:进位加和退位减的口算。【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若干张。【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1.口算。

57+30=

62+6=

59-40=

67-7=

75+9= 80+10=

54-6=

64+20+7=

43-30-8

36+40-3 2.笔算。

36+66=

47+51=

57+19=

62-28

91-57=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为本节课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做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孩子们都吃过蜂蜜吗?你们知道蜂蜜是怎么来的吗?对!是勤劳的小蜜蜂采花粉酿的。蜜蜂王国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的小社会,每个蜜蜂王国都由蜂后、雄蜂、工蜂组成,他们有着严密的分工和不同的社会地位。课件出示信息窗1中的情境图,请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画面意思:画面呈现的是一座富丽堂皇的蜜蜂宫殿,蜂后端坐其中,侍从、卫兵、清洁工、保育员等众多的蜜蜂进进出出,各司其职,忙个不停。2.请学生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预设:①当侍从的蜜蜂有32只;

②当卫兵的蜜蜂有45只;

③当保育员的蜜蜂有57只;

④当清洁工的蜜蜂有29只。3.请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预设:①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

②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

③侍从和保育员一共有多少只?

④侍从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

⑤清洁工比保育员多多少只?

⑥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

⑦卫兵比清洁工多多少只?

过渡语:大家真是善于思考和会发现、会学习的孩子,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只能选取其中的一部分一起来进行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将图中的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描述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发现图中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你问我说,探究新知。

1.探究100以内进位加的口算方法。

(1)课件出示第一个红点问题: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 请学生收集相关信息,把它们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读一读:在王宫里,当保育员的蜜蜂有57只,当清洁工的蜜蜂有29只。保育员和清洁工用有多少只?

(2)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要这样列?

预设:要算“什么和什么一共是多少”,应该用加法。把保育员的只数和清洁工的只数加起来就可以了,所以列式:57+29=

(3)说要求:这道题的笔算大家都会,但我们今天不列竖式,大家能想办法口算出这道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每个组派一个代表准备汇报发言。(4)学生代表汇报口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预设:

生1:我是这样算的:50+20=70,7+9=16,70+16=86.引导:谁能把生1的方法换一种方式给我们讲解一下?

生2:他是把两个数的十位和十位相加,个位和个位相加,再把所得的和加起来。

继续汇报。

生3:先算57+20=77,再算77+9=86.生4:我是在脑子里用笔算的方法,在脑子里想竖式:先算个位7+9=16,个位写6,向十位进1,十位上是5+2+1=8,所以得数是86.„„

(5)把学生汇报的口算方法进行整理。

方法1: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十位和十位相加,个位和个位相加,再把所得的和加起来。

方法2: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这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题目就变成一道连加题,如:57+29=57+20+9=„„

方法3:仿笔算。不动笔,在头脑中仿照竖式计算的格式和方法,算出题目答案。

(6)提问:你觉得那种算法比较好? 学生对算法进行评论。

提醒学生以后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就选择自己认为最简便的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对算式的算法有自由充分的思考空间,组内交流使得不同学生的不同想法得到充分交流,实现思维碰撞。】

2.学习不进位的两位数加法口算方法。课件出示绿点问题: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 请学生结合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题意(三句话问题)。预设:侍从有32只,卫兵有45只,一共有多少只? 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算式和算法。预设:32+45=77(只)

算法①:30+40=70,2+5=7,70+7=77 算法②:32+40=72,72+5=77 算法③:在脑中列竖式,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得到77.【设计意图:在进行了前一例题“进位加”的学习后,本题的不进位加法应该是毫无难度,学生能轻松完成,对算法稍作巩固。】

3.探究100以内退位减的口算方法。

(1)课件出示第二个红点例题: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预设:保育员57只,清洁工29只。

(2)提问:请你根据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式,为什么要这样列?

预设:学生列式 57-29=,要算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应该用保育员的只数减去清洁工的只数。

(3)请你思考这道题的口算方法,然后在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本题的口算方法。预设:①先算57-20=37,再算37-9=28.②先算57-27=30,再算30-2=28.③把29看做30,先算57-30=27,因为多减了1,所以最后加上1,27+1=28。

④模仿笔算,在头脑中列竖式。

小结:各种方法都正确,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学习不退位的两位数减法口算。

仿照对上一个绿点问题的处理:弄清题意→列算式→说理由→找算法→汇报算法。

【设计意图: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让学生积极地思考不同的算法,通过组内的交流,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41页自主练习第1题:计算。这是针对加法的专项练习。让学生口算后把答案填在书上,完成后找几位同学说一说算法。

2.自主练习第3题。针对减法的专项练习。

3.请学生把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里面余下的问题解决了。

五、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预设:①我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②我学会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③我会用两种方法计算。

„„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解决这类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对口算方法掌握的更为熟练。通过学生做小结,使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对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大体的掌握。】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增加趣味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创设了蜜蜂王国的情境,使数学信息寓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让需要解决的问题变得生动而活泼,易于学生接受,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2.重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表扬使用口算方法的学生,也要表扬在脑中列竖式的学生,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算法进行思维提升,让知识本身及其中包含的学习方法成为学生后续学习的扎实基础,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0~51页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100以内口算的继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萎、抽象,教材选择了服装店购物的事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整节课赋以活力生机。这部分内容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建构方法。

3、重视学生个性化口算方法的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有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具体教学过程阐述如下: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连加、连减.

52+30+7 57-30-5

55+30+6 75-40-8

72+10+7 86-20-7

教师谈话导入

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习题,我们已经学过笔算的方法,今天, 们要学习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50页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提问: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这是平时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问题(1)。先出示问题(1):买一件半袖衫和一个书包要花多少元?

师生共同列出算式54+28。教师提问:不用竖式计算谁能很快算出结果?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教师板书不同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50+20=70 (元) 4+8=12(元) 70+12=82(元)

方法二.

54+20=74(元) 74+8=82(元)

方法三.

54+30=84(元) 84-2=82(元)

……

学生还可能有其它算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于鼓励。

紧接着教师总结:上面几种算法都是正确的.哪种算法最适合自己就可以用哪种方法,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记住先进行计算的结果,再进行第二步计算.

最后,做了相应的练习题: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28+37 34+32 36+42 37+25

32+46 54+38 45+19 15+65

3、学习问题(2)。此环节的设计和“学习问题(1)”环节的设计一样,这样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具体如下:

(1).出示问题(2):一件半袖衫比一个书包贵多少元?

教师:你能不能自己列式并试着口算出来呢?

(2)、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

54-20=34(元) 34-8=26(元)

方法二:

54-8=46(元) 46-20=26(元)

方法三:

54-30=24(元) 24+2=26(元)

……

学生还可能有其它算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于鼓励。

(3).练一练

36-20= 52-10= 34-23= 98-76=

36-24= 52-18= 90-25= 42-39=

(三)巩固应用。此环节主要以完成教材上的练习为主,教材练习题的设计难易结合,既有计算题也有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不会感觉枯燥。

(四)归纳总结.

师: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自己认为好的就是最佳的计算方法.计算时要细心认真.

(五)说板书。我的设计既简单明了,又体现本节课重难点。设计如下: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54+28=82(元)

方法一.

50+20=70 (元) 4+8=12(元) 70+12=82(元)

方法二.

54+20=74(元) 74+8=82(元)

方法三.

54+30=84(元) 84-2=82(元)

54-28=26(元)

方法一:

54-20=34(元) 34-8=26(元)

方法二:

54-8=46(元) 46-20=26(元)

方法三:

一年级数学《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构建起适合自己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和在100以内)。

通过交流、比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教学过程:

师: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那就是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想去看吗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随 着“希望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一起到鸟岛去旅游。愿意吗?

不过,我们需要和他们一起解决旅游途中遇到的问题。师:来,我先做一下准备运动!开始了哦

1、口算题开火车回答

2、说出下面数的组成个别回答 师:那我们就出发去鸟岛

既然小朋友们都说好看,希望小学的小朋友们也忍不住了,仔细观察这幅图画,在码头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船头写着的限乘68人什么意思?

师:如果现在四个班级的小朋友同时乘坐这一艘船前往鸟岛,能坐下吗?(生估计一下,结果是:不能,这时让学生陈述理由)

师:因为一艘船坐不下所有同学,所以老师便和船长商量,决定用2艘船来运送同学们,要求同学们按班级顺序上船。看,船来了。二(1)班和二(2)班的小朋友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先上了船。如果要求现在船上有多少人,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生答:加法)

师:那么该怎么列式呢? 生:23+31=54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答)

师:谁和他的想法相同?还有不同的算法吗?(生答,让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口算方法: ①3+1=4,20+30=50,50+4=54; ②23+30=53,53+1=54; ③20+31=51,51+3=54。)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算出了现在船上坐了54人,看一看,船上还能不能再上乘客了? 生:能。

师:按班级顺序,该哪个班上船了? 师:二(3)班还能上多少人? 生:14人。师:谁会列式? 生:68-54=14(人)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①60-50=10,8-4=4,10+4=14。

②列竖式计算,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③64-54=10,10+4=14。

师:二(3)班上了14人以后,还剩下多少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算?(减法)师:谁会列式? 生:32-14=18(人)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算的吗?

师:当二(3)班的14名学生正要上船时,二(3)班的班主任老师说话了,“让我们班的小朋友分开坐船,我多不放心呀!”

师:同学们,现在二(3)班的老师不愿让他班上的小朋友分开坐船,如果让你来安排,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让二(1)班和二(2)班的先走,二(3)班和二(4)班后走。师:二(3)班和二(4)班的小朋友能合乘一艘船吗? 生:不能合乘。

师:为什么?(生说明理由)师:谁会列式? 生:32+39=71 师: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口算吗?(生一一回答)

师:同学们真棒,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让1班和2班共乘一艘船,3班和4班共乘一艘船这种乘船方式不行,那么该怎样乘船,才能使4个班的同学能同时去鸟岛呢?同学们讨论讨论好吗? 师:同学们,有主意了吗?

(生汇报:1班和4班共乘一艘船,2班和3班共乘一艘船)师:同学们,你们同意吗?(生:同意)你们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1班和4班一共62人,2班和3班一共63人,这样安排就不会超过限乘人数。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真了不起,看,二年级同学们上船要出发了。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屏幕上的小朋友们一起到鸟岛上去参观吧!鸟岛的叔叔阿姨为了让小鸟的生存环境更好,他们为小鸟们做了很多漂亮的小房子(出示课件),你们能帮小鸟找到它们的家吗?请先在脑子里帮小鸟找找家,等一下再汇报。1.帮小鸟找家。

2.从这个图上我们发现还有一只鸟(没有家、好可怜)?

3.师:那请你在这三座房子里选一个你喜爱的小房子,替这只小鸟写一道对应的算式,使它也有一个温馨的家,好吗?

师:你们真是一群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小朋友们都给小鸟找到了家,它们也没有闲着,来到了树林里给小树治病来了。老师要看看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可以为小树找到病害,除掉害虫。

师:害虫除掉了,小树健康成长了,长出了大大的苹果。不过得先回答对问题,水果才能掉下来哦!

师:摘完了苹果,老师从篮子里拿出了两个,你们猜,这位小朋友在想什么呢? 师:那你们知道哪个更大吗?老师可以给你们一个条件。

师:老师还在沙滩上看到了许多鸟蛋,老师打算把它们放进篮子里,你们能帮一下老师吗?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教学反思 篇7

刚开始的引入,进行的`很顺利,孩子们很配合,可到后来的探讨算法时,如:45+30,让学生自主探讨,或用计数器或用小棒,大部分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动手拨珠子操作,但有的孩子趁机讲话打闹着玩,待操作完毕,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算理的时候,孩子都沉默了,都知道得数为75,但是就是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引导,只有几个孩子可以明了的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

接着讲授45+3=时,还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来完成,孩子也都知道了该如何解答这类题目。其实本节课的重点及时让学生明白如果加30就在十位上拨三颗珠,如果加的是3就在个位上拨3颗珠子,然后我开始做练习,实验学生掌握的怎么样,不愿意说出来是不是在心里懂了呢?

练习题,让学生做,学生都可以指出来该在哪个数位上拨珠子,也都可以准确的得出得数,这证明他们是会的,我在想,是这个过程不好用语言来表达,还是我的语言不够精准呢,让孩子不知道该如何说呢?

珠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 篇8

卢迎春

一、复习旧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课外书吗?我们学校的图书室里新进了一批新的图书,管理员想请你们去帮忙统计一下。你们愿意帮忙吗?出发前,我们先来练一练基本功。

1、看珠译数;

请小朋友们睁大小眼睛看仔细了,老师来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准备好了吗?开始。。

评语:小朋友真是火眼金睛啊,看得真准!

2、听数布数

听到老师报一个数,你们要迅速的在自己的小算盘上拨出来,拨好以后抬头看一看,看看你们拨的和老师拨的一不一样。听明白老师的意思了吗?取盘,清盘,准备

问:你们都拨对了吗?

3、听珠算

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就开始吧。

评语:小朋友真厉害,什么都难不倒你们。那离开算盘,你们会算吗?小算盘,放桌角,4、听心算

二、新授

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基本功练习得都不错,那我们就一起出发吧!(出示主题图)瞧!我们到哪了?

1、教学35+4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3人说)生:故事书35本,画册4本,绘本有40本。

师:那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1:故事书和画册一共有多少本?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师:35+4=多少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35+4,用数学的方法,小朋友们已经会算了,那在算盘上怎么拨怎么算呢?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算盘去拨一拨,算一算。生自主尝试。

师:拨好了吗?拨好的同学把小算盘轻轻地放回桌角。师:谁愿意上来拨给我们大家看一看?一边拨一边说你是怎么拨的?台下的小朋友认真看。看看他是怎么拨的? 生:先拨入35,再在个位档上加4.师问台下的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看清楚刚刚他是怎么拨的吗? 生:先拨入35,再在个位档上加4.(提问:我们看到他是怎么加4的?是在哪一档上加4的? 生:个位档。)

师:为什么加在个位档上呢?

生:因为4在个位上,个位档上的数要和个位档上的数相加。(2——3人说)师:你们刚刚都是这么拨的吗?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刚刚的拨珠过程。先拨入(35),再在(个位档上)拨入(4).师:所以35+4=39,单位名称是什么?

2、教学65-40 师:哦!35+4,我们已经都会算了。那35+40等于多少呢?在算盘上你会拨会算吗?

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小算盘尝试着去拨一拨,算一算。生独立拨珠。

师:拨好了吗?拨好的同学再拨给你的同桌看一看,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 师:谁愿意拿着你的算盘一边拨一边说,拨给我们大家看一看。生:先拨入35,再在十位档上加4。师:为什么要在十位档上加呢?

哎!你们说+40,我没有看到你们加40啊,在下珠不够时,我们还要用到满5加的口诀。

师:刚刚你们都是这么拨的吗?

师: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刚刚的拨珠过程。(先拨入(35),再在十位档上拨入4,在这里要用到一句口诀)

所以35+40=75,单位名称是什么?

师:在十位档上加5减1是同时的,是双下的动作。

师:你们都会拨了吗?请小朋友们拿出小算盘,全盘练习一下35+40 比较:刚才我们在珠算35+4和35+40,在拨珠的时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生:相同的地方:都是先拨入35。不同点:+4是在个位档上加。+40是在十位档上加。+40还用到了满5加的口诀。

小结:也就是加的是一位数,我们就在个位档上加,加的是整十数就在十位档上加。当下珠不够时,我们还要用到满五加口诀。

3、完成试一试

小朋友们真聪明,学的这么快,老师这还有两道题,你们想去试一试吗? 课件出示:65-2,65—20请小朋友们拿出小算盘,尝试着去拨一拨。生自主尝试

师:拨好了吗?小算盘,放桌角 师:65—2,谁来拨一拨 生展示

生一边展示,一边说,师一边问。

师:你们刚刚看到他是怎么拨的?先拨入65,—2,你们看到他是在哪一档上——2的,减2时,下珠不够了,用到的口诀是?你们都是这么拨的吗? 所以65-2=63 师:65-20,谁来拨? 生展示

生一边展示,一边说,师一边问。师:他是怎么拨的?先拨入65,-40,再在哪一档上减呢?——40时,十位档上的下珠够吗?那你们用到的口诀是?师:你们拨对了嘛? 所以65-40=25 比较:刚刚我们珠算了65-2和65-20,在拨珠的时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生:相同点:都是先拨入65。都用到了破5减的口诀。不同点:-2是在个位档上减,-20是在十位档上减

小结:减一位数的时候,要在个位档上减,减整十数的时候,要在十位上减。揭题:刚才,我们一起珠算了这四道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

小结:那在珠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看清档位!如果加减一位数就在个位档上加减。如果加减整十数就在十位档上加减。

三、练习部分

1、师:小朋友们,你们还想拨吗?取盘,清盘,准备 先实拨这几道题。课件出示题目

拨完要求空拨,想拨

2、画一画。

师:看来小朋友们珠算和心算的能力都很不错,听说小朋友在学习珠算,算珠宝宝忍不住也来凑热闹了。青小朋友们把书本翻开到34页画一画,翻到了吗?先在书上空拨,拨完再去画。

师:你们都播完了吗?完成的小朋友可以拿出算盘去实拨一下,验证一下。看看你画的的结果和拨的一不一样。做完以后集体核对答案。(学生作业展示)反馈:可以直接说算式,自己用铅笔改。做完了吗?我们一起来把答案对一对。(师报算式,生报答案)交流:你们画的和他一样吗?

3、师:刚刚啊,我们还有这两道题没有算出来,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算盘算一算。

解决40+4=

35+4+40= 算好了吗?40+4=,35+4+40=,你们都算对了吗?看来小朋友们今天学的都很不错。

4、采蘑菇

师:你们喜欢吃蘑菇吗?在我们书34有很多的小蘑菇,让我们去采一些吧!请小朋友们把书本翻开到34,那出自己的小算盘,先来拨一拨,再填写。要求:先拨一拨,再写一写。

四、全课小结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篇9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计算教学,将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单

一、枯燥的现象。本课时我将采用“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巩固提高——总结收获”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我重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来研究除法知识,淡化四舍五入、取中法这样的名词,替换成形象的可以把除数看成整十数来试商;在计算过程中重视培养估算能力,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试商,突破试商难点;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重视数感培养,以提高学生直接试商水平;重视发挥数学课的育人功能,结合生活事例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例4,它包括一般的商两位数和商末尾有零的两种情况。前面3则例题介绍了商一位数,也就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前两位不够除的情况,而例4是前两位够除的情况。因此,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商是一位数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其计算顺序、试商的方法与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完全相同,只是商的位数多了,计算复杂了些。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经历笔算过程,主动探索计算方法。计算完后可以让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来进行比较,进一步来掌握笔算除法的算理。

虽然随着计算机和计算器的普及,小学数学教材对计算能力的要求也降低了,但在这方面的教学研究不能放松。象我们这些七八十年代的学生已经习惯了题海战,对于计算的理解就是熟能生巧。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取代了人手和人脑,计算课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如果学生的计算能力都能提高了,做题目能达到百分之百的正确,我们当老师的就开心了。学生以后的学习他自己也会轻松很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借助课本上的情景图引出计算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掌握计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探算法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大家看学校先安排哪几个班去参观?

(媒体出示课本第8页的主题图)

生:学校安排二(1)、二(2)、二(3)、二(4)班的同学去参观。

那么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2辆车,每辆车又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这可把老师给难住了,大家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能)好,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

(想好后小组交流)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回答刚才的问题?

还有不同的乘车办法吗?

谁还能想出其他乘车办法?(学生观察后没有再举手)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乘车办法,这些办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好,下面我们先来对第一种乘车方案的第一个问题进行验证。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结果来,当然了,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算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好,谁愿意汇报一下验证的过程?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验证的方法,究竟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学生讨论后反馈)

师:大家各有道理,我们暂且保留大家的意见,用你喜欢的方法对第一个乘车方案的第2个问题进行验证。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师:看来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还是挺好的。那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应注意什么呢?(刚才用竖式计算的学生举起了手,教师请他到前面边写边介绍)

在验证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生1:我做的是36+34,我发现个位上的 6+4满十了,我就把十给了十位,十位就变成7了,36+34=70正好可以坐一辆车。

生2:我是用竖式验证的,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36+34=70正好可以乘一辆车。

生3:我验证的是第2个问题,30+35=65(个位相加没满十,不用进位。)65比70小可以乘坐一辆车。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呢?同桌相互提醒一下。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

说出□里可以填几,(四人小组每人一题)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2.独立练习。

任选一组题目,用竖式做做看(找两个学生板演)。

(1)62+17=

36+24=

(2)3+84=

43+17=

3.我帮你检查。(小动物看到大家在学习,也做了一道题请同学们帮忙检查一下,看他们做得对吗?多媒体出示小动物做的题目。)

师:你能说出他们做错的原因吗?

生:小熊写竖式的时候,把20写成2了。

生:小白兔个位相加满十,忘了向十位进 1了。

生:小狗的竖式写对了,横式上忘了写得数了,小狗太可惜了。

生:小猴子横式上的得数算对了,竖式的个位上丢了0,小猴子太粗心了。

师:看了小动物做的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生:写竖式的时候,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生:从个位开始加,个位相加满十,别忘了向十位进1。

生:别跟小狗似的横式上忘了写得数。

生:书写要认真,别像小猴似的丢三落四。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下面的问题看谁做得好。

三、联系生活实际,活用数学知识(多媒体出示课本13页第1题)

1.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他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又用去多少钱呢?你能帮小明算一下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评价。)

2.比比谁聪明。

四、教师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可帮了老师的大忙了,不但想出了乘车的办法,还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笔算加法)。不过,老师有一事不明,你们为什么不安排二(1)班和二(3)班的同学同乘一辆车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解决,下一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好不好?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上一篇:线下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下一篇:西游随想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