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学习体会(共8篇)
3月29号至4月1号,我随公司考察团赴深圳市,考察学习了有关房地产项目,感觉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收获很大。
给我第一个印象较深的是万科的物业管理。我们的车来到万科第五园大门,本以为与我们这里的小区一样,门口保安发个牌就能随便进去,可这里的保安很负责任,问的很仔细。当听说我们事先已经与第五园有关人员联系好时,他们也要进行联系核对,确认无误后才放行。这与我们这里小区的开放式管理、车辆随便进出,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们在小区内参观时,发现小区内每一个院落都有独立的门禁系统,要想进入院落必须刷卡,无卡或未经允许是进不了院子的。同时,每个院子都有监控摄像头,安全设施很到位。可以相像,住在这里的住户安全感是多么强。
在小区内参观,不时看到有清洁工人在清洁地面、修理花草。我们问了一个工人,她说小区的道路每周要用水冲洗两次,非常整洁。
印象较深的第二点是绿化。参观的万科第五园、华侨城天鹅堡等,绿化面积都很大,小区内到处是路树成荫,花草茂盛,一派春意盎然。区内墙边都种有植物,几乎看不到一点闲土。如进入公园一般。
水系很多,且多是活水,潺潺溪流,清澈见底,置身其中,身心放松,很是惬意。
印象较深的第三点是商业档次很高。参观的万象城、中信城市广场等,里面的商业店铺几乎都是名牌店,货真价实,档次很高。写字楼很大气,六部电梯并联,让你等电梯的时间缩到最短。写字楼管理很规范,到处一尘不染,保安随时待命、随时服务。
一、文化特色
谈起深圳基础教育,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了解深圳这座特殊的城市文化, 这种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孕育了深圳特区的特殊教育模式。
深圳经济特区创立之初, 城区是个仅有3万多人口、两三条小街道的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今天的深圳人口已经达1300万之多, 是一座经济繁荣、功能较为完备、法制比较健全、环境十分优美的新型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这里有来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高、精、尖人才, 也有普通的劳苦大众, 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很有包容性的移民城市。
有人说深圳虽然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派头兵, 但是同浙江的洋思中学、山东的杜郎口中学相比, 深圳没有什么特色学校值得学习。其实不然!当前, 深圳基础教育已迈向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轨道, 它是在我国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融合的适应“特区”的特色教育模式, 是在继承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 并借鉴吸收了西方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元素和思想的结合体。
二、教育特色
(一) 学生培养方面:
研修期间笔者多次深入到课堂教学第一线, 参与校内外学生活动和教学教研活动。感到深圳基础教育对学生的培养, 很注重成人、成才并重的培养过程。他们培养的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更实用, 更具有竞争性。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层面比较广, 注重学生的人格养成、特长的发现与培养、行为习惯和意识形态等养成教育, 更注重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生活意识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 这让学生从小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也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问题。
2.更注重积极培养学生课堂发言的能力, 积极发言说明他们在积极动脑, 在思考,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一个人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我们西部一些落后地区课堂教学不太关注的问题。
3.注重培养学生去动手、去参与的意识。这样有助于兴趣的形成, 特长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升及价值的升华。
4.注重在沟通中培养、引领孩子学会做人做事。一次次针对性的高质量的主题班会, 一个个细心、平等、民主般的交流沟通, 一句句亲人般的关爱的话语, 一句句文明的问候语, 在深圳中小学的校园中回荡, 使人深深地感触到学生在文明中成长, 在快乐中求知。
(二)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深圳有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精湛, 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的, 能够快乐工作的教师队伍。由1980年前后不足2500人的中小学教师, 现在的深圳中小学教师已达6万余人。这些教师群体大多数是来自全国各地业务精良、工作能力强的教师, 他们是当前深圳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这些人搞教育, 首先是基础教育的思想观念强, 又融合了全国各地教育管理理念之所长, 同时又因为深圳教育主管部门注重“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 特别是香港、新加坡、欧美国家的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 不断创造教师交流学习研讨的互动平台, 来完善、提高、创新, 从而培养出了一支业务能力很强的师资队伍, 这就成为了深圳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有力保障。
教师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教育与培养。经过对深圳市11所中小学参观学习, 笔者深感深圳的教师是在快乐中完成工作的。虽然深圳教师群体老龄化严重, 但是他们的职业倦怠问题并不是很严重。当然这与科学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及优越的经济待遇密不可分,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他从事的职业。
搞好一个地区的教育, 没有钱是肯定不行的。深圳特区政府每年提供充足的教育资金作为保障, 不断加强、完善、优化学校的硬件建设, 同时也给教师搭建了一个不断学习、交流、互动、研讨的平台。同时他们也在不断自我完善, 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 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例如:深圳市教育局每年投入大量经费, 组织许多名师示范课观摩活动, 这些名师不仅有深圳市内的, 还邀请许多全国各省、市的优秀教师来做交流展示, 同时还有国内外知名的教育专家、名校校长等进行讲座, 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论坛供大家学习、交流、研讨。这也是深圳继续教育的形式, 这也是高质量的培训, 高质量的自我完善和收获。这样的教师队伍怎么能不是一支适应当前国家的素质教育发展的引领者呢?
面对我们地区的教师现状, 我们这个团队应该如何去提高、去完善自我, 去培养一支成长型的教师队伍, 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感悟与启示
我们是西部相对贫困落后的山区, 有些条件, 特别是资金与人才方面的条件是远远不能够与深圳经济特区相比的。但是, 我们心中一定要有一个数, 就是明白怎样的学校才是我们需要追求的目标, 要知道我们努力的方向在哪里。深圳许多学校办得不错, 它不仅仅是资金充足, 也包涵了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经过这段时间的充分交流和学习, 笔者感受到深圳的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与我们所在的地区有所不同。
当前我们这样一个教育环境下, 如何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如何培养一个成长型教师队是尤为重要。学校的主心骨是教师, 因此, 校长要注重学校教师的培养工作。在校长的引领下能够让教师不断地成长、进步。校长是领导, 不仅仅管理人和事, 更重要的是为教师的共同提高提供优质服务。只有教师感受到校长在为他们的成长、进步服务, 为他们排忧解难, 为他们的专业成长铺平道路, 一个优质的师资学习团体才能够形成。深圳一所中学有十来位博士、几十个硕士、十几位特级教师, 这样雄厚的师资实力恐怕连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都难以与匹敌。不过, 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无法学习, 而固步自封, 停滞不前。
好的师资是要靠学校来培养的。一所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学习传统的学校, 不是去挖人家的人才, 而是靠自己不断地培养出适合自己学校的人才。对于中小学来说, 读重点大学, 拿博士学位, 也不能够代替在工作岗位上的实战经验。教师工作是需要实践经验的, 仅有空头理论行不通, 其实教师最好的成才方式是在岗位上不断地学习。一个教师, 一边实践, 一边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养成独立思考, 不断钻研的精神, 那么, 成长起来是很快的。关键是帮助教师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校长应该在学习方面带头, 唯有不断学习的学校, 教师才不容易变成教书匠, 学生才不容易变成考试的机器, 才能够体会到教育工作的乐趣与幸福感。
帮助教师成才, 帮助教师成功, 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个性与特长这是当务之急。只有有个性的教师, 才能够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 只有有特长的教师, 才能够培养出有特长的学生。教师的成长在某个意义上说就是学生的成长。笔者认为不要将二者对立起来, 把教师的工作定位为纯粹牺牲奉献型的工作, 而是要用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成长, 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的成长, 教师的成功与学生的成功之间是密切相联的。
考察内容翔实,交流深入,收获颇丰。现刊登此次考察报告,以供交流借鉴学习。
通过考察学习,大家感到,深圳市及其南山区对新常态、新任务把握准确,对转型发展理解透彻,走出了一条城市更新驱动、科技创新带动、重大项目拉动、政府服务推动的转型发展新路子。当地以创新创业为主题、以政府撬动为支撑推动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的做法值得宝山以及其他区域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借鉴。
主要经验归纳起来有四点:
1、法规先行——突破发展瓶颈。当深圳市遇到城市发展瓶颈时,深圳市创新思维方式,在全国率先开始城市更新计划。于2009年开始施行的《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以政府令的形式允许由符合规定的主体对特定城市建成区(包括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旧屋村等)内具有规定情形的区域,根据城市规划和规定程序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的活动。以拆除重建类项目为例,工业区升级改造项目升级改造为工业用途或者市政府鼓励发展产业的,原有合法建筑面积以内部分不再补缴地价;增加的建筑面积按照公告基准地价标准的50%缴纳地价。这些举措帮助深圳在没有新增建设用地的情况下,依法合规地实现了存量变增量,一定程度地突破了制约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资源瓶颈问题。
2、科技金融——撬动社会资源。深圳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银行、担保机构、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为企业创新插上翅膀。贷款贴息、股权投资、风险共担等举措有力推动了银政企合作,过去的几年间,政府科技研发基金通过银行放大8-10倍,很好地解决了科技型企业在研发方面的融资需求。同时,财政资金也摒弃了单纯的“无偿资助”模式,对企业采取有偿与无偿相结合方式,“有偿参股、协议退出”的步伐已经成功跨出,走在全国前列。以南山区为例, VC、PE为主构建股权投资体系,银行为主、担保机构为辅构建融资体系,与18家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了“孵化贷”、“成长贷”、 “知识产权质押贷”、“研发贷”、“集合担保信贷”等一系列科技金融产品,2008年-2014年累计支持企业685家,支持贷款金额36.45亿元。2015年开始,南山区财政资金不再扶持具体科技项目,进一步聚焦科技金融,进一步打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聚集社会资金投资南山。
3、孵化集群——培育新兴产业。南山区孵化及产业基地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规模集群化,16个孵化器及产业基地,孵化场地面积超过114万平方米,目前为止在孵企业超过1200家,2013年产值达到220亿元。二是模式多样化,16个孵化器及产业基地3家为政府举办,3家为政府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其余10家均为社会力量举办。三是发展特色化,16个孵化器及产业基地均有各自明确的产业定位,如:电子信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等。四是服务专业化,初步建立了创新创业、投融资、创新资源共享等综合服务平台。特别是2008年开始的品牌活动—— “创业之星”大赛累计吸引4975个项目参赛, 250多个项目和企业落户,150个项目成功融资近15亿元,创造税收近10亿元。
4、人才队伍——支撑科技创新。为了进一步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推动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深圳市于2011年开始实施“孔雀计划”,聚焦重点产业领域,5年重点引进并支持50个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10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深创业创新,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80~150万元的奖励补贴,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给予最高8000万元的专项资助,每年投入3~5亿元,用于海外高层次人才配套服务和创新创业专项资助,及时解决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切实起到了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办起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的作用。
考察体会: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活力。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南山区科技园以及华为、腾讯企业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根本在于深入前沿,寻找支点,聚焦政策。尤其是把政府撬动作为关键环节精准发力,通过创新政策工具,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大大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造的热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启示之一,政府要为产业创新驱动提供创新环境、政策配套、服务能力等支撑。启示之二,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创新的驱动力源于市场,而非政府。启示之三,政府推动产业转型过程中要更多地建设公共的环境、公共的平台、公共的服务体系,更多地直接支持企业投入公共研发、公共技术、公共服务,让企业享受公共平台,从而支持企业发展,而不是直接支持。
通过考察学习,更让代表团成员深刻认识到,要加快本地区市场发展、产业转型,首要的是从上到下都要有敢担当的思维模式和责任意识,其次需要政府用政策来撬动,寻找到支点,提供政策支撑、载体支撑、生态支撑,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金融资本的聚集、社会中介的服务、高端人才的引进等路径和方法,举全力突破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创设有利于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变的制度环境,激励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几点建议: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必将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借鉴深圳考察学习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建议在谋划新的一年及今后工作时应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nlc202309051213
1、加大政府撬动力度。南山区之所以取得名列全国前列的经济成就,靠的是政府敢于担当的撬动作用,从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资源的聚集,极大释放了产业创新驱动的活力。这样的“政府撬动”启示我们,在宝山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政府撬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撬动的重点主要在于:
一是寻找撬动的支点。科技是发展活力的根本所在。要把科技创新引领作为撬动宝山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尽快把科技创新引领纳入十三五规划编制中,尽早出台《科技创新实施战略》,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新的行动计划》,明确把科技创新作为我区经济转型发展、产业升级的第一要务和第一责任。
二是明确撬动的路径。金融撬动,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一开始就对好的项目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进行资助,形成了规模效应, 2013年44个,2014年77个,撬动了产业发展。对于宝山来讲,通过政府“有偿参股、协议退出”等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金融去撬动市场、培育科技产业,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不断增强我区经济发展后劲。人才撬动,通过“高打高举”的人才政策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为产业升级聚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服务撬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等形式建设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业联盟、创业孵化,带动企业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和创新发展。城市更新撬动,通过土地两次开发,变存量为增量,增加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所需的土地供应。
三是实施撬动的重点。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示范区,如依托正在开发建设的“南大地区”、“吴淞工业区”、“国际游轮港”、产业互联网园区等,成为现代服务业汇聚和“创生”之地。
2、加快扶持政策聚焦。聚焦政策,是深圳南山区撬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力支点,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这就启示我们,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可以撬动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和倍增效应。从宝山实际来看,虽然政府投入了一定资金,也出台了1+9扶持政策,但由于各自为政、资源分散,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企业能够享受的很少。如何让政府每笔钱都能花在“刀刃”上,使得中小微企业获得“源头活水”,应成为政策扶持的重中之重。今后扶持政策要向以下三个方面聚焦:
一要对现有的1+9政策进行改革。要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功能和杠杆效应,对现有的1+9政策进行改革,变多头管理为一口式管理,变“撒胡椒面”为集中给力。区级科技财政资金在做好国家、市级项目的配套的同时,聚焦科技金融,尽可能地撬动社会资源,用“政府引导、市场配置”方式解决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打造全方位的科技金融体系,以资本市场带动金融创新,以金融创新促进产业振兴。
二要创新科技投融资服务方式。可以借鉴深圳及南山区做法,大胆探索科技投融资服务方式,其一建立市场化运作的科技项目执行和创新资源共享共建等体制机制,实行“银政企合作贴息项目”、“科技资金拨改贷”,从而撬动银行、保险、证券、股权基金等各种要素资源投向科技创新。其二建立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并行的财政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机制,通过政府股权注入、无偿资助、有偿退出的方式撬动科技企业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其三制定科技企业培育计划。每年年初制定培育计划,年中企业进行申报,年终政府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以吸引更多的项目落地。
三要启动新一轮土地改革。宝山将进入以存量用地为主的发展阶段。要重点围绕两次开发,以城市更新和土地储备为抓手,按照“明晰产权、政府引导、利益共享的改革思路,把剩下为数不多的土地用好,用出最佳效益,尽力实现以最有限的资源消耗、最集约的资源利用来支撑城市发展。
3、加强产业配套支持。实现政府撬动效应,离不开产业配套支持。
配套之一,实施大孵化器战略。目前宝山区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孵化面积1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07家,无论是数量、体量还是孵化能力都有不小差距。在现有的基础上,改变原有的重挂牌轻服务的孵化基地模式,根据产业总体布局和规划,利用好新建楼宇和存量改造,尤其要充分利用民营企业投资开发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楼宇,通过政府挂牌、服务聚焦、平台建设、企业运作等形式,引入先进的孵化开发和运营模式,进一步扩大孵化器基地,形成新的具有孵化功能的产业园区。这样做的好处,既消化了宝山过剩的商务楼宇,又体现了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扶持。
配套之二,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利用政府资助、社会资源和自身投入为入驻企业搭建技术平台、公共服务等各类公共平台,形成完整的科技孵化体系,增强基础服务、增值服务和高端服务,从而提升孵化服务能力,通过创业沙龙、创业之星大赛等活动为科技企业提供良好的孵化服务。
配套之三,推动产业联盟。在现有动漫、智慧园、移动互联网等产业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区内产学研合作,由“点对点”合作、松散合作、单项合作向系统合作、紧密合作、长期合作转变,突破产业内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瓶颈,建立产业内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产业预警机制和产业技术创新链,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产业链的合作和专利池构建,培育一批有创新活力的科技服务专业机构,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服务知名品牌,建设一批有代表性的科技服务集聚园区,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从而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配套之四,加快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当前制约宝山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就是人才,人才的总量、结构和能级都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高端创新人才短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159家企业41770名从业人员中只有博士106名,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0.25%,平均每家企业只有0.6人;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473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3.5%。而目前区内人才政策还不够完善,资助力度不大,配套服务不够,企业普遍存在招人才难,留人才更难的问题。要象南山区打造“孔雀基地”那样打造宝山的人才工程,加大招才引智力度,资源配置向创新人才倾斜,在住房、就医、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帮助,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4、加速宝山城市更新。一系列数据表明,城市更新成为深圳城市长足发展、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当前,上海建设用地规模接近极限,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并存在建设用地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用地效率不高等问题。宝山也面临着如何解决“土地天花板”、资源缺乏等瓶颈问题。实现宝山城市更新,不仅是促进深度城乡一体化、保障和推动城乡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超前思考和重点突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积极借鉴深圳市城市更新计划的经验做法,参照和复制上海自贸区的突破模式,结合“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创新思维,超前谋划。
一要从政策规制上规范城市更新活动和操作办法。政府工作主要是制定市场运作的规则,探索创新政策工具。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中引导特定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存量变增量的做法值得借鉴,建议区规划土地部门牵头深入研究,针对宝山特点,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或者适时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建议,从市级层面突破。
二要探索综合整治、功能改变和拆除三种更新模式。通过合理分配实现利益共享,既能激发城市更新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市场环境的改善。
三要突破现有政策瓶颈。如提高土地容积率等,把存量变增量,盘活存量;又如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通过构建融资平台、提供贷款、建立担保机制等方式对城市更新项目予以支持。
(宝山区工商联执笔并配图)
一、学习考察的概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学习调研兄弟省市高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辅导员的工作视野,辽宁省教育厅以思政处副处长李洪军为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12人,分别来自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渤海大学、辽宁医学院铁岭师范专科学校、朝阳师范专科学校和沈阳医学院等九所高校。于09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赴广州、珠海和深圳等地高校考察学习。在当地学生处领导老师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是对开放的门户。改革开放以来,该地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这个地区崭新的一页,使珠江三角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当今,这个地区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昔日的边陲小镇、乡村农舍已发展为初具规模的花园式现代化国际城市带。在短短的5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参观了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和深圳大学,与暨南大学和中山大学的领导老师进行座谈,听取了他们先进的学生管理和辅导员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就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心得体会、疑难困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体会和收获
1.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可以说,我们此次所到的三个城市均是珠江地区颇具代表性的城市,均属于国家级重点旅游城市,广州更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先民们为他们的后辈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后辈们也凭着自己的努力,使鱼米之乡的经济更加发达。在这几天时间里,我们先后探访了广州的黄花岗72烈士陵园、珠江夜游、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旧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越秀公园、深圳的世界之窗等历史人文景观。均极具特色魅力,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这里旅游或来这里进行商务活动,极大地促进着珠江三角一带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2.提高了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增强了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3.进一步交流了工作经验和学习体会,促进了经验与知识的共享。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发现自己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处,虽然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但理论知识比较匮乏,真正上升到理论的教少,离专业化还有一定距离,需要学习地方还有很多。沈阳医学院院系管理学生的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我所负责的5个年级6个口腔班,管理的多面、多层次性,势必带来事务性工作繁重问题,正在积极探索如何使学生的管理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如何对现阶段的工作有科学合理的安排,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干部的力量,合理安排好工作的主次与时间,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4.应以什么样的理念看待我的工作
按照文件要求1:200的比例配制,学生上课、生活、自习、生病、请假、销假、军训、安全、组织活动等日常管理事务的存在,决定了辅导员工作事务的多、乱、杂,这说明无论如何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一线人员,工作事务多是个必然。这就需要我们辅导员树立正确的心态,抱着锻炼人耐心、毅力与多方面管理能力的认识。参观考察学习的一个感悟是无需当学生事务的“灭火队”、“消防员”,而应突出主线地去工作,以全局的工作带动学生整体的积极性,在大氛围中、大形势中消弭隐患问题。表现在理念方面,即是我们辅导员工作到底是求实际效率还是求交差完成的问题。
5.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式。
2017年12月11日至15日,刘俊祥名师工作室第五期培训活动在美丽的南国滨海小镇大鹏新区隆重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活动,在短短的五天时间里,欣赏了专家名师们的精彩展示。这里既有新锐的课堂展示,又有新颖的教育理论;既有名师的精彩课例,又有专家的理论指导。五天的培训即紧张又充实。通过此次学习,我的感觉就是:语文也可以如此美丽。现就此次学习的一项内容解读文本向大家做一汇报:
深入、准确地解读文本、细读文本,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一个人享受阅读,品味文学之美的过程,如同欣赏自然美景一样,只有在文本中慢慢地走,细细地观察,才能从中发现别人不曾留意的细节,才能有机会与许多美景不期而遇。
专家观点:对教材独特理解是课堂教学神之所在,教师操作是课堂教学形之所在,神形兼备方乃成功。所以,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知道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知道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好决定怎么教,怎么学;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能胸有成竹地应对生成。一句话:只有文本解读得好,课堂教学才会落实得好。
解读文本是我们语文老师一辈子的修行。目前教师解读文本的现状分析
一、弊端呈现:
在文本解读上我们教师存在着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需要正视的。浅: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浮”在文本的文字层面,不能深入到文本的内在意义。)
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游离于文本的语境,注重语文知识技能的指导,缺失语言文字的熏陶感染作用)
偏:旁敲侧击,舍本逐末(偏离语文教学目标,重人文,轻工具)。繁:添枝加叶,画蛇添足(课堂容量过多,教学情境过分晃动,课堂表面上繁荣,背后是实质深处的萧条)
难:脱离实际,避实就虚(挖掘过深,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造成以上弊端的原因在哪呢:
二、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我们备课时是不是草草地读两遍课文,然后就对照教学参考书进行课文解读呢。
讲公开课备课时只注重形式,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制作精美的课件上,不研究文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管学生的实际状况,刻舟求剑,以不变应万变。是不是想方设法挖掘教材外的资源,把十八般武艺样样搬出,使得课堂的容量过多,而忽略了品词析句?
还有最主要的是不是只读教参,根本没有独立解读文本的习惯,“教参是鸦片”(叶圣陶),从而形成了思维的惰性,对文本缺乏独立有深度的思考?
针对这些现象我就如何解读文本并结合课例与大家一起分享:
如何解读文本
一、走进课标,准确定位。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是课标下的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指南,是文本解读的指南。文本解读的根本目的是使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解读文本应从这三个维度入手,在备课过程中应认真思考文本包含了哪些知识点,有哪些能力训练,何处可以让学生经历思维,体验喜怒哀乐等情感过程。何处可以潜移默化的习得学法,习得写作方法,文本给予我们何种人生指向等等。要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文本中找到落脚点。
解读文本,首先是与编者对话,揣摩编者之用意。教师只有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了解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才能进行准确的文本解读,才能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文本,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教学。
第二是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的思想。“与作者对话”,是教师品味、探究文本的过程,是教师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内,使自己的思想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只有当教师深入教材,真正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思想以后,才能把握文本的意义及实质性的重点内容,才能给文本的价值取向准确定位。教师只有自己首先走进了文本,领悟了文本,教学时才能引导学生合理地解读文本。
第三是与学生对话,感受学生的感受。文本解读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既不能把学生的读书收获全部当作是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全然不顾文本的价值取向;又不能一意孤行,理所当然地把教师的认识和感受强加于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有利于课堂上及时、有效地引导和调控,使学生能及时调整自己与作者的对话,更正确、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二)走进课文,整体感知,找准阅读切入点。深入文本,找准阅读切入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意义;精心设计问题,由问题统领全篇,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空间。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课文中尤其一篇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或一词,或一句,或一段;或文题,或开篇,或总结,或承上启下。找准以上切入点,通过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从而对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
例如余雨轩老师解读《穷人》一课,就抓住了一个“穷”字来解读。如果我们仔细地阅读和品味语言文字,就会发现课文中有许多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对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起着很大的作用。如:四年上册的《白鹅》,课文是围绕一个关键词来写的,“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的“高傲”,如果我们在解读时抓住这个“点”,那么在课堂教学上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来交流体会白鹅的高傲。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结尾段:“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教导“我”的,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父亲的教导给了“我”怎样的启示和帮助?这样由“一个结语”入手牵出“一个场景”“两件事”,在学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这种表达方法,引领学生体会作者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用心另辟蹊径的可贵精神,还有善于观察生活,乐于动笔的勤奋品质。
三年上册《秋天的雨》,有位教师是这样抓中心句的。中心句的呈现方式因文而异。有的开篇点题,有的篇末总结。有的是全文的概括,有的是段落的小结。如:有位老师让学生朗读课文时这样安排,老师读每段的第一句话,学生接着读后面的内容,然后提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三年级的学生在降低难度后很快找出每段的第一句话,即“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这就是每段的中心句,合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的设计很高明,符合三年级学情。有价值的问题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钥匙,不仅可以取代教师的分析,而且帮助学生进一步抓住文章中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飞夺泸定桥》课题中“飞”指什么?“夺”指红军战士是怎么“飞”的?又是怎么“夺”的?在学生充分的读、感受的基础上,用“‘飞’出了什么?‘夺’出了什么?”可以抓住这些问题来升华课文主题,引领学生揣摩这篇课文题目的优点,实现对文本如何表达的解读?
例如余雨轩老师解读《穷人》一课,就抓住了一个“穷”字来解读。
《穷人》 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围绕爱的主题一篇短篇小说。于老师就围绕一个字穷进行解读。(看课件)
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文本解读的能力,它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的水平是文本解读能力的直接体现。老一批特级教师令人惊叹的便是极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而文本解读能力背后,则是深厚文化素养的支撑。
根据教师的个体差异,解读文本存在四种状态: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最高境界是:深入浅出。最糟糕的状态是:浅入深出。如何高质量地解读文本,力求课堂上披沙拾金,深入浅出。这需要教师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更需要教师不懈地提升个人素养和能力。
往往我们老师一备课就到网上去搜集一些名家的课例,然后就照葫芦画瓢,但效果却不佳。名家课堂虽异彩纷呈,但有些个体的东西是学不来的(个人教学风格)我们倡导个性化教学,要坚守自己的思想。那备课就要先通读教材,解读文本,然后再看参考书,最后看名家的实录和设计。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两个课例: 主题阅读课型的教学模式是:
总之,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如果说我们的教学是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可以说文本解读就是大树的“根”,教师解读文本越深入,语文教学这棵大树就会越加生机勃勃,苍翠欲滴!
总之,通过参加本次活动,我的收获颇多,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更加努力,认真做到语文教学体现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加强语言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及方法、策略,提高语文课堂的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文本解读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一是找,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是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变化。在课堂中将始终贯彻这两条线。
在课堂开始进行了三分钟的识字积累,以师生承接读,小组承接读、填空背诵读等形式让学生进行生字积累。
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设计成两个大部分: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
在初读课文中,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在学生汇报之后以男女生对比齐读的方式 接着通过男女生一一对应读
最后还是通过对比读,突出关键词语。
通过这四种读,学生能对对蝌蚪和青蛙的外形有了大概的了解。接着我进入再读课文,我又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默读课文
第二步结合学生的汇报出示这三个句段,先采用了减词对比读,表演读的形式理解迎上去和追上去,游过去这三个动作。
第三步结合对话分角色演一演。先在小组内演一演,接着挑选小组上台展示演。
结合这几幅打乱的图片,让学生用游戏的形式来给图片排正确的顺序,排好序后,引导学生有自己的话结合图片复述故事。
利用蝌蚪演变的过程,引导学生用表示顺序连接的词语来描述小蝌蚪变化的过程。(出示先,然后,接着,再让学生用这些词把句子串联起来。教会学生表达的顺序。)
这整一节课是以学生读演说串联,以读代讲。
《望月》文本解读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本文形散神聚,富有童趣,全文紧扣“望月”这个中心拓展思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3、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积累描写月亮的诗句。
第一个环节:速读速记
教师出示描写月亮的诗句,让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读,两分钟背诵,检验背诵情况。
第二个环节:自学导航
直接导入课题,齐读课题。出示自学导航。引导学生说出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第三个环节:精读美读。
走入江中月,找出描写江中月的部分。师出示第二自然段,自由读。用一个词形容内心的感受。(安详、宁静、清幽)是将其改写成诗歌形式,带着自己的感受指导朗读。男女生对读。画出文中带江的词,师生承接读。感受江和月的关系。江和月是不能分开的,月亮、月光、月色已经融入到了江水中、江两岸、江天交界处这就叫江中月。
走进诗中月:
师出示六句诗,发现每句诗中都嵌着一个月字。读诗句,发现,虽然诗人们望着同一个月亮,但他们当时的心情、感受是不一样。请学生在每句诗中找到一个能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全出来。理解诗句感情朗读。面对同一个月亮,有人胡月、有人问月、有人近月、有人思月。师生对读。
走进心中月:
课文不仅写了江中月、诗中月还写了心中月。读心中月部分。谁的心中月?小外甥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找出小外甥说的话,勾画下来。谁能把小外甥的心中月读成一句话。把小外甥说的话编成诗歌,朗诵。
读写联动:
请你也用童话诗般的语言,写写你眼中的月亮。以文带文: 美段赏读:
朱自清《荷塘月色》、贾平凹《月迹》。最后以宋祖英的歌曲《望月》结束。望 月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我们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小外甥向我挑战了。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他背:“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回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我笑着反问道。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的比喻使我惊讶。我好奇地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地走回舱里去了。
昨天在部门月度学习会上,我们一起讨论并学习了<<深圳租房>>这份报告。针对目前公司正在推行的标准化管理及公司前段时间宣讲的公司价值观及个人价值观的理解我觉得在工作的态度上要兢兢业业,对待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态度决定“成”与“否”;在我们的身边不乏这些事例。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我们在对待工作的时候要拿出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在一些问题的细节方面要争取做得更好。在《深圳租房》的报告里面,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两个人在不同的心态下所做出来的事情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要对工作有敬业的心态。对工作和上级交待办理的要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不能马马虎虎。心态不只影响工作,而且决定人一生的命运。一个人心态好,即便目前找的工作不是自己理想的目标,也能够心满意足、心安理得、心平气和,而这种积极的心态,就会带来好的工作态度,其工作效果就好,并逐渐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如果对工作心不在焉,或者心烦意乱,这种消极的心态就会带来不愉快甚至是恶劣的工作态度,其工作效果就差。能够做好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人生的智慧,更是生存的策略。这个世界,这个工作,这个岗位,不是为了你一个人而存在的。既然你已经到了这个工作岗位,就要努力地把这份工作做好,这也是一种人生的责任。
积极的心态能够调动一个人的心灵力量,而且可以不断挖掘潜在的心灵力量,使其工作水平的发挥达到一种好的状态,甚至是完美的境界。相反,消极的心态往往阻挡心灵力量的发挥,更不用说挖掘内在的心灵力量了。它容易使一个人陷入悲观失望、得过且过、烦恼痛苦以及忧虑无奈的泥潭。其实,同样的工作环境,如果心态不同,其对工作环境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积极的心态面对再不好的工作环境,也是气定神闲的,一点没有那种烦躁、抑郁、悲观和自卑的情绪。消极的心态面对再好的工作环境,也是悲哀叹息,感觉处处不如意。
陈华顺:我们接待了许多观摩团、考察团、学习团。虽然来访者的名称不同, 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愿望, 那就是希望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走一条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新道路。由于想来考察的同行很多, 但学校又不想因为接待来访而给教师们造成太多的压力, 所以可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愿望, 但对于已经来校交流的兄弟学校, 我们已经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摸索出的经验双手奉上了。中国教育界一直在讲改革, 十多年来也出了很多的理论, 但课堂改革的实践却一直没能深入。很多人说我们学校比较大胆, 真正将改革彻底地落实在了课堂上, 将生态课堂和自主课堂呈现给了学生, 我听了觉得很高兴。
《中国教师》:您最希望向到访的校长、教师们展示些什么?
陈华顺:我最想让来访的校长、教师们看看我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们表现出来的高素质以及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可能会让一些同行觉得“课堂看起来像假的”, 但我要很负责任地说, 我们的学生中70%是暂住户口, 入学时基础并不是特别好, 是我们的新课堂让他们在并不高的起点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他们的成长和蜕变是需要时间和实践来磨炼的, 而不是说今天有人来听课提前一天就能突击“排练”出来的。
《中国教师》:那您希望到访的校长、教师们离开福南小学后能带走什么?
陈华顺:我希望来访的同行们能带走我们改革的理念, 毕竟理念才是关键。我们的“新方式、新课堂”强调的是一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而不仅仅是操作层面的方法。对于方法而言, 理念是起决定作用的, 只有理念变了, 才能转换出新的行为, 产生新的效果。
《中国教师》:如果有学校也想要尝试新课堂改革, 您会给它们什么建议呢?
陈华顺:“新方式、新课堂”探索至今, 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 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在此提出来希望能让后来者少走些弯路。
第一, 开始阶段适宜采用“试点”式和小范围的改革, 积累经验后再推广, 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就我们学校来说, 我们是先从四年级的语文学科开始的。选择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进行改革试验是因为这个年纪的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强, 而且主体意识也发展得较为完全了, 能很快地适应改革。而选择语文学科则是因为我们学校的班主任大部分都由语文教师担任, 这样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全面, 而且在班里也更有威信, 实施起改革来相对容易些, 出成绩也会快一些。如果在一开始就能找准作为试点的学科和学生群体, 就能更快探索到符合学校推广改革的相关经验, 从而提升改革的效率。在试点阶段成立工作室也是比较好的, 专门负责改革设计、实施和经验提炼, 刚开始工作室的成员可以比较少, 这个队伍日后会自然壮大的。有的学校可能会觉得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对改革的影响很大, 这个问题不可否认, 所以在开始改革时最好先选一些年轻的教师来参与, 然后再逐步让年长的教师也参与进来。
第二, 改革后的课堂要给后进生更多的关注。后进生在任何课堂上都是存在的, 对于这个问题, 需要教师的宏观把握, 比如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就要多关注后进生的参与情况, 及时给予辅导和督促。新课堂其实也给了教师们更多关注后进生的机会, 毕竟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忙着讲课就已经自顾不暇了, 很难顾及全体学生, 但在新课堂上教师把讲台还给了学生, 自己就有更多的精力来因材施教了。有的教师担心这样的新课堂会不会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 让后进的学生更落后, 形成教育的“马太效应”。我要再一次负责任地说, 不会, 因为新课堂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必须参与的, 不是“代表制”, 后进生在台下必须参与讨论, 上了讲台也是要发言的。实践证明, 实施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后, 后进生的成绩提高幅度会更大, 而且能力也有所提升了。
第三, 课堂热闹了, 还要保证教学效果。教学的模式变化了, 但教学的质量不能降低。首先, 我们从15周起就开始转入复习, 采用目标管理法, 每次课复习5课内容, 教师们会提前把复习的目标分解到每周的复习课上, 这样能及时查漏补缺, 保证学生学得扎实。其次, 教师要把握好“主导权”, 对于那些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不能轻易放权, 要有策略地选择最高效的引导方式。如果由教师直接讲效果更好, 那就应该采用, 不能一味求新而事倍功半。中国教育扎实推进的那一面我们不能丢, 虽然形式上可以灵活, 但不意味着就放弃了扎实。再次, 我们会根据知识点的重要程度来安排课堂活动的时间, 不是说每一个知识点都花同样的时间。说实话, 教师可以用一两分钟解决的问题也没有必要让学生们花十分钟去折腾。总之, “自主、扎实、灵活、高效”是我们的目标
第四, 尽早与家长进行沟通, 减少改革的负面压力。改革之初我们遭到了很多的负面评价, 其中以家长的负面评价尤盛。虽说新事物的诞生总会伴随着一些负面的压力, 但如果方法得当, 还是可以将这些压力降到最小。让我给后继改革者建议的话, 我会说, 一定要在改革之初就通过诸如家长会这样的形式取得家长们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比如要告诉家长们改革要怎么改, 有什么益处,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暂时性的困难和问题, 家长们可以怎样配合改革等等。这样一来, 家长们就能从不知道、不理解变得理解、接受、支持, 能更主动地辅导孩子们的学习, 使孩子们的自学能力更快地成熟起来。我们学校在一开始的时候接到了不少家长的投诉, 这可能与我们当时没有及时地与家长们沟通有关, 所以我建议后来者们能在一开始就注重家校间的联系, 注重与家长的信息沟通, 使家长能成为新课堂改革的助力而不是压力。
第五, 推进改革过程中要注重领导的艺术和适时的“强势”。管理有两个方法, 一个是制度管理, 一个就是做思想工作, 做思想工作是最聪明的方法。面对改革, 必然存在一些教师不支持、不愿意参与的情况, 作为公立学校又不能像私立学校那样采用开除、淘汰的方法, 这时候, 就是考验校长管理艺术的时候了。要说管理的艺术, 没别的, 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总之就是要用一切办法让教师们都参与进改革中来。你要相信, 好的改革自己是有生命力的, 一如新课堂改革, 不仅学生的进步与提升会让教师们很有成就感, 而且新型教学模式也直接减轻了教师们的讲课负担, 教师们一旦踏上了改革之路, 是很少有想回头的。坚定了这个观念后, 校长在督促教师们“入门”时为保证教师们的参与而采用适当的“强势”也是未尝不可的。
第六, 正确看待改革的磨合期。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会有磨合期、低潮期甚至反复期, 我们学校的教师都是花了两到四个月的时间才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搜集信息的思路、方法的, 而学生们在最初的时候平均每科都要花半个多小时的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准备。但这都是个先苦后甜的过程, 形成常态后, 教师就没那么辛苦了, 学生们的准备时间也会逐渐缩短, 成绩也就回升了。我们学校的磨合期花了三四个月, 付出了一些代价, 但也收获了不错的经验, 如果后继改革者能够借鉴我们的经验的话, 相信磨合期还会进一步缩短。
《中国教师》:您如何评价福南小学“新方式、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
《时尚北京》杂志作为中国内衣文化周暨SIUF深圳内衣展的特邀媒体合作单位,从领导采访、秀场直击、展位介绍等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化还原展会盛况,让业界同仁重温那难忘的时刻,找寻成功的秘籍。
张峰伟
文化 让内衣更精彩
十年时间,SIUF走过了由诞生到成长,由小到大的逐梦历程。73000平方米,是本届SIUF交出的成绩单。这意味着,它已成为全球展览规模最大、行业覆盖面最广、产业链最完整、参展品类最齐全的内衣展。在世界经济长期低迷,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大环境下,SIUF逆势跨越,让梦想照进现实,为世界内衣行业展览史抹上靓丽的一笔。本届文化周和内衣展更是精彩纷呈,看点颇多,本刊特别采访深圳市内衣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峰伟,由他为读者详细解读。
展品类别覆盖全产业链
本届展会汇聚了800余家品牌商参展,包括安莉芳、曼妮芬、都市丽人、古今、奥丽侬、茜施尔、猫人、英威达、晓星集团、东洋纺、珂蔚蔻等知名品牌。展会期间,内衣界的品牌佼佼者齐聚一堂,携手打造一场无与伦比的内衣盛会。
张峰伟介绍:“本届展会,较上届增加2个展馆,共有6个展馆。1号馆设有品牌展示、院校、媒体和设计师展区。5号馆为动态发布馆,6号馆为精品馆,7、8号馆为互联网+馆,9号馆为国际馆、面辅料、机械设备馆。参展类别进一步丰富,几乎涵盖内衣全产业链。除了最具知名度的品牌内衣外,内裤、家居服,配搭服饰、打底衫、吊带、泳装、袜子等成为更趋活跃的板块。另外更多的中高端面辅料、内衣配件、先进机械设备、设计机构、院校、软件等与内衣相关联的产业,展示内容比往届更丰富,也会让人们眼前一亮,真正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引导行业内各产业面对面交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系列活动凸显文化价值
文化,是内衣发展重要的一部分。张峰伟说:“秉着弘扬内衣文化,助推行业发展的目标,本届文化周期间将开展‘1234’系列文化活动和主题展示,包括一场盛会——深圳内衣展,两个盛典——璀璨公益时尚夜金肚兜中国内衣行业年度颁奖盛典和王道中国内衣行业渠道商年度颁奖盛典,三大赛事——2016’魅力東方中国国际内衣创意设计大赛、2016’安莉芳中国国际居家衣饰原创设计大赛和昆仑山SIUF2016国际内衣超模大赛,四大论坛——中国内衣设计暨流行趋势论坛,中国内衣业互联网大会之互联网+下的内衣产业新生态、火爆新微商·内衣大金矿——猫人首届微商合伙人招募大会 、华南社交电商&网红经济高峰论坛。”
对于SIUF的LOGO,张峰伟也作了详细的说明:“logo设计为肚兜图案,抓住了中国内衣文化的根源和本质,因为肚兜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护胸腹的贴身内衣,当今女性内衣便是由肚兜逐步发展演变得来,中国内衣文化周正是力求从中国内衣行业的根本出发,寻求行业优质发展之道,真正传达‘文化,让内衣更精彩’的平台主张。”
本次盛会的开幕大秀,更是让张峰伟赞不绝口:“安莉芳Fashion inside out时尚趋势秀便惊艳全场,为现场观众带来了绝佳的感官享受。作为国内女性内衣行业的领导者,安莉芳将一如既往全力塑造时尚、专业的国际内衣品牌,以永不停歇的创新激情,为万千女性创造健康与美丽。”
内衣嘉年华呼应移动互联热潮
在这个移动互联“唱主角”的时代,电商、微商爆炸式发展,迫使内衣行业处于转型升级的风口,为此深圳内衣展顺势而为,针对电商冲击的难题为企业打造了一个与时俱进、价值最大化的平台。
“本届展会在往届展馆的基础上,增设了7、8号两个互联网+创新馆,新增展馆面积高达15000,在‘内衣嘉年华’的大主题下,实现互联网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让入场的观众嗨起来,真正体验互联网与时尚内衣相结合带来的震撼效果。”张峰伟说,“与此同时,本届内衣展期间举行的高峰论坛将聚焦互联网+下内衣行业热点问题,业界大咖将全维度支招内衣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之道。这些创新之举无一不表明SIUF紧紧抓住行业痛点,积极适应内衣行业发展的新态势,助力企业应对行业转型之痛。”
在采访的最后,张峰伟谈道,作为一个承载着推动中国内衣行业发展大使命的平台,SIUF历经十一年的磨砺和锻造,已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品牌内衣展,立足国际视野,放眼全球格局,打造“中国的,世界的”价值平台,让中国内衣成为全球时尚的引领者!
崛起:东方力量
2016’魅力东方
中国国际内衣创意设计大赛决赛
圆满落幕
5月5日,2016’魅力东方中国国际内衣创意设计大赛决赛在深圳会展中心5号馆隆重上演!本届魅力东方中国国际内衣创意设计大赛共有30幅作品入围决赛,设计师独特的设计灵感和精心制作的作品,通过超模们的精彩演绎,征服了在场每一位观众。经评审团评审,最终,设计师贺欣悦凭借作品《竹·韵》问鼎冠军,获得奖金150,000元。
2016’魅力东方中国国际内衣创意设计大赛以“重塑”为主题,通过设计表达对人体的重新认识,对生活的重新思考,对新技术的重新应用,对中国文化的重新理解和应用。自2015年9月份征稿开始,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世界专业设计师团队、服装艺术类院系师生、社会自由设计师的作品3000多幅,涵盖89所院校,来自全球十几个国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较往届有了很大提升。
中国的,亦是世界的。来自东方的魅力,征服世界的精彩。怀揣梦想的新锐设计师们,正在织造一个绝美的东方梦境,用来自东方的声音,重塑世界对于神秘东方的认知,将中国的原创设计,秀于世人,让世界听到,东方时尚潮流的呼声!
让梦想诞生
为时尚发声
2016安莉芳中国国际居家衣饰
原创设计大赛决赛圆满落幕
5月6日,2016安莉芳中国国际居家衣饰原创设计大赛决赛在深圳会展中心5号馆隆重拉开帷幕。通过精彩激烈的角逐,评委们严谨认真的评分,最终设计师贺萌萌脱颖而出,凭借其作品《春夏秋冬》荣膺金奖,获得奖金80,000元。
为了更好的倡导“设计提升生活品质”的居家生活理念,发现发掘更多的居家衣饰优秀创意设计人才,深圳市内衣行业协会在连续举办三届家居服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基础上,隆重推出升级版——居家衣饰原创设计大赛。希望通过赛事传播居家衣饰文化,倡导“舒适、健康、时尚、环保”的生活消费理念,发掘和推出更多的优秀设计人才,提升中国居家衣饰产业的设计水平。花草鱼虫,地球升级,万物之灵,悄然生长。参赛选手们通过对主题的认知,充分调动想象力和设计力,表达对居家衣饰文化的理解。
决赛现场,20组入围作品以走秀的形式精彩呈现。设计的灵感相互碰撞,创意的火花竞相迸发,设计师们创作出一件件独具匠心和风格的居家衣饰作品。大自然里富有生命的一切成为设计师们信手拈来的元素,花鸟鱼虫的不同运用不仅让人感受到铮铮生命力,也突出了万物平等、保护绿色生态环境的不变初衷。设计师们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家居服=睡衣”的概念,甚至采用时装设计手法来创新居家服饰,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不受拘束的居家衣饰面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日益改善,人们越来越注重居家生活的质量和品位,这正与本届大赛倡导绿色生态环保的居家环境的理念不谋而合。大赛中涌现出一系列优秀的作品,这些获奖入围作品,既是对原创设计的肯定,也为未来居家衣饰时尚潮流导向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深圳学习体会】推荐阅读:
深圳十大观念心得体会07-07
深圳建立40周年个人心得体会07-23
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作文05-23
深圳中考状元06-03
深圳广播频率10-10
深圳开题报告11-01
深圳创新创业大赛05-23
深圳最新医保解读05-24
深圳语文期中试卷07-23
赴深圳物业考察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