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精选10篇)

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 篇1

实践充分证明,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充分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历史思维,用科学理念和创新思路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努力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公开化和信息化。

以富有实效为标准,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紧迫任务。只有牢固树立价值和效益理念,借鉴经济理论,运用系统方法,才能实现效能最大化。要科学分析反腐倡廉形势,准确把握内在规律,使防治腐败过程具有经济性,改革创新具有前瞻性,保障机制具有持久性。坚持求真务实,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突出实践特色,既加强对反腐倡廉共性问题的研究,又注重把上级要求具体化、先进经验本地化、本地做法长效化,推动反腐倡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检验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应体现在具有地方和部门特色的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是否日益完善,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是否显著增强,影响恶劣的腐败案件、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对党政机关及党员干部的投诉等是否明显减少,反腐倡廉建设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是否更加突出,群众满意度是否明显提升等方面。

以发展民主为取向,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社会化。社会化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最广泛最牢固的基础。只有最大限度地发展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1-

全党全社会积极参与,才能对腐败问题釜底抽薪。随着经济社会进程的现代化,公民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和畅通。反腐倡廉必须面向全社会,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完善党内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民主科学决策,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强化法律保障,建立保护检举(投诉)人制度,强化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权利救济手段,明确打击报复反腐举报行为的惩戒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群众参与反腐败的风险和成本。广泛宣传腐败对社会、家庭、个人的严重危害性,进一步强化公众廉洁理念,引导全社会接受反腐倡廉主流价值观,营造崇廉尚洁的浓厚氛围。

建设一流本科 全面统筹推进 篇2

这次高峰论坛,是在“双一流”主题中讨论一流本科教学。对于“双一流”建设,我有两点自己的见解,提出来向大家请教:

第一,我认为在“双一流”建设中,应当着重一流学科的建设,把学科建设摆在第一位。因为在一流大学中,并不是所有学科都能够成为一流的,而作为非一流的大学,有一些学科力量很强,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不久前,在开展“2011计划”申报项目中,许多有重大价值、发展前景的协同创新项目,出自非“985工程”大学。如果只着重一流大学建设、只对一流大学加大投入,一般学科很容易坐上顺风车;而非一流大学中有发展前景的学科,怎么努力也上不去。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有博士授予权、硕士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只要评上教授、副教授,大都可以成为博导或硕导;而在没有授予权的学科专业中的教授们,无论学术水平如何高,研究能力如何强,也同博导、硕导无缘。当然,这个比喻并不是很恰当。更为重要的是,大学教师是学者,学者的事业认同感、归属感主要是所从事的学科。一位教师可以从一所大学转到另一所大学,但学科却是他一生事业之所在,是他一生的热爱与追求。哪怕是退休之后,也还是他所关注的学科,并志愿为之做出贡献。大学是教师的工作单位,而学科则是大学教师一辈子的归属。无疑地,建设一流学科,更能调动大学教师全力以赴。

第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应统筹推进。当前所指的“一流”,是排行榜居于前若干名的大学,主要是研究型的综合大学。这些大学及其学科,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学术人才很重要,但应用型高校和学科也很重要。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力是应用型高校。中国现在已是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要从高教大国建成高教强国,要推进中国的转型发展,要超越“中等收入陷阱”,都有必要加大发展地方性应用型高等教育,培养大量创新性技术人才。因此,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都应有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达到统筹推进。

我注意到这次高峰论坛,出席人员并不限于“985工程”“211工程”大学的校长们、处长们,也有许多并非“985工程”“211工程”的地方高校以及民办高校的校长们和教师,他们也在大会或分会上做了很好的报告,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与经验,足见这次高峰会议的组织体现了统筹推进的精神。

对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国家将加大经费的投入。这是很重要的。但现在一流大学与非一流大学之间的差距太大。有的一流大学,每年投入达百亿元以上,而许多发展形势很好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却捉襟见肘。地方性应用型高校也应当适当增加投入。最近,广东省准备对4所地方高水平理工学院投入80亿元,这是令人鼓舞的事。

当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不仅是增加经费投入,更应增加办学的自主权。管理部门要给学校办学自主权,学校也应适当给院系、教师教育教学的自主权。要形成政府、学校、院系、教师都在争创一流中前进的良好氛围。

[本文根据潘懋元先生2016年5月7日在“一流本科教学高峰论坛”(厦门大学)闭幕式上的讲话录音整理,经作者审阅]

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 篇3

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突出表现在区别城乡居民身份的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公共服务制度和不清晰不完整的农民财产权利。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打破体制壁垒,走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道路,让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进入城镇和二、三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此,应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我区各级组织如何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个人意见,供参考。

第一,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鼓励各地按照总体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同时,以清晰的逻辑思路推动改革实践逐步深入:首先是完善规划,按“三个集中”、“三次产业互动”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也为后续改革创造条件;接着是努力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同步完善以群众自主、自治为核心的基层

民主制度;然后才是触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根本,并在实现城乡福利均衡和产权明晰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必须先做好确权颁证的基础性工作,构建起规范的交易体系和工作制度,才能推动产权有序流转。此外,在各项重大改革部署出台之初,坚持先试点再推广,并对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引导干部按照正确的观念和方法系统推进改革,同时组织基层干部和群众到试点地区实地考察,汲取经验,从而较好地避免了改革在执行过程中走样的问题。

第二,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对集体所有权据实确权颁证,清晰界定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明确权利义务。同时,积极探索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有效方式,鼓励农民以产权为纽带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从而实现了在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既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也使农民经营主体地位更加明确,推动了农民土地权利从身份权向财产权的转变,为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创造了条件。

第三,坚持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的全域覆盖为土地用途管制提供科学依据,建立耕地保护基金等,又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土地用途管制,确保了耕地规模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改善。同时,对于各类违反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的行为,坚持

严肃查处、严厉打击,不断加大规划监督、执法力度,树立了区域范围内干部群众自觉按规划办事的良好风气。

第四,坚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实践中坚持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既为群众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供了制度保证,也成为改革始终平稳顺利推进最根本的原因。

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 篇4

博罗县农业局直属机关党委

党的十七大对“三农”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为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扎实有力的措施,作好农业系统今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我们认为,农业系统纪检监察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农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在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推进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切实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等三个方面取得实效,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党的十七大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农业部门担负着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职责,农业系统党员干部的作风状况,直接关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关系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任务的完成,关系农民根本利益的实现、维护和发展。农业系统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抓党风带政风促行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工作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以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转变职能、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服务为重点,抓党风带政风促行风,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大力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切实解决作风效能建设中存在的突出 1

问题,建设高素质的农业干部队伍,牢固树立“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政风行风,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努力实现抓党风带政风促行风的目标任务。通过抓党风带政风促行风,重点在五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增强为“三农”服务的本领。二是密切联系农民群众,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三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努力做到信念坚定、作风过硬,服务“三农”、廉洁高效。四是树立良好的部门与行业形象。五是建设和谐机关,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良好氛围。

二、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进一步推进改革和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继续保持查办案件的工作力度,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把反腐倡廉工作摆上战略高度,以“三个强化”为重点,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强化学习调研,提高素质能力。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农业系统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巩固“学习型”机关创建成果,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并把理论学习联系实际工作中去,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

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把教育与管理结合起来,强化制度建设,构建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党风廉政建设的教育机制。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目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立足教育,着眼防范,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构建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机制。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内部监督,完善考核制度,推行过程督查、行政监察和事后评估。把干部作风建设、人财物管理、依法行政监督作为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坚持不懈抓紧抓实;构建党风廉政建设的惩防机制。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不断健全完善民主议事和科学决策、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等反腐倡廉基本制度,加强源头治理,做到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管权。三是强化廉洁意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扎实推进农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三、要以全面履行职责、维护群众利益、提高纪律检查工作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坚持一手抓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一手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抓制度创新、抓示范带动、抓重点突破、抓整体推进。一是要深入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确保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基本制度落实。规范从政行为,严肃从政纪律。干部作风要向基层转,向“三

质量并举统筹推进湖北城乡建设 篇5

尹维真

2013年第6期 ——经济建设

加快推进湖北住房与城乡建设,是建设“幸福湖北”、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内容。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关键是要结合省情,切实在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扩容提质,强化住房保障,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湖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引导作用,在保持“量”的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在城镇发展的“质”上下功夫,推动全省城镇化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向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围绕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深入实施《湖北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深化完善以城市圈(群)为主体、以“一主两副”为引领、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以县城和中心镇为节点的城镇体系规划。特别是要强化区域发展空间统筹,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形态。今年重点推动宜荆荆、襄十随城市群、武鄂黄黄城镇密集地区等分区域规划和黄石、浠水、老(河口)谷(城)丹(江口)等跨江跨河组合城市协同规划的编制。

严格规划实施管理。继续推进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实施,引导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完善城市、建制镇规划区“一书两证一核实”,推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规范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开展“县城优秀规划实施范例奖”评选活动,着力提升县城规划实施水平。切实加强规划执法,完善“三区”、“四线”规划管理制度,禁止任何形式的破坏性开发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绿道规划编制与实施试点,加强沿河库、湖泊、湿地、山体等城乡景观绿化和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自然资源保护。完善规划督察员制度,启动省市向辖区派驻规划督察员工作,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规划监督网络。建立健全城乡规划政务公开、公众参与和监督制度,依法查处规划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积极推动城镇化示范工作。小城镇是连结城乡的重要节点,是城镇化的基础。从今年开始,在现有的100个重点镇和100个特色镇中,选择一批城关镇、口子镇、城郊结合镇和具有地域、资源和产业特色的小城镇,作为全省城镇化建设示范,集中给予支持。继续加大黄梅小池镇各项规划的实施力度,加快推进开放开发,充分发挥其在小城镇转型发展中的典型示范作用。

二、坚持民生为本,着力探索建立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

保障性住房建设,既是民生工程,又是发展工程,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必须花大气力抓紧抓好。

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今年,省委、省政府首次把保障房建设纳入对各地政府的目标考核,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5.60万套(户),基本建成18.16万套(户),分配入住10.89万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万户以上。抓好配套设施建设,做到配套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确保今年基本建成的保障房分配入住率不低于60%。抓好公平分配和后期管理,完善“三审两公示”工作机制,严把入住关、退出关,加强保障房物业管理。抓紧研究制定湖北省城镇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总结推广黄石等地三房并轨运行经验。抓好大别山地区住房保障延伸到乡镇的试点工作,实施保障房政策向该地区乡村教师、医疗卫生工作者、科技人员、乡镇公务员、扶贫志愿者覆盖。积极推进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年底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运行。

规范发展商品住房市场。继续贯彻落实好既有调控政策,支持合理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住房需求。加强全省房地产市场信用档案建设,继续在市场准入、销售、租赁等方面强化监管,严肃查处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结合各地住房需求和城镇化人口转移目标,编制各地住房建设计划,切实加大住房有效供给尤其是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工作,加快全省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省、市信息平台建设。

强化住房公积金监管。大力实施住房公积金倍增计划,今年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额213亿元,新增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106亿元。将住房公积金缴存纳入用工单位劳动合同管理,不断增加制度受惠人群。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范围。加强省级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监管及在线服务系统,加强实时监控。不断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综合柜员制度。

三、坚持扩容提质,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坚持速度与质量并重、建设与管理并重、地上与地下并重,切实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推进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全面组织开展城市地下管线现状普查,加强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提升城建档案管理水平,创新城市地下管线统一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城市排水管理办法,严格实施排水许可制度。完善城市排水、内涝防范技术标准及政策措施,推进排水防涝设施体系建设,全年建设排水管网500公里。坚持一“点”一“策”,着力整治城市渍水点。加强设施维护和管理,保障城市管网运行安全。

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设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科学实施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中心城区路网加密、扩能改造及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改造,全年新(改、扩)建城市道路600公里。积极发展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加快推进武汉市轨道交通设施建设,确保实现通车里程72公里。合理布局公共停车设施,启动建设停车引导系统,提高城市交通运行及保畅能力。

着力抓好城市供水供气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全年新(改、扩)建供水管网300公里。加强供水水质检测能力和污染应急处理处置体系建设,完善供水安全督察考核和水质公告制度,确保市民喝上“放心水”。加快燃气设施建设,新建燃气管网300公里。调整优化气源结构,拓展燃气应用服务范围。建立完善应急储备、设施保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运营安全监管等制度,确保市民用上“安全气”。今年,全省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7%、90%。

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以园林城市、园林式单位(小区)、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创建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以综合性公园、街头小游园为重点的公园绿地及城市绿道、林荫道、林荫停车场建设,着力提升城市绿化量和绿化品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精心筹办武汉市第十届中国国际园艺博览会,带动和促进全省城市园林绿化提档升级。切实抓好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4%、80%。深入推进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力争地级以上城市基本配套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强化城市污水处理监管,将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状况与“以奖代补”政策挂钩。全面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争消除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空白市县。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加强存量垃圾治理。启动宜昌、襄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加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

四、坚持加强城市管理,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加强城市管理、创造宜居城市就是抓发展、抓民生。要坚持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常态化管理上下工夫、抓落实。

统筹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实施城市“容貌提质”工程,推动专项治理“五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美好示范道路”和“市容环境美好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形成全员参与城市管理的浓厚氛围。实施环境改造和小区美化行动,严格渣土管理,坚决治理扬尘污染、抛撒滴漏等问题。推动环境整治向乡村延伸,建设“美丽小镇、美丽村庄”。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完善和环境整治工作,重点抓好农村垃圾的收集、清运、处理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加强农村自然风貌特别是传统村落肌理的保护。

健全完善城管长效机制。建立城管协调督办、考核奖惩、投入保障机制,强化城市综合管理职能。编制《城市综合管理手册》,细化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构建“高位监督、分级管理、重心下移、逐级考评”的城市管理格局。进一步完善考评办法和标准,加大第三方调查和暗访力度,注重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增强考评的客观性、公平性。

全面推进数字城管建设。结合社会管理创新,集约高效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力争年底所有市(州)全部建成数字城管系统。开展县城数字城管试点,力争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市)建成责任明确、反应快速、处置高效、监督有力的数字城管系统,为城市管理实现信息化、科学化、精细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坚持提速增效,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积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产业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进一步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建筑业是湖北的优势产业,今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到7500亿元。坚持扶优做强,鼓励大型优势企业向大型项目管理公司、工程总承包公司转型,推动专业承包企业向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向新材料、新能源、建筑工业化等领域延伸,推进建筑业多元化、一体化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力度,企业申报省级工法、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和专利技术等3项指标保持20%以上的增速。切实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各方主体行为。严格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勘察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先导作用。加快行业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进一步增强行业创新驱动发展,提高行业创新能力。打造湖北工程勘察设计品牌,加快武汉“工程设计之都”建设,依托产业联盟和设计产业园区,构建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的行业合作平台,促进勘察设计业与建筑业、制造业协同发展,勘察设计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

积极推进房地产业转型发展。引导企业从以住宅开发为主向商业、工业、旅游、养老等产业地产发展,从以大城市为主向中小城市发展,从粗放式开发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发展,从项目开发向综合开发发展,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创造产业聚集和宜居宜业环境。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将绿色生态、节能低碳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纳入项目建设准入条件。加快武汉城市圈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推广,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000万平方米;研究制定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发展绿色建筑200万平方米;支持武汉花山、武昌滨江、汉阳四新、宜昌点军、襄阳东津等率先建设绿色生态集中示范区。积极推广适合冬冷夏热地区的节能技术,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30万平方米,新增建筑节能能力61.4万吨标煤。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环境整治,推出3-5种农村节能实用房型,开展农村节能住房示范。完成21个重点镇“禁实”达标任务,新型墙材应用率、水泥散装率分别达到89%、56%。■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 篇6

一、始终坚持培育壮大城乡统筹发展的支柱产业

我省是农业省份,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民收入水平低,大部分农村以传统种养业为主,因此,坚持培育壮大农村支柱产业,确保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稳粮、优果、兴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稳粮、优果、兴牧的思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近年以来我省一以贯之的基本思路。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和整理项目,确保了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抓好粮食生产32个主产县,通过推广提高小麦良种统供水平和地膜生产技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和减灾能力。二是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果业发展。2007年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6.8%。特别是苹果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浓缩苹果汁出口量已占世界贸易量的四成以上。三是稳定发展畜牧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兑现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政策,安排生猪良种扩繁和规模养殖等重点项目,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7.3%。

(二)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壮大县域经济

根据省情特点,立足资源、产业等基础条件,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是全面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全省共确定示范村1153个、带动推进村1万个,总数占到全省行政村的35%。按照全省特色农产品布局,抓村定品,促进特色产业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资金投入、市场建设、科技支持、人才培养、信息服务等向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倾斜,促进了农业内部挖潜,拓展了就业和增收功能。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扩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规模,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0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5万个,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达9800多个。三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围绕县域农业资源,依托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和民营经济,培育县域主导产业。设立专项发展资金,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平台建设和对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的鼓励与引导,全省43家企业被确定为全国“创名牌重点企业”,一批企业获得省部级驰名商标以及名牌产品、免检产品称号;纳入监测的93个县域年度实现生产总值2653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8.6%。县域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总数达到94.7万,2007年实现增加值986亿元、利润205亿元,为全省农民人均提供工资性收入980多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8%。

(三)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村产业服务能力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强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必然选择,是扶持培育产业、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保证。一是科学规划。围绕种养业良种、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动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以及农民权益保障等八大体系建设,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完善了相关的建设规划。二是加大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完善农业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基础设施,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体系建设,农村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三是深化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农业科技资源得到有效发挥,科技人员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四是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了小生产与大市场顺利对接,促进了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

二、始终坚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是统筹城乡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我们在工作部署上按照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延伸的思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一)不断完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

加快中小灌区设施改造,完成了8项重点水源工程,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重点防护林等治理工程,生态建设逐步改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25%。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水电路气问题,饮水工程速度加快,道路建设力度加大,用电问题基本解决,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进展顺利,行政村广播电视和固定电话“村村通”全面实现,长期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一些突出问题正在得到有效缓解。

(二)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积极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不断扩大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范围,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有力地促进了我省贫困地区和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

2002年以来,共安排投资5.4亿元,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机构建设任务。2004年起,重点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乡镇卫生院1060所、县医院53所、县中医医院17所、县妇幼保健院31所。随着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成,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逐步健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全省农村健康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四)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2007年底,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人数达到2130.8万人,农民参保率达到87.2%,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已扩大到104个县区,提前一年在全省实现全覆盖目标。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在两县开展,农村居民低保覆盖人数达到80万,贫困学生助学金制度全面实施。当前,全省农村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覆盖面稳步扩大。

(五)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五大工程(两馆一站一室设施建设工程、农村艺术舞台繁荣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工程)全面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扩大,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广大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三、始终坚持不断创新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体制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诸如农村金融、土地经营权流转、城乡二元结构等重大的体制性因素和制度性障碍不断显现,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加强公共财政投入

近5年来,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显著增加,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农民农业税“零负担”。在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中,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确保财政支农投入增量逐年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增量明显高于上年,新增耕地占用税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用于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规定各级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支出要向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倾斜,并逐年提高比例。从2008年起,在扶贫工作重点县和粮食主产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公益性强的基建项目,将逐步减少或取消县级配套。

(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针对我省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特点,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鼓励和支持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发展,引导商业银行对农村生产性和生活性基础设施加大投入。采取注入资本金等方式,促进农村信用社扩大规模、做大做强,支持农信社在农村信贷中发挥出核心和支柱作用,农村融资的主渠道不断稳固。在部分县推行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互助会试点,吸引社会投资、民间资金投资入股参资,拓宽了农村贷款的来源。同时,在全省全面推行了能繁母猪保险,推行苹果、奶牛等政策保险试点,农业政策性保险稳步铺开,多元化、全方位的农村金融体系正逐步建立。

(三)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2005以来,我省调整户籍迁移政策,推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通过积极推进户口一元化管理进程,逐步取消户口迁移中计划指标的限制,形成了城乡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加快与户籍制度相关的配套改革,附着在户籍上的就业、住房、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不合理制度正在逐步消除,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顺畅转移。

(四)积极探索土地制度改革

在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积极稳妥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拓展了二、三产业发展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多种农民增收的渠道。积极探索土地征用与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相配套的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征用的法规体系,农民利益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

四、推进全省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责任在政府,动力在改革。只有城乡统筹发展,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下一步我们实施城乡统筹将继续坚持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以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畜牧业收入倍增工程、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创业等六大工程为抓手,积极开展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壮大县城经济的整体实力。

二是坚持统筹城乡规划和建设。改革长期以来城乡规划分割管理的现象,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市民和农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编制一体化发展的城乡规划,全力推进农村水电路气基础设施和重点农村小城镇建设,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积极探索省、市和县统筹的农村义务教育新模式,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稳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来源,城市义务教育向农村开放,消除一切阻碍农民工子女进城就读的歧视政策;加强县、乡和村三级的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卫生体系,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直接成果。

四是坚持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加快构建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水平,探索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保障线标准合理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和更加规范的有效农村社会救济制度,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差距。

五是坚持重视统筹城乡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快改革现有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探索和实施居住地管理制度。以劳动力素质为就业主要指标,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一体劳动力市场,加大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和服务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就业择业能力。

以改革创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篇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中央纪委五中全会上强调: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

近几年,虽然我们党在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不断增强,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仍然存在制度执行力低、制度实效差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单位和领导干部形式主义严重,思想浮躁,只图虚名,对上级制定的规章制度或措施通常只用来装潢门面,写在文件上,贴在墙上,念在嘴上;对上级的精神不联系实际贯彻,片面理解,习惯于照抄照搬,应付上级检查考核,而不去认真贯彻执行;下基层是走马观花,不与群众谈心交流,不了解实情,而是指手画脚,吆五喝六,不解决基层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比如,中央纪委曾三令五申制止公款旅游、公款大吃大喝、公车私用等现象,但一些地方当作耳边风,照常我行我素,诸如超标准装修豪华办公室、超标准公务接待等,甚至愈演愈烈。

2、制度本身的缺陷和不足。有些制度在整体设计上过于简单,缺乏

连贯性、系统性;有的制度在制定的时候就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度脱离实际,执行效力也大打折扣;有些制度存在漏洞,存有“盲区”和“死角”,容易给投机取巧之人钻“空子”和打“擦边球”;有的制度主体不明,责任不清,致使部门横向之间、干部上下之间互相推卸责任、推诿扯皮,问题得不到处理,责任难以落实,“板子”打不到具体人身上,制度最终丧失权威。

3、制度执行监督缺位,查处力度不够。实际运作中制度执行的监督存在不主动监督、不敢监督和不愿监督的现象。有的干部或专职监督人员缺乏责任感,监督意识薄弱,不主动监督;有的自身建设不够过硬,过分注重自我保护,不敢监督;有的纪检监察部门对那些不违反大原则、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的现象,如吃点喝点、玩点乐点、拿点送点的“小毛病”很多时候睁只眼闭只眼,认为是人之常情、“小节无害”。对一些党员的违反制度行为采取能瞒则瞒、能捂则捂,实在瞒不住、捂不了,就搞“下不为例”、“网开一面”、“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不能做到一视同仁,搞区别对待,双重标准。

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愿望、要求十分强烈。如果我们不能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增强制度建设的实效,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和社会纷乱,导致党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在新形势下,只有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增强制度建设的实效,才能不断推进我党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胜利。

一、反腐倡廉必须不断创新思想、创新工作布局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在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服从

和服务发展第一要务,创新思想观念,树立协调互动的观念。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把“服务经济发展、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坚定不移地捍卫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坚持“惩治腐败是政绩,预防腐败也是政绩”,努力创造宽松、宽容、宽厚的党内生活氛围。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综合运用执法监察、纠风治乱、查办腐败案件等手段,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执政为民。

纪检监察机关在工作布局上开拓创新,就是要处理好惩治腐败与预防腐败的关系,既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依法严惩腐败分子,又加大预防工作力度,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紧紧围绕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四个关键环节,把反腐倡廉教育同领导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结合起来,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通过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报告、廉政考核、民主测评等措施的实施,探索实施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保证以抓纪检监察工作为主,以进一步增强监督的有效性。

二、反腐倡廉必须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

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当好“倡导者、实践者、捍卫者”。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大局中去把握。要加强纪检监察机关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认真解决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问题,建设一支能打敢拼的纪检队伍。“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加强党的领导、形

成反腐败斗争整体合力的组织保证。

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安排部署反腐败工作任务,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服从和服务于党委工作的大局。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确保政令畅通,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要坚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和纪委的组织协调下,紧紧依靠组织、宣传、广播电视等部门和单位,依靠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载体,形成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大合唱”。

三、反腐倡廉必须强化领导责任

实践证明,领导有力的地方,工作就有成效领导不力的地方,工作就流于形式。强化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责任,就是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工作规定下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并严格考核。

要以中央和市委关于反腐败斗争的方针政策为依据,认真制订出推动本地本部门反腐败斗争深人进行的方法、步骤和措施,分阶段地开展监督检查,随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做到统揽全局。党政“一把手”必须在地方之间、部门之间,抓好组织协调,努力形成上下一体、左右联动、全民参与的反腐败工作格局三是纪检监察机关后盾的作用。一方面,在工作上要加强领导、指导与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在人、财、物上要大力支持,对纪检监察干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认真加以解决,为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反腐倡廉,必须强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在开展工作时如果没有健全完善的制度,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还

有可能走弯路。结合这几年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着力查处党员干部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大操大办、破坏发展环境、赌博、侵害群众利益等方面的案件,切实发挥查办案件的综合效应,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更加全面、明确、具体规定责任划分、责任追究内容、追究形式等问题。

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 篇8

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沈丘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五个新”的工作要求和实施“111”工程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上下联动、发挥作用,形成建设合力

一是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111”工程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县四个班子领导联镇带村落实责任,每人分包一个乡镇、一个示范村,搞好帮扶指导。同时,不断加大引导力度,先后组织4批320多人次到外地参观学习,特别是去年11月底,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刚上任几天,就组织各乡镇党委书记、行政村支部书记代表和涉农部门负责人到新乡等参观学习,回来后逐乡镇、逐单位表态发言,找差距,订措施,落实单位责任,形成上下互动、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二是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我们坚持从农民的意愿和要求出发来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示范村工程建设由村民委员会讨论决定,具体工程由老百姓自己建设和管理,政府做到支持不包办,帮忙不添乱,指导

不代替,使新农村建设真正与农民贴心贴肉。同时,加大了对农民的宣传发动,引导群众明确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权力和义务,不断激发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的巨大热情。三是发挥社会各界的共建作用。我们充分发挥沈丘民营企业多、实力强的经济优势和县直机关联系面广、政策性强的智力优势,引导企业家、县直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村直共建等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其中祥和实业投资1.2亿元参与了老城西关村的新农村建设,县直14个职能部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形成了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良好局面。

二、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确保稳妥推进

一是突出抓好规划编制。我们把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建设的先导性工作,做到规划先行、分期实施。全县村庄布局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及乡镇(办事处)总体规划已全部完成,26个新农村示范村,94个辐射带动村,130个乡镇中心村已完成为详规,其它村庄的规划也基本编制结束。同时,县政府于2010年5月份发布了《关于加快农村建设规划、严禁私搭乱建房屋的通知》,加大了农村规划执法力度,确保了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二是突出抓好示范村建设。全县示范村建设已形成四种模式:以老城镇西关村为代表的新型城镇社区域,把全村整体规划为居住区、商贸区、工业区、农业区等,一期投资6000万元,已建新型农民社区2.5万平方米,超市3000平方米,建材6000平方米,公园290亩,并建有村室、敬老院等,可容纳村民1200户、6000人,节省土地400多亩。以东城办事处和谐新村为代表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由1个农场、13个自然村撤点并村而建,规划占地370亩,总建设面积20万平方米,可解决1500户农民入住,节约土地1190亩,内设文化大院、幼儿园、标准化卫生室、村邮站、健身广场、连锁超市等,目前18栋农民住宅楼已封顶。以周营乡孟寨行政村为代表的旧村改造模式,重点抓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做到道路畅通、庭院整洁,村容村貌较大改观,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以东城办事处尤庄行政村为代表的项目建设模式,我们以沙颍河改造为契机,动员沿岸村民搬迁,统一规划安置建设新村,沿河共建起8个安置小区。目前,产业集聚区内两个村的拆迁正在启动。三是突出抓好村庄整治。我们以村庄内垃圾、柴草、路障、污水整治为重点,认真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对全县558个行政村的村容村貌进行了全面整治,大力推行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建设农村沼气,绿化美化村庄,不断提高人居环境。

三、多元投入,市场运作,提供资金保障

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大,为破解资金难题,我们积极探索了多种筹资方式。一是整合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行其职、名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扶贫、发改、交通、卫生、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源,尽可能地把惠农资金在不

违背政策的前提下优先向示范村倾斜。二是政府投资。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对建设进度快、效果好的示范村解决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起到了四两拨千金的激励效应。三是市场融资。成立了沈丘县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目前已融资1000万元,促进了和谐新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四是企业投资。老城西关村以河南祥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先行投资1.2亿元建设新型城镇社区,再由河南乾元鑫担保公司无偿提供提保,以优惠利息帮助村民贷款购房,每户家庭只需拿出3至4万元就可以入驻新房、购买商铺。五是社会筹资。我县积极动员在外知名人士、热心家乡建设者、企业家等,踊跃为新农村建设捐献赞助,2010年全县筹集新农村奖金近2000万元。

四、产业劳动,提高效益,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我们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文章,从根本上不断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一是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扶持农民发展种养加特色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如北城办事处小辛营行政村种植槐山药1.2万亩,年经济效益1.7亿元;纸店镇卢寨行政村发展蔬菜大棚160个,年收入达1500万元;付井镇建成了5个千头奶牛规模养殖小区,年增加农民收入1800万元。二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中储粮沈丘直属库为依托,采取“公司+农户”粮食种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小麦70万亩,每年农民增收8000多万元。三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2009年以来,我们把秸秆综

合利用作为循环农业的切入点和一项生态建设工程积极推进,秸秆由炭化到燃料到炉灰到肥料、由气化到供应入户到生火做饭、由粉粹到饮料到养殖等现代农业经济产业链开始形成,初步显现了农民增收、农村整治、农业增效、节能环保等综合效益。四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整体推进的同时,我们注重培育了一批动作规范、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目前,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42家,带动农户2多万户,年促进农民增收3亿元以上。以中储粮沈丘直属库为龙头的“三农服务社”发展到125家,有效地带动10万农户增收,不到一年时间就推动土地流转1万亩、托管1.8万亩。五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强化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形成由培训到就业再到创业的循环。全县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年收入达20亿元,打造了沈丘建筑、沈丘物流等劳务品牌。截至目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兴办各类企业374家,成为种养加专业户3500人。

浅谈国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篇9

一、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企业党员干部廉洁从业意识

当前,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存在片面认识,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只要经济效益上去了,就万事大吉了,导致企业重生产经营、轻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因此,必须在国有企业中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企业各级人员廉洁从业意识。

提高反腐倡廉形势判断的客观性、准确度和社会认同度,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选好评价主体。扩大评价工作的民主参与度,实行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自我评价、上级考评与社会评价的有机结合,逐步扩大社会评价所占比重,逐步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评价,增强评价工作的独立性,让党员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成效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不断提高评价结果的公信力。二是选准评价指标。重点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着重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工作中,抽取反映反腐倡廉建设绩效的关键性指标,增强指标设定的代表性和有效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三是用好评价方法。坚持以定量评价、主观评价为主,科学开展民意问卷调查工作,综合反映反腐倡廉建设真实效果;注重整合评价工作,节约公共资源,防止出现评比达标、工作检查过多、无序的问题,提高反腐倡廉评价工作水平。

开展反腐倡廉效果评价工作,既要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要正视问题,发现不足。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效果评价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使用、评优评先和实施问责的重要依据,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抓反腐倡廉建设特别是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

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

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科学化水平,应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以党章和宪法为根本依据,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内容,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原则,按照必要、明确、管用的要求,科学设计制度,及时对制度规定进行“立、改、废”,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系统性、有效性和前瞻性,为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制度化水平奠定基础。

国有企业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大都发生在人、财、物的管理使用之中,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围绕这些权力的行使,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一是抓根本,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国有企业预防腐败的根本依据。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并明确各自职责,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确保权力规范运行。二是抓关键,切实加强财务监管。财务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核心,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必须把加强财务监管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三是抓核心,积极推进企业民主化、公开化管理。特别要实行集体决策制度,完善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会的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说了算;建立市场交易公开招标制度,凡是企业的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资产出让、废旧物资处理、销售代理权决定等,都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严格的招标制度,保证公开、透明、规范,杜绝暗箱操作。通过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强化制度落实,提升制度的执行力

坚持一手抓制度的制定完善、一手抓制度的贯彻执行,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和重要途径。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科學立项。重点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关键部位和环节,如工程建设、设备招标、产品销售、物资供应和管理、资金支付等环节加强监督检查,以堵塞漏洞,完善管理,促进企业提高效率效益;围绕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加强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按照既定的制度、程序、业务流程进行,完善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二是健全机制。效能监察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要履行工作牵头和组织协调职责,加强与审计、财务、质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督促各职能部门正确履行职责,做到紧密配合、优势互补,保证效能监察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加强对效能监察成果的运用。对效能监察中发现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篇10

王晓共

(2010年1月2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省纪委八届五次全会、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廉政工作会议和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09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工作任务。

一、2009年主要工作回顾

2009年是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各种矛盾重叠交织、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工作繁重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态势的战略部署,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新成就。全省各级交通运输系统党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按照省纪委八届四次全会和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廉政工作会议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结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服务大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省各级交通运输系统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加大服务大局的工作力度,紧紧抓住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认真开展监督检查。2009年,驻厅纪检组对中央“扩内需、保增长”投资项目和援助四川江油交通建设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查,帮助和指导建设项目健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防止腐败和不廉洁问题发生,基本实现了工程优质、施工安全、干部廉洁、资金合理高效使用;对40多个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实施监督,坚持原则,规范程序,按制度办事,制止违规违法暗箱操作行为,保证了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在厅属15个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派驻纪检监察员,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认真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会同省监察厅优化办在厅属5个重点建设项目建立了优化建设环境办公室,下发了《河南省优化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环境“零阻工”考核奖惩办法》等制度,与公安部门配合,严厉打击强买强卖、恶意阻工等不法行为,拘捕4人,充分发挥效能监察的职能作用,努力为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营造较好的外部环境;认真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和“小灵通”捆绑办公电话专项清理工作,对群众举报投诉的问题和对审计部门移送的有关线索进行了调查处理,对有关人员进行了诫勉谈话,清理小金库1个,涉及资金5.66万元;组织开展了交通纪检监察理论调研活动,撰写的《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促进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荣获省纪委“纪念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理论研讨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头条加编者按对我省交通运输系统廉政工作经验予以刊发。安阳市交通局开展以企业无被围堵、职能部门无被投诉为主要内容的“百日双无”活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南阳市交通局将21个行政许可项目全部进入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或交通运管分中心办理,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申请人。

(二)以专项治理为契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工作进一步深化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交通运输部统一部署,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认真组织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各单位均成立了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治理措施,认真排查问题。采取“实施廉政评估,加强源头防控;严格造价审核,压缩腐败空间;建设诚信体系,强化市场监管;严查违规行为,从严从快打击”等综合措施,对治理方案中提出的17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加以解决,进一步提高了我省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高发公司加强对招投标等重要环节的监督,严格招投标程序,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对招投标工作严格把关,纪检监察部门对招标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按照交通运输部统一部署,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认真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制度落实年”活动,完善了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干部职工照章办事意识。厅公路局以“制度落实年”活动为载体,针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薄弱环节,出台制度16项,进一步加强了廉政建设。中原股份公司领导每周深入一线,采取暗访和突击检查等方式,对下属单位贯彻落实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郑州市交通局制定下发了《郑州市交通局重点工程项目廉政建设监督工作制度》,坚持做到“三个到位”和“四个一”,进行强有力的廉政督导。

(三)以制度建设为保证,权力运行得到进一步规范

进一步完善了招标投标办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河南省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客观公正,使招投标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加强交通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实行了“黑名单”制和信用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建立了《河南省公路建设市场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对2008年底我省在建高速公路项目施工企业进行了初次信用评定及每月评分排名,对违规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分别给予降级、“黄牌警告”和列入“黑名单”的处理。积极开展廉政风险评估工作,以桃花峪黄河大桥、郑新黄河大桥建设项目为依托和试点,组织有关人员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能出现腐败问题的风险点及相应的防控措施进行调研,通过十个步骤构建“评价防控体系”,初步制定了“评价防控体系手册”和实施细则。漯河市交通局开展了“排查廉政风险,建立防控机制”活动,排查出6个方面87个风险点,初步制定防控措施98项,完善了各项事前防范机制。焦作市交通局与检察院联合建立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制定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暂行办法,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的力度。

(四)以反腐倡廉教育为基础,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断提高

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专题教育活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厅机关和厅属单位通过组织干部职工参观焦裕禄事迹展览、渑池八路军办事处、洛阳警示教育基地,请省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专家到厅讲课,组织干部职工到监狱参观,听犯罪服刑人员作忏悔报告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了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教育。与驻交通运输部纪检组共同组织了交通建设项目经理廉政培训班,对近200名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进行了培训,提高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以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廉政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厅办公楼大厅安装了大屏幕显示器,播放廉政宣传片,各楼层走廊、楼道设立廉政格言、廉政漫画和精神文明创建宣传标语等,着力加强廉政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开展“扬正气、促和谐”全国优秀廉政公益广告展播活动,拓宽渠道、扩大影响,充分发挥廉政公益广告的教育、引导作用,不断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廉洁自律和反腐倡廉意识。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节假日期间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决制止奢侈浪费行为和用公款吃喝、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省高发公司、洛阳市交通局、驻马店市交通局节假日期间向领导干部发送廉政短信,加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认真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和向王瑛等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学习活动,加强政治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廉洁意识、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

(五)以机制建设为依托,行业风气持续好转

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深入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针对涉及交通运输系统的706条意见建议和案件线索,认真组织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工作,推动行业风气进一步好转。进一步健全完善行风建设责任体系,在行风建设中实行“三个严格”,即:严格执行交通运输系统“五条禁令”,严格实行评议结果奖惩机制,严格落实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加强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对执法人员实行全员培训。深入开展文明执法示范路、文明执法示范窗口和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等文明创建活动以及“对照职能,贴近民生,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成品油税费改革的决策部署,取消公路养路费等6项收费,在全省158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停止收费后,及时公布撤站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大明察暗访工作力度,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共查处违规执法案件44件,66人分别受到党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绿色通道”政策,减免通行费9.43亿元。继续加强清欠工作,共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27件,涉及金额743.35万元。高度重视群众反映行风方面的各类问题,省厅直接受理和办理信访举报38件、电话举报32件,接受一般性咨询问题200余件。加强对政风行风监督举报电话的监督检查工作,下发通报4期,整改问题102个。濮阳市交通局投资35万元对96520热线全面升级,进一步完善其功能。济源市交通局每月走进济源人民广播电台《交通时段》节目直播间,现场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树立交通运输系统的良好形象。商丘市交通局开展服务基层、服务民生“双百”活动,进行零距离沟通、零距离服务、零距离解决问题,真正让交通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进民生,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六)以案件查办为手段,腐败易发多发势头得到一定遏制

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继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以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为重点,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共受理信访举报1123件,初核321件,立案49件,党政纪处分52人,有24人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其中,驻厅纪检组直接受理了反映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工程建设招投标不规范等方面的信访举报108件,侧面了解17件,初核2件,立案2件,党政纪处分2人。对厅属某单位主要负责人管理失职、决策失误,违反招投标法有关规定的问题立案调查,经党组研究决定,给予了政纪处分;对群众举报的厅属某单位一名副职责任心不强、管理混乱、造成国有资产潜在损失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经党组同意做出了停职的组织处理;对审计中发现的一些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个别领导干部酒后驾车、寻衅滋事问题进行了调查,分别向厅党组提出了暂缓提拔的建议和诫免谈话;对厅质检站副总工程师曾某某利用职务之便非法侵占公款和河南通源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任某某收受贿赂、贪污公款受到刑事追究后,分别给予开除公职、解除聘用合同、开除党籍的处分。在坚决查办案件、惩治腐败的同时,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把查办案件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紧密结合起来。注意选取一些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针对案件中暴露出来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完善制度措施,明确纪律要求。对一些带有普遍性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对制度执行不力、管理不严的,督促其整改。同时注意对案件进行深刻剖析,查找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弊端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健全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机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工程转包分包、设计变更、物资设备材料采购和资金拨付过程中仍然存在腐败现象;一些单位的个别人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策观念和法纪意识淡薄,违纪违法问题仍时有发生。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二、2010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0年是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确保交通运输“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的关键一年,也是我省交通运输系统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一年。今年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特色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成效,为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坚强保障。

(一)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遵守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加强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根据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任务分解方案》,研究建立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继续加强对扩大内需工程、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和重点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保证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要把发现问题和督促整改作为重要任务,重点督促检查交通工程项目规划和立项是否符合政策投向,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是否依法合规,资金管理使用是否规范严格。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督察制度。严格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坚决纠正违背工程建设规律,盲目压缩工期,造成安全质量隐患的行为;严禁违背基本建设程序,乱上项目、未批先建的行为;坚决纠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促进交通运输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抓好专项治理,全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工作

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为抓手,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预防和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确保资金安全、干部廉洁、工程优质和施工安全。各单位要根据《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及《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方案》等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进行排查和治理。一是认真组织排查,找准突出问题。《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和明确了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10个方面的工作重点,着重查找和解决17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涉及工程招投标、建设程序、工程实施、质量安全和资金管理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要严格按照排查工作方案所明确的时间,逐项目、逐环节组织排查,做到全面排查不留死角,重点抽查不走过场。二是坚持边查边纠,抓好问题整改。对排查出的一般性违规问题,要督促有关单位及时纠正,认真整改;属于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要立案查处,绝不姑息;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共性问题,要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三是完善规章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当前要重点针对项目基建程序不执行、招标投标不规范、建设市场主体诚信缺失、违法分包、压缩工期等突出问题,抓紧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四是开展风险防控,加大预防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广应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廉政风险防控手册》的要求,全面组织项目建设单位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工作,提高专项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五是进一步改革完善招投标制度。实施网上招标投标,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干扰,进一步增强招投标工作透明度,降低招投标成本;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办法,有效解决“围标”、“串标”和中标价偏低的问题;加强投标资料审查,杜绝提供虚假资料的投标人中标。同时,加强信誉评价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严格工程项目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确保项目造价处于受控范围。

(三)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严肃惩处违纪违法行为

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坚决惩处利用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问题。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以权谋私的案件;严肃查处产权交易、资本运营和经营管理中隐匿、私分、侵占、转移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件;严肃查处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私设“小金库”的案件。进一步完善信访举报机制,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健全网络举报和受理制度,完善督办机制,坚决杜绝有案不报、压案不查的现象,鼓励署名举报、实名举报,对恶意举报、无中生有的追究其责任,真正使敢抓敢管、干事创业者受到保护,诬告者受到追究,腐败者受到惩处。坚持严格依纪依法办案,加强案件审理工作。大力推进查办案件工作方式方法和机制制度创新,有效整合厅直属单位办案力量,及时对案件进行调查处理,不断提高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纪律以及科技手段突破案件的能力,进一步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四)强化教育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突出抓好领导机关尤其是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行政执法人员以及管人管钱管物等重要岗位人员的廉洁自律教育,促进党员干部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力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干部培训计划,同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结合起来。加强反腐倡廉舆论宣传工作,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特色廉政文化建设。认真抓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贯彻落实。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严禁违反规定为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在就业、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等方面提供便利谋取不当利益,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收受干股,严禁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或借机敛财,严禁用公款或接受与其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邀请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等关键岗位的监督,今年,省厅将在厅属事业单位推行财务委派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制度。坚持在干部提拔任用中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制度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深化政务公开,认真开展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促进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廉政勤政。今年,省厅拟举办评标专家培训班和廉政风险评估培训班,强化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教育。

(五)深化纠风治乱工作,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纠风工作原则,认真贯彻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不断加大纠风工作力度。加强对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严格执行《交通行政执法规范》和治超人员“十条禁令”,促进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坚持领导干部带队明察暗访,严肃查处以罚代纠、乱收乱罚、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问题。进一步加强治超站点管理,利用科技手段加大对治超工作的监管,加强治超队伍建设,严厉打击执法人员与“车托”勾结,非法护送车辆谋取私利的行为。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广泛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化“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评创工作,大力加强基层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政风行风建设整体水平。继续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确保“绿色通道”高效畅通。加强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力度。规范行业协会、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和收费,进一步清理规范检查考核和评比达标表彰项目。

(六)加强作风建设,树立交通运输系统良好形象

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宣传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活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力气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决纠正脱离群众的不良风气,完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和工作联系点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定期下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反馈、限时办结。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大力整治文风会风,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大兴艰苦奋斗之风,严格执行省委有关压缩经费开支的规定,加强对党政机关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引导领导干部保持高尚情操和良好作风,严肃处理领导干部在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惩治奢靡之风。继续严格控制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完善因公出国(境)管理制度。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严禁违反规定为领导干部配置用车。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完善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把党性分析作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的庸俗作风,不断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通过民意调查等征求群众批评意见制度。全省各级交通运输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作风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协助党委(组)整顿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七)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做好治本抓源头工作

以服务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为抓手,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制度的创新。以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五年工作规划》为重点,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和强化制度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抓紧清理现有的制度,过时的及时废止,有明显缺陷的要适时修订完善,需要细化的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形成具有交通运输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继续深入开展“制度落实年”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继续深化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进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和推进行政许可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加快推进职能转变,铲除“权力寻租”的土壤和条件。推进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组织实施方式改革,开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和总承包制试点,推动实现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分离。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建立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交通建设市场信用体系。

三、坚持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不断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2010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以改革创新精神,采取得力措施,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一)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建设改革创新特别是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要求。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要结合实际,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我省交通运输系统反腐倡廉建设不断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开创新局面。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更加自觉地推进纪检监察工作改革创新,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领域,努力营造尊重改革、鼓励创新、勇于探索的良好氛围。要深入调研、把握规律、总结经验,认真研究反腐倡廉建设深层次问题,不断深化对反腐倡廉建设特点规律的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理念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观察形势要有新的视角,推进工作要有新的思路,部署任务要有新的举措,解决问题要有新的办法。要以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为重点,把制度建设贯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全过程,抓住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逐步形成按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靠制度管权的机制,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二)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制度保障。要坚持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各级党委(组)责任主体作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协调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党委(组)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自觉承担起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要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情况列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完善考核、追究办法,做到履行责任有规范、检查考核有标准、责任追究有依据。各职能部门要把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同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并明确责任人员、工作标准、完成时限,确保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全省各级交通运输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不抓不管,敷衍应付,以致造成工作落空、出现问题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三)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为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提供组织保证

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省纪委八届五次全会、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廉政工作会议和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精神,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抓紧抓好,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要继续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继续开展和深化“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纪检监察干部做到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对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坚决斗争、对广大干部和群众关心爱护、对自己和亲属严格要求。要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载体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强化实践锻炼,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执纪监督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有效防治腐败的能力。要以提高领导能力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完善领导班子工作机制、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识、开展工作的本领;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定期研讨制度,加强对纪检监察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廉政形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建章立制,认真纠正整改。同时要举一反三,既治患于已然,更要防患于未然。要以纪律作为保证,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对干部队伍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出了问题严肃执纪,决不姑息迁就;加强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督促纪检监察干部牢固树立接受监督的意识,主动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秉公执纪,清正廉洁,树立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上一篇:学前班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公证处公证员奖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