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周锋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中外班级教学中采用的比较先进的学习模式,也是华英学校导学课堂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探索式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否有效,学生的展示是否到位和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同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地位就越突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就越高。
一、要小组合作好,教师要先组织好。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好有关的组织工作。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状况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一般是四个或六个同学为一组,小组的人数不能超过六人,人数太多教师就难以调控,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就低了;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小组间的交流。在分组时,教师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等,让不同特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组合,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不同水平有助于他们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这样能力高的学生得到提高;能力一般的学生得到锻炼,能力差的学生学困生得到帮助。第二教师还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小组长是教师的好助手,小组长在合作交流中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对小组合作交流的成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每个小组中必须有一名有组织能力强、会表达、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组长。上课前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小组长在活动中,能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组的交流学习。最后为了让课堂合作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应建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如讨论之前,小组成员要先独立思考,认真倾听,不要盲目跟从,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要争论,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交流,还要踊跃发言,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最后形成整组的统一意见,让每个小组的每个同学人人都有思考和表达自己见解的时间和机会。
二、教师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忙的人,因为他要适时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应该放任不管,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
组学习,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不断巡视,在小组相互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关键处及时进行提示和引导,给与点拨和评价。这样教师在指导小组展开合作学习时,不但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
三、重视“导”的导学课堂是最适合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师的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华英导学课堂的中心在于“引导式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的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后就要进行小组成果的汇报总结,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有利于组别和组别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巩固和扩大小组讨论的成果。在这时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导,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有限,他们在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会出现困难,只会停留在表层,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作好小组的总结。在小组交流总结时,教师应注意调控,让各组成员认真倾听,鼓励他们在大胆质疑的基础上,让他们对先前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让学生把思路说完整,讲清楚。在学生们各抒己见中教师认真仔细倾听学生的想法,对于那些表达不清楚的学生,给以耐心地鼓励,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总结时的发言能力得到提高。
另外教学语法规律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后,也要让学生参与总结过程。There be 的将来时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对there be 句型的总结一般会提到: “there be 表示“某地有某物某人”,这时老师要问“那表示某人有某物”怎么说呢?并通过板书错误的句子“There is have a dog in the room.”来说明there be 一般与have 不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里。总结时引导他们相互启发,补充、交流,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there be 结构的相关知识点。这样让人人都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
四、教师的反思可以深化小组合作学习深度。
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组活动的观察;课后跟踪调查,找学生了解谈话;学生作业批改;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选择有交流价值的内容、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反思自己是否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对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是否给予及时的肯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既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少数;小组合作学习分如何提高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只注重形式忽视
实质,没有实效性时要怎么办。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收集信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与不足,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写有关的教后笔记,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合作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使每个小组都在教师的反思中得到进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学生学会的目的。
一、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要合理
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取得成效, 问题过大过笼统了, 学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讨论, 并且也抓不住要点找不准方向。如在赏析《江南的冬景》中的五幅画面时, 我留给学生的问题就是:“试在五幅画面中任选一幅, 从写了哪些景物, 景物有何特点, 作者感受如何, 运用何种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这个问题就要比“请你从五幅画面中任选一幅赏析”更便于学生思考, 前一问方向明确, 问题层次分明,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既能解决问题, 进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获得成就感, 更能学到写景抒情散文常用的鉴赏方法, 可谓一举多得, 而后一问会让很多语文功底一般的学生有“斗大的馒头, 无处下口”的感觉, 小组合作可能就没有成效或成效很小, 课堂上学生要么是“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要么是环顾左右而言他。问题过小, 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答案, 自然也就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
二、教师要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很多时候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就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 此时教师成为了一个旁观者, 课堂陷入“无政府状态”, 借用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的一句话就是“热闹是他们的, 我却什么也没有”。其实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绝不是单方面的, 教师要随时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 要扮演好协调和指导者的角色, 积极参加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教师只有真正参与到小组学习中, 课堂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实效性。还以《江南的冬景》一文中赏析五幅画面为例, 如果, 教师没有参与其中去, 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那么课堂可能就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只要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表明了他的观点, 后面的其他小组的学生也会说:“我们也是赏析的这幅, 观点和他一样。”课堂马上就会由刚才的热闹变成静寂。这种现象在普通高中特别明显。这就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也没有真正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三、教师在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时不明确发言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有些教师怕一些所谓的“差生”发言会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 最终导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因而不敢过多地面向全体, 时常会要求小组推出一个发言人, 让他代表本组成员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被推举出来的发言人必然是这一小组中的语文基础好的、能说会道之人, 一旦确定了人选, 该小组的其他成员就会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感觉, 自觉课堂与自己无关, 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 这就有违了合作学习的初衷。况且语文课堂学习, 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还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如果确定了发言人, 那么其他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如何培养呢?小组不确定发言人, 这样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发言的机会, 同时也给了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压力, 让他们不敢处于课堂游离状态。
四、教师要理性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学生的学习激情很多时候是需要教师去激发的, 教师更要有保护这种激情火花的意识, 一个小组的学生辛辛苦苦地讨论形成了一个答案, 不能因为教师一句不恰当的评价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的答案未必都能和教师预设的“标准答案”一样, 甚至问题还不少, 此时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体验、理解, 对于不违背原则的答案, 只要言之有据, 都要予以肯定, 这样学生能从老师的认同中收获喜悦, 自然就会主动参加到课堂学习中来;对存在问题的答案也应尽可能发现其答案中的闪光点, 及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 并引导他们正确思考, 而不应冷言冷语。我曾经发现一位教师在让学生给《江南的冬景》一文中五幅画面取名时, 因为小组概括的标题和他预设的不一样, 尽管该小组的答案没问题, 可他却还是让其他小组的学生反复修改, 直到和他投影中的一样才罢手, 不知不觉课堂时间已不够完成预订教学任务, 最后只得淡化后面的教学。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师;主导
中图分类号:G633.5
一、课前主导作用
(一)小组组合与分工
本人在分组时,结合学生的座位情况,成员以4—6人为主,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进行搭配,并且把性格外向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搭配在一起,分好小组后,由组员共同为自己的小组命好同学们喜欢、时尚、搞笑的小组名,如本学期在高一(5)班同学为小组命的组名有:“白令海峡以西”、“一百块都不给”、“唯航独尊”等,每次回答问题前他们都以小组的形式先讨论再将集体的智慧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答对的机率和准确度都会高很多,同時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兴趣。
小组成立后,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小组分工,每个成员的分工,也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尽量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样就能促使小组成员人人参与。
(二)“任务单”的设计
一般情况下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由于既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又有相对而言差一点的,那么就会导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这样那些相对成绩差一点的学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在小组讨论中没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就得到了现成的答案。这样只会使得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出现,真正体现小组合作的高效性,需要教师作好有效的课前预习安排,笔者尝试了多种方式,觉得下达任务单这种课前预习目前来说是最有效果的。对于《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课,本人设计了如下自主学习任务单。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任务1:明确学习目标
具体要求
1、明确农业的概念。
2、全面掌握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农业区位条件、并判断农业生产活动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自主学习新课内容做准备
任务2:农业区位
具体要求
阶段一:明确概念
阅读教材P59并结合微视频(一),完成:
在学案中写农业的概念。
标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并认真思考所标关键词包涵的内容,达到真正理解农业的概念。
写出农业的分类及特点。
阶段二:夯实基础
阅读教材P59-62,及微视频(二)、(三)、(四)和学案资料1,完成:
总结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
概括出农业区位因素的有何变化?
能正确区分农业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区位条件。
阶段三:能力提升
根据所给学案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此案例中体现了哪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韶关西联镇蔬菜基地形成的区位条件有哪些?主导因素是什么?
参考资料
“必修一”教材第59-62页。
2、微视频(二):农业的区位因素。
3、微视频(三):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4、微视频(四):
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案资料1: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主导因素典型案例。
5、学案资料2:韶关市西联蔬菜种植基地的相关材料。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各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区位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3:疑点收集
疑点1,疑点2,疑点3,…………
设计意图
为课中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二、课中主导作用
(一)疑点展示
有了任务单后,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更有目的性,而且预习的效果也更有检测的依据,预习中发现的疑点,反馈给教师,教师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是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中反映出来的疑点,在课堂上利用PPT充分展示出来。
疑点一:农业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区位条件、有利区位条件、限制性因素的区别?
疑点二:农业生产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然因素?能不能后天建设?
疑点三:农业区位因素有何变化?
疑点四:为什么畜牧业也算农业?
疑点五:热量与光照、水源与降水有何区别?
(二)组织好小组讨论
学生在课堂讨论时,教师应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很容易偏离原来的方向,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做出相应的引导,教师不能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小组中组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要及时对小组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监督,及时加入相关小组的讨论中去,千万不能让整个小组的合作探究演变成谈天说地的茶话会。如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疑点讨论过程中,笔者是积极参与到学生各个讨论小组中去,了解学生讨论的内容、方法,及时点评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为学生后面的讨论扫清障碍。
(三)成果展示课堂总结
小组合作完成后,学生很想向别人展示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或者还有一些问题本小组没有解决,希望其他组给予帮助。这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会得到碰撞,相互之间会获得启发,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这一节课的成果展示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方式的时候本想以“小组内合作学习——组间展示交流——教师反馈点评——师生共同梳理”这一流程来进行,但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只有疑点一学生展示了小组讨论成果,后面的疑点均是在学生回答评价前一同学或小组成员回答中生成而且随之解决。所以看似本节课只讨论了疑点一,但在实际讨论过程中学生的生成以涉及及解决后面很多个疑点问题,在整个小组展示成果过程中,呈现出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的疑点问题成果——教师或者其他小组成员追问理由——学生内化生成——再解决问题——再追问理由——学生继续内化生成的一个过程中,一环扣一环,节奏紧凑,大部分学生完成融入课堂之中,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较高。
小组合作学习能否很好的在教学中落实关键在教师。新课改的理念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问题】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
【策略】:
策略
一、学生在整个小组学习环节中,“教师要敢于放手”。敢于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才能放心大胆地主动学习。我们都知道,要让孩子学会走路,光抱着不行,光背着不成,甚至时时拉着也不成,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孩子自己走。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能否很好的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我觉得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把“敢于放手”这个理念运用于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环节之中去。
策略
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指导,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能够顺利高效开展……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及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如在教学《我们的绿色校园》时,我始终把握教师“组织者、指导者”这一角色定位,引导学生按自主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基本达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目的。
策略
三、在小组合作学习汇报时,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团体参与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说写结合的作用
贵州省盘县柏果镇中学黄红
【摘要】随着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在英语的新课标中,对英语的写、听、读、说综合能力的培养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对初中的英语进行教学时,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学习是对新课标进行时间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将针对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说写结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说写结合;小组合作;模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G522.4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07-0027-01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额主要方式之一,它的发展与运用得益于人们的不断交流。英语作为我国的主要外语课程,在对其进行教学时,一些老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满堂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法知识进行生搬硬套,对单词和一些有规律的知识点进行使死记硬背。这就使得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与英语表达能力都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该学习模式的作用
说写能力不仅是语言表达能力中的核心内容,而且它还是锻炼、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对初中英语教学实施说写结合的小组合作式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其理论知识来指导,把英语的写作教学与口语教学融合和在一起,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的合作来进行英语的“说”、“写”练习,以便于提升他们的书面表达以及口语交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满足初中英语新课标的前提条件下,开展说写结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
目前,我国大多初中的英语教学都是大班制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很少有机会来练习“说”英语的机会,只有少数较为活跃的学生会参与到英语的对话中来。由于英语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每个班级的学生太多,老师就只能对写作的要点以及要求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独自练习。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述问题,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英语实践机会。
(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传统的.英语教学,基本上只是英语成绩优异者的乐园,他们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得到大量的表现机会,而绝大部分的学生只是一群缄口不言的配角。小组合作学习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此类情况的发生,利用分层次分组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既可以为每个学生都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同时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养成积极发言、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与口语教学时相对独立的,写作教学仅限于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口语教学则只是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这两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进行英语交流的过程中,既为英语写作提供了素材于思想,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交流能力。
(四)强化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社会与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合作意识是人们在社会中得以立足的基本素质之一。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分享成果、讨论问题交流经验,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实行说写结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
(一)设计小组活动。
为了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表达以及锻炼英语的机会,老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安排前,务必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学习锻炼英语的机会,以此来实现小组合作教学的目标。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活动的步骤、任务、目标进行详细的说明,使活动的任务具体化;
2、活动的难度和内容一定要在初中生的能力范围类,不能设置难度过高的问题;
3、活动的设置一定要有探究性以及趣味性,因为设置具有探究性、时尚性以及生活化的内容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式。
(二)对所有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老师在对活动的内容以及任务进行确定后,就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对其进行分组。在英语教学的写作与口语教学分组的活动中,每个小组的人数为4 到6 人,分组过程中的细节情况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来决定分组的方式。具体的分组方式有:
1、根据就近原则,对相邻的学生进行自然组合,这种组合的方式比较易于操作。不过这种方法的不能完全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这种分组的方法不能用在较为大型的活动中,例如写小短文、对话练习。
2、学生之间的只有组合,这种分组方式是建立在较为牢固的友谊上面的,它可以为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氛围,同时还可以避免学生的焦虑、紧张的心理。这种组合的坏处就是学生之间容易聊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人问题。
3、以学生的性格、能力、知识水平为依据来对其进行分组。在对学生实行这种分组方式时,一定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对其进行划分。从而形成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取长补短、互相竞争的学习氛围。
(三)收集与查找活动有关的资料。
在初中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写作以及口语的教学是影响教学成果的关键因素。为了让小组活动的内容更丰富,效果更好,在进行活动前,小组长一定要对每个组员的性格、能力、知识水平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再分配相应的任务给每个组员,让他们分头行动,通过多方的资料收集最终形成自己的意见。
(四)小组的讨论交流。
小组成员在收集完资料后,大家可以集中在一起,对每个组员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交流、讨论,每个组员可以尽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其它组员的观点进行修正。最后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观点与写作提纲。
(五)小组的写作和修改。
在完成交流、讨论的环节后,各小组便可以进行分工写作。写作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工合作。完成后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交换阅读,并对他人的写作内容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
(六)老师的综合评定。
小组写作完成后,老师就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定,其评定的内容主要有以下的两个方面。
1、对各个小组活动中的最终结果进行讲评;
2、对各个小组活动的过程进行评讲,其评价的内容包括合作学习的效果、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效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态度。
1、马占花,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3)
2、马占花,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25)
3、周文娟,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4、王淑华,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生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关键词: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如何实施才更有效呢?
一、方式分组要灵活多样,确保组内人人担责
在当前化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中,常出现个人责任不明确,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全部问题,而某些小组成员无所事事,或者成绩差的学生所提出的见解和贡献常会被人忽视等情况。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设计一个问题或完成一项作业,而要尽量设计有联系、有梯度的一系列问题,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负责承担独特的一部分任务;也可将学生按照层次分为“基本组”、“专家组”等,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我们还改进评价方法,使学生各自为他们的学习负责。为了解决小组活动的效率问题,我们主要采用一对一的小组活动形式,将课堂中80%甚至更多的问题,交给二人小组完成。如二人互相批改作业、解决疑问;只有遇到一对一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交由三对三的六人小组来解决。这时就要做好分工,设辅导员、检查员、记录员、提问者、材料管理员、总结者等,但这些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每隔一定时间,小组角色要互换,而且倡导组内互助。同时,为让同学们有责任感,要定期评价小组的业绩,让小组变成一个单位,让每个成员都有一种集体荣誉感、责任心?D?D从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同时从其他小组成员那里学到好的方法。通过这些策略激励学生,大大提高了效率问题,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当然,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并不是弱化或边缘化老师的作用。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W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地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比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应用知识的情境。
二、小组合作学习时师生之间要有适当的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不再那么枯燥无味。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要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老师也应主动参与进去,主动询问学生的意见,对于有点茫然的小组,老师也要积极引导,给他们启示,营造出和谐的讨论气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只是初步开始,许多老师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陈旧的那一套模式,但是随着教改深入继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会陆续地被各大高校所接受,选用合理的小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氛围,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习题讲解
习题讲解是一门学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但一直以来,我们的习题讲解都是老师一讲到底,学生只管订正答案,只管记笔记,导致部分学生一直处于原地踏步,没有掌握的知识依旧得不到巩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打破这种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在小组学习中采用形式多样的实验探究
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探究形式和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引入新课、师生共同认定学习目标后,先由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小组交流设计出可行性方案,在全班加以展示,老师则引导学生分析方案在原理上是否成立,有无知识性错误,仪器的装配上是否简单实用,操作上是否安全,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药品来源、经济上是否可行;最后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是探究性实验的主要过程,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我选择的是小组自主实验的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从“收集塑料瓶、吸管、试管、锥形瓶、广口瓶、铜丝、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澄清石灰水”等实验器材中挑选本节课所用的器材,之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得出最佳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试剂,即石灰石和稀盐酸。接着,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药品再一次进行实验,进而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也为学生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效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 初中学生在课下说、练的机会是少之又少。而在一个将近六十人的班级要想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练的机会又是不现实的。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使得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 并且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这样学生就在有限的时间内有了比平常学习模式下多得多的收获, 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实际就是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了轻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使得原本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说的学困生, 消除了自卑心理,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变得更加自信。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 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 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 总结出语法规则以达到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小组共同探索和创造有利于集思广益和发展求异思维。例如在毕业班复习阶段, 复习“提建议”这一交际项目时, 要求各学生小组从多角度来表达“建议乘飞机去昆明”, 有一个小组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 Let's go to Kunming by plane. (2) Should we go to Kunming by plane? (3) What about going to Kunming by plane? (4) How about going to Kunming by plane?
还有一组学生提出了与上述不同的表达方式: (1) Why don't you go to Kunming by plane. (2) Why not go to Kunming by air?3.We'd better go to Kunming by plane.
其他小组的学生又提出了与上述不同的几种表达形式: (1) We should take a plane to go to Kunming. (2) If Iwere you, I would go to Kunming by air.
由于各小组学生相互补充, 对于初中阶段所学的“提建议”的不同语言结构, 在几分钟内便能很好地复习总结。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小组活动中学生之间相互帮助, 学习主动灵活, 基础好的学生主动带动基础稍差的学生一同前进, 使基础稍差的学生有更多的理解教材的机会, 进而也能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掌握新知识。这种组内合作, 可以强化集体荣誉感。人人认真准备, 出谋划策, 从而大大增强了个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合作学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英语语言学习本身, 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作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尝试, 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此提升学生在小学数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关键在于合理的分组,这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应合理地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组方式:(1)异质分组。异质分组主要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以及知识结构进行分组,每组学生应有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差等生,这样组内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促进小组成绩的整体提升。(2)同质分组。同质分组是指组内学生各方面能力差异不大,为同一层次的学生,这种分组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小组,教师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应符合小组整体的能力水平。采用任何一种分组方式,都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分组合作科学、合理。
例如,在“找规律”一课中,针对本节课内容,教师确定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并将观察能力较强和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这主要是因为“找规律”这一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所以这样分组能够使较强观察能力的学生带动观察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本节课中,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图中有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规律,小组可以讨论,这样会促进整个小组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
二、布置具有价值的合作任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还应为学生布置具有价值的合作任务,避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所以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针对性。在确定任务时,必须保证任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明确通过任务所获得的效果,以此达到教学目标。(2)趣味性。有趣的任务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为围绕教学目标,增加问题的有趣性,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小组的合作与交流;(3)探索性。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还应注意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设置既不能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应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否则就会降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4)开放性。合作任务的布置还应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促使学生从多角度来看待问题,以此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时,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趣味性、探索性以及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使其充分认识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本节课中,教师出示课件,一个足球队三名足球运动员的一名进行点球,根据三名学生的罚球记录进行计算,让小组合作研究应该派三名中哪个学生进行点球,由于足球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在学生课余活动经常能够接触到,所以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具有较强的探索性,需要小组进行探讨。
三、开展主动积极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在此阶段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拓展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完成小组合作探究。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独立思考。在开展合作探究过程中,应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这主要是因为通过独立思考学生才能产生较为独特的观点,才能使交流与讨论充分进行。(2)小组交流。小组成员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要学会表达,更要学会倾听,通过与其他小组成员合作来完成讨论的问题,而且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正确的指导,对小组交流与讨论的进度进行合理把控。(3)全班交流。在完成小组内部交流与讨论后,应选择小组成员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学生展示汇报,并提出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以完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创设教学情境,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买3个3.5元的风筝,让学生思考需要多少元,教师让学生独立计算,在学生独立思考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巡视,给学生相应的帮助,并找不同的学生进行板书。之后,教师又提出问题,没有圆角分单位,怎样计算结果,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然后再将讨论的结果汇报给全体学生。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合理的分组,并且应合理布置任务,保证任务的有趣性、针对性以及探索性,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小组合作的探究任务,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纪振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9):224-225.
摘 要: 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使用合作学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强化学习效果。本文以牛津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2的Comic strip中welcome to the unit为例,谈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和管理。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合作学习意义 运用策略
合作学习在国内外开发和运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合作学习以改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能力的发展、素质的提高有令人瞩目的效果。然而,由于班级人数众多,教学方式还是以“灌输”为主要形式,学生被动学习,气氛沉闷,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小组合作意义非凡。
新课改实施以来,合作学习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有时难免存在形式主义,只是为了热闹一番而实施合作的屡见不鲜。对于合作的有效管理和监督更不得力,有时合作只是优秀生在展示,学困生成为合作学习看客的更为普遍。
因此,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值得不断探讨。下面以新版牛津英语8上Unit2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小组合作开展和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1.合作学习助课堂走向高效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交际运用应成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也是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讨论、探究的自主学习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尤其是大班上课,多数教师的提问集中于少数优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这些学生长期被教师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将自己定义为“差生”。因此,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十分必要。
教师应给学生知识学习和运用的时间,给他们讨论的时间,讨论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以3~5分钟为宜,合作、讨论的话题以知识的习得和运用为主。如:对于Comic strip中的“What’s school life like? It is like watching TV.But there are fewer advertisements.”请学生发表意见,为了让学生作出回应,教师可以呈现以下问题:Is school fun? When do you watch TV?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about school,the lessons or the after-school activities?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合作学习助创新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灌输教学,关注的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新课改下的合作学习倡导的是自主构建、合作探究到多少知识,以及获取信息、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初中生争强好胜,总希望自己在学习上是研究者、发现者,因此,应为学生提供发现、探究的机会和时间。
同时,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巧妙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信息和整合资料,以提高利用信息资源助学习一臂之力的能力。
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以九组单词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文化的差异及英美文化的差别有很多,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询更多英美文化差异,有必要且很重要。
3.合作学习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
教师都会有同感:学生时代,问题能不问老师的就不问,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宁问同学也不想问老师。现在的学生也是如此,不敢问问题是普遍现象,“学问”的意思“学贵在问”,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其重要性。
在合作学习中,合作中的伙伴是同龄人,同学之间的平等性,使多数学生有问题愿和同学讨论,同学不会笑话,这利于自信心的形成。如学习对话时,许多学生对于单词advertisement不会读,可是教师就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很少有学生问这个单词的发音,审视班级学生,多数学生在相互交流这个单词的发音,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多一些。
二、合作学习的管理
合作学习中,有时可以看出,任务布置完,大部分学生静坐不动,好像合作学习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或者根本没有意义。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老师一个人是没法监控的,此时,让组员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督促,可以提高小组合作的参与度和有效度。
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为了快速记忆这九组单词,可以开展一人问、小组答的形式,如:What is another way of saying“football” in American English?让其他学生回答:Soccer is another way of saying football.为了避免小组中有不乐于参与的学生,促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让组内成员彼此监督或者一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接受全班学生的检阅,这样,每一位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其中。
此外,利用多元化教学评价,可以促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乐于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小组合作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在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敢开口、懒于开口、怕出错的心理易导致小组合作的低效性和无效性。为此,教师应关注这些弱势群体,采用教师关注、学生互相监督的机制,使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促使他们的个性发展,全面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以后的英语教学埋下伏笔。
参考文献:
何秋红 周红英 胡红静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7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和实施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教学中的人的交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它将班级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向导,以设疑、尝试、引导、体验、比较、探究、讨论为基本方式,讲究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课堂的多边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小组合作机制,增加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改善教师与学生个体交往的单一模式,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弥补了班级集体授课制的不足,使课堂活动形成多边互动,信息交流多向化。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追求“问题解决”的思维氛围,达到“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合作”的理想的课堂教学景观。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缩短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创设共同的活动目标,改变学生独向教师负责的模式,促使学生与学生联合起来,为了共同的活动目标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学生之间有了实质性的联系,他们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使有特长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而学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内得到了同伴的帮助,有不理解的、不明白的问题立刻得到同学的帮助和指导。基础好的同学主动带动基础稍差的同学一同前进,使基础稍差的同学有更多理解材料的机会,进而也能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反映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系统。又因为在一堂短短45分钟的课堂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争辩、汇报,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增加,使有限的时空增长,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不仅使他们的语言习得和应用得到了提升,还使他们由原来的听讲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参与者,激发了学生内在动力,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最终各有所获。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互助能力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小组合作学习致力于满足学生的社会需要,致力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把小组合作学习引进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都能与他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能与不同性格的人共同进行各种活动。从而使学生的独特性和社会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建立、保持与他人相互依赖和合作的关系。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在接手新的班级时,教师应先尽快将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业水平、能力倾向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做一个详细的调查,从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角度安排一个英语课堂的座位表。合作学习的分组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英语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每个小组4—6人为宜。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教师要注意协调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都尽可能有书法好、喜欢画画的,口语好、喜欢表达的,口语差、表达有困难的学生。小组中只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学习的操作者,一种是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过程或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其他成员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价。
2.有效地开展任务活动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如在教学New standard English七年级下Module 2 Spring Festival时,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为除夕的晚餐作准备的任务;教学Moudle 3 Plans时,设计了给出一个“五一”假期的计划,以及设想20后的“我”等任务活动。这些活动,学生都乐于参与、上台表演,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胆量,更提高了他们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这些任务的选择都非常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挑战性,使小组合作更为积极有效。
3.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而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浅层次、表面化而忽略深层、独特性的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指导,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使小组合作活动顺利有效。
4.合理的评价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在评价时,要做到客观公正,而且形式要多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此外,还可结合组内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自我评价以及师生合作评价等。教师还可根据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分别作具体的指导,促进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班级合作小组形成一个积极融洽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5.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原动力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可以是课堂上的分享,也可以是期末根据学期初对各小组布置的各个不同的主题进行一个成果交流会。交流的过程是认知与技能的交流,也是学习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价值观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一次演讲,一次总结,一篇读后、观后感,甚至以绘画、相片和图片的表达方式,或以唱歌或表演的方式等。交流能激发学生学习和合作的兴趣,并且能得到相当的成就感,这些都为合作学习的成功提供了原动力。
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英语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从“传授、讲解语法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在真正的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习惯;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32-01
德国作曲家、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经说过:音乐中,让孩子们在一起共同合作,合作中积极开展实践,并一起去创造音乐,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新课程改革中,非常提倡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一种非常富有创意的,一种效果明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在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课堂活泼而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而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不能只是一种形式,要根据课堂实际,学生学习情况,精心设计,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使用,不能为了用而用,只是为了体现所谓的素质教育,那就是没有真正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要能用才用,有用才用。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呢?
一、把握学生学习特点,科学合理组合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教学”是指在对班级进行授课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等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然后优劣组合,把各个小组的学生能力按照均衡原则的组合在一起,形成音乐学习合作小组。根据教材中音乐内容教学目的不同,对学生学习要求的不同,灵活机动地重新组合学习小组,小组的座位排列也可以是多样性的,可以安排成自由型,可以安排为圆圈型,也可以安排成U型,还可以安排为正方形,不一而举。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中,教师要提前拟出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让学生带着目的学习,带着要求学习,带着问题学习,确保有的放矢,并积极参与指导。音乐学习更多的地要求学生自己,或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学习提高,教师要一对一地指导,是不现实,就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通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提高,让学生能够共同进步,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同时,还可能是小组的争论中发现新知识、寻找新方法、掌握新知识。
二、引导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经说过,教育只用一句简单的话语来概括,那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确保是在每一个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展开的音乐学习活动,因此,要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开展,首先就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只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
一是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应向学生明确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为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的内心需要,做好参与交流讨论的准备,在小组学习之前,可让学生自学有关内容或查找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集思广益,扩大信息和思维的容量。二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倾听时,要注意力集中,不打断对方发言,明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三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表达的习惯。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四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讨论的习惯。讨论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要学会质疑,但不能讲伤害对方的话;要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还要勇于暴露自己的问题。同时,组内讨论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五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组织的习惯。小组讨论时要组织分工,每位成员都有机会当小组长,能及时概括组内意见,代表小组发言。
三、适当选择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不能为了让课堂变得“热闹”而滥用合作学习,不管课堂内容教学能不能用,适不适合用合作学习,在所有的音乐课堂中都使用合作学习,这是在走极端。其实,在小学音乐教材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都一定需要合作学习,能用则用,不能用则不用,要根据学生特点,根据教材内容,根据重难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1、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音乐内容才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比如,教学欣赏课《龟兔赛跑》一文时,让学生充分理解乐曲内容及音乐表现形象后,分组讨论音乐剧的再度创作。“经过这次比赛后,音乐中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地思索,大胆地想象,一番激烈的讨论过后,都表演了各自富有创意的音乐情景剧。整堂课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充分体验到了集体合作的愉悦感。
2、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活动的意义。低年级音乐课中自制小乐器的活动特别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合作学习的内容不能走极端,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要难易适中。如果学习的内容太难,学生被激发的兴趣就可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会感觉学得很累,会觉得无助,迷失了方向,摸不着边际,或许还会产生沮丧、悲观的心理;反之,太易,大多数学生不需要什么时间思考就可以得出结论或答案,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会缺乏讨论和交流,成为一种毫无实质意义的表面形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能针对个体,不能针对部分学生,要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要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参与,在音乐课堂中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展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D.W.Johnson&R.T.Johnson)认为,合作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师生共同活动,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5)合作学习是一种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并参与的活动。总之,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目前,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国家的教学中,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把合作的观念引进教学系统,是对传统教学系统的一次革命,它符合时代的需要,代表了现代教学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价值
2004年初新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提出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和主动式的教学新模式。合作学习策略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是克服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建立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最佳方法。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应用在英语教学课堂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学习、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又能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和完善。并且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等非认知品质的培养和提高,并最终达到人人进步,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注重并发挥了新型课堂教学的情意功能
传统教学理论一般只重视教学的认知功能,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教学的情意功能和学生非认知品质的发展。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们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教师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能学得更好。合作学习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之上,使教学活动自然地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哥拉斯认为,学生合作在小组中进行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
(二)有助于外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合作学习理论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边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善外语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局面,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着眼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尤其是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有助于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
在传统的外语课堂上,单一的课堂讲授和机械的课堂练习活动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按照合作学习理论所设计的外语课堂教学活动,既能丰富课堂内容,又能变换课堂的节奏与气氛。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的有意义的口头交际激发了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与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学习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外语学习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大学英语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一)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合作性学习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一切要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合作性学习中,可把学生们比作演员,教师是幕后的导演,是整个舞台剧的主导人物。在合作学习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组织者作用主要表现在宏观上,即从教学目标出发,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小组活动,而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外语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正确组织,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自始至终保证学生进行积极活动的能力,通过各种合作在课堂上的运用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进行言语活动,更多地关注于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英语合作学习能力
英语学习需要通过交流来加强,交流离不开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因此培养学生英语合作学习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在探索性的群体学习中,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互帮互助意识,培养英语合作学习能力。教师不仅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要强调合作性,还要创造合作环境,以形成合作、互助意识。教师要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每个学生创设开发潜能和表现才能的机会,提高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运用集体的力量,发掘每个学生个性中潜在的积极力量,培养每个学生英语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在发挥优秀学生带动作用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后进学生的帮助,多给予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意识。通过学生个体交流和竞赛合作发现英语语言学习的差距,达成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例如可以开展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的一些英语学习竞赛活动,这样既能提高班组的凝聚力,又能提高个人及班组的学习水平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所以科学分组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应根据多种因素进行科学分组:个性特点、性别、学习动机、语言驾驭能力、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学习独立性、自我控制能力等。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采取不同的分组方法,但各小组人数不宜过多或过少,一般4~6人最佳。其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并指定每次活动的负责人,以监督、评估小组的完成情况和效果。小组成员可以定期变更,这样做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利用机会和施展空间,接触、适应不同的合作者,避免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固定模式,限定其灵活应用语言的能力,阻碍创造性的发展。另外,合作学习法鼓励学习小组间的竞争,强调竞争对合作的刺激,要求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时还必须考虑小组之间的能力平衡,以避免因差异过大而造成小组间的矛盾,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美国教育学家施莫克曾说过:“当具体目标不存在时,是不可能实现师生的发展和各种轰轰烈烈的计划的。”学习任务界定以后,应有一个明确的责任分工。如果小组成员的任务不清或某个小组的任务不明确,合作学习往往会退化为一种无序的讨论。而且,还会出现一些学生没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破坏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无法实现合作的动机,合作学习的效益也会大打折扣。合作学习中任务内容的选择、任务的设置应具有生活化、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有合作学习的价值。活动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不要过难,也不要过于简单,否则既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又会损害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活动前应向学生解释活动的步骤,说明检查和评估学生的活动及学习成果的标准,制定统一的奖惩措施。当明确学习任务以后,必须把它放在当前或未来的学习环境中,并让学生明确任务的意义,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来完成任务。
(五)进行合作性学习的过程监督及课后评价反馈
教师在合作性学习的过程中要进行监督,静听学生讨论,可以不作评价。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亲自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以便了解学生的活动现状和学生的创新闪光点。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进行点拨、引导,作详细的记录。教师应重视合作性学习的课后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对小组中出现的问题给以评析,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合作学习是一种较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在实施合作学习的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科学定位,发挥有效作用并不断深入探讨。合作学习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越来越大的成果。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实施合作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到底应该起什么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在介绍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该起的的作用以及合作学习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大学英语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价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邓飞等.合作学习策略与大学英语教学[J].高等农业教育,2005,(10).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有力的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而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要获得高效,教师必须实施有效的组织与评价,学习小组的建立、合作学习时机和内容上的调控与分配、表达与交流的组织、合作成效的评价等都是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组活动 组织 评价 1.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的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倾听、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竞争意识能力及反思能力等。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然而,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讨论并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缺乏实效。例如: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那么针对以上现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结合新课改的精神、我校的课改情况及生物学科特点,我们认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时应精心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2.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1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
纵观上述问题,究其根源,症结应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把握欠佳,表面化、形式化的理解其意义。因此,在积极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之时,我们还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我认为应该有三层含义:第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即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第二是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即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第三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不仅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会,互相帮助,共同发展。2.2实施时的具体策略 有了对小组合作学习意义的理解,我们就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活动。但这还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针对前言提到的几种情况,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2.1进行合理的分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组建的原则是以“全脑偏好图”为依据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小组中要考虑不同成员的特征,通过不同的性别搭配、学习成绩搭配、生物知识量的差异以及生物实践操作技能上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为更好地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突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科任教师可在学期之始与班主任协作,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以至社会家庭背等方面的差异来安排学生的座位。(3)以任务为中心的分组,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由教师指定,再根据各个小组的具体情况,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有灵活性。2.2.2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1)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2)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3)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思路得到开阔,能力得到培养。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2.2.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个小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2.2.4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交流时间。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合作的前提是独立,当一个问题提出,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合作就没有基础。这是导致学生合作时无言以对的原因之一。2.2.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最有效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而不是只有在老师的要求下才进行的,因此要想在课上课后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们可以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通过以下方法来实施。
一、建立长期的合作小组
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举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
在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 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2.2.6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2.2.7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目前学校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应该是基础。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几个人合作开办公司,各合作者自己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能力基础,也就是他们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功在平常,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2.2.8教师要特别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看到优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俨然成了主角。而后进生总是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特别关注合作中的弱势群体。首先,在分组时关注弱势群体。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使每个学生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这样使那些后进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不断进步。2.2.9教师的正确角色定位
在合作教学的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互动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及时地对各种情况进行调控。刚开始学生接受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有难度的,他们会觉得头绪杂乱。由无序变为有序需要教师直接参与到各小组中,教师可每次参加一个组,全程参与,这样让学生有章可循,学会合作。而大多数的教师往往是走到哪个小组跟前,就指导哪个小组,这样的指导就过于随意,缺乏目的性。总之,教师要放手但不放任,相信学生但不失控,要同时做好顾问、参谋与合作者的角色。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法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必然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并使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更好地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合作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合作,大胆探究的积极性。因此要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3.1 学生自评
因为每一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的对象也是学生,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同时能够明白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填写学习过程自我评价表的方法(见表1),反映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困难和经验,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和进步。
表1 合作学习过程中自我评价指标体系表(总分100)结构指标评判内容
单项指标
优4 良3 中2 差1参与情况学习投入情况。
提出问题并发表见解。合作与交流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并询问能将自己的资料与大家分享。情绪与状态自我控制,调节学习的情况,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克服困难的意志与自信心。学习动机 认为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认为自己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时间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有充足的自我支配学习时间。学习环境民主和谐的生生、师生关系。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请教他人。能主动找到舒适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干扰或困难,合理安排和调整情绪,坚持学习。学习向既定的目标前进,不偏离学习方向。能完成每项学习任务。学习结果具有实际的学习成果。近期的学习效率。及时、主动的对自己某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反思。学习创新 善于发现教师或同学的不足和错误,敢于质疑。经常从新角度发现和思考问题。经常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学习具有独创性。对学习内容能够展开独立思考。3.2 学生互评
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互评时,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找出优、缺点,最后由小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记录评价结果,交给任课教师。目的是在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在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中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大家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可以让每个小组都填写一张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表。(见表2)
表2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表(100分)评价指标优10 良8中6差4 1.小组内有共同的目标,整体态度积极,参与性强。2.小组讨论现场气氛活跃。3.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尽其职。4.每次讨论都对讨论主题做过相关准备。5.每个成员每次都能参与小组讨论和相关活动。6.每次讨论大家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7.每个人表达建议时能做到紧扣讨论主题。8.组织讨论快速高效,每次讨论不偏离主题。9.小组成员进行有效交流对话,发言无垄断现象。10.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3.3 教师评价
合作学习重在过程评价,强调的是学生会学。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完全排除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考察。相反,教师要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成功和收获的乐趣。所以,在重视学习过程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学习结果评价。总评时,教师可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把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和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鼓励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听完汇报后提出问题,并可由该组的任意一位同学来回答。让学生在交流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各组都汇报完后,可根据小组学习汇报效果评价表(见表3)的结果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给予一些奖励,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表3
小组学习汇报效果评价表(总分100分)结构指标评判内容
单项指标优10良8中6差4汇报态度分工合作,准备充分。组员态度积极,配合默契。研究内容材料详实,有说服力。研究有一定创新与突破,有独到之处。研究成果拓展了教学内容。研究成果有实际应用价值。汇报过程汇报者言辞清楚,表达清晰,有条理。汇报组织严密,指导性和引导性强。汇报的方法适宜,符合观众心理。与其他同学产生互动,汇报气氛活跃。4.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设计
为了进一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我设计了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这次合作学习的对象是信息技术系2003级学生,活动内容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4.1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 4.1.1分配学习任务
教师先在课堂上讲授CAI课件的开发过程,使同学们大概了解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基本流程。知道下一单元的学习任务是基于小组合作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学习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4.1.2组建合作小组
学生自由组建包括扮演各角色的学习小组,以4-5人为宜,分组时注意“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因为这次小组合作学习的对象是大学生,所以在组建小组时不能完全由老师包办,而是应该给同学很大的选择空间由他们自由组建合作小组。但教师在这之前应先向学生说明分组的原则: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小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同学组建好小组后要把名单交给老师,老师基本上要尊重同学的分组。对于个别不太合理的分组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但要向学生说明理由,最终还是要征求学生自己的意见。因为大学生都已是成年人了,相信他们自己能够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组建一个合理的学习小组。只有他们自己认为合适的小组对于今后开展的小组学习才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由老师生硬的安排反而效果不好。4.1.3明确学习任务
组建好学习小组之后,首先在小组内选出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大家再一起讨论,选取一个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4.2小组合作学习阶段 4.2.1组内分工
在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小组根据任务进行分工。最好采取纵向分工的方法,即每个成员负责一个子内容的设计与开发。从收集资料,撰写设计脚本到制作开发都由一个人完成。在完成各自任务的同时,组内成员可以经常在一起交流、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还可以定期进行全班交流。4.2.2组内交流
主要是由小组长负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长要组织全组人员有序的开展讨论交流。记录员负责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特别是每次讨论的进展情况以及每位成员的表现情况。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组间交流汇报。4.2.3全班交流
要由老师安排,定期在课堂上抽出一段时间让各组同学介绍本组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利用这个机会教师要注意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进展。在本次合作学习中可以安排三次组间交流。第一次安排在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二周。每组派一个代表来介绍他们要制作课件的内容,每个人的分工情况以及总体的规划。第二次安排在合作学习的中期,做中期汇报。主要介绍本组的进展情况,目前遇到了哪些技术或理论方面的问题,以及收获和感想等等。对于各组提出的疑问,大家交流讨论后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方法。最后由教师针对小组汇报中出现的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使同学们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第三次是汇报成果。在每个组都完成了小组合作学习后进行。每组由一名同学做总结发言,展示本组的合作成果。在这个过程中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要特别注意,最好每次发言都由小组内不同的成员完成,这样大家都可以有一个锻炼的机会。4.2.4在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
这次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在课堂中随堂进行的,主要是学生自己在课后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也比较复杂,有一定的难度,时间比较长(大约需要7-8周时间)。所以在这期间教师怎样及时地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怎样适当地进行指导、介入就显得比随堂进行的小组学习要困难得多。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要做到:
一、经常与各组的小组长交流,了解各组合作学习的进展、遇到的困难以及每位成员的表现情况。
二、在课堂上教师要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充分利用全班交流的机会。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多鼓励学生取得的进步,同时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要提出改进建议。4.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时一定要坚持自评、互评和综合评定相结合。一般自评和互评是在小组内部进行的,而且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都要进行。可以根据前面提到的评价方法和评价表来具体操作。综合评定也是结果性评价。教师可以要求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把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同时把制作的课件展示给大家。在开始评价之前老师要先介绍课件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给每个小组发一张课件评价表。同学们要按照评价表的项目在听取其他小组汇报的同时给他们打分。全部评完后将评价表交给老师。在每个小组发言的时候教师都要在旁边仔细听并做好记录。因为最后教师还要做总结性评价。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的参与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注重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对后进生的鼓励,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2] 王克堂,王大伟:《合作学习,一种全新取向的教学策略》[J],《山东教育》2002年第34期.
[3] 杨虹. 学习者自主与教材建构[J]. 《外语界》2009年,第02期:79-85.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推荐阅读:
高中英语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06-18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07-24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10-14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06-05
教师人格力量在德育中的作用06-01
班级小组合作学习11-06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11-07
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学习06-27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资料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