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绩效考核工作汇报材料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疾控中心绩效考核工作汇报材料(通用7篇)

疾控中心绩效考核工作汇报材料 篇1

绩效考核工作汇报材料

XX县隶属XX市,地处XX平原,辖X镇X乡,X个行政村,X个自然村,总面积达X平方公里。辖区现有总人口X万,其中城镇人口X万,乡村人口X万。

XX县疾控中心基本概况

XX县疾控中心总建筑面积XXX平方米,中心人员总数为X人,其中技术人员X名,现场流调人员X人。学历构成;本科X人,大专X人。职称构成;副高X人,中级X人。按专业不同设置流行病科、检验科、艾防科、健康教育科、免疫规划科、结防科、食品科、地病科、体检站、财务后勤科、办公室、等X个科室。

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晰责任分工

● 中心制定并下发《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 成立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

● 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中心副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主持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 按中心各科室的职能职责分工,将卫生部印发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中的每一项指标逐一分解,落实责任。明确科长为第一责任人,要求各科室至少确定一名年轻骨干负责具体工作,力求全员参与。

二、成立覆盖所有专业的技术组

●中心成立了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技术小组;

●技术组成员覆盖率所有专业,考核指标逐一分解落实到某个专家组成员。

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和定位:

1、负责指导、构建本专业绩效考核业务工作机制。

2、参与本地区的疾控体系绩效考核工作。

三、多次培训、反复学习

1、骨干培训

X月X日—X月X日,在市CDC的组织带领下,参加省卫生厅关于绩效考核内容分化讲解的网络视频培训会议,参加人员有中心主任、各业务副主任、各科室主任、业务骨干。

2、全员培训

多次组织内部学习、讨论指标,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科室之间的探讨与交流学习。切实做到全员参与,突出重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考核工作顺利进行。

四、构建和完善管理机制

县疾控中心强化领导和指导,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积极探索,把握绩效考核的内涵,以推行绩效考核为契机,合理设置绩效管理流程,尽可能使绩效管理融入中心管理,加强自身建设,高效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建立科学的长效工作机制和规范的工作模式。

1、明确四位一体的绩效管理框架

(1)将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围绕社会需求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兼顾中心自身发展制定的中心规划、以及阶段性目标和工作任务的规划和计划体系;

(2)以中心绩效、科室绩效、个人绩效连动完成机构绩效考核体系;

(3)以项目管理、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兼容的工作运行管理体系;

(4)以社会综合服务能力建设融入人才培养考核的管理体系,构成推进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质量管理绩效考核体系。

2、合理设置绩效管理流程

(1)下达目标任务,下发科室目标任务(包括所有绩效指标);

(2)以科室为单元工作,单个科室独立完成的指标,其科室独立完成结果收集、分析、总结,资料科室归档,量表自评,并标明资料连接报送;

(3)多个科室协作完成的指标,责任科室负责结果收集、汇总、分析、总结,责任科室负责收集结果,资料不统一归档的指明出处,量表自评,并标明资料连接报送;

(4)所有自评量表报送中心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汇总、并核实科室自评量表;

(5)中心考核办现场评价纳入科室考核的绩效指标,进行绩效考核结果综合评价,包括纵向、横向和管理过程。

管理框架和流程图

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实施流程

五、资料收集与存档

● 二级档案制、1、中心:管理资料、中心考评和自评报告。

2、科室:各指标的工作印证材料。

● 资料链接制

即资料原则上按分科室、分项目或单项工作要求独立完整归档保存,绩效考核以各指标为单位,在量表中标明每一个数据的出处。(个别指标工作资料较少的可以直接将所有资料放到一起)

疾控中心绩效考核工作汇报材料 篇2

1 基本情况

三明市疾控中心于2004年6月26日组建成立, 规格副处级, 事业编制118名。下设11个职能、业务科室, 即:办公室、业务质量管理科、应急信息与传染病防治科、免疫规划科、地慢学校卫生科、结核病防治科、检验科、职业环境监测科、职业健康监护科、职业病防治中心、健康教育促进中心。全中心现有在职人员107名,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8名, 含正、副主任医 (技) 师33名, 主管医 (技、护、药) 师10名, 主管医 (技、护、药) 师以上技术人员占卫技人员总数的45.74%。学历构成为研究生1人, 本科学历45人, 大专学历33人, 中专学历22人。

现有固定资产总值1 173.54万元, 其中仪器设备总值615万元, 正在运行的各类检验设备193台。共有工作用房7 539.4m2, 其中实验室面积2 754.4m2。内部布局合理, 仪器设施配套, 建有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和百级净化实验室。承担着全市疾病预防控制、职业病监测防治、健康教育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预防医学研究等项工作任务。

2 做法与经验

2.1 领导重视, 为落实绩效考核提供了可靠保证

在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进程中,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 结合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教育, 不断深化认识、正确理解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的宗旨、基本职责和绩效考核的意义, 正确领会绩效考核是对现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本职责与绩效考核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 从而使疾病预防控制经常性工作与绩效考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探索行之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体系与运行机制。中心领导及时根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和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要求, 明确中心领导班子和各相关科室负责人的责任分工、协作分工。工作中坚持中心领导负总责, 分管领导亲自抓, 科室领导具体抓、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 明确绩效考核工作过程中的相关项目指标量化数据的申报, 督促检查各项考评指标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 为落实绩效考评工作提供了可靠保证。

2.2 精心准备, 为开展绩效考核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心于2008年1月开始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关于下发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指标 (征求意见稿) 的通知》的要求, 在全中心开展绩效考核相关文件的学习研讨, 积极做好绩效考核的前期准备工作, 针对《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指标》内容进行研究, 模拟填写, 遵照实事求是的原则, 对可完成的工作内容和指标进行整理填报, 对不能完成或无法开展的内容进行排列分析, 同时根据各科室工作职责, 将相关工作指标纳入科室年度工作考评管理。2009年初中心举办科室质量管理骨干培训班专门就绩效评估指标进行了针对性培训, 并在上半年工作总结考评时对2008年及2009年上半年中心的各项工作依照《福建省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评估指标》进行初评打分, 掌握了初评的第一手资料。做到未雨绸缪, 前期准备充分, 为完成此次绩效考核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3 科学安排, 为实施绩效考核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心按照《省卫生厅关于举办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技术骨干培训班的通知》文件要求, 派出人员参加培训, 积极按省卫生厅领导部署的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安排, 及时制定和下发了《三明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工作方案》, 成立了中心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召开全中心绩效考核动员大会, 进行全员动员和宣贯培训, 科学安排, 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绩效考核工作共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9月14-20日为准备阶段, 包括制定方案、落实组织、全员和骨干培训、指标分解;第二阶段:9月21日-10月8日为工作阶段, 包括收集资料、验证核实、综合分析、录入数据;第三阶段:10月9日起为迎检阶段, 包括综合自查、整改、迎接评审。中心在整个绩效考核实施过程强调:要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强化责任, 明确分工;规范管理, 落实措施;督促检查, 确保质量。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绩效考核工作, 为建立和完善中心的绩效考核工作机制, 提高履行基本公共职能的能力和效能, 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中心先后召开全员动员大会1场、中层及骨干会议和培训3场, 科室学习宣贯活动30余次, 累计参加500余人次, 由于安排科学, 责任明确, 为顺利实施绩效考核创造了有力条件。

2.4 不懈努力, 是提高绩效考核成效的根本经验

2004年6月中心成立后, 新一届领导班子, 一直致力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能力建设, 制定了“培训一流的人才, 配置一流的装备, 掌握一流的技术, 提供一流的服务”的工作目标。几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 努力克服山区市自然、经济条件落后的制约, 着力开拓创新, 加大人、财、物等机构硬件基础建设和疾病预防控制技术服务能力的提高。中心成立以来先后引进以本科学历为主的高层次卫技人员25人, 派出参加学历提高教育8人, 高级职称人员占卫技人员比例从2002年18.98%上升到2008年的40%;在经费不充裕的情况下, 中心每年自筹资金100多万元添置各种仪器设备, 已购置仪器设备价值610余万元。仪器设备总值从2001年的127.7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615万元, 增长了4.82倍;建成了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百级净化室、艾滋病确证等实验室;先后取得了计量认证、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职业诊断机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放射防护评价资质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中心成立以来连续五年荣获“三明市卫生局年度卫生工作先进单位”。近几年来有效防控和处置输入性“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 为防控重点传染病积累的经验, 使中心的预防医学领域多学科综合技术服务和检测手段明显提高, 综合应急应变能力显著增强, 绩效考核初步自评也取得较好成绩。

3 现场评审情况

2009年10月16-18日, 福建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组一行7人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口头提问、现场查看、抽样考核等方法, 对中心绩效考核工作进行现场评审。评审过程中, 评审组对中心近年来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情况给予了肯定:一是领导重视, 组织培训宣传工作到位;二是工作细致, 安排合理;三是精心准备, 工作进展顺利, 成效显著。同时评审组对中心存在的少数数据填报不完整及有出入、部分材料有待进一步完善等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此次评审的顺利进行, 对进一步加强中心绩效意识, 为今后的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绩效考核指标实现程度

三明市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区域指标任务实现程度:区域评估指标自查评估总分719.5分, 17个指标中有7个指标达标, 10个指标不达标。其中:传染病预防控制自查评估得分105分, 得分率69.0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自查评估得分24分, 得分率18.8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自查评估得分143分, 得分率86.67%;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干预自查评估得分77.5分, 得分率67.98%;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自查评估得分124分, 得分率97.64%;运行保障自查评估得分246分, 得分率78.09%。经省评审组现场评审, 区域考核指标的17个指标中, 有6个指标达标, 11个指标不达标。在11个不达标的指标中, 有5个指标接近达标, 有3个指标与标准值相差甚远, 自查评估与考核评估得分差距不大。

机构绩效考核机构指标任务实现程度:机构绩效评估指标自查评估总分899.86分, 104个指标中有70个指标达标, 34个指标不达标。其中:疾病预防与控制自查评估得分216.2分, 得分率91.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自查评估得分147分, 得分率82.12%;信息管理自查评估得分86分, 得分率92.47%;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自查评估得分85分, 得分率95.51%;实验室检验自查评估得分114分, 得分率96.6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自查评估得分106分, 得分率100%;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自查评估得分59分, 得分率89.39%;综合指标自查评估得分86.5分, 得分率76.55%。经省评审组现场评审, 机构指标104个指标中, 有74个指标达标, 30个指标不达标。在30个指标中, 有13个指标接近达标, 有13个指标与标准值相差甚远, 自查评估与考核评估得分存在一定差距。 (表1)

5 绩效考核工作分析评估

5.1 存在问题

5.1.1 事业经费短缺

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 缺乏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每年除了部分防病项目经费以外, 大多数的业务经费要靠自己创收来解决, 特别是仪器设备的更新也要靠自己解决, 为了维持日常工作, 中心仍需努力开展有偿技术服务, “投入不足导致公共卫生职能偏废”的问题依旧在影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

5.1.2 专业人才不足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缺乏稳定和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条件, 激励机制、绩效评估存在内外环境和制度制约。人员缺乏, 专业人员的年龄偏大, 专业人才出现断层现象。有些专业面临后继无人, 个别专业人才青黄不接, 部分岗位人员能力达不到工作要求。

5.1.3 设备差距大

疾病预防控制设施、设备数量等基础条件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要求的标准差距较大, 现有仪器设备总值尚难在短期达到《全国省、地 (市) 、县级主要常规设备配置标准表》中地 (市) 级A类配置标准, 在政府投入不足的状况下, 检验监测项目的设置存在着仍无法改变偏重有偿服务的倾向。

5.1.4 公共基础薄弱

如何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性、本底性的调查工作, 把握基本情况,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做到拉的出、用的上、拿得下, 既有快速反应, 又要有妥善处置的技术能力, 使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达到政府和社会的期望尚存在许多制约条件。

5.2 评估建议

5.2.1 加强疾控机构内涵建设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运行机制, 规范管理, 稳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工作, 建立起整体、有效、持久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切实加强内部管理, 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水平, 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梯队, 使中心的预防医学领域多学科综合技术服务和检测手段明显提高, 综合应急应变能力和公共卫生监测评价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不断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5.2.2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各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和能力拓展, 大力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建设, 加大基础建设, 建立应急指挥中心, 进一步充实应急药品、防护用品、消杀药物品储备。建立功能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 提高预测、监测、检测水平和现场处置能力。加强传染病疫情、死亡病例、流感样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手足口病疫情、健康相关因素等监测报告的平稳运行, 推动全中心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5.2.3 加大疾病防控经费投入

把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职业卫生、健康教育防控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根据不同时期的防控重点, 适当加大防控经费的投入, 彻底解决靠创收弥补财政投入不足的现状, 让疾控专业人员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疾病预防控制领域, 为科学防制提供更可靠、更精确的数据。

摘要:目的 探讨三明市疾控中心绩效考核工作情况及评估分析, 为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提供有益资源。方法 依据卫生部印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标准》, 采取回顾性调查和实证分析方法, 分析评价2009年三明市疾控中心绩效考核工作情况。结果 2009年三明市疾控中心绩效考核工作, 领导重视、精心准备、科学安排、集中力量, 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但仍存在少数数据填报不完整、部分材料有出入等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结论 三明市疾控中心绩效考核工作, 通过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工作机制, 不断提高履行基本公共职能和效能, 绩效考评各项工作进程推动了中心发展, 促进了疾控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疾控中心绩效考核工作汇报材料 篇3

各位领导你们好: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心任务,以全县教育系统“十三五” 期间,“13415”工作思路,开篇谋局,紧扣《2016目标考核内容》和《大通县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2016绩效考核考评体系》,贯彻落实学校全年教育教学工作。广大较职工齐心协力,努力拼搏,扎实工作使得学校各项工作得以稳步推进。现将我校教育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简单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半寄宿制学校,占地面积1042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531平方米;现有21个教学班,中小学生1045名(住校生335名),其中初中教学班6个,学生269名,小学教学班15个,小学生776名,教师62名。图书、理化生、音体美等教学仪器设备均已达标,各功能室配备齐全,管理规范。

二、主要工作及完成情况

(一)学校管理

1、端正办学思想,不断提升办学理念。

一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特色发展之路,以育人为根本,质量为核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大力弘扬 “关爱、责任、创新”的精神。以“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为抓手,全面发展、整体优化、环境育人的办学思路,努力朝着创建教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师有专长;课堂高效、管理精细、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学校不断奋进。学校领导班子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实际和当地教育环境,谋划发展,群策群力,重新审定了“让每一位孩子得到应有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从民族地区对教育的不够重视,对教师的不尊重,对症下药,确定了“知理、敏行”的校训,“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校风,针对教师职业倦怠,对当地内外教育环境的懈怠,以及学生们对学习目的的不明确,学校议定了“博学笃志、爱生善幼”的教风,“勤学、乐学、善学”的学风,并将这些办学理念、校训等印发到班级,学习理念,贯彻执行,力争创造丰富多彩而又严谨好学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正确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依据实际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明晰,可操作性强。逐步达成校长负责、中层参与、分级管理、责权明确、教师监督的民主治校体系。同时,实行党支部、校委会议事制度,坚持了重大事项广开言路、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工会的监督保证作用,坚持了校务公开制度,公开的内容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对教师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如评先选优、考核、职称晋升、资金使用、绩效工资发放等都做到了公开及时,学校的重大决策和执行情况透明度高,教师的知情权得到了保障,学校管理运行机制畅通有效,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有序的开展。

2、领导班子素质

为加强领导班子队伍,调整了学校及中层领导班子部分成员,改革基层管理模式,实行教研组和学科组并存的管理模式,强化组织机构,增强管理效能。大力开展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多种教育活动,有效提升了领导班子的组织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通过领导班子成员处处挺在前列的示范带头作用,树立了榜样。

3、牢固树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的管理理念通过教代会提案、答复及议案,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及考核制度,将制度全部装订成册。并强化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切实防止和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二)教育教学管理

1、教师专业发展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务处狠抓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六认真”工作,将教学管理、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定期督促检查评比教师的教学设计、作业批改、上课、学生辅导等各项工作。同时,强化教师的继续教育,教师除完成规定的90学时的学科继续教育内容以外,有--人次到省外先进学校参观学习培训,组织--人次参加省、市、县学科学习培训,--名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网络培训。组织和安排各学科组老师--名参加了重庆北碚的送教到大通县的学习活动。同时开展了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青蓝、帮带、结对工程,大胆使用一大批年轻教师,给他们压担子放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磨练,使不少年轻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有力地推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创新德育服务载体,加强德育工作(1)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一,校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在继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 工作,“三基”建设活动成果的同时,“树典型、学模范、做优秀”,大力开展了“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活动,安排了重点工作和任务,并采取多种措施,完成了上级规定动作和自定动作,切实抓出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效。召开党代会、教代会,共征集到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35条,并逐一答复,予以解决。

第二,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教育管理。坚持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大会、党员民主生活会。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定时间、定内容,做到了学习必有笔记和心得体会。党支部成员定期轮流为党员上党课,时常了解掌握教职工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培养骨干,抓好典型,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慎重地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名,正式转正预备党员--名。

(2)政务、团(队)工作。各组织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围绕“三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了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美德少年评选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而且拓宽了德育教育渠道。

(3)重视贫困、学困、问题生的帮扶工作。每一位党员帮助两名双困生,经常与双困生谈心交流,做好其思想工作;经常关心该学生,积极为其解决生活或学习上困难;捕捉闪光点,及时将其良好表现向班主任汇报并加以鼓励。党支部开展资助慰问贫困留守儿童的活动,从而使学校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教学工作与质量

一年来,我校针对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管理、教师和学生三方面找原因,找出存在问题,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制订教学工作方面的有关规章制度、评价奖励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教学常规工作每月检查一次,组织好期中抽测和期终检测工作,为学校考评教师业绩提供依据。重视备课、听课、评课、议课工作,协调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关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管理中,加强对教师教学的过程性管理,开展教学示范课、诊断课、评价课活动,实现了教学常规工作“六认真”。同时,结合教育局《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的要求,严格落实新的课程方案,开齐课程,上足课时,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三操一课一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认真规范的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工作,中小学生体质标准良好率达到80%以上,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为学生建立了健康档案。

4、教育科研

本学年,立足校情,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确定了以“三环五步”快乐教学模式探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课题,为了这一模式探究的顺利开展,教导处先后多次通过全员培训、学科组长培训、教师业务自修等多种方式对其核心理念进行学习,并针对性的提出优化教学设计的探究,开始在教学工作中尝试实施,继续加深“有效教研”,重点推进了“有效课堂”,开展一师一优,一课一品等活动;开展推门听课、同课异构活动。教研活动做到了“定内容、定时间、定人员”,教师从备课、编写教案到整个教学过程都积极改进“三环五步”教学模式,打造课堂教学模式化,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中年教师上创新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构建了研讨活动四课流程,即演课、磨课、观课、议课。学科组工作采取月评价机制,落实教研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实行校级领导分组蹲点学科组并参与、形成督促校本教研研修活动的工作机制。教师个人申报的县级教育教研课题--项,确立并实施的有--项,定期检查课题研究资料,组织课题主持人参加课题阶段性总结会,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要求课题研究教师注重在常态课中加强探讨研究,切实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总结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全校应用。(学校教师学生获奖情况-----)

5、教育信息化开展情况

我校基本实现互联网全覆盖,拥有多媒体活动室、微机室等多个信息化教室,各种设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积极利用电子白板开展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学活动,组织师生参加各项信息技术教学及应用比赛活动,做好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能力提升和国培计划等远程培训,完成各项远程网络培训任务。

6、招生与巩固

认真贯彻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和区域招生规定,初中招生--名,一年级招生--名,完成招生任务,编班实施随机、常态编班,中小学班额控制在许可范围内。小学辍学率--%,初中辍学率--%。针对我校辍学率高的问题,学校主动积极与乡政府联系,通过宣传动员、说服教育、查找去向、多方联系等措施,现将---名学生动员返校,收集到---名学生在外就读证明。目前,学校还在一如既往的做好这项攻坚克难的工作。

(三)学校文化与环境建设

1、文化建设

我校重新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注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的建设,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深入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全力打造人文环境,提升办学品味,努力做到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能为教育说话,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学校围绕明确的校训,良好的学风、教风,充分拓展宣传和教育的空间。此外,运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趣味活动,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为学生创设健康成长的环境,每一个进入校园的人都能感受到浓重的文化氛围。

2、校园环境建设工作与管理

(1)学校育人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历来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创设一个优美的育人环境,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和一个勤奋的学习环境,融思想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学校通过墙面文化、楼道文化、宿舍文化、路面文化等环境载体,校纪校规、家风家教、榜样导向、等教育途径,实现育人策略多元化。有效的发挥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校园一草一木、一路一墙文化渗透,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效。为此,今年在学校经费紧缺情况下,不但加大了对学生食堂卫生整治,合理规划、布置学生宿舍(楼道装饰、宿舍监控、墙体美化、墙面文化、物品摆放),教师周转房(楼道文化、管理制度)等,而且多方筹促资金,硬化了食堂、教师周转房前面的道路,并完成了教室白板的安装等。

(2)学校狠抓“净化、绿化、美化”工程,积极开展创卫、爱卫工作,打造洁净的工作学习环境。为创建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卫生保洁制度。建立晨扫制度,坚持每天早自习以前轮流晨扫,清扫校园环境,建立每天中午十分钟劳动与检查制度;建立每天放学后的值日生打扫制度;建立每周一次的全校大扫除制度,规定每周一下午3:50以后全校进行大扫除,由卫生老师、年级组长和学生会全面检查各班教室内外及包干区的卫生,打分公布并详细记录备案,所评分数与文明班评比联系起来,教师办公室坚持每天小扫一次,每周大扫一次,由党支部进行评比,评比结果与文明组室评比挂钩,师生的卫生文明习惯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营造了优美的育人环境。

(3)大力开展校园内环境治理。团(少)成立了文明礼仪监督岗、卫生监察队,不准学生践踏草坪、攀折花木、攀爬围墙,不准学生在校门口购买零食和带零食进入校园,不准学生在校内外乱扔乱吐、乱涂乱画,不准学生在走道上推拉、拥挤、追打,有效杜绝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安全管理 学校有完善的安全工作应急预案,有人防、物防、技防,防控措施安全到位。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对校舍、设备、教学、生活、办公用房、水电、卫生设施等进行检查维修。并利用多种情势对学生多次展开食品、交通、防震、防火、防溺水等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和演练,积极开展 “安全知识课堂渗透,教师一岗双责”创建活动。通过组建校园不良习惯劝导员,安全巡查员,班级10人联保管理等措施,创新安全管理网络化。

(五)后勤装备和经费管理

学校总务处建立健全财务财产管理内部控制长效机制,并付诸实施,教育经费年初合理编制预算,切实落实“免费”政策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零收费制度,重大开支都经过校务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后执行,学校所有资金实行一本帐管理,做到日清月结。定期公开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法规、资金使用、工作进展等情况,按月公示膳食补助收支和食堂财务管理情况,按周公示食堂饭菜价格、带量食谱和原材料采购情况。

按照安全、营养、卫生的标准,不断改善学校食堂就餐条件,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补助标准,每人每天补助4+1元。确定适合当地学生以午间正餐的供餐形式,向学生提供米、面条等饭菜。每次食材采购时都要食堂2人以上验收签字,及时上帐,保证了经费的专款专用。本学期为提高学生伙食,学校不仅科学合理搭配膳食营养,增设了每周两顿米饭,每次两菜的定式,还增设了饺子、熟饭等食谱,深受学生及家长的好评。严格落实食品卫生安全制度,食堂工作人员每年都要定期进行体检。不定期对工作人员宣传学习《食品卫生法》,进行思想教育。餐具的保洁工作做到了“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工作台做到随用随清,每周对厨房进行一次大清扫。如发现工作中有不到位之处立即指出,勒令及时整改。切实保障了食堂的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清洁,保证了师生的饮食健康。

(六)学校特色建设

在学校的特色创建工作中,围绕“让每一位孩子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一质朴办学理念,努力遵循教育规律,彰显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以“着力让每一位孩子得到应有的发展为追求,以人为本孩子们“知理、敏行的核心素养”,为办学目标,按照循序暂进的原则,科学设置10个经典社团和年级社团,依照具体、详实、符合实际情况的社团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并配合团队主题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良好情趣,使学生在小团体活动中养成团队合作、文明和谐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素养实践化。目前,书画、音乐、象棋、舞蹈社团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

(七)其他工作

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力度。中心学校要求幼儿园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完善幼儿园的各项机制与制度,严格实行收费公示。联合毛家寨派出所有关工作人员,对所辖两所幼儿园的校车、校舍及饮食卫生等方面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彻底的排查,加强校车管理,杜绝超速、超员现象及无证驾驶行为,保证有教师早晚护送幼儿上学、回家。签订道路安全协议书,确保幼儿学习生活安全。加强幼儿园饮食、食品卫生管理,建立台账,杜绝违法行为,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加强幼儿园教学管理,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为幼儿提供符合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

三、工作亮点

1、育人策略多元化

学生品德教育及学生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采取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内化、驱动为抓手,强化“两个结合”。一是校内班主任、任课教师及生活教师三结合。二是校外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制定切实可行、可操作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养成教育评比细则,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到教师、班主任的工作考核之中,重点加强对学生进行《守则》、《规范》学习,从学生最基本的生活、学习、习惯细节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学校通过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正反面宣传教育,举行大课间操、硬笔书法、绘画或是利用重大纪念日进行征文比赛,评选优秀作业、日记等形式,处处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在年末评出各班级的优秀少先队员或是优秀班干部、学习标兵、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适时表彰,有效的促进了学习、行为、生活习惯的形成。

2、安全管理网格化

(1)强化安全教育。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抓,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学校集会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电子显示屏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我们还多次聘请县消防大队官兵、毛家寨派出所民警,县卫生防疫站、乡卫生院医生到学校为学生进行消防、法律、食品安全、常见疾病卫生知识讲座。

(2)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是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宿舍、食堂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玩具手枪、刀片等危险玩具,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为全校师生办理了校园责任险,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无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3)严格执行国家集体食堂物品采购、储藏、加工、留样制度,加强了学生就餐和饭菜质量的管理工作,倡导不留剩饭剩菜的“光盘行动”;精心组织学生就餐,按班级分别就餐,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避免就餐事故的发生;餐后指导学生整理好餐具、打扫净餐厅、爱惜餐厅财产等。

(4)加强宿舍管理工作。宿舍管理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管物、穿脱、昼寝、整理等生活方法,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教育学生按时作息,不干扰他人休息,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构建和谐友爱的宿舍人际关系;经常性地展开安全教育,避免宿舍内碰伤、上铺学生摔伤、触电、火灾、物品因保管不妥丢失等事故的发生,确保住校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民族地区社会教育软环境还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2、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依然是制约我校发展的瓶颈,个别教师的教学成绩偏低。

3、师资紧缺制约了学校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4、学校操场是土操场,一直未硬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面积4500平方米,硬化资金需60万元。

5、音乐、美术等专业课教师缺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1、着力抓好“培优补差、强化优势、促进质量”这一关键,培养尖子生、发挥优势科目等来驱动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从而积极消除一些制约学校发展的不利因素,摆脱历年来学校考核、教学质量滞后的困局。

2、进一步完善师生考核和表彰奖励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3、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或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以乡政府、企业的资助,硬化学校操场。

2016年学校绩效考核

工作汇报材料

石山乡中心学校

疾控中心绩效考核工作汇报材料 篇4

---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创建省二级档案管理工作汇报

自2002年成立以来,中心在市、区档案局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关心领导下,围绕“规范档案管理,推进疾病预防事业快速发展”的目标,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档案规范化管理,为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心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获得了省计量认证合格资质,市、区级文明单位、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省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现将本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概况

建国前无专业卫生防疫机构,仅在县警察局设有卫生警察1-2名,负责卫生监督工作。1949年6月,镇海县人民政府卫生院成立,兼管卫生防疫工作,设卫生警2名。1954年,镇海县卫生院成立防保股。1956年,镇海县卫生防疫站成立。1958年4月,县卫生防疫站撤销并入县卫生局。1958年11月至1962年12月,县、市合并,防疫工作由市卫生防疫站担任。1963年1月恢复县建制,同年3月镇海县卫生防疫站成立。1985年10月,宁波市政府根据国务院决定,撤销镇海县建制,以甬江为界,划分北仑、镇海二区,成立镇海区卫生防疫站。

2002年3月,根据镇海区机构编制委员会,镇编委[2002]1号文,撤销镇海区卫生防疫站、镇海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建立镇海区卫生监督所和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公益性全民事业单位,隶属区卫生局,定编各20名,经费属全额拨款。

二、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职责 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镇海CDC)是于2002年4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的公益性卫生事业单位,承担着全区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预警与处置、疫情收集与报告、监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等任务。中心现设办公室、疾病防制科、性慢防制与卫生监测科、检验科等四个科室,在职在编职工2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7人,中级职称9人。

三、开展省二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基本情况

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前身是镇海区卫生防疫站,是一个有着档案规范化管理优良传统的单位。1995年通过“宁波市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市级标准”。1996年初,又被浙江省档案局评为“档案管理省级先进单位”。2010年初,我中心被镇海区档案局评为“2008-2009年度全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

本中心档案共分四大类目,分别是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基建和设备)、特种载体档案(照片、光盘和荣誉实物)。至2010年底,本全宗共有文书案卷级档案1456卷,文件级档案3299件;会计档案768卷;科技档案247卷(其中基建档案21卷,设备档案226卷);照片档案14卷,共959张;光盘档案1卷,13张;荣誉实物档案75个。

泰宇档案软件现代化管理中,文书档案案卷级档案电子条目著录1078条、文件级档案电子条目著录6775条;设备档案案卷级档案电子条目著录226条;基建档案案卷级档案电子条目著录21条;荣誉实物案卷级档案电子条目著录75条;照片档案案卷级档案电子条目著录4条。

中心历经两次档案资料进馆。第一次进馆为1991年,进馆资料为1974年至1984年的文书档案10卷;第二次进馆为2005年,进馆资料为1962年至1995年的文书档案337卷(其中照片档案7卷,392张。底片档案1卷,382张)。

近几年来,中心经过不断的整改,档案工作管理水平上了新台阶,根 据《浙江省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认定标准》,中心对综合档案室工作进行逐条对照,自评得分93分。其中档案工作管理机制标准分30分,自查得28.5分;档案工作业务建设标准分45分,自查得42.5分;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标准分25分,自查得22分。我们在扎实做好日常基础工作的同时,重点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管理健全

中心领导重视档案工作,将档案工作列入中心发展规划,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亲自担任组长的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档案鉴定小组,将档案工作列入领导日常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讨论。同时,中心将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并将具体职责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建立了档案管理中心、科两级责任制,将各科室档案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年终考评体系,将考核结果与文明科室评比、奖金分配相挂钩。在二级档案管理体系中,由中心综合档案室档案员负责档案质量把关,由各科室档案员负责各自档案组卷归档,确保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入库。同时,中心制订了《档案归档制度》、《档案整理制度》、《档案保密和利用制度》、《档案统计制度》等制度,实现了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加大投入,不断完善软硬件设施

中心在原有防疫站设施的基础上,对档案管理软硬件设备给予了改善,购置佳能数码相机、SONY摄像机、明基刻录机、惠普扫描仪、三星录音笔、理光复印机、档案管理专用电脑及泰宇档案管理软件、配备了4列组合式档案密集架、20个档案柜、去湿机、碎纸机、灭火器、温湿度计等,做到档案库房、阅览室、办公室三分开。中心档案办公用房面积近100平方米,其中档案室库房达40平方米、阅览室18平方米。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中心综合档案室设在办公室,有1 名档案管理人员,取得了宁波市档 案管理岗位考试证书,并参加了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班。同时,中心每年举办各科室兼职档案员业务知识培训,对档案管理新知识及时组织传达,利用每月业务学习组织全体职工学习《浙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办法》、《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办法》等档案管理制度,并多次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省档案局与上级业务指导部门组织的档案管理培训班,赴省内其它兄弟单位参观交流档案管理经验,不断提升中心档案管理水平。

在做好本单位档案工作的同时,中心开展对区内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档案的指导,制订了《镇海区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考核办法》,并将档案工作纳入考核。每年到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档案员进行现场指导。同时,积极对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员进行培训,提升镇海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2008年3月,邀请市疾控中心档案员李海芬老师进行了“宁波市乡镇街道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办法”的培训;2009年3月,邀请区档案局罗勇勇老师进行“疾控档案规范化整理”的讲座;今年3月份,中心组织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管人员及档案人员赴宁海县深圳中心卫生院参观“宁波市乡镇疾病预防控制五星级档案室”,促进了各镇(街道)疾病控制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四)撰写编研材料,提高档案利用率

为有效利用档案,中心编制了多种检索工具和编研材料。目前,中心综合档案室有计算机泰宇文档检索、文书档案案卷目录、会计档案案卷目录、设备档案案卷目录、实物档案案卷目录、照片档案案卷目录、光盘档案案卷目录、基建档案案卷目录等多种检索工具,形成了《大事记》、《年鉴》、《组织沿革》、《工作总结汇编》、《基础数字汇编》、《论文汇编》等数十种编研材料,有效地提高了档案资料的利用率。

档案的生命在于利用。在做好档案归档工作的同时,中心努力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中心疾病控制档案的社会效益。

四、档案工作体会

档案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促进中心规范建设管理的基础性工程。经过中心近年的发展,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档案工作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也是推动我们做好档案工作源动力。

但目前,我中心档案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尚未取得档案中级技术职称;对于档案工作与设备、基建等“四同步”管理还有一定的欠缺;档案归档质量尚待提高;数字化档案室建设尚需推进;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实行异地备份工作还不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建立规范化综合档案室仍有一定差距。

所以,非常希望能借此机会,请各位领导、专家多加批评指正,使我中心在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使我中心档案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疾控工作汇报材料 篇5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今天有机会在这里汇报工作,是国家疾控中心领导对我县疾控中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借此机会我把沈丘疾控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县卫生防疫站),始建于1956年7月,是财政全供卫生事业单位。2003年更名为“xx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是实施政府卫生防病职能的专业机构,主要职能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测检验、体检和培训、健康教育、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等。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27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2人(中级职称32人、初级职称70人),大专以上学历46人,中专学历85人,党员62人。目前,疾控中心是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队伍,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服务。

二、工作开展情况

疾控中心始终坚持贯彻“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疾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中心先后获得了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十一五"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省级卫生监测先进单位、实验室被评为全省检验质量先进单位,全省艾滋病防治先进单位、全市免疫规划先进单位等荣誉,中心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1、急性传染病管理到位、处置有力。一是做好了手足口病和甲流的防控工作。我们完善了防控工作方案,做好了对业务人员的指导培训,加大了对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性场所的防控指导力度,有效防止了手足口病和甲流的爆发流行。做好了手足口病、狂犬病、流感防治及宣传工作。二是加强疫情监测和信息上报,确保漏报率控制在1%以下。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个案调查的完整性。2011年全县共发生传染病疫情累计为 2372 例,甲类为0报告,乙类15种,计1473例;丙类5种,共计894例,其他(恙虫病)5例;其中:肺结核为759例,发病率为51.25/十万, 占总发病数的25.92%;肝炎发病为977例,发病率为81.32/十万, 占总发病数的41.18%;流行性感冒发病为511例,发病率为42.58/十万,占总发病数的21.54%;痢疾发病337例,发病率为28.08/十万,占发病总数的14.21,性腹泻发病238发病率为19.83/十万发病总数的10.03%,。

2、重点传染病防治规范有序。一是做好艾滋病的防控,中心根据艾滋病在我县的流行特点,加强了对公共娱乐场所,重点人群的监测、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娱乐场所100%推广使用安全套等工作。2011年我县网络直报数据库中HIV感染者累计报告1609人,死亡526人,发病1508人,现存活感染者1083人;认真做好艾滋母婴阻断工作,加强全县孕产妇HIV抗体检测。2011年全县共检测孕产妇17173人次,发现HIV阳性1例;落实阳性育龄妇女随访制度,指导乡村两级责任人开展随访和干预工作,每月开展一次随访,共随访阳性育龄妇女3252人次,随访率100%;积极做好艾滋病人CD4及病毒载量检测工作,按照工作计划对全县HIV感染者及病人进行了一次病毒截量、二次CD4检测和结核筛查,检测HIV感染者及病人1555人次,目前CD4结果已反馈给病人,并及时录入了相关数据库,对其中产生耐药的及时指导其更换药物;2011年对各类人群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1832人次,确认HIV阳性35人,流调35人,转介医政部门35人;同时加强艾滋病人随访管理工作,按照上级关于“艾滋病人每3个月随访一次、感染者每半年随访一次”的要求,我中心对各乡镇所有艾滋病人和感染者进行了集中随访,随访率95℅,并将随访结果录入数据库及时上报。二是落实综合防治措施,肺结核病人网络报告率和病人转诊的准确率为100%;全县DOTS覆盖率达100%。为切实做好结核病控制工作,我中心加强了结核病病房管理,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充分利用我县新农合优惠政策,对肺结核病人给予住院观察治疗。2011共收治新农合住院观察治疗结核病人187人次,结防门诊共登记疑似初诊病人2659例,免费检查胸片、痰检2056人次,确诊肺结核病人759例,其中初治涂阳免费治疗329例,复治涂阳病人4例,涂阴病人12例。涂阳病人治愈率90%以上,涂阴病人完成疗程治疗率95%以上,病人追踪到位率83%以上,病人化疗方案正确率100%。免费提供抗结核药品145678元;免费检查项目共计190710元;为结核病人报销医疗费用915780.54元。同时加大了结核病宣传力度,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悬挂条幅标语25幅,出动宣传车到车站、市场、建筑工地进行防治知识宣传,使结核病防治知识基本做到了人人知晓。

3、免疫规划工作稳步推进。认真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做好对各接种点的督导。2011年全县新出生儿童12137人,建卡、建证率100%。儿童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 乙肝疫苗接种45367人次,接种率99.94%,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98.27%;卡介苗接种14628人次,接种率99.91%;脊灰疫苗接种47762人次,接种率99.91%;百白破疫苗接种47469人次,接种率99.88%;麻疫苗(麻风、麻腮、麻腮风、麻疹)接种13980人,接种率99.89%;A群流脑疫苗接种14553人次,接种率99.85%;乙脑疫苗接种13210人次,接种率99.89%;甲肝疫苗接种13374人次,接种率99.83%。

4、癌症综合防治有序开展。从2007年开始,xx县癌症综合防治工作已整整开展5年了,其间按照国家《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在国家CDC、省、市CDC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死因监测、环境医学调查、病例对照调查、基层医生培训、肿瘤登记、标本采集及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等项目工作。2011年全县共网络报告死亡个案5442(普通人群5411人、5岁以下儿童27人、孕产妇4人),居民普通死亡率为475.87/10万,5岁以下儿童普通死亡率为2.36/10万。其中男性死亡3169人,死亡率为277.11/10万;女性死亡2273人,死亡率198.76/10万。位列前五位的死因依次为:①循环系统疾病;②恶性肿瘤;③呼吸系统疾病;④损伤和中毒;⑤消化系统疾病。全县恶性肿瘤死亡1411人,恶性肿瘤普通死亡率为123.38/10万。恶性肿瘤位列前五位的分别是:①肺癌365例死亡率319.2/10万;②肝癌301例死亡率263.2/10万;③胃癌214例死亡率187.1/10万;④食管161例死亡率1/10万;⑤结肠-直肠癌80例死亡率70/10万。

5、健康教育广泛深入。我们制订了详细的《健康教育促进计划》,以卫生宣传日为切入点,以媒体为平台,以项目运作为载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卫生防病知识深入人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

6、强化卫生应急体系。及时有效的卫生应急体系是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所在,是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一是果断处理突发事件。接到各类疑似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积极协助医疗部门进行救治,及时对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分析等工作,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二是加强应急值班管理。为应对可能爆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根据工作实际,及时调整了重大传染病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手足口病、霍乱、甲流等传染病处置预案,对应急物资及装备进行了添置和更新,继续坚持实行24小时值班,专业处置机动队随时待命。

三、存在问题

疾控中心绩效考核工作汇报材料 篇6

一、中心基本情况

重庆市永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按照国务院•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改革指导意见‣的要求,在原永川市卫生防疫站的基础上,于2002年4月组建的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由政府举办的公益性卫生事业单位。单位规格为副处级,经费形式为财政全额拨款,编制员额78人,在岗职工74人,高级职称专业人员5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8人。内设机构12个,分别是:中心办公室、免疫规划科、传染病控制科、科技管理科、财务科、公共卫生科、性病艾滋病防治科、结核病防治科、放射科、微生物检验科、理化检验科、健康教育科,重庆市救灾防病应急处理中心永川分中心、永川区健康教育所、永川区急救站挂靠本中心并承担相应职能职责。

中心于2004年5月迁入汇龙大道471号新址,业务用房6118平方米,其中实验室用房2300平方米。中心具有计量认证合格证书、通过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评审,有国家级艾滋病确认实验室、手足口病检测实验室、全国流感网络实验室等,先后建立了从业人员体检和职业健康体检工作系统,大大增强了公共卫生服务的技术力量。

多年来,中心通过多种渠道自筹资金,逐渐增添了疾病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监测设备,处理各类疫情能做到沉着应对、快速反应,成功防止“非典”、“禽流感”等进入永川,迅速处理“甲流”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抵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永川疾控队伍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也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成长,集体和个人先后赢得了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共重庆市委、永川区委、区人民政府、永川区卫生局等上级部门的多次表彰。

二、疾控机构承担的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

作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永川区疾控中心在开展各项工作中严格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主要法律、法规的要求来行使自身职能职责,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主要职责和任务有:

(一)完成上级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具体工作的管理和落实,负责疫情和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报告,指各医疗机构收集、报告疫情,负责辖区内疫苗使用管理,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

(二)负责辖区内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与信息收集、报告,落实具体控制措施;

(三)承担辖区内从业人员(公共场所、食品生产经营、饮水、化妆品等)的健康体检和出具健康证明,承担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相关工作;

(四)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任务,以及其他职能部门委托的在中心资质能力范围内的检测工作;

(五)协助卫生行政和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现场处理和开展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六)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疾病的防治工作,负责考核和评价,对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七)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八)开展地方病、慢性病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三、中心能力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通过严把进入关,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到2010年底,区疾控中心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40%以上。高、中级职称人员呈逐年增加趋势。不断加强疾控中心内部职工继续教育培训,2010年至今,我中心共安排了5批共21名专业人员到市疾控进修学习,外出参加各类培训的专业人员累计占全中心专业人员数的5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我中心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处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此外,根据目前应对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永川区疾控中心打破以往工作模式,在业务相近各科室间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轮岗工作,今后将逐步在不同专业、不同岗位间开展轮岗工作,提以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复合型疾控专业队伍。

二是物资设备等硬件设施日趋完备。近年来,中心自筹资金200余万元,增添了疾病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监测设备,其中检验设备170余台件、应急物资30余种,截至2010年,区疾控中心A类设备配臵率达到85%以上,已基本达到区域中心城市疾控机构仪器设备标准。2010年,区疾控中心建筑总面积达到6118平方米,实验室用房总面积达到2300平方米,人均用房面积81平方米。

三是制度建设逐渐完善。中心领导班子达成一致共识,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相继制定、完善了•考勤制度‣、•招标制度‣、•职工活动的规定‣、•应急物资使用‣、•学历教育‣、•职工轮岗‣等16个制度性文件,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这些制度的建立使整个中心的内部管理有了很大的改善,对于保障业务工作的运转,提高工作质量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四是资质能力大幅提升。区疾控中心于2002年11月通过重庆市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现场评审专家组的评审,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2004年通过了重庆市卫生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评审,使我中心具有了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鉴定的资质;2003年11月中心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迎接重庆市卫生局正式评审,一审就获通过,并开展工作。2009年8月,中心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被重庆市卫生局批准设立为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辐射大足、荣昌、双桥等区县;2009年6月,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被卫生部增设为全国流感网络实验室,辐射荣昌、江津、大足等渝西片区9个区县;2010年7月,手足口病网络实验室正式运行,辐射大足、荣昌、壁山等渝西片区8个区县,使永川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对周边的辐射进一步深入,进一步加快了我区建设区域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步伐。

五是工作信息化取得质的飞跃。我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和疫情报告网络,以及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不断健全,乡镇卫生院网络直报覆盖率100%,大大提高了疫情报告与处臵的及时性。中心先后建成了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体检和职业病体检的专用信息系统,将有效身份证明、现场电子摄像和受检人员同时挂钩,所有被检人员在每个体检环节均要进行身份核对,有效防止了换人体检等弄虚作假行为,保障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职业病体检的真实性。

四、重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成绩显著

永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主要有: 一是科学搞好传染病管理,及时处置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传染病发病率为政府考核目标任务,历年来,永川区传染病发病率均在目标任务要求以内(政府目标要求≤160/10万),且在各区县当中成绩排名靠前。顺利指导镇(中心、街道办事处)完成各类涉及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的疫情监测,均按要求进行了网络直报,落实了疫情防控措施,疫情得到了很好控制,做到了全部结案。

二是认真落实免疫规划工作任务,为适应人群建立传染病免疫屏障。其中四苗接种率为政府考核目标任务,近年来,永川区四苗接种率均在98.2%以上(政府目标≥98%),完全达到政府考核目标任务要求。

中心认真执行了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为全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免费接种疫苗(2008年11月1日起,按照重庆市卫生局扩大免疫规划工作要求,已全面启动我区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在原来“七苗”的基础上,将麻风、麻腮、精乙脑、流脑A+C疫苗纳入我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畴,目前我区实行免费接种的疫苗已扩大到11种,这11种疫苗分别预防肺结核、乙肝、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破伤风、白喉、流脑、乙脑、麻疹、麻风、腮腺炎等疾病)。截至目前,我区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活动和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三是积极履行救灾防疫工作职责。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另一大职责,永川区疾控中心在灾后防疫方面做到了迎难而上、义不容辞。自2008年参与都江堰震后防疫工作任务以来,中心加强了灾后防疫工作的培训和训练,并按照卫生部对疾控工作的规范化要求,订购了一批卫生部统一样式和标识的应急服装。特别是在2010年7月,我区10多个镇街相继发生洪涝灾害,区疾控中心均第一时间参加灾后防疫工作,共出动防疫人员100余人次,出动卫生防疫车40余台次,发放消毒和杀虫药品85件共775公斤,累计消杀面积10余万平方米(价值4万余元),对6个受灾重点乡镇进行了现场卫生防疫指导,通过电话、QQ群等指导其余受灾乡镇的卫生防疫工作,共发放灾后防病宣传资料2万余份,并通过电视、报刊、宣传标语等多渠道进行宣传,受到了区府及市卫生局的好评。

四是继续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及水污染事件处置工作。作为直接关系民生的重大事项,区疾控中心上下思想高度统一,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做到了“快速采样、科学检验、及时报告”的工作程序,近

一、两年来共处理水污染事件3起,食品安全事故(食物中毒)6起,为相关部门的行政执法提供了精准的技术支持。

五是努力规范从业人员和职业健康体检工作。中心依托体检工作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加强体检工作的管理,对各体检岗位工作人员提出了严格要求,对体检质量开展了不定期督察,发现有不符合体检要求的任何行为,按相关规定严惩不怠。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保证了体检结果的真实可靠,至今未收到上级转达或群众的直接投诉,为降低我区食品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发生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六是狠抓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每年结防专科门诊接诊肺结核及可疑肺结核患者数量、发现登记治疗活动性结核患者数量,均达到重庆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中盖结核病项目新诊断技术(HAIN)初诊涂阳患者选例工作,完成数量排在了其他四个区县前列。中心长期以来,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五扩大、六加强”防治措施,全面完成了国家级哨点监测、中盖项目和全球基金项目工作。

七是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按照国家和重庆市的具体要求,区疾控中心承担了全区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共6项工作任务的管理指导工作。按照区卫生相关方案要求,区疾控中心积极响应,保质保量完成了6项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任务。

八是稳步推进健康教育与控烟工作。大力开展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控烟工作,2010年4月向重庆市卫生局上报了永川区创无烟单位的名单,完成了创建无烟单位的工作部署,且区疾控中心成功创建了“重庆市无烟医疗卫生单位”。

九是不遗余力完成上级指令性工作任务。2011年4月—6月,我中心承担了原襄渝铁路建设民兵民工3777人的矽肺病体检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了工作任务,未产生因体检工作不力而导致的不稳定因素。按照国家新的生活饮用水检测标准(GB2759-2006),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项目将由原来的36项逐步增加到106项,中心并没有因工作量的陡增而放松水质卫生监测,而是抽派精兵强将,加班加点,确保完成工作任务,为执法部门提供了科学数据,让群众吃上了放心水。

十是创先争优工作成绩斐然。中心抓住“创先争优” 活动带来的良性发展势头,工作上充分发挥党员和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全中心上下营造了一种“比、学、赶、超”的积极氛围,在历次卫生应急、技能评比、工作考核中获得上级好评。2010年,中心传染病防控、免疫规划、结核病防治、职业卫生、水质监测、卫生检测、食品安全、地方病防治等业务工作成绩突出,以上单项工作分别被表彰为重庆市疾控系统优秀集体。中心支部成功创建永川区“五个好基层党支部”,并被重庆市卫生局表彰为“重庆市卫生系统2010-2011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心多名党员分别受到了来自区委、市卫生局、区卫生局等各级部门的表彰。

五、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一)人员编制不足 中心编制78人,急救站占编4人,借调或到各级单位任职8人,实际在岗66人,66人中专业技术人员为47人,且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将有5名专业技术人员达到退休年龄。中心现有内设机构中几乎是每个岗位仅有1名工作人员,即将要单独设立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科,已无法再从其他科室抽调人员来补充。

另外,如果要完全履行疾控机构7大类职责、266项工作内容,承担全区疫情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臵、饮水污染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健康教育指导、重庆市救灾防病中心永川分中心职责、创建全国慢病防治示范区等工作,就更为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补充。建议按照•永川区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疾控机构将按1.4—1.6/万人配备专业人员,即154人。

(二)地方财政投入不足

中心专项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其中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经费最为紧缺,病种多经费少,需要长期储备和购买应急物资,经常性开展业务培训,如果要应对诸如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疫情,就显得更为紧张了;另外健康教育和地方病防治也是涉及面广、任务多,经费与工作量严重不成比例,直接导致许多工作无法开展或流于形式。目前我中心承担了全区控烟工作的指导任务,需印制大量控烟宣传资料和开展培训工作,也无财政经费支持。以上工作经费缺口过大,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可以说是杯水车薪,疾控中心很大程度上要靠自主创收来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导致疾控工作质量不高,出现应付现象。

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经费投入不够。在我区开展的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区疾控中心承担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共6项工作任务的管理指导工作,工作经费的投入与工作量不成比例,很大部分也要中心自主创收来垫付。政府指令性工作无经费支持。如水污染调查、水质监测、红层找水、食品安全事故处臵等等都无经费支持,产生的费用需要中心自己解决,也给中心的运转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三)仪器设备不足

按照食品安全法,以及国家新的检测标准,食品安全检测、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等工作要求我中心逐步完成137项检测项目,目前我中心的设备陈旧(大型设备使用时间都在10年左右),数量也远远达不到要求,要完成新的检测项目还需要购臵如气-质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细菌鉴定用脉冲场电泳凝胶成像系统、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等大型设备(资金缺口约600万),职业卫生需要职业健康监护设备800-1000MA高频X光机一台(约需资金100万元)。为提高处理食品安全事故、水污染事件的反应速度,及时为进一步调查探明检测方向,稳定民心,中心需添臵一批食品和水质现场检测仪器(约需资金10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中心无力购买。

另外,根据全区职业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永川区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我区各镇†街‡、办事处、工业园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测评价率达到60%以上,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65%以上),为更好地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基本遏制我区职业病高发势头,永川区疾控中心依据•重庆市卫生局关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卫法监„2009‟78号)精神,拟向重庆市卫生局申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B级资质,此项工作所需硬件设备经费约为200万元,中心也无力支付。

2011年度绩效考核汇报材料2 篇7

一、基本情况

全镇共有中小学校13所,其中初中4所(含九年一贯制1所和五年一贯制3所),联村小学5所,教学点4个(师生50人上下),有社办幼儿园 11 所(其中未办证的6所)。2011年下学期全镇有在籍中小学生2742人,其中初中学生1006人,小学生1736人,在园幼儿约700人。全镇教职工总数299人,其中离岗休养、长休的16人,支教 3人。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㈠抓住机遇,力求学校可持续发展

我镇郭家桥中学是省合格学校建设单位,是各级政府的实事工程项目。为了迎接省合格学校验收,共耗资49.2万元加强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各项指标均符合省合格学校建设要求,并于11月2日接受了验收,是省合格学校;12月7日接受了省实事工程的验收,受到了省市领导的表扬与肯定。国家投资80万的芝华小学的学生公寓项目于5月份动工,9月份如期竣工;梅林小学新建了厕所,总投资10万元,已于5月份投入使用;同时,我们配合梅林新农村示范片的建设,做好了梅林小学和幼儿园的建设规划,预计需投资800-1000万元。同时,争取了新课桌椅1200套,使我镇大部分中小学的课桌椅得到更新。条件的改善为我镇教育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㈡狠抓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教育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凸显教育细节文化特点。一是走进课堂听课,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二是加强常规管理,督促教师各项工作环节及时到位;每个学期至少组织4次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认真做好各种考试组考工作,如毕业学科的调研考试、期末全镇统一检测等。通过抓教学管理来促进质量的提高。按照民主程序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工作常规管理制度,制定比较符合我镇实际的奖励方案,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根本上扭转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滑坡的局面,让“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警钟长鸣、深入人心。今年的初中毕业会考,我镇共有9个学生上“全国百强名校”县一中线,3人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录取为6年制包分配本科生。校本部人均分688分,只有17人低于普高最低录取控制线。估计今年我镇的综合评价在县里的排名会有较大进步。

2.积极组织今年的中考动员会。今年 3 月 24 日,我们在白云中学召开了全镇初三任课教师会,4 所中学的任课教师相聚一起,共同探讨初三复习迎考工作,交流各自的教学心得和体会,为搞好全镇 2011 年的初中毕业会考献计献策。

3.今年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我们制定了严密的组考方案,推磨交叉监考,全镇中小学 7 月 2 日 集中在麦子石中学阅卷,并分年级、分学科统计了成绩,分出了优劣。既提高了考试信度,又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将于本月25日召开全镇中小学教学质量总结表彰会,按教代会通过的奖励方案奖罚到位。

4.认真组织了教学视导。今年上学期,我们对校本部、麦子石中学、郭家桥中学、白云中学、麦子石中心小学等中小学进行了教学视导。从上学期组织的两次中考调研考试情况来看,各中学成绩较好,尤其是郭家桥中学进步较大。今年下学期,我们又有计划的组织了对郭小、梅小、麦小、芝华、高岭的教学视导。通过加强教学管理,通 2 过教学视导,促进了学校的常规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一是各学校及老师们教研意识较强,4 月份有 15 篇论文送省参评,有 7 篇优秀教学设计、7 个优秀课件制作送省参评,且获奖率较高;二是各学校日常教研活动开展得很好,每所学校每个学期的教研课、公开课都在 10 次以上,并进行了认真的评课、交流;今年下学期全镇开展第二届第二轮“杏坛之星”赛课活动,有16个青年教师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在活动中得到了提高。

6.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培养和发现人才。今年上半年我镇 4-6 年的小学生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希望杯竞赛,初赛有 300 多人参加;初中数理化生竞赛成绩很好,获市县奖励的多达 68 人次。在县艺术百佳活动评选中,我镇有 79 人参加,其中获一等奖的 7 人,二等奖的 32 人,这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次。今年适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在“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中,我镇多名同学获奖。在科技创新活动和电脑制作比赛中,参赛学生多达 80 多人次,也是最多的一次,其中中学生楚爽洁同学的小发明《汽油含水检测器》获市二等奖。5 月 21 日,我们在麦子石中学举行了第六届中学生篮球赛,麦子石中学和白云中学代表队分获男女组冠军,及时组建了镇初中生篮球代表队。

今年下半年我们大规模组织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演讲比赛。郭家桥中学付任同学荣获县初中组一等奖,麦子石中学郭振鹏同学获县小学组二等奖;我们还按计划组织了全镇主题班会竞赛活动,梅林中学、梅林小学分别获初中组、小学组一等奖。全县中学生篮球赛,我镇男女代表队均实现了新的跨越;全县第十三届中小学艺术节,我镇选送的《兵仔总动员》、《鼓舞明天》双双获奖。

㈢加强队伍建设,实行人本管理

1.积极加强学校党支部、工会等党群组织的建设,积极发展优秀教师入党,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朱修吉等36名老师被评为县、镇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或优秀党员等。梅林中学积极创建模范教工小家,验收合格。

2.积极培训和考核管理队伍。开学初,我们分别举行了校长培训班、教导(务)主任培训班、总务主任培训班和基层工会主席培训班,期末还召开了德育工作总结会,对中学的学生处主任和中学、中心小学副校长等主管学校德育工作者进行了业务培训。期末组织了管理人员的年度考核。根据一学年的工作,我们评选了 9个 “优秀管理者”: 2 个优秀校长和 7 个部门负责人;今年的教师节,镇党委、政府大张旗鼓地奖励和表彰了我镇一大批优秀教师,奖金总额2万元,这是撤区并乡以来规模空前的。

3.积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没有发生严重的体罚学生现象。

4.积极搞好女职工工作。我镇女教职工较多,按时对女教师进行了生殖健康检查,同时对女教职工特别关爱,今年三八妇女节,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既体现了组织的关怀,又提高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㈣加强财务管理,全力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1.为了节省开支,保证教育经费最大限度为教育教学服务,我们继续完善财务工作规章制度,坚决按文件收费,及时查处乱收费,把问题处理在能控制的范围内。全镇各中小学收费基本规范,遏制了乱收费现象。我们经常深入各中小学检查财务工作,按计划完成了审计任务。并积极推行校务公开,接受教职工的监督,统一组织了期末的审账。我们在去年摸清各中小学的财务家底后,本学期又将账外债务全部转入账内,我们要求各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债务偿还计划,全力化解债务,使学校尽可能无债运行。今年下学期,我们上下一心,竭 4 尽全力、广泛协调、进一步做好了各校债务的化解工作,可望收到一定效果。

2.我镇13所中小学原来均办有食堂和商店,自营多承包少,无证经营多有证经营少。经过大力整顿,目前9所规模中小学商店全部承包,并办证经营;食堂均在按卫生部门的要求建设和办证。

3.我们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了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工作,动员学生筹集防汛物资(编织袋),保证工作任务的实时完成。

4.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幼儿园的整治。全镇11所幼儿园的交通安全状况有所改善。办学行为有所规范。

全镇中小学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五)服务大局,统筹兼顾

1.主动加强安云村的联系工作。年初及时与“村支两委”见面,年终及时沟通;树立服务意识,走访村民,及时为村民困难子女上学排忧解难;树立合作意识,一方面,我们积极参与配合安云村今年“村支两委”的换届选举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依托村支两委的人脉优势,有效开展维稳息访工作。

2.及时加强信息上报工作,为树立和推介梅林正面形象发挥作用。我镇“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全镇“主题班会竞赛总结表彰德育工作会议”等信息,图文并茂发表在湘潭县网、县教育局网、县教工通讯等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1.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除了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内部管理外,还开展了安全教育 活动,逐校检查了安全措施,努力消除校内安全隐患,不断强化安全意识。目前我镇仍然存在下列问题:一是部分社办幼儿园接送幼儿上学用车不规范,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二是寄宿条件简陋、不能满足需要(如麦子石、白云中学没有学生公寓),食品卫生安全(没有自来水,基本都是自备水源,且 5 麦子石中学的饮水铬严重超标)、消防安全等成了学校的心病,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多难题。

2.维稳息访不可放松。我镇原民办教师多次上访,还有退休教师维权组织者也是在我镇退休的,原县教育服务公司的集资问题等,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为了确保一方平安,我们认真制定了工作预案,配备了专门的班子,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虽然目前没有造成大的影响,但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3.小学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校与校之间差距特别大,如双梅小学与郭家桥中心小学的校均分差距在22分以上,郭家桥中学与校本部比差距在10分以上;教育资源整合任务艰巨,根据我镇十二五规划,尖岗小学、黄竹小学都在撤并之列,但反对声音不小。目前,全镇小学教师年龄老化严重,教师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有的小学师资结构不合理,很多课程开设只能凑合。教师走教多,教学质量提升困难大。教师结构不合理,男少女多;文科教师多理科教师少。

4.全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待加强。目前的问题是4个规模很小的初小师资难齐,教师负担相对较重。白云中学一直没有田径场,初中学生少(七八九年级共144人),管理难,应尽快撤销白云中学,将其改成白云管区唯一的小学——白云小学。

总之,我镇中小学各项工作成绩是主要的,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克服困难。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努力注重过程管理,脚踏实地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努力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为将梅林打造成教育强镇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

上一篇:清真食品管理制度下一篇:活动颁奖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