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两新组织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创新两新组织服务体系调研报告(精选9篇)

关于创新两新组织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篇1

中共通辽市委组织部

按照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我们采取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到全市部分“两新”组织,就如何建立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服务体系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目前,全市共有非公企业2040家,新社会组织1187家。“两新”组织中有党员13937名,其中,非公企业党员4080名,新社会组织党员9857名。有285家“两新”组织单独建立了党组织,有601家“两新”组织建立了联合党组织392个,有2341家“两新”组织派驻了党建指导员,有310家“两新”组织建立了工会组织,有207家“两新”组织建立了共青团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达到了100%。

近年来,我市针对“两新”组织发展实际,按照“四个100%”的要求,及时调整党建工作思路,不断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力度,以建立组织、活化载体、发挥作用为着力点,不断提高“两新”组织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一)抓组建,为“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一是抓好宣传教育引导工作。针对部分“两新”组织负责人对企业党建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和部分党员转接组 织关系不主动、不情愿、不积极等情况,各地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认真听取“两新”组织负责人意见,真心为“两新”组织排忧解难,帮助消除畏难情绪,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结合“两新组织大调查”,组建“两新”组织党建宣传队,下企业、进车间、到单位进行宣讲,引导口袋党员、隐性党员主动亮身份。同时,建立了以旗县市区、乡镇街道组工干部为主的“两新”组织党建专兼职统计员队伍。对“两新”组织逐个进行调查核实,全面掌握辖区内“两新”组织数量、员工人数、党员数量、“两新”组织负责人的思想动态等,并分类建立工作台账,为组建工作提供数据参考。目前,我市已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677个,党组织覆盖率达到27.5%,为“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是抓好选派党建指导员工作。从市、旗两级直属部门选派改任非领导职务和优秀中青年党员干部到“两新”组织担任党建指导员,指导没有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帮助已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提升党组织凝聚党员员工,破解生产经营难题的能力,使“两新”组织负责人感受到党对“两新”组织的关怀。通过开展向“两新”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活动,帮助“两新”解决发展问题5600多件,指导385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发展党员1825名。三是抓好典型选树工作。重点选树了梅花生物科技公司、龙旺集团、圣泰能源、市律师协会等一批“两新”组织党建示范典型。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解决了一批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树立了党组织服务“两新”组织发展的先进典型,有力地促进了“两新”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如梅花生物科技公司在活动中,为员工按时全额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并投资1000万元,建设7栋员工公寓和购臵通勤车,解决了员工住宿难、上下班通勤难等问题,彻底解决了员工后顾之忧;市律师协会对员工加班费进行补贴,减轻员工生活压力,让员工感到协会和党组织的温暖,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抓机制,为“两新”组织发展夯实基础 一是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建立了党员县处级以上领导联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全市有210名党员县处级以上领导分别到所联系的“两新”组织调研、上党课、召开现场会,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不仅为“两新”组织的发展出谋划策,而且为“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成立和运作进行指导。

二是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由旗县市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统筹协调,“两新”工委具体负责,旗县市区经委、工商局、工商联、总工会、团委协同配合的联席 会议制度。并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和工作任务,坚持每季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遇到的新问题。

三是建立党建工作考核制度。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到各旗县市区党建工作大局中,与乡镇街道、机关、国企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制定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划、目标,定期分析、检查工作进展情况,下达阶段性工作任务,分阶段进行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做到年初有部署,年终有总结,平时有检查。

(三)抓载体,为“两新”组织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一是开展“比党性、比奉献”活动。在坚持有利于生产经营的原则下,采取知识竞赛、岗位比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党员先锋岗”、“一个支部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等主题实践活动,真正为“两新”组织的发展谋路子、出点子、干出样子。梅花生物科技公司党委开展“树党员形象、展梅花风采”活动,使党员有了展示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广阔舞台,促进了企业发展,2010年公司销售收入达34亿元。

二是开展“学先进、赶先进”活动。注重培养、挖掘、宣传“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先进党组织和先进个人,并在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党员经济能人”、“先进基层党组织”时实行政策倾斜,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促 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今年,结合庆“七一”活动,市委表彰了“两新”组织优秀共产党员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先进基层党组织6个。各旗县市区也不同数量地对“两新”组织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三是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按照党员所在岗位的不同,层层建立党员责任区,要求党员在责任区内做到“四带头、四保证”,即带头学理论学政策,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决策落到实处;带头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责任区内员工思想稳定;带头遵纪守法,保证责任区内不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带头出满勤、干满点,保证责任区内员工按期完成生产工作任务。全市“两新”组织中共设立党员示范岗1300多个,党员责任区1100多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形成共识难。个别“两新”组织负责人对党组织建设持冷漠和观望态度,有的“两新”组织负责人对党的方针、政策不甚了解,存在三怕思想:一怕党组织建立后,会干预“两新”组织的生产经营,削弱和制约负责人的权力;二怕党组织活动过多,影响“两新”组织正常生产经营,加大管理成本;三怕党组织建立后,对解除党员的劳动关系受到制约,增加自身负担,因而对建立党组织缺乏理解和支持,这些都直接影响“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组建、活动的开展和服务作用的发挥。

(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难。由于“两新”组织中,特别是在新经济组织中,普遍存在党员分布零散,流动性大,给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发展党员带来较大困难。甚至有的党员不愿暴露身份,怕参加党的组织活动,耽误自己的工作时间,影响自己的收入,逐步成为“自由党员”、“隐形党员”。

(三)党组织运转难。大部分“两新”党组织存在无活动阵地、无活动经费、无活动时间的问题。同时,“两新”党组织的工作制度,基本上是沿用机关行政党组织的工作制度,在内容和活动时间上没有考虑到“两新”组织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因此,“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不紧密,没有形成合力。

三、今后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阵地,宣传党组织对“两新”组织的促进、支持和保障作用,营造全社会支持党建工作的氛围。要注意做好“两新”组织负责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党的建设与“两新”组织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充分认识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两新”组织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消除他们的思想疑虑,自觉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经费等条件。要整合与“两新”组织工作联系较 为密切的工商、税务、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街道社区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要按照“4个100%”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通过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带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建立起科学规范的“两新”组织服务体系。

(二)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自身建设。一是选好配强“两新”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要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为基础,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采取多种方式选拔“两新”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好党组织书记。开展推荐下岗职工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到“两新”组织工作,推荐“两新”组织优秀员工加入党组织,推荐优秀“两新”党组织成员和党员进入管理层。二是做好“两新”组织党组织成员和党员培训工作。把“两新”组织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规划之中,制定长期、中期、短期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标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效果。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重点抓好在生产经营骨干、科技骨干和重点岗位、关键岗位的一线优秀工人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对党员的理想、宗旨、党员标准和组织纪律的教育,加强对党员进行市场经济理论、科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岗位技能的培训,改善党员的知识结构,使广大党员成为生产经营和科技攻关中的骨干分子。四要建立健全考核体 系。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内容。探索建立“两新”组织党务干部保障基金,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服务“两新”组织 篇2

【引语】: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以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为代表的非国有集体独资的新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为统称的新社会组织的“两新”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新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但是,多数“两新”组织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如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或者管理不善出现漏洞引发犯罪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浅谈如何服务“两新”组织并几点建议。

【关键词】:“两新”组织 问题 建议

一、“两新”组织基本概况

“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港澳台商,外商全部所有或绝对控制的新出现的经济组织形态。另从所有制特征上看,现行法律,法规把这类经济组织统称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国家统计分类目录中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商经济控制企业,港澳台经济控制企业,非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非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等。

新社会组织是指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新涌现出来的相对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的社会组织,包括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各类群众团队。

新社会组织一词,是上海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的一个新的词汇。其特点是,相对于“社会组织”、“民间组织”、“群众组织”等词的概念,把范围缩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民间组织。除了包含根据法规合法允许登记注册的各类民间组织以外,还包含目前法律法规还不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间自发性的非政府组织和准民间组织。这对于党和国家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研究、指导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新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部分中介组织以及社区活动团队。

二、“两新“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改革中破茧而出的民营企业在享受高速发展喜悦的同时,仍在不断接受市场风雨的考验和洗礼中面临着各种认识误区、法律障碍和体制束缚,特别是大量纷争的出现,反映出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相当普遍和严重,亟待有力的司法保障和优质的法律服务。而个别新社会组织容易产生犯罪的原因在于机制上不健全、管理上存在漏洞。“加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工作力度 ,探索服务“两新”的方法和途径”,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课题。但目前“两新”组织力量比较薄弱,建立组织、开展工作非常困难,具体表现在:

一是组织缺少应有的政治地位。“两新”组织内部 ,一切由政府或业主说了算,组织大多处于服从地位。负责人受“两新”组织雇佣,其人事、经济及工作岗位均依附于“两新”组织,独立工作的条件、创新的动力都不足,开展工作须得到政府或业主同意,组织做出的决议也要交政府或业主拍板。即使是由业主“一肩挑”,他们也已习惯于“老板”身份,工作仅是“副业”,负责人身份仅是“政治荣誉”,从务工作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都不足,制约了组织作用的发挥。

二是组织开展活动的物质条件无保障。组织缺少固定的活动阵地 ,电教设备和活动器材不足。组织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大多数利用工余时间开展活动,或减少活动次数,或缩短活动时间,甚至不活动。另外,活动经费没有立法保障,物质来源附属于“两新”组织。这些情况,造成组织活动依赖于“老板“,负责人的工作依赖于行政领导支持,组织的号召力有所减弱。

三是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难以加强。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及“两新”组织管理体制影响 ,往往将做好本职工作、获得合理薪酬作为工作的目标。在“两新”组织中,“老板” 就要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组织不能给职工个人带来多少“实惠”。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易被经济利益左右,将理论看成“空洞的说教”,组织的影响力降低。也导致“两新“组织中职务犯罪比较严重,严重影响了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四是“两新”组织中人才队伍素质不高,法律意识相对薄弱。许多两新组织中人员队伍为初中毕业,有的负责人甚至都没有上

过学,不识几个字,总体上队伍素质偏低,许多工作都无法开展。好多队伍中没有专业的法律人才,遇到法律问题,无法依法解决,不能维护自身的的合法权益,更谈不上给群众以法律援助。

三、服务两新组织的几点建议

全国各地检察院在不断探索服务“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新途径,以提供法律援助的形式,积极为“两新”组织排忧解难,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而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也面临着新的难题。一边是受编制限制,任务重人员少,一边是“两新”组织等着去维权。通过的实践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对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工作的思想认识。

一是要尊重“两新组织”的主体地位,做到“帮忙不添乱”,监督处罚不越权。二是要服务发展,帮助做好队伍的管理工作,创造队伍和业务发展的内部环境。三是要把各种纪律要求有机地融入”两新”组织的自律制度管理之中,不搞“两张皮”,工作一起安排,一起检查考核,统一奖惩,不增加工作量和管理成本,以迎得对“两新组织”工作的支持。四是要注重引导,把检察院文化与“两新组织”的文化建设相结合,把要求廉洁从业与诚实、守信、文明执业相结合,努力为“两新组织”文化建设和重塑社会形象发挥特有的作用。

二、加大对两新组织服务的工作力度。

要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主动地掌握县域内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提高检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与各社会组织的联系,定期深入社区,了解社会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其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走访各企业,认真听取企业对检察机关的意见和建议,创新思路,依法制定切合实际的服务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始终将检察工作放在经济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来推进,立足检察职能,发挥服务实效。芜湖县为寻找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的切入点,在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设立检察工作站,为开发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优质的法律服务。此项工作受到了县委的高度重视和县域各个企业的热烈欢迎,被县委评为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 “十佳创新制度”。工作站成立以来,该院共派驻干警100余人次,参与调处开发区各类矛盾纠纷案件60余件,主要涉及工伤保险赔偿、劳资纠纷、合同纠纷等,并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一做法更得到了上级院的充分肯定,省检察院崔伟检察长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检察日报》大检察官推荐栏目中说:它打开了便民利民的又一扇窗,架起了检民关系的“连心桥”。

三、延伸执法办案,解决企业忧虑。

加强对县域内企业商家聚集地、重点项目建设所在地等重点区域及周边的社会治安整治,严厉打击制售伪劣产品、合同诈骗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重点打击盗窃、哄抢和破坏企业财产和设备及其他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犯罪活动;深挖严惩阻碍企业发展蛀虫,斩断伸向企业的“黑手”,堵住向企业乱张的“黑口”,营造廉洁高效政务环境。针对企业监督管理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积极向企业提出咨询性

建议和检察建议,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内控机制,增强了企业自身免疫力。我院民行部门为了减少民营企业的民事、行政纠纷与诉累,积极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与援助取得了良好成绩。

四、延伸执法情感,增进企地双方感情。

在确保新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执法尺度,对企业慎重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对轻微刑事案件的嫌疑人和对企业经营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负责人、专家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慎重使用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避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同时,通过在企业设立“流动检察室”,定期安排干警前往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受理企业的举报、控告和申诉,积极主动解决好企业职工的合理诉求,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了企业及职工对检察机关的信心和安全感。

五、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两新”组织发展

我国城市化近年发展迅速,各城市社区有的刚刚设立,社会管理经验不足,纷繁的社会事务、复杂的拆迁纠纷和善后问题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经营等问题不可避免的摆在面前。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有什么样的组织队伍。而两新”组织队伍采取什么样的机制,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是能否生存和发挥作用的关键。为此,一要在机制上做到“两个结合”,即检察机关人员与“两新”组织人员相结合。检察机关领导人员与“两新”组织负责人员相结合,使“两新“组织的作用和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认可。二要检察机关主动上门搞好服务,一方面帮助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一方面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涉法涉诉问题。

主动为社区提供法律援助,促进新社会组织发展,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加大力度,深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

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和,腐败斗争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来抓,努力为两新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第一,把服务“两新”组织发展作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放在“两新”组织发展全局中谋划和推进,积极预防和依法查办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犯罪。为“两新”组织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第二,切实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总体格局。把执法办案活动主动向化解矛盾延伸,坚持依法文明办案,认真研究案件处理方式,慎重采取强制措施。完善化解矛盾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反腐倡廉舆情收集、研判和处臵机制和信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适时公布办理的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着眼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依法查办发生在社会管理活动中的职务犯罪;围绕公正廉洁执法,严肃查办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

第三,坚持办案力度、质量、效率、效果的有机统一。加大办案力度,毫不放松地抓好办案工作,提高办案质量。重视办案效率,遵守法定办案期限,落实检察环节纠防超期羁押的制度措施,建立健全防止形成积案的机制,确保

案件能够及时侦查终结。增强办案效,确保办案取得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芜湖县检察院在这方面做了很大贡献,成功破获了中储粮芜湖直属库赵某某等人挪用公款800余万元窝案、市交通局原副局长李某受贿50余万元重特大案等,这些都是以年来先后查办的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查办的县建委原主任陈某某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挪用公款案被国家建设部列为20起典型商业贿赂案件之一;查办的县交警大队原中队长徐某某贪污、受贿案被收录为全省精品案件;查办的曾为“F1教父”郁知非辩护的知名律师张某某行贿案,在省内外引起轰动。

七、积极创新服务“两新”组织的工作模式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全力维护司法权威,努力创新服务两新组织发展的新举措。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检察院服务两新组织的必然要求,只有创新才能适应两新组织发展对检察院服务提出的新要求,才能更好的服务两新组织发展。我院为做好服务两新组织工作,做了很多创新的举措,例如我院创造出了检察官约谈,和企业家和社会组织代表人进行面对面的谈话,为其解决实际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八、建立服务两新组织的新科室,协调各部门关系

为了把各项服务措施落到实处,须成立服务发展检察科,专门负责为“两新”组织提供法律服务。同时,建立以服务发展检察科为龙头、由反贪、反渎、公诉、侦监等业务科室相互配合的

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活动报告 篇3

组建工作的报告

县委组织部:

我镇党委接到县委组织部《关于集中开展“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月活动的通知》***通字[2012]%%号文件后,迅速行动,集中召开镇领导班子认真学习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使全镇“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现将组建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吃透文件,健全组织领导,积极动员

接《通知》后,镇党委及时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领会文件精神,迅速集中召开全镇各党支部书记动员会,会上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镇“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政办、经济办、镇工委、镇属&&&&&万元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各党支部书记构成小组成员。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有关单位和制定落实工作流程,统筹安排党组织组建工作的有关事项。

二、强化措施,明晰流程,全面摸底

结合全镇“两新”组织的工作实际和行业特点等实情,认真制定了全镇关于《集中开展“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月活动的实施方案》,将整个组建工作分为“摸底”、“组建”、“成立”三个工作流程,明确各个工作阶段的责任和任务。同时,严格按照《通知》的要求,要求各党支部书记迅速展开全面摸底工作,全镇&&&&&万元“两新”组织共有&&&&&家:及徐家堡大棚灵芝种植、唐家营机砖厂、&&&&&砖厂、&&&&&养猪场、天源养殖合作社、&&&&&厂、七里店机砖厂、陈永强农产品加工厂、东发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徐李湾机砖厂,目前“两新”组织中的从业人员数量以此为&人、66人、80人、5人、&人、158人、66人、&人、200人、60人,&&&&&个“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共计有¥¥名,其中大专以上**人,高中以上&&人。扎实全面的摸底掌握,使全镇“两新组织”情况统计做到了无遗漏、无死角、无水分。

三、大胆探索,扎实组建,稳步扩覆盖

在集中组建阶段,镇“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县《通知》文件精神,在全镇“两新”组织的党员中探索实施“一方隶属、多重管理”的模式,开展组建工作,并坚持组建、规范、发展、完善的原则,采取不同措施,稳步推进镇“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组建工作。

立足摸底掌握的情况,组建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统一召集“两新组织”负责人会议,决定单独组建@@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及&&&&&砖厂党支部和东发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党支部;由剩余的%%个“两新组织”联合组建##个党组织。会中重点通过了选好配强组织书记,合理设置形式,明确隶属关系的党建工作领导机构。分别选址&&&&&砖厂活动室、东发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二楼活动室和七里店机砖厂活动室分别为“两新组织”**个单独党组织和**个联合党组织的活动场所,并分别选派了一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协助“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形成专职人员配备齐全,抓好组建工作,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并对已建立的现有**名党员的%%%&二分厂“两新组织”党支部派出了党建指导员,帮助支部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认真开展好“三会一课”,并高度注重阵地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使该“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活动实现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通过此次成功的组建和党支部班子配备工作,全镇党支部共##个,其中:“两新组织”党组织将达到**个。全面实现了以推进小微企业党组织组建、探索实现工作覆盖有效途径、扩大党组织凝聚力、实现党建责任全覆盖四项

工作为重点的工作目标。自此镇属**万元规摸以上“两新组织”中全部单独建立或联合建立党支部,党组织覆盖率达到&&&&&%,全镇达到了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活动的目标。

四、明确要求,建章立制,形成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镇党委要求,全镇下派的党建指导员,一定要协助

发挥好“两新组织”党组织在促进“两新组织”稳定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切实抓好党员争当先锋模范、党员教育、党员发展等工作;形成“两新组织”党群一体化建设、“两新组织”党员工作以及“两新组织”党员管理服务等工作长效机制;建立一整套的组织生活制度、培训制度、党员联系普通职工等制度体系。

在今后的工作中,镇党委将进一步结合制定的规章

制度有效得开展好“两新组织”党组织中的各项工作,切实让“两新组织”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增强“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活力,不断增强“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中共&&&&&镇委员会

关于创新两新组织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篇4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8月,我街道所属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共计23个,其中党委1个,支部22个,涵盖了建筑业、机械加工业、服装业、印刷业、环保材料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中小企业55家,其中以小企业居多。非公企业党员人数有154人,占全街道党员总数的16%,其中女性党员有26人。街道党工委按照分块管理的原则,将工业园区内的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划入街道经济发展办管理,将各村(居)的“两新”组织划归各村(居)党委管理。

近一年多来,我街道“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呈现出“发展速度快、发挥作用好”的特征。现在每年非公企业中的都有五、六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大多是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企业中的技术骨干或者是企业管理人员,呈现出

党员队伍年轻化、学历高等化倾向。在今年的非公组建“百日攻坚”阶段,我街道深入各非公企业进行摸底排查,现在已顺利地组建了2个独立党支部,5个联合党支部,发展党员24名,选派党建指导员7名。在今年街道的“七一”表彰中有1名非公党建工作者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9名非公党员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机制,改进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一是完善领导工作机制。把“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完善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制,坚持上下联动,层层负责,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的原则,根据企业产权性质、经济状况、党建基础、业主重视程度等实际情况,实施分类指导。二是实施联动联建机制。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积极实施党、政、工、团、妇互相联动,建立定期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自职责,实行定期研究、定期通报、定期会办、定期督查,密切配合,强力推动在“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三是建立典型带动机制。每年通过宣传典型,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二)把握特点,积极探索“两新”党组织发展党员的有效途径。“两新”党组织普遍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健全了党员学习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联系服务职工以及党员发展等各项制度。根据“两新”组织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建立健全了流动党员台帐和联系制度,真正做到“管好在家的,管住外

来的,管活外出的”。

(三)提高素质,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两新”组织中普遍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载体。我街道的XX冶金机电厂党支部着力发挥党员的作用,在职工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一是抓学习讨论,发挥党员的参谋助手作用。如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党员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进行讨论,形成了“只有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共识,并建议制定了企业科学发展的长期战略。二是抓建言献策,发挥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近年来,通过党员联系职工、收集建议,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使得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达到2000元/月。三是抓争先创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以比节约、比产出、比降耗、比增收、比奉献等“五比五看”为重点的

劳动竞赛活动。通过民主评议,树立先进典型,设立党员先锋岗,并进行表彰奖励。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从业人员入党动机不端正。

从业人员存在功利型、虚荣型、盲从型、被动型等多种不正确、不成熟的入党动机。尚未把对党的事业和宗旨、使命建立在深刻、科学、理性的认识基础上。

(二)推荐标准异化。

主要是“两新”业主左右了新党员的推荐工作。由于“两新”组织员工从业的不稳定性,私营业主在人才聘用上常采用非常手段,甚至以“党票”为承诺干涉党员发展工作。

(三)基层组织职能弱化。

由于业主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本质要求,从业人员追求生存技能提高的热情往往高于追求政治进步的热情,而身边党组织关心帮助、启发引导不足,党员干部示范帮带不够,员工表达入党愿望、与组织交流沟通的途径不畅,“入党无门、培养无人”等情况在“两新”组织中比较明显。

为了进一步做好“两新”组织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提高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做好企业主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企业主的理解支持,直接关系“两新”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情况。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党建工作环境,党建指导员要积极转变企业家理念,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任务型思想,更紧密的寓党建工作于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使企业主切实认识到党建工作对企业的好处,从而更加自觉地支持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两新”党组织及党员的表彰、奖励、宣传力度,提高“两新”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二)坚持推广选派党建联系员制度。现在大多数“两新”组织党支部书记与业主为雇佣关系或是直接由业主兼任支部书记,这种状况不利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正常化。建议从机关非领导职务干部中选派“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进一步使党务工作者职业化、党建工作规范化。

(三)加大对“两新”组织的投入。建议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对“两新”组织支部活动工作经费的投入,摆脱对业主的过度依赖,进一步促使党组织活动正常化。可考虑从工会经费等方面列支,对党支部书记给予工作补贴。同时,对“两新”组织党员的学习经费给予补贴,鼓励党员亮明身份发挥作用,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改善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XX街道党工委

关于创新两新组织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城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关要求,切实开展好我市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巩固提升活动,进一步提升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到2020年底,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工作覆盖率、单独组建率均有明显提升。力争实现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覆盖率不低于X%、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不低于X%、应建尽建率达到100%、党的工作覆盖率达到100%,实现非公有制企业职工50人以上的有党员、100人以上的有党组织,市级社会团体和从业人员30人以上的民办学校、民办医院以及律师、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等实体性社会组织有党的组织。覆盖率低于上述标准的县(市)区,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攻坚,大幅提升覆盖率。覆盖率已经高于上述标准的县(市)区,要严谨制定切实可行的提升目标,巩固成果、查漏补缺,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增强有效性。市直各有关部门要依据职能,实现负责的非公经济组织和主管的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两新”组织兜底管理。各县(市)区由组织部门牵头,联合工商、民政等部门,对本地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情况进行逐户排查、摸清底数,名目归类、建立台账,明确责任、推进工作。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对主管的市级社会组织进行排查统计并建立台账;市县两级工商、民政部门归口负责对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社会组织进行排查统计并建立台账;省级以上园区要单独建立本园区非公经济组织台账。对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要坚持因企(社)制宜,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建立台账,明确工作推进措施、进度安排和责任人。

(二)加强“两新”组织党建覆盖。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挂靠组建、驻派帮建、龙头带建等方式,实现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目标,同时,对新组建的党组织,要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确保党组织活动能开展、作用能发挥。对于非公经济组织,要重点以X家省定产业集聚区为龙头,统筹抓好商务楼宇、商业街区、专业市场等非公有制企业集聚区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以下简称“两个覆盖”),确保在X家省定产业集聚区设立企业党委或综合党委(产业集聚区党建平台)、党建工作指导站(党员综合服务中心)。同时,在非公经济组织登记时,市县两级工商部门要同步采集从业人员信息;年报时,要同步上报党建工作情况。对于社会组织,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扎实做好市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关业务主管(指导)单位要抓好民办学校、民办医院和律师、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等社会组织的“两个覆盖”。要落实“三同步”要求,在社会组织登记时,市县两级民政、工商部门要同步采集从业人员信息;年检时,要同步检查党建工作;评估时,要同步将党建工作纳入重要指标,推动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另外,对规模较大、具备组建条件而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商会、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直接抓,选派干部具体抓,有针对性地做好党组织组建、党员发展等工作。对分散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各县(市)区组织、工商、民政部门和所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要兜底管理,可通过建立楼宇党组织、市场党组织、街区党组织、行业党组织、流动党组织、网络党组织等方法,把分散的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

(三)加强“两新”组织党务培训。市委组织部将选择部分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进行示范培训。各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制定培训工作方案,重点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想信念、党务知识、国际形势、群众工作、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设置课程,抓好对辖区内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和党建指导员的全员轮训和任职培训。同时,要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选择“党建基础好、工作开展好、带动引领好、示范效果好”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打造成观摩学习、体验实践的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动党建工作整体提升。此外,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较好的地方,要依托党校、产业园区,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校,根据特点组建一支专家团队,科学设置课程体系,经常性培训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负责人、党组织负责人、党建指导员、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

三、方法步骤

(一)前期筹备。2020年X月X日前,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各自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负责人和联络员并报市委组织部组织科备案。

(二)实施阶段。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要同步推进党建巩固提升活动,在排查时可同步开展党组织组建和培训工作。X月X日前,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要完成集中排查和台账建立工作(台账电子版发送至市委组织部组织科邮箱),并实现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单独建立党组织。X月X日前,各县(市)区要结合市直有关部门排查情况,建成本辖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总台账(台账电子版发送至市委组织部组织科邮箱),并实现有党员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尽建。X月X日前,力争实现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目标,并切实做好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的相关培训,确保全部轮训一遍;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党建巩固提升活动开展情况,并报送总结材料。

(三)考核验收。X月X日前,市委组织部联合工商、民政等部门,通过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形式,对党建巩固提升活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对成效显著的进行表彰,对工作较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四、工作要求

(一)摆上重要位置。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党建巩固提升活动作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夯实党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的执政基础,推动我市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要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部署,加强指导推动,并列入年底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推动各级党组织切实把责任扛起来。

(二)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市)区要围绕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成立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构,配强专兼职工作力量,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要加强对党建巩固提升活动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推动,明确具体工作目标,提出具体措施,做到可操作、可落实、可检查。市直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能做好相关工作。

关于创新两新组织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篇6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作用的催生下,两新组织大量涌现,日益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在两新组织开展党的建设,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当前两新领域党的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并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党建的新局面。但是,两新组织中的党建实践毕竟历时不长,相比于行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中的基层党组织, 党在两新组织中的基层组织在覆盖和发展上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创新是新时期新形势党的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新考验,我办事处在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作出了积极探索。

一“三结合”加强宣传,营造党建工作良好氛围

目前,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企业主对党建工作存在认识误区,对于在企业内部、组织内部开展党建工作顾虑重重,担心党组织的成立和活动开展会制约生产经营、挑战业主权威地位、增加运作成本等,因此不愿意为党建工作提供支持,致使基层党建工作在两新组织中缺乏必要的经费、人力支持。针对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宣传,引导业主转变观念,营造重视支持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1.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必须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着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两新”组织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实践者;必须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服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宗旨,宣传“两新”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为完成党的中心工作做贡献,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必须坚持深入“两新”实际,服务

“两新”需求,进一步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多种媒介宣传党组织对“两新”组织的促进、支持和保障作用,宣传“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职工群众支持党建工作的热情,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2.与树党建先进典型相结合宣传“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先进典型;宣传“两新”组织及其党组织、党员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宣传“两新”组织其党组织、党员在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广泛宣传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广大党务工作者和“两新”组织业主、党员,充分认识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3.与办事处日常事务推进相结合保护职工利益是两新组织党组织赢得群众拥戴的根本所在,只有抓好办事处日常的实际工作,切实服务群众、服务两新组织,保障职工利益,才能暖人心,扬风尚。这也要求办事处在实际工作中找准党建工作和两新组织发展的结合点,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党的工作有机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文化建设、改革发展等各个方面;找准党建和两新组织发展的结合点,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党的工作有机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文化建设、改革发展等各个方面。

二 “四创新”工作机制,规范两新组织党员管理

1、创新党组织建设机制

采取三种模式:新经济组织党组织以属地管理为主,新社会组织党组织以行业管理为主,流动党员以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党组织和街道社区流动党员党支部管理为主,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在组建力度方

面,可以采取“建、联、挂、派”等多种形式,按照方便管理、方便活动的原则,把支部建在企业、行业、社区、楼宇、劳务和人才市场等。同时,把组建、巩固、提高结合起来,逐步实现机构、管理、工作上的全覆盖。

2、创新党务工作者选配机制

为适应两新组织发展快、变化多、不稳定的特点,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业务精通和党性观念强的党务干部队伍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所必须的。对此,要创新党务工作者选配机制,充实一线党务工作者队伍。通过组织推荐、双向选择、公开招聘等方法,大胆选用政治素质好、经营管理强、熟悉党务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并通过建立“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人才库,重点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离岗、退休人员中选拔一批党务经验丰富的优秀干部,到两新组织中担任党组负责人。

3、创新党员隶属关系管理机制

两新组织企业呈现点面广,经营者居住分散,党员人数偏少,流动性大等特点,缺乏有效管理。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切实理顺两新组织中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从根本上改变“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最终无人管”的状况。本着“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有利于加强党员管理”的原则,办事处党委指派专人负责,明确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党建,处处抓落实。

4、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针对党员流动性大、从业复杂的特点,设立流动党支部或党小组,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和联络制度,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采取定期联系、召开现场办公会、征求业主意见座谈会、在春节等重大节日开展到企业慰问等活动,了解企业和组织的发展所需,并对其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尽可能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时办结,用真诚的态度和热情的服务打动业主,激发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对“两新组织”党员设立考核机制,把他们纳入网络化管理,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组织学习,并把两新组织党务干部培训纳入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干部培训教育的总体规划,提供多种培训资源,并在培训内容上大做文章。

三“五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两新组织党建活力

1、加强自身党组织建设质量,牢筑两新党组织基石

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是两新组织党组织安身立命的根本和基础,因此要切实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

一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广大党员为企业献计献策,使他们认识到为企业做贡献、献爱心也是履行党员义务的具体体现。也是为社会贡献力量,也是党性的体现,让每个党员认识到,只有两新组织不断发展,才能促进全区、全社会发展。开展党员示范岗,促进党员光辉模范作用的发挥。

二是进一步抓好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队伍建设。继续抓好党组织组建工作,努力提高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素质,建设好两新组织党员队伍,协同办事处精干力量,到两新组织组织中深入调研,特别是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党建基础的企业进行党建工作指导,加强与企业主的沟通,选举善经营、会管理、懂党务的党员作支部书记,并提高他们抓党务的能力,切实开展好组织活动。

2、加强党组织组建力度,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要巩固好现有两新组织党组织,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面,实现党建工作在两新组织领域的全面覆

盖;要建立和完善成立党组织以及群团组织的工作计划和方案。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保证凡是具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两新”组织必须成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要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的形式,力求有效开展党的工作。

3、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强化两新党组织的体制支撑

目前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各级党组织应充分认识到两新组织开展党建的重要性,健全两新党建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基层党委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度、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定期研究制度、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督导制度、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组织关系接转制度、党员活动制度、党员权利保障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等,为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保障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权利。还要加强党建指导,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宣传员”、“指导员”、“协调员”和“服务员”的作用,壮大专兼职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队伍。

4、加强两新党组织活动质量,激活党员荣誉感、积极性

党组织活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不高是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正视的问题。为此,要积极引导“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根据各自特点,积极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倡导党员挂牌或佩戴标识上岗,设立党员公示栏,公开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开展网络党组织生活,顺应科技化、作息化、网络化时代发展的要求,过网上组织生活、开展网上党课教育、组织网上党建经验交流等,克服党员分散、流动性大、联系不便等不利因素,凝聚广大党员,增强战斗力。在树立党组织良好形象的同时,有力激发党员的“荣誉感”,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

作的活力。最终实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目标。

5、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依托。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更要突出服务功能,坚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事处党委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重点解决环境卫生、维护稳定、公共服务等难点问题,协调各基层社会组织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工作推进机制。

马 林

南大街办事处

关于创新两新组织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篇7

开发区党委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促进和谐、服务发展”两个原则,将两新组织党组织生活与企业自身发展、党员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创新党组织生活模式,推动两新组织创先争优,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明阳模式。作为开发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排头兵的明阳集团党委,其取得的成绩与组织生活创新密不可分。自成立以来,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党委紧紧围绕“能动无限,地蕴天成”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找准党建工作切入点,增强党建工作内在动力,积极推进党群工作一体化,大力实施企业人才战略,积极改善员工的薪资福利待遇,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有效构建和谐的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注重对员工的教育引导,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培训,扎实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努力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明阳模式因此成为人才驱动型组织生活的创新模式。

二是三才模式。三才集团的前身是国有企业,企业主非常重 1 视党建工作,投入大量资源,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党委书记,成立党委办和党群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学习,到贫困地区访贫问苦,并与当地党组织结对帮扶。三才模式成为后传统型组织生活的创新模式。

三是环威模式。环威公司党支部将企业管理溶入党组织建设中,以团队建设为主线,在组织生活中注重团队学习、心智开发和共同愿景,使党组织和企业共同发展。因此环威模式为学习型组织生活的创新模式。

四是健康花城模式。健康花城党支部作为全市首个楼宇小区党支部,以小区文化建设为中心,整合了物业公司和社区服务中心资源,以文化建设为引领,组织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党员“亮身份、做表率、我为小区添光彩”、“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服务”、“小区联谊会”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小区党员积极开展各项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的支部活动,参与社区建设,增强居民对小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党建工作的模式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的赞赏和肯定。健康花城模式为促进和谐型组织生活的创新模式。五是舜宇模式。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党支部针对支部年轻党员较多的实际,赋予党支部企业文化建设、维护劳资关系和谐等多项职责,组织带领全体党员多次参与区青年志愿者活动,“我与文明同行”单车环区行活动,积极宣传低碳环保的文明生活方式等多项活动。舜宇模式为节能环保型组织生活的创新模式。

关于创新两新组织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篇8

陈彦焰

企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共青团的重要工作领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大量青年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集聚,非公企业领域团员青年成为继学校之后的第二大块共青团工作主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加强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更好地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现阶段共青团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和重要任务。

一、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1、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是共青团组织巩固党在非公企业青年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共青团的根本职责所在。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必须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作为共青团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教育优势,最大限度地把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广大青年团结、凝集在团组织周围。

2、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是共青团组织服务企业生产发展的关键。着眼非公企业的本质功能,创造性地寻找共青团工作切入点服务企业发展是关键。加强非公企业共青团组织建设并积极开展团的各种活动,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的取得。通过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等活动,服务企业 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有助于企业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不断进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开展青工思想政治教育,向广大团员青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爱心助学和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能有力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在塑造企业文化、宣传企业形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青工维权、推优、先进典型评选等工作,可以提高广大青年的工作积极性、增强青年的归属感,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青年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3、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共青团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强非公企业团的建设,能够进一步扩大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整体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团组织的网络和活动全覆盖,做到哪里有团员青年,哪里就有团的组织和活动;能够加强流动团员管理,减少团员流失,切实增强团员青年的归属感和团员意识;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断加大非公企业团建,能够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当前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以五星办事处为例,该办地处市区近郊,地理位臵优越,近年来大力实施“

”的战略,目前已引进项目

个,2011年全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家,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

家,非公企业建团数

家。据调查了解,当前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共青团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团组织不健全。从规模上看,小到几个人的“夫妻店”、创业团队、孵化企业,大到年销售额上亿元的股份制公司,大多数企业只有数量较少的团员青年,且分布面广,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建立企业团组织难度较大。按照团章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团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建立团的基层组织。该办非公企业团员青年比较聚集的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金融行业、餐饮服务业等产业,而在养殖业、加工业、广告策划业等产业中团员青年相对比较分散,甚至没有团员,35岁以下的青年微乎其微,符合独立建团条件的很少。已经建立团组织的企业,也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团组织职能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团组织班子健全、组织机构设臵合理、团组织能正常发挥作用的不到10%,大多数团支部建团流于形式。

2、团员青年不稳定。从非公企业方面看,该办大部分非公企业发展具有不稳定性,企业采用双向选择和优胜劣汰的灵活用工制度,再加上部分企业重市场轻人才,决定了用工的不稳定。从团员青年方面看,非公企业团员青年的来源主要有外来务工经商、从农村转移出来、刚从学校毕业应聘上岗这三条渠道,这些团员青年的工作单位与其组织关系等往往是分离的,团员青年无法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并且流动性极强。这些问题给团建工作造成了较大障碍。

3、经费难保障。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理念是追求最大利润,特别是非公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效益”的理念,企业管理层的效益“近视”观念,认为共青团工作短期内见不到实际产出效益,而不愿意花钱支持共青团工作。共青团本身又无法创收,没有关于企业共青团工作经费的相关规定或要求,经费落实缺乏机制保障,团干部的待遇无法落实。

4、制度不健全。该办非公企业团组织学习制度、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健全的不到30%。部分有制度规定的,也是形同虚设,没有很好的执行。企业团建工作保障机制的落实,更多的是靠企业的“自觉精神”,而没有法律规定的“硬性约束”。企业本身的逐利性和法律规定的不确定性交织重叠,导致企业团建工作的保障根基不牢,差异性、多变性、随意性特征明显。大部分非公企业团建目标不明确,保障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激励评价机制,制约了企业团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5、团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据调查,大多数非公企业团组织找不准团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切入点,组织活动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和有效性,成效不够明显,致使团组织在企业中的影响力不大。已建立起团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其团组织大多处在挂牌子和搭架子的水平上,既不能在青年员工中传播党和团的重要思想主张,又不能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反而给企业增加负担,使企业主对团组织丧失认同感。同时,企业员工的时间限制决定了团的活动只能以业余、小型、分散形式为主,在很大 程度上限制了非公团建工作的有效性和覆盖面,给团建工作带来了较大阻力。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主认识上有误区。能否顺利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团组织,很大因素取决于企业业主的支持与重视。在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理念中,普遍追求最大利益。通过调研发现,有部分企业主持观望态度,认为团组织建设与企业增效没有太大的关系,普遍存在上级主管部门不要求就不做的思想;有的企业主认为建立团组织会增加经营成本,忙于政务而疏于管理,影响企业发展;有的企业主从团地位考虑,担心其成为支持工人与自己唱“对台戏”的实际推手。还有少数企业主拒绝甚至反对建团,特别是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港资企业,认为共青团是政治组织,企业不应带有政治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强行成立团组织也很难开展工作。企业主的认识存在误区,增加了团建工作的难度。

二是企业自身发展有困难。从企业发展阶段来看,绝大部分企业包括规模以上企业处于原始资本积累或者初期发展阶段,“技术”和人力资本要素贡献率低下,核心竞争力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决策和执行、用人机制,进而对于党团组织建设疲于应付或者是被动接受。企业发展在规模、性质等方面的差异,客观上导致了建团工作的复杂性。

三、加强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对策

1、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一是坚持党建带团建。要牢牢把 握党建带团建这一根本原则,将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党建带团建的重要载体,以此为契机,推动党建带团建工作在基层的落实。要积极争取党组织的指导和支持,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创先争优活动的工作部署,将党建带团建情况列入创先争优活动内容。紧密结合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安排部署,学习借鉴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思路和方法,扎扎实实地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激活团的基层工作。特别是区县级团组织要密切联系上级党组织,充分依托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号召力,争取党组织在政策、人才、经费等多方面的支持,真正将团建带起来。二是不断完善团组织体系。具体推进措施,要由易到难、分类推进。在已建立党组织且符合建团条件的非公企业中,要充分借助党建工作成果推动团的组织建设。在尚未建立党组织但符合建团条件的非公企业中,可以采取派驻团建指导员等方式,推动团的组织建设。在适龄青年多但团员少的非公企业中,可以探索先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开展工作,再逐步推进团的建设。三是实行条块结合,整体推进,实现团组织的全面覆盖。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要求,依托经贸、工商、税务、卫生、劳保等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以及青年联合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力量,重点面向酒店餐饮、商业服务、旅游企业、工业企业和科技工业园等青年相对集中的行业和区域,推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团建工作,营造重视和关心非公团建的氛围。要加强宣传沟通。通过共青团团刊、网站及各种会议的形式,广泛宣传非公企业团的工作,争取企业的理解和支持。要探索和创新团组织建设方式。对规模较大、团员数量较多、团建基础较好的非公企业,独立建立团委(支部);对条件暂时不具备,可先行建立青年社团、青年协会或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青年组织,确保其能参加到各种团属青年组织中去,待条件成熟后,再建立团组织;对于非公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可尝试采取建立联合企业团工委的建团模式,如旅游局团工委下辖县域内各大旅游景点团组织,工业园团工委下辖园区内非公企业团组织。

2、加强团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一是要着力解决人难选的问题。在人选上要争取企业党政领导的支持,选拔党组织和业主器重、在团员青年中威信较高、有工作热情的业务和管理骨干来担任团干部,团组织书记可与企业党组织委员相结合。在形式上尽可能地采用“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民主形式,以增强团员的政治参与和认同感。在班子配备上,尽可能地配齐配强副书记和委员,以适应团干部新陈代谢的需要。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出缺的,要迅速配齐。对不胜任工作的团组织负责人要及时调整。二是要着力解决人难管的问题。采取岗前见习、定期培训、考察学习、交流观摩和推行团务工作者动态资格认证等方式,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升企业青年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业主满意、组织满意、员工满意和社会满意相结合,对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工作者的实绩进行量化考核。三是着力解决人难留的问题。加大财政 投入,实行岗位津贴制和专项津贴制,激发共青团工作者干事创业;规定解聘共青团(青年)工作者必须事先征得上级团组织和党组织同意,保障共青团(青年)工作者权益。规模以上企业可实行“基础工资+岗位补贴+绩效工资”结构报酬制,基础工资由招聘企业依法规定,企业适度补贴共青团(青年)岗位津贴,绩效工资同步纳入企业其他绩效考核预算之内,年终考核合格后兑现。

3、探索建立非公企业团建工作机制。一是构建“三级责任”体系,在落实责任上实现突破。要建立“市、县党委领导、职能部门具体指导、企业党组织负责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各级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建立团建工作责任制,要切实把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纳入党建年度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考核奖惩。要建立市、县(区)委组织部门牵头,纪检、统战、工商、税务等执纪执法职能部门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定期通报情况、交流工作经验、协调解决问题、推优评先联审等制度,形成上下互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加大企业团建检查、考核、奖惩力度,普遍与企业团组织签订团建工作目标责任书,促使各企业团组织变压力为动力,认真搞好年初承诺、定期报告、年底评议等工作。二是加大“三级投入”,在破解经费难题上实现突破。坚持把政策性投入作为保障非公企业团建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工作有经费,活动有阵地。采取“财政拨付+个体私营协会补 助+企业收益留存”的做法,保障企业团组织年人均活动经费不少于100元。三是加强阵地和制度建设,在团建工作规范化上实现突破。要强化阵地建设。通过单独建、联合建、开发建等途径,解决活动场所缺乏的问题,对团员活动室、团员学习室、团员青年之家等实行资源共享。可在工业园区建立非公企业团员青年活动中心,购臵办公设备、电教设备和健身娱乐活动器材,订立党报党刊和团报团刊。要推进团组织制度建设。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园区建、区域建等方式,建立团组织,确保组织覆盖。完善团员发展培养、政治学习、“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推优入党等制度,加强团员教育管理。建立团务公开、团组织参与企业决策、团员青年示范岗创建等制度,创新团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

4、强化非公企业团组织作用。一是创新工作载体。通过对企业团组织职能定位的把握,根据各个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工作载体,促进团组织作用的发挥。如开展“与党同心、与青年贴心、与企业连心,促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三心一促”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团建工作影响力,等。工业园区可开展“共青团员示范园”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团员示范岗”、“团员示范车间”和“团员示范企业”建设。要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坚持把非公有制企业中30%的团员培养成各类人才、把30%的优秀青年人才培养成党员、把30%的团员优秀人才培养成非公有制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促进团员素质的整体提升。三是 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坚持“业余、小型、多样、务实”的原则,在活动方式上,把集中与分散结合起来,将民主评议、团内组织生活等活动相对集中外,对其他活动应贯彻于日常工作和生产经营之中,采取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以便易为企业主接纳。同时,在活动方法上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讲究策略,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既要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也要同群团组织活动相结合,拓宽活动渠道。

关于创新两新组织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篇9

为扎实有效地抓好在“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根据市委《关于印发在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启委发[2010]39号)精神,结合“两新”组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两新”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要求

“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处于经济建设第一线,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依法经营,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要深刻认识在“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主题,准确把握“实行分类指导、突出实践特色、激发内生动力、注重继承创新”的原则,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实效。

(一)推动科学发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确定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内容和载体,帮助企业解决在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促进依法经营。引导和监督企业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诚信经营,照章纳税,切实做好劳动用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工作,注重维护社会利益、承担社会责任。

(三)团结凝聚职工。“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要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紧紧依靠职工群众,关心职工群众疾苦,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热情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强职工群众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同心同德发展企业。

(四)加强基层组织。巩固规模“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成果,加大规模以下“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积极开展党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做好“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壮大“两新”组织党员队伍。开展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活动,加强“两新”组织群团组织建设。

二、“两新”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任务

“两新”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以落实“五个好、五带头”为主要任务,确定活动内容,搭建活动载体,使活动为“两新”组织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职工所拥护、为业主所支持。“两新”组织党组织要突出“促进生产经营、凝聚职工群众”这个重点,紧密结合“两新”组织实际,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实践主题,以企业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紧紧围绕服务企业发展、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凝聚职工群众、促进企业和谐、建设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等内容,确定实践主题,开展活动。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围绕“强化诚信服务,建设和谐启东”设计活动载体,深入实施以“公平正义、诚信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组织“公信力工程”,通过创建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创新突击队、实施党员职工成才计划等活动,使党员职工争当兴业先锋,成为引领新社会组织持续发展的骨干力量。研究确定“两新”组织的活动方案和实践主题前,要在党组织内充分酝酿,广泛听取业主和职工群众意见,使创先争优活动既符合“两新”组织实际,又能凝聚党员和群众的共识,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两新”组织党员要争做“五先锋”。一是创业发展先锋。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投身创业发展一线,为发展经济、加速崛起建功立业。二是爱岗敬业先锋。刻苦钻研生产技术和业务知识,争做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脚踏实地,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在完成生产经营任务中发挥骨干作用,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冲在前面。三是诚信经营先锋。加强党性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诚信经营,按章纳税,敢于同不良现象作坚决斗争。四是促进和谐先锋。密切联系群众,主动关心群众、服务群众,自觉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主动排查并化解矛盾纠纷。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五是奉献爱心先锋。积极参与“两新”组织公益事业,带头参加社会志愿活动,积极帮助困难群众。要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承诺制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展示良好形象。

三、需要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

“两新”组织创先争优活动要按照动员部署(2010年6月)、全面推进(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深化提升(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和总结完善(2012年7月至党的十八召开前)四个阶段的总体工作安排,通过“调查研究、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等方式进行。在实际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大力加强党组织组建力度。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责任机制,明确专人负责,积极做好“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在巩固和发展“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成果的同时,重点加强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和重点行业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大力推进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分片划区管理,推动不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建立工会和共青团组织,努力实现“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二)深入做好业主引导工作。依托党校、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等阵地,加强对业主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探索构建“两新”组织“四方商谈”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单位生产经营、职工权益保障以及党建工作和群团建设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商谈。对支持党建工作的业主进行宣传表彰,推荐优秀业主代表参政议政,激发他们的政治荣誉感,进一步增强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

(三)扎实推进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各工业园区、镇(乡)和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都要主动向区域内“两新”组织开放,为“两新”组织开展活动创造条件。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为“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活动提供服务。鼓励和帮助规模以上“两新”组织单独建立党员活动室。

(四)切实加强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力度,严格执行“两新”组织党务书记初任培训、集中轮训和专题培训制度。要认真组织参加好上级组织部门组织开展的初任培训和集中轮训;同时要根据“两新”组织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要充分发挥党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通过远程教育、党建网站,采取菜单式选学、在线自学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培训实效。加大从“两新”组织经营管理层、生产和技术骨干等党员中培养和选拔党务工作者力度,努力把“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培养成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骨干。

(五)不断壮大“两新”组织党员队伍。积极稳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在规模以上及党的力量薄弱“两新”组织和一线职工、技术骨干、管理人员中发展党员。深入开展“双向培养”活动,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继续开展“党员找党组织、党组织找党员”活动,动员流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

(六)创新活动载体。围绕“两新”组织生产经营开展活动,通过开展生产、科技、技能、知识竞赛等活动,充分发挥与“两新”组织生产经营相互促进、双向互动的作用。围绕“两新”组织管理开展活动,开展“我是企业主人,我为企业建言献策”等活动。围绕“两新”组织文化建设开展活动,开展“党员先锋岗”、社会救助以及各类文艺宣传等活动。

“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活动方案、创建目标和党员的承诺目标,要以适当形式在“两新”组织内公布,向员工公开,接受员工监督。党组织要定期向业主和员工通报创先争优活动进展情况,请业主和职工群众进行评议。

四、“两新”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领导和指导 各镇(乡)党委,各街道、园区党工委,有关行业主管单位要用创先争优活动统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一)完善领导机制。“两新”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领导关系,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确定。要统筹安排,相互对接,各镇(乡)党委,各街道、园区党工委,有关行业主管单位负责“两新”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组织本单位创先争优活动,党组织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各单位要积极为“两新”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造条件,帮助解决活动经费等实际困难。

(二)加强指导督查。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要联系一个“两新”组织,同时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工作相对薄弱的“两新”组织担任活动指导员。联系人和指导员要经常深入联系点,及时掌握活动开展情况,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两新”组织党组织的上级党组织负责人,原则上每季度对“两新”组织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一次点评。

(三)实行典型引路。各单位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作用,要求他们在活动中做到行动更快、标准更高、效果更好,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要通过开展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形式,组织学习借鉴这些“两新”组织的成功经验,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上一篇:爱父母的作文下一篇:初一新生英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