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古诗竞赛试卷参阅
古诗园地 20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12分
1.《七步诗》的作者是()。
A、曹植B、曹丕C、曹操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B、伤悲C、忧伤
3.“黄四娘家花满蹊低”的下句是()。
A、千朵万朵压枝低B、千朵万朵压得低C、千朵万朵压低枝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B、王昌龄《出塞》C、杜牧《江南春》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游园不值》B、《春望》C、《春夜喜雨》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A、阴山B、边关C、燕山
二、你知道以下诗句的作者和诗题吗?请连一连。8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清明》柳宗元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回乡偶书》贺知章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悯农》杜牧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江雪》李绅
成语园地 20
一、写几个专心学习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二、添枝加叶(填上数字使之成成语)。12
()心()意()刀()断不()不()()面()方()颜()色()嘴()舌()拿()稳()钧()发()全()美()方()计()军()马()上()下
三、看数字猜词语 6分
12345609()1256789()1+2+3()333 555()
3.5()510()
三味书屋 40
一、快乐填空。13分
1、有一个皇帝听信了骗子的话,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还跑到大街上去游行,让别人看个够。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2、、有一位穷人家的少年得到了一盏旧油灯,只要轻轻一擦,油灯里就跳出一个魔怪
来,魔怪神通广大,帮他找了个老婆、建了个城堡,后来的日子过得像王子一样。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3、有个小男孩长了个非常古怪的鼻子,只要一说谎鼻子就会长一寸。他说了一堆谎话后,小鸟就飞到他的鼻子上歇着。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4、有一位美丽的公主,被嫉妒的继母所害,逃到大森林里,与七个善良的小矮人生活在一起。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5、《父与子》的作者是()的(),书中的父亲爱穿一件()的衣服。
6、()是世界著名童话《木偶奇遇记》的主人公。书中讲到皮诺乔曾到过三个国家,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国、()国、和()国。书中提到了许多动物,有()、有(),还有()。
三、快乐辨是非。7分
1、在《海的女儿》中,巫婆说:“人鱼一旦死了,便将化成海水中的沫。” „„()
2、《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了。„„„„„„„„„„„„()
3、《皇帝的新装》中的两骗子称他们纺织的衣料非常美丽,最不称职的官员或最蠢的人是看不见它的。„„„„„„„„„„„„„„„„„„„„„„„„„()
4、《野天鹅》中11位哥哥白天要不停的飞,飞过大海,太阳落山了,他们才能够变回人形。„„„„„„„„„„„„„„„„„„„„„„„„„„„„„„()
5、《野天鹅》中的妹妹不说话是为了救自己。„„„„„„„„„„„„„„()
6、连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嘲笑,嫌弃丑小鸭,丑小鸭真可怜。„„„„„„„„()
7、安徒生不是丹麦人。„„„„„„„„„„„„„„„„„„„„„„„()
四、快乐阅读了《一百条裙子》后,你还能记起多少?201、只有在什时候,班上的人才会想起旺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都说班里数佩琪画得好,为什么她的作品却没有获奖?你认为怎样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旺达的一百条裙子获奖后,被挂在哪里?为什么她的画能获奖,难道是因为她画了一百条而不是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佩琪除了嘲笑旺达有一百条裙子外,还嘲笑过旺达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旺达吗?为什么?请用二三句话说说你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三字经》对话 20
一、我会填。(10分)
1、人之初。性相近。
2、玉不琢,__。人不学,____。
3、为人子。亲师友。
3、首孝弟。知某数。
4、“子不学。,老何为?”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二、我会选。(10分)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
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中的“菽”指的是(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
3、“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
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
5、“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班级:姓名:分数:
1、口算12.5×80=14.8÷0.1=
7.2+4.8=
6.67-0.3=92÷100=1.5×1000=3.02×5=3.35×200=7.8+0.01=0.54÷0.6=0.75÷0.25=2.4×99=1.9×101=32×25=833=0.62=X·2X =X + 2 X=
613164611377551323248499111159 +81719139 =8+8=24-24=
1213-313=132 +0.3=0.8-5 =717510+6 +310 =7.5-7-0.125=12122、约分51615642436
***、分数、小数互化
335=0.5=4=0.375=14.05=150
=12.75=0.06=
×9.9+8 =7103106 17417
37+4
= 3
-0.25= 78 -38 +38= 13
2560 1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竞赛试卷(80分钟)2018.4
一、填空。(每小题5分,合计70分)
1.简算:89.6×3.68+8.96×63.2=
6666×74-3333×48= 2.五1班有学生60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20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28人。语、数小组都参加的有10人,这两个兴趣小组都没有参加的有()人。
3.用20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摆成()种形状不同的长方体。4.如果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用6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6段要用()分钟。
5.五年级同学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60人,这个方阵共有()人。
6.小聪是个数学迷,参加全市初中数学竞赛,他的好友问:“这次数学竞赛,你得多少分?获第几名?”小聪说:“我的名次与我的岁数与我的分数连乘积是2910,你猜我的成绩是()分,名次是第()名。” 7.有一批砖,每块长45厘米,宽30厘米,至少要用()块这样的砖才能铺成一个正方形的地面。
8.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5把钥匙和5把锁搞乱了,最多试开()次就能确定哪把钥匙开哪把锁。
9.从0、2、3、5、7、8中选出四个数字,排成能被2、3、5整除的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10.一次智力竞赛有20题,规定每答对一题得5分,每答错一题反扣2分。小华答完全部题得了72分。小华答对了()题。
11.把3÷70化成小数,小数点后面第2012位的数字是()。
12.父亲比儿子大30岁,明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那么今年儿子是()岁。
13.王大妈家里原来有30个鸡蛋,而且还养了一只一天能下一个蛋的母鸡。王大妈一天要吃3个鸡蛋,家里的鸡蛋可以连续吃()天。
14.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加上1,分母不变,则分数值为23;如果分母加上1,分子不变,则分数值为12。原来这个分数是()。
(背面还有试题)
二、解决问题。(每小题6分,合计30分)
1、水果店里原有水果800千克,每天白天卖出200千克,晚上又进货160千克。照这样计算,多少天后水果恰好卖完?
2、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甲5小时行了20千米,正好与乙相遇,相遇后乙又走了4小时到达A地。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一个长方体的高减少2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表面积减少了64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9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付了5个面包的钱,乙付了4个面包的钱,丙没带钱,等吃完后一算,丙应该拿出4.5元钱。那么甲应该收回多少钱?
5、甲、乙两人各有邮票不知其数,若乙给甲10张,则甲的邮票张数是乙的6倍;若甲给乙10张,则甲、乙两人的邮票张数相等。甲原有邮票多少张?
五年级数学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一、填空
1.896、333300 2.22 3.4 4.15 5.256 6.97、2 7.6 8.10 9.最大的是(8730),最小的是(2370)。10.16 11.4 12.14 13.15 14.5/9
二、解决问题
1、(800-200)÷(200-160)+1=16(天)
2、20÷4×(5+4)=45(千米)或
20÷4×5+20=45(千米)3、64÷4÷2=8(厘米)
8×8×(8+2)=640(立方厘米)
4、9÷3=3(个)
4.5÷3=1.5(元)1.5×(5-3)=3(元)
5、(10×2+10×2)÷(6-1)=8(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积累8个生字和10个认字。
2、学生通过对苏武语言、动作和生活环境的描写,能够领会苏武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进而懂得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3、学生学习浏览,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对苏武语言、动作和生活环境的描写,能够领会苏武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进而懂得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2、学生学习浏览,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导入新课
1、聆听优美的古典音乐《苏武思乡》,讲解课文的写作背景。
2、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旌节 玷污 地窖 门缝 毡片 毛穗
忍饥受冻 旷无人烟 意志坚强 念念不忘 忠贞不屈
3、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认为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4、指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5、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苏武是一个( )的人。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苏武的看法,并且叫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看法。
三、品读意志,领会坚强
1、学生找出体现苏武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句子。
2、出示句子:苏武说:“我身为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了我的使命,绝对办不到。”指名读。师生共同交流读这句话的语气。讲解词语“玷污”,并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朗读。
3、出示句子“苏武在地窖里忍饥受冻,渴了就用手接着从门缝里飘落进来的雪花止渴,饿了,就撕下身上的羊皮毡片充饥。”指名读,师恰当评价学生的朗读。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苏武的意志坚强。受尽折磨的苏武有没有动摇?出示句子:“想让我投降,办不到。”
4、对比刚才的两句话:苏武说:“我身为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了我的使命,绝对办不到。”“想让我投降,办不到。”老师指导学生学法:一个词语,在一篇课文中总是重复出现,那这个词语一定很重要,因此老师在这儿作了批注。
5、出示语句:“单于从来没有见过像苏武这样意志坚强的人,没有办法,就派人送他到北海边去放羊。”指名读,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导学生把重复出现的词语重读,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
四、紧扣课题,感悟牧羊。
1、出示句子:“苏武赶着羊群来到了旷无人烟的北海边,只有随身带着的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与他做伴。没有粮食,也没有棉衣,他只能靠草根和野果充饥,挤在羊群中靠羊的体温取暖。”
2、启发学生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苏武牧羊”。
3、聚焦“北海”这个地名,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北海自然环境的恶劣,并进一步让学生积累有关自然环境恶劣的词语,生自由积累。文中用的是哪个词?旷无人烟。讲解“旷无人烟”。
4、苏武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苏武没有——,也没有——只能——。用上关联词再读这句话。苏武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饿了,他就靠(草根和野果)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5、讲解“旌节”这个词语。学生自由讨论“旌节”的重要性。
6、回到课题《苏武牧羊》读出苏武的血泪和辛酸。读出苏武的坚强和不屈。
五、品读“十九”,体会艰辛。
1、出示句子:“苏武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的使臣,念念不忘没有完成的使命,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带着旌节返回到故乡。”
2、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念念不忘”就是始终没有忘记。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作者往往会选择换一个词或是换一种说法。同学们,我们应该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3、师生共同朗读这句话,师:苏武念念不忘的是——,苏武念念不忘的是——。苏武念念不忘的只是自己的使命,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处境。
4、讲解“盼望”,换一个词就是希望、渴望,说明了苏武他望眼欲穿,归心似箭。进而提问:苏武的心愿实现了吗?
5、出示句子:“历经十九年磨难的苏武,这时已经六十岁了,胡子、头发全都白了。”指句读。指导学生把“十九年”和“六十岁”这两个数字读得重一些,让学生深入体会苏武的坚贞不屈,不屈不挠。
6、一切都变了,有一些东西却永远没有改变,这不变的是什么?师生共同交流。
7、配乐朗读,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苏武,此时你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萦、朝思暮想的祖国,你会在心里大声呼喊( )
而此时的你也恰好在这人潮拥挤、欢声如雷的人群当中,你会大声说( )
8、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师生共同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出示句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讲解这句话的大概意思,让学生明白苏武就是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2、回到苏武是一个历史人物,既然是人物,史书当中就会有传记。
3、师顺势导出《汉书》,告诉学生在《汉书》《苏武传》中记载了一个汉朝降将卫律对苏武的劝降。卫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百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启发学生苏武面对这样的诱惑,始终没有屈服,果真是一位忠贞不屈的大丈夫。
4、回到课文的板书:苏武是一个(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人。师生共同修改这句话为:苏武真是一位(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大丈夫!学生齐读这句话。
七、推荐阅读,以文带书。
一、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共12分,每小题3分)
1、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提高认识
价钱便宜
生活简朴
保卫公物 B、反映情况
身体强大
发扬风格
灌溉稻田 C、发现问题
远大理想
参观演出
改正错误 D、改善生活
天空晴朗
安排工作
工作认真
2、下列各组中相同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着火
着急
着凉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B.勉强
强词夺理
强大
倔强 C.血泊
梁山泊
湖泊
泊舟 D.尽头
尽管
尽职
无穷无尽
3、下列带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身临其境(来到)临危不惧(遇到)临终关怀(将要)居高临下(对着)B.喜出望外(期盼)望子成龙(看)德高望重(名望、声誉)望尘莫及(拜访)C.瓜熟蒂落(成熟)熟能生巧(熟悉)深思熟虑(经常)熟视无睹(程度深)D.举世瞩目(全)举国欢庆(推选)举棋不定(向上抬,托)高举义旗(提出)
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体育馆内座无虚席,观众们期待着世界冠军的精彩表演。B、象牙雕刻的人物花鸟,生动活泼,巧夺天公。
C、天空中炸开的礼花光华四射,连天上的星月也暗然失色。D、骄傲自满的人,往往就是浅簿无知的人。
二、填一填(11分)
1、()然()()
有()无()
贼()()贼
()然()()
有()无()
防()()防
()然()()
有()无()
神()()神
2、“兜”字第七笔是(),查音序是()。
三、将下列各题补充完整(12分)
1、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会想起这样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一个夜晚,一位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想起了家乡,于是吟唱起诗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沉”字组词,再选词填空。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全家人心情十分()。李大钊同志在敌人的面前()镇定,有时据理力争,有时用()进行无声地反抗。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被害,人们万分()。
4、夏天你去赏荷花,满池的荷花映入眼帘,此时此刻的美景无法用语言表达。于是你想起来两句诗恰如其分地把这种美的感受表现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的同学不认真学习,不知道珍惜时间,老师就语重心长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姐姐对我说:“我在我们学校借的《红楼梦》先借给你看。”(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句子有岐义,请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两种意思 她妈妈的衣服做得很漂亮。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光辉形象(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闽西南和赣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万计的圆形围屋和土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
1、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诗人用______、______两字写出了江水浩大的声势,用______、_______两字写出江流回旋激荡之态。
(2)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9分)
登山人
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了,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下来了。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无所畏惧,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知难而退好,省了许多力气。”
第二个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用“||”把短文分成两大段,并概括段意。(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找出这篇文章的过渡句写在横线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4分)
近义词:()—()反义词:()—()
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想到了哪句名言,请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把短文中的山比作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请你按短文中三个人的做法选择这三个人对待难题的态度,填序号。(6分)
A、先积极解题,发现难题太难,进行多次尝试终于解答出来。
B、先积极解题,但难题太难,觉得自己解不出来,就去请家长帮忙。
C、先积极解题,但难题太难所以空着。
D、先积极解题,发现难题太难,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不再努力。第一个人:()
第二个人:()
第三个人:()
六、作文(3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30%
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全篇一共收录了()篇。
A.《楚辞》 25
B.《诗经》
305
2、“词”又被称为()。
A.长短句
B.乐府诗
C.小令
3、我们通常所说的“元曲”,正式的名称应该叫做()。
A.套数
B.散曲
C.小令
4、词和曲与诗歌的不同之一在于在题目前还分别有()、()。
A.词牌名
B.曲牌名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诗句。
A.王维
B.王之涣
C.王勃
6、《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
C.杜牧《江南春》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
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9、“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的词句。
A.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10.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A.红色
B.花
C.树叶
二、连线10%
诗仙
王昌龄
诗圣
李贺
诗鬼
李白
山水诗人
杜甫
边塞诗人
孟浩然
三、填空40%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六年级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 文章内容由<小学教学资源网>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小学教学资源!http://fydaxue.com/viewthread.php?tid=2056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6、来到山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的诗句。
7、昨晚有一首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_
”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
”。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四、想像20%
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诗中所描写的内容,发挥你的想像,写成一段话。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同学们:别紧张,认真思考,相信你们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6 0分钟完卷 〗
一.精挑细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4分,共20分。〗
1、估算一下,你的年龄比较接近()。
(1)120小时
(2)120星期
(3)120个月 2、500张白纸的厚度为5厘米,那么,()张白纸的厚度是45厘米。
(1)1000
(2)1250
(3)4500
3、右图中共有()个正方形。
(1)28
(2)23
(3)20
4、体育课上同学们站成一排,老师让他们按1、2、3、4、5、循环报数,最后一个报的数是2,这一排的人数可能是()人。
(1)26
(2)27
(3)28
5、哥哥把自己的书送8本给妹妹,这样妹妹还是比哥哥少7本,哥哥原来比妹妹多()本书。
(1)15本
(2)23
(3)22本
二.填一填,我能行!〖共51分〗
1、一个两位数,它的数字之和正好是9,而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8倍,这个两位数是()。
【4分】
2、将1~7这七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空格内,使等式成立。(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
【4分】
3、钟楼肯德基餐厅每天上午9:00开始营业,晚上11:30停止营业,全天营业时间是()时()分。【4分】
4、笑笑的家住在7楼,每层楼梯有16级,她从1楼走到7楼,共要走()级。
【4分】
5、某年的9月有5个星期日,这一年的9月1日不是星期日,它是星期()。【4分】
6、△÷○=15„„7,○最小可以是
,这时,△应该是
,算式是
【5分】
7、如果每人的步行速度相同,3个人一起从学校走到东湖电影院要用15分钟,那么,6个人一起从学校走到东湖电影院要用()分钟。
【4分】
8、同学们进行广播操比赛,全班正好排成相等的6行。
淘气排在第2行,从头数,他站在第5个位置,从后数,他站在第3个位置。这个班共有()人。【4分】 9、2005年的元旦是星期六,那么2005年的正月初一〖2月9日〗是星期()。
【4分】 10、45名学生去游园,他们每人想喝1瓶矿泉水。商店买4瓶送1瓶,那么他们只需要付钱买的有()瓶。【4分】
11、木匠锯一根10米长的木头,每锯一段要用2分钟。如果把这根木头锯成相等的5段,一共要用()分钟。【4分】
12、冬天到了,爷爷给门前的一棵树缠上草绳。一根绳子如果绕树三圈还剩30厘米,如果绕树四圈则差40厘米。请问:这棵树的周长有()厘米,绳子长()厘米。
【5分】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共29分〗
1、学校有一个圆形花圃周长36米,如果每隔3米放一盆,一共需要放()盆花。
【5分】
2、有76位客人用餐,(圆桌10人一张,方桌8人一张)。
可以安排()张圆桌,()张方桌;
或()张圆桌,()张方桌最合理,才不会浪费。【6分】
3、三(1)班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做花,共做了54朵,女生做的花的数量是男生的2倍。
【6分】
⑴男生做了()朵花;
⑵女生做了()朵花。
4、一筐苹果,第一次卖出全部的一半多2个,第二次卖出剩下的一半少2个,这时还剩下28个。这筐苹果原来一共有()个。【6分】
5、学校举行“迎新春”晚会,对教室进行布置,在四周都挂上气球,有5种气球,刚好按照1红2黄2蓝3紫1绿的顺序排列了49个气球,⑴最后一个气球是()颜色;
⑵这些气球中红、绿色的共有()个。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竞赛试卷
(80分钟)
填空。(每题5分,合计70分)
1.计算:1+2+3+4+5+٠٠٠٠٠٠+99+100=()2.找规律填数:3、30、4、29、6、27、9、24、()、()。3.如果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用6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6段要用()分钟。
4.四1班有学生60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32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40人,每位学生至少参加其中的一种。语、数兴趣小组都参加的有()人。
5.如果小明在小英的南偏西40º方向处,则小英在小明的()方向处。
6.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的度数是顶角的2倍,顶角是()。7.小军今年11岁,小明今年8岁。当两人的年龄和是37岁时,小军()岁,小明()岁。
8.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4把钥匙和4把锁搞乱了,最多试开()次就能确定哪把钥匙开哪把锁。
9.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10.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10.小明的暑假作业有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他准备每天做一科,3天做一轮,共有()种安排方法。
11.在一条长100米公路的两侧栽树(两端都要栽),每隔10米栽一棵,一共栽()棵。
12.用2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长方形,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可以有()种不同的围法。
13.王大妈家里原来有24个鸡蛋,而且还养了一只一天能下一个蛋的母鸡。王大妈一天要吃3个鸡蛋,家里的鸡蛋可以连续吃()天。14.把一张长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二、解决问题。(每题6分,合计30分)
1、一筐苹果,连筐的重量是54千克,先卖掉苹果的一半,这时连筐还重30千克。那么原有苹果多少千克?筐重多少千克?
2、小明期中考试,语文和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8分,数学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分提高了2分。他的数学考了多少分?
3、水果店里原有水果800千克,每天白天卖出200千克,晚上又进货160千克。照这样计算,多少天后水果恰好卖完?
4、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是35米,宽是25米。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时间:80分钟)
1. 简便计算:
(1)9999+9998+9997+9996 (2)22222×999999
(3)454十999×999十545 (4)2008×-20072007×2008
2.找规律填空。
3.对于两个数A、B,规定A ▽ B=A×B÷2,请你计算:6 ▽ 2=( ).
4.一只母鸡生蛋很有规律,总是连着两天每天生一个蛋,以后就要空一天不生蛋,已知元旦这天没有生蛋,19全年一共生了( )只蛋。
5. 5个数写成一排,前3个数的平均值是15,后两个的数的平均值是10,这五个数的平均值是( )。
6.一个数加上8,乘以8,减去8,除以8,结果还是8.那么这个数是( )。
7.小红从1楼上到6楼需要30秒,那么上到15楼需要( )秒。
8.有9把钥匙9把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不知道哪把开哪把,最少 ( )次能够确保全打开。
9.今烧一道“香葱炒蛋”菜,需要七道手续,每道手续所需时间如下:敲蛋1分钟;洗葱切葱花2分钟,打蛋3分钟;洗锅2分钟;烧热锅2分钟;浇热油4分钟;烧4分钟.你认为烧好这道菜所需时间最短为( )分钟。
10.小明今年6岁,妈妈今年30岁,再过( )年,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2倍。
11. 如图1,一共有( )个三角形。
图2
12. 如图2,张大爷家的农田,地里有3口井,张大爷要把这些地平均分给他的3个儿子,并且每个儿子分得的土地上都要有一口井,应怎样分?(画出分割线)
13. 有 A、B、C、D、E五个小足球队参加足球比赛,到现在为止,A队赛了4场,B队赛了3场,C队赛了2场,D队赛了1场.那么E队赛了( )场。
14. A、B、C、D四个同学猜测他们之中谁被评为三好学生.A说:“如果我被评上,那么B也被评上.”B说:“如果我被评上,那么C也被评上.”C说:“如果D没评上,那么我也没评上.”实际上他们之中只有一个没被评上,并且A、B、C说的都是正确的.则没被评上三好学生的`是( )。
15.甲船从A港出发,每小时行18千米,4小时后,乙船出发10小时追上甲船,乙船的速度是( )。
(时量:40分钟分值:100分)
一、填空(每题4分,共24)
1、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五位数小()。
2、用4个9和5个0组成一个九位数,这个最小的且不读出一个零的九位数是(),约等于()亿。
3、一个数与25相乘的积是15000,如果这个数缩小到它的1/100,积变成()。
4、一个数四舍五入后得到的近似数是10万,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5、13时整时针与分针成()度的角,7时整时针与分针成()度的角。
6、已知除数是97,商是98,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
1、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2、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一定是平行线。()
3、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都变小了。()
4、两直线相交,其中一个角是90度,那么其他三个角也是90度。()
5、延长角的两边,角就相应变大。()
三、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在梯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梯形的()A.高B.腰C.对边D.上底和下底
2、比平角小81度的角是()A.锐角B.直角C.钝角
3、角的两边是()A.直线B.射线C.线段
4、平行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和是()A.270°B.360°C.180°D.720°5、625÷25,当被除数增加25时,商增加()A.25B.50C.2D.1
四、直接写得数(每题4分共16分)
125×32=945÷27= 250×13-250×9=2075÷25
五、应用题(每题9分共18分)
1、步步高超市搞促销活动,肥皂买4送1,每块肥皂5元,妈妈从超市带回来
了5块肥皂,每块便宜了多少元?
2、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320千米,离乙地还有480千米,照这
样计算,这辆客车从甲地到乙地共需几小时?
六、挑战台(7分)
【五年级古诗竞赛试卷参阅】推荐阅读:
五年级古诗文计划06-06
五年级描写夏天的古诗09-06
小学五年级古诗词12-26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全部04-10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教案07-03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全部09-25
古诗五年级必背注释02-08
古诗《元日》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04-22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测试卷20111-13
五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试卷重要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