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英语第五单元教案(推荐6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涵
2、了解童话特点 第一课时
一、读“犟”
1、配乐朗读
2、显示了解作者
米切尔·恩德出生于德国,父亲爱德嘉·恩德是一位著名的画家。米切尔·恩德曾画过画、演过戏,1960年和1962年接连发表两部儿童作品后,竟像蝉一样沉默了长达十年之久。1971年他离开了德国迁居意大利,三年之后厚积薄发,发表了小说《毛毛》,并因此成为20 世纪登峰造极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如今米切尔·恩德这个名字,已像安徒生的名字一样家喻户晓了。
3、显示了解课题
⑴分析字型:上“强”下“牛” ⑵分析字音: qiang 勉强 jiang 倔强
⑶分析字义:像牛一样倔强、执拗、不听人劝 第二课时
二、析“犟”
显示㈠字音、词语解释
1、犟(jiàng)龟 邀(yāo)请 遗憾(hàn)瞌(kē)睡 哀悼(dào)
2、遗憾:外交辞令,表示不满或抗议。瞌睡:困倦,想睡觉。
闷闷不乐:心情不舒畅,烦闷。
兴高采烈:形容非常愉快、高兴的心情。㈡课文的层次:
一、起因:小乌龟听了鸽子正在谈话决定参加狮 王的婚礼。
二、发展:小乌龟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力以 及战胜困难的过程。
三、高潮和结局:小乌龟终于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最美丽的、最盛大的庆典。㈢“犟龟”的“犟”
1、显示问题并以乌龟作背景:小乌龟“犟”的表现 ⑴显示:解释“犟”:“犟”读作“ji„ng”,(用箭头表示“犟”字的构成):这个“犟”字是“强”下面一个“牛”。平时我们说“某某真是牛脾气”,“你这人的脾气真犟”,说的就是这人很固执,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听他人劝说,在本文又是什么含义?
⑵显示:小乌龟碰到的动物及与它们的对话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显示小乌龟与蜘蛛、蜗牛、壁虎、乌鸦的对话的动画及文字)显示(第①②③个题目依次出现):对以下题目作出选择(这三个题目属心灵选择题,不要求说出答案):
①当你被别人轻视时你会怎么办?(显示小乌龟与蜘蛛对话的动画)A、尽力与人争辩,心里不存在一点委屈 B、默默忍受,待时机成熟再打算
②当你努力了很久,别人却告诉你,你之前的努力方向是错的,你会怎么办?(显示小乌龟与蜗牛对话的动画)
A、改变方向,从头再来,因为走自己的路也要听别人说。
B、一个方向走到底,付出任何代价也不改变,因为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③当你一直看不到成功的迹象时,你会怎么办?(显示小乌龟与乌鸦对话的动画)A、继续努力 B、放弃努力
2、显示并配以“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这句话几幅动画:“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在课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 ①显示:反复的作用: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②显示:文中小乌龟对小动物的回答几乎都有这样一句话“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这就属于反复,其作用正是为了表现小乌龟要去参加婚礼的决心。
3、显示:小乌龟赶上了谁的婚礼? 显示配有相应文字的动画: 文字
1、“我们在这里庆祝的是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 文字
2、“我一直说,我会准时赶到的。”
4、显示:你认为小乌龟的“犟”值得吗? ①显示鸽子对话和小乌龟上路的动画及语句:
“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呢?”这句话是小乌龟在听了小鸽子的对话后所想到的,并且它在想了一天一夜后,决定上路了。
②显示:比较“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和“为什么我不去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呢?”这两句话,我们就会发现,前一句强调的是“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后一句强调的却是“狮王二十八世”,由此可见,小乌龟并不在乎谁的婚礼,在乎的是能有机会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
三、辨“犟”
显示感受犟龟的“犟”
犟龟=正确的目标+坚强的意志
四、显示星级测试 ⒈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ji„ng()龟 ②yo()请 ③yo()远 ④遗h„n()⑤j”()集 ⑥z„n()时 ⒉选出恰当的字组词
①(A陷、B诌)入 ②(A糊、B胡)③(A遗、B遣)憾 ④(瞌、嗑)睡
⒊你从“犟龟”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什么时候也需要这样的“犟”?
五、拓展迁移
1、显示并配轻音乐与乌龟有关的传说和诗句
⑴与乌龟有关的传说:洪水泛滥,淹没世界。伏羲、女娲(或盘古兄妹)在石狮子或乌龟等的保护下,避过洪水,他们根据石狮子或乌龟的意思,通过滚石磨等方式决定结为夫妻。最后,兄妹二人捏黄泥人,再造人类,从而成为汉族“人祖”。⑵与乌龟有关的诗歌: 步出夏门行
(二)神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显示关于童话
⑴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或知识教育的一种儿童文学作品。⑵中外著名的童话作家及作品 中国:叶圣陶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石 像》等 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 秘密》等 丹麦: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 的新装》、《丑小鸭》等 德国:格林兄弟的《渔夫和他的妻子》、《灰 姑娘》等 法国:沙·贝洛克的《小红帽》、《小拇指》
《犟龟》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童话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4、理解“犟”的含义,学习小乌龟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的描写方法。教学用具:小黑板、投影仪。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设计 以抢答形式完成本课学习,每一大组为单位计分)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课前三分钟学生发挥(讲述上节课布置的童话故事)
二、谈话导入,引出童话知识。
刚才χχ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这就是童话,我们应懂得什么叫童话,它有何特点?(投影: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常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使它们人格化。)
三、简单解释童话,引入课文。
四、整体认知课文,弄清课文大意,了解文章结构。
质疑1:阅读课文,文中讲了小乌龟什么?(5分,适当给分)
(讲小乌龟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阻碍,终于参加了狮王举行的婚礼。此题可启发质疑:小乌龟去的目的是什么?路上是否一帆风顺?最终怎样?)
质疑2:按照作者讲故事的思路,文章可分为哪些段落层次?(5分)
五、具体分析课文。
质疑1:从什么地方可看出小乌龟参加狮王的婚礼是十分困难的?(8分)板书:(学生说一个写一个,适当给分)
困难:自身身体因素(腿短、爬不快等)
阻碍: 路途遥远 蜘蛛、壁虎、乌 时间短促 鸦的劝阻 途中环境恶劣 走错方向
质疑2: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小乌龟是怎样的反应呢?(3分)
想象活动题:揣摩各动物的心态,并用自己的话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确定选取蜘蛛、壁虎、乌鸦三个动物,各6分,适当给分)
(注意各人物的心态读出相应的语气)
六、本课小结,得出各组本课总分,表扬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七、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完成课后练习一。
3、准备下节课课前三分钟讲述的内容:有关本课内容的名言警句。
第 二 课 时
一、课前三分钟学生自主发挥(积累知识)。
二、指名简单地复习上节课所讲内容。
三、继续分析课文。
质疑3:看课后练习二第1题。(5分)
(提示:想到的不仅仅是困难,而且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质疑4:当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小乌龟为什么仍毫不退缩?(5分)(言之有理即可: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有勇气挑战困难)质疑5:看课后练习一(上节课作业)(3分)(提示:此处“犟”的感情色彩是褒义,因为只要有利于目标,就能听取。)质疑6:看课后练习第二题第2小题。(3分)质疑7:理清文章的主旨。(5分)(通过写小乌龟克服种种困难和阻碍,终于参加了狮王的婚礼来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四、整课总结。加深理解文章:累计得分,表扬得高分的小组,勉励得低分的小组。
五、发散思维题: 当小乌龟听到狮王二十八世去世的消息时,如果没有看后面的内容,你认为小乌龟去还是不去为好?为什么?(讨论题,但应说出理由来。提示:去,做事不能半途而废;不去,从“无意义”角度上说。可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说起,只要有理即可。)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朗读课文。
2、做完课后练习三、四题。
《小溪流的歌》 教学目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讨论小溪流的成长过程,正确理解课文的主题。3.巩固对童话一般特点的认识,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认识小溪流的成长过程,理解课文的主题。难点:1.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课文的主题。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思路 《小溪流的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语文(语文版)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表达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主题的童话作品。按要求朗读课文和正确理解课文主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本设计的思路如下:关于朗读教学,首先让学生分组表演,分角色朗读课文;其次利用 “图示导读法”让学生探究、感知形象,培养想象力,组织学生讨论和评价朗读情况,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讨论情况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对小溪流、小河、大江和大海所说的话作示范朗读,然后学生再次扮演文中的各角色并朗读他们所说的话,再现文中形象。同时,本设计力图通过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启迪学生思维,让他们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培养他们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学生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2.学生查资料,了解作者情况。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会唱歌的小溪流吗?你们听过小溪流唱的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文井所写的《小溪流的歌》,去认真感受一下这首永唱不衰的歌吧。三.检查预习情况(投影出示)1.给加点字注音
牢骚()沉淀()阻碍()恐吓()低沉()怨悔()富足()积蓄()2.解释下列词语(1)五颜六色:(2)兴致勃勃:(3)无穷无尽:
3.把一些好词语写入你们的词语记录本。4.作家简介
严文井: 作家,家。原名,人。他的作品以童话和寓言的影响较大。他的童话寓言创作,故事生动,构思巧妙,具有很浓的哲理和诗意,因此,被誉为是,作品集有。四.研习课文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形象
1.全班分成四组,分别朗读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四个部分。2.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台上表演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一名学生在台前表演劝阻者,一名学生在台下朗读叙述性文字。3.分组探究,培养学生想象力。
成长阶段 歌声特点 力量表现 劝阻者 主题 小溪流 哼哼唱唱,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小 河 乌 鸦
大 海 掀起汹涌的波涛,举起庞大的轮船
4.分组讨论刚才分角色朗读的优缺点,提出改进的意见。
5.师重点点评朗读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所说的话的语气要求。附:朗读时的语气要求(仅供参考)
(1).小溪流是快乐的、活泼的、同时又比较幼小,所以应读得快乐、活泼,声音清脆纯净,像一个可爱的儿童。
(2).小河比较壮大了,他精神旺盛,精力饱满,所以应读得洪亮、朝气蓬勃,像个青少年。
(3).大江比小河更壮大了,他积蓄着巨大的精力,同时也变得有些深沉,所以应读
得洪亮,又略带些深沉的声音,像个成熟的青年。
(4).海洋无边无际,欢乐地动荡着,他博大、复杂而又单纯柔和,所以应读得洪亮、饱满,而又稳重、安详,像个稳健成熟的中年人。
(二)再现形象
1.师对小溪流、小河、大江和大海所说的话作示范朗读。2.学生再次扮演文中的各角色并朗读他们所说的话
(三)探究课文主题
本文的主题,可从多个角度理解。
1.组织学生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2.分组讨论,全班交流上述问题。3.学生口述讨论出的结论。
4.若学生讨论不完整,教师可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进一步讨论。附:讨论的角度(仅供参考)
(1)本文赞扬了小溪流的什么精神?
(坚持到底或坚持前进,永不停步或反对掉队。)
(2)课文为什么以“小溪流的歌”为题?小溪流经过哪几个成 长阶段?每个阶段力量是否有变化?(暗示“成长”或“发展”的主题。)
(3)本文揭示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吗?这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本文揭示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即个人只有汇入到集体,才能积聚起巨大的力量,发挥巨大的作用。)
5.师小结讨论的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本文的主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绘声绘色地朗读了课文,积极主动地探究了课文的主题。大家的表现很好,老师会把你们的表现记入你们的成长记录袋。
六、布置作业(投影显示)
1.指出朗读下面语段所要选择的语气语调()
他的无穷无尽的波浪就这样一起一伏,没有头,也没有尾,月亮出来了,月亮向他微笑。太阳出来了,太阳向他微笑。海洋感觉到整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好像近在他的身边。
A.语气亲切,语调平缓 B.语气亲切,语调急促 C.语气强硬,语调低沉 D.语气强硬,语调高昂 2.你怎样理解课文主题,请选择()
A.小溪流唱的是一首坚持前进方向永不停步的歌,赞美不知疲倦,奋斗不息的精神。B.小溪流唱的是一首坚持前进,永不停步,并在前进中不断成长的歌,赞美的是发展的主题。
3.课本P124 [思考与练习]一。板书设计:
18、小溪流的歌 成长阶段 歌声特点 力量表现 劝阻者 主题
小溪流 哼哼唱唱,用清亮的嗓子歌唱。推着小树枝打转,冲过石块的阻拦。枯树桩
枯黄的草 坚持前进永不停步 在前进中不断成长
小 河 沙声地歌唱 推送着木排,托起沉重的木船。乌鸦
大 江 低声吟唱,用洪亮而低沉的声音唱。掀起汹涌的波涛,举起庞大的轮船。泥沙
大 海 强烈地向着四方歌唱。他不断地涌起来,向上,向前,向着四面八方。
沉船
(说明:表中的楷体字部分由学生讨论、探究。)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查
说说童话的一般特点。1.一名学生回答。
2.其余学生讨论、补充,然后师点评。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角色朗读了课文,探究了课文的主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三.合作探究
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1.投影出示要讨论的问题(1)小溪流的形象是什么?(2)“枯树桩”、“乌鸦”、“泥沙”比喻社会生活中什么样的角色?他们与小溪流有什么关系?
(3)课本P124[思考与练习]三(4)“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小河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这些相似的语句间隔地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5)首段“太阳出来了,太阳向他微笑。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他微笑”,语序和词语稍加变化后又出现在尾段有什么作用? 2.学生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口述讨论结果。3.上述每个问题讨论完之后,师及时点评。附:点评意见(仅供参考)
(1)小溪流在自然中,本是没有性格,没有理想,没有语言的自然界的事物之一,但在本文中,作者却赋予它这一切,使它成了一个性格鲜明、思想坚定、富有顽强生命力的形象。(2)“枯树桩”属于社会生活中腐朽没落的事物,他们即将走完生命的历程,对于未来没有信心,只有牢骚。“乌鸦” 属于社会生活中没有上进心,不思进取的人,他们
考虑的只是有没有“好玩意”。“泥沙”是跟随时代或潮流前进了一段之后,认为“已
经走得差不多了”,半途停顿,甘愿掉队的人。
他们都是作为小溪流的陪衬者出现的。他们在不同阶段从反面表现了小溪流坚持前进,坚持成长的可贵。
(3)作者有意识地把小溪流当作一个欢快活泼的儿童来写,使文章充满了童趣。这些词语形象传神,生动有趣,极大地增强了这篇童话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4)这些语句,既有力地串连着各部分内容,又反映事物的发展,暗示成长的主题。(5)既拉紧了文章的结构,又表现了小溪流成长中的快乐之情。4.归纳本文写作特点:(1)把自然界的事物社会化。
(2)词语形象传神,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
(3)相似语句间隔反复出现,语序和词语稍加变化后的句子又出现,在写作时值得借鉴。四.练习
课本P124[思考与练习]四。1.学生试写。
2.投影展示2—3名学生的作品,让他们自己说说写得最成功之处,并请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3.师作简要点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巩固了对童话一般特点的认识,讨论了本文的写作特点。其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请同学们把它收入你们的词语“积累”本上,以供以后写作时借鉴。
四、布置作业(投影出示)1.填空
本文的体裁是_____。童话以儿童所理解的人物为描写对象,把自然界____,把社会生活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很好,说说它好在哪里? “一转眼小溪流就把他们丢在后面了,他又不住地往前奔流”。《基因畅想》
【教材简析】
《基因畅想》是一篇带有科幻性质的科学小品。作者本人是身处基因实验研究前沿的美国著名心外科专家,作者在文中介绍了科学家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象。本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作者用极富文学性的语言,“将干巴巴的专业话题写得好读、耐读、幽默、风趣甚至顽皮”(韩小蕙语),很值得品味;结构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合乎情理地交待了作者畅想的缘由,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写作手法的作用。
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基因技术可能缺乏了解,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课前介绍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如有可能,还可以请有关专家举办一次专题讲座,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本课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幻想,文章中既有作者对科学实验情况的介绍,又有对未来的展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分清把握住这两部分内容。作家韩小蕙在向《散文》(海外版)推荐《基因畅想》这篇文章时说:“本文包容着严肃而深刻的人类生存命题。”基因技术未来能否改变人们的生活?基因技术会给人类带来那些影响?这些是在我们对基因进行畅想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激发想像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3、使学生树立为造福人类而努力的远大理想。【教学方法】 活动性阅读教学法 【教学重难点】
1、对“基因”及其技术的了解,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
2、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所叙的实验、事例那些是事实,那些是对未来的展望;
3、丰富学生知识,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关心科学。【教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②预习〔思考与练习〕
一、三题,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2、教师要准备的资料,如①克隆绵羊“多利”的图片;②一些转基因果蔬品种的图片;③《爱的奉献》剧情资料;④《法律无情--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剧情资料;⑤教学中所用的幻灯片或课件;⑥有关转基因产品副作用的资料;⑦比赛规则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条件具备的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要点】 ①导入课文;②探讨课文;③畅想未来;④拓展课文。【教学步骤】(教学中的所有活动均须计分并纳入各语文活动小组)
一、师生互动,导入课文(以形象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提高学生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及产生关注当代社会科技动向的自豪感。
使学生认识到基因技术不仅在动物界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己广泛、成功地应用于植物界。(附: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也可以现场展示一些转基因的果蔬品种。)
1、出示克隆绵羊“多利”的图片,请学生谈谈对此的了解。
2、出示一些转基因果蔬品种的图片,请学生谈谈对这些的了解。
3、检查预习
①《基因畅想》是一篇带有
的科学小品。(科幻性质)作者是()。(漆孝诗),是哪个国家的心外科专家?(美国)
②解释“憨态可掬”一词(见课文p126)并给“虔诚”的“虔”字注音(qián)③请解释什么是“基因”(见课文p126)
二、学生互动,探讨课文(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按语文活动小组进行竞赛。)
1、本文作者从什么写起?(自己获奖)“奖章上镌刻着一头憨态可掬的猪”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为下文设下伏笔,由此引发对基因发展“猪身人心”的畅想,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2、文章的哪一句告诉了读者“猪身人心”只是一种想象?(“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时不时如此想象”)
3、作者为什么要和猪打交道?(为基因技术研究)
4、第四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作用)
5、哪一项科研是堪称20世纪最出神入化、最富有前瞻性的创举?具体说说进行这项研究的原因及探索过程。明确:这项科研创举指的是:“科学家成功地用人心脏的基因转录在猪身上,制成了猪身人心。”原因及探索过程可从第五段来概括。原因是需要心脏移植的人很多而心脏来源却很少,“每年至少有多达二万人在等待中”“抱憾而去”。探索过程:1960年哈迪用将黑猩猩的心脏装在了一个濒危病人身上,首开心脏移植先河;“尔后,贝利又将狒狒的心脏移到先天心脏病婴儿身上”;经过近二十载的探索,科学家成功地用人心脏的基因转录在猪身上,制成猪身人心”。
6、基因技术到目前为止,有没有成功地应用于人类?原因何在? 明确:没有,“原因是某些猪病毒会因此传染给人”,使得“该计划被迫暂停”。
7、假如使用于人类,作者的想像会成功吗?他做了哪些大胆的设想? 可从第六段来概括。“像以往任何医学生物的创新,猪病毒肯定会在不久得到有效控制,猪身人心势必造福全人类”。“实现上述大胆的设想肯定已为时不远”。
大胆的设想有“再过几年,心外科医师能像修理工为汽车或自行车换上新零件一样,为晚期或先天心脏病人换上簇新的生物零件—猪身人心”;“医学专家为病人量体裁衣„„届时„„为病人换上早就超立体设计、生产好的基因心脏,无须多久患者便能健康如初”;“医师们在病人换心后出院时,„„‘您走好,不必心有余悸,我们的产品保质四十年’”。
8、国外的一些科学家,在生物科学方面积极尝试、大胆设想,我国对基因技术的研究有没有大胆尝试?(此题学生要是能举出一、二个例子就应该肯定、表扬。)
9、漆孝诗大胆畅想时的心情你能体会吗?为什么? 此题意在使学生学习本课结构上的特点—倒叙(只要扣住课文言之成理即可)。
三、自由发挥,畅想未来
世界上的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基因工程会不会也有弊端?如果有,你想如何解决弊端?
设计此题引起学生的争论,从而进一步巩固并拓展学生对基因技术的认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可展示关于转基因产品副作用的资料,帮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竞赛完成后对课文进行小结(可出示板书)
四、大胆想像,拓展课文(可课外进行)
1、《爱的奉献》剧情:一位才华横溢的中学生,在放学路上救助了一个即将被车撞的儿童,自己却遭不幸,经抢救虽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成了植物人。面对这个不幸的孩子,英雄的少年,双方孩子的父母及广大师生向社会各界呼吁--请大家献一分真情,挽救这位少年英雄。
师:人世间最动人的莫过于亲情,面对这样一位令人敬佩且不幸的孩子,面对这样一令人同情的家长,我们一定要想想办法,让幸福重回少年身边。此剧情部分由一名同学叙述,并配以哀伤的轻音乐;教师叙述部分可配以《爱的奉献》轻音乐烘托气氛。这是一道开放型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从而产生共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利用能力。附:也可使用其他相类似的资料或其他形式。
2、《法律无情--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剧情:一位民警由于破获了一桩走私大案而被黑社会报复,陷害民警为杀人凶手,警方己掌握了人证(曾见他与死者在一起)、物证(在凶案现场留下了凶手的血样,经化验与民警一样为B型)。师:请同学们做名律师,还民警以清白,还正义一个公道。
此题的设计意图在于抓住学生爱打抱不平的心理,激发起想像力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对课文知识进行延伸,同时,也可渗透情感教育。
五、小结
围绕《基因畅想》及学生的讨论,展望美好前景,取利弃弊,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学,树立为人类造福的远大理想。
六、作业
1、课后查找资料,了解有关克隆、基因、基因图、基因工程等知识。
2、选择有关基因工程中你感兴趣的课题,并搜集有关资料,装订成册,互相阅读。①获奖、奖章刻的是猪 设下伏笔、引发畅想(倒叙)一 ②交代是想象,是对基因发展的想象
基
③写为什么要和猪打交道→基因技术研究 因
④过渡段
畅 二 ⑤“猪身人心”—惊世之作及背景、必要性、紧迫性 想
⑥对基因技术发展进行前瞻性畅想
三、⑦⑧基因畅想,不是梦,很快能实现(回到现实)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阅读科幻作品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点燃学生想象力的火花,培养学生探究事物、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
二、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对同一事物提出新奇见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的能力,并学会通过积极的创造性思维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紧扣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思维探究事物,解决问题。教学方法
课堂安排导入、阅读、解读、迁移、拓展五个环节。
导入:教师带尾巴进入课堂(调动学生好奇心,营造轻松的氛围)。为动物世界策划节目“神奇的尾巴”,学生推荐动物(联系生活体验)。阅读:全班齐读课外(注重朗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读:字词园地——字词教学注重学生使用工具书,自我说明容易出错的字词及出错原因(运用教材资源)。
看图说话——熟悉课外内容,激发学生想象力。
迁移:尾巴带来的烦恼(注重培养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理想的尾巴”设计方案(想象力、创造力的迁移)。
拓展:以“假如人类有_________”或“如果动物会_________”为题说一段话(充分发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资源)
整个教学过程突出“趣”字,关注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教具
1、自制尾巴 2、图画纸 3、粉笔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教师带尾巴进入课堂。(学生笑)教师:老师长尾巴了,帮老师想个办法。(学生发言)教师:你会怎么对待一个“长一般”的老师?
教师:大家没有,惟有老师有,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如果这节课每个同学也跟老师一样冒出一条尾巴,那会是怎样一个情景?或者我们每个人一生下列都带着一条可爱的小尾巴,那又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美国一位作家为我们作了大胆的想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情境设置法
突出“趣”字,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为课堂营造轻松活跃、民主的氛围。
2、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谈动物的尾巴。教师:同学们再帮老师一个忙,老师要为“动物世界”策划一期节目,节目名称叫做“神奇的尾巴”,请同学们为老师推荐一些动物,说说理由。(学生发言)
教师: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的灵感都来自动物,例如直升机的发明来自蜻蜓的启发,雷达的发明来自蝙蝠的启发。课外的想象很多也来自动物,来自于身边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
二、阅读
教师:全班齐读课文,注意读书“四到”,给每自然段标序号,划出佳词妙语。(学生齐读)
教师: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三、解读
1、字词园地:学生读音有误的,教师版书,学生上台正音,说容易出错的原因:学生自己讲出学到的新词。
2、看图说话:联系课文插图,从样子、装饰、作用三个方面说明课文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迁移
1、尾巴带来的烦恼(想象力的迁移)。
教师:尾巴有种种好处,如果给每个人都装上一条尾巴,会不会带来什么烦恼?请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学生发言)。2、“理想的尾巴”设计方案(想象力、创制力的迁移)。
教师:既然尾巴有种种功能,它也可能带来很多麻烦,让我们为自己设计一条理想的尾巴,要联系生活,扬长避短。具体方法:
内容:①从“样子”“装饰”“作用”三个方面展开想象,为自己设计一条理想的尾巴。②方案由图案、说明文字两部分组成。
形式:①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份设计方案。
注意:能写的写,能画的画,能说的说,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个点子。②方案展示:小组共同上台展示作品,口头说明方案。(每个成员参与)
五、拓展
教师:想象力是只是的翅膀,想象力比黄金更重要,“银河之星”有一句口号:“爱拼才会赢,敢唱就会红”。我们叫做感想就能成,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异想天开。同学们敢不敢跟作者比想象?
教师:以“假如人类有________”或“如果动物会________”说一段话。(学生交流)经验再现法
初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为课文内容的学习作铺垫。引导学生会利用教材资源。
初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造的兴趣。集体诵读法
自主探究法
注重懒得,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体现语文科学的工具性。自主探究法
学生自己说明容易出错的原因和自己讲出学到的新词,体现自主学习只是迁移法
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领会作者联系生活丰富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享受积极思维带来的愉悦。
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大胆想象、提出新见解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
真正关注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真正地思考、交流,参与课堂活动,并享受学习带来的愉悦,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给孩子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我们个性得到张扬。
让学生解放思想,大胆想象,通过解决思维解决学习生活问题。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源于美国一所山区镇学校“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的创新。他们将课堂中需要讲解的内容在课前录制成视频, 要求学生在家学习视频内容。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便可以把课堂时间用在小组讨论完成作业和动手做实验中。这种教学方式把传统的课上学习和课后做作业的顺序翻转过来, 其更为深远的变革意义在于赋予了学生学习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而在课堂内则强化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翻转课堂发展非常迅速, 近年来在我国日渐流行。翻转课堂的内涵, 国内有两大类代表性的解读:一类是基于教学流程的颠倒, 另一类是基于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的关系来定义翻转课堂。
二、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听说课中的具体实施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罗伯特·塔尔伯特教授将翻转课堂分为课前和课中两部分, 笔者以牛津英语8A第五单元的Integrated skills教学为例, 对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听说课的运用进行具体的研究和探索。
(一) 明确目标, 有的放矢。
微课的设计需要从教学目标、内容重点、教学媒体的选择等方面入手。本单元的主题是保护野生动物;本课时的知识目标是:能熟练使用四会词汇、词组及句型;技能目标是:听录音, 获取具体信息;根据从录音中获取的信息完成报告, 学会询问参加某项活动的建议;学会对别人的询问做出适当的反应;情感态度目标是:通过学习部分野生动物习性, 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本微课的媒体呈现形式更倾向于视听演示, 因此笔者选用了“屏幕录制软+PPT”的制作形式。微课的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因此, 短小精悍的微课教学一般由三个步骤组成:揭题设问, 激趣导入;切入主题, 逐步推进;教学回顾, 引起学习者反思。笔者设计的“听力方法指导”微课录制脚本, 如下表所示:
“听力方法指导”微课录制脚本设计
(设计意图:英语听力一直是学生的软肋, 不少学生抱怨听不-懂、0、1不£想«听:。他们1惧u怕"n听©力ª的8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方法指1.导¬。本d节®微¯°课“的MN设”计X理¥念s是¦:;教师在短时间内运用恰当的教<2.学H、¶±方²·¸法¹³和-:¥策s略¦, ´讲µ清T楚U?听³力-指s¦导的H方XM法N并´确+保?学生能理解1.和Hº掌»握³。¼本ef微g课h设?计¬½的¾内¿容ÀÁ直3观À易懂ÂÃ, 可Ä以¼g较h好X地8满足学生ÅWh个Lat:性doe化s i的tlo学oki习lke需?求,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W二ha) t布is i置ts p课ers前ona学lity习?任务单。
微2.课Par的t A资Æ源Ç基È本³构É¥成Y除 (了ÊË录e制f微gh课X视?频时所需要相配套的微课教案、微课课件外, 还应配有辅助学生学习微课的学习任务单。本任务学习单主要用于检验学生是否观看了微课及对微课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这样的检验与反馈, 教、.师能对!¡"¢学£生¤的学Z习MNXjk情Pa况rt有Am¥充ns分。¦的, 了解§+, ¨真Y正5做-1到0;“以学定教”。以下为笔者设计的课前学习任务单:
(三) 课堂探究, 实现目标。
1.Pre-listening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wild animals and let the students talk about them.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野生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就这些图片进行分组讨论。
(分析:学生在课前学习任务单上已经思考过相关问题, 在各组罗列出头脑中原本存在的和刚刚交流中被提醒或学到的词汇、短语, 帮助学生解决听力词汇不足的困难。同时, 在小组活动中, 各组积极探究、讨论, 增强了小组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2.While-listening
(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ish Part A1-tigers. (听录音, 完成Part A1 tiger的学习)
(2)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ish Part A1-wolves. (听录音, 完成Part A1 wolves的学习)
3.Post-listening
(1) Finish Part A3. (学生独立完成Part A3)
(2) Read the letter. (全班齐读Part A3)
(3) Further thinking-Why are animals in danger? (进一步思考野生动物为什么濒临危险)
(1) Watch the video. (看一段视频)
(2) Let the students summarize the danger wild animals are facing. (学生自己总结野生动物所面临的危险)
(4) Speak up.
(1) Listen to Millie and her mother’s conversation and think about how to protect wild animals. (听一段对话, 根据对话回答: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2) Discuss different ways of protecting wild animals. (小组讨论:不同保护动物的方式)
4.Group work-Role play (情景对话表演)
Conclusion-Some slogans to call on people to protect wild animals.
(分析: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微课视频, 已经能够掌握基本的听力方法, 通过完成课前任务学习单, 对本课的内容也有一定的了解, 如此再来完成书中听力练习, 便会有更好的完成效果。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听力练习, 有了这样的语言基础和内容铺垫, 学生便更容易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复述”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讨论:野生动物为什么濒临危险和如何保护野生动物是实现本课情感态度目标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能够迅速在语言词汇和对问题的看法上得到补充和提升, 让本节听说课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基于微课、课前学习任务单的英语听力教学是翻转课堂理论下初中英语听力的一种新尝试, 也是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改革的方向。学生在课前对微课与任务单的学习与课中的合作探究, 当堂训练是互为补充、浑然一体的。整堂课从微课的有效学习开始, 以自学任务单为辅助, 以学定教, 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听力经验, 提高了学生英语听力能力, 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慕课: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J].上海教育, 2014 (8) .
[2]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 (3) .
[3]钟晓流.i-时代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 2013 (11) .
[4]Khan, S.Let’s use video to reinvent education[Z].Speech presented at TED2011, 2011.
[5]何美红.基于微课的初中英语“过程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外语教与学, 2015 (6) :48-51.
广东省珠海市南屏中学 陈陵
【学习目标】
1.默读圈点勾画摘录,把握文意,理解中心。
2.学会理解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学习重难点】默读圈点勾画摘录,把握文意,理解中心。
【学习内容】
丛书《鹦鹉流浪汉》《猫的天堂》《黄鹂》《鸟儿中的理想主义》《致云雀》
【学习过程】
活动一:整体感知,概说生命经历
1.默读丛书《鹦鹉流浪汉》《天堂的猫》《黄鹂》
默读要求:以1分钟500字的速度快速默读文本,要求不发声、不唇读、不指读。
默读任务:尝试着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篇文章的内容。
2.学生默读完后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二:品关键词句,细说生命忧欢
教师出示《猫的天堂》中老雄猫的话:享受自由带来的充满艰辛的欢乐。教师板书:自由、艰辛、欢乐。
1.再次默读丛书《鹦鹉流浪汉》《天堂的猫》《黄鹂》,圈点勾画摘录出体现鹦鹉、猫、黄鹂在追求自由过程中的艰辛和欢乐,批注写下自己的思考。
2.朗读、交流、分享。
活动三:创设情境,诉说生命所想
1.教师设置情境一:“我就把笼子挂在阳台的钩子上,阳光洒在它翠绿的羽毛上,它昂起小脑袋仰望着蓝天,突然停止了连续不断的哀鸣,变得非常非常安静,眼睛里闪烁着一种温柔的光泽。”望着蓝天的鹦鹉,如果可以说话,它会说些什么了?请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写下鹦鹉的话。
教师创设情境二:如果此时,《天堂的猫》中的猫和《黄鹂》中的黄鹂刚好路过,它们又会对鹦鹉说些什么了?请结合猫和鹦鹉的自身经历,用第一人称写下它们的劝说。
2.学生自己写,小组交流、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中总结不同的生命对自由的不同态度。
活动四:把握中心,为追求自由的生命赞叹
1.鹦鹉、猫、黄鹂对自由有不同的理解,结合文中内容,说出你对自由的思考。
2.快速默读《鸟儿中的理想主义》,圈点勾画摘录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把握中心。
3.朗读《云雀》,感受作者对自由、欢乐、美好生命的热烈赞颂。
作者:潘继云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教学重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 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教学方法:
导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具:
计算机(数量1)液晶投影仪(数量1)投影屏幕(数量1)CAI课件 三峡风光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第一节 学案:
“三步走”
1、关于课题的理解,课外查找有关长江的诗句。
2、关于作家作品。
3、读通课文。(落实到字、词、句、篇)
导案:
1、学生分组交流学案,按照学案“三步走”,小组内推选小老师讲课(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质疑-------排疑-------存疑。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教师也是发言人之一,视学生学案及讲解情况补充拓展一二步骤内容,预设:
A、认识作者郦道元,是在《中国石拱桥》,它提到了《水经注》,回忆书的内容,《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最具代表性,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
B、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都说瞿塘雄、巫峡绚、西陵险。多媒体展示:
【注】此设计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二是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三峡的特征,学生绝大多数都没有去过三峡,给他们一些直观感受,会利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2、班上交流疑问,其他小组派小老师上讲台作答,教师也可以参与答问(适当点拨补充)。
这一环节,教师灵活调整,插入相关课件展示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整理。
3、欣赏视频朗读,齐读课文。
4、总结。
这一节课,我的收获是······ 预设: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郦道元、《水经注》常识 等。2 积累文言词汇,3正确、流畅朗读课文。
5、测试。字幕打出。
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二节 学案:
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抓特点,理顺序。(写景散文赏析法)
2、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3、关于文章主旨的把握。导案:
1、学生分组交流学案,按照学案“三步走”,小组内推选小老师讲课(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质疑-------排疑-------存疑。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学。并注意观察挑选讲得比较好的同学在下一环节上讲台讲。
2、班上交流疑问,其他小组派小老师上讲台作答,教师也可以参与答问(适当点拨补充)。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理由是······ 文章情感与主旨的把握。
写作特点:抓住景物特点,写山--------写水,四季景色穿插其间,动静结合等。
这一环节,教师灵活调整,插入相关课件展示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整理。预设:
展示:总结描写山的词库
险峻 磅礴 嶙峋 峻峭 突兀 巍峨 峥嵘 连绵 逶迤
千山万壑 峰回路转 峰峦叠嶂 悬崖峭壁 深山幽谷 冰峰雪岭
文中如何写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试想着有一副水的图画(瀑布、泉水、小溪),你能说出哪些词语来描绘?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各类水的词库:
潺潺 淙淙 涓涓 汩汩 奔腾 咆哮 澄清(澈)汹涌澎湃 浩浩荡荡 波澜壮阔 惊涛骇浪 万丈狂澜 烟波浩渺 碧波荡漾 飞瀑溅玉等。
【注】利用初中生好胜的心理,故意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激起他们思考的激情,小组合作共同想象描写一副画面,拿出一个最好的片段描写。
多媒体展示: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 沿溯阻绝 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秋之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教师点评:我觉得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水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细沙、鹅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绿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与悬崖、岩石同时出现,作者没有只看到单纯的水,而是把水与周边的景物紧密相连,这样,有个性的水,三峡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而且,他多用四字对偶句,句势略有变化,这样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语言显得精炼,充满生气。
3、总结。
这一节课,我的收获是······
学生自由总结,教师多给予肯定。
比较阅读:《长江三峡》
“呜——呜——”冬爷爷的信使北风已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它用粗大的嗓门喊道:“冬爷爷来了!冬爷爷来了!”过了一会儿,冬爷爷踏着轻盈的步伐旋转着,跳跃着,也跟着来到了人间。
冬天,草,枯萎了,不像往日那样绿油油了,变成了灰黄色,像一层层地毯;树,失去了往日的婀娜多姿,也不像往日那样绿树成荫了,叶子从树上掉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风一吹,枯枝便不停地抖动,发出吱吱的求救声;起来,即便有,也不像以前那样美丽,吸引人了。人们看到这景象,总会说冬天冷酷无情,可我却不这么认为,你瞧,那挺拔的松树和绿绿的冬青就在这寒泠的季节中郁郁郁葱葱,还有那美丽的梅花在风霜中竞相开放。
冬天,雪花开始悠闲自在从天上慢慢地飘落,落在小朋友们脸上,顿时冷嗖嗖的,接着雪纷纷扬扬,像春天满天飞舞的柳絮,覆盖了大地。小河、山村,到处是诗一般的境界,难怪古今中外有这么多诗人来赞颂雪的妩媚和壮丽,有这么多画家来描绘冬天那壮丽的雪景。你看,房屋边一条条银柱般的冰,往下垂着,真像一只只号角。此时此刻,冬天又好像一个雕刻家在日夜不停地劳动。
啊,冬天,你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无情,可怕;你不像春天的雷,夏天的雨,秋天的风那样喧哗。你是与众不同的,我是那样的喜欢你,喜欢你那独特的恬静之美!
回答:2007-02-16 13:04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其它回答 共1条回答
评论
小雅 [圣人]
冬天是一个性格乖戾的少年,时而温顺伶俐,时而搞些恶作剧。他高兴时,阳光普照,和风习习。他不高兴时,乌云蔽日,雨雪交加。他总是很贪心地要这要那,可真给了他,他又不珍惜,肆意破坏。他一溜小跑踩过秋后枯黄的草地,觉得那些草儿发出的瑟瑟声响不动听,便撒下漫天的雪花,将山川田野都包裹在柔软的雪绒毯里。他对自己的创造很是得意,欢呼雀跃着,在雪原上嬉戏玩耍。那些枯黄的草儿在雪毯子的呵护下,做起了香甜的美梦,梦中春风一度,草儿发出嫩绿的芽儿。然而,少年并不知草儿的梦境,他还没有玩够。他看见河对岸的树上还有一片飘摇的叶子,但潺潺流淌的河水阻碍了他的脚步。他没有耐心绕路从桥上走过,便一挥手,扬起一阵寒冷的风,将河水凝结成冰。他飞快地跑过冰面,将枝头残留的最后一片叶子扯下来,在手心里摆弄揉搓,直到叶子破碎了,才毫不怜惜地丢弃。
冬天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纯洁,浪漫,仪态万方。她有如瀑的长发随风招摇,她有圆满的脸庞如月轮光滑皎洁,她有善睐的明眸如星辰熠熠闪烁,她有曼妙的腰身婀娜妖娆,她怀揣着对真挚爱情的憧憬,从旷野深处款款走来。她,一袭白衣,轻舒广袖,在山川河流间舞一支霓裳羽衣曲。山川河流都被她的美所倾倒,也跟着换上银妆素裹的雅致行头。她,纤纤玉指,细细弹拨,一曲风入松悠然自弦丝间滑落。广袤的森林为她的琴声所迷惑,也呜呜咽咽,跟着唱起幽怨的歌。看着周遭世界因她而生的变化,她的眼角眉梢都布满了欣喜。后来,她累了,坐下来侧耳倾听,想知道她的白马王子是否已踏上迎接她的旅程。于是,万籁俱寂,连风都停止了盘旋,躲在云彩的后面,屏住呼吸。一阵哒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马背上坐着一个英俊的青年。他向少女伸出手,少女笑了,笑得那样天真,那样无邪。
冬天是一个神色凝重的中年人,果敢,坚毅,从容不迫。他总是背负着沉甸甸的行囊,脚步匆匆。虽然他已没有年轻时的好奇和冲动,但他的身上仍然洋溢着奋斗的激情。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正担当着承前启后的使命,有很多事情要做,一刻也不敢懈怠。在北方他极具豪气,不仅鼓起猎猎的寒风还要挥洒缤纷的雪片,而到了南方,他又被江南儒雅的氛围所感染,举止变得谦恭起来。在他的脚步所及之处,不时飘落迷蒙的丝雨。因此诗人吟道:江南四百八十四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他的繁忙和谨慎令他不苟言笑,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仍不失一缕温情,暗暗弥散。他小心呵护着冰盖下游弋的鱼儿,让它们安然躲过寒冷的侵袭。他让积雪在太阳下融化,渗进干旱的土地,他知道惟有这样,来年春天饱含水分的土壤才更适宜禾苗生长。他让腊梅的枝头开出娇羞的花朵,令人们在满目萧索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冬天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沉稳,敦厚。他坐在生活了一辈子的庭院里,享受冬日和煦的暖阳。在他那纹路清晰的眉目间,可以看见早春的青葱,盛夏的热情和晚秋的收获。空气里浮动着梅花的淡雅清香。他伸出骨骼嶙峋的手,召唤一辈子相濡以沫的老伴。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絮絮讲述起从前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也有冰解河开,燕子归来。这一路,不管多辛苦多艰难,他们都并肩携手,从没有分开过。他们的话语时高时低,时而情辞激动,时而慢条斯理。那些飞逝而去的岁月仿佛又被拉扯了回来,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渐渐的,老人们的声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遐思的眼神和恬淡的微笑。窗外,暮色四合,清冷的风撞着檐下的铃铛,叮叮朗朗,带来万物复苏的消息。
冬天是什么?其实不必臆想太多。
(1)to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2)to know som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music 2 Ability aims:
(1)To improve the students’ organizing and using skills of English as the second language(2)To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to scan for the needed information and to grasp the details 3 Emotional aims:
(1)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different type of music and how to form a band(2)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Fourthly, teaching key points is 1.To help the students get a general idea of the whole passage, and some detailed information and language points as well.2.To understand how Monkees formed, developed and succeed.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is 1.The students use their own words to express their own ideas.2.the prep+ whom/which attribute claus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bove, I’ll try to use the following theories to make students the real master of the class while the teacher myself the director.a.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is used for communication.It’s learner-centered and emphasizes communication and real-life situations.b.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 task resembles activities which our students or other people carry out in everyday life, Learners should be given opportunities to reflect on what they have learned and how well they are doing.c.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learning needs a context, which can help the learners to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and then can product comprehensible output, so computer has the advantages to make the materials attractive.Part 3 Learning Methods Task-based, self-dependent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Part 4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One Lead-in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Therefore,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class, I should spark the students’ mind to focus on the centre topic “the band”.I’ll play some different type of music to attract their attention and then bring some questions.Question: What kind of music they like? Which band they know best? The answers must relate to band.After this, the students will be eager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band and this is the very time to naturally lead the class into Step 2 Step 2 Reading for information: skimming and scanning In this step, I us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which can give students a clear and specific purpose while skimming and scanning the context.Task 1 General idea
The students will be asked to just glance at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s of the passage, and then guess what they will read in the text.And they’ll be divided into groups of four to have a discussion.The purpose is to inspire the students to read actively, not passively.In addition, the task is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reading skill by making prediction and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thoughts in English an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Task 2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Cooperative learning can rai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create an atmosphere of achievement.Based on this theory, I divide the whole class into 4 groups to skim the whole text and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Step 3 Reading for comprehension The purpose of reading is to get the correct and useful information.Students should not only have a high speed of reading but also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details.Therefore the following practices on Page 35 can help check the situation.Step 4 Solving difficult language problems through reading
It’s important for language learners to learn important rules of grammar and use these rules to solve problems in reality.In the previous process of reading, the students must come across some difficult language obstacles, so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discuss and explain.This period of time belongs to students.They can ask any questions they come acros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I’ll explain the questions and difficulties.The purpose of this is improving the students “questioning spirit” and dealing with the difficulties.Step 5 Consolidation Language is learnt by communicating.It is my job to create an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to use the language.Here I design 2 activities 1 Reading for comprehension I’ll ask 4 students to read each paragraph, and then do the exercise following the text.I think it’s a good way to review what they have learned.2 Discussion
1.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第一个原则。一是供学生预习的课件制作导航合理, 使用方便, 页面超链接清楚且一致, 便于学习者随机进入学习页面学习;二是利用QQ空间、微信, 促进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材料之间实现交互学习;三是利用网络, 教师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导入和拓展材料,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四是利用各种软件, 制作电子学习笔记, 让学生自主思考, 协作学习。
2. 有效进行道德教育
为了达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既不偏离教学主线, 又不能过多穿插政治理论, 同时又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目的, 教师在对学生传播英语知识、培养其英语技能的过程中, 充分利用课文主题中所涉及的思想观念, 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和行为品德的教育。
3. 有效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QQ空间等信息化手段,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去阅读课文的“学习动因”, 由此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以“珍贵的遗产”一课为例设计信息化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活动
(1) 教师在QQ上发起投票, 问题是:如果要从财富、成功和爱这三个珍贵的礼物中选择一个你最想得到的礼物, 你会选择哪一个?复制投票链接到班级QQ群, 要求学生参与投票。
(2) 教师要求学生参照发至QQ群中的导学PPT预习课文单词和背景资料。
2. 导入环节 (阅读前任务)
(1) 教师为学生播放票房口碑俱佳的影片《泰坦尼克号》中Rose和Jack的经典片段。
(2) 观看完影片片段后,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要Rose从财富、成功和爱这三个珍贵的礼物中选择一个她最想得到的, 她会选择哪一个?引出本课的主题——爱。
(3) 教师请学生思考, 英语中有多少单词可以用来表达“爱”的意思?然后利用有道词典查询后再作补充。
3. 呈现新知与实践 (阅读中任务)
(1) 审美阅读。按照《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规定学生在10分钟内完成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师在这一环节不采取任何干预手段, 尽量让学生去体验文本, 并对文本做出独有的反应。
(2) 交流阅读。①教师将学生第一次分组,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请学生畅谈阅读体会。②教师邀请有代表性意见的学生用英文表述自己的阅读感悟, 让其畅所欲言地发表各自观点。③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体会进行总结和补充。
(3) 发现阅读。①教师将学生进行第二次分组, 对不同的组别分配不同的阅读任务。②在三个组的学生全部完成阅读任务后, 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阅读任务汇报与交流。
◇“爱的正能量”组将文章的重点句式讲述清楚。
◇“爱的表达”组解释并补充文中有关“爱”的表达及其用法。
◇“爱VS财富”组进行配音模仿练习。
4. 拓展 (阅读后任务)
(1) 教师再一次在QQ上发起投票:如果要从财富、成功和爱这三个珍贵的礼物中选择一个你最想得到的, 你会选择哪一个?
(2) 教师调出课前准备中让学生投票的结果, 通过两次投票结果的对比和结合本课主题, 总结和升华本文主题, 使学生树立“爱与被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的正确价值观。
(3) 教师对“爱”的范畴做出归纳:有父母对子女的爱, 同学、朋友之间的有爱, 对同胞之爱, 对祖国之爱, 人与动物的爱等。
摘要:在《21世纪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珍贵的遗产”教学设计中,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 引导学生灵活多样地学习英语, 激发兴趣, 体验过程, 掌握方法, 感受作品, 表现作品, 提高技能水平, 加强创新, 学习合作, 陶冶情操, 以提高学生综合英语素质。
关键词:教学分析,教法,学法,课堂设计
参考文献
[1]翟家俊, 余建中, 陈永捷, 等.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 (第二册)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七上英语第五单元教案】推荐阅读: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2-03
新人教版七上英语第八单元教学设计03-06
人教版初二上册英语第五单元同步练习题07-06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07-21
九年级英语八单元教案06-12
四下英语第三单元教案02-21
英语四上第一单元教案03-06