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生该如何学习
2012-4-4 20:23:57作者:admin浏览:192次
面对自考开考的诸多专业,有的自考生是非常茫然的,不知道该如何正确选择专业。
自考的专业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类,一类分类是从学科来看,自考有文法类、理工、财经三大类。另一类分类,可以分为面向社会公开推广的专业,还有政府部门和各行业委托开考的专业,这类专业主要是为本行业培养人才。
自考生在报考专业时有很多误区,第一个是什么热门学什么。比如现在金融、管理、会计,这些专业是热门,工资高,就业率高,于是自考生们就一窝蜂报考;第二个是自考生听说哪个专业考试通过率高就选择哪个;第三个是自考生觉得哪个专业容易就学哪个。可是大学的课程都有难度,大学的专业没有难易之分。所以以上那些认识都是错误的,建议自考生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专业学习。在选择专业时要全面考虑,理性看待,第一清楚自己毕业以后要干什么;第二准确定位自己能做什么。
自考生在选择专业上主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考虑职业生涯规划,也就是将来毕业以后从事什么工作,和职业生涯紧密联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使之与将来的就业对口。第二,考虑自身的学习能力,虽然自考的专业很多,每个专业可能拿的文凭都是本科或者大专,但是实际上学习和要求不一样。如果比较缺少艺术天赋学艺术可能就很困难,如果理科很差,但是一定要学理工类,毕业的可能性就小。第三,考虑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方面,大致有两种,一个是愿意人和人打交道,这样的学生学财经管理类比较好;一个是不善于和人打交道,不喜欢人际交往,这样的学生学理工类、计算机类比较好。
如何在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 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本文认为要处理好下列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培养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我想学”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 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 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感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不懂得情感的脑力劳动, 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没有学习兴趣,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在新教材的教学中, 我善于创设新颖、有吸引力的情境,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其求知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设计探究活动, 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独立性———“我能学”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 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 我们要改变教学中只重结果, 不重过程, 将知识当成现成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的做法.要想办法将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探索, 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 亲自从事现实、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 努力让学生体会到“我能学”.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 开发学生学习数学资源的能力———“我善学”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教育的一个新视点、新窗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教师也可利用计算机的人机交互作用以及融声、图、文字于一体的认知环境的优势, 使电脑、网络技术成为学习手段之一.而且这种学习方式必将演变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主流, 使学生乐意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同时, 转变了课堂中的学习气氛,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四、采用小组合作制, 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合作性———“协作学”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有这样几方面的要素:积极的互相支持、配合, 因而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 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 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采用小组合作方式, 在难点、重点时让学生讨论讨论, 在建立概念、理解算理时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等多方面的实践, 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五、实施“换位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会学”
运用“换位教学”不仅顺应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观念思想, 而且克服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几个问题.第一:这种教学模式程序符合构建主义数学观.过去我们总认为教师讲的越细、越多, 学生学得就越好, 越多, 认为“抱着他们走”总比他们自己走要快、要稳.但是我们没想到, 这样做只会使得学生接受, 而不会自己去创新.构建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是以自身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活动.“换位教学”正是建立在学生各自不同层次水平之上的, 谈出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理解, 使新的数学材料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特定意义.第二:“换位教学”又从根本上达到了课程目标———学会学习.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会了学生知道如何学习, 教师才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学生掌握了学习的真谛.“换位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 让他们掌握了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教师也可以在这种方法中学到各种不同的教学思路, 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 即教师也在教学中学会了如何教.第三:“换位教学”改变了上课的固有模式.运用“换位教学”, 就让每个学生都有站起来当“小老师”的机会, 在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也满足了学生角色换位的心理, 老师的神秘感远走了, 师生间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融洽了、民主了.
在“换位教学”中教好地解决了后进生问题.传统教学中, 后进生处于边缘地位, 不受重视,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而现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后进生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舞.“换位教学”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变“怕学”为“乐学”.在传统教学中, 总是教师讲一题, 学生做一题.这种老一套教学方法会使一般学生学得很累.而“换位教学”坚持先设疑自学, 让学生先做题, 自己设法解决问题, 让他们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仅教师会教得轻松, 而且也会改变学生做题不敢下手的局面.“教贵引导, 学贵领悟”.对于尖子生, 我们认为只有学会是远远不够的.“换位教学”不仅能让这些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 更能让他们所学知识在“小老师”般的自改自评中得到巩固、升华;同时他们帮助他人时也学会了深层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自身能力, 变“学会”为“会学”.由此可见, “换位教学”的运用, 使课堂教学开始面向全体学生, 使老师开始跳出知识重点多次叙述的陷阱, 从单纯知识的传授者, 成功地转型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上述几点尝试,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使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 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教师要热爱学生, 尽可能的了解学生, 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 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和创造去学习.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担负起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 教师不仅要重视它, 而且要把它作为一项研究去行动实施.愿以我们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摘要:新理念下的学习主要落实在数学课堂上, 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要更新备课与上课的理念、形式、内容, 辅之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用合适的情绪参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深化学生思维.
1.要因人而宜:食欲较差的考生不宜食用蹄、桂圆等滋补品,否则会导致其腹胀或厌食。该类考生可适当地喝点山药红枣粥,以增强食欲。人参是大补之品,有的考生可适量地进补,而有些考生则不宜进补。如果正患感冒的学生误用了人参,不但不能发挥人参的滋补作用,反而会延误感冒的治疗。太子参和黄芪都是补气药,但两者的用法却不同。如果考生有口干咽燥、大便秘结的症状,则该考生属于热性体质,可喝点太子参粥,以起到益气养阴的作用。如果考生容易感冒且有怕风畏寒的症状,那么该考生可喝点黄芪粥,以起到益气温阳的作用。核桃仁和山药也是很好的补品。核桃仁中含有大量的油脂,可以起到通便的作用;山药具有健脾的作用,可以用来止泻。所以,平时有便秘习惯的考生宜吃点核桃仁;而经常腹泻的考生则宜吃点山药。
2.要因时而宜:考生在天气寒冷时可吃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品,如羊肉、黄鳝等,而在炎热的夏天则应吃些鸭肉、海参、百合、白木耳等凉性补品。人参有兴奋大脑、活跃思维能力的作用,考生可在早晨服用一点儿人参补品,这样可保证一天的精力旺盛,如果在晚上服用人参补品,则会影响其睡眠。不过,考生若能在晚上喝点莲子红枣汤,可起到宁心安神的功效。
3.要注意补品的搭配:枸杞子可以健脑明目,其性温热,内火重的考生不可服用。白菊花可以醒脑明目,其性寒凉,阳气虚的考生不可服用。但考生可以将枸杞子与菊花一起泡茶,这样就可以中和二者的作用。羊肉是大温大补之品,萝卜有清火通气的作用,如果将羊肉和萝卜一起炖汤,既可以降低羊肉的热性,又可以发挥羊肉补益的功效。此外,考生在进补时还要注意补品之间的配伍禁忌,如不可将人参与萝卜一起服食,因为萝卜会抵消人参的滋补作用。同样,也不要将螃蟹、绿豆与人参一起服用。
4.要注意忌口:所谓忌口就是当人们患有某种疾病时,不可吃一些对疾病不利的食物。带鱼、黄鱼等虽然含有大量的钙、磷和蛋白质,但患有哮喘的考生则不可以吃,因为这些鱼中的异性蛋白会加重其病情。同样,咽喉肿痛的考生不能吃桂圆、荔枝等补品,因为这些温热的食品会使其咽喉更加充血。
5.要注意补品的用量:人需要营养,但营养过剩也会影响人的健康。这个道理虽然简单明了,但有些家长由于爱子心切,往往都不予理会。笔者在临床上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在高考前夕,一位家长给孩子服用了超剂量的野山参,结果导致其既吃不下饭又睡不着觉,而且还使其发生了剧烈的腹胀。后来还是我让这位家长用一大碗萝卜子汤为孩子救了急,真是得不偿失。因此,考生在进补时一定要注意补品的用量,一般的学生每天服用3克生晒参(隔水炖服)即可,如果服后食欲正常、精神振奋,可以适当地增加一点儿用量,但每天的用量最多不能超过9克。
6.要注意营养的均衡:药补不如食补。每天三餐正常合理的饮食是考生主要的营养来源。那些方便面、汉堡包、三明治等只是旅游外出时的快餐食品,不能成为考生的主要食物。因为这些食品所含有的营养不全面。有的只是以淀粉为主,有的却含有过多的脂肪,而且一些快餐食品中还含有防腐剂和较多人工合成的调味剂。如果考生长期食用这些食品会造成营养失衡,从而会影响健康。
下面为考生们推荐几种补品,家长可酌情为其选用:
◎属于碱性的食品有:豆制品、绿豆、莲子、红枣、菱、油菜、洋葱、茄子、黄瓜、白菜、萝卜、香蕉等。
◎富含卵磷脂的食品有:蛋黄、豆制品、猪肝、羊肝和猪脑等。
◎富含乙酰胆碱的食品有:鸡蛋、鸭蛋、黄鳝、鳗鱼、猪肉、羊肉、鸡肉、牛肉、黄鱼、鹌鹑等。
◎富含镁的食品有:糯米、粳米、小米、小麦、豆类、山药、核桃、芝麻等。
◎补中益气的药物有: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等。
◎改善脑供血不足的药物有:葛根、丹参、川芎等。
◎安神宁心的药物有:茯苓、山药、莲子、灵芝等。
苏州精锐教育:http://suz.1smart.org/,长期开展的2012年高考心理辅导活动最近引起广大家长和孩子的热烈欢迎,一位年过六旬的罗老师长年默默无闻的在帮助苏州高考学生做考前辅导,昨日苏州新闻网特别进行了报到。
“高考只是你经历过的数百次考试中的一次,因此你不用害怕高考。”昨天晚上7点,心理专家罗智兴照常来到自己的心理辅导室,为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临近高考,有些考生因考试压力过大,导致心态失衡,影响复习效率,每到此时,罗智兴都会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义务为考生进行心理辅导,近年来已为60余位高三考生进行心理辅导。
高考其实没那么可怕
昨天晚上7点,在城南某高中就读高三的学生王悦(化名)神色凝重地来到罗智兴的心理辅导室,由于学习压力太大,加上一模、二模成绩不是很理想,王悦对高考产生了害怕的情绪,总是担心自己会在高考中失利,导致近来精神紧张,复习效率低下。
听完王悦的叙述后,罗智兴微笑着开导王悦,高考只是一次机会而已,每个高三学生几乎都会有这样一次机会,面对机会你不需要感到害怕,而是要努力去抓住这个机会。经过一个小时的交流过后,王悦的表情明显轻松了不少,走出辅导室的时候和罗智兴有说有笑。王悦告诉记者,跟罗智兴的一番谈话让自己受益匪浅,学会了如何调节心理压力。在罗智兴的帮助下,自己现在可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高考。
已为60多位考生辅导
自退休以来,罗智兴每年都会在高考来临前的一段时间里,抽空帮高三的考生义务做心理辅导,这几年来,已经陆陆续续帮助过60多位学生,深受好评。
罗智兴最早帮助考生调节心理压力还是在2002年的时候。据罗智兴介绍,当时他的一位好友的孩子正好上高三。在两次模拟考试中,这个学生都发挥不理想,老师说,他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才导致发挥失常,希望家长多和孩子沟通,帮助他缓解心理压力。
听完老师的话,这位学生的家长便找到了罗智兴,希望罗智兴能帮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罗智兴爽朗地答应了,经过三次心理辅导,这个孩子的精神压力大大减小,最终在高考时发挥出色,考取了上海同济大学。
考生要如何调节心理
罗智兴告诉记者,心理研究表明,高考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生的心态。临考前的这段时间,化压力为动力、调整心态是考生的“必修课”。从心理学分析,过高或过低的压力会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罗智兴认为,通过体育活动、听轻音乐、与家人和朋友聊天等,可以让考生保持愉快的心境,缓解紧张情绪。此外,罗智兴还强调,高考复习要遵循人体“生物钟”的规律,不可过分强迫自己学习,否则会造成复习效率低下等问题。考生要学会劳逸结合,自我调节心理压力,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进入高考。
1、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家长要尽可能的在孩子学习数学上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和孩子做一些和数学相关的游戏,或者和孩子比谁做数学题快等,通过玩乐等方式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做好预习和复习
预习的目的就是提前了解下节课要上什么内容,看看自己能不能掌握,还有就是看看自己对这些内容存在什么问题,带着问题到课上去寻找答案,这样学习的印象会更深刻,还有就是课后要及时的复习或做题巩固,这样知识才能留在脑海不会很快的忘记。
3、多做习题
内容提要:利用一切机会扩充单词量,越多越好,单词量是英语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常去北外等英语角,因为对口语,听力,口译都大有帮助;不要把通过考试当作一种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以后能够随心所欲地应用英语。
我建议大家在学英语专业之前最好自问一下:
1.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英语?是否把英语学习当作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2.自己是否有条件学习英语?能否保证这样的学习条件?
3.英语学习有时时非常枯燥的,例如大量的单词记忆,汝能持否?
4.如果学成以后,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自己是否会放弃?
如果你对问题1-4给了肯定的回答,那么最后再问一下自己,学英语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对于以下几种目的,我建议你换专业:
1.能够与老外交流。(难道英语专业就简单到与老外聊天?幼儿园的孩子学几个月可能都办得到。)
2.凭英语找工作。(如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难道还要放弃不成?)
3.别人学,我也要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动力何在?很有可能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要快速通过英语专业的考试,我的经验是:
1.热爱英语学习,就如同呼吸吃饭喝水一样,英语学习已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一种强烈的个人爱好,甚至是癖好。
2.不要把通过考试当作一种目的,因为它只是一种手段。我们的目的是以后能够随心所欲地应用英语。如果你不想以后出丑,那么现在就要努力。
3.摒弃一切私心杂念。一方面,不要只想学成后就如何如何发达,净想好事了,你还能学得好吗?将来的事应该是水到渠成。另一方面,也不要妄自菲薄,人比人气死人!不要为别人活着,别人怎么看并不重要,我们没有理由自卑,也没有必要。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那还有谁瞧得起你呢?那岂不成了套子里的人。树立自信吧,永远!
4.利用一切机会扩充单词量,越多越好,越杂越好,兴趣先行,苦干在后。因为单词量是英语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既然是英语专业,单词量当然要比常人的大。我的经验是:勤背辞典(寄G托T等等,有很多啊,包括经验,一般在前言,选定一本至N本,开背就是了,这可是基本功啊!),勤听广播,勤去英语角,勤学苦练。背单词是枯燥的,不要寻找捷径,如果有的话,可能是:书海无涯苦作舟,但背单词就像学开车,学游泳一样,一旦过了这关,可能会终身受益。我很欣赏一位下岗创业人的一句金玉良言:“如果你现在不想吃苦,那么你这辈子都可能吃苦;如果你现在苦3年,那么你后半辈子都可能不再吃苦!”
5.不要依靠别人,一切都要靠自己。譬如口译,谈判,社交,是需要实际经验的,只有自己能够帮助自己。
6.每科教材至少过10遍以上(日语教材我过了20遍,因为我也喜欢日语啊,最初学标日初中级,都学9年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7.不考第2遍,只给自己1次机会,破釜沉舟,因为没有压力哪有动力?
8.常去北外等英语角,因为对口语,听力,口译都大有帮助。
9.早过日语,不要最后捣乱,日语也是要积累的,因为突击风险太大了。
10.树立必过信心,战略上藐视,战术水重视。
11.具体各科经验,请查看我以前发过的帖子,仔细研究一下,那可是我的通过经验啊!够细的了!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自考一定要短平快,不能拖,原因是:一、5年计划大变,科目会大调整,最近一次应该是在。二、考试会越来越难,越来越没有规律可寻。三、申请学位的条件也可能会变(例如人大现在要求65以上)。总之,夜长梦多。
这是多么地难能可贵!作为我们这些从事科学和关心科普的同仁们也一定觉得高兴。科学普及是一个老话题。可以说, 自从人类有了专门以寻求事物规律的科学活动, 以及出现了相关的科学术语及其分支学科的时候, 科学普及就亦步亦趋于左右。如果说科学探索产生科学的种子, 那么科学种子的传播得依赖科学普及。从文化演化的历史说, 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二者同等重要, 有时在一定条件下, 文化传播的作用一点不亚于文化创新。科学探索与科学普及的关系也是这样, 科学探索如果没有科学普及为之源源不断提供鲜活的课题和材料, 没有科学普及为之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展示神奇的舞台, 科学探索之花终将会萎谢。然而, 科学该如何普及, 我们该如何面对现状, 把科研成果更好更受欢迎地送到广大百姓的心坎中, 好像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
科学普及历来是世界各国竭力推行的一项重要事业。可是, 我们不能不看到, 随着科学成果惠及百姓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现代人对科学爱好的热情并没有因为受益而同步增长。三四百年前, 生产力和生活水平低下, 人们对周围发生的许多现象不甚了了, “知识就是力量”仿佛耀眼的闪电, 激励着人们强烈的求知冲动, 为数有限的科普书刊, 填鸭式的科普呈现方式, 是雪中送炭, 自然广受大家的欢迎。时针转到20世纪下半叶, 情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由于信息爆炸, 科学的分支越来越细, 再沿习原来纯知识的科学普及, 往往事倍功半。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者意识到, 传授知识固然重要, 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而将科普的侧重点转向传授科学能力、科学方法, 转到培养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上来, 成为科学普及的共识。
然而, 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义无反顾推进这样的改革, 好像并没有根本扭转科学普及不景气的现状。科学工作者和科学普及者往往自己搭台、自己唱戏, 尽心尽职, 精神可佳, 可是科学在社会上、尤其对娃娃、青少年和普通大众的感召力、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或许可用八个字描绘:王婆卖瓜, 不热不冷。我国科普类的探讨会、交流会年年在开, 国家投入的经费也不算少, 但是比起文学、艺术, 比起音乐、绘画, 比起网络游戏, 科学普及的影响程度真可谓小巫见大巫。联系到我们的科学网, 不要以为, 现在上网阅览的人数越来越多, 假若作番粗略的统计, 估计九成甚至更高的比例囿于广义科学界圈子内的人士, 与科学普及关系密切的基础教育界以及普通大众可能很少光顾。科学网难道没想到把“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思想普及传播, 科学网难道不想把科学的理念、方法、思想、精神普及广大?不是的!追究原因, 概言之好像是, 科学普及有其自身的特点, 如果我们对它不认识清楚, 并化成共同的行动, 科学普及就会受到限制, 就难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再回到何毓奇先生转贴的“科学普及的重要”那篇文章。该文作者Brian Greene有这样几段话值得我们思考:
“科学是一种生活方式。科学是一种见解。科学是一种活动过程, 它让我们以准确、预见和可靠的方式从混沌走向理解, 为此幸运地要充分体验它;换句话说, 科学能够做到, 科学是激起情感的活动。能透彻地思考和掌握要领……不是因为科学是公开的信条, 而是因为它揭示了人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所证实的范式, 这是人类体验最可宝贵的一种东西”, “引人注目的是, 科学依然普遍被视为仅是教室里研究的科目, 或者被视作为孤立、深奥的知识体--虽然有时以技术或医药发展的方式显示其‘真实’面貌。实际上, 科学是一种充满希望和鼓舞人心的语言, 它所揭示的发现激起想象的翅膀, 使大家逐渐形成如下感觉, 即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世界彼此关联。”
“如果科学不是你的强烈欲求———许多人不把科学作为欲求———即便曾有所经历, 科学的上述方面你就难以感受……一些人快乐地享用科学造就的创新, 却认为科学本身与自己的生活不相关。多么遗憾的事情。”
还有更全面、更精彩的, 建议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读。上面摘译的三段, 无非说明一点, 科学比知识、技能细节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科学既然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一部分, 我们没有理由束缚自己的手脚, 把科学普及局限在脱离人文的纯科技细节当中, 不经意将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大众排队在外。科学普及虽然需要普及科学知识, 但是不等于说它只有拘泥于科学技术细节才能成功。事实上, 科学家的真切体验, 科学活动时的情感唤起、科学将生活与世界联结起来那种感受, 科学是展示人类热情和想象的最好舞台……等等, 也是科学普及的题中应有之义, 必须予以关注。
两年前, 笔者以“兴趣:科普书赖以吸引读者的灵魂”为名撰文, 在科学时报上发表。其大意是:科普市场不景气跟其编撰时忽视读者的情绪性特征有密切的关联。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因而提出科学普及要以兴趣为灵魂。其理由主要有两点, 一是科学本身充满了情感的成分, 科普书依靠科学的情感因素吸引读者可以产生奇特的效果;二是将兴趣视为科普书赖以吸引读者的灵魂, 从情绪心理学分析是站得住脚的, 因为兴趣作为人的一种积极情绪是人行为的强大驱动力……
如今联系到“科学普及的重要”一文, 觉得特别地亲切。伊拉克前线的军人在充满敌意和孤独的情境下, 写信给科学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充分表明科普书籍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产品, 正因为跟文学小说一样, 字里行间也充满希望和鼓舞人心的元素, 所以才对他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受此启发, 我们能否把科学普及的视野放得宽些再宽些, 不要做画地为牢的蠢事, 固步自封。
企业家得有自知之明。我说的不是自我意识—企业家应该主动摆脱拘谨,而是说任何想要创业的人,都应该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对什么最有热情。了解这些,能帮助自己更快地实现目标。
关于企业家大家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和艺术家一样,他们都是独来独往的。许多人认为,成功的商人之所以能克服挑战、把想法变成产品,靠的就是单纯的人格魅力。但那是痴人说梦!虽然单打独斗的想法很浪漫,但很少有企业家是一个人去创业的。而且事实上,艺术家通常也都是有帮手的。
创业成功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创始人要学习把自己不擅长做的事交给别人来做。但这并不是说创始人绝对不能去学习新技能—企业家通常都需要无穷的好奇心。
所以这位朋友,你应该自己先试着做一下应用开发(所有事情你至少都该尝试一次吧),你可能会发现编程让你着迷—如果没有,那也没什么坏处,找一个会编程的人来做应用就好。
当我尝试做一件新的事情,并发现自己不喜欢它、或者我就不是那块料的时候,我会把它授权给有热情去做这件事的人,因为我知道他能把这件事做得很好。这也是维珍的一大经营理念:我们不会被自己不擅长的技能捆绑住,因为还有数百家机构、供应商和自由职业者在支持着我们。我们会与网站开发者、飞机制造商、呼叫中心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和其他非常棒的第三方供应商合作。在过去的40年里,它们帮我们把维珍品牌创造成了今天的样子,如果没有它们,维珍也没有办法正常运作。
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把工作交出去的时候,内心有多害怕。几十年前,当我和朋友们创办维珍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对一些关键的东西缺乏了解—在会计上尤其如此,因为我从来都搞不清那些数字。正如我在此前的专栏中提到的,在尽了自己最大努力才搞定账本和财务问题之后,我请来了杰克·克莱登(Jack Clayden)做会计。
要是没有克莱登,我的朋友和我不可能让公司顺利起步:他和我们的愿景一致,而且在一些领域里,他比我们更清楚该如何让想法落地。从与克莱登共事的经验来看,我们发现,如果真的想让业务实现增长,必须做到授权。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应该把自己的工作甩给团队里的其他人。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展,你就要去将那些理解你们的理念、想在这些理念指导下做些事情,而且有办法实现业务提升的人补充到你的团队里来。随着你的责任越来越重,把别人能做得更好的事情分出去,也能把你解放出来去谋划公司的未来,进而发现公司发展的新路径。但是,虽然信任你的员工和合作方、给他们一些自主权很重要,但保持你和公司业务之间的联系也很重要,否则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你可能不会注意到警示信号。
这一切都归结到了协作上—对于任何一家健康成长的公司来说,协作都是很关键的,而且它也是所有企业家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协作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而创新则是公司向前发展的动力。如果能有效地授权和协作,你会发现自己有了更多时间去关注宏观、把需要你去做的事情做好,从而让产品或者服务独树一帜。
作为一名企业家,你最终都需要把一些日常的责任授权出去,这样可以让自己专注于业务的增长。以下是关于授权的几点建议:
01 授权给那些愿意在公司的理念和愿景基础上创立事业的人。
02 当把任务交出去时,记住给下属一些自主权。
03 清楚自己可能缺乏的技能,并引进一些能够做好这些事情的人。
1、利用白天时间
一般来说白天的时间整个人的精神面貌是最好的,因为睡了一觉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而且记忆力与思维能力都非常好,这个时间段用来背诵或者学习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和难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利用好琐碎时间
对于英语单词或古诗词背诵,相信是很多人最头疼的事情,对于这些背诵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琐碎时间,不用占据我们是主要学习时间,而且通过琐碎时间的反复背诵会加深我们的印象。
3、学习要安排轻重缓急
人生紧要处的几步要走好走稳。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正在形成时期的高中生来说,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帮好高中生规划好他们3年的人生目标。
比如,站在未来的角度,认识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知识成就人生的道理——不上大学凭什么拼过富二代、官二代?富二代如果没有知识、常识、毅力,如何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一、正确认识“临阵磨枪”的作用
临考一段时间,不断有学生问:“人家都说我们的成绩已经定型了,再学也收效不大,是这样吗?”应该说,这个问题极具普遍性,也极具危害性,这好比打仗,大战在即,战士们假如没有一个积极的状态,对战局发展的确不利。事实上,考前一段时间极为重要:从学习规律上讲,这段时间正是一部分同学经过一年努力,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有的同学平时成绩并不突出,直到考场上才出现飞跃,获得优异成绩,成为考场上的“黑马”;从考试实践来看,这段时间是“热身”阶段,考生不仅要在知识技能方面做充分的准备,而且要在应试心理上做相应调整,以保证战前处于最佳状态。因此,任何一个考生都应该正确理解古训“临阵磨枪,不亮也光”的积极意义,不可掉以轻心。
二、安全度过“战前心理风暴期”
“山雨欲来风满楼”。无庸讳言,大战在即,大部分考生有意无意地进入了“战前心理风暴期”:有的“老牛自知夕阳晚”,进入了只争朝夕、“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拼命冲刺状态;有的自感“大势已去”,面对考试,产生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战前失败情绪;但最多的是中间摇摆动摇派:进也忧,退也忧,处在忙碌而低效的焦虑迷茫状态。对此,同学们没有必要惊慌失措。首先,考生高考前出现这些情况,都是极其正常的表现。其次,要及时、科学地加以调适,把“心枪”磨到恰到好处的地步。对高考期望值过高因而处于极端亢奋的同学,要适度“降温”,不必披星戴月、不舍昼夜地“疯狂”进入题海,要留出时间去反思学习上的得失,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整。事实证明,求胜心切,往往会缺乏理性,这正好触犯了注重考查学生理性认识问题和创造能力的新高考的大忌,实不可取。自感无望或摇摆动摇的焦虑派的考生,更应该注意心理的调整。笔者非常喜欢前国家做球队主教练米卢的竞技心理:不把踢球看成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看成一种快乐的游戏,积极参与,全潜能地发挥,重在努力的过程,不在结果。当我们广大考生也能这样看待高考,仅仅把它看成实现人生价值的其中一条而不是唯一一条道路时,当我们感觉到还有那么多通向罗马的辉煌道路时,也许我们就可以摔掉包袱,轻装上阵,就会开动机器,高歌奋进,结果也许是你“意想不到的惊喜”。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提出的“尽力即无悔”的观点,可以作为同学们安全度过“战前心理风暴期”的座右铭。
三、全面反思学习成果,理性整合基础知识
考前这段时间最忌讳陷入题海战,贪图数量,忽视质量。正确的做法是:
1.紧扣考纲和新教材,全面反思各科的学习情况,明确基础知识方面的得失,并及时弥缺补差。比如海南高考语文方面,一些考生平时不重视考纲规定的64篇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这本来就是很严重的却缺失。因此,考试前一段时间,逐一梳理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十分必要,大有裨益。
2.回顾一年来强化训练情况,分类梳理出常错题目,明确错误原因和解决办法。俗话说:“先入为主。”由于知识缺陷和思维定势的影响,第一次做错的题目,以后再错的可能性极大。因此,任何一个考生都应高度重视“旧病复发”的消极作用,应未雨绸缪,作好最充分的准备。
四、适度熟化应试技巧,稳定并活化实战适应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最后这段时间不能陷入题海,但又不能游离于题目以外,必须有一定量的训练。正如运动员参加大赛,不可搞战前搞疲劳战,但又不能放任散漫、无所事事,必须安排适量的“热身赛”。对广大考生而言,考前适量做一些基础性很强的模拟题目,既可以复习基础知识,熟化应试技巧,稳定实战适应能力,又可以为考场上活化思维,充分发挥奠定坚实基础。很多应届考生考前两科时,总觉“手生”,没感觉,就常常因为考前过早丢掉了做题训练,过于放松,缺少“预热”时间,以致入了考场,难以及时进入“战时紧急状态”,极大地影响了真实水平的充分以至超常的发挥。但考前那一两天,就一定要“抛开”题目了,要把重点放在“考务”上,比如笔墨和各种证件的准备,住宿和饮食的安排,对考场环境的了解和熟悉,考场偶发事件的预想和应急办法等,从而为高考、中考获胜做最全面的准备。
一、学习物理非常注重过程
1. 物理学习是一个认知、理解、运用的过程
(1) 认知:利用身边的事物或现象甚至是老师叙述的一些例子来帮助自己去充分认识它, 对它产生兴趣。
(2) 理解:用理解的方式去记忆公式、定理、试验等等。可以用形象思维等等巧妙的方法去理解和记忆。例如, 什么是真空, 可以这样去理解:真空就是真的空了, 什么都没有了。
(3) 运用:一类是来应付考试, 另一类则是来解释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
2. 物理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不要有惧怕的心理。因为你前一段没学好的经历可能会暗示你什么, 这可能会导致你恶性循环。努力告诉自己:“我能行!”其实心理暗示很有用哦!不过, 为了给自己增加底气, 最好还是做好预习工作, 做到心里有数。
(2) 上课要紧跟老师的思路, 适当地记些笔记, 记一些书本上没有明确阐明的甚至是遗漏的以及自己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课下抽时间多练一练, 别以任何理由来推托, 从而放弃了练习的最佳时期, 最后只能导致悲剧的发生。
(3) 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一定要做好及时总结。例如, 上次考试的卷子发下来了, 虽然认真订正过了, 但还要想想:为什么会错?正确答案是怎么算出来的?如果下次再考到还会错吗?
二、系统的学习方法
1. 观察生活
物理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很多最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自己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逐渐积累起来, 而这些生活中的常识、现象会经常在题目中出现, 丰富的生活经验会在你不经意间发挥作用。
2. 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 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 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 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 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 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提供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 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 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 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 将方法对号入座, 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3. 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 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了, 必须标明步骤, 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 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 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 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 还方便检查, 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4. 知识分层
通常进入高三后, 老师一定会帮我们梳理知识结构, 物理的知识不单纯是按板块分的, 更重要的是按层次分的。越高级的知识越具有一般性, 通常高考中关于力学、电学、能量转化的综合性问题, 需要用到各个层次的知识。这也提醒我们, 当遇到一道大题做不出或过程繁杂时, 不妨换个层次考虑问题。
5. 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 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 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 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 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 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 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 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 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 充分利用图像提供的变化规律和数据, 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三、充分利用好资料和时间
1.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 做好分类工作, 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 在练习题中, 一般题不作记号, 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 分别作不同的记号, 以备今后阅读, 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2. 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 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 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 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 念念不忘, 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 找到问题的答案。
3. 知识结构
要重视知识结构, 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 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 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 甚至具体到章, 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
其实, 对于上面我们所说的这些, 每一位学生以前都有所了解, 现在我们提出来进行分析, 目的就在于引起学生的重视。
好的学习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是不是“好的学习方法”对每个自考(备考)生来说都能称之为“好”?
好的学习方法,通常是由在学习上比较成功的人总结出来的,总结的东西更多的代表他自己的学习特点,不可能100%的适应所有人。
所以说,对于学习方法,我们一定要有选择,有借鉴。也就是说,要选择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
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并不很容易。我们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了大学,我们一直在走“学习方法群体化”的路。可能大家都有这方面的经验,老师找个学习好的同学介绍一下学习方法,然后大家都要跟着学,尤其是小学生和初中生,更是如此。如果说学生年龄小,没有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难道老师就可以将某个人的学习方法强压在大多数学生的身上吗?我们从小受到的基础教育都是这样,你是,我是,大家都是。我没有资格批评传统的“学习方法群体化”,但我想说:“群体化”实在是不怎么高明,它让我们做了这么多年“听话的好孩子”,以至于我们都缺乏自己最个性化的东西。
今天,这种局面不能在持续下去了,尤其是我们自考生。自考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本来就多种多样,若是再走“学习方法群体化”的路,那会是什么样的呢?
所谓“学习方法个性化”,是建立在基本学习方法之上的更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方法。像什么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等的基本学习方法我们不必再说,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更接近于人性化、理性化的学习方法。我们首先要从自己出发,看看自己是什么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这样我们就不至于照搬别人的方法,而是借鉴别人的方法,久而久之,我们甚至可以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供别人借鉴。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是交流的学习,是开放的学习。
如果你把别人的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硬背在自己身上,好像一个大包袱,你说你累不累?这样怎么能学好呢?
有些同学从高一开始或者说从初中开始物理这一科就不好,高中的物理成绩一直非常稳定,从来没有及过格。这些同学物理没有学好的原因有哪些呢?其实物理没有学好,并没有那么多的原因,只不过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你的思维模式还跟学习别的学科一样,没有切换到特定的物理思维,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就会非常的吃力。
有的同学就会想,公式明明记住了知道怎么用,但是在解题的时候,脑子就是转不过来。不会灵活的运用公式,也不会举一反三,典型的例题变形了,就不知道怎么去做。想学好物理光靠背公式套公式是不行的,还必须理解这个公式产生的过程,还有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用这个公式。
如果实在搞不清楚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应该要怎么思考,同学们可以去请教老师,问问老师在解题的时候,要切换到什么样子的思维。在学物理的时候应该怎么去思考,用一种什么模式才能让物理的学习更加的容易,不会走很多弯路。
我想老师应该是很乐意帮同学们解答的,不过也不能什么事情都去问老师,也许老师讲过一遍两遍三遍之后,就会厌烦了。所以在老师讲过的时候,要记住,如果你觉得不太适应的话,可以试着去寻找一种适合你自己的思维模式。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物理没有像数学那么制式,有些东西你如果不思考的话,是很难学会灵活运用,灵活变通的。
我大概总结了一下物理学不好的人,身上都有些什么特点。同学们做个参考,如果你也是这个样子的话,就只能努力地去转变一下你自己的思维啦。物理学习不好的人,面对理科的知识总是会怵得慌,因为他的理科储备知识是非常少的,而且逻辑思维也比较弱,在做题的时候,解题有一定难度。因为这类同学并不能在看到题目的时候迅速找到切入点去做题。在学习到理科的知识点的时候,在他看来还是有一些疑问,但是他并不知道这种疑问该怎么去找老师解答,可以说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在疑惑什么。
物理学习不好的人,一般文笔是比较不错的,因为他的头脑思维一般用在了偏感性的文笔上边。物理不好的人,因为他的知识点比较薄弱,所以他的理论知识是比较差的,但是实践能力却非常的强,就是说动手能力比动脑能力要强很多。这一点在做实验的时候可以看出来,虽然做题做得不太好,但是物理实验却难不倒这些同学。
如果你的物理成绩比较差,基础也比较差的话,那应该怎么在高三这一年把物理成绩往上提高到你想要的分数呢?眼看着时间不太多了,如果你再不努力的话,最后考前一个周,你要怎么办呢?完全抓瞎吗?所以如果你说最差的同学,就不要去碰那些难题了,把基础打好才是最重要的,你如果基础知识都能掌握了,高考的时候至少拿个及格是没有问题的。
在第一轮总复习之前,先把课本重新看一遍,至少画出来你所有不会的知识点。等老师从头开始往后讲的时候,你可以把这些重新再听一遍,至少有个印象。不太懂的话,下课马上去问老师。总复习的时候,老师不会给你讲得特别细致,最多只把知识点给你过一遍,里边比较细致的问题,你就只能自己去问老师了。或者你可以找一个比较靠谱的辅导材料,对照着材料跟课本,把你不会的知识点重新看一遍,在老师讲的时候用心听。
这种办法只针对那些觉得自己自学能力还不错的同学,但是你的进度一定不能被老师慢,如果你比老师慢的话,你就再也追不到老师的进度了,所以这些工作就需要提前做。在高二老师就会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完,高三才开始复习。所以在高二的学期结束以后,如果你觉得自己基础实在是太差了,就在假期的时候,好好地把自己不懂得一些东西,赶紧的圈出来,弄清楚。自己能弄清楚的就不要再去问老师了,这样可以让你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更深刻。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自学能力很差的话,那就只看课本好了,辅导教材什么的先放在一边。边看教材并回忆老师在当时课堂上讲过的一些东西,如果能回忆起来最好,回忆不起来就看看你当时做的一些笔记。我想物理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在做笔记的时候应该会比较细心吧?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做的话,就去找同学借笔记吧,你不能什么都不做。
光看课本对复习来说,是没有太大帮助的。因为课本上的东西都比较笼统,老师细致讲解肯定会让同学们做笔记的,如果你的书跟新的一样,你要怎么去应对考试?只靠课本吗?如果你没有笔记又不想找同学记笔记的话。你只能拿以前老师布置的习题看了,作业本你总该有了吧?高三四个学期,那作业本应该换了不止一个,换下来的作业本,如果你手里也没有的话,我也没有办法了,你这是不想学习的节奏啊。
孔子《论语·学而》第一句话说:“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人问我, 这个“时”字该如何解释。在很多中学语文课本里, “时”被解释为“时常”, 原话可以翻译为:“学习, 并且时常进行实习, 不是很高兴的事情吗?”
“时”在古代汉语里大概有三种意思:1.季节。如《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2.时候。《庄子·养生主》:“好从事而亟失时。”3.“时”用作副词时, 一般都当“以时”讲, 表示“按时”, 如《庄子·秋水》:“秋水时至。”《孟子·梁惠王上》中有“斧斤以时入山林”, 此处“时”当副词用, 可翻译为“在一定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既然如此, 为啥还有人将“学而时习之”之“时”解释为“时常”呢?这是因为依据了宋朝朱熹的注解, 《论语集注》里解释为“时常”, 是用了后代的词义解释古书。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在适当的时候”或者“在一定时候”, 原话可翻译为:“学了, 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 不也高兴吗?”孔子的意思是你不但要学习, 并且还要把学到的东西适时地用于实践, 这样才算是让人开心的事情。
在高考前“一再告诉自己要冷静沉着要有平常心”,是不是在提醒自己——不要紧张焦虑、注意力分散呢?人的心理是非常神奇的,“心理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一切从心开始!”希望不要什么,对不起,此后紧紧跟随的,一定还是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知道人的潜意识是无法分析、辨别、处理否定词的,例如,当你让自己“不要去想红色”,脑海里浮现的偏偏就是“红色”;当你让自己“不要紧张焦虑、注意力分散”,偏偏出现的就是 “莫名其妙的紧张,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被干扰。
有人问“我怎么会这么脆弱,关键时候掉链子,高考是一次机遇为什么自己没能把握它?心里怎么那么经不起事呢?是不是我心理有问题了”,要说问题,我想它很可能与内心的感到虚弱有关。因为如果在学习上感到自己虚弱,就导致了不自信的产生,因为不自信,所以就把注意力关注到了怕紧张焦虑、怕分散注意力、怕被干扰之上。这种关注促使我们的下意识对大脑发出“紧张焦虑、分散注意力、被干扰”的命令,继而我们的大脑就会指挥身心按照其命令采取相应的行动,从而造成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就是俗话说的“不想什么,偏来什么”的科学原理。
针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首先,我要说的是在高考或重大考试的考场上出现紧张焦虑是不可避免,也是必然的。既然出现紧张焦虑是不可避免和必然的,那么就需要我们接受它,习惯它,将紧张焦虑当成是考试的好朋友,同时用内心的语言告诉自己张就紧张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它不仅不会害我,反而会让我从中受益。甚至你还可以选择和自己的紧张心理对话,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紧张,自己所担心的可能最坏的结果是怎样的,这样你就做到了正视并接受这种紧张的情绪,坦然从容地应对,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该做的事情。
其次,紧张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有效方式,说白了就是面临刺激和困难,身心要调动准备应付瞬息万变的力量就来源于紧张,所以在考试过程中有一定的紧张度,有利于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进而促进答题的效率,所以我们要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告诉自己:每个人在此时此刻都和我一样,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身心反应,它不但有利于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进而促进答题的效率,而且还有助于我知识技能水平的发挥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用内心语言告诉自己“紧张就紧张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但是我不能因为紧张而无所作为”,你还可以紧张心理对话,比如“我为什么紧张呢?”“我所担心的可能就是最坏的结果”“出现了最坏的结果又会怎么样呢?”这样就做到了正视并接受这种紧张的情绪,坦然从容地应对,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该做的事情。
第三,当你感到紧张焦虑的时候,千万不要克制或提醒自己不要紧张焦虑,而是以坦然的心态对自己说:紧张焦虑就让它紧张焦虑吧,反正我豁出去了,大不了明年再补习一次!用不了几分钟紧张焦虑就自然而然消除了。同时要正确认识紧张和焦虑。紧张和焦虑并非全为坏事,这是人面临重要的、紧迫的事情时出现的一种自然反应,这种反应有“预警”和“发动”作用。适当的紧张和焦虑有助于促进我们积极迎考并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不要一发现自己有焦虑情绪就紧张,认为会影响自己的复习和考试发挥,这样压力就会更大,容易加深紧张和焦虑感。
第四,我们要明白高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道小门槛,对于自己的未来以及整个社会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看重已远远胜过文凭本身。所以考上大学也不见得是将来的成功人士,考不上的学也不见得我们的人生就会是一塌糊涂,只要我们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切实可行的追求计划和行动,即便是考不上大学,我们也一定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第五,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们做什么事,不要总是考虑会不会成功,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成功。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心怀一颗诚心,以不犹豫、不彷徨、不管结果的全身心投入耕耘,成功与否完全交给命运。其实我们在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未来会怎样,命运怎么安排,我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踏实勤奋的“低头耕耘”而已。所以我说命运只是负责洗牌,而打牌的是我们自己。考试说白了就是我们手中的一张牌而已,是你玩它,不是它玩你,所以我们要以愉悦和快乐的心态去玩它。
第六,科学实验表明:平日里我们习惯性的思维和应对方式会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这些清晰的痕迹会直接影响到紧急情况下我们所做出的反应。所以从现在开始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常想“我一进考场就会镇定自若、思维积极、精力充沛” 大脑里就会有个痕迹记载——一进考场就镇定自若、思维积极、精力充沛,当我们真的走进考场时,大脑就会做出指示—镇定自若、思维积极、精力充沛。于是,他的预言就实现了。所以想到进考场,就想到“我镇定自若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感觉很好……”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积极设想,这样就用利于他消除紧张。
第七,静下心来分析自己“进入考场做题时却莫名其妙的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旁边的学生总是擤鼻涕,自己就很烦很受影响,看到旁边的扭头就觉得他在看自己的卷子” 的原因——准备不充分?是因为没有信心?还是因为怕考砸了难以向父母、老师、同学交代?还是因为这次考试将从此决定我的命运?还是……把所能想到的可能的原因都写下来(记住:一定要写下来)。一点两点地列出来,然后,再一一地加以分析,再一一地加以推翻。比如,如果你写的原因是你的父母亲给了你太高的期望和压力。那么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他们会给你那么高的期望,这种期望到底有道理还是没道理?如果是有道理的,也就是说他们所以对你有高的期望,是出于对你以往成绩的肯定和信心。那你可以想一下,万一你考砸了,他们并不见得就会像你想的那样来责怪你或否认你,谁会以一次考试的成绩来认定一个人的能力呢,更何况是自己的父母。相反他们也许还会来帮你寻找原因,鼓励你。你所以担心是因为你自己在假设而已。如果他们的期望是没道理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要求完全是一厢情愿、超出了你的实际能力的,那么你尽可能地让他们明白你的实际情况。除此以外,你也可以试着去体会一下他们的心情:作为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这种想法对于大多父母亲来说,重要的并不是马上改变他们的观念,而是要告诫自己不要成了他们这样一种心态的牺牲品。经过这样一番面对、分析、推翻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心里肯定踏实多了。
nlc202309040410
第八,做一些心理放松活动。①短暂放松:在学习或工作中,要尽量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好的心情会使工作有更高的效率。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平静”情景,深吸一口气,七秒钟后慢慢地呼出来,呼出时想“平静”二字和相应的情景,配合吸气时肌肉紧张到呼气时肌肉放松,大约每次七秒钟。也可运用暗示语:“我感到呼吸轻松自如;我感受到新鲜的空气进入,肺部很舒服;我现在很安静;我感到精力充沛”。②想象放松法:想象放松法是通过一些安宁、舒缓、愉悦的情景的想象以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你要尽量运用各种感官,观其形、听其声、嗅其味、触其柔……恰如亲临其景。比如,你可以想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散步。在一个暮春的下午,夕阳西下,余辉相映,你踩在柔软的草地上,清新的野草味、花香味以及田园味阵阵扑鼻,不时还有鸟儿鸣叫、蜂蝶飞舞。你身临其境,微风拂面,就像小时候妈妈温柔的抚摸;柔光沐浴,就像出远门时父母的谆谆叮咛;高天远山令你心旷神怡,你此时舒展全身,慢慢地做深呼吸,感到无比轻松舒坦。这样就可以排除杂念,心平气和,达到放松的目的。③深呼吸放松:长长地、慢慢地吸气。你可以将你的肺部想象成一个气球,你想尽量将这个气球充满。当你感到气球已经全部膨胀了起来,就表明已经气沉丹田,保留两秒钟。然后,轻轻地、慢慢地将气呼出。吸气持续四秒钟,呼气也持续四秒钟。你可以一边呼吸一边数秒。为了放慢速度,你数秒的方法可以做些改变,将“一秒”变成“一个千分之一”这样可以将速度基本上降到大约一秒钟一个数字。开始吸气时,你的脑子里便开始数:“一个千分之一,两个千分之一,三个千分之一,四个千分之一”,你一定要将吸气坚持到数完“四个千分之一”,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呼气。你可以在以上三种方法中任选一种进行练习。
第九,当你在答卷的时候感觉到紧张焦虑的时候,你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放松练习:比如,作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one”;再如,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看黑板上的一个字,或发卡上的一朵花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还如,闭上眼睛,着意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并将自己置身其中,想象得越真切越好。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紧张以及思维阻塞。
第十,我们在考试的时候不去考虑能不能考好,而要考虑每道题审两遍,第一遍搞清楚题目的主要意思,内在联系,以及依据什么条件回答什么问题。第二遍看出题的老师要考察什么知识点。这样我们就会以不犹豫、不彷徨、不管结果的全身心投入试卷之上,我们的焦虑和恐惧也就会随之消失。
【自考生该如何学习】推荐阅读:
自考心得:我的自考学习方法06-22
自考毕业生如何报考硕士研究生09-17
自考英语专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10-11
师范类自考生的自我鉴定06-19
自考的魅力05-25
自考大学语文06-24
自考本科流程07-17
大学自考鉴定10-06
大学语文自考作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