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演讲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反思演讲(精选10篇)

教学反思演讲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转眼间,入职已经接近一年,我又一次站到这里,和各位分享一下我入职近一年的感悟和反思。

曾经和一起入职的Mr.Zhang 偶然聊起,他说这一年学到了很多。我想对于初为人师,经验不足的我们来说,最初入职的第一年甚至前几年都是在摸爬滚打中度过,在不断地反思与学习中度过。这一年,对我而言,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年,是辛酸而甜蜜的一年,是不断成长和挑战自我的一年。以下是我这一年来的一些体会。

一、发现学生特点,努力发挥其优势

对我来说,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很大的挑战。班里的38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孩子安静乖巧,有的孩子活泼好动,有的孩子心灵手巧,有的孩子踏实认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性格不同分工也不同。有的孩子很擅长整理物品,就安排她们整理班级书架,卫生角,讲桌,她们总能收拾地整整齐齐。有的孩子责任心强,关灯关电扇总能记得牢。有的孩子属于顺毛驴,借机表扬两句要比批评更有作用。我们的潜能生活泼聪明,手很巧,那么几分钟的时间就来说跟我说“老师,看我做的养乐猪!”那一刻,真的把我逗乐了,这是多么手巧的孩子才能把一个养乐猪做的这么精致,看这小耳朵,小鼻子。多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多发挥他们的长处,能让自己的工作少些麻烦,多些快乐。

二、以真心换真情 不管是面对学生还是家长,真诚的态度在工作中不可或缺。

他们是学生,也是情感丰富的“魔王”。这个学期的状况多一点,情绪多一点,让人应接不暇。当然也有一些愉悦而温馨的时刻。这个学期,我们一起参加了学校的合唱节、运动会、一起准备迎接各种检查,一起去社会实践,一起庆祝六一,一起度过了忙碌而充实的一年。在六一之前,我整理了这两个学期以来我们一起经历过的学习、休闲活动、运动会、社会实践等的照片,做了一个小影集,一张张照片映刻了这两个学期的点滴。有的孩子在看的过程中禁不住感慨,满满的都是回忆!这里有我们的共同的回忆与热情,我们付出的真心和真情。

一年中,有欢笑有泪水,有各种各样的状况。在面对家长的过程中,一切的沟通交流都以学生为出发点,遇到问题不拖延,不推诿,遇到的每一个情况,我都及时去处理。有些怕处理不好的就抓紧去请领导帮忙,防止因为拖延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此我要尤其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帮助,使得班级问题尽快解决,让我在工作中少走了一些弯路。

三、时间匆匆而过 我们都需不断地努力

教学反思演讲 篇2

有人认为“李培根校长的讲话则一改那种沉闷的文风, 富有新意和创意。他的讲话, 敢于直面问题, 有独立思考, 充满了叩问和辨识时代和社会的大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传递着一个大学校长必须具备的精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正是他的讲话稿能在海内外高校乃至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产生广泛的认知、赞赏的重要原因” (1) 。且不论这一评价与李校长的演讲词是否合拍, 这一观点诚然有其道理。陈平原在评价“根叔”现象时曾说:“好的校长演讲对学生来说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他个人最欣赏的校长演讲则当属“蔡元培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919年《北大第二十二年开学式演说词》, 以及两任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梅贻琦在1928年、1931年的就职演说” (2) , 并认为他们的演讲“不仅在其后的10年、20年, 乃至到今天都能为人接受”。历史已经证明陈平原的观点不是耸人听闻, 我们或许并不清楚了解各演讲的具体内容, 但一定对“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很有印象, 也必定对“办学校, 特别是办大学, 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 二是造就人才”深有认同。

再次回顾陈平原盛赞的蔡元培、梅贻琦等名校长的演讲, 我们不难发现, 他们的演讲之所以成为经典, 之所以影响深远, 一是态度上的平等, 二是内容上的务实。我们不难发现, 他们成功有两点很重要, 一是态度上的平等, 二是内容上的务实。蔡元培校长在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重点谈及了三点:“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抱定宗旨, 所讲的是大学首先要明确的性质和办学的初衷, “大学者, 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而不是人们升官发财的阶梯。学生要求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学习成绩, 个人德行品性的涵养也同样重要, 这样才不会迷失自我, 这就是“砥砺德行”。至于“敬爱师友”, 尊敬师长, 和朋友交好, 坦诚相待每个人, 这些东西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会失去应有的意义。话虽平常, 却道出了最基础也最根本的原则。校长致辞传达的是谆谆教导与殷切期望, 不需要故作高深, 也不需要花里胡哨。

“一、我先谈一谈清华的经济问题。二、我希望清华今后仍然保持它的特殊地位, 不使坠落。我所谓特殊地位, 并不是说清华要享受什么特殊的权利, 我的意思是要清华在学术的研究上, 应该有特殊的成就。三、我们固然地造就人才,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到利用人才。四、清华向来有一种简朴好学的风气, 这种良好的校风, 我希望今后仍然保持着。五、最后我不能不谈一谈国事。”这是另一位校长, 梅贻琦先生在就任清华校长的致辞简要, 同样包含着一代校长的期盼和教诲。他立足本校面临的发展问题作为根本, 重视人才、重视学风, 最后让人不禁感慨的是他心怀国家。联系实际、务求实在、不尚空谈, 是两位校长致辞的共同特征, 也是其影响力与生命力之所在。

李校长的演讲无疑具备上述品格, 但不是他演讲大受欢迎的唯一要素, 甚至算不上根本因素。结合众多评论来看, 大家最肯定的在于他打破了校长演讲的沉闷形式, 让人, 特别是年轻学生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人说:“作为毕业典礼的讲话, 无非是对青年学子完成了学业表示祝贺, 感谢学子为学校做出的贡献, 并祝福学子的美好未来。‘根叔’的讲话也没有走出这样的思路, 但却能‘老瓶装新酒’, 在于其结构安排、材料选择、语言运用的独具匠‘新’ (心) 。” (3) 这正印证了我们的观点, 就内容而言, 多半还是沿袭了惯有套路, 少有变革, 也难有变革, 倒是形式上的鲜明特色造就了巨大的冲击力。对于每一个年轻学子来说, 在严肃场合听惯陈词滥调后, 很难不对以下语言产生热烈的情感呼应:

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 从热闹和愚蠢中, 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从麻木和好笑中, 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 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 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 曾经是姐的娱乐, 还是哥的寂寞?

又比如说:

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 也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 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

类似风格的文字构成了该演讲稿的基调, 由此可见李校长演讲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于引用很多学生熟悉的网络词汇。这么做的优势显而易见。所谓演讲, 旨在调动听众情绪, 并引起听众的共鸣, 从而传达所要传达的思想、观点、感悟。若想引起听众的共鸣, 必须了解他们的想法、熟悉他们的生活, 尝试用他们的角度和方式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演讲者摆脱高高在上的姿态, 融入听众的世界中, 想其所想, 急其所急, 即所谓亲民、务实, 这样可以避免空洞教条、充斥大话。但内容上的真诚与充实并不能完全改变时下的局面, 即便是蔡元培、梅贻琦诸校长的演讲词用于今日, 也很难避免尴尬的境地。笔者曾就此问题与学生在课上进行探讨, 不少学生的反应出奇地冷漠, 甚至有学生表示, 校长讲话与我毫无关系, 无论怎么讲都不在乎。这就意味着, 即使校长的演讲谈论的都是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内容, 他们依然无动于衷。这样一种态度自然是错误的, 也令人无比感慨。但无论是严厉谴责还是深情教导都不足以有所改观, 真正需要的是重新建立师生间的联系, 特别是情感上的联系。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的需求, 还要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与生活态度。李校长使用的那些网络热词在此发挥了功效, 他收起师长的严肃态度, 抛弃那些高尚的却不免冷冰冰的词汇, 说起直白、符合学生口味的语段, 一下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甚至让学生感觉, 这不是在聆听教诲, 而只是一个身边人在跟你亲昵聊天, 自然会获得呼应与认同, 学生当然会觉得李校长的演讲生动有趣、不乏味。

网络词汇带来的成功固然令人欣喜, 但基于网络词汇兴起迅速, 被人遗忘同样迅速这一特点, 我们不得不提出质疑:学生在这样一种演讲氛围下聆听教导时, 师长的话会不会被学生记住, 能否起到有用的作用?学生能否在欢声笑语中、在愉悦的气氛中抓住重点?或者说, 熟悉的词汇、平易的风格让学生欢呼, 但除此以外, 他们还能记住些什么?学生的热烈呼应除了欣喜的认同外, 是否会觉得某些师长是在作秀、演戏, 而是以一种看热闹的姿态肆意旁观?即便认同占据多数, 但认同的只是一种态度, 他们是否会因为对态度的敬意而虚心细致地领会师长们的教导?我们有理由相信, 学生是欢呼了, 但欢呼的只是师长们放弃了高高端起的架子, 甚至使用时髦的词汇, 却并没有对内容本身过多在意, 这本就有违校长致辞的根本。聆听演讲毕竟不同于观看娱乐节目, 感官刺激之外, 更需要精神的提升。

在众多赞扬声中, 陈平原少有地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认为“根叔体”在毕业典礼上迎合了学生口味, 获得热烈掌声, 但这一做法违背了教育传统, 特别是有违毕业典礼的真正作用和意义。他在文章中这样说道:

什么样人讲什么样话, 如果一场毕业典礼, 校长、教授、学生致辞的风格都一样, 那就是失败的。校长应该有自己的立场、表达风格, 也有自己的尊严。为了下面的欢呼而采取甚至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去使用的语言, 并不恰当。其实演讲者是容易受台下气氛影响的, 如果为了掌声热烈就刻意朝那个方向走, 我觉得是违背教育传统的, 不符合校长的角色。一般来说, 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当讲究仪式感:典雅、庄严、得体、立意高深。但现在大家对“大话”不感兴趣, 毕业典礼也像一场娱乐演出一样, 学生为自己兴奋的地方鼓掌, 但校长致辞并不是为了要大家鼓掌的。好的校长演讲对学生来说是一辈子的事情 (4) 。

“如果为了掌声热烈就刻意朝那个方向走, 我觉得是违背教育传统的”这一观点尤其值得我们重视。重建师生间的情感联系固然重要, 但重建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 如果为了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满意, 就放弃师者的立场, 盲目向学生看齐, 这显然是错误的。我们之所以强调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思维, 并不是为了让二者简单混同, 而只是提醒我们, 要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立足于他们的实际, 引导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曾私下听不少学生夸奖某些老师的课讲得生动有趣, 具体表现在于课上有很多段子。但问题在于, 段子讲得多了, 传授知识的时间必然要被压缩, 原本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 结果却造成教学效果的削弱, 这样一种“变革”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不言而喻。校长的演讲依然如此, 我们固然希望他们能够打破沉闷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但并不是为了学生的夸赞或鼓掌, 而是希望更好地传达师长们的美好期待与殷切希望。

反观李校长的演讲, 我们似乎并不能有太多期待, 不仅如此, 所谓的“赞扬”也颇值警醒。以2010届毕业致辞为例, 全文除个别轻松、俏皮的内容外, 整体模式改变不大, 可能的现象是, 学生大多数时间皆充当“低头族”, 偶然听到某些熟悉的词汇, 稍微听一听、笑一笑, 随后故态复萌。无论是网上的赞扬, 还是笔者与学生的探讨, 绝大多数的注意力都停留在了这些“网络热词”上, 众人夸赞李校长的致辞亲切、有趣, 但有关注就有忽视, 校长致辞的重要意义并没得到有效彰显。尽管尝试了新的改变, 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改善文风的目的并没有真正达到。

大学校长的毕业演讲承载了重要的含义, 它不仅仅是对于毕业生四年大学生涯的总结, 更是为其以后的人生做指引, 其意义非凡。一方面, 大学校长对于毕业演讲的需求, 绝不是仅仅是说几句体己话, 归纳“你们肯定记得这些事件, 这些流行语”就够了。另一方面, 大学校长的致辞不应该如此放低身段, 一味地盲目地迎合学生, 使得语言在此场合下失却应有的价值和尊严。长篇累牍地使用网络流行语, 可谓是一次大胆的打破陈规的尝试, 然而在毕业典礼这样一个神圣庄严的场合, 如果以网络流行语作为噱头, 成为捧腹大笑、为之拍手称快叫好类似脱口秀的节目, 那么无论对于学生, 对演讲本身, 还是对现代汉语使用规范所带来的影响, 都是不容忽视和令人担忧的。

陈平原再三强调, “校长应该有自己的立场、表达风格, 也有自己的尊严”, “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当讲究仪式感:典雅、庄严、得体、立意高深”, 回顾蔡元培、梅贻琦两位校长的致辞, 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即内容简洁不烦, 讲究仪式感:典雅、庄严、得体。但曲高极易和寡, 尤其是在当下这样一个文化多元、网络普及的环境中, 要重建师生间的情感联系更艰难。但“哗众取宠”式的做法无论如何是不可取的, 在看似风光的背后, 实则毫无一物, 它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况且端正的语体风范是处在教育最顶层的大学校长理所应当恪守的。如果大树和小草一起歌唱, 正需要茁壮成长的小草只有迷茫, 茫然不知标本为何物, 标杆为何物, 亲和的追求显然已毫厘而谬以千里。

如此说来, 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何在?试想, 蔡、梅二位校长的演讲成为教育史上的佳话与经典凭借的是什么?仅仅是文字本身吗?当然不是。一切终究要取决于他们为学校发展而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努力, 是踏实的“行”证实并强化务实的“文”。校长的亲民、务实不应该只是展现在那短短数十分钟的讲话中, 而应该是他的一贯风格与高尚人格, 文字只是大学生态的一个缩影, 是每个人共同体验的凝练与回顾。因此, 整顿文风, 固然要从文字本身着眼, 要有亲和的态度、务实的内容、深远的立意, 让人感怀身受, 但要想实现这一切, 必须保证此类文字是真实可信的, 校长的作为决定了他的魅力, 他的魅力决定了致辞的成效。

注释

1 徐琼.增强讲话稿感召力的创意写法[J].秘书之友2013 (8) .

2 (4) 陈平原.好的校长演讲对学生来说是一辈子的事情东方早报, 2012-7-4.

反思性教学与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理解、特点、目的、实施;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2-0013-02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们的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为我们师生共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一空间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都是很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在关于评价改革中,它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于这样的理念,针对我县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行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开展反思性教学研究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促使我们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学习和探讨。

一、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解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是用课程标准对自己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不断回顾和检验,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的涵盖量很大,例如,教学设计中的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目标达成是否合理等等。同时它研究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它更强调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角色及行为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而学者型教师除了具有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和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可奢望仅靠职前师范教育就可获得这些特征,而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掌握科学研究的本领。

二、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1.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

反思性教学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的教学,而是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主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并据此及时调整原教学方案,组织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反思型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之后,不仅想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等进行反思,因此总是喜欢问“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所以它是一种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

2.反思性教学以“两个学会”为目标。

学会教学其含义与学会学习有类似之处,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不仅学习教学的技术,还要学习、提高教学伦理水平。由于反思性教学的这“两个学会”目标,因此,它可使教师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将自己培养成学者型教师。

3.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

道德感的重要方面之一是责任感,这是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行为的前提,也就是说,道德感欠缺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和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性教学理论看来,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似乎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反思性教学既注意教师教学的技术问题,又把教学伦理与道德问题摆上重要日程。

三、反思性教学的目的

反思性教学旨在帮助教师以审慎的方式教学,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变成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行家,而这一切都正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素质。

四、反思性教学的实施

新课程的先进理念赋予了我们新的管理内容,要求我们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与行为。对反思性教学优势的认同,为我们的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我们深入探讨反思性教学的操作思路和方法。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

我们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帮助他们了解新课程各学科、各学段的不同培养目标,从不同的培养目标中体味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角色、教育教学行为的潜在变化要求。让教师们明白理念、角色、行为的变化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寻求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则是满足这种需要的有效途径。

2.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反思性教学的理论。

我们首先学习了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的《反思性教学》的理论文章,了解了反思性教学的来源、兴起、定义、特点、目标、意义等;又组织教师们购买了美国作家写的《批判反思型教师ABC》等理论书籍。目的是让教师们不但了解反思性教学理论,而且内化吸收,从而变成教师的内在需求。

3.找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突破口。

一、二年级的数学课,按照教材编写意图是不要求教师书写教案的,它只是在教师用书中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依据自己的理解与教学实际做适当的填写,这无疑为教师们减轻了书写教案的负担,也为教师们提供了自主发挥的广阔空间,但是,它同时也存在着一种弊端:原来备课中的小结不见了。新课程又强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开发者,而这样的角色定位最需要的就是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创造。而教学反思正是使教师总结、反思、改进、创造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决定以书写教学反思作为我们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突破口。

4.设计书写教学反思的文本。

结合我县教学的实际情况,初始阶段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反思的:首先让教师对本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填写在文本的“问题集锦”中;然后选出本周课堂教学的一个教学流程,简单地填写在“教学流程设计”中;第三部分是让教师先取自己本周课堂教学中最精彩的片段写在“精彩回眸”中;第四部分是反思一周中教学存在问题的环节;第五部分是理论结合实践,谈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5.在实际的学习与运用中不断调整、充实。

以上五部分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这样的教学反思还缺少教师自我的、学生的评价与反馈内容。它对教师的自我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于是,我们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评价与反馈的内容。

6.结合培训内容,进一步弄清反思性教学的现实意义。

通过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且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因为它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7.为教师的自主发展创设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运行,我们发现,我们设计的教学反思文本的要求存在着目标均衡、分散的弊端,致使教师们的反思没有集中的关注点,问题的收集零散无序,难以归并、提炼,不利优化教学和指导区域教学的方向、方针和策略等等。此外,在教学反思书写中,教师们感到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所规定的格式也不利于教师的自我发挥。鉴此,我们及时调整了现有文本要求,即取消教师们必填写的具体的版块,而是建议重点从教学思路、结构、流程、问题设计、学情效果及反馈等进行反思,还可对关注点、课堂教学情境、困惑等进行描述分析,倡导教师自行设计或发挥,给大家提供了充分自主创造的空间。

总之,对于反思性教学和教学反思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已经历了从陌生到初步了解的过程,在继续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还将产生困惑甚至盲点,但是,有我们对反思性教学和教学反思的正确认识与执着追求,相信它会为我县的课程改革发挥更大的作用。

“活动作文”之课堂演讲教学反思 篇4

“活动作文”之课堂演讲教学反思

1、从“课堂作文”到“活动作文”

积极参与活动,完成思维到文字的转化。“‘活动作文’强调作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可教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学生思考的自由,打破原来那种在教室里上两节课完成一篇文章的做法。通常是设计实际的演示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完成从经历、体验、思维到文字的转化,使学生言之有物。”(引自余党绪《写作教学与公民表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作文”,课堂演讲这类“活动作文”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体现了对学生写作兴趣、态度、选择、独立思考等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得到比较充分的个性发展。

唤醒激发潜在语言表达能力。“我们感到,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潜在的语汇、语言形式、思想材料的数量其实是相当大的,但平时都处于消极状态,教师应该创造条件来使这种处于‘沉睡’中的能力觉醒。”(章熊等著《和高中老师谈写作教学》)演讲活动更容易将学生潜在的处于消极状态的语言表达能力转为积极状态,综合锻炼了学生的思、听、说、读、写、动等各方面能力。

写作能力的提升贯穿演讲活动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前期演讲稿写作中,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思考,并转化为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在演讲过程中,单个学生的演讲往往使班级整体学生开阔眼界、激发思维。在演讲活动后期,“活动作文”积极作用于“课堂作文”、“考场作文”,表现为学生写作得分的逐步提高、写作能力的逐步提升。

2、从“教师教授”到“同伴教育”

无论在何种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很重要,同伴教育也很重要。写作教学也要为班级学生搭建同伴教育的平台。有时候,同伴教育的影响力甚至高于教师的影响力。我想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往往的单线的,但是同伴之间的互动影响是网状的,这种影响力有时超乎我们想象。另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学生到了高中阶段,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从老师和家长转变为同学,高中生在自我同一性的整合中,更在意同伴对自己的看法,更在意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为了获得同伴的良好评价,找到群体归属感,高中生往往很在意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他们往往会尽可能展现出自己的最佳形象。

因此,在我的语文课堂上,一直重视和强化同伴教育,写作课亦是如此,我十分重视写作活动课程的设计。一学期的演讲活动,我惊喜地看到了学生的高度热情、课后的积极准备、课堂上的激烈的头脑风暴、作文中的潜移默化。同时,我也惊讶于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表现平平的学生竟在演讲活动中大放异彩。正如班内学生乐菁雯所言:“ ‘让每个同学有一个完全展示自己的平台。’可以说这样的一个活动类似于TED演讲,‘ Ideas worth spreading.’传播交流有价值的思想,这是一种体验,一种尝试,一种找到自信,认可自己的方法。”石文忆同学也说道:“其实,每个同学的演讲都很有意思,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同一本书、同一部电影的看法都不同。能大度接受思维碰撞、无需匿名的课堂实在太少。”一学期的演讲活动让我认识到,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了课堂的效果。教师给学生一个小小的讲台,学生会还你一份大大的精彩!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具有高度潜能的人才,学生便会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潜能。

3、从“消极阅读”到“积极阅读”

写作能力不是仅仅依靠写作训练就能得以提升的,阅读积累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现代生活中,不阅读、被阅读、碎片化的阅读现象日渐突出。在娱乐至死的时代,在网络信息洪流中,学生往往失去的安静进行整本书的能力。在这样的现实中,写作教学更是夹缝中生存。当我们创设了阅读活动,一定程度上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期提高写作水平时,仍会经常听到学生类似的无奈感慨:“老师,为什么我读了书,但是考试时还是想不到、用不上?我觉得阅读没用啊„„”

教学反思演讲 篇5

执教人:潍坊市育才学校徐永华

课型:演讲课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目标:以感恩主题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如何交流搜集演讲素材,为写演讲稿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成功的演讲能振奋人心,催人泪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靠得是什么?一个手势,一个表情,语言的感染力,还是生动的演讲内容,我想,前三者固然重要,但后者更重要,而演讲内容的精彩,恰恰源于演讲素材的积累,由此可见,演讲素材的积累至关重要,今天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来交流感恩的演讲素材,希望大家能通过交流有所收获。在交流之前,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个短片。

二、看感恩的公益广告,谈感想。(出示短片视频)

师:这个短片大家应该很熟悉吧!看了短片,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谈感想)

师小结:同学们谈得不错,但你知道为什么它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感动吗?除了大家刚才谈到的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创意者选材的视角独特。而我们在搜集演讲素材也同样如此,就是作为演讲者必须要做到视角独特:演讲素材积累技巧之一:演讲者的视角要独特(出示课件)

三、小组交流感恩演讲素材

师:那么,我们搜集的素材是不是能体现这一点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素材,看谁的体现的最好,待会儿在班内交流。(小组交流)

四、班内交流感恩演讲素材

(一)每组选出好的素材到台前展示

(二)评价

评价时应注意这两个方面:

1、看他的选材视角是否独特?

2、她搜集的素材还有打动你的地方吗?说出你的理由。

(三)师:你们认为,这几位同学搜集的素材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学生说)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演讲素材积累技巧之二:真情的生活小故事更打动人(出示课件)

五、听故事,合唱歌曲《感恩的心》

1、师:既然小故事能打动人,那么有哪位同学还搜集了生动、感人的小故事,我们一起来共享一下。

(学生讲故事)

2、师:这是《感恩的心》这首歌背后的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除了故事情节生动感人,你觉得还有哪里会让你记忆于心?(这首歌的歌词)大家想不想唱这首歌来感受一下?(想)

3、齐唱歌曲《感恩的心》(出示课件)

师:是啊!故事让我们感动,歌词更让我们感动,所以我们在积累演讲素材时还应该记住这一点:演讲素材积累技巧之三:有针对性的引

用歌词、谚语、名言、诗句……让人更难忘。(出示课件)

六、谈收获、总结

1、同桌交流收获

同学们,我想通过对演讲素材的交流,你肯定有话要说。(有)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指名谈收获

3、师总结:

看来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不小,的确,今天这节课,不仅带给我们一种启示,要做一个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人,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知道了演讲素材的积累技巧,我相信同学们掌握了这些技巧,就一定能写出优秀的演讲稿,同学们有没有这个信心?(有)那老师期待着有精彩出现。下课!

课后反思:

由于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在校缺乏宽容、大度,心里只想着自己,没有别人,不知道感恩,所以,本节演讲交流课确立以“感恩”为主题,课前让学生搜集了大量的适合于自己的演讲素材,有诗歌、谚语、散文、小故事等题材不一,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1、看感恩的视频,谈感想。

2、组内交流搜集的素材。

3、班内展示搜集的素材。这几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积累素材,为写精彩的演讲稿打下基础。通过这节课的交流,我觉得学生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他们知道了积累演讲素材的三个技巧:一

演讲者的视角要独特;

二、真情的生活小故事更打动人;

教学反思演讲 篇6

——反思与进步演讲稿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其中,思不但有思考的意思,还有反思、反省的意思。在我看来,反思是一面镜子,能帮我找到自己的不足;反思是良师一句鼓励自己的话,引导我不断前进;反思是前进的动力,推着我不断进步。

反思要心怀歉意。歉意,不是要得到原谅的一次任务,而是诚恳的检讨和真心的忏悔,是对自己心态的调整,是对自己命运的修复。在我刚到XXX工作时,我经常为频繁的开户、挂失而出口抱怨,因学生们急躁的脾气而态度冷淡,对领导的批评教育而心有不甘。现在想来,做好工作是我的职责,热情服务我的义务,我不能因为自己业务不熟练或心情低落,而让工作受到影响。我应该转换心态,对自己从前的幼稚行为心怀歉意,用积极的心态、熟练的业务、热情的服务,来换取客户、同事和领导的谅解。

反思要力克缺点。犯错是每个人无法避免的情况,但这并不是犯错者的“通行证”。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才是关键所在。回想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冲动、懒散和自以为是,是我需要克服的三大障碍。冲动是自酿愧疚,懒散是慢性自杀,自以为是是苦恼之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是要克制自己的脾气,多思多忍、换位思考,让自己时刻保持冷静;二是要克制自己的惰性,制定每天的时间计划表,监督自己严格按照计划工作和生活,让自己更加积极充实;三是要丰富自己的头脑,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多向领导、前辈请教业务,咨询复杂问题的处理方法,让自己开拓眼界,提高水平。

教学反思到学生反思 篇7

反思之一:关于学情的反思

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 由于对教学工作还不太适应, 我一度忽视了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 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 认为只要把教材钻透了, 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 学生就易接受。然而事实证明课堂收效甚微。渐渐地我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因而也留意起学生的特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发现学生有以下两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方面, 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到了令人心寒的境地:从元素符号到化学式的书写, 最基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 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高一新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的习惯, 表述能力特差, 课堂笔记和课外学习的自觉性不够, 授课采用化学用语教学, 同学们不能适应, 也不能很好的理解。

另一方面, 平行班的同学都各有特色, 比如一个班的学生比较活跃, 学生反应较快, 上课气氛积极, 但学习欠深入;而另一个班正好相反, 上课需细嚼慢咽, 但整体认真刻苦。针对这样的特点, 我充分认识到: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 实事求是, 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将会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因而在备课的时候我已做到了“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反思之二:关于教法的反思

了解学情, 备课充分,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 不让其分心, 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为此我采取的措施有:

一、保持、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

二、夯实基础知识,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有效地进行个别辅导

反思之三:关于不足的反思

1、教法需要再改进。比如有时太注重个人的分析, 轻感悟。对习题的讲解中, 自己分析过多, 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以后我会多加注重与学生思维的衔接上, 多加了解学生出错的原因所在, 而不是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 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2.与学生的沟通还需要加大力度, 因为这需要时间的投入, 而且师生双方都有合适的时间才行, 这方面协调还不好, 要学会见缝插针。

反思之四:对教学风格的反思

教学艺术是诗篇, 教学风格是韵律;风格能产生魅力, 魅力能启迪智慧。所以我们青年教师一定要在短时间内, 不断总结前人经验、探索学习方法、摸索教学规律, 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要坚信“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古训。

要做到课严谨而富有策略, 幽默而富有哲理。既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又有独特的教学方法。讲课思路要清晰、条理分明,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慷慨激昂、过渡自然, 活泼明快、热情奔放, 机智诙谐、幽默风趣, 富有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一个恰如其分的幽默, 引来学生会心的微笑,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心神领会自己所传授的知识。这正是如潺潺流水、春雨润物般的美好境界, 从而引领学生走向健康和高尚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听我们的课, 心情舒畅、乐于学习, 不仅学到知识, 也受到思维升华的训练。这就是我要奋斗的目标。

反思之五:由教学反思到学生时时反思

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教学体现的是师生互动, 所以在教学中要想得到好的收效, 教师的反思与学生的反思是分不开的。

学生们其实在每节课后也应该好好反思, 在反思中进步, 但是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可以将这种方法上升到理念的高度并比较规范的渗透到每节课的教学当中, 直到王老师提出了5分钟的反思教学法并在全校进推广和施实。

在施实反思教学法的过程中, 通过自已的体会, 加入思考, 对反思教学的理解也在每天的教学过程中发生着变化。

首先, 在刚刚实施5分钟反思教学时, 将反思的时间留在整节课的最后5分钟, 实施了固定的40+5模式。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 发现学生们并不知道这5分钟需要反思什么, 也就是你留了时间, 可是学生却不知道反思的目的是什么?后来, 加入了问题反思, 情况要好一点。时间再长一点觉得固定的将最后5分钟用来反思, 太机械而且有时会影响到教学的灵活性, 所以王老师就对这种模式进行了改进, 并将5分钟反思上升到了理念的高度。

之后, 就形成了反思理念教学---让学生在每完成一段知识的学习以后就及时的进行反思。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引起注意, 而且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各概括的能力。相比较之下, 这样的反思理念教学不但使教学更加灵活 (可根据知识的难易、重点与学生掌握的情况去调整反思的时间和形式) , 而且也促进学生养成一种的良好的学习惯, 这一点非常重要。由此, 我就将这种理念由课堂教学推广到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粗略来讲, 可分为课上学习, 与课下自习。在实施了课上的反思理念教学一段时间以后, 学生基本在教师的提醒下能去完成反思。所以第一步我就刻意的去提醒学生去养成自主反思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 部分学生就形成了自主反思的习惯, 但是只在课上使用, 课下几乎很少能想到 (可能是作业时间紧, 但我个人认为主要是没有养成习惯, 如果形成习惯也就是几十秒中的时间) 。由此第二步, 我就强调了这种反思学习法的好处, 提醒学生在课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去尝试使用, 并体会效果。程度较好的学生能马上接授, 而大部分学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能逐步成形。第三步, 我就强调了每次小测后反思的重要性, 并建议学生写试卷分析, 反思考试中的题型及方法, 反思考试中出错的原因及相应改进措实。其中出错原因从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是知识点的撑握方面;二试考试策略技巧及考试心态方面。

相信如果学生能将课上反思形式, 上升到理念, 并由课堂反思推广到课下反思, 即形成时时反思的习惯, 他们一定会从中获意良多, 并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帮助。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8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申继亮教授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的活动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的假设,进行积极的、持续的、周密的深入的自我调节的思考。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识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相互密切的作用過程。通过反思的实践、总结、资料查阅,使我对教学反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反思在教学中的作用

1.教学反思是培养教师职业责任感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之中严谨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出课堂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学生在学习活动之中的亮点,以及这个亮点是如何激发出来的。能促使教师在下一备课上课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增讲或补讲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能力,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提升教学质量。

2. 教学反思是师生共同进步的有效途径之一。学会学习早已成为人们熟悉的格言,对学会教学却比较陌生。教学反思就是要让教师学会教学,要求教师把教学的过程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既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又要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不断思考,自身获得发展,直至成为学习型创新型教师。

3.教学反思是评价自己教学活动的重要过程。构建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借助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方式自己获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围绕教师怎么教展开的。新课程理念主张教师应围绕学生怎么学而进行,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参与积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检查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不断反省、不断更新、不断进步 。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成为一个学习型教师。

二、教学反思我们应持的态度

也许有人会问,反思已经是在努力地查漏补缺了,还有什么态度的好坏之分?其实不然,在现实中有许多老师能自觉的主动的写好教学反思,但在教师中仍然是参差不齐。有的寥寥几笔,有的东拉西扯,反思不到点。与我们写反思的初衷,相去甚远。我想,反思贵在真实,贵在及时,贵在坚持。反思的落脚点应是我们的教学行为,教完一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什么疑问、什么感悟,与老师交流讨论随即而生,千万不要把它看成一种负担。只要你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思考,一定会获益匪浅。

三、教学的反思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1.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的措施,教学思想的渗透与运用过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措施,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详细的记录下来,找出教师与学生的闪光点,作为经验积累起来。长此以往定会对你的教学大有帮助。

比如我教完《林黛玉进贾府》后,根据我上课的体会写出了这个教学反思:小说的分析理解要紧紧围绕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进行分析。解读文本就要像屠夫一样,按动物结构把它分成几个板块。看看每个板块分别有哪些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以大化小,从小处着手,不贪大求全。人离不开事,事离不开人,我将课文分成三个板块,以林黛玉为主线,放手发动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收集相关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过滤、选择信息,加以分析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情节,让学生自读文本,找出林黛玉进贾府做了哪些事,让学生在书上勾画出来,然后进行交流。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情节,而且也了解了主要人物的行踪,培养了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先理清情节,然后分析人物活动环境,再是人物形象分析。重点抓住林黛玉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通过三个方面让学生去讨论、去分析,给出一个清晰地解题思路,对人物形象做出正确的理解。

2.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即使是再成功的一堂课也难免会有瑕疵。在课堂教学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缺憾,如果不进行反思,这些缺憾或许永远隐藏在背后,或许会“重蹈覆辙”。教学中的缺憾对教师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教师要反思失败的原因,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要敢于以批判的眼光站在自己教学的对立面, 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上的教训,使我们少走弯路,超越自我。下面是我教学《现当代戏剧鉴赏》写的教学反思:也许是教学内容没有情节,也许是我的状态不佳,上课没有激情,整个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无精打采,教学效果较差。怎样才能把 一篇理论课上得有声有色呢?丰富多彩的范例是活跃课堂的关键吧?今后在教学这样的课文,定要多收集素材。

3.学生的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总会有一些其思妙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是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到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独到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今后教学的丰富资料。

总之,教学反思能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逐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教育水平,开创属于自己适合自己不断发展的新天地。

在反思中进步演讲稿 篇9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是来自711班的庄雨欣,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在反思中进步”。期中考试又在同学们紧张、忙碌的身影中悄然而去,却将各种不同的感受留在我们的心中:或是因小有崭获的成就感而骄傲,或是深陷于考试阴影中难以自拔的沮丧等等。但是,同学们,虽然期中考试过去了,但它并不是结束,而是新征程的开始。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去迎接接下来的磨难,比如说我们七年级上册最重大的考试—期末考。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勇敢去面对,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经历过无数风雨的洗礼,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首先,我们应该提高我们的作业质量,作业是巩固和复习我们一天学习的知识,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

第二,读得多,练得多,我们的笔下才能生花,才能写出有韵味的作文。我们应多多看那些有益的书,并摘抄好词好句。

第三,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我们应该用心去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

第四,认真做课堂笔记。

第五,“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基础的关键。

最重要的是上课需认真听讲,课堂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需要全神贯注,因为这四十五分钟,都是老师们精心备课,每一句话都是老师们精心设计好的,所以这四十五分钟一定要保证质量。

我们应该有一个平衡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考试,虽然每次在得知自己的成绩后,每次考后,有人幸福着,有人痛苦着,有人努力着。但是,我们不要被眼前一时的成绩所迷惑,小心驶得万年船。因此对于一次考试的成功,不要盲目乐观,你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你也许有不会的地方,也许有马虎的地方,即使这些你都没有而得了满分,你也会有方法不佳的地方。假如你一意孤行,失败只是迟早到来的结局。因此善待每次考试后的分析总结,不断反省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改进。在顺利登陆理想的彼岸之前,请不要轻言成功。

给的自省反思演讲稿 篇10

写点东西,用个特殊的方式。前天我看到一篇演讲,胡适在一九二九年,给毕业的学生的。

一句话,不要抛弃学问。

乘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即为吃饭计,学问是不会辜负人的。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会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会做研究。时间更不是问题。

易卜森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抛弃了自己。

没有天赋没有优势的`我或许还有你,却忘了可以积少成多,持之以恒,自我成长。

我在想什么是圈外什么是圈内?我看着,徘徊着,不敢涉足的圈内,终究只会是个很怂的圈外人。我每天学习一点点,一年,两年,十年,暮年,我定是一个专业的圈内人。前者的不断退缩,这些年我倒是做的不错,后者的不断前进,这些年我着实没能坚持。

昨天我走过南校区前面的那条街,叶子落得和去年一样多。时间一年一年,树都努力长了和去年一样多的叶子,落成同样厚度的秋天。我却在拿着没有儿时的记忆和精力做借口,荒废年月。

温饱不成问题的今天,说生活就是问题叠问题,这样那样的屁事就是多!等到一切如意时,再怎样怎样,会不会只能寄托给天堂?

天堂,谁去过?去过的人回来过?那里没有穿了一件新衣服刮破一道口子?那里没有利益?那里没有问题叠问题?

上一篇:中学教师听课管理规定下一篇:中标通讯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