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完形填空真题解析

2024-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完形填空真题解析(精选7篇)

高考完形填空真题解析 篇1

The amount of usable water has always been of great interest in the world. __1__ springs and streams sometimes means control, particularly in the __2__ areas like the desert. The control is possible even without possession of large areas of __3__ land.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American West, gun fights were not __4__ for the water resources (资源). And laws had to be __5__ to protect the water rights of the __6__ and the use of the water resources accordingly.

__7__ is known to us all, there is not __8__ water in all places for everyone to use as much as he likes. Deciding on the __9__ of water that will be used in any particular period __10__ careful planning, so that people can manage and use water more __11__. Farmers have to change their use of or demand for water __12__ the water supply forecast (预报).

The __13__ water supply forecast is based more on the water from the __14__ than from the below. Interest is __15__ in the ways to increase rainfall by man-made methods, and to get water from the winter snow on mountain __16__. With special equipment, some scientists are studying the ways in which the mountain snow can be __17__, and with the help of a repeater station, they send the __18__ data (数据) to the base station. The operator at the base station can get the data at any time by __19__ a button. In the near future, the forecast and use of water __20__ probably depend on the advance knowledge of snow on mountains, not of water underground.

1.A.Using  B.Holding  C.Owning  D.Finding

2.A.dry  B.distant  C.deserted  D.wild

3.A.fine  B.beautiful  C.rich  D.farming

4.A.unlawful  B.unacceptable  C.unpopular  D.uncommon

5.A.made  B.designed  C.signed  D.written

6.A.winners  B.settlers  C.fighters  D.supporters

7.A.That  B.It  C.What  D.As

8.A.plentiful  B.enough  C.any  D.much

9.A.type  B.quality  C.amount  D.level

10.A.requests  B.requires  C.means  D.suggests

11.A.effectively  B.easily  C.conveniently  D.actively

12.A.leading to  B.due to  C.owing to  D.according to

13.A.correct  B.further  C.average  D.early

14.A.clouds  B.sky  C.air  D.above

15.A.raising  B.rising  C.building  D.lasting

16.A.rocks  B.tips  C.tops  D.trees

17.A.taken care of  B.made use of  C.piled up  D.saved up

18.A.picked  B.produced  C.used  D.gathered

19.A.touching  B.knocking  C.pressing  D.turning

20.A.might  B.can  C.will  D.should

1-5CACDA  6-10 BDBCB  11-15ADADB  16-20 CBDCC

可用的水量变得越来越少,人们在不断地想办法找到更多的可用水的来源。这篇文章会告诉你可用水的最大的来源会在哪里。

题号 答案 考查内容解题依据 解题分析

1 C 逻辑推理词义辨析常识运用 世界上可用水的量到底有大,这是人们一直关注的事情。即便是拥有(own)泉水和河流也需要控制使用。use用,利用,动态动词;find找到, 发现,动态动词;hold把握, 支持,表示对某物的占有在手,也许还没有成为自己的;own拥有,持有,指某物已成为自己的,状态动词。

2 A 常识运用逻辑推理 尤其是在象沙漠一样的干燥的(dry)地区,更要控制而珍惜水,这与沙漠的遥远(distant),荒芜(deserted)和野性(wild)无关。

3 D 逻辑推理常识运用 即使在没有大面积的耕(farming)地农田需要灌溉的地方,也需要控制珍惜水。耕地农田需要水,水的需要量与农田的优(fine)劣和美(beautiful)丑,肥沃(rich)与否无关。(注:网上下载此题原答案为C,笔者觉得似有不妥)。

4 D 词义比较,常识运用 在美国人开发西部的那个时候,为争夺水资源而进行枪战的情况不是很常见的(uncommon)。unlawful非法的, 私生的;unacceptable无法接受的, 不受欢迎的;unpopular不流行的, 不受欢迎的;uncommon不凡的, 罕有的, 难得的。

5 A 词义比较逻辑推理 因此人们不是撰写(write),设计(uncommon),签署(sign)法律,而是不得不制定(make)法律来保护用水的权力。make指定,制造;design设计,构思;sign签署;write撰写。

6 B 词义比较常识运用 自然是保护定居者,移民,开拓者(settlers)的权力,而非获胜者(winners),战士(fighters)或支持人(supporters)的权力。

7 D 句法结构 As is known to us all…就象我们都知道的一样,as引导方式状语从句;如用what则应为What is known to us all is that…,what引导名词性从句;如用that和it,则应为It is known to us all that…,it作形式主语,that引导从句作实际主语。

8 B 常识运用词义辨析 事实上,在所有的地方,都没有水多到足(enough)以让每个人为所欲为地使用的程度。plentiful和much均可以表示“许多的, 大量的”的意思,但没有限定标准;enough足够的, 充足的, 只够做...的.;any不符合常识。

9 C 前后照应词义比较逻辑推理 人们的每个特定时期都使用一定量(amount)的水。句首的The amount of usable water 有所暗示。type类型,种类;样式;quality质量,品质,性质;amount数额,数量;level水准, 标准。

10 B 词义比较逻辑推理 要决定某一特定时期水的使用量就需要(require)细致的计划request 请求,邀请;require需要, 要求;means意味着,想要;suggest建议,暗示。

11 A 逻辑推理词义比较 以便于人们不仅仅可以更加容易地(easily),便利地(conveniently),积极地(actively)使用,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effectively)使用水。

12 D 词义比较逻辑推理 农民必须根据(according to)水供应预报来改变他们对水的使用方式和对水的需求。leading to通向, 导致;due to由于, 应归于;owing to因为,由于;according to依照,根据。

13 A 逻辑推理词义比较 水供应预报不应该是早期的(early),一般的(average)的情况,也无所谓更进一步(further),而应该是准确无误的(correct)。

14 D 常识运用

逻辑推理 准确的水供应预报的依据不是来自于地下的水的情况,而更多的是来自于由空气(air),云朵(clouds),天空(sky)等造成的地面上(above)的情况。

15 B 词义辨析逻辑推理 人们对利用人造方法增加降雨的方式的表现出越来越多、日益高涨(rise)的兴趣。raise提高,使上升,及物动词,后需跟宾语;build建筑, 营造(物);last持久, 永久,不及物动词;rise上升, 上涨, 增加,不及物动词。

16 C 常识运用词义辨析 冬天的积雪应该主要是在山顶(top)上,而不仅仅在岩石(rock),树木(tree)和山尖(tip)上。rock岩石;tree 树木;tip顶, 尖端,末端;top顶部,上部。

17 B 词义比较逻辑推理 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利用(make use of)在山顶上累积(pile up)起来而贮存(save up)在那的积雪的方法。pile up堆积, 积累;save up储蓄, 贮存;make use of使用,利用;take care of照顾与文意不符。

18 D 词义比较常识运用固定搭配 他们利用转发站,把搜集到的(produced)数据转发到基地本部。数据不应该是生产出来的(produced),精选出来的(picked),用过了的(used)数据便没有了意义。pick精选, 摘下;produce生产,制造;use使用;gather收集,搜集,整理。

19 C 固定搭配常识运用 本部的工作人员只需按一下按钮就可以得到数据。press a button按按钮,固定词组。其它三词通常不与button连用。

高考完形填空真题解析 篇2

国家级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的对象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专科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本科办二级技术学院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测试的目的是考核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使用英语处理有关业务和涉外交际的基本能力, 其性质为教学水平测试。考试方式为笔试, 包括五个部分:Listening Practice (15%) , Vocabulary&Structure (15%) , Reading Comprehension (35%) , Translation (20%) , Writing (15%) 。在这五部分中第二部分的Structure重点考察学生的语法知识, 并且为填空题, 共10分。因为大部分高职高专类的学生语法基础较为薄弱, 而填空题也大大降低了侥幸的概率, 因此该题型历来是学生认为的难点部分。本文将结合历年真题重点讲解该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应对方法。

二、结合历年真题具体讲解语法填空题的解题思路

结合历年真题不难看出该项语法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们对四种词性的掌握, 即名词 (n.) 、形容词 (adj.) 、副词 (adv.) 和动词 (v.) 。因此做语法填空题应首先读懂句子的意思, 结合基本语法初步判断所填词的词性, 然后针对不同的词性考虑具体的形式。以下将结合真题对这四类词性的考点做一一分析。

1、名词 (n.)

名词重点考察学生对词缀知识的掌握, 即常见的名词后缀。如-ment、-tion、-sion、-er、-ty、-ce、-ness、-ism、-ist等。如何判断该空填名词形式具体要看前面的修饰词, 名词往往被形容词 (adj.) 和冠词 (a, the) 修饰, 在具体填空中还要注意单复数的用法。

例1.Tom has made the______ (decide) to apply for a job in the company. (08年6月27题) 。本题考察将动词decide转换成其名词形式decision, 前有the修饰故用其单数形式即可。

例2.The fast___ (develop) of the local economy has caused serious water pollution in this region. (07年12月30题) 本题考察名词后缀-ment。fast为形容词故将动词develop转换成其名词形式development.

例3.Nurses should treat the sick and wounded with great____ (kind) . (06年12月27题) great为形容词故将形容词kind转换成其名词形式kindness, 本题考察了名词词尾-ness。

2、形容词 (adj.)

形容词在该题型的考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和名词一样考察学生对形容词的常见后缀的掌握, 其二则是考察形容词的原形、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1) 形容词的常见后缀:-able、-tive、-al、-ful、-less、-ous、-y、-ly、-ed、-ing等。形容词前面往往为系动词或副词, 而后面的词一般都为名词。

例1.It was very_____ (help) of you to make all the necessary arrangements for us. (05年6月32题) 该空前was为系动词, very为副词, 因此填help的形容词形式helpful。

注1:有时在填形容词时还要特别注意结合具体的句意。如I was____ (believe) that he is fifty years old.He really looks younger than that.根据句意本题需要填动词believe的反义形容词形式unbelievable, 而往往同学们忽略了句子的意思而填写believable。

注2:另外在词性转换中还应注意有些词的形容词形式有两种, 填空时就应当注意判断。如interesting/interested, surprising surprised, exciting/excited, amazing/amazed等。

例2.On hearing the good news that our new products sold well in the market, we all got____ (excite) . (05年6月33题) 本题中got为系动词因此填excite的形容词形式, 而此处是修饰人we, 因此填excited, 而不能填exciting。

注3:在常见后缀中还要特别提到-ly, 通常在形容词词尾加上-ly是副词, 如greatly, generally等, 而在名词词尾加上-ly则往往是形容词, 如friendly、lovely、timely等, 这也是必须要关注的重要考点。

例3.The local people are very___ (friend) to the director a week later. (04年12月27题) 本题通过判断前面are为系动词very为副词, 因此填friend的形容词形式friendly。

(2) 形容词的原形、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A.形容词的原形主要用于以下句型中, 如…as…as…, so…as…;

例4.Peter actually does a good job in keeping the store clean, which is not as_______ (simple) as it seems to be. (2011年6月32题) 本题中…as…as…句型中间用形容词的原型因此正确形式为simple。

B.形容词的比较级主要判断依据为:句中有“than”;或此空前有修饰比较级的词如much、far、even、a bit等;或用在特殊句型中如the more…the more…;

例5.One can jump____ (high) on the moon than on the earth. (04年12月29题) 本题判断的依据为than, 填写形容词high的比较级形式, 由于其为规则的单音节单词, 因此直接在词尾加-er填写higher.

例6.The more careful you are, the____ (well) you will be able to complete the work. (07年6月34题) 本题考察the more…the more…句型的使用, 因此填well的比较级better。

C.使用形容词的最高级往往该句子中有表示“范围”的词, 或在特殊的句型中如常考句型有This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game I have ever played. (这是我玩过的最好玩的游戏。)

例7.Of all the hotels in the city, this one is the____ (good) . (06年6月26题) 本题中of all the hotels in the city即是表示一定的“范围”, 加之the的使用因此判断此处填good的最高级形式best。

3、副词 (adv.)

副词在考察中所占比例不大往往只有一道题。副词主要修饰形容词和动词, 或是放在句首单独使用, 所以较为容易判断。

例1.The new rules fo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have been___ (wide) accepted by the public. (08年12月33题) 本题中have been accepted为句子的谓语部分, 而在谓语中插入一个词则这个词的词性一定是副词, 因此在形容词wide的词尾直接加-ly转换成副词widely为正确形式。

例2.____ (Personal) , I think he is a very nice partner, though you may not agree. (06年12月29题) 本题中单独一个词放在句首因此会想到填写形容词personal的副词形式, 并注意首字母大写, Personally为该题的正确形式。

4、动词 (v.)

动词在填空题10题的所占比重最大, 有时甚至占到一半的比例, 同时也是学生们最为畏惧的词性填空, 不得不承认动词的变化最多考点也最多, 因此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了最难的词性填空。以下主要将动词分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两方面结合真题进行解析。

在英语中一个句子结构只能有一个谓语部分, 根据此项原则我们首先需要判断本题填写的动词是谓语动词还是非谓语动词。

(1) 谓语动词 (时态、语态、语气、主谓一致)

在填写谓语动词时需要注意其时态、语态、语气 (虚拟语气) 和主谓一致, 而在具体的考题中往往都是各个考点的综合考察。

例1.We are pleased to learn that that problem____ (solve) at yesterday’s meeting. (08年12月30题) 本题中be pleased to learn that…后引导了一个宾语从句, 而该从句中缺少谓语动词, yesterday告诉我们时间为过去, problem做从句的主语因此应用被动语态得出was solved为本题的正确形式。

例2.The doctor recommended that Mary____ (start) the health program as soon as possible. (08年6月32题) 本题中同样that后引导宾语从句, 从句中缺少谓语动词, 但是根据动词recommend判断出此句为虚拟语气的用法, 因此 (should) start为其正确形式。本文主要讲解语法填空题的解题技巧, 因此虚拟语气的具体用法在此不做一一详解。

例3.The professor, as well as his assistants, ____ (do) the experiment in the lab forty hours a week. (05年12月35题) 本题中两个逗号中间部分为句子次要成分, 因此很明显该句缺少谓语动词, 根据意思判断该句为一般现在时, 主语the professor为单数第三人称, 所以其正确形式为does。

例4.Nothing can____ (do) unless we are given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ituation. (04年12月34题) 本题中unless引导了状语从句而主句中缺少谓语动词, can为情态动词后面应该用动词原形, 但是本句中nothing做主语因此还要考虑到使用被动语态, 所以正确形式为be done。

(2) 非谓语动词 (V-ing, V-ed, to do)

非谓语动词在填空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V-ing、V-ed、to do。在B级考试中主要从两方面具体考察其用法。

A.考察具体的句型结构:哪些动词或句型后加V-ing形式, 哪些动词或句型后加动词不定式to do, 哪些动词后两种形式均可但表达的意义又有所不同。

例5.Please remember___ (lock) the door when you leave. (04年12月26题) remember的句型有两个, 即remember to do sth. (记得要做某事) /remember doing sth. (记得做过某事) 。根据对本题句意的判断可以得出to lock为正确形式。

例6.It is quite difficult for me___ (decide) who should be given the job. (07年6月32题) 本题中考察的句型为It is+adj.+ (for sb.) +to do sth.根据句型的判断不难得出正确形式为to decide.

例7.It took me several weeks to get used to___ (drive)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road in London. (08年6月33题) 本题考察句型为get used to doing sth. (习惯做某事) to为介词后加动词的ing形式, 因此正确形式为driving.

B.考察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具体用法。

例8.The hotel, ____ (build) 100 years ago, still looks new. (08年12月29题) 本题只有一个句子结构, 而系动词looks为谓语动词, 因此填build的非谓语动词形式, hotel和build在逻辑上是动宾关系, 所以填build的过去分词built作后置定语。

例9.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of April 15, ___ (tell) us about Mr.John Brown’s visit to our company on May 10. (07年12月31题) 本题只有一个句子结构, 而thank为谓语动词, 因此填tell的非谓语动词形式。而letter与tell在逻辑上是主谓关系因此填写tell的现在分词形式telling作伴随状语。

三、结语

高考完形填空真题解析 篇3

一、2016年完形填空题题材与2015年一样,同样是思考人生

题材依旧是夹叙夹议类型,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文章主人公John在和一个陌生人的一段对话后,开始反思个人成长。文章时间线索明确而且文章篇幅较短,行文通俗易懂,前后呼应,难度与去年持平。2016年完形填空题253个词,加上20个空21个词(第46个空考查短语2个词),共274个词。文中出现一个专有名词:Kurt Kampmeir (人名);短文中出现了高考英语词汇背诵手册P.195206新增詞汇:critical (adj.批判性的;挑剔的;极重要的;关键的;严重的);选项中第38 题D. qualify v.(使)具备资格;(使)合格;第39 题A. involve v.包括;需要;涉及;(使)参加;第43题 D. complain v.抱怨;不满;第46 题A. loan n.贷款;第49 题A. contract n.合同;合约;契约;协议; 第51 题A. recall v. 记忆;回忆起;使想起;召回;B. define v. 给……下定义;对……作详细说明。短文中出现了两个超纲词汇:incorporation n. 结合;合并;社团;公司;workbook n. 辅助练习册;笔记本。今年完形填空题考查记叙文阅读。具体的考点分布:

考点语篇理解动词(短语)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

题号36、37、41、47、48、49、53、54、5538、43、45、50、5140、5239、444246

题数952211

二、解题技巧

1. 语篇分析

完形填空要求考生修复信息不完整的语篇,使一系列句子构成语义连贯的语言整体。

以近几年的高考英语完形填空为例,为了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完形填空题通常考查文章核心词的语义辨析、组合用法等,并且干扰项与最佳选项在语法形式上相当或近似,对考生的干扰很大。如果仅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分析,几个选项看似都正确但在语篇背景下进行分析,即考虑句子间的语义连贯,则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因此,考生在解完形填空题时运用语篇分析法是非常必要的,语篇分析就是要把握语境,利用词汇的复现关系、同现关系、语法关系、逻辑关系等来解题。例如:

第36题。根据36空前“for breakfast”可知:我在吃早饭的时候遇见了Kurt,当我们正在吃饭的时候,他问我对个人成长有什么样的计划。故D项eating或having breakfast符合上下文串联。

第55题。根据后句While too many couples grow apart, we were growing together.可知我和妻子一起成长。说明他的资源对我们有很好的作用,我们作出的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故D项wise正确。

2. 把握主题

完形填空题通常的解题步骤是“宏观——微观——宏观”。宏观理解就是迅速浏览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题。面对一篇全新的完形填空,考生应快速通读全文,力求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明确主题思想,认识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层次。根据首句不设空的原则,第一句一般是完形材料的题眼所在,所以考生要好好利用这一题眼来把握文章主题,并注意上下文联系,进而对文章的行文逻辑、语意表达进行判断、分析、归纳和推理。另外,许多完形材料的主题还会再次出现在文章末段,与首段前后呼应,从而进一步强化主题思想。考生答题时应注意文章末段,使解题达到最佳效果。例如:

第44题。形容词automatic自动的;slow缓慢的;independent独立的;changing不断变化的。Kurt告诉我成长并不是一个自动的过程,一定要有计划性。有计划的个人成长才是有效的成长。从那以后我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缺乏并作出改变。BCD三项与语义不搭配。

3. 重视语言积累

完形填空题不仅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语篇理解能力,同时也注重考查考生的词汇应用能力。笔者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做题时完全看懂了上下文,但却选错了答案。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选项中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出现偏差,习惯于用汉语思维来解题。例如:

第43题。“Kurt笑着对我说:对于个人成长你并没有计划,是吧?” 这是一个否定的反义疑问句,在回答的时候“no” 翻译为“是的”(“yes”翻译为“不是的”)。说明我承认自己并没有个人成长计划。故A项admitted正确。

4. 夯实基础语法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生会重视语法重点的复习,例如:名词、代词、动词(时态、语态、语气)(包括非谓语动词)、形容词、副词(重点30组辨析、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但有的语法点对于考生来说拿高分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构词法,包括转化、派生和合成。有时不会直接考查,但是对语篇的理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高考英语词汇背诵手册(3500)中有announce v.宣布,宣告;宣稱;通知(M2U2), 完形填空第47题选项B 出现了名词announcement; 高考英语词汇背诵手册(3500)P.195206新增词汇中有invest v. 投资;完形填空第48题选项D出现了名词investment; 高考英语词汇背诵手册(3500)中有negotiate v.谈判,洽谈,协商;完形填空第49题选项C出现了名词negotiation。

三、对2017高考完形填空题的预测

完形填空的命题思路分析

分析近五年的高考试题(高考试题省略),我们不难看出完形填空会呈现如下特点:

1. 选材要求

(1)210~300词左右长短的文章,不少于210以保证20个题目的设置;

(2)体裁以记叙文和夹叙夹议的文章居多,同时也会考查到议论文和说明文。对考生的阅读面和理解、分析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3)从题材上看多选用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的事例或道理;

(4)短文逻辑性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具有知识性的同时有时含有较深的寓意、哲理,容易使习惯于字面理解的考生失误。

2. 考查特点

完形填空是对一篇语意完整的短文有目的地挖出一些空白,造成信息链的中断,让考生在重新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常识,对每个空格的被选选项做出尽可能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从中选出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使重新建构的文章主旨鲜明,文意畅达,逻辑严密。

(1)突出语篇的理解,强调语言应用。20个小题中有三分之二的选项考查语篇理解,正确理解文章的大意是理解的基础;

(2)一般句首不设空;

(3)考查同义词、近义词词义辨析;

(4)词汇和语法多考查动词、动词时态和短语、名词、形容词等实词为主,兼顾虚词,覆盖面较宽。

3. 命题角度

(1)根据上下文的角度;

(2)根据词义及词的用法;

(3)根据词语搭配;

(4)根据逻辑推理或常识;

(5)根据句意和文章主人的情绪变化。

GRE考试填空真题及解析搜集 篇4

A. impediment to

B. incentive for

C. precedent for

D. benefit in

E. rationale for

解析

解析:前文even if之后的内容全部都是在描写他连任的有利条件,然后后面转折,说还是客观存在一些阻碍,符合句子逻辑。

正确答案选A选项。impediment阻碍。

注意there is是客观存在,所以选E不合适。

2012高考语文真题深度解析 篇5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今天一起用最快的速度最深度的内容来解析一下2012年高考语文真题,特别是现在我们已经汇集到各个省区的语文题目。

大家先来看一下这次考试的大概内容,现在已经得到的内容:北京: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从这个材料里面分析一下,如何把这个作文题目写得好,我们要从作文题目内部找到规律,我们目的就是能够让来年参加考试的学生从这个里面获得教育。

下面我们开始把这些题目做一个归类,我从三个为的分别阐释不同命题的作文题目,迅速定位你应该写什么,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

一、思维方式问题,正常人思维有两种思维纬度,一种是单向度思维,一种是多向度思维,很多学生是第一种,有的学生说我不需要审题,迅速地去写,别人用5分钟,他用50秒就写出来,我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假如说这样一个题目叫《浓烈与恬淡》,这是海淀区的一个考试,和我们这次考试真题有很大关系,很多学生用50秒,很多学生说这有什么可写了,我就写浓烈好了,肯定不跑题,我就写恬淡肯定不跑题,我说这样最多得36分,你一定是二类中等偏下的分,因为你和80%人写了一样的东西,所谓单向思维,就是拿到命题之后我们毫不思考写了一个没有任何梯度的东西。

二、因此,我希望同学们用到多向度思维,用到你们平时学的关联词去重组,在写一个句子的时候可以用到并列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

《浓烈与恬淡》,最怕学生上来就单向度思维,我就写浓烈很好,恬淡不错,牛人说这样不行,这样写我作文内容太简单了,我试图用并列方式将我的文章架构,叫《浓烈和恬淡》,多向度思维中的并列性思维是不建议大家使用的。

浓烈还是恬淡?大家觉得这个题目怪怪的,我们进一步往下说,多向度思维,并列和选择在考试中是不能用的。

下面的条件、转折、递进是你文章能够好的法宝,比如我现场就用转折的方式,怎么用关联性思维把他们俩放到一起写成一句话,这样你主题就不单薄了,一个人虽然他的生活是恬淡无比,无比平凡的,没有人看得他,他处在恬淡之中,但是他仍然在内心中保有对生活的浓烈的爱。大家想想,学习成绩比较差的人,平时背好了很多的句子,最后只考得30多分,而真正牛人是构架一个好的东西。

同样一篇文章,一个是写浓烈与美,另一个写的是虽然一个人处在恬淡生活当中,但是他仍然内心保有浓烈的爱。于是我们可以想到各种各样的文学例子,比如像史铁生,没有一个人不赞扬他,作为一个残疾人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想此时史铁生一定生活在恬淡当中,但是就在恬淡中,史铁生肯定仰望过天空,他是第一个听到蝉鸣的人,冬天的落叶落到鼻尖的时候,他一定对生活有不同感受。

但是我相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史铁生一定体会到生命大美,他懂得什么叫做浓烈。后面文章之所以好的原因,就是我不断地设置了多相性思维条件,当你用这样思维条件去重新架构一篇文章的时候,你的文章就不单薄,而充满了内涵。

第二个,逆向建构的策略。

这次考试当中出现这样的题目,比方说福建卷是《向×走》,四川卷,《你是天边一朵云彩》,河北:《把握方向》,40%题目都是出的,可能一般人看不出这三篇作文题目有什么关联,但是我认为这三个题目用一个方法就能处理好,这叫逆向建构的策略。

你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一定要在思维上跟大家不一样,可是老师问大家,你的文章怎么样跟大家不一样?我现在会给大家一个非常具体的步骤,是不是这样写。

首先第一个,这种文章统统有一个特点,它的题干中有动词,或者有名词,代词,代词是名词的一种。名词,具体的名词,具体的动词,名词、动词,还有像名词一样的代词,一旦在作文题干中出现这样的词,你就完全可以从这就是作文中的关键词,从它们开始往下走,难道走的意思真正是脚踩在大地上行走的意思吗?

这次刚刚考过的考试,写张海迪写过的那篇文章,还提到梅里雪山,经常会问大家某一个词有什么含义,任何一个词汇的含义都要从阅读题,都要从两个角度展开,一个是从它的本意,一个从它的象征意义。

从阅读的思维反观,任何一个动词,任何一个名词,除了它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背后的意义,考生写得差,如果说走,就一定脚在走。牛人会说,这种行走是让人的眼界看到更多东西,所以走到不同地方,还有一种走是用心灵丈量世界的宽度。

所以任何一个名词有本意和象征意,所以你在具体操作一篇文章的时候,诚然这个词在这篇文章中有这样的意思,然而我更想说这样的文章是我最想关注,所以任何一个词是对名词的二次定义。题目叫《走出去,不然能获得全世界吗》,同意吗?获得这种看法吗?他就写了非常多这种烂俗的意思。

可是牛人写的第一句话就不一样,老师,走出去,就一定能获得全世界,抓住关键词,走出去能获得全世界吗?我以为理解这个问题的观念是何为全世界,世界有两种,一种世界是我们用双脚丈量这个土地,这是用双脚行走获得的全世界,还有一种世界是用心灵去阅读,当我们用心灵丈量这个世界的宽度的时候,我们获得的是灵魂和精神有关。

如果说全世界关乎人的精神,那么走不走得出去都一样,太多的人没有走出去,他依然获得了全世界,康德从未离开过他生活的那个小镇,然而康德既然成为世界上最厉害的重要的哲学家,他们从未必走过来,大家看,之前出的题目跟今年的福建卷是一样的,向东南西北走随便走,牛人一定会告诉我,走,在我的心里,一定不只是用双脚走,还有一种走是用心灵丈量世界。

四川的:《你是天边的一朵云彩》,你,可以更多是我们特熟悉的文学,这种已经可以考过很多遍了,牛人可以告诉你,隐形的翅膀可以是人,也可以指文学,方向有两种,这次我们吴斌师傅他在临死前救了一车人的生命,他用生命的敬畏、尊重,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对生命的理解,此时方向有象征意义,就是对生命的解读。

只要你能够挖掘到任何一个题目的名词和动词的象征意义,从这儿入手,你的文章会迅速不一样。

三,心智成熟。

这与大部分老师讲的不一样,我自己参加过很多次高考阅卷,所以我有很大的发言权,很多的学生写爱母亲,爱父亲,这无可厚非,抚爱、母爱是人生中重要的人生体验,然而高考找的是心智成熟的学生,他会爱更多的人,他考虑更多的问题,除了个体生命的问题之外,还有社会的问题。

所以我们这次看到北京卷的材料,有很多不同的感受,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他说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

注意,这次题目要求考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进行题目分析,第一个,老计每天要走几十里路,这是一个你可以写的角度,第二个,火车经过时老计都会发自内心的严肃地去敬礼,第三个,汽笛声在老计的敬礼中渐行渐远。

北京卷和其它地方的卷子有什么不同呢?如果大家还能记得2011年,去年的北京高考卷考的是诚信,这次考的是诚信特别相同的词就是责任,不管怎样,我个人的说法,都是“大爱”。

北京卷一直坚守着一个传统,他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心智成熟,可能非常熟悉,但是很有道理,我们去买衣服,有两种人心智不成熟,这衣服一百,大哥,我求求你,一百;第二个人,一百,20,大哥,你得让我挣点钱,不行,就20,50卖你,不行,就20,好吧,就卖给你。

第二种人和第一种人成熟在哪儿?他开始学会了一种东西叫质疑,鲁迅的文学为什么是最伟大的?鲁迅的伟大在于他质疑,他原来是根本不革命的,但是他一旦认定革命对中国是有希望的,所以他坚定革命,他会燃烧生命的代价去守护他唯一的信念。

为什么写出的文章,他是50分,他是30分,因为他心智成熟,从质疑中开始,他还写到爱,有的同学觉得写奥斯特洛夫司基写出来很没面子,但是这种东西写出来都是满分。你成长当中会告诉你,其实有很多不真、不美、不好的东西,但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即便这个世界有许多不真、不美、不好,但是我依然相信我当年的理想是好的,所以我要坚守着我自己的爱。

所以北京卷这几年为什么这么多东西?原因它充满了文气,充满了对生命的关怀,大家注意这些关键词,文气、生命,我们迅速回来看看这个老计的故事。

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为什么北京卷出在深山里,为什么北京、广州卷关心这些东西?语文关注的是生命个体在过渡化发展的现代化背景下,如何处理个体思想。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现在手中有材料的同学可以看一下2010年的卷,题目叫《灯火》,那时候我们小时候在煤油灯下读书,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也不可避免失去曾经美好的东西。

为什么老计看到火车声,他们越鸣越远,远离了老计工作的地方,社会在快速发展,火车是什么?是快速的、便捷的,到现代化,火车拉来的是现代文明,可是现代文明带来越来越多负面的东西,比如人与人之间慢慢越淡漠,但是老计要敬礼,去年的诚信的问题,今年的责任问题,我可以告诉你明年还是这样,为什么这么多年坚持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告诉你是一个事,而不同的反应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是否成熟,通过买衣服的大哥一样,通过买衣服的反应就可以看出他是否心智成熟。

牛人会告诉我们,老计在深山巡逻,老计代表是最纯最美,还没有被钢筋水泥,没有被现代化社会所掩埋到的纯美感情,他可能都会向每一辆列车敬礼,人生在没有现代化之前那种纯美、朴实,这样的朴实可能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当中正在渐行渐远。

这就是这两年北京卷为什么一定要考材料作文,就是判断你的心智,判断出哪些学生可以去大学深造,而有些学生就不必了。说感情真挚就是好文章,写你的生活就是好文章,错了。诗人和文学家是这样,他们从来想说我爱你的时候,他们一定都会说“月亮代表我的心”,只会空喊的,只会写周边,你妈爱你,你爱你妈的人肯定是不行的。

一个18岁的人,你们思考的问题如果还只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一定不是一个心智成熟的状态,他可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日益生活在物质现代化时代,但是我们精神现代化了吗?我们的心灵是否也与这些最高科技的东西与时俱进?还是我们在退化,老计的行为向我们城市中的人说明了什么?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丢掉了什么东西,在这个意义上,你们之前考试背的文学例子还能用吗?

我们很多学生在考前压题,背司马迁压牛,一个人要克服困难才能成功。而牛人一定会告诉你,请告诉我,什么叫成功,在一般人概念中,成功不就是住大房子,挣更多的钱吗?而语文的角度,成功在人的心间。有一个成语叫感同身受,判你卷子的都是像我这样的老师,我们上大学的文学课和高中的语文课,我至今不知道霍金的理论有什么好的地方,我同时知道我教的是语文的科目,说难听的话叫投其所好,说好听的话叫感同身受。

老计除了是一个充满诚信、责任和大爱的人,他每天自己要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他还是一个孤独的人,任何一个取得成就的人难道不是孤独的吗?鲁迅是孤独的,他一生中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虽然他强调,我所针砭的是时弊,不是针对个人,但是他还是得罪了不少人。从这个角度,我们仍然可以写出不同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来现在高考究竟在考什么。

我们看这样的题目,我们再也见不到妈妈爱你的题目,我要你理解,像吴斌师傅这样,像陈光标这样的,他可以爱你不认识的人,我们大多数人都在路边碰到问你要钱的老人的时候,都会在想他是不是在骗你。

你的七大姑八大姨爱你,那叫私爱,这个叫大爱,大家看,现在的作文正在教我们学会大爱,你妈在你小时候很穷的时候给你买个钢琴,这个很感动,但是文章不能这样,生命成熟让你明白所有生命都需要敬畏,所有平凡都是伟大的,需要你明白文学都是隐形的翅膀,都是天边的云彩,需要你去明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渐行渐远,哪些最纯美的东西远远离去,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写文章去反思这个事情,之后的考试一定沿着这个方向进一步深化。

所以今年考试呈现出的最基本特点,第一个,考的是学生思维,不考学生的记忆,之前背诵了现成段落的学生可能会非常恐惧,因为他发现今年背的东西不管用了。第二个,考的对生命的理解,而不是对生活和情感,而是你怎么用生活把情感理解清楚。

材料作文最能看出一个人,同样的材料不同的观点不一样,从你的不同观点中,我可以迅速推断出你的心智水平是否达到成熟,这样可以把好的学生区分出来,这是一个全国命题的趋势。

刚才我说了一下这次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卷子的点评,一般我们都会说这个题目怎么样,而国老师是把每道题目怎么写,具体操作教给你,我觉得这个更有用。

再下来,简单看看阅读题,我们新高二的学生,我们新高三的学生,你们刚刚接触到高考题的时候,大家一直有这样的困惑,老师,我之前背了很多东西,但是这些都是我无法合理运用到考试中,究竟怎样解决呢?

我们看一下,这是考试对阅读题的要求,通过这个,能够让自己的进步自己察觉到,也可以定位到自己问题在哪儿?一个问题答不出来有三个原因,第一个,你没有达到初级理解的程度,但是考试还有另外一个,就是深度理解,在你把这些背会之后,是否能够用自己的理解去解决,你至少要知道一个答题的基本模式。

问题就出现在这儿,在高考难度中还有一个难度叫运用,运用也有两个层次,一个叫初级运用,很简单,就是你背下一个模板,这个东西在什么情况下是什么作用,一听到作用你就兴奋了,条件反射,答出来了。但是高考解决的是高级应用,换词了,请回答这样写有什么样的目的,有什么样的用意,我没有背过什么叫目的,什么叫用意,老师告诉你阅读题你这样答,你背下来答对了,这是初级运用,我换个词,因为目的就是用意,用意就是作用,换了之后就答不出来,原因是我给了你一个间接情景,换了问法,所有题目难,难在我的设问方式一般都是间接设问,答案还是那个答案,但是问法换一个你没有见过,你可能答不出来,这也是一个高三的学生要关注的,一个高三学生怎么可能没有背过东西呢?可是为什么真正考试时候的时候答不出来呢?原因就是问法换了,要识别间接情景。

老师现在手中,因为时间紧张,先拿到了北京卷,就先和大家说说,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每年考试都考这个,表现手法,包括三个东西,一个叫表达技巧,一个叫修辞,一个叫表达方式。很多学生资料特别多,背了特别多,其实没有效果,我给大家列出来,大家看,手法表达三个,表达技巧、修辞和表达方式,这当中哪个你是最熟的?你一般说这个,错了,表达方式是你最熟的,表达方式包括描写、议论、抒情,一般学生写得再差,他可能不会用比喻,但是会用叙述,所以表达方式是你最会的,这个就不考了。

剩下的修辞,你看到比喻、拟人,这个看到太多了,这个也不考。所以剩下来看,真正要考的就是表达技巧中的前三个,因为前三个都没有听说过,比如说象征,一个是对比,什么是对比?有人认为两种东西互相比就是对比,这就是为什么你考得分少,比如我和姚明来比个子,我肯定是衬托他,因为他是人,我和瓶子比,因为我们品种不同,用瓶子的矮来烘托我的高大。

你们背过诗,李白写过“天台四万八千丈”,写天目山太高了,品种相同互相比较,或者叫衬托,用五岳的矮来衬托天目山高。白居易写《琵琶行》,写琵琶女的琴声太好听,说琴声响起,四处寂静,唯见江心秋月来,琵琶和月亮之间不一样,因此用月亮来烘托琵琶琴声好听,所以不要以为你懂对比。

象征也是,今年的北京卷子,张海迪写的那篇文章依然还是考象征,去年考的是祁连雪,祁连山在这里有什么象征?象征就是用一个抽象物表象出来,我爱你太直白,所以用月亮代表我的心。2005年名字叫《合欢树》,说妈妈我爱你太直白,可以写成我爱树。2008年,北京卷叫《碧云寺的秋色》,想说大自然,我爱你,太简单了,爱碧云寺的秋天,就是爱大自然的象征,2009年叫《司马祠》,庭院就是司马迁的象征。2011年,就是去年,说大西北你太有生命力了,我赞美你,写大西北我爱你,具体的祁连山的雪。

2012年,张海迪写的文章,生命最伟大的就是我登上的梅里雪山,今年上来告诉你,梅里雪山有什么作用,按照学校讲的结构什么的,你就0分,真正的就是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就这种东西,这种题在考试中叫鉴赏。

语文跟英语最大区别是什么?英语题叫细节,Why、What、How,大家看英语中经常是这样问的,但是今年北京卷几乎没有这样问,因为语文比你第二英语层次更高,英语只要你能读懂就行了,而语文你要能欣赏出它好在哪儿。所以外语体经常看到的是Why、What、How,而语文经常是这样写有什么意义的,有什么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的修辞手法。

类似的问题一下就凸现了,北京卷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以鉴赏为主,对象征的考察就是重中之重,05年的题目叫《合欢树》,这个写法有什么效果呢?只要还记得老师讲过的,在这么多手法中主要有三个,一个象征,一个对比,一个欲仰先抑。孩子爱妈妈就去看树,为什么看树呢?因为树就是妈妈的象征,这样写的特点就是含蓄抒情,构成了全文的行文线索,就是我前面强调过好多好多次的象征的好处。

2011年的北京卷叫祁连雪,雪是《祁连山》的文眼,雪有什么作用,当然雪是热爱大西北,大西北生命力的象征嘛,构成了全文的行文线索。

2010年的行文线索叫海棠花,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无缘吗?第二问,海棠花有什么作用?海棠花又是作者思念故乡的象征,海棠花的作用是含蓄、抒情,构成了全文的行文线索,这种五六分的大题,在北京卷,算今年已经出了5次了。大家回去找找张海迪那部小说的前言部分,同样是一篇散文,其中提到梅里雪山,去年是祁连雪,今年是梅里雪山,只要你记得我说的象征是什么,这五六分一点没问题了。

我给大家最后拿出一点点建议,我们新高三的学生在接下来复习中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个,关键词。

国家玮:今年给新高三的学生提出一个新的建议,大家今年要着重从这样三点进行新一轮的复习,第一个,作文彻底改变思路,虽然这样写很俗,但是这是今年开始整个语文作文的导向——爱,如果在爱前面加一个字的话,叫“大爱”,不是你周围的是,高三跟初三学生最大的差别就是你的爱要有文化,要有社会,要有对苍生的生命的大的关怀,你意识到这个,你的语文成绩会真的好起来。

我见过原来好多打70分、80多分的学生,最后能打130,他们觉得老师你讲这个没有意义,但是我按照你的想法去考虑的时候,发现语文是做不了假的。我们老师也很聪明,这个题目让你能写上司马迁、苏东坡的,我绝对不出,也就是今后的押题对语文备考是毫无意义。

第二个是阅读,给你一个关键词就是本质,为什么还要学语文,一个高三的卷子给你父母做,如果他不是教语文的话,他能及格的话就不错了。语文为什么会存在?都是中国人说话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说话方式叫我爱你,有些人说话叫月亮代表我的心,因为语文说话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白的,一种是用含蓄的,还有人用含蓄、委婉的方式去阐述大家都懂的道理。

因此李白的伟大不在于他说我思念故乡,他说的是“举头望明月”,李白不说我热爱大自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因为语文的本质就是象征,用一个具体的物来说明一个抽象的概念,当有人这样说话的时候,语文就产生了,这是语文学科的本质。

第三点,我给大家写在这儿,我们都说要夯实基础,这点老师没有意见,但是夯实基础一定要搞清楚,语文基础不是背来的,所以现在开始大家记住一件事情,你要明白语文作为学科存在是文气当先,在接下来一年中,你真正阅读三到五个世界上确实有影响的作家作品,不用那么多,你没有必要读鲁迅全集,你只要看鲁迅选集,就叫鲁迅先生讲的,真货色,学了12年的语文,一个人真正的没有看过两三篇作文吗?

所以语文的本质是写霍金、奥巴马吗?还是写沈从文、刘墉,如果你了解你写什么,语文就不会走偏,语文绝不仅仅是背点成语、校正字词就能学会,很多人非常后悔,如果我读了一篇沈从文的作品,我会是什么样子。

高考完形填空真题解析 篇6

该资源针对2014英语高考必考短文语法填空的情况,搜集、整理了历年的短文语法填空,都有参考答案,有的附有参考答案的解析,排版工整,具有参考价值。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

Maybe you never opened that account(账户).But someone else 16.________—someone who used your name,your credit card number or your 17.________(person)information to commit fraud(造假)without letting you know,18.________is actually a crime,pure and simple.The biggest problem is 19.________(probable)that you may not know that someone has taken away your identity 20.________you notice that something is wrong:you may get bills for 21.________credit card account you never opened,your credit report may include debts you never knew you had,22.________you may see charges on your bills that you didn’t sign for,and even don’t know anything about.If your identity has really 23.________(steal)like that,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FTC)suggests that you 24.________(take)at least two actions immediately.First,contact the fraud departments of the major credit offices and ask them 25.________copies of your credit reports.Then,review your reports carefully to check your corrections and changes.16.did [中间由but连接,所以两句应是对称的,谓语动词应是open,但一般为避免重复,用do代替,此处用did与前面保持时态一致。] 17.personal [information是名词,前面用形容词修饰。personal“个人的”。] 18.which [which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此处先行词不是一个单词,而是整个句子。] 19.probably [此处需要一个副词来修饰is,表示“可能是”。] 20.until [not...until...“直到„„才„„”。本句意为:直到你注意到不对时,才会知道有人盗用了你的身份。] 21.a [不定冠词a表泛指的“一个”。a credit card account意为“一个信用卡账户”。] 22.or [这里列举了三种个人信息被盗用的情况,or表示“或者”。]

23.been stolen [has说明是完成时态,又因为是被偷,所以用has been stolen。] 24.take [此处suggest作“建议”讲,后面的that从句应用虚拟语气,即用should do的形式,should可省略。] 25.for [ask sb.for sth.“向某人要某物”,固定搭配。]

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

His name was Fleming,and he was a poor Scottish farmer.One day, he saved a 16.________(terrify)boy from a black bog(沼泽)by accident.The next day,a fancy carriage pulled up to the Scotsman’s sparse surroundings.17.________elegantly dressed nobleman stepped out and introduced himself 18.________the father of the boy Farmer Fleming had saved.“I want to repay you,”said the nobleman.“You saved 19.________son’s life.” “No, I can’t accept payment for what I did,”the Scottish farmer replied,20.________(wave)off the offer.At that moment,the farmer’s own son came to the door of the family hovel.“Is that your son?”the nobleman asked.“Yes,”the farmer replied 21.________(proud). “I’ll make you a deal.Let me take him and give him a good education.22.________the boy is anything like his father,he will grow to be a man you can be proud of.” And that he did.In time,Farmer Fleming’s son graduated 23.________St.Mary’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 in London, and 24.________(go)on to become known throughout the world as the noted Sir Alexander Fleming,the discoverer of Penicillin(青霉素). Years afterward,the nobleman’s son was stricken 25.________a serious disease.What saved him?Penicillin.16.terrified [这里应用terrify的过去分词形式作定语,修饰boy。terrified“害怕的”。] 17.An [an elegantly dressed nobleman“一个穿着优雅的贵族”。] 18.as [as作介词的时候有“以„„的身份”的意思。此处表示“介绍他自己是被救男孩的

some were lying down under the table, 24.________everybody’s reading pose was different.Regina thought that it would be more fun to read outside on the grass.25.________a great idea!The next day our whole class went to the park across the street from our school.It was amazing!16.When [这是Mrs Toalson女士所说的话。从下文学生的行动可知,这里指“当„„的时候”,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17.a [cup在文中第一次出现,并非特指,故用不定冠词a。] 18.out [此处指“从杯子里面拿出来”,故用out。] 19.for [run for“赶往,跑向”。] 20.picking [keep doing sth.“继续做某事”,是固定用法,所以用pick的动名词形式。] 21.to take [be going to do sth.“打算做某事”。这是将来时的一种表达法。] 22.happily [此处需用副词修饰谓语动词run,故形容词happy变成副词形式happily。] 23.lay [and连接同ran并列的谓语动词,应用lie的过去式。] 24.and [and起连接作用。] 25.What [此处为感叹句,中心词为名词,故用what引导。]

广东省2014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l 5分.满分l5分)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标号为16—25的相应位置上。

Ms.Mary was over eighty, but she still drove her old car like half her age.She loved driving very fast, and boasted of the fact 16.she had never, in her thirty-five years of driving, been punished 17.a driving mistake.Then one day, she nearly lost her record.A police car followed her, and the policemen in it saw her pass a red light without 18.(stop).When Ms.Mary came before the judge, he looked at her severely and said that she was too old to drive a car, and that the reason 19.she had not stopped at red light was most probably that her eyes had become weak 20 old age, so that she had simply not seen it.a few rules we have memorized, we are not really learning the language.“Learn through use” is a good piece of 23.(advise)for those 24.are studying a new language.Practice is important.We must practise speaking and 25.(write)the language whenever we can.【参考答案】(2)

16.it 17.Thirdly 18 in 19.A 20.to memorize 21.If 22.their

【语法填空】

Study in America Nannan’s father runs an enterprise near the Ming Tombs selling batteries and drills to the Daqing Oilfield.Hoping to get the qualification to help govern it, Nannan made much _1____(prepare)and then left her motherland with _2____ visa to study in America._____3_____ her destination, she settled in an inn recommended by the travel agent.As far as Nannan was concerned, she always kept it up in China.But she had to acknowledge it was not easy to adjust herself to the new academic requirements, _4______ were not parallel with China’s.____5____ she was occupied with lectures and seminars day in and day out, the essays she drafted were still contradicted by her tutors.As for her routine life, she felt that it was hard to fit____6__, too.For

example,she

found

English

idioms 23.advice

24.who/that

25.writing

difficult___7_____(understand).And it was out of the question to eat delicious Chinese foods though many optional cafeterias served abundant substitutes.In addition, she had to wait in a queue early for the minibus that took her to school and it was usually so cold that she felt numb.__8____ bothered her most was that she received no apology when her sleeping ___9____(disturbed)by a barking dog in a shopkeeper’s cage.Luckily, with her parents comforting her by videophone, she became autonomous soon and eventually got her bachelor’s degree___10_____(success).35.【参考答案】Keys: 1.preparation 2.her 3.Having reached 4.which 5.Though

高考完形填空真题解析 篇7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名师点拨】

1.综合分析

今年的天津卷高考语文作文,把目光聚焦在“我的青春阅读”这一热门话题上。纵观天津近几年来的考题风格,具有如下共同特点:一是紧跟热点和时代潮流。考题所选作文材料都具有时尚化的特点,如2014年的“智能芯片”是智能化的热点,2015年的“范儿”是时尚热点,2016年的阅读话题让人再次想到火热的“世界读书日”。二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和道德价值的引领。如2015年“范儿”话题是满满的正能量,是对价值观的引领;2016年的“我的青春阅读”是对学生阅读思想的引领。三是稳中有变,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天津卷2014年考的是“智能芯片”的想象作文;2015年考的是“范儿”话题作文;而2016年的“我的青春阅读”,却是一篇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既防止了考生宿构,又糅合了当下热点话题,从而降低了考试难度,体现出人性化的命题特点。

2.辨析题型

对于2016年天津卷这样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其中所谓的“任务驱动型指令”。①作文材料中“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这些都属于内容指令,即限定读书方面的内容。②“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这属于对象指令,即“自己”这一独特对象的独特体验。③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这属于主题指令,考生应该凸显自己的权衡和思考。

3.锁定立意角度

具体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天津卷我们可以像这样构思:(1)从肯定“电子设备阅读”的角度去立意,突出自己对电子书的热爱。(2)从肯定“多媒体视听阅读”的角度去立意,强调有形有色、有声有像阅读的优越性。(3)从肯定“传统纸质阅读”的角度去立意,彰显自己不一般的个性。(4)综合三种阅读立意,逐一分析三大类型阅读的好处,强调自己是综合型阅读。(5)还可以“全盘否定”来立意,即批判当代青年阅读现象:读书太少、人心浮躁等问题。

突围角度一 紧跟潮流,喜爱电子阅读

【考场高分范文】

最爱手机电子书

□一考生

青春是一种时尚,青春阅读也总是紧跟潮流的脚步,一起迈向未来。在智能手机、电脑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电子产品基本充斥了我们青春的每一个角落。而作为青年队伍中的我,最喜欢的阅读方式就是看手机电子书。

所谓手机电子书,顾名思义,就是指手机上的电子书。手机电子书相对于传统的纸质书籍,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这也是我选择手机电子书的原因。首先,手机电子书贮存在手机里,占用手机的内存空间非常小,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提出來,不像一般书籍那样笨拙,携带阅读非常不方便。其次,电子书不需要我们花钱去买。很多电子书都是免费的,这为我们农村孩子省下了一大笔零花钱。最后,电子书阅读片断化居多,这有利于我们利用零碎的时间。如等车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乃至于请客吃饭的间隙,我们都可以读上一段或一篇文章。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手指”。电子书毕竟是电子产品,电子产品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损伤了我的视力。近年来,我看了大量的电子书,确实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但我的视力也是直线下降。网友写段子调侃道:“自从看手机电子书,视力下降厉害。早上远远看见大横幅‘李宇春装B拉’!走近一看,原来是‘李宁春装8折’!去饭馆吃饭,夹起一块红烧肉发现好多毛,很认真地一根一根地拔,等拔干净放进嘴里,奶奶的,是块姜!保护视力,远离手机电子书!”我想,这真是道出了我们电子书虫的心声啊。手机电子书,可谓“让我欢喜让我忧”。

自古以来,读书就是一件伤视力的事情;在手机高度普及的今天,电子书厂商也发现了这一危害人类视力的问题。为此,一些电子书采取了非常人性化的措施,比如有声读物,即可以读给你听的电子书。这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像以前听广播一样,中午或者晚上,闲来无事,我就躺在床上或者沙发上,品一杯清茶,戴上高保真立体声耳机“听书”,这也是一种不错的美好享受。这样一来,我们对电子书可谓爱得痴迷了。因为眼睛如果看书看累了,就可以换成耳朵听书,两种读书方式轮流换,读书就变成非常快乐和自由的一种生活方式了。

南宋诗人尤袤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我想,手机电子书同样给我以青春之精神食粮,真是我们不离不弃的成长好伙伴。

【点评】1.紧扣指令,任务驱动。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不但紧扣了材料中的第一类型“电子书阅读”,还权衡、比较了该种阅读方式和其他阅读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可谓紧扣了任务驱动型的指令,论述全面。

2.行文曲折,逻辑性强。文章开篇紧扣材料,指出自己选择的阅读方式是第一种;接着解释什么叫电子书阅读,分析电子书阅读“方便”“省钱”等诸多优点;随后笔锋一转,用网友调侃的段子,指出电子书阅读的缺点是“太伤视力”,厂商改进电子书后,摇身变为了“听书”;结尾引用名言,呼应开头。

nlc202309081636

突围角度二 特立独行,专情于纸质阅读

【考场高分范文】

甘做书虫,静闻书香

□一考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科罗廖夫说:“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人们读书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读到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各类书籍。可是,我却情有独钟于纸质书刊,不喜欢那些所谓的高科技阅读。在无涯的书海里,我甘心做一只书虫,静静地闻着油墨书香的气息。

书虫就是嗜书如命的人。古人读书有“三上”:“马上”“枕上”和“厕上”,这都是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书的人啊。北宋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黄庭坚是一只书虫,也是我的偶像,我也喜欢这样整天浸泡在书香里。

自古书虫就很多,如头悬梁的汉代孙敬,锥刺股的战国苏秦,凿壁偷光的西汉匡衡,聚萤夜读的东晋车胤……现代文学巨匠鲁迅,也是一个书虫。“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他在南京读书的时候,考试得了一枚金质奖章。为了读书,他居然卖了奖章,换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天深夜寒冷时,他就边嚼辣椒边看书。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在乘船去欧洲的旅途中,居然求人把自己绑在柱子上,在摇晃的轮船上都要读书。如此执着而痴情的书虫,想想我们都是佩服得醉了。

南宋诗人尤袤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打开书,我仿佛就看见了这些书虫朋友。徜徉书海,我就能和这些古人尽情地聊天、谈心。所以看书像是和朋友一起去旅行,天南海北地遨游观光,充实而快乐,做到了“足不出户知天下”的境界。

“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青春是转瞬即逝的。可是丘特说:“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书可以让青春定格为永恒的美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这都是对青春的谆谆告诫。

现实中,青春对于阅读,更多的是浮躁。其实,阅读更需要的是安静。

安静。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独自一人,沏上一壶清香的茉莉花茶,手捧书卷,带着一笔,随心所欲,信手涂鸦,潜心阅读,这是电子类书籍阅读所无法比拟的享受。电子书无法做笔记,翻页不自在,眼睛看得发痛,而且让人越读越烦躁,越读越心急。——这其实是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的一个本质区别——“静美”的读书境界之分啊。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在时代的柔波里,我还是愿意做一只书虫,静闻书香!

【点评】1.立意独特。考生没有像一般的青年人一样,选择电子书类的阅读;而把文章立意定位在传统纸质书卷的阅读方式上,所以其立意在众多卷子里可谓凤毛麟角。电子书类阅读,固然优点很多,但看完本篇,我们对传统书卷的阅读也会忍不住点赞,足见作者之功底。

2.手法多样。考生在写作过程中,既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古人与今人的对比,电子书与传统书的对比等;又采用对偶句、诗词句、排比句等多种句式手法,夹叙夹议,富于变化,令人着迷。

突围角度三 另辟蹊径,在各大社交平台阅读

【考场高分范文】

五“读”俱全

□一考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生处处是课堂。回首我的青春阅读,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影子。如果要我总结下,我会情不自禁地用一个词来形容——五毒俱全!哈哈,你没听错,但字写错了,应该是这个——五“读”俱全。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教会我如何注册邮箱,再用这个邮箱,登录一个叫MSN的聊天软件。可以说,那时候的我从互联网里获取的信息,大多是从这个聊天软件里得到的。为了让我更好地学习英语,在这个聊天软件里,爸爸给我加了好多外國友人。我就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和他们进行着有趣的聊天。

正当MSN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半路杀出了一匹黑马,那是一个叫马化腾的人,创造出了一个名叫QQ的聊天软件。渐渐地,这款QQ聊天软件,取代了我的MSN聊天软件。我每天通过QQ聊天、看新闻、玩游戏。QQ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了每个人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同龄人写在QQ空间里的文字,读来令我备受鼓舞,唏嘘不已。

随着阅读量的加大,我也逐渐写些文字和感悟。这个时候我注册了另一个账号,那就是新浪“博客”。我把我的日记、作文和随笔,都记录在这个博客里。同时,我也会串门博友,阅读别人的优美文字,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如今我的博客内容,都能出版一本小册子了。

互联网的发展一日千里,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明天会有什么美好的事物出现。这不,好朋友们都在玩“围脖”。我被这股洪流裹挟着一起追风,发现这“微博”就是“微型博客”的简称。看来,大家都由玩电脑转向玩手机了。手机上的阅读,注定是碎片化和短小性的,因此,微博就这样陪伴着我。我几乎每天都要打开微博看新闻。微博的诞生,开启了“自媒体时代”。在微博上,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了,有的甚至是现场直播,大有超越报纸新闻的势头。然而,我却觉得我的视力越来越模糊了……唉,都是微博惹的祸!但看到微博上好友的点赞和妙评,我又觉得这也是一种幸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正当大家在微博上玩得乏味时,微信又诞生了。微信因为支付方式的革命,“抢红包”游戏直接刺激了粉丝的增量。这个微信,可谓集大成者,即QQ的朋友圈、支付宝的付款、博客的文章等熔于一炉,打造出全新的阅读体验。但微信圈里也有好有坏,在这上面阅读,经常会有植入式广告的干扰,还有一些虚假信息泛滥。但我们不可否认,微信朋友圈真是万能的,连“阅读打赏”“众筹救助”这样的功能都可以实现。

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是的,回首我的青春阅读,五“读”俱全,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点评】1.先声夺人的新颖标题。考生采用幽默的语言、谐音的手法,将“五毒俱全”改名为“五‘读’俱全”,可谓手法高妙,新颖奇特。题好一半文,给阅卷老师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给高分好评的第一印象。

2.步步深入的逐条论证。考生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论述了“MSN学英语,QQ阅读,博客读与写,微博,微信”这五种青春阅读的方式。考生先总后分,集中笔力,各个击破。全文思路明了,论述深刻。

上一篇:中班语言讲述活动教案下一篇:小学英语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