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的意思(推荐14篇)
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自我要秉持恭敬的心意;保有和悦的神色;行为要合义合礼;另外也务必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以尽量减少父母为自我担忧;父母过世之后,丧祭亦应合义合礼;且务必时常缅怀他们,并效法他们合义合礼的言行,如此都能做到,才算是孝吧。
笔记本的后半部分是日记,记录着我第一次爬行、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开口叫妈妈、第一次开口叫爸爸、第一次坐火车的样子、第一次学会撕纸,并把从报纸上撕下来的小娃娃图片小心翼翼地粘在文字旁边……太多的记录,太多的第一次,太多的爱!我的泪水早已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滴在那泛黄的纸张上,我急忙擦拭,又怕把这纸张擦破。我轻轻地合上笔记本,将它放回原位。这时窗外早已下起了蒙蒙细雨,望着这细雨,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回想起平时爸爸对我的教导,我还经常冲他顶嘴,埋怨爸爸对我的要求太多。我甚至怀疑爸爸是不是不爱我,因为我无论怎样做,似乎都达不到他的标准,似乎他从来都不觉得我是个优秀的孩子。可是今天我突然发现,原来爸爸是如此地爱我,只不过他的爱不像妈妈的爱那样温柔,他爱得那么深沉,他的爱让我更加强大!
百善孝为先。我的父母如此地爱我,我怎能去辜负这份沉甸甸的爱呢?自从我发现了那本“爱的笔记本”,我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不光要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要让父母少操心,把自己照顾好。这便是我的孝道!
古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孝道”历来是传承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现在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孝敬老人这个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倡导尊老爱老,老有所养。当今社会,绝大部分年轻人确实能尽人子之道,善待孝养父母。但也应该看到,确也存在一些不协调的杂音,主要表现为有的子女为个人利益驱使,把年老的父母当做包袱,不愿尽赡养老人的义务,从而引发家庭矛盾,甚至于对簿公堂,影响社会稳定。当然,现在在政府的扶持下,各地都创办了一些福利性的养老院,但毕竟只能解决少数老人的养老问题,家庭养老仍然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尤其是我国目前已逐步进入老龄社会,这个问题更应列入党和政府以及各种社会团体的议事日程。
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矛盾会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尊老孝老的伦理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老友》基于这种理念,紧紧抓住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树立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从正面报道入手,不惜笔墨,大力报道歌颂尊老敬老、孝顺老人的新人新事,这是值得赞扬和肯定的。
——方屯中学组织学生观看《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
为弘扬孝道文化,加强学生传统美德教育,11月17日下午7:00,方屯中学组织全校学生在各班教室观看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录像。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于4月18日启动,中央电视台派出多名编辑记者以走基层的形式在全国开始了“最美孝心少年”的寻访活动,经过六个多月的寻找,黄凤、吴林香等11名少年获“最美孝心少年”称号,谢宇慧等21位少年获得 “特别关注孝心少年”称号。
在近两个小时的观看过程中,同学们被孝心少年在生活中自强不息、勇挑重担的精神强烈震撼着,同时更为他们孝敬父母、伺候亲人的故事所感动。他们时而热泪盈眶,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暗下决心。
每一个名人家庭都有一句属于自己的家训,我们家算不上什么名人家庭,但我觉得我的爸爸妈妈时常挂在嘴边的那一句话,就是我们家的家训。
“孩子,你一定要知道“百善孝为先”,这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哎,爸妈又在说这句话了,不过他们也算是说到做到了。
我的婆婆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年妇女,阿公每天都要检察院上班,没有什么时间陪婆婆。大多都是婆婆一个人在家中,很孤单。因此,她从不过生日,总是说“生日嘛,不一定非要过,不用花那钱的。”今年是婆婆的六十岁大寿,妈妈再也忍不住了,她对我说:“正正,我们今年为婆婆办一次生日宴会好不好?”我听了,立马兴奋地点了点头,妈妈接着说“明天就是婆婆的六十岁大寿了,你负责买礼物,我负责去“打扮”婆婆的房子,到时候我们给婆婆一个惊喜!”第二天一大早,婆婆还是照常着一个篮子出去买菜了,等她买好菜回来的时候,我们这儿已经“万事俱备,只欠婆婆”了。一开门,就响起了一首《生日快乐》歌,妈妈端着一个插着蜡烛的心形蛋糕走了出来,说道:“妈,您为了我们操劳了一生,谢谢您!今天我们来给您过生日了!”
还有一次,外公叫我爸爸去拿他烧好的芹菜,虽然我们都不爱吃芹菜,但是爸爸还是去了,而且外面还下着倾盆大雨。回来的时候,他浑身湿淋淋的。我见了,非常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去拿菜?只见他语重心长地说道:“长辈们年纪都大了,我们更应该对他们要顺从不能顶撞,这就叫“百善孝为先”。”
这就是我们家的家训,它使我们有了一个良好的家风,长辈不一定非要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而是这天下所有养育我们的,伟大的父母!
502班
百善孝为先
中国有两句话,好像是孔子的一位弟子说过的,“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道;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什么意思呢?第一句讲的是“孝道”,说看一个人是不是符合“孝道”,不是看他有没有给老人贵重的东西,而是要看他心里有没有老人,如果论财富,穷人家难道就没有孝道可言了?第二句说的就是“性情”,只要是人,就不会对异性没有感觉,但是有感觉是一回事,是在心里的。“论心世上无完人”说的就是不能以“心里有没有感觉”作为依据,如果以这一点做依据,世界上就没有好人了。因为很难有人一生一世,心里从来没有被其他异性感动过,从来不曾为其他异性泛起过一点水花。所以儒家讲“发乎情,止乎礼”就是这个道理。比如一个男人,他对一个女性欣赏,这是感情问题,这是“发乎情”,很自然的;但是怎么处理,却是一个理性问题,儒家赞成“止乎礼”。
赋予孝德教育新的内涵。中国传统孝文化是历史的产物,精华与糟粕并存。对于传统孝文化,既不能简单否定,也不能全盘照搬。在中小学开展孝德教育,应当汲取传统孝文化的精华,并进行适度的现代诠释,使它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中小学教育的需要。
传统孝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其基本内涵主要是善事父母、传宗接代、葬之以礼、从父之志、光宗耀祖。其中不少观念具有封建伦理色彩,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太合拍。双泉小学开展孝德教育,确定了四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一是善事父母。要求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敬父母,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长大后在物质上奉养父母,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二是感恩父母。要求小学生对父母的生育之恩、养育之恩、教育之恩心怀感激,通过言行回报父母的恩情。三是珍爱生命。要求小学生珍爱父母赐予的宝贵生命,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美好的时光。四是推己及人。要求小学生树立人间“大孝”观念,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敬爱其他长辈,并由此推广开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该校在赋予孝德教育新的内涵的同时,特别强调“父慈子孝”的双向性、互动性。
发掘孝德教育的时代价值。《孝经》开篇就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既阐明了孝德的重要性,也阐明了孝德教育的重要性。双泉小学开展孝德教育,绝不是复古,而是充分发掘了孝德教育的时代价值。
开展孝德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需要。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孝为入德之门、立身之本,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孝德教育具有由己及人、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特点,渗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学生会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便于学生感知、践行,无疑会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开展孝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孝,不仅是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安定社会秩序的重要精神支柱。培育学生的孝心、指导学生的孝行,有利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形成,有利于家庭和美、社会和谐。
开展孝德教育,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要。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固然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但其道德基础是孝文化。通过孝德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爱老敬老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他们日后主动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的老人安度晚年。
注重孝德教育的创新实践。开展孝德教育,应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着力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展孝德教育,必须知行并进,不仅让学生知孝、懂孝,而且让学生行孝、扬孝。双泉小学在孝德教育的创新实践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首先,建设孝德校园文化。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了孝德教育这一主题,遵循了系统性、文化性、教育性、生动性的原则,注重了传统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结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相互渗透,营造出既浓厚又和谐的孝德文化氛围。学生浸润其中,受其熏陶和感染,孝德的种子会在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
其次,开展孝德教育活动。该校将孝德教育活动与学校常态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构建了孝德教育活动体系。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孝、践行孝、传扬孝,其教育效果是空洞的说教无法比拟的。该校注重学校与家庭的互动,经常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家长树立当代孝德教育理念,倡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促进了孝德教育的纵深发展。
百善孝为先,孝是道德最好的体现。子夏曰:“事父母,必竭其力。”竭尽全力侍奉父母,才称得上是孝子。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小女孩对父亲十分孝顺。夏天,她用扇子把父亲睡的席子扇凉;冬天,则用体温把父亲的被褥焐热。正因为她有孝心,才成为孝的榜样。一个人的成长,首先要有孝心,这也是做子女应尽的起码义务。只有具备了孝心,才能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要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孝敬父母呢?
当父母疲惫时,先为他们送上一句甜甜的问候:“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快坐下歇会儿吧。”然后,端上一杯清香四溢的热茶,暖暖父母的心;当看到父母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要主动伸出双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父母生日那天,献上一份小小的心愿,送上一句诚挚的祝福。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虚心好学,勤奋上进,拥有健康的体魄、优秀的品质、优异的成绩,让父母放心、舒心、开心。
南溪区留宾乡三村小学校肖 静
摘要:“孝”曾是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社会教化产生的根源,但在当今,有不少家长不是要求孩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而是对孩子百依百顺,溺爱惯养,惟命是从。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我们总是看到“倒孝顺”的爷爷或奶奶迈着蹒跚的步子,背着沉重的大书包,后面跟着一个桀骜不驯的孙子……试想,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孝不尊的人,谈何爱别人,谈何爱国,谈何建设祖国?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尊老敬老”活动,从“孝敬”教育入手,开始了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关 键 词:德育;孝敬;原因;实践; 措施。
课题发端:《可贵的沉默》一文中的老师讲到生日时突发其想:同学们,在你们生日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向你祝福或为你买了礼物的,请举手!结果全班同学都举了手。老师又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过生日时,你祝福了他们或为他们买了礼物的,请举手!结果是一片沉默……可见,当前独生子女“不孝”所引发的诸多问题已日益凸显,加强未成年人的传统美德教育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深入调查
为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我们分别选定了低、中、高年级的6个班共计176名学生为观察研究对象。结果发现了下面一些不良现象:
1、不听从父母教导、顶嘴,在长辈面前任性耍脾气。
2、不爱劳动,不愿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3、挑吃讲穿乱花钱,对父母长辈缺少应有的体贴。
4、公开场所不愿为老人让座,甚至还有当面模仿老盲人走路的姿势,把自己的快乐建 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5、部分学生存在知行脱节、言行不一的现象,虽明白尊敬长辈的道理(思想上的伟人),但缺少尊老的行动(行动上的矮子)。
二、分析原因
学生在“孝敬”教育方面存在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影响方面:
(1)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溺爱子女,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的坏习惯。
(2)有的家长态度粗暴,动辄辱骂或抡起棍棒,使孩子望而生畏,缺少对父母的亲情。
(3)留守现象使得孩子亲情缺失,不知母爱的伟大、父爱的无私。
(4)有的因父母离异,造成孩子性格孤僻或流离失所,缺乏应有的母爱或父爱。这类孩子学习、品德都较差,个别孩子萌生叛逆甚至敌意。
2、学校教育方面:
(1)对传统美德的教育,缺乏层次性、系统性。
(2)忽视道德规范的内化过程,教育简单化,没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特别是孝敬长辈的教育)。
3、社会影响方面:
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言行以及追星仿星的偶像崇拜对学生影响也比较大。如:受前段时间“超女快男”的诱惑,连小学生也不顾父母劝阻,竟梦想一夜星光灿烂。
三、采取的措施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讲孝敬之理。
(1)把“孝敬教育”纳入学校活动课程。
a、以中华传统美德丛书的《三字经》、《增广贤文》为教材。该教材读起来琅琅上口,易学易记。
b、对该门课程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也自觉保证该课程教学落到实处。
(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孝敬父母这门课程易于学生接受。
a、组织朗诵比赛、写心得征文比赛。
b、把《三字经》、《增广贤文》作为必读书,让学生回家把书中的故事讲给长辈听,同时,鼓励学生到图书室借阅有关讲孝敬的书籍,回去后寻找、观察、学习左邻右舍那些有孝心的人。
(3)深挖学科教学的教育因素,渗透孝敬教育的道理:把语文课、思品课、社会课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进行孝敬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4)进行孝敬教育知识的考查,把考核结果通报给学生,并纳入学生学业评定,记入成长记录袋。开展多种形式的日常考核,如:举行小组、班级、年级知识竞赛,举行个人答辩赛、舞台赛。
2、以少先队活动为主载体,倡孝敬之风。
(1)大队部注重发挥引导作用。
a、大队部启动红领巾广播站,有效利用黑板报。
b、制定规章、建立约束和引导机制,树立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榜样,让队员们积极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c、开展孝敬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有奖征文,如:《我是乖孩子》、《我为长辈分忧愁》、《重阳节哪里去》;歌舞、小品、诗朗诵等形式,使队员得到教育。
(2)中队注重发挥主体作用。各中队根据大队部统一安排,开展孝敬父母专项系列活动。如:“比一比看谁最能干”、“我更爱爸爸妈妈”、“尊敬长辈汇报会”等。通过讲故事、谈体会等形式,从细微处入手,形式活泼,生活气息浓,极大地调动了队员的积极性。
(3)小队注重发挥组织作用。
a、小队开展“三个一”活动:向父母或长辈道一声问候,倒一杯热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b、小队每月向队员的长辈了解该对员的“三个一”情况,并做好记录,由小队长向中队长汇报。
c、小队之间搞孝敬教育竞赛,看哪个小队最有成绩且坚持得好。
3、以学生家庭为主阵地,导孝敬之行。
(1)提高家长对孝敬教育的认识。
a、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讲清孝敬的道理。
b、举办家教讲座,分析当代子女的身心特点,转变家长观念,要求家长与时俱进,同时向家长传授教育子女、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方法,并组织家长交流家教经验。
(2)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打通信息交流渠道。
a、将家访工作列入班主任工作考核项目,要求班主任主动家访,向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提出建议。
b、请家长填一张家校联系表,由家长填写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情况,并及时反馈给老师。
(3)以家庭为对象,开展“好家长好儿女家庭”评选的活动。
a、制定“好家长好儿女家庭”的评选标准,并告知学校辖区内的家长且广泛了解,从而让这个标准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行动指南。
b、召开隆重的表彰会,对评选出的家庭进行表彰,会上还邀请辖区内的村支两委参加,从而把孝敬引向全社会,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百善孝为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去实践。
首先,从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来说,“孝”,应当摆在各项事业的首位。父母对于儿女来说,有生育之恩、养育之恩、教育之恩,父母为了儿女的安危及前途可以不惜一切,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其次,从孝敬父母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工作之间的关系来说,“孝”,同样应当尽可能地摆在首要地位。中国有句古语:“忠孝难两全”。这是从国家整体利益这个角度来讲的。在外敌入侵、社会动乱,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紧急状态时,肯定应当把报效祖国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这样,当然是忠孝难两全了。然而,在和平时期,在日常工作中,有的人也是老说工作忙,顾不上孝敬父母。在各项工作、各种事业之间,孝敬父母究竟应该摆在什么位置上。我们不妨冷静地想一想,如果没有父母的生育、养育、教育之恩,何来自己的人生!人生只要不忘本,何愁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回报父母之恩呢!
再次,从父母的年龄来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就是孝顺父母”。人过六十,如日过中午,体力、精神等等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人过七十、八十,如夕阳西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八、九十岁的老年人,如同攀登喜玛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每走一步,都会感到很费力。既使身体比较健康的老年人,也不能和十年前相比了,毕竟整个机体老化了。对于这一点,老年人应该有自知之明,做儿女的,对父母的健康状况也应该心中有数。
做人,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尊敬老年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生儿育女,儿女依恋父母,世代相传,是人世间不变的规律。父母亲和儿女之间,是以自然血缘关系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恩情和感情。这种恩情和感情,是崇高的、神圣的、牢不可破的,也是人世间其它任何恩情和感情所无法替代的。
由此可见,孝敬父母实质上是一个对父母的根本感情问题,也是做人的根本态度问题。
那么,怎样才算是孝敬父母呢?纵观2000多年前孔子所著的《孝经》,以及现代社会人们在“孝”的方面的共识,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父母要敬重、要关爱。敬重、关爱的具体要求是,子女对待父母应将内在的敬爱之心表现出来。对父母亲说话态度要恭敬,语言要亲切。对父母的教导和正确的意见,要认真地听取。在某些问题的看法上有分歧时,要委婉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不要顶撞父母,使父母生气。工作忙,不能按预定时间回家探望时,要给父母亲打个电话。出远门时,要告诉父母亲出行的时间、地点,免得亲人挂念。要记住父母亲生日。要急父母亲所急,想父母亲所想。不要把父母亲当作“包袱”、“累赘”。更不要嫌父母说话罗嗦,要耐心听,细心地和父母亲交流思想,加深感情。
二、对父母亲要进行物质奉养、精神奉养和劳力奉养。关心父母的衣、食、住、行,进行物质奉养,是最低要求。替父母亲干点家务活、劳力活,是最普通的要求。对父母亲进行精神奉养,才是最重要的奉养。所谓精神奉养,主要是指多和父母亲聊天、谈心,了解父母亲的思想情绪、心理状态、精神需求,针对性地帮助父母亲解疑释惑,达到使父母亲心情愉悦的目的。
当然,我们说精神奉养重要,并不是说物质奉养、劳力奉养不重要。这要看具体情况。在父母亲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时候,对父母的物质奉养就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三、要经常关心父母的健康。父母亲年过六十以后,一般身体都“走下坡路”。做子女的应该像父母关心儿女健康那样,经常关心父母的健康。平时要经常问寒问暖,必要时要领父母亲检查身体,对父母的健康做到心中有数。父母亲生病时,要帮助及时就医,抓紧治疗。不仅煎汤熬药、端饭送水,更要留守身旁,精心照料,细心护理,且不可掉以轻心。父母亲重病时,甚至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特别需要亲人关怀,做儿女的不可嫌弃父母身上气味难闻,难伺候,不卫生。这正是儿女为父母行孝的重要时刻,也是考验一个人孝与不孝,真孝、假孝的试金石。
四、对男女双方的父母亲要一视同仁的孝敬。亲生父母是父母亲,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同样是父母亲,不可厚此薄彼,要一视同仁的孝敬。孔子在《孝经》中提出,由敬爱自己的父母、祖先,扩大到尊敬所有的长辈和老人。孟子则明确要求,人们不但要敬爱自己的父母兄长,而且要用同样的情感去敬爱别人的父母兄长。这种由敬爱自己的双亲推广到敬爱其他长辈的道德观念,体现了“孝”的更深层、更高尚的含意,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现阶段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在一个家庭内部,儿媳孝敬公公、婆婆,女婿孝敬岳父、岳母,这个家庭就会变得非常和谐,成为夫妻和睦、敬老爱幼、合家欢乐的幸福家庭。长辈同晚辈之间,有时有点矛盾,在所难免,也很正常。在重要问题上要分清是非,但不可深究;在细小问题上;做晚辈的要谦让一些、宽容一些,不可鸡肠鼠肚,过于计较;要学会协调、化解家庭内部矛盾,这是对子女尽孝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
五、要学有所长,事业有成,为父母亲争光。做儿女的,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良,思想道德品质不断提升,父母亲就感到很高兴;就业以后,艰苦奋斗,积极上进,建功立业,事业兴旺发达。个人感到生活幸福,父母更会感到愉悦,感到光荣,感到自豪。这种给国家、给父母亲带来荣耀的人,是对父母亲最大的孝敬。俗话说:“前三十年看父母敬子;后三十年看子女敬父母。”子女有本领,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别人夸耀儿女,父母亲当然感到光荣。相反,如果子女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甚至走邪门歪道,违法乱纪,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不仅不能赡养父母,还会给父母亲精神上带来沉重的负担,增加耻辱感和罪恶感,甚至影响到父母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这样的不孝子孙,何谈对父母的孝敬?!
六、要把祖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传之子孙。中华民族有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奋学习,博览群书;积极上进,努力工作;讲究文明礼貌,注重道德修养;勇于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勤于总结各种经验教训;孝敬父母,尊重长者,诚实守信,平等待人;勤俭节约,杜绝浪费;不贪无义之财,不做违法之事;不谋私利,处事公正;为人处世比较实事求是,生活简朴,没有不良习惯等等。通过言传身教,把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传之子孙,才是更高层次的孝敬。
七、对父母亲的过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纠正。做父母的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人,难免有过失,难免犯错误。对待父母的过失或错误,决不要迁就、顺从,而是应该用劝谏办法,帮助其纠正。在重大是非问题上,原则必须坚持,是非功过,丑恶好坏必须分清;但态度要耐心、细心,方式方法要缓和、文雅,时间不能太急促,太紧迫,毕竟父母亲是年老之人了,生理上,心理上都有一个逐步转变逐步适应的过程。做子女的能够体谅到父母的这一特殊情况,又能决心帮助其改正错误,纠正过失,这要算是“孝”的一个重要标志。
八、要认真地对待父母的遗嘱。父母的遗嘱不论是文字的或是口头的,大都是经过长期思考,深思熟虑的结果。因此,对于遗嘱一定要反复学习,认真思考,深刻领会其中的要领,掌握其中最重要的精神实质。继承遗嘱,最主要的是要传承父母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这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物质财富是有数的,有形的,花一个少一个,用完一件废一件。而精神财富则是无形的,是统领人的一生的灵魂,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法宝,是别人抢不走、小偷偷不走的财富。牢牢掌握这笔财富,继承发扬这笔财富,才是尽了最大的孝道。在对待物质财富上,一要谦让,二要宽厚,要讲风格,讲气度。要不争、不夺,互敬互让,协商合议,合理分配,最终达到合家团结、和睦相处的目的。
做到以上这几条,才算是做到了为人子女的尽孝之道。
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具有双重身份,在父母面前是子女,在子女面前又是父母。因此,孝敬父母,弘扬孝道,是我们每个成年人的责任。需要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孝敬父母排在了首位,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孝心,将会永远办不成大事,不成大器。在古代,年近九岁的黄香就懂得在父亲还没上床睡觉之前,自我先躺在床上,用体温使棉被温热了,才让父亲安睡。像这样的孝行,是每个人都就应做的,而不是听到某个孝顺的故事后,我们才去孝敬父母。孝是天性,每个做儿女的都应当遵守。
以前,我十分不懂事,连早饭都要妈妈来准备,如果早饭做得不好的话,还要责怪妈妈。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轮弯弯的明月露出了可爱的脸,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吃完了丰盛的晚餐。正准备收碗时,一个念头从我的大脑中飞快的闪过:平时妈妈这么累,上午要送我上学,中午要工作,下午要接我回家,晚上还要给我们全家做饭。我如果不帮忙他的话,那就真是太对不起妈妈了。于是,我斩钉截铁的说:“这天的碗由我来洗,实施一条龙服务。”说罢,我收好了碗筷,跑进厨房“奋发图强”了。不一会儿,我忙完了家务事。当我走出厨房时,全家人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再看看我那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想到妈妈平可真辛苦呀!我以后还要帮她分担家务。
我的爷爷和奶奶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妈妈爸爸也都有三十多岁了,可是我们一家人都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太奶奶,从不嫌她脏、嫌她老。提起我们家孝敬老人的事,左邻右舍总是啧啧称赞。
我的太奶奶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她年轻的时候,在她另一个儿子家帮忙。后来,她老了,便来到了我爷爷这里。爷爷奶奶并没有因为太奶奶没帮她们照料家而怠慢她,他们为她腾出了一个房间,让她把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放在里面。而太奶奶也不愿意闲着,总喜欢帮这帮那的。
几年过后,太奶奶身体开始不好了,常常咳嗽,腰酸腿疼,有时,脚还抽筋,还有点老年痴呆。爷爷奶奶说:“妈,不要再干活了,您躺在床上好好休息吧!”太奶奶拗不过爷爷奶奶,只好躺在床上休息。我爸爸妈妈逢年过节也回去看望太太,每次都大包小包地给她送上许多好吃的,有时还把钱塞进她的手里。在别的家庭,像我这样的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特等公民”,但在我们家不是,只有太奶奶才有这种待遇。我们家有什么首先考虑的都是太奶奶,比如有好吃的,都是先给太奶奶。记得有一次,家里炖鸭,一上桌我就发现我最爱的鸭翅膀,一时兴奋就伸过筷子夹起鸭翅膀,一抬头发现妈妈正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我,哦,忘了妈妈平时的教诲,好吃的要先给太奶奶,我灵机一动,把筷子拐个弯,鸭翅膀就到太奶奶婉里了,并告诉她:“太奶奶,您的牙口不好,要吃嫩的,我的牙口硬,吃什么都行。”这时我看到妈妈开心地笑了。其实太奶奶得了老年痴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没给她吃她也不清楚,但我们家没人有这种想法,都把她当成我们最尊敬的老人。
---------题记
中国每一个家庭都有专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家训,饱含着一个家庭的特色及长辈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尊敬师长,尊老爱幼,不歧视并关爱残疾人;勤俭节约持家有道;远亲不如近邻,善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自古以来就存在,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
在我们家似乎从不特地树立任何家风,但是我的父母身体力行地给我们灌输而且他们也贯彻着“百善孝为先”的家风,家训。
每天晚上,我们家总是会上演着 好笑又感动的一幕:爸爸妈妈各执一部电话分别给爷爷奶奶和外婆打电话,先爸爸给爷爷奶奶打妈妈给外婆打,然后再交换。我还曾经嘲笑过他们傻,现在才知道那一通电话是两个孩子对父母的爱和父母对孩子的不舍,挂念。
我还记得一件略显久远的事,是爸爸妈妈刚认识的时候。妈妈告诉我的时候说,爸爸是个奇怪的苏州人:他竟然不喜欢吃甜食!而显然刚认识他的外婆并不知道这件事,第一次见面就做了一道甜得发腻的桂圆肉甚至菜上面还放了一大把糖,爸爸咬着牙全吃了,从此以后,大“祸”临头了!外婆以为爸爸爱吃,十多年来只要去她那吃饭,一道桂圆肉已经成了不变的“佳肴”
我曾经问爸爸,为什么明明不爱吃还要装作喜欢吃的样子?爸爸言简意赅地说 :“因为它是外婆用心烧的,而且吃完后外婆会很开心!”我明白了……
每天打一个电话是“孝”;为了不让外婆伤心而吃下不爱吃的菜也是“孝”……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心中。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风,家训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辈的希望与鞭策,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民族之风。
我的外祖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百善孝为先”。在我刚刚能坐住凳子拿住笔的时候,外祖父就握住我的手教我写《三字经》里的经文,我似懂非懂地能背过“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与有朋。”“融四岁,能让梨。”这些诗句。我从小的时候吃东西前必先礼让长辈们的。我常听妈妈讲:祖父从小丧父,年幼当家,照顾两个弟弟,孝敬他的父母。祖父的母亲年老时卧床不起,都是祖父喂汤喂饭,端屎端尿,养老送终的。我的外祖父是远近闻名的孝子,他和我外婆先后侍候他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四位老人。那时外公每月几十元的工资却要养活老人和子女,相当不容易,但外公从没忘记孝敬长辈,至今外公仍受人尊敬,被人夸赞。
我爸爸妈妈从小都是在良好的家风里熏陶长大的。他们现在正在继承上辈人的优良传统,孝敬他们的老人。今年六月份外公患上了半身不遂,妈妈放下工作连夜赶回东北老家,照顾生病的外公,直至病情好转才回来。更是省吃俭用,节省出钱来给外公邮去。妈妈说:“你外公有退休金不缺钱,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尽一切孝心。”现在我的爷爷住在我的家里,我爸妈经常给爷爷做好吃的菜,给爷爷洗澡,洗衣服。爸爸说:“爷爷辛苦了一辈子,老了,应该享福了。”我爷爷最高兴的事就是看见我坐在书桌旁学习。妈妈说:“你好好学习就是对爷爷尽孝。”所以,为了表达我对爷爷的一份孝心,我就得勤奋学习,将来做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让爷爷高兴,给爷爷争光。
【百善孝为先的意思】推荐阅读:
百善孝为先论文10-08
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作文1000字07-23
百善孝为先作文征文09-22
高考作文预测:百善孝为先07-06
百善孝为先演讲稿10-14
传统美德作文《百善孝为先》高分优选06-08
1. 2016年度百善孝为先活动方案07-01
民生为重 服务为先11-01
严字为先抓管理06-25
以德为先心得体会推荐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