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社交的运用特点(精选7篇)
对于社交媒体,我们首先应该理解的是社交,其次才是媒体。对于听众来说,通过社交媒体这个平台,他们和自己的朋友,家人进行沟通交流。而站在企业的角度,社交平台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接近客户,聆听自己客户的声音。但是,现在的企业在社交媒体上开展的一些营销活动,过于主观化,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用户喜欢的。
这里,我先把现在的用户大体可以概括为如下:
1、已经厌倦了铺天盖地的广告,不再信任企业所说的。
2、他们只关注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3、社交媒体中信息来源已经偏向于广大听众,他们也能够产生很多有趣的内容。
4、客户对企业的判断仍然受到大众口碑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并且尽量避免犯几下错误。
1. 对客户不负责任
通过社交媒体,如果你能够从客户那边得到一些积极的意见,那是最好不过了,记得对他们说声“谢谢”。但是,假如客户在你的Facebook的动态墙上提出了投诉,千万不要忽略它们,更不要假装没有发生。否则,那些不满意的客户会在Facebook上与你宣战。两个月前我曾写过一个文章,讲的是由于一个Dell客户对Dell进行投诉,但是Dell没有及时处理,导致这个客户相当不满,持续的在Dell的Facebook墙上进行咆哮,后来,情况演变得越来越糟糕,对Dell的声誉影响很大。这个事件暴露出了Dell对自己的客户并不关心。我想说的是,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包括Dell公司在内的每个企业,无论如何,首先都应用向客户致歉,然后提出解决方案。Tesco在风险控制这方面做得不错。每当一个公关危机得到解决,很有必要罗列一下处理这起投诉的措施。
2. 滥用HashTags来推广自己的业务(HashTags就是##这样的话题标记)
Twitter的hashtags能够让用户方便的获取实时新闻,了解全世界的网友正在谈论的话题,
一些公司通过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处理,来使得自己的产品或是服务与热门的hashtags关联起。(仅管这些hashtags与他们要推广的产品根本没有太大的联系)。聪明的用户马上就会发现这一点—— 一旦这样,将就会对你的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这里有个建议:不要在一个tweet中包含多于2个的hashtags,否则会使得你的tweet看起来毫无重点。一个Facebook用户曾这样描述twitter的hashtags:“some poeple #hashtag #every #word #in #your #tweet! #I #hate #that #so #much!”。另外还有一种滥用hashtags的情况,就是使用##将整个tweet包含起来,例如:#Useonelonghashtagtodescribeyourentiretweet#。这个tweet一看就会让人懊恼。试想一下,谁会有耐心来弄清楚这个tweet到底要表达什么呢?请记住,现在的用户,大多习惯快速的转发,而不会花太多的注意力在内容上。
3. 将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混淆起来
如果你使用一份专业的企业资料信息,那么在互联网上,将获取更多的合法权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你的个人账户和企业账户分开来,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你避免在企业页面上发表一些不该发表的东西。假如你在喝醉酒的时候,就可能会不小心发表一些不良信息。总之,在往企业专页上发表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再三确认。
4. 客户无法获取帮助
很多公司聘请了专门的社交媒体机构来与自己的客户进行在线交流。这里要警惕的一点是,千万不要聘请那些对你公司业务不是很了解的社交机构。因为一旦这些机构无法解答客户问题的时候,客户会质疑你的可信度,不仅仅是对你个人,而是对你整个公司的不信任。
5. 更新信息太过频繁
积极参与社交媒体互动,并不意味着你要频繁地更新信息。如果你过度频繁地更新信息,只会惹恼用户。甚至,用户会把你当作垃圾信息的来源。
6. 局限于一些个别的社交媒体
Facebook和Twitter的上的粉丝固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千万不要局限在这两个社交媒体上。想方设法把这些用户吸引至其它社交媒体上。如此一来,企业在客户心目中将显得更为积极,更具诱惑力。
综上,要明确,社交媒体是与客户交流的一种渠道,帮助企业与客户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而不是仅仅充当信息发布平台的角色。除了要确保不犯上文提到的六点错误以外,还要保证人工客服的在线服务。
一、高校校园文化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工具由于具有自主性、个性化、及时性等特点, 受到了大学生们的青睐。社交媒体如洪流般迅速席卷网络世界, 其传播效果不容小觑。大学生在社交媒体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其了解世界的方式、表达观点的方式以及作为人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基于这种现状高校也愈加重视校园文化的社交媒体传播。
(一) 基于传播内容的传播特点
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也是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基于这三种主要的传播内容的校园文化, 社交媒体传播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 内容简洁。
传统的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内容比较多, 叙述较为详尽, 很少有学生耐下心来阅读全文。而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校园文化内容具有简洁性, 有“短、灵、快”的特点。社交媒体环境下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倾向于简洁, 大学生们往往只是迅速地浏览网络信息, 所以在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内容的简洁, 让受众对信息可以一目了然, 同时可采用超链接等方式为希望继续了解的受众提供深度阅读的机会。
2. 形式多样。
传统的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形式较为单一, 而社交媒体传播的内容往往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 社交媒体能够整合多种资源表达内容。在实际传播的过程中, 不同符号的传播形式相互结合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如网站、论坛、微博、微信都可以通过配图、视频等方式来增强传播效果, 从而有利于人们理解和接受。较之传统的校园广播、宣传栏等传播形式, 社交媒体在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上占有很大优势。
3. 生动活泼。
据调查, 大多数网民使用社交媒体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 社交媒体平台是时下人们放松心情、自我减压、休闲娱乐的工具。因此, 高校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内容和风格必须符合社交媒体的特点, 不能用传统的呆板、说教式的内容, 要积极打造生动活泼的风格, 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 给学生一种轻松的阅读体验, 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二) 基于传播媒介的传播特点
基于即时讯息工具 (QQ、微信) 、微博、校园网站、校园论坛这四种传播媒介, 高校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 传播迅速便捷。
社交媒体的兴起给高校的校园文化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信息传播具有极强的迅速性、便捷性。迅速性一方面体现在校园文化信息的发布上, 依托于互联网的QQ、微信可以实现实时传输、随发随传, 不仅使校园文化传播的速度极大提高, 而且还确保了传播内容的实时更新与及时反馈;另一方面也表现在校园文化信息的获取上, 关注微博、微信服务端只要保持上线状态, 关注对象一发布新信息, 就能获得提醒, 第一时间获取信息。[1]而便捷是指通过传播者甚至可以足不出户, 随时随地传播信息, 只要有手机终端可以联网, 传播者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传播。
2. 传播主体多元。
传统校园媒体的传播主体一般比较明确, 如校报、校刊、校园广播台、电视台等, 往往都是学校组织设专人负责的传播形式, 但是QQ、微信、微博、校园网站、校园论坛此类新媒介渐渐模糊了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直接的界限, 原来被动接受信息的学生也成为了校园文化信息的传播者, 此外还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后勤人员等全体学校人员都可以称之为校园文化的传播主体。正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使得校园文化的传播更加开放、互动性更强。人人不仅可以发布原创信息, 也可以通过“评论”、“转发”或“评论并转发”功能,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以及分享到手机QQ等, 传播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或认可的观点。[2]
3. 传播定位精准。
社交媒体传播具有对受众进行精准定位的特点。例如, 微信用户只需相互确认就能成为好友并接收到双方发布的信息。对于微信公众平台中用户想关注的公众号, 则只需通过“添加公众号”功能主动查找, 勾选“关注”, 就能收到该公众号推送的信息。[3]因此传播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 都非常清楚地了解传播的对象。可根据不同的受众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 对不同群体推送不同的校园文化信息内容, 大大提高了校园文化信息的到达率。
4. 传播互动性强。
社交媒体传播的互动性强, 传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受众的反应, 通过反应及时调整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 在这种反馈和调整中提升传播效果。
二、高校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规律
掌握高校校园文化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律, 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切实解决不适应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工作的现实问题。
(一) 双向互动规律
双向互动规律是指传受双方互相传递、互相理解的信息。贯彻双向互动规律的目的, 其一是提高信息互动的质和量;其二是最大限度地迅速消除传播障碍, 保证传播活动的顺利进行。传统媒体传播模式双向互动性较弱, 而互联网新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增强了信息的这种双向互动性。
网络媒介模糊了传受双方的界限, 传播成为了信息源和信息源之间的互动过程。一方面较之传统媒体, 高校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的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是传播者施加文化影响和受传者接受文化影响并进行信息反馈的双向互动过程。受传者接收不同的传播内容、形式、方法, 会反馈不同的信息, 传播者又可以依据反馈的信息不断改进传播形式和方法、调整传播内容。[4]高校的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就是在传播者和受众的这种双向互动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传播者要及时根据受众的反馈信息对传播内容进行修改, 在不断地传播反馈过程中, 提升传播效果。另一方面表现在传受双方主体角色的双向互动转换, 传播过程中没有绝对的传播者和受众, 往往是一种信息的双向互动交流过程, 不能单一地认为谁是传者、谁是受者。同时, 在一次传播过程中, 受众通过对接收的校园文化信息的理解、消化、吸收后, 很可能将这些信息继续传播出去, 继而成为下一次传播的传播者。社交媒体给予了每个人在传者和受者身份之间互动转换的机会, 传播者和受传者总是处于双向互动转换之中。
(二) 双动力调控规律
高校双动力主要指两方面, 一方面是指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者 (主要指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干部) 主动地对校园文化信息进行有组织地传播;另一方面是指学生通过社交媒体的交流过程对身边校园文化信息进行自发地传播交流, 即学生往往在彼此的交谈中就渗透和传播了校园文化信息。以上是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的两大动力, 这两种动力中前者是有意识的, 后者是无意识的。二者作为双动力对校园文化的社交媒体传播进行调节和控制。
因此, 校园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干部等作为校园文化的主动传播者, 就成为了这个过程的“把关人”, 他们及时关注并引导学生自发地进行信息传播及讨论, 确保自发的校园文化信息传播的方向;另一方面学生自发的信息传播也反过来调整主动传播者的信息内容。两种动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最后形成合力共同调节和控制校园文化社交媒体的传播。
(三) 文化选择规律
文化选择规律即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传播者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选择性传播, 而受传者也会根据自身的文化素养对传受的文化信息进行选择性接受。[4]
1. 文化的选择性传播。
高校校园文化社交媒体的传播者会依据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以及对受传者文化素养的判断和传播效果的反馈, 对校园文化信息进行选择性传播。
在实际的传播活动中, 传播者对传播内容、形式、媒介的选择将会直接影响到传播的最终效果。因此, 重视高校文化心理价值的选择, 是校园文化传播的必然要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信息呈现海量化、碎片化的特征。这些海量化的信息层次不一, 流向多变, 容易使学生陷入“多浪头交织成的旋涡”, 产生心理上的困惑。因此, 为使学生不被各种良莠不齐的文化所迷惑, 高校必须选择健康、积极同时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内容进行传播。[5]
此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的时代环境给校园文化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校园文化传播的信息选择, 对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为重要。
2. 文化的选择性接受。
文化选择规律的另一个方面是指受众会根据自身的喜好及文化程度选择所接收到的信息内容, 如果传播者所选择的传播内容、形式不符合受众的要求, 那么这种传播就势必失败。
由此可见, 微信、微博等一批社交媒体的发展给整个信息传播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作为高校的校园文化传播者, 首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 全面领会校园文化所要传播的主要内容, 还要重视传播受众群体的分析, 即了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 采用大学生所容易接受的传播方式和内容表现形式。其次也要通过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传播内容, 提高传播的到达率。
摘要:社交媒体已深刻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更成为了他们获得多方信息的主要途径, 同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本文依据新闻学、传播学以及文化学等相关知识和理论, 分析了高校社交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特点,规律
参考文献
[1]王子蕲.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价值观培育问题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 (12) :74-76.
[2]杜兰晓, 殷莺菁.高校校园文化传播过程及其规律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08) :43-44.
[3]郭蓉.微信公众平台:校园文化传播的新媒介[J].今传媒, 2014 (06) :155-156.
[4]殷莺菁.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 2011:23-24.
关键词:西方报纸;社交媒体;新媒体
20世纪末“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崛起,打破了传者和受众的界限,并改变了传者和受者的地位,受众开始选择新社交媒介,形成一种新的阅读习惯,在相当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权利的平等。在网络等各种新兴媒体的直接冲击下,传统媒体面临的形势,尤其是报纸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社交媒体,也有人称其为社会化媒体或社会性媒体,它是指一种网站和技术,即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论、探讨和相互沟通。社交媒体就是海量网民自发提供,提取并创造新闻信息,进而进行传播的过程。
随着新媒介的发展,媒介用户形成新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选择,西方媒介仅仅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新媒介。
西方报纸对社交媒体的运用,存在最基本的三大作用。
第一,传播效应显而易见,利用社交媒体扩大覆盖面提升传播力。社交媒体的优势之一是其拥有庞大的、精准的用户,之二是用户间深度互动所带来的新闻传播面和覆盖面。这种接力式的传播正是西方报纸所欠缺的。利用社交媒体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将社交媒体的用户和互动引向传统媒体,扩大西方报纸的收看率。例如,近年来国,外政府首脑竞选时,都纷纷大力加强社交媒体的应用,以此来扩大宣传范围等,这一现象就形象的体现了这一点。
第二,形成及时强有力的反馈机制,利用社交媒体建立与用户对话沟通渠道。传统媒介由于技术原因的限制,无法形成和读者之间的即时反馈和互动渠道,因而和大多数读者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感,虽然部分报纸建立了读者来信等反馈机制,却无法保证反馈的及时。社交媒体的优势就是在形成反馈渠道的同时,能够保證渠道的畅通,以及反馈信息在渠道中流通的即时性,从而有效的实现新闻传播所要实现的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第三,利用社交媒体及其理念改造西方报纸。面对社交媒体的崛起和冲击,西方报纸虽然已经处于衰落的被动地位,但也不得不面对挑战,从被动观望到调整观念、思维和战略,通过积极利用社交媒体来改造西方报纸,以此来弥补如今报纸行在新闻时效性方面落后的不足。
在运用方面,西方报纸对社交媒体的运用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此报纸媒体出面使用社交媒体,一种是报社记者或编辑出面使用社交媒体。西方报纸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仍然处于不完善阶段,存在许多规则和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
首先,在报纸媒体使用的情况下,毫无疑问,此社交媒体的一切观点以及立场都代表此报社的观点及立场。所以,报社中负责此社交媒体的人员应该对每一条消息的发布都要做到谨言慎行,尤其是对没有亲自证实的消息的发布,并且所发表的意见需与报社保持一致。在这方面,只要保持社交媒体和报社本身在各方面的一致就可以了。
其次,是报社记者或编辑使用社交媒体,其中存在三个需要解决并尚未被西方报业彻底 解决的问题。
一是记者或编辑室代表完全代表个人,还是代表报社立场。他们要使用社交媒体,首先要面临的就是个人身份与职业身份的平衡要突出提出来的,无论其代表谁,所发布的信息都要保证准确无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然后才谈到立场问题。而从这方面说,最规范的做法就是开两个账号:工作账号和私人账号。
二是公共利益和媒体利益的平衡。媒体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发言需要更加注重语言是否合乎媒体规范。当记者发掘到的信息无法在所在媒体单位进行报道,但可以选择个人的社交媒体进行刊播,且从公共利益来看,信息具有信息价值且是手中所关注的内容时,记者应该服从公共利益的驱使。
三是言论自由和言论责任的平衡。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社交媒体更具有言论自由,因为其没有类似于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制度,信息无需被审核。但是这种自由并不是绝对,一旦发布的内容触犯到了法律,仍然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西方报业媒体的措施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社交媒体本身,想方设法,对这个信息的载体进行约束和规范,主要是从技术上进行革新。另一方是对社交媒体用户进行的规范,主要就是进行严格的规章制度的设定,对个人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在对西方报纸如何运用社交媒体进行分析后,我国报纸行业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势吸收,以此来应对“第四媒体”崛起的大环境下的对传统媒体的挑战。国内报纸应该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加强传统报社新闻发行机制和社交媒体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张妮. 西方报纸对社交媒体的运用[J]. 新闻传播,2014,06:209.
[2]杨欣怡. 西方报纸对社交媒体Twitter的运用[J]. 学理论,2014,24:128-129+139.
一、美军运用社交媒体实施战略传播的主要举措
美军指出, “在世界范围内, 社交媒体正在成为普遍的政治和社会活动的工具……制订考虑社交媒体影响的战略将是未来作战取胜的关键之一”[1], 其举措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全局谋划, 设定社交媒体战略执行方案。战略传播是一个从观察、分析、实施到评估, 不断循环递进的完整过程, 美军社交媒体的战略制定及运行基本依此程序。首先, 美军通过部门设置以及政策制订将社交媒体的战略传播纳入规范化管理。2010年2月美国国防部出台了《基于互联网能力的负责与有效使用》备忘录, 指出“IP路由网应设置为向国防部所有下属部门提供访问基于互联网能力的权利”, 授权许可军方进驻重要的社交媒体网站, 将社交媒体纳入美军组织文化。其次, 美军十分注重制订计划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步实施。美军方发布了《社交媒体的战略、方法与程序》, 从社交媒体战略的基础以及如何注册、建立个人档案、管理网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规定。美军认为领导者应在社交媒体的运用上发挥关键作用, 并对建立“领导者社交媒体战略”提出构想, 将领导者的社交媒体战略分为“参与、合作、实施与拓展”四个目标。此外, 美军还十分注重对社交媒体平台使用情况进行测量评估。美陆军指出, 通过某种分析工具, 可以对数据显示、评论以及读者的反馈意见等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 帮助部队论证平台的有效性, 甚至促成某种特殊社交媒体活动的成功。[2]
运用多种手段, 在战略传播实践中运用社交媒体。美军认为, 对于社交媒体的使用应落到实处, 具体实施应包括领导者倡导、安全管理及使用、广大士兵的积极参与、军事组织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及时发布信息、雇用公共关系专家实施战略性的技术操控等。首先, 美军鼓励士兵“讲述自己的故事”。美军认为, 作为事件的亲历者, “士兵的讲述将会使战略传播更加高效和有力”。其次, 美军高层及军事组织越来越关注社交媒体, 美军高层领导和组织越来越多地资助Facebook网页, 并且经常访问Twitter网站。美国防部还出台了《公共事务主席的社交媒体战略》, 为进一步拓展军队领导者的影响力搭建平台。再次, 美军积极使用包括视频、图片、微博、博客、社交网站等各种新媒体形式。如驻阿富汗美军利用Twitter在网上发布信息, 向全世界传达有利于美军的信息, 在You Tube上开设频道, 上传大量“正面”的视频信息。此外, 美军通过雇用一些公共关系专家深入社交媒体, 对社交媒体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监管。
规避操作风险, 确保社交媒体安全使用。社交媒体的价值与风险并存。美军认为, 利用社交媒体实施战略传播应当攻防并举, 对社交媒体网络实施实时监测, 以抵抗不良报道和不实信息, 保证战略传播的有效进行。首先, 设置专门机构进行技术监控。美军设立“军事网络风险评估小组”, 专职负责监控官方、非官方社交媒体网站, 看它们是否包含“有害”信息, 如泄露官方文件、个人联系信息、武器和军营地图等。其次, 美国国防部和各军兵种颁布社交媒体使用手册, 指导官兵新媒体的安全使用。再次, 设置课程进行培训。如美陆军通过邮件报名的方式, 对士兵学习新媒体和网页管理进行培训[2], 陆军出台了《社交媒体使用一揽子计划》, 其中包括《陆军社交媒体手册》、《陆军机构的Facebook:建立、注册和执行》、《作战环境中的社交媒体》、《用社交媒体讲述故事:计划、发布与评估》等等, 由专人负责讲授。
整合各种战略力量, 实现信息高效传播。战略传播强调协调一致、共同合作, 包括军方与运营商的合作, 政府、军方以及国防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等。首先, 战略传播强调国防部各部门之间的共同协作。美国防部文件指出, 实现社交媒体的战略性传播需要下属各相关部门的相互协作, 如负责网络和信息集成、情报工作以及公共事务工作的助理国防部长的共同协作, 以及国防部办公室、国防部下属部门负责人及其首席信息官, 乃至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的配合。其次, 美军十分注重与社会组织、服务商及相关人员合作。美军指出, 军队与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联系将会比以往更加重要。美国国防部已与博客群体和许多介入到整个社会媒体社区的公司建立了有效联系。此外, 美军还注重和盟友的合作。美军中央总部司令马蒂斯上将日前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 中央总部正同盟友联手, 发展新型的技术, 共同打击“网络空间的对手”。
制定相关法规政策, 规范社交媒体使用。正如美军指出的, “政策、规则和指南是行动的基础”, “社交媒体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空间, 但是否按规则运作以及建立政策, 决定了这究竟是一个成功的社交媒体战, 还是一个公共关系噩梦”。法规制定对美军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战略传播起到了规范、保障、防护和指导的作用。美军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 其中包括国防部及各军种部颁布的《基于互联网能力的负责与有效使用》, 《社交媒体官方使用标准化操作程序》等政策性文件, 以及《空军新媒体手册》、《陆军社交媒体手册》、《海军司令部社交媒体手册》、《海军公共事务军官社交媒体手册》等指南。此外, 美陆军还出台了《社交媒体使用一揽子计划》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提供政策法规指导。
创新技术手段, 发挥社交媒体最大效能。美军注重软件及相关应用程序开发, 为社交媒体的战略传播提供技术支持。据报道, 美军正在研发可以通过使用虚拟在线身份影响互联网对话并传播亲美言论的软件, 这种软件可以让一个人控制遍布网络世界的多达十个马甲, 从而使美军能够秘密操控社交媒体。2011年7月14日, 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局公布了“社交媒体战略传播” (SMISC) 项目, 该项目有两个目的:一是帮助美军更好地了解在美军部署地域, 网络社交媒体上实时发生的热点事件;二是帮助美军在社交网络上实施大规模的媒体宣传战。
二、美军利用社交媒体实施战略传播的主要特点
个人传播与组织传播并举, 实现全方位有效传播。美军注重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 同时加强个人传播与组织传播以提升战略传播效果。首先, 美军强调个人传播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美军认为, 士兵成为战略传播的主体力量。美军允许官兵以个人身份进入官方和非官方的社交媒体网站, 美陆军认为, 社交媒体是一种廉价、有效和可测量的沟通方式……通过在Facebook上发起的讨论或在博客上评论某个士兵的事迹, 所有的士兵都能够参与陆军故事。同时, 美军更加强了组织传播, 使得传播更加有序、强大和具有针对性。国防部指令《基于互联网能力的负责与有效使用》的出台, 为美军以组织身份积极推进“安全有效地使用社交媒体”提供了政策支持。[2]据美军统计, 截至2010年11月, 就有超过700多家部门在陆军Facebook主页注册。[3]
注重运用多种传播技巧, 提升受众信任度。美《陆军社交媒体手册》指出, 社交媒体具有难以置信的战略传播价值, 但重要的是要利用社交媒体促进对话、吸引参与以及保持人们对所讨论的话题感兴趣。首先, “语言必须是会话式的、有趣的和具有吸引力的。提问问题是吸引和鼓励发表评论的良好方式。军事组织应在吸引人们关注本网页与将信息传播出去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这可以通过将有价值的信息与读者觉得有趣的信息混合的方式来完成”[2]。其次, 点击量很重要。一个静态的社交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 “发布指令信息和组织信息固然十分重要, 但是保持网页的趣味性以吸引更多的人访问同样重要, 通过张贴有趣的链接或问一些小问题以获得趣味”[2]。再次, 必须考虑受众的文化心理。信任是传播的基础, 战略传播聚焦于核心受众, 强调理解对方的重要性, 尤其要深入了解对方的宗教、文化与习俗。“制造有影响的博客需要有制造热点的能力, 同时要求对某些话题具有深入的理解, 这样才能建立信任。”[4]
采取先入为主的方式, 实现其先发制人的战略目的。美军指出, 社交媒体是一个重要的传播平台, 应采取先入为主的方式, 积极加以利用。这一理念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军在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战略传播方面享有绝对的优势。美国是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掌握着互联网核心技术, 美军对社交媒体的使用率也是世界最高的。据美军公共事务部2009年对空军社交媒体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 空军现役军人、文职及家属中使用You Tube的高达69%, 使用Facebook和Myspace的分别为50%和75%。美中情局前局长迈克尔·海登在接受采访时说, 像中央司令部这样利用社交媒体发动信息战, 是美国军队和情报部门的优势。二是美军社交媒体的战略性传播体现出其“先发制人”的一贯战略思维。美军高层军事领导越来越看重在网络空间进行先发制人的重要性。美陆军上将彼得雷乌斯指出, 利用社交媒体“第一个掌握事情真相”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应“无情地打信息战”。
提升社交媒体战略价值, 将其纳入国家战略全局。社交媒体是美军实施战略传播的主要渠道, 同时也是美国国家战略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实施网络战的重要阵地, 其战略传播的目标必须服务于军事行动, 并与国家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美军的社交媒体战略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希拉里提出的“全民网络外交”理念。不仅如此, 社交媒体作为新型网络技术平台, 也相应地被纳入网络战略之中。从美军组建网络司令部和建立网军, 到《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的发布, 不难看出美军对于网络以及所代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交互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军事价值的重视, 因此, 社交媒体不仅是未来战略传播的新型手段, 同时也是美军实施网络战的重要阵地。
目前, 美军对社交媒体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还处于初始阶段, 其实效性尚有待长期检验, 但美军对于社交媒体的重视, 对其发展趋势的预测评估、积极运用和有效管理, 以及由此体现出的前瞻性理论思维、对待新生事物的科学态度、先入为主的主导意识及做法等, 值得我们深思。
摘要:美军认识到社交媒体在信息化时代具有重要的战略传播价值, 并将其纳入国家战略传播体系。本文结合社交媒体的特点分析了美军运用社交媒体实施战略传播的主要意图, 并从整体规划、全面实施、加强管控、谋求合作、法制保障、技术支持六个方面考察了美军运用社交媒体实施战略传播的相关举措, 最后指出了美军社交媒体战略传播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美军,战略传播,社交媒体
参考文献
[1]Thomas D.May field III.A Commander’s Strategy for Social Media, Issue60[J].1st quarter2011/JFQ.[1]Thomas D.May field III.A Commander’s Strategy for Social Media, Issue60[J].1st quarter2011/JFQ.
[2]The United States Army Social Media Handbook.2011[EB/OL].[2011-03-21].http://www.slideshare.net[2]The United States Army Social Media Handbook.2011[EB/OL].[2011-03-21].http://www.slideshare.net
[3]Facebook for Army Organizations:Setup, registration and execution[EB/OL].[2011-06-25].http://www.slideshare.net.[3]Facebook for Army Organizations:Setup, registration and execution[EB/OL].[2011-06-25].http://www.slideshare.net.
其实,你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免费的邮箱服务实际上在不断扫描你的邮件,语义匹配,给你显示精准广告。事实上,大型互联网公司都在做类似的事情,包括社交网、购物网站。用户决定使用免费服务,实际就是出卖隐私的过程。在新的移动娱乐时代,这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事件1:谷歌眼镜
谷歌虽然离开了中国,但它是邮箱窥私技术的先驱者,至于离开的原因?就是不愿意用户隐私被某些单位掌控。大佬玩的是先人一步,在别人还停留在浏览器窥私的阶段时,谷歌已经在琢磨“可佩带式设备”的主意。谷歌眼镜目前已进入自愿者试戴阶段,它那神奇的互联网增强技术以及未来必然式的可穿戴发展趋势,让人无法拒绝。但是,凡事有利有弊。如果漂亮妹子的某些部位一眼就被你拍下来上传到微博分享给基友,问题的确不小。在眼睛一动就会被互联网分享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在群体中生活?
谷歌应该为其研发一种制约装置,进入装置范围后眼镜的某些功能自动屏蔽。隐私之外,你还要考虑在以下几个生活场景中它带来的一些问题:在某些角度偷拍异性;吃饭时尽情刷微博忽略亲友;大庭广众浏览色情影片;变身007街头人肉搜索。
事件2:智能手表
谷歌眼镜所谓分享视野,感觉是蛮酷的,但却涉及到每个人的隐私问题,谁愿意在你的摄像头前晃来晃去?最近异常火热的智能手表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随着苹果iWatch的传闻,智能手表的市场瞬间点燃。除了苹果,还有诺基亚、三星、索尼、摩托罗拉等近10个厂商加入,其中不乏早已量产的产品。这一设备相比智能手机更容易被追踪或许也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隐私担忧。我们总在抱怨自己的隐私问题,但只要给抱怨的人提供一个最便宜的“小玩意”——内置GPS、摄像头、WiFi信号,安装安卓、iOS系统的智能手表便可以让我们毫无忌惮地披露出自己生活中最私密的信息。
在“机不离身”的时代,并非只是智能手表这一款产品受到跟踪。而对于一些基于地理定位的LBS服务,如找同伴、商家促销等软服务,暴露隐私的问题你怎么看?
事件3:APP隐私泛滥
智能手机软件将个人隐私、手机通讯录、身份信息等外送,这一点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安卓隐私泄露问题,太多人不懂保护。安装个靠谱的权限管理,各司其职,很容易搞定。当然iOS用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越狱用户尤甚。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2013移动隐私安全报告:1前1400位安卓市场中的应用66.9%在抓取用户隐私,34.5%在进行服务功能并不必需的越界抓取;2短信记录、通话记录、通讯录抓取中越界抓取占61.1%、73%、38%。iOS平台审核相对严格,很多APP因为不符合苹果隐私策略被下架,但越狱之后通过各种源和助手安装的应用就很难说了。而苹果的照片icloud早已成为黑客大玩特玩的黑洞,论坛上早有出售批量包括照片的帐号……
事件4:新媒体社交
“315”之后,免不了各大公关公司的忙碌。根据Altimeter Group的调查报告显示,危机公关重要程度依次为“公司机密泄漏”、“法律诉讼”、“隐私信息的泄漏”。你想定位别人,就得让别人定位你。微信、啪啪是小圈子社交,你分享的都是比较私人的东西。而QQ空间、微博的做法刚好相反。在你用各种社交ADP晒照片,交友,发牢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背后的眼睛可以通过跟踪使用习惯,推测出你的性取向、政治倾向,甚至小学时代的丑照等私人信息。比如豆瓣、人人、微博之类,关于喜好关于加入的群,这些都大量被公开给网站其他用户。如果你越透明,通过你这个点的链接就越多,通过你传递的信息就越多。
适度保护你的隐私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发展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着本质区别
(1)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社会意义和引起共同兴趣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以及对于这些事实的不同看法,往往都是通过职业新闻传播机构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闻记录影片等为载体,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布。而人际间、团体间大量的诸如个人见闻、奇闻轶事、小道消息甚至个人私事的细枝末节等等新闻的传播和意见的交流,是很难直接通过现有的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而必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者借助个人信函、电话等其他媒介来完成。新兴的新媒体则提供了这种可能。这表现在个人、团体能够以发帖子、建立个人网页、建网站等形式直接参与到点对面的大众传播中,并且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网上聊天室等,进行人际间、群体间直接甚至是实时的信息交流和评论。
(2)新媒体实现了新闻的双向传播,打破了从媒体到观众的单向传播模式的垄断。这一特性通常也被称为新媒体的交匀性。它具体体现在新闻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日益增长的交互性关系。首先,作为个体的观众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接受者。传统的直线性传播模式明确地区分和划定了的角色,认为传播过程是从传方开始到受方终止的活动,是传方向受方施加的传播行为。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读者既可以是观众,也可以成为新闻内容的发布者,向媒体发布新闻。因此原有的观众与媒体之间绝对的受传关系被改变,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可以相互转化,两者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趋于平等。
二、新媒体的其他特性
前面谈到的新媒体的二种特性,是使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本质属性,是传播技术的发展给新闻媒体带来的质的飞跃。除此之外,新媒体还具备以下一些特性:
1、容量大
传统媒体的版面容量是固定的,对开的中文报纸一般只能容下1万字左右的内容。而且传统媒体的版数也基本上是固定的,哪怕只加印一个版,都会涉及到包括印刷、排版、发行在内的诸多环节,哪家报社的当家人都要小心翼翼地算上一笔成本账。正因如此,对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来说,用“惜字如金”来形容版面的珍贵和拥挤恐惧一点也不过分。而依托国际互联网的新媒体就完全不一样了。根据摩尔定理,计算机主机(CPU)的运营速度每18个月翻一倍,而价钱只有原来的一半。网络存储的土要介质—硬盘的发展也符合这个定律,不断扩大的容量却只需要更低的价格就可以获得。
2、速度快
时效性强一直是新闻媒体追求的目标,传播技术的进步也是以时效性的提高作为个衡量标准的。网络传输可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送达世界各地。传输手段的更新使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面前感到非常力不从心。
3、超地域
国际互联网的最大成再长赞是将五大洲的计算机“联合,起来构成了覆盖全球的统一的信息网络任何信息一但进入互联网,儿乎就可以同时被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民在白己的电脑屏幕上看到、在随机音箱中听到国际互联网的这一特点为新媒体扩大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而传统媒体由于受到种种局限(包括运营成本、意识形态)而不能轻易跨越地域的限制,至少到日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报纸能象新媒体一样覆盖全球。
4、超链接
新媒体还有个依托上国际互联网技术的特点—超链接。新媒体的新闻发布者可以根据白己的需要和条件任意分层组织自己的信息,而网民可以根据白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其中每一条信息。如万维网页(www)最常见、最常使用的形式是,当鼠标移动到一些文字(通常为词、短句或网址)及图象上时,光标就变成手形,这样的区域被称为“热区”,用鼠标在“热区”上点一下,就会调出相关信息和资料,其中可能又有若干“热区”,以此类推,网民就可以浏览无穷尽的信息。
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1、分流观众
一个人除去必要的社会劳动时间和生活时间,用于接收新闻传播的时问总是有限的。而新媒体的出现将吸引人的注意力,那么人们用于原有的媒体的时间必然要减少。何况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又有着显著的优势至于全球和全国范围内新媒体分流传统媒体观众的情况,由于统计起来相当困难,很少有人做过详细的量化分析。但足我们可以从互联网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的发展情况,看出全球其他地方的这种发展趋势。
2、分割广告市场
新媒体先天具备的種种优势,使得它一经出现就不仅要严重冲击传统媒体的观众市场,还要冲击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世界上最早的网络广告诞生于1994年10月14日,美国著名的WRIED杂志网络版主页上,出现了AT&T等14个客户的旗帜广告。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一是成为网站的赞助商,二是在网站上用横幅广告(Banner),一般是一个流动图像把观众直接带往厂商的网站。和传统媒体广告相比,新媒体广告具有两个显著的优势:一是电子商务的应用,三是可直接检查观众对广告的反应。
3、传统媒体的新闻垄断地位被打破
1 电视+ 社交媒体的新互动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将电视从自身的互动推到了与更为开放的平台互动。微博、微信、社交网站、论坛、博客等是现阶段全网级社交媒体的主要形式, 人们通过这些社交媒体分享彼此的各种观点和经验。与其他社交媒体相比较, 微博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关注任何人, 也可以被任何人关注, 发布的信息公开在整个平台上并能够快速地进行病毒式传播。对电视综艺节目而言, 能否及时掌握自身官方账号的运营状况, 能否了解微博的最新发展趋势, 都会影响其与微博的配合, 从而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
目前, 电视综艺节目在微博上的互动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用有效的内容增加观众粘性。电视综艺节目的官方微博不是用来发布节目播出信息的公告板, 而应该作为传统电视的一个补充, 与电视实现分屏传播。作为第二屏上传递信息的微博, 维护运营的越精心, 观众对第一屏节目的忠诚度也会越高。《爸爸去哪儿》新浪微博官方账号在两季节目播出后共发布8 000 多条微博, 积累粉丝600 多万, 网络人气远领先于其他综艺节目。电视屏幕与移动终端屏幕, 两屏保持高度的同步, 一主一辅, 使观众对节目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在每期节目结束后, 官方微博继续发布节目总结、未播花絮、赞助活动及与粉丝的各种互动, 高频率地保持与网友的交流。这些碎片化的持续信息, 保持了节目话题在网络的热度。
2) 用话题讨论聚集大规模人气。微博中的话题用# # 的形式表示, # 号内的关键词即为话题词。这种对网络平台数据的预处理方式, 能够快速地把微博上与某个话题词相关的内容汇集到专题页面, 即“微话题”页面, 热门话题会推送显示在每一用户的首页。以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为例, 截止2016 年1 月6 日, 主话题# 奔跑吧兄弟# 的累积讨论量近1 849 万, 阅读量258 多亿, 话题粉丝125多万。在社交平台上, 常处于“游荡”状态的网友极易被这些大流量的话题吸引, 他们在接受信息时抱有比在传统媒体中更为积极的态度。无论是主动抓取, 还是被动推送, 网友都会因为热门话题更多地关注节目、参与讨论。
3) 用微访谈实现与观众的直接沟通。微访谈类似于网络聊天室, 设有访谈嘉宾和主持人, 嘉宾会在固定时间段内与网友进行线上交流, 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及时消除观众在看节目时产生的好奇和疑问, 会提升受众的整体观看体验, 这在传统电视媒体中难以实现, 而微博利用访谈的形式立即给予信息报偿, 快速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要。
4) 用投票改变观众在节目中的角色。微博用户可以通过投票功能发起投票, 并设置标题、选项、截止时间等。电视综艺节目用投票功能来吸引网友参与话题和发表意见。改变受众的被动地位, 让网友直接参与到节目的编排过程中, 对节目和选手产生影响, 这种深层次的互动模式极大调动了受众的主动性。
2 电视+ 手机游戏新体验模式
手机游戏在近几年来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2015年1 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49.7% 的手机游戏用户都是2 年以内的新用户[1]。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 手机游戏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因此游戏公司尝试购买各种版权, 努力寻求差异、增强玩家深度参与、赋予游戏更多的内涵。在游戏行业看来, 热门电视节目正是具有强IP (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 的优质资源;而对电视综艺节目来说, 吸引数量巨大的游戏用户, 扩大节目推广渠道也正是他们所希望的, 两个平台的需求互为补充。从技术角度看, 手机游戏发开和运营的难度并不像建立新的社交平台那么高, 这也使得电视综艺节目推出量身打造的手机游戏成为可能。乔纳森·加里认为媒介融合激发了相当可观的兴奋情绪, 这种情绪既出自那些看到了在故事叙述方法与范畴上有可能爆发一次革命的制作者, 也出自那些寻求与媒体产业缔结一种新关系的观众[2]。电视媒体、游戏行业自身的发展需要, 加之电视观众新的收视习惯, 共同促使电视媒体大力进军手游市场, 形成“电视+ 手游”的全新模式。
对已经上线的电视综艺节目同名手游进行梳理, 可发现大致呈现出三种模式:第一类, 诸如《爸爸去哪儿》《花样爷爷》等, 这些节目的同名手游采用了“跑酷”“三消”等较为常见的手游类型, 游戏名称、人物形象、场景设计贴近节目, 游戏方式跟节目本身的设置并无太大关系。第二类, 如《一站到底》《最强大脑》等, 游戏方式与节目形式契合度较高, 玩家可以通过游戏体验节目。第三类, 如《汉字英雄》《疯狂的麦咭》, 除游戏方式与节目形式一致外, 《汉字英雄》的手游在节目播出时段, 玩家可以通过游戏中的直播按钮, 与节目一起互动, 并且游戏用户可以凭借积分在游戏界面报名参赛。《疯狂的麦咭》根据游戏排名, 邀请玩家参与实景节目。
从发布时间来看, 电视节目与同名手游的上线越来越同步。同名手游对节目IP的依赖性较高, 两者同步发行能够充分利用节目热度为游戏造势, 提升游戏玩家的节目体验。从游戏玩法上看, 电视节目与手机游戏的结合越来越深入。“游戏迷们习惯将自己置于他们最爱的故事世界的空间和叙事中去, 游戏迷们怀有个人动力, 演绎个人版本的故事世界。”[3]在游戏中逼真还原节目人物、节目场景, 特别是节目形式, 能够让观众对节目的喜爱在游戏中获得延伸。
《爸爸去哪儿》手机游戏在节目播出时获得高关注度和高下载量, 但节目结束后游戏排名也迅速下滑。目前很多电视综艺节目都采用季播的方式, 节目热度退却后如何留住玩家、延长游戏生命周期是电视节目和游戏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在产品内容的跨平台移动时, 媒体专营权可以从一个带有相关衍生作品的中心文本转化为每一种媒体表现形式都能对叙事体系的展开做出截然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贡献。”[4]手机游戏作为电视综艺节目的衍生作品, 能够在节目海选等环节做出贡献, 游戏对于节目的服务功能需要被重视和开发。当然这要在节目研发阶段就考虑两者的结合方式, 才能做到各阶段相互配合、协同发力。
3 电视+ 电子商务的新消费模式
商业功能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之一, 一直以来商业功能都被是认为是由广告或者生活服务类节目主要承担并完成的。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众多品牌电商成为电视广告投放的新晋大户。与传统广告投放不同的是, 电视与电商在跨界合作模式上进行了更多创新性的尝试, 电视综艺节目在促进观众消费行为方面的作用日益突显。
《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取景地多大数是一些普通村庄, 节目结束后这些小地方纷纷变成了热门景点。《爸爸去哪儿》纪录片对浙江新叶古村进行了回访, 据片中新叶古村旅游开发公司的负责人介绍, 在节目播出前新叶古村的日均客流量为800 多人, 节目播出后暑期的日均客流量达到18 000 多人, 节目中的游戏也成为游客不愿错过的体验项目[5]。20多倍客流量的增长也许是节目播出前制作方始料未及的, 但电视综艺节目对观众消费行为的影响却显而易见。电视媒体自身传播符号多样化, 电视综艺节目对画面、声音、造型这些符号进行生动丰富的呈现, 使其具有了更多的象征意义。正如游客所说, 他们去新叶古村除了看风景, 最主要的是通过寻找节目中的场景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电视综艺节目具有了引导生活潮流的作用, 激发了观众的消费欲望。
新环境下, 电视与电子商务的跨界合作可以将观众看节目时产生的消费欲望迅速转变为消费行为。观众热衷追求“同款”的现象十分常见, 每当一电视节目或电视剧热播时, “某某同款”就会成为淘宝上卖家的主打广告词和买家的热门搜索词。这种现象给电视综艺节目和电商的跨界合作带来了新的想象, 正如亨利·詹金斯在论述媒体融合的文化逻辑时提到的“融合既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公司推动的过程, 又是一个自下而上消费者推动的过程。”[6]受众在新环境下任何习惯和需求的表露, 都会影响媒体在节目编排和市场推广方面的决策, 从而催生出新的节目样式。
东方卫视的时尚真人秀节目《女神的新衣》, 每期节目有六位女明星和六位设计师搭档, 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时装设计, 并通过T台秀争取四位买家的订单。节目播出期间, 被买家拍下的服装会批量生产并在天猫平台同步销售。观众在看电视的同时即可在天猫店铺中轻松购得货真价实的“女神同款”。这种电视综艺节目与电商“混搭”的边看边买的模式, 即为T2O模式。T2O指的是“TV to Online”, 是将产品从电视端转移到线上销售的商业模式[7]。T2O模式用在电视综艺节目上, 通过明星效应、竞技环节、舞台包装等电视手段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力。与传统综艺节目模式相比, T2O模式中电视和受众的角色分别发生了一些转变。一方面, 电视与广告商的角色发生了微妙的互换。在传统合作模式中, 广告商将电视视为自身产品宣传的一个平台;而现在新的合作模式中, 电视节目内容本身即包含了产品, 电视节目通过电商将注意力转化为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传统的观众在这种新模式下变成了电视的用户。观众从看电视发展为用电视, 通过电视为自己的消费行为寻找参考信息。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 电视综艺节目改变传统的收视模式, 在与社交媒体、手机游戏、电商平台的合作方式上做了诸多尝试, 形成了新的收视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综艺节目,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4-03-0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40.htm.
[2]贾德·伊桑·鲁格尔, 等.聚焦:平台之间的游移——电影、电视、游戏与媒介融合[J].于帆译.世界电影, 2011 (1) :22-28.
[3]路易莎·斯坦.化妆游戏——“绯闻女孩虚拟人生”中的数字时尚与电视体验之游戏延伸[J].于帆译.世界电影, 2011 (1) :34-39.
[4]米亚·康萨尔沃.日本电子游戏工业中的媒介融合与全球化现象[J].于帆译.世界电影, 2011 (1) :50-55.
[6]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M].杜永明, 译.北京:商务印书社, 2012:50.
【新媒体社交的运用特点】推荐阅读:
社交媒体的特点及类型06-23
社交媒体的好处06-08
社交媒体的变化11-24
社交媒体的营销方式09-06
中国社交媒体报告06-27
社交媒体营销方案07-10
社交媒体内容分析07-18
社交媒体优缺点10-01
浅析新媒体在会展项目运营中的运用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