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公共关系复习提纲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济学公共关系复习提纲(共10篇)

经济学公共关系复习提纲 篇1

一、名词解释

1、传播

2、适度效果论

3、建设性公共关系

4、企业精神

5、晕轮效应

6、魔弹论

7、名片效应

8、企业精神

9、人际传播

10、公益广告

11、副语言

12、逆反心理

13、媒介关系

14、企业文化

15、公益性组织

16、心理定势

17、标准色

18、有限效果轮

二、问答题或案例分析:

1、试论述公关广告的时机和场合策略

2、什么是内部公共关系?请结合单位实际谈谈对企业内部公共关系目标的理解。

3、根据组织的形象地位图,就进一步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方向提出建议。

4、在公关史上,为什么称巴纳姆时期是一个不光彩时期,现阶段类似巴纳姆的行为时有发生,请举例说明。

5、结合实际谈谈谈判技巧

6、试论述公共关系广告的目标定位

7、什么是公众?公众的特点是什么?

8、简述公共关系公司的工作原则

9、简述组织传播的要求

10、什么是公关文书?它有哪些特点?

11、简述人际传播的要求和对社会组织的作用

12、危机处理应注意哪些方面?

13、简述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

14、简述现代公共关系形成的历史条件

三、其他:

1、公共关系的构成2、公共关系的目标

3、公共关系的职能

4、公共关系实施的特点

5、公文写作的要求

6、礼仪的基本做法

7、公共关系传播理论

8、建立信誉的原则

9、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

10、什么是平衡沟通理论

11、社会赞助的类型

12、沟通障碍包括哪些?如何理解?社交场合对服饰的基本要求

13、公共关系部的特点

14、决定广告策划成败的关键

15、公共关系人员在宣传时应注意的事项

16、公共关系机构应具备的条件

17、现代公共关系的特征

18、委婉语言的特点

19、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含义

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 篇2

同学们,看到许多的图表和公式不要慌,我们重在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只考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请按照老师的指导复习,一定能顺利通过考试!

一、考试题型:单选题(20分)、多选题(10分)名词解释(20分)、计算题(10

分)、简答题(30分)、论述题(10分)

二、采用的教材是《经济学》刘碧云主编,东南大学2002年版。

三、复习方法: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每章练习题是复习的一个要点。计算题按我辅导划的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做。逐章复习。复杂的图表和公式可不必看。

四、复习的重点和知识点见附件。

第一章 掌握经济学、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的概念;(复习方法,例如:看一下教材第二页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落在曲线内的点说明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之外的点生产是资源条件不允许的,在曲线上的点才是可能的生产组合。要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意思,不要死记硬背)。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懂得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各自要回答什么经济问题。

第二章 掌握吉芬商品的概念,掌握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理解需求与供给曲线、均衡

价格及其运用,理解需求定理、供给定理。

第三章 理解弹性、需求价格和收入弹性分类的经济学意义及影响弹性的因素。

第四章 掌握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概念,理解边际效用、总效用的含义,了解消费可能

线、无差异曲线、收入和替代效应的含义。

第五章 掌握生产要素的分类,规模经济的含义和情况,以及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理解

内、外在经济和内、外在不经济和适度规模。

第六章 理解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的含义一级利

润最大化原则。书上112页有小结。

第七章 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与条件。

第八章 掌握四种市场模型的比较及不同的资源配置效果。

第九章 掌握地租、创新的概念,以及四种生产要素的报酬、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原理。理

解土地的自然和经济特性、企业家职能、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

第十章 掌握帕累托最优地概念,理解福利的含义。

第十一章 掌握自然垄断的概念,以及市场缺陷的主要表现、应付负外部经济的对策。理解公

共产品的基本特征。

第十二章 掌握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以及213-214页的名义和实际GNP的计

算方法。

第十三章、十六章和十七章不考。

第十四章 掌握投资的含义,以及246-247页的资本边际效率的计算方法。

第十五章 掌握货币的含义及功能、货币存量的五个层次、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的三大政策,了解货币需求的动机。

第十八章 掌握自然失业的分类、通货膨胀的含义。

第十九章 掌握经济周期包括哪四个阶段。

第二十章 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篇3

一、单选题

1、在西方,最早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人希腊思想家是(D)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德谟克利特

D、色诺芬

2、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来源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是(B)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D、美国现代经济学

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B)A、生产劳动者

B、社会生产力 C、科学技术

D、生产工具

4、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A)A、生产资料

B、劳动产品 C、物质生产

D、社会生产力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

D、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

6、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规律是(C)A、价值规律 B、平均利润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 D、按劳分配规律

7、商品最确切的定义是(B)

A、劳动产品

B、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C、有价值的劳动产品

D、有用的劳动产品

8、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是(B)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个别劳动

D、脑力劳动

9、商品经济生产的条件是(C)

A、有社会分工就有商品经济

B、有私有制才有商品经济

C、社会分工和产品与生产资料不同的所有者

D、人们有交换的欲望

10、商品的二因素是(C)

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B、交换价值与价值

C、使用价值与价值

D、使用价值与价格

1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的是(B)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先进生产条件的劳动时间

D、落后生产条件的劳动时间

12、劳动生产率变化与商品价值量变化的关系(D)

A、与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量成正比

B、与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量成反比

C、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程正比

D、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13、“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这句话的意思是指(C)

A、货币生来就是金银

B、金银生来就是货币

C、金银天然地最适合充当货币

D、货币天然地最适合充当金银

14、货币的基本职能是(D)

A、价值尺度与贮藏手段

B、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 与 支付手段

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16、商品流通的公式是(B)

A、G-W-G

B、W-G-W

C、W-W

D、G-W-G’

17、市场经济是(D)

A、商品经济

B、产品经济

C、计划经济

D、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时,商品经济发展为市场经济

18、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所有制结构,都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B)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B、生产力性质和发展状况决定的C、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C、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决定的

19、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C)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

B、我国社会主义的一项政策

C、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D、我国社会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0、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的(A)

A、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B、国有成分、集体成分和个体成分

C、国有成分、集体成分、个体成分和私营成分

D、国有成分、集体成分、个体成分、私营成分和外贸成分 求

21、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A)

A、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

B、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C、实行国家经营

D、非国有化

2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B)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

B、控制力上

C、国有资产占数量上

D、国有资产占优势上

2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C)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生产资料混合所有制 24、中外合营经济是(D)

A、资本主义经济

B、集体所有制经济

C、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

25、按劳分配的尺度是(C)

A、需要

B、资本 C、劳动

D、工作能力

26、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A)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

C、旧的社会分工仍然存在D、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27、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B)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C、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D、发展多种分配方式

28、目前我国调节过高收入的手段主要是(B)

A、利率

B、税收

C、财政补贴

D、社会保障措施

29、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保障居于(C)

A、优势地位

B、次要地位

C、核心地位

D、特殊地位 30、针对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B)

A、能够不断的制造出来

B、表现是相对的稀缺性

C、表现出数量上的稳定性

D、非常丰富的

31、在我国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是(B)A、计划

B、市场

C、政策

D、法律

32、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C)

A、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市场体系

B、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统一、规范、高效、有序的市场体系

33、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D)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四大

1、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非洲经济共同体等属于(C)A、国际经济组织

B、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C、地区经济集团化

C、部门经济共同体

34、我国的对外政策一方面是独立自主,另一方面是(B)

A、主持公道

B、维护和平

C、承担国际共产主义义务

D、与帝国主义对着干

3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B)

A、赶超发达国家的需要

B、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赶超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D、一项权宜之计

36、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必须坚持(A)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

B、公有制占主体的方针

C、党的领导方针

D、商品经济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

37、我国经济特区之“特”在于实行(B)

A、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B、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C、特殊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D、“一国两制”

38、在对外经济联系的各种形式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A)A、对外贸易

B、对外技术交流

C、对外资金交流

D、承包国外工程

39、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头阵地是(B)A、沿海开放城市

B、经济特区

C、香港、澳门

D、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是(ABC)

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进行强大工人运动的理论表现 B、批判和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成果 C、马克思多年研究的成果

D、与资产阶级主张的经济学根本对立的 E、代表了一切阶级的一般利益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CE)

A、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 B、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内容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E、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3、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BD)

A、能够创造经济规律

B、能够认识经济规律

C、能够改造经济规律

D、能够利用经济规律 E、能够消灭经济规律

4、下列关于使用价值与价值关系的正确表述有:

(A DE)A、有使用价值的产品不一定有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产品一定有价值 C、有价值的产品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D、有价值的产品必然有使用价值 E、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5、价值是(ABCD)

A、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B、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关系的反映

C、商品的本质属性

D、商品价格的基础

E、商品使用价值的基础

6、商品的价值量(AC)

A、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B、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C、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E、与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7、商品经济条件下,价格波动是由于(ABC)

A、价格由价值决定

B、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C、价格受货币供应量影响

D、价格受人们其效用评价的影响 E、价格受人们购买偏好的影响

8、公有制经济包括(A BCD)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

D、混合经济中的集体经济成分

E、股份制经济

9、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C)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体现在对经济体发展的控制力上

D、国有资产在世界总资产中占优势

E、公有资产在全国各地各种产业中都占优势

10、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ABCDE)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港、澳、台投资经济

D、外资经济

E、中外合资经济

11、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在于(AB DE)

A、社会主义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没有达到充分发达的程度

C、按劳分配是最公平的一种分配制度

D、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旧的社会分工

E、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12、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有(ABCDE)

A、个体劳动者的个人收入

B、资产收益

C、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

D、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

E、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

1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ABCDE)

A、经济关系市场化

B、企业行为自主化

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营管理法制化

E、保障制度社会化

14、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是(ABCD)

A、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

B、市场经济正确运行的客观要求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D、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E、加强党在经济工作中领导的客观要求

15、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ABCD)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优抚安置

E、16、国家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有(ABDE)

A、计划手段

B、经济手段

C、市场手段

D、法律手段

E、行政手段

16、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ABC)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货币全球化 E、商品全球化

17、我们在对外政策中坚持独立自主就是要(A CD E)

A、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坚持结盟,特别是同大国结盟

C、坚持真在的不结盟

D、反对霸权主义 E、维护世界和平

18、二战后地区经济集团化得到很快发展,主要有(ABCDE)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非洲经济共同体 E、东南亚国家联盟

19、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坚持自力更生的相互关系是(ACE)A、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B、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自力更生的基础

C、发展对外关系可以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D、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自力更生之间有一定的矛盾

E、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相辅相成和互相促进的

20经济特区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起到过窗口的作用,它是(ABCD)A、技术的窗口

B、管理的窗口

C、对外贸易的窗口

D、知识的窗口

E、对外政策的窗口

21、我国对外开放的方法是(ABCDE)

A、分步骤

B、有层次

C、由点到面

D、逐步推进

E、全面展开

三、名词解释

1、政治经济学

2、社会生产力

3、社会生产关系

4、价值

5、纸币

6、市场经济

7、全民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

8、按劳分配

9、宏观调控

10、对外贸易

四、简答题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那些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什么?

3、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 篇4

第一章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1、锄耕农业时代的特征。

2、犁耕农业时代的种植格局。

3、中国原始农业起源的基本特征。

4、奴隶社会中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表现。

5、封建生产关系产生的原因。

6、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

7、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8、封建时代精耕细作技术体系进步的核心要素和成因是什么?

9、封建精耕细作农业的成效问题。

10、中国古代主要的土地思想和农业政策。

第二章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1、中国商业起源的学术争鸣。

2、春秋时期弃儒从商、弃政从商、从商入仕的社会现象的成因

3、秦汉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4、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征。

5、封建社会有利与不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

第三章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变化

1、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2、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3、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制度的经济属性与利弊影响。

4、秦汉时期私营手工业呈现曲折发展的原因

5、唐代中期南方手工业生产为什么能超越北方,成为全国的手工业中心

6、如何看待传统社会中的私营手工业

第四章 中国近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1、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2、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和意义。

3、近代农业商品化的表现、原因、特点、影响。

4、近代农业商品化没有将中国农业引到现代农业阶段的原因。

5、近代中国的地租形态。

6、分成租与定额租的优劣。

7、近代地主经营形式的变化。

8、近代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体现。

第五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企的产生与发展

1、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的经济特权。

2、晚清政府自开商埠的原因。

4、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投资的性质、特点与作用。

5、洋务企业是否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它有什么弊端?

6、南京国民政府官办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评价问题。

7、近代私人资本企业产生的途径和特点。

8、如何评述近代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历史作用?

9、中国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快速发展(1914年—1927年)的原因与不足。

第六章 中国近代商业的发展变化

1、近代新式商业行业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2、旧式商业经营方式的近代改变。

3、近代中国形成统一市场的表现和原因。

4、近代出现的新式商业机构和新式交易方式。

5、什么原因导致近代中国贸易主导权沦丧?

6、近代买办的作用。

7、中国近代外贸由顺差转逆差的原因。

8、为什么19世纪70年代后印度、锡兰、日本茶叶能挑战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传统垄断地位?

9、近代中国外贸地理格局的变化。

10、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外贸发展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1、1927-1936年中国外贸大幅下滑的原因分析。

第七章中国近代手工业的发展变化

1、清代官府军火手工业衰落的根本原因。

2、传统官府纺织业变化的总趋势。

3、官府新办工艺局、工艺传习所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4、甲午战争后到抗日战争前手工业出现的新变革。

5、近代中国仿制进口商品手工业的技术状况、经济效益、社会影响。

6、1895-1937年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及其成因。

第八章 中国近代手工业的发展变化

1、中国古代财政管理机构演变的基本趋向。

2、有中国特色的古代财政管理制度。

3、中国古代国家财政收支的主要项目及其不足。

4、财政收支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5、晚清财政权由中央向地方下移的原因。

6、清末财政改革的成败。

7、清末开征厘金税的危害

8、财政状况对晚清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9、北洋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

10、南京国民政府财政体制改革的进步性。

11、评述南京国民政府划分国、地财政改革。

第九章中国近代主要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

1、近代求富思想的内涵与评价。

2、商战论提出的动因与影响。

3、实业救国论兴起的原因、内容、影响。

4、民生主义的内容。

5、北京政府的工商业和农业政策。

6、南京政府关税自主运动的举措与效果。

8、南京政府经济统制政策的内容。

农业经济管理复习提纲10-19 篇5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是人们培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包括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2、农业现代化:是指要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现代经济管理方法管理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具有当代世界水平的现代农业的历史过程。既是一个历史概念又是一个世界性概念。

3、农业生物技术现代化:指采用现代化农业生物科学的成就,发展农林牧渔各业。

4、农艺过程专业化:把生产某一种农产品的全部作业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

5、农业生产商品化:是指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或自给自足经济向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商品经济转化。

6、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还节联系起来,形成一体的利益集团或利益共同体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

7、土地肥力:是土地本身所特有的一种性质,是土壤供给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8、集约经营:是指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技术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并改善经营方法,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经营方式。

9、水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不断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俩个部分组成。其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

10、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将各项农业适用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宣传、培训的方式向农业生产转移和扩散。

11、农业资金:是指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占用的物质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形式和货币表现,一时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单位获取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12、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是指农业生产所取得的有用成果与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的对比关系。

13、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分析:是指通过一系列指标对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状况进行计算和评价,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目的是要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产出。

14、林业:是指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的生产部门。

15、农产品商品流通:即农产品商品通过买卖的形式,由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运动。

16、工农业产品比价:指统一时间、同一市场工农业产品交换价格的比例关系。

17、农村财政:是国家凭借权力利用价值形式对农村地域范围内各种经济成分的一部分产品经销集中和再分配的分配关系,是整个国家财政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18、农民消费结构:是指在农民总消费支出中,各类不同性质的支出所占的比重和及相互关系。

19、农业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各级政府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及其他手段,对农业经济运行方向、结构、速度的重要问题,从总体或总量上进行调节和控制,使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的一种行为。

20、农业发展战略:略是关于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农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及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措施等问题的决策。

21、消费模式:是指一定社会和一定时期内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以及心理和消费习惯在内的消费特征。

22、适度土地规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单位在最适当的土地面积上的经营,亦即土地面积能保证最佳经济效益要求的经营。

23、农业地区专业化:又称农业生产区域化,是指农业生产在较大的地区之间实行日益明显的分工,转变为比较集中地为市场生产某些农产品的专业化地区。

24、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中,用以机器为主要劳动资料的农业生产力系统以手工工具和畜力工具为主的农业生产力系统的转变过程。

二、思考题:

1、农业生产特点与农业经济管理.P5答: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即农业是劳动产品、劳动力、生产关系等经济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生物繁衍及其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相互转换等自然现象的再生产过程。

农业的这一根本特点,决定了农业经济管理除了必须正确利用经济规律以外,还必须特别注意正确地利用自然规律。农业是一个投入人的劳动取得劳动产品的生产部门,为了有效地从事生产,就必须对人的劳动进行组织,这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任务。农业劳动首先是人和生物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人的劳动投入必须遵从生物的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转化过程。因此,农业的自然特点不能不影响人的劳动组织,从而影响农业经济管理。

2、.农业的作用?P3(资料2中第4题)

答:

1、是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2、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

3、是其他部门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4、是现代化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

5、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是换汇的重要物资;

6、农村是广阔的工业品市场;

7、可创造美好的生活坏境;

8、还表现的政治方面,是保证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3、农业生产社会化是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P21(资料2中第8题)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意义。

答:是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

1、只有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分工协作的作用;

2、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农业生产单位,各个地区,在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和运用上,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精益求精,做出成效,更快的推动技术进步;

3、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生产在物质能量的循环转化上,打破个别农业生产单位和农业部门本身的限制,从外部输入更大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的能量和物质;

4、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农业企业变得更有活力。

4、坚持双层经营体制长期不变。P213(资料2中第40题)家庭承包经营是双层经营的基础。P213

答:

1、家庭承包经营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符合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2、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适应采用先进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3、是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层次,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有利于两方面的积极性的发挥。当前的重点是转达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搞好社会化服务;

4、稳定完善生产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这项政策有利于接触农民的后顾之忧,安心生产,增加投入;

5、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现凝噎现代化的具体途径;

6、从农业经济现状和发展要求出发,继续完善所有制结构。

5、合理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的标志P109(资料2中第33题)评价农业生产部门结构合理性 答:

1、应能最好满足国家和人民对农产品的需要;

2、应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以保证最大的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3、应能符合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的要求,以提高农业的生态效应;

4、要能保证国家全局性的、长远性的利益,同各地区的局部性、眼前的利益正确结合;

5、要因地制宜的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6、农业宏观调控的手段。P181(资料2中第37题)

答:财政手段,具体包括

1、农业税收,2、农业拨款;

3、农业补贴。金融手段,主要有:

1、农业信贷;

2、农业保险;价格手段,农产品保护价格、支持价格等。

7、农业资金来源。P91

答:农业资金来源:

1、农户自有资金的投入。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分户经营的体制以来,农业生产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农户自身的投入。

2、乡镇企业对农业的支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资金的又一重要来源。今后应当不断完善乡镇企业“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的机制。

3、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这项资金来源指国家财政预算中用于农业的各项投资支出。虽然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增长不多,但仍是农业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

4、吸收来自多方面的信贷资金。在这方面包括国家银行的贷款,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农村的社会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信贷资金特别是国家银行和信用社贷款在农业资金中占有重要地位。

5、吸收各方面的直接投资。所谓直接投资即以取得红利为投资的报酬形式,而不以取得利息为投资的报酬形式的投资。这种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8、推行适度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P60 答:①非农产业发达,劳动力已大部分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从非农产业获得有保障的较优厚的收入,群众愿意转出承包的土地;②农业机械化和各种社会化服务工作搞得较好,能做到机耕、机播、机收,生产资料的供应得到保障,能便利地加工和销售产品,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都能畅通无阻;③健全农产品市场,使土地经营者真正独立自主地经营、顺利出售产品,并从合理的价格中获得较好的赢利,使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单位得到优于从事其他经营的平均收益;④实行规模经营的经营者是种田能手,有经营较大土地面积的能力,能真正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⑤需要有正确的政策。★9.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P75答:农业机械化有赖于多方面社会经济条件的配合: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状况。

农业机械化过程是机器对人力的替代过程。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特别是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能给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多少就业机会是农业机械化的前提。

二、农机工业的发展水平。农机工业的发展水平是农业机械化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能源的保障程度。农业机械化必须以可靠的能源保证作为条件

四、农业机械化的资金筹集能力。农业机械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的筹集能力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条件,而这一条件又主要取决于国家和农业内部的积累水平。

五、农业机械的作业环境。农业机械化受农业生产环境的影响很大,比如农业耕作制度的影响,田间系统状况等。

六、政府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这是影响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正确的方针政策促进农业机械化,错误的方针政策阻碍农业机械化。

10、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P62答:①根据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平衡的特点,有计划地调整工农业和城市建设及生产布局;②开发水资源;③节约用水,合理用水;④保护水源,防治污染;⑤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

11、建立农村合理消费模式的原则.P174 答:①保证农业扩大再生产队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需求;②不断改善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③不断增加生产性投入;④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⑤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⑥提高消费效益。

12、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的途径。(P26)答:①加大宣传,转变人们对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的错误认识;②调动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③为农民进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创造多方面的有利条件;④解决好农民在发展商品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种社会化服务问题;⑤要加强农村的交通、通讯和市场建设。

13、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P15)(一般了解)

答:

1、要以生物技术现代化为重点并和机械技术现代化相结合;

2、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之路;

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搞好农村集镇建设。

15、推进适度土地规模经营的原则。(P60)(一般了解)

答:适度、坚持农民自愿、坚持土地公有制,但又允许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

16、选择农业适用技术应遵循的原则。(P72)(一般了解)

答:

1、遵循生物规律,能满足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

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各种经济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利用,获得最理想的经济效益;

3、遵循自然规律,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有利于坏境保护盒生态的良性循环,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

17、农产品价格杠杆的作用。(P135)(一般了解)

答:

1、是调节农业生产的经济杠杆;

2、对其他商品价格具有重要影响;

3、直接涉及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4、合理地价格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18、完善农村市场机制。(P140)(一般了解)

答:

1、健全合理地市场结构;

2、适应市场需要,开辟流通渠道;

3、树立现代的市场概念;

4、加强农村市场调研和预测。

19、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P176)(一般了解)__

答:

1、是保证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客观要求;

2、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3、是巩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地客观要求;

经济学公共关系复习提纲 篇6

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二、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四、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16分)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六、材料题(本题共1小题,每题20分,共20分)

各章复习大纲: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

(三)部

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

算等)、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

求曲线的影响;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

第八章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

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

经济学公共关系复习提纲 篇7

一、关于财政

1、财政定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2、财政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基本收支计划。

3、财政决算:上一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4、财政的作用

(1)促进社会公平,人民生活有保障:(财政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物质保证;是促进教育公平的物质保证;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物质保证;是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保证。)

(2)促进资源合理配臵。(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否则会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经济平稳运行: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注意理解经济增长缓慢与经济增长过热时国家如何通过对财政政策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

5、财政收入的定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6财政收入构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各种收入的了解)。(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7、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⑴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⑵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财政收入是否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8、财政支出的定义:国家对筹集的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9、财政支出按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注意对各种支出的了解)。

5、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几种关系:

(1)财政收支平衡。所谓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3)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二、关于税收

1、税收的定义: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7、税收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1)税收具有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2)税收具有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3)税收具有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8、税收和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税法。

9.根据征税对象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注意对各类税收的了解)。

10、在我国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⑴、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⑵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9、公民纳税意识

⑴义务意识:自觉诚信纳税(为什么)。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⑵权利意识(怎样做)增强纳税人意识,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经济法 篇8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本部分的重点,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市场混淆行为。有四种表现形式。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 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是关于第二种表现形式的描述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 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 知名商品,”此种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此处应注意关键词“知名商品”,并应掌握关于“知名商品”的界定的问题。第五条第(三)项规定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 品;”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此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关于“公司名称专 用权的保护”的问题相呼应。

(2)商业贿赂行为。第一,回扣、折扣和佣金是不同的。回扣是违法的,而折扣和佣金是法律允许 的。第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 买商品。”此处的“其他手段”,不仅仅指提供金钱,还包括提供免费项目等手段。

(3)虚假宣传行为。此种行为应注重分析何谓“引人误解”。另外,注意此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 告法》相结合的知识点,即在何种情况下广告的经营者和发布者应承担连带责任。

(4)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此种类型的构成条件是:一是要求有商业秘密;二是有不正当的行为,关于 不正当行为的具体表现,《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三是行为主体可以是经营 者,也可以是其他人;四是已经或可能给权利人带来损害后果。

(5)低价倾销行为(或称“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掠夺性低价行为”)。考生需要注意:不是所有低于 成本价销售的行为都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必须是要“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为前提。关于此种类 型的例外情形是很重要的出题点:如销售鲜活的商品、季节性降价等。

(6)不正当的有奖销售行为。第一,有奖销售行为在我国是法律所允许的。第二,我国法律禁止的 是不正当的有奖销售行为。包括“虚假的有奖销售”和“抽奖式销售中的巨奖销售”。另外,需要考生明 确的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调整的是“经营者”的不正当有奖销售的行为,而不包括公益性的有奖销售 行为。

(7)诋毁商誉行为。例外情形是新闻单位被利用或被唆使时,仅构成一般的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行 为,而不是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因为对于新闻者来讲,其与其他经营者之间不是竞争的关系。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 要而产生的消费权益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1)第一个适用范围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就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 的过程中,受本法保护。这是第一个适用范围,是从消费法律关系中的一方主体一消费者消费角度来 讲的。

(2)第二适应范围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条,即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提供 服务,必须遵守本法,这是第二个范围,这是从消费法律关系当中的另一方主体一~~经营者角度来讲的。

(3)第三个适用范围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 生产资料参照本法执行。

2、消费者的权利

消费者的权利就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依法享有的权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九项

(1)安全保障权。就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依法享有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 犯的权利。根据第七条的规定,消费者安全保障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权;第 二,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

(2)知悉真情权。就是消费者依法享有知悉其所购买和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有效期、使用说明等这些情况中 任何一种的了解,都是在行使知情权,消费者如果不主动行使这些权利,作为经营者应该主动向消费者 提供这些方面的信息,提供了就是保证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没提供,如果消费者发现了,可以以侵害知情 权来主张自己的权利。

(3)自主选择权。自主选择就是消费者有权选择自己要购买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自主选择包& 四个方面的内容。消费者有权选择经营者。消费者有权自由选择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这是对强制交易 而言的。消费者有权决定购买或不购买某种商品,接受或不接受某种服务。

(4)公平交易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有两部分内容。第一,消费者有权享有公平交易 条件。第二,有权拒绝强制交易行为。公平交易条件明确规定,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准确。这些公平交易条件必须保障。此外消费者有权拒绝强制交易行为,强制交易行为在现在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为 买方市场情况下比较少了,但是一些垄断行业的一些部门,比如自来水、供电、电信等还进行强制交易, 消费者有权拒绝。

(5)获得赔偿权。就是在消费过程中人身和财产受到损害,消费者有依法要求赔偿的权利。这里主 体有3个主体,一是商品的购买者、使用者,二是服务的接受者,三是第二人。这里第二人的概念是指消 费者之外的因某种原因在事故发生现场而受到损害的人,这时候他不是消费者但他可以依照《消费者权 益保护法》规定来主张权利。

(6)结社权。就是依法组成维护消费者自身合法权益的组织,这里的结社权不包括任何政治色彩, 它只限于消费者组织。

音乐鉴赏复习提纲 篇9

声乐

人声按照性别和年龄差异特点,可分为:女声、男声和童声.

按音域的高低音色的差异和不同的表现特点,可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声乐作品的演唱方法及风格:

美声唱法(欧美传统唱法)美声唱法渊源于意大利。

民族唱法(特指中华民族唱法)

通俗唱法。

民歌、其它体裁声乐作品

民歌特点:

a.民歌与人民的社会生活有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

b.它是经过劳动人民长期而广泛的群众性即兴创作,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

c.民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简明质朴、平易近人、艺术形象生动,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如:《小白菜》.

d.民歌受各民族和各地区的语言、生活、风俗、地理、经济和人民性格等方面的影响,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e.民歌与其他民间文艺形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劳动号子主要有以下几类: 搬运号子

工程号子 农事号子

船渔号子

山歌的歌种分类: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

小调常用四季、五更、十二月等形式连缀为多段分节歌。其曲调旋律性强,节奏、结构规整匀称,艺术手法比较丰富多样,情感的表达比较委婉,寄抒情于叙事之中

歌曲分类:颂歌、进行曲、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讽刺歌曲、舞蹈歌曲、摇篮曲、组歌。

歌剧、舞剧

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1637年威尼斯创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

轻歌剧的特点是:结构短小、音乐通俗,除独唱、重唱、合唱、舞蹈外,还用说白。

名词解释:

咏叹调:是歌剧中角色的独唱曲,相当戏剧的独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的抒情唱段,篇幅大,是歌剧中最精彩的音乐,可在音乐会上独唱。

喧叙调:又称朗诵调,是戏剧中的对白,也常用于咏叹调之前,起引子作用。

序曲:开幕前演奏的音乐,为歌剧的开幕起烘托的作用。有的可集中歌剧中重要的主题,也可单独演奏。

间奏曲:为歌舞剧及其他舞台剧幕间演奏的管弦乐曲,对剧情的发展起衔接,过度作用。

歌剧中重要的声乐样式有朗诵调、咏叹调、咏叙调、重唱、合唱等; 其体裁样式有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轻歌剧、音乐喜剧、室内歌剧、配乐剧等。

《白毛女》在我国歌剧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歌剧史家把从《兄妹开荒》到《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等优秀剧作在短时期内连续出现称为“第一次歌剧高潮”。

我国歌剧创作在创作思维上形成几种不同的方式:

1.一种是继承戏曲传统,代表性剧目有《小二黑结婚》;

2.一种是以民间歌舞剧、小调剧或黎氏儿童歌舞剧作为参照系,创作新型歌舞剧,其代表作为《刘三姐》;

3.一种是以话剧加唱作为自己的结构模式,其代表作为“文革”后出现的《星光啊星光》;

4.一种以传统为基础,借鉴西洋大歌剧为参照系,代表作有《草原之歌》、《阿依古丽》;

5.最后一种是以《白毛女》创作经验为参照系,在观念和手法坚持以内容需要为一切艺术构思的出发点,既不受制于、也不拒绝任何一种手法,只要内容需要,可以兼取西洋歌剧手法、板腔手法或话剧加唱手法。

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融音乐、舞蹈、哑剧、文学、舞台美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柴科夫斯基:《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巴洛克、古典

三个阶段:

早期(1600—1640)是巴洛克风格形成期;

中期(1640-1690)是巴洛克风格定型期; 晚期(1690-1750)为巴洛克风格盛行期. 特点:

1.和声上,数字低音的使用,导致了和声学的诞生.

2.调性上,大小调取代了中古调式.

3.音乐术语上,出现了指示乐曲速度或表情的术语.

4.即兴演奏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特点,在装饰曲调、变化主题等方面,都更自由、深刻.

5.在体裁方面,出现了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新的音乐体裁.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音乐最显著的特征是:

注重个人情感表达,音乐自由奔放,形式较少拘束,喜用抒情和描绘,强烈地表现个性.

另一个特征是重视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的结合,如文学、戏剧、绘画的紧密联系,许多作品都趋向于标题性的构思.

第三特征是,这个时期比其他时期都更注重音乐的民族性.音乐家引用民间音乐,用民间传说、民族史诗为题材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愿望.19世纪中叶后,各国的民族音乐蓬勃发展.

俄罗斯强力集团五人组

又称”五人团”,指由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廷、居伊等五位俄罗斯作曲家与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组成的作曲家社团。

排球理论复习提纲 篇10

一、概论篇

1、排球运动的起源

排球运动起源于1895年,创世人是美国人马萨诸塞州的霍利沃克城基督教会青年干事威廉·莫根。

2、排球运动的发展

排球运动问世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百余年中,排球运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娱乐排球向竞技排球过度阶段;竞技排球迅速发展阶段;竞技排球的多元化和娱乐排球再兴起阶段。

3、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

(一)采用“六人制排球”前的我国排球运动。1.排球运动是1905年传入我国。2.1913年我国首次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的排球赛,这是史料可查的世界第一场正式国际比赛。3.1914年旧中国举行的第2届全运会男子排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1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2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男排首次获得冠军。至1934年共举行了10届远东运动会,我国男排共获得5次冠军。1921年广东省运会上中国女子排球首次出现。1923年女排开始参加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历经5届均获冠军。

(二)六人制排球的推广和发展。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1954年1月11日国际排联正式接纳我国拍协为正式会员。

(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20世纪80年代世界男子排球运动迅飞猛进的时候,中国男排却出现力量滑坡。

(四)走出低谷,重正雄风。1995年赛制改革,中国女排先于1995年拿下亚锦赛冠军和世界杯第三名,1996年奥运会获得第二名,1997年男排夺得了亚洲锦标赛冠军,1997年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成立,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1997年男排获亚锦赛冠军,1998年的第13届亚运会上,中国男女排球对双双夺冠,2004年女排获得雅典奥运会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获得季军,男排并列第七。

二、排球技术篇

1、排球技术的基本理论

(一)排球技术的概念。

排球技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采用的各种合理击球动作和配合动作的总称。它是排球运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排球技术有两种:一种是有球技术,包括传球、垫球、扣球、发球、和拦网;另一种是无球技术,包括准备姿势、移动、起跳及各种掩护动作等。排球技术主要由步伐和手法组成,同时与视野、躯干活动和意识活动融合为一体。

(二)排球技术的特点。

第一.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时间短促。第二,各种技术动作都是球在空中飞行时完成。

第三,大多技术具有攻防两重性,如拦网、传球、垫球。第四,身体各部位都能触球。

(三)排球技术的分类

每项排球技术都是由击球前动作、击球动作和击球后动作组成。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为有球技术;准备姿势和移动称为无球技术,或称配合动作。

2、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准备姿势与启动、正面上手发球、正面下手发球、正面双手垫球、移动垫球、正面双手传球、正面扣球、单(双)人拦网)动作要领 准备姿势与启动:抬腿蹬地,破坏平衡。正面上手发球:抛球,弧线挥臂,包击推压。正面下手发球:抛球时手臂摆动,右腿蹬地。

正面双手垫球:手型,触球部位,击球点,协调用力。移动垫球:

正面双手传球:手型,击球点,协调用力。

正面扣球:助跑起跳时机,人与球的位置,上肢鞭打,全掌包击,屈腕。单(双)人拦网:垂直上跳,含胸收腹,提肩伸臂,过网拦击。

三、排球战术篇

1、排球战术的基本理论

排球战术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排球运动的比赛规律,彼此双方的具体情况和临场变化,有效运用技术所采用的有预见、有目的、有组织的行动。队员根据临场情况有目的地运用技术的过程为个人战术,如扣球变线,轻扣,打手出界等。两名或两名以上队员之间有组织的集体协调配合为集体战术。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互补。

2、阵容配备

整容配备就是合理地安排场上队员技术力量的组织形式。

(一)阵容配备的主要形式(1)“四二“配备。指场上有4名进攻队员和两名二传队员。4名进攻队员分为2名主攻2名副攻。

(2)“五一“配备。指场上有五名进攻队员和一名二传手队员。

(3)“三三”配备。指场上有3名进攻对手,三名二传队员。进攻队员与二传队员间隔站位。

3、位置交换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每名对队员的特长,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攻防力量,以弥补由于队员自身身体条件、体能、技术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缺陷。比赛中,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采用交换位置的方法。

4、集体进攻战术

(一)进攻阵型

(1)“中一二”进攻阵型及变化(“大三角”站位,“小三角”站位,换位成“中一二”,“假插上”成“中一二”)

(2)“边一二”进攻阵型及变化(“边一二”阵型,反“边一二”阵型,换位成“边一二”,“假插上”成“边一二”)(3)“插上”进攻阵型及变化

(二)进攻打法

(1)强攻(集中进攻,拉开进攻,围绕进攻,调整进攻,后排进攻)(2)快攻(快球进攻,自我掩护进攻,快球掩护进攻,(3)两次攻及其转移(短转移,长转移,围绕转移)(4)立体进攻(5)进攻打法的设计

5、集体防守战术

(一)接发球及其阵型

(1)接发球的基本要求(2)接发球阵型

(二)接扣球防守及其阵型

(1)拦网(2)后排防守(3)接扣球防守阵型及其变化

(三)接拦回球防守及其阵型

(1)接拦回球的基本要求(2)接拦回球阵型

(四)接传球、垫球防守及其阵型(1)接传垫球的基本要求(2)接传垫球阵型

四、竞赛及裁判工作篇

以2009---2013排球裁判规则为准

竞赛制度:1.循环制(单循环,双循环,小组循环)2.淘汰制 3.混合制 4佩奇制

竞赛规程:

2007全国中小学生排球竞标赛竞赛规程

一、批准单位:

二、主办单位:

三、承办单位:

四、比赛日期地点:

五、参赛人员资格

六、注册办法

七、竞赛办法

八、报名日期和办法

九、报名要求

十、报到日期

十一、录取名次或奖励

裁判规则:

比赛场区 18×9米 界宽5厘米

发球区 宽9米 两条边线后各画一套长15厘米、垂直并离端线20厘米的短线,两条短线之间为发球区,深度无限延长

上一篇:我爱你,春天(500字)作文下一篇:工程项目商务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