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农机维修行业三三制调研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鄄城农机维修行业三三制调研(通用2篇)

鄄城农机维修行业三三制调研 篇1

据统计,到2009年底,鄄城县共有农机维修点134个,农机修理工310人,目前,一个多种经济类型、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维修技术等级共同发展,遍布城镇乡村的农机维修网络已基本形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94年以来,通过宣传贯彻《全国农村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行政规章和地方法规,农机维修行业管理逐步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有力地促进了农机维修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大特点

根据我县维修行业发展特点和维修管理经验,总结以下几点:一是个体修理点多。修理点发展很快,平均增长率达到7.8%,个体修理网点占整个修理网点总数的95%以上。二是小规模修理点彰显。在全县134个修理点中,小规模修理点占75.9%,这些修理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修理人员和简单修理工具。三是修理工异地从业者多。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民外出打工的有增无减。为了便于在外谋职,不少青年农民外出前在当地主动申清接受培训考试,在取得修理工技术合格证书后,再持证外出打工,特别是近几年,该特点尤为突出。

三大问题

当然,维修行业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农机维修网点整体技术素质下降。在现有维修点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改造、很多维修点没有专门的维修设备,或设备陈旧简陋不能达标,有的没有必要的修理场地,有的甚至就在路边屋前摆摊设点,有的缺乏修理技术人员。二是修理质量不高。由于修理点技术条件差,特别是那些无任何证照的被人们称为“维修黑店”的存在,使修理质量无根本保障,因修理质量引起的纠纷屡屡发生。三是维修行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修理点量大面广,管理力量不足,不少地方存在管理上的“死角”;管理手段缺乏,制约着维修行业管理向纵深发展;持证异地从业的维修人员不断增多,给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也带来不少困难。

三条建议

鄄城农机维修行业三三制调研 篇2

1 基本情况

经调查得知, 鄄城县农机维修网点总数154家、农机销售企业6家, 从事修理、销售的人员总数达500余人, 其中, 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达360余人, 按专业技术水平分:达到高级专业技术水平的农机技能人员仅十几人, 其他人员均处于中级、初级专业技能水平或达不到初级维修技术水平。人员结构按学历划分:中专以上学历不足20%, 大专以上学历的不足10%。其他人员学历均在中专以下。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文化基础水平低, 技术水平差, 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机械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精准作业和联合作业的需求。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业务部门对维修行业维修技能人才重视程度不够。业务部门对维修行业农机技术的培训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基础设施不完备, 教学条件差, 教师队伍薄弱, 教学能力低, 高水平、专业技能型农机人才缺乏, 农机化教学交流极少, 师资培训的途经缺乏。

二是对农机维修技能培训的投资和扶持力度不够。由于主管部门资金短缺, 又得不到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扶持, 工作开展直接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 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就很难在维修行业得到试用和推广, 直接影响了农机维修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全县农机化水平的提升相应地也受到影响。

三是维修行业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差。鄄城县农机维修网点总数虽然有150家以上, 但大多数农机维修经营网点维修技术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非常差, 而且没有较强的综合维修服务意识, 小农服务意识比较强。

四是缺乏新型农机技能人才。近年来, 随着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 不少农民购置了大型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 大、中型拖拉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经济作物机械、特色农业机械, 但是, 大多数农民缺乏专业农机维修技术, 农村农机维修服务站点又少, 农户在使用农机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 常常找不到人修。特别是“春耕、三夏、三秋”农忙季节, 请不到技术水平较高的“农机医生”, 更是让农民急得火烧眉毛。

3 建议与对策

一是加强对维修技能人才的培训。采取多种便民措施, 有针对性的, 以降低农民培训门槛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实际出发, 继续采取优惠农民培训的措施, 疏通生源渠道, 针对现代农机生产能力、农机生产特点,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现场培训、邀请厂家技术人员、跟机培训等方式) , 来提高参训人员的兴趣和爱好。

二是加大对农机维修技能培训投资和扶持力度。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都要对农机维修技能培训做好资金预算, 保证农机维修技能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上一篇:个人工程转包合同下一篇:公务员申论备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