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事故证明格式(推荐5篇)
出险人姓名:性别:
年龄: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投保单位:
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地点:
事故发生详细经过:(请详细描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证人、有关方面处理情况等)
事故发生诊治经过(诊断、治疗):
投保单位盖章:出险人签字:时间:
标题为:证明
内容:写上时间,发生了什么意外,导致了某某(身份证号)意外受伤,落款:单位名称,时间,2如果是公司保的团体意外险,是不是上班时间都应该管,你就按事实写就可以,你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如何发生意外就可以了,要和你跟医生说的一样就行,因为医生会根据你去医院就诊时说的情况写诊断书,报销时要用,还有用药明细,保险公司意外理赔都需要写,很简单,就是让你叙述一下经过。
继续追问:
我是公司保的团体意外险,我现在只有留发票,没有留小票行么.补充回答:
不行,要有用药明细,出院结账时医院开的流水账单。‘诊断书,出院小结,’这两样是你的主治医生开,让他盖个印,再到医院结账的交费处盖个医院的章。
证明
我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地骑自行车行驶时,不小心摔倒,把某个部位摔伤,去哪家医院就诊,是门诊,如果住院就写在几楼什么科室几床,现在已经痊愈。如果不明白可以和我联系,用一张白纸,最后在右下方写上年月日,意外事故证明范本不测变乱表明
意外事故证明范本如果是车险按无法找到第三方,免赔30%或可能保险公司会以无交-警裁决,免赔30%--50%人身意外险如果你出了意外,产生了医疗费用(比如外伤).那么医院的相关票据,比如处方,诊断证明,病历之类的就足以证明你出意外受伤受到损失了.你只需要提供事
文章标签:意外,变乱,意外险,病历,不测,外伤,票据,处方,交-警,保险公司,人身,事故,损失,医院
专家意见:
如果是车险
按无法找到第三方,免赔30%
或可能保险公司会以无交-警裁决,免赔30%--50%
人身意外险
如果你出了意外,产生了医疗费用(比如外伤).那么医院的相关票据,比如处方,诊断证明,病历之类的就足以证明你出意外受伤受到损失了.你只需要提供事故经过,出险说明之类的就行了.相关参考:
你是平安的客户吗?属于意外伤害医疗理赔保险责任。需要提供的资料:被保人的病历.医疗门诊费用原始单据.所有用药明细.(若住院治疗,提供出入院证明.)身份证.保单.结算存折复印件
关键字:意外事故证明范本,学生意外事故证明,意外交通事故证明,意外事故证明书范本,意外事故,事故证明,意外事故蓝淋,交通意外事故,交通事故证明,什么是交通意外事故
相关资讯:
我该怎样出具意外事故证明?-中国平安-意外事故证明应有对事故者、事故日期、事故地点、事故经过及造成后果的详细描述,并加盖相关单位的公章。1.如发生交通事故,事故证明为应为交-警出具的《道路交通责任
:
关胜军,男,27岁,身份证号:***013,联系电话:***。
2012年11月20日凌晨一点四十分左右,本人从店铺阁楼下楼去卫生间,没看清楼梯上有积水,导致滑倒,手掌先着地,起初以为只是擦破点皮,稍微处理了一下伤口就睡了。天亮之后发现手掌红肿,并且无名指和小母指无法活动,就去武警边防总队医院检查,确诊为第四、第五掌骨骨折,医嘱需住院手术。
2012年11月21日,本人转至解放军昆明总医院住院,29日出院(详细说明见医院出具的明细)。
出险人签字:
兹有我单位工地聘请的工人,性别,年龄证号:xx,在我单位从事xx工作,已在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投保建筑工程意外伤害险。现因xx年xx月xx日,在xx工地,因xx原因,导致
特此证明
xx
20xx年xx月xx日
★ 意外事故证明范文
★ 意外事故证明怎么写
★ 意外事故报告表
★ 轻轨变电所意外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 申请书样本
★ 一般申请书范文
★ 申请书如何写
★ 申请书
★ 申请书范文
船舶工伤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往往造成船员的提前遣返,也给船员与家属带来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痛苦,给船东、公司、船员及其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高度重视工伤事故的预防工作,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公司和船舶应该提高安全防患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某轮在南通船厂修船期间,值班机匠在机舱值班时,因脚踩到地板上的积油而摔倒,造成胸部肋骨折断一根,导致离船治疗。船舶在船厂修理期间,机舱设备修理项目多,机舱低层拆卸下来的管路、工件较多,摆设混乱,影响人员的通行,而且地板积油多,存在潜在危险因素。船员个人的工作安全意识不足,对工作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性,没有加以警惕,而采取必备的预防措施,导致事故的发生。船舶的主管未能及时对船厂提出要求,对拆卸下来的管路和工件设备及时吊岸或摆放整齐,对地板的积油应要求船厂及时清除,或安排船员作适当整理,增加了危险因素的存在。修船期间,潜在的危险因素较多,而船舶主管未对全体船员提出强调,安全意识不足。
某轮在日本关门海峡外舷梯刷油漆,一水手腰上系着安全带,但不生根,等于是拖着一条大尾巴。结果翻越舷梯取油漆桶不慎坠落入海,只见水面上几个浪花后,人就不见了踪影。鲜活的生命一瞬间消失,不生根的安全带到底有什么用?
某轮在日本加古川靠泊,一水手看完水尺后,看见水里有鱼,竟然用网捞起鱼来,结果不慎落水,救起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船上是怎样教育自己的船员的?
某轮南海北上遭遇大风浪,大副发现锚链制链器松开,布置水手长和木匠紧急处置。结果水手长和木匠被大浪击倒,没有被打落入海是万幸,但二人严重骨折。基本丧失工作能力。
某轮土耳其尾靠卸桥吊,远处过往船舶掀起涌浪,造成船舶尾翘颠簸,而此时桥吊正好一只腿在船,一只腿在岸,引起桥吊摇晃,船员紧急撤离,一水手从船上4.5米高处坠落到码头,昏迷不醒。尾靠船舶卸汽车时尾跳和船首是要派人用对讲机互相呼应提示的,更遑论卸桥吊?
血淋淋的教训,不应该只是简单的重复,而应该汲取教训而使之不发。
“以安全之浆,撑发展之舟”。保障船员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是航运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防止工伤事故,确保安全运输生产的重要前提。《安全生产法》第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作为远洋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保证船舶安全,保障船员健康,保护海洋环境。因此,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履行国际海事组织的相关公约,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积极维护,不断改进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企业乃至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每个员工和家属的切身利益。所以,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严格管理,抓好落实,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不断总结经验,吸取血的教训。应该反思航运企业的安全管理历史,保障船员的身体健康,防止工伤事故发生,要对船舶安全管理进行总结,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一、船上常见的工伤事故
(1)击伤。主要表现是不戴安全帽,操作方法不当,站在不安全的位置,不戴防护镜,用抛掷方法传递物品,物件未固定等;
(2)坠落或滑倒。主要表现是安全带使用不当或不用安全带,没有穿工作皮鞋,不慎摔落货舱,冒险攀高,使用严重锈蚀或损伤的直梯或斜梯,高空支承物严重锈损,上下梯不注意或没有手把栏杆,被物体拌倒,工作和生活场地有油迹或冰雪而滑倒等;
(3)人落水。主要表现是舷外作业不用安全带和救生衣,工作浮筏或吊具失败,使用安全网不当,无人照看和调整舷梯或桥板,舷梯首级平台踏板翻落,绳梯严重损坏,大风浪中甲板无安全系索,弃船演习训练时救生艇脱落等;(4)轧伤或压伤。主要表现是检修转动的机械或收绞缆绳时疏忽大意,被货物倒塌压伤,开关舱配合不当检查不到位,开关门时不注意,使用电动工具时违章作业,吊移物体时配合不当等;
(5)触电。主要表现是乱拉电线,私接电器,违章带电操作,损伤电线电器未及时修复,电源插头,插座,接线盒有水等;
(6)窒息/中毒。主要表现是擅自进入长久封闭的场所,擅自进入缺氧或有害气体的舱室,违法熏舱操作和管理规定,有毒货物泄漏导致中毒,食物中毒,酒精中毒等。
二、工伤事故的原因和分析
(1)违反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检查不到位,措施不落实,无知,盲目,疏忽大意造成对人员的伤害。
(2)丧失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的警觉性,目无纪律,目无安全,自以为是,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事故。
(3)缺乏团结协作精神,未能互相照应、互相提醒,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消除,安全事故在所难免。
(4)安全监督机制不健全,安全监督员形同虚设,现场指挥或负责人检查、监督不力,超前预测、预防能力不强。
(5)机械事故,外界的客观因素而引发的工伤事故。
(6)船员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过度疲劳而引发的工伤事故。
三、防范工伤事故的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
《安全生产法》第五十条规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从统计数字来看,发生事故大多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差)所致。对此,如何加强对船员的安全教育,如何加强船舶的安全管理,营造稳定的生产经营形势,不仅关系到企业经济实力和效益的提高,也是确保安全管理体系(SMS)持续有效运行的迫切要求。安全教育,是指用教育手段认识安全的本质含义、重要性,获得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的过程。教育船员在工作中必须始终奉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在工作中时刻保证安全的警觉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和处理不符合项、险情和事故。应当提倡在安全上使用开放、无约束、无强制的自然、自由的教育,突出对生命和企业财产的珍惜和爱护,一个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安全文化所熏陶、改造和提高,让安全文化教育在心灵的深处发生质的改变,让大家自觉地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安全不再仅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多的是一种需要,是一种船舶企业公共道德范畴的代名词,就会变习惯成自然,经验变本能,成为一种氛围。外派船上的经验是:外轮公司在预防船舶事故的现场对策及安全教育管理上,推行的系统主要有3E原则和3M及1C法。3E原则即为工程(Engineering),教育训练(Education)和执行(Enforcement);在分析船舶事故的原因和建立对策时可用3M和1C法,即 :人(Man),机械设备(Machine),管理(Management)和环境(Circumstance)。
(2)加强“人—机—环境—管理”体系诸要素的管理,预防常见工伤事故
统计显示,80%以上的船舶安全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究其原因,有失误、有侥幸、有盲目、有失职。要想从根本上根除这些不良人为因素,必须时刻做到四个字—小心谨慎。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用在船舶安全上是十分适用的。预防船员工伤事故,可从“人—机—环境—管理”系统中的各要素着手:“人”,重在通过教育和培训,增强船员的安全意识,提高船员的职业安全素质和应变能力,减少或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人是安全生产的关键。船舶安全生产的人是指船舶领导及每个船员,而船长作为船舶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是做好船舶安全生产的关键。船长有责任对船员进行管理,对在船人员的行为应密切注意,并应尽力保护人身安全。船长必须带领每个船员,建立同心协力的关系和互助,否则,就难予执行命令,统一指挥,协调动作。对“机”,重在防止和消除机(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安全隐患,满足船舶安全生产的要求;船舶的设备和机械是保障船舶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设备和机械在使用中的自然损耗,缺陷,隐患及人为操作不当造成隐患均是发生事故的因素。对“环境”重在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必要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船风,全体船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利的环境是事故产生的因素之一,而作为生产过程每一个环节应不断改善为良好的环境,从而消除事故在这一方面的不利因素,良好的环境有助于过程的运作。在“管理”上,重在健全安全管理和规章制度并予以保证切实执行,有效落实。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的优化可进一步调动系统内每个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挖掘应有的潜力。管理同样也是随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进行的完善,即管理应符合客观形势,社会现状和公司现状。因此,管理是保证各项工作规范运作,管理也是改造船公司(企业)现状走向符合现代的先进要求的状态即大家所讲的与“国际接轨”,也就是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更新,使生产的各过程安全,高效地运作。
(3)规范作业,注意安全
船舶工作是个特殊的环境,各种操作责任人员应尤其强调规范作业,并注意以下几点:
①作业之前做“四查”:查身体情况是否良好?查着装是否符合要求?查用具是否适用?查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②作业准备“六充分”:工作内容充分领会和理解;工作步骤及准备充分就绪;作业现场充分清理和整顿;机械,器具及工具、材料充分清点检查;有关规则及注意事项充分了解;安全装置和保护装置充分检查。
③作业之中“六务必”:作业方法务必符合规定要求;务必掌握现场周围的情况;保护用具务必正确使用;务必熟悉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务必注意作业时的安全位置;共同作业中务必相互联系,步骤协调。
④作业之后再检查:查用完的工具,器具保养后是否存放于规定位置?查现场是否良好地进行清理和整顿?查有无麻痹大意,疏忽松懈现象?查机械器具出现异常,工具不良或损坏是否已向船上领导报告等等。
(4)注意增强船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船员长期生活在船上,工作环境和条件与陆上有很大的不同,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和枯燥的工作环境,以及人员交流的限制,往往会影响船员的心态,使他们在操作中容易出现错误和失误,导致事故发生;另一方面,由于人员更新较快,也有个别船员基本素质不高,尤其是近年来一些人抱着到船上挣大钱的想法,对于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不能很好掌握。因此,船长必须加强对船员的管理和在船培训,监督、检查他们的工作,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足之处,增强船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控制事故的发生。
勤检查,保安全。作为远洋船员,只要一上船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安全,工作中要讲安全,生活中也要注意安全,曾有一名船员航行中晚上到船尾倒垃圾,在下斜梯时滑倒造成重伤;还有的关门时被夹断手指;也有因钓鱼被钩伤或刺伤等等,此类事故说明船员在日常活动中也要注意检查自己的行为动作,注意检查周围环境。
细观察,再行动。无论在船上工作,还是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都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否则都容易发生碰头碰脚、滑倒跌伤、坠落摔伤、触电、扎伤等事故。为了防止这一类事故的发生,船舶要强化实行规范化管理,安全警示标识齐全,醒目,其目的就是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重视。
身体好,精力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一句老话,也是一句实在话,试想,没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如何能完成高强度,满负荷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锻炼身体,注意正常休息,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而引发事故的发生。
上陆地,守纪律。船舶靠港后,上岸下地是船员的一件乐事,同时也往往会放松了安全的警觉性,近年来就有船员下地发生交通事故,被匪徒抢劫击伤事故,玩小舢舨溺水身亡等事故,船员下地一方面要遵守涉外纪律,另一方面要遵守港口当局的规章制度,无疑,这都是保护船员自身安全的有效措施。
讲关心,顾大局。船员在船生活单调,枯燥,尤其是时间一长,种种矛盾的滋生,情绪的反复常有发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船舶和船员的安全,这就需要船员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船员队伍的稳定。
安全,需要我们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动;安全,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制约。人们需要安全,祁求安全,因为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每一位员工都有责任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安全才有保证。
四、切实做好船舶安全管理 众所周知,安全工作是航运企业的生命线,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离开了安全就失去了航运经营生产的根基,安全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船舶的安全管理从本质上讲可以分为海务和机务工作,海务更偏重于经验的工作,操纵船舶每个过程中是“无章可循”;机务更偏重于管理工作,船体和设备有其本身的规律性,是“有章可循”。不同的专业应该有不同的管理方法,这些办法都将接受港口国检查的检验,最终达到安全的目的。多年的安全管理的实践告诉我们,安全工作没有灵丹妙药,安全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认真踏实,在“严”、“细”、“实”三个字上下功夫,即:1)坚持“严”字。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检查;2)突出“细”字。周密思考,认真细致,谨慎操作;3)落实“实”字。安全措施必须落实、落实、再落实,真正做到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管理才能有进步,取得实效。
俗话说:“小心行得万年船”,将安全与隐患和不安全因素用“放大镜”去观察,在“显微镜”下把船舶安全工作量化到每个“分子”和“原子”,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众所周知,“杞人忧天”是个贬义词,不妨换个角度,在船舶安全生产方面应该以“杞人忧天”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同时应避免侥幸、从旧和从众三种不良心理。
①侥幸心理最大的毛病就是对危险程度认识不清,对安全隐患未放在心上,是一种“估计差不多”、“应该没问题”、“即使出事未必让我碰上”的心态。持这种心态的人一般对工作标准要求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到,容易主观臆断,只凭一时的表面现象就被蒙蔽,就会作出有偏差,甚至错误的判断,进而作出错误的反应和措施。远洋是个风险行业,近年来恐怖主义越来越猖獗,反恐防恐已全球化。偷渡形势越来越复杂,案发越来越频繁,组织越来越严密;再加上海盗活动范围越来越扩大,装备越来越精良,手段越来越凶残;同时,PSC检查标准越来越严格,ISPS的全面实施,国际上对船舶的安全保卫工作标准越来越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人如果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后果有时是相当可怕的,也许活生生的生命就因为他的一时侥幸而永远地失去;也许因为他的一时疏忽大意而给多少家庭造成不可弥补的伤痛;也许因为他的不负责任而使船舶财产毁于一旦;也许因为他的一念之差而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声誉;也许„„
②从旧心理是个人对程序性的工作不愿意创新,从不愿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一种“我以前就是这么干的,根本没有什么危险”的不良心态。这种心态是只知道“1+3=4”,却不知道“2加2也等于4”,未免有些“刻舟求剑”。我们都知道,天气要下雨了,还像前一天一样去晒粮食,肯定晒不干;公交车改路线了,坐车就到不了目的地;客观因素改变了,再走老路就会偏离方向。在船舶安全方面,就有可能因为机械的、简单的工作习惯和思维而导致整条船舶的安全形势变得极其严峻,甚至会造成人身和财产上的重大损失,更严重的会酿成涉外事件。
③从众心理比较普遍,特征是盲从性地进行工作,是一种“别人都这么干”,“看别人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就行了”,“别人都不管,我多这份心思干什么”的心态,就会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没有主见,不善于动脑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知道别人做的就是正确的,拿别人不要的,吃别人剩下的,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样去做更能保证安全生产。而且,从众的过程中一般只是盲目追逐别人的表面状态,不分析探讨别人内在的心理状态,不了解别人的全过程工作程序,容易出现盲从现象,有时会出现严重的事故。
船舶管理人员有了“杞人忧天”的思维方式,便可以避免出现以上三种不良安全心理,同时还应树立责任,自觉,忧患三种安全意识。“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重于泰山的责任,包括职务责任和社会责任,特别是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更是责无旁贷;一个不敢承担责任的领导决不是好领导。要努力调动有关人员安全意识的原始动力和潜在因素,是外界所赋予的责任,目的就是唤起抓好安全工作的主动性。主动性主要体现在“防”字上,首先要意识到隐患的危害性,然后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责任意识实际上就是一种责任感,一种使命感。有了责任感、使命感,才能使安全管理人员在生产作业中主动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遇到顺心的事,会乐而自持,不会忘乎所以;遇到不顺心的事,能不为逆境所困,丢得开,放得下,及时解脱。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的人员,再加上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斗志,才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保证船舶的安全生产。
安全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自觉的主观意识。不应当单纯地采取强制、惩罚、约束性的安全措施,这样被管理者有始终处在一种被动安全、要我安全的强迫和监督状态,从精神上、心理上的影响是相对短暂的,有限的和逆反心理的,调换岗位后,又要重复被动安全,压抑的局面。只有想在前,做在前,才不会遇到事情被动地去处理,才不会出现安全形势严峻的被动局面。作为远洋运输行业,需要这种“杞人忧天”的忧患意识,多一分担心,就会多一分警觉,就会多一分安全。要想从源头上抓好安全生产,保持良好的局面,就必须以人为本,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将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记入大脑。特别在船舶安全方面,只能有更多的担心,绝对不能有丝毫的麻痹,行业特点就是风险性大,必须扎实过细地做好安全预防工作,首先从船舶管理者—船员的身上做好工作,从他们的思想上输入正确的信号,发出正确的命令,打好预防针,才能确保安全工作的稳定,只有具有这种忧患意识,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才能真正将安全事故降到最低点。当然,强调“杞人忧天”的意识要与过度的担忧区别开来,不能象“杞人”那样,由于过度的担心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强调的是应该要有这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和科学防范的意识。要克服不良的安全心理,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排除安全隐患,提前做好防范,增强自信心,确保船舶各方面的安全,进一步为企业的稳定和效益做出更大的贡献。
某船公司加强劳动安全管理,严控船员工伤事故的经验是: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航运业的生命线。船舶劳动安全作为船舶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下高度重视。船员公司担负船员的教育、管理、调配、培训和服务工作,在抓好船舶劳动安全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多年来经过公司上下共同努力,建立健全了船舶有关劳动安全方面的一系列措施、规定和办法,同时坚持开展好反“三违”活动等。在加强劳动安全管理、控制船员工伤事故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也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工伤事故就好像一个魔杖,在个别船舶总是屡禁不止,有时出现同类型事故。分析事故原因多数还是由当事人违章造成的。一次次事故,使当事人追悔莫及,但事过境迁,又有人重蹈覆辙,这应该引起深思。
做好船舶劳动安全工作,必须在做好人和物两个方面下功夫,在目前船舶设备和自然条件难以达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以人为本”,即加强对广大船员的教育、管理和事故预防上。船员公司为做好船舶劳动保护、预控船员工伤事故,进行过研究和分析。现结合船员公司几年来抓劳动安全方面的工作的实际,谈谈加强船舶劳动安全管理,严控船员工伤事故的问题。
一、坚持教育为主,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使广大船员在头脑中真正绷紧安全这根弦,以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就必须坚持不懈、认真切实地抓好对船舶广大船员的安全教育。几年来船员公司在对船员的安全教育中,一直坚持把派前教育,特别是派前安全教育作为对船员教育极为重要的内容。派前集中教育坚持人人参加,“小班子”小会,“大班子”大会,教育面要达到100%。除了搞好对上下船所有船员的集中教育,还对船舶领导和骨干进行个别教育,其主要形式是三级谈话。所谓三级谈话,是指对船长、轮机长或外派带队人先由船员管理部门、技术和业务部门主管谈、再由船员部门经理谈、最后由管理公司领导谈。上船船员的派前教育,除了宣传布置面上的工作,还专门强调安全问题,介绍船舶近期发生的事故案例,用生动案例警示人,用血的教训规劝人。个别谈话,重点放在所上船舶的特点和所属船东的详细情况,层面不同,侧重点也不同。船员上船后,公司要求船舶也要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让船员按照体系规定,尽快熟悉船上安全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落实好每天的工前教育会,每月的安全活动和例会制度,经常播放安全教育录像带或vcd片,重点工作安排好安全监督岗。船员公司还坚持搞好一年一度的船舶工会主席和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培训班,每次办班,劳动安全是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同时坚持开展好船岸“安全生产月”、“反‘三违’月”、“我为安全献一计”和“船员身边无事故”活动等。船长、轮机长下船述职会、公休船员情况通报会,公司也把劳动安全作为重要内容。船员公司还动员广大船员职工写安全名言警句,发动船员家属给船员写信、“亲人在关心您的安全”。总之,通过持之以恒的安全教育和扎实有效的安全系列活动,对提高广大船员的安全意识,自觉做好船舶劳动安全工作,起到了较好和较大的作用。
二、坚持跟踪管理,抓好安全规定制度的落实
实践证明,做好安全工作没有什么捷径,更不能心存侥幸心理,必须在严、细、实上下功夫,要教育和要求船员工作一丝不苟,作业遵章守规,执章必严,违章必纠。船员公司先后制定和完善了船员管理的一系列措施、规定和办法。特别是有关船员安全方面的全过程控制管理办法,这个办法的基本思路和主旨是:船员公司机关特别是船员管理部门,依据ISO9000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规定和程序,对船员派遣、在船工作及下船公休三个环节实施全过程控制,其具体做法是:其一,经过船东面试选定的船员在派遣前,进行派前教育和上船前谈话,安全工作特别是劳动安全要作为教育和谈话的主要内容,同时教育和谈话均有记录,并要求每个船员进行签字。其
二、船员上船后,机关管理人员搞好对船员的跟踪管理、指导和服务,对船舶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治安保卫、PSC检查、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及船东的要求等,适时对船舶提出预防跟踪指导意见。还经常利用函电、书信等给船舶提供有关信息,提出安全工作要求。船舶接到有关信息和要求后要尽快抓好落实,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公司。船回国内,机关管理人员尽可能上船检查安全落实情况,查找事故隐患和苗头,尽量消除安全方面的盲区和死角。其
三、船员公休后,适时召开船长、轮机长述职会,汇报工作,通报情况,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同时分析一些事故案例,让大家从中吸取教训,以增强大家抓安全的意识和综合管理能力,上船后能够提高标准,进一步抓好安全等方面的工作。通过抓好上述三个环节的对船指导,使船员上船有教育,船员在船有跟踪,船员公休有总结,使对船员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三、坚持超前预防,从源头上防范工伤事故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总方针,抓好劳动安全更是如此,必须把安全关口前移,超前指导,超前预防,才能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隐患就是事故,安全就是效益。”作为公司的安全理念,充分体现了公司在抓安全方面的主动和超前。近年来,船员公司在抓安全超前防范方面,首先注重抓好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把安全责任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级领导、机关管理人员和每一个船员职工。这个责任制的主体是安全目标责任书的层层签订,每年年初,船员公司经理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通过这种形式,让船舶领导明确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目标要求及奖罚尺度,同时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应承担的安全责任和义务,达到人人警钟长鸣,重视防控事故的目的。其次是实行船舶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述职奖惩制度。针对目前船员在船人数较少的情况,船员公司将行政和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合二为一,便于齐抓共管。船上各部门都设有兼职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要求他们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开工前反复提醒,作业中监督检查,收工时巡视现场。每一长航次或半年要向公司有关部门书面报告一次情况,每年的年底或下船公休,船舶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还要书面详细报告这方面的情况,公司有关部门将根据本人工作及船舶安全情况适时给予奖惩。其三是坚持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生事故,船员公司将坚持做到“三不放过”,包括对机关管理人员、船舶领导、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特别是事故直接责任者进行必要的处罚。另外,还要落实好劳动保护用品检查制度等。通过这些措施和制度的设立和执行,做一万,防万一,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把船舶劳动安全方面的制度进一步落到实处。
【概述】
气管的解剖位置较特殊,针灸不易造成损伤。气管由软骨、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所组成,即使刺中,一般也不致引起严重后果。但是,操作不当,亦可误伤。特别是如同时伤及周围的血管、神经等,则可极大地抑制呼吸功能,甚至造成窒息死亡。
【损伤原因】
气管损伤的原因大致有下列二种:
一、穴位原因:由于气管的极大部分为胸骨所遮掩,直接能造成针刺损伤的穴位不多。其中,最易发生事故的是天突穴。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凹陷正中(胸骨柄中点上1寸),其左右为胸锁乳突肌,深层为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皮下稍深处有颈静脉弓,再深为甲状腺下静脉,深部为气管。向下在胸骨柄后方有左无名静脉、主动脉弓、无名动脉和左颈动脉。表明天突穴不仅直接与气管有关,周围的血管也十分丰富,且不少是重要血管,稍不谨慎,即易造成事故。另外,扶突穴针刺不当也极易伤及气管或喉腔。
二、操作原因:主要是指天突穴而言。对此,古人早有教训:“天突穴,其下针直横下,不得低(抵)手,即五脏之气伤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²卷四》)。
(一)、针刺方向错误及刺之过深。气管在胸骨上窝处肌层覆盖较浅,直刺过深即可损伤;向左右深刺,易伤及肺组织,尤其是肺气肿病人,更易并发气胸;沿胸骨柄后缘向下平刺深刺,往往误伤主动脉或无名动脉,造成大出血。目前,有些人主张,针天突时先平刺五分,针尖向喉管刺进约1~2分,针柄竖起针尖斜向下方刺入。实践证明,此法也不准确,常可导致喉痉挛。
(二)、手法过重。大幅度地重提猛插,动作粗暴,往往可导致气管及周围组织多处损伤。
(三)、留针过程中,患者剧烈咳嗽或反复作吞咽等动作,可致肌肉猛烈收缩,改变针尖的方向和深度而损及气管。
【临床表现】
因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不同,其证候不一。
一、轻症:多系单纯伤及气管所致。咳嗽、胸痛、气急,咳吐带血丝的痰液等。亦可因刺伤喉腔,出现憋气,声音嘶哑、皮下气肿等症。
二、重症:严重伤及气管和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涌吐血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肢冷汗出,全身痉挛,意识不清。如不及时抢救,甚至窒息死亡。
【预防方法】
关键是把握好选穴和操作。
一、选穴:天突穴穴位标志较明确,但须定准,否则将影响操作。其次,对不合作者(如婴儿、畏针者及精神病患者等),或咳嗽,特别是阵发性剧咳者,应暂缓选天突等穴,可改选附近的璇玑、膻中诸穴,或背部腧穴及远道取穴等。
二、操作:据作者和多数医家经验,天突穴进针以弯刺法较为安全,其方法为:先与水平成15°交角平刺,破皮后缓缓送针,至针尖如觉抵触硬物,即为气管。略退0.1~0.2寸,改向下横刺,在胸骨柄后缘和气管前缘之间,慢慢进针。为把握进针方向,可用押手(左手)扶住针体,约刺入1~1.5寸,如得气感不明显,可作小幅度提插捻转,动作宜轻柔,直至有满意针感。如送针过程中,针尖触有坚韧感的组织,且患者感到疼痛;或者留针时,针尾出现有节奏的搏动,都表明已碰到血管,宜将针略略外退至上述现象消失。
留针期间,嘱患者少作吞咽动作,如突然出现咳嗽,应急将针退至皮下,待咳嗽平息,再按上法刺入,如咳嗽不止,宜去肓碓裱ㄎ弧?br /> 穴位注射时,宜采用5号齿科针头,与水平成45°角刺入,缓缓送针至针尖抵及气管,略退0.1~0.2寸后,注入药物,为了避免注射针头误刺入气管,注射药液前,应先回抽一下,看是否有空气抽入,再予略注数滴,观察是否发生咳嗽等现象。因该穴肌层较薄,注入剂量不宜过大,刺激性过强的药物要避免应用,如必须使用时也应加以稀释。
其它如扶突穴等,虽操作上与一般穴位相同,但不宜深刺,所应注意的事项和天突穴相同。
【处理方法】
一、轻度损伤:一般不须特殊处理,可给予适量镇痉止咳药物,配用抗生素以防感染。如出血较多者,辅以止血剂。
二、重度损伤:损伤较重或多处刺伤,特别是伴有周围血管、神经或肺组织损伤,出现呼吸困难及各种并发症时,宜急速转外科处理。对其中呼吸严重困难及分泌物无法排除者,更要考虑作气管切开术。
气胸
【概述】
针刺不当所致的气胸,是最常见的针刺意外之一,在物理性损伤中,它的发生率占首位。在我国古医藉中,对此多有记载。如关于气胸的症状,《素问?刺禁论》指出:“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咳逆。„„剌膺中陷中肺,为咳逆仰息。„„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普济方》也提到:“胸前诸穴不可伤,伤即令人闷到”。气胸如损伤较重或处置不当,常常会引起严重后果。故《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有:“刺五脏„„中肺三日死”之说。我国从1954年[1]首次报道气胸事故发来,迄今已报告一百余例。实际发生数当远不止此。西方国家和日本等,也不断出现这类事故。尽管以轻度气胸多见,但亦有相当部分为中重度气胸,其中包括血气胸和液气胸。另据统计,海内外因气胸而死亡的例数约占总例数的5.4%。表明,即使在现代救治条件之下,其死亡率也并不低。上述情况,应该引起针灸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损伤原因】
针刺意外引起的气胸属外伤性气胸。它的病理过程是毫针针刺过深刺伤或割破肺组织,刺伤肺脏致较大撕裂伤,使肺脏层胸膜和肺泡损伤,气体自破口进入胸膜腔,破口处的肺组织可形成活瓣,吸气时,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空气不能排出,造成腔内积气,胸膜腔负压消失,肺即依其回缩力萎陷,形成气胸。以致胸内压迅速增高而肺受压萎陷。发病情况与自发性气胸类似。
针刺意外引起的气胸,因其损伤程度的轻重,及原有病变等,一般分为闭合性及高压性两类。如裂口不大,肺组织健康者,多为闭合性气胸;如损伤较重,或原有肺气肿等病症者,裂口形成单向性活瓣,即可出现高压性气胸。如刺破血管可以合并血气胸。少数还可形成严重的开放式气胸。
针刺不当为什么会引发气胸,特别是严重的气胸?已经发现,临床上常对某些病人行胸腔穿刺,于下胸部无肺组织处进针时不会引发气胸,但在有肺脏处穿刺时可并发此症,由此看来,此类气胸是由肺损伤而引起的。但小小的针灸针仅仅刺伤肺脏一般不会引起明显气胸。如在剖胸手术中,有时因操作不慎可破肺脏,结果,肺脏漏气现象很快停止,这是由于肺内弹性组织回缩使刺伤处迅速闭合之故。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针灸所致严重气胸病人的剖胸手术中发现,肺脏的损伤并非只是刺伤,而是有较长的裂口,裂口的形成,可能与针灸针穿入胸腔后,在操作中改变针的方向,更大的可能则是刺入胸腔的针尖与肺表面的关系随呼吸发生了位移而将其划破,因伤口较大,大量气体由此进入胸腔而引起严重气胸。另外,在肺脏已有病变的基础上将其损伤时,则更易发生严重气胸。诸如肺气肿患者,由于其肺泡内压力较大,加之肺组织回缩力差,一旦刺破,则漏气迅速较快,自行愈合也较正常肺组织困难;若患者有肺大皮包,针尖将其刺破时可使其爆裂,此如同用针刺穿气球时可使之爆裂现象,大皮包处可形成一单向活瓣,引发高压性气胸;术中有时发现,胸膜脏层与壁层粘连,粘连带牵拉肺裂口两侧的组织,使裂口张开,气体自由进出胸膜腔,形成开放性气胸[2]。造成气胸的,多是缺乏针灸学和解剖学知识的初学者。其具体原因则有下列几方面。
一、穴位的原因:根据解剖学,在背部第十胸椎以上,侧胸第九肋以上,前胸第七肋以上,以及锁骨上窝、胸骨切迹上缘的穴位,均可因针刺不当而导致气胸。所以,古人有“胸背薄如饼”的说法,告诫不可深刺。
公开报道已发生过气胸的穴位有:天突、定喘、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膈关、膏肓、肩贞、幽门、神藏、神封、云门、中府、大包、缺盆、期门、颈臂、肩井、曲垣、魂门、辄筋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肺和胸膜境界在肺尖部高出胸廓上部第一肋骨以上,而右下侧肺尖更是较高且偏前,坐立时比锁骨内端高出1~3cm。肺下缘浮动度较大,中等呼气时,透视发现,其活动由第六肋软骨前端下缘开始,向外到乳中线处,与第七肋骨上缘相交,最后向内与十一胸椎棘突相平。
所以,在取肩井、缺盆、颈臂等颈肩部穴位时,即使针刺较浅,也可发生气胸。同时胆俞、阳纲等穴,虽然在背部十一椎附近,但当病人作中等度呼吸时,针刺过深也可损伤肺脏。
二、病理原因:肺脏处于病变状态,主要是在发生肺气肿时,肺脏体积增大,肺泡张力增高,不仅易于造成气胸,后果也往往严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涉及穴位增多:肺气肿病人,肺脏过度膨胀,乃至肺下界下移,容积增加可达正常的两倍,横膈下降。此时,针刺胆俞、脾俞三焦俞、肾俞和上腹部之鸠尾、不容、承满等,亦可导致气胸。
(二)、刺道变短:肺气肿病人,胸部肌肉萎缩,并形成桶状胸,致使刺道变短,即使按常规尺寸针刺,往往也会伤肺。
(三)、裂口不易愈合:此类病人,肺泡内压力大,肺组织弹性差,一旦刺破不能马上愈合,裂口形成活瓣,呼气时裂口张开,吸气时裂口关闭,空气只能进入胸膜腔而无法排出,导致胸膜腔压力逐渐增高,患侧肺脏逐步压缩乃至完全萎陷。
(四)、代偿功能差:肺部有病变者,因代偿功能差,可加重气胸的证候。据观察,由于原发病已形成肺心功能障碍者,往往在肺被压缩10~20%时,即可发生生命危险。
三、操作原因
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针刺过深:凡在背部第十胸椎、侧胸在第九肋骨、前胸部在第七肋骨以上、以及锁骨上窝、胸骨切迹上缘的穴位(包括肩井),如果针刺过深或方向不正确,就有刺伤肺脏的可能。尤其对一些年老瘦弱,有肺气肿等慢性胸肺疾患的病人,在针刺胸背部应特别小心。首先由于不了解胸部的解剖深度。经测定,前胸壁组织厚度:乳头以上,成人为1.2~1.5cm,儿童为0.7~1.0cm;乳头以下,成人为0.8~1.0cm,儿童为0.5~0.8cm,侧胸壁软组织厚度,成人约0.6~0.8cm,儿童为0.5~0.7cm。表明,前胸壁乳头下较乳头上薄,侧胸壁较前胸壁薄,而儿童则更较成人为薄。如超过上述深度,就有引起气胸的危险。现将对15具成年男尸测定的膀胱经背部诸穴从体表至胸、腹腔后壁的距离,列表如下。表
三、背部腧穴软组织厚度表(cm)穴 名 左
侧 右
侧 穴
名 左
侧 右
侧
大 杼 6.29±1.11 6.01±1.10 关元俞 5.26±0.88 5.93±1.03 风 门 4.99±1.07 5.01±1.04 小肠俞
肺 俞 4.39±0.85 4.30±1.09 膀胱俞
厥阴俞 4.01±0.66 4.05±0.33 附 分 4.61±1.10 4.57±1.15 心 俞 3.67±0.85 3.77±0.72 魄 户 3.52±1.17 3.67±0.01 督 俞 3.54±1.11 3.95±0.86 膏 肓 2.92±0.91 3.06±0.89 膈 俞 3.34±1.73 3.65±0.77 神 堂 2.41±0.71 2.54±0.77 肝 俞 3.40±0.72 3.56±0.58 言意言喜 2.23±0.53 2.11±0.65 胆 俞 3.33±0.64 3.32±0.97 膈 关 2.05±0.47 2.03±0.47 脾 俞 3.36±0.72 3.25±0.39 魂 门 1.98±0.39 1.99±0.33 胃 俞 3.42±1.33 3.41±0.45 阳 纲 2.05±0.36 2.09±0.17 三焦俞 3.31±0.81 3.77±0.81 意 舍 2.27±0.46 2.16±0.36 肾 俞 3.58±0.82 4.11±1.17 胃 仓 2.43±0.64 2.37±0.37 气海俞 4.11±1.10 4.61±1.11 肓 门 2.83±0.92 2.92±0.78 大肠俞 4.03±1.14
志 室 3.27±1.02 3.33±0.95 从上表可以看出,膀胱经背部内侧线自肺俞至肾俞间,外侧线自魄户至志室间的体壁均较薄。而外侧线上的各穴从体表至胸腹腔后壁的距离更较内侧线上的各对应穴要短。故在针刺时要充分考虑到此点。本表与表二在数椐上有一定差别,但大致相似,目的供临床参考。)
其次,未能掌握好进针方向也是是气胸的原因之一。胸背部的穴位一般以斜刺或平刺为宜。为了获得满意的针感和疗效,直剌多难以控制适当的深度。
最后,进针时使用押手,肌肉层因受压变薄,刺道相应变短。另外,胸背部施用温针,也可能因针上加艾炷,熟练程度不够,只注意指端用力,而忽视这一动作也可带动针体刺向深部,造成气胸。
(二)、针具过粗、手法过重:用粗针针刺胸部腧穴不当,可加重气胸症状,导致广泛性皮下气肿和纵膈气肿。本来针剌深度恰当但因行针中大幅度提插捻转超过深度,同样能增加肺部损伤的机会,发生气胸。
(三)、体位不当:在立位或其它不能持久的体位进针,易发生气胸。这是由于体位难以固定,刺入组织内的针体在肌肉的牵拉收缩下也随之活动,损伤及肺。
(四)、针后加罐:如针刺已经伤肺,此时拔罐,常可迅速加重病情。这已为许多单位所报道,我们亦有这方面教训:一老年肺气肿患者,予针膈关穴后,感胸闷不适,即在该穴拔一拔罐(针上加拔火罐)。不久,患者突然昏倒。经诊断为重度气胸,抢救一周始脱险,一月后才痊愈出院。特别是,针后拔罐引发气胸尚可延迟发生,如一男性患者,56岁。患者哮喘已50年,去某医院针灸治疗,在肺俞穴垂宜刺入0.5~1寸,留针拔罐10min。去罐后,针身有所增加。针后病者回家,约3时许,突然心慌、气促、胸背刺痛,大汗淋漓。入院体检:患者呈急性病容,左肺上、中呼吸音消失,左肺俞穴处有0.1~0.2cm大小之新鲜出血痂点,四周压痛。X线检查证明左肺创伤性气胸。治疗:经过输氧抢救,空针抽气,并用养阴润肺、降气平喘的中药调治,住院51天痊愈出院[3]。
四、不能因人而异:患者有胖瘦老幼之别,针刺时如不加区别,用同一深度,也是发生气胸的重要原因。如老年人,胸部肌肉不发达,特别是消瘦的老人,其斜方肌、提肩肌及菱形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萎缩。在此类情况下,如常规深度也可伤及肺脏。
【临床表现】
气胸,大多在针刺过程中或针后即可出现证候。亦有在针后半小时至数小时内发作,甚至还有报道在针后24小时始产生典型的气胸症状的,值得注意。根据证状,气胸可分为轻、中、重三种。
一、气胸的症状
(一)、轻度气胸: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有胸闷气憋、刺激性咳嗽、活动时胸部有牵拉样痛。
(二)、中度气胸:胸肋刺痛,胸部胀闷不舒,呼吸困难,持续5267烈的咳嗽,心悸不宁,不能平卧。尚有相应的肩背部、上肢沉痛及活动受限等。
(三)、重度气胸:被针侧胸背部强烈刺痛,疼痛可向同侧的肩及手臂放射或向上腹部放射,并出现呼吸极度困难,四肢厥冷,烦燥出汗,神志昏迷等。如为血气胸,更有呼吸表浅,面容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危急症状。
二、气胸的体征
轻度气胸,体征不明显。中、重度气胸,呼吸速率加快,心率增加,可有鼻翼扇动。气管及心尖搏动均移向健侧,患侧肋间隙饱满、胸廓膨隆呼吸活动度及语颤减少或消失。叩诊呈过清音或浊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健侧呼吸音增强。端坐呼吸,发绀。血气胸,在患侧积液处叩诊呈实音。体检可见患侧呈叩诊过度反响,肺泡呼吸音低或消失,胸壁有皮下积气,严重的有气管移位。胸透或拍片可见气胸和肺组织压缩象。有的患者在针刺当时无明显症状,数小时后才逐渐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胸痛等症。
三、X线检查
气胸部分透亮度增加,无肺纹,肺向肺门收缩,成透明团块,其边缘可见发线状阴影的脏层胸膜。肺萎缩程度可从10~90%不等。如为血气胸,则可见液平面。
X光胸部照片:患侧肺透亮度增高、肺纹理消失7例,并液气胸3例体检时一般可见呼吸急促,呼吸次数增多及心率增快。本组一例双侧气胸可见口唇发绀,鼻翼扇动,三凹征呼吸困难症状。单侧气胸可见患者气管向健侧移位。胸部检查:触诊患侧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患侧呈鼓音,听诊患侧肺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若左侧中、重度气胸,叩诊左心界消失,听诊心尖区心音遥远。
X线检查,可证实肺萎陷和气胸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不仅可以确定诊断,而且也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曾有学者,对14例气胸患者进行分析如下。症状:其中呼吸困难14例(100%)、胸痛12例(85.7%)、咳嗽8例(57.1%)、晕厥、面色苍白、冷汗淋漓6例(42.8%)、上腹部闪电样疼痛3例(21.4%)、发热(38~39℃)3例(21.4%)。病程1~2天的8例入院时症状明显,其它6例发病症状逐渐减轻。体征:轻微紫绀4例(28.5%)、均为肺压缩60%以上病例。X线:14例均以深吸气相胸片为诊断依据。压缩程度:轻度(压缩<30%=8例,中度(31~50%)3例,重度(>50%)4例。气胸类型;均为闭合型。胸腔积液:少量(肋隔角钝)9例。中量(满肋肌至第二前肋间以下)4例。8例胸水经检验:渗出性3例、脓性3例、血性2例[4]。
表明症状以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晕厥多见。X线:所示压缩程度以轻度多见。在遇到这类事故时,为了尽量不耽误救治和减少病人的搬动次数,除非病情复杂,一般根据有毫针直刺深刺史、胸部剧痛、呼吸困难等典型症状,即可确诊。有认为,立即透视并不利于患者,宜待病情稳定后,再作透视。
最后,必须引起强调的是应尽可能避免误诊。其中最易与晕针的症状发生混淆。如某女性患者,59岁。因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咯痰而为之针剌肺俞、定喘穴,针后约15min许,患者诉胸闷、头晕,未引起医者重视。出针后再于背部拔罐,患者渐现呼吸急迫,口唇青紫,以为是晕针所致,遂开窗通气、摇扇送风等,但症情有增无减。才疑为气胸。放射科透视见右肺压缩50%,急送上级医院救治,终因抢救无效而于当天死亡[5]。
另外,有些双侧气胸常被误诊为单侧,如,一例针刺激所致的气胸患者,入院当日下午,门诊胸透仅发现左侧气胸,而右肺膨胀良好。入院后立即施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4h胸透复查左肺膨胀情况时,才发现右侧也有气胸,两肺均压缩30~50%。所以,不仅针刺时要观察病人的情况,针刺后更应观察病人的变化,即使在治疗的开始阶段,也不应放松动态观察曾针刺过的健侧胸部有无气胸发生。
【预防方法】
一、运用叩诊技术:不少针刺意外所致的气胸与肺部处于病理状态有关。因此,对首次对在胸背部施针之患者,应先以叩诊定出肺的下界。对经检查一侧肺部有病变者,则测定其双侧肺下界移动度,并作出记号,再决定取穴和针刺深度。
二、掌握背胸部穴位针刺技巧:临床上,背部腧穴应用频率较高。既要严格掌握进针深度,又要获得效果。据多数医家经验,直刺时不易掌握有效深度,故采用以下方法:在背腧穴外侧约1cm处进针,以与水平成65°角进针,向脊椎方向深刺。直至针尖触及椎体,再略略退出,施行手法。此法不仅安全,得气感也强。以椎体为标志,不必担心深刺入胸腔,且因成65°角刺入,毫针经过该穴时,深度已达2cm以上,相当于背腧穴要求之深度,至脊柱附近又刺中夹脊穴,具有透穴特点,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胸部腧穴,可向肋缘斜刺至骨,微微退出后施行手法,如必须直刺,宜缓缓送针,只进3~5分,针感如不显,不可再深刺,宜在小幅度内提插探寻,提插幅度在1~2mm左右。如仍不明显,宜停针候气,3~5min后再用上法激发针感。
肩井穴发生气胸的频率较高,与其深度较难掌握有关,因肩井穴最近肺尖,该穴区内胸膜壁脏层有纤维小梁,活动范围极小,而右胸膜前界与右肺之间的间隙很小,加上前面提到的胸膜囊的最上部胸膜顶,高出锁骨内侧端以上1~3cm,所以针刺肩井穴,特别是右侧要十分注意,不可过深,并要反复体会手感。针刺时针尖宜向外侧倾斜,以防止内斜而刺破肺尖胸膜。
三、选穴组方宜慎重考虑:初学者尽量少选肩、背、胸部穴位,可以夹脊穴代之,或远道取穴。如患者有肺气肿等病,即使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师,也应慎重取胸,背部腧穴。
四、作好针前准备:应选择平直光洁之针具,如针体弯曲,万一伤肺,易增大裂口。针具宜细,用28~32号毫针。令患者取伏坐位或卧位,嘱其针后不要任意移动。押手宜轻,为避免事故,尽量少用押手。施用温针时,宜一手扶住针体,一手捻装艾炷,防止针体深移。杜绝隔衣进针。如某男性患者,45岁。因背部酸楚板滞而作针刺治疗,取俯卧位隔衬衣进针,取胸1~5夹脊及风门、肺俞、大杼诸穴,针上加艾炷温针,艾炷才点燃不久,患者即诉头晕、胸闷,见呼吸急迫,唇色微紫。急出针,送放射科检查,左肺已压缩40%[5]。另外,一般不要针后加罐,如为肺气肿患者,更要禁止。
五、留针期间注意观察。肩、胸、背部腧穴留针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情况下下不可超过30min。在留针期间医护人员应加强观察,嘱咐病人不可任意改变体位。因为留针时间过长,患者往往难以保持固定的体位。而任意改变体位,可引起针体在穴位内移动,增加发生气胸的可能。曾报道有一门诊病人,在其背部天宗和大杼穴埋针后,由于医护人员疏忽,病人自行外出,2h往返至门诊时发现气胸。
六、重视针后观察:凡针胸背部腧穴的病人,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让其在其它诊室休息15~30min后再走,如此类病人于针后数小时乃至十数小时,突然出现胸痛、咳嗽及气急等症状,而又无其它明显原因时,亦应怀疑有气胸可能。
另外,在肩、背、胸部选穴针刺时,如突然发生气急胸病或“虚脱”时,应先想到并发外伤性气胸的问题。有不少患者,进针后立即“晕厥”而被当地医生误为“晕针”。因此,凡是“晕针”患者,必须进一步检查明确气胸问题。对有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和年老身体瘦弱、胸壁较薄者,针刺胸部时要特别注意。
【处理方法】 一、一般治疗
1、安静休息。
2、药物治疗。在观察治疗过程中,为预防胸腔感染,常规使用青霉素40万单位,链霉素0.5g,肌肉注射,每日两次。对有发热及少量胸腔积液者,加大青霉素用量至80万单位,每日两次,肌肉注射。如对青、链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庆大霉素,肌肉注射,每次8万单位,每日两次。有咳嗽时,给予镇咳药,以防继续漏气。
3、排气减压。凡是患者在针灸后短期内(1~2h)出现明显胸痛、呼吸困难、肺萎缩在20%以上、胸膜腔内呈正压者(或在诊断性试穿时,针栓被气体自然顶出),经观察症状有逐渐加重趋势,均应立即排气。常用方法如下。
1)穿刺排气:操作简便,尤其在病情紧急情况下,可立即排气,在病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使用人工气胸器穿刺排气。
2)闭式引流排气:多数针刺所致气胸,为单纯性闭合气胸,一般经穿刺排气后,伤口可很快愈合。但也有少数病人穿刺效果不好,如临床症状和X线证实以及胸腔测压表明,穿刺后一度好转后又加重者,则需要进一步作胸腔插管及引流等。
二、据症治疗
1、轻度气胸:患者无明显的气急、发绀针刺后只有伤侧轻度胸部不适,活动后气短,来诊时间已过24h以上,经X线诊断肺萎缩在10~15%以内者,而肺部无肺气肿等病变者,又没有防碍气胸自然吸收的原发病,一般卧床休息5~7天。据症酌给镇咳、止痛剂。为防感染,可考虑适当注射抗生素。一般气体多可自行吸收而愈,但需随时注意观察,以防症状突然加重。如有条件者,可给予病人持续低低流量吸氧或面罩高浓度吸氧。
2、中度气胸:肺萎缩超过15%但小于30%,或伴有肺气肿等病症者,应即令病人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采用人工气胸器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常规消毒后穿刺排气,每次不必全部排尽,以胸腔内压降至“0”上下为准。无人工气胸器,为应急起见,可在上述部位用50ml消毒空注射器抽气;或用一般穿刺针头在针尾部缚一指套,消毒后,将针头刺入胸腔,然后在指套顶端剪一2~3mm大的小口,以排除气体。
对轻、中度气胸,可试配合腕踝针治疗。取腕部治疗点上
1、上2穴。上1位于尺骨内侧线与尺侧屈腕肌间,上2位于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即内关穴上。上
1、上2穴均在腕横纹上2寸取穴,选好治疗点后,治疗点皮肤与针体常规消毒,用30~32号、1.5寸不锈钢毫针,针体要直,针尖与皮肤呈30°夹角进针,当针尖通过皮肤后,即将针放平,紧贴皮肤表面,沿直线皮下进针到针柄根部,在进针过程中,除针尖通过皮肤时有轻微刺痛外,要求不引起任何不适感,否则需要调整进针方向或深浅度。每日针刺1次,每次留针2h以上,为达到最好效果可延长留针时间达12h。本疗法在进针过程中,患者应无任何感觉效果最好。治疗效果与病变区域的判断、治疗点的选择及进针方向、深浅度的准确有密切关系,否则影响效果。应该强调的是,本疗法进针后,必须立即见效,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否则即为无效,应马上采取其它排气方法,以免耽误抢救时间,给病人造成生命危险[6]。
3、重症气胸;对胸片示肺被压缩40%以上,且病人症状明显,尤其是高压性气胸,用上法往往只能暂时应急,待症情稳定后,应马上转外科治疗,如采用肋间切开施胸腔封闭式引流术等。由于胸腔内大量积气被引流出,患者常于术后临床 症状有明显改善。随着积气的不断排出,肺可逐渐复张。若胸片显示肺已复张,伤侧肺病呼吸音已恢复,应关闭引流管观察24h后方可拔除引流管。
4、血、液气胸 在采用上述治疗措施的的基础上,配合抽取胸腔积血或积液。如出现休克症状,应配合输血、抗休克治疗。血出不止者,须及时转外科手术止血。应该强调的是,严重和比较严重的气胸属临床急症。针刺不当所致气胸往往是原发病不见好转,反而突出表现气胸为主要矛盾。在这种情 况下,有的家属和病人因惊慌失措,或者有的医务人员缺乏基本救治知识,往往舍近求远将病人从农村送入城市医院。从而增加患者在途中的痛苦,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因为一般患者多系单纯性气胸,故应以当地处理为主。重症气胸必须转院者,在转院之前或转院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胸腔排气。护送的医务人员应携带胸穿用具,以备途中抽气,在紧急情况下可在一般的穿刺针头针尾部缚一指套,消毒后刺入胸腔,用胶布固定在胸壁上,然后将指套顶端剪一2~3mm小孔,解决应急排气,防止途中出现意外。心脏损伤
【概述】
内脏损伤中,针刺损及心脏是后果最为严重的一种。《素问?诊要经终论》有“中心者,环死”之说,环死,指一日内死亡。现代国内有关针刺意外伤及心脏在报道首见于1954年[1],迄今已报道6例,其中5例死亡。国外,无论欧美及日本,均有此类事故发生。特别是日本,还不属罕见。针刺误伤心脏,其发生率虽然并不高,但预后极为不良,故针灸工作者决不可掉以轻心。
【损伤原因】
由于心脏表面光滑,质地坚韧,又处于搏动状态,一般不易伤及。针灸疗法中,刺伤心脏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穴位原因:心脏位置在第二肋至第八肋之间,呈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左起左腋中线,右至右锁骨中线。在此体表投影区城内,除前面有胸骨和肋软骨保护,后面有脊柱、食道等,不易受针刺直接损伤外,其余部位的穴位,如刺之不当,均有可能伤及心脏。
(一)、较易导致心脏损伤的部位:双侧的神封、步廊、灵墟,左侧之膺窗、乳根等。鸠尾穴,亦是易于发生事故的穴位。一般而言,以胸部的穴位多见,这是因为心脏前面膨隆,距皮肤表面较近,成人仅约4cm左右。
(二)、可能导致损伤的穴位:双侧之心俞、督俞、膈俞及左侧之期门、言意言喜、膈关等。背部体表距心脏较远,中间又隔肺脏,只有针刺较深时才有可发生,且往往同时损伤肺和心。
二、病理原因:当心脏本身有病时,针刺造成损伤的可能性将大为增加。心脏肥大或心包积液,可使刺道变短,同时在体表投影面积增大,而致可能造成损伤的穴位数目增加。心肌炎,由于心肌出现炎症、变性及坏死等,组织结构常变得非常松弛,这样,针尖便极易损害心肌组织。心包炎,尤其是缩窄性心包炎,心脏脏层和壁层广泛粘连、增厚和钙化,心包腔闭塞成为一个纤维瘢痕组织外壳,表面变得异常粗糙,致使毫针容易刺中。
三、操作原因:(一)、手法不当:1.针刺过深,方向错误。前胸胸壁较薄,离心脏近,深刺则易误中。或在针刺时,押手过重,刺道变短,即使刺得不深,也会造成损伤。有以仅用1.5cm长之毫针,导致右心室破裂死亡者。针刺方向错误,可使得非心脏投影区域内的穴位,如鸠尾等穴内施针时,也会伤及心脏。2.留针时间过长,一旦针刺损伤心脏,由于心脏不断作自主性收缩与舒张,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促使心壁裂口不断增大,而发生机械性心脏破裂。
(二)、穴内埋针:此系指毫针刺入穴位,因不慎折断于内;或因有意剪断针尾,埋藏于穴内,后者以日本多见。埋针可在体内游走而损伤心脏。这种情况,可发生在埋针后不久,也可隔十数年后出现。往往与埋针部位是否靠近心脏或活动度大小有关。
四、间接原因:比较少见。多发生于有严重心血管疾患的初诊病人,因不了解针灸疗法,过度的紧张、恐惧,导致心脏损伤。如日本一例老年病人,在针刺治疗其胃疾患过程中,突然死亡。剖检证实,为处于动脉硬化状态的主动脉弓破裂,造成心包积血之故。
【临床表现】
针刺损伤心脏,一为刺伤心脏上的主要血管,一为直接刺破心壁。可引起两类病理变化:一类为大出血,不仅易造成出血休克,还因针刺所致的心包裂口较小,心包内积血不易排出,压迫心脏,产生心包填塞现象。如针刺伤及冠状动脉,更可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另一类为心功能损害,多由于刺伤心脏功能结构,致心律失常,心排血量降低,肺水肿,心力衰竭。
主要症状 于针刺损伤后即刻或不久,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高度气急,紫绀,短暂性昏厥,昏厥发作时可出现四肢抽搐、呼吸暂停等,以至发生休克,甚则心脏骤停。如心包填塞,表现为面色苍白,气急如窒,烦燥不安,脉搏细弱,心音遥远而轻微。X线检查示:心影增大,心包饱满,心搏微弱。
如心功能损害,则见严重心律失常,心悸、胸闷,以至心力衰竭。若为肌肉内断针所致,患者可突然出现心剧痛证候,并迅速进入休克状态。因往往无先兆,且一时查不到原因,容易误诊,须特别引起医者注意。
【预防方法】
一、掌握心脏投影区城穴位分布:不仅要熟悉正常情况下,而且应了解心脏病变时所涉及的穴位。在选择投影区穴位时,宜谨慎精当。
二、严格控制针刺深度和方向:尽管心脏距胸背都有一定距离,但针刺胸背部投影区穴位均应按常规深度,否则易出现事故。还应注意针刺方向,胸部穴,向肋骨缘刺或直刺;背部穴,向脊柱侧斜刺(具体深度及刺法可参考“气胸”节)。鸠尾穴,可因不同的方向和深度而分别损伤心脏和肝脏,刺该穴时,宜针尖略向下直刺,深度不宜超过1寸,以不刺穿腹膜为准,进针时,送针宜慢,手法轻柔,为预防事故发生,必须杜绝隔衣进针。
如一例19岁女性,系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针刺鸠尾穴时,取2寸针在剑突下半寸垂直进针后,再向胸骨正中线平刺1寸,用G6802型治疗仪通电,连接曲池和鸠尾针柄,见鸠尾针跳动明显。数分钟后病人忽尖叫一声,头后仰,眼上翻,呕吐。迅即拔针,见患者口唇已紫绀,呼吸心跳均已停止。经开胸按摩心脏,心跳呼吸先后恢复,但仍持续昏迷。终因肺部严重感染而死亡[2]。
三、密切注意留针情况:胸背部穴位,留针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要超出15min,操作时,不可猛提重插,以捻转为主,配合小幅度提插。留针期间,嘱患者保持原有体位,不可随意变更,呼吸节律宜平稳匀称,如有咳嗽、打喷嚏等,应退针至皮下。一旦见到针尾出现节律摆动,或者针体有与脉搏或呼吸运动相应之往返性刮擦时,则示针尖已和心脏相触,应急速退针。
为了避免损伤心脏或其它事故发生,不要采用穴内断针或埋针法,国内现行的揿针式埋针法,也要慎用。更应防止穴位折针。
【处理方法】
凡出现心脏损伤的临床症状,立即去针,并急送内科抢救。包括绝对卧床,镇静,吸氧,应用强心剂利尿药物,限止水分摄入等,防止心力衰竭。如发生休克,宜抗休克处理。如损伤较重,心脏发生破裂,出血不止,则应马上转送外科,必要时行开胸手术,缝补损伤之心壁清除心包内积血。
心脏损伤,必须争分夺秒,不可延误。有一28岁男性患者,因左胸针刺(按:原文未注明具体穴名)后2h感到胸闷、心慌、全身不适,当时未作任何处理。直至针后10h,患者出现冷汗、口渴、四肢厥冷。测血压为9.3/5.4kpa(70/40mmHg),脉搏已达136次/min,才送医院治疗。结果,急诊入院时心跳已经停止。开胸后,见心包极度膨胀,内有积血约700ml,左心室前壁有3处喷血小洞,经抢救无效而死亡。丧失了救治时机[1]。总之,心脏损伤,势急病重,要求医者不得延误,果断决定,火速处置。胃部损伤
【概述】
胃属于腹部的空腔器管。一般而言,腹部脏器,特别如胃肠招致针刺损伤的机会要少一些。这是由于腹壁肌层较厚,有皮下脂肪、腹肌等。而胃肠等肌性器官本身又有一定收缩能力,当纤细的毫针刺入腹腔时。脏器受到刺激后,会主动收缩,通过蠕动而退让,加之表面光滑,不易刺中,即使较小的刺伤,也可因肌肉收缩而弥合,从而为表现出临床症状。
但是,针刺不当也可以引起胃部的严重损伤,甚至导致胃穿孔性腹膜炎。所以,决不可盲目地根据古人“腹如井”的说法,一味深刺,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国内关于针刺意外损伤及胃的首次报道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当时的南京华东军区医院外科,从1949年6月至1950年10月间,共收治40例腹部穿刺伤的病例,其中因针刺造成损伤的有4例[1]。之后,临床上陆续有一些报道。这些病例,多为外科手术所证实。如有2例腹痛患者,均经针刺腹部穴位(穴名不详)后病情加重求诊。结果发现,其中有1例因针刺不慎导致胄穿孔性腹膜炎,手术时发现胃有4处穿孔;另1例幽门梗阻性腹膜炎,手术时见有渗出、充血、水肿,前壁与大网膜粘连、幽门梗阻等,认为均与针刺伤有关[2]。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上尚有报道针刺导致间接胃穿孔。这种上往往发生在胃部有溃疡等病变的患者,属于间接针灸意外事故。尽管有关报道不多,确切原因也不很清楚,但应引起重视。
【损伤原因】
一、穴位原因:鉴于每个人胃的形状和位置不尽相同,在不同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如饱食或胃下垂时,有较大的变化,所以,其体表的投影难以固定。
较易导致损伤的穴位:上脘、中脘、建里、下脘;左侧的承满、梁门、关门等。如中脘穴,可由于从肌肉深层经腹白线入腹膜腔,正对胃小弯中部。另外,足三里穴针刺不当可引起间接性损伤。
二、病理原因:当胃扩张时,胃和十二指肠体积显著增大,胃壁变薄,内压增高,此时针刺腹部穴位,操作不当就有发生胃穿孔、破裂的危险。在慢性胃炎、溃疡或肿瘤的情况下,由于组织结构发生病理变化,针刺亦易造成损伤。同时,也能引起间接损伤。
三、操作原因:
(一)、针体过粗,刺之过深:临床所见,用芒针(一种特制的长针)治疗肠胃病时,发生刺伤胃的事故较多,往往不仅伤及胃的浆膜层、肌层,且可贯穿整个胃壁。
(二)、手法过重,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常常使损伤加重,穿孔部增大及多处穿孔。有一例针刺导致的胃穿孔性腹膜炎,术中发现胃部竟有四处针孔。
【临床表现】
因针刺损伤程度和原有病变情况的不同,可分轻重二症。
一、轻症:一般为针刺损伤轻、穿孔小,而胃本身无器质性病变者。由于胃粘膜较厚且可移动,粘膜能自穿孔处突出,堵住孔口,使胃部内容物不能流入腹腔,即使感染也容易局限化。故在穿孔小,尤其在空腹情况下,腹膜刺激征和全身证状多不明显,仅出现腹部疼痛不适,局部有压痛、恶心、纳差等轻症。
二、重症:胃裂口较大,特别在胃扩张或饱食时损伤,胃内容物大量流出,引起强烈的腹膜刺激症状。加之胃部的血运较为丰富,穿孔时往往伴有出血。包括:剧烈的腹痛、呕吐,呕吐物含血液,腹部压痛明显,腹肌强直(尤以上腹部显著),肠蠕动音消失,肝浊音界消失。严重者,易发生休克。X线检查:膈肌下可积气。实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15,000~20,000/mm3)。
【预防方法】
一、掌握针刺深度:在胃部投影区的穴位针刺时,要掌握好针刺的深度,首先须体会不同肌肉层次的手感和反应。以胃区任脉线上穴位为例,局部解剖结构为:皮肤,皮下,腹浅筋膜,腹白线(此层主要在任脉线上,组织比较致密,血管神经分布很少),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层(脐以上此层不甚显著)和腹膜壁层。针刺深度应限制在腹膜壁层以上的各组织之中,此时即使未出现针感或针感不强,也只应在腹壁各层间缓慢提插捻转,或停针候气后,再行操作。根据我们体会,腹部针感特点是:当针尖入肌层后,即有沉重之感,略加操作,便现酸胀,如深刺至腹膜壁层,患者即感疼痛,呈向外放射样刺痛。医者手感,如针尖触及一坚韧之膜,不宜再深刺,可轻轻作小幅度提插,略略将针退出0.1寸左右。
二、选择适当针具:在应用普通毫针能奏效的疾病,尽量不要选用芒针或粗针,特别是芒针,针身细而长,如果技术不熟悉,或者病人移动体位,不仅易刺伤胃,且容易发生弯针、滞针以至折针。临床上以28号2寸毫针为宜,过细则不易刺入。
三、保持一定体位:针刺腹部腧穴,以取仰卧位较好,不仅患者能放松腹肌,保持体位,医者亦便于施针,体会针刺深度和感应,正如《针灸大成》所云:“凡针腹上穴,令患人仰卧,使五脏垂直,以免刺患”。
四、谨慎选穴操作:在饮食后(尤其是饱餐后)或急性胃扩张等情况下,尽量少选或不选腹部穴位,对必须选择的穴位,应严格遵守操作常规。在治疗胃溃疡、胃炎等疾病时,腹部穴的针刺手法不可过猛。
【处理方法】
损伤轻,穿孔小,全身情况良好者,可令其卧床休息,注意饮食,必要时针刺足三里、上巨虚等穴,或内服舒肝理气、清热解毒的中药。如因穿孔渗出少量内容物,引起局限性感染者,则根据证候情况,采取禁食、胃肠减压、输液,并据感染程度给予抗菌素。
穿孔大,内容物渗出多,症状明显及全身情况差者,应及早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包括探查腹腔,对损伤的血管进行结扎和缝合裂口及其他措施等。肝脏损伤
【概述】
关于针刺不当损伤肝脏,早在《素问。刺禁论》就有“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之说。现代临床上,以同时刺伤肝脏和其它内脏的报道较多,单纯伤及肝脏的事故少见。有的针灸书籍,如上海中医学院所编《针灸学》(1974年版)亦曾提及此类损伤。由于肝脏损伤后,常伴严重出血性休克,并因胆汁漏入腹腔而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和继发性感染,如进行不准确处理,后果严重,故希对此充分重视。
【损伤原因】
肝脏位于右侧膈下和季肋深面,受胸廓和膈肌保护,不容易伤及。毫针刺伤肝脏,与下列原因有关。
一、穴位原因: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实质器官,左右径为25cm。大部分在右上腹部,小部分超越正中线而达左上腹。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第五肋上缘,下界齐右肋缘,肝脏右叶下缘在上腹中线可达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
较易导致肝脏损伤的穴位:鸠尾、巨阙、上脘、右侧期门、日月、章门等。
二、病理原因:肝脏可因感染或非感染性原因发生肿大,随着肿大程度的增加,其涉及的体表穴位即可增多,针刺中脘、下脘及附近的肾经、胃经的穴位,都有可能伤及。同时肝脏组织比较脆弱,病变时,肝细胞变性,表面粗糙,更易被损伤。特别是肝硬化,由于肝细胞变性、坏死、新生,并伴有弥漫性炎症及结缔组织增生,针刺不当,特别手法较重时,很可能发生破裂。
三、操作原因:上述穴位,针刺过深或方向错误,手法过重,反复提插等,均可伤及。特别是,临床上常有误将因病变而硬化的肝脏当作“痞块”,采取粗针提捣以活血散结等,更易带来严重后果。
【临床表现】
轻症:系指损伤较轻、较单一者。此时肝脏出血往往不多,血肿局限于肝脏被膜之下,多无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表现为肝脏胀痛,或有压痛,胀痛可向背部放散,触诊肝脏可有肿大。重症:损伤较重或多处损伤者,可引起局部组织细胞坏死,甚至肝脏破裂,胆汁溢出及较大量的出血。血液和胆汁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出现剧烈的腹痛和右侧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刺激膈肌,则有呃逆和右肩牵涉痛。重者呼吸困难,口唇苍白,口渴恶心,烦燥不安,而进入休克状态。叩诊:右腹有浊音和移动性浊音。
X线检查:显示肝阴影扩大、膈肌升高。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都提示进行性贫血。证情复杂时,可采用腹腔穿刺,甚至剖腹探查来加以确诊。
【预防方法】
肝脏位于右侧膈下和季肋深面,受胸廓和膈肌保护,不容易伤及。毫针刺伤肝脏,与下列原因有关。
一、穴位原因: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实质器官,左右径为25cm。大部分在右上腹部,小部分超越正中线而达左上腹。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第五肋上缘,下界齐右肋缘,肝脏右叶下缘在上腹中线可达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
较易导致肝脏损伤的穴位:鸠尾、巨阙、上脘、右侧期门、日月、章门等。
二、病理原因:肝脏可因感染或非感染性原因发生肿大,随着肿大程度的增加,其涉及的体表穴位即可增多,针刺中脘、下脘及附近的肾经、胃经的穴位,都有可能伤及。同时肝脏组织比较脆弱,病变时,肝细胞变性,表面粗糙,更易被损伤。特别是肝硬化,由于肝细胞变性、坏死、新生,并伴有弥漫性炎症及结缔组织增生,针刺不当,特别手法较重时,很可能发生破裂。
三、操作原因:上述穴位,针刺过深或方向错误,手法过重,反复提插等,均可伤及。特别是,临床上常有误将因病变而硬化的肝脏当作“痞块”,采取粗针提捣以活血散结等,更易带来严重后果。
【处理方法】
一、轻症:采用保守疗法,病人应静卧休息,适当应用止血剂和止痛剂,配合保护肝脏的药物,控制饮食,必要时用抗生素。但应严密观察,如肝脏持续增大或出现进行性贫血,则应转院进一步检查。
二、重症:须立即转外科,如并发休克,宜先进行抗休克治疗,出血猛烈者,可快速输血及止血。待休克好转后,再予以手术治疗,包括切除坏死的肝脏组织,清除腹腔内血块和胆汁,修补缝合伤口,充分止血和可靠的引流。
肝脏损伤的预后与损伤程度和及时准确的治疗的密切有关,故一旦为针刺伤及,必须迅速判断症状的轻重,给予有效的救治。
胆囊穿孔
【概述】
针刺不当,伤及胆腑的文献记载亦首见于《黄帝内经》,指出:“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素问²刺禁论》)。现代国内最早见于1959年[1],迄今共已公开报道10余例。有统计约占针刺意外损伤的1.3%。尽管胆囊所在部位较深,体积较小,表面圆滑而有一定张力,以及前有肝脏等脏器的复盖保护等。但上述资料表明无论古今,此类事故绝非少见,值得针灸工作者警惕。
由于针刺损伤胆囊后,多可引起急腹症,如处理不及时,容易导致严重后果,故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或者当事故出现之后,及早加以处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损伤原因】
一般而言,针刺不易伤及胆囊,这是因为胆囊所在部位较深,体积较小,表面光滑而有一定张力以及前有肝脏等脏器覆盖等。造成刺伤胆囊的原因约有下列几个:
一、穴位原因:正常胆囊,其形如梨,长约7~9cm,宽2.5~3.5cm。其体表投影位置一般在右侧腹直肌外缘和第九肋软骨交叉处。胆囊的腹膜包裹是不完全的,仅腹面和两侧面由肝包膜反折加以遮盖,其囊底暴露于上述交叉处。
较易导致胆囊损伤的穴位:右侧期门、日月、不容、承满以及上脘、鸠尾等。
二、病理原因:胆道梗阻或胆囊本身所存在的疾病(如结石、炎症、异物、肿瘤等),可引起胆囊内胆汁充盈,不仅可使其体积增大,而且常能使胆囊表面粗糙,缺乏相应的弹性和张力,容易招致针刺破损囊壁。同时,肿大的胆囊,其囊内压力明显增加,一旦刺破后,即可促使胆汁外流,穿孔处不易闭合,从而加重和促进炎症漫延。
其次,肝脏肿大可使胆囊位置下移,胆囊本身病变肿大,都会造成体表投影位置变化,使涉及的穴位增多,如有报道针刺梁门穴导致胆囊体部贯穿性穿孔。
三、操作原因:针刺过深,特别是对胆囊肿大的病人来说,是引起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手法不熟悉,反复的提插捣动,不仅可以刺伤胆囊,还能导致囊壁多处穿孔。选用毫针过粗过长,也会增加胆囊穿孔机会。针刺方向错误,也是原因之一,往往在非胆囊投影区针刺,由于针刺方向不正确而刺破胆囊。
【临床表现】
针刺误伤胆囊,以胆囊穿孔多见。其损伤部位,常见于胆囊底部,亦有刺破胆囊体部;可以是贯通损伤,也可只伤一侧囊壁。胆汁外流引起不同程度的腹膜炎症状。根据患者的体质,胆囊是否有病变、穿孔的大小,胆汁外流程度,临床上分胆囊周围炎、局限性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数种,程度上有轻重之别。
一、轻症:可有右上腹痛,并有压痛,可伴恶心、呕吐等。有的在24~26h内不出现症状,故要注意观察。
二、重症:多于针刺后出现症状。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疼痛,呈持续性并逐渐扩散至全腹,有显著触痛(以右肋下最明显),反跳痛和肌紧张。恶心、呕吐,全身可呈发热、脉速、呼吸浅快等中毒症状。特别是由于胆汁溢入腹腔,强烈刺激腹膜,渗出大量液体,降低循环血量,而易出现低血量休克。腹腔穿刺,多可抽出淡黄色胆液,有助于诊断:白细胞计数上升至1500/mm3以上,中性粒细胞增高。
【预防方法】
一、慎重选穴:针前应了解有无胆囊及肝病史,检查右上腹部,如触及肿大的胆囊,最好不在此范围取穴。如为肝脏肿大,更应了解胆囊的具体位置。凡遇此类情况,对经验不足者来说,以远道取穴或左病右取为宜。
二、注意操作:局部取穴,即使是在肝胆正常的情况下也应轻刺浅刺,不可刺破腹膜。期门、日月等穴,临床上不易得气。我们的体会是,针尖可稍偏向肋骨缘,斜刺至触及骨面,再提插捻转,往往会出现满意的针感,但切忌大幅度乱捣乱插。如为胆囊肿大者,取用局部穴位时,宜选30号毫针,留针时间不可过长(一般为10~15min),并嘱患者保持原来体位,不要随意变动。取针后,可令其在诊室休息30min,以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处理方法】
根据针刺情况、临床证候、炎症范围及全身状态而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一、轻症:全身状况好,原无胆囊病变者,可采取保守疗法,卧术休息,并应用利气止痛,清热解毒的中药或消炎止痛的西药,必要时,禁食及胃肠减压,以及体液疗法,补充足够的水、糖、电解质及维生素等。
二、重症:一般情况差,全身中毒症状较重,或用非手术疗法不见好转者,均应不失时机转外科施行手术。轻者作缝合修补,严重者则须作胆囊切除。脾脏损伤
【概述】
脾脏是腹部内脏中最易受损伤的器官。《素问²刺禁论》指出:“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针刺意外损伤脾脏的报道首见于1957年[1]。尽管处于正常位置的脾脏其体表投影区域内无经穴分布,但因针刺不当损伤脾脏,造成脾脏破裂出血的报道,并不罕见。
【损伤原因】
一、病理原因:这是针刺误伤脾脏的主要原因。成人正常的脾脏约掌心大,外形似蚕豆。位于左季肋深处,被九、十、十一肋所遮盖。脾周围的腹膜皱襞与附近脏器相连,形成各条韧带,对脾脏起支持和固定作用。由于脾脏在体表投影区无经穴分布,其位置较固定,又为肋骨保护,故在通常情况下,针刺不可能伤及。但脾脏常因某种疾病如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等而发生肿大,当脾脏体积增大时,向上伸展,抬高膈肌,向下可伸入左上腹。巨大的脾脏有时能达左髂部,甚至进入右腹腔。此类病变脾脏,游动程度低于正常,而脆度明显增加。这时,不仅其邻近的穴位,如左侧的章门、京门、腹哀以及胃上穴等,在针刺时穴可导致损伤,而且涉及到更多的其它腹部穴。且由于肿大的脾脏压迫腹壁,使刺道明显缩短,针刺损伤的机会相应增高。另外,有些医生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盲目行腹部深刺,治疗“痞块”,也是导致脾脏破裂的原因。
二、操作原因:脾脏是腹腔内最易发生破裂的脏器,稍受外力损伤,即可破裂。脾脏又是造血器官之一,血运极为丰富,故一旦破裂,常造成大出血。因此,过度的深刺,大幅度的运针等,均可造成严重损伤。针刺误中脾脏,如留针时间较长,因脾脏常随膈肌呼吸而上下移动,深入脾脏的毫针部分则使其裂口不断增大,导致脾脏实质内出血加剧。
另外,深针时,如剧烈咳嗽,或因疼痛等原因造成呼吸加深,脾脏随膈肌运动幅度的增大,亦易引起或加重脾脏的破裂。
【临床表现】
因脾脏破裂的程度、范围及出血情况不同,其临床表现证候不一。
轻症: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患者仅觉左上腹有不适或胀痛感,或在左上腹触及有压痛的肿块,多位于针刺处。值得注意的是:针刺损伤,毫针造成脾脏的中央型破裂(破在脾实质深部)和被膜下破裂(破在脾实质周边部分)二种不同类型的损伤,但不论何种类型,均可形成张力血肿。刚开始时,病人可没有任何症状,然而,脾脏却仍在出血,张力血肿可继续增大。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积血将突破被膜,形成真性破裂,引致腹腔内大出血,病人往往迅速休克,甚至未及抢救而死亡,这种情况多于受伤后1~2周左右出现,必须提高警惕。
重症:剧烈的腹部疼痛,开始局限于左上腹。随着出血增加,流入腹腔,渐即全腹疼痛,但仍以左上腹最著。血液刺激腹膜,引起腹膜刺激症状:腹肌强直,触痛,反跳痛,并可伴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人因血液刺激膈肌,出现左肩部疼痛。出血较快者,短时间内就表现为:烦躁、口渴、心悸、出冷汗、面色苍白,以至神志淡漠,脉搏细速而微,血压下降而陷入休克。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呈进行性下降,白细胞计数上升。超声检查:可发现腹腔内有积液,脾脏体积增大,尤其对被膜下的脾破裂能及时作出诊断。X线检查:腹部X线透视可见左膈抬高,运动受限等;X线平片示脾影消失或变形。腹腔穿刺,如吸出不凝固血液,结合左上腹有针刺史及其它临床证状,即可诊断为脾破裂。
【预防方法】
一、熟悉脾脏的解剖位置:针刺治疗前,宜先行腹部触诊,了解脾脏是否肿大及肿大的范围。如发生肿大,少选或不选投影区的穴位。
二、慎重操作:在脾脏正常时,如取与脾脏投影区附近的穴位(如章门、京门、梁门、腹哀等),注意不可向脾脏方向斜刺、深刺。脾脏肿大者,更宜用浅刺或横刺法,针尖须保持在肌层中。对有剧烈咳嗽或惧痛的患者,则应避免选投影区及其附近的穴位。如不慎刺入腹腔,针尖触及脾脏被膜,医者手感常有一定阻力,此时即须退针,切不可深刺,或施以提捣之法。留针期间,患者如觉针处出现疼痛不适,也应马上去针,并加强观察。另外,在不明症情的情况下,亦决不可盲目深刺“痞块”。
【处理方法】
一、轻症: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可静卧休息,并给予止血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但对此类病人,均须严密观察2~3周,一旦发生内出血,应立即转科处理。
二、重症:绝大部分病人要转外科手术治疗。发生休克者,应首先抗休克,包括快速输血、补液等。由于脾实质甚为脆弱,不宜缝合,修补,故脾脏破裂的诊断一经确定,应施行脾切除术。肠道穿孔 【概述】
关于针灸损及肠道的事故,在古籍中虽然记载不多,但现代发生的并不少见。我国现代最早的因针刺激不当造成肠穿孔的公开报道见于1959年[1],据不完全统计,从二十世纪50年代迄今已报道15例之多。肠道的损伤,虽多不及上述脏器严重,然而也有不少重度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有的甚至因抢救不及而死亡。因此也必须慎重对待,不可掉以轻心。
【损伤原因】
肠道和胃一样,由于表面坚韧光滑,且可自动躲避,不易刺中。万一刺伤肠壁,因针孔细小,也往往能自行闭合,不致发生较严重的后果。导致肠道穿孔及并发急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穴位原因:肠道在腹部的投影区域较大,涉及的穴位于较多,已发生过的有中脘、关元、气海、天枢及其他脐周穴位。应注意不可深刺,特别在病理的情况下。
二、病理原因:大多数刺误是在肠道病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包括肠扭转、肠梗阻及肠道炎症、肿瘤等。此时,或表现为肠管扩张,表面张力增高,蠕动缓慢,在针尖刺激时避让困难;或表现为肠道本身组织充血水肿、变性坏死。此时,深刺腹部穴位,易于损伤肠管,不仅穿孔较大、针孔很难愈合,且易使内容物溢入腹腔,发生急性腹膜炎。如一例男性,28岁。脐周突发阵发性绞痛,伴剧烈呕吐(吐出物为大量黄绿色液休)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10h,曾在当地行腹部针刺治疗(约扎针5~6次),未见好转,疼痛反而扩散至全腹。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肠系膜根部顺时针扭转360°。为一肠扭转病例。发现因针刺损伤,致有3处3³3cm2的出血斑,肠管普遍充气。水肿,距十二指肠悬韧带约20cm之肠管上可见3个针眼痕迹[2]。
三、针具原因 :应用火针具或粗针具,极易损伤肠管,尤其在肠道本身有病变的情况下,更为严重,火针针孔,由于系烧灼所伤,多不易自行闭合。而粗长针,尤其是芒针,如针刺不当,可穿过多段肠管造成数处穿孔。如一例盲肠扭转引起肠梗阻的患者,用3~5寸长针在腹部深刺,结果回肠上段、中段发现四处穿孔。
四、操作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原因。
(一)、手法不当:除不适当的深刺外,在腹部穴位,反复使用大幅度提插捻转手法,亦可加重症情,造成肠管多处穿孔。有一例右腹股沟嵌顿疝患者,针刺腹部穴位,于留针期间不断施行手法,导致肠穿孔腹膜炎。手术探查中发现,脓疡部位之肠管,均可见有毫针粗细之穿孔,少则一个,多至数个。
(二)、进针过深:由于受腹部深似井一说的影响,往往不论病人症情如何,一味深剌。是造成肠穿孔的又一原因。如一女性患者,因腹部疼痛八个月,无肛门排气及排便,由当地医生在上腹部剑突下进行针灸,用长3~5寸的长毫针3枚,剌入深度为2/3针长。当日下午4时,原上腹部疼痛转至两下腹部,疼痛加剧并感腹胀。经保守治疗8天,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游离盲肠,并移行至右下腹部,呈逆时针方向扭转320°,盲肠无坏死。小肠普遍扩张,上段回肠可见4³3cm2及2³3cm2之两处坏死穿孔;位置相当于剑突与脐之间,发现中段回肠有两处绿豆大小之圆形穿孔并列,两穿孔相距2cm左右[3]。
【临床表现】
一、轻症:自觉症状不显,或有腹痛,一般不剧烈且较局限,腹膜刺激症状不明显。
但应注意,有时小肠穿孔,尤其是回肠末段穿孔,在伤后早期患者全身情况可能良好,而在数小时之后,会出现显著的腹膜炎症状,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其次,结肠穿孔,因其内容物较干,含细菌甚多,感染力较小肠为强,但刺激性较小。早期症状往往不显,可是感染的危险性很大。在诊断时,切不可疏忽大意。
二、重症:穿孔较严重或多处穿孔,特别是伴有肠道其它病变者。症状多迅速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体温增高,腹部压痛明显,反跳痛,腹壁强直,肠鸣音消失。X线检查:腹腔内有多量游离气体(单纯肠道损伤,腹腔内积气很少)。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如损害严重或出血过多,患者则多表现有休克的现象。
【预防方法】
一、慎重选穴:在治疗肠道病变所致的急腹症时,如急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迭等,应慎选腹部穴位,最好多取远道穴,如足三里、上巨虚等,或背部腧穴。其它肠道病症,组方配穴,亦须斟酌。
二、注意操作:腹部穴位,以2寸左右的28号毫针为宜。火针和芒针不要用于腹部深刺,如用火针,只能用于浅表点刺。某些急腹症必须选用腹部穴位时(如急性肠梗阻用天枢穴、中脘穴等),针刺深度不可超过腹膜壁层。如无把握,可用斜刺、平刺透穴法等。
倘怀疑有针刺损伤及肠道可能,或出现某些早期症状时,应严密观察,并作必要的检查,见微知著,及早防治。
【处理方法】
一、单纯肠道穿孔:一般情况好者,如属轻症,无明显自觉症状者,可令其休息观察,根据情况,给以对症治疗;如穿孔较重,腹部已发生感染,但局限化者,可按腹膜炎非手术疗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退热,止痛,抗菌消炎,以及辅以全身疗法,如输液等。对以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症情变化,如有异常,即采取相应措施。
【意外事故证明格式】推荐阅读:
意外工伤事故证明11-27
意外事故应急处理教案06-25
放射意外事故应急预案10-22
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06-12
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09-13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11-19
幼儿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方法09-14
工会意外保险证明12-07
交通事故赔偿证明11-13
近三年无安全事故证明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