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精品教案

2025-04-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精品教案(精选4篇)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精品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蚂蚁是学生常见的动物,以蚂蚁作为探究对象,建构学生对昆虫类动物的认识。教学要求:

1.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 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3.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教学具准备:放大镜、昆虫观察盒、草叶、面包、课件、观察记录表。

自主学习点:观察其他昆虫的特点 合作学习点: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动物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天上、地上、水里,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因为有了动物,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它们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从今天开始,我们要邀请动物朋友进入我们的课堂,帮我们共同探究动物王国的奥妙!:“今天,我们请到的小客人是谁呢?板书《蚂蚁》

2、介绍蚂蚁基本资料。

蚂蚁是一起居住的,属于社会性昆虫,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料。(课件出示蚂蚁基本资料,蚂蚁洞穴图片,下面配文字)

3、老师还布置大家回去请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你是用什么把它请来的? 设计意图:【谈话中我用了“请蚂蚁”而不用“捉蚂蚁”,是要提示学生:小蚂蚁是我们请来的客人,一定要善待它们。】

4、学生交流

5、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蚂蚁王国是个神秘的世界,那里藏着很多很多的奥妙,想不想去瞧一瞧?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神秘的蚂蚁王国,一起探究蚂蚁的秘密!

二、引导探究

1、画蚂蚁。

(1)简单地画出蚂蚁的样子。

(2)找几份有特点的做出评价,找出存在分歧的地方。

设计意图:【对于蚂蚁的样子,很多学生会以为自己认识蚂蚁,而失去探究蚂蚁样子的兴趣和动力。我设计了“画一画”环节。在画蚂蚁中学生仅靠对蚂蚁的粗略感知很难准确画出蚂蚁的样子。这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对蚂蚁外型的记忆是不精确的,有待进一步细心地观察。】(3)“关于蚂蚁的样子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

1、蚂蚁的身体到底是分几部分?

2、蚂蚁的脚到底有几只?

3、脚是从哪个部分长出来的?

4、蚂蚁是怎么生活的?

2.探究观察方法。

(1)把你的蚂蚁请出来,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发现了问题。在新的问题促使下,学生们能更积极地投入对观察方法的探究活动。】(2)你的观察活动遇到了什么困难?

预设a、蚂蚁爬得太快了,还没看清楚就爬走了。b、蚂蚁太小了,看不清楚。c、蚂蚁不好抓,不小心会伤到它。

(3)怎样观察效果会好一些?小组讨论一下!把想到的办法记录下来。”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随机指导。预设:

① 用放大镜观察;

② 放在透明的小盒子里观察; ③ 拍照片观察;

④ 给蚂蚁些吃的,吸引它们,不让它们乱爬。⑤ 用纸条或其它软的东西抓蚂蚁。⑥ 在蚂蚁的周围放些水。

⑦如果学生提出:用胶水粘住蚂蚁来观察。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办法好不好?

3.观察探究。

(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方法。

小组讨论选定观察方法,由小组长到讲台旁领取探究材料。设计意图:【一是充分体现学生探究的自主性,避免盲目随从他人。二是突出本课教学的重点——观察方法的探究。】

2)小组观察,教师巡视。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a.观察蚂蚁时要爱护小蚂蚁!注意控制观察时的呼吸,别吹走了蚂蚁。

b.可以先对一只蚂蚁进行观察、讨论。c.其他的蚂蚁也有这样的特点吗? d.把你的发现及时填写在观察记录表中。(3)小组展示观察记录表。(4)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蚂蚁。说说蚂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蚂蚁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4.总结昆虫的特征。

出示昆虫图片。认真看一看、比一比,这些动物中哪些能与蚂蚁归为一类?

学生介绍观察结果。

三、总结与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都很快乐,小蚂蚁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可是立了大功,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它们都想家了,下课以后不要忘了把它送回家,让它回到自己的家中快乐成长。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精品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全过程,体验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2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教学准备:实验记录表格、绿豆种子、实验盒、水、滴管、纸巾、钟表、温度计。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你们平时吃过绿豆芽、黄豆芽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研究种子发芽的实验

二、交流实验计划,完善实验操作。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花生 蚕豆、绿豆、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5)小结 种子由种皮 子叶 胚芽 胚根 胚轴构成。

2、研究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1)、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2)、根据猜想制定实验方案

3、教师提出问题 有哪些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4学生猜想 阳光、空气 温度、水

5各小组围绕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光照、温度、水这几个条件,谈谈准备研究什么?准备怎样研究? 6学生交流

()改变的条件是水;不改变的条件是空气 光照、温度;()改变温度的条件,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改变空气光照的条件,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7用课件的形式,展示三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并配有相应的讲解。

三、配备材料,分组实验。

1明确了实验计划和操作方法后,想一想:你们需要什么材料做实验? 2学生说材料:实验记录表格、绿豆种子、实验盒、滴管、纸巾、温度计等。3现在一切实验材料准备好了。我想请一位同学说说打算怎样一步一步做实验? 4学生介绍实验方法

5学生分工合作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实验结束,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做的实验成果,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表扬。

四、联系实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1老师提出疑问

请你们猜一猜:播种后的绿豆种子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不同条件下的绿豆种子变化的时间是否一样,会有什么不同?(指导学生看书思考)2学生猜想

(1)绿豆种子会发生种子膨大、种皮破裂、出现根、长出叶等四方面变化。(2)不同条件下的绿豆种子变化时间不一样。水少的种子变化可能慢些。(3)在温度低的种子变化可能慢些,甚至有时不发芽。(4)在黑暗中的种子变化可能慢些。

3小结:你们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方面的情况。到底谁猜的结果对了,那就需要你们课后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再比较得出结论。

五、联系生活实际,扩展延伸所学知识。探讨:植物的向光性和向水性。板书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精品教案 篇3

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身体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过程与方法:

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2.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二、教学重点:

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四、教学准备:

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

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1.观察身体的外形。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

(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活动: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 活动: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

活动: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

活动:④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

(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结构上还有不少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仅符合学生的水平,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3.观察身体的内部。

(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突破难点)。

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

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

①有的说,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 ②有的说,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

③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 2

肺部;

④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

⑤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 ⑥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 ……

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骼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4.身体怎样工作:

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思考: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更深夜静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

(三)拓展思考。

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

(四)作业 附板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精品教案 篇4

课型:科学讨论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青少年生长发育主要特点及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的基础上,对生命延续内容的深一步探究活动。学生通过研究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有哪些相似和差异,并对部分动植物进行观察研究,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认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教学目的:

1、认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2、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人体特征,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中培养学生认真求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了解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并知道遗传和变异生物界普通存在的生命现象。教学准备:

1、有关多媒体课件

2、教师事先收集全班同学及其父母的单身照片、全家福照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小动物和植物的图片 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它们长得很像。生:它们一模一样

2.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我像谁”)

二、探究活动

(一)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

1、找一找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的异同点?

出示课件:从特征看,有些人是直发,有些人是卷发;有些人是双眼皮,有些人是单眼皮;有些人有耳垂,有些人没有耳垂等等。

多媒体出示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特征与父母的特征。(完成表格)生汇报

出示图片找出人物的相同特征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现汇报,进一步提出问题:“动植物中有没有刚才我们发现的这样现象呢?”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谚语。

2、引出:

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板书:遗传)

师讲解:为什么有的双胞胎长得那么像,有的却并不很像?

学习:遗传基因是指携带有父母亲生理特征信息的遗传物质,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包括性别、性格、外貌等等。

3、变异

出示图片师:有什么发现?生汇报

引出: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变异。(板书:变异)

(二)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学生观察图片。学生汇报结果。

对以上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适时小结:遗传和变异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三、自由活动

生物的变异和遗传对于我们有哪些影响?是有害还是有利? 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汇报。3.出示图片讲解。4.教师总结。

四、总结回顾 生汇报

五、拓展活动

1.课后查阅一些有关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资料。

板书设计:

我像谁

上一篇:爱情幸福美满的诗句下一篇:文秘聘用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