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小妙招(推荐11篇)
云梦县义堂镇明德小学
黄波
“亲其师信其道”出自《礼记》中的《学记》“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译文:能够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亲敬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
“奶奶,我不上学”或者“妈妈,我不上学”。是因为学生的作业没做完,怕老师批评;或是因为学生在学校里没有得到快乐,学校吸引不了学生;更是老师没有与学生交朋友。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亲其生”,与学生做朋友,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把老师当朋友。
一、教师给小学生讲故事,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亲生”、“亲师”。
小学生心理特点: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于某一事物注意力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就不感兴趣,喜欢多变。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
根据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特点,教师给学生讲儿童故事,不仅故事的情节能吸引学生,而且讲故事的教师也能给学生一种亲近感,能让学生“亲师”。师生之间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与学上产生共鸣。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家的故事是极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阿基米德如何帮助国王鉴别王冠中的含金量的故事;祖冲之小时候用麻绳量车轮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长大后算出圆周率,比其它国家早发现一千年;数学家高斯请妈妈给做萝卜灯晚上坚持学习数学的故事等。数学家们的故事一步一步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一点点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二、在故事中渗透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设计生涩呆板,学生就难于保持好的学习状态。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更是学习的一种兴奋剂。多给小同学讲些小故事,特别是有关数学知识的小故事,将小学生爱听的故事与所要学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不仅能使课堂生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建立师生间良好的友谊,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案例:在低、中年级数学中,教师可利用数学故事进行教学,在故事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生对听故事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
如口算数学题:“小熊与小山羊摘果子,小熊搞了三个苹果,小山羊摘了五个苹果,他们一共摘了几个苹果”;
“光头强偷了熊大的五个苹果,熊大还有三个苹果,问原来熊大有几个苹果”; “鸟妈妈捉了四条小虫,喂了三条小虫给小鸟吃,还剩几条小虫”。这类创编的数学小故事,不仅是学生熟悉的动物,而且也能在故事中解决数学知识传授的问题。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三、数学故事也要与时俱进,与当下的动画片相结合,与生活环境相结合。鸡兔同笼问题是原来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解决方法有列举法、假设法、方程解法。但是现在在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九章的第一节数学广角中出现了。四年级教材中重点讲述了列表法,还简介了假设法。列举法是按照一定顺序列表,将数字从小到大验证,很直观,不费脑筋,容易解题,但较费时间。假设法对于一般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假设法有设兔变鸡、设鸡变兔,实质是一样的,只要思维打开,打破常规,学会假设,算法是很多的,但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还有点困难。
案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什么动画片? 生:《熊出没》。。师:你们喜欢哪个? 生:熊大。
师:喜欢它什么? 生:爱护环境。。师:讨厌谁呢? 生:光头强
师:讨厌它什么? 生:…… 师:下面我们看一段《熊出没》的片子,大家想一下,熊大有几只脚?光头强有几只脚? ……
《熊出没》是儿童喜欢看的一部动画片,教学中,将兔转变成熊大(四只脚),将鸡转变成光头强(两只脚),放上一段《熊出没》,提高学生兴趣,再转到鸡兔同笼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激起兴趣,而且将知识转变成小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更能让学生在兴趣中去学习,效果更好。
一、实施积分机制,激发写作欲望
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在教初一语文时,曾试行过“作文积分制”。即每周进行一次作文训练,围绕这个训练中心,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写几篇作文。作文篇数不限、内容不限、体裁不限。每篇作文满分为10分,满200分为一个阶段。对作文分数累计达到200分的同学,首先提出表扬,然后给予一定的奖励———作文本一个,最后再从其作文中挑出一篇最好的,指导其修改后投稿。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这个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成了学生每天必写的作业。他们在作文中明争暗赛,比篇数,比分数,一个学期下来,作文本最少也用了三、四本,多则六、七本。同学们为了写好作文,细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分析社会现象。在大量的作文训练中,学生的写作技巧也在逐步提高,写出了不少好作文。吴小艳同学在上学路上看到一辆满载苹果的大卡车翻在路边而被周围人们蜂拥拾抢这一现象后,满腔义愤,以《这样做道德吗》为题写了一篇抨击这一丑恶现象的文章。刘华同学看到班里同学因担心影响学习而不愿当课代表这种情况后,以《愿当课代表》为题写了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这些文章,老师们传看后交口称赞,有的还发表在报刊上。实践证明,“作文积分制”确实起到了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作用。
二、培养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1. 写好日记
日记是一种很好的练笔形式。学生在刚开始写日记时,常会出现流水账或者无话可写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就要求学生在观察生活时要运用全部感官,透过现象抓本质,找到许许多多的“典型”,这样日记就不会空洞无物了。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发现亮点,不仅需要观察,还需用心去感受。因此,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将社会生活和校园生活结合起来,从中选取一些典型的素材,指导学生进行日记写作训练,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和分析事理。刚开始训练时,学生的日记还需要每天督促,现在却是一种乐趣和享受了。
2. 开展读书办报活动
为了配合写作教学,我指导学生利用“借书卡”阅读大量文学作品,并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摘录、整理、储备材料,通过“写读后感”“谈读书心得”等方式,使读书活动不流于形式,深入开展。另外,我还在班里设立了“优秀习作园地”,组织学生办手抄报、黑板报、举办诗歌朗诵会、开展演讲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向报社积极投稿,锻炼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由于丰富了学生的活动内容,因此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步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我所教的两个班级中,曾有3人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二、三等奖,5篇作文刊登在有关刊物上。这些小小的成就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作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改
一、以疑激趣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具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寻找合适的思考方法,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光电效应”时,笔者创设了光电效应的实验情境,如图1所示,运用实验置疑的方法,在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的洁净锌板与弧光灯之间,插了一块金属网。当弧光灯刚接上电源时,学生发现验电器的指针立即张开,且用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验证,锌板带正电荷。笔者适时提出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有的认为空气电离,有的认为锌板吸电、锌板放电等。接下来,保持装置不变,笔者把锌板换成了铜板,学生就发现不管弧光灯的照射时间有多长,验电器的指针都不会有任何动静。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换成了铜板,验电器的指针就不动了呢?”学生们陷入了深思,各种疑惑接踵而至,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层层探究,思维的火花在每位学生心中闪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奇激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而学生的好奇心更加强烈,原因就是一些奇特的现象容易引起人们内在的认知冲突,促使人们进行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引入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他们去深入探究。如在教学“重力与重心”时,笔者不是简单地按照课本所设计的实验进行演示,而是从勤俭治学的角度出发,先准备了两个矿泉水瓶子和三根木条,再把两个矿泉水瓶子的圆锥部分剪下来进行对接,把三根木条按如图2所示的方法摆放,把对接好的梭形放在两根木条上,梭子就沿两根木条向上滚动。笔者提问:“物体怎么能从低处自动往高处滚动呢?如果把两根木条平行放置,你们会发现梭子又往下滚动了。”这奇特的现象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实验激趣
实施以探究活动为主的物理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而且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在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时,笔者并没有简单地通过演示实验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在帮助学生弄清感应线圈的绕向、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电流方向三者的关系后,提出问题:“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磁通量有关系吗?三者之间存在什么规律?”同时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并且记录实验现象,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记录,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楞次定律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不仅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而且对所学知识也印象深刻。
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物理技能的高低受制于物理学习兴趣的深厚程度。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并使他们掌握多种物理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2、想要学好高三化学,一定要把老师布置的内容都学懂。起码要把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做完,如果还有什么剩余的时间,最好做一些练习题,可以是自己买的题也可以在网上找一些习题做,尽量找适合自己学习层次的卷子来做。
高三化学逆袭经验二
1、学生们可以选一本关于化学的习题来做,最好是那种答案上带有解析的,从头到尾做一遍,要保证上面的所有习题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在答完之后再核对答案,一定要多看解析,因为上面通常都会介绍某道题的得分点在哪。
2、对于理科的学生来说,学习高三化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刷题,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可以买那种高考真题练习去做,把近三年的题都刷一遍,基本上就能囊括大多数高考的题型了,同时也能使自己拓宽视野,看到自己的短处。
高三化学逆袭经验三
1、选择题慢慢做,对的选项要明确为什么对,错的选项要明确为什么错。千万千万要读完所有选项。
2、高三化学所有的题干都要慢慢读。特别留神各种代词、副词。再说一遍:慢,慢,读。
3、草稿纸,一定要写得干干净净清清楚楚,每道题都要有自己的空间,不要叠在一起。脑海中一瞬间可以跳过N多步骤,全都写下来并不会浪费你很多时间,反而有助于帮助你梳理思路。
活动时间:5月17日
活动地点:农远教室
活动主题:怎样激发学习兴趣。
参加人员:全体常识课教师
主 持 人: 教研组长
活动安排:
1、汝老师介绍激发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已经具有了学习兴趣,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把它充分调动起来,即把推动学习活动的兴趣由潜伏状态转为活动状态,并且在激发过程中,使兴趣得到巩固、加强和提高。
作为激发兴趣的方法?
(一)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最有效的方法是: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育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新颖性和实用价值,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其体会到快乐,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多鼓励赞赏
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和鼓励比非难、嘲笑、讽刺、挖苦对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效。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学生因(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连续受到表扬后,就特别喜欢学习某一学科,这是由于他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成功,所以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了更强烈的愿望。
(四)适当展开竞争
适当的学习竞赛可以激发人的斗志,调动人努力学习、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巩固学习成果。
(五)创设良好的情境
就是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激起他们对学习的需要,促使其集中注意力学好功课。
(六)明确学习目的学生自觉的学习,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许者,就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对祖国的四化建设有一定的作用时,就会以此为动力不断地鼓励自己进一步努力。
2、各位老师讨论。
3、吴老师谈看法。
【内容摘要】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应该创设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内和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活动形式
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一种驱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它可以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芬也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可见,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瑞士现代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古今中外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浓厚的、强烈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愿望,兴趣滋生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表现,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就会导致教师讲课,无人听讲;上课提问,无人回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还会使原本复杂的英语知识更难学,学生不知所谓,而厌学、不学。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却发现不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低,因此,只有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使英语课从老师“盼他学”到“他要学”。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学会使用是最终目的,因此在英语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参与到英语教育过程中,使用进而掌握英语就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我们所在的学校是一处农村中学,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住宿生,因此只依靠学生们自己平时搜集,开创一些活动形式就是不现实的了,因此就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利用绝大部分的在校时间,通过课上和课下创设的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参与和成功的快乐。我们于2007年申请了“创新多种活动方式,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并与2008年开始实施。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我校的英语教师能找到更多的有效途径,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参与,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能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同学们使用英语的频率和效果;同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们合作学习的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为学生今后成功步入社会做好铺垫和积累。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学生因年龄特征的因素,学习兴趣也不是稳定的,持久不变的。一旦失去兴趣,厌烦情绪就会随之而来。开创多种活动形式,就成了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著名的英语教学法专家Mr.West所说的 “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 “学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会学”。因此,无论课堂上下,还是校园内外,都尽量形成一种说英语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说英语,进而学会使用英语,这是我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三、理论依据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其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认为,“兴趣能产生动力,情感能激发兴趣。”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1.课堂教学是提高英语教学成绩的主阵地
初中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应该是我们教学考虑的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使用情景教学是使知识与情感交流畅通无阻,直接提高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体验,引起学生,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语言来创设教学情景,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语法、词汇、句型结构和日常生活中语言的真实表达来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类操练来认知巩固知识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我们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主阵地。因为农村中学的教育条件和设施是有限的:教室里没有电脑、幻灯机等教学设备,更谈不上语音室、语言实验室等,学生大都居住在偏远的山区,交通闭塞,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缺乏与外国人直接接触交流的机会,没有较好的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因而,农村中学的学生缺乏听力训练及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同学们只有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和与同学们的配合,才能是自己的英语成绩和使用英语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们对英语感兴趣与否与课堂上教师预设的一些任务,设计的一些活动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习的人才能保持他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实践证明:以一种或两种形式为主,辅之以其它形式教学,效果较好,而长时间地采用一种形式教学,会给学生造成生理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抑制。因此,我们下大力气结合学校提出的构建高效课堂的要求,着力对“课堂导入,课堂操练和作业设置”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这三个环节入手,对这些环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努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和记忆的能力。
2.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必要延续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身处改革一线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角色,调整教学策略;还要求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和整合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语言教学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通用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如果英语学习通过真实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那么学生就能接触到更贴近学习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信息资源;学生的参与意识随之不断增强,交流方式也将由课内活动的单、双向交流,转为多向交流的方式。课外活动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口语脱口秀、演讲比赛、参观访问、实地调查、生活Party都可适时地引入英语教学。
另外,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有其独特的意义:(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2)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3)促进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克服了学科课程割裂知识的弊端(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有关“手抄报,英语脱口秀和作文”比赛,在活动中渗透英语文化,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
四、课题研究目标
(一)树立信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实践经验证明:采用生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初学英语的同学,对英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特点,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把握良机,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上课是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任务基本上靠上课完成。因此,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时间里,如何安排好教学步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始至终地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平淡无奇、呆板无味的教学方法只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能使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在有趣的语言环境中积极地发掘自我,尽情地、自然地、最大限度地获得语言能力。同时,提高我校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课余时间尽量让学生感受到学英语的氛围,学生在交流中,寻找差距,不断自我鞭策,相互激励。通过一些可行的课外活动游戏,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乐在其中”,为他们今后的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规律的认
识和情感会逐步加深。特别是在活动中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会使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学生一旦体验到学生的成功,其动力就会越来越大,学生的点滴进步有时自己是觉察不到的,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更加发愤的学习,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对这一学科产生学习兴趣。
(五)重视情感,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学生在师生关系融洽的氛围中,心情舒畅,才能使已有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一).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二).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途径:
——课内:创设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情景导入 2.课堂操练活动 3.兴趣作业的设置
4.日积月累,稳固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课外:探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多种活动形式 1.手抄报比赛
2.“英语脱口秀”比赛 3.作文比赛 4.我行我秀 5.图解美文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教育实验法: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尝试改进教育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来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调查法:借助于一系列的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活动和谈话,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考察,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开展课题研究,从而得出结论。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个案的分析研究,寻求适合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4.逆向培植法:据学情调查资料,在班级中把学生按兴趣强弱搭配编入各学习兴趣小组。比如,学习小组每天考两个单词,成绩中等的学生人小组长,这样调动了中等生的学习热情。
5.活动强化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如英语读书角、猜谜、小品表演、竞赛、办手抄报、才艺大比拼、脱口秀、英语作文比赛,让学生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增强参与意识。
6.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7.理论联系实际法:收集和学习有关本课题的文献资料和经验文章,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
七、研究过程
结合我校和英语课题组的实际情况,我们课题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实施: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8年4月)
本阶段主要是进行课题前期准备和开题工作。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课题组的开题仪式和实验教师的技能培训;(2)草拟、修改、形成研究方案;
(3)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并展开工作;
2.第二阶段:自我剖析阶段(2008年5月---2008年6月)(1)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摸清学生学习英语的真实状况。(2)教师根据问卷情况,写出反思体会。
3.第三阶段:学习新理念阶段(2008年7月---2008年9月)本阶段主要是通过聆听专家讲座、自己阅读专业书籍、建立教育教学博客等方式学习新理念,为课题的实践奠定初步的思想基础。
4.第四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08年10月---2010年4月)
(1)“课堂情景导入”小课题研究和举办手抄报比赛(2008年10月-2009年4月)
(2)“课堂活动设计”小课题研究和举办“英语脱口秀”比赛(2009年4月-2009年12月)
(3)“作业的有效设计”小课题研究和举办作文比赛(2009年12月-2010年6月)
(4)“图解美文小课题”研究(2010年3月-2010年5月)
5、第五阶段:经验总结,成果推广(2010年8月---10月)(1)教师撰写课题研究体会。
关键词:小实验;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66-01
兴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它是由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而来的,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可见,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兴趣在人们获得成功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学生的兴趣状况分析
现在中学生的兴趣状况大体有三种:1、对物理学习的直觉兴趣,他们只满足于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直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试验。比如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认为烧水的锅只能是金属做的,当教师用牛皮纸叠成一个小纸盒,问学生能不能用它来把水烧开时,学生都说不能,当“纸锅”真的把水烧开时,学生惊奇不已,并产生浓厚的兴趣。2、对物理有操作兴趣,学生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笔者在讲解声音传播时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有一根装有水的足够长的水管,一位学生在它的一端敲一下,一位同学在另一端能听到几声?到交作业时,笔者发现有三分之一学生没完成,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做错。后来,笔者换一种方式重新布置:“今天要求同学们做一件事,两个同学为一个小组,—位同学在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一位同学在另一端能听到几声?”下来—问,同学们不但都做了,而且都做对了。3、对物理具有因果认识的兴趣,他们的兴趣中心已由认识现象发展到进一步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理解它的物理实质,当知道一个物理现象的原因时又想知道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也就是对事物的因故关系特别感兴趣。学生平时总爱追问为什么,常常是这种兴趣的表现。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乐学物理的兴趣,近年来,笔者有这样一些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1、通过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直觉兴趣
实验的变化、新奇的刺激等是维持注意的必要因素,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充分利用已有条件进行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当注意的是,在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通过学生动眼、动手、动脑,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兴趣。例如,在研究“液体的压强”时,可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帕斯卡实验。用一塑料袋装满水,塑料袋“安然无恙”,然后,在袋中倒出部分水,再在袋口上扎上一根塑料管,将塑料管竖直后,把水灌入其中,塑料袋裂开,水喷涌而出。学生通过亲身活动,兴趣盎然,也很好地理解了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例如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大小变化的关系”时,利用探究式教学的原理,在做实验前,让学生通过青藏高原煮饭“烧不熟”的现象,猜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将烧瓶中停止沸腾的水通过抽气机抽气后,又重新沸腾,证实了学生的猜想,学生很高兴。但教师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将烧瓶密封后浇上冷水,这时瓶中的水又重新沸腾了,这一现象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剖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原来在烧瓶上浇冷水后,瓶内密封空气温度降低,压强减小,使瓶内热水沸点降低,水的温度超过现在沸点而重新沸腾起来。通过这样的探究和实验过程,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观察、分析实验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
2、通过分组实验和小制作培养学生的操作兴趣
第一类是根据标准规定的要求,组织学生完成学生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笔者在实验中采用了男女实验方法,促使男、女生自己动手,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二类是穿插在各节课文的实验,即教师演示实验。由于此类实验受到光线、仪器诸方面因素影响,致使学生对实验现象数据等观察不清,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笔者在教学中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她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三类是实验习题。有些习题学生很难从理论上说明,即使教师从理论上说明了,学生也不信服。如果改用实验,其现象就一目了然。如,在处理“把船上的石块放液面如何变化”一题时,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出“液面下降”的现象,然后再从理论上阐述“下降”的原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类是每章后面都有的小实验(包括小制作)。这是检验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途径;此类实验教师要认真组织和指导,让学生独立或以实验小组来完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在知识海洋里自由探索。
3、利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因果认识的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创设具有探究兴趣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实践证明,教师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提出的问题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有效的。如,在“浮力”一课中教师提出:铁块放人水中会立即沉下去,为什钢铁制成的万吨轮却不会沉下,还能装上大量的货物呢?这样的问题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学习“重力”时,笔者要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地球的重力突然消失,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积极思维,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设置具有探究兴趣的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学习物理时就会产生内在的兴趣和快乐。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重视兴趣的作用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能持之以恒学习的催化剂,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融洽师生关系,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中与学生多进行贴心的交流,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在课堂中,教师态度要和蔼亲切,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与学生打成一片,平等相处。这样才能换取学生的愉悦心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使学生的尊师情感迁移到学习上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让学生以正常的健康心理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热情帮助,做学生的贴心人。教师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微笑、眼神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上,教师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亲切自信的目光,期待专注的眼神,惟妙惟肖的表情,把学生凝聚到自己的周围,让学生产生安全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三、利用直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直观演示教学,给学生一些正确的感性材料积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当角色,上台表演,进行精彩的对话表演。配以适当的表演,加倍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既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
四、寓教于乐,激发求知欲望
教师要把书本上面的内容搬到生活中来,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动作表演等手段进行情境教学,既能活跃课堂,又能培养学生的交际应付能力,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提出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知识的联系,分析提出的问题,创造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参与语言交际,在游戏中学会使用语言,让学生有兴趣学、积极去学,寓教于乐。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游戏,不仅陶冶情操,而且能激发表达的欲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变换教学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利用各种方法变换教学形式,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在宽松活跃的课堂中,让学生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要使学生在课上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练习设计要新颖,有效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上来。教师在课堂提问和练习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要及时鼓励、多表扬,充分肯定他们的回答,从乐中引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如何激发语文的学习兴趣
随着语文的课程的深入,总有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呈下降趋势,为了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我确实想了很多办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激励机制,不是由老师一个人激励,而是多方面的,包括家长、同学等,而这种激励是要平时点点滴滴逐步渗透,持之以恒,非一朝一日之功,即我常常教育学生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拿作文教学来说,是学生非常头疼的事,翻来覆去是那几句话,那几件事,没有新意,教师不能一味的去批评指责,而是要从旁指导,鼓励,去发现学生作文练笔的闪光点。我经常让学生准备的是积累本,摘录好词好句,现在流行网络语言,我就让他们摘录有意义的网络经典句子,并在课堂上介绍,同时加上自己的点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好的大家就共同识记,扩展同学的知识点。还有集中收集材料,比如一次作文课中,我提前一周让学生收集关于“亲情”方面的材料,正反面都可以,每人收集两三个。这下学生可有兴趣了,收集回来的资料中,有的是从网上查的,有的是电视上播过的例如《王刚讲故事》《道德观察》等栏目的事例,更重要的是学生加注了评论,有些评论虽然短,却是很有力量,如九旬老人被大儿子七日七夜挡在门外冻饿而死的事例,学生批注到“如此不孝子,简直禽兽不如!”;汶川大地震中手机母亲的事例的批注是“太震撼,太感人,太伟大,我向天底下所有的母亲致敬”等等,家长对此也很支持,说平时怕孩子上网玩游戏,现在发现孩子在做正事,对一些问题还经常和家长来交流,询问家长的意见,家长们都很高兴,尤其有些孩子和家长平时很少沟通,这下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别提有多激动了!另外在平时的课后练笔中,只要发现好的文段,哪怕只有一句话好,就及时的范文朗读,特别是对作文有畏惧心理的学生写的,当众朗读,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在作文中如果是几句话写得好,我就制作成幻灯片,配上精美的花边,插入相对应的图片,注明作者,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如果整篇作文写得好的话,我就常常打印出来,请全班同学评论,赏析,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有时候为了写好一篇作文,很多同学反复找我面批,次数多达近十次,常常不是我逼学生写,而是学生追着我改。而为了保存学生优秀的作文或精彩的片段,我常让学生把作文打出来发到我的邮箱里,存为电子档案,必要的时候就把上届学生的好作文打印出来发给这届学生欣赏,同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你也可以做到。所以我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很少有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的。当然这其中也遇到过问题,在互相评价环节,有的同学对一些事例的理解出现偏执,同学意见分歧较大,甚至分成两派,互不想让,这时候我通常请他们冷静,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事情总有它的两面性,不能因为有优点就忽视缺点,也不能因为有缺点就抹杀优点,要心平气和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一定要形成统一的看法。
总之,让学生不再怕学语文,并开始爱上语文课,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坚持下去,不必说“千里之行”,“万里之行”又有何畏惧?关键是从现在做起,从日常做起,真正做到“始于足下”。
关键词:文言文;高考;记忆方法;启发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227-01
文言文是现代汉语发展形成的源泉,博大精深,并且对现代汉语有着深远的影响。学好文言文不仅可以加深自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更可以增加文学积淀提高文学修养。语言的学习重在理解和积累。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盲目记忆,看到什么就记什么,这样效率不高也难成系统,容易忘记。本篇根据高中学习特点和学习目标,总结出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尝试的一些小妙招如下:
一、如数家珍,胸有成竹
在学习之前首先要明确基本知识结构,能够明确列数出来,这样才能胸有成竹以不变应万变。只有在明确了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有步骤地学习。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的学习。
1、词的学习又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实词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古今异义。包括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以及名称说法改变等;②一词多义;③通假字;④词类活用。
虚词中被列入考查范围内的有18个重要虚词,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广泛,出现平率颇高。由于实词的词类活用变化较多,共有15种常见词类活用,在此推荐运用菱形记忆法巧妙快速记忆,希望能达到印象深刻的效果:
形动名词为顶点,箭头方向要明辨。
动词名词为底边,双向箭头活用多。
使动意动很平常,动词可以为动用。
名词作状不一般,数词单独成一角。
数数箭头有几根,词类活用有几种。
划清句子的成分,词类活用自然明。
而18个文言虚词则推荐大家运用虚词口诀记忆法迅速掌握:何其若乃,因为所以,之乎者也,而且与于,则焉。
2、句的学习包括句式和断句两大方面。
(1)句子的句式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动宾倒装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2)文言断句要三看:一看词性和语序,二看句式和格式,三看修辞和音韵。“白、云、对、曰、言、谓、道。”基本标志要记牢。句首句末关键词,千万记住别忘了。
以上记忆心得是抛砖引玉,希望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才智,创造出更多更好更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将知识掌握牢固。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朗读可以直接反应出读者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反复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脱离语言环境,干巴巴地去记一些语法规则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最好是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词语的用法及重要的语法现象。要学会把精读和泛读结合,争取多背诵课堂所学的文言名篇,并且熟知名篇中的一些经典例句。课外可以尝试广泛阅读,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语感,以达到能够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它可以使我们对文言文有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古代的作品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阅读可以充分地领略古文的音乐美,增加学习的兴趣。
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由于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重在理解,所以在清晰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后,还是需要具体逐项实践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和牢固,从而避免不知所措,杂乱无章的学习状况。以便随时自我反思,检查自己是否存在知识漏洞。有了以上准备,才算是进入了状态,可以尝试翻译文章。一篇文段的翻译以“信、达、雅”为标准,以“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为总原则。要结合词和句的文言语法常识进行具体的疏通,注意增删调整,并运用文学历史常识加以理解使翻译更为符合历史原貌,同时结合文体和具体情境融入理性的综合分析。
中华名族灿烂的文化将不断发展和延续,我们应当以更科学、严谨、机智的方法将其传承,做到一边实践,一边总结,重在理解和体味。
石鼓小学
黄荣乾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高昂的情绪,我们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摆在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培养儿童的创新欲望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儿童要进行绘画创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创作灵感和欲望。而这种兴趣则需要师长的鼓励,增强其信心,从而才能促使儿童创作出充满童真童趣的创造性作品,使其创造个性得以展现。因此对待儿童的创作,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给予肯定和适当的指导,使孩子多一分自信,多一分自豪,少一分失望和灰心。有的家长和教师不了解儿童的特征,一味强调孩子每画一张画,都必须很像,只要有一点不像就会受到指责,这儿不对,那儿不对,总是不满意,儿童的兴趣没有了,热情减少了,艺术生命在于创新,这样怎样能创新呢?
1、激发学生认识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我觉得: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备课和讲课时,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教材,安排教学程序,激发兴趣,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而且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兴趣作向导。比如:在教四年级的《雕萝卜》时,为了创设情境,我首先拿出几个雕好的萝卜,让同学们观察,“呀!多么有趣的雕刻啊!”同学们都很惊奇,于是我让他们猜一猜是用什么做的?原来是普通的萝卜,红皮白肉,青皮红心,雕出来是那么妙趣横生,色彩鲜明。这时学生的兴趣浓厚,急于尝试,我便启发孩子们,如果你来雕刻,你准备雕什么?同学们互相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了想法,再进行制作。这样,提高了他们的认识兴趣。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创造主要是在内在动机的激发下产生的,由于内在动机是个体评价与自己的兴趣相匹配的,所以在创造过程中,内在动机与兴趣直接相联系。例如指导孩子尝试使用新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在课堂上先让学生用蜡笔,后来再让学生用油画棒,再后来又用水彩、水粉,每一种尝试都会带来不同的画法和效果,学生的绘画越来越活,创造性也随着不断地发挥。再如我在教小朋友画《美丽的鱼》时,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拿出一幅神奇美妙的《海底世界》,其中有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鱼。“同学们想不想真正的看一下小鱼在水中无拘无束的游泳?”随之,我便端出一鱼缸放在讲台上,里面放着五颜六色的鱼,孩子们瞪大眼睛观察,这时我便说出要求:同学们大胆进行简化夸张,让你们笔下的小鱼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同学们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得到了认真观察,对鱼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发生了兴趣。于是,想象力丰富,又新颖,奇特又美丽的鱼便出现了。
3、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我们要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科学界里,大家知道有个大发明家叫爱迪生,他小时候看到母鸡在孵蛋,自已也跟母鸡一样趴在一个鸡蛋上,他这种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使他一步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艺术和科学发明一样,需要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如有效地运用智力玩具、七巧板拼图、彩色木块拼图等以此来启发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孩子们易产生“画画好玩”心理,有利于孩子想像力的培养。同样,不断的变化教学形式,则更会令小朋友大开眼界、热情倍增,比如,室外写生教学,采用做游戏、讲故事、听音乐等形式辅助教学。通过实践,孩子们的作品更具灵性,绘画语言也丰富多样、极具个性。
4、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为启发孩子们的绘画灵感,使他们的绘画热情在一堂课中自始至终得以保持,对儿童适时进行一些物质激励。在教学中,制作孩子们喜爱的卡通画(如孙悟空、美少女战士、宇宙英雄奥特曼等),盖上学校印章,写上硕大的奖字,要求孩子们给涂上色彩。这样,孩子既受到表扬,又多了一次涂色练习,一举两得,孩子们亦兴奋不已,绘画热情高涨。
二、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生的技能靠过多的临摹,尤其是简笔画教学,造成了儿童绘画的公式化,影响了儿童天性的发展,使儿童的稚趣、童真被死板与茫然替代,想像逐渐枯萎。而画画则需要一次次的求新求异,让思维不息地跳跃,持能不断地灵变,才能有充满个性色彩的作品产生。因此,教师的责任就是如何去正确在启发引导,使儿童在绘画创作中让个性得到最好的发挥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怎样去发现儿童的自我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大胆去创新,爱护他们“自我意识”的流露,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随意发挥,自由创作。不管他们想得多离奇,让他们画自己所知、所感、所想,切勿用成人的框框套着他们,束缚他们异想天开的天性,羁绊他们丰富的想像,抑制其灵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想象,进行创造性的构思。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向成功之路。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多感才能多知。孩子生活的空间太小,小孩子自由支配时间太少,这是传统教育所造成弊端。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我们应当多让学生与大自然接触,面对真花,真草进行写生,这样便于儿童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常带学生去公园、去码头写生,让他们与社会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这样他们通过各种方式面对大自然,面对社会,在接触中,既丰富了他们的广博知识,对他们进一步创造绘画 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教《房屋》一课时,让学生去写生,在写生过程中注意把繁杂的事物概括成简练的画面,如果完全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注意观察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的方式,减去不能入画的部分,去粗取精,创造出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2、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现在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一件件艺术品便会展现在我们眼前,在教五年级《我设计的鞋》时,我便让学生用废纸盒、易拉罐、纸条、粘土等材料来制作,大胆地想象,设计出具有自己的独特想法的鞋。最后,我在班上开了一个鞋子展览,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推销”出去。这一课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同学们不仅动手,还要动脑构思,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尊重儿童的独特感受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还应注意保护儿童的独特的个性,尊重儿童的独特感受,并给予其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鼓励儿童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已与众不同的见解。近日看到一幅漫画,画的是在一堂美术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片叶子,全班的学生照着老师的画依葫芦画瓢,其中有一学生画了一只虫子把叶子吃了一大半,正被老师叫到一边训斥着。在这幅漫画上,可以看出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反复接受这种模式的训练,久而久之就会习惯性地以“像不像”为标准来要求自已。用统一标准培训出的学生,缺乏创造力、自信心。我们的教育模式就是一种重复他人、扼杀创造的教育,一种与科学创新精神背道而驰的教育。作为美术教育者,我们应该做到:注意每位儿童独特的感受和表现,保护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因为创造性正是由此产生的,如果小时候本来能够很敏锐地表达自已的观察结果,却总是被别人指正,那他就不再相信自已所看到、想到或感觉到的事物,而是想方设法说出别人想要听的话。孩子们的求知欲、想像力、好奇心也全被磨灭殆尽了,那么,下一代的爱因斯坦和牛顿哪里去找呢?
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儿童笔下的世界,总蕴含着大胆的想像,他们敢想成人之不敢想,敢画成人之不敢画,正是想像才使孩子获得了绘画中灵感。在儿童的头脑中,太阳被想像成和蔼的老爷爷,小鸟是蓝色,海洋是玫瑰色等,把许多形象都拟人化,赋予它们生命,他们通过想像来描绘客观事物,不仅提高了造型与配色能力,更重要的是丰富和发展了他们的审美观察力、感受力、想像力和表现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要打破以往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探索,多几个设想,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以新奇的思维去探索问题。为此,教师要做到每一次活动都给学生留出一块个性发挥的余地。如教“曲线运用”,我画了一条蛇,大部分同学都模仿范画来画,突然有位同学告状:“老师,他的蛇画的不好,画了一个带翅膀,有轮子的蛇。”同学们都笑起来,这时,我并没有指责那位同学,而是让他把他的想法说出来,他说:“我想蛇只能在地上走,我画了翅膀,它就能上天,像飞机一样,带轮子是在地上像小汽车,我的蛇既能在天上飞,又能在地上跑。”他的创作打破了蛇本身的形体,大胆探索、大胆设想,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便得到了充分发挥。为不束缚孩子们思维的随意张扬,鼓励他们去展开想像的翅膀,我们应及时把那些迸发智慧火花的佳作展示给其他小朋友借鉴,就其中的闪光点(或独特想法、创意,或是技法上的东西)作深入浅出的点评。孩子们需要鼓励,需要相互影响、相互启迪。教师若作出“期待佳作出现”的意向,孩子们会更加乐意去想像、丰富画面。如在画《太阳》时,学生们充分想象,有的把它画成一位仁慈、博爱的妈妈,有的孩子画了四季的太阳,春天他们联想到绿叶、鲜花、微风等,夏天他们联想到针、刺,秋天,有的同学画了丰收的场面,用收获来表现太阳,冬天,用寒风刺骨、结冰、雪花来表现。这都是孩子们创造能力的表现。在艺术的天地中,他们自由地发挥,自由创造。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陶先生的话告诫我们:在教学中要勇于发掘孩子们思维的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激发学习兴趣小妙招】推荐阅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07-24
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10-03
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10-29
浅谈学生民歌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09-12
怎么激发后进生的英语学习兴趣07-07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从多媒体开始10-09
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11-09
激发孩子认知的积极性,培养孩子学习兴趣10-20
怎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